卍续藏第 73 册 No. 1450 慧林宗本禅师别录
No. 1450
东京大相国寺慧林禅院第一代圆照禅师别录(并)灵岩偈颂
苏州灵岩山秀峰寺住持嗣法无际大师 慧辩录
元丰八年四月初十日。
哲宗皇帝宣师入内。
福宁殿。为
神宗皇帝。灵驾前升座。
师谢恩罢。乃升座。拈香。示众云。福宁殿上祝名香。
圣主令开选佛场。此是灵山亲付嘱。臣僧今日代宣扬。还有共相着力者么。
时有僧问。弥勒阁中谈妙法。琉璃殿上演真宗。未审是一是二。师云。两彩一赛。进云。不用南询诸友。东见文殊。师云。龙生异彩。师子潜踪。进云。功流万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师云。后五日看 僧问。九重城里。大播真风。
圣意兴慈。如何报答。师云。唯凭今日一炉香。进云。不忘昔日灵山记。祖道重兴出
帝心。师云。真不掩伪。曲不藏直。进云。可谓山河同久固。日月共证明。师云。但知行好事。不用问前程 僧问。昔日梵王请佛。天雨四花。今朝
帝主诏师。有何祥瑞。师云。彩云笼玉殿。瑞气霭炉香。进云。天垂宝盖重重秀。地涌金莲叶叶新。师云。剔起眉毛。快须荐取。进云。只如
圣上荐严
大行皇帝。仙驾向什么处去。师云。不离当处常湛然。进云。此方身已谢。净国九莲开。师云。已在言前。
师乃良久云。还更有问话底么。然问亦无穷。答亦无尽。何谓。宗乘浩渺。非妙智而莫测其涯。相道渊微。非上根而罕穷其趣。诚谓昭昭法界。自他而境智全收。历历真源。彼此而圣凡俱寂。物我冥契。彼此会通。道本如然。目前可视。森罗万象。全彰古佛家风。大地乾坤。尽显毗卢顶相。六街钟鼓。观音入理之门。月殿琼楼。对扬斯事。若也于斯明得。念念释迦出世。步步弥勒下生。师乃顾示左右云。还会么。岂劳妙辩而敷扬。何待神通而显示。苟能如是。堪报不报之恩。共助无为之化。此日
今上皇帝。恭为
大行皇帝。降生之辰。斋僧一千员。特宣臣僧升座。举扬般若。所集功德。上资仙驾
大行皇帝。恭愿。净域超升。灵光不昧。金沙池畔。受生报化之身。宝阁门开。面睹弥陀之相。亲承 佛记。决证菩提
今上皇帝。恭愿 御宇享转轮之福。
延龄臻拂石之期。万国均休 三宫茂庆。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太妃。并愿。福逾沧海。寿等南山。安居坤极之尊。永受普天之养。久立。
圣慈。伏惟 珍重。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高丽僧统义天。同伴使范舍人。苏郎中。入慧林。访师请相见。僧统云。义天在本国。闻师大名。远涉东溟。特伸顶礼。请师就座。容纳贱礼。师云。未曾面会。又非师承。焉敢受礼。左右坚请师坐。师既不获免。乃坐受礼讫。师问僧统曰。承闻。久熟经论。是否。天曰。粗于华严大教留心。师曰好。华严经。尽是诸圣发明称性极谈。若非亲证悟解。难明法界妙理。莫曾有悟入处否。天曰。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师曰。作么生是昭昭于心目之间。天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师曰。犹是文字语言。如何是一法。天曰。无下口处。师曰。汝未曾悟在。诸佛意旨。密密堂堂。若非悟入。实难措口。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即便见。不在思量。不历文字。不涉阶梯。若以世智辩聪解会。无有是处。所以华严法界观序云。昭昭于心目之间。
师顾视僧统云。好。若也于斯会得。不妨奇特。复云。而相不可睹。晃晃于色尘之内。而理不可分。非彻法之慧目。离念之明智。不能见自心。如此之灵通。只如与么说。且那个是自心。天曰。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师云。知之一字。作么生会。僧统曰。义天未曾参禅。师云。不可到宝山。空牛而回。天曰。大善知识。历劫难逢。
师复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到者里。唤作禅得么。唤作道得么。莫是举处便是么。一时拈却。且作么生会。天无语。时伴使范舍人曰。古人所谓。目击道存。师云。只如今与诸人。对坐相看。可谓目击。如何是道。范舍人曰不。可措口。师云。若谓不可措口。即是断见。诸佛洪机。演出大藏教。曲尽方便。岂是不可措口也。众皆无对。天礼谢而退。
元祐元年。三月初一日
高丽僧统。请师升座。僧统拈香罢。师云。佛法人事。一时周毕。然虽如是。有问有答。亦且无妨。时有僧问。昔日曹溪一宿。龙潭一宵。今朝僧统暂来。未审是同是别。师云。目前可验。进云。将谓少林消息断。而今踪迹俨然存。师云。曹溪一句。作么生道。进云。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师云。得即得。争奈说道理何。进云。不说道理。却请师道。师云。速礼三拜。
僧问。先圣道。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临行一句。请师分付。师云。谛听谛听。进云。独耀无私。对扬有准。师云。向后不得错举。进云。莫谓座间人不识。孤明孤影射虚堂。师云。不如礼拜 僧问。万里来朝即不问。扬帆回棹意如何。师云。洗脚上船。进云。出袖拂开龙洞雨。泛杯波涌钵囊花。师云。到岸一句。作么生道。进云。不因僧统来相访。那得禅师再举扬。师云。未敢相许。
师乃云。若据祖宗门下。本分相见。不在高升法座。展露言锋。何也。直饶慧林。有四无碍辩。迅雷之机。到诸人前。一点也用不着。何谓也。况诸人。各各有照天照地底威光。人人有把定乾坤。绵绵不漏底。烁迦罗眼。笼今罩古。水泄不通。截生死流。踞祖佛位。妙圆超达。正在此时。诸仁者。若向此处明得。可谓不历僧祗获法身。然虽如是。犹是葛藤。若据祖令施行。举目则千山万水。思量则天地悬殊。更乃如何。正法眼藏。不到今日。
此事且止。此日伏蒙馆伴舍人。同
高丽僧统大师。入寺拈香。坚请升座。而况
僧统大师。昔有福德。昔有愿力。若非昔福深厚。何缘生国王家。君非愿力坚固。何缘顿舍世间荣贵。而披法服。故其天资高远。法器混成。能于本国。弘华严大教。已振宏纲。而又不惮万里相辽。远涉洪波。更务求师。研穷渊奥。为末代教海鳞龙。释天星象。非
僧统而谁能哉。诚谓不可多得者也。然华严大教。不可思议。称性极谈。唯对上机。如日独照于高山。尚不入二乘之手。如此戮力流通。岂为小缘。我佛世尊。初成正觉。为见一切众生。愚迷之甚。广大法界。而不能自证。广大威神。而不能得用。所以如来叹曰。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执着妄想。而不证得。于是。七处九会。称法界性而极谈。至于上品。有一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中品有一四天下微尘数偈。下品犹有百千妙颂。是此阎浮提所得大教。欲令十方众生。得见自身具有如来广大智慧。于一尘而含法界。于诸刹而普见道场。一多无碍。大小圆融。掷大千于方外。纳须弥于芥中。皆众生之常分。但有心而皆尔。然既有心。何以不见。故知。若非彻法之慧目。离念之明智。而不能自见。若也见得。所谓无有形貌。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念念尔。尘尘尔。法法尔。古今去来。大小内外。不动纤毫。无参差相。重重涉入。帝网交罗。虽然如是。犹是圆融法界。义目言诠。于其中间。且作么生。会一尘含法界。于此会得。可谓一口吞尽一代时教。乃喝一喝云。不如会取者一喝。经中分明道。一切法门无尽海。一言演出尽无余。三十年后。不得辜负慧林。
僧统礼谢。师乃有颂。
谁人万顷洪波上。为法忘躯效善财。想得阎浮应罕有。优昙花向火中开。便下座。
上堂云。若据祖宗门下。本分相见。不在高升法座。展露言锋。何也。所以道。言锋若差。乡关万里。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稣。欺君不得。是以。先圣巧开方便。遂展多门。依无住本而建立。本既无住。能应多缘。譬若洪钟在虡。随扣击以呈音。皓月流辉。列千江而普应。此皆无缘之慈。随有机而感应。不二之旨。逐根性以互分。教虽多途。理归一揆。或则棒头取证。以拄杖击禅床云。切向者里明取。喝下承当。遂喝一喝云。还会么。意句交驰。并同流浪。咸均事理。顿见如来。拔生死之深根。得现前之三昧。况是大道显著。妙旨希夷。灵智现前。滔滔应用。复顾视左右云。看看。若向此处明得去也。便乃心心永寂。法法灵通。不劳求其半偈。用舍全躯而今不得。盖为生死为因。苦乐作本。不悟真常。宁通妙旨。浮世扰扰。竟日昏昏。业识相缠。未能顿觉。但能一心回光。便是出尘之事。与么说话。也是葛藤。捡点将来。直是白云万里。久立众慈。伏惟珍重。
上堂。僧问话罢。师乃云。问也无穷。答亦无尽。若论瘥病不假驴䭾药。何也。先圣传授一言半句。盖为不获已而以抑而为之。若也广说异端。殊乖道体。况是妙绝众象。理统诸方。即现多门。光韬实际。以此而推。道由心悟。不在语言。密密堂堂。曾无间隔。不劳心意。暂自回光。日用全收。彼此宁立。所以道。尽乾坤遍法界。都来只是个虚妄境界。除却顿悟真乘。立构玄道。大忘能所。达本无心。识破尘劳。明他魔党。若与么明得。庆快平生。若也未明。自是诸人讳却。以拄杖。击禅床。下座。
上堂云。好诸禅德。击三通之法鼓。演无尽之法门。侍者拈香。重重佛事。若据实际理地。三世诸佛不能自宣。六代祖师。莫能建立。若据佛事门中。须凭指注。便有一尘一佛国。一叶一释迦。若帝网之垂珠。法门无尽。于是善财童子。觉城东际。逆睹文殊。便登妙果。遂指南游。遍参知识。历一百一十城。末后到大楼阁前。乃见弥勒云。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未知菩萨。云何行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弥勒弹指一下。一相也无。善财乃问。圣者上来庄严。从何处去也。弥勒云。从来处去也。所以道。明明华藏界。满目绝纤埃。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纵横分主伴。交互见楼台。始立思量看。庄严何处来。师复召大众云。末后一句。天下衲僧跳不出。便下座。
荆国大王。亲持圆照禅师号至。以颂谢之
乾坤之力莫能穷。政化无私孰有功。释子蒙恩何以报。白檀炉上祝 尧风。
灵岩山居颂二十首
萧洒灵峰上。尘虚夏亦寒。松萝敷翠岭。殿塔耸云端。岩洞门高下。山房路屈盘。其中实幽隐。何必画图看。
引步西岩畔。搘筇一望间。滔滔太湖水。杳杳洞庭山。风送云帆远。烟收景象闲。晚来松顶上。百鹭得鱼还。
野性好居山。常思水石边。幸当清世表。高隐妙峰前。饮道闲消日。栖神不记年。寂寥唯自乐。无德利人天。
自到山中住。忽经三四秋。人间都不顾。物外绝追游。坏衲随时补。斋资逐旋求。一身无长物。独坐思悠悠。
尽道居山好。居山事亦难。片心如未息。方寸复何安。九夏宁无热。三冬岂不寒。若能明此理。松下共盘桓。
吴主为宫地。湖山尚宛然。兴亡徒自异。风月几曾迁。触目追前事。伤心念昔贤。区区随逝水。千古复谁还。
居山不见山。方始是居山。未到无心地。难教得意闲。花开青嶂里。鹤唳白云间。此意无人会。终朝独掩关。
一登云岭上。更不下危巅。迥出红尘外。深藏碧峤边。利生今已息。高卧且随缘。若问凭何术。袈裟是福田。
退隐居岩谷。深藏谓得谟。尘缘都不顾。世事复何图。意静玄关着。情虚此道殊。寂然庵里坐。唯对白檀炉。
璇玑持四象。光景急如流。世态如何久。人生得几秋。何妨松石畔。且就水云休。免向红尘内。区区雪满头。
灵岩雄岭势峥嵘。今古如然不变更。南北往来徒仰望。几人亲到上头行。
灵岩清旷绝嚣尘。一境萧然画不真。好是其中堪玩处。森罗万象四时新。
灵岩四远望崔嵬。雾卷云收碧嶂开。一境萧然俱物外。善财去后有谁来。
灵岩圣迹妙难穷。智积亲来化此中。独立擎拳还会么。饮光微笑是同风。
灵岩耸峻更无加。四面峰峦不敢遮。时有白云从此去。为霖为盖遍天涯。
灵岩古寺压云端。路险时人到亦难。唯有五湖云水客。共携瓶锡此中安。
灵岩独坐夜深时。火冷灰寒只自知。且守寂寥随旧分。常光无间即无为。
灵岩胜境妙难思。知者方知具大慈。广博门风人莫测。龙蛇混杂会同时。
灵岩山不异灵山。自是时人见不前。对此若能亲晓得。何须特地觅西天。
灵岩数颂略而言。若据其中未尽传。借问山翁有何事。恒沙妙偈莫能宣。
山中岁旦。免人事。二首
报尔玄徒休贺岁。出家弗比在家同。老僧自看生来事。七十年过一梦中。
自谓居山且免闲。岂劳心力贺新年。百千万岁今朝事。成住坏空弹指间。
郭氏装观音像。求师为赞
宝陀岩上吉祥人。妙相真风应刹尘。慈眼普观三界内。悲心广济勿疏亲。
天衣和尚真赞
老师真相。应缘无量。千江月华。光非二样。
送一长老住秀州本觉
老僧年迈已躘踵。唯凭吾子壮宗风。嘉禾人问真消息。灵嵓山在白云中。
送圆长老住无锡寿圣
子今欲去继吾宗。剔起眉毛立上风。大用不须拘逆顺。棒头流出思无穷。
送周长老住临安功臣
随缘任运不须忙。万事无心是妙方。闲坐寂寥人莫测。自然脑后放神光。
送齐长老住余杭安乐山
十载共栖湖上寺。探玄穷教两相资。高提祖印超群去。好与人天作导师。
寄福州逊长老
慧日峰前学道时。一言曾契祖师机。如今已续传灯后。贵得吾宗无尽期。
付通州琅山仪长老
闻子已居鸡岭上。今朝何事过江来。不忘付嘱灵山旨。再见文殊效善财。
寄李宫保
此心省后虽无事。亦要时中自琢磨。痕垢净除全体现。光超三界莫能过。
寄李观察
劝君修道莫因循。迅速光阴不待人。须向时中频觉察。今生成取释迦身。
寄李御带
心源已晓自家珍。灵府深藏岂易陈。先德号为无价宝。一回举着一回新。
寄李朝奉
老僧初到慧林时。席上惟君众所推。一等用心须教彻。祖师亦是世人为。
寄李通直
祖师心印好任持。莫使时中有间违。一片凝然非内外。绵绵不漏到无为。
寄梁昭宣
昔日三年在慧林。唯凭巨力受恩深。如今林下将何报。炉上时添海岸沈。
寄刘郡主
卓庵堂后近如何。想得看经念佛多。日久岁深功自胜。何须更羡赵州婆。
寄闾丘教授
昔日南泉陆大夫。道传千古播阎浮。君今已晓西来意。也共当时事一途。
示陈宣义
君今已晓祖师机。宜向时中善运为。举目无非华藏界。超凡越圣刹那时。
澄照庵居中秋夜
山中又值中秋夜。极目长天月正圆。好是庵前松石上。独行独坐自安然。
颂示永嘉慈照
慈照功高不可俦。等观含识触缘周。已明心地同无碍。日用纵横卒未休。
闻慈照庵居。以颂寄之
大隐居廛造竹庵。已知庵主早年参。想应决到淳淳地。却笑卢公强指南。
示圆照
圆照十方无内外。灵光独耀莫能过。唯心净土非来往。念念相应是佛陀。
示慧光
举起分明古佛心。先贤从此悟圆音。但能深信终须得。至道无难不离今。
吕六主簿求因缘。以颂示之
即心是佛祖师言。古圣从来不异传。一句了然超百亿。十方诸佛亦同缘。
吕太师宅。各求法名。以颂示之
法名觉澄。寂然无比。秋天月轮。光临众水。
法名普觉。万缘都削。神珠独存。灵光烁烁。
法名普应。任运不定。万像千形。唯明妙性。
法名有觉。清净无著。物外逍遥。如云似鹤。
法名常觉。神珠不昧。耀古腾今。光无内外。
法名善通。变化无穷。或隐或显。似云从龙。
法名定光。昼夜无间。万象森罗。其中影现。
法名善明。鉴照今古。情与无情。咸居净土。
法名善宁。宁即安静。坐对森罗。心闲一境。
法名先觉。不顾机后。大用现前。乌飞兔走。
新定太守吕舍人。惠无缝袈裟。因成颂。奉谢
无缝袈裟。实为难得。远远驰来。不待弥勒。
送谦首座
禅人别我归东越。独步云山太高洁。乡国夜深谁共观。镜湖万古含秋月。
送清立禅者
老僧只要子功成。得后随方任运行。此去若能传祖印。善开方便利群生。
送肇杂那
数年学道灵嵓上。达后方知此事尊。高步毗卢南北去。烁迦罗眼照乾坤。
送光化主
千圣同传古佛心。灵山付嘱至如今。玄徒欲继存高志。立处须教与众钦。
送圆化主
衲子辞吾下翠微。入𨞬化导看临时。但能护惜衣中宝。日月无穷运大慈。
送然化主
衲僧本自无窠臼。一锡飘然不可留。若到途中人借问。声前句后应机酬。
送玢化主
和风拂拂水悠悠。极目千山翠欲流。衲子得时乘兴去。万机丛凑一言酬。
送靖化主
禅徒学道莫辞劳。世上人无道不高。古圣岂同容易得。舍身为法若尘毛。
送照化主
老来诸事不能前。且就灵嵓养病颜。化导已凭禅子去。善传心印向人间。
送渊山主归德清
子来问道夙缘追。祖意惟凭上上机。一夕便回犹是钝。隔河招手者还稀。
谢朱明之提刑。二首
珍茗佳篇蒙远寄。开囊时见又重封。公卿意重无能报。仰望云衢隔万峰。
得失人间事两端。凭君试为审思看。英雄权势南柯梦。以此观来也一般。
示陈秀才
为儒为释各随功。道在无何趣不同。君向云霄折仙桂。老僧自要寂寥中。
示尼慧因
龙女灵山献宝珠。便登佛果即须臾。汝今既晓无生法。也共当时道不殊。
示小师慧聚二首
丱岁谁家子。寻师求出家。佛前频稽首。往往落天花。
丱岁入空门。夙生有愿力。若能坚固心。久远成利益。
因禅人写师真。求赞
躘踵老朽发如雪。敏手妙能传丑拙。挂向松堂高壁间。萧然似对秋江月。
文朝奉。出雪峰会祖图。呈求赞
巍巍雪峰。应化如龙。瞻之无尽。仰之雄雄。真哉奇特。一月辽空。
示周承议
翠窦崎岖人罕到。承君访道上山来。一言已晓曹溪旨。无限迷云喝下开。
小师守慈。求弥陀佛。乞赞
弥陀妙相。功德无量。付与守慈。永充供养。
圆照禅师。元丰六年。
神宗皇帝诏下。召师住持慧林禅院。元祐元年三月。得请罢慧林。
哲宗皇帝。敕诸处不得抑令住持。任便云游。师归休灵嵓山。一十二年。闲暇之日。或因请求。遂有歌颂之作。此是我师。垂慈之一端也。师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无疾端坐圆寂。明年正月二十八日。葬当山之顶。砚石池上崇宁二年五月。
今上皇帝。敕谥法空禅师。塔赐瑞光之塔。岁度一僧。看守香火於戏。师之道德。圣主贤臣。推重隆厚。恩宠异常。除先住瑞光净慈慧林三会道场。有语录。印行于世外。惠辩今追念
先师绪余。慧林及灵嵓。有未镂板。上堂偈颂。集成后录。假将仕郎朱勤。命工雕印。贵不失坠。时大观三年。三月三日。谨志。
杭州景德灵隐禅寺。住持小师法真大师守一校勘。
No. 1450-A 附
天衣振宗义怀禅师法嗣(云门五世)。
东京慧林圆照宗本禅师。常之无锡人也。族管氏。体貌厖硕。所事淳厚。年十九。往姑苏承天。依永安道升禅师。执舂炊。不自疲猒。遇升入室。随众咨参。升曰。道者竭力如此。有少劳乎。师曰。若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寔欲此生身证。何劳之有。升阴奇之。
越十年。剃染受具。又巾侍三载。请辞游方。至池阳。谒天衣于景德。衣举。天亲从弥勒内宫而下。无著问云。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于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云。只是说这个法。如何是这个法。久而开悟。
一日室中问师。即心即佛时如何。云杀人放火。有甚么难。于是。名播寰宇。
漕使李公复圭。命师开法瑞光。法席日盛。武林守陈公襄。以承天兴教二刹。命师择居。苏人拥道遮留。又以净慈坚请。移文谕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道俗始从。
元丰五年。 神宗皇帝下诏。辟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驿 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至。 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 宣。就寺之三门。为士民演法。翌日 召对 延和殿 赐坐。师即盘足加趺。拟仆 上亟令近臣。益以锦座二只。 神宗登遐。 命入福宁殿说法。以老乞归林下。得 旨任便云游。州郡不得抑令住持。击鼓辞众。说偈曰。本是无家客。那堪任意游。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既出都城。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属。师临别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闻者莫不感涕。
晚居灵岩。其嗣法传道者。百余人。
上堂曰。洪音一剖。震动乾坤。法令施行。万机顿削。圣凡路绝。佛祖情忘。当此之时。东西不辨。南北不分。从教千古万古黑漫漫。填沟塞壑无人会。卓拄杖。下座。
上堂。险峻无过鸡足峰。行人到此路难通。唯恐祖师门下客。不移毫末到其中。参。
上堂。问也无妨。答亦无咎。何也。得之不为先。失之不为后。若达此宗。岂论空有。千圣从来也只宁。任他乌兔争头走。成住坏空弹指间。得失是非唯一口。咄。
上堂。姑苏台畔。不话春秋。衲僧面前。岂论玄妙。只可着衣吃饭。玩水看山。夜见星昼见日。两手扶犁水过膝。灵山授记只如斯。历劫何曾异今日。
上堂。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拈起拄杖曰。这个是尘。作么生说个转法轮底道理。山僧今日。不惜眉毛。与汝诸人说破。拈起也。海水腾波。须弥岌峇。放下也。四海晏清。乾坤肃静。敢问诸人。且道。拈起即是。放下即是。当断不断。两重公案。击禅床。下座。
上元日。僧问。千灯互照。丝竹交音。正恁么时。佛法在甚么处。曰谢布施。云莫便是和尚为人处也无。曰大似不斋来。
问。上是天。下是地。未审中间是甚么物。曰山河大地。云恁么则谢师答话。曰大地山河。云和尚何得瞒人。曰却是老僧罪过。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曰韩信临朝。云中下之流。如何领会。曰伏尸万里。云早知今日事。悔不忌当初。曰三皇冢上草离离。
问。春风吹古树。残日下前山。如何是不迁义。曰。青山谁管你闲事。白日廛中自有人。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曰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云恁么则荐福的子。雪窦亲孙也。曰想得未知落处。
问。如何是露地白牛。曰放出无寻处。
问。适来消息从何而得。曰合。
问。知师久蕴囊中宝。今日当场略借看。曰何必如此(以上普灯录)。
上堂。看看。烁烁瑞光。照大千界。百亿微尘国土。百亿大海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乃至微尘刹土。皆于光中。一时发现。诸仁者。还见么。若也见得。许汝亲在瑞光。若也不见。莫道瑞光不照好。参。
上堂。头圆像天。足方似地。古貌棱层。丈夫意气。趯倒须弥。踏翻海水。帝释与龙王。无著身处。乃拈拄杖曰。却来拄杖上迴避。咄。任汝神通变化。究竟须归这里。以拄杖卓一下(已上会元)。
既至瑞光。集众击鼓。鼓辄堕。圆转震响。众惊。却有僧出呼曰。此和尚法雷震地之祥也。俄失僧所在。自是。法席日盛。众至五百人。
其住瑞光。民有屠牛者。牛逸赴本。跪若自诉。遂买而畜之。
住净慈。岁大旱。湖井皆竭。寺之西隅。有甘泉自涌。得金鳗鱼。因浚为井。投鱼其间。寺众千余人。汲以不竭。
民张氏有女子死。梦其母曰。我以罪为蛇。既觉。得蛇于棺下。持以诣本。乃为说法。复置故处。俄有黑蝉翔棺上。而蛇失所在。母祝曰。若我女。当入笼中。当持汝。再诣净慈。如其祝。本复为说法。是夕。梦女曰。二报已解脱矣。其显化异数。又如此(以上僧宝传)。
元符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沐浴而卧。门弟子环列请偈。乞强起安坐。以化道俗。师熟视曰。痴子。我寻常懒作偈。今日特地。图个甚么。寻常要卧便卧。不可今日特地坐也。索笔大书曰。后事付守荣。掷笔憨睡而逝。士庶献最后供者。弥月还然 敕全身塔于寺之上方。阅世八十。坐夏五十二 谥法空。塔曰瑞光(续灯曰坐亡以上普灯)。
哲宗加号禅师 皇叔荆王亲赍来授之。
僧宝传赞曰。富郑公居洛中。见颙华严。诵本之语。作偈寄之曰。因见颙师悟入深。夤缘传得老师心。东南谩说江山远。目对灵光与妙音。王显谟汉之。初见本登座以目四顾。乃证本心。予闻马鸣曰。如来在世。众生色心殊胜。圆音一演。随类得解。今去佛之世。二千余年。而能使王公贵人。闻风而悟。瞻颜而证。则常随而亲炙之者。可知矣。故江西八十余人。而本则倍之。近代授法之盛。无能加者。非愿宏法道。行契佛心。何以臻此哉(以上僧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