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续藏第 62 册 No. 1201 启信杂说


  No. 1201

  启信杂说

  鹿城周安士思仁辑

  以净土之说。劝大智慧人。化导甚易。因其宿福深厚。根器不凡也。以净土之说。劝愚夫愚妇化导亦易。因其胸无成见。如甘之可以受和。白之可以受采也。独是以其说告之吾辈读书人。却甚不易。由其先有一种陈腐之执。牢结于胸。故虽有至道。而不欲闻。虽有良言。而不欲听也。爰集指迷归信之言。可与净土相发明者。摘录数条。以当法喜。名为启信杂说。

  启信杂说目次如如居士颜丙劝修行文理障更甚于欲先要知三世之说又要明因果之理三世之理孔子必定说过智者勿以短命自待有智者不可隘其见闻藏经不可不读奘师善于哲发当于肉躯生厌离心大孝人不愿入胎大贵人须知自惭蚕茧喻簖篮喻马喻野狐喻归咎冥王扑灯蛾窗内蝇调马四法眼药有愿必遂为僧者不可不修净土高僧亦宜修净土不可甘心作鬼九类皆当往生念佛无枉用之方人间胜事无如念佛

  如如居士颜丙劝修行文

  人人爱此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刻刻贪图快乐。不知乐是苦因。浮生易度。那得久居。幻质匪坚。总归磨灭。长年者偶至八九十而亡。短命者不过二三旬而夭。更有今日不知来日事。又有上床忽别下床鞋。几多一息不来。便是千秋永别。叹此身无有是处。柰谁人不被他瞒。筋缠七尺骨头。皮裹一包肉块。发毛爪齿。流若堆尘。涕泪痰涎。污如行厕。冬寒夏热。年年向疟疾里偷生。虱咬蚊钻。岁岁从蛆虫边混过。此身无可爱乐。诸人当愿出离。如何迷昧者。尚逞风流。蒙懂汉犹生颠倒。或有骷髅头上簪花簪草。或有臭皮袋边带麝带香。罗衣遍罩脓血囊。锦被悉遮屎尿桶。用尽奸心百计。将谓住世万年。不知头痛眼昏。阎罗王接人来到。加以𩯭班齿落。无常鬼寄信相寻。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㨗径。日日耽酒嗜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身后受苦辛万劫。一旦命根绝处。四大风刀割时。外则脚手牵抽。内则肝肠痛裂。纵使妻拏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生者枉自悲啼痛切。死者但觉神识奔驰。前途不见光明。举目全无伴侣。过柰河岸。见之无不悲伤。入鬼门关。到者自然凄惨。弃世方经七日。投冥渐历诸司。曹官抱案没人情。狱卒持叉无笑面。平生为善者。送归天道仙道人道。在日造恶者。押入汤涂火涂刀涂。当初尽道。因果荒唐。此际方知。语言不谬。孽镜里件件分明。夜台中般般苦楚。刀山剑树。吃不尽万种煎熬。戴角披毛。填不了多生业债。任汝心雄胆泼。免不得向鬼卒而低头。凭他谤道毁僧。挨不过对阎君而屈膝。魂魄虽归阴界。身尸犹卧棺中。或隔三朝五朝。或当六月七月。腐烂则出虫出血。臭秽则熏地熏天。无钱财者。付之一堆野火。有体面者。埋诸万里荒山。昔时俏丽红颜。翻成灰烬今日。荒凉白骨。变作尘埃。从前恩爱。到此成空。自昔英雄。而今何在。青草边漫留碑石。绿杨内空挂纸钱。想到梢头结局。谁人难免如斯。若欲跳出轮回。须是归心正觉。休尚鬼窟里作活计。要知肉团上有真人。是男是女总堪修。若俗若僧皆有分。急求活路。当思身后之身。切莫依回原做。梦中之梦。若明日更待明日。看看误尽青春。使后人复哀后人。累累增高白骨。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舍恶从善。改往修来。对众为大众宣扬。家归为一家解说。使在在齐知觉悟。教人人共免沉沦。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人道不修。他道难修。各请直下承当。莫使此生空过。

  理障更甚于欲

  生而盲者不识象。有一国王。集群瞽而问之曰。汝等欲知象之形否。皆曰愿知。乃命象夫牵象于庭。唤群瞽以手摸之。摸讫。问曰。汝等已知象形否。皆曰已知。乃各自揣度。摸其鼻者。曰象形如琴。摸其足者。曰象形如柱。摸其脊者。曰象形如屋。摸其胁者。曰象形如壁。摸其耳者。曰象形如箕。摸其尾者。曰象形如帚。各执一说。争论不已。继以殴击。王笑曰。汝等皆未知象。琴者。其鼻也。柱者。其足也。屋者。其脊也。壁者。其胁也。箕者。其耳也。帚者。其尾也。由是群瞽默不敢言。然意中犹谓所摸之不谬。而大恨群说之皆非。于是瞽人终身不识象矣。向使不教以手摸。则象之形状。数语便知。夫何至于争执也。惟其有此一摸彼。遂谓亲验之于手断无疑惑。是以牢固于中而不可拔也。不读书人。教以修净土。纵未能皆信。然必不至于诽谤。若一读举业之书。便自以为是。空腹高心。以为此不过佛氏之教。而诚实之语反谓荒唐。甘露之投视为鸩毒矣。故曰理之为障。更甚于欲。

  先要知三世之说

  读书人有不信前世后世。因而不信净土者。不知前世后世。即是昨日来朝。合下便有。并非佛家造出。譬如五脏六腑。原在病人自己腹中。柰何因其出诸医人之口。遂视为药笼中物乎。文昌帝君劝士子文。开口便谓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是显然有三世矣。士子科名。皆经其掌管。岂其言不足信乎。

  又要明因果之理

  儒者之不信因果。非不信佛也。乃不信儒也。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夫作善作不善。因也。降祥降殃。则果矣。譬之日与太阳同是一物。故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人若信乎其说。自然不敢为恶。倘以报应为荒唐。是落得欺人诈人无所忌惮矣。且如一邑之内。一人信之而作一善。万人即增万善。一人不信而造一恶。万人即增万恶。故曰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

  三世之理孔子必定说过

  三世之说。考之书史。所载甚多。即今世俗见闻事亦不一。儒者止因孔子未尝言及。所以不敢出诸口。然孔子岂有不言者乎。若云孔子不知三世。亦不得为圣人矣。一部论语中。孔子所言者不过八千五百零三字。则言之不传于后者必多。若必待见之经书而后信。则四书五经中。孔子未尝自言其父母。儒者亦当隐讳其所生。未尝自言其昆弟。儒者不当道及其手足。未尝自言其室庐田畴。儒者不应居宫室而业恒产。不宁唯是文房四宝。经书中未之及也。子之习字差矣。夏葛冬裘之外。未尝说及小衣。得毋今之穿绔者非乎。江南金锡。儒者不当为用。西蜀丹青。儒者不当作彩。何也。以孔子未尝出诸口也。独是经书所传。孔子教人孝友。儒者却不肯孝友。教人忠恕。儒者。却不肯忠恕。并未尝劝人赌博。儒者偏好赌博。并未尝教人做某事某事。偏要去做某事。某事则又何也。一言以蔽之。曰弗思耳。

  智者勿以短命自待

  人身初未尝有死。死之名乃从肉躯得之。盖肉躯虽有变更。吾性本无变更。譬诸远行之人。或乘舟坐轿。或驰马驱车。舟车轿马肉躯也。乘舟车轿马者真性也。就肉躯论。长者不满百年。若言吾之本来面目。岂止天长地久。静言思之。何等快乐。今之不信后世者。知有肉躯而不知有真性也。是明明以短命自待也。亦见之谬矣。

  有智者不可隘其见闻

  农夫心眼中。不知富翁境界。富翁心眼中。不知帝王境界。同在人类中。而大小悬殊矣。况其由人而天复由天而至于佛国乎。人谓读书之人。见闻必广。岂知越是读书人。见闻越小。由其执着先入之言。牢固不㧞耳。盖彼所见闻者。不过此间一国土。而不知世界之多。不可穷尽。日月之多。亦不可穷尽。浪说厥初生民始于盘古。不知劫初自大平等王开创后。目下已经第九小劫。但知此处号为中华。不知就阎浮一洲中。其自号为中华者。已有十六大国。五百中国。十万小国。但知人生七十。便号古稀。不知劫初之人。皆从八万四千岁而始。但知此方衣食之源。必由耕织。不知天宫佛土。皆念衣衣来。想食食至。但知金银财宝。此方得之甚难。不知十方佛土。大地皆七宝所成。但见此方文字。止有仓颉所造六书。不知自开辟后。书法已有六十四种。但知左国史汉。些微典籍。便称艺苑之宗。不知普光明殿上秘笈琅函。同于山积。但知人类肉躯必从男女精血而成。不知质托莲胎。生于上妙香洁之处。可以不由女人之腹。但知娶得一位黄瘦妇女。便爱之惜之。珍之玩之。唯其言之是听。岂知转轮王临御时。除玉女外。尚有二万妙丽夫人。至于忉利天王。其玉女之多。动以万亿计。每一玉女之旁。天王自化一身以受娱乐。但知人为万物之灵。谓可赞化育。参天地。不知人类不过六道中之一道。四生中之一生。十法界中之一法界。但知奉得一位两位圣人。便谓其尊无对。其余一应天神地祇人鬼。皆不足信。一应未曾目击之事。皆谓荒唐。岂知每一国土。即有几位圣人。主持教化。人类之多。阎浮提中。共有六千四百种。不独此间一处有圣人。嗟乎此种境界。岂声色货利之徒。所能窥其毫末哉。譬如蚯蚓。但知尺土中食泥之乐。不知仓龙跃于大海。突浪冲波。譬如𧏙螂。但知粪壤内转丸之乐。不知大鹏扶摇九万里。风斯在下。是故学佛人。当须大著眼。

  藏经不可不读

  鸡犬牛羊。能鸣而不能语。较诸能言之人。人之能言者贵矣。一字不识之人。但能以口言语。不能以手言语。而略识几字者。能以笔通信于千里之远。则略识几字者贵矣。略识几字者。虽能以手代口。终不能化一手为百千手。并不能留其手以至百千年。若能博通古今。著书垂后。则能一书刷印百千书。一书留至百千年矣。其人不更贵乎。虽然。此犹世间之书也。若于儒书外。更能博览佛藏。则一应天上天下。前劫后劫。以及龙宫海藏。皆可略知其概。见闻不更广乎。虽然。见闻固广。若不得捷径之方。超出三界。则于菩提种子。犹无分也。倘能博通三藏。复遇净土法门。能笃信而奉行之。斯其福德智慧所由来。非三世五世之事矣 或曰。龙宫海藏之文。虽系如来诚实之语。其如儒者之不信何。曰尧舜禹汤文武之事。若以告之不识字人。彼亦以为荒唐也。是故佛书诚不可不读也。

  奘师善于启发

  世俗或以僧无戒行。故轻之而不信净土。谬也。是以道士不肖而轻老子。士人不肖而轻孔子也。智者尚不以人废言。况可以其徒而轻其教乎。昔唐太宗谓玄奘法师曰。朕欲斋僧。但闻僧多无行。柰何。奘法师曰。昆山有玉。混杂泥沙。丽水生金。岂无瓦砾。土木雕成罗汉敬之。则福生铜铁铸就金容。毁之而有罪。泥龙虽不能行雨。祈雨须祷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修福须敬凡僧。太宗恍然曰。朕自今以后。虽见小沙弥。犹如敬佛。嗟乎太宗固自有宿福。一拨便醒。奘师亦可谓善于启发矣。

  当于肉躯生厌离心

  人生在世。八苦交煎。而人不自知苦。反以为乐。宜乎以苦入苦。永无出期也。且以生苦言之。人在母胎。住肝膈之下。大肠之上。由膜而疱。渐渐成形。胞胎裹住。不得自由。母啖热食。如灌镬汤。母饮冷水。若卧寒冰。所居乃不洁之处。所食皆不净之血。其住胎也。不满三百日。其受苦也。同于数十年。迨至弥月。便倒悬其体。头向产门。形质渐大。欲出无由。自毙之道。在此一刻。杀母机关。亦在此一刻。此时蓐母牵之。痛如车裂。所以一出胞胎。无不放声大哭。出胎之后。尿溺狼藉。不知羞愧。所谓大富大贵者亦如此。所谓大圣大贤者亦如此。人惟习为固然。所以不知不觉。若能清夜一思。岂不可哀可耻。如来大圣怜悯世间。教人求生净土莲华化生。免此患难。柰何耽染沉迷。不生厌离之想。

  大孝人不愿入胎

  神识投胎。不独自己受苦。即为母者。亦大受其苦。无论在胎十月。度日如年。到出胎之际。为母者痛苦万状。渐惧难言。刻刻与鬼为邻。念念求生不得。幸而难过重生。便爱婴儿若宝。由是推燥就湿。顾复提𢹂。一生精血暗里消磨者多矣。昔有七岁沙弥。出家得道。自识宿命。因叹曰。吾之一身。累五母悲恼。为第一世母子时。邻家亦生。吾独短命。母见邻子长成。即生悲恼。为第二母子时。吾复早夭。母若见人乳儿。即生悲恼。为第三母子时。十岁即亡。母见他儿饮食类我。即生悲恼。为第四母子时。未娶而死。母见同辈娶妇。即生悲恼。今当第五世。七岁出家。吾母忆念。复生悲恼。吾念生死轮回。累亲如此。所以情进修道。今街上摩肩接踵。往来不绝之人。大抵遗累于亲者多。能报亲恩者曾有几人。夫托胎一世。即累一父母。则托胎百千万世。即遗累百千万世父母矣。若能超然出世莲华化生。永远不累父母。岂非大孝之大孝乎。乃今之谤佛者。反谓出家不孝。是甘心常住胎中。而累及其亲者也。

  大贵人须知自惭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其能去乎贱态也。谓其能去同乎兽禽之贱态也。贱何在。曰贪。曰淫。曰杀。曰盗是也。此禽兽所同有也。其外尚有可羞可恨者。莫如腹中化粪一事。无论珍羞百味。一入咽喉。便同津唾脑涎。随之而下。胃中即有黄色长虫。屈伸宛转于其内。经一昼夜。钻啮消化。流注大肠。臭不可近。积之既多。遂从大小便。分道涌出。丑恶之状。同于犬豕。此种贱态。偶一为之。已是可羞。何堪日日如此。若有此贱态。不自觉知。不求厌离。便与禽兽无异。故必自怨自艾。刻刻欲去。此贱态方是大贵之人。六天之中。虽食天须陀味。然皆香洁轻清。无纤尘渣滓。身上香云。涌现自在。百千万国。倏忽去来。无有涕泪痰涎。大小便利之秽。故天人之爪甲。价值阎浮提地。然不可称为大贵人者。以犹不免于轮回也。是必超然出世。莲华化生。而后可永绝此贱态也。此非孔孟之力。所能救吾也。

  蚕茧喻

  蚕之作茧也。亦既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之所有以成之。方谓常住其中。可安然无恙。岂知所以自经自营者。适所以自缠自缚乎。岂知彼方恃其所吐以卫身。人即利其所吐以杀身乎。万万千千痴虫。谁得免于沸汤者。然彼方子复传子。孙复传孙。以入沸汤也。则惨莫惨于此也。世间两片大门内之家茧。亦复如是。竭毕世之经营。刚刚为妻子谋衣食。设机械。结怨仇。无所不至。迨家业粗成。而此身已束缚其中矣。万万千千痴人。谁得免于偿报者。然彼方将子复传子。孙复传孙。以偿报也。则奇莫奇于此也。所以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簖篮喻

  渔人设簖中流。使鱼不得越过。其傍浮以水草。示以可藏匿状。而密埋能进不能出之篮于草下。于是鱼争投之。以为可以栖托。而不知已在篮中矣。爱河中之簖帘。亦复如是。人但知无病无患时。家舍可安。妻子可托。悠悠忽过。不觉不知。一旦阎老之篮忽起。而平日最爱之父子夫妻。一一被其登簿勾取。思之岂不可恨。徒恨无益。唯有使其不敢勾取。乃为高着。

  马喻

  马有四种。其最上良马。见鞭影而驰。不待驱䇿。次则一鞭即走。又次之鞭轻不走。鞭重方走。其最下驽马。鞭重亦不走。必锥入于肤。痛极而始走。人亦如是。有智慧者易于醒觉。百里内闻人死。即当骇曰。百里内有人死矣。吾亦人也。死必及我。作速修行以求解脱。此见鞭影而驰者也。其次则见亲戚死而觉悟。又其次见逼邻人死。而后觉悟。若待自己年老。或自己有病而后觉悟。已是锥入肤而后走者。倘或年老犹不觉悟。或已病犹不觉悟。岂非并此而不若者乎。

  野狐喻

  野狐黑夜入厨房。饱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窜。乃佯死而待人弃去。未几果有欲弃之者。一人曰。狐尾甚佳。待我割之而后弃。狐闻而惧。忍痛而听其割。俄有童子来。欲取其两耳。狐闻益惧。然思两耳犹无关于性命。仍复忍之。俄复有人曰。皮可补裘。狐大骇曰。若取我皮必至断头剖腹。其可忍乎。于是奋然跳起向外狂奔。而此狐竟走脱矣。人在三界牢狱。无异厨房。业已托胎为人。已难逃于一死。只有念佛往生。乃可死里逃过。错过强壮之时。狐尾已经割去。若到桑榆迟暮。已将断头剖腹矣。苟非立宏誓愿。奋不顾身。其能跳出迷途蒙佛接引乎。

  归咎冥王

  一人死见冥王。据业受罪。其人曰。早知如此。大王何不先通一信。冥王曰。通过信矣。汝发渐黄。是第一信。汝齿渐摇。是第二信。汝力渐衰。是第三信。汝之耳目渐昏瞆。是第四第五信。信之通也屡矣。有少年者泣曰。彼信通矣。我犹未也。冥王曰。通于尔亦多矣。尔犹忆某少年有病死疫亡者乎。某少年有刀伤缢死者乎。某少年有水溺火焚狼吞蛇螫者乎。皆汝信也。岂必呼名而告也。任汝有拔山盖世之勇。掀天揭地之才。其能免于此间之对簿乎。独有超然事外。不唯免于此间之对簿。并能使冥王。敬而礼之者。则唯念佛往生之人。

  扑灯蛾

  灯蛾之死于油火也。非死于油火也。死于见也。人方怜而驱之。彼必乘隙而投之。以为我之所见者必不谬。是以一往无前。死而后已也。人之嗜声色。嗜货利。嗜赌博者。亦因彼之所见者。止在于此。是以一往无前。直至死而后已也。何不借鉴蛾也。

  窗内蝇

  痴蝇之在窗也。有盘旋往复。竟日不能出者。由其拘于所见。不能作一退步耳。若能翻然作一退步。处处海阔天空矣。娑婆世界。是一个大窗槅。自古及今。不知关闭多少痴蝇于内。吾今幸而忽作退步。向西飞去也。向西飞去也。快哉。

  调马四法

  佛世有调御良马者。佛问其用几法。答言用四法。一恩。二威。三先威后恩。四先恩后威。佛言四法不调。将如之何。马师曰。便当杀之。世尊教化众生。当用何法。佛言亦用四法。其一用恩者。谓善信之人。教以修行学道。其二用威者。谓造恶之人。示以三途轮转。三则先教以修行学道。四则先示以三途轮转。马师曰。四法不化。将如之何。佛言。我亦杀之。马师曰。如来大慈。何以行杀。佛言四法不化。教亦无益。遂不与言。不与之言即杀之矣。

  眼药

  世尊之将入涅槃也。摩耶夫人。(净饭王之后)在忉利天宫。得数种恶梦。内一梦云。梦下界日轮忽没。举世黑暗。有无数罗刹。手执利刀。挑去世人之眼。摩耶叹曰。此必吾子释迦如来入涅槃之兆也。俄而阿那律尊者。果然升天来报矣。世间毁谤三宝之书。皆挑去人之眼目者也。末劫之人。福力愈浅。则此种书籍愈多。智慧愈微。则奉此种书籍者愈众。故有福之人。必须早自觉悟。不被其挑。固为上也。倘或已经挑伤。宜速以妙药涂之。药何在此。书亦其一也。

  有愿必遂

  宋吕文正公蒙正。字圣功。太宗时。举进士第一。封许国公。每晨兴礼佛时。必祝云不信佛者勿生吾家。愿吾子孙。世食天禄。护持三宝。后从子夷简。封申国公。每遇元日拜家庙后。即叩礼广慧禅师。申公之子公着。亦封申国公。于天衣禅师亦如之。左丞好问。于圆照禅师。亦如之。左丞之子用中。于佛照禅师。亦如之。世世贵显。奉佛果符公愿。夫文正所期不过世愿。犹能成就。何况发菩提心。愿生安养。而不遂其所求乎。

  为僧者不可不修净土

  宋青草堂禅师。素有戒行。年九十余。曾氏常供养之。屡施衣物。僧感其德。许以托生其家。后曾氏妇人生子。使人看草堂。已坐化矣。所生子。即曾鲁公也。以前世曾修福慧。故少年登高科。后作贤宰相。又如明末浙江僧大成。为寺中收盏饭供众。道经饭店史家。其家奉佛。僧来化斋者必留。大成收饭回寺。史见其日饭少。辄以其饭凑满。史家素无子。后其妻忽有孕。分娩时。亲见大成走入卧房。急追问之。不得而分娩者。竟产一男。是日。大成僧不见来取饭。造寺问之。乃知即于是日谢世。于是即以大成名之。其子幼年。聪慧孝友。茹胎斋。终身不破戒。以顺治乙未。大魁天下。自世俗观之。此两公者。皆富贵而享大名。若修行人观之。两僧之自误者多矣。向使两师知有西方法门。以其所修者。回向净土。纵或不能上品。犹或可以中品。何至仅以状元宰相。竟其局哉。

  高僧亦宜修净土

  隋相州释玄景。宗教俱通。道风遐播。大业二年六月。将欲示寂。沐浴端坐。两目上视。忽自言曰。吾欲生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云何乃作夜摩天王。众问之曰。非尔所知也。顷之。又云天上甚忙。宾客甚多。遂坐而逝嗟乎。师修行时。固发心见弥勒。到此不能见弥勒。而转作天王者也。自世俗观之。其位已在上帝之上矣。然较之生于西方。则远不逮也。是知高僧亦不可不修净土也。

  不可甘心作鬼

  大千世界一切人类。不问贵贱智愚。老幼男女。临终之后。若不出世。未有不为鬼者。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是劝世人。不去为鬼也。小儒不信佛法。反从而谤之。不唯自己甘心为鬼。并欲劝一切世人为鬼矣。其现在不为鬼者。特暂耳。目下林林总总一切人。即转盼后林。林总总一切鬼也。人惟不知甚暂。所以疲形劳神以求富贵。无论不得富贵。纵使极富极贵。当临去之候。手内不能赍分文。一鬼呼之而辄去。安在其为富贵耶。独有念佛之人。到此无疾无灾安然脱化。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恶鬼睹影潜踪。阎老闻名顶礼。岂非超然出世之大丈夫乎。人惟如是而后始能不作鬼也。则夫不作鬼者。诚非易也。

  九类皆当往生

  九类者。所谓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也。九类。则尽乎贵贱幽明。及天上天下之数矣。九类之中。最苦者三恶道。最乐者。三界二十八天。止因未出生死。所以轮回六道。是苦者固苦。乐者亦苦也。纵使长寿诸天。现享无涯之乐。然而天福报尽。仍堕三途。岂若极乐国土之永脱轮回。长辞六趣乎。余尝于文昌。关帝。东岳。庙中进香。礼拜之后。必祝云。愿帝君尊信三宝。发菩提心。往生西方。行菩萨道。又尝顶礼斗母尊天。及昊天上帝。虽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之后。亦愿至尊念佛往生。行菩萨道。广度一切。何以故。祇因有智慧人。看得世间极高明事。无如念佛。最有福事。莫若往生。念佛往生。非一切福德所可比拟者也。斗母尊天。即经中摩利支天菩萨。昊天上帝。即经中所称忉利天王。世尊每说法时。忉利天王。无不恭敬礼拜。侍立左右。今日闻此默祝。必然欢喜。断无反开罪戾之事。吾辈幸而遇此法门。不思勇猛精进。回向菩提。岂非如来所称最可怜悯者乎。

  念佛无枉用之力

  世俗之事。谋而不成。则前功尽弃。独有念佛。纵有始无终。而从前所念。亦决不枉费。昔有樵夫。遇虎登树。一称南无佛。多生多劫后。犹赖之以出家。渐至成佛者。何况精诚一世乎。即或现世不能往生。来世必出生死。非如世俗之读书不就。枉费精神。经营不就。反亏赀本也。

  人间胜事无如念佛

  譬喻经云。昔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旃檀米斗。二甘露蜜瓶。三珍宝锦囊。四七节神杖。其人叹曰。吾本求子。何用此种物。天神问曰。汝欲得子何为。其人曰。吾欲得子。将来望其养育耳。神曰。斗中之米。取之复盈。甘露瓶中。能消百病。珍宝之囊。用之不竭。七节神杖。以备凶暴。人间孝子。岂能如是。其人大喜。遂致殷富。其后他国闻之。遣兵往夺。其人擎杖。飞行击退。保之终身。世人孜孜汲汲。无暇修行者。不过为一妻子耳。然妻子纵极趋奉。安能若此四物哉。至于往生西方。则超出生死。万福庄严。所求如意。又岂四物之所可较量哉。故天上人间。第一胜事无如念佛。

  启信杂说(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