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续藏第 26 册 No. 0551 般若心经发隐
No. 551-A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发隐序
般若之为教也广博充虚周穷万物种种法门该诠此也种种行因该修此也括十界依正之森罗收色心之二字开无量方便之多途照五蕴之一空荡人心之多执遣六道之昏迷曰境曰心俱融不异是凡是圣咸共一如正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岂可语言文字跂及者哉昔日世尊升座默然良久文殊白众云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此如来无说海众无闻斯乃真说般若之时也奈何钝浅之流更烦世尊摇唇鼓舌无风起浪观小大机说渐顿教由是开演五时之异咸会一乘设施九界之别同臻佛界然此经者文最约而义最广难尽其奥说者染指而已释其名如人百体四肢惟心最灵故曰心经又则般若是众生本有之灵心向被五蕴覆积多劫说此照见之方开示悟入意登彼岸故曰心经然此经者自古及今递代以来注述甚多或泛然而混融或𦘕蛇而添足今之饶舌多附臆说是中既以人法各四派分演义名曰发隐而于足上又添足焉敢露一班览者哂叱。
旹
崇祯八年岁在乙亥五月下浣比丘正相体如识
No. 55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发隐
绳天台教后学比丘 正相 解
△初释经题。
山家大师凡释经题先立五重玄义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夫如来说法法必有名名必显体体显由宗宗成有用以判教相有此五重如网得纲如衣得领一经之旨灼然在目今经以单法为名实相为体大乘因果为宗度苦为用熟酥为教相。
○一释名者而有通别通者十二分教总名曰经别则有七或单或复或具足三而立名也今经以单法为名也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又云净慧智慧者以照了为义通乎凡圣净慧者出缠为义直照理故此慧破诸妄念称理圆极无分而分三种名别一实相般若所观理体是也二观照般若能观妙慧是也三文字般若即所诠显密句义是也分而不分唯是一体用有三名非三非一而三而一宛然有此二义故不翻也又般若者果上证得极理甚深不同因中轻薄系尊重不翻也波罗蜜多者华言到彼岸对此而言彼也此般若圣凡一体物我同根弥满清净本无彼此即以清净心中照而不寂一念妄动而生人我起乎烦恼依烦恼而长生死立生死为此岸烦恼为中流涅槃为彼岸四教四门各论彼此抱长迷而不觉居众苦而自甘者凡夫此岸也解三空而自脱修谛缘而取证者声闻与缘觉也虽脱分段由居变易此岸而为尘沙界断依智照理分破无明分证三德者菩萨也仍居变易岸头至等觉已仍曰到而未极此通前三教而论彼此若从圆教胜说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此则无到而到却而观之生死涅槃俱为幻梦所谓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也心者即所辨之体也而有三别一曰肉团心二曰缘虑心三曰灵知心肉团心者父母血气所生今现在五脏中者是为二心之附托而已缘虑心者今对六尘境上缘而分别者是灵知心者混千差而不滥亘万古以长今竖穷三际而无来无去横遍十虚而无欠无余在圣不增处凡不减为前二心之所混者为之迷识此三心而不杂者为之悟融二心为一体者为之证凡夫认肉团心为心尚迷缘虑而况灵知外道以缘虑心为灵知以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而不知外洎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心中之所现物众生在湛湛灵知之中抂受生灭之苦如来在区区生灭之中恒居涅槃所以诠种种法门莫非为此心也经者一代之总名梵语修多罗翻为契经契理契机故也又经者训法训常十界同轨之谓法三世不易之谓常又金口所宣之圣训故云经。
○二辨体者即一经所诠之理体经云是诸法空相空即无也无相之相名为实相三般若中实相般若是也后之宗归极于此用则起发于此六度之源首诸法之正印故实相此经之体也。
○三明宗者即观照之智为能到之因究竟涅槃为所到之果全性起修宗即体家之宗全修在性体即宗家之体行始为因行终为果行始则照蕴空为因行终即究竟涅槃为果故大乘因果为此经之宗也。
○四论用者即文字般若因文显理因理发行超二死越中流度一切苦厄得究竟涅槃皆由此经所以度苦厄为此经之力用也。
○五判教相者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而有五时之异华严兼阿含但方等对般若带法华涅槃纯一无杂今经属第四时通具衍门三教而正意在圆题竟。
△二释经文三初科段。
诸经常仪三科分经谓序正流通今经文略义广始不见序分终不见流通今欲解释拟分三段大约如遗教经之例也。
初序分此经无通序但有别序或者通序在大部译师略也别序从观自在下至度一切苦厄别序也且贤首孤山二疏之中一云略标纲要一云据行标起其意均此。
二从舍利子色不异空至是无等等咒是正宗能除一切苦咒尽为流通也此经说处一云甚深秘藏中说如圆觉之类也一云王城鹫岭若约大部般若当在鹫山。
△二译师。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此七佛译经之师也相传谓旃檀佛之化身但未考的大师俗姓陈氏颖川人仲弓之后裔生而知之过目不忘幼学儒典壮讨竺坟寻论一十七周经历百有余载贞观十九年松稍东向法众迎归敕命弘福寺翻译具如传载凡经五译一罗什译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二奘师即此是也三般若利言译名与奘师同四法月译名普遍智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五施护译名佛说圣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今所释者俱照奘师译本有二意故何者一奘师西竺去来途中以此经为濯障之资二世间传持者俱依此本彼国经历具载本传此不繁引。
△三正释经文初序分三初出能修之人。
观自在菩萨。
此经家序先能修之人有因有果有通有别观自在者修因美号也三智一心中发三谛一心中照在空不离假中在假不别空中在中双照空假圆融无碍俱非作意故云自在自在即真我真我无我而无所不我即是实相故云自在此释因也又观世音者观即能观之智从实相体发中道智以中道智照法界理故云观音者所观之境即十界之机类音殊唱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三十四圣容非前非后一时普现如一月在天影临万水故云观世音此释果号也通者凡修般若之人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境观一如而无差忒故云自在别者菩萨已修已证遗龟鉴于像季使后人当修当证绳摸范于末世也。
△二约所修法。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行者修行也修是止善自利行是行善化他此示修证之法也此般若非浅识凡夫乃至二乘人之所能解谓之深时者机理契会之时也若约教释者般若有二共不共之别也此般若迭论浅深前前为浅后后为深大意唯在圆教彻法底源圆修圆断圆证故云深圆觉经云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是也。
△三示正修四初照见二五蕴三皆空四度苦厄。
初照见。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照者能照之智见即所照之境以四智照之一道慧智见道实性破诸色相开佛知见故二道种智知十法界诸道种别解惑之相荡十法界依正之色示佛知见故三一切智知一切法一切寂灭离诸动相悟佛知见故四一切种智知一相法一相寂灭平等无二离差别相入佛知见故前前为粗后后为细。
五蕴者色受想行识是智所照境蕴以积聚为义慧性空寂五蕴聚积使窄塞故阴以覆盖为义般若灵明五阴覆盖使昏迷故色者依正二报凡可着眼谓之色领色影响入心谓之受逐一思念谓之想欲生取着谓之行分别妍媸谓之识初阴属身余四属心合而观之但有名色二字佛为迷心重者开心为四受想行识也迷色重者开色为六即六根也色心俱迷者开十八界所以论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实观但当观名色。
皆空者即照见也五蕴生起如水成冰照见皆空如汤消冰其冰消已无别能消惟是一水故云皆空。
度一切苦厄者一切众生为五蕴覆闭慧性以昏扰扰相而为心性匍匐三界没二死海枉受诸苦虽终日行而不自觉今观五蕴皆空般若内熏发本明耀卓然烁破生死涅槃俱为幻梦非到而到非度而度何苦厄之实有也此经家叙下正宗正示照见之方法也。
△二正宗分八初召当机二正示方规三总例四蕴四直显性空五空无五蕴六为钝根开色别照七印证八四咒牒结。
初召当机。
舍利子。
舍利此云鹫子即唐言此华梵双举即对告之人也一云身子以母身形得名二云珠子以母美目得名此经正化菩萨旁兼二乘今身子众中智慧第一呼而告之正显深般若非智莫授而况下凡也。
△二正示方规四初贴文二约人三约教四三观释。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照见五蕴皆空之文也法有四句人有四种根有利钝智有浅深障有厚薄力不及处阶级自分色者依正之幻色空者般若之性空色是空之相空谓相之性相从性起相得性融故照之皆空也。
△二约人三初凡夫二二乘三菩萨。
色不异空者照见凡夫五蕴皆空也如来之法药应众生之执病迷于色者示之以空味于空者还以色破使乎情尘尽荡法执俱忘般若真心于兹独露矣且凡夫自有识神已来执幻色为真体不但迷真空亦不识幻色何者执幻为真故而示之曰色不异空使观色空不异与法相应迷情自遣度同居土分段生死之苦厄也。
空不异色者照见二乘五蕴皆空也然色不可着空亦不可着体色明空无色可弃若厌色趣空居然执为两楹不知性具矣而示之曰空不异色令观谛缘中空色不异法执销忘与法相应度有余土变易生死之苦厄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者照见菩萨五蕴皆空也前云不异空今云即是空者进趣真理异乎凡夫色空相即异乎二乘燠然本智烁破群昏苟非三观圆融焉能即粗而妙而示之曰色即是空境即心也空即是色心即境也色空互即心境皆空双忘人法事尽理圆度实报土变易生死之苦厄也。
三约教者色不异空者藏教析色明空小乘中钝根声闻也空不异色者通教体色入空也色即是空者别教次第入中也空即是色者圆教双照真俗而入中也。
四约三观色不异空者从假入空也空不异色者从空出假也后二相即圆妙中道也今经衍门境智绝待始终不二三观一心说有次第对境修观三一圆融敌破小乘及偏菩萨使其心意通泰入后法华也。
△三总例四蕴。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此四蕴属心依前色蕴次第而生凡有十六句今云亦复如是而略之也。
△四直显性空。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上文明照见五蕴竟今示皆空二字故重告当机言诸法空相者所示真空实相也诸法者十界依正之法也空相即无相无生灭垢净增减等相其体常住故无生灭其体虚融故无垢净其体周圆故无增减又则前五阴等乃般若之相所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华无非般若又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以不异而异而见诸法异而不异世间相常。
△五显空无蕴。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谓空无五蕴也幻相既空体性自显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一动一静直露本真也。
△六为钝根开色别照九初六根。
无眼耳鼻舌身意。
照见六根皆空也楞严经云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今则称体而观由性成修因根显性如冰是水无非般若故无六根。
△二六尘。
无色声香味触法。
照见六尘皆空也根尘递相涉入为十二入又名十二处十处半属色谓五根五尘及法半分一处半属心谓意处全法处一分是也此尘元是澄湛海中粘湛发见等而起今则称体而观惟一般若故无六尘也。
△三六识。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照见十八界皆空也界者种族义又界别义为色心俱迷者开十八也本是一识随根成异前根尘既空识亦成智故无六识此三科照见凡夫五蕴皆空承上色不异空之句也。
△四十二因缘。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照见十二因缘皆空也因缘者展转感果为因互相由藉为缘始从无无明至无老死十二因缘生相无明尽至无老死尽十二因缘灭相了此生灭之法当体即是不生不灭故云无也。
△五四谛。
无苦集灭道。
照见四谛皆空也苦则三相迁移谓生异灭集则四心流动谓贪嗔痴等分灭则灭有还无道则对治易夺苦集是世间因果道灭是出世因果此系藏教生灭四谛也更有无生无量今就圆教无作四谛结业即解脱无苦可厌尘劳本清净无集可断烦恼即菩提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故云无也此则照见二乘谛缘皆空承上空不异色之句也。
△六六度。
无智亦无得。
照见六度皆空也六度以智为体智度既空五度亦空故云无又智者观智三智圆融为一切种智得谓三谛理体周遍能所俱泯故云无承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句也。
△七结前生后。
以无所得故。
以由也无所得三字结前故之一字起后文也前文言空或言无或言不今无所得结之。
△八修证人法。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菩提萨埵梵语具称今称菩萨者略去提埵二字华言大道成众生自证般若复以教人故此在焉斯能修人也般若等所依法也菩萨冠于三教巧拙不同今就圆教而显。
△九障除果圆。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此度一切苦厄也若以有所得心为本修因如穿破絮于荆棘中行触处挂碍以无所得心照圆融谛理似清风游于大虚纵横自在无挂碍而成解脱德无恐怖而成法身德离颠倒梦想成般若德三道非离而离三德非证而证一一无著方离颠倒故云究竟涅槃也。
△七印证。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显此般若不惟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修证之十方三世诸佛莫不依之而修证梵语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福慧圆极故言无上拣偏小而不离偏小故云正等三谛并照故云正觉。
△八四咒牒结。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结上五蕴皆空之实效也凡夫被五蕴系缚如蚕自茧不得其神今称般若照见色不异空心无挂碍如鸟出笼可谓神矣故云是大神咒获破恶益对治悉檀也大明咒者结二乘五蕴皆空之实效也二乘虽破见思伏乎尘沙出乎三界由其无明全在故如长夜今称般若照见空不异色无明将破涅槃性天稍有曙色可谓明矣故云是大明咒获欢喜益世界悉檀也是无上咒者结上通别二教菩萨五蕴皆空之实效也菩萨所修色即是空等望前为胜故云无上比圆为劣所显三德殊胜获生善益为人悉檀也无等等咒者结六度皆空之实效也等觉无明未尽如十四夜月菩萨涅槃证未圆极今称般若无明顿空三德圆显世出世间无物与等故云无等而能出等与万物故云是无等等咒获入理益第一义悉檀也。
△三举周劝流通二初举用。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中道观智照破三惑即成三德除九法界之苦故将实语以订之如来有五语举三隐二故云真实不虚正谓日可令冷月可令暖如来所说无有异也欲令众生诚信而入真实而修勿使疑惑也又恐恶世弘经魔强法弱说咒护之令前四种实效智慧无所损减是故说咒。
△二说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五不翻中秘蜜不翻也又咒者祝也如来祝愿一切众生欲使人人契会个个圆修不使错误也又咒者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不相应者执以诃戮般若之法亦复如是相应者咸是菩提不相应者即是魔外又则前是显说般若此是密说般若显密两说者何机有不同故宜显则显说宜密则密说无非令他获益耳且如显说中获益者一向著文字语言名相不除想心不绝处于是非场中何日了期是谓不相应处兹闻密说无所凑泊离名字相离言说相言语道断思虑寂灭斯合般若无说无闻之旨密说中获益者如禅家单参一句无意味语如银墙铁壁使人顿断心路拟议思量如栗棘蓬使人吞不得如金刚圈使人透不得但如此参去直待识穷疑尽豁然如桶底脱落所谓推门落桕不劳他力到这里敲锣擂鼓共演真常打户捶门同归般若方可随缘放旷任意逍遥与前明头入者各路同居方得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发隐(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