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76卷No.2410

溪岚拾叶集(并序)。

  夫法身内证之春花焉。梵风吹而远熏。舍那外用之夜月矣。甘露映而高照。是以西天破有之尊琢金言于八方。东汉虚无之客遗玄训于五千。诚寻教法流传之源。在文点书持之功者欤。于是予生边土之幽介为法林之荆棘。长薄地之陋质为禅庭之羝羊。然而才明因果之理聊辨邪正之差。遂则卜山中之寂寥舍世上之愦丙。独交。华顶之霞一纪也。三千之妙观犹暗。镇结草系之露几日也。八万之细行惟缺。悲哉时移事改兮白日渐倾。春往夏阑兮黄壤既近。以何为无生之因。以何为度生之缘。倩观今时之云为。志学者似牛毛。况成功立业哉。访道者如麟角。况穷玄探[顊-頁+責]哉。师资自相承其器隔云泥。名望虽似古。其德如天地。然则法命之既迫在今。学灯之才残若存若亡。请为吾门资者。进步于菩提场矣游心于弘誓海焉。彼通藏达多之入石窟也。以心性之闇迷也。得定比丘之沈奈梨也。由惠眼之闭却也。矧暗证之禅师诵文之法师。佛祖之所诫经论所嫌也。文武不亏其国治。长短不捐其车成。盖此谓者欤。依之以行学三余之隙。集内外一切之要。所谓中道圆融之谭。上乘真实之藏。鹅珠死后之誉。鸡距梦中之才。膏腴隐入之治。枕嗽石流之答。加之龟毛兔角之语。山猿海虬之诤。都看目触耳梗概录之。就中孤溪之幽砌。无物而不令。与岚啸三界之枯薨。无时而不秋。拾叶吟。故名岚溪拾叶集。不定赤轴不调黄卷。予者记之终焉为期。资者录之日夜不懈者。寂场长时之华严述心佛众生之一体。今拙庵常在之叶集显戒定惠解之一致。抑缄燕石词卑得嘲在指掌。买周璞志疏。招笑难回踵。辱更无素意。只为惊明窗之眠。恐又有玄念。将欲备遍界之功。毁誉共善因也。必入阿字门。视听同良缘也。乃举泥洹道。呜呼吾者半百之旅馆也。定去马嵬焉。书者万叶之遗尘也。冀至龙华矣。于时文保二年戊午六月九日。于睿岳西堛院黑谷慈眼房记之而已。
  山家记录有四分。所谓一显二密三戒四记(云云)。又于四分记录各有灌顶。谓第一显部者。生智妙悟秘决也。第二密部者。都法灌顶也。第三戒部者。镇护授戒也。第四记录部者。和光同尘利益国土灌顶也(云云)。于第四记有六科。故山家御释曰。建六科篇章。辨一山仪事(已上)。六科者。第一净刹结界。第二佛像安置。第三严神灵应。第四镇护国家。第五法住方轨。第六禅侣修行(云云)。今又建六个篇目显三字义门。

  第一显部(观心为正表相为傍)。
  第二密部(宗义为本事相为傍)。
  第三戒部(大纲为本纲目为傍)。
  第四记录部(大事为本浅略为傍)。
  第五医疗部(既效方成现益)。
  第六杂记部(和汉美言道法哢胤)。

  第一显部五。
  一止观(观心)。
  二玄义(教相)。
  三文句(教相)。
  四义科(文料简)。
  五宗要(宗大事)。
  第二密部五。
  一宗义(真言宗旨三部大意)。
  二教相(天台四教上加大日一教)。
  三事相(曼荼界会示现相貌)。
  四现行(三部五部行要次第)。
  五杂(大师先德形仪要语)。
  第三戒部五。
  一佛寺(三寺不同)。
  二佛上座(文殊头卢两上座)。
  三佛戒(大小两戒不同)。
  四佛授戒(十师五师不同)。
  五杂(自他戒同异先德物语等)。
  第四记录部六。
  一净刹结界章(七重结界表事寂光)。
  一佛像安置章(九院十六院本尊等)。
  三严神灵应章(吾山开辟时诸天圣众瑞应)。
  四镇护国家章(天子本命道场镇护秘密念诵等)。
  五法住方轨章(三学灵场并显密轨则)。
  六禅侣修行章(六条八条四条学生式是也)。
  又三圣二师二十卷记录事。
  三宝住持集上下(山家御释)。
  三宝辅行记五卷(前唐院)。
  显密内证义上下(山王院)。
  已上三圣。
  四明安全义十卷(五大院)。
  御遗告一卷(御庙)。
  已上二师。
  又就记录有六个习事。
  一散在流章记(他流记引用之)。
  二杂记(真俗日记至于未来际)。
  三总目录(自他共知之)。
  四别目录(知名字不知义)。
  五秘目录(名义共他家不知之)。
  六面受决(末后一言唯授一人)。
  第五医疗部三。
  一既效方(当时相应验药等)。
  二加持法验方(神咒德治业病)。
  三胎息仙术方(调定气息治病得寿)。
  第六杂记部。
  一三才轨范。
  二古今芳谈。
  右此集者抄大师四分之录为愚老一期之记。盖是佛道之全体法门之精髓也。只纳于心腑留于门室。曾勿见异门异流之人。争可许偏执偏坠之辈哉。传持之本所深慎此旨。同学之朋友更存此掟。又受法之仁书写之族。若无让付之器若有移门之志。且返本所且投火中耳。若背此旨令违反者。显密缘起释迦遮那圆宗守护山王诸天证明证览。恐之慎之而已。
  文保二年六月日。沙门光宗遍照。
  贞和四岁初冬中浣于阿字息障院书此。
拾滨之学沙门吾宗示。
  大永三年(癸未)卯月三日书之。亮政。
  元禄十四年岁次辛已秋九月望以野之下洲。本对于天台山净教坊。
  住持法印实观。
  十五年辛已夏四月二十七日重阅。

溪岚拾叶集缘起

  夫真言上乘教法。传来良□者山家大师者从顺晓和尚□随慧果和上传受之。前唐院者从八□山王院者就一师和尚学之。然本朝弘□师。传持而流行于今不绝。爰觉大师曰□者不耻下问(云云)。然则谷阿阇梨者从□合行其随一也。仁海僧正者值一千□相传是也。就中相实法印者兼备诸流而□之德号荣四僧正者遍学诸方。而叶上流之康乐寺慈胤法印云。不为我师者无之不为无之(云云)。看贤思齐仲尼。遗训在眼。依之□始自天台流流终至东寺□大小权实教法医术工巧之作业等大纲学相承次第列左耳。
一。溪岚所诠事。
  再兴和尚时时示众云。今度弘通者所诠三个条也。所谓戒法者持相为本。显宗者观心为本。真言者宗义为本也(云云)。
  第一戒法者。南都戒者。最初鉴真和尚传来而弘通于天下。而星霜频移戒相似忘。然中比解脱上人建于律学院令兴戒学未及持相。爰思圆上人而为鉴真再诞。而戒法流传于今不绝矣。次我山圆顿戒法者。传教觉大师传来既久。而持相亦如忘。爰祖师求道上人建长比企笼山。圆戒由致虽令兴行未及守持。而先师和尚德治比致笼山。云戒相致再兴。是弘通本意也(云云)。山家释曰。为我勿造佛勿写经。唯兴此戒法者。我愿满足耳(文)。觉大师释曰。蒿草才立条绪未成。药石无验而微风忽至。若有同宗者遂此愿言者死骨不朽(文)。
  第二显宗者。凡天台圆顿教行者。不似余宗余行。为教观一致宗旨信法相资深义也。然而我山风体以教门义道为本。观心修行似忘。仍为我门资者。三时行道二时坐禅莫令废忘矣。
  第三真言者。事相现行书抄者。祖师先德钞多端。而当代真言师等。唯专现行一偏。于秘密宗义以更暗之所叹者此一事也。为我法流者。宴心宾说毗卢之自证进心马于舍那之觉路耳。
  因师物语云。德治比灵山院寂仙上人关东下向事有。公文所评定次谈合云。真言宗者攘灾秘术也。其护持大功也。律宗者戒行如法方可崇敬也。禅宗者坐禅工夫为出离大要也。而天台宗者八讲请用许也。论义学匠非为护持非为出离。总以无用宗也。爰和尚叹曰。彼方天台学侣无之哉。又真言学者无之哉。先戒法事。南都北京戒法者。依冯小乘权宗故。不穷如来出世本怀者也。争及圆顿妙戒哉。次真言宗事。自身即佛宗旨。而建立心佛国唱成等正觉。以心传心之秘法也。岂攘灾一偏哉。大方迷宗旨者欤。次禅宗事。悟道得法置不论。然末代愚钝禅僧等。教法者不学故无智也。心地者未开通故暗证也。道而无可论者也。可秘可秘。夫天台圆顿教法者。三学俱传妙法。即身顿学直道也。所谓戒法者。于受戒即座。尽三惑非六即成佛(云云)。又定惠二法者。天真独朗内证无作本觉佛也。前代未闻宗义。诸宗所分绝也。所以出离生死者极天台宗。即身成佛者在真言宗哉。加之弘仁皇帝建于我山为本命道场。安置于旱法。禁固于魑魅路。岂非攘灾秘术哉。将又持经拥护之神咒。是非除灾方便哉。不知子细。难势非所论者也矣。山家释曰。无相甚深教法者。攘灾过于未萠。灾而无不除。乐而不与。圆顿教行□□不可胜计者欤。抑此钞所载者。显宗者观心大纲也。密宗者宗义大事也。戒法者秘旨深奥也。记录者末后一言也。以此等赴可令料间者也而已。
  一。●●许可作法。
  先严净道场。
  次礼佛。次五瓶(若一瓶)。
  次涂香。次着座。
  次启白等。
  次洒水。
  次灌顶(仪式如常)。
  次三摩耶戒。
  次胎藏传法印。
  ●●●●●。
  五钴印。
  金刚传法印。
  ●●●●●。
  无所不至印。
  次苏悉地传法印。
  佛眼印明。
  次瑜祇密印。
  非内非外印●。
  次秘密印。
  无所不至●。
  次总许可印。
  文殊八字印明等。
  次教诫云。
  秘密教法使不断绝矣。
  次回向。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次礼佛起去。
  ●●许可作法。
  示云。许可以后可授目录也(云云)。
  一。支度事。
  坛一前。半叠一帖。灯台二本。屏风一双。袈裟二帖。净衣二具。佛供。灯明。佛布施。儭施。调钵等。
  右所注如件。
  文保三年正月十一日。于天台黑谷。任师说记之毕。
  天台沙门阿阇梨光宗记。
  一。天台流真言事。
  山家大师御流(金刚觉三藏御流)。
  已上。
  三昧流(门迹方东阳方)。佛顶流(小河方房全方)。法曼院流(静然方政春方)。
  已上谷三流。
  兜率流(号横川流)。
  已上根本两流。
  智泉流。圣行院流。莲华院。流叶上流。
  已上傍相传。
  一。书写流性空上人异相受记(文殊普贤)授与(云云)。
  一。东寺流真言事。
  三宝院。理性院(号中院流)。金刚王院。
  已上小野三流。
  御流(御室法流)。保寿院(西院)。
  已上广泽两流。
  智证大师御流者。不出三井寺院故。弘通不广博也。然而秘事大事等大旨者。相承所谓秘旨与渊奥等是也。
  已上真言宗(云云)。
  一。神明灌顶事。
  公庆僧都(真言院灌顶事)。义源僧都(严神灵应章)。智圆僧都(神书二十七帖准之)。
  已上。
  一。真言宗依学师事。
  公庆僧都 惠顗上人 传信和尚。
  法圆上人 惠镇上人 忠籁僧都。
  行遍阿闇 盛庆阿阇梨 义宪法印。
  义源僧都 承教法印 智圆律师。
  桓守座主僧正 性总阿阇梨 圆信禅师。
  守源禅师 宝月上人 圆快僧都。
  明观上人 心性上人 豪觉阿阇梨。
  实真僧正 仁宗上人 觉舜上人。
  俊增僧都 宣与注记 最显立者。
  专镜上人 宗遍大德 尊曜僧都。
  寻快律师 融庆阿阇梨。
  已上或授职或许可或教相或得钞(皆载之)。
一。悉昙相承事。
  公庆僧都 承觉二品亲王 智圆律师。
  仁宗上人 澄誉大德 澄惠阇梨。
  已上大纲习之。
  一。天台宗依学师事。
  传信和尚 承教法师 严深僧都。
  辨深法印 惠镇上人 玄庆阿阇梨。
  静圣上人 承性上人 闲证上人。
  大镜上人 慎乘阿阇梨 义宪法印。
  义源僧都 忠范僧都 拾圆大德。
  慈救僧都 道存立者 空观上人。
  明缘大德 运盛立者 重朗僧都。
  能承律师 禅心圣人 顿寂上人。
  已上。
  一。禅宗相者师事。
  白云禅师 岩松禅师 本觉禅师。
  山叟禅师 藏山禅师 白首座。
  凝然禅师 玄真禅师 道显禅师。
  事圆禅师 守源禅师 实智禅师。
  已上或参学或五灯录等读毕。诸方遍参毕。
  一。华严宗依学事。
  示观上人(凝然) 禅明上人。
  已上一宗大纲读毕。
  一。三论宗依学事。
  智通上人 玄通上人。
  已上一宗本书等大旨读毕。
  一。法相宗依学事。
  义宪法印 智圆律师 义圆大德。
  已上大纲读毕。
  一。俱舍宗依学事。
  义宪法印 智通上人 唯圆上人 智圆律师。
  已上大纲读毕。
  一。净土宗事。
  性海上人 任心上人 静观上人。
已上大纲读毕。
  一。医方事。
  行法圣 元一律师 清增圣。
已上。
  一。俗书事。
  公庆僧都 慎乘阿阇梨 尔赞禅师 智圆禅师 智乘大德。
  已上。
  一。歌道事。
  尔赞禅师 义宪法印 义源僧都 庆盛阿阇梨。
  已上。
  一。兵法事。
  义宪法印 义源僧都 定宗法印 荣俊阿阇梨。
  已上黄石公传神明相传等。
  一。术法事。
  公庆僧都 庆盛阿阇梨 观庆阿阇梨。
  一。作业。
  通文传 依事林广记 智乘大德。
  已上。
  一。土巧事。
  传信和尚 公庆僧都。
  已上。
  一。算术事。
  公庆僧都 性圆阿阇梨 事圆禅师。
  已上大纲依学师等也(云云)。
  一。传授门资事(注文别有之)。
  授职灌顶仁一百余人。传法许可仁三百余人。一尊一法结缘仁五百余人结缘众一千余人。
  已上。
  右大概所㼼录如斯。秘密云。舌相言语皆是真言。身相举动皆是密印。意相思惟皆是密观(云云)。天台云。或从智识或从经卷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云云)。然则顺逆机缘皆成知识。粗言软语悉转妙法。生生广演佛法世世普利群生而已。
  文保三年(己未)。正月 日。
  金刚光宗记。
  于时历应元年(戌)十一月四日。于江州灵山寺。阿阇梨位光宗授金刚如圆毕。
  嘉吉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以绍惠本奉传受毕。
  猷秀(生年五十七)。
  同三年(癸亥)三月二十六日。以猷秀阿阇梨本书写之讫。探题法印权大僧都仙承金刚。同二十七日授点毕。
  同四年三月六日。以师自笔本书写毕。
沙门隆海(四十二岁)。
  万治三年(庚子)六月。以葛川本书之。
  舜兴。
  元禄十二年十月。哉生明书之。
  天台兜率谷鸡头院沙门严觉洪道。

溪岚拾叶集目录。

  一。显部之内。九卷。
  序目录观道用心合二卷。
  神明部合六卷。
  禅宗教家同异合二卷。
  禅与教事。
  一。密部之内。
  佛部四卷合一。
  舍利法一卷。
  药师法二卷。
  阿弥陀法一卷。
  同四卷合一。
  佛眼法一卷。
  金轮法一卷。
  尊胜法一卷。
  尊胜佛顶修瑜伽法一卷。
  菩萨法七卷合一。
  慈氏菩萨一卷。
  爱染王法一卷。
  求闻持法一卷。
  五秘密一卷。
  文殊法一卷。
  地藏法一卷。
  六观音法一卷。
  经部四卷合一。
  法华法一卷。
  同大意(附)观智仪轨一卷。
  同三种法华一卷。
  同秘决一卷。
  明王部四卷合一。
  不动镇护国家秘法一卷。
  不动四种身口决部一卷。
  佛母爱染明王最胜真言法一卷。
  青面金刚法一卷。
  天部七卷合一。
  辨财天本末二卷。
  多闻天秘决一卷。
  吒枳尼天秘决一卷。
  大黑天口决一卷。
  大黑天灌顶密印一卷。
  四天王合行法一卷。
  圣天秘决一卷。
  求子妊胎法一卷。
  真言教相部一卷。
  真言宗名目一卷三卷合一。
  东寺流真言教相本书目录一卷。
  道具类聚钞一卷。
  山门东寺血脉同异一卷(此帖四卷合一)。
  诸家印信不同一卷。
  真言血脉相承见闻一卷。
  真言血脉(此卷非溪岚乎)。
  曼荼罗口决一卷(此帖五卷合一)。
  东曼荼罗类聚抄一卷。
  胎藏界曼荼罗(池上)一卷。
  曼荼罗类聚抄(帖决私)一卷。
  五大院先德事一卷。
  两界要事集一卷(此帖三卷合一)。
  结愿作法一卷。
  秘密传授次第一卷。
  行法事一卷(此帖六卷合一)。
  五大愿事一卷。
  密秘决部一卷。
  护摩法一卷。
  法花明三密护摩事一卷。
  佛菩萨供养事一卷。
  怖魔事一卷(此帖二卷合一)。
  除障事一卷。
  圆寂记芳谈记合一卷。
  大日经说处一卷(此帖五卷同一)。
  三部经说处一卷。
  光明真言一卷。
  陀罗尼集经事一卷。
  十住心论事一卷。
  灌顶部一卷(此帖四卷合一)。
  秘密念诵作法一卷。
  真言灌顶部一卷。
  证不由他灌顶事一卷。
  阿字义一卷(此帖八卷合一)。
  修观部一卷。
  真言杂杂一卷。
  牛玉事一卷(大纳艮冈狩笼冈之事)。
  知死期法一卷。
  护法事一卷。
  真言口决一卷。
  安养都率事一卷。
  铁塔事一卷(此帖二卷合一)。
  神明二间安置等一卷。
  菩提心论抄三卷合一(第一第二第三)。
  同抄三卷合一(第五第六第七)。
  一。戒部之内。
  普通广释抄合五卷为一。
  一。记录部之内。
  佛像安置事一卷(十六院此帖四卷合一)。
  佛像安置事一卷(根本中堂本尊之事)。
  记录部(宝幢院)一卷。
  记录部(总持院建立等事)一卷。
  一。杂记部之内。
  神明二间安置等之事一卷。
  圆寂记一卷(此帖二卷合一)。
  芳谈集一卷。
  右总计一百一卷合二十一帖也。

  凡溪岚拾叶集者山门古记也。都三百卷。显密戒记具记无漏之。然近代散失不全传(余)素有好古之癖。故求东诟南之。渐求得一百一卷。故令管域千书写之。以纳庄严藏中毕。冀不散失之。垂不朽矣。且亦虽(余)没后。犹求索阙卷满全帙。此则(余)大望。法孙勿废此念而已。
  元禄十一岁(大岁在戊寅)东井谷日。
  山门校严峰鸡足院住。
  净莲台院探题法印大僧都觉深识。
  宝永(丁亥)秋八月。传领。严觉。
  私曰。从一卷至二十五卷目录之分记之。二十六卷终。此一卷者目录之外见出记之。
  目录三卷合一
  五种供养释。青面金刚传尸二十五病事三衣一钵并座具。以上。

溪岚拾叶集。

  止观坐禅用心。
  坐禅有四种。一小座禅者读诵经典。二中坐禅者解大一义。三大坐禅者离别筌蹄。四大大坐禅者起卧。又云。下读诵。中修行。上证得。上上无所作。已上诸禅异名。如来禅。祖师心性禅。我禅。默示默开禅。一棒一喝法然禅。寂奥不寂教外禅。

溪岚拾叶集

  观道用心。
  问。以何方便即身开悟。若又顺次可生安养净土乎。答。现身思成佛。决定欲生极乐。先顺菩提心以可观三谛理也。问。所言菩提心者何义。答。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知。无上菩提誓愿证是也。问。所云三谛者何义耶答。一空谛。二假谛。三中道也弘决第五云。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此三谛理以心性可心得。依之玄义第一云。适言其有。不见色质。适言其无。复起虑相。不可以有无思度故名心为妙。但心性计。非备三谛理。非情草木等悉备之。窗前梅花迎春花色鲜香匈芳。欲言其有冬梢空无色形。有也又无也。归中道理。今此三谛不思议理此。名真如法性理。天台者为显此妙理立三种止观。其中圆顿止观文云。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心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无苦无集故无世间。无道无灭故无出世间。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如此观者。诸法悉是三谛理也。故一切诸法毗卢之身出也。故法华忏法云。如经中说。释迦牟尼名毗卢舍那。遍一切处。当知一切诸法悉是佛法也。妄想分别受诸热恼。是则于菩提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缠缚(云云)。问。所云决定往生义如何。
  答。今此三谛理者。即阿弥陀如来法报应三身也。故意者观三谛理。口者称南无阿弥陀佛。故誓言持戒云止观。慈悲为往生路。身口持自行戒意恒。天台禅门要略诠有二种方便。止观方便者五缘。衣食·持戒·居常·息务·知识。又呵五欲色声香味触也。又弃五盖贪嗔眠悔疑。调五事者贪眠身息心。行五法欲精进念巧惠一心。欲者舍妄念。精进者持戒清净也。念者一色一香无非佛法。巧惠者转魔事即为佛事。一心者世法即出世法也。坐禅约出入。略此法可知通塞。法有是非心有邪正。通塞者。集为塞灭道为通。无明十二因缘为塞无明灭为通。六弊为塞六度为通(云云)。
  莲实坊座主问长宴阿阇梨云。即见传教大师御影入定相。右手上左手下。是阿阇梨样其入定相有三种样。一常入定相者。左手上右手下。以定止惠观也。一如问是正入定相也。禅门口决见。座主称美之。但谓观音经疏见。阇梨不勘定也溪岚拾叶集(观道用心)。
  永亨十年五月七日书毕。金资荣幸。
  元禄十五年春二月十四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山门黑谷光宗记。

  问。天台所立宗旨。其肝要如何。答。实天台释广博难知。然而所诠者教观两门是。教门者四教。观门者三观也。四教者。一三藏。二通教。三别教。四圆教也。三观者。一空观。二假观。三中观也。教观不同。源是一也。所以者何。开我等一念立三观。分三观为四教。依之四教义云。三观从一心起。四教从三观起(文)。藏通两教说空观。别教说假观。圆教说中观。爰以弘决第三云。藏通为空。别教为假。圆教为中(文)。明知一代圣教虽广博。不出一心三观。所谓华严说别圆两教。假中两观也。阿含说。但三藏但空观也。方等说四教明隔历三观。般若说后三教故明空假中三观。法华说纯圆教。明圆三观也。当一代五时虽广博。不出四教不出三观。三观者我等一心也。
  问。其一心三观者如何。答。虽有多种不同。大分为二。一次第三谛。二不次第三谛也。先知次第三谛可知圆融三谛也。先空观者。一切诸法皆从众缘生。缘生之法无主无主故。自性空故。詑他起也。观一切诸法。皆离自他共皆不可得也。譬如于绳起蛇之思。绳似蛇故。谬思蛇也。实非蛇。生死思谬也。以偏计所执故有思也。又寻其绳者。缘生之法也。实当体麻也。绳者依手缘假成绳也。是依他法故全无自性。寻其体离。自他共皆不可得也。缘生之法似有思有。僻缘生万像森然也。一向不可云空也。次中道者。一切诸法自性空而缘生宛然也。故不可云有。偏不可云无。是名双非双照中道观也。是则次第三观相貌也。次不次第三观者。观根尘相对之一念心。即空即假即中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矣)。玄一云。适言其有不见色质。适言其无复起虑想。不可以有无思度。故名心为妙矣。此释正以三观量一心肝要文也。以一心三观释妙法也。夫一心三观者。观息我等思想念虑法体已成三谛相貌也。非诸佛菩萨天人修罗之作。我等心法法然具德义也。依之妙乐大师始终心要云。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非造作所成。所诠觉知三谛三观者。于一切法门可得自在。所以约能说教主者名三身如来。约所说教法者名四教五时。约所居之土者四种佛土也。约所观之理者名三谛。约能观者名一心三观。约智者名三智。约眼者五眼也。皆是不出三谛三观也。一切准例可得意。虽能观多不出三观。虽所观多。不出三谛。依之止五云。所观不出三谛。能观不出三观矣。为显此等意。勘文。少少注之。
  问。一心三观与一念三千同异如何。答。一念三千者。随缘真如法体也。万法摄于三千。三千漏法无之。此三千者我等一念也。所谓一念具十界。十界互具者百法界。百法界各具十如千如。各具三世间故。一念三千云也。此三千者法性体也。缘起随缘真如相貌也。此三千法体者各各皆悉三谛三观之法也。爰以弘五云。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矣)。三千法体即三谛三观也。但一心三观与一念三千同异。流流有异义。且述一义者。一心三观者山王影向法门也。故久远实成大牟尼尊。多宝塔中授于南岳天台。南岳天台受生于震旦成师弟。南岳授天台。天台授章安。乃至道邃和尚授传教大师。传教天台大师御再诞也。依之道邃和尚云。日本国圆澄三藏者天台再诞也(云云)。彼多宝塔中释迦牟尼垂迹于睿山麓成山王权现。语座主庆命大僧正曰。我名号山王者。以一心三观为名字也。山字者以横一点消竖三点。王字者以竖一点消横三点。是则不纵不横非一非三。一心三观之义也。已上权现宣御为义。一心三观者。例如伊字三点面上三目。非竖三水。非横连火。如草下也。故知修于三心三观人。山王权现如影随相令守护也。又唱南无山王者。修非三非一不纵不横一心三观人也。是则山王一心三观山门秘藏大事也。复两所三圣奉值根本大师受圆顿戒御时。大师参三圣奉授于御法名号法宿花台圣真子。就此等义相圆顿戒家一心三观云事有之。一心三观者。旁山王御影向法门也。奉寻三圣本地者。释迦弥陀药师三如来。高高峰安置本地之三佛。下下麓奉崇垂迹之山王。是则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意也而已。
  右为识灵社来由。遍得斯记录卒拜写而已。
  近日以来都鄙乱剧兵尘甚盛。王法佛法灭亡在于玆。伏乞山王七社三如来四菩萨本迹高广显密尔昌耳。
  大永(丙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尊契谨记。
  右台家之法门光宗集记别而殊胜。乍书感泪余袖。唯恨无后学而已。
  天台三昧院灌顶大阿阇梨僧都定缘春秋六十七岁。
  庆长二(丁酉)年八月二十五日。三井微妙寺于千手堂劳笔了。

溪岚拾叶集。

  一。我国号大日本国事。
  二。神明相传真言事。
  三。三种灵宝事。
  四。神宫僧不诣事。
  五。日域号神国事。
  六。二间御加持事。
  七。玺箱之事。
  八。伊势太神宫不云本地事。
  九。天人影向供物事。
  十。祖师求道上人山王劝请事。
  十一。神冥与佛陀祈精旨趣事。
  十二。参诣北野者可为正直事。
  十三。煮布秘法事。
  十四。胎息法法性身事。
  十五。稻荷与北野中恶御事。
  十六。诹访明神托宣事。

溪岚拾叶集(神明等事秘秘极极)

  一。我国号大日本国事。
  密谈云(忠快)或人物语云。大日如来色界顶成道。南浮提之海中天逆鉾投下给。入海之时泡沫凝成州。所谓日本国是也。日本国南州二中州内遮末罗州也。俱舍此州罗刹婆居(矣)。其罗刹婆伊势太神宫是也。私云。大日垂迹也。内外宫因果两部曼荼罗意也。灭罪生善之方。罗刹啖食有情意似也。日本遮摩罗州云证据。传教大师学生式传法遮跋(云云)。大日本国。大日。本国也。云也。此事故大师说(片)忠济语(云云)。极秘事也(云云)。学生式。问云。今我东州但有小乘未开大类者。其东州者何处。又其小乘及大类何。答曰。其东州者。南胆部州东海之东东胜身州西海之西遮末罗州(大唐语翻猫牛州。日本方言大八岛国)言小像者。谓小乘像。言大类者。谓大乘类○(云云)。
  一。神明相传真言事。
  私云。庄严院者。法性寺真言院事。此灌顶接录家相传奉授王也。庄严院秘传云。我大日本国五畿七道分又九品净土令拟。又云。城九重金界九会曼陀罗也。五畿分胎藏界五大法性也。七道者苏悉地七识相应不二妙成就也(云云)又云。是伊势太神宫习事也。于神宫内宫外宫二社有之。外宫者社形八叶也。是表胎界也。内宫社形独古形也。是表金界也。鸟居イカキ等迄直造。是表正直也。又野罗子(片)十岁内男女有童男童女不知其数。其游为称。夫妇冥合相貌振舞也。不可说之神明者。和光垂迹故欤。
  一。三种灵宝事
  神玺国图也尊形苏悉地应身也。尊形。苏悉地。应身也。宝剑。T76051101.gif。三形。金刚界。报身也。内侍所T76051102.gif。种子。胎藏界。法身也。我国劫初大海最底大日印文有之。三轮金光是也。国形独古也。种子●也。苏悉地义也。四劫中成劫苏生义故也。号大日本国事可思之。
  一。神宫僧不诣事。
  昔天照太神于日宫阿修罗王与约诺故也(云云)。又云。凡天照太神者。大日如来应用自性法身自体也。僧宝者。释迦法中声闻形断迷开悟形体也。密教意自然觉了本法俗谛常住所谈也。始觉断迷方密教病也。故经中坏二乘品说。可思之问云。坏二乘品真言者何耶答云。文珠真言也(云云)。又云。神明相传灌顶事者。真言未渡以前我国流布。印明在之。秘抄等有之。道光独传受之。余人不知之。可愍之。
  一。日域号神国事。
  天竺佛生国也。震旦弥佛国也。日本神国也。故国神明化导盛也。悲花经云。现大明神广度众生(云云)。大师释云。如来唱于三密者。利益灭后众生唱于舍利者是如来身密。唱于神明者是如来意密也(云云)。
  一。二间御加持事。
  示云。内里内侍所奉安置处二间也。是亦号贵所也。故二间御加持参僧贵所云也。山门净藏贵所云是也。东寺杮本贵僧正云是也。其本尊如意轮观音也。最极秘事也。不可口外也(云云)。又云。天照太神者即如意轮观音也。内侍所御镜天照太神御形。写给也。真实今镜者遍照法界心月轮全体三昧耶形也。
  一。玺箱之事。
  正亲町禅门物语云。后二乘院崩御之时。神玺等持明院殿方被渡时。上廊达各各重宝等持给。玺玉箱以外轻。地体如形。重动不鸣也。世间不吉事有此箱轻カハカハト鸣也(云云)。
  一。伊势太神宫不云本地事。
  一说云。太神宫本地者日神也。然而彼国风总以天照太神本地云事不云也。但代代为异敌降伏被修之时者。如意轮行法被勤仕(并)。二十一社别宫祈祷被修。本地如意轮云事者。一经说见。习合事都表如意轮义轨说。可见得(云云)又云。太神宫者大日遍照尊习事。东寺一流大事也。神明相传灌顶事。可思之。
  一。天人影向供物事。
  师物语云。后嵯峨法王御时。公卿佥议云。天人影向事。有以何物可供养耶(云云)。法王敕定云。璎珞囊内柘榴。盛入六位以供养(云云)。私云。天部行法时。天人影向供物(片)璎珞囊内柘榴入供事有之。被知食被思食被思食侍。凡六位装束ウツクシキ形也。国王御衣如山ハト色装束也(云云)。六位殿上五人。其中一郎极节(片)一人许国王御衣如山鸠色表也。故以六位可供养敕定有也(云云)。
  一。祖师求道上人山王劝请事。
  上人御物语云。十二年笼山以后。每日参社法乐为山王我心月轮中奉劝请。所谓我五阴山中心王御座心数眷属围绕。我净土不毁也(云云)。笼山以后镜中奉移素月。上人光师上人被送镜是也(云云)。仍阿偷陀比丘镜面释尊真容移。天照太神神体。又镜面留镜像圆融义。可思之(云云)。
  一。神冥与佛陀祈祷旨趣事。
  师云。奉行佛之时者修忏悔法也。所谓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云云)。我心自空。罪福无主○如此事理忏悔令修所念事可为祈祷精也(云云)。次神冥奉祈祷时者。只世间人如物申クトキコトヲスル也。事旨趣委细可启白也。参社秘法。神明法乐秘法。如此法味举也。三归十戒授神明弟子成也。山家大师山王三圣奉受戒也(云云)。
  教戒事。示云。授灌顶于神明。次授三归十戒也。时可教化。我若有众障可忏悔。若无罪者。可拥护给也。今神明所奉授十戒中。嗔心不受忏谢戒。若不受忏悔者。此戒犯给。争犯戒神。成给耶。今是圆顿大戒者。千佛大戒佛佛传持妙戒也。今神明又诸佛应来也。争内证所持大戒。弃舍耶。若为实者神者。依受戒功力离苦得乐。内证阶位。进令成所愿给若为权者神者。佛佛授手大戒。随喜令满所愿给クトキ语ヘキ也(云云)。
  一。参诣北野者可为正直事。
  师物语云。北野天神参诣。北向ツイ垣キハ后门妻户向奉念诵也。就之三重习事有之。初重此神菅亟相御座时。依无实之咎被罪给。故妄语殊诫给。而世间人皆不实意以参诣。万人竟乐皆神虑背。仍北方向给故。北面参诣所念事奉祈请也(云云)。第二此社坛后门舍利塔安置。此舍利处天神常居给。故北面参祈念也(云云)。第三重今舍利即天神御体也。一切诸神本源。舍利习也。加之此天神元辨才天法行给。即以舍利为最极大事也。其上此神不妄语神体金界大日全体习也○口传(云云)。身密(舍利)口密(经教)意密(神明)。又云。伊势八幡等以不妄语为体也。サレハ正直头ヤトラント誓给也。可思之(云云)。
  一。煮布秘法事。
  颂文云。唵焰此布能煮给●●。口传云。火炉上金轮立其上釜スヘテ其上木二筋打渡其上桶入水其中入布盖コシキ如スフル也。三度礼拜上件颂文可唱也。一宿经委煮也。秋长夜夏夜分齐量可置也。久置煮过也。能能可令用意也(云云)。相传云。筥崎御息女神所授给秘术也。故神明相传秘法习也(云云)。口传云。或仁此秘法成疑夜阴忍伺见之处。童子二人来终夜火夕キケリ(云云)。又或仁生疑同样釜立一礼拜真言颂。一如此不作法。不作法布一切不煮。不思议不思议(云云)。或传云。绢ネルアテ实ツキシホリテアツキ汤入绢ヒテテ置夕レハ即时被练也(云云)。
  一。胎息法法性神事。
  口传云。法性身礼云。常三身中法性身非。五藏精神礼云也。所谓五行精皆神形也。五色人形也。五辛龙色如(云云)。
  一。稻荷与北野中恶御事。
  物语云。北野天神雷电神成给内里乱入欲成障碍之时。公卿佥议有。今日三十番神何神相当给(云云)其时稻荷大明神乘云来现给。仍天神神威相诤故自在不成障碍故。北野与稻荷中恶御事也。仍当日诣北野。即日稻荷不参诣也(云云)。
  一。诹访明神托宣事。
  业障有情虽放不生放食身中同证佛果(文)。谓意者。或圣参诣诹访大明神之时。此神以千头鹿奉祭事令不审。奉祈念之时神托也(云云)。或说云。汝入死门放不得生我食身中共成佛道同神托文也(云云)。或一义云。访诹大明神缘起有之。其意者一切畜类者徒生徒死。出离指南无之。以生死依身奉明神。为结八相来缘。此明神者本地普贤大士也。普贤者法界以为体。万法悉令法界宫意也。秘经焰口三昧地意也。已上口传(云云)。深秘意者。又十恶悉是无作戒行示意也。甚深(云云)。又云。秘密教意者。金刚夜叉炎口三摩地意也。万法悉法界曾非能接所接也。不受而受[冖/衣]纳受自他安住秘密藏深可思之。总体塔婆之内摄别体塔婆。以心王纳心数意欤。不可口外也。
溪岚拾叶集。
  元禄十四年岁次辛巳十二月五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拔书。

  金刚秘密山王相承。灌顶第三重血脉以后口决。
  夫山王权现者。秘三如来本体显三圣之灵神。因玆奉寻此由绪者。昔天地开辟之初。溟湀苍海耀浮三轮之金光。爰阴阳割判之终。苇原中国化现三圣之灵神。
  ●大比睿明神号法宿菩萨。释迦一宫俗体正一位山上僧形。人皇第三十代矶城岛金判宫钦明天皇即位元年庚申。大和国城上郡三轮明神天降。第三十九代大津宫天智天皇即位元年大比睿明神显给(云云)。
  我イホハ三轮ノ山本恋シクハ。
  访ヒキマセ杉立ル门。
  ●二宫。小比睿明神号花台菩萨。药师僧形。正一位。昔天地开辟之始。天神第一皇子国常立尊。高峰五色花开。是则妙法莲华经五色也。是故天地开辟之初降故号地主明神(云云)。二宫小比睿峰御咏。
  波母山や小比え峰のみ山ゐは。
  岚も寒し问人もなし。
  ●阿弥陀圣真子僧形正一位。
  人皇十六代轻岛明宫应神天皇即位元年。镇西丰前国宇佐郡八幡大菩萨显御。第四十代天武天皇元年壬申。近江国滋贺郡垂迹。今圣真子(云云)于宇佐宫御咏。
  千早振玉の帘を卷あけて。
  念佛の声を闻そうれしき。
  三宝辅行记云。三轮三神同温金仙教法风应之地。流注苇原中国现三圣灵神为一乘镇守(云云)已上三如来。
  金刚定智灌顶。
  严神灵应章文云。夫以法性凝寂莫归心而不通。智地玄奥感恳城而还显是也。以我法主山王(垂迹)三圣或出自本有性德之境智。或出自遍应法界冥合。故显三圣之灵神为一圆之全体不纵不横之一心三德示之。为名良有心乎。已上。
  寻云。垂迹山王内证如何。口传云。山王者即三谛圆融心地也。此山王灵神法界独朗也。只天真独朗法界历历。此三圣者本地甚深妙门也。此时垂迹灵神即法界遍照。是圆融无碍处山王镇圆满。故显灵神以圆宗为我命。故三世诸佛根本法花妙行也。故显三圣灵神法界依正己己利益也。是即法界本有圆满。
  寻云。无作三身山王内证如何。口传云。指法界心地也。是久远实成内证即法界圆满。故无作三身山王云也。是多宝塔中本有妙行三世诸佛本地甚深妙行也。此本地久成处山王圆满本有常住事事物物圆满。是即无作法界灵神是也。此无作山王即三千口传也。
  寻云。不二山王内证如何。口传云。指修性一如也。此不二山王者。法界事事缘起处万法不二。本来常住也。故万法不可得而法界历历。此不二山王明神镇本有十界三千己己圆满。是云不二山王灵神。此不二内证一念三千妙行。只向法界可暮日心地也。
  寻云。法身山王内证如何。口传云。法身内证法界圆满。故云山王只心境微妙万法寂然。此心境者本地甚深妙行周遍法界事事物物义也。即天真独朗三千镇圆满。是云法身山王也。
  寻云。报身山王心地如何。口传云。此报身山王指法界智体也。其故十界三千镇不纵不横三千也。是法界本有圆满。是报身山王习也。
  寻云。当体山王心地如何。口传云。境智圆体。十界互具法界本有圆满。此当体即法界遍照。故山王法界依正サテハツル处御立行也。此时境智冥合显当体山王也。又显七社灵神故。在天显七星。在地现七社明神。在人成七佛药师治法界众病也。此当体山王镇法界遍圆三千己成事事物物本有己成也。
  寻云。首题山王心地如何。口传云。妙法莲华经当体三圣灵神首也。故我等心地镇。本有常住依正镇圆满。故云首题山王灵神。此时□三千妙法当体自显山王利益一天四海也。妙法显道场三千一念法界悉圆满サテ居处也。
  寻云。一念三千山王心地如何。口传云。三千者法界法体己己振舞处也。一念是法界总体也。只法界总念总体取山王明神习也。故三千常住三千独法界圆满。只显三千灵神此当体自三千妙行也。故不纵不横本来常住也。故云一念三千山王也。是以只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此意也。
  寻云。观心山王心地如何。口传云。三德秘藏妙行法界圆满。此时向月见花当体即法界心地也。只安住法界观朝朝暮暮可日晚也。此前山王灵神法界圆满三千事事妙行サテハツル处法界念相也。
  寻云。法性凝寂心地如何。口传云。指法界道场内证也。其故法界凝寂处三观觉月遍照。是三千依正当体万法镇无作三身所成也。故天真独朗意地万法镇事事物物。是云法性凝寂山王。是寂然法界心念也。故此凝寂处山王灵神独圆满以一乘。为我命习也。
  寻云。智地玄奥心地如何。口传云。智地玄奥处本有山王灵神镇圆满。故是自受用法界功德三千独天然。故云玄奥。是三世诸佛内证多宝塔中日也。本分思成也。
  寻云。我法空山王三圣心地如何。口传云。我法空者。根本大师弘圆宗。显三圣灵神一天四海护持也。是即久远实成灵神也。法花守护是也。是无作三身内证也。
  寻云。山王于本有性德之境智心地如何。口传云。本有性德处无作山王圆满只法界功德サテ居处立行也。此时山王明神即无作本有事事圆备。
  寻云。现于遍应法界之冥合心地如何。口传云。冥合者境智圆体冥合也。此时山王灵神遍照法界历历。此三世诸法内证遍照法界己成也。是万法同时依正历历处也。
  寻云。被显三圣之灵神忽圆之全体心地修行如何。口传云。此三圣者显首题山王给也。故法界利益自然事事缘起。灵神三轮金光法界遍照(云云)。
  寻云。不纵不横之一心三德心地如何。口传云。不纵不横处山王明神镇圆备。是法界三德秘藏姿也。是法界万德内证事事物物己己三千云也。又我等寻胸中。心王上万法同时圆备。是三世诸佛八万圣教姿也。是山王明神口传惠心一流相传是也。我山我等本青莲院口传处也。相构相构不可口外。偏三宝之恐难测(云云)。
  祖师试云。此金刚秘密山王者。三门迹御相承而天下人更不知之。只前唐院御经藏之一箱底奉纳之。口传□庭□。然惠心嫡弟内证与内证面授口传也。返返不可授不思议传授也。临终之克可埋火中底(云云)。
  证觉亲王在判。若为率尔者。山王权现之恐可有之者也。努努不可率尔。深妙深妙穴贤穴贤。
  元禄十四年(辛巳)十一月十四日。实现以日小见山所藏本挍对。其卷尾云。
  元和二年(丙辰)正月十九日书写毕。
  十五年(壬申)二月二十二日净教坊重阅。

溪岚拾叶集(记录部)。

  山王御事。
  寻云。天照太神与山王权现一致习方如何。答。五大院御释云。于天照社者为太日应迹神明。于日吉社者为释迦应现明神。显密且虽殊。一致幽明为神明(矣)。以此文天照太神与日吉权现一体习合者也。口传(云云)。
  寻云。山王权现者崇庙社稷神中何耶答。凡山王者宗庙社稷共兼也。所以大宫与圣真子十禅师是宗庙神也。二宫社神也。余神稷神也。
  寻云。宗庙神者其相如何。答。为百王中宗庙故名宗庙也。
  寻云。社神者其相如何答。社神者地祇也。所谓纪录云。高天下立厚地不可敬尽故。对地为社(矣)。又云。天神无氏。示申为神。地祇有氏。示地为社(矣)。口传云。上句大宫权现也(下句二宫权现也。凡社者本名二宫权现也云云)。
  寻云。稷神者其相如何。答。稷者五谷总体也。五谷万果皆有精灵不可敬尽故。五谷精神劝请尊敬。以之为稷神。今日吉稷神并贺茂等是也(云云)。
  一。山王七重习有之其相如何。第一垂迹山王也。所谓天智天皇御宇。传教大师山门开辟时。圆宗教法为守护影向给。以之垂迹山王也。第二本地山王者。我国为神国故。应迹神明多之。然而今日一代教主释尊应迹神日吉大宫权现许也。自余神明以垂迹为本故。本地沙汰无之。山王权现独为应迹神明。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山王也。故日本一州神明者皆山王应迹前方便也。故山王秘决云。会三权诸神归一实山王也(矣)。此则神明开会云秘事也。然则日本一州诸神皆归本地山王也(云云)。第三观心山王者。以圆顿止观习山王御体也。秘决别有之。更可问之。第四无作山王者。无始无终非近非远实修实证成道显。十界三千诸法皆无作本有山王也云。口传别有之。第五三密山王者。以妙法莲华经首题五字为山王御体。此则如来三身也。又是行者三密也(云云)。第六元初不知山王者。记录云。一阴一阳山王三德秘藏妙理出不知其元初(云云)。凡山王者。万法所归诸佛本源也。故阳无形阴无形。阴阳不测故名元初不知也。第七如影随影山王者。在天名七星。在地号七社明神。此则行者七觉分是也。寻其本源。东方七佛药师阎浮移影名之云七星。七星精气降令生一切众生。故以七星名本命星也。今山王则七星精神故。行者色体则山王全体也。故如影随形致守护给也。仍如此名也(云云)。秘决云。七星者面上七穴也(云云)。此则当体山王秘事也。口传(云云)。已上山王七重秘决如斯。
  寻云。以十禅师为山王总体方如何。答。就十禅师三重习有之。一者十方众生法喜禅悦食受给故名受十禅师也。二者神代十代禅得故名十禅师也。三者十者圆也禅者顿也师者止观也。其故止观云。十者非横非竖故圆也。禅者尔雅云。禅者疾也。疾者顿也。师者诸佛所师法也。所谓止观也(云云)。故十禅师者圆顿止观云事也。故所云观心山王云。以今十禅师习极也。加之以十禅师山王总体习事。神道得禅神明政道此神当职也。故以十禅指山王总体习也。故青莲院治山王时十禅师许参诣给也。
  问。十禅师本地何耶答。此神本地重重习事有之。或弥勒或如意轮或地藏。是皆有本说。更可寻之(云云)。
  寻云。以山王出世习如来出世方如何。答。山王神托云。树下和光同尘事。二度其事既已毕。今度不诣我宝前。何知生死尽不尽(云云)。以此文山王出世则如来出世习也(云云)。
  寻云。树下和光者何处耶。又二度其事者其相如何。答。二度者西天菩提树下与日吉树下是也。如常义者。菩提树下成道本地身也。山王出世者和光垂迹也。本地垂迹各一度也。何二度和光云耶。此事最极秘事也。常教相意今日成道佛以本地沙汰也。故西天本山王垂迹云也。圆教无作意以本地法身为本以八相树下成道和光垂迹义也。仍二度和光云也。又义云。以无作本有为本地身。以西天成道垂迹习也。故神明秘决云。大日应迹释迦成道神事佛事并之道理(云云)。义云。神明者大日也。释迦应迹佛也。此时我国大日本国西天释迦应迹国也。然则山王出世树下者。是大日本土也。西天菩提树下者。化身意应迹也。爰以山王参诣时。三惑同时断越三祇劫咸成佛得道习也。故今度不诣我宝前何知生死尽不尽托宣给也(云云)。
  问。三祇劫越一念者其相如何。答。三僧祇者。又云劫数。此妄执之义也。显密之大乘意。劫数者非时分断三惑妄执事表也。所谓初僧祇者粗妄执则见思也。第二僧祇者细妄执则尘沙也。第三僧祇者极细妄执则无明也。三惑以●●等三观断之。故山王参诣时。●●●三门通诣山王宝前。故一念越三僧祇断三惑奉拜见无作本身也。故山王参诣时我等出离生死极也。仍参诣法(片)当流大事有之。所谓三种悉地印明是也。奉拜见无作山王时显本地三身意也。甚深口传别有之。
  问。山王秘决三卒都婆云事有之。其相如何答。上所云●●●三门是也。更可问之(云云)。
  问。以神明大日习方如何答。凡显宗意以佛为本故。以八相作佛释迦为教主也。真言教意以一切众生无作本有体自性法身习也。故神明者宗庙稷社神云。一切众生本体押崇神明也。此无作理超过三世还施三世化用也。加之我国神国也。寻其元神天照太神也。此则大自在天也。今真言教主色究竟天成道大自在天是也。故以神明习大日也。方方其谓有之。口传(云云)。
  问。以我国三部曼多罗习方如何。答。帝都有九重。是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表示也。近国五几内有。此则胎藏界曼荼罗表示也。诸国有七道。苏悉地曼荼罗表示也。故神明灌顶秘法中以此三部曼荼罗名三衣秘法。口传有别(云云)。
  寻云。神明灌顶者本说何事哉答。神明相传付真言重重习有之。所谓一者宝志和尚皇太神宫义记一卷有之。以内外两宫为两部大日以七所别当为苏悉地大日云。口传别有之(云云)。次圣德太子神明记行基菩萨神明记弘法大师神明秘决慈觉大师神明秘决。已上此秘决等中神明灌顶秘事有之。口传(云云)。
  寻云。以日本为大日本国方如何。答。觉大师秘决云。夫日浴灌池水出扶桑路为神明应迹国大日本国故号日本(云云)。此事者随分神明灌顶秘事也。以我国大日本国释给故也(云云)。
  寻云。神明灌顶时波罗提木叉云事有。其相如何答。波罗提木叉者。天竺言。此云戒。其故诸凡夫四季转变被移为四相被迁移。是生灭去来见则显常住不灭相也。故以榊为神明法体也。凡此木不被移四季木也。故以榊名波罗提木叉也。
  寻云。以五大轮为神明法体方如何。答。神明秘决云。或现大地身或现大海身或显火神或成风神或显灵空神也(云云)。T76051601.gif。又云。内宫日神外宫月神也。或土宫月宫夜宫天宫风宫。此等皆五大轮表相也(云云)。
  问。太神宫不入僧形事何故耶。答。付之教门实义有之。先教相此神明。我国开辟时影向神明也。诸神事祭礼等以俗谛劝之毕。僧体佛法传来以后现也。任最初义或不入僧体也。又云。天照太神影向时。神请魔王开我国给不得我佛法誓给。故神宫不入僧形也(云云)。上为魔王誓约给故不崇佛法。义诚内证佛法崇敬神明也。次以佛法案之。僧形者外现是声闻形体也。故不及报身报土妆。故嫌之。其故阿含经无常观为成沙门形(云云)。意小乘声闻观法以无常观为本故。修骨锁观悟无常理也。是故除顶发乍生白骨形现形也。是则小乘权教意也。故神明显常住不变内证给故。自性法身大日也。故忌沙门形给也(云云)。
  寻云。付神明习铁塔方如何。答。素盏男尊依恶事。天照太神成嗔天岩户闭笼给时。容闇黑成毕。其时八万神达集聚舞カナテ给。其时天津小屋根尊与手力男尊天岩户左右立给。八万神达烧庭火神乐给时。天照太神诸神达神乐纳受给。神威光少显八万神达照面。其时诸神达アラ面白ヤト被申。自夫面白云言始ケリ。其时天津小夜子尊与手力男尊引开岩户给。此二神大力神也。故开岩户给也。已上本说意也(取意云云)。以法合之时。天照太神自性法身又法性王也。素盏男尊无明也。又提婆达多也。铁塔者法界塔婆也。天岩户闭笼者。无明法性法义也。开塔者。法性无明法义也。大力二神定惠二法也。经云。定惠刀庄严以此度众生(文)。可合之(云云)。烧庭火者。诸方便教也。八万神者。指八万圣教也。所诠天岩户闭笼给云者。一切众生明暗指也。开岩户云者。开法界扉义也问。付教主释迦铁塔有之耶答。有之。其证据者。今经化城喻品中。大通佛法事说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文)。又云。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云云)。义□大通佛者。大日也。十劫坐道场者。铁塔笼给也。幽冥之处者。指无明黑暗也。十六王子八方作佛覆讲法花经给。十六王子者。十六大菩萨也。覆讲法花者。开法界扉佛法现前也。此则显密一致意开塔定惠二德本有无作功用。深可思合(云云)。
  寻云。于山王权现宝塔涌现相习方如何答。多宝佛者。自东方宝净世界来即药师如来也。指本有法身也。释迦者。修德显了如来自受用报身是也。二佛并座冥始觉本觉。是自受用身境智冥合习也。契一座本有妙境无相离故。法花经中释迦入塔文有出塔无文(云云)。又云。山王影向时。其表示有之耶答。所以二宫权现者。本地药师如来也。我国地主权现今大宫神立御座。然大宫权现影向我山麓给时。地主权现神立去大宫权现令镇座。此则多宝佛去半座如与释尊给。以此等仪式思彼。以山王出世法花二所三会相共习也。
  寻云。以我山习灵山净土方如何答。今五大院释云。夫寻法花宗流转。始灵山中天台终我山。虽为三传末山。不异昔三变土。得道因不植我山者。何处得出锻。不求此峰者何处修(云)。案此等文义。我山开辟时。传教大师豁然入定照了法花给时所为不毁。灵山释迦多宝二佛并座。法花会上二所三会仪式历然。故山王出世仪式者法花会上相貌也。深可思合矣。
  问。于日吉社头宝塔涌现习方如何。答。明达律师建立宝塔奉劝请山王三圣。今塔本三圣是也。寻此建立元起。今塔本结庵被居给。有时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宝塔空涌现。二佛并座说平等大会法花经给。其时三圣神法花肝心以一心三观授明达律师给。今相应流大事是也。其时仪式为显建宝塔奉劝请三圣也。明达律师者。龙树菩萨应迹也。今小禅师是也。依显教意法花宝塔也。依密教意南天铁塔也。龙树者为本身开铁塔。明达应迹开宝塔给也。显密一致故也。
  问。山家大师戒奉授三圣神云事。其相如何。答。山家大师我山最初御当山时。于今戒坛峰三圣影向给。三圣无碍金刚定智以灌顶奉授大师给。大师又以梵网戒品奉授三圣神给。其时三圣神号大师称山家大师给。山家大师者与山王给所大师号也。而后三神登虚空三轮现金光如伊字三点。此时又山家大师传一心三观给。大宫相传大事云此事也(云云)。此时又宝塔涌现空。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也(云云)。凡圆实妙解开时者。必一切众生宝塔涌现相有。又真言秘密智生时者。南天铁塔可开(云云)。甚深之口传也。
  问。于社头文殊入海教化习方如何答。文殊入海者。为化龙女也。海中所说一乘者。虚空藏菩萨真言也。以之授龙女。龙女守护之。唱无垢世界成道也。凡虚空藏菩萨者。宝部菩萨也。龙女此入三摩地名南方成道也。又海中者。生死海最底也。故王子宫降最下卜居给也。凡龙女成道者。为显平等大会法花经也。故于平等性智方成正觉也。山王出世本意为众生成佛也。今龙女既唱一切皆成佛道现成明证成道故。今以辨才天山王总体习故。梨本座主参社时岩泷参给也。
  问。神明垂迹必现蛇身方如何。答。神明者。和光同座体故。似同凡夫给也。凡夫者。三毒等分极成体也。三毒极成无作本有形体者必蛇体也。仍小野(弘法)四十帖决云。一切神义迹化归虫类云。迹化者指神明应迹也。虫类者蛇身也。付田夫爱染并不三寸不动云事有之。口传(云云)。
  寻云。龙女之诣鹫峰体形如何答。灵山听众见八岁龙女也。释尊见十六丈蛇形也。其故一切众生无作本有形体蛇形也。不改此无作体。开觉本有法身也。一切众生理性海中不三寸蛇形有。今第六识是非思量识主也。指之习龙也。口传(云云)。
  寻云。理性海中者何耶。答。北野天神御笔云。宝珠何在性海底。惠日高照心空境(矣)。止观一云。夫宝珠者九重渊底骊龙颔下在(矣)。是则本有性德指第六识也。宝珠者。一乘无价珠也。此事相习时者。一切众生第六无障识主也。我等肺脏中本有蛇身有之。口传(云云)。
  问。以申为山王使者事如何。答。凡申者。虽为畜兽依身。付显密随分习有之。先付显此云者。寻天台宗流传。依猕猴相传缘起也。所谓南山传云。传三观于古德受四教。于神僧(矣)。凡神僧者。今猕猴是也。天台师于台苏山修法花三昧发旋陀罗尼时。梦中神僧来授与四教其时相貌云者。现丈六金身肩覆金光踊入林中。大师后朝见林中。猕猴现居。是则释尊化身猕猴(云云)。唐土圆宗寺庭上二竹有之。左名金篠右名丛篠。我山山王社头竹台其所表也。
  问。于猕猴种种习有之。其相如何。答。花严经云。神猕猴王(矣)。又云。山母山神山王(矣)。
  寻云。以申为山王使者事。何深义有耶。答。凡神明者。不出五行精神。所谓大地精神者。或坚牢地神或山王等是也。故天竺飞来峰缘起云。灵鹫山艮角阙飞来成唐土天台山。天台山艮角阙飞来成我国比睿山。此三国飞来峰皆乘白猿飞来。故天竺灵鹫山唐土天台山我国比睿山皆王城艮方有之。西天灵鹫山镇守以猿为使者。天台山圆宗寺镇守又以猿为使者。我国山王又以申为使者。其中以白猿为权者猿。故社头手白猿有之。可思合之。因物语云。俊范法印终焉之时咏之。
  神垣ヤマシテナリトモ椎柴ノ。
  コノミナレニシ法ヲトナへン诺ト读成手白猿在社头ケルトカヤ。
  问。山王现猿给有证据耶答。山王秘决云。无动寺智信记。于心法有五性。所谓魂心魄意神。如次五行精神也。今山王者释尊应迹。以猿为垂迹。天神无氏。示申为神。地祇有氏。示土为社(云云。已上)。又云。五行大义序云。申者无所拥滞故名云神(云云)。凡猿者。其形貌人形畜兽兼。于天地得自在。故拥滞无所云也(云云)。凡猿者。天台宗四教大事真言教北山石藏相传大日经缘起等深秘习事有之。更可问(云云)。
  问。付山王一儿二山王云事如何答。山门记录说曰。高祖大师最初御登山之时。二人化人值给。先现天童。次山王影向给。故一儿二山王云也。又云。十禅师宝殿内童子形御座其义也(云云)。因物语云。山门延年时。秀口儿发サカリ夕レバ。一儿二山王申也。
  问。于神明习四摄行方如何。答。诸神祭礼之时必顶戴神舆。为祭礼拜观十方众生群集。以之为钩召义。右神舆ワラビテノ曲其义意也。为祭礼拜见神明结缘。以之为索。仍神舆必善绳有之。次来叶众生结八相来缘。是锁义也。仍系诸璎珞。次结缘众生拜见神幸成欢喜思。神明又众生值遇结缘欢喜悦与。是则铃之义也。故神舆庄严悬铃铎。是则神明利生四摄行也。深可思之。
  问。我国大海最底有大日印文事如何。答。国常立尊天逆鉾降此下无国云搜给时。海底有三轮金光(云云)。是其印文有云(云云)。此山王三圣表示也。又三部三密表示也(云云)。口传更可问。又传云。大日印文者独古也(云云)。我国独古形故也。口传(云云)。
  问。于太神宫南阎浮提国轴云事如何。答。于神宫社头庄严深秘习有之。故神殿中央心御柱云事有之。是则南阎浮提中央须弥山王习。仍难他跋难陀守护之故。我国三千大千世界中央习也。如此心王神明拥护之故。不为异国被袭也(云云)。
  问。于神明三位有之。其相如何。答。皇太神宫义范云。于神明三位在。上位花藏世界。中位梵天。下位神宫(已上)。是则如此三神三部三密表示也。今神明大日应迹故。花藏世界云。深可思之。
  问。以我国习蓬莱宫方如何。答。唐玄宗皇帝共杨贵妃至蓬莱宫。其蓬莱宫者。我国今热田明神是也。此社坛后有五轮塔婆。五轮铭释迦种子●字书。此塔婆杨贵妃坟墓也热田神仪见。
  寻云。以热田社习五智如来方如何答。热田明神者。金刚界大日也。故以五智习本智也。或又以真言三部经为本地。或又以宝剑为神体也。皆是金刚界智门表示也。凡蓬莱宫云顺宝者不坏金刚智体也。法花宗意。本地无作三身指久远寿量习不老不死妙药也。故天台御释云实相常住如天甘吕。是不死之药(云云)。深可思。又云。金刚界曼荼罗。大海中有金龟。金龟上有宝山。宝山上有宝塔(矣)。今热田社坛相貌。伊势海如月轮之圆满海也。北端中央有金龟岛。今社头是也。神体有三部经。蓬莱又有三山。多生不死药。不死者天仙名也。今真言教持明仙义。深可思合之。
  问。以我国习独古形方如何答。行基菩萨记云。日本其独古云。谓意行基菩萨日本遍历定国境开田畠给。其时十人可作田变十人被雇。乃至百人可作田变百人被雇。如此变作我国田畠开给。其时感见样(片)图给。其形独古形也(云云)。
T76051901.gif
  口传云。伊势与湖海北海三所独古鬼目也。伊势者宝部神明故。以如意宝珠为神体。气比北方事业神明故。以羯磨为神明体也。山王不二中道神明故。以圆满月轮为体。以此三神显宗意者三谛三观三身圆满之如来习也。密宗意三部曼荼罗理智事三点三密三业是也(云云)。
  寻云。以宝珠与羯磨为神体事谁人所观耶答。弘法大师缘起事起。所谓付太神宫瑜祇与理趣秘决。其中神明以宝珠为体(云云)。异本云。弘法大师气比社坛诣云。北神我国北方神也。故以羯磨可为体云。此其元由也(云云)。
  问。以湖海为辨财天净土证据如何。答。法花经。东北方少国有。大乘流布国也。其中有湖海。又有灵岛。辨财天所在也(文)。
  可知。竹生岛是生身辨财天所在也(云云)。又五大院錍文云。江州有灵岛。生身辨财天坐。睿山佛法可繁昌。相州有灵岛。生身辨才天坐。镰仓佛法可繁昌(文)。义云。如此等文理。湖海者是辨才天净土事。深可思之。
  寻云。湖海是辨财天三摩耶形方如何。答。凡水海形琵琶相貌也。所以竹生岛覆手也。十罗刹岛此拨也。辨岩室阴月也。竹生岛与白石半月也。冲岛远山也。热田粗颈也。其下至于海半月也。宇治大渡等桥转手也。至海者海老尾也。此等皆辨才天三摩耶形妙音天全体也。故琵琶有三曲。是则辨才天三昧耶本尊一身习也。深可思之。口传有之云。
  问。以竹生岛明神在世明神习方如何。答。竹生岛明神初辨岩屋出现鹫岩屋影向给。此则如诣龙女灵鹫山。次行基菩萨劝请今社坛奉安置宫崎给。其时未及御体安置。次慈觉大师御代造立神体社坛造营给。以之龙女南方无垢成道习合也。又一相传云。竹生岛今宫岛根本地主权现坐。此神本地灵山释迦也。辨才天此所影向给。龙女自入宝部三摩地。不二平等法花开悟唱外用八相事。今石山如意轮为本地事显也。故南方无垢成道者。指石山寺也(云云)。
  寻云。辨才天净土于日本几有之耶答。相传云。吉野奥天川安艺严岛江州竹生岛也。此三个处如次如三辨宝珠互穴。アキ通也。其外处处灵崛皆是辨才天净土也。或表本地高高居高山峰。或表深禅定。居大海最底。此外山河大地悉是此尊部类眷属所住也。悉无有其隙也(云云)。
  问。日吉社头诸神影向方如何。答。大宫伊势太神宫也。二宫下贺茂明神也。并春日明神是也。圣真子八幡大菩萨也。客人白山权现也。剑宫同神也。八王子三宫诹访明神也。王子宫熊野神藏明神也。气比明神敦贺气比是也。十禅师天照太神御孙子正哉吾胜胜尊是也。岩泷竹生岛明神也。早尾江州三上一王子一王宫是也。大行事十禅师伯父也。圣女稻荷大明神。大宫西竹台住吉明神也。大宫灶殿伊势别宫凡山王者。总云时六十四所也。别云时三七社是也。是皆我国大小诸神影向圆宗教法守护给也。此外日本国中大小诸神各各互为主伴诸神影向事如山王社坛(云云)。
  问。于大峰真言秘密习方如何。答。彼山传记云。先大峰者真言两部峰也。故熊野者胎藏权现也。金峰山金刚权现也。大峰中间两部不二曼陀罗有。自此至熊野悉胎藏界三昧耶形有之。自不二曼荼罗至吉野山金刚界三昧耶形有之。役行者是金刚萨埵也。故三生灵骨有之。其遗骨持金刚奉笙岩屋有之(云云)。凡山伏峰行上成苦行三途八难苦患经尽也。论其内证。秘密甚深无云妙行(云云)。
  问。山卧行体如何。答。相传云。如义者。不动形体也(云云)。所以袈裟名不动袈裟。头巾者顶上莲花也。此等形相其义也(云云)。又秘传云山卧以形体三天相貌习也。所谓杮衣者辰狐之色表也。不动袈裟クリカラ围绕表也。此则辨才天也。顶上头巾表胎藏莲花也。此则圣天三摩耶形也。故以山伏形体三天合行之秘法习也。口传在别纸(云云)。凡大峰者神仙屈宅贤屈所居也。故彼峰结缘者植不知不觉大善根也。仍峰行者入坛灌顶功德具足也。其故所所灵崛诸秘所悉是两部曼荼罗相貌也。此拜见时不知不觉曼荼罗结缘也。又云。大峰者密严花藏庄严也。大日应现峰者真言秘藏也(云云)。
  问。葛木峰相如何答。大方者大峰与葛木者两部峰习也。然而别是云者。大峰者真言峰。葛木者法花峰也(イ故宿宿所所灵堀法花二十八品题名也)。
问。役行者本地如何答。昙无竭菩萨化身也。故花严经云。从此五百由旬东方有大乘流布国。其中昙无竭菩萨在(文)。又云。鉴真和尚葛木之峰巡礼之时。有鬼神布萨钟鸣。和尚问云。何故钟鸣耶。鬼神答云。昙无竭菩萨布萨也(云云)。仍和尚布萨共取筹。其筹今南都有。日本奇瑞是也(云云)。
  问。昙无竭菩萨何故有之耶。答。葛木一宿二上笙南谷灵崛有之。被行布萨(云云)。又云。钟ツキノ鬼神者。葛木守护神深沙大王。是则多门天化现也。又云。玄奘三藏渡天时。流沙葱岭七生经给。其七生灵骨颈賏悬。今深沙大王是也。
  寻云。止观云。常啼请东善哉者求南(文)。常啼东方请昙无竭菩萨合闻般若云。可知我国者昙无竭菩萨净土也。又云。大乘流布国也(云云)。今役优婆塞是昙无竭菩萨也。又传云。今熊野权现日域净土也。故一度参诣辈决定往生者定也。故彼参诣道三辈九品净土表相故。证诚殿神拜上品上生往生习也。仍心王弥陀拜见奉也。又云。参诣路次道立(片)。男名サヲ女名イタ尼名ヒツソキ法师名ソリ。如此改世间名字付新名字。是则凡夫执心著相处。改著相坏迷情心也。又云。参诣发心愿日入精进屋不犯十恶也。是则持十戒心也。十恶里必十善戒故也。凡我国神明者。或劫初影向。又佛法名字不显神明本地皆是久成萨埵往古如来故。替风情改体回众生利益方便给故。今熊野参诣作法皆是示佛道修行方便也。或破定相或持十戒。不知不觉令植善根神明和光利益不可尽者耶。
  问。付神明天岩户云事有之。何处耶答。相传义云。在大和国。如此说者。和州有之欤。所明大和国伯马山南端峰中央有石崛。所所诸神影向砌也。其中安置大般若经。以之名天岩户欤(云云)。又云。弘法大师秘决云。太神宫高社云宫有之。其后有岩屋。空十八切石并。其形如天桂。是则十八梵天王表。是金刚界曼荼罗也。地十三石并。是则胎藏界十三大院是也。以之名天岩户也。是最极之秘事。不可出口外(云云)。
  寻云。天照太神天岩户闭笼给相貌如何。答。凡天照天神者日神坐上日轮形天岩户笼给者也。又云。相传云。天照太神天下给后。天岩户笼给云者。辰狐形笼给也。诸畜兽中辰狐者自身放光明。神故其形现给也(云云)。
  寻云。何故辰狐必放光明耶。答。辰狐者如意轮观音化现也。以如意宝珠为其体故。名辰陀摩尼王也。宝珠者必夜光。故诸真言供养时以摩尼为灯云。旁以可思合也。又云。辰狐尾有三古。三古上有如意宝珠。三古即是三角火形也。宝珠又摩尼灯火也。故此神现威光明法界也(云云)。又云。一传云。未曾有经说云。辰狐アガメテ成国王云。是以天照太神百王元神习神也。
  问云。以神道配当六波罗密方如何。答。我国神明虽多不出四摄行。又云。于佛法虽有万行诸波罗密。缩不出十波罗密。又缩十波罗密在六度。故神道利益不出六波罗密。所以第一檀波罗密神者稻荷(并)严岛当国竹生岛等是也。皆是施福神明故也。第二尸罗波罗密神者八幡。以不妄语为本。故正直头宿誓。北野天神亦如此。第三忍辱波罗密神者。贺茂平野等神也。是以忍辱为体给也。第四精进波罗密神者熊野权现是也。故参诣宿愿始下向喜日至以精进苦行为本也。第五禅定波罗密神者天照太神也。故神明参诣作法社司祢宜至。诸事皆以端静成之。是甚深习有之。追可寻之。第六智惠波罗密神者春日大明神(并)山王权现也。影向最初以法施为本。以法门为神体。仍以智惠为神通寿命。故名智惠波罗密神明也(已上)。此外我国神明多之。或显檀度益乃至智惠法门利益施给。以六度可摄之(云云)。又云。付神道折伏摄受二利益有之。所以诹访住吉等是折伏神明也。其外贺茂春日等是摄受神明也。余又准例可知之。
  问。以天照太神我国祖神习方如何。答。虽佛法广不出显密两道。其能化寻显密教以释尊为本。真言者以天照太神本习也。论此实义。以本地身为自性身。以其变化为释尊也。显密暂虽殊。其本意是一也。故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文)。是以二十五有众生如来长者穷子诸十方众生皆释尊一佛分身故也。次付神明论之者。我国开辟时。天照太神独天下。其神子孙渐广我国流满。我等众生至天照太神苗孙ナラスト云事无之。事相论之者。神明实是我等孙亲也。加之大自在天三界所有众生悉是我子也思成生者养者见立慈悲给也。今天照太神又大自在天也。深可思合之(云云)。
  问。何故诸教法中三乘弟子号佛子耶答。佛子者相续义也。故天台释云。佛子者绍续之义也(文)。谓意世间人子孙其家业相续出世佛弟子法令相续令不绝。故以绍续义名弟子也。弟子者弟子续也。所谓次弟相续义也。今神明亦如此。本地久成萨埵应迹阎浮降我国众生利益给也。一切众生亦本有无作觉体来我国生在成神明子孙也。故神门詑宣云。自他国我国自他人我人申给也。故如影随形拥护至也。可仰信也(云云)。
  问。何故显密终极以塔婆为本耶答。显宗意以法花宝塔品本习也。其故法花者诸佛出世本怀诸经王也。万法中以中道为本。万行诸乘归一乘故。十界三千诸法归法一理。故平等大会法花经为证诚宝塔涌现。先付名字立之者。多者指诸法也。宝塔者一乘妙法也。全实相一理也。凡多宝佛是平等性智三摩地住成正觉。故号多宝佛。故以宝塔为其体。约法门云之者。二边是理智也。平等是中道也。是约事谈时。色心二法是定惠理智也。此理智以不二多宝习也(云云)。
  寻云。此以宝塔行者用观方如何。答。此宝塔者。诸法实相妙理证诚故。其当体是行者用观也。所以天台释云。实相即是三谛异名(云云)。所谓宝塔庄严全体是三观也云。又云。宝塔品疏云。塔从地涌示不奥。分身共坐示不生。入塔示不常。现塔示不断。分身示不二。全身示不异。多让坐示不来。释迦坐半座示不出。八不显体也。此故真实(云云)。义云。此塔婆涌现。破八迷为显八不中道也。故天台释云。有一切众生各自谓实念。铁床非苦变易非迁。此心等觉拾身至(云云)。次付密教云之者。塔婆庄严是全钵此三部总钵也。所谓塔婆色体五大法性也。塔内宝盖是心法也。色心不二者是两部冥合塔婆也。所诠一切众生当体并铁塔全体也。开塔婆者一心万法开觉也。故唐决云。以一心芥子开万法扉(文)。深可思之。又云。付天照太神开塔闭塔义有。此则两部灌顶教相也。口传(云云)。
  问。天照太神每日神明法乐方如何。答。山家大师每日神明法乐法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所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文)。此文如山家大师御法乐。天照太神自每日诵秘文也。不可口外。甚深也。
  问。富士岳以真言秘事方如何。答。富土者郡名也。此山富士郡有故也。实事云真言布字义也。谓意此峰四方圆满山高秀。顶上八叶形有。昔火炎立。故富士烟云。顶上八叶不动顶上莲花也。又有十九相布字故名布字。故人云。●●●●●富士高根月见心清见关スミケリ(云云)。是十九布字ヨメル也。又一传云。我国有两部曼多罗。富士是金刚界曼荼罗也。故竖高秀。武藏野胎藏界曼多罗也。故横平等也。此野中无山无峰。然而山有之底深有谷生万木。然而自余所不见也。是胎藏理内万法含藏意也。故以此武识野为胎藏曼荼罗。以富士为金刚界曼荼罗(云云)。寻云。有何证据以此两所为两部曼陀罗耶答。案世间事相。竖者必兼横。横者必坚相对。故古老传云。武藏野峰皆富士集富士谷皆武藏野集(云云)。又云。富士缘起云。富士峰是金界曼荼罗也。武藏野是胎藏曼荼罗也(云云)。又云。以此义案此。胎藏曼陀罗也。凡胎藏界曼陀罗者。于智所成十三大院四重圆坛圣众横布列。胎界理智法门故横摄法界。全武藏野其相也。次金刚界曼荼罗次第升入为本故。竖建立之故。智所成至尼吒天。九会曼荼罗圣众列座给。次第竖入故竖建立也。今富士岳竖秀其相貌也。故号金界曼荼罗也(云云)。因物语云。禅三中务富士众(云云)峰秀云意ヨモ山高根高根ツタイ来富士スソ野カカル白云。
  三塔云事。
  传云。师云。我山高祖传教大师阪本生源寺云处御诞生给。然大师左右御手拳生给。至七岁不开此手。诸人不吉相也。怪不审。父母悲之。时七岁正月八日。朝日向南无药师如来南无妙法莲花经唱左右御手开给。见是右御手金铜药师佛持给。左御手水精轴小经有之。其佛御胸宿生本尊铭有。经轴生生世世持经云文字有。是我山持经本尊大事(片)秘藏法门有。当时二分梨本青莲院收。此法门传教天台垂迹习。天台大师知灵山听众也。今略法花经是也。サレハ入唐ノ时法花开コ先是得给。其后世世生生持经也。思食入锦袋系御颈给。经料纸西天多罗叶也。知是经天台说也。天台灵山是略说给闻释尊座条无疑也。三国一师习是也。灵山释尊唐土智者大师我朝传教大师贵事也。但经轴水精药师萨达摩分陀利伽法花经也。本尊持经一具右御手持给云相传有之。法花药师佛一体义为显也。御诞生传记左右御手有。以之为正欤。纵本尊持经别有云。佛教一体义此成无疑也。药师众病悉除愿座。今经善治众病说。佛经一体义自显。付之山门造立时。虚空藏谷云处有杉切。佛三体同印相造。一体名药师为中堂本尊名号止观院。是药师向东立琉璃壶不持筥持。其箱中妙法莲花经收。意药师向东弥陀药师一体意也。法花持给法界众生众病悉除药也云意也。一体名释迦西塔为本尊。一体名观音为横川本尊。印相同三身一体意也。一体上建立三世也。中堂止观院也。止观寂照二德也。寂照寂光义故寂光云也。西塔释迦。报土教主也。释迦牟尼佛实报土中院故。横川观音娑婆示现教主。同居凡俗引方便土送给。故方便土也。九院立八叶九尊己心安置意也。一山三千众徒置一念三千故也。如此建立王宫鬼门方灵地卜镇国出家势施魔界即佛界故也。诸国出家人彼山登以受戒云。为离秽土至净土也。彼山须臾刹那参诣志有步进。永六道轮回门闭也。能能可秘之。不可口外。又师仰云。所诠三塔迹门意也。山王本门意也。故一传。三塔云本门山王迹门云。本高迹下传人有。当流山王本三塔迹。是本下迹高习也。此等大法门辻也。能能可秘藏事也。
  本云于时宽弘七(庚戌)七月二十五日沙门源信记。
  至德二六月二十一日于武洲儿玉郡金□□所书写了。
  应永二(乙亥)极月十日于上总州武村身乡多田光明寺藏本所书写了。
  元禄十四年辛巳十一月二十二日法印实现校阅。
  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七日净教坊重阅。

溪岚拾叶集(神明部)。

  一。山王出世本怀事。
  山王院大师释云。山王出世本怀者。示开示悟入仪之智见利益国土。所谓利益国土者。在圆顿戒与灌顶(已上)。问。山王出世圆顿戒相如何。示云。神明应迹者并为利益国土也。所以入慈无量心三昧地大悲示现给事。偏为饶益有情也。是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本誓岂非戒行乎。可思合之。
  寻云。十禅师戒体相如何。示云。就此十禅师名号圆顿止观习事有之。所以十者圆也。禅者顿也。师者止观也。是则中道妙观戒之正体。十禅师圆顿戒全体也云事。又云。就此神明。染随缘戒体云事有之。所以阿鼻依正全是防非止恶无作戒行也。是以秘经云。地狱极猛炎●字能烧灭。加之六道次第深示是遮恶持善之戒相。乃至四圣界舍劣得胜岂非戒法耶。依之五大说释云。一心戒体十界戒相三千戒行(片)。深可思之。
  寻云。十禅师三聚净戒相如何示云。就十禅师。本地垂迹三聚净戒习事有之。先就事相谓之者。阎王瞋造恶者摄律仪戒也。地藏萨埵持善者摄善法戒也。利益众生慈悲者铙益有情戒也(云云)。次就法体谓之者。右此尊秘密真言三聚净戒有之。所以初●字者本有无作之性德戒也。次●字者修德之传受戒法也。次●字者修性不二之发得戒也。然则此尊之自证化他悉是戒法也云事。是以梵网经云。心藏地藏戒藏(云云)。三聚净戒之证也。地藏名言深可思合之。
  寻云。梵网经中圆顿证有之耶示云。经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位真言诸佛子(文)。是其证也。
  寻云。法花中圆顿证有之耶如何。示云。法花圆顿名义事。在理绝言。所以须臾闻之即得究竟(文)或于须臾顷便成正觉(文)。或游于四方直至道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文)。又云。是名持戒行以陀者即为疾得无上菩提(文)。深可思之。
  寻云。十界通受圆戒相如何。示云。经云。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主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文)。法花经云。诸法实相(文)或云。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文)。天台释云。十界具足方名圆佛(文)。深可思之。
  寻云。山王出世灌顶相如何。示云。觉大师释云。教有二种。一者显示教。诸三乘教是也。二者秘密教。花严维摩法花涅槃等诸大乘经是也。于秘密教有二种。花严法花等明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故号理秘密教也。大日金刚顶经等经者非明世俗胜义圆融不二亦明三密事相故号事理俱密教也(文)。应化八相佛名释迦。自性法身名大日。然则释迦者显密教主也。神明者真言教主也。是以太神宫五大神明宫有之。大日经五佛表示也。又五种木名波罗提木叉。四相迁流四季转变不迁故也。是亦大日自性常住表示也。依之扶桑明月集云。于天照宫者为大日示现神明。于日吉社者为释尊应迹之权现。于彼者表真言教。于此者显教门。显密且虽殊一致幽冥神道也(云云)。深可思之。又云。天神宫神詑云。顺我教令者可度安乐国。违我教令者可遣根国底国(云云)。私云。安乐国者安养净土也。根国底国无间大地狱也。凡地狱者此地最下有之故也。深可思之。
  次灌顶事。
  示云。先佛智水灌于后佛顶是也。所以灌者金刚界智体也。顶者胎界理顶也。瑜伽瑜祇无底其事也。是以或云始觉冥本觉。或云境智冥合。此等皆灌顶异名也(云云)。然则一乘宝珠者显于宝生之心地。灌顶智水者灌于无垢世界。依之唱八相成道于一念。彰五相三密于须臾者也。诚圆经胜用不可胜计者哉。
  寻云。我国六波罗密神明有之。其相如何。示云。稻荷檀波罗密也。八幡与北野戒波罗密也。平野忍辱波罗密也。熊野精进波罗密也。神明与贺茂禅ハラ密也。春日智波罗密也。
  寻云。何故山王不摄六度耶示云。于之有二义。总属别名故不摄也。一稻荷者圣女也。平野者王子宫也。八幡熊野圣真子也。贺茂春日即二宫也。神明大宫也。故不摄六度也。又云。六度者因分修行相好业因也。故山王者正觉成就果上体也。故不摄也问。神明开会事。其相如何示云。智信阿阇梨山王秘决云。十界三世诸佛菩萨者释尊一佛之分身也。我日本国中大小神明者山王三圣之应迹也。仍山王出世而开显久成实本之时。开三权诸神归一实山王。以之山王为开会。深可思之。
  寻云。七重山王其相如何。示云。记录云。山王七重习有之。所以第一迹门山王者。天智天皇御宇志贺郡显现给也(云云)。第二本门山王者。三如来四菩萨是也(云云)。第三观心山王者。非竖非横一心三观字训是也(云云)。第四无作山王者。无始无终久远实成山王是也(云云)。第五三密山王者。我等之三业三密三谛三观三身三部三聚净戒是也(云云)。第六无初不知山王者。一阴一阳山王者阴阳不测故号无初不知也(云云)。第七如影随形山王者。山王七社者我等之本有七觉分也。故如影随形之拥护非他物也。所以南方无垢成道者。平等大会妙法也。无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岂非此事耶。深可思之(已上秘决别有之。可寻之)。
  问。山王三圣云事如何示云。三圣者。三如来故号三圣也。又云。三轮明神故号三圣也。所明我国成立之时。大海最底大日印文有之(云云)。三轮金刚是也。即是三轮明神也。又是三身如来也。又三部大日也(云云)。无作本有觉体实修实证三如来也(云云)。
  寻云。山王三圣三率都婆相如何示云。记录说云。●●●三门即是三率都婆也。亦是日吉鸟居是也(云云)。所谓三门者。
  第一阿字门者。
T76052401.gif
  第二●字门者。
T76052402.gif
  第三●字门者。
T76052403.gif
  记曰。第一阿字门者。日吉马场末大鸟居是也。第二●字门者。马庭鸟居是也。第三●字门者。内鸟居是也。通此三门诣社头。即三重无明一时俱尽意也。
  问。何故神前必立鸟居耶示云。神明瑞篱表门也。大国法者。自四门入如奉见一君故四方立门也。神明亦如是。以鸟居为门标也。次以法门谓之者。阿字门者。流转还灭皆阿字门出入也。仍神前之参诣下向必阿字出入。深可思之。
  寻云。鸟居相貌如何。示云。我国最初工巧未作人事调之时者。神明表门如此也(云云)。人屋亦如是。材椽不削次第不切风情深可思之。
  寻云。三轮明神鸟居相如何。示云。神明有三轮。鸟居有三形。所谓三形者。神体。鸟居。
T76052501.gif
  已上三轮明神立如此。遍于法界神体故不构社檀也。在天者日月星宿是也。有地者三圣明神是也。在佛者三身圆满如来也。在密者三部大日是也(云云)。
  问。以山王应迹为释尊成道方如何。示云。山王神诧云树下和光同尘事二度其事既已毕。今度不诣我。宝前何知生死尽不尽(文)。口传云。以比神诧山王出世即是如来成道习也。深可思之。
  寻云。二度其事既已毕者。其相如何示云。山王出世者。三土应迹也。第一西天释迦之应生也。第二晨旦应现也。第三者我朝山王是也。天竺与晨旦二度已毕。今度不诣者何知生死尽不尽云也。又云。二度者西天与本朝指也。所以树下者。第一菩提树下也。第二今日吉树下指也。是以记录相承云。社头树下即是菩提树下习也。依之今度不诣我宝前等也。深可思合之寻云。参社巡礼即诣灵山相如何。示云。付之教门实义二种有之。所以以山上三如来为本地。以社头三圣神为应迹也。已上教门义。次山上三如来者。始觉修显故迹门新成三佛也。社头三圣者。无作本觉三如来也。故本门意者。山王三圣即是本觉显证三佛也。如是开佛知见之时。参社即是诣灵鹫山仪式也。深可思之。
  寻云。以山王参社为开佛知见方如何。示云。大小半满诸教虽余八万。不出于四教。四教即是三观也。三观即是一心也。所以以三智一心中得具一切佛法之知见开时。名开佛知见也。是以山家释云。统万法于一心了众途于三观(云云)。依之释云。于念念中止观现前即是众生开佛知见(云云)。深可思之。
  寻云。菩萨要经三劫无数者性相所判也。何于一念开佛知见耶示云。一心有三妄执。迷妄之时者三惑也。觉悟之时者三谛也。所以小乘意者。三妄断除之时分。名三无数劫。世大乘意者。缩三祇于一念了三惑于三谛也。是以释义云越世间三妄执出世间心生者。若以净菩提心为出世间心。即是超越三劫瑜祇行。梵云劫数有二义。一者时分。二者妄执。若依常途解释。度三阿僧祇劫得成正觉。若秘密释。超一劫瑜祇行即是度百六十心等一重粗妄执名一阿僧祇劫。超二劫瑜祇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细妄执名二阿僧祇劫。真言门行者复越一劫更度百六十心等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惠初心。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执即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云云)。此等文理分明也。一念超越三祇劫应成佛云事。深可思之。
  寻云。一念成觉事如何。示云。一念成觉者如上云。一心三谛三观觉了名成觉也(云云)。
  寻云。一座成佛事如何。示云。一座成佛者。论云。不起于座三昧地现前(云云)。所以真言教意者。三祇百大劫修行缩一念成正觉也。所以三祇者化他位也。百劫者相好修因也。然则三祇即是三妄执亦是三密也。百劫者六度万行也。六度者定惠二法福智二严也。以六种供具修三密修行外无成佛事者也。深可思之。
  问。何故以猿为山王使者耶。示云。一切诸神者皆以山王为本习也所以魂神魄意志五以如次肝心脾肺肾五脏时。神者藏也。今神者以山王可为本也。五脏中心脏王也。是诸神王与五脏王相对。然以申为使者事。申显智门故。神申ツクリニスル也。篇示字スル福智圆满义表也。
  寻云。以猿为使者有证据耶。示云。五行大义序云。菅原在义检之。神者申也。清灵之气也。无所拥滞故云神(云云)。已上俊范抄意也。一俊范法印临终咏歌ニ。
  神垣ヤマシラナリトモシイシハノ。
  コノミナレニシノリヲトナヘソ。
  然则十禅师方手白猿成为猿说法利生给由诧宣アリケリ。
  寻云。经论中以猿为使者证有之耶。示云。释尊往昔为猿结缘妙法。仍世世以猿为眷属给也。一经说也。或为鹿说法。鹿野苑其证也。或为雁身说妙法。五百罗汉缘起是也。天台释云。初从此佛菩萨结缘还于此佛菩萨成就(云云)。深可思之。又云。天台大师神僧授与四教事。是以猕猴天台宗缘起スル也。又此天竺石藏之大日缘起又是以猿秘教大事习也。深可思之。
  元禄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法印实现校阅。
  壬午十二月十八日重阅。
  一。八幡习事。佛菩萨明王天童也。先佛者阿弥陀佛也。菩萨者地藏也。明王者爱染明王也。天童者圣天也。圣天本地十一面也。十一面男天。又ヒナヤ天者女天。圣天书圣二人读也。口八幡慈悲二字习之也。常此念可持也。口传(云云)。可秘可秘。

溪岚拾叶集。

  严神灵应章第三。
  日吉七社降临垂迹时代事。
  扶桑明月集云(大江匡房纪匡房在生之时号[月*厭]月集没后改名明月集)。大比睿明神(俗形翁体)。人皇三十代矶城岛金判官钦明天皇即位元年(庚申)。大和国城上郡大三轮神天降。第三十九代天智天皇大津宫即位元年(壬申)大比睿大明神显座。日吉与三轮大物主神此国地主也。法号言法宿大菩萨。但非僧形俗体也。小比睿明神(俗形僧形)天地开辟之昔。天神第一皇子国常立尊。高峰五色花开大[扌*毘]天地开辟初天降。故立地主权现法号花是菩萨圣真子(唐老僧形)人皇第十六代应神天皇轻岛明宫御代天降。钦明天皇即位三十二年镇西丰前国宇佐郡八幡大明神显御。第四十代天武天皇元年(壬申)近江国滋贺郡垂迹八幡一御前八情大菩萨者。今圣真子是也。八王子(俗形)天神国狭槌等人皇第十代崇神天皇即位元年(甲申)。近江国滋贺郡小比睿东山金大岩傍天降。八人王子行卒天降故言八王子。客人宫(唐女形)。桓武天皇即位延历元年天降。八王子麓白山妙理权现显座。十禅师(若僧形童子形)。桓武天皇即位延历二年天降。地主宫前天儿屋根尊显御。今十禅师是也。三宫(唐女形)。桓武天皇即位延历六年。从空垂紫云女人形八王子金大岩傍天降。手持法花经。大师奉见之崇三宫权现。永历元年新日吉社御体安置。任匡房记。大行事(俗形非普通人体高名恶神也)此大神天地开辟之时天降。
  一。大宫权现三轮明神之事(高皇产灵皇地主权现傍大行事显御)。匡房记云(鸟羽白河二代任)。康和元年正月十一日。大江匡房谨记。日吉社者本是大和国所座之大和社也。传教大师劝请为天台山神。彼本社者天神也。无社岩上有三轮。以虚空为座也。昔邑长作社。群鸟来以觜坏社不残一木。后人见其如此不后更作。今大比睿神是也。
  一。山王二字释事。显密内证义云。初言山义者。则药王品云。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花经亦复如是。于诸教中最为其一(文)。文句云。此法花经所说谛理常乐我净。如四宝所成。开示悟入者所依。是故此义最为尊上(文)。止观云。观心处者谛理是也。中道之法幽远深邃。七种方便绝迹不到。名之为深。高广不动名之为山。远离二边称之为静。不生不起称之为闲(云云)。大品云。若干由旬外赴声闻心者。此人身虽远离。心不远离。以愦闹为不愦闹。非远离也(云云)。是知神明位斯山。十界皆成即境也。三身法子住斯山。三圣同证即智之两足也(云云)。
  一。王义释事。同文云。次言王义者。亦药王品云。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已上)。玄义云。称王者空假调直未得名王。所以二乘入空菩萨出假不名法王。中道调直故得称王。一一三昧皆有中道。悉称为王。是知二十五有之火宅。五百由旬之险难。当位即妙不动。名之为山。究竟清净自在无碍。名之为王(已上)。
  一。山王奉名社稷神事。严神灵应章云。初言社义者。字训云。社者市者反。土地神主也。弘决云。社谓后土。土者吐也。土所生如口吐物。即地神也。国语云。平凡土故祀以为神。田正也。又云。戴黄天履后土。土地广不可尽敬。故封为社(已上)。
  一。稷神释事同文云。次言稷义者。字训云。稷子力反。黍稷为五谷之长(已上)。弘决云。稷谓五谷总名。即五谷之神也(已上)。五者三草二木之种子。故疏记引论云。一种子无上指树两解(已上)。谷谓纯真一味之药王也。故止观引净名云。于食等者。于法者亦等于法等者。于食亦等(乃至)如来用此法喜禅悦历一切法。无不一味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法。具一切法。即是饱义。无所须义。如彼除山土一草一果资身即是(已上)。抄略。
  一。社者可限地主明神云事。同文云。药草喻品云。一地所生。一雨所润(云云)。弘决云。苟萠气升天为五衰化为五龙。其音名五音(文)。弘决云。地圆理也。雨圆教也(文)。明知言社者独是吾地主大明神也。
  一。宗庙社稷神事。同文云。弘决云。天子所居。左宗庙右社稷布列四时五行。故以国已为失。社稷既入怨国及淫女房。右社稷坏也(云云)。应知欲护王法者。专可崇此神。欲求成佛者。先可祈此神(文)。
  一。以山王名天下善神事。显密内证义云。智者大师引龙树论云。除诸法实相余皆魔事(文)。若非圆宗护法者。谁神明为天下善神(文)。
  一。本迹山王事。三宝辅行记云。引文句云。非三非一为本。而三而一为迹。皆言语道断心行所灭不思议一也(已上)。
  一。大宫权现名法宿菩萨事。明知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之神明。依正色心同宿四一之妙法。故号法宿(文)。
  一。法宿菩萨号事。文句云。三力即是三德秘密之藏。初心栖此初心与佛不殊故。名与如来共法也。又信力修毕竟空。如来智如来栖毕竟空为舍。此人信力亦学毕竟空。故名与如来共宿(已上)。法宿名号良有以。先师所由此谓乎(云云)。
  一。大宫权现本地尊星王云事。显密内证义云。在天名尊星王。在地名法宿明神。
  一。山王七社北斗七星云事。严神灵应章云。阳在名七星宿。在阴名七明神(文)。宿者平地异训字也。宿者三光天子七星九曜二十八宿皆是山王也。当流秘口决有习子细。
一。二宫权现事。显密内证义云。小比睿神又号二宫者。宗庙社稷之二神不二而二。主天地之二义。圆智妙境之二法而二不二。护二世之悉地。故以二为名号二宫(云云)。
  一。圣真子权现事。相对法则集云。言圣者妙觉之极尊圆宗之极圣也。言真者第一义谛之净德第七和合之真谛也。言子者从佛口生之佛子从法化生之法子也(云云)。
  一。本迹圣真子云事。惠心先德圣真子念佛表白文云。夫明圣真子本迹者。本谓阿弥陀也。故药王品云。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文)。佛义经云。见诸法实相名为念佛(文)。故疏记云。正明本迹体性。性即实相。实相非远谁论其本。实相非近。谁论其迹。实不思议故名为一(云云)。明知真谛如海水俗迹似波浪。事理圆融水波一体。界如显本皆成四一。故言圣真子。次观心圣真子。止观云。转色成法身。法身常乐。转识想成般若。般若即净。转受行成解脱。解脱即我(云云)。我等色心自本无作三德。当知三德各开三德。三三九品净土也。三德各异四德。即是十二光佛也。十二光佛各具四德。即是四十八愿王也。然而众生六根各具八倒。亦成四十八颠倒。悲哉乍具是心是佛之六根。妄谓五烧五痛之六道。喜哉得即心即性之安乐。了是心是佛之弥陀。所以寻梵音于月氏。则阿弥陀三字也。念三德于日域。亦圣真子一社也。止观云。专以弥陀为法门主(文)。弘决云。佛表法身。观音表智。势至表福(云云)是知法身三德则阿弥陀三字也(云云)。以下略之。
  一。千手千眼观世音事(八王子之事)。自行要记云。五大院释云。千手者。实相法身总为佛体。般若即惠手。解脱即定手。五指即五阴世间。今取法性四德之五阴。一指具十界十如。五指即成五百。合定惠总成一千。故云千手也。言千眼者。止观云。一心三观所成三眼见不思议三劫。此见后心得故受眼名。又云。眼者是智。智即是眼。眼故论见。智故论知。知即是见。见即是知。佛眼具五眼。佛智具三智。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首楞严定摄一切定(云云)。明知一一手指无非佛眼。故云千眼也。言观世音者。文句云。三智名观。三谛名世。三观语本。故名音(文)。
  一。本门八王子之事相对法则集云。法花经序品云。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云云)。疏记云。从彼教王即王三昧(云云)。故药王品云。于诸经中最为其尊(文)。又云。诸经中王(文)。八王子护法生于此经故。云八王子(云云)。
  一。客人权现者白山妙理权现云事。庆命大僧正记云(无动寺座主二十七代)。现神力于普门之青龙。降药珠之雨。饲忍草于雪山之白牛。施醍醐之味。所以名之曰妙理权现。今为护一乘之佛法来中道之山下列七社之神明得宾客之字。故名之曰客人明神(文)。
  一。本门十禅师云事。二门相即集云。引玄义云。本者理本。即是实相。一究竟道。迹者。除诸法实相其余种种皆名为迹(云云)。知地藏者。地谓一实智地藏。谓如来秘要之藏也。弘决云。地圆理也。雨圆教也(云云)。文句云。一切秘藏者。遍一切处皆是实相也。此语妙体也(云云)。是以吾等久远已来常住此地常在此藏。未曾暂废法花妙行。故药草喻品云。贵贱上下持戒毁戒威仪具足及不具足正见邪见利根钝根等。雨法雨而无懈惓。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文)。
  一。观心十禅师云事(付此文有口决)。诚是开会实相之一地。如来秘要之大藏也。凡十谓假谛名之为十。禅谓空谛名之为禅。师谓中道名之为师。得名十禅师。总在一念未出色心。故释签云。总在一念别分色心。何者初十如中。相唯在色。性唯在心。体力作缘义兼色心。因果唯心。报唯约色。十二因缘苦业两兼。惑唯在心。四谛则三兼色心。灭唯在心。二谛三谛皆俗具色心。真中唯心。一实及无谛准之可见(文)。故十禅师者。诸神之总社众生之正体也(云云)。
  一。本门三宫之事。相对法则集云。三宫者。即一而三。故名三女。即三而一。故为一宫。知是一心三谛之妙理无缘大悲之神体也。两卷疏云。便生端正有相之女。端正无邪丑。表中道正观离二边之丑。即惠之义也。相即三十二相。慈心所种。即表定义也。虽具二而名女(文)。止观云。苑中有女。女表慈。若无无缘慈。岂能以神通力假身令小入此娑婆。通由慈运。如花擎女(云云乃至)。向此神转三道于三德。诣此社净三业于三身。以三为名良有由(文)。
  一。观心三宫之事相对法则集云。言三者正了缘也。三种熟脱之三也。故文句云。示胜因。若能五种法师即三世佛所为种为熟为脱。此人同未来诸佛。注细字书之也(云云)。
  一。三宫本地普贤云事。得脱故言同普贤行。此人已于先佛前植善故。言深种善根。此人为现佛所熟故言手摩其头(文)。言宫者。诸佛所住秘密藏义也。止观引大经云。安置诸子秘密藏中。又云。自入三德名归。令他入三德名旨。故名指归(文)。故知三德名三。秘藏名宫。号三宫(文)。弘决云。若信三道即是三德。尚能度于二死之河脱三界耶。
  一。本门大行事云事。相对法则集云。大行事者。显四谛四德之是。独居发大心之首。名之为大。受日月证明佛之付属行药王之大事故言大行事(文)。
  一。大宫权现天照太神分身也。康和五年十二月十日。以近江国爱智庄寄进当社官府曰。权中纳言大江匡房。宣奉勃御神者。大八岛金判朝庭显三轮明神。大津宫御宇(纪典明经)初天下坐奉。寻其本为天照太神。分身或号日枝或名火枝或申日吉。是则垂迹于睿岳之麓施威于日下御(云云)。
  一。大宫二宫父母云事。菅家清人记云(天神曾孙)。日吉地主权现者。日本国地主也。即天照太神父也。大宫权现者。天照太神也。分身于两国。垂迹于吾朝(文)。
  一。天照太神日本国地主事。日本纪神代上云。素戋乌神娶国神女生大已贵神。遂就于根国(云云)。大已贵神(一名大物部神一名大国主神一名大国魂神大和国城上郡大三轮神是也)与少彦名神(高皇产灵尊也子道常世国也)共戮力一心经营天下。
  一。日吉三圣三光天子垂迹云事。显密内证义云。天现三光养育千象万物。地显三圣护持一天四海。内证利生之慈云无所不覆。外用和光之惠风无物不扇(云云)。
  一。伊势日吉一体事。安全义云(五大院)依显教心。大日即为释迦。依真言心。释迦即为大日。故于天照宫现大日。应化明神即日吉社显。释迦垂迹权现。彼表真言门。此依法花宗。共以一致幽远也。冥道也(文)。
  一。贺茂日吉一体事。神祇鉴典云。大比睿山王亦名日神。小比睿山王亦名月神。圣真子山王亦名雷神(云云)。口决云。日吉圣真子与贺茂大明神一体也(云云)。是以于贺茂社者名别雷太神。日吉圣真子社亦名雷神(云云)。最极秘密也。非口决不可知正义而已。
  一。中酉贺茂祭事。秦氏本系帐云。又云。初秦氏女子于于葛野河浣濯衣裳时。有一矢自上流下。女子取之还来判置于户上。于是女子无夫怀妊。既而生男子也。父母怪之责问。爰女子答云不知。再三诘问。虽经日月遂云不知。父母以谓。虽然无夫而无生子之理也。我家往来近亲眷属邻里孤党之中其夫应有。因玆辨备大飨招集诸人。令彼儿执杯。祖父母命云。父思人可献之。于时此儿不指示人。仰视行指户上之矢。即便为雷公。折破屋根升天而去。故鸭上社号分雷神。鸭下社号御祖神也。户上矢者。松尾大明神是也。是以秦氏奉祭三所大明神。而鸭氏人为秦氏之婿也。秦氏为受婿以鸭祭让与之。故今鸭氏为称宜奉祭。此其缘也。鸭祭之日枫山之葵插头。当日早朝松尾社司等令赍头断参候内藏寮。祭使既来置枫山葵于庭中。诏户申使等各插头出立。称宜祝等赐录物。又走马近卫二人捧谢币与称宜祝。俱参松尾神社。是乃父母子爱之义芬芳永孝之意也(云云)。
  一。日本国地主有二神事。神祇宣令云(匡房记)。日本国地主有二神。一假神住山城国乙训郡贺茂村。一假神住近江国滋贺郡(文)。
  一。日吉松尾一体事。大山咋神亦名山木大主神。松尾神也。此神者座淡海国日枝山亦座山城国葛野邑。共用鸣镝神也。
  一。松尾日吉一体事。智证大师传云。仁和二年冬十月。和尚于松尾明神社发愿曰。我愿每年五月八日十月八日。比睿明神社头诣。讲演法花佛名等大乘经。以为一生之事。即于彼松尾社始终讲事(云云)。
  一。圣真子垂迹事(当流极秘决也)。神祇鉴典云。当寺镇守法宿权现傍有圣真子。地神第二主正哉吾胜命(云云)。地神五代。天照太神。正哉吾胜云速日天忍穗耳尊。
  一。垂迹八王子事(口决云。神祇宣令者非匡房私记。北野天神密奏记行戴书之。鸟羽院御时匡房书之)。言八王子者。天照太神所生也。五男三女等八王子也。父祖[頡-口+方]于上帝裎于六宗同久代天恩来归率欣八十万神。八子同天降故曰八王子(云云)。
  一。垂迹十禅师事(当流秘决也)。神祇宣令云○天照太神曰。夫瑞穗国吾子孙可王之地。皇孙就而治焉。苇原之中国当与天地无穷。即以三种神器授赐皇孙。永为天玺。彼皇孙者。天照太神皇孙天琼琼杵尊。今日十禅师是也。治护宝祚之隆。过去苍生之交神世当第十代。为受禅即位神。亦名十禅师(文)。
  天神七代事。
  国常立尊。国狭槌尊。丰斟渟尊。(泥土煮尊阳。沙土煮尊阴。大户道尊阳。面足尊阳。伊奘诺尊阳。大户边尊阴。惶根尊阴。伊奘册尊阴。)
  已上天神七代。
  地神五代事。
  天照太神。正哉吾胜尊(已上二神坐天上不降此国云云)。天津彦火火琼琼杵尊(天神第一已来第十代神也)
  私云。地神五代者。天照太神·忍穗耳尊琼琼杵尊·彦火出见尊·鸬鹚草葺不合尊(云云)。
  一。三宫垂迹事。神祇宣令云。日吉三宫者。天照太神所生八王子中三女。剪除天下之凶渠卫护天玺之望祑天降。三神奉斋同殿故曰三宫(文)。
  一。垂迹大行事之事。神祇宣令云。日吉大行事高皇彦灵神。天地开辟之时。防护皇孙天降。苇原瑞穗国国中大敕行天位事故。曰大行事(文)。
  一。日吉大行事又名猿田大神事。日本纪神代下云。皇孙天降之时。居天八达卫有一神。其鼻长七咫背长八尺余。口尻明耀。眼如八咫镜。而赦然似赤[暖-日+酉]酱也(乃至)。天细女命问口。天孙所幸之路居之者谁也。衢神对曰。闻天孙应降。奉迎相侍。吾名是猿田彦大神(文)。
  一。神明现申事。五行大义云(菅原在茂检之)。神者申也。清虚之气也。无所拥滞故曰申(文)。
  一。地主权现奉名山王事。严神灵应章云。夫伊奘诺伊奘册二神御宇。天地创辟州县新作。以降土地最初者。是小比睿神。山之示土为社示申号神。识了小比睿大明神者。为吾国之地主。为吾山山王(云云)。
  一。山王三国法花宗镇守事。显密内证义云。传闻日吉山王者。西天灵山地主明神。即金毗罗神也。随一乘妙法东渐。显三国应化灵神(乃至)。秘密灌顶之庭奉劝请山王。显密虽异大道一味也(云云)。五大院口决云。金毗罗神者宫毗罗神。即主家时释迦垂迹(云云)。一行口决云。宫毗罗神弥勒垂迹(云云)。
  一。山王现猿事。法花宗传记云。天台山花顶峰西南有圆宗院。见丛篠竹林。碑名文曰(口决云)。件文现行宛如墨字书(文)。圆宗佛法东渐故。丛篠竹林自然生。神明和光垂迹。化众生皆令得利益。
  一。天台大师传四教于神僧事。天台大师。陈大建十一年戊戌岁。夜梦一神僧。身长丈六。首冠金光。即唱偈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文)。圆宗佛法东渐故。丛篠竹林自然生。神明和光垂迹。化众生皆令得利益(云云)。神僧踊以入丛篠竹中。大师待旦见竹林。有大猕猴(云云)(付此文有秘口决)。口决云。天竺佛陀波利三藏。隋开皇二年入天台山诣圆宗院巡礼曰。西天灵山镇守宫毗罗神前有篠竹茂林(云云)。
  一。根本中堂篠竹中山王御垂迹事。中堂神祇祭文云。丛篠竹林中方便法传来神明垂权迹人间万世奥(云云)。中堂(左方丛篠右方金篠)圆宗院南西(左丛篠右金篠)口决云。传教大师御归朝之时。自圆宗院移植止观院大宫宝前。同此篠竹也(云云)。
  一。山王者唐天台山镇守云事。三宝辅行记云。先师在唐求法归朝之海中。过暴风逆浪之巨难。至心发愿祈念平着。一人童子化现舶头。先师问云。童子是谁耶。童子答云。吾是天台山镇守圆宗拥护明神随使。佛法之东渐。将届圣人之本国(云云)。先师重问云。如何称号耶。童子答云。下竖三点加横一点。下横三点加竖一点(云云)。先师此时恭敬合掌唱诸佛救世者住于大神通为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之偈(云云)。机感泪致瞻礼。而未及上首忽尔不见(云云)。
  一。山王三圣法号妙法莲华经五字之事。后传记云。三圣菩萨号是妙法莲华经五字也。所谓法宿者。妙法。花台菩萨者莲花。圣真子者经也(云云)。
  一。大宫二宫两神难测阴阳事。显密内证义云。当寺法王大比睿小比睿两明神阴阳不测。造化无为。弘誓叠佛护国为心(云云)。
  一。严神灵应章云。一阴一阳之冥威被微尘界而遥及。利于利生之法力历恒沙劫远至口决云。一阴一阳。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口云。阴具阳德。阳德具阴德。故云阴阳不测也。不二冥合义可思之。
  一。山王三圣元初不知神明云事安全义云。当守镇守山王三圣者。元初不知之神明。垂迹幽致之冥道也。故不可以常情测。不可以众例求。本迹虽殊不思议一也。
  一。三轮三神同住日本国事。三宝辅行记云。三轮三神同渴金仙教法感应地流住苇原中国现三圣灵神。为一乘镇守(文)。口决云。波母山者ナミノタクハウルヤマトヨム也(云云)。口决云。一。神天降小比睿峰神歌云。波母山哉小比睿能峰能一人居波岚茂寒之问人母无(云云)。一。神者住三轮山本神歌云。恋之久波访来摩世大和南流三轮能山本杉立留门(云云)。一。神者住宇佐宫神歌云。何事加于和志摩须罗牟瑞篱耳久南梨怒美多天摩津罗天(云云)。三。神行列神歌云。吾母思布君母和须流南阿利曾海能浦吹风能耶无时母无(云云)。大宫垂迹之时神歌云。大友能三津能滨边于打左罗志与世久流波能由久边志罗须母(云云)。
  溪岚拾叶集。
  元禄十四年岁次辛巳冬十二月十六日。
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禅宗教家同异事。
  问。教与禅胜劣同异如何。仰云。效教为八家。小乘权门等且置之。天台若真言家争。可及耶。寻云。禅宗不及天台宗云意如何。先天台心立四教三观法门。四教者界内外机为之储之。戒定慧三学立之令断界内外烦恼。三观能治三惑所治也。断之论后后增进。无明渐渐尽。三昧展转增。我性分分显等云ヘリ。有能治有所治。断迷开悟从因至果显然次第也。依高野大师。从浅至深从近至远转妙转乐(已上)。然禅心者无烦恼无是菩提云尽本无烦恼体令直达。无能治无所治。又无从因至果成所谈遥超过非。就中广灯录云。达磨西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已上)。禅宗教外别传云教者。诸佛说教也。禅律论三藏戒定慧法门于之法义因果信解修证者宣说。断迷开悟终至佛果菩提谈。不立文字下者。如此不烦直见性成佛云故。即身顿悟义教学所谈超过者乎。禅律论不学。教行证次第不修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速脱生死。是非超过分乎。
  新仰云。诚人心见性成佛云巧似。用公案分犹以不及天台宗也。其故用公案心手立。念想起时。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枝云是悬心遮念想也。遮念想手立用公案也。譬止观等为迁念想如用四运四性观也。然四运四性观望一心三观一念三千观时犹不及也。迁念想深空寂处见性成佛云故。从果至果修行也。大品经。真如观别教此中俱理不具诸法义别教但中为佛心。菩提心论。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心无相违。是别教心地也。十住心中他缘大乘心义门也。指心源空寂万德此具妙用无穷故。不离二边水出缠池月处法性空义相之外起也。サレハ仍僧都御房关东御下向时。道证禅门师云宗门者有之。重重问答之给时。修门修行心地者。所诠大品空无生心地也被仰时。サリト领状申也(云云)。天台一心三观一念三千分不论能所。断迷开悟义无之。无能所云心行纵指义。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连也。纵横云道理立味可出来也。于之全不论断不断二法无之。何宗云此上超过分不可有之。真言法界体性智。天台一念三千观。二法不分位直达无作三身份也。是号即身成佛。是名无作三身。宗门用公案。机三类机中第二类机也。公案为无技。是心地故也。直达义无之也。第三常教学机也。学戒定慧三学教行证修习分也。第一机者禅录圆云。向上宗风千圣不能说。向上机全不用公案直令达也。此义千圣不能说云也。止观正机向上宗风空废立也。不置取持也。宗门向上无机常云也。道证等虚空也。唯唯佛与佛境界也。向下论机云也。然东福寺圣一房向上机存也。其有子细欤。圣一房入唐圣人也。唐土禅师佛感禅师为高祖。其门弟中一寺长老程者五百人。其外学之类不知其数。其中对得者三人。其内唐土二人日本一人。其一人者圣一房也。佛感禅师种种感之障子书付。サテ天台正机者一念三千观也。禅门向上无之云手。天台立机正观机圆顿直达行人也。常禅师等不立机云说分殊不及天台。向上论机分天台真言同之分有之。前重八义八门外不二摩诃衍重彼向上分当。彼义往机根故虽教后故云无机根手ヒク。天台此上立机圆顿直达行人也。仍教观俱实宗云也。妙乐大师释云。尚理观教ナヒカシロニスル者误レルカナヤト释给教教ヨルヘキ也。仍向上宗风千圣不能说云向上机第一也。是不立机存。禅门天台不可及。立机存辈カラシテ同分也。可云也。
  僧都仰云。教家禅家论唐土サル事。我朝学禅宗弘通法宗辈自昔至于今有之。南都大安寺行表和尚云人御座。传教大师先初行表和尚禅宗传给。御授戒小乘篇聚戒等传受给。然传教大师天台六十卷等以前我朝渡御览。甚深殊胜圣教也被思召。为决之御入唐有之。邃师若尔圆顿戒可有御传受之旨被仰间。龙兴寺西庇于极乐净土境圆顿戒受之御。其初天台法门传受之。于吾朝值行表和尚习禅法御。其后御入唐后禅林寺参秀禅师禅法禀给。仍我朝大安寺行表和尚其后传教大师等禀之给。其后近顷入唐僧共习禅宗辈用净房圣人后号僧正。此人于唐土习禅法归朝后弘通之。真言吾朝于自本习学アリキ。于唐土虽硕望之。唐土真言教废人师无之。仍用净房于唐土真言师セラレタリ。当世ナントハサコソ废タルラメ。此人弟子般若房法印云人有之。其随分真言师也。用上房御意。禅宗天台上真言下可置之由思召给。是山法师也。此人弟子般若房法印。禅宗依经金刚般若首楞严经等云。首楞严疏六十帖计造之。然而彼宗无彼经可云也。又我禅法师云人有之。是于我朝学天台入唐于唐土随公请论决授人也。此人为禅宗。然者禅宗天台不及存间。于吾朝不弘通。泉涌寺最初建立人也。彼寺キ长者也。
  寻云。我禅圣人处禅房可云也。仍法师可云乎。新仰云。唐土法师号大师次スヽシキ号也。法师号给也。仍殊彼门徒我禅法师云也。法师法师也。大师于三学明了名也。圣一房东福寺长老也。元寺法师也。此人习禅宗意据日本国天台真言等行人本寺本山多之。故人目不可立。日本国禅宗弘通人盛无之。仍习禅宗弘通思习之(云云)。其时真言宗如法法タリキ花严宗犹盛随分习タレドモ。花严宗不弘通。圣一房存知禅宗天台真言等其上置之思也。常禅宗辈此定申也。道证禅师圣一房同时人也。建长寺长老也。寿福寺长老也。僧都御房重重御问答有ケリ。今禅林寺法皇御师范道隆禅师门叶也。
  寻云。传教大师于唐土御传受宗天台真言禅法也。传法要偈云一心三观心境分兼禀达磨法云达磨法禀之给。然真言止观其旨一故。于一山弘两宗释给。禅宗若天台真言等无相违者。何于我山不弘通之耶。僧都御房云。仰云。此事年来不审也。禅宗寻之不知之(云云)。但我所为天台真言外禅宗可云法义无之。天台宗极机不残立之了残事无之。宗别别立之云事残事法有之。法义各别立之故。别别宗有之也。天台止观修行重重无尽手立有之。禅宗立行全不出之。故别不弘通之。次禅宗别而无依经云事无术难有也。其故今禅宗之源释尊已来教外上秘术相传云也。真言宗ナレハトテ释迦所证非自性受用证云异也。释迦传大迦叶。阿难等次第次第传之。第二十八祖师达磨和尚也。达磨天竺人也。达磨和尚来唐土时。惠可禅师又习之。向达磨和尚许七日七夜立。达磨和尚目ミセス。慧可禅师切臂献之时。得记云初授之。达磨和尚日本来见。所诠元祖佛也。何无依经乎。天台大师讲止观给时。达磨和尚现空中。汝数文字(云云)。天台答云。汝愚痴也(云云)。达磨心教学下之。抑以名教外别传达磨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不立文字宗故天台教学下之。仍数文字许之也。天台御意。天台教观俱实宗心不知教外观全无之心不知间愚痴也。释也。教禅诤论大师御在世有之。大师愚痴也。答给上。达磨和尚闭口不举难者也。天台大师应化禅师也。仍禅法得之。己心中所行法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释以三千观为己心中所行法门。全以禅法尔不云也。大师御说法御言。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已上)。是一念三千观有也。三千法法本来本有所。俨然未散一念三千云也。引此言天台大师应化禅师御故禅师云也。
  寻云。用公案遮念想分。天台四性推捡等之间。大品空无生观同之分闻。是第二反机分也。第一向上宗风千圣不能说。此分止观正机相当。此分自其心闻。何圣一房天台真言等上可置之耶。又叶心房天台上置之事。其心不审也。此事能能可明事苦也。有门三句者。杀断众流句者。狗子无佛性云庭前柏树枝等(已上)。是不立义味心也。函盖乾坤句者。圣教云也。妙法莲华经南无阿弥陀佛云遮念想也。又随波遂浪句者。是世体证因因相也。是等三句云也。临济(真耽)者。何佛法云时エツト声ツクロイヲスル也。杀断众流句也。德山棒者。何佛法云时以棒打。是杀断众流句也。
  问。禅公案第二反机以公案是遮念想入间第二反机云之欤。此分天台直达机劣也(云云)。其分自闻。抑公案云其心如何。新仰云。于禅门前百丈后百丈云禅门有之。其中后百丈云。禅门一千七百公案集之以之为末论法由来スル也。其取公案云事譬国国政政定法义有之。武家御式条ナント云样物シテ以之为手本国政スル也。国师代代替共。此公案云物不替也。此定行人昔行人论法人替此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枝云悟也。是公案云也。是得法トリエ也。是心悬寄之得法也。是宗门取置取枝故第二反机云也。第三教家机也。
  问。第一机何名耶。新仰云。第一机向上宗风机云也。是如此不立取枝也。止观正观向上宗风定废立シタ也。取枝不置也。汗纵横义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直达也。纵云横云。是道理立义味司出来也。正出离生死云。此不立道理味无所达上事也。新仰云。当时禅师教家学生何シテ味付ント味曾盐付腰也。此味曾盐付ケン辈何只生死可游也。
  问云。何道理イミ味付乎。何付之生死可游耶。新仰云。道理云二法起上事也。彼此相望上是非立之也。二法不分时是非能所善恶无之也。二法不分只是心是一切法达上コソ。去此经彼我永止不立道理イヘルハ。二法不起心也。二法分上能所善恶有之也。此前于死此生彼也。
  问。狗子无佛性云庭前柏树枝云心如何。新仰云。禅门辈有弟子。何法问タラハ。有师或唱之或以棒打之。或庭前柏树枝云。或狗子无佛性云此意也。无道理子细心也。庭前梅樱云梅香殊胜ナルソトモ云子细樱色妙ソト云故可有之也。庭前柏树枝庭前树枝。狗子无佛性ナレハ狗子无佛性有之也。最取枝指出以之悬心为本得法由来スル也。公案是也。第二反机也。第一机不置元枝直达也。
  问。禅只其诠句可习。何禅录谈之。其心如何新仰云。字只以心知之可足。サレハ一句通スレハ千句百句云也。谈录事禅人师ナムトノ其条教家同事也。
  问。禅公案后百丈禅师一千七百公案集云中样样言有之。假令何物佛法问タラハ。庭前柏树枝阿字一心三观若火何样可答也。其教家学生●字五点有之。即五大也。万法不离五大体也。ナント付道理分别之也。禅门辈如此道理不付。●字ナレハ阿字吽字ナレハ●字有之。定其不同也。然前六重止观是妙解位也。此时心アリ样引证据委释之。此时道理教有之也。正修止观修行位三千观故故道理无之。此分禅门义同之也。
  问。禅祖师谁人耶。新仰云。禅经二十八祖举之。元祖佛。第二大迦叶阿难等也。最后达磨和尚也。是天竺人也。达磨和尚来唐土时永嘉禅师为习之。彼达磨和尚许迎。七日七夜立。达磨和尚目モミセス。永可禅师臂切献之时。得法云初授之。达磨和尚日本来见。录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千佛不可说云也。
  广灯录。汝何言数文字不知实理。是天台大师讲止观给时。达磨和尚现空中。汝何数文字云。天台答云。汝愚痴也。达磨心下教心也。天台御心教观具实也。云心不知之(云云)。其时达磨闭口毕。天台得法心悟云。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已上)。是三千观也。三法法本来本有心也。禅门辈引此证。天台大师应化禅师御。教文也。新仰云。于禅门者宗旨宗教不同有之。宗旨者不可以言宣位至宗旨也。此样教宗教也。教之者以公案教之授之。是彼宗我家教云也。又云。宗门最初句末后句云事有之。最初句者。绝断众流句也。无道理句也。狗子无佛性等是也。是号死句。是公案也。末后者名割句。天台真言等六书六作缘共本觉也达也。是各行如来释也。六书六作缘当体本来本觉云也。宗门カラクシテ末后句コソ。山是山水水云故割句时天台归也。
  寻云。近来禅师圣一房其后当世五条觉忍ナト云者アリ。此等内证尤不审有也。新仰云。五条觉忍房公案大疑下有大悟妄起照见是念想起云时寻之时念想可止样显也。圣一房公案云。退寿付己(巳上)。舍己身法不求云也。唐土人师虚生〃人师语云。念起是病也。不续是药也。念起不畏。唯恐觉迟(已上)。私云。是念想起不续处为要闻也。
  问。达磨天竺人。来唐土。魏近也。天台陈代也。时代相违者乎。何数文字难之愚痴也。答之给乎义云。达磨权者也。仍不可有相违欤。天竺人来日本欤。相应飞体达磨和尚验仰信和尚令近处也。少纳言入道信济书之。玄誉阿阇梨アタタケレハ日本来与ケルヲヤ其外来日本见此有之耶。新仰云。玄誉阿阇梨本无动寺法师也。日本渡唐学禅法辈多之。传教大师等叶上房我禅法师圣一房等也。然得法人唐土住之玄誉阿阇梨计也。得法故达磨和尚钵传之。是于唐土传之也。下﨟法师原云。此钵六祖所相传钵也。六祖者达磨和尚第六祖师也。是惠能禅师云下﨟法师原也。然而得法心地以外高。异心散散起心心弥弥明镜(已上)。天台三千观同之。仍法师原贱者ナレトモ。得法者故达磨钵授之。大通禅师トモ云也。参秀上座第五祖师上﨟无得法故衣不授之。仍以威势故惠能禅师衣钵欲夺取。然惠能逃其处去。犹以多势追之。其时惠能サラハ衣钵汝与云石上置之。参秀欲取之处。彼钵石ヱリツイテ钵与石イヘアイテ不取。其时参秀不及力シテサラハ不得法タリ。难治也衣钵惠能与之。其时惠能取之时石エリツカスシテ被取毕。参秀后悔其后法毕。此参秀上座门弟渡日本国授行表和尚毕。行表和尚授传教奉。故传教御相传宗门劣也。彼宗方云也。サテ传教大师日本大国禀达磨宗给不得法故无御弘通云也。是尤山门学者可会通云事也。参秀初不得法后御法セリキ。得法后授行表和尚奉也。其上传教大师御入唐时。六祖末流会给御禀承有之见也。是禅血脉可勘事也。别而可有之。何况传教大师御事得不得云事中中不及子细。天台御再诞故也。天台应化禅师也。天台后身御上不可论议云事也。于大国得法注文不入给事。外相诚サモヤアラン。于内证勿论事也。サレハ传教大师未入唐以前。宝龟十年妙乐大师唐日本来传教大师御问答时。传教大师为父十三孝养被修法花十讲时。南都勤操僧正等被请之。妙乐可有请之由被劝申时。御精有之。近江国志贺郡于生源寺修之有之。时十三年佛事经论无本说カ(云云)。可为何样候ヤ。由妙乐大师奉寻申。妙乐大师梵本地藏十轮经有之被申(云云)。生源寺妙乐大师来临砌也。传教诞生处也(殊胜处也)是即天台再诞御故。入唐以前来奉寻彼人也。妙乐大师我朝延历元年御入灭有之。其后传教大师御入唐有。随邃满两师习学天台教观。禀一心三观于道邃。传一家法门于行满(已上)。六识九识相承道邃行满两师相承也。是又法花宗天台宗二心也。尤可秘事也。此事传教大师巡永云欤。大原如来藏院有之。常不流布书也。常人不知之事也。于生源寺可说法事也。仍传教大师御事天台再诞应化禅师御故。中中不及子细事也。弘法与同时御入唐有之。宋地高僧传。传教大师入给。高野大师不入给(云云)。仍不云论得不事也。无得法故不弘通云事不可然。圣一房师佛感禅师也。付之习禅宗辈其数多之。其中一寺长老者五百人门弟有之。其中殊论者三人。唐土二人日本一人。其一人者圣一房也。佛感禅师种种称美障子书付目出事也。玄誉阿阇梨殊禅录得法人达磨钵得之。相应和尚进上之。当寺法藏收之。六祖惠能相承钵也。诚重宝也。圣一房其随分弘通之。传教大师实可有御弘通者。何不然乎。不弘通心天台立行外别不可有法故别而不弘通给云也云心一故ヘシ。彼玄誉阿阇梨事宗门血脉日本国比睿山得法相传达磨钵归朝住无动寺アル欤目出事也。永仁二年正月十四五日。于前唐院入讲砌。大众佥义シテ京都异类异形辈多之。是佛法灭相也。永可令停止(云云)。仍サレラ大良梦次良电光朝露等辈京中可追却由有沙汰。三月中旬顷被追却毕。于此条山门沙汰尤可然乎。但于在家又罪业也申合。不知子细故也。其次大众佥议云。禅林寺法皇改皇后造禅堂条是甚不可然。由经奏闻处。法皇敕言。京都禅堂院自昔不可称计。此等可停止者不可有子细。何限禅林寺御堂申子细哉。就中传教大师御相承法门也。依无机虽无弘通。其器量有之令习学。是何必可子细申乎。何况佛法修行者在行人心。何出离得脱指南也。不云是非。加之五大院先德教时诤论。以禅宗号佛心宗。天台宗上真言下置之。传教大师御相承上者。是上事不及子细云。慈觉大师御入唐时。于赤山大明神御前奉法施。自劫初已来未领如此法施。愿我随和尚守护圣□佛法。誓我西麓居住守觉大师佛法御。彼砌觉大师被立禅院。天台座主成败末寺也。或日记云。此宗当世盛也(已上)。觉大师御时禅宗盛也。赤山大明神居禅院御事双守禅宗也(云云)。传教大师御相承法也。慈觉大师御相承不可疑之。赤山大明神为护之自异朝我朝来山门麓住给。山门云事可废之。抑兴禅宗佛法可衰微。若亡国基也云事如何。若可佛法衰微者。资师何可相承之乎。天竺大国何流布耶。尤不审是也。新仰云。此条尤可有沙汰云事也。传教大师御相承条无疑云事也。传法要偈云。一心三观三千观之境义兼禀达磨法。御入唐以前大安寺行表和尚传受给。是南都僧也。禅宗宝龟年中日本国渡唐土僧日本国来传之。六十卷等传教大师延历年中御相传有之。此山弘通给以前日本渡アリケルヲ。大师御览殊胜圣教也为被御不审。有御入唐得邃满二师御学文有之也。大师本受小乘。篇聚戒禅宗相承御也。其后御入唐时天台佛法可相传之由被仰时。一向小乘寺受小乘戒习小乘定慧。一向大乘寺受大乘戒学大乘宗义。可受天台法门者圆顿妙戒可受。不然者不可叶由被仰间。龙兴寺西ヒサシニ极乐净土作受圆顿戒毕。其后随邃满两师御学文有之。一家法门传行满。一心三观受道邃给。禅宗法门禅林寺神秀禅师禀承禅法。我朝唐土共禀禅法御条勿论是也。然御入唐后相传真言止观两宗御。以后者过真言止观两宗无之被思召。真言止观其旨一故。于一山弘两宗(云云)。传教大师相承勿论事真言止观御相传后过两宗法门无之被思召间。三千众徒习学之也。可守王位契御。护国祈王宫事天台真言两宗不过。即身成佛顿悟又两宗不可过思召间。于一山弘通之给禅宗无御相承云非。于御相承者。初小乘篇聚戒等受御イへトモ。御相承圆顿戒后搁小乘戒品以大乘圆顿戒出得度定比丘法﨟给。禅宗御相承不可依事也。于唐土禅得法种种印许有之。然天台真言两宗不过被思召也。御相承有之无披露云事证据何事不分明事也。于我山无弘通事者如上书。天台真言外无别法之故也。南岳天台大师应化禅师以止观为己证释给。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良有以也。不可被御相承事也。次慈觉大师御在唐时。法乐非禅宗。天台真言法味也。慈觉大师禅法门无御相承事也。被造所禅疏者如来禅也。禅如来禅祖师禅。如来禅者止观等教也。三学法门请之故也。祖师禅者达磨禅也。禅宗僧共觉大师造御禅境禅宗云也。非其议事也。日记云。此宗当世盛也(已上)。岂非祖师禅如来禅事也。兴禅宗佛法可衰微事勘文事有之(如别纸)。次五大院教时诤论以佛心宗天台上真言下置之。得书(次下书之)未再治书故。无何真言宗佛心宗天台宗别之会觉也。私寻云。未再治者以何别之乎。再治书何物耶。再治书サハ不连以天台上置之。教时诤论未再治无四度计ツラネタリ。会可然。只未再治ハカリ云ナラハ。会释强不分明者乎。
  抑又东福寺圣一房。天台真言上置之思云事如何。新仰云。天台真言上置禅宗云事。圣一房不限。一切教教家下之禅教外别号之。禅过宗无之慢也。天台等教家皆六尘修行云下之。皆皆味落也。其故声尘殊胜。一切事教之时。正教理说之。无声尘者。色香中道理难得。出声尘妙也イヘルハ。是声尘得度落也。色香一切如此。色尘胜イヘルハ。色尘得度落香尘妙也色香得道落也。如此六尘别别入者皆取枝出来也。教如此一偏一偏落也。教外一切显密行人味噌盐付腰义味落处下之也。如此落义味取持タニモアラハ如何ニモ生死可流转耶。努努教家识行人应行不同六尘得道各不同也。是被下分可有。四性同立行皆是定也。被下事观心有之。唯识一人事观被下。以实相观号理观。实相观者诸法实相处直达也。一心三观并三千观等是也。故取立能所。置取技所可有。唯识观论能所故存境狭释给。
  天台等一心三观立行等何宗可有不觉耶新仰云。此事于东福寺圣一房前彼门弟等以外诤论事有之。其心彼等云天台教家故如何道理付故何ヨハキ也。サレハ禅录云。入文字者气力弱。但居入文字显位。教学辈入自文字云下之。是即道理ツケ故ツクルヲ云也。禅众流杀断云无道理无故所。理无故事也立道理。生死流转因缘有也。サレハ教禅如何不及(云云)。其时诚于教种种有教门。对治病修行大小乘权实诸宗多之。其条不可称计。就中天台宗前六重法修多罗以妙外位付教立道理也。种种心地样教之也。立行位成道理故无之也。即禅杀断众流义聊无不同。其故直达诸法实相处。汗从横义者。诸法心生横义者诸法一心含之云皆是道理也。付之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云故也。是一切诸法悉是佛法所直达云也。此外无别故。サレハ三千观杀断众流句与无相违。问答所诸僧等难之。圣一房申云。诸僧所存返返禅不入立教又闇故难之也。所宣申尤云然答之毕。天台止观直达观故。何宗超遍之分不可边事也。宗门何四性推检不可出。其故教引之也。声尘香尘舍之。自其不生地不生等云分相当。仍俱破句也。天台俱是法界中道存故。犹超过边也。总禅门不习辈何彼等不被难也。习禅此レヲヲ以问答スレハ。彼等不及申事有之。
  私曰。教时诤论释犹犹无支度计未再治会犹犹会释不定意也。又其上末先德御释非。五大院御释ナントハ难舍御释也。如何样。新仰云。天台宗与真言宗其旨一也根本大师定给释真言下既置之。显密无不同义治定何其中间禅宗可置之耶。サレハ无何举是有之。真言天台一也释。显密殊大道无异释故大旨同之。委论之时。互有胜劣心有之也。慈觉大师唯理秘密事理俱密释给。行筋真言胜。事理俱密故也。理秘密同筋传教大师释给也。其外天台胜心可有之。其故即大日经第七卷说之也。无相法劣慧所堪。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也。以真言兼存有相下置之。其源无相法云不思议疏真如理智说阿字释给。一行阿阇梨大日经第六卷释之。自第七卷不释之。不思议云人。第七以下二卷疏造释。是名不思议疏也。真言四重释有之。梵王说阿字。何说阿字。●字说阿字。真如理说阿字。秘秘中深密云事。真言教大纲也。真如妙理天台专说之。以真如理为能生。以●字。为所生。故是天台胜被得タル也。天台真言与互论胜劣。大纲同之。仍其中间佛心宗置之。故无何意得自然举之给有也。大纲无不同。强判胜劣时互有胜劣故(云云)。私云。五大院御释一向无四度计举之云事无念觉也传教慈觉御心如今义。天台真言一同被思召共云高野大师以天台置第八住心。以华严置第九心。以真言置第十住心。其义又非无子细。五大院天台真言中间置佛心宗事只无支度计被置トハカリ云ハン事尚无念觉也。仍以一义会之可。教时诤论天台宗云指法华宗号天台宗也。其故常天台宗者指法华故。天台宗法华宗同样存人有之。实同事心有之也。天台宗法花宗委分别之事。慈觉大师御释委悉分别常指法花宗天台宗云也。高野大师天台宗御意得アルモ其从浅至深从近至远转妙转乐也释。也第八置之给也。五大院御释心以此分佛心宗下置之给也。佛心宗者佛智慧云也。内证也。此分我学佛智如佛心即止观明静云前代未闻止观云圆顿直达观指之也。三千观是此分无义无味分也。此分诚诸佛内证也。サレハ僧都御房圣一房论之御时。禅杀断众流句者。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等云无佛性意也。无义无味也。以之禅已证云也。是ヲ此分天台三观一心妙观三千观等禅杀断众流全无不同云。彼等问答圣一房僧都御房御定义是毕。仍杀断众流分天台三千观同之。法花宗界内机从浅至深移界外分又以外禅杀断众流句不及也。无义无味所直达故以此义分天台上置之欤云一义意可有之也。正天台宗无二法本迹不二处直达也。天真独朗所何宗超过分不可有事也。サレハ正法眼藏录云。若祖若佛别无元旨(已上)。内证本法处无不同云事宗门净之也。于其者无子细事也。今论处于何于修行法方论之时。宗浅深论之。其余天台等サコソ判给。法既本妙尘由物情等释是也。
  寻云。禅法门说之样如何。新仰云。禅师云。石虎山麓タカヒ草也。花治水座一时可说之(云云)。重难之サル事不可有。仍如此云耶。答之サハ不可说法之不可以言宣故也。是犹可说之时既说法シタルト(云云)。此心全对般若经见。以不说而说之。例如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云也。
  问。以禅宗立不立文字事其心如何。新仰云。人以禅宗名不立文字宗事。禅宗物不云宗不立文字宗思。非其义也。如青蟆如夏蝉殊物云也。然不立文字云譬教家柱云物圆物云四方造家以之为本ソトモ柱有样付道理云之也。是号教家也。禅宗不与柱柱叠叠别而不云其故也。道理不云之。故不立文字宗云也。同●字也。教家阿字样沙汰也阿字别不立其道理也。仍不立文字宗云也。私云。所诠タタチニ达体宗门云也。国王内里御。彼内里中何样御云教家云也。是即国王未拜见上其御有样トカク云也。禅宗タタチニ拜见シタル上其有样由来不宣也。门内得体门外得体不同也。修多罗教指月如指。以之为教。月国王也。诸字何国王月同事也。见国王得月处直得之远得之诸宗不同出来也。天台宗教观俱字云事。指外不求月云心也。真言教舌相言语皆是真言云。天台粗言软语皆归第一义。只同事也。
  问。传教大师唐土御师范神秀禅师云事。唐土禅师寺イミシキ禅师スル也。神秀禅师六祖被难。所以神秀得法句也。心明镜台尘爱更断(已上)。六祖难偈云。妄心屡起尘爱何断之。神秀烦恼断之イヘルヲ烦恼历历。何断云トカムル也。ハルカニツヨキ也。新仰云。ソレヲ会神秀物コソ六祖被难不得法人アリシカ。彼得法人ナレハ。得法后传教大师禅法ヲハ授也。
  私云。寻云。以何得法后知之耶。问。祖师所存各别欤。新仰云。天台宗云问样コソ可有共。慧心檀那宝地房各别如禅宗以外カワル也。サレハ常禅师向上无机云。サレハ道流等无云唯佛与佛境界也。圣一房向上机分有机云也。
  私寻云。天台三千观向上上论机分。禅宗超过分欤云事诚被成云也。禅师中圣一房计コソ摄机上同天台分有之。ナニトテ圣一房天台真言上置之耶。如今所存トカクシテ同之分也。超过分不闻也。新仰云。圣一房真言教以外イミシキ宗思之。天台宗殊习之。天台家当流相承ナトノ委不习之欤。
  问。天台サカリニハ思也。新仰云。禅宗日本国以外盛。法花经去年历斥之。念佛地狱业舍之。佛法灭相也。此宗盛于佛法忽可灭亡条勿论也。其旨大经文委悉也。佛法灭亡时至ナラハ。此宗繁昌佛法不可有迹形。佛法修行斥之故。不可有三学修行故也。见佛闻法不可有。一捻香弹指散花随闻一句善根悉不可有。得法人又千万一不可之。故一切众生悉出离期更不可有。微微缘不可有。故一切众生サナカラ三途堕人天善趣生ズル义不可有。不便事也。山王大师能能可有祈念事也。
  私寻云。宗门出离要道诚诸宗超过分废之斥之事。山王大师冥虑本难知事也。先修行要心胜劣何分可有之耶。先定之。其上可有沙汰事也。然传教大师御释内证相承血脉达磨宗诸宗初置之。其后天台真言圆顿戒等四个血脉别之。仍达磨宗诸宗最顶也被得。五大院教时诤论真言宗佛心宗华严宗别之。是天台上真言下置之。智觉禅师宗镜录自在圆宗真言天台华严宗等字连之。就中宗镜录古德台教云初缘实相等云。无量劫来痴惑所覆。不知无明即是明。今开觉之故。言大意(已上)。惑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作无明也。既初缘实相云无明即明云岂非始觉宗耶。难之天台始觉宗下之。以宗门天台宗等上置之。先是等可会之也。如何。新仰云。内证相承血脉非浅深胜劣次第。只四个血脉别也。サレハ真言天台下置之觉也。圆顿戒云天台宗云只同总也。然别之如前后也。何况传法要偈止观大旨法华深义一心三观以境义边禀达磨法云全无御弘道。真言止观其旨一故也。于一山弘通之释给。达磨若诸宗最顶出离要道ナラハ。专可弘通之也。既不然。可知有子细云事。其子细者。一斥教处先真言止观教弘通斥之。忽自语相违ナルヘキ处一旦故ナルヘシ。次真言天台立行外别所立法不可有。其故三类机中第二反机者。用公案为元技。大疑下有大悟云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枝云此公案守居所自然法得事可有之。仍大疑下有大悟云也。狗子无佛性等云无是非不立道理。真言事义不可得意直示也。老鼠牛角カフルト云老タル子スミノ牙ヨハク力ナキカ牛角空前。足カフラハ不可叶事也。ナレトモ其中自カフリ透スクル子スミモ可有也。会小学大乘空者。无狗百取蛇云ヘリ。是心不趣禅宗。大乘空行者。我本佛无烦恼行也。其如此行不可叶事无镒取蛇者又可有也。用公案废念想分四种三昧中随自意三昧分义。彼宗起念即觉谈止分也。起念当体释归寂分大品性真如观无相违。サレハ四种三昧立行外别而禅宗立行不可有用。公案机者第二反机也。用公案耶心ノ随自意三昧四运四性推检不过。见失起念想令归空寂分也。以之为己证故。起念即是彼宗云也。大品经真如观共空无性观云故天台立行不及。天台立行三千观是也。彼宗回光反照云起念即觉义也。是大品经说出。サレハ天台随自意三昧外前可立宗非。是第二反机也。向上机者。常彼宗向上无机云向上宗风不能于圣说云无机云。是释摩诃衍论不二摩诃衍重不置机□机根故教说故云分也。法相宗废□谈旨非境界故云分同事也。天台真言此宗立机。圣一房向上摄机耶。向上不置机分权宗权门所谈立机也。若摄向上机分有者。其カラクシテ天台三观コソ同之分有之。其故六祖惠能禅师得法语云。妄心数数起心心弥明镜(已上)。妄心起念当体不改。本觉本有体明故。三千同之。故是彼宗向上机当。向上向下共天台立行。不遣或不及或同之。别宗立事仪别替所アツテ别修行处各别取事也。禅宗不立文字宗乍云。四种三昧立行外何义门有之别可立不觉宗也。俱破俱立俱是法界是天台法门也。宗门俱破义门也。天台俱是法界义也。遥不及人无别替所。仍天台真言外不立之也。然彼宗辈云。传教大师禅宗禀给条。我朝大安寺行表和尚等禀之。于异朝禀之给彼五祖末也。五祖六祖被难治流也。无御得法故无御弘通云也。其会释如上。传教大师天台再诞也。往古菩萨也。次五大院教时诤论天台上真言下置之给事未再治也。云事非治定释云也。五大院御释手草教时义草教书给教时诤论非治定释イへルハ。真言下天台上置字门□如天台上可有之(云云)。彼论证据不引之。亦五大院一旦置之给也。高野大师造十住心论时。随时随宜不敢违我释悉引经论诚证定之给。即第八第九住心大日经住心品释摩诃衍论等引之。传教大师住心品会之。释摩诃衍论非龙树别作。故不及会通舍之给。教时诤论释全不付经论。故非治定释。云也。サテ五大院一旦置之给心。今天台宗者非直行天台。指法华宗号天台宗欤。宗门修行要心大品觉意三昧同之。不立道理不论义味。内证义直示所。界内机升进分付机可有胜劣故。智觉禅师宗镜录。以禅宗名自在圆宗。诸教众顶置之。是宗门辈何教下之。宗门释不及会通事也。但彼宗门辈智觉禅师教禅下之。彼录教マシリカチニ释之故也。彼录百卷文也。上五十卷天台真言等实大乘教斥之。下五十卷法相等权大乘等下之。第三十卷古德重教云天台止观引之。圆顿者初缘实相云。或无量劫来痴惑所覆。不知无明即是明。今开觉之故言大意。或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作无明。引此等文既云初缘实相无明云故。岂非始觉宗耶等云。天台止观始觉宗下之。此等尤可会之样。始觉本觉不同行人立行以定之。设本迹立行不同云时。贪体即觉体名本觉理也。若觉贪即菩提名始觉理也イヘル文。以之定之如也。今初缘实相无明即明等云全始觉行云非心○然圆顿教本被凡夫云圆顿行人凡夫也。无始已来六道四生流转间。为痴惑所覆。今值圆顿教前代未闻止观开觉云也。前代未闻止观开觉止观大意云也。全始觉立行云非也。开觉之上立行时止观机不满故。始觉修行本觉立行值人可不同心勿论可有也。仍今文全止观行始觉修行云非也。取教相样释也。初缘实相文又以前也。今此行同比凡夫也。今入天台教修圆顿行释也。
  寻云。无明痴惑本是法性以痴迷故法性变作无明文如何可会耶。新仰云。其天台立行释非。我等众生念念第八识记无记一念生。万法同归第九识一念忘。生死流转由来释也。宗胜劣定事修行始觉行觉能所不立可定事也。宗门辈云。我辈○宗高イミシキト慢下教事。最初句公案狗子无佛性等云无道理味无所直达。教道理立故沙汰所超过也。如此不立道理所直示诚イミシキ样ナレトモ。如此用公案废会相分义修行觉意三昧废起念所天台三千观不及也下之也。彼宗起念即觉谈回光反照云源大品经说也。大集经中反照心源イヘル只同事也。此诠源带权经出。起念即是报随自意三昧修行不越イヘリ。彼辈不论也。禅宗者不知教者下教不知案内也。教学者下禅。彼立行相不知不叶也。用公案废念想分何四性推捡分也云之时。彼辈会释无也。次彼宗无依经法华经也。法相。方等大集等经也。三论以般若为依圣集经也。彼经中佛大迦叶传之以来。次第次第相承也。是即佛入灭后入金罐给超ナラテ微笑シ给迦叶禅法门得意给云也。仍佛传迦叶云也。是教家方难之。佛传迦叶イヘルハ何不立文字禅宗可得意乎。以法华大经付属迦叶云事两经说分明也。仍天王所问经中佛传迦叶云事传法华涅槃可得意也。何以不立文字禅法传之可得意乎难之。会释不分明云也。仍僧都御房于东福寺如此难给无会释也。サテ禅宗辈难教家时。教学人立道理故堕共义。好味故堕味义。此定释事也。于一家释义法数法相二义。法数者十界三千其数云也。法相者地狱地狱有样乃至性相体力作因缘等十如是也。法相时地狱等恶道也人天等善趣也二乘从空也菩萨慈悲利生也。此等有样义味释时アリノマヽ释之。义味道理争无之耶。假令声尘得道上净名香饭及以法门思惟悟等并以金口声教为本等道理尤可有。何法数法相义门释时道理义味争无之耶。体达时又道理义味更不可有。サレハ纵亦不可横亦不可唯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等释。不论能所不立道理。三千法法一念当体直达外无仔细。直行圆人闻于长寿开通无碍信。一切法是皆佛法。此即本门立行之首(已上)。闻无作三身即修本觉立行。三千法法共本觉本有当体直达外无仔细事也。此时全道理味无也。总止观修行大方作法执之莫イウ容。释之文义落事不有イマシムル故。更堕义味云事教者ナレハトテ不可有事也。先ツサキ以箭前イマ置也。是禅宗问答故实也。
  次日本国圆机纯熟处也。日本一洲圆机纯熟朝野远近皆归一乘(已上)。天台真言立行尤可想应事也。サレハ桓武天皇建立我山峰生身本尊アカメ麓如冥神奉劝请。所弘通者真言止观两宗也。山王养三千众徒为我子。守一乘教为我命。四明经法加桓武睿虑故云比睿。四方胜故号四明(已上)。峰崇生身药师生身不动。麓劝请山王。真言止观两宗アカメテ护国计致御。年始岁末御祈偏显密御祈也。其外天变地震息(灾降)伏等御祈何离显密两宗。サレハ以我山号镇护国家道场此心也。其外法相三论等诸宗何神明拥护非云事无之。春日大明神守法相大乘。赤山大明神守圆宗法味。新罗大明神又以守护智证大师相传。其外熊野金峰等诸大权现何佛法护持神明也。然禅林寺法皇总忘日本国风仪。别忘桓武嵯峨睿虑。阁真言止观两宗。忘山王御本誓。或一向专修口称念佛コノミ玩宗门。御奥行条甚不可然事也。后嵯峨法皇御时。极乐寺佛法坊立宗门毁教家。觉住坊读止观音有之。造护国正法义。宗门及奏闻时。故法印御房可判是非由被仰下ケリ。护国正法义心二乘中缘觉所解也下之。不依佛教自开解分尤相似。然モノモノシク不可及沙汰云被却彼极乐寺。佛法房追却毕。今可有其义。其上以佛法心地修行可有是非所云。一一不及其沙汰条不可然事也。达磨和尚天竺唐土来时。南岳大师何圣教持来寻给处。达磨和尚答云。不可有别经教。以心法来云。以心传心云答给是不得其意。事也。心持可来法非。来不来义不可有事也可难之也。彼宗门者手立必何物佛法问也。答之五时说教コソトモ法华经コソ佛法ヨト其可答也。宗门者何物佛法问指サシテ是コソトモ云心棒打之。是コソ佛法是イハレ其非法华物アラハコソ。非法华经佛法指コソ。佛法是甚不可然。十界三千法法尘尘物物非法华法无一物。是非佛法嫌留迷也。天台心其不立文字云不可有相违。执文字不可有故也。以心传心云义又不废之。一心三观一念三千传之故也。天台真言心教观俱实故文字外别法不可有。●阿者地也。●鑁者水也。●罗者火也。●贺者风也。阿鑁云外别体无之。タタケハ答。ヨハハイラヘル风情。アリノマヽナル法也。万法●阿●缚●罗●贺●佉外何物有之耶。周遍法界体也。以之号大日。法界体性形也。宗门者样样用案烦座禅中中有烦。废念想分又不可然。随自意三昧意也。宗门者得法依事不同也。惠能禅师木破得法云。六祖人何物佛法问时。指サヽクルニモ必得法。其所从童アリケルカ是见习何物佛法问时指ササク。人见之得法有之。不然有之。六祖何如此スルト问时。童子答云。上如此セサセ给ヘバ见习如此付。此时ササクル指切ステテ又何物佛法问时。次指切之。如此次第五指悉切舍后得法毕。同指ササクル得不得同指。得人ササクル法门得云之人ヤマフ。得意不得人云是同言ナリトモ不可得意条勿论也。
达磨和尚天竺来时。别而持圣教不来云事如何。宗镜录六卷持楞迦经来见。有禅僧问之ツマリ毕。宗镜录不见ケルニヤ。不立文字宗名リテ一切教下之谤之ナカラ。楞伽经来所尤不审也。サテ南岳大师西天何圣教持来御被问。仍心法持来答也。天台大师应化禅师条谁可论之耶。然己心中所行法门全禅师不见。以三千观心中所行法门被仰。我根本大师御释云。止观大旨法华深义一心三观心境义兼禀达磨法达磨兼得法举之御本意不见。又注金錍论性宗者天台云一义有之。サレハ先法印御房天台宗定被仰。然无相违样总实大乘法宗法华涅槃真言等佛性谈圆乘云也。诸宗等收也。
  寻云。宗门本无烦恼元是菩提谈得法云时ヤカテ妙觉果地处令直达也。新仰云。顿悟大悟大用重重也。顿悟得法云也。以天台次位交合スレハ。顿悟名字妙解位也。大悟观行相似也。大用初住以上分真位也。
  寻云。显密行人有弟子。机进时法渊底可授之也。新仰云。可授之条不可及仔细。但显密共弟子悉能能可见之也。サレハ传教大师御入唐时。奉遇和尚天台书籍相传一心三观血脉时御布施被进见。国清寺碑文云。日本沙门最澄以黄金一百两入国清寺供利卖天台书籍归朝(已上)。龙女成道时我献宝珠世尊纳受(已上)。宝珠者如意珠也。价直三千界云。真言教入檀灌顶也。妻子珍宝不可惜(已上)。力住タカウナリ。达磨和尚又西天来时为望之。永贺禅师向达磨和尚许七日七夜立和尚目不见。时永贺禅师切臂献之时。得法云即初授之。仍习佛法尤可献珍宝理也。一字一字一句世世生生不可摄。何宝可惜耶。
  寻云。天台妙乐释斥宗门所判有之耶。玄六云。夫一向无生观人但信心益不信外佛威加益。此堕自性痴。又一向信外佛加不求内心益。此堕他性痴。共病无用病亦可解。自性人眼释世理。牵重不前者傍力助进。云何不信藏垢重者佛威建立给令观惠得益耶。又汝从何处得此无生内观。从师从经耶。从自悟耶。师与经即是汝定外缘。若自悟者ナレトモ必被冥加。汝不知恩。如树木不知日月风雨水等恩。又三事汝不知外加。一不信教。二自行不求外加。三不教人。直是汝之不信。非无外益。经曰。非内非外而内而外。故内故诸佛解照于心中。而外故诸佛护念给。何不信外益耶(云云)。他共无因病例可解。即假故无自性。即空故无他性。即中故无共性。照故无无因性(已上)。此释心一向心是佛也信不求外缘。诸佛护念不求即假边不知。依堕自性病斥之。付三失破之。一不信教。二自行不求外加护。三不假人等斥之。内观追云真如冥熏也。是师说也。或从经论是外缘也云信遍执也。草木树林生长日月风雨阴阳德也。木石如不知之破给。玄一云。为文字人约事解释。为座禅人作观心解。又论作四句详。有惠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闇中有目无所见。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如大闇中有目无所见。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照。多闻利智慧是所证应受。无内无智慧是名人身。牛今使闻慧兼修义观双举。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偏闻之失也。下文云。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偏观失也。何コソ者祖听驰舞スルハ如风中灯照物不明了。但贵耳入口出。都不治心。自是陵人增见长非把又自伤解牵恶道。由其不习观也。若观心人谓即心而是己则均佛都不寻经论堕增上慢。此则抱炬自烧行牵恶道。甚由习闻也。若欲免贫穷当勤三观。若欲免上慢当闻六即(已上)。竹云。闇证观心之人起增上慢抱暗证炬烧胜定手(已上)。不释善不作唯释恶可作。是处可怖畏。犹如堕恶道(已上)。偈文佛说加叶菩萨覆说也。サテ文心问也。佛言也。善男子不见者偈不见。佛性善者即是阿含菩提。不作者所谓不能亲近。善支唯释者释无因果。恶者谓谤方等大乘经典。可作者限一阐提辈无心趣问清净善方。何善法。谓涅槃也。趣涅槃者。谓能修集贤善之行。而一阐提佛灭后谤正法辈也。又次下云。善男子有阐提。非罗汉僧。住于空处诽谤大乘方等经典。诸凡夫人见己皆谓真阿罗汉。是大菩萨摩诃萨是一阐提恶比丘辈住兰若处坏阿兰若法见他利心生嫉妒。作如是言。所有方等大乘经典悉是天魔波旬所说。亦说。如来是无常法。毁灭正法破坏众僧(已上)。今所云一阐提世流布禅宗辈也。凡今问答加叶佛与佛问答也。事理具足定慧相扶无畏以彼文于世乎。
  结成云。禅门唯传大乘理观。天台唯行显教定慧。真言唯修秘密事理。备此三法唯我一山。印度斯那未闻斯盛者也(已上教时诤论安然和尚私记)。问。传教大师传以上三学而于当山兴行遮那止观两宗不弘通禅门宗。有何故耶。一依佛说别句不通之。所谓像法决疑经云。诸恶比丘或有修禅不依经论。自逐己见以非为是。不能分别是正。遍向道俗作如是言。我能知是我能见是。当知此人速灭我法(已上)。依此明文别不弘通之(教外言通外道。委细勘文在别卷仍略之)。二以禅法摄天台宗别而不弘通之。所谓教时诤论云。天台宗十六门中圆教空门摄禅宗耶。问。彼教时诤论举九宗浅深中以禅门安上以天台安下。何以禅接浅法乎。答。佛心宗四种不同。所谓妙乐释之。一一切愚夫禅。二观察禅。三真如禅。四如来禅也耶(以上取意)。此如次四教佛心禅也。而天台所立佛心者。超八一圆佛心离舍在禅要也。故教止观近修门之上其旨别卷章委问答之非其所用故暂略之而已教时诤论上云。天台四教开十六门。一切诸宗皆摄三藏有门。摄俱舍论三藏空门。成实论藏通毗尼摄四律。通教有门摄唯识。别教有门摄华严十地。别教空门摄三论计。圆教空门摄禅门。传圆教有门摄真言。教宗之义理门门各会故答天台与诸宗净共法宗学徒各执一门。教路破玄偏执在义门乐诸宗(已上)毕。
  御本云仙波无量寿寺书写了。
  元禄十五(壬午)。三岁端午后二日。法印实观阅。
  天明五(巳)年九月二十三日校合了。此书禅宗空宗也。天台真言专谈有门。互有其义。优劣浅深评议无用无用无益无益。

溪岚拾叶集(私苗)。

  禅与教事。普圆禅师记。
  或时圣公密谈云。止观所明不思议境者。实相理体为所缘境也。故云系缘法界也。所缘既是不思议理故。能缘止观即绝待不思议妙观也。非相缘思议念相观也。是一念无明未起前法也。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是也。此所所是三千名理具三千。亦名性具三千。法性自尔非作所成故。虽具三千非无明返造法也。是名不思议境。非思议境故也。立思议境不思议境。论无明一念已起未起前后也。无明未起之所理性三千说诸法实相也。指此彼云下。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理地混钝未分地。父母生前面目。本分事一着子等皆此所也。佛向上事者又是也。一念已生无明已起后总名思议境也。彼云。第二反事是也。分凡圣真要等事信此起向上向下者此不同也。以一念不生云向上。以一念已生后名向下也。君臣未分时是向上也。三皇五帝前也。故止观不思议境待亲上根唯一法云全同曹溪宗旨也。然则止观不思议境绝待观超绝境智能所心缘凡圣等修行。吾家向上工夫之意也。能能可附合也。但自宗风唯向上一向截断一机为宗旨计也。止观不思断待观立。サテ所止明中根二或七。或云下根方具十具足十境。是故说教多附下根筋论也。已上东老传私附合耳(云云)。五大院云。禅门唯传圆教理观。私云。平等法界解未生不修诸法实相理观。从初心偏修事行。行高魔强被魔恼可成魔业。尤可有用意。末代多其辈有之。或持咒行者必入阿字门住诸法本不生境智可练行也。曰又云。东老常义云。自家有二计段。理致机关也。西天二十八祖多说理致小用机关了。机关棒喝等也。理智说心设性说性说故。宗镜引合诸宗此意也。故止观待不思议何意(云云)。私云。用对治助道不堪唯天为中下机事不获已明之(云云)。故上根唯一法不思议境许用之供事助道也。六祖百丈此风也。又云。业力机关假为空聚从从众缘生无有宰主(云云)。私云。机关名目有之。我人无实实如此也。故机关アヤツリノ义也。无量义经中者此定也。禅语用之欤。因住之。已上风烟禅师记之也。
  一。教内教外事。
  东圣云。以解了入机案内机也。不待解了。初门本分契当机是宗门机契也。又于宗门宗旨宗风两义有之。于宗旨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祖师末西来旨也。诸教对辨义不可有之。宗风时者诸教超过佛祖不传谈也。是皆向下法门也。所诠宗旨向上宗风向下也(云云)。静法印义云。如此向上等云诸教超过ナシト云。即是别教法门也。此中但理不具诸教文可思之。又达摩释云。取意楞伽经宗通说通文教门也。一义云。始自华严终至般若(以上)。楞伽经接别教方等部经故也(云云)。故传信和尚仰云。五大院释云。禅法接圆教空门真言接圆教有门(以上)。如此释者不可云别教也(云云)。又瑶琳禅师云。今禅门者别教有诸教对判真言修。本分契当即真言宗门也。天台华严三论法相等乃至俱舍婆娑等本当契当也。皆是宗门法门也。是皆如来心也。此上祖师禅风体在之。临机相合处立宗。岂有胜劣浅深义乎。又云。当世尼入道等。或无事界中堕在。或公案疑不疑论。未入教门分齐。何且于宗旨了教法不学。故文解了一念无御地不散明故不当法体非外道众类者谁乎。可愍可愍。
  一。惠心且那不同事。
  静法印义云。北谷立宗大事。此流偏出离要道全不立宗大事也。又无殊事。サテ不思悬之处立秘所也。坐禅修行ナント云于是下机也。无想无念心性不思议落付嗜所又成病故也。仍当流只ムズト一向令达叩ムクル也。サレバ言语细细授体法门非也。一向禅门ナンドカ宗门ウツ高云不可劣也(云云)。东圣义云。教法为上根也。禅门为下根也。凡教法者始自阿鼻依正终至极圣自心。其相貌委细沙汰タル也。其教细不被封达心地内证为上根也。次禅法者。教细被封机シテ为拔钉拔根也。故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云。譬如重醉人都不觉知云。都不定之时一棒一喝以打惊也。以言语惊教法也。一棒以打觉禅门也。轻醉者依言语觉也。重醉者依棒喝觉也。仍以教机为上以禅机为下机也。已上东老义也。又云。关东道隆门流义势不你。禅法者为上根上智机也(云云)。又云。东圣义云。教外分别譬如演若达多。虽不失头求头者是病也。东西奔跛。爰权教心以空观为本故。头自本无意也。求意可止之。如是无相宗意也。次天台宗心求头意即是头也。此外不可有头云也。迷则三道流转。悟则果中胜用(云云)。无明无体全依法性。法性无体全依无明(以上)。次真言意。头虽不失。求心都所止故。彼人语色见否声闻否香闻否味味否触触否法缘否。答云。皆是缘也(云云)。又问云。六尘法何物缘耶。答。眼耳鼻舌身意也(云云)。又问云。此六根何处有之乎。答云。六根我头在之(云云)。其时语云。何头既出现(云云)。然后不失头事觉悟也。是密教六尘说法是也。自性法身论五大院论文说法。可思之。五大院释云。五大当体是真言也。故真言人直闻风声水音悟入●字本不生理。即是法身之声(以上)。弘法大师释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尘悉文字。法身是实相(以上)深可思之。次禅宗心者。人来求头断是非。不说有不说失。只禅师于彼园此竹马彼竹低示毕。知音自会。向上一路千圣所传。学者误劳影了已上东老义。岩松禅师记之。
  一因物语事。
  槙山岳南浦禅师后宇多院法皇问佛法不思议也。丸与对坐。禅师答云。戒善不思议也。佛法与对座。法皇睿感有起敬信给了。一广泽(仁和寺)觉者了遍僧正与南浦对面。禅师曰。汝所立大日。犬屎也(云云)。了遍不答(云云)。私云。禅众十八种问答体也。今问答辨至问云也。又云。抑下问也。谓意彼得解分齐为知如此抑劝见也。故人云。释迦老子干屎橛。普贤文殊是担粪谟。十二分教是拭疮[疺-之+友]纸。等觉妙觉结驴橛。达磨是守石窟老狐也(云云)。又云。私云。汝所立大日犬屎也耶(云云)答可云。和尚即是大日也云。又云。私云。汝所立大日犬屎耶(云云)。答可云。和尚即是大日也。云ヘキ也。因明问答如此。深可思之●岚拾叶集。
  正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于黑谷任师说记之。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天文二十二年九月二十六日。夜书之。自他同踏向上一路。
  元禄壬午夏五月七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一。舍利法事。八塔事。示云。分舍利为三分令流布人中天上龙宫。又分人中令配分八国诸王。故云。礼八塔等云也。
  佛牙塔事。释迦发爪塔缘起第二十二云。忉利天城东方照明园中有佛发塔。忉利天城南鹿忽园中有佛钵塔。忉利天城北驾脚园中有佛牙塔(云云)。已上出智论(云云)。
  一。舍利秘法事。日吉御托宣文。如来舍利放光明遍照十方诸刹土刹土一一随应机利益微妙难思议。今此文者日吉大行事明神诧示解脱上人给颂也(云云)。又彼仰云。奈良十三重可语。忍净房(云云)。仍忍净界传也(云云)。
  一。御遗告七个条秘决。能作性如意宝珠记事(已上西院御流悉传受毕)。
  一。后七日秘法事。口云。后者下旬至二十六日始行朔日至也。合宿际至极习也。十一日观音供者。内宫日神为本。晦日御念诵者。内外两宫合行秘法也。合宿际大事故云后七日也。后七日法者天照太神秘法也。
  一。后夜念诵时向彼方事。口云。付之重重秘法事在之。一宀一山向也。密珠安置所故也。二向南方也。宝生尊方故也。三刃刀方向也。刃刀者金轮者万性精灵众生元神也。故万物金轮七宝出生也。
  一。佛舍利身常可奉安置事(解脱上人制)。佛子(某)今生受人身也。大庆者有奉遇释尊之舍利。现乍为生身之凡夫。亲奉礼如来色身。宿因之至深。须成奇特之思。谨慎动疏。不法之行仪殆似秽佛身。诚是虽悦值遇之仪。又愿乱秽之恐。然而佛者在极大慈悲之父母。我等为烦恼重病之雅子。妄任亲近于愚意。盖垂怜愍之抚育。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云云)。已称慈父。虽遇一子是以佛子殊发值遇之别愿。常安垢秽之胸间。愿日日触舍利之威光渐渐破我身之浊闇。凡以此因缘永仰其加被生生世世远离恶缘在在处处令发喜心。近则命终之时不遇恶缘不起妄念。胜境感显善心开发。直义释尊发遣必预弥陀之迎接。敬白师云。奉随身舍利功能世世不德灵知识也(云云)。
  一。佛舍利颈奉悬有十德事。一定不易德。二定业能转德。三储集功均德四福利增长德。五善神守护德。六女人泰产德。七众人爱敬德。八族徒昌多德。九不中夭死德。十决定成佛德。
  一。虚空藏寺舍利事(解脱。上人记之)。和州古京之南虚空藏寺之侧古塔北有奇异之汝士。女采之以称舍利。有智之人或笑或叹。其嘲哢则谬鱼目为骊珠之类也。叹息。又其嘲哢则以伪而乱真故也。僧拭老眼而拾之。就亲友而乞之。窃安道场。诚作供养。适得千颗。因知其不当。聊又有可思。所谓于全身已其形仪至碎身。何嫌彼法类。妙乐天割雕之像影胜王图绘之质。如来许之为住持佛。旃坛虽芳本非五分童修之真身。丹青虽巧谁谓八相成道之尊仪。只模其妆留其色故也。而真实舍利虽遇难得。薄福之者乞求不惮。适虽感得其数不几。至今异物者。对之沙石形色殊。置之舍利毫不违。自然形像不可喜。经云。若人不得佛舍利者纸上图圆形以作供养。与真无异(云云)。写舍利影既有诚文。塔婆之砌树有。此沙许之。往日所安舍利现神变涌出同类也。传闻彼塔者小野篁卿之所建立也。相实本朝之圣哲阎王之冥官也。旁寻滥觞之事。设虽为山野土石。若名物舍利恭敬渴仰者。如来大士何不愍之。自在神力何不诧之。彼丁园之梅恒有精灵。养老之孝子新得酒泉。佐土孝行天犹有感。大圣境界人何得频。抑事直妄诞王法之谴难遁。心兼信愚佛界照见如何。唯愿毁赞共归空寂(云云)。解脱上人笔(云云)。
  一。法花三颗宝珠事。仰云。珠有三种。一王顶珠即本门珠也。二衣珠即迹门珠也。三龙女珠也(云云)本迹观心三重宝珠也。一义云。法花者全身舍利。诸经者碎身舍利也。一佛菩提者全身舍利也。故金轮一字一体也。仍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时处仪轨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乘法习合之皆是●字。即是舍利义也。
  一。功能事。陀罗尼品云。令百由旬内无诸衰患(云云)。如意宝珠经云。百由旬内全无所减(云云)。此等文皆是宝珠功能也。深可思合之(又云。多天与舍利法一体习秘事也)。
  一。龙女一颗宝珠事。示云。八岁女人捧宝珠来发愿得记云也。戒家意此如意宝珠即是戒体也。故龙女此珠持来事我本来戒体持者也戒体载鹫峰诣。其我献宝珠世尊纳受说也。
  一。文珠入海时事。和云提八品云。于刹那顷发菩提心(云云)。可合之。师云。须臾闻之即得究竟云文入海之时得意也。释三周之后方始入海云。文殊入海八岁龙审有教化戒体如意宝珠纳得此戒体载出授记给。南方无垢成道唱事戒体持发愿得记云也。又我献宝珠世尊纳受即受记云义。此二义同事也。
  一。眉间白毫事。横川安乐院行忍上人云。眉间白毫与顶上肉髻共是舍利法秘事也。其故白毫白光。是金界意也。肉髻赤色也。胎界意也。是则赤白二界表也。此不二己身当体即舍利秘事也(云云)。
  一。如来毫相习宝珠事。三密抄云。问。毫相藏者藏字意如何。答。疏释云。如来无量功德也。所集成即宝处三昧中一种满愿如意宝珠也(云云)。可知。
  一。观音品法施珍宝璎珞事。山家遗告事。文云。为戒勿作法勿写经○出(云云)。一流相传义云。山家大师今御释法华深意起。サレハ经云。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珠○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云云)。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一分奉多法○(云云)。私云。观音珍宝璎珞不肯受之故。自证既圆满。此璎珞不可受说。定惠二法以自证为本。戒法化他为本此今璎珞戒体也。自证为不可受。愍四众故受戒法饶益有情为本。故愍诸四众义可思合也。今山家大师御遗言为戒勿作法(定也惠也)勿写经(境也定也)。○欲传一乘戒○云。定惠二法自证圆满。为化他戒法。弘通被思召。又云。今此文以三学一致习也。释迦(惠也)珞璎戒也。
  一。荣全法印舍利法传受事。师物语云。西林寺荣全法印者山本僧正觉誓同朋也。觉誓僧正实贤僧正弟子也。实贤僧正荣全法印舍利法授时示云。师资同时不得好相者不可授云。仍荣全法印加行间三千大千世界璎珞明镜见傲ケリ。实贤僧正同时大行感见ケリ。仍舍利法授。不得好相者舍利法不授也(云云)。寻云。何故感见三千界耶示云。舍利者万法总体故。如净璎珞中内现真金像说也。故经云。价直三千大千世界(云云)。深可思合之
  一。由良上人感得如意宝珠事。或由罗僧物语云。由良寺之前当有田。六月比雷鸣龙神田中落。然后龙神上去后其迹见所云ウヅマク中圆物径幅一尺许アリケリ。人见之欲取之处。火焰アツテ手烧。良久后取之。方丈奉之毕。其时其僧众是如意宝珠也。欢喜赞叹ケリ。然而方丈举眼不被见ケリ。真实道者ナリケリト见タリキ。其宝珠寺藏纳置。其后僧食如形出来(云云)。
  一。法花寺如意宝珠缘起事。师物语云。纪州或俗人思惟。如意宝珠者龙王所持物也。舍利者又无价宝珠也。同龙王所欣求物也。我相传佛舍利有之。宝珠可代思。海畔行七尺棚カキ上舍利安置烧香礼拜。七ケ日夜祈念之。七日满日午刻海上雷鸣海上云耸来。其次彼俗人高原居云集覆舍利。然后晴天毕。行见之舍利无之。其所炎有物圆轮アリ。取之热如火。良久取之。即是宝珠也。得之后福贵自在也。其子时代为佛法兴隆法华寺施入。仍彼寺福贵也(云云)。
  一。能作宝珠事。或仁物语云。大觉寺法皇伊势太神宫御参诣之时。五颗御建立。神殿奉纳给ケリ。代代名匠建立神殿被纳。仍神殿御室千颗许アルナリ(云云)。
  一。所作宝珠云事。或东寺真言师物语云。能作性宝珠所作宝珠云事在之。此事真伪难云事也。予小野广泽当流共传授。又此宝珠事习传。殊更西院嫡流相承得。所作宝珠者事所不见也。又或一义云。两部所表能作宝珠也。直宝珠许建立所作宝珠也(云云)。又云。广泽流能作宝珠相承。小野方所作宝珠相传(云云)。寻云。所作宝珠作样如何答。或云。所作宝珠者中央安金山七曜九执十二宫二十八宿三十六禽等围绕建立也。此中日本无物有之。仍建仁寺叶上僧正此物为寻入唐(云云)。最秘最秘甚深甚深更问。已上东寺真言明义也。真伪难知事也。尚尚可寻问(云云)。
  一。物语云。弘法大师御作如意宝珠。先年毗沙门堂经海僧正之时被感得。其为体径轮七八寸许。含众宫大底形珀色。凡大师御作珠数颗也。一颗稻荷峰埋。今如意峰是也。一颗高野山埋。今摩尼峰是也。一颗鸟羽宝藏被收。一颗仁和御室之重宝是也(云云)。或物语云。先师佐佐目僧正若宫别当被坐之时。御室珠僧正一期之间被备用申。僧正入灭之刻任遗言仁和寺被返进。其时使者此能作宝珠持镰仓内出时。俄雷鸣落取珠欲ケリ。然而以袈裟包之间。不取得龙神去。无相违令京着。既佛法凌迟。一流精髓宝教魂魄关东トリケリ。可悲之。可愍可愍。予元亨元年十一月日。奥州津轻贤一律师(安藤次郎太郎舅也)。依初申迂见为为大阿阇梨令沙汰之二颗也。一颗彼律师□。与一颗者返光自分得之耳。
  一。弘法大师建立宝珠事。大定房物语云。弘法所造之珠七颗也。东国西国高野摩尼山稻荷如意峰伊势多土(六所权现)。仁和寺御室鸟羽宝藏(已上七个处建立安置之云云)。
  一。如意宝珠建立事。毗沙门法公海已沟乳母子醍醐法师随分硕真言师也ケリ。彼师如意宝珠安置坛上。多年勤行相貌茎チイサクシテ青莲形也。夫弟子相传。彼没后见之者。彼青莲华□破。中土作宝珠形有之。又彼建目录。其日中央佛舍利安置之。八叶纸五色彩色其上包之。然后福所五处土以固宝珠形也。其上青莲花作笼。其后加持种种也(云云)。已上大定房物语(云云)。
  一。舍利与弥陀一体事。心光院禅助僧正弘师彼僧正依近江入渡请舍利宝筐弥陀抄云事一卷造之。彼禅门许被遣。此书随分秘事被书。御室在之(云云)。彼禅门舍利信事超土伦。弘仁皇帝御感得牙舍利相传。其安置样八寸水精塔安之。其上宝筐印塔金铜(金银镂)。其上三尺八角宫殿安之。宝形水精每月晦日舍利讲行之。其前不断香烧之。师师子形香箱也(云云)。龙神口水吐奉洒体シツライタリケリ。殊胜令见ケリ。福万富天下无双也(云云)。
  一。悉地成就人可结缘事。三井隆辨僧正于关东降雨祈。七个日祈之无其验。仍重申请今七日延引。极乐寺长老良亲上人者文殊法成人御座。仍僧正种种储施物捧文殊法传受给。僧正别持尊在态悉地成就之法トテ受给。僧正语仍上人江岛于龙穴佛舍利置坛上行之时。小蛇一坛上来佛舍利食海中入。仍即时降雨天下充。时僧正高名。隆辨天下无双硕真言师也。不耻下问事可知之。是文殊法无传受。授之了。
  一。求闻持法献白芥子事。示云。付之种种习事有之。一白芥子者金刚三形也。故辟鬼功能有之。此法魔障心起法。故用之也(云云)。又云。此法灌顶表示开塔习事在之。サレハ龙猛咒白芥子铁塔打开也(云云)。又云。白芥子七粒南方宝部方第七识处故色心不二皆□。可思之。又云。佛舍利必白芥子加之可勤行也。最极秘事也。以一心芥子开法界扉意欤。甚深(云云)。
  元禄十五年壬午二月二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药师法。私苗。
  一。本愿功德事。经云。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又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云云)。
  一。十二大愿事。第一大愿者。佛果无边相好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云云)。第二大愿者。琉璃明彻光明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云云)。第三大愿者。以无量无边智惠方便有情所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云云)第四大愿者。行邪道者安住菩提。若行二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云云)。
  第五大愿者。梵行具戒者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云云)。第六大愿者。若诸有情诸相不具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云云)。第七大愿者。若诸有情众病逼切贫穷多苦。我此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资具丰足证得菩提(文)。
  第八大愿者。若有女人愿舍女身。闻我名已一切皆得转女成男证得菩提(文)。第九大愿者。若堕种种恶见稠林皆当引移置于正见证得菩提(文)。第十大愿者。系闭牢狱身心受苦。若闻我名皆得解脱一切爱苦。第十一大愿者。饥餲所脑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上妙饮食饱足其身。第十二大愿者。贫无衣服昼夜逼恼。若闻我名即得种种上妙服随心所玩皆令满足(文)。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行菩萨行时。所发十二微妙上愿。
  一。净琉璃世界庄严事。经云。然彼佛土一向清净无有女人。亦无要趣及苦音声。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阙宫阁轩窗罗网皆七宝成。亦如西方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等无差别(文)。
  一。二菩萨事。经云。其国中有二菩萨摩诃萨。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彼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悉能持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正法宝藏(文)。
一。愿生彼土事。经云。曼殊室利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应当愿生彼佛世界(文)。
  一。愿生极乐事。八菩萨引接事。经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乘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中自然化生(文)。
  一。变成男子事。经云。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文)。
  一。所愿皆遂事。经云。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文)。
  一。异国降伏事。经云。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返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文)。
  一。易产法事。经云。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听明(文)。
  一。琰王裁断事(去识还来事)。经云。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长病羸瘦不能饮食。唯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啼泣围绕。然彼自身卧在本处见琰魔使引其神识至琰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琰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算计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归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着五色续命神幡。或有是处。彼去识还来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得如从梦觉皆自忆知(文)。
  一。七日佛药师法事。经云。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辨供养苾刍僧。昼夜六时礼拜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返燃四十九灯彼如来形像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珠幡长四十九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文)。
  一。国土安稳年谷成就事。经云。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稳。风雨顺时谷稼成就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无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文)。
  一。王臣除难事。经云。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婇女百官黎庶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幡燃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文)。
  一。九种横死事。经云。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云。有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𧕏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咀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餲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阿难彼琰魔王主领世间名藉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若臣法毁于信戒。琰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文)。
  一。十二神将守护事。经云。尔时众中有十二药叉大将俱在会座。所谓宫昆罗大将(释迦)伐折罗大将(陀罗尼菩萨)迷企罗大将(普贤菩萨)安底罗大将(药师如来)额你罗大将(文珠师利)珊底罗大将(地藏菩萨)因达罗大将(旃檀香佛)波夷罗(摩利支天)摩虎罗大将(大势至菩萨)真达罗大将(地藏菩萨)招杜大将(观世音菩萨)毗羯罗大将(弥勒菩萨)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域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文)。
  一。此经得名事。经云。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文)。
  已上经文略钞。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贞治三年(丁亥)二月二十六日于王城东山金山院方丈任师说记(云云)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应永九年十月二十二日于平泉寺书之。
  修晃。
  天禄十四年(辛巳)九月既望以日光山库本校对于天台山净教坊。住持法印实观。
  十五年(壬午)三月十二日重阅。

溪岚拾叶集。

  药师法。私苗。记录相传。
  一。三身相即事。经云。如来秘密神通之力(矣)。天台释云。佛于三世等有三身。于诸教中秘之不传又云。昔所不说名为秘。唯佛自知名为密。又云。一身即三身名为秘。三身即一身名为密。又云。此品全量通明三身。若从别意正在报身(矣)。又云。报身上冥下契三身宛足(矣)。又云三身即无暂离时。既许法身遍一切处。报应未尝离于法身。况法身处二身常在。故知三身遍于诸法(矣)。
一。根本中堂药师三身具足事。经云。药师琉璃光如来。私云。药师者应身也。入悉施妙药三昧地治众生身心病患故也。琉璃者法身珍宝。琉璃者法身如来庄严故也。光如来者智惠遍照故。报身如来即是自受用身智体也。山家释云。刻三尊于一佛(矣)。智证大师释云。割一佛拟三尊(矣)。五大院释云。众生迷故成多众生。诸佛觉故会成一佛(矣)。
  一。通法别法事。本朝先德释云。一心三惑所治妄病。一心三观能治妙药。分别病药能治众病。称号药师琉璃光如来(矣)。私云。诸佛在总别功德。所谓诸佛皆具三身故云通法也。各别发愿各修净土方者名别法也。十方三世诸佛皆是释尊一佛之身云也。以之为法花深义(矣)。又云。诸佛皆号药师如来。药师又具诸佛功德故。深可思之。
  一。良与法药师事经云。求好药草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捣蓰和合与子令服。而作是言。此大良药色香美味皆悉。具足。汝等可服。速除苦脑(矣)。又云。是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差(矣)。天台释云。实相常住如天甘露。是不死之药(云云)。私云。色香美味者戒定惠三学也。会此三学归实相一味。以之令治失心之子重病。是则法花良药也。深可思之。又云。是好良药等十六字法花直受血脉最极秘文也。
  一。根本中堂药师为戒本尊事。经云。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释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赴(云云)。私云。药师者饶益有情戒也。琉璃者接律仪戒也。光者摄善法戒也(云云)。五大院释云。设有所犯供养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戒体还净(云云)。
  一。三佛配当三时事。经云。我实成佛已来甚大久远。释迦又云。譬如良医智惠聪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药师又云。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弥陀慈觉大师释云。归命毗卢遮那如来妙法教主。亦名释迦。像法转时利益众生称号药师琉璃光佛。亦住西方饶益有情是号无量寿佛(云云)。智证大师释云。三世常妙法教主。像法转时称号药师。五浊恶世名为弥陀。三世利益同体慈悲(云云)。私云。三世常住大日如来者讲堂大日是。此佛具三身事释也。妙法教主者西塔释迦。正法佛也。像法饶益者中堂药师也。末法利益者横川阿弥陀也。此三身一体分身也(云云)。问。以药师如来习大日如来周遍法界相方如何。答。凡药师如来者历依正万法皆是药师如来示现也(云云)。所以东方在七佛号七佛药师。阎浮提移影。是名北斗七星。故名本命星。问。以中堂习本命道场方如何。答。根本中堂安置七佛药师故。又七星影现故也(云云)。故山家御释云。西湛清池。阿耨达池之余流也。东岐峻岭。七星影现之灵峰也(云云)。仍中堂号本命道(云云)。问。总持院名本命道场方如何。答。总持院庄严者。西在炽盛光堂东在佛眼堂中央在不二塔婆。炽盛光堂者即是金轮堂也。金轮者金大日也(如父)。佛眼者胎大日(如母)。此二尊七星围绕之。中央不二塔婆是苏悉地也(如子)。故以总持院号本命道塔也。问。何故以七星名本命星乎。答。凡七星者五行加日月为七星也。日照阳(如父)月照阴(如母)此二者能生也。五行者所生(如子)此七星依正万法出生故名本命生也。问。药师如来遍依正万法方如何。答。药师如来者万法正体也。以定惠二法为日光月光二菩萨也。昼夜二时各在守护身号十二神将也。此十二神将各具孟仲季之三辅。故名三十六禽也。七觉各具千如。故七千夜叉护法神在之。十二神将各具七千夜叉者。八万四千护法成也(云云)。又云。迷时八万四千尘劳门也。觉者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八万四千宝聚门也。可思之。问。药师如来遍依法国土方如何。答。一年总体者药师如来也。昼夜者日光月光也。十二时十二月者十二神将也。三十六刻者三十六禽也。此三十六禽各具十界故成七千。十二时各具七千成八万四千也。问。药师如来遍一切众生方如何。答。我等总体者药师如来也。两眼者日光月光也。十二骨离梁骨者十二神将也。三十六大骨者三十六禽也。三百六十小骨者三百六十日也。七千筋脉在之。八万四千毛孔在之。药师如来鬘荼罗众悉于己身上具足云事。深可思之(云云)。问。七佛药师能生万法方如何。答。药师如来者发最初四智根元也。所以付佛眼金轮阴阳出生五智五佛者也。七佛者体性也。七星者作用也。是以天气下下地气上升而生三种世间也。然后生万物也。是则五大五轮五相五智全体也。诸佛在七佛。故在世七庙。天七星。故有七草。诸佛在七觉。故众生有轮障碍神也。测知依正万法无非有七佛药师者也。深可思之。又云。药师草木地藏田地云事显密终极之大事也(云云)。又云。万法初生药师如来之内证德也。万法究竟者弥陀如来之内证德也(云云)。问。本命元神方如何。答。本命者七星也。无神者金轮也。一切众生最生结生七星顶上入众生色法造也。元神趺入众生心地造也○(云云)。问。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有所表乎。答。诸佛在十二光佛故有十二神变。天有十二宿故地有十二月十二时也。流转十二因缘有之故还灭十二因缘有之。本尊药师发十二上愿。故护法十二神将在之也。问。观心十二大愿方如何。答。凡十二因缘者烦恼业苦三道也。此三毒各具欲触爱惜四摄故成十二因缘。为显此义发十二大愿给也。又云。秘密教意者。十二因缘者十二羯磨也。此十二作业即秘经十二品说相是也。仍始序品者无明也。终金刚夜叉品者老死灭尽三摩地是也。一经始终悉是●字字义显也。是以经云。●字心结大羯磨印时时不间断三十七圆满(云云)。问。付药师法晨朝日出观行方如何。答。天台流就天子本命秘密念诵法十重秘曲有之。晨朝日出观行不二大日超过爱染法(云云)。从师师密受口传(云云)。
  元禄十五年壬午春二月十二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一。草木成佛事。斋法善恶分别陀罗尼经云。六道衢大树王立。名法圆法界树。是主木大毗卢遮那化身也。其树纵横三千大千世界回转。其叶果普贤文殊化身也(矣)。中阴经云。一佛成佛观见法界。草木国土悉皆成佛。身长丈六。光明遍照悉能说法其佛皆名妙觉如来(云云)。经云。释迦如来见明星时开悟得脱。依法国土示随成佛。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法花经云。观三千世界如芥子计是菩萨无不舍身命所(矣)。释云从迷情故分于依正。从理智故依即是正(矣)。经。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矣)经云。诸法实相(云云)释云。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矣)。释云。已证遮那一体不二。良由无始一念三千(矣)。惠心释云。法花大士者灵山草木也(云云)。论云。草木无心言自于小宗生。随缘不变之说从于大教起已上草木成佛口决文也。经论诚说此外系多也。
  一。法性身三密事。金光明经疏云。法性身者非是凡夫二乘之下地所能见。唯应土者示令得见。此即无身之身无相之相一切智为显。第一义谛髻。八万四千法门发。大悲眼。中道白毫。无漏鼻。十八空舌。十八不具齿。弘誓肩。三三昧腰。如来藏腹。权实手。定惠足。如此等庄严法性身也。若以实相惠导成诸业。一一业无非实相法界。此是法性身佛种相义也(云云)。菩提心义云。于自受法身论三密者。天台所立法身三十二相岂非三密。况金光明玄以诸法门作佛相好。非自受法身三密门(矣)。山家御释云。一念三千即自受用身。自受用心者出尊形佛(矣)。五大院释云。一念心即遮那三密。百界千如四种曼荼罗(云云)。口传云。药师草木(生阴二千为正)地藏田地(国土一千属依)。已上。
溪岚拾叶集。
  永亨十年卯月六日于世良田山长乐寺真言院赐御本书毕。金资荣幸。
  元禄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二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阿弥陀部目录。
  一。四种念佛事。
  一。念佛诸宗不同事。
  一。四教弥陀事。
  一。阿弥陀真子一体事。
  一。西方叶弥陀事。
  一。十万亿土所表事。
  一。五劫十劫表示事。
  一。睡眠修行用心事。
  一。无相菩提授记事。
  一。极乐弥陀娑婆观音事。
  一。真言行者生极乐事。
  一。以莲华为世界事。
  一。六方诸佛证诚法花证诚事。
  一。念佛四修事。
  一。念佛末世相应事。
  一。子孙七代往生事。
  一。临终正念事。
  一。己心净土事。
  一。魔来迎事。
  一。文殊弥陀一体事。
  一。真如堂弥陀事。
  一。同佛印契事。
  一。光明真言功能事。
  已上目录。

溪岚拾叶集

  阿弥陀。私苗。
  一。观心念佛事。欲念佛时。先修三观次念阿弥陀佛四字次唱名号可念之也。或先念后唱。或先唱后念。或唱念俱之也。于一念心修一心三观者。一念心即佛心。即空即假即中。观心即空故是念报佛。观心即假故是念应身。观心即中故是念法佛。一念即三念三念即一念。一佛即三佛三佛即一佛。虽三一。即一而三。是名圆顿念佛。亦是不思议念佛问。一心三观有何功德答。即空观破四住惑。即假观破尘沙惑。即中观破无明惑。一心三观圆。观空假中三谛圆破五住烦恼。破五住烦恼显三身。破四住即显报身。破尘沙即显应身。破无明即显法身。言●者(空假中即报身具三身)言●者(假空中即应身具三身)言●者(中空假即法身具三身)言佛者指上三身。即一念各〃具九体。能念所念欤性空寂。不二而二难思议。我此心性如帝珠。三宝显现我心中。我心显现三宝前。念念精进一心念。已上。
  一。四重念佛事。惠心流。问。念佛有何种耶。答。一流相承于念佛立四种不同也。所以一秘密念佛。二天台宗念佛。三通大乘念佛。四善导念佛也。问。四种念佛相貌如何。答。第一秘密念佛意者。先彼土相貌者全体是金界九会曼荼罗也。故土九品净土有之。树下三十七菩萨有之。是又金界三十七尊也。中台是妙观察智阿弥陀也。东西相对之时者。西方即是金界曼荼罗也。证菩提门之方也。本有自性觉体故号自性法身也。凡密教之一佛二明王大事深可思之(口传)。又云。土者九品即九会曼荼罗也。云佛金界九会三十七尊等也。念佛者本有风息。如实知息命息也。出入息自然归入阿弥陀愿海也。自性天然三密相应妙行也。不假修治之功也(云云)。第二天台宗念佛者。所居土云者。凡天台意者。十界具足方名圆佛。故依正圆满满法具足谈也。仍起九界归佛界也。九界见凡见也。见法界者净土也。此九界即是一如见总体佛界习也。故云十界圆满也。次佛者自受用身智体也。无始无终无近无远如来也。凡迹门意者。大通智证佛十六王子随一也。三千尘点佛也。本门意者。五百尘点最初实成佛也。故名无量寿决定王如来也。口传。释迦迹本开显即是为显弟子远本也。能化佛者我等所具佛界一念也。所化众生者佛界所具之我等也。去我等心数一分。于东方唱正觉名药师。于西方唱正觉名阿弥陀也。天台释云。一极至理非凡小近非佛果远(文)。次念佛者。曩谟(本有三身)归命义也。●(无义空谛)●(量义假谛)●(寿义中道)佛(修性不二觉体也)。凡虽法门无尽。缩者能化佛所居土所说教法也。以之摄入行者一心时者。色法者法身也。所居土也。心法者觉了能居报身也。口业者所说教法也。故于意地三谛不思议妙解开觉上文字实相不思议名号唱也。身业实相也。意业实相也。口业实相也。仍止观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等释此意也。次止观佛者。谓止观大意者。身开遮意止观口说默也。所以身开遮者。煎略身钱不兼余事等云开座禅不许余事也。意之止观者。蠲除恶觉舍诸乱想等云许实相观其余禁也。口说默者。诵经诵咒静喧等云禁妄言语也。若障起时者向一佛方面应念一实境界立。妙乐承之一佛方面者西方向可念弥陀也(且东)。所以者何。诸教所赞多在弥陀故。以西方为一准释。凡止观念佛者实相观为本。障起之时为助业修称名。譬如愁时哭喜时歌也(云云)。全非为往生净土也。如上云身业三谛不思议实相也。意业三谛不思议实相也。口业三谛不思议实相也。弥陀法门主云此意可。西方云非西方立相西方。弥陀云十劫正觉他身非也。西方者即证菩提门之本门久成正觉之弥陀也(云云)。第三通大乘念佛者。诸大乘师所立义摄之。惠心往生要集念佛者。欣净厌秽意也。是则举苦果令厌离也。次举净妙境界令欣求也。诸宗人师经论释义等大日此摄尽也。谓意者。妙解者以实相为本。底下凡夫难得故。净土无难土往生为令开悟也。故释云。常闻弥陀观音说法等释。于秽土入圣得果难有欤。如予顽噜者岂堪乎释给。可思之。
  第四净土宗念佛者。不论有智无智。不论有戒无戒。不论净不净。只归命弥陀超世悲愿称名念佛往生净土也。但有相行业也(云云)。善导宗意欤。凡法然上人劝化意者。诸宗学者极智慧出离净土一门者还愚痴往生云。净土宗意诚不为解了本故。还愚痴云其意欤回愚案云。显密终极者。三毒者本有三身三谛三观三部曼荼罗也。在佛果时者三身如来也。在众生时者理智事之三点也。天台释云。三千在理同名无明(弥陀大日)咸称常乐(势至爱染)三千无改无明即明(观音不动已上取意)。龙猛释云。三千有理称名弥陀。三千果上咸称爱染。三千无改即名不动(文)。私云。愚痴者中道法界随缘体也。深甚深甚。天台一处释云。离三毒贪者执也。执者假也。嗔者遮者空也。痴者不取不舍也。不取不舍即是中道也(云云)。
  私云。一佛二明王法门自是起。甚深甚深。
  一。念佛诸宗不同事。师示云。于念佛种种不同有之。所谓一真言宗。二天台宗。三往生要集。四善导宗等也(云云)。第一真言宗念佛者。弥陀本有命息●字观本源也。然则出入息即妙观察智说法断疑妙用也。又次天台念佛者。阿弥陀三字空假中之三谛也。故释云。心观为宗实相为体(云云)。唯心净土己身弥陀意也。次惠心往生要集意者。诸教所赞多在弥陀意。真言天台释义大纲为内证。外用往生净土义势被劝进次善导宗念佛意。上所云离。诸宗念佛。西方立相但有相念佛宗义被立。其故余宗妙解上妙行也。罪恶生死凡夫不可叶故。圣道此土入圣得果者也。净土宗彼土得闻机也。以此等不同可分别也(云云)。
  一。以●●●相对四教事。山家释云。藏通为空●别教为假●圆教为中●(已上)。
  一。以身子阿弥陀习事义云。山家释云。法(妙法)宿大菩萨(释迦大宫莲花药师华台二宫)圣经子真(阿弥陀文)弘法大师秘释云。法身无量寿。报身无量光佛。应身阿弥陀。无量身子甘露神药(文)。经云(身子领解)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文)。口传也(云云)。深可思之。身子者舍利弗也。
  一。西方叶阿弥陀事。智证法花密教释云。又云。次西方阿弥陀佛叶寿量品明也。梵云阿弥陀瘦膔。此翻云无量寿。即彼品所说久远实寿也。
  一。十万亿土所表事。小阿弥陀经云。迥十万亿有佛土(文)。此十万亿土者。天台意者。十烦恼所表也(云云)。十烦恼者五钝使五利使等也。此十烦恼断西方净土往生云意也(云云)。探玄义云。未烦恼断者引生都率天。已断烦恼者引生西方极乐世界(文)。私云。真言教意者。秘藏记云。十万亿土者十波罗蜜也。十波罗蜜者左右十指配当。故三归真言满此土加持变成净土也。明曰。●●●。此真言不空三藏菩萨心戒仪并大师三昧耶戒序出。此三归真言无量寿仪轨如来拳真言名。十一面轨净土真言名。青龙仪轨地神持次第真言云。金刚萨埵轨毗卢遮那真言名。金轮时处轨毗卢遮那如来三字密言名也。又无量寿轨。此如来拳印依加持故秽土即成净土。经云。安乐云都史云本来一念中在立。此意ナルヘシ。
  一。五劫思惟十劫正觉表示事。示云。五相成身者。五位成就即是弥陀五劫思惟是也。十劫正觉者。十月所胎即是十波罗蜜圆满位也。不限弥陀一佛。一切诸佛五劫思惟十劫正觉仪也。是则密教五相成身即身成佛表也(云云)。又云。显教意者。本法五字以五劫思惟为。十界具足十界皆成以十劫正觉习也(云云)。天台释云。当知五大是内体。五时是佛语外用法(文)。
  一。睡眠时修行用心事。大日经云。依于西方系念以安寝(文)。一行释云。彼安寝时常当思惟心莲华台中磨字门。一切诸法我不可得故。即是无障碍菩提心也。亦是如意宝珠(文)。又云。此如意珠只是阿字门耳。彼阿阇梨当于梦中或见无量诸佛及菩萨大名称者示现作诸事业。谓随种种应度众生三轮化道。或观自安布建立悲生曼荼罗(文)。净遍义云。阿弥陀驮都名号。●●归●三字即一。一含千理证如真言。唯出入息此言不绝不系小缘证大觉(文)。祖师秘传云。未萠事随彼即寝(文)。宗秘论云。善得真言梦同授菩提记(文)。
  一。无相菩提心授诸佛记事。楞伽经云。舍离于一切即是无所有。时十方刹土诸佛真如手摩彼行者头入真如无相(文)。大日经疏云。释深秘阿阇梨云。离现世利直求佛道。十方诸佛以右手摩顶以法灌顶付法藏。
  一。极乐称为阿弥陀尊娑婆示现观自在事。理趣释云得自性清净性如来者是观自在王如来异名也。则此佛名无量寿若于净妙佛国土现成佛身住染五浊世界则为观自在菩萨乎持莲华观一切有情身中如来藏性自性清净光明一切惑染所不能染由观自在菩萨加持得离垢清净等同圣者(文)。
  一。真言行者生极乐事。若人持此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过疫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文)。觉鑁上人云九品花藏开于性德心莲无尽庄严显于恒沙己有(文)。
  一。以莲华为世界事。无畏释云。不思议法界即喻莲花台。种种方便道即喻莲华叶(文)。梵网经云。我今卢舍那方坐莲华台周遍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文)。五大院释云。花严千叶不过八叶。○又云。过八叶无方所(文)。私云。台上法身叶上报身叶中应身义可思之。
  一。六方恒沙诸佛诚证事。示云。西方者第六识无生方六大无碍心王也。然则阿弥陀者妙观察智断疑生信如来也。心王弥陀显现时。心教六识尘教诸尊开显。六方恒沙诸佛证诚习也(云云)。寻云。法花者多宝一佛证诚。阿弥陀经者六万恒沙诸佛证诚也。法花证诚遥劣也。可云欤。如何。
  答。净土宗义云。法花者一佛证诚也故劣也可云也。净土宗者恒沙证诚故胜可云也(云云)。天台义云。净土宗恒沙证诚者数量有量也。故狭劣也。法花宝塔证诚者法界总体故可云无限也(云云)。又云。阿弥陀经者六方也。法花经者十方也。弥陀者化佛也。是则分身也。彼者心数一分也。是则法界全体也。彼者返化一分也。法花本觉显证也。凡十方分身之时。弥陀即释迦之化身也。然则恒沙诸佛法花证诚之随一也。岂及同日论乎。深可思之。
  一。念佛四修事。十因云。(永观)传闻有圣人念佛为业专惜寸分。若人来谓自他要事(贺古教信房圣人陈曰)。今有火急事既逼于旦暮。塞耳念佛终得往生。是故假称念行时不懈(无间修也)。六时礼敬四仪不背(恭敬修也)。念佛为宗。不杂余事(无余修也)终无退转。毕命为期(长时修也)念佛一行既具四修往生业。何事加之(已上)。私云。播州贺古教信房昼夜念佛故举世称阿弥陀丸。今教信寺者以彼名为寺号也。
  一。念佛妙行末世相应事。智觉禅师释云。生期分缩。死路在近。暂阁广学约念弥陀(文)。
  一。往生人子孙七代往生事。念佛六时经云。若人至心称弥陀。一切诸佛常护念。现世所愿皆成就。前后七代得往生(文)。
  一。念佛行者临终正念事。大经云。慈悲和融令心不乱(文)。私云。弥陀摄取之慈悲行者心腑冥合临终正念云。
  一。西方净土为己心土事。天台安养疏云。心观为宗实相为体(文)。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文)。般舟赞云。一到弥陀安养国元来是我法王家(文)。私云。唯心净土己心弥陀义深可思之晨朝偈云。十方诸国土悉是法王家(文)。
  一。魔来迎事。守护国界陀罗尼经云。光明有十三。一来迎二支。二不乘莲花。三眼动。四无白毫。五无眉间。六观音顶化佛不在。七势至顶无瓶。八来迎香臭。九无天衣。十开笑。十一身长不如佛。十二善恶不言三尊不从坐莲台如物叶。十三堕天官道(已上)。
  一。以阿弥陀行文殊法事。师物语云。西方院座主行文殊法给时。以阿弥陀可为本尊。圣真子为本尊行给。义云。付之二义。文殊是三昧觉母弥陀证菩提门智体一体也。次山王三圣三身如来也。圣真子化身当欤。文殊又三悉地中化身也。是深密之义也。旁以弥陀与文殊因果异名也。可思之(云云)。
  一。真如堂阿弥陀佛事。古老传云。觉大师此御本尊造立之时。此如来立行步给间。造サシ给也。生身精灵阿弥陀也(云云)。
  一。真如堂阿弥陀印契事。师云。此阿弥陀如来者觉大师御作也。右手法身印大指与头指合也。左手报身应身合结之。大指与中指无名指合也。是则三辈印同时结之。法身说法印上品印。报身印中品印。化身印下品印也。最上秘口决也。不可口外也(云云)。
  一。光明真言功德事。物语云。东二条女院问竹谷乘愿房云。为访亡者修追善。何法为最胜哉(云云)。乘愿云。不如光明真言与宝筐印陀罗尼功德(云云)。其时七十余人门人等一揆申。凡净土宗阿弥陀超世悲愿浊世相应之妙行也。サレハ一念十念之问亿劫生死重罪消灭往生素怀遂。若然者念佛之妙行可被撰申者也。光明真言等功能被注进之条不可然云。门徒等悉有缘方方赴时。乘愿房云。见诸经论。只行人修行证果相貌说。未说亡者追善处也。爰光明真言土砂加持功能并宝筐印陀罗尼功能不如也。仍住佛说所注进也。若净土门经论中亡者修追善文有之者被勘出可信受被申之时。弟子门徒等悉令闭口毕(云云)。因物语云。小川承澄僧正义云。真言师云。光明真言功能念佛功能胜劣判时。光明真言大日觉王法界遍照无处不至功能也。念佛者显应逼机佛功能也。不可及真言也(云云)。净土宗义云。光明真言功能者。云灭罪未云出离。称名功能者。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文)。应知念佛者往生直因出离妙业也云事。加之土砂功能者微微结缘也。念佛往生胜业也(云云)。承澄僧正判云。真言师义阿弥陀梵号翻名不知上事也。念佛宗义悉昙字义不知上难破也。共以不知案内事也。我悉昙通达。然者光明真言功能字义阿弥陀字义功能一体不二也。不可偏执事也(云云)。所诠阿弥陀遍照光明。云光明真言功能一分也。真言光明者法界之全体也。阿弥陀摄取光明者利总慈悲之一分也。以小分不可斋满分者耳。
  元禄壬午五月十三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第三佛眼法事。秘曲。
  问。佛眼得名云何。示云。大日如来相好无边中取五眼德号佛眼尊也。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故随胜名佛眼也(云云)。
  问云。山门流以佛眼为最极秘法方云何示云。觉大师御相承次第者。以佛眼彼经总体传给。故佛眼者瑜祇教主也。仍瑜祇传法印佛眼印明出。可思之。寻云。彼经有十二品。此品品皆教主。一一尊又经总体见。仍弘法大师以爱染为一经总体。智证大师大胜金刚品以为一经总体。山门流何故以佛眼独此经总体云耶。示云。弘法大师相承样以爱染为经体。其故爱染三面六臂左面佛眼右面金轮中面爱染也。故以两部不二总体为爱染。今经又两部不二经王也。尤以爱染为经体。其义甚深也。已上东寺流义。
  次智证大师御相承样。大胜金刚者一身十二臂。此一一印相十二品法门表示。故大胜金刚以一经总体给已上三井寺流义。
  次慈觉大师御相承样以佛眼为一经总体。今经中佛眼题号置吉祥成就品题。吉祥者妙义。成就者悉地义。故吉祥成就妙成就苏悉地名号也。今经妙成就根本故。此尊名字旁相应。凡佛眼品始末见。百八名赞举一经总体功能赞叹。凡今品说相余品超过。觉大师御相承尤深秘也。加之此品中胎八字明出五大虚空藏印说。八字明胎藏八智所表也。五大虚空藏印金刚界五智所表也。两部不二妙成此品说穷。故题吉祥成就品也。又佛眼者文殊师利菩萨也。故吉祥成就号也。文者此翻吉祥。故以文殊今品题。加之佛眼部母尊者。诸佛功德皆佛眼出生。故名佛眼部母尊。显教三世觉母大圣文殊名。三世诸佛觉母智印三昧出生故名觉母尊也。一切诸佛觉智圆满眼智具足。眼智圆满必眼具足。五眼圆满佛眼部母尊名。是觉满名也。此时大阿阇梨识位授。以之阿阇梨自证法门。仍称号与也。故授文殊法。最后坛扫秘法也。深可思之。
  寻云。付今经十二品十四法开合不同方如何。示云。合十二品为佛眼一品。佛眼品中拾八字明八。五大虚空藏五。以十三法也。加总佛眼品十四品也。开佛眼品时余十一品合。余品开时佛眼品合也。故十二品十四品开合异习也。是五大院修行法意也(云云)。
  寻云。以佛眼不二妙成就为本尊方如何。示云。佛眼相貌云。金刚界大日胎法界定印结胎胎藏三摩地入给。故两部不二苏悉地本尊习也(云云)。因物语云。慈镇和尚与东寺法师于大内有参会。法谈次和尚问云。何是苏悉地本尊(云云)。答。某身可被御览(云云)。其后和尚归山御门弟等话云。甚不可思议也。谁不知我等当体苏悉本尊也云事。然而如此于广座加样秘曲可申乎。只本尊相貌于苏悉地样习传事有寻コソ有。如此答ツルハ东寺流不习苏悉地事分明也。山门苏悉地曼荼罗云事有之。今佛眼曼荼罗也。东寺流者不可令闻名字事也(云云)。已上和尚御词。
  寻云。以佛眼为苏悉地曼荼罗样云何。答。佛眼曼荼罗者三层八叶曼荼罗也。中台佛眼。次叶前一叶金轮余七叶七星圆绕。次八叶八金刚围绕。次八叶八菩萨围绕。外院四摄八供等围绕。是两部不二曼荼罗相貌也。故佛眼曼荼罗以为苏悉地本尊也(云云)。
  寻云。以七星近付中台方云何。示云。凡佛眼金轮二尊两部理智本尊也。金轮折伏不变真如以为体。佛眼摄取门随缘真如以为体。故佛眼诸佛出生根源万法能生源也。仍近付中台安七星事一心总普门万法出事为显也。七星万法能生根元也。故曼荼罗中安之也。又一义云。一切众生受七星精气出生。七星成嗔时天下起灾难。七星难为降伏近付中台也(云云)。又一义云。法花时四大声闻内院列如云体内权法。今曼荼罗中以七星列内院方便为究竟心也。
  一。本命元神事。右护摩请供之事唯在人意。抑本命元神者北斗之中一也。是相承也。佛法中意也。外典阴阳家之生日若甲子神是也。又若生日纳意是也。若又是也。本命元神外说有三(云云)。皆内意(云云)。私云。本命者七星随一也。以佛眼为体。即是胎藏界大日也。元神者九曜中随一也。以金轮为体。即是金刚界大日也。口传(云云)。阴阳家可寻也(云云)。
  寻云。以佛眼金轮星供为本尊方云何。示云。三昧流以金轮曼荼罗。为星供本尊也。金轮又七星部主故也。法曼院相承以佛眼为星供本尊也。佛眼即七星部主故也。加之今佛眼品中破诸星宿曜印明出。今曼荼罗中近付中台列七星此意也。口传(云云)。
  寻云。以佛眼习驮都法方云何。示云。觉大师御相承样以两部理智不二为舍利法根元。今以佛眼尊一一表示悉显不二真身。仍以此尊舍利法本尊也。凡此尊法大法仪式也。其坛样云。立五瓶安法螺灌顶仪式也。大法仪式者灌顶仪式不载也。口传(云云)。
  寻云。此尊功能云何。示云。佛眼品中五大虚空藏法明。此法除国土灾难五谷万果丰饶施故。国土祈祷此五大虚空藏法无过也。口传在别。更可问之。
  寻云。行法次第几种有之乎。示云。此佛眼法山门流第一秘法故。谷御坊私记三重作给。所谓初度第二度第三度也。初度者普通十八道。私记八金刚八大菩萨内外八供等加是也。第二度者以前私记十六大菩萨等加是也。第三度以前私记羯磨三昧耶四摄八供十六大菩萨等加是也。今佛眼法从狭至广行法也。故第三度所谓两部取合合行秘法也。一切诸尊从大咒以小咒为秘事也。今佛眼自小咒以大咒为秘事。故以广为本也。仍此本尊自一一毛孔出生尘数诸尊为秘事。以随缘真如习秘事故也。
  寻云。以佛眼妙成就尊样云何。示云。此尊以●字为种子。此●字两部理智不二种子也。所谓●字者人罗智也。金刚界也。●缚者理也。胎藏界也。●点者不二●也。故以此●字。两部理智不二本尊之种子也(云云)。
  寻云。以此●字佛眼尊五眼印三形方云何示云。此●字二并自五眼印形成也。所谓●此字两部理智不二三摩耶也。种子兼三摩耶形。三摩耶形兼印三密平等种子也。故以此字此尊灌顶秘决也。口传(云云)。
  寻云。以此尊习舍利法方云何。示云。凡义云者。理智平等尊故名驮都法也。次深密义云者。以●字为种子。此字如意宝珠种子也。故以此字驮都法秘スル也。此佛眼品中五大虚空藏印明明事。此尊以●字为种子事为显也。凡五大虚空藏者南方宝部意也。宝部者万法能生如意宝珠以三昧耶形。南方又不二平等性智方也。今佛眼又两部理智平等尊故。今佛眼法以驮都法大事习也。龙女南方无垢成道云入五大虚空藏三摩地五眼朗具足南方无垢成道习也。今如意宝珠种子字体●字也。●字者即无垢字也。故名南方无垢世界也口传(云云)。
  寻云。今佛眼行法三重次第有之。此外又有秘事乎示云。有之。如法佛眼法是也(云云)。
  寻云。东寺流云如法爱染法。山门如法佛眼。法云同云何。示云。口传(云云)。如法者有两义。普通义大法仪式云如法也。深密义安置佛舍利行故云如法也(云云)。寻云。如法佛眼行用次第有之乎。示云。有之。佛眼灌顶已后可有沙汰也(云云)。已上溪岚拾叶集。
  永享十年卯月七日。于世良田山长乐寺普光庵真言院。赐御本书毕。金资荣幸元禄十四年岁次辛巳秋九月既望。以野之下州日光山库本校雠。于天台山净教坊二十四日以日光山所藏别本校对。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二日重阅。住持法印实观。

溪岚拾叶集(私苗)。

  第四金轮法事。
  问。金轮法者其相如何。示云。八大佛顶中金轮佛顶是也。凡与金轮名言事者。假世间浅名显法性深号也。所谓金轮者转轮圣是也。转轮王出世时。金轮宝回四州。自然摄领四海也。故名金轮王也。今大日如来自然四智具足法界遍照给也。是世王即位仪式以大日灌顶为轨则。故义释云。如轮王即位者。取四海水灌顶上以刹利为证诚。以国位付太子。今灌顶轨则亦复如是(云云。取意)。仍密教灌顶时。一一作法轮王即位仪式也。故觉大师御传付今尊四海统领灌顶秘法有之。山王院大师立太子灌顶传给。
  寻云。觉大师御相承四海统领灌顶方如何示云。金刚顶经疏云。金轮王自眷属如受快乐。非国内人民所知(云云)。是统领灌顶相释给也。其作法一一表示悉是法门事相表示也。不可书付事也。口受口(云云)。此灌顶时无口传无印信无血脉等也。其心口(云云)。
  寻云。以金轮舍利法习样如何。示云。凡驮都法秘事●字以为秘事。此字三身即一种子也。舍利又三身舍利有。法身以色法为舍利。报身以心法为舍利。应身以口业为舍利。是三密舍利也。此三身舍利于又各各全身舍利有。碎身舍利有。所谓以法界总体法身全身。以法法尘尘为法身碎身。次以法花经为口业全身。尔前诸经以为应身碎身。是如来三密以灭后众生度给意也。故悲花经云。于我灭度后分布舍利也。当隐诸相好。变身为此咒(云云)。其故此土一代教主释迦如来末世众生愍给故。入灭变成●字字。诸天星宿示现一切众生利益给也。此一字法界显现故。所有诸天等皆悉释迦如来三身显随类化现身故。诸天神只即释尊分身显故。此一字神明显众生福智吉祥事与给也。于此●字者。三身即一字也。所谓●字者。本不生法身中道理也。●字有不可得应身体谛也。即释迦如来本有种子也。故法花云。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云云)。破有者二十五有实有执情破不可得有显也。●点者尘垢不可得报身也。空谛也。●空点者不二●吽字也。●嚧点诸天种子也。此三身即一报身诸天圣众现事显为也。仍加●点也。凡此一字即中道假谛故。有不可得随缘真如俗谛常住也。显教中道密教宝部云梦告可思合之。总此一字合诸天功德施一切利益也。知此字者诸天致感应故一切悉地成就也(云云)。
  寻云。法花明●字事如何。示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云云)。时处轨云。十方刹土中唯有一乘法。如来之顶法是名智拳(云云)。可合之也。又一义云。法花金轮四身明事。诸佛两足尊(自性●字)知法常无性(受用身●字)佛种从缘起(变化身●字)。是故说一乘(等流身●)已上四身义。示云。以此四句文●字合最极大事也。加之是故说一乘云故。等流示现天部也。仍显密一教传也。最极也。
  一。法花有四重智拳印事。今此三界皆是我有诵两手拳印作。其中众生悉是吾子诵以左风至右拳下。而今此处多诸患难诵左风至右风空间。唯我一人者则是金轮三身即一尊体也。密一乘仪可思之也(云云)。
  寻云。释尊留三密度给灭后众生方如何。示云。山家御释云。如来留三密度灭后众。留舍利者如来身密。留教经者如来口密。留神如来意密(云云)。此释悲花经变身为此咒乃至现大明神广度众生说释成给文也(云云)。仍悲花经云。汝勿啼泣。我灭度后现大明神度众生(云云)。示云。诸佛中释迦第一也。诸神中山王第一也。谓意者十方三世诸佛者释尊一佛分身也。诸佛皆释尊一佛显三身即一金轮习也。今山王又释迦分身显山王。出世本怀妙法守护给现。大明神金言。不谬诸佛总体山王显给。日本一州诸神者皆是山王分身也。仍山王开会习事也。开三权诸神归一乘山王云。深可思之。金轮者即舍利也。舍利者一身事相显也。故舍利者自受用身三形习也。口(云云)。
  寻云。今大宫权现以金轮一体习方如何。示云。我国神国故以神道为本。其中释尊示现神明山王也。故现大明神广度众生(文)。可思合之。山王示现给事说也。故以山王金轮一体习合也。三密舍利习事深可思合之。
  寻云。以山王名金轮有证据乎。示云。大比睿权现者大转轮王(大海)小比睿权现小转轮王(小海)已上口云。イサナキ者阳神也。即矶也。イサナミ者阴神也。即是波也。此阴阳神天照太神生给也。口传在前也(云云)。
  寻云。我国劫初大海最底大日印文有(云云)。其相如何。示云。此事神道大事最极秘事也。无左右不可口外。所谓其印者三轮金光也。国常立尊天宫御座天鉾下此下国アカラメヤ云大海最底探给时。金三轮即山王也。故山王金轮一体习也。此三轮即密教三部也。故大日印文口传口(云云)。
  寻云。神明相传事如何。示云。是皇太神宫仪轨云(宝志和尚释大职冠息)。天照太神者有三位。上位者花藏世界法身如来居。中位者梵天报身如来居。下位者皇太神宫居。化身如来(云云)。口传。内宫金刚界。外宫胎藏界。七所别宫苏悉地。彼太神宫神事样悉是秘事灌顶作法也。凡我国三种异宝有。所谓一神玺。二宝剑。三内侍所。此三种三子尊形三昧耶三也。其故神玺者国指图也。是尊形也。宝剑者三昧耶形也。内侍所镜者种子也。此等皆以我国种子尊形三昧耶习也。一国土众生皆曼荼罗界会圣衣也。国有五畿七道。五畿者胎藏五大法界表。七道者悉地七识和合表。都有九重。金界九表。天子即位时四海领掌印结金轮王位居给也。故以金轮法名四海统领灌顶事深可思合之。又此外觉大师弘法大师秘决等二十五卷有之口传(云云)。
  寻云。以金轮习无作观法方如何示云。金银铜铁轮一二三四州等云。四轮王四教配当也。金轮者当圆教配当也。金轮者当圆教故以无作观为本也。轮王出世自然四海摄领。虽不信修治本有观智现现也。仍时处仪轨不置本尊不构道场事。深可思之。私云。金轮与舍利一体也。神明一体也。委如炽盛卷抄也(云云)。
  寻云。以金轮习法成就方如何。示云。金轮者七觉成就义也。仍东寺成就咒以金轮为本也。故念诵末诵一字也。所诠舍利法秘事也。和尚秘决云。佛眼金轮阴阳者观诵得悉地。迷妄凡夫阴阳者执着堕恶赴(云云)。凡佛法大纲者以灭罪生善二德为本。今金轮七宝中轮宝者灭罪德也。如意法生善义也。故以金轮法成就尊习也耳。委细秘决有别。更可寻之也。
  一。金轮行法事。示云。凡付金轮有两种义轨。一名天会仪轨。二名时处金轮也。金轮王出世给时者。四州诸小王等悉令制伏也。金轮佛顶者即炽盛光佛顶也。譬如日轮出现时者诸星宿光令隐没也。今心王大日智光遍照法界时者。心数诸尊皆隐没亦复如是。寻此炽盛光诸天圣众佛所集会。故号天会义轨也(云云)。次时处金轮者。自性本有大日无作自然觉体也。不待觉智不侮位修治也。故一切会此尊观行道场也。此则见谛阿阇梨修行相貌也。甚深也。口传别在之。
  溪岚拾叶集(金轮)。
  元禄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以日光山本校对。十五年二月十四日。净教坊主重阅。
法印实观。

溪岚拾叶集。

  一。尊胜法事。
  一。地狱为灭罪生善德事。
  一。别行经抄事。
  一。尊胜陀罗尼功能事。
  一。八功德水秘印事。
  一。曼荼罗事。
  一。尊胜净水法事。
  一。贤瓶与胡瓶不同事。
  一。因缘物语事。

溪岚拾叶集。

  尊胜法事。
  问。尊胜佛顶名字如何样。示云。尊胜者。诸佛所说果证法门最尊最上故名尊胜。诸佛中最顶故号佛顶也。所以以三身圆满体名尊胜佛顶也。又云。此尊胜法者四个大秘法随一也。付此佛顶法八大佛顶有之。其名虽各别也。其体是一也。其故此八大佛顶共是大日如来具德也。凡大日者其相虽无边也。其中胜德取名八大佛顶也。佛顶义八种共同体也(云云)。
  寻云。此八大佛顶者修显得体佛耶。示云。非修显佛也。只大日如来内证具德功能取出为一佛。德也。如之不动爱染佛眼金轮尊胜等非修因感果佛。大日具德法门以佛体造显。给也。非别体佛也(云云)。
  寻云。以今尊胜佛顶为苏悉地大事方如何。示云。大原四十帖决云。苏悉地根本印出三种悉地品。此三种悉地印明自尊胜破狱轨中出。故以尊胜佛顶苏悉地本尊习也(云云)。
  寻云。以此三种悉地为苏悉地印明证据样如何。示云。彼经中清净毗卢遮那三种悉地尸罗品题。此经苏悉地根本也。故以此印明苏悉地秘曲习也(云云)。
  寻云。彼经中三种悉地印明不见如何。示云。凡秘密经轨习以乱脱为秘曲。其故今三种悉地印明尊胜轨中有之。今经又彼仪轨一体也。故其名题其印明不出欤。有深义口传(云云)。
  寻云。三种悉地印明以为悉地大事样如何示云。凡山门相承意者。于苏悉地三重有之。所谓苏悉地迦罗经理界妙成就明。故为胎苏悉地也。瑜祇经智界妙成就明故为金苏悉地也。今别行经两部不二妙成就经习也。故苏悉地上苏悉地(云云)。此意也。
  寻云。东寺流边瑜祇法上不置余法故。以瑜祇为最极秘法也。何故天流瑜祇上置苏悉地耶。示云。五大院瑜祇修行法中云。修余经法不成就时可用此经印明。修此经法不成就时可用毗卢遮那经也云兼持此经。根本真言在毗卢遮那经中。功果真言以此文为证据。天台流瑜祇灌顶上秘密灌顶也。
  寻云。以此经为苏悉地部秘经意如何。示云。凡此经梵网经同本异译习也。故此经中三重相开成就道相明毕三种悉地样出。所谓台上(法身)。上品悉地顶上叶上(报身)。中品悉地心上。叶中(化身)下品悉地脐间。以上以此三品悉地置行者己心时。以顶上为台上毗卢遮那。以心上为叶上卢舍那。以齐轮为叶中化身。如次法报应三身也。文意台上最尊最上故为佛顶。叶上心法所在故为报身。叶中齐轮故以口业为应身也(云云)。私云。齐轮者风大所出根源也。口业色心不二义有之。齐云字ヒトシト读也。故境智冥合义。理智平等应身所在也。
  寻云。此三重相关成道以为无作三身样如何。示云。和尚秘决云。无作三身者。显教明其名不出其体。密教明其名出其体(云云)。故以今三种悉地无作三身习也(云云)。
  寻云。此三种悉地印明破地狱功能有样如何。示云。破地狱法者种种也。先因缘义云者。自然住天子事起。虚空在声告云。善住天子死后可堕地狱云。其时此天子生怖畏优恼ナス。而白佛言。佛为天子说三种悉地真言。仍地狱苦患免。故名破地狱法也(云云。取意)。次深秘意云者。转生死业缚依身法性五分法身成。以此为破地狱秘法也。示云。凡此法名尊胜法事。诸佛所说法门中最尊最上无作三身以为本。此法最顶故号佛顶。仍无作三身与三种悉地习合也。凡无作三身者。始自阿鼻依正终至佛果最顶。此三身タカウコト无。此迷为凡夫。解此理名佛。如此开觉时地狱无不破。故名破地狱法也。显教意三千诸法居一念。故法界悉毗卢遮那一佛依正也。仍阿鼻依正处极圣自心释也。显宗暂明一心观法。故破地狱事相不明也。密教即事而真教故。此理事相明也。凡地狱者。密严花藏庄严两部大日净土也。言心我等内识八叶九尊所在。所谓阿鼻依正云中央颇梨镜カク。第九心月轮表八方八面镜。八识花台显。又有八寒八热地狱。八热者理至故花藏世界庄严也。八寒智至故密严世界庄严也。所谓两部理智境智冥合以为彼庄严。所居土既密严花藏净土。能居有情全体是无作本有三身也。如此开觉时。地狱无不破三身无不圆备故。号尊胜破地狱法也(云云)。
  一。地狱为灭罪生善德事。师云。都率一卷释有之。或人先德御自笔相传之。而法性寺禅定天下御读义时。是随身件本书留写本令所持。彼御释云。地狱者灭罪生善器也。全非恶业所感苦器。其故堕地狱者经百千劫归人中天上。是灭罪生善德也。若恶业所感处。随经劫数弥可练习增长。何灭罪了○乃至猛焰●字智火。狱率明王使欤毕已上。大日经云。地狱极寒苦●字能消息(云云)。私云。付不动法最极秘法。名不动本地狱法。以地狱依正火生三昧习也。所谓八热地狱胎藏曼荼罗。即是花藏世界庄严也。八寒全分曼荼罗。又是密严世界庄严也。委秘决。更可寻(云云)。又云。地狱庄严本来花池宝阁也。サレハ瑜祇经云。地狱诸有趣悉净如莲花(云云)。深可思合之。又云。付圆顿戒法恶缘起戒体云事有之。于真如随缘两种有之。一净缘起。此真如随缘名。二染随缘。是妄缘起故名恶缘起。恶缘起云名目有惮故。戒家名目付十禅师戒体云也。夫十禅师戒体者。于地狱庄严习事也(如元)。示云。十禅师者。十者止观云。十者圆也。不纵不横故。禅者尔雅云。禅者疾也。疾者顿也(云云)。师者。止观云。诸佛所师法也。法者止观也(云云)。故以圆顿止观奉号十禅师也又云。十禅师之本地地藏萨埵也。垂迹焰王也。焰摩王者以笏威仪带。即摄律仪也。又众生造恶イカル。是防非止恶义也。地藏サタ罪人愍念给饶益有情戒也。又地藏菩萨持善体摄善法戒也。凡十禅师戒体云事于地狱防非止恶戒体有事为显也。口传有别。更可问(云云)。
  寻云。今别行经梵网经同本异译也。尤以戒法可为本。何为苏悉地秘法耶。示云。密教意以戒法本习也。故论云。摄义行愿三摩地为戒等云以戒法为本也。加之戒法色身法身以为本。真言又以法身色体为本也。方方以其义一致也。仍山家大师圆顿戒与三摩耶戒其义一致也。其上密教自性戒与圆顿性得理戒一体也。仍今经中尸罗清净品题。凡圆顿戒意于受戒即座登佛果极位。密教又入坛当位于大日自证果位契当。故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云云)。论云。若人求佛惠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即证大觉位。或一义云。今论文者梵网经文ウツシ书给习也。加之顿极顿证秘法非戒法难显。即身成佛本源非密教难证。仍以今经三种悉地梵网戒品一体无二习合。以之我山大师先德已证给口传。
  寻云。今别行经者东寺流有之耶。示云。东寺流相承无名字不闻秘经也(云云)。难云。东寺流人云。今经我流有相承之。何无之耶。可笑也(云云)如何答。此经弘法大师无相承故。释义不载。将来缘无之也(云云)。若传来秘法最极也。何秘决不造耶。但当世东寺流有云事。后入唐僧正宗睿传来本也。然而本经计将来秘事不相承也。其证据云。此经相传学者此经大事相寻时。总以不知此经深义也。仍东寺流分绝云也(云云)。又先师上人仰云。此经传来。云学者对可云。苏悉地根本秘经者此经外又有。东寺流名字不知事ヲトシカクヘキ也。
  一。别行经抄事。三昧流义云。慈镇和尚造此经抄缘起云。真言教抄作事自浅至深也。所以大日经义释一行和尚造之。金刚顶经疏觉师造之。瑜祇经疏五大院造之。毗卢遮那经疏予造之。师云。大日经因分理界法门故。一行和尚先造疏也。唐土诸师悉秘之。以金刚顶经异朝人师释不储故。觉大师初此经疏造给。次瑜祇经密秘最极故。天竺震旦人师释义不储。五大院初瑜祇修行法三卷造给也。次别行经别时异时秘密法此经明。三国师诸秘藏释义不储。慈镇和尚初此经抄造给。故自浅至深云也(云云)。又云。东寺流大悲坛真言师也。天台流成就坛真言师也。今别行经者成就坛至极说。以尊胜三种悉地印明最极秘事习故也。例如大悲坛先天台迹门秘密坛者。无作本觉内证明故。天台本门实修实证法门也。成就坛者天台观心修证法门(云云)。
  一尊胜陀罗尼功能事。高山幢上四衢道中安置陀罗尼利益功能文波利本云。佛言天帝。若人能书写此陀罗尼安高幢上或安高山或安楼上乃至安置率都波中。若有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俗性男俗性女。幢等上或见幢或云幢相近其景照身。或有风吹陀罗尼上幢等上尘落在身上。天帝彼诸众生所有罪灭。应堕恶道地狱畜生阎罗王饿鬼阿修罗身恶道之苦皆悉不受。不为罪垢之所染行。为一切诸佛所受记(云云)。又云。于四衢道率都婆安置陀罗尼合书了恭敬施饶行道归命礼拜。真是佛子持法栋梁。又是如来全身舍利率都婆塔(云云)。
  一。八功德水秘印事。示云。三昧流付尊胜净水法八功德水秘印以为最极大事也(云云)。私云。八功德水印者大海印欤。付此印八功德池习事有故也(云云)。又一义云○(云云)。
  一。曼荼罗事。示云。尊胜曼荼罗五轮印。习也。所以方圆三角半月轮。等也。五轮成身意欤又是色表事有之。可思合之。
  一。尊胜净水法事。示云。五轮塔婆中立贤瓶。其中入净水尊胜荼罗尼一千反诵加持之(云云)。
  一。贤瓶与胡瓶不同事。示云。千手所持物两种有之。贤瓶者普通水瓶也。上小下大名之云贤瓶。上大下小名之云胡瓶。又云。胡瓶者头鸟形。贤瓶者又军持云。又君持云事有之。可寻也(云云)。以上大概注之。秘决在别。更可寻也(云云)。
  一。因缘物语云。神照本如禅师问四明云。何是性德境。四明答云。三年知事(云云)。本行三年知事。二度具威仪上方丈大颠三拜问云。何是性德境。四明振威喝。本如豁然大悟。作颂云。处处遇归路顿顿远古乡。本来常现事何得待思量(云云)。印可云。如是如是(云云)。又有学者问下天竺长老北峰。问云。何性德境。北峰云。叮香炉此在这里(云云)。豁然大悟(云云)(私云。这里者自己下事也)。又云。北峰教义云。三千妙境尚是言说也。何是学者行履处。天台云闻钟上堂(云云)。一学者问山家大师云。何是佛法。大师答言。天罗罗地默〃(云云)。一学者问弘法大师云。何佛大师手中五古投虚空(云云)。又弘法大师碑铭云。传内证于漕溪受外用于惠果(云云)。
溪岚拾叶集。
  元禄十五年壬午夏四月二十七日。
  法印实观阅。
  因缘物以下非尊胜法删受。

溪岚拾叶集。

  尊胜佛顶真言修瑜伽法(一卷)。
  我今略说尊胜陀罗尼法。即是除一切障灭一切地狱傍生等身故。号尊胜佛顶之仪。是故如来为善住天子说除七变畜生之身。即此修瑜祇者不同事法。若于一念证无生。转五智成五分。法身悟三密即三身。初发心时便越百六十种心度三无数劫行证普贤色身三昧耶。即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是故我今为求有相者为说有相。若求无相者兼说无相念诵之法。虽说多种我今略说两种。悉摄一切法。一者为求世间除灾增益等故略说有相之法。二者为求无上菩提修瑜伽者即说众生顿入普贤色身之法。复次我今略说修尊胜真言法。每月十五日诵或遣人诵满一千八遍。能除一切灾殃长寿增福。或每日三时观本尊心上圆明中。或观己身为本尊。于心上圆明中。旋转安布本尊真言。加字轮形一一字随本法临时。本色相应放光。皆变成曼荼罗圣众。即是己身为尊胜佛顶法界曼荼罗体。其本尊佛顶真言曰○(大陀罗尼如常)此陀罗尼本中天竺国三藏善无畏将传此土。凡汉地佛陀波利已来流转本阙少。是故具本译出流行(已上注)。次诵真言。所烈胜愿回向皆得成就。烈愿回向真言曰。●蘖缚(二合)俱舍罗慕多攞宁三钵哩儜度夜弭萨罗缚俱舍罗慕怛罗(四)三摩多(引)钵罗(二合)半遮达莽多(五去)娑缚(二合)婆(去)缚悉地夜罗(二合)言囊(云)多曳。持诵既毕。次应发遣本尊外金刚界。次以真言外所结界。解界真言曰。●缚折罗(二合)谟乞洒(二合)谋。
  问。就尊胜法有几胜利耶。答。如仪轨说者。举三十四种得益耳。第一法者。若欲得寿命长远不堕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道及灭诸罪者。每时至心诵此陀罗尼二十一遍。起大慈悲怜愍一切众生即得四恶趣罪业消灭。即此第一法耳。第二法者。若有飞腾罗刹鬼神入国。恐怖恼乱一切众生者。称南谟佛心心忆念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即得如上诸难患皆消灭。第三法者。若人有不信者。但制心一处专作此法即得大验。即令不信者能起大信心。若作法得验时当有白凤旋来入身。身上所有粗恶黑皮及诸厄难皆风吹。恶皮变退厄难消息。第四法者。若人欲得为大自在者。于七日中对四方诵咒一百八遍以七种谷捏作人形安置四方。必得所愿称意。第五法者。若欲得灭自身重罪者。即于城门底作前法。第六法者。若人欲得灭先世罪者。即于十字街头作前法。第七法者。若欲得灭一切众生罪。即于佛塔前作前法。第八法者。若欲得救地狱中一切众生罪业者。每时结佛顶印诵咒二十一遍即向四方散印。即得罪苦灭。第九法者。若人欲得施饿鬼酱水者。取净水咒二十一遍。以水散洒四方作施彼之心。鬼等即得水吃。第十法者。若人欲得救一切畜生罪苦者。取黄净土咒二十一遍。散于畜生身上及散四方。即得罪苦消灭。第十一法者。若欲得救人天罪苦及堕落诸恐怖者剪五色杂彩花。咒二十一遍。将散三宝及佛顶上。即得一切罪苦自然消灭。第十二法者。欲灭有王难百官难军兵并口舌等难者。咒五味香汤二十一遍。将洗佛及灌顶。即得诸难消灭。第十三法者。若有沙门婆罗门毗舍首陀及四众等。欲得福报具足者。每日发愿忏悔诵此陀罗尼七遍。以此功德回施一切众生。但作此心即得如愿。第十四法者。若有人欲得灭除众生业障者。当以五色彩帛作拂。常用诵咒拂扫故像及故经。常作此法即得一切众生罪障消灭。第十五法者。若有口舌起者。取好蜜以净器盛之。以朱沙和蜜。咒二十一遍。将用涂百一八躯佛像口。即得口舌当即消灭。第十六法者。若有人长病在床。若复有人欲得一切爱念敬重。复有人欲救一切世间出世间事心未得定被鬼神恼乱梦想颠倒。当取金薄一百八番咒之二十一遍将用帖一百八躯佛形像顶。顶前作摩尼宝珠形。即得一切诸障消灭所求如意。第十七法者。若有国内被鬼病所著及时气疫病流行。当于四城门上以青纸写咒。用白檀香木作函盛之。锁以腊印函当于四城门上悬之。以白色伞盖盖函。门别安一本。即得诸鬼及病等皆消灭。第十八法者。若有国内五谷不熟风雨不时。当以白绢作幡书咒。于上画作佛顶印。悬于一百八十尺上向刹正南着之。即得风雨调适。五谷成熟。人民安乐。即得恶龙回心作善阿修罗王不能障碍。第十九法者。若多雨不止。即以绯绢书咒二十一首。悬着正南刹上。即雨止天晴。第二十法者。若恶贼起于国内。当以青绢书咒二十一首。中心画乾闼婆儿善住两手调箭。悬于正东刹上。即得恶贼自然退散。第二十一法者。若有国王衰祸欲至。当以杂物作一百八个浮相图轮。又打金薄叶各书咒一本。于一一相轮最上头函内盛之安置。即得衰祸消灭福祚延长。第二十二法者。若有贵人贱人。欲得常拥护他人及自护身所求财宝称意者。常起善心心不散乱每日每时于佛像前结印诵咒一七遍。瞻仰观佛面目不动。如此作法即得种种福禄充足。命终之后必有福报不堕恶趣。第二十三法者。若有女人欲求男女者。于一百日辨香美饮食乞与贫病人吃。施食之时口常诵咒念念莫绝。如此作法必获福德男女儿子。第二十四法者。若有夫妇相憎者。将绢帛咒之二十一遍。即将作衣与夫婿者着。即便得和顺。第二十五法者。若有女人嫁娶不结。取好净盐不限多少。咒之二十一遍。施与现前僧吃。即便女得嫁娶。第二十六法者。若有外道及国王王子大臣百官等不信佛法者。取无疮𤻷黄乳牛三头。咒水草二十一遍与牛食之。日欲出时即将取乳。以钧器盛之。又咒乳二十一遍。即于四方净地写之。其将乳人须著白衣。口云。乾闼婆儿善住及天主帝释。今有此事当自处分。咒师当即入城见。国王王子大臣百官及诸外道不信佛法人等见此咒师深生欢喜。咒师所说悉信受得之。信心无有改动。第二十七法者。若有人所在住处界内所有恶神恶鬼毒龙等。咒师欲得降伏者。取牛乳咒之二十一遍即写著有龙水中。若有龙出来。咒师语言。汝莫损此界内众生。即依旧安置龙。若薄媚不出来恶业不息者。即咒沙二十六遍散于池中。即得池平如地。咒师别将龙向余处安置遣令得所。咒师即更咒龙二十一遍。莫遣东西。其恶鬼神咒饮食二十一遍以施之。咒师告言。我今语汝。若不损害众生。任汝住此。若拟损害众生。即须出去。其鬼神薄媚不受处分者。即作铁杵长十二指咒之二十一遍。即钉入地。恶鬼神即散出走去。咒师仍安置鬼神遣令得所。又告言。一如处分不得东西。第二十八法者。咒行每欲出行之时。常作一拂咒之一百八遍。手常持行。若逢诸类一切畜生等皆拂之一遍。即得畜生恶业离苦解脱。第二十九法者。若欲令先亡离苦解脱者。咒师当于尸陀林中安座七日。日别三时诵咒任意多少。满七日已即散咒师坐处等散于四方。当散之时亡者即得离苦得脱。悉得生天永离恶道。第三十法者。若有人雇卖不售所求不称意者。咒师为结印诵咒二十一遍。安置善住形像于密处供养。即得所求雇卖称意。第三十一法者。若有人欲入山林逢狮子虎狼毒蛇恶兽等者。欲入之时预于山前诵咒二十一遍。咒黄土七遍。取上土口含之数数诃气。入山中口云。于此山中恶毒禽狩等所有恶毒气悉皆消灭。此地属我。若能依我法行者。任听汝住。若不能依我法行者。即须急出。若不出者口即闭塞开口不得。咒师见虎狼禽狩等开口不得。即须集之一处。以右手摩沙其头上咒二十一遍。咒师口云。我和上令开汝口。即放出界外守地。勿令伤损此界内一切众生。咒师发遣已。仍须安置令遣得所。咒师当坐山中二月余日更不得住。即须且东西。去已后更来坐。若其久住。诸禽狩等即不得安稳。第三十二法者。若山中有悭鬼神龙等不许咒师于山中隐逸者。咒师知见此事即依法处分者。咒师口云。○若不与。我当共汝住。若不许者。你即须出去于三百由旬外安置。若其薄媚不受谏劝者。我即禁系汝不令东西。咒师即以铁杵长十二指咒之一百八遍。用钉住处门首。即令诸恶禽兽等于一百由旬内住止安稳。第三十三法者。若有诸龙被外道等禁系致令国中无雨。咒师当于有龙泉边作一小坛。以桑木作杵八个安于坛中。又乳酪三垸只安坛上。总咒乳杵等一百八遍。即以木杵钉泉水四边八处。又以乳酪写于池中。又以金薄叶上咒着荷叶上着泉中。咒师口云。善知识今有厄难。被诸外道禁系。今此作法已讫。以陀罗尼护汝发遣。收领其荷叶与咒故没水去。咒师诃气三遍。外道禁法即便破坏。其龙即得解脱无难。当即便出来供养咒师。龙口云。曹主有何处分。咒师口云。汝可每依时兴云致雨。将此陀罗尼顶上守置。令汝等永得无难。第三十四法者。若大水泛涨损伤人者。即咒水二十一遍。将投大水中。更不泛涨。
已上。
  尊胜佛顶瑜伽法。
  建保四年(丙子)三月晦日。于武州金刚寺书之。
  无障金刚尧诠(三十九)。
建武五年(戊巳)八月于灵山寺抄记之毕。
  天台沙门光宗。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春二月三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慈氏菩萨上下)。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卷上(青龙寺山林院)。
一切经。
  大兴善寺沙门三藏善无畏奉诏译。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入法界五大观门品第一。
稽首𡲼噜左曩佛。
  一生补处妹怛利(二合)耶。
  四智四波罗蜜多。
  八大有情摩诃萨。
  五部诸明定惠相。
  诸波罗蜜男女像。
  十方护世天王众。
  我今尽皆稽首礼。
  为利一切修愈誐。
  相应定惠三密也。
  速成慈氏大悉地。
  为修无生说愈誐。
  示求有想兼说相。
  有无二相同一体。
  文字观照实相智。
  三种波罗坏无相。
  身口意业成三密。
  三密即成应化法。
  五轮五智是五分。
  五分尽摄法界轮。
  是故我今礼愈誐。
  愈誐即是慈氏尊。
  是故我今修愈誐。
  速证慈氏同一体。
  若欲现世舍道身速证慈氏宫同会说法得大悉地者。必依此愈誐念诵。必获无上大悉地。若欲依此法念诵先观净法界心三昧耶。顶上无火轮状。如日初出色赫奕。三角漫拏攞其形如左。净法界心真言曰。曩○囕。
  如顶上三角智火遍身烧尽。五蕴皆空唯有空寂。从中观金刚座。腰已下紫磨方金刚轮。真言曰。曩○遏。
  号曰金刚轮座。从金刚轮上观水轮。色白如赏佉。其形如满月。圆形如左。真言曰。曩○[訁*盛]。
  号曰水轮。又从水轮上当心中想智火轮。三角赤色。尖头向下一切智心。其形如左。真言曰。曩○囕△。
又于顶上观半月仰轮状。如黑风叆叇垂云。其形如左○真言曰。曩○含。
  又于顶上观欠字为虚空。具一切道。其形如左○真言曰。曩○[居*僉]。
  图五轮形如左。观五轮及以法界眼。图如上。以五智轮严身。普通真言一切佛心印加持五支。即成金刚不坏无漏智清净法身。以定惠为日月安置于眼界。以用法界眼观。眼遍照十方界。既身如是。此漫拏罗亦然。以此法界观五轮。先观智火烧除漫荼罗地一切秽恶。其形如左。智火真言曰。曩○[艹/覽]。
  普通手印相。以定惠二手十轮相叉齐度。即是普通印也。若用此印加持身。即成金刚不坏之身也。若加持地上。便成金刚地漫拏攞。如此五轮如上。略观慈氏菩萨修瑜祇漫拏攞。大圆明内更观九圆明。八金刚界道。其中圆明慈氏菩萨。白肉色顶戴五智如来冠。左手持红莲花。于莲花上画法界塔印。右手大拇指押火轮甲上。余指散舒微屈风幢。种种宝光。于宝莲花上。半跏而坐。种种璎珞天衣白带镮钏庄严。于八圆明中安四智三昧耶等○(云云)。又云。凡请诸尊定法。心想本尊在都史陀天宫珊瑚殿上。普现色身三昧耶。起从珊瑚殿上白宝阶道场降临道场。其形如左。大圆明内更有五圆明。四隅四半月轮八宝塔金刚轮。四金刚杵界道。其中圆明本尊慈氏菩萨。次四面智波罗蜜多菩萨。四隅四内供养等菩萨。其圆明外边旋智火光焰从空而降。其圣者等皆顶戴五智如来冠。各执本印契半跏而座。其慈氏等尊亦如上说。左手执红莲花。于花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说法之印。如上是也(云云)。昧怛利(二合)也。修愈誐奉献。

  本尊香花等品第二。
  复次所有水陆所生香花宝灯涂香末香烧香散花等。各以本尊真言加持一七遍以用奉献。先奉烧香奉献。烧香真言曰○乃至念。次当运心供养者。以心运想水陆诸花无主所摄。遍满虚空尽十方界。及以人天上妙涂香海云烧香海云灯明海云幢幡宝盖种种鼓乐歌舞伎唱。真珠罗网悬诸宝铃。花鬘白拂微妙磬译。宝绳罗网如意宝珠衣服之云。天诸厨膳上妙香美。宫殿楼阁宝柱庄严。身头冠璎珞。如是愈[宜*以]运心遍满虚空。以至诚心如是供养最为殊胜(云云)。

  慈氏菩萨修愈誐法持诵本尊真言品第三。
  若欲求慈氏菩萨速证悉地。不变肉身面观慈氏。摩顶授记悟无生忍。入普现色身三昧者。以昧怛(二合)利菩萨法界印加持本尊及己身五支。处处便成慈氏真体。法界手印曰。交叉二地水轮于掌中。以二风幢各在火轮背。令头着火轮甲下。以二大空竖捻二火轮上节文。其二火轮相离一寸半许。开二空轮来去即成。又慈氏菩萨以法身印真言加持本尊及愈[宜*以]者加持五支。即成清净法身。慈氏菩萨法身印曰。以二地水二轮相叉屈入掌中。开二火轮竖二风轮相背。屈二空轮双押火中文。火开一寸半许。风幢来去○根本真言曰(云云)。又云。以印加持五支。即成慈氏菩萨真身。以印印本尊及愈[宜*以]者五处。然后执珠数合掌顶戴。两手当心执珠念诵○观遏字。变成法界塔。在于圆明中又转变塔成慈氏本尊身。即此尊身即是愈[宜*以]者身。是故三密转成三身。故以心置心。观心如实。知自心。即是母地心。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此心发时便成普现色身三昧耶身○(云云)。又云。略观己身为本尊身。于大圆明中而坐。复观自心圆明中遏字。无生之义。若乏困。然后任出道场作诸事业。以本印塔印沙印水等。或浴洗像接人十事转读三乘。昧怛罗(二合)也。经及慈氏本愿经大钵啰(二合)。[吉*常]经乃至本尊法等。每日三时念诵作法观行等事文又云。所现真言有八种义。一者真如法性一体之义。所谓为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离言离相言语道断心行寂灭本来净故。二者随想流出相成义。何故。以性净故。应化相应义故。三者加持护念义。何以故。以四种不可思义力故。所谓业力佛身真言力药力等护念成熟。四者随诸众生所求不同义。何以故。本愿如神药随服应念成就故。五者慈悲义。何以故。慈悲证此法故。六者以佛愿度有情。何以故。随心应像故。七者以诸菩萨度有情义。八者一切诸佛不可思义。何以故。真言不思义力亦成无上不思义果故。恒具八义常顺真言如意法如宝珠所求皆得。有相无相悉地皆得成就故。是故名为真言真如以无言如相是真言也。手印相者。谓誓教法。即如国王敕级印文验随所行处无人敢违乖。承此如来权教法印亦复如是。凡圣及诸天龙恶魔鬼神皆不能违越(云云)。复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依此法印行持供养。从此生已乃至成佛。永离下道所生之处更不堕落三恶道处。以法印加护故恒为护念。令断烦恼渐证彼岸也(云云)。
  已上上帖毕。

  下卷。
  持诵本尊真言此品第四。
  复次此法不思义力如如意宝。如意法虽无所言。随所愿处必不违愿。此如来法印亦复如是。虽无言无相。作一切法必得成就。此是法力不可思义故也(云云)。复次此法随处行处。或印己身成彼本尊身。或印他身亦随他身随作而成。譬如拙人手执诸佛菩萨印印于泥沙及白土等乃至水等皆成佛菩萨像随印成诸形像。此法印力亦复如是。虽未得悉地。以执诸佛法印之力依教而行。便成本法。若执法界印印于己身。即成本尊慈氏真言体。若以𡲼噜左曩法印印于己身。亦成𡲼噜左曩之身。乃至应生诸菩萨莽贺萨埵诸天龙八部乃至人非人等身。随所印相即成本身。印己印他皆成本体三昧耶之身。虽凡愚不见。一切圣贤天龙八部诸鬼神及尾那夜伽皆见本尊真身。诸护法明王等为此亲近俱相助成悉地速得成就(云云).亦顺法印必得悉地。准此供养。随心顺印令成彼事。如是应知一切行同六度万行及四无量心七觉分八圣道分及诸八万四千恒河沙法门。随所作处即顺得印即成彼法。是故此法印仪难信难解。除佛菩萨之所能知。且论不动尊明王刀印。左手应女。相应三昧。慈悲相仪。右手应男。相应智惠简释善恶。雄猛想义。将右手智惠刀入彼左手三莽地门。鞘令成印随所印处令成法事诸度门等。如是真言印契穷劫说不可尽。唯佛与佛乃能说之。秘密主菩萨亦不能知之(文)。

  慈氏菩萨修愈誐法画像品第五。
  中心画大圆明。就大圆明中更分为井。中心五圆明四隅画四半月。圆明中间用十二金刚界道。一如常法。每金刚头上安率都(二合)婆法力之印。中心置本尊慈氏菩萨。首载五如来冠。左手持莲花。于花上置法界塔印。右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云云)。复次我今更说。修愈[宜*以]者速令成就大悉地故。先观一生补处菩萨最胜大三昧耶像。号曰莽贺媡怛利(二合)耶三莽耶○像端正严妙第一。色如赡部州檀金色。画像深赤黄色是也。首载五佛智七宝冠。种种璎珞庄严天衣环钏鬘花咒索真珠缓带白带发袋等。于大圆明中画大百莲花。于莲花上结跏趺座入三昧凝定。面貌慈软含笑具三十臂。各执宝莲花于莲花上皆执本印契。各表三昧耶。不同。有种种身光。顶背亦然○(云云)。复次更说入三莽地。省略一尊慈氏之像。取一幅绢画圆明。于圆明中心画本尊慈氏如来。结跏趺座如入三昧地形。有两臂(云云)。

  慈氏菩萨修愈誐大漫拏攞品第六。
  复次我今为修妹怛利(二合)耶法速令证得大悉地。是故略说悉地曼荼罗法。先简择吉宿直日与本法相应。择取胜地已平治取净土。填实平正。曜莽移及瞿莽母怛罗(二合)并和沉水香末水加持而涂。干讫次取龙脑郁金香相和。以真言加持更涂中心。皆以真言加持量取十肘。或八肘五肘乃至最小四肘。若十肘者。五肘为中心圆明。五肘分为两边○中心大圆又更分为九圆。每圆中各画佛菩萨等。其中心更分为九圆。于中心及四面四圆画本尊及佛○第二院从外画白黄赤三道围之。义表三戒定惠义。亦是三身之义。亦是三解脱义。第三院最外白黄赤青黑之五道围之。表五智义。亦是五分之义。亦是五轮之义。亦是五部之义。通前成八解脱之义(云云)。

  慈氏菩萨略修愈誐法观一生补处诸佛果会灌顶曼荼罗品第七。
  我今略说观一生补处菩萨。于知足天上诸佛集会。观一生补处菩萨顶上十方一切补处菩萨诸佛集会亦复如是○且观一世界为一曼荼罗会。于弥卢山顶上至有顶下及金刚轮际为一道场宫。知是宫为中心。中心三重为圆曼荼罗○一一界道以宝柱上置法界塔印。其中圆明外佛向外礼十方本有法身佛。又大圆明内慈氏如来礼我本有法身佛。第二院置十方诸佛云集之像。皆取袈裟角印。第三院置诸大菩萨云集之像。其佛皆左手取袈裟角为金刚拳置齐下。右手曲臂向乳上○(如上)。依法尽作法求悉地。持诵三落叉。遍于像中心出大光明。便把愈誐者画影处。一时腾空住睹史陀天宫。面睹慈氏如来摩顶授记(云云)。

  慈氏菩萨修愈誐护摩品第八。
  复次我今略说四种念诵。及护摩等法次第等略说准前。念诵本尊真言依法一一不违法则满三落叉遍。每至落叉数更加如法供养。三十万遍数满已即祈境界。即得本尊指授作四种念诵。其四种念诵者。初夜为除灾念诵。每真言上下加萨𨁟(二合)贺二字。中夜为降伏诸魔念诵。每真言初后加虎𤙖(二合)发吒𧥸三字。从后夜至明日出时号曰增益念诵。每真言首末称纳莽二字。日中为摄召念诵。每真言首尾唱纥唎(二合)纳莽三字。其曼拏罗火炉坛形方圆半月三角图如左○(云云)。其持念人手把辨事跋[白*左]罗(二合)及金刚铎母地子念珠或水精珠。随四种念诵用之。其杵铎作之曰。一金二银三铅四鍮五好宾铁等是。并安梵字真言种子字。如是作者名为辨事跋[白*左]罗(二合)常随其身常念诵时执持作业。我已说四种念诵护忙等法竟。

  慈氏菩萨修愈誐法分别悉地法品第九。
  我今略说修慈氏菩萨摩诃萨速证悉地。不化肉身往慈氏如来宫中。见慈氏菩萨摩顶授记。一时下阎浮提同会说法者。或一生中从初念诵至於越三每数劫行。即证一生补处三莽地。越一百六十种心。三度即是度三遏僧秪行。即是无相悉地。若有相悉地者。即本尊指授。求如是初作如是悉地即证五地八地。已来真言菩萨或现身往知足天上见慈氏菩萨。其所成就物者众多无数。不可具陈○(云云)。若求事法中或求本尊悉地者。即取金或银水精马脑颇梨或白檀木等作法界塔印。即安七粒舍利骨。作法念诵三落叉满。其檀上放大光明照愈誐者顶上。大得大悉地。形若七岁具足明貌证慈氏身。须臾之间往至十方世界一切知足天宫上见慈氏菩萨莽贺萨埵得摩顶授记作大佛事。遍十方世界分一身为无数身大作佛事。若干世界分身度众生。无尽修行无尽成佛处慈氏宫珊瑚法堂广作佛事。随意自在○(云云)。若求如意宝瓶法者。取金银乃至瓷瓶作瓶可受一升已来。即不着水满盛白芥子并龙脑香安置本尊前。诵真言三十万遍。从瓶口上所画诸佛菩萨形像上诸天神王等形像上放大光明。照触真言者身上即得宝瓶上悉地。其白芥子皆变为如意摩尼珠施与一切众生。所求如意自在。宝瓶仙中为转轮王。待慈氏如来下生为作第一会主。待贤劫千佛时皆作为转轮王。千佛皆与授记。与千佛为应身。如是等悉地之法无量无数。不可具陈(云云)。若木克作千佛印。若河海州上印沙为佛塔。克木像印沙成塔。三十万个每佛每塔前诵真言一百八遍供养香花。一一如法念诵。最末后塔上放光明照触愈[宜*以]者顶上。便得大悉地证得八地已来菩萨之身。须臾之间三千大千世界大火德天王能仁天主等并诸大威德天众八十亿俱胝天众将诸宝台宝盖伎乐歌咏赞叹迎将诸佛刹土广作佛事。现世造十恶五逆罪人。作此印沙佛像塔像必得大悉地○(云云)。

  慈氏菩萨略说愈誐法大三昧耶像悉地品第十。
  复次我今略说成就慈氏大三昧耶像法。一依莽贺三昧耶像法一一如法或画或绣或铸金银或克白檀随取一色如法而造。其像顶上安七粒舍利骨。一依如上持诵依法作成就○(云云)。欲求成就大悉地者亦得。依法上例如法念诵三十万遍。于像顶上放大光明。或见像动眼睛转便把于像中画愈誐者处。即身腾空而往十方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时分身皆观一生补处慈氏菩萨摩顶授记说法。分身无量遍至十方一切世界六趣之中。皆应度之。若干众生类无不度。不可具说○(云云)。门冬枣内豆黄白求桂心又加人参。右如上药等各二两。皆作细末。以白密和之。空腹顿服三弹丸。明日减服两丸。后日即减但常服一丸。以枣汤及密人参等汤皆顶煎熟汤下之。服药一剂神仙三十年。并服妙药两剂得四百五十年。第三服得五千五百年。第四服得四万四千年。第五服得五亿五千年。第六剂服与天地齐毕。此即名为服药悉地○(云云)。
  灌顶说法悟无生。
  慈氏大日同一体。
  𡲼噜左那即慈氏。
  一生菩萨即愈誐。
  自心即是母地心。
  母地即是慈氏尊。
  三种无二元一体。
  是故我求如实智。
  中天三藏善无畏。
  甘露饭王释苗胤。
  五十五殊十三临。
  任持乌驮释国土。
  十八舍位让于兄。
  度那兰陀脱尘劳。
  多闻博学七百数。
  诵持一百五十藏。
  大乘经论皆十万。
  弃舍多闻修妙藏。
  秘密三藏及总持。
  并解了义一万偈。
  明开七种诸圣教。
  五明论悉无不通。
  有一摩贺支那僧。
  法号释种善无畏。
  纯陀献供最末后。
  许可五部阿阇梨。
  是故我今略教授。
  未得许可犹未传。
  但求无上大悉地。
  不从尊者口传授。
  辄与一句一偈者。
  不但现世不悉地。
  当来必获无间狱。
  愿诸持念速悉地。
  若人供养此人者。
  供养慈氏同千佛。
  是故我今尽归命。
  非持诵者所能传。
  已上下卷毕。
  本云永久六年四月二十五日书之。
●●。
T76056701.gif
(私云。火轮尖端向下事又尊胜仪轨净法界身中火轮向下△可见彼也。)。
(又云。遍知院佛眼在内证云时向上外用之时下向也云云可思合也云云)。
  此轨中火轮尖方向下(云云)。能能可寻者也。
  口传云。补处弥勒也大日也。补处三形五轮也。正觉尊形也。
  大日也三形因分也。尊形果故也。都率天珊瑚形其五轮也。弥勒时五轮给事。深可思之。
  慈氏菩萨上下毕。

溪岚拾叶集(密部)。

  爱染王法。私苗。
  问。就爱染王法几种习在之耶。答。二十重习在之也(云云)。一鬼宿。二形像。三五指量。四爱菩萨。五吒喜王。六平等王。七金刚王。八马阴藏。九身色。十三目。十一狮子冠。十二头毛。十三五古钓。十四首天带。十五六牛。十六结跏。十七莲华。十六宝瓶。十九爱染王法。二十爱染染爱别体同体。已上。
  (里书)本师传云(宇治)五指量支度天盖等三九法曼荼罗等(十二臂)罗计形白身像注藏文染爱印地匝云爱染王佛眼佛母也(云云)。
  第一鬼宿可书事。经云。于日月鬼宿取净白素绢画爱染金刚诸佛云。爱染王孙以鬼宿日曜可奉图绘(云云)。或记云。鬼宿者汉语也。梵云布漉星合也。尤相应吉祥宿也。宿曜经云。鬼宿所作皆吉(云云)。二十八宿中以此星为上。孔雀经云。鬼宿能吉祥了。或抄云。昔悉达太子逾净饭王宫城入坛德山曰相当鬼宿直日也。其心有欤。或云。取算术宿欤。
  第二形像事。经曰。身色如日晖。住于炽盛轮。三目威怒观。首肆师子冠。乃至莲下有宝瓶。两畔吐诸宝。七行偈经アリ。今暂依事多不载之。戒像一体(如常)别在之。右像弘法御笔(云云)。此像叶经说。左举先德多分用之(珍海笔被三ノ下ヲ。图也)。日轮下无宝瓶。后图加之。又像一体。禅林别在之。右尊形后入将来也。理趣经曼荼罗中在之。又大师御笔同之。但头白也。以之为异。仍别不图。法务御抄云。高雄传左第三手向外大圆物握(云云)。莲花下无宝瓶(云云)。三井观圆窥取献大殿静与阿阇梨见之由示(云云)。大师御作(云云)。或仁海本尊持日轮即入黄。彼像遍知院アリ。又宇治经藏大师御本尊在之。日中昼汤为日记云。日轮大师相传也。左ヘカタフキ给敬爱义也(云云)。宇治经藏目录云。爱染王弘法大师在唐日传得归朝间负来。又尊一体宇治平等院丈六像也。别在之。此尊佛后无日轮。火焰许也。左拳中出半持赤袋样物也。位与云。后三条院御本尊拳中有赤圆物(云云)。成尊进造(云云)。里书云。法务御抄云。仁和寺圆堂传持肉团。少圆肉也。又像一体(智证大师)别有之。右尊珍和尚传云。二手于顶上アケテ持弓箭(法王御说)安养云。射天像智证大师本尊(云云)以赤莲。打之。慈爱义也。又像一体(惠运)月轮上七星アリ。右图小野曼荼罗寺アリ。女禅寺请来(云云)。显惠法印奉请之。又施愿手在之。或天女同与愿手诸尊通用也(云云)。御抄云。大唐所圆之像种种不同。或持宝珠。或持人头。有髻毛具足诸相(云云)。或持钩。或持轮。或持甲胄。或持日轮(云云)。里书云。法胜寺圆堂尊坐角也。无瓶(云云)。又云。像六体古今图之。用否依人。或般若梵筐。或人全体。若印镒。又两手弓箭。又寿量品持之。又以磐石并师子为座。恐繁不图之。
  第三五指量事。口云。鬼宿日曜为吉。经曰。取白檀香克金刚爱染王五指为量等长带于身藏。一切有情及诸刹利王摄伏。如奴仆(云云)。或人云。以谷木用御木(云云)。小野秘传显指五并为量(云云)。御抄云。小野权僧正被用头指故。有佐家运奉造女左指太可用左头指(云云)。大僧都(严ー)或女房头指五重取用给(云云)。法务(宽ー)丹后守惟方镬令造二寸六分给了。口传云。行者左头横取之。虽有指大小五分(宽祐)六分欤。里云。五指量。日记。可入御木之断白檀事(云云)。长六寸广三寸厚二寸五分。又略定御木同。木即身许也。长四寸广三寸厚二寸。件白檀可买直物之事。又云。可奉图绘爱染王之日记可入御衣绢之事。长三尺七寸ハタハリ定或等身五寸(云云)。疏五云。凡一切量法皆用大拇指上节。侧而相捻。是正数也(云云)。槙尾口决云。指者大指初分上文稍广所。是为指量也。义轨僧都云。自大指爪际横引回谨用(一指七分也。三寸五分)。成尊白檀三寸五分ツツ。御抄云。胜成阿阇梨可用大指量之由。故理趣房赖照授之(云云)。已上三寸五分证也。或云。自大指至于小指五指量用(云云)。实胜云。五指量爱染王奉造者手タケナリ。天竺人手タケナレハ五寸许欤。然居タケ二寸五分可造。周世四寸也。者居タケ二寸也。二寸五分吉也(云云)。行者心中クホミタル处大指量爱染有御思也。俊宽传抄云。爱染王爱菩萨也。大乐金刚即是贫欲即爱染心也。偏爱菩提习事不审也。答。一经中其证多之。经曰。三界世中天人王等敬爱悦字者●也。又修行法羯磨金刚爱言罗诫(云云)。印外缚进力针交并(云云)。是染爱根本印同也。又四臂五目四臂四足加四摄八供以十三尊曼タラトス(云云)。种种异说多之(不能委述。云云)。
  第五吒枳王事。御抄云。爱染王即吒枳王也(云云)。唵樀枳吽弱。吒枳王真言爱染真言也私云。吒枳王汉语也。可寻之。又平等王(云云)。胜成阿阇梨云。吒枳王金刚王欤。金刚王轨可见之师云。降三世有摘枳王名(云云)。三井山王院大师爱染王●●●一桢被渡。所谓弥勒大慈三昧尊观音大悲行门士也。左右二三昧耶福智一双也。艮坤二尊主伴一双也。大日主不动使者也。巽干二尊爱增一双也。又样或传云。其形四面。每面五古。所谓额一目左右本目下各一目。首载宝冠。髻如火焰。身白色小青色。四臂。左一手持弓上空。右一手持箭当胸间。左一手取彼。右一手持白莲花打彼势。四足。左二足上并右二足下垂。踏莲花坐白莲花俓日轮。彼坐下四面师子。四足下各踏蛇。其师子从口两如意宝珠(云云)。又云。右二像者智证大师御将来(云云)。又云。曼荼罗在之。御抄云。中尊如常降三世大威德无能胜善集金光宝藏善才四童子(云云)。
  第六平等王事。小野口云。平等王者爱染王也。吽摘枳吽惹真言是也。委曲地藏问法身赞可见之。不空译。寻云。以爱染王名平等王所见证据如何。般若寺僧正相续云。爱菩萨变成阎王。右手持檀荼印左手持金。身赤肉色坐水中。此王殊除死难(云云)。真言●●●●●●●●●有归命。檀荼印(外五古印)(里书曰)地藏问法身赞心云。降三世成金刚手。金刚手变成平等王。此焰魔王也(云云)口云。降三世变成金刚萨埵。金刚萨埵者即爱染王故(云云)。●●●。或抄云。以一面三目六臂像为中尊。加十臂大日两臂尊不动大威德观音弥勒宝幢剑龙为一曼荼罗。
  已上延喜二十二年六月一日于般若寺传之。
  宽空右口传。爱染王法次在之。二尊可有平等王名也。御抄云。平等王炎魔王名也。秘秘。
  第七金刚王事。
  瑜祇经云。此名金刚王顶中最胜名(口云。爱染王金刚王一体也)。金刚王轨者爱染王轨也。东方爱菩提也。即吒枳王也(云云)。形像四臂别在之。金刚王轨云。是五智金刚又变成本尊。身有四臂。上二住端箭势。下右手仰当心。持金刚杵。下左手为金刚拳。安左腰侧持金刚铃。频肩口微笑白色。载五佛冠绯裙天衣半跏坐月轮中莲华上(云云)。又像。金刚顶要略念诵轨云。观彼前有阿字门。变成月轮中有斛字。化为金刚萨埵。朱砂也。四臂。二手弓箭。右一手持金刚杵。左一手执金刚铃(云云)。次有金刚王金刚爱印真言可寻之。私云。此形像与金刚王轨说同。彼为爱染王。彼为金刚萨埵(云云)。可寻之。
  第八阴马藏事。瑜祇经云。尔时世尊复入马阴藏三摩地。一切如来幽阴玄深寂静炽然(云云)。观佛三昧经云。太子于其根处出日莲花。其色红白也。上一下二三花相连。花中亦有身根。如童子形。一一花上乃有无数大身菩萨。手执白莲围绕身根现。此名菩萨阴马藏相(云云)。取意。
  第九身色并炽盛轮事经云。身色如日晖。住于炽盛轮(云云)。口云。晖光也。赤色也(云云)。身色事。师云。爱染王真实白色也。而怜愍众生大悲心碎骨髓。大悲之泪遍身流红。腐染故赤色(云云)。又云。住极爱一子之地。一切众生愍念。母一子。悲如。故身一一毛孔血出流。故身色赤也(云云)(见大经十五)。又云。大悲慈胜诸佛血肉显外。是敬爱色欤。经云。能令一切见者皆生父母妻子相(云云)。
  (里书云)御身赤白事。口云。赤色胎藏大日。
  五轮指量金刚界大日(云云)白色以白檀作之白色也。炽盛轮事。安养记云。炽盛轮者日轮也。或十六尊爱菩萨可住月轮也。
  第十三目事。经云。三目威怒观(云云)。三目或照见三界施故三品悉地。又伊字三点面上三目是不竖不横义也。三目表三谛三身三学等(云云)。私云。三智五眼开合异也。四眼二智万像森然。佛眼种智真空冥寂光也示云。三智三眼者照真谛。二眼者缘俗谛也(云云)。
  第十一师子冠事。付那磨。经云。首髻师子冠(云云)。疏云。师子降伏烦恼涅槃义也。又云。此尊解脱名无能过者也。解是师子住所一切百兽无能过(云云)。又佛眼八字等以师子为冠。是无怖畏自在义也。师云。师子王一切畜类必如摄伏。此尊又一切众生意欲悉满事。载师子冠显本誓也。非畜类师子。如来身也(云云)。口纳○祈之时。所望事书入师子冠之内也师云。调伏时赤色纸ハサラ萨男(某)敬爱迦跋也。惹吽カキテ入口本尊御口即师子冠口也书结五古印。百八反加持之。或大咒用之尤可也。
(里书)口传云。木像师子口入。绘像タヽミテ师子口里押也。
  第十二头毛事。经云。利毛忿怒形(云云)。利者其毛竖也。仁王经云。身毛为竖呼声大叩(云云)。忿怒显顺慈体显逆怒心意也(云云)。师云。师子奋迅之时者。一一毛发竖。柔和之时者。一一毛悉垂也(云云)。
  第十三五古钩事。经云。于五古钩在于师子顶(云云)。
  第十四首天带事。经云。五色花鬘垂。天带覆(云云)。或云。五色五部色五色界道。花仿佛庄严具也仿菩萨是也。天带者天衣也。文选东京赋云。夫君人者黈纩塞耳。注云。以绵大如丸悬冠两边当耳不欲妄闻不急之意也。天带山义也。
  第十五六手事。第一二手。经云。左手持金铃右执五峰杵。仪形如萨埵安众生界。口云。铃摄召义惊觉之义欢喜义奉送之义。五古寂照之义。又铃三十七圆满义。五古表萨埵(云云)。付传法云。持五智金刚振被。若铃铎惊长眠三有受法乐十方(云云)。安立众生界安乐也。立者建立也。金刚顶经。尽遍众生界喜爱一切安乐悦意(云云)。守护经云。大慈大悲意自庄欲可持五种三形(云云)。同手作法师云。彼手令持赤地锦袋。其内书入黄之上敬爱事。绘像其手トテ付。又里付之。所求事行也。只观念斗用之。师云。传云。赤地锦月轮中书字令持彼手(云云)。又云。以水入盐磨书写也。右手莲。经云。右莲如打势者降伏之义也。经云。一切灵心众速无有疑(云云)。或抄云。今尊不似余法。虽为降伏令起慈悲。依之以智惠莲令打破也(云云)。疏云。莲者理离染着(云云)。本流白莲用之。又以赤莲打之。又莲花有五种义。周圆(息灾)花叶(爱敬)台实(增益)赤色(降伏)叶端(摄义古也云云)。以此莲花荼吉尼鬼乃至一切众悉打拂(云云)。
  第十六结跏座事。经云。作结跏趺座(云云)。不动等半跏座(云云)。余明王用结跏座尤甚意也。
  第十七莲花座事。经云。住于赤色莲(云云)。
  第十八宝瓶事。经云。莲下有宝瓶。两畔吐诸宝(云云)。瓶种子。●●字成宝瓶(云云)。一字心地经。如意瓶。绢索红吉祥瓶。归度诸德瓶。又天瓶。如此种种异名在之。又是地天三摩耶形也。
  第十九染爱王法事。种子●●罗誐记云●●。开严安立众生于圣道(云云)。法花经云。未安全安(云云)。药师经云。毕竟安乐而建立之(云云)。此等文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依此等文者。众生决定安立佛道。甚深(云云。里书云)。五古事五古向外者。显乐众本有五智也。上下十古十界悉具五智义也。第二二手。经云。次左金刚弓。右执金刚箭。如射众星。光能成大染法(云云)。弓箭即两手相合射。厌离心能成爱染之义。明王非愿显速疾义。定惠均等之身会一如。一如即平等也。心得此自在名王(云云)。众生见者。五道众生名利佛种二乘小智众生佛性如众生(云云)。吴宿殊常人间。臂放大日大光射之义也。射照义。此明王定惠力光明无边遍虚空界(云云)。云。如来放光从阿鼻狱至有顶。天地洞明止观日月戢重辉。天光阴不现(云云)。三光也。十住心论云。日轮射眼放四光(云云)。宝鉴论云。本觉内薰何光外射(云云)。宗镜云。射字取柯及果也。又弓有五种。成就义。箭有五种。速疾飞行必至所念敬爱义。委可见抄里云。明王射光如流星(云云)。放箭如流果疾意也。第三二手氏氏持者加持之义也。经云。左下手持彼右莲如打势。一切恶心众速疾无有疑(云云)师云。持彼者持所求事也。随所明用之。●●人形三形人形杵。
  第二十染爱爱染同异事。经云。染爱品。尔时世尊复入马阴藏三摩地(云云)。爱染品云。尔时金刚菩萨自佛言。我今更说爱染王一切如来共成就杂法悉地等(云云)。又云。两头二臂白色在之。左铃右五古又云。金刚萨埵一切诸佛母也。知大日染爱王金刚萨埵爱染也。非大日萨埵别。染爱爱染即二尊也(云云)。同一体事传集云。染爱王即爱染王也(云云)。秘密义云。金刚萨埵妻爱染。二两定惠义也(云云)。和合义也。
  已上。
  右钞记者本朝八个大阿阇梨所传所令类集也。凡山家记录中他异流秘事大事等悉记之(云云)。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溪岚拾叶集。

溪岚拾叶集。

  求闻持得名事。
  明星事。
  此法先踪事。
  乳事。
  阏伽水事。
  取水时分事。
  散杖事。
  道场庄严事。
  香花事。
  本尊安置事。
  日数事。
  念诵事。
  行法数事。
  出世本怀事。
  行者用意事。
  助修事。
  念诵故实事。
  证相事。
  本书事。
  相承私记事。
  山门相承汀事。
  东寺流汀事。
  诸家日记事。
  自他门行者相事。
  已上目录。

溪岚拾叶集。

  求闻持事。得名。
  示云。求者能求智体。以妙法为体。闻者所闻法体。以莲花为体。持者忆持不妄。以经为体。故以妙法莲花五字求闻持法为所诠也。付之有教相事相。所谓教相者。今求闻持法一代五时以说相为其相貌也。谓意者。坛上安牛乳最初顿说乳味得益也。次乳酪生苏熟苏醍醐次第五味调熟经法花入实此法法就相也。故檀上安置乳光明生。是即法花诸法实相遍照法界相表也次事相示云。坛上安置乳秘密坛五位成就最初位也。依秘密加持力得五味调熟。五相成身五智圆满全体也(云云)。
  寻云。以五智五相成身习证据如何。示云。天台一处释云。以色受想行识五种为五时相貌(取意)谓意色法花严乳味。受者阿含酪味。想者方等生苏。行者般若熟苏。识者法花醍醐味也。
  寻云。真言教中以五时为五智证据有之乎如何。示云。觉大师一处御释云。五时者五智所表也(文)。又云。五蕴即是五分法身也。五分法身五智也(云云)。又云。五大院先德释云。五蕴即是五分即是五智也(文)。深可思之。
  寻云。以求闻持真言为五时物体相云何。示云。真言体译云。南无(归命)阿伽舍(花严乳味)揭婆耶(阿含酪味)唵阿利迦(方等生苏)摩利慕利(般若熟苏)娑婆诃(成就)。中央●(法花醍醐味也)私云●字义法界不可得也(文)。示云。求闻持真言以五时说行者一念接得相貌也。加之显宗法门以五时接行者一念也。故一代五时法门行者心地品习也。凡一代不过八教。所谓化义四教化法四教。合为八教也。化法四教者三观也。即三智也。三智现前必至五智圆满位也。故名行者心地也。化仪四教者。五时者即以机入为本。机者必具五大五蕴。即是五智如来也。故一代五时法门行者色心二法于接尽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
  又示云。诸佛教法虽广显密二法不出。凡显教者。久远下种王城得脱等云。中间世世番番调熟调益经熟脱时分至。为一大事因缘。能化佛出世八相成道等唱给。其说法时分必经五时也。故经云。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等。此即十方三世诸佛必说五时证据也。诸佛说法必为众生开悟也。开悟得脱必显五智如来也。所谓虽一念间也。开觉思必经五时时分。五时必五味浓淡也。五味必五智表事也(云云)。次密经意云者。久远下种云トテ非过去远远。一念本不生解大通结缘习也。故三千尘点云トテ非劫数长远。指一念三妄执也。故天台释云。三千尘点者三惑所表也(云云)。故密教意。大通结缘者大日结缘习也。仍山王院大师释云。大通者大日也(云云)。所诠●字本不生理解即大日说教闻习也。只今值知识经卷本生理解了。理性大通结缘名也。此则自性法身说法三世超过仪式。深可思合之。
  寻云。法花经中大日说法相有之耶如何。示云。山王院释云。经云惠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此其证也。谓意惠日遍照义大圣大日也。故以此文大日异名释给也。次久乃说是法者指久远下种也。是又无始无终无近无远三世超过大日说法。深可思合也又云。示云。显宗观心与真言瑜伽一致不二也。故天台一念五时与真言瑜伽五时一致不二也。故山家御释云。天台观心与真言瑜伽不二冥一也(云云)。深可思合也。又云。谈天台观心大事时。一座成佛半偈成道云事。是则久远下种王城得脱不向闻一偈一句处于开悟得脱也。是又真言教五相瑜伽心也。谓意于一念间尽三妄执于一座行法六度万行圆满也。入本尊瑜伽三魔地即身成佛也。故五相成身观时。始自微心明终至于第五普贤满月圆满具足成佛得道也。所诠今求闻持法显宗五味浓淡接行者一念五相成身圆满法花入受开悟得脱相表示也。口传(云云)。深可思合之也。又示云。秘密坛深义云者。初乳味●种子本有位也。第二酪味者●字东方发心位也。第三生苏南方修行位也。●字也。第四熟苏●字菩提成就位也。第五方便为究竟●字也。已上五点具足成就五大虚空藏位也(云云)。
  寻云。虚空藏菩萨者两部曼荼罗中居何位耶示云。胎藏界曼荼罗西方虚空藏院居给。金刚界曼荼罗南方宝生尊所具尊也。宝菩萨即是也。
  寻云。文殊虚空藏一体证据如何。示云。虚空藏经云。此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母。一切众生不请师友也(文)。文殊又请佛觉母所请师友也。深可思合之。加之文殊入海为龙女说法教化给。其时文殊今虚空藏菩萨求闻持真言授给。龙女此真言受持南方无垢成道唱。此即宝部三摩地入事表也。凡南方者宝部东方金刚部西方莲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合不二平等三摩地住。故以南方名平等性智也。今虚空藏又福智圆满本尊曼法圆备菩萨也。故以此菩萨为宝部本尊习乎。示云。以两部曼荼罗主天地时。胎藏因曼荼罗主地藏。金刚界果曼荼罗主虚空藏。金刚界即智门故文殊虚空藏一体也(云云)。
  寻云。付虚空藏三身九身习方如何。示云。先法身三身者以宝生尊为法身。以虚空藏菩萨为报身。以如意轮为应身(已上)。次报身三身者。以虚空藏为法身。以如意轮为报身。以宝光菩萨为应身(已上)。次应身三身者。以如意轮为宝身。以宝光菩萨为报身。明星天子以为应身也(已上)。明星天子事。示云。明星者理智相称本源妙成就至极也。凡世界建立义谈时以日月星宿三部大日习也。所谓日月两部遍照大日也。星宿者不二妙成就本就本尊也。故求闻持行法时一一表示三摩耶皆是以不二平等为本。故不二妙成就明星天子以为本尊修行法然后本坛求闻持法修也(已上)。寻云。明星天子有何功德耶示云。明星天子者。丑终出寅时显现也。其故丑时阴极黑闇。时分也。是即无明极际也。寅时阳始法性显现表示也。所诠出生死黑闇法性并至表也(云云)。又云。凡明星天子者暗暝夜出明相尽照也。所诠断迷开悟出离生死表相也。凡真言教意以世间相常住法门为自性法身说法。故三光大子出现相并是三部大日全体也。深可思之。
  一。先踪事。示云。高野大师于阿波国大泷寺此法成就给。付之入唐已前相传入唐以后相传两种有之。更可问之。次山家大师山门虚空藏尾修给也。出香炉灰中现佛舍利仍得悉地给。次觉大师于安房国清澄寺得悉地给。彼寺大师御建立也。明星来下阏伽井有之。于此寺修此法者无不得悉地也(云云)。次慈惠大师应和宗论时于仰木庄高日寺此法成就给。次行晓和尚于相模国朝日寺此法成就给。次叶上僧正于备中四相里日应寺修此法成就给。此外自他门明匠等悉依此法得证理给。不遑注记。
  一。乳事。示云。东寺山门两流共用牛乳事如常(云云)。付山门流叶上僧正秘乳在之。是如秋八月雾○口传(云云)。又云。或人相传云。若乳及阙如者用桑乳(云云)。又传云。乳及阙如以阏伽水可用乳。其中入白米(云云)。又云。秘传云。不得乳时可安置佛舍利(云云)。已上口传相承也。委细更可问之。
  一。阏伽水事。示云。求闻持法取水作法最极秘事也。灌顶一个大事有之口传(云云)。又云。凡阏伽水者先可用灵地水也。相应灵地水细细不得取。先以吉日良辰取灵地水。假令百日行法每日阏伽水入加入加可用之也。灵地水者。或悉地成就之地。或明星来下之地。或明星写影阏伽水(云云)。
  一。取水时分事。示云。丑终寅一点可取之也。凡寅时者龙神吐水时分也。仍难陀跋难陀二龙居须弥最底大海底吐水也。故寅初成大海水生波音发也。水生时如花开。故水花サク云也。花水供因缘是起又云。叶上僧正传云。漉水秘决云一卷秘钞有之。情非情依正万法自水轮无不生。●字法界种子深可思之。所诠漉水灌顶大事也。
  一。散杖事(私云。乳散杖事)。示云。梅枝等用之。东寺山门如常又云。乳カク散杖常散杖如七寸切用之。又叶上僧正秘传最极大事。行者生气养者方行。桑木一年立杖フクフクトシテ无疵立。行者福德方向刀不用手摺。半如宝剑造半如柄造柄端宝珠造也。以是乳散杖用之。此即此尊福智相应三昧耶形也。口传(云云)。甚深甚深。T76057301.gif寻云。何故用桑木乎。示云。觉大师御释云。过去久远菩提树弥陀相应缘木也(云云)。谓意者桑字四十八书也。所诠西方风大方。桑又风大所成灵木也。西方又妙观察智智门也。旁以相应灵木也。仍用之。用桑乳此义依也(云云)。
  一。道场庄严事。示云。方三尺五寸柏檀。指其上方一尺八寸柏乳坛安。其中心安乳器(云云)。又示云。坛上梶叶敷(云云)。或桑叶敷也(云云)。又叶上流秘传云。乳坛侄一尺八寸圆轮造。其回三十六禽形像画。其中二十八宿形像画(云云)。寻云。见仪轨文。一方木曼荼罗安(云云)。然何圆坛造之乎示云。难势尤可然。但叶上流口传意云者。一方木曼荼罗安云者。凡曼荼罗者此轮圆具足翻故圆形造之。是则万法圆备十界皆成意也。大坛地轮。表故方形造之。小坛天曼荼罗表故圆形造之。口传(云云)。又示云。此圆形木曼荼罗中心黄皮皮以侄七寸月轮形造敷之。此月轮中心乳器案也寻云。何故必用柏木乎。示云。此尊仪轨云。此法用柏为相应缘木。谓凡柏者五种相应灵木故。不可限此尊余尊可通用也。别谓之。柏者其色黄色也。定惠均等色故用之也(云云)。凡以栴檀佛像造此意也。边土无栴檀。其代用柏木也(云云)。
  一。香花事示云。香用白檀或柏抹用之也。花柏叶用也。无柏处饼籾ハセヲ花供花用也(云云)。最极秘供也(云云)。
  一。本尊安置事。示云。本尊西向行者东向。本坛北ヨセテ安之。胁坛明星天子坛南ヨセテ安之也。凡明星天子供时别不安本尊。窗アケテ直对生身明星奉供之。求闻持行法别无神供。但以明星天子供拟神供也(云云)。明星供窗アケタルカ故风引。但ハヤハヤト供窗タテヽ本坛移也(云云)。又云。示云。此法行相始终风引故风病发也。故物狂成事有之也。相构相构出入之时。风病治良药。可服也(云云)。
  一。日数事。示云。上根机百日。中根五十日。下根三十五日也(云云)。
  一。念诵事。示云。百日行法每日一万反。或三时或二时正念诵间折当念诵也。次五十日三十五日其行法数折当可数反也。
  一。念诵故实事。示云。或秘传云。出息南谟阿迦舍揭婆耶(台藏义出息)。唵阿利迦磨利慕利娑婆贺(入息金界)。如此出入息折当本尊真言行者一念必得悉地成就也。凡此法念诵行住坐卧悉住本尊三摩地不可交他事。此法别时异时行法成就念诵故。必深行阿阇梨可修此法也。故四种念诵中先念诵成就后可修此法也。先修灭罪法无障无难成后可修行也。故仪轨云。或可修上厕法(文)。是为灭罪也。或又可行坛施(文)。是福业成就也。能修前方便然后可入此法修行三摩地也(云云)。不然者初心始行者必障碍赴也。强非此法失也(云云)。凡此法一一表事皆灌顶事相也。故深行之大阿阇梨成可修行法也。未灌顶者非所修也。凡诸佛出世本怀为一大事因缘也。一大事因缘者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为也。知见二字定惠二法福智二严也。此福智圆满体以虚空藏菩萨为自体也。故三世诸佛以定惠满足为体。十方之萨埵以福智二严为所诠也。故释尊多百千劫修行以此求闻持一座行法习尽也。故薄福底下凡夫非灭罪生善难得其证理。然而此尊神咒功能甚深故必成悉地也(云云)。
  一。行法数之事。示云。仪轨云。此法七度修习之必得悉地。寻云。何故此法七度行之乎。示云。此法宝部行法故也。又南方七识方故也(云云)。故此法成就时七宝圆满也。
  一。出世本怀事。私云。因御物语云。经云。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文)。释云。若有众生无佛知见。何处论开。当知佛之知见蕴在众生也(文)。心要云。于念念中止观现前。观名佛知。止名佛见(文)。
  一。行者用意事。示云。先毕竟空寂妙理开觉于心地可离著相也。其故此法顿法故。一期行法中于经四味调熟一代五时之时分经尽也。故宿恶赴来行业妨也。或内魔起心内三毒烦恼等也。或外魔发来。所谓常随魔等内眷属也。或外人等障难也。如此内外障难发时住本不生观不可惊动也。界内业烦恼尽。界外尘沙障难发。尘沙惑障除。无明细惑障难起。此时第六天魔王示现生留难也。如此因果断证法门如教相所谈能能可信知解了者也。不然者为魔障被障碍不得悉地也(文)(云云)。又示云。凡教相所谈者止观等所明十境互发相能能可解了也(云云)。又云。于我朝此法修行之者种种异相感被障碍事端多。少少记之。所诠或行者此法修时。大海水盐满来先道场外满。次道场内浪入。行者与本尊之外悉大浪立来打。其时行者此相惊舍行法逃去。然时后立返见时水无波无(云云)。又云。或行者此法修时。明星拜见窗间死人首现来暂大成道场内充满。散杖回无所。此相惊舍行法逃去。或行者此法修时。当结愿时露地仪式成。其时肉付马スネ乳器上ワタセリ。ケサキ事肝肠トヲス。其时行者起取之远舍之。为之被妨行法毕(文)。又或行者此法行之时。坛上干粪雨ケリ。为去之佛坛西寄北寄程行法被妨毕。又或行者修此法时。当结愿时明星拜见之窗鸢飞来于坛上羽打ケリ。仍乳打コボシテ妨行法ケリ。又或行者修此法之时。黑犬驰入乳吸餐毕。或女境来妨行者。或盗贼来妨行法。或客来成妨。或内眷属成妨。或被障家业等。如此留难不可胜斗。不遑注记之。又示云。疑如觉津云。障碍发悉地先相。故止观云。十境所断惑。十乘能观智。障发必智可发故也(云云。取意)。谓意六弊里六度如云。十境者欲觉发时先十境现前也。所以十乘里也。故十境发程机觉近付也。凡道者云来生恶令不生故。发心已后恶心不造也。故所发障碍皆先生宿执发也。多生广劫间所执发故业故。新新所发业其故业其最大也。止观云。夫无间业者动而不动拔而不出(文)。弘云。于一念心以定手动之以惠手拔之(文)。故业欲灭苦别故障碍发也。此障发时猛利强盛信心发宿恶忏悔重誓愿发修习。必定悉地得也。障即德故也。止观云。染体自虚本名灭。故妙体灭不立除名。障体即德不待转除。故云生即无生(文)。此文圆教断惑习至极甚深文也。又云。唯除实相余皆魔事(文)。谓意凡实相者以真如不思议妙理为体。以而二情隔为魔事。又云。心外境存为魔事。以觉知一心为实相故。或行者此法修。猪来土鼻以行者座堀タヲシケリ。此僧スクヤカ物ニテ有ケル间。猪鼻ネヂツメテ膝ネヂカヒテ行法シハテメリト思タリケレハ。我首坛下ヲシカウテ我手モツテ我鼻ネヂツメタリケリ。比兴次第也。是则宿殃被障碍或念想分别被障碍也。外障碍来非。只一念妄心依也。能能可令信知者也。
  一。助修事。示云。此法以深行阿阇梨可令助修也。为不发障碍也。助咒必军荼利印明可用也(云云)。师物语云。或人此法修ケルニ。百日行法中五十日半成时。道场内有大海。大海内现补陀落山。山内有宫殿。宫殿内有莲花。莲华内坐观音。莲花部部类眷属乃至无量人天大会现前。其时行者欢喜落泪悉地成就之思生。以此事师申。其时道场傍坐见之师见时。如此相不现前。师退出即时净土现前。ケリ弟子此事师范奉向。是无始故业现起行者行业为障碍也。仍此法修时。深行大阿阇梨道场傍置可令护念也(云云)。是随分故实也(云云)。
  一。念诵故实事。示云。此法念诵昼夜不断是诵故。舌スクミ口ツクムテ诵不明事。又师云。或行者此法修ケルニ。真言忘徒日数送。行法不成者有。一师口传如字道场观此真言书本尊傍可悬也。见此真言为思出也。
  一。证相事。示云。此法福智圆满秘法。故福德相先现前。或坛上白米涌出或阏伽桶内白米现前。如此相出现时不可成著相。又示云。坛上安置乳光明生涌时。以手乳器当时。アツクシテ手不当魔相也。ヒヤラカニシテ乳桶成就相也。如此证相出现时不可成著相。执心著相アレハ必为魔被障碍也。能能可用意事也。故大日经疏云。有相悉地现前时。可观十缘生句(文)。深可思之。又云。凡此法悉地以忆持不忘为所诠。故名求闻持。付之邪正有之。设虽备忆持不忘德。无慈悲心邪见兴行。非成就相也。能能可用意也。所诠正法成就证相无相无念成毕大慈大悲愿示现前。悉地成就证相也。深可思之。因物语云。或行者师弟相共此法修ケルニ。师信智具足行者既及数个度。弟子薄学浅智者初心始学行者也。而百日行法五十日计成ケルニ。每度行法乳涌。以之师申。师闻之呵责云。汝未至。弟子立腹云。宿习开发事不可依师弟。悉地成就不可初心后心。凡此法以乳涌为成就相。乳既涌上成就时节来云。结愿了破坛ケリ。扶佐檀那致信心令归敬ケリ。檀那德人后室ナリケル间。与彼合体富贵自在也。然付万事障碍出来无程贫穷成ケリ。仍令离别不知行方逐电ケリ。是即有相小悉地大菩萨障也。能能可用意事也。又示云。凡悉地成就法者。付灭罪生善沙汰事也。仍付真言加持力无始故业消灭性德本具妙理显为悉地成就相也。故高野大师御释云。真言不思议观诵无明除。一字含千理即身证法如。故行者依行法念诵功力无相无念观成行コソ法证理アレ。心地サナカラ本凡夫有相悉地感得着心炽盛。魔被执縳冥罚蒙。可知也(云云)。又示云。真言师タラン人必可修此法也。サレハ高祖大师始代代明匠无不此法。相构相构为因缘可修此法也。今日大圣世尊出世为一大事因缘说法利生给。其所被机鹿苑证果声闻也。此声闻证果一切众生开悟得脱表也。此声闻未来无数劫记莂预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成道可唱证处。龙女南方无垢成道可唱也。而龙女于海中预文殊教化一乘觉开。其海中法花如前言今求闻持真言是也。此真言诵持南方无垢成道唱。南方无垢成道者。五相三密行相也。显宗意。南方不二平等方。平等大会法花为表南方成道云也。密教意。南方平等性智理智不二宝部三摩地也。此定惠瑜伽内证理叶开悟故。南方无垢成道云也。又示云。南方修行方●字方也。●字必离尘垢义具故无垢界成道名也。又示云。成佛必依修行劫。修行必离烦恼尘垢。离尘垢必得道证理也。所诠断迷开悟断惑证理灭罪生善等义显为名无垢界成道也。所诠今龙女成道求闻持事相秘事也相传也。显宗成道龙女成道极。真言教即身成佛龙女南方无垢成道显。又示云。上自三世诸佛至一切众生。出离生死开悟得脱云。必以龙女成道习究也。凡大海者生死苦海表。鹫峰者法性难动山表。故经云。从于大海沙竭罗龙王宫自然涌出诣灵鹫山(文)。是生死大海出法性鹫峰诣事说也。师口传云。此法修行时道场内大海水观行业妨。其由此法宝部秘法驮都根元也。其所证云。●一字极。●字即如意宝珠种子也。故以南方灌顶智法习也。仍悉地成就近付时无垢故业现起大海水成行菩萨妨也。如此相现前时。无垢罪障忏悔猛利强盛信心发。必悉地成就也(云云)。又示云。此法修行时。火事发留难成也。其由。此法南方宝生尊知火宰故。●字智门开时。无始古业发火事出现行业妨。如此相现前时不可惊动。猛利强盛信心起。必得悉地成就(云云)。又示云。此法修行之时。男女色欲发来行业妨也。其故凡真言教意一切众生胎内五位成就位。ハタラカサズシテ本觉显证如来自性法身当体也开显以秘密坛五位成就习也。是则五相成身观也。如此秘密智生时。无始故业现前行业妨也。故薄学浅智行者当世多世间落堕并依是等义也。如此相现前时。无始罪障忏悔猛利强盛信心发修习。必得悉地成就。能能可有用意事也。已上此三个条诸障碍中最第一也。障碍成时留难第一也。悉地成就时此三事法门最上也。秘密至极也。自兼学得之。可令用意事共也。甚深甚深。
  一。本书事。能满虚空藏经。问仪轨。弘法大师御流相承记二卷。同私口传等。已上。山门相承私记口传等有之。觉大师私记。池上私记。大原私记。明星天子私记口传等。叶上僧正悉地成就决七帖。明星天子图口传等。三十六禽图。二十八宿图已上。山门流求闻持灌顶秘法东寺流同灌顶秘决等诸家日记等。自他门行者行物语等有之。
  已上大概记之。
  溪岚拾叶集(求闻持)。
  正和五年丙辰四月二日。于天台山黑谷清龙寺慈眼房为求闻持修行用意任师说记之耳。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永和戊午正月一日。于上野州世良田山长乐寺普光庵为令法久住书之毕。
  遍照金刚了义(六十四岁)。
  遍照金刚了宴。
  于时天文四(乙未)于同寺真言院义庆大和尚传受之砌。日日御本给书之。
  求法明朝。
  五大虚空藏。
T76057601.gif
五大虚空藏者。聚无尽法界诸尊则此为五尊。
  元禄十四年十月三日校对本尾云。
  永正六年(己巳)五月九日白嘱澄源了比丘和秋。
  又五日校对本尾(云)。
  永亨七二月二十七。静玄。
  常州下妻庄黑子千妙寺书之。法印亮禅于时延德四年(壬子)七月二日。于千妙寺别当坊书写之毕。亮心。
  又七日校对本尾云。
  嘉吉元(辛酉)七月十九日书写了。招莲又九日校对本尾云。
  天文十八己酉。于大平山求闻持修行砌。赐圆融房亮范御本书写了。千妙寺十乘坊亮晓。
  右五本皆日光山所藏本也。法印实观。
  十五年壬午春二月十日重阅。

溪岚拾叶集。

  一。五秘密事。示云。说者依三经也。一五秘密仪轨。二理趣经。三瑜祇经也。故此三经同位习也。印直言轨五𦙶●一字也(云云)。
  一。此五秘密者。真言一字即身成佛手本。大阿阇梨四威仪密行也。细释为上根五秘密说。五秘密经也。为中根者十七尊说。理趣经也。为下根广三十七尊说。瑜祇经也。虽然委细口传时者。只行者一人所具一五秘密也。其义分明。东方欲菩萨行者初念。南方触菩萨第二念相续物分别位也。修行分触义可思合之。第三念相续是非知极位西方爱菩萨云。必无念成位慢菩萨名。是显宗意此四位分别心加五秘密云也。此五秘密悟能觉智五智五佛词ツカへ名也。知五智五佛五秘密一法事闻毕。上根如此证时。自身所具五秘密法界诸法所具五秘密同一性观成时真言教相重成佛也。其非情以难时。梅生出始位欲菩萨云。其生长位触菩萨云。其果熟位爱菩萨云。其木必灭归慢菩萨云。其本性所具理中央金刚萨埵云也。若造作物云。备令叠欲指位欲菩萨云。正指位触菩萨云。此秘藏领纳位爱菩萨云。其后灭归位慢菩萨云也。其所具妙理金刚萨埵云也。如此一切有情非情见五智如来说法云也。已上浅略分毕。
  一。深秘云者八叶九尊云者四佛者如前。欲等四菩萨补处四菩萨者此欲等本有配四菩萨云也。所诠我等所具五智秘密。本有修生云数八叶九尊云也。示云。深密先浅略非情草木奇欲触爱慢事云ツルカ。此深秘重曼荼罗八叶九尊我等所具欲触爱慢四亲近云显也。其故大日四佛四菩萨。四佛大日望因也。大日果也。又四佛四菩萨望。四佛果也四菩萨因也。仍此因果互具アル形即欲触爱慢具タル我等行住座卧四威仪也云也(云云)。
  一。秘事深秘云之者。此九尊置东方者。本有许数萨王爱喜云。四方四佛如此四菩萨加故云十七尊也。加自证故也。所诠是行者一人所具欲等四菩萨四处数四四十六也。加自证分十七尊也。知只一五秘密也。理趣经十七段此十七尊说也。故此经段段四宛位举说。是欲等四菩萨也。经校合可见之也。示云。此秘中深秘。先深秘犹五秘密ハカリヲ出事出重。渐十七尊释出凡夫所具姿显故。先重犹深也。然而凡夫所具事来闻之(云云)。
  一。秘秘中深秘三十七尊名。行者一人有四处住欲等四菩萨数四九三十六也。加自证三十七尊云也。知是所落居者只一人所具一五秘密也。
  已上瑜祇经说也(云云)。示云。此重三十七尊显应法界曼荼罗显故。渐凡夫所谓闻也。所诠是行者一身备云断也(云云)。
一。如此习取爱染所说一五秘密知行者行住座卧四威仪行法也。如此观智德知时万法自体迷情灭方内护摩云也。故爱染灭罪生善二德内护摩内作业灌顶云也。
  已上是真言中名目也。云例一向显教分齐也。
  一。此五秘密以真言本分云时。欲时左右指举。是不舍大欲义也。触时两拳合小指钩结是触义也。修行云者是非分别位也。触萨埵也。爱时两风指钩结。执着不舍离义也慢时两手举振事。奇舍义也。出三形时者。钩索锁铃四形也。中央时此四悟觉心加五秘密云故。此分以阿阇梨内证行也。此义瑜祇经中四行接品说。是欲等四菩萨也。
  一。是五𦙶印习合时。二地欲菩萨地住持生长义有故。右风指触菩萨。风拂爱义。故当修行也。左右二大指爱菩萨。西方爱菩萨爱也。左风指迷中风故。烦恼又慢义也。二中指果也。中央自证分萨埵是也。瑜祇经十二品共五𦙶一印证故。以此印为至极。
  已上五秘密真言本分是也。
  一。此真言瑜祇经虽有重重●一字也。故十二品真言中一一●字一字说事此意也。此字义释。本字●字也。●字因不可得字也。因者善恶二因也。金胎二义也。又风轮也。风轮者西方敬爱三形爱染。又西方爱菩萨也。可思合。上主然西方妙观察智两部不二智说智也。下点者损灭点也。爱染智被照诸法皆五秘密一法成时。其情灭损减义也。瑜祇经秋八月雾崩细定说是也。渐如八月サへタル夜月光被照雾足金色见事。爱染智惠被照五秘密一德成愆也。又射众生光云事。日月大光被照诸星光失如。爱染五秘密被照五秘密一德成事喻也。是损减点义也。又灭罪义也(云云)。已上种子了。
  一。此印真言于瑜祇经习。序品。大羯磨印结一字心密言满(云云)。此印三国相传五𦙶云也。法性大日习时。智拳印云义有。此义一分虽然。经本意不合也。三明云者别口传有。更可寻之。已上。此五秘密之全真言秘中分齐加持身真言分齐也。此上本地身真言可有之。
  一。本地身真言者。真言本分显宗上所谈也。一息灾。二敬爱。三增益。四降伏也。初息灾者成就不阙义也。三形圆形也。一切法界圆形我是不阙本圆满形也。ナノリ居方息灾本有真言云也。一切法界圆形此中接也。五轮中水轮方北方无所作圆形方也。色白色无有恼色也。五部中佛部五智中中央大日也。一切方色形天然义知息灾三形说法云也。二敬爱者。执着不舍义也。形长形。长形物执着以为义。网等以可知。一切法界异形物我是物カラミアシテ外不遣持ナノリ居方爱敬中莲花部五佛中观音方西秋方也。秋一切物熟受爱方也。色赤色草熟色也。一切色方等灭如此见敬爱说法云也。三增益者。始生义也。出生义形方形●字大地形也。大地物始生义持故。一切方形物我是始生义持ナノリヰタル方增益三形说法云。一切世间方形物此中接可见。方东方始生物方故也。色黄色。一切种子始具。破中黄色成其后各别色成也。五轮中地轮五部中宝部五智中大圆境智。一切皆方色形持义分照见增益三形说法云也。四降伏者。破灭义也。形三角也。一切トカリタル物我此物摧サク义持ナノリアラハレヰタル方降伏三形说法云也。色黑色。愁叹色也。方南方修行灭罪义也。五轮中火轮。火灭义故也。五部中金刚部。如此一切方色形等以法界见降伏形说法云也。已上真言本分本地身说法毕。以此重显教上所谈云也。说法者身内德显。今四种三形身内德ナノリヰタルヲ。如来转说三密修行说给故。本地合时无云甲斐真言也。
  一。此外钩召延命二法有。虽有此二法。别三形法界不显故。息灾中说开也。
  一。五轮中空轮口决者出之二义。大修以心法习大日时圆形出给。如意宝珠习时。宝形出给。故其证据。大师高野铁塔下长五尺广四寸剑。箱入堀出给。此剑三𦙶柄左右三𦙶胁六轮锁。其剑中五轮图下四轮各替チカへニ四黑龙图。空轮对向二龙图。故合六龙也。此五轮空轮水轮同圆形也。大师于法界四种形显思食四形显之。空水二轮一息灾三形图给故。四种法云五种法不云也。法界三形不显故也。宝形宝界显云。接时尚降伏三角中接也。以此五轮法界四形定毕。已上四种法毕。
  一。此剑决者。总剑者过去七佛智也。又释尊九代祖师也。文殊三形故也。大塔云者。法界五轮智开义也。仍是堀出云也。五轮者前四种法三形显也。六龙者此五轮迷六道众生也。故黑色之迷义也。六轮者六道轮回也。箱入者广云者法界塔婆也。缩之时者五尺身也。实事此剑南天铁塔开义剑堀出云也。已上真言本分四种法外无也。五轮以真言本分事可思合。弘法大师稻荷峰三五轮立给。由绪有事上四种法可思合也。示云。过去七佛智剑事一段最秘灌顶有之。别可习之。
  一。如法爱染秘法事。示云。如法爱染者五秘密异名也。爱染行法五秘密共十七尊以为眷属。但普通非。大日智拳印用以如法爱染云也。咒大咒也。小中二种。印外五𦙶也。此智拳印。瑜祇经习合时。法性大日アサリト云时智拳印住也。故序品大羯磨印智拳印习事。此如法爱染习合时事也。实经意五𦙶印也。为含二义大羯磨印云不明本名也。此智举印。内护摩品用也。品品印虽说。此内护摩品许印不说。此品如法爱染自证分述品也(云云)。
已上次第五秘密次第也(三密说秘事也云云)。已上五秘密毕。
  一。如法爱染法事(付舍利)。东寺流云。此事东寺一流大事也。天台流所无之也(云云)。凡如法爱染法者如意宝珠安置行秘曲也。故云如法爱染法也。加之事相如意宝珠建立事天台流无之也(云云)。御遗告七个条随一能作经如意宝珠此事也(云云)。又云。东寺流大爱染法云事有之。今如法爱染法是也。天台如法佛眼法名。所诠一致也。尊替名主替斗也。予两流兼学。其底一云事知。
  寻云。天台流●●法有之乎。答。东寺舍利法●●名。极秘事故名字秘藏后七月法名。如法爱染法一体也。天台流炽盛光法名。东寺大爱染天台流大炽盛光法一致也。炽盛光法者所诠●●法也。爱染王如意宝珠炽盛光法三摩地出生。应知一致也云事。
  寻云。山门有舍利法证据如何。答。总持院建立其证也。右方炽盛光堂左方佛眼堂中间不二塔婆建立。佛舍利致安置为赖愿。每年舍利会被勤行其证也(云云)。一义云。山家大师于北谷虚空藏庵令修五大虚空藏法时。香炉中佛舍利感得给。委细本传有之。可寻也(云云)。又云。根本大师于高雄寺法花会被始行之时。清泷明神一颗宝珠奉献大师。其为体龙女我献宝珠世尊纳受云如。其所献宝珠西塔宝幢院双轮樘安置给。此双轮樘三国相承大事余处分施。所诠舍利法大事也。口传(云云)。又云。我山中堂建立即是舍利法秘事也。佛眼金轮安镇炽盛光全是舍利法也。已上记录相承口传也(云云)。
  寻云。如东寺相承山门流事相如意珠建立义有之乎。答。可有之。所谓如意宝珠者舍利法大事也。普贤延命入三摩地菩萨捻香秘事。又如法佛眼习事。又戒法相承大事等。宝珠建立事相也。不知案内东寺法师等难势不足言也。示云。我山中堂者。吾山三种中堂有之。其三学中也。然而我山中堂总名得戒坛院也。其故显密戒三学共有之。先是分别时。真言定习止观惠习。其上戒定惠不二习故总名显也。已上。又云。叶上僧正穴太流明匠也。为宝珠建立相应物寻故。被入唐其秘曲口传(云云)。
  寻云。以佛舍利号宝珠其证如何。答。都率先德龙女。我献宝珠事分古佛舍利海中来云。又鉴真和尚戒珠荷来云。觉大师戒珠怀来云。皆是佛舍利宝珠名给(云云)。
  寻云。慈镇和尚三昧流嫡流也。舍利法不知之间植西行法师传受给。如何。答。和尚是虽为三昧嫡流。鸟羽院第七宫觉快亲王十七岁早逝之间。灌顶大事等多以绝。サレハ舍利法ノミニ非。秘密灌顶第五三摩耶等无传受之间。伯耆大山基好被召。观性法桥以传受给。和上舍利法不知给トテ山门舍利法无不云事也(云云)。因物语云。西行法师参和尚申歌被游者舍利法可奉授也(云云)仍和尚咏云。
  チハヤフル七ノヤシロノイフタスキ。
  カケテモ六ノミチニカヘスナ。
  ト被游。舍利法传受给。世间□游如此。然而彼流舍利法习大事有之。报恩讲作法云事有之。是舍利讲次第也。彼流有沙汰。和尚与观性法桥申谈之作给ヘリ(云云)。
  一。爱染王习平等王事。示云。平等王者阎魔王也。显宗云地藏所具。密教习爱染王所具也。白川院御代造立阎魔王建伽蓝安置之。此号平等王院。彼阎魔王形像大体如爱染王说。●●王习阎魔王时。持彼手金持头骨。是名人头幢也(已上般若寺口传也云云)。
  问。平等王名义如何。答。阎魔王住生死涅槃两际记善恶示轻重。爱染王第八识上所现体相也。第八识染净真妄总识也。阎魔爱染共第八识所具故云平等王也。●●王持彼手第八识也。阎魔王净颇梨镜又第八识所具也。人头幢切颈则死。头者魂也。可思之。持彼拳中持一切所求物。一切所求心即第八识中熏之。仍第八识即持彼手也(云云)。已上。
  一。杂法悉地事。示云。彼经爱染王法四种法成就相明。成一种时四种同时成就故。杂法悉地云也(云云)。此杂法悉地爱染王明功力故也。甚深(云云)。
  一。爱染王法者以山门为本事。或云(澄禅)世间天台流无爱染法。东寺流委悉也(云云)。此事不然。东寺五大院修行法以为秘曲。其故五大院以前东寺总以爱染秘决无之。上古只爱染法大阿阇梨自证法不及显露沙汰也。觉●乃至道范以后爱染法赏玩披露。所诠以五大院为内证。如此沙汰。仍以东寺秘决山门用事不可有子细事也(云云)。
  一。人形杵事。师云。东寺最圆阿阇梨云。伪物也。但我师用之。大师御时アリケルト见。真雅僧正御目六之中。金铜人形杵一枝注之。又此三宫御经藏一身两头像绘画有。又杵人形杵同绘画有。
  已上仁平四年六月八日记之。
  和云。山门法性房人形行有之。金铜也。今本院西谷普门房现在(云云)。又云。金刚寿院座主持金刚人形杵在之。显露也。被取隐ケリ(云云)。
  爱染王弥勒菩萨内证不二事。口云。通达菩提心者。弥勒法习知(云云)。非弥勒力士(云云)。寂圆入道菩提心抄中有之(云云)。如教修行法(弥勒)秘中秘决。不可书之(云云)。有相大日弥勒菩提心爱乐无相大日爱染王大菩提心弥勒(云云)。
  溪岚拾叶集。

  古人云。
  菩提得否。依智慧浅深生死缚脱。依禅定有无才觉有无。依稽古浅深人伦信诽。任灭罪有无。
  一。地主权现号天照太神事天社。昔者号国狭杵尊。国津社。今者称小比睿宫(云云)。
一。天岩户缘起事。素盏乌尊犯天津罪时。天照太神成嗔而天岩户闭给。天下闇冥也。爰八百万神达成悲烧庭火致神乐。
  下贺茂(御祖大明神云秘事アル也。天照太神父御前母云云习也)。
  上贺茂。全分天照太神习也。
  贵布称。全体贺茂习也。
  元禄十五年壬午六月五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文殊法。私苗。
  师云。六样奉沙汰毕。文殊私密。文殊五字。文殊六字。一髻文殊。文殊一字。文殊灭淫欲。
  一。本书事。金刚顶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五字经。金刚顶超胜三界经说文殊师利菩萨说密真言。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金翅鸟王品一卷。
  一文殊秘密事。秘密真言●●●●●二种样也。师曰。此秘密法者以受此真言为其诠也(云云)。
  一。文殊六字。示云。此法本书者六字咒功能法经也(云云)。师云。私记等无之。行用人有不闻。但行思修安アリヌ。半仪轨也。此法者陀罗尼集经委说也。
  一。根本印明。如仪轨。示云。若小剑印可用之。文云。一切文殊皆是剑印(云云)。
  一。种子事。示云●。
  一。三形事。示云。梵筐。智剑可也。
  一。五髻文殊事。寻云。今五髻文殊者即文殊五字欤。题目五髻文殊云如何。师云。五髻文殊者。顶上五分髻置结故五髻文殊云也。文珠五字者。五字真言为本故也。然者五髻文殊为本也。自余文殊常五髻文殊为本。文殊八字八分置给也。故别五髻文殊不云也。示云。五髻文殊以五髻为本。表五知五佛也。示云。梵筐者箱造无谓。重多罪业。上下板当狭样造之。又云。尤取青莲花事不同也。
  一。莲花部菩萨持莲花。其中持莲花事青莲花者莲中胜故也。又云。彼非实青莲似莲花别花也。其名云泥卢波罗花。本莲莲细也。牛粪中出(云云)。一佛功德中智慧第一也。一切畜类中狮子第一也。又云。清凉山五百毒龙有之。为降伏之乘狮子。然者释迦三尊像乘狮子颇无故事欤。文殊乘狮子事。文殊八字轨炽盛光陀罗尼集经金轮佛顶。此等之说乘狮子见。
  又云。狮子座二义有之。一人中狮子申故能居人随狮子座云欤。又云。现狮子王座也。金刚顶五部佛菩萨各五种兽为座云。
  寻云。金界意利菩萨文殊也。若尔者西方无量寿佛亲近孔雀可座而乘狮子事如何师云。此事更不定也。但狮子乘事云非佛菩萨兽乘云证据也。故无过也。又云。普贤菩萨象乘事者是萨埵故也(云云)。然自余尊准之随方可乘欤。如何。师云。他尊イト不然欤。常行事文殊八字文殊五字本尊何大旨。
  一。私记事示云。如记(云云)。
  一。儿文殊事。师云。梵德婆罗门家其子生给形也。根本御经藏有之。文殊狮子不乘传教大师御将来也。大原僧都于文殊楼五字文殊法被修之。国家御祈也。其时念诵真言前后加●●故诵之息灾也欤。
  寻云。真言前后加者心如何。师云。●●●●●●●●如此也(云云)。
  一。髻文殊事。师云。此法者文殊福德法也。此轨初心人不授之。余别尊法传受可授也。此法文殊一尊不限。余法行后可修之。自余诸法依此法力可成就见故也。
  一。行法事。示云。修悉地可修之也。胎金可依人意也(云云)。
  一。种子事。●师里字●。
  一。三形事。示三形宝珠。
  一。尊形事。示云。尊形如五字文殊(亦云。一髻。宝珠有之)宝冠。
  一。根本印明事。示云。二手内缚二大指竖合。师云。以二大指押二头。明曰。曩谟曼柞室哩(二合)曳矩摩罗都跢耶怛他也他(三合)唵室里佉攞陛摩尼伽罗陛阿难摩佉攞陛娑摩三满多伽罗陛ソワカ。此法者以五字瑜伽法次第可行也。
  一。文殊一字法事。师云。此法秘法也。私记无之。大原僧都日记可见之也。
  一。行法事。示云。仪轨两部行法不见。依悉地可修之也。仪轨中万事成就见。
  一。根本印真言事。印剑印真言●唵此路枳焰。此四字成一字也。
  一。尊形事。示云。问。八字五字八髻五髻分用之。然者一字本尊一髻可书欤。师云。此事难定。但非师传。一髻书タラムモ恶カラント穴太师示给。豪光阿阇梨者怀妊御祈被修被书五髻。
  一。种子事。示云。种子●。
  一。三形事。示云。三形智剑。
  一。文殊灭淫欲事。师云。此法者出自七佛所说神咒经。私记无之。若欲修此法者。十八道若大法可修之。若又行法不修只佛前奉献香花可备此轨真言也(云云)。若又文珠此部能御心得者。他五字真言备可灭淫欲欤(云云)。已上。
  一。令法久住法事。或人云。东寺无名法者此法云也(云云)。最极秘法也。以口传。受之。
  一。本尊事。示云。本尊文殊用之。胎八叶文殊是也。师云。是最极秘法也。故纵虽修之人修此法不可闻也。
  一。行法事。示云。胎略行法可修之。七日三时如常备佛供灯明可修也。
  一。文殊八字法事。师云。穴太流以此法为最极秘法。兼日别尊法皆沙汰终最结句可授此法也。受此法者即蒙总许可故也。都此流所被载目录法者凡百十五尊。加持十四。悉奉传授毕(云云)。此流殊以被秘藏法四个也。所谓文殊八字·佛眼·阿弥陀(许可)双身(已上)二个法许可可有之。初度根共奉受乎。双身初度根者。毗沙门则法是也。故合四个法以之为秘法也(云云)。
  一。本书事。文殊八字三昧经一。文殊八字仪轨一。示云。谷流入场已后授之也(云云)。此法奉受毕时被仰(云云)。诸经轨等大略授尽毕。自于有残书者皆可准传授之。先师上纲此法被授之时。我蒙此仰。其御词等(云云)。件总许可双严坊于谷御房令受八字文殊仪轨给毕。次师匠以词如此被仰。我等词蒙此许可也等(云云)。常师示云。文殊八字者慈觉大师门徒最极秘法也。诸部瑜伽受终以后可受学也。仪轨奥大师遗诫アリ。奉授之(云云)。
  一。根本印。示云。仪轨根本印不说之。只口传受之。以受之此法イミシキ事スル也。示云。三印用之。先胎诸会文殊印(东第三文殊云云)。私云。二手虚合屈二中指。押二无名指甲。握二风端相拄二空并押二风端明如常(云云)。次剑印。示云。有二说。一小剑印。二大剑印也。示云。大剑印可有也。咒事此真言者大日真言末小分加之。然者大剑印旁便宜相应。但何印有明如前。次印经可授之。示云。内缚二大指立屈押头指也。明如前。以上印以秘要事也。示云。此八字真言大日真言加之。八字文殊。文殊取大同意欤(云云)。师云。此文殊八字真言文殊大日真言意也(云云)。寻云。文殊大日真言者其意如何。师云。是文殊法身真言也。法身真言故大日真言云也。此意诸尊可通也。虚空藏云。大日真言者五大虚空藏真言云也。所谓●(法界虚空藏)●(金刚〃〃)●(宝光〃〃)●(莲花〃〃)●(羯磨〃〃)此真言也。寻云。三身印明如何。两部各别有欤。若然者可用何乎。师云。三身印明者两部各别有之。分别胎金可用之也。胎三身印明法身法理。●●●●●。自受用身(无所不至)●●●●●。化身(小剑印)●●●●●。金三身印明。法身(金缚置心)唵ヤタサルハタヽキヤタサタヽ呼。报身(普印置书)唵ソハハハ式度𠿑。化身(前印置额)唵ソロハソホ吽。已上御。抄云。所赐文殊八字印示云。此书者大原少将入道寂源谷御房被奉问消息也(云云)。师云。胜林院本愿也。谷阿阇梨灌顶弟子也。劝请印三印中终印也(云云)。随一用师传文殊釼印可用之欤。文殊印说二何不可苦。大釼印今少フカキ说也(云云)。已上。
  一。炽盛光八字文殊大日衣行法一也。云事子细如御沙汰可见彼也。此行法炽盛光法可修之。所谓九执十二宫二十八宿十二天等蜡烛供也。轨曼荼罗作法重重有之。曼荼罗大旨同炽盛光。第二院八菩萨相造也。炽盛光佛顶法以佛眼观音等为眷属。今又文殊一法以八大文殊赞之。只其中救护惠菩萨非文殊具。其イカニモ可心得也。次既诸天布事大旨可同欤。
  一。古摩咒事。示云。八字真言也(云云)。
  一。后加持咒事。示云。大威德真言可用之。
一。行法事。示云。胎处悉地可有意也(云云)。
一。五种五摩中何乎。示云。息灾也(云云)。
  一。蜡烛供杯数事。示云。准炽盛光等可思之也。师云。杯数可在心也(云云)。此法离坛行事イト无之也。然者修法ナントニ行时者本尊坛间立机。又便宜处今一机立。如炽光法可供也。御抄云。蜡烛供如炽盛光。杯数可准用也。若界之时者十六大天九曜许可供之也。蜡烛别棚立可置之。若略蜡烛数少坛广土有棚サマテ不高可有也。略二十供欤。
  一。赞事。示云。常用赞。无用四智赞。诸佛通赞故也(云云)。或用要文是师说也(云云)。敬礼天人大觉尊(应身)恒沙福智皆圆满(报身)因圆果满正觉(法身)住寿凝然无故来。佛菩萨天等可用之也。又云。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十八句。云云)佛用事有也。佛用佛赞菩萨用莲花部赞。金刚部用金刚部赞。付其尊又用要文殊胜义也(云云)。已上师抄。
  一。文殊法事。一髻文殊(宝冠有宝珠同福德修之)如意轮一体(云云)。●。二字文殊●●不动一体。三字文殊●●●。万法吉祥一字●止路呬焰(为易产修之)。五字文殊●●●●●。知慧。六字文殊唵阇婆计陀那么降伏。七字文殊●●●●●●●(净口业)。八字文殊●●●●●●●●(智惠辨天)。轨云。根本密契从师密受(云云)。又云。印契差别门(云云)。私云。唵共八字也。
  元禄壬申五月十四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溪岚拾叶集。

  一切所作成就事。
  能除众生苦事。
  不堕恶趣事。
  常随行者事。
  能接诸佛教法事。
  往生极乐事。
  面见弥陀事。
  证大菩提事。
  魔怨不亲近事。
  无宫福寿事。
  消除贫苦事。
  永离三途事。
  得宿命智事。
  六根清净事。
  触犯不堕恶趣事。
  得清净身事。
  众人爱敬事。
  得王位事。
  得官位事。
  得好子事。
  胜军事。
  恶梦消灭事。

溪岚拾叶集。

  地藏菩萨念诵仪轨。不空译。
  尔时世尊普告一切诸天人众言。汝等善听。地藏菩萨大慈大悲真言法。我今当为汝等开示显说。若有诵者一切所作皆得成就。更无过者。于诸大悲中是最胜法王。有大威德力。能除众生苦。引导安乐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者。虽作十恶业不堕无间狱。由大悲显力故也。地藏菩萨常来拥护现声闻形常随行者。诸善子。此真言法能接诸法教法。何况一切菩萨及诸天龙鬼神等。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每日诵一百八遍。永离三恶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面见无量寿佛证大菩提位。若复有人诵此大悲真言者。一切怨敌一切魔王鬼神病罪百病万恼不能亲近。尽福寿常见宝藏出来世众生福尽之处。能诵此真言者消除贫苦两七宝。所有一切五无间等罪业皆消灭。不沈轮生死大海(云云)。永离三途恶道之怖随所生处得宿命知。六根清净诸根具足。妙尽严威德炽盛。若能受持是真言者。虽有女犯不堕恶道。何况三业清净常受持者。佛说是语已。尔时地藏菩萨以大悲大慈观一切众即说真言曰。曩莫三曼荼没多南(引)诃〃〃索怛弩莎哥。复次说心真言曰。唵诃〃〃毗三摩曳娑婆(二合)贺(引)。复次说心中心真言曰。唵系多振多摩尼莎哥。复次说根本印相。二手相缚竖。一合火轮圆满如锡杖形。是名根本印。由是结印故。成就大悲。不堕三恶道。常生诸佛前。复次说心印。二手合掌作莲花形。由是结印故。消灭一切破戒罪障。一切毁犯业悉得清净。复次说心中心印。二手内缚进力摩尼形禅智并立。由是印威力故。消灭贫苦悉得福寿利。能灭定业能延寿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厌三恶道求菩提。消除贫苦求福利。灭不净业求清净身。离恶业身求众生爱。或求王位若求官位。欲得好子者。先择宿曜吉祥之日。白丝或罥索上画地藏菩萨形像。安坐千叶白莲上。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执锡杖。身色白肉色。现声闻形。以种种璎珞庄严其身。(一)莲花座下左方画阎魔使者。身白肉色左手持宝镜。右手执檀荼幢。(二)次画持宝童子。其身如日光。左手持如意宝珠。右手与愿印。(三)次画大力使者。身青黑色载师子王左手持兽稍。右手开赦押右腰。以忿怒恶眼观四方形。(四)右方画大慈大悲天女。身白肉色。左手与愿印。右手执圆扇。(五)次画宝藏天女身。齐色七宝衣甲。以恶眼视一切鬼神形。左手持舍利塔。右手执宝棒。(六)次画接天使者。其身金色。左手托左腰。右手持三股杵。画如此像已作念诵法。烧香散花供养。置尊像于西方。面向东方。行者向西方满三七日诵其真言三洛叉遍。即得成就则灭身中十恶四重五无间罪一切业障。不废忘菩提心。消灭破戒灭障。还得戒品清净。何况余罪障。临命终时见无量寿佛及地藏菩萨。则生极乐世界。上品上生证菩萨位。若每日诵前真言一百八反。我地藏菩萨作等童子形常随遂与愿。所求皆成就。所说言敬。人皆信受。
  一。胜军事。再等敬。易产事。又取帝支缚底药以前真言加持百七反。随身持得众人爱敬。一切斗诤之处皆得胜(云云)。又有女人欲生男子者。对像诵前真言一万反。则生男女子。又一切鬼魅所著种种痛所或为毒药所中。当以苏三两孔雀尾一两内于苏中。加持之二十一反。煎之捣为粉和净水。以孔雀尾拂病人头。患即除愈。又有怨敌及诸恶梦种种怖畏。身心不安。以金刚杵加持自身二十一反。一切怨敌种种恶梦怖畏悉皆消散。即得安稳(云云)。又有诸众生吃五辛酒肉等。每日至心能见尊像诵前真言二十一反。一切诸恶自然退散。得无量福不堕恶道。我今为行者复说两宝形像。若欲供养者。白丝上或罥索上画地上菩萨两宝形像。其身金色。[忄*煕]怡微笑。种种珠仿顶冠璎珞庄严其身。右手执金刚幢。左手安腰。安立千叶莲花。对此像作念诵法者。先世薄福者皆得宝藏能灭宿业寿命长久。
  焰魔使者真言曰。二手外缚二中指立合如针。唵因捺罗耶娑婆(二合)贺(引)。是接天使者一切诸天王。若有众生妇敬持念者。无有薄福短命夭死业。
  已上。
  ●●拾叶集。
  地藏菩萨仪轨并使者法了。
  应永二十一年(甲午)七月二十一日于灵山寺别院记。
  求法少比立具笑。

溪岚拾叶集

  六观音法事。私苗。
  千手法第一。
  一。本书事。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一帖。示云。此轨依金刚界行法也。
  一。私记事。大原法桥私记赐之。
  一。种子事●缬利字用之。依金界故也。
  一。三形事。示云。开敷莲花用之。又云。此法三井秘法也。四十臂各别法有(云云)。里书图云。西一千宛书各别种子三形真言即等书之(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尊形千手千眼千音如此千数取事。诸师异仪不同也。以千为总限量事其证是多。但能义劫初之时梵天下生。海中千莲花出生。其上千众生又生。其中用四十臂事以千手当二十五有当四十手也。今南州分也等(云云)。私云。三井流相承四十臂秘决在之。可见彼也(云云)。示云。胎现图曼荼罗千手使者。婆苏仙功德文云事功德天吉祥天古名也。吉祥新释名也。吉祥莲花体也。天竺见莲花称吉祥。仍观音所现云上依莲花部故也。婆苏仙有说云。彼补陀落山麓为奉遇观音指庵候云。唐本绘图ナトニ多カリケリ(云云)。但此事故师匠达奉寻。不知之由被示(云云)。我慥样彼事无也。私云。或人云。今婆苏仙云者。方等时地狱火轮载来物也。其上今现图曼荼罗者。十界开会曼荼罗也。而地狱无之云婆苏仙千手眷属也。千手地狱界教主也。今婆苏仙地狱界众生习也。现图曼荼罗沙汰之时可习之(云云)。
  问。胎现图千手安虚空藏院。其心如何。示云。胎现图シトケナキ物也。千手莲花部金刚藏金刚部可书也。然是手多图有烦故。曼荼罗ノ面废为如此书也。十一面又如此(云云)。轨云。彼像式云。式纳或素。示云。素云随处可随意欤。此何不得意。墨像又薄タミトモ云。白云事也。私云。素云事。凡白色本尊云事也。例证多也。觉大师御相承白色不动素本尊云也。加之西山法轮寺虚空藏素色虚空藏云也。付之二样有之。彼山本愿上人建立彼寺时不彩色只白色安置之。故云素本尊也(云云)。又义云。生身明星天子来现。彼本尊御身现明星奉造纳。其色素色也。故云素本尊也(云云)。或东寺硕真言师物语云。素者音备也。正苏可云也。苏悉地本尊素备云也口传(云云)。
  一。千手陀罗尼事。示云。此陀罗尼ハ一切观音真言可用之观音总陀罗尼ナリ。然千手经出タレハ。千手陀罗尼云也。然陀罗尼中全千手云事无。只观音部能说。
  一。千手千眼姥陀罗尼经。示云。依此经别修行法事无有兴经也。三井寺以此经四十臂各别行法修之等(云云)。常云记。千光眼经云物用否难知。轨云。地门作莲座安八臂观世音(文)。寻云。何观音乎。师云。不空罥索意也。私寻云。千手小咒ハサラタルマキリ咒何轨中出耶。义云。无量寿轨中出(云云)六角堂观音太子令申给御词云。守汝事既七生。我止是利顺逆众生云。
  一。六观音次第。圣观音·千手·马头·十一面·如意轮·不空罥索。师云。一样如此。六道司命记云。师云。不知作者不言欤。大悲千手狱·大悲圣观音饿鬼·师子马头畜·火光图十一面修罗天人准提人·大梵如意轮。已上。师云。此文六道六观音礼也。此偈诸事天台非。东寺人云。准提入六观音故也。山入不空罥索(云云)。此偈外准提入六观音事证据无之。私云。天台流不入准提于六观音中事。准提者顶上佛无之。不空罥索顶上宝冠载弥陀。故天台六观音列次第为本也(云云)。经云。菩萨摩诃萨经无畏等诸普贤地(十地名普贤地真言宗意)。以二十五三昧坏二十五有。然则观自在菩萨昔于千光王如来所住初地时。由闻大悲章句已越第八地发大誓愿。应时具足千手眼。悲愍法界二十五有一切众生。堪能利益入三摩地名无所畏。现二十五诸菩萨等普往三界破二十五有。其二十五菩萨身皆金色具诸相好。有顶上十一面。身上有四十手。每掌中有一慈眼(千臂经意也)。二十五尊各具四十目令成千手千眼。如是世尊各住一处破其相有(有者迷义也。所心迷时谓浅法有作扱也。悟时诸法非有非无)。二十五三昧名三昧王。诸佛等别得如是三昧王。一身份为百千万身乃至无量身。后合之。多身以为一身。虽如是心无所著。犹如莲花。二十五三昧各入三昧。谓无垢等乃至我三昧是名二十五三昧。成就如是诸三昧王以一法身现二十五四十手尊。其四十手执持彼处所乐之物。各于四十手一一现于一菩萨身持宝物往施与之(二十五观音各有别名)。其一千各于顶上具十一面。于其本面皆有三目。如是各于一处有四十菩萨。一一菩萨各有二十五眼。总合四十五千眼也。一一菩萨互破二十五有故具二十五眼也(云云)。已上山王院御释。
  问。千手千眼何所表耶。示云。十界十如因果不二妙理显王也。亦是三千三傍全体也。所以非诸法印相者。不显三千妙法。不显三千者不显十界。皆成者者不能地狱秡苦也。是以五大院释云千手千眼者。十指者即十界也。指各具一眼。左手者性德。右手者修德。修性冥合而成千眼。十界互具而成百眼。一界具十如成千手千眼。凡千手者。每手众生所乐三昧耶持。是故经云。以千手引接。又云。无利不现身(云云)。千眼者每面各各众生照见给。故经云。慈眼视众生(云云)。是则普门示现应用妙法圆经胜属也。依之普门一品者以人界法。以法显人。一品始终但观音称名。不举妙法名也。仍释曰。妙达摩驮都人名观自在王(文)。六观音中人法不二。功能明千手一尊限。真言曰。 ●●(金刚也人也)●●(法也)●(人法不二观音也)依之惠心流以千手为天台宗教主也。故没流我国繁昌观音大悲秡苦スル。重苦不可过地狱。大悲者千手不可过者也。深可思合之也。
  圣观音法第二。
  一。本书事。圣观音瑜伽观行仪轨一帖。
  一。唱礼事。轮云。胎八叶。金礼忏(二十七尊略礼)悉地三身唱礼(佛眼诸天本尊三部五大尊)。虽然相互通之无难。其故唱礼依国风俗礼佛之语也。サレハ非出密教。然者东寺不用之(云云)。已上。师云。总才觉八叶唱礼别尊行法行。佛五佛次加。菩萨四叶菩萨次加。天等五大尊次加ヘキ也。又云。八叶唱礼本尊句不可三反。又云。八叶唱礼中自本身尊为本尊时。其音重不可加唱礼无尊凡事也。又曼荼罗主句不可加之。又云。礼忏者金界唱礼礼忏长唱礼有。唱礼常今唱礼也。
  一。九方便事。问。我某甲自后无始已来等三方便文汉音可读欤。对马可诵欤。如何。示云。可随行人心。此国后对马诵汉土移者汉音可读也。汉音读传来读汉音。不然对马(吴音)读常事也。但九方便五悔等对马读又无妨欤。
  问。三方便用心云何。示云。イイツアルヘキ事カハ等(云云)。已上师云。三方便者轨在之。我某甲自后无始已来轮回生等○(云云)。乃至我罪障速得生灭。已上忏悔已上众罪。复应自誓受三归○乃至归依僧伽诸菩萨众。已上归依也。我某甲归依佛受○乃至唯愿慈悲哀愍护。轨如此出。然者三方便。九方便所可替用也。然者师传常九方便用不可苦也。
  一。种子。三形事。●。未敷莲花。胎藏。●(吉利)同前。金刚。轨文●字见。然者常可用●字。无染不可得●(中台观音)秘开敷莲花秘。
一。尊形事。示云。手持未敷莲花也。中台观音持开敷莲花(云云)。
  一。根本印明事。示云。大惠刀印结大日真言可诵也。可问深意(云云)。寻云。可问深意者如何。师云。圣观音无相法身印真言有也。此悉地行法时分可用也。常莲花部心部印明可用之。金界三昧耶会法菩萨印结羯磨会法菩萨真言诵。胎界八叶观音印也。是布字八印中印明可用也。
  一。秘藏样用时种子并根本印明事。深行人八叶观音以为本尊可行也。种子●根本印明无所不至五字明以之为最极也。浅行人观音院观音部心印明可用也。所诠又大日变成本尊是也。或又我行用时八印中印结。其次何观音结也。八印法身印故也。余尊准之可心得也。
  一。出声诵念事。师云。出声诵念者高诵也。アサリノ念诵不缓不急不高不卑スへキ也。
  问。圣观音相貌如何。示云。一切众生性海中自性清净觉悟莲花生。以之为谓境开悟给。是名观自在王。此莲花未敷之位名观音。此莲花开敷名阿弥陀也。所以观音左持未敷莲花当胸。右手大指与头指相捻欲引敷相貌也。一切众生心性佛法莲花欲令开标相也(云云)。寻云。何故此尊为饿鬼道能治耶。示云。凡饿鬼者我见深执重故。为他不施财。依之得鬼道报。大慈观音者自损已真印他慈悲深重也。故入慈无量心三昧地拔鬼道之苦给也。深可思之。
  马头法第三。
  一。本书事。仪轨上下。轨云。北门作莲花座安八臂观世音。问。何观音耶。
  一。私记事。大原法桥私记赐之。示云。此尊依苏悉地可行之也。
  一。种子。三形●。白马头。
  一。尊形事。示云。肉色三面二臂结印。或本一面四臂二手结印。右手持三古杵左手持未敷莲花座赤莲花(云云)。
  一。根本印事。示云。胎藏诸会印若十八道辟除印可用之也(云云)。
  问。马头观音相貌如何。示云。释尊十九逾城之时乘金泥驹而入坛德山给。为报恩马头载给。自其缘起(云云)。将又马鸣菩萨缘起在之。深可思之。又云。日天子乘八马。此马即是天子天之三形也。所以日天子者观音垂迹也。马者午也。南方不二方主也。平等大会义可思之。又云。诸佛万生道虽多之不出十波罗蜜。缩之在六道。众生可度机虽无量也。不过六道。地狱道佛法缘起机千手引接之。于饿鬼道结缘机圣观音引接之。于畜生道结缘机马头引接之给也。余道亦复如是。又云。爱染顶上师子冠。不动尊顶上莲花。皆本觉显照妙理也。今马头义深可思之。
  十一面法第四。
  一。本书事。仪轨三卷。
  示云。轨意依悉地付悉地可行之(云云)。
  一。私记事。示云。大原私记赐之。示云。陀罗尼集经。见合可沙汰也(云云)。
  一。种子事。示云。●●用事梵号字也。十一面梵号也。随一可用也。●离作业义也。
  一。三形事。示云。贤瓶。寻云。何故此尊持贤瓶耶。示云。瓶者亦名军持也。其故天竺风俗战场向之时。必持水瓶也。此尊又修罗斗战除给间。此军持用给也。问。十一面其仪如何。示云。古义云。十一面表十一地(十地体果也。云云)。今经云。十一俱胝佛所说见。然者随号陀罗尼所门十一面观(云云)。寻云。今经者何经指耶师云。十一面神咒心经说也。讲堂十一面首コトニ弥陀载。是陀罗尼集经其由见(云云)。
  一。顶上佛面除疫瘵事。示云。经见。可检也。寻云。除疫瘵云者如何。师云。十一面中顶上一面除疫病德御故尔云也。
  一。一髻尊陀罗尼经云。不空译。观自在菩萨白佛言○。私云。此经陀罗尼集第四十一面经端大旨相似。彼集经秘处七日坛作法同此经文在之。但此经一髻罗刹明王观音现作译。翳迦惹吒明王云即一髻尊见。结集经再十一面仪轨正云。十一面观音正身功德行仪说一髻尊经。十一面化现明王行相明欤。又一髻经后七日作坛法。可秘欤。一髻尊三目四臂译。只有所持物等。委不说。台图可见也。师云。此经七日坛所不许之。仍不奉读之。
  问。十一面所表如何。示云。十一面者修行十界也。以从因至果为本。一面者性德本有一理也。故以从果向因为本也。是以天台云。佛界虽严妙。居九界末故属思仪。其上三千不思义妙境出。此尊十一面其义显也。法花本迹二门此尊功能也云事深可思之。加之此尊顶上佛面者药师如来也。今经解如良医明练方药。大医王久远印成教主也。故能众生心身病患治给也。深可思之。
  寻云。何故此尊为修罗道能治乎。示云。凡修罗者暗心增盛体憍慢高举物也。故此十一面观音入百八三暗。彼散乱粗动慕灵治给也。然则此尊左手持念持表百八三昧也。右手持锡杖十界平等妙法显也(云云)。
  寻云。十界表相也。所以左右六轮在之。六道表也。中三瓶上塔婆在之。佛果胜出表也。总体圆论十界圆备表也。委细别在之。
  寻云。锡杖表妙法相如何。示云。惠心释云。地藏萨埵六道昏衢说妙法属众生(文)。此释锡杖部德释也。深可思之。
  不空罥索第五。
  一。本书事。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示云。台金悉依何不释者。依悉地可行之也(云云)。
  一。种子。三形事。●。莲花。示云。不空梵号阿母伽也。共其中母字凡用也(云云)。寻云。三形莲花者未敷开敷中何乎。师云。常开敷也。然者其カタトルヘキ欤。
  一。尊形事。示云。胎图六臂也。常用之。轨四臂也。示云。三说中千手轨印不空罥索经初陀罗尼用也。小咒陀罗尼归命句除可用也(云云)。
  一。行用事。小记(云云)。问。不空罥索相如何。示云。三十三身应用钩。垂众生死海中。愿而无不果普无不与。故号不空罥索也。是以经曰。心念不空过(文)。世间有漏愿乐尚不空也。何说世出无漏妙法乎。抑可信者哉。加之念念勿生疑说。浅治意念念不疑所愿成就云也。深秘意者所起念想不过十界。十界即此尊普门应用也。然则念念悉与诸波罗蜜相应无作本有觉体也。故经曰。自在之业(文)。深可思之。
  如意轮法第六。
  一。本书事。仪轨二帖(金刚智不空)。示云。金刚智所说。轨依金刚界也。不空依悉地。仍悉地若金界可修之。
  一。私记事。示云。金刚寿院私记(云云)。
  一。种子。三形事。示云。金刚宝莲。北师云。种子。三云。金刚宝莲。又云。如意轮根本印真言共三用也。示云。三用真言可用之。二轨少不同。但二中同金刚宝释轨印可用也。金明智不空行也。尤可用意也。就中观音殊金刚智灵验显给故可用也。示云。金刚寿院座主如意轮殊为本尊给。每日后夜必行法可修给三真言。千反被满。光明者补陀落山也(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金刚智轨六臂或二臂本有之(云云)。
  六臂六道当事。
  示云。念珠手畜生道当异义不同也。一畜生其数多故持念珠(云云)。
  示云。思惟手畜生道配事。六道中地狱苦最胜也。仍配之。念珠手配畜生事自苦义之事也。三义一傍生众其数多故。念珠数多义相叶(云云)。二贯聚互相ツラヌキタルカ互为食啖心相叶(云云)。三百八兽畜生本体故念珠百八数相叶(云云)。此义难云。念珠必百八不为本。瑜伽念诵仪轨云コソ百八者云千百五十四二十一等念珠数也。示云。此义等粗僧都僧祇有之(云云)。此义共サマテモ不觉欤。又云。余手叶其义相叶欤(云云)。寻云。六臂说依思惟手念珠手配次第如此。今心手云何。师云。
  一。加星供事。示云。此如意轮法加星供别修事有也。穴太阿阇梨御房故祝ア成仲祈加星供令修给。但师令勤仕。此手代给时。付仰被记之(云云)。火土罗计加事。彼成仲慎星也。然随施主可改也。所诠如意轮行法彼星加供事也。寻云。此加星供者本说何事。示云。七星如意轮经在之。依其释欤(云云)。口传更问。
  一。都表如意轮法事。示云。一卷仪轨在之。最极秘法也。更问凡都表者。六观音总体也。余五观音者。接受一边也。今如意轮折伏接受二利益备具给也。所以轮御手者折伏也。安山手者接受也。余手亦复如是。余五观音五根故其功能各别也。如意轮者第六意根故周遍诸根故号都表如意轮也。六大无碍义深可思之。
  寻云。六观音合行义如何。示云。如上云。观音者五根也。五大也。如意轮者心法也。识大也。色心合行而六大无碍。以之名合行也。深可思之。
  寻云。六观音中以何为本乎。示云。凡六观音者为一尊功能。上者不可有胜劣者也。然而先德问答释云。极乐称为弥陀尊。如女示现观世音者。六观音中何乎。答。女女示现观世音者如意轮也(文)。译意者。以心王无义别为极乐弥陀尊。心数第六念想。为女女观音也(云云)。应知以如意轮为六观音总体云事。深可思之。
  溪岚拾叶集。
  文保二年五月八日。于天台山黑谷任师说记之毕。
  天台沙门光宗记。
  长享二年三月十六日。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养父母奉仕师长此一帖留记。
  天台末叶澄运(生三十八)。
  于时延德六年(己酉)十月二十八日。以彼御本于鞍马寺为兴隆佛法如形书写毕。
天台沙门庆成。
  元禄十年丁丑春月书毕。
  兜率谷鸡头院严觉洪道记。
  天明五(乙巳)七月二日。北岭东塔南溪学侣令笔耕写。更使不省校阅总本书。以草写故展转写误不少。尚又此抄总不用事颇多。后来君子订证焉。
  遍照金刚实空。

溪岚拾叶集(法华。付观智轨)。

  法华法。私苗。
  夫法华至理者。以印相为体。三谛玄极者。以一印为本也。至一者何。至三之谓也。至三者何至一之名也。圆融相即而不思议妙法也。亦是法界●●全体也。故宝塔涌现。而诚证于实相法花也。法界塔婆者。即是大日五字●●●●●是也。依之仪释云。此经本地身即是妙法莲花经最深秘密处(文)。山王院释云。●字不生微妙体。即是众生内心法。本来清净如莲花。故题妙法莲花经(文)。又经云。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文)。是则●字四点也(云云)。所以妙法莲花一部文字。皆是诸佛尊种子。各各法界曼荼罗体也。所说草木树林等及莲花·宝珠·宝塔·璎珞。悉是三摩耶曼荼罗也。尘数圣众皆同大万荼罗身也。各威仪事业皆是羯磨曼荼罗也。各各音声皆真言陀罗尼也。取舍屈申皆印契也。各各心行是等持意密也。如是三业三密。不出五大法界。周遍法界而六大无碍也。此不妙体皆是超过一切心地故。悉是本觉真如如来也。此六大·四曼·三密。皆自性清净妙法也。因果俱时故号莲花也。是法佳法位世间相常住也。果性双智德海而圆融圆满。故云妙法也。序品●·方便品●·辟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此五轮五相瑜伽相应。而成法界●●功德聚也。以此名全身舍利者欤。以万法圆备。为平等大会宝塔也(云云)。
  一。序品事。第一。序者一经元起。●字本源也。是以经云。眉间白毫大光普照(云云)。释云。始从妙法。终至而去。无不●字本不生(云云)。●字是诸法本。初不生。万法根源故也。仍说序品。说●字门(云云)。
  四个●字事。列同闻众时者。始阿若桥陈如说终阿阇世说也。明依报时者。始下至何鼻地狱说。终上至阿伽尼吒天说也。是则依正万法。悉是不出●字门事表也。●字即是诸法本。初万法极际故也。
  一。方便品事。第二。此品者。说●字门也。是以经曰。惠日大圣尊。久乃说此法(云云)。山王院大师云。惠日大圣尊者。大日也(云云)。加之不仪疏大日又名惠日尊(云云)。深可思之。又云。此品说●字者。此●字者。言语不可得字也。依之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也(文)。又云。诸法者。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云云)。又云。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法(云云)。今仪轨云。言语道断离心境。是故方便说三乘(云云)。是则●字之字相字义显也。又云。方便品开示悟入四种归开示二也。其故者。经云。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云故。此四种开示上开出也。今轨云。开示甚深殊胜等(文)。此意也。四佛知见开方便。开示真实相タメナル故也(云云)。万机皆合归一印会大日。即是会一乘也。
  一。譬喻品。第三。此品●字三摩地说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等者。●字字相也。烦恼尘垢也。诸毒虫恶鬼等三毒等无量烦恼喻也。烦恼●字猛火也。如来已离三界火宅等者。●字字义也。是烦恼即菩提意也。离三界尘垢●字字相。还如来大智●字智火成者也。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此品极也。此仪轨归命火宅譬喻品云。●字三摩地大意取云也。其意可知者也。
  一。信解品事。第四。此品●字门说也。信解者。信信力也。信解力大日经疏云。风大力义释合タル也。此品多力法门说也。经云。穷子见父有大势力(云云)。又云。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云云)。又豪富如是有大势力。又云。以方便力。调伏其心(云云)。又云。及其志力随所堪忍(文)。又云。不思议大神通力(云云)。是●字风力因业法门也(云云)。又云。四大声闻探领齐教领解说。是则因住修行法门领解也(云云)。又云。获大善利。无量宝聚。不求自得(云云)。又云。今于文所大获珍宝(云云)。此品多又说宝德。是则净菩提心如意宝意也。菩提心为因也。因德是●字门字义。此故风大●字门品又宝德说者也。又云。西方者净菩提门方也。主风大菩提心为恩义。深可思之。
  一。药草喻品事。第五。此品●字空大三摩地说相也。其故宿曜经云。草木空精说。故三草二木皆是空大也。依之草木青色。皆是大空色(云云)。又云。以五行配五大时。草木当空故也(云云)。经云。如来知是一相一昧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一切诸法皆终归空大。说此品说空大云事。分明者也。依之或师义云。今此药草喻品引终归于空文。五轮中空轮终有证据引合给也(云云)。四大从空轮起。终归于空轮故也。成劫之时者。四大从空大起。坏劫之时者。四大归空大。终空劫成者也。然则大日经疏中此事(见)。又经云。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云云)。破有者。空义显然也。此轨云。获得智光如日轮(云云)。日轮住空。其意可知者也。
  已上五品者。大日五字真言功能说事毕。
一。授记品事。第六。此品四大声闻授记也。此声闻大日五字真言功能周遍法界妙理开悟。而平等大会法门证得故。未来可成佛得道。故授当作佛记莂也(云云)。
  一。化城喻品事。第七。此品三周声闻大通结缘之往事说也。然则于大通覆讲会座。系无价宝珠于衣内里。●字不生妙理是也。五大法界真理开悟。而十六生正觉显也。今十六王子是也(云云)。
  一。五百弟子品事。第八。此品者。一念心即如来藏理觉悟故。衣内无价宝珠显。故授记莂也(云云)。
  一。人记品事。第九。此品者。明五字皆成之旨。安住佛道故。学无学之人之记说也(云云)。
  一。法师品事。第十。此品者。五种法师妙行明也。一句一偈一念随喜者。皆授记给也。须臾闻之即得究境说。此品大意也(云云)。又云。如来宝衣座即是三聚净戒也。三身万德是极者也。
  一。宝塔品事。第十一。此品者。五大法性常住宝塔事说也。又云。多宝佛者。平等大会大智常住显也。此故多宝证明而平等大会赞叹也。是释迦悲智二德常住旨显也。莲华智德多宝释迦二德也。莲华悲德者。八大菩萨也。此妙法莲华悲智二德开。金界三十七尊トス也。故莲华三昧经云。归命本觉心法身乃至三十七尊。住心城等云。所谓以释迦多宝二佛接五佛。以八大菩萨等接余三十七尊。此等诸尊常住本有故。远离因果法然具云也。又经云。以界八道者。胎藏中台八叶也。金界常住妙法心莲华台也。是则密严华藏之净土也。亦是常寂光土也。寂者理也。即台也。光者智也。亦是金也。是以天台云。岂离伽耶别求常寂光。非寂光外有娑婆(文)。又云。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饭(云云)。今宝塔者。是毗卢遮那身土相称之相貌故也(云云)。五大法性五字真言事●●●●●。释曰。腰下●字本不生。金色方形。佛身地。脐轮●字离言说。白色圆形。大悲水。心上●字无染着。赤色三角。大智火。额上●字离因业。黑色半月。大风轮。顶上●字等虚空。杂色团形。大空轮。即是无作真言也(云云)五处五轮。和合五轮。一体五轮。多宝五轮等(云云)。私云。今宝塔者。法界总体五轮是也。仍多宝证诚词。平等大会皆是真实(云云)。全身舍利此事也。是以经云。在在处处皆应起七宝塔。不须复安舍利。其中有全身舍利(文)。可思之。
  一。宝塔庄严事。本有四种。为所依(多宝)修得四德为能依。释迦能所并为能依之身(多宝释迦者。能住佛界也)。依于能所所依之土。二义齐等。方是毗卢遮那身土之相(文)。本有四德者(法界五大)。修德四德者(修得起立塔婆也)。是则所依之土二义是也。
  一。己身宝塔事。本有四德(一心三谛境)。修得四德(一心三观智)。已上能依。本有四德(法界五大)。修得四德五阴和合。已上所依方是毗卢遮那身土之相(云云)。可思之。
  一。三身九身事。法身三身(宝塔)多宝佛释迦佛。报身三身多宝佛·释迦佛·十方分身。应身三身释迦佛·十方分身·一切众生。已上一切众生为释迦分身事。深可思之。
  一。提婆品事。第十二。此品者。法华中微。密教肝心也。然则三逆调达者。即坐预天王如来记莂。三毒龙女者。速疾唱南方无垢成道。龙畜苦趣即法身显。又龙女之三毒烦恼即般若转。调达三逆业即解脱示也。
  一。此品表大日五字事。龙女者。上品五大法性觉成正觉也。所以妙法莲花●字大地也。大海者。●字水大也。龙女三毒及南方无垢成道●字火大也。调达业体故。是●字因业风大也。提婆龙女苦道是●字门大空也。上品宝塔五大和合总体也。今品五字者。而二着别智用也。
  一。提婆文殊一体事。大王千岁给仕之昔阿私仙人者。大圣文殊大王千岁给仕之昔阿私仙人者。大圣文殊化现也。加之最胜王经云。第一调达即是文殊师利也(文)。调达邪见即正者。妙法莲花即是顺胜用显也(云云)。
  一。我献宝珠事。此宝珠者。即是一乘无价宝珠也。龙女南方宝部如意轮也。故以宝珠显内证也。是以先德释云。龙女之宝珠古佛舍利从海中来(云云)。可思之。又云。往生论注云。如来遗身入海中。成如意珠(云云)。山王院释云。龙女依三密方便成佛(云云)。菩提心义云。龙女是有缘得记人等(云云)。是依五相三密成佛事释也(云云)。天台释云。他经但记菩萨不记二乘。他经但记男不记女。且记人不记畜。但记善不记恶。今经皆记。深可思之。
  一。劝持品事。第十三。此品者。恶世弘经说。妙法流通显也。仍上品次此品来也。又云。上品龙女之成道记。此品女人授记明。故姨母憍昙弥耶输之记莂说是也。姨母者。憍昙弥即养母也。
  一。安乐行品事。第十四。此品者。四行万轨明。离十恼乱。灭后修行相显。观心一文此品极。是以天台释云。观心一文除安乐行修接其心。余皆义立(文)。末代行者修观用路不可通之者欤。甚深甚深。又云。法花胜用一乘无价宝珠。此品肝心也(云云)。
  一。从地涌出品事。第十五。此品者。本门序段也。地涌菩萨者。本地弟子也。久成释尊事粗显。
  五相成身事经曰。诸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火大)。二名无边行(地大或风大)。三名净行(水大)。四名安立行(风大或地大)。已上四人表四智也(云云)。至虚空会显无碍德也。中台者释迦也。此五大尊互具成五智如来也。山家五相成身记云。从地涌出品四导师者。四大也。中天竺释迦者。法界体性智也。在地时胎藏五轮也。在天时名五大虚空藏也。金界五智如来也。今四臂地藏明星天子是也(云云)。大日经义释云。从地涌出品上行等诸菩萨迹邻补处菩萨乃不识一人(云云)。凡五相三密者。迹门不明也。本门明之。故不识一人说也(云云)。
  五大虚空藏事。●法界虚空藏地大中央。●金刚虚空藏空大东方。●宝光虚空藏火大南方。●莲花虚空藏风大西方。●羯磨虚空水大北方。
  已上从地涌出品五相成身是也(云云)。
  一。如来寿量品事。第十六。大日经义释中多以寿量品佛。大日本地常身引合也。今经能说教主久远成道佛。是中台毗卢遮那本地常身也。今塔中释迦是也。八叶八大菩萨是台藏八叶四行也。只以八叶八大菩萨位。可为四智四行二菩萨。具诸位故为四智四行。不可有相违也。余菩萨明王等是四重圣众也。台一曼荼罗●字者。是众生一念心性也。此心性无性。●字云也(云云)。释云。释迦如来久远成道皆在众生一念心中(云云)。此等皆●字德也(云云)。此心性本有三佛德。是无作三身云也。又灵山佛常住号曰金刚界等(云云)。或归命本觉(乃至)常住妙法心莲台等(云云)。或归命皆是金刚界也。礼忏云。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者。妙法莲花法身体也。即净妙法身也。故一切众生皆是妙法莲花三十七尊。本来圆满。又法花我本行菩萨道等。因久远也。即本因德也。五百尘点之久远成道果久远也。即本果德也。此本因本果又两部也。因曼荼罗本因也。果曼荼罗本果故也。
  一。分别功德品事。第十七。此品者。闻于如来长寿。微尘菩萨八番增损有之。是以天台释云。若但只信事中远寿。何能令此诸菩萨等增道损生至于极位。故信解本地难思境智(文)。又云。无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云云)。此意べシ。又云。闻于长寿开通无碍。信一切法皆是佛法(文。云云)。一切众生无作显本也。深可思之。又云。一念信解机深信观成者。不断烦恼。不离五欲。得净诸根。引接五品习事。甚深甚深。
  一。随喜功德品事。第十八。此品者。依一念随喜功德超证无上道。五十展转随喜者。超过八十年布施。二乘证得之果。证者不及大乘初心。故经云。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等说。又云。天台释云。十心具足初随喜等(云云)。以观不思仪境。名随喜也。又云。观名佛知。止名佛见。于念念中止观现前。即是众生开佛知见。此观成就名初随喜(云云)。可思之。
  一。法师功德品事。第十九。此品者。能行五种妙行。现净六根也。唱相似八相。能转妙法也。示六根互用。显诸法相即者也。此法花胜用也(云云)。又云。如净璃琉中内现真金像等说。镜像圆融法门者。此品说显。甚深可思之。
  一。不轻菩萨品事。第二十。此品者。说释迦说往因。明妙经弘通也。所以不轻礼拜者。弘本迹二门也。皆当作佛之词者。迹门意也。乃至远见四众者。本门久远义表也。然则述门意者。当作佛授记习也。本门意者。无作三身拜礼习也。又云。经云。不专读诵(但行)礼拜(云云)。以此意。释尊居观行即位习事。甚深(云云)。
  一。如来神力品事第二十一。此品者。现无量神力。令众心欢喜。令得菩提秘要给也。于此品者。证道八相习也。所谓经云。能持此经者。则为己见我。亦见多宝及诸身者等(文)。深可思令之。
  一。药王品事。第二十二。此品者。说烧身烧臂行。明色心三昧也。是则三谛。即是三谛即是妙理说也。所以烧身烧臂者。圆融三观也。还复如故者。复疏三谛也。是以天台大师者是真精进名真法供养如来文至。法花三昧发悟给也。甚深甚深。
  一。妙音品事。第二十三。此品妙音来相说事者。为显法花胜用也。此菩萨殊法花三昧证明。故现十界色质。当品者。从因至果现身说也。故天台妙音加佛十界具足(云云)。普门品者。从果向因也。普门示现也。两品大纲可思合之。
  一。普门品事。第二十五。此品者。法花一部肝心也。其故。观音是妙法莲花体也。所以妙法莲花之莲花者。是观音所持莲花也。自性清净觉悟莲花德法部显之时者。即今妙法莲花也。佛显时者。是阿弥陀也。菩萨显时者。是观音也。是即人法不二义显也。仍山王院释云。一品之内不云妙法。故知。观音妙法正体也(文)。又觉大师释云。法名达摩驮都。人名观自在王。此等文理。深可思合之。
  寻云。观音品观音六观音中何哉。示云。种种习在之。山王院六观音。勘文在之。别云之者。千手观音习也。最深最深。此品如幻定事依台藏意者。是大日经所说胎藏如幻三昧也。第八地菩萨所得如幻三昧。皆观音如幻三昧也。释之。是以义释云。是故世称观自在者(文)。是普门示现德也。若金刚界意者。金界如幻三昧也。以此三昧身。本有金刚性海德。三十七尊示现三十三身云也。此三十七尊摄在者也。又云。无尽意者。所献宝珠者戒体习事。深可思之。
  一。陀罗尼品事。第二十六。凡陀罗尼者。总持号在之。所以开会诸经令归一乘。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总持德此品显也。又陀罗尼。总持故。今经密经事此品显。持经者拥护之功能此品极。又云。迹门者明法开会故。十如实相说。本门者。明人开会故。十罗刹说也。此品甚深故说之(云云)。
  一。妙庄严王品事。第二十六。上品明人开会故。此品正出其机也。说四圣先缘。显妙法胜用也。依二子级引。改邪见归正法。证明妙法故。号妙庄严也。是则邪正一如妙理显也。当来成佛号沙罗树王佛。即是炽盛光佛是也(云云)。
  一。劝发品事。第二十七。此品者。法花眼目。一经肝心也。所以天台释云。法花重演。此经再宣。远来劝发方此谓也(云云)。取意。一经归普贤。故此品在经末也。上诸品归此普贤故也。是则归普贤本因也。其本因者。众生一念心性也。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云此意也。嘉祥大师释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即是妙法莲花经也(云云)。普贤经云。法花修行说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也(云云)。又序品放眉间白毫。果德用显。终说普贤三摩地归本因意示也。大乘因果俱实相意也。因则常住实相义也。又彼普贤经说法花一部法门无尽。普贤(本因)归止事此等意也。此普贤本因者。真言法尔应住普贤大菩萨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意也(云云)。
  一。属累品事。第二十八。此品本经在经中。今轨归命终置之(云云)。
  问。何故经轨前后相违毕。答。今妙法花者。经中置之。天台所用也。正宗之后即属流通意不苦也。余经者经末置之。法相所用也。今仪轨中经末置事者。不空者元法相三论依学之圣者故也(云云)。又云。至极大乘意者。今序正流通三段者。如次法报应之三身功德习也。法相等意者。三身次第意。以强经末置之也。三身相即无前无后意。天台者习也。法相者。正像末三时。隔历意沙汰也。天台者。三世常住弘通故。经中置之也。甚深甚深。
  已上。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永亨十年三月二十八日于世良田长乐寺真言院书之(云云)。
  金资荣幸。
  元禄十四年辛已九月十九日以日光山轮王寺所藏御本校雠于京洛寓居。
  法印实现。
  十五年壬午四月二十八日重阅于天台净教房

溪岚拾叶集。

  法华法大意事(付观智仪轨)。
  问。今仪轨者。世流布法华仪轨欤。示云。然也。
  寻云。世流布法花者。是释迦所说显教经也。今仪轨五相三密三三昧等说。然何显经仪轨云耶示云。此例非此经轨。花厶经顿证毗卢遮那仪轨。又仁王经仪轨。又般若仪轨(修眼般若仪轨)。又山门一切经法。凡于所说经。依机浅深。所闻各各不同也。于阿含经所会。小乘闻人空法有教。得小乘益。大乘闻二空妙理。得大乘益。如八方诸天。得无生忍益也。又于般若显机闻理趣分。密机闻理趣经。花厶仁王显密同之。今法花经及仪轨显密异亦复如是。显机多名句显经闻之。密机五相三密真言教闻之。大师开题云。以多名句得之。密以总持得之(云云)。显偏句义也。密句义字义。并得之也。然结集之时。金刚萨埵。秘密分别出纳塔中。授龙猛。是故今轨是塔中相承秘密法花分也。菩提心论于诸教中阙而不书者。此意也。然者今轨是显密中秘密有也(云云)。
问。秘密中付此轨杂部欤。将又两部所接欤。示云。今轨变化法身说故。此方是杂部也。然深密得意者。五相三密三三昧耶等说故。此方是两部所接也。释迦外大日无故也。释迦内证大日也。大日外用释迦也。又内证外用不二平等也。又两部超过意。此事至下论之。
  问。今轨两部中何所说耶。示云。金胎及不二义在之。谓先金刚顶意者。今轨初偈颂我今于大教王遍照如来成道法等及下。五相成身说文意。依是金刚顶部也。依之即身义中金刚顶部引之。大教王云金刚顶经名故也。又遍照如来成道法者。是五相成身也。然者芳芳金刚顶经也(云云)。又大师法花开题法花●●●等九字观音曼荼罗九尊种子(云云。取意)。此曼荼罗八叶阿弥陀也。中台观音也。此万荼罗无量寿仪轨理趣释说之。故又金刚顶部闻。然者一经妙莲花体是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意有也。次胎藏部意者。此轨入佛三昧耶等三三昧耶等说。是胎藏意也。然者一经妙法莲花妙体莲花胎藏归者也。又大师大日经开题●●●等九字台九尊释之。又●字台观音种子(云云)。明惠上人云。今轨大意依胎藏。其故说三三昧耶故(云云)。是故取合得意时者。一经皆金刚顶部也。皆台藏界也。然而面金刚界胎藏含说可得意欤。大段初我今依于大教主遍照如来成道法说故也。次不二义者。一经通两部经。不二义自然闻者也(云云)。
  本迹二门两部及不二事。问。本迹二门两部如何分之耶。不二义又如何。示云。或迹门金刚界本门台藏界。或迹门台藏界本门金刚界(云云)。此中迹门金刚界本门台藏界者。法花方便品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等(云云)。时处轨云。十方刹土中唯有智拳印(云云)。此两文同意也。唯有智拳印者。唯有一乘。法云平等大智一智也。此平等大惠一智外无余法故。云唯有智拳印也。智拳拳彼轨文拳能坚执持诸佛智法海说。一佛乘三乘五乘等含藏意也。此平等大惠唯有一乘法。又是金刚界一印会大日意也。又方便品云。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等者。是金刚界智也。又嘉祥大师以先段为智门。然者迹门是金刚界也。云事。
  问。然者菩提心论。以四种阿字配四佛智见。四种阿字大日经及疏专释之。四佛智见又方便品说之。故迹门台藏闻如何。示云。大师金刚界开题云。以五阿显无常因果(云云)。然而无明违者也。何况四佛知见如来智开示悟入。故四佛知见皆是智体也。故四佛智见金刚界智德相顺也。次本门台藏界大日经疏云。此经本地常身。妙法莲华经最深秘密处○此宗瑜伽之意。如是本门寿量大日经同也云事。疏文处处见。然者常在灵鹫山。天人常充满等云。是台藏四重海会诸尊也。又普门示现圣众皆四重十界圣众也。次迹门台藏本门金刚界意者。两部各虽说阿字专宗。●字法门说事大日经在之。故菩提心论引大日经疏。五阿义释者也。然者四佛知见四种●字配释义。是胎藏意。但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等文。四佛知见●字不生一智也。此●字胎藏故。是又台藏意也。诸佛智慧等皆是●字不生智也。故不相违也。次本门金刚界意者。寿量品常在灵山。大师宗秘论云。三灾末劫时。灵山佛常住。号曰金刚界。又大师密释中。观音普门示现诸尊三十七尊释之。是则归命本觉心法身○三十七尊住心城意也(云云)。次不二义者。上二意取合。今不二义显然也。本迹二门俱两部意有故也。然则二门俱金刚界也。台藏也。故一部通金也胎也。一部妙法莲华若台藏。莲华胎藏八叶花等也。若金刚界常住妙法心莲台意也。一经圣众台藏四重诸尊也。金刚三十七尊也。
  法华经三部具足事。示云。以前两部义示之。即是东寺意也。东寺两部专故苏悉地事疏也。山门寺门苏悉地法委细传之。三部大法。以一切真言部习传故也。此故今法三部俱具足习传也。两部事如前。苏悉地两部不二义。是苏悉地也。就仪轨成就妙法成就是苏悉地也。故付法花法。山门三部具足印在之。苏悉地两部能成就故两部兼也。依之两部不二。苏悉地习也。成就妙法成就苏悉地习能苏悉地。所成经两部。习也。又能成所成同三部有习也。谓所成经。两部及不二故三部具足也。能成轨又两部及不二故三部具足也。以三三昧耶成台。此三三昧耶能成是苏悉地也。以五相成身成金。此五相能成是苏悉地也。故能成仪轨三部有也。此秘密法花三部有意也。今轨归命。释迦归命事。释迦苏悉地尊习也。若阿阇梨云。苏悉地本尊以释迦为本尊云。然则释迦两部大日深习筋。苏悉地两部兼两部不二故。今法花三部具足习。两部大经胜习事アル也。
  妙法事。示云。大师法花开题妙法六重释给。染净始觉妙法法相也。五性各别断惑证理说见故也。清净觉妙法三论也。独空不生见故也。染净本觉妙法天台也。染净一如等义说故也。三目一心妙法花ム也。三世九世圆融等明故也。不二法门妙法真言秘密法花也。性德果海不二法门见故也。又四个大乘妙法尚是粗法也。秘密法花实是妙法也。若依金刚顶经者。常住妙法心莲台也。若依胎藏部者。莲华台藏妙法莲花曼荼罗义也。又显知多名句。不知总持妙法。若依根本能字者。不出●一字。智证大师御释云。终始妙法至而去。无不阿字本不生(文)。又云。阿字不生微妙体即是众生内心法。本来清净如莲花。故题妙法莲花经(文)。若依种子者●字也。大师御释云。若依多字者●等四点字也。又妙法莲花经一部文字。皆是诸尊种子各法曼荼罗体也。所说草木树林等。及莲花宝珠宝塔璎珞等。悉是三昧耶曼荼罗也。尘数圣众皆同大曼荼罗身也。各各威仪事业。皆是羯磨曼荼罗也。各各音声皆真言陀罗尼也。取舍屈申皆印契也。各各心行是等持意密也。如此三乘三密不出五大法界。周遍法界六大无碍也。此等妙体皆九种住心心量出过故。是皆妙法体也。四重法界九会曼荼罗非显侧量故也。此六大四曼三密。皆自性清净体故。皆是莲花也。又因果俱时含故莲花也。又此等皆住不二性海。圆融圆满故云妙法也。
  妙法种子(●字●字●字等也)。法曼荼罗莲华三昧耶(经中宝珠龙女奉献)璎珞(无尽意奉献)等皆接。□。(莲花此等皆无非莲花三昧故也。是本性清净莲花上诸德也)。□。观自在菩萨(一部经皆观自在王三摩地也。故一部圣众皆接此观自在也)。若依此义者●字也。若依三昧耶者莲花也。若依人者观自在王也。可见大师开题也。此等妙法约金界者。常住妙法心莲台意也。依台藏者。莲华台藏八叶莲华体也。经中诸尊皆四重圣众三十七尊也。又十住心皆接此经。是故显法华等皆一门也。大师御作中法花等大日经十六不同说文。又他门师作中法花大日如来齐等说云文。●一字摄一部。
  法华事。示云。此●字含性无尽德中。性德不二殊胜德是妙也。此字谛不可得字义。此谛者。四谛三谛无谛等谛也。一经三谛二谛等法门此字流出。是即法也。又此字染着不可得字义。此即莲华也。故此●字即妙法莲华也。●●●等名●字诸德开●●等シタル也。此●字又观音为体也。大师御释。法华观自在王三摩地也(云云)。智证大师御释云。一品之内不云妙法。故知。妙法观音为体。又嘉祥大师御释云。问。何故此品中不云妙法。答。观音即妙法也。是故赞观音三业德即赞法华也。是故不云妙法(取意)。
  以普贤为法华体事。示云。又法华一部以普贤为体习也。是故今轨五相成身终。出普贤三摩地。然后一切众生皆普贤妙体也云事明也。法华寿量品。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量。今犹未尽复倍上数。此文常住金刚普贤体习也。释迦菩萨因行即普贤妙体也。不局释迦。诸佛菩萨因行。是普贤菩萨也习也。是本因德也。久远实成犹是成佛外迹也。今我本行菩萨道普贤因行寿量深习也。是事相秘传习普贤延命法习合也。此习山门寺门习也。非东寺传也。甚深习也。法华所归只普贤菩萨也。故劝发品今经受持读诵等。皆普贤威神力依说也。法华一部忏悔修行方法。普贤观经普贤行法(片)说之。提婆品深达罪福相等云。普贤经我经自空罪福无主等说时。甚深意显者也。彼经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说。是普贤本果德说也。因果本有云时。本因本果俱深奥。果犹成佛外迹云边在之。故因果相对时者。本因深习也。法尔应住普贤大菩萨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此意也。此本因自性清净莲华处。因果德俱时圆满。妙法莲华因果俱时义。此意也。
  题名事。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师云。此三文点。明惠上人文点也。依此文点。能成所成可得替也(云云)。初点意。瑜伽观智能成就仪轨名也。瑜伽者。能成修行法则也。三密相应故瑜伽也。又本尊行者。相应涉入故。瑜伽也。如是无量瑜伽相应有故者也。观智者。能成行者修行观智也。次点意者。瑜伽是所成经王名也。经所说法门义理。皆相应涉入不二中等相。即圆融法门故。所成经相应瑜伽名付也。是本有相应瑜伽也。观智后点意者。瑜伽观智俱所成经王名也。瑜伽如前义观智者。法华平等大惠也。
  此仪轨有异本事。示云。此仪轨二本一本仪轨译者中京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等云。是大师御将来本(山门亦请来)。是一卷本也。一本仪轨译者说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不空云。是智证御将来本也。此本或一卷本。或二卷本。是调卷不同也。寺门中京本不读传。然ヒカル中将云人。出家山门。此仪轨读传后入三井寺。此仪轨读传。其已来寺门中京本传受也(云云)。
  问。今仪轨佛说欤。将传法圣者所制欤。示云。佛说也谓从佛说中。传法人集出也。我今依于大教王者。故金刚顶经中集出之。此仪轨法。则彼经中本在之故也。
  问。何人集出耶。示云。何人云事未见。本据未闻师传。然道理是龙猛菩萨集出。其故者。一切真如经皆在塔中涌出事。又龙猛菩萨外无余人故也
  归敬偈。示云。归命释迦牟尼佛等者。
  问。此仪轨若是佛说。何今归敬释迦乎。示云。是或结集者置言。或译者置事。如是事常行也。
  问。今释迦者三身四身中何身耶。示云。面变化法身也。是浅略之意也。深秘之时者。今经两部大经故。今云。释迦即是大日法身也。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等云。此意也。涅槃经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云。此意也。生即无生意。深可思之。又今经两部不二习时。此经轨即三部具足也。山门习也。就中不二是苏悉部也。释迦苏悉地别本尊习之(山门习也)。然者。殊今归命释迦有由事也。文云。宣说方广大乘经。是今法花经也。又云。甚深最胜真实教者。示云。今法花金刚顶部云事。此文见。甚深最胜者。是顶义也。真实者。金刚义也。又是真实教王经云事也。金刚顶经云。题名金刚顶真实。摄大乘经云。是故真实教者。金刚顶名也。
  二十八品大意事。
  序品第一。示云。序品一经大意得意时者。序品深习也。余品皆此序品开出得意也。瑜祇经·六波罗密经皆序品深习也。此品中眉间白毫光中能显因果事。是此经肝心也。菩提心论云。此观若成。十方国土。若净若秽。六道含识等。今光中现因果事同意也。此光是如来知光也。故菩提心论圆明月轮一也。此因果事。一经所说一切法门皆接在也。此眉间白毫光。是中道智光也。眉间中道表故也。眉间又平等性智也。白毫如意宝珠也。大日经云。毫相如意珠。文疏释云。毫相如意宝珠也(取意)。观佛三昧经云。不隐他德故。得白毫相(文)。此毫相如意宝珠万德圆满。又两万德。一切众生与之。是不隐他德显发故。得此如意宝珠白毫相也。法花经体如意宝珠体シタル也。故法花肝心达多品显。龙女献如意珠。我献如意。世尊纳受。说即时唱南方无垢界成道也。无垢者。如意珠一德也。南方又宝部方也。能能可思合。又法花论。法花经异名出中。坚固舍利名在之。是法花即●●故也。依之法花不须复安舍利说也。又释迦宝处三昧此白毫三摩地也。宝多又是宝体也。释迦多宝一处住。宝体不二义显也。又释迦生身舍利。多宝法身舍利也。生身法身●●平等义显也。又此白毫光经皆如金色云。然智证大师。皆如金色由释给。●字不生中道智光也(云云)。是又宝光也。秘藏记云。●字转成如意宝珠(云云)。此光照东方者。东方因也。向因位众生开众生德意也。其德者。是宝万德也。释迦即大日故。此毫相即大日毫相也。今文福德智惠至究竟者。福德者宝也。智惠者光也。又今经此品我见灯明佛等者。又日月灯明佛。云皆是圆明智也。是●字圆明也。此圆明光宝光明也。宝妙法莲花万德圆满宝也。圆明光此经平等大惠也。又此光照万八千土对万八烦也。万八烦恼被照智光。烦恼即菩提转意也。即八万四千烦恼成八万四千宝聚门也。又此品是●字门也习也。皆如金色光明。智证大师●字不生中道显故也(云云。取意)。秘藏记●字转成宝珠云。此品眉间白毫即宝是●字门者(云云)。
  方便品第二。此品惠日大圣尊云。智证大师大日释之给。不思议疏大日又惠日尊名之。此智证御释符合示云。开会至极此品说之。是故一实中道法门此品极也。又此品开示悟入。是四种●也。诸佛智惠甚深无量。其智惠门难解难入者。此四种●不生智也。又此品四种之●说之。是四方也。四种●四方也。四方是四曼也。十方佛土中准有一乘法等者。是法曼荼罗也。次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等者。是三昧耶曼荼罗也。次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身等者。是大曼荼罗也。次白镴及铅锡等者。是羯磨曼荼罗也。或下诸供养事。是羯磨曼荼罗也。又是供养事者。是三业供养也。若人善软心等者。是意业之供养也。一称南无佛等者。是口业供养也。合掌以敬心等者。是身业供养也。已上是四曼三密。序品四点●因果ツヅメテ说之。此品开因果四●说之。此四阿是四万故。四万义说之。又前惠日大圣云者。是大月也。四●(四佛智见也)是四万四佛也。是即五佛也。此五佛皆四种曼荼罗具之。是故下一一说四万义也。三密四万上用也。又此品●字门说习也。其故此品多言语道断法门说故也。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文)。又云。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文)。又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文)。又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文)。此品多如是言语道断法门说。是●字门义也。又广说一乘道云。说无分别法云。为说佛惠故。云方便说诸法。亦说如是法云。如是无说事云。皆是●字相也。今仪轨此品云。言语道断离心境。是故方便说三乘(文)。●字字相字义显也。此品大意可知也。●字最上乘声说(大庄严经文殊问经)。●字言说字故云声也。世间所知字相。言说アラサル故。最上乘声云也。字相义可知也。最上乘者。是一佛乘也。今品一佛乘法门多说之。是●字门也。如来智海言语道断也。此智海以方便以言语说三乘。令入一乘。实相言语道断如来智海●字性海也。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入等者。性海不二智体故。难解难入也。是双圆性海也。●字也。离机根故教说故云意。可知也。示云。方便品开示悟入四种。归开示二也。其故开方便门示真实相上。此四种开出故也。今轨开示甚深殊胜等云。此意也。四佛智见。开方便门示真实相タメナル故也。
  譬喻品第三。此品●字三摩地说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等者。●字字相也。烦恼尘垢诸毒虫恶鬼等。三毒等无量烦恼喻也。烦恼●字猛火也。如来已离三界火宅等。是●字字义也。是烦恼即菩提意也。离三界去垢●字字相。还如来大智●字智大成者也。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此品极也。此仪轨归命火宅譬喻品云。●字三摩地大意取云也。其意可知者也(云云)。
  信解品第四。此品●字门说也。信解者。信信力也。信解力大日经疏。风大力义释合也。此品多力法门说也。经云。穷子见父有大力势(文)。又云。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文)。又云。豪富如是有大力势(文)。又云。以方便力柔伏其心(文)。又云。以方便力调伏其心(文)又云。及其志力随所堪任(文)。又云。不可思议大神通力(文)。如是力法门多明。是●字门风大大力德也。今仪轨我等皆获无上宝者。经无量珍宝。不求自得意也。又云。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云云)。此心也。又云。今法王大王。自然而至(云云)。又此意也。又云。今于父所大获珍宝(云云)。又此意也。如是此品又多说宝德。是则净菩提心如意宝意也。净菩提心菩提为因也。此因德是●字门因德也。此故风大●字门品。又宝德说者也。经云。其家甚大富。财宝无量。金银琉璃珊瑚琥珀颇梨珠等。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马车乘牛羊无数等(文)。如是宝德说多之。皆是净菩提心。如意宝●字门因德依明宝者也。
  药草喻品第五。此品●空大三摩地说也。其故宿曜经。草木空精说故。三草二木是皆空大也。依之草木青色。皆是大空色也。经云。如来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常寂灭相。终归于空(文)。一切诸方皆终归空说。此品说空大云事分明者也。依之小野僧正御房。今此药草喻品终归于空文引。五轮中空轮终有证据引合给タル也。四大从空轮起。终归于空轮故也。故成劫之时。四大从空大起。坏劫之时者。四大归空大。终空劫成者也。大日经疏中此事见。又经云。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破有者。空义显然也。此仪轨云。获彼智光如日轮(云云)。月轮住空。其意可知也。
  序品●方便品●譬喻品●信解品●药草喻品●授记品第六。示云。此品四大声闻授记明也。此四大声闻。迦叶·目莲须菩提·迦旃延四种也。是信解品四种声闻也。但彼品须菩提。迦旃延·迦叶·目连·列。今法花曼荼罗四角住四大声闻。迦叶·须菩提·舍利弗·目连也。问。药草喻品次授记品来由绪。如何。示云。前品一味法水四大声闻受意也。大日经疏引律文云。四大声闻犹如贤瓶(云云)。瓶入水用也。今曼荼罗坛用瓶事。入如来智水持意。大势至瓶载。此意也。如来智水贤瓶入持意也。然四大声闻犹如贤瓶者。此四大声闻受持如来智水故。犹如贤瓶也。今此法花曼荼罗四角。四大声闻住事。此意也。平等大会如来智水执持意也。法花经殊二乘成佛以为肝心也。是故四大声闻住内院四角。法花规模显者也。此曼荼罗四大声闻。授记品四大声闻异也。授记品舍利弗无之。舍利弗上根法说解了故也。今法花曼荼罗四大声闻中上首举。此四种一切声闻接在者也。又迦叶是独觉种性也。然而过如来故。依声闻得道故。声闻列故也。今三乘成佛明法花。一向声闻种性ハカリアラハ。独觉成佛义难显故。独觉种性迦叶举。独觉成佛义显也。又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也。法华平等大会。依真空显故。观一切法空如实相等如云。又我心自空等文意。法花无生忏悔意也。是故举须菩提。法花真空显也。又舍利弗是智慧第一也。然法花以平等大会为体。嘉祥大师释云。法花以智慧为体。为舍利弗说之(云云)(是告舍利弗下释也。云云)故举舍利弗。法花平等显也。又目连是神通第一也。然者法花如来秘密神力力(云云)。法花经超过余经。二乘败种之类成佛。是此经秘密神通力也。故今经秘密神通以为体也。是故举目连。此经王秘密力显者也。以上四大声闻。此法花曼荼罗四瓶位住タル也。常曼荼罗。此四角四瓶置也。然不置瓶。此四种声闻住。四大声闻犹如贤瓶意也。然此四种声闻不坐荷叶座。尼坛(坐具也)上坐也。是不改本有声闻形义意也。即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意显也。是弟子显本也。天台富留那舍利弗本有舍利弗显以。为弟子显本实义。声闻即菩萨云。犹屈曲说キライタル者也。本不改本有声闻形义意。同彼也。此四大声闻。内院四角住(第二院从诸菩萨。尚位高住タル也)。平等大会智水持也。此智水开出一代教开说。是ツツムレハ归一乘妙法。是ツツムレハ四大声闻所持智水也。此所持智水所归平等大会也。此平等大会众生一念心性也。又八大菩萨住八叶。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大悲常住表也。多宝佛平等大会大智常住显也。是故多宝证明。平等大会赞叹也。是释迦悲智二德常住旨显也。又是妙法莲花悲智二德也。莲花二德多宝释迦二德也。莲花悲德八大菩萨也。此妙法莲悲智二德开。金界三十七尊也。故莲花三昧经。归命本觉心法身乃至三十七尊住心城等云。谓。以释迦多宝二佛接五佛。以八菩萨等接余三十二尊。此等诸尊常住本有故。远离因果法然具云也。即五大法性常住宝塔住。此本有德显也。四大声闻常住莲花住故。是声闻本有显。即声闻显本也。声闻显本故。人天大会皆显本也。然则天龙八部。皆此曼荼罗住。本有妙法显者也。故法花云。久远实成本门。依此宝塔显者也。分别功德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垣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文)。其地琉璃垣然平正者。本不生心地曼荼罗坛也。琉璃者。本不生理圆融无碍故也。以界八道者。八叶也。本不生上自性清净德也。金界常住妙法心莲台也。胎藏中台八叶也。是故密严花藏净土也。即是寂光土也。寂是理也。即是胎也。光是智也。即是金也。此娑婆界如是密严花藏常寂光净土也。天台释云。岂离伽耶别求常寂光。非寂光外别有娑婆(文)。又云。寂光理通如镜如器。诸土别异如像如饭(文)。普贤观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性处名常寂光(文)。所居国土皆寂光。能居众生皆是佛体也。此经本地常身妙法莲花经。最深秘密处云故。此胎藏花藏世界也。三灾末劫时。灵山佛常住。号云金刚界。故金刚界密严净土也。
  瓶事。示云。瓶是器也。是一切众生。皆无上菩提法器也云事显也。今仪轨云。一切众生生身中。皆有佛性。具如来藏。一切众生无非无上菩提法器(云云)。此意也又法花云。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云。同意也。
  问。瓶入水立花意。如何。答。瓶是金刚也。是净菩提心●字本不生常住金刚也。水是诸佛智水也。是南方灌顶智也。花是南方娑罗树王开敷花也。果实是西方菩提。果落是北方入涅槃也。是则金刚常住●字本不生理。诸佛智水入。万德开敷娑罗树王出生。成菩提果实意也。又今经付得意者。一切众生无上菩提法器平等大会雨智水入。三草二木五乘花立。一切众生自性清净菩提果实生长意也。药草喻品云。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云云)。一地者。●字不生一切智地也。雨平等大会智水也。草木五乘机也。●字不生一地生。平等大会一雨智水润云。机根未熟前性类各别生长。然而一地所生一雨所润故。终雨润泽归。一地本源入者也。经云。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文)。是归一地意也(一切种智如来智地也)。又云。如来智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寻常寂灭相。终归于空文。是归一地一雨法意也。一大法界大空ヨリ平等大会一雨下故也。瓶实义如是。故台藏曼荼罗八叶四角各立瓶前所示深义表也。然今法花曼荼罗八叶四角四瓶位四大声闻置也。此经二乘成佛肝心故也。其心如前法花肝心四大声闻在之(即犹如贤瓶意也)。今法花开尔前诸经为妙法莲花体故。一代诸法皆法花曼荼罗也。此曼荼罗又是两部故。一代诸经无非两部曼荼罗体者也。示云。真言教真实秘密法花。不二本觉妙法也。是即性德圆满莲花也。此不二本觉妙法。即离教说也。故无能说无所说。离机根故。无能证无所证。而本有三密性德四万历然也。双圆性海。谈四万自性重如月殿受三密自乐云意。此不二本觉妙法所开也。是能开也。是总体也。浅深也。优劣不云明也。
  化城喻品第七。五百弟子品第八。
  授学无学品第九。法师品第十。
  已上四品大意不示之。
  宝塔品第十一。下曼荼罗处记之。
  提婆品第十二。示云。密教肝心大师御意。提婆品规模习也。所以三逆调达。即座天王如来记莂アツカリ。三毒龙女速疾南方无垢成道唱。余卷品中未如是得益不显。龙畜苦法即法身显。龙女三毒烦恼即般若转。调达三逆业即解脱示者也。然则调达三逆。天王如来行业。龙女三毒无垢界庄严成者也。唯圆教意逆即是顺深意。非调达三逆者。以何显之。故提婆是此经王主领也。又须臾闻之即得究竟经旨。非龙女成佛者。以何开之。故龙女是一部经眼目也。提婆者。阿私仙人。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者。上三道即三德妙理也。此妙理自性清净。三道垢秽ケカサレス。生死淤泥不染。本来因果圆满十界十如历然。是名妙法莲花也。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等事。示示。此文意甚深微妙。龙女赞释尊之时。深达罪福相等云事。如来大空智所照。三道即三德妙理达故。烦恼业苦三道。即法身上无尽庄严琉璃云也。故用庄严法身等云也。是故调达三逆。龙女三毒。二身苦报正是微妙净法身庄严也。又遍照于十方云故。不局提婆龙女三道。一切众生三道。皆是法身如来庄严也。故一切众生。又是法身如来也。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云。此意也。普贤是法身理故。今即释尊即体ヲサヱテ法身如来也。是普贤观经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等文意也。又涅槃经吾今此身即是法身云。此意也。不思议疏。中台大日释时。此涅槃经文引合。释迦即大日也云事成也。能说既大日。所说经两部事勿论也。今文遍照于十方者。大日也。毗卢遮那又遍照反故也。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法身相好事。密教中大日庄严云。以三十二字庄严法身三十二相。以八十字庄严法身八十随行好云。今文此意同也。此品释迦法身云故。释迦即本法身也。寿量品久远实成成佛久云。犹未成前有闻。成佛彼久远故也。今品释迦内证本有法身显故。真言见时者。此本实殊胜也。寿量品犹不及此品云边在之。而事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ヤカテ本有法身故。此事成相好无始无终也。云事。分别也。彼五百尘点云故。有数量。今本有法身云故。无始无终。无有时分长短数量者也。此龙女如是本有法身遍照如来体见故。速疾成佛。如是不知者成佛久远也。此深智即此龙女菩提心也。经于刹那顶发菩提心者。此深智菩提心指也。又我今宝珠世尊纳受者。此菩提心也。净菩提心如意宝云故也。世尊纳受者。菩提心纳受。速疾成佛证明给意也。
  问。深达罪福相者。何样达耶示云。是以大空智达之。
  问。此深达罪福相观智何处说之耶。示云。或观一切法空如实相说。或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说。皆是大空智故。此深达罪福相观智也。虽然正今深达罪福相能观大空智说。普贤观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文。是今深达罪福相能观智也。以此空智烦恼业苦三道无主达时。此三道大空成。微妙法体成也。谓虚空藏尊也。八万四千烦恼成八万四千宝聚门云。此意也。大空故云虚空。万德含藏故云藏。虚空藏菩萨宝珠体宝部主也。以之龙女之净菩提心如意宝スル也。是我献宝珠世尊纳受云也。或秘经空轮如意珠云深意。可思合也。又三道之中烦恼道是根本也。依烦恼造业感苦果故也。然此龙女等三毒持之男女中女身也。以贪爱为体。诸趣中蛇毒身以大嗔为体。六道中畜生道。愚痴为体。又蛇身三毒等持形也。ヲソロシキハ瞋恚相也。执著相贪爱相也。污秽相愚痴相也。又此龙如以愚痴为体。六趣中畜生愚痴也。男女中女身愚痴也。年龄幼少愚痴也。此愚痴无明为体。无明是诸烦恼根本也。然净菩提心大空智发时。明即法性无漏摩尼珠成。三毒又三空菩提如意宝成者也。根本惑道既成摩尼。枝末二道岂不转宝体耶。然调达逆罪。依之妙法莲花微妙宝体成者也。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者。此妙理也。又法花法宝部增益习。此事(至下可记)其中此品殊宝显者也。龙女唱南方无垢界成道深意。可知。龙女三毒是●字种子。宝珠是三昧耶形。南方无垢界成道是尊形也。即宝生尊也。种三尊皆是宝部三摩地也。●字字相烦恼尘垢也。字义即尘垢不可得也。故无垢世界云。是●字三摩地。南方火方也。相应意。可知。宝珠又无垢德。迷位之时。第七四烦恼尘垢●字字相也。开悟时者。平等性智无垢体●字字义也。又今品明五字门。谓文殊于龙宫说妙法莲花。此妙法莲花是●字本不生大地也。此妙法莲花以●本不生为体故也。智证御释云。始终妙法终至而去。无非●字本不生(云云)。又莲花方形地火习事。故妙法莲花为地大。大海是●字智水水大也。龙女三毒及南方无垢成道等●字火大也。调达罪业体故。是●字圆业风大也。提婆龙女苦道是●字门空大也。此事五字门大事有之(更问)。前五品是五字也。宝塔品彼五字五轮五大一大法界塔婆ツツメテ说之。今品又开彼宝塔德。一切三道即五字门归旨显也。开宝塔五字五大塔婆彼五大合一。宝体归也。依彼德不同五轮宝体各别。其实体论只归一致者也。文珠及俱来菩萨坐宝莲花。又智积菩萨赞此经之时。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云。又我献宝珠世尊纳受等云。皆是此经宝部意也。又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云。又此意也。又住在空中者。我心自空虚空藏也。又是宝部也。以所住内证显故也。是等龙女之宝德显者也。此品宝条勿论也。又大师御释云。多宝宝生尊也(云云)。然南方无垢成道宝性尊也。故宝塔提婆两品相通者也。礼忏经宝性福德聚身宝性佛云故。福德聚是多宝宝德也。多宝宝性一体云事。分明者也。是多宝宝性宝塔云。即是三道即三德秘藏宝聚门也。显德见五轮功德聚。是宝塔也。万德出生佛菩萨见时者。宝性也。此得出生万德故。无尽宝德有宝多宝云也。种子云或●字(此字深更问)或●字。或●字等也。三昧耶即如意宝。或今宝塔也。尊形是多宝宝性也。此种三尊全是众生烦恼业苦三道。转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体是也。谓。是三道本来不生。大空圆明体故。如如法身●字也。离烦恼尘垢故●字也。大寂静●字也。不生不灭无为体故●字也。故三道不生●字实体也。又此大空不生体是●字也。此不生●字处大悲大行●字也。故三道不生●●字义也。此三道不生五大五轮如意宝也。此三道不生万德能生佛菩萨体。宝生多宝也。遍法界大空虚空藏也。此宝塔出现只此实义显者也。一切众生皆具三道故。一切众生即多宝宝生宝塔也。果地上宝塔今サラメツラシキ非不足示之。宝塔出现。只众生即体万德庄严宝塔也云事显タル也。又此妙法莲花体三道自性清净德也。是常住妙法心莲台等云也。
  问。如意宝珠如何物了。示云。龙肝凤脑如来舍利(云云)。此龙即过去大善根福业修。而大瞋恚起者也。依之今世大善根福业感故。此龙肝即如意珠。雨万宝者也。大瞋恚起故。瞋恚炽盛龙身感也。又凤脑者。金翅鸟脑也。是又先世修福业故。此尊脑即如意宝成而愚痴修故鸟类身感。又往生论注云。如来遗身入海中成如意珠也(云云)。是三大僧祇所修福业所感身故。如意珠有也。然今龙女之我献宝珠。宝珠是龙肝如意珠也。谓三道即三德了达大空智也。即深达罪福相意也。是我心自空罪福无主大空智以达故也。此等大意如前示之。
  龙女依真言成佛事。示云。今仪轨若欲成就此法者。应当先具如此四缘。乃至若不具如是增上缘者。所有读诵修习。如此经者难得速疾证成三昧(文)。龙女速疾成佛依真言秘密法成就云事分明也。又智证大师云(讲演法华义)。龙女依三密方便成佛(文)。菩提心义云。龙女既是缘得记之人等。是依心地观经五相成觉有缘得记人。龙女得记之人故。依五相成佛释也。龙女依三密五相成佛云事。此等文分明也。龙女成佛妙觉成佛事示云。龙女天台等唱初住成道(云云)。今密教意者。龙女成道妙觉究竟成道也习也。其故者。龙女实真言教五相三密行依成佛。其文义如前。然者究竟成道也云事。不足疑也。此教实义不立位浅深。无开悟次第故也。稍地位渐阶开等妙顿首云也。又直修直满证释。皆此意也。今轨归命偈龙女成无上觉云疑时。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等云释尊以僧祇修行今成佛道。龙女是不经僧祇行速疾成佛道耶云。然释尊成道是妙觉成道也。龙女若唱初住成道。何以释尊妙觉成道难之耶。故龙女成道妙觉成道也云事。此文闻者也。私云。天台宗一流龙女成道二重有也。谓海中成道初住成道也。无垢界成道妙觉成道也。故初住成道见文。约海中成道释之也。无垢界成道妙觉也云事。智积菩提疑见。凡此品胜余品事多之。谓逆即是顺圆意。此品显三道即三德也云事。此品显女人成佛。又此品即身成佛速疾旨。又此见。一经宝部事。又此品在。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云云)。天台。释引下诸相本故释。真言等见时即法身色相也。如是等胜事余品超过。长安城此一品切留事。有由事也。
  提婆即不动明王事。示云。提婆达多不动明王习也。是东寺习也。谓提婆逆罪是因果●字门也。业即解脱转故。因业不可得●字种子成也。是不动明王种子也。又彼逆业黑业闇体也。是不动明王黑色也。业即解脱。青黑色也青是大空也。青黑二不色是业即解脱色也。●此●字黑业上大空点即此意也。彼提婆无间猛火。苦道即法身见。故不动明王火生三昧成也。是种子行点也。又提婆起大我慢。此我体是●字也。我不可得故。明王●字种子。此我不可得者。人法二义不可得也。即法二空也。此二空大智明王所持智剑也。又彼提婆深名闻利养贪爱。然此贪爱毕竟不生故。大贪大爱遍法界慈悲也。即是明王所持大悲索也。又提婆我慢贪爱是烦恼道也。逆罪是业道也。无间苦果是苦道也。此三道即三德。即三谛也。三身也。此三谛三身。是又明王体也。明王体中道法身理也。所持智剑是般若智身也所持索是解脱大悲身也。智证大师释云。心性不动明王之体亡泯三千。即大智剑虽亡而存执大悲索(云云)。提婆堕无间而如第三禅云异。有由事。
  提婆权者等事。示云。入大乘论云。提婆达多是宾迦罗菩萨(文)。然宾迦罗菩萨文殊一体也习也。又文殊不动一体习在之(三井流)不动又提婆一体也。然者。提婆品文珠龙女不思义深义说事。有由者。又不动现俱哩迦罗龙身提婆龙女相通事。弥有故者也。提婆不动故也。如前在之。
  文殊不动一体事。示云。唐房法桥云。文珠持智剑。此明王持智剑。彼菩萨持经。此明王持修多罗索。彼菩萨住清凉山。此明王住妙高山(菩提山妙高山也)。师此明王。又菩萨心体四十二地诸菩萨导首。彼菩萨住金色世界。况于明王耶(此明王者。指黄不动也)。
  已上文珠不动一体由也。
  劝持品第十三。安乐行品第十四。
  从地涌出品第十五。
  已上大意不示之。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示云。疏中多寿量品佛。大日本地常身引合也。其文如常。然今能说教主。久远成道佛。是中台毗卢遮那本地常身也。今塔中佛是也。八叶八大菩萨。是台藏八叶四智四行也。只以八叶八大菩萨位。可为四智四行。一一菩萨等具诸德故。为四智四行不可有相违也。余菩萨明王等是四重圣众也。台一曼荼罗●字诸德也。今法花曼荼罗又然也。智证等御释分明也。亦引之。此●字者。又是众生一念心性不生●字云也。此心性清净莲花云也。故智证大师御释云。阿字不生微妙体(云云)。疏云。释迦如来久远成道。皆在众生一念心中(文取意)此心性常住不及本有觉德。即是久远成道也。此本有三佛德无作三身云也。又灵山佛常住。号曰金刚界等。云或归命本觉(乃至)。常住妙法心莲台等(云云)。皆是金刚界也。礼忏经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者。是妙法莲花法身体也。即净妙法身也。故一切众生。皆是妙法莲花三十七尊本来圆满。法花我本行菩萨道等者。因久远也。即本因德也。五百尘点久远成道果。久远也。即本果德也。此本因本果。又两部也。因曼荼罗本因。果曼荼罗本果故也。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随喜功德品第十八。法师功德品第十九。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药王菩萨品第二十二。如音菩萨品第二十三。
  已上七品大意不示之(云云)。
  普门品第二十五。示云。法花一部肝心此品也。其故观音是妙法莲花体也。妙法莲花莲花。是观音所持莲花也。观音是莲花部自性清净德法部显之时者。即今妙法莲花经也。佛显时者。是阿弥陀也。菩萨显之时者。是观音也。观音品一向赞观音三业得益。不出妙法德。是观音妙法一体故。赞观音即赞妙法。有由显故也。智证大师御释云。一品之中不云妙法。故知。妙法观音为体(文)。大师御释云。此意见。又嘉祥大师释中此意见。又大师释法花观自在王如来地(云云)。又今妙法莲花两部界会曼荼罗故(其义如前)。观音即两部总体也。两部圣众如幻三昧力。以普门示现即今品也。三十三身四重九会圣众也。含藏大悲故台藏也。金刚常住故金刚界也。又经诸佛智慧等云。大师无量乘(云云)。四佛知见。又是四●也。
  此经密经云。条佛意可知也。此品幻定事。示云。台藏意。是大日经所说台藏如幻三昧也。第八地菩萨所得如幻三昧。皆观音如幻三昧也。释之。疏云。此故世称观自在者(文)。是普门示现德若金刚意者。金界如幻三昧也。以此三昧身。本有金刚性海德三十七尊示现。三十三身云。此三十三身三十七尊接在者也。无尽意菩萨以璎珞献观音事。至下可记之。
  陀罗尼品第二十六。示云。此法一切总接。开会诸经归一乘。于一佛乘分别记三等总持德。此品显也。又陀罗尼总持故。今经密经事。此品显。又一经守护功德。此品极。
  妙庄严王品第二十七。此品大意不示之。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示云。此法法花眼也。一经归普贤故。此品在经终也。上诸品皆归此普贤故也。一经终普贤本因。其本因众生一念心性也。一切有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云。此意也。嘉祥大师释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即是妙法莲花经。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普贤菩萨自体遍故。普贤为法花体也。故普贤观经法花修行说也。普贤观经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云云)。序品放眉间白毫果德因显。终说普贤三摩地。归本因意示也。大乘因果终实相意也。因果常住实相义。又彼普贤观经说。是依普贤本因常住德显者也。一部法花法门无尽。普贤本因归ヤミタル事。此等意也。此普贤本因者。真言法尔应住普贤大菩萨心众生本有萨埵意也。此普贤事。又至下可示之(云云)。
  属累品第二十八。经在经中。今轨归命终アリ。大意不示之。
  问。何故经轨前后相违也。答(云云)。私云。今轨法相所立证据也。
  已上大意毕。
  溪岚拾叶集。
  康永元年(壬午)六月二十八日(立秋鬼宿)于江州灵山寺密严庵书写毕。
  此抄者东寺流秘抄也然而今智证大师御释意为本天台流宗义被抄者也尤可秘藏之甚深甚深耳。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虽为恶笔眼前当用之间书写字。
  元禄十五年壬午五月朔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秘决)。

  三种法华事。
  山家大师御释云。于一佛乘者根本法华。分别说三隐密法华。唯有一乘显说法花。妙法之外更无一句余经(云云。取意)。根本法花者玄文序云。今此妙法莲花经者。本地甚深之奥藏(云云)。机法未分天真独朗之妙法也乎。今此三种法花御释相传一个秘事也。所谓南无开三显一。开近显远。心佛众生一乘妙法莲花经(根本)南无佛(隐密)南无妙法莲花经(显说。○本门○迹门)。身一印。法界道场。口一声。法界声尘。八风为体意三观(法界心佛)以天心独朗件。
  第一(名号根本)大师多少之间御念诵了。第二受生以本御念诵正文在山门。第三示教传流事教也。自佛至我等相传留于当流。而今勤此深秘所奉授(某)而已。
  年月日。某判。
  相传云。前唐院御藏经山家大师者。生御持经一卷有之(云云)。大师自身书置此御经也。所谓南无开三显一。开近显远。心佛众生一乘妙法莲花经(已上)。是则诸佛未出。天真独朗法位。而未下佛位。是云根本法花(云云)。又大师宿生之御本尊在之。是同御手握生给。三寸白银。药师如来也。则梨下相传也。实相院本尊御身奉笼也(云云)。次隐密法花者。绀纸金泥御经也。觉大师注释大师御持经注给。是即梨下相传御经也。佛出兴而自此位出佛位。故南无佛三字也。一代教法皆悉虽法花。隐密故显妙法。只云南无佛也。一代者。隐密法花故。觉大师御相传后。外题妙法莲花经云。
  问。南无佛三字隐密法花。为皆成佛。其证如何答。于南无佛名字者。方便品偈五乘开言中人乘开会文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云云)。此文有相散心名号也。是即静散无妨。寂照同时也。虽止虽观寂静同时。此意也。南岳天台受生于震旦。陈隋二代传妙法于塔中。我等与众生虽受生于边土。传一乘于道场。陈隋非远。年月非近。我等一念也。次分别说三隐密法花者。法解因缘三三周。其心分明也。所以法说文云(方便品)。诸佛以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诸佛如来无言虚妄诸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云云)。信解品云。于一乘道随宜说三(云云)。因缘说文云。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云云)。故妙法之外更无一句余经释给。尤有其谓欤。根本显说二经妙法名言分明也。于隐密法花者。自天真独朗妙法出。大悲利生佛位施九界化。皆是隐密法花也。又青山我我苍海漫漫。明月照轩清风拂地。皆是机法未分根本法花作用也。第三显说法花者。南无妙法莲花经是也。灵山年说教。我等所持八卷经王是也。示教传流之本也。宿生今生二教。慈觉大师御相传妙法莲花经也。表事之后惠亮和尚传之。经波二经安置(如上云)。三种法花名字书列事者。惠亮和尚御作也(云云)。
  身一印。法界道场。口传云。山家大师以来相传秘印有之。是即行者所信之本尊印也。虽然是浅略也。次深秘为说实相印(云云)。合十指爪(云云)。越浅深二重。实行者自身无作三身故。举手动足印也。故无定印习也。己身无作实佛所居。即实报寂光互具四土也。依正相顺故。国土安稳也。仍身一印无作四威义。居法界道场诵一偈文也。其偈俗者。嫡流一人之外无传之。即塔中相传之一偈者。慈觉大师读入唐记见。然天照太神自过去七佛三法花(并)一偈文。御箱承有之。每日诵之给。故国土安稳也。此一偈者。深纳心底最后临终之时。嫡流一人付属之。
  口一名号。法界声尘(以悟为体)。口传云。一名号者。总论者。始自根本法花名字。终狂言绮语之音声是也。别而论之。根本法花一名号也。法界声尘者。命息也。命息风大也。风大者俗谛也。事事诸化之当体也。总体时无种子独一法界总五音也。此命风当时。成别体风大也。此时有种子。当松松风也。当水浪风也。一一有文字一心法体也。故云声字实相。命息当舌时。成妙法莲花经等事相之名字也。一一字法。一一文字。止观二法也。三观妙智也。无作三身也。自受用智也。本因本果三千世间依正宛然也。此命息阳气成霞。仍春夏霞立故。从口出息其色不见。是则为霞遍天故也。阴气秋冬不立霞故。见息色也。霞从口入身中故也。私云。霞天阳故无湿性。雾者地阴故有湿性。故雾水珠余气也。水珠心月轮也。故秋增光秋熟时也。故佛果圆满。秘经云。如秋八月雾微细清净光常住。此等持是名微细定云。住持息观息令微细不见身故以三事令调观同之。临终用心行者至要也。意一心三观法界心佛以天真独朗为体。一心无对治迹。即本地本觉四安乐行也(云云)。
  已上三种法花口传相承事。
  寻云。嫡流相传一偈。如何。答。示云。法华寿量品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了。口云。中间二偈略五言一行相传来者也。天照太神每日读诵。即此五言一行也秘秘。
  血脉事。静明。心䐋。空观。光宗。运海。宗秀。贞算。
  御本云。元应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于黑谷传之毕。即赐师御本书写之。一人附大事也。禁戒及再三努努不可口外(云云)。
  天台笼山沙门光宗记。一偈书云。师示云。俗人若女身授此云书授也。题名唱后可授之也。
  上东门院长豪。嘉阳门院俊范。大宫女院静明。
  已上被奉授之(云云)。如此一纸ツヽメテ授之事。惠亮和尚也。以惠亮为嫡流。又东阳御时。殊分别之给也。师物语云。爰空观上人嫡流心就奉授灌顶之间。被拟儭施物可被许。彼偈之由所望之间。不能固辞。被授此偈毕。又云。彼空观上人心雅御弟子也。彼三法花也。文心雅一期之间。虽所望之。依为嫡流相承大事。不许也。爰以雅僧都于势州入。且灌顶之时。为儭施物奉授之毕。不可散在之由。誓状有之(云云)。可秘可秘以上。
  三种法花里书云。觉大师御传根本(本有性德一点不具)印坚宝合掌明。(胎寂)隐密(始觉修显缘起诸法)印虚心合掌明●(金照)显说(修性不二法界比莲)印八叶明●(寂照俱时)。又示云。根本法法花者。维运法印印花严拟宜未发前(云云)。难云。根本法花义不相传故存此义欤。虽拟宜未发前观今日成道欤事也。可云隐密法花了(已上)。
  先师光宗阿阇梨御自笔。
  元禄十五年壬午五月二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法花末)。

  法花法秘决(末)。私苗。
  一。法花肝心真言字义事。观朗决云。法花肝心真言字义句义。互法花迹本二门统接胎藏金刚两部肝符。今出其真言应释其相。肝心真言曰。●(三身圆满大日如来)●(开。●(示)●(悟)●(入)●●●●(一切觉)●●(知)●●(眼)●(见)●●●●(如处空悟)●●●(护持)。
  已上是法花迹门意也。以开示悟入四位知见理。为法花迹门体。此开示悟入妙理。名曰三世诸佛智见之理。亦名道场所得法。此知见道遍照如来内证法。此总体周遍法界故。名无所不至大日如来。即是●●●●四字显开示悟入四位知见。胎藏无所不至真言以●●●●为周遍法界。四处轮种子真言即其义也。此诸佛菩萨诸天圣众各为护持故结安●●●之句。是护持句也。次●●(妙)●●(法)●●●●(白莲花)●●(经)此是题名亘本迹二门。故安中间。兼于前后。次●已下法花本门意也。●(钩)●(索)●(锁)●(铃)●●(金刚)●●(拥护)●(普通义)●●(成就义)法花本门意表金刚界果曼荼罗智拳大日。故以金刚界钩索锁铃四菩萨。安此真言中。即其意也。本门时一切菩萨声闻圆觉诸天大众。皆悉引入无量寿命决定如来寂静真如大功德海中。是即钩义也。一切众生圣主尊住此功德海。是即索义也。欢喜是锁铃二义也。今此无量寿命决定如来本地寂光功德一切法界果曼荼罗普门海会圣众。各各现无量功德可拥护故。安●●●●之句。是拥护普遍句义也(已上法花里书)。
  义释三云。次复众生一念心中有如来寿量长远之身寂光海中乃至不退诸菩萨亦复不能知。当知。此法倍复难信故法花中补处三请。如来四诚然后演说(文)。
  一。法性道场观事。轨云。则须应入真如法性道场观行而诵此偈。思惟偈中真实胜义。乃至心与真如体性相应为限。偈云。虚空为道场。菩提虚空相。亦无等觉者。真如故如来(文)(私谓先谓偈后观义)。偈意云。道场者。佛成道场故道场。道场既虚空故于道场所可成菩提觉也。亦虚空相也。无体相(上二句意。此)道场空。菩提空也。故亦无等觉者亦空。即道场空。觉空此觉证人亦空。故云等等觉者。故唯真如常住周遍法界之理。是所依土皆同虚空。即此周遍法界身上也。即知常寂光土法身如来也(云云)。私云。或真言师义云。法花法性道场观偈以为秘事最极也。其故读点为秘藏也。所谓真如故如来(ナル本门点也)。真如故如来(迹门点也)。
  一。师云。付法花法真如王菩萨秘云云事在之。所谓证道八相习事也。胎内五位成就唱本门习。出胎外现。迹门习也。一切义成就菩萨处胎经说给时。摩梵释女开。悟得脱。是詑胎相时于成道转法轮相感见。一一相中皆八相故义欤。将亦慈氏菩萨于住天位。为诸天众说法给。是又八相互具义也。转法轮相感见诸法自互具也。此事我即无作本觉如来灵山不毁净土居。镇妙法宣说。念念唱八相。本觉真如秘法也。一卷秘决有之。更可问也。
  一。地藏菩萨补阙真言法花肝心真言。那谟阿罗怛那怛罗夜耶唵佉罗佉罗俱住俱住摩罗虚(莫加反)罗吽贺贺怛弩吩(索靺反)末拏萨哥此陀罗尼线起者。唐朝静定寺住僧道如。自元和年中昼夜六时专读诵法花及一万余部。于此邻坊有老僧没毕。已过七日乃得苏生。道如法师所读诵。吾初归冥途时犹如梦惛[惛-日+巾]乎。适到阎罗宫。见别座在地藏菩萨。乃告曰。汝邻坊道如法师。未离举缘。废亡句偈。虽读诵数千部未纳法藏。今得此真言可授道如。每读经典持念三反。纵虽有补阙。皆悉如法如说可成就(云云)。故名补阙真言(云云)。
  一。法花法性道场观决事。虚空为道场。菩提虚空相。亦无等觉者。真如故如来。或云。法性道场(寂土)轮坛(光土)观曼多罗(方便土)道场观(同居土。云云)。文云。归命本觉(胎)常住妙法(金云也)已上。
  一。入塔中真言事(付泥塔)。师云。缘起法身真言可入之曳达磨(云云)。又云。法身真言可入之。
一。问三昧耶曼荼罗说法如何。师云。可见菩提心义也。法身偈。曳达磨醯都钵罗婆跋(一)缚醯都弟仙多他位度蛇缚怛知(二合)。弟山者要曰𥱪娜医凡皤底摩诃梨罗摩那。私云。苏悉地轨上卷终有之。真言可舍之。法身汉语云。诸法随缘起。如来说此因。彼法随缘灭。是大沙门说云。梵偈异说。曳达摩系睹钵罗婆缚(引)系睹沙底(二合)苫弟(引)怛他誐睹纠野缚娜帝钦(引)左庚(引)𩕳𥱪驮臆缚(引)你(泥以反)摩诃室罗娜(朔反)汉偈异说。诸法从缘生如来说是因此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云云)。法身偈说所说亦名缘起偈。亦名三谛。造塔功德经云。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释云。故灭我作如是说。亦是偈义名佛法身(云云)。造塔延命经云。法身真言(云云)。又云。诸法从缘生如来说是因。彼法随缘灭。是大沙门说。高野大师此经末加此文也。可寻之。义释云。诸法从缘生。如来说此因。彼是因缘灭。是大沙门说。此偈摄三藏。亦摄此真言义。故天竺相传谓之法身舍利(云云)。私云。梵语偈说所未检之。如私录者。则业将来欤。私云。录云。梵字法身偈一卷海。或人云。法身偈梵本前唐院御经藏有之(云云)。
  法身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76060501.gif
  大原抄云。以前唐院御经藏本书之。法身偈三十六字梵本也。此法身缘起塔也。生身舍利塔十三重也。
  大原抄云。师云。无所不至名率都婆者。五轮相累故也。谓塔五轮以成。又云。金刚剑印凡三摩耶三形标。故名率都婆。又云。师云。随法身缘起塔摄收三十七尊(云云)。赞法身。印五𦙶明●●●●可见之。
  印明师说可闻之(云云)。字义可见之。●字也。
  一。法华功能事。轨云。若修行者。为求六根清净。满足六千功德。成就法花三昧。现世入初住。求证无上菩提者。应一七日三七日乃至七七日或三个月。依仪轨(云云)。
  私云。松岛者。皆是如法经基也(云云)。经云。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我净土不毁(文)。深可思之。
  一。法华曼多罗中菩萨二乘内列事。示云。菩萨者外用利他边主故外院列。二乘空观内证中道亲故尔列欤。仍文云。空中二谛而无二也(云云)。又云。自行唯在空中。利他三千赴物(文)。可思之。又云。一义云。一代说化本意为二乘成佛也。故同闻众列时。最初二乘列事。可思之。又云。一义云。同闻众列次第始二乘(空)次菩萨(中)次八部等(假)以上如次空中假。次第也。又一义云。佛法修行本意先以空门为本也。故经云。破有法王出现世间等(文)。可思之。又一义云。以二乘列内院事体内权法也(云云)。可思之。
  一。以天台宗置毗卢顶上事。义云。芥尔有心即具三千(文)。古人云。一念归无念者。高踏毗卢顶上行(文)。今天台宗一念无念归三千妙门毗卢顶上居也(云云)。
  一。以文殊置毗卢顶上事。义云。文殊者。镇居毗卢顶上。为五智奥元(文)。
  一。法花印事。星光院澄寻僧正义云。法花一部皆印说相传也。所谓始自如是终至而去皆是印义也(云云)。是则三昧流秘曲也。余流不供秘事也。予如相传者。实相一印也。法花法一大事。事相法花一部己身全体习一印也(云云)。
  法花教主事。
  一。以释迦药师弥陀配三世事。冈崎桓守僧正义云。山家大师药师如来为山门本尊给事有其谓也。所谓我山建立时仪法时分也。像法转时利益众生义相应欤。次过去释迦。现在药师。未来弥陀也。仍现在利益众生大翳王。故药师为本尊给也。次义云。药师万法总体也。此尊所部日光·月光·十二神将·七千夜叉(文)。是则依正二法亘其所表。故以药师。我山本尊给也(云云)。又云。药师万法总体也。日光月光理智极也。此理智诸法出生也。故日月理智中星霜等出生。日月昼夜十二时也。一日十二时。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日也。我等一身总体药师也。一身寂照日光月光也。十二三百筋骨。深可思之。
  一。法花法观曼荼罗事。示云。成寻阿阇梨记道场观等文四种佛土配之。轨文实报寂光二土コソ见。法花二处三会仪式也(云云)。又云。自受用身佛也。曼荼罗诸尊自性所成眷属。师云。法花法本尊释迦也。五相成身先普贤成身次可成释迦也。如金刚界先成金刚萨埵也。是等觉一转入于妙觉也(云云)。五相成身现中第五观身为本尊真言。亦名妙觉成就真言也。因分普贤变成妙觉如来意也。故等觉一转入于妙觉云也。凡密教意五相成身观间六即位经尽也。随分秘事可思之。又云。塔中释迦即无量寿命决定王如来(云云)。
  保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记之。
  问。彼岩藏记云。妙音提婆品文殊也。山王院山师云。智积问妙音云(云云)。心。如何。答。妙音提婆品文殊云事文殊妙音云名有也。智积妙音者文殊也(云云)。义释云。或云妙德。亦云妙音也(云云)。
  一。法花教主事。师云。法花教主者。当流意据皆有深义也。各据一义无左右事也。惠心流报身。旦那流三身相即应身也。其义势如常也(云云)。一义云。此上甚深义在之。一六于佛习时释迦药师弥陀三如来必可具之也。所谓释迦正法教主也。药师豫法教主也。弥陀末法教主也。此三佛法花教主习事法花明文也。其义口传(云云)。天部圣天法身。吒天报身。辨才天应身也。于菩萨习时普贤(正法理也。戒藏法身)文殊(像法知心。惠藏报身)观音(末法不二相。菩萨定藏应身)此以三菩萨法花教主习也。普贤实相正体色法根本也。戒法本尊。忏悔教主云事。可思之。文殊惠藏正体。自受用观音。无作应体。慈悲实仪也。今经久远寿量应用也。一经自体人法不二义。可思之。无作三身行者三业也。于佛云时释迦药师弥陀三如来也。于菩萨习时普贤文殊观音三菩萨也。是色(体理)心(相智)业(用事)也。甚深甚深不可口外(云云)。
  一。塔中释迦印相事。问云。教主释尊如序品入定有本门入定义耶答云。仰云。今塔中仪式以可习事。一六宝塔品本门远由证前起后塔婆也。サレハ多宝释迦供于塔中入定仪有之。多宝法界定印表法身。释迦法轮入定印。表智也。此事依文等捡事有之。法花中证诚在之口传(云云)。物语云。先年敕愿八讲时。鸡逻问。海性答也。其时问题。迹门十四品说已未说本门前有入定瑞可云耶(云云)。后日海性法印云。此事当流殊大事也。敕愿八讲时予不显实义。鸡还告论义疑思。故法印义告不习欤思事。问者所存于入定瑞全无本迹不同思也(云云)。而又定此论义本迹不同也。答ヌラント难セシカ心浅觉也。然鸡逻经默然而坐云文捡出。常人问者所存不尔鼻フキシテ也。凡此法门惠心率都已来东阳连实坊等マテモ古目录被载题目也。仍一言不可损也。サレハ先年竹中法印立义时预毗沙门堂御精御免修立申云ケルヲ。末代不觉。此事本迹同异下多法门有中一个大事也。所诠此事传。宝塔品时释迦入塔时以为本门入定瑞。释迦入宝塔时定下有也。法花曼荼罗如此图。此旨观音仪轨分明也。可见之。以此等为相传诠也。实乘坊严海律师云。凡入定瑞序分也。但定下入塔始方事也。入塔后虚空会说法仪式说故。转法轮印旨见タル事。尤有其谓也。是则经文注欤。常云。释迦多宝二佛造立多宝定印也。释迦转法轮印见事在之。又经二十八品义或绘书。释迦入塔时转法轮印见。仍入定印始方事得意始终无相违欤(云云)。
  一。常陆国成国事。物语云。常州海畔渐渐成海也。虽尔如法经奉纳冢许相残成岛也。妙经威神之事不可说也。可贵可贵。余国渐渐海中涌上成冈也。常州许渐渐崩成海也。不可思仪也。私云。松岛者。皆是如法经墓也。经云。常在灵鹫山及余所住处○我净土不毁(文)。深可思之。
  溪岚拾叶集(法花本末终)。
  文保二年三月八日于天台山黑谷任师说记毕。
  天台沙门光宗●●。
  元禄十四年十月二日挍对干天台山御藏本此本。
  乱脱甚多故以墨符志焉。法印实观。
  十五年五月四日重阅。

溪岚拾叶集。

  四个大秘法(法花。尊胜。佛眼。金轮)。
  第一法花法。私苗。
  问。于法花教主有几种耶示云。凡法花教主事。多数也。显宗所谈旦置之。付显密合论云之。八种不同有之。一以释迦为本尊。二以释迦多宝之二佛双为本尊。三以普贤为本尊。四以多宝为本尊。五以金刚大日为本尊。六以胎藏大日为本尊。七二界大日并为本尊。八两部不二大日为本尊(云云)。
  已上八种习付密沙汰之灌顶大事也。此外药师弥陀寿量品为教主事有之(云云)。
  寻云。此重重教主中山门相承以何可为本字。示云。山门相承意。以释迦与普贤也。山王院大师。以不动为本尊给也。凡山门以释迦为本尊事。皆是普贤威神之力等云。法花弘通皆普贤威神力云也。仍大般若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云。付密教立三种普贤。所谓实相普贤(本地理体)究竟普贤(本觉智)显现普贤(从东方普贤)示云。自东自西。尔来劝发云皇觉世界悉旦普贤云也。故悉旦普贤ナルヘシ见。悉旦方不来而义有之。若遍法界体也云去来义不可有故。法界全体皆是普贤相貌也。故以普贤。诸法实相经王教主也(云云)。示云。不动三谛即是总体法花教主有便。心性不动等释。可思之。
  寻云。法花法以法性道场观为秘事方如何。答云。此法性道场观四种佛土方习故最极秘事スル也。所谓虚空为道场(同居)菩萨虚空相(方便)亦无等觉者(实报)真如故如来(寂光。已上)。口云。偈意云道场者。佛成道场成故道场者云也。道场既虚空故。菩萨亦虚空也。道场亦虚空。故无等觉者又空。只真如常住周遍法界理是如来云也。仍能依身所依土。皆虚空同即是周遍法界身土也。即是知道寂光土法身如来也。是虚空会名也(云云)。示云。凡法花法法性道场观以为秘事事点读以为秘曲也。所谓真如故如来真如故如来也。以上本门点。真如故如来。是迹门点也。口传云。付法花法真如王菩萨秘法云事有之。所谓证道八相习事也。胎内五位成就间本门习。出胎化现迹门习也。一切义成就。菩萨所胎经说给时。魔梵释如开悟得脱。是托内相时。于成道转法轮相感见。是摩耶母胎法界宫感见形也。是虚空为道场意。将又慈氏菩萨于住天位。为诸天众说法给。是又八相互具意也。转法轮相惑见诸相自互具也。一一相中皆八相故。可思之。凡此事我等即无作本觉如来(文)。灵山不毁净土居。镇妙法。宣说。念念八相唱本觉真如如来也。故真如故如来等释也。凡此事灌顶秘事。事相可传受(云云)。
  寻云。众生一念中如来久成身有云证据。如何。示云。义释三云。复次众生一念身中有如来寿量长远之身。寂光海会乃至不退诸菩萨亦复不能知。故当知。此法倍复难信故法花中。补处三请四诫。然后演说给(云云)。
  寻云。法花本迹二门以胎金两部配方如何。示云。今法花肝心真言中开示悟入种子。以之法花迹门为体。三世诸佛知见体。又道场所得法。次钩索锁铃四摄真言。是即金刚界曼荼罗圣众也。故迹门胎藏界本门金刚界义表也。以证前起后宝塔两部不二体显。以之本迹不二习也。二佛并座。可思之(云云)。
  寻云。法花宝塔与密铁塔同异如何。示云。不空三藏铁塔图四绳悬。法花宝塔无绳。其体全体同形也。以绳有无可分别也(云云)。一义云。东寺流铁塔与宝塔始终各别也习也。山门相承显蜜不同习谈事。迹门一段也。最极实义云。法花宝塔以密铁塔习也。其故于铁塔三种不同。所谓一南天铁塔。自劫初有之。是无始无终本有常住为显也。二真言宝为缘起一时化现塔婆也。故龙猛感见后塔婆如故不见也。故遍觉三藏西天巡礼给时无铁塔云。三金粟王起立塔婆也。是善无畏三藏曼荼罗感见塔婆也。此三种塔婆如次法报应义表也。已上此三种义密三部经为流通此义建立也。实法花宝塔正法时宝塔习也。故铁塔习破在世宝塔习失多宝三密归。多宝三密习失释迦三密归。释迦三密习失树下分身归。树下分身习失行者三密归。行者三密习失法界三密归。法界无所归。以之为法性道场观口传(云云)。
  寻云。铁塔者真言所谈宝塔者。显宗所谈也。何一致习合耶。示云。一往虽各别也。再往论之时在世宝塔为流通。铁塔化现故南天铁塔云释迦所说内有之。所谓楞伽经中大惠菩萨如来内证世尊奉问。佛告言。我乘内证智妄见非境界。我灭度后于南天竺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为人说我乘。能破有无见。证得欢喜地(文)。龙树菩萨正受如来记莂给事。此文分明也仍如来遗属不违。龙猛大士开南天铁塔。流通真言教给。若然铁塔云在世宝塔不违也。其故法花如来内证也。又法花实义以宝塔显之。楞伽经中我乘内证智云法花宝塔可指。仍一致习无相违欤。
  寻云。以宝塔证诚法花方如何。示云。经云平等大会皆是真实矣。凡密教意。平等者名境智瑜伽。其故迹门明法开会主心法。本门明机开会主色法。此境智相称名平等开会也。故密教意东方金刚部。西方莲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不二南方平等性智名也。此智亦名灌顶智。即是宝部如来也。故今多宝佛者。南方宝性尊是也。此境智不二法门。尘数法界周遍故。多宝名得给。法花诸法实相说多宝名言以显也。龙女南方成道宝生尊三摩地入给。以南方无垢成道名也。又南方●字尘垢不可得义。南方无垢世界说也。役行者虽向何方。本来不生心地安住。是名南方无垢世界也。龙女为从此义。于宝垢南西开觉毕。是即二佛并座时分也。一切众生开悟得脱皆修行功力依事。南方修行方南方成道习也(云云)。
  寻云。真言教意有三密证明方如何。示云。宝塔者。色尘说法也。即法身证明也。平等大会皆是真实经文口业证明也。二佛并座意密证明也。故三密证明有之习也。宝塔者。即是平等大会受相也。深可思之。
  寻云。三千尘点五百尘点表示事。示云。迹门弟子劫数明故。三千尘点说也。故法开会三谛三观义可有之。故三千尘点者三惑表示也。惑障无碍。故尘名与。长次五百尘点者。本门师劫数明故。五百尘点云也。即是五阴本法者。至色法其故五者。五阴世间也。百者众生世间也。尘点者国土世间也。所证一念三千实相也。故如来久成事显本云。三千妙法事显名三千者指万法。尘数广多法故。尘点名与。今宝塔云迹终山王本远由成依正不二境智相称表示。其故以宝塔本迹不二为法门也。凡事显本事过去远远未来永永诸佛道同义式故。前佛其如此显本。后佛如此显本。世世番番违事无之。故折形木显本名也。
  寻云。今法花法两部合合习如何。示云。法花曼荼罗中八叶莲花。八大菩萨座列。中央宝塔。次四大声闻安之。次四接八供围绕。此曼荼罗八叶者胎藏意也。四接八供金界意也。中央宝塔者。两部不二意也(云云)。
  寻云。何故以四大声闻安内院耶。如何。示云。付释重重习事有之。一义云。先同闻众列次第也。所谓以四大声闻初列。次菩萨列。次人天列。是空中假次第意也(云云)。一义云。此四大声闻内院列事。体内权法为显也。诸经王法花。以众经摄入意也。又一义云。释尊出世本怀鹿苑证果声闻也。故先声闻列也。其实义云空假中次第也。事一切众生出离生死空观以为本理也。故经云。破有法王出现世间说也。凡三谛法门者。一心俱起虽无前后。中道心总体其体本来也。假谛三千虑想念念续起无阙减。空观本来虽无自性。有相执着凡夫难具故。空观以如来出世本怀习也。故声闻先列事空观本意为显也。是付显密随分秘藏意据也。深可思之。
  寻云。于法花文殊品云事有之耶。示云。以提婆品文殊品习也。既品提婆品题阿私仙人往事出。大王者释迦往因也。仙人者大王师范也。文殊又释迦师范也。故一致习也(云云)。
  寻云。今经文殊提婆一体文有之耶。示云。本居清凉。迹示天热(文)。文殊居清凉山事内证清凉智烦恼热恼除事表也(云云)。故经云(云云)。又云。最胜王经中萨埵王子往事说时太子达多也。次子弥勒也。幼子萨埵王子。至偈颂第一达多者文殊师利(云云)。应知。文殊提婆一体也。云事。加之始末现提婆品题终文殊通经以为本。文殊本。地提婆迹也。本迹虽殊不思仪一也。示云。妙乐云。调达是宾迦罗菩萨也云。是亦文殊异名也。
  寻云。别不显文珠品意据有耶。
  寻云。以序品文殊品习方如何。示云。此事随分秘曲也。无左右不口外也。所谓序品中我见灯明佛等说。释尊往事明中殊更文殊事说。其故释尊九代师范事显。八叶九尊事显为文殊往事引付之觉大师清凉山文殊过灌顶大事传给。所诠今序品习事也。是则文殊法一大事也。大圣大智身灌顶者此事也。故以序品。文殊品相承也。是文殊即法花总体也云事显也。序品又居初令本迹。仍一致习合也。口决(云云)。更问问。以观音法花教主习方如何。示云。凡普门品始末见观音称名德举法花名言不置事。是法花与观音一体事为显也。故释云。法名达摩驮都。人名观自在王云。观音者。人法不二体故。以观音为法花教主也(云云)。
  寻云。观音品观音六观音中何乎。答。三重之习有之。一正观音也。二如意轮也。三千手也。此三种观音习事。更问。
  寻云。以千手普门品教主习方如何。示云。六观音中人法不二证据千手观音有功德。仍千手观音肝心真言曰。●(归命三身)●●(金刚智人名也)●●(法也理也)●(不二观音)。口传云。此真言句义人法不二义有之也。故人名观音。法名法花释。此意也。仍以观音显一经总体也。
  寻云。以观音为法花体证据如何。示云。释云。品品内咸具体等句句下。通结妙名一品之内云不妙法故。智观音妙法体同(取意)。又云。品题以三观为其体。所谓观者空谛。世者假谛。音者中道。法花者以实相为体。实相即是三谛异名也。释可思之。
  寻云。三学俱传名曰妙法释意如何。示云。普贤(戒藏)文殊(惠藏)观音(定藏)此三菩萨以三学俱传。妙法习合也。所谓普贤者实相理体也。同遍法界。体以之戒体之三千合。加之普贤忏悔教主スル事其体戒法故也。次文殊自受用智体惠藏根本也。正体法身释可思之。次观音者。解脱理身调伏众生应体主。应体口业根本也。以此三菩萨三德秘藏妙理三谛三身三密其体宛然也。所诠此三菩萨以我等三业显也。又是理智慈悲无作三身也。口传(云云)。
  寻云。南天铁塔者其相如何。示云。凡塔婆者。周遍法界表示。法然自觉体相也。故大日如来法身本有三摩耶形习也。南天者。不二平等性智法也。又灌顶智方名。灌者。修得智名。顶者本觉理境最尊最上名。所诠始末不二理以灌顶名也。前佛智水以灌顶后佛顶等云此意也。次铁塔金银铜铁四种配当四州时。铁当南方也。又一义云。净饭大王者。是铁轮王也。释尊铁轮王种出金轮王上位契事表也(云云)。又示云。黑色铁サヒ色也。烦恼黑业表也。里白色白善表也。是即善恶不二。邪正一如为显也。塔婆者。法界异名也。故法界众生烦恼黑业体不改。法身本有自然成佛理开显以铁塔开云也。故唐决云。以一心芥子开法界扉(文)。又云。铁塔者。我等心藏也。一切众生妄想戏论心法打开令安住。法界妙理铁塔开习也。是三昧流最极秘传也。口传(云云)。
  寻云。当时铁塔其相如何。示云。口传(云云)。
  寻云。铁塔何重塔婆乎。示云。如不空三藏图者。如宝塔一重也(云云)。
  寻云。法花宝塔乎。示云。如普通者。一重塔婆也。然铁塔习如重重意可有之。故经云。龛室千万(文)。是重重塔婆可有见。其故法塔者。法界立名。三千世间总体。依天台意者。三千重塔婆可有习也。例如天台宗三千重一念三千云也。口传(云云)。
  寻云。法花宝塔者两部中何乎。示云。常义意两部不二以宝塔云故。本迹不二观心义当也。密教意今塔婆即是苏悉地三摩耶习也。境智不二表示故。此上又习事有之。所谓●字塔婆●字塔婆云事有之。●字塔婆常五轮四方形是。又宝筐印塔●字塔婆。是胎藏三摩耶形。次●字塔婆者。常宝塔圆形是也。是法花塔婆也。依此意者。主金界也。又五轮悉圆形塔婆在之。是主金界智门意也。若尔者。法花宝塔者。本迹不二表示ナカラ本门表示也。口传(云云)。私云。慈惠大师变成男子秘法令行始之时者。此●字塔婆三十七被立タリ。
  问。变成男子法者依何法修之乎。示云。付法花法习事也。付之重重有之。一知佛性为男子。不知佛性为女人(云云)。二理智不二智惠也(云云)。三满字卍习也(云云)。四向下莲花成向上(云云)。已上四种习事口传(云云)。
  寻云。如劫开钥开大城门意如何。示云。以实相一印开法界扉也。故开大城门云也(云云)。
  寻云。实相一印者其相如何。示云。以诸法实相妙解印钥习也。故山家御释云。色心不二满字印钥云。
  寻云。以右指开七宝塔扉(云云)。其相如何。示云。
  寻云。以右指者何指乎。答。
  寻云。法花宝塔者何方向乎。示云。
  寻云。释迦多宝二佛何方向乎。示云。
  寻云。何故释迦入塔者有出塔文无之耶。示云。
  寻云。宝塔还可如故时释迦供去乎。示云。
寻云。序品时有宝塔乎。示云。
  寻云。二十八品同时方如何。答云。示云。事相者。诸流秘决等有之。细注不能。其中和尚不闻口传毕。
  溪岚拾叶集(法花本)。
  (御本云)文保元年七月二十日于天台山黑谷臆师记之毕。
  元禄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与日光山御藏库本挍对山门净教坊。法印实观。
  十五年壬午五月三日重阅。

溪岚拾叶集。

  不动镇护国家秘法。金刚智秘传。
  一。缘起事。经云。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为欲愍念烦恼苦海众生故。于三界中敕不动明王言。佛法磨灭末世时。若有国家利益日月失度恶星变怪。鬼魅流行。疫病灾难虎狼害人。暴风未已。毒虫怨敌频起盗贼征战。种种妖邪相续不断。汝不动明王率四大忿怒金刚并八方威德诸天七曜二十八宿三十六禽。镇护国家利益众生。现诸验力。种种成就。于时不动明王。受毗卢遮那敕。出火生三昧。即召如是诸金刚七曜等。令住圆盘方位。眷属围绕(云云)。
  一。建立道场事。同曰若建立此殊胜法者勿生厌倦。登山顶四十九日供养之香花。种种严饰。造四肘坛涂。牛粪未落地。安置处以七宝庄严。报盘位。安置坛中。设大音乐悉令殊胜。然后常怀念不动金刚不食能能应受持之。欲封时先常请我不动尊为上首。故择吉日鬼宿合。若欲建立方圆坛者(佛衣事)先百年节桂率都婆□把木苦练木阿迦木柘榴木等若用。躄𨇗本未足七日最胜。用枫木菋来等又吉也(云云)。
  一。曼荼罗事。同日圆盘大小任意地盘原三寸。广一尺。又法厚二寸。广五寸。又厚一寸。余广二寸五分。地盘金色。天盘种种色。圆中令座不动金刚。东方所谓降三世金刚。南方军荼利金刚。西方六足尊金刚。北方药叉金刚。令贪狼巨文禄存文曲□贞武曲破军等围绕不动金刚。更问地盘画东方帝释天王。右手持独股金刚杵。左手叉腰乘六牙白象。东南方火焰天。右一手佐陀愿□罗手。第二手持念珠。左一手持仙杖。第二手持添瓶。乘羊遍身有火焰。南方焰摩罗天。乘水牛。右手持焰摩幢。左手叉腰。西南方罗天主。乘狮子右手持釼左手叉腰。西方水天。乘龟左手执蛇索右手叉腰。其天头上有七龙头。状如蛇形。西南方风天。乘獐右手持籏左手叉腰。北方毗沙门天王。乘鬼右手持花棒左手叉腰。东北方伊舍那天王。乘对牛右手持三枯杵左手叉腰。次日月火水木金土。次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冒·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次三十六禽鱼·蛟·龙·貉·兔·狐·虎·豹·狸·龟·蟹·牛·𧳂·鼠·燕·猪·㺄·獭·豺·狼·狗·雉·鸟·猴·猿·独·雁·鹰·羊·獐·马·鹿·蛇·䖧·蝉。如是眷属准甲乙丙丁等安置如法修造(云云)。又云。随其自身或金或银乃至铜铁泥木彩画。如是镇护国家永断一切灾祸。天龙欢喜愍念。众生诸佛菩萨常护念一切有情。自然安稳丰饶寿命长久国土荣盛。此法无能胜者。是故。深秘之教也。若持此法者。常系左臂诸天拥护。不过一切不祥。见者欢喜。一切斗诤遂得胜之(云云)。
  一。行用次第事。本尊印明诸尊真言等别在之。
  一。起首日事。轨云。若欲修行此法者。每月一日及十五日依法供养○起从憍尸迦。至伊舍那。各各应供养○(云云)。问。付此法几种功能在之乎答。四十八种灵验在之也(云云)。
  寻云。四十八种者何等事。第一所有难调伏者。灾变自消除事。第二治罚恶人怨结事。第三死人苏生事。第四降伏恶人咒咀事。第五悉地速成事。第六恶人疾病事。第七除病患事。第八胜军阵事。第九除水难事。第十国王大臣爱欲事。第十一得大智大辨事。第十二得尊官尊位事。第十三恶人令归佛法事。第十四归佛法不生邪见事。第十五除火难事。第十六得降雨事。第十七旧井出水事。第十八转男女令托宣事。第十九留癫㾠事。第二十除时气疫病事。第二十一禁天孤病事。第二十二禁地孤病事。第二十三禁恶人口事。第二十四得一切胜利事。第二十五解脱枷锁事。第二十六免官事并鬼神恐怖事。第二十七散恶梦事。第二十八除鬼𤷡病事。第二十九禁毗那夜迦障事。第三十除小儿鬼病事。第三十一得妇女易产事。第三十二得大富贵事。第三十三除非时霜雪难事。第三十四令相爱人别离事。第三十五国家镇宅事。第三十六留万怪事。第三十七治水腹病事。第三十八治风病事。第三十九治女人白血事。第四十治女人长血事。第四十一治齿病事。第四十二治眼病事。第四十三治腹病事。第四十四命终人归其神识事。第四十五捕逃亡人事。第四十六求得马牛央事。第四十七疗治万病事。第四十八此行修行人不起三毒可起慈悲事。已上四十八种如此。
  □曰。若持此法者。心恒念不动明王。一切有为诸习夺烦恼尽皆消灭。不被为女人之所或乱。持戒清净能修行之。不动金刚说是法已力士忿努天等俱皆大欢喜信受奉行。本云。是法极秘密法故。有别异本(云云)。又私记奥云。右件私记略中极略也若有见义净三藏仪轨可。加行印是只为钝根行者依金刚智三藏仪轨抄出事。若招人神去返大金轮印用之可闻。口传(云云)。若所祈事迟成。然者结六目四目印投盘上。责之(云云)。私云。此法者或名五大尊法或镇护国家法。或名盘法也(云云)。问。何故名盘法乎答。曼荼始中图天地两盘故也。或又随行者所念曼荼罗尊像番番取替故也(云云)。谓意者。若欲得大智大辨者。以军吒利金刚加毗沙门天等也。余准之。
  溪岚拾叶集。
T76061101.gif
  贞和二年丙戌八月十七日于江州姨绮屋山为兴法属生令抄记了。
  天台沙门光宗记。
  元禄十五年壬申五月十八日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口决部。私苗。
  一。不动四种身事。示云。一释迦(本)所现不动(迹)是生身不动也。底哩三昧耶所说不空圣者是也。即不空圣者。明并十四中初索印是也。二大日(本)所现不动(迹)是法身不动(私云。息障品大日经)所说不动是也。彼经所说慈救明并刀印。是其印明也(私刀印可见之)。三除盖障(本)所现不动(迹)是初住不动也。炽盛光佛顶经除初住已上障盖三昧名也。故以之即彼佛顶经所说明并心印是也。四金刚手(本)所现不动(迹)是等觉不动也。立印轨金刚手所现不动是也。即等觉位金刚手一切义成就菩萨不动故也。即彼轨所说火界明并其印(胎藏诸会中及十四初不动印也。索印也)是也。谓此不动有生身法身初住等觉四身也。而其体是一也(已上大原口决)。私云。总云之。六即五十二位不动可有之。心性不动假名中名云。以上心寂静不动心名此尊。故凡夫一念心性至妙觉究竟位其心次第显。故六即五十二位不动可有之也。今略举四种。四种种子即四身种子也欤。可寻之。●字不空圣者真言中有之。今二种慈救明中有之。
  一。四种不动各别功能事。大原决云。释迦所现生身不动者。利益众生。法身不动者。诸法总体。初住不动者断烦恼。等觉不动者。施作用(云云)。
  一。不动梵号事。师云。阿哩也圣也。阿沙罗耶多不动也。而阿字无只サラナタトモ云ヘルハ上阿哩也。也响阿字有故也。无阙也(云云)。
  一。眷属事。八大童子有之。此外又俱哩迦罗俱哩釼梵语也。迦罗龙梵语也。药厕抳(此云勇健)莲花吉祥天女(是吉祥天女也)守务夜叉女莲花童子五部使者(此者药厕抳眷属五人也)五部夜叉(本说未勘。可有五人也)。
  一。八大童子名字事。惠光童子菩萨。惠喜菩萨。阿耨建菩萨。指德童子菩萨。乌俱婆誐童子。清净比丘使者。福聚胜者(梵云制多迦)。恭敬少心者(梵云矜迦罗)。
  寻云。八大童子中比丘有之。其故如何。示云。就多分名之。例如燃盛光八大菩萨中炽盛光佛顶。是佛也。然而多付八大菩萨名。今即其义也(云云)。
  寻云。八大菩萨所标如何。示云。不动中台。八大童子者即八叶也(云云)。
  一。不动二童子事。矜羯罗形如十五岁童。着莲花冠。身白肉色。二手二掌其二大指间横插一钴杵。天衣袈裟微妙严饰(云云)。
  制多迦形如童子。色如红莲头结五髻(一髻顶上之中。一结额上。二结头。左右一结。顶后表五方五智)。左手执嚩曰罗。右手执金刚棒。顺恶性之者故不着袈裟。然以天衣缠其颈肩。画像法说已竟(云云)。
  又云。矜羯罗(唐云能作者)。
  根本印。不动刀印。
  唵地哩矜娑婆(二合)贺(引)。
  制多迦(唐云福聚胜者)。
  根本印。虚心合掌配胸如何。
  唵毗智须多迦志尼娑婆哥。
  一。园城寺黄不动事。示云。智证大师归朝之时遇恶风。金色不动显现云。不可恐。吾有生生而加护之誓。汝依法悭之罪过去在恶道。吾加护济之。今为守汝来也。吾有三种身为上品行者现金色身。为中品行者现白色。为下品行者现青黑色。汝既为上品行者故现金色身也。其金色不动即今园城寺黄不动是也。不动本誓云。一时秘密咒生生而加护(文)(不动所译)。义记云。见我心者。发菩提心。闻我名者。断惑修善。听我说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云云)。
  一。不动三种身事。示云。白色者。众色之本。一百千母诸法本体少ハタラカサヌ貌显时白色也。金色先浅略门云七宝中金色第一也。故法然至极法体显时金色有之也。其地上不动竖黄色也。故法性不动自体显时金色有也。所诠真言即事而真教故。为界惠者有相貌显时少。仿佛显为上品机。少易得意貌显中品。至极易候样ヒシヒシトヲホセテ显下品机也。故自胎金两部不二大日超二超三等次第立。皆是界惠者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等云此トヲリ可得心也。法门分限皆同程落付タレトモ次第ヒシヒシ易得意。即事而真深立举也。部以前申三句法门云ルモ方便为究竟者。金刚界时嘉会坛秘密坛有之。其嘉会坛中台恭枳尼毗那耶迦等物安置。大日东方宝幢位下眷属。是方便为究竟貌也。サレハ故和尚法印俱体俱用本地三身此嘉会坛分明也被仰。用体被云。体用被云故也。此方便为究竟恶即胜善劣云意也。故真言教意恶胜善劣也云门アリ。又善胜恶劣也。云门アリ。又善恶无胜劣门有之。此俱体俱用也。今才觉和尚御传也(云云)。又云。金色白色不动两眼俱开ヘシ。全不可暗闭谓也(云云)。此黄色白色青黑色三种不动可有之见。本说不动仪轨本经有之。觉大师御释此白色不动余秘白色不被释。本尊可用索本尊等释。三昧流白色不动被为本尊也。余秘事故也(云云)。
  一。超二超三习事。示云。凡胎金两部大日上立不二大日。其上超二大日超三大日习。深秘大事有之○(云云)。
  又云。始觉修显方有动也。迷执当体ハタラカサス方不动也。又云。变化身降魔不动也。自性身降魔爱染也(云云)。
  问。不动者其义深奥也。只大日法界体性智少不动貌也。而何不为本尊。不动毗沙门如四天胁士分立之哉。又云金伽罗制多迦为胁士其心如何。答。不动实大日法界体性智ハタラカサヌ谓アレトモ。犹是誓愿门貌显恶魔降伏形状故。大日所变眷属不动毗沙天降伏本尊成给也。次至金迦罗制多伽二童子者。不动所变身ナレハ为胁士也。义记云。大圣明王故无住处。但住众生心性之中(文)。又云。遍金伽制多顺正不顺性(文)。
  寻云。不动火焰智火欤。サテ童子谓如何。次不动所现身コソ多カラス。必二童子为胁士故如何。示云。二童子必为胁士事者。顺正不顺违誓愿有之。故不动所现身中殊以此二童子为胁士也。不动法自体少ハタラカサヌ貌ナル故。正直义尤相应故也。示云。必不动童子事大日俗体犹发取举分少。出胎貌シクロヒタル义分有之。故既是动作义アリ。其以前童形出胎貌。少ハタラカサヌ体质有欤。故第二大日被云尤有其谓。本尊被云大日ユリサカリテ降伏四天一列落付法自体貌显サンカ故也觉。如何。答。尔也(云云)。
  一。相应和尚南山建立事。示云。和尚山门南谷于南山南向被建本堂意赴者。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得三部经。次第深得意如此被废立也。此山闭笼拜不动本身愿拜生身不动给ヘリシカハ。觉大师赞叹曰。日域显现在不动睿山留生身明王(云云)。凡显密无双御弟子也。
  一。睿山西阪不动堂事。示云。慈觉大师承和十年四月一日始御登山之时。于西阪本思惟给样。先师吾山被建之本意者。三谛一体本尊安置御愿也。而此山麓未被建护法无念次第也思食(云云)。结诵一印一明有缘尊可令现给(云云)。此时不动现给。故欲奉立此尊。而大师空御入定之间。奉命相应和尚仍相谈惠理阿阇梨。令造常行堂本尊之时。同令造此尊(云云)。三谛一体本尊者。觉大师御释云。心性不动明王体也。亡泯三千即大智釼虽亡而存取大悲索。一见其形三法宛然(文)。此释可思合之故。登山之时南无大圣不动大悲明王拜。必三谛一体吾山拜也。私云。阿字三观可思合之。付不动习事也。又云。惠理阿阇梨被请事者。自公家未被仰下以前梦中贵僧一人来告云。此程为我本尊造立。可被召请。其时不可被辞申(云云)。
  问云。是谁人耶。答云。戒圆仁也(云云)。其时觉大师奉知。竭仰无极。其后如案被劝请之间。是先立奉被请了参毕。权者利生实可仰可贵。末代生在而有余者。
  正中二年(乙丑)七月二十二日。
  义源持金刚说记之。
  一。三三摩地事。一入火生三摩地。此三摩地者立印轨分明也。是行者自身许火生三摩地也。二入金刚等至炽盛光三摩地。此行者自身外。三界国土一切众生妄情烧三摩地也。三入俱胝焚烧三摩地。此行者外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佛土一切众生妄情乃至法界依正烧三摩地也。已上(云云)。
  一。慈救咒五大尊总咒事。
  一。金色大日事。
  瑜祇供养次第法云(金刚智胎意)。
  率都婆变成本尊毗卢遮那身金色如阎浮提(文)。念诵法护法同之。
  (住在胜妙色三昧。又身作赤金色智拳印金云云)
  印相不说之。又色相鲜白如净月○。
  胎藏大日五字仪轨云(不空)。
  自身如金色毗卢遮那佛(文)。印相不说之。
  大日要略念诵经云。菩萨金刚。
  从字而转。或卢舍那谛观如来结伽坐作三昧相。如阎浮坛微妙金色(文)。
  近代翻译。法报不分释此事也。
  威仪形色经云。身相金色定惠智拳印文塔中多宝相也(云云)。
  一。现眇事。示云。不动眇一目事者。瑜如番近一目以诸法如来平等见给也(云云)。目スカメテ物直。タムル意也(云云)。一。奉事修行者。犹如婆誐梵(文)。心如何(立印)。师云。异义多端一婆誐梵者。奴婢梵语欤。三卷底哩三昧经云。此尊本愿大悲舍身奉持一切持诵者。身如奴仆现无一目(文)此意欤。二婆誐梵者。ウキクサノ梵语欤(末乞本乞)。彼草木风吹风先立靡〃〃。金方亦尔。不动尊随行者如彼草云事也(云云)。三婆誐梵者。如义也。如金刚顶疏。先如音如义也。男如云事也。此义アリ。一女下贱ナレトモ商人室家ナレタレハ。其品男如云说有之。二随男命。男心如有云事也。不动尊者。随行者意。女随男云义有之。四婆誐梵者。佛也。佛随机说法利生给事。水如随方圆器。不动尊随行者心奉事给事。佛如随机说法利生云事也(云云)。五婆誐梵者。大日也。不动尊大日使者也。奉事行者如仕大日世尊云事也(云云)。六文起尽不辨カヽル异义トモ有也。不动尊现身奉事修行者。上句读切。犹如婆誐鑁三摩地成。与诸天菩萨得同共止住ヨム也。底哩三摩地耶三卷本。自身得为如来使者。三摩地菩萨同位(文)。一卷本同之。使者法云。不动使者。即自现身令行人见。见已得如来三摩地心。与诸菩萨常得一处(文)。文意三密观行成就见本尊。如婆誐梵得三摩地成就。与诸菩萨共住云事也。此义秘藏也(云云)。
一。伏藏事(立印轨)。示云。伏藏有三。一伏藏。昔有人地中埋宝也。二神伏藏。诸鬼地中埋宝也。三天伏藏。诸天地中埋宝也。今此法成就时。行者具三种伏藏自在取之免贫穷也。
  一。密密(文)事(立印轨)。一义云。大原口决云。人之颈。クヒラレテ即无音仍ヒソカニ吁唤也。故密密云也(云云)。一义云。五大院云。密里多此云死。仍今心死云也。密密云密里多略タル也。委イハヽ密里多密里多可云也。
  一。如七日光照大马口等(文)事(立印轨)。示云。南方有大海。海水如黑什。天火常烧海水水令不增。若天火海水不烧一切陆地变大海ナルヘシ。而众生业力ヨシテ天火烧之。海水不增也此牝马口海名也。委可检心地观经也(云云)。忆樵石事马阴藏事。可申合掌事也。
  一。差别之心令同一体(文)事(立印轨)。示云。识多种。先五识(五根也)。意第六识(意根也)。梵云悉多心。此云分别心。第七云梵云摩那。此云执我识。先分别上犹差别执心除决定思成也。第八识梵云阿罗耶识。此含藏识云也。是差别心发始源也。仍今文差别心云八识以前指也。轨文曰。合同体者。第九识指也。第九云梵云庵摩罗识。如此云无苦我此心总无分别一味平等心也。此心即佛果也。八识以上迷心也。十识事东寺真言师立也。仍山门不立也。
  一。三界其中所有一切魔罗(文)事(立印)。示云。魔罗者天竺词也。委魔罗略魔也。此云杀善也。其魔云二种。一第四禅顶色界顶魔王也。是大自在天云也。又摩醯首罗。是第八识所变也。法性心背生死入人ナル。大自在天云也。二第六天魔王欲界顶。此第六识所变也。一念隔历差别心法性心一切毗曩也。迦圣天罗刹马等当时鬼云也。此前五识所变也。殊大火梵烧。蒙也。
  一。阿尾舍法事(此云取缚。又遍入义也)。示云。此法如文以无病童男童女清净洗浴着新净之衣于道场中以不动真言作阿尾舍法也。以真言加持童男童女心体遍入召请思天神地祇称其名彼童男童女心中请入一切事问皆答也。世间双法笘云是也。若委知之可勘苏婆呼经也。
  一。顶上莲华事。大原口决云。寻云。不动顶上画莲花是误也。使者法云。釼首如莲花叶状古像釼如之。
  新渡经中威仪形色经云经。五大明王形色说处不动明王形像说云。髻上有八叶莲(文)。已佛说超。顶上莲花アルヘキ由见タリ。随佛法相传不动顶上莲花不用云ヘル者。威仪形色经未渡时自本云事也。大原入灭以后此经渡。借昔无证据。虽不用之此经可有顶上莲花由见上于今是。可用也。
  一。不动一持秘密咒生生而加持事。使者轨云。此不动使者毗卢遮那佛化身一持后生生加持。若求无上菩提当清净梵行。一心精进当得种种不思议三昧。不思议境界。不思议神通。辨才不思议力用。如是之事证者。乃知。不可具说○(文)。
  一。千度听许愿事。亦名千度触犯法(文)。同轨云。若世间之人世习未断千度触犯种种业使者。皆许其忏悔不即舍离(文)。
  一。残食法事。又云。每日自食先于种种饭食一分于一盏中着持食。诵咒七反咒写净处着日别如此。所居处常得拥护(文)。
  一。阿弥陀与不动一体事(经云)。私云。或经说云。地藏菩萨法藏比丘也(文)。应知。阿弥陀与地藏一体也云事。又云。地藏菩萨阿弥陀因位也。故阿弥陀种子●字也。地藏种子●字字体因业不可得●字也。风大也。阿弥陀本有命息。可思合之。又云。放光菩萨法事观音地藏合为本尊也。此唐土始行者。寻其根元者。此二菩萨者阿弥陀因位内证一体故。如此证人。可知。可秘可秘。
  一。五时间有不动爱染事。示云。以方等弹哥等为不动折伏习也(云云)。爱染者。般若总体也。故以般若时分爱染王习也。惠心一流相传义也。遂可寻之也(云云)。
  一。寻云法花中有不动耶。示云。传云。法花折伏破权门现(文)。可思之。
  寻云法花同闻众列不动耶一义可有之。以莲花法门为义。不动经体法门可思之。仍顶上莲花顶戴也。即观音习也。秘事秘事不可口外也。
  寻云。法花同闻众有爱染耶示云。有之。爱染王者凡智体也。即文殊师子冠顶戴事。可思之。
  寻云。不动爱染观音文殊云事证据如何。答。严密习事一佛二明王事。可思之(云云)。
  寻云。其相如何。答。龙猛大师释云。爱染王是诸法体。以瞋为体。以恶为相。以爱为用染爱王即诸法相。以贪为体。以善为相。以降为用。阿弥陀是诸法用。以痴为体。以不二为相。以慈悲为用。故颂曰。
  诸法在体 同名无明 是名爱染。
  诸法在相 同名常乐 是名染爱。
  诸法在用 同名不二 是名弥陀。
  诸法并成 俱体俱用(文)。
  一。地藏不动一体事。经云。时二童子侍立左右。一名掌善。左右白色。持白莲花调御法性。一名掌恶。左右赤色。持金刚杵降伏无明。佛号大众汝等。当知。是二童子法性无明两手两足。延命菩萨中心不动阿字本体。若有众生知是心者知是成就。即灭三毒得自在。恭敬供养延命菩萨不生疑惑。现在求所皆令满足。后生净土得无生忍(文)。
  一。堂外作善事。东寺流诸秘抄中皆终堂外作善处印佛印塔像等出(云云)。
  ●●拾叶叶。
  文保二年五月十日于天台黑谷任师说记之毕。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至德二年(乙丑)九月十九日于佛眼寺为兴法利生写了。
  遍照金刚光信记之。
  宽正三年(壬午)二月二十五日于妙戒院书之。
  天台沙门盛助笔者荣隆。
  宽正六年(乙酉)二月二十九日于首严楞院饭室谷禅林坊写了。南无山王权现不动明王显密绍隆临终正念往生极乐(云云)。
  四明沙门有尊大德(岁三十三)。
  于时文明八年(丙申)五月十二日于鞍马寺月性房考佛法弘通令书写毕。
  遍照金刚庆义。
  元禄八年岁次乙亥夏五十一书写了。
  天台山兜率谷鸡头兰若大阿阇梨法印大僧都严觉。

溪岚拾叶集。

  佛母爱染明王最胜真言法。不空译。
  尔时大毗卢遮那佛告金刚手菩萨言。有真言名爱染王心真言。于诸法中最胜。若末法中金刚手有善男善女等常持此明者。汝饮无量大菩萨天龙八部拥护持明者。若有人得闻此明王者。能灭百劫罪。若常诵此真言令一切见者。皆如慈母之想。刀兵水火不能害。一切圣众咸来拥护。无有舍离。若能每日见像除一切罪业。若求长命剧死籍。付生籍寿命长久得见百秋。若有人常持此明。宿业重障不能破坏。金刚手及诸大菩萨皆欢喜。福收宝藏。天女一切宝具足。若复有人诵持此真言五十万遍。一切真言手大漫拏罗王悉会。所求善愿成就。尔时世尊即说根本印明。由二手内缚直竖忍愿针相交。真言曰。●●●●●●●●●●●●●●●●●。是名最胜根本印明。若有人以此真言以印印心额喉一切罪业一时除灭。三界所有天魔外道作障难。不善者见此印闻真言。不随顺持明者皆悉饰融。真言行者先诵此明满十万遍。作种种法。此真言能拥一切觉。何况天龙八部不随佛法者。尔时世尊复说成就诸法一宇印明曰。二羽内缚二空并立右押左。真言曰●●●。此真言常诵持得无量福众人爱敬。上虚空界下至风轮际所有天魔外道毗那夜迦土令见者。皆欢喜能成就所愿圆满。现生胜诸人。后世生东方琉璃净土。是大威怒王者。一切诸佛大菩萨天龙八部等慈母金刚萨埵妃。十方净土三世及三界无能越者。
  曼荼罗事。我今更说曼拏攞法界。房宿及鬼宿显白索丝画爱染王身。赤色。住日轮三目威怒形。天魔外道首髻有师子顶安五钴钩以髑髅为琉璃。虎皮为裙。火焰遍身。左手持五钴铃。右手执人形五钴。安众生界。次左手执金刚弓。右手持金刚二箭射三光成大爱染法。左手持轮。右手执赤莲花打轮势。次画四大忿王。东南角画降三世金刚。青色八臂。当前二手结印。檀惠反相钩。余拳竖进力。左手执弓右把箭。左一手执杵右一手执索。左一手执戟右一手把棒。三面口角现牙。坐火焰中。西北角无能胜金刚。四臂青色。三面火髻耸上。右一手作拳竖头指。一手执三般戟一手绝愿。一手执棒安坐莲花。西南角大威德金刚。青黑色。六头六臂六足。左上手执戟。次下手执弓。次下手执索。右上手执钩。次手执箭。次下手执棒。乘青水牛为坐。东北角画马头金刚。面有三面六臂。各执器杖。左一手执青莲花。一手持执。一手执棒。当心二手结印契。左手上执钺斧。一手持数珠。一手执索轮王。坐莲花中大忿怒相。
  爱染明王右边画善集童子。身着青衣叉手向肘。面白肉也。次金光童子著白衣。左手执赤莲花右与结印。右边宝藏童子。着五色衣。头有孔雀王。左手执锡杖。右手执拔打罗。次画善财童子。着黄青之衣二手合掌。此四大童子身各绕火炎。以忿怒虚眼。现一切魔王形。次画十二天王无量圣众恭敬围绕(云云)。
  十八种胜利事。若有人求悉地。于胜地作曼荼罗。安置尊像作念诵法。烧香散花。供养东方阿閦如来及本尊据。而诸他人罪满七日诵根本明一万遍。即得成就。若诵至真言一千八反。一切天龙鬼神玄来卫护。又法。若有人求最胜验者。于三日中可食。诵满根本咒三万反。所有心愿便遂意获大悉地。对本尊前作法。即得威怒王及四大金刚·四大童子·十二天王·无量圣众其现身。又法。餐菖蒲根百八反含口。即一言论及官府申理。若斗诤决定得胜。
  又法。花香含口中诵此咒三万遍也。国王妃后王子官人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敬念。
  又法故令一切诸人欢喜者。称彼人名诵满三百遍。即皆欢喜。又法。若人诵满此明日日一千八反。即家内五谷常丰盈无缺。
  又法。咒菖蒲根一百八反。随持贵人使得财物。
  又法。若有末法世人日日满真言三千反。随欲令不二十一遍。诸病疾皆得除灭。又云。法欲令他人欢喜敬爱者。安置尊像作念诵法。烧香散花供养尊像。诵真言一千八遍。则得欢喜敬爱。又法。若有人求亲觐国王后嫔妃王子公主宰官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比丘若男若女等。画两头爱染王。一身二头各着宝冠。右面赤色忿怒。左黄色慈悲形。右手当心执人形五钴左手持五钴金刚铃。坐赤莲花火焰遍身。洞然如劫焰。四大童子恭敬围绕。若欲成就如上诸法者。安置尊像作念法所持诸真言。若佛顶如来莲花金刚羯磨部等。皆持罚被等真言令成就。若有人诵一字明每日三百反。得大神通所作事业悉成辨。若有人见灵梦。诵真言三遍灵梦不应。又若有人求大音声求大智慧求光明求一切所安稳求官位求善和眷属求辩才求诸天龙八部等加护求众人爱敬求菩提心求五谷等一切食物。
  欲缚一切逆财无量病除灭者。取白坛香刻。六臂爱染王安置西行。人面西对。于三七日中三时日日列根本咒诵满一千七反。所求善愿一时成就。速得大金刚从急难中如日升空。
  若诵此真言能主一千反。在其人至临命终时。金刚界大曼荼罗王皆悉集。令得大涅槃数遍事。尔时如来复说偈言。
  若有末法人 是根本真言。
  若诵一百八 劫贼忽然侵。
  若满二百遍 有念皆称遂。
  若称三百遍 是人三界中。
  神力得自在 若讲四百遍。
  家丰足七宝 若诵五百遍。
  得天人爱敬 若诵六百遍。
  寿命悉长远 若诵七百反。
  祈求事决定 无不充满足。
  若诵八百反 自然得智慧。
  复得大音声 若诵九百反。
  所求得官位 大海及江河。
  师子象虎狼 水火诸毒难。
  一时皆除灭 若诵一千反。
  忿怒大明王 一切大菩萨。
  天龙八部众 一切有情类。
  及诸刹利生 所有三界天。
  接状如奴仆。
  竖持莫犯慈悲道心事。念诵了当出道场时。起慈悲心勿生他人怨害。女身及童童身勿淫。此大法最胜故不简净不净。获得成就经行任意(已上)。
  已上仪轨文抄之耳。
  元禄十五年五月十八日法印实现阅。

外溪岚拾叶集(青面金刚法)。

  一。缘起事。
  一。依经集义轨事。
  一。得名事。
  一。病相事。
  一。尊像事。
  一。大坛供事。
  一。护摩供事。
  一。灌顶秘法事。
  一。加持三种事。
  一。持戒修行事。
  一。此病久成不治事。
  一。功能事。
  一。金刚夜叉一体事。
  一。金刚夜叉劫末利益事。
  一。此法相传事。
  一。太元明王一体事。
  已上十六个条。

溪岚拾叶集。

  青面金刚法。私苗。
  一。此法缘起事。口决云。此鬼有九万眷属。住寒山云山。日日餐人精气并血肉。名阿利多夜叉。此鬼出彼山赴旷野时。阿多婆𤘽大神(鬼神也)来降伏之。汝餐人血肉。我餐汝血肉。于时闷绝。躄地而口出血云。今日以后长不餐血肉。愿勿食我(云云)。此大神过去空王佛时长者。其佛末法饥渴人多死。哀之舍妻子荷诸食施众生。依此功德。令得接领诸鬼神之威德。又云。阿多婆𤘽明王者。太元明王事也。故东寺流青面金刚法与太元明王法一体习也(云云)。又轨云。比四大夜叉手足爪皆长利如釼首。各将八万四千夜叉眷属。护持南阎浮提一切众生○(云云)。
  私云。过去迦叶佛末法之中有一比丘。其名曰良忍。依破戒咎被摈出众中。仍住寒山。印度习破戒僧不受供养。故身体枯渴成骨骸。起恶心成佛法障碍神。今传尸病鬼是也。
  问云。此仪轨者。依经轨欤。集仪轨欤。如何示云。此轨者。非依经。故集仪轨也。仍或依陀罗尼集经说。或依多门天轨等欤。故陀罗尼集经第九说大青面夜叉陀罗尼功能曰。行人诵此大青面金刚陀罗尼者。伏灭传尸病鬼难(云云)。
  一。得名事。仪轨曰。青色大金刚夜叉辟鬼魔法。亦名辟鬼殊法鲛龙。洞阿阇梨位。
  空基述。
  复此鬼病渐渐展轮处处流行。所谓传夫妻子孙及兄弟姊妹等。是故时人号曰传尸鬼病。天下名医不能疗治。佛法浇薄时。国王大臣后妃婇女。国中僧尼。为此鬼神当所侵害。上品为癞儿。中品为传尸。下品为狂乱。是故父母忘亲眤。妻子奇恩义(云云)。
  一。病相事。传尸病者。五种天魔鬼也。第一传尸病鬼者。头颈鸟。身人骨也。右手以刀切人口。左手持尊胜陀罗尼(云云)。第二尸骸鬼者。头女形。发长身人骸也。右手以针人口ヌウ也。左手以槌病者头打也。第三天魔罗醯室陀鬼者。头者鸡。手指二足。左右手槌持。腰虎皮着。付无道起瞋恚恶心等也(云云)。第四兜醯罗鬼。头僧腰下蛇。左手持千手陀罗尼。右手病者头打。此病付始非时道心起。或啘咳(文)。第五猫鬼。头猫头猫鬼。身人。赤衣着。左手持百光遍照王。右手病者胸打(云云)。
  私云。第一传尸病者。骨ウシキ诸血脉ヲトルナリ。第二尸骸鬼病者。淫欲好发病也。第三天魔鬼病者。起瞋恚发病也。第四兜醯鬼病者。非时道心发病也。第五猫鬼病者。依物狂发病也。
  一。尊像事。一义云。或云。三井流相传者。二臂像也。东流四臂像也。或云。此事不审也。当世流布四臂像者。三井相传本也(云云)。可勘本轨说也。
  一。大坛供事。轨云。画作此曼陀罗已。日月蚀时俄小坛作庄严此曼荼罗。随力所堪辨备饮食果子等供供养诵咒。待日月复满之时。日明其坛供者。十三灯明。十三饮食四净镜。四大刀。四弓箭。五色线。是王宫供养(云云)。
  一。护摩供事。轨云。次护摩供具准普通供义。凡息灾敬爱官位福禄降伏等一切事业一一成就。
  一。灌顶秘法事。轨云。末世愚夫偏应归此法。翻译三藏深秘不传。大日金轮灌顶以后传授此文(云云)。
  一。加持三种事。轨云。治此病时。诵一前大身咒三七遍。以右手把白芥子。诵前身咒三七反。散打其病人头面。其鬼身碎裂所烧失。二或把杨柳枝。诵前身咒三七反。打其病人。三赤柘榴枝。诵前身咒三七反。打其病人。如□□其鬼退散其病即愈(云云)。又云。以沉香白檀香等入铜器中。诵前身咒三七反。加持其香水入苪草杨柳柘榴汤中。应浴洗其病人炙处传。尸病止息(云云)。又云。造三鬼像。入铜铙器油中。诵圣无动尊火界真言一百八反。煮三鬼像。然后掷入炉中护摩二七日夜。若犹无验三七日修之。此时三鬼成灰无其形。其灰中有●字●字变成真如寂静无动尊。是名三恶还住本觉无动真如(云云)。
  一。持戒清净而可修此法事。轨云。受持此印法者。着新净衣。住静室中。持戒清净发上求菩提下化众生愿。每日三时各诵前身咒三七日也。绕坛行通诵咒加持炙汤其病人。行者常以孔雀明王根本真言护持其身。辟除一切鬼神障难○(云云)。
  一。此病久成而难治事。轨云。过四十九日难治○(云云)。私云。此病者。速疾身疲劳其以前早早可令治者也。凡此病者。以心劳为本。不可怀忧喜念者也(云云)。以忌病患为第一秘术也(云云)。又云。口决云。此病者。始一人患之。不传于人病者。逝去后移万人。器破之时其水如散诸方也(云云)。
  一。功能事。轨云。若有诸王勤修此法。国王无病长寿。国土安稳丰乐。五天震旦行此法者。其高验无量。不能载之。又云。若有行人如法归供证得六通。成就五法。更无生疑(云云)。独行法云(准提)。若遇大恶病或传尸。于道场之中密作法事病鬼魅自反传而至(云云)。最胜太子经云。摩诃迦罗王能除传尸(文)。或记云。以柳桑汤洗沐之。以不动心咒加持之(云云)。又云。传尸病者。是风病鬼病兼之。仍柳者鬼退散。桑者风病除(云云)。本说可寻之。
  一。青面金刚与金刚夜叉一体事。相应经云。大金刚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第十二。示云。焰口者。秘说也。焰者光义。光以南为本。口者收口内。此则入法界宫义也。又云。炎口者。阎烧尽义。口呑啖义也。此明王入摩渴鱼三摩地呑食一切恶业众生也。谓摩渴鱼者海中大鱼也。海中一切イロクスノ类呑啖无余。背有穴ウナシノ水是吐。今金刚夜叉呑灭恶有情身心事。亦复如是(云云)。
  一。金刚夜叉劫末利益事。教时义第二云。又劫末时或飞行夜叉告。发慈心是金刚手之所为乎(云云)。
  师云。勘文云。尔时天人欲坏时。百亿飞行夜叉巡空而唱言。此劫将坏。尔时万亿人天闻之怖畏而生厌离。法尔有一有情。无师将入初禅定(云云)。三界义引之。是劫章文欤。此夜叉亦金刚夜叉欤。金刚萨埵金刚夜叉同体异名也(云云)。石山文泉房云。金刚夜叉劫末人寿十岁之时。现大夜叉形。呑啖一切众生类无余。夜叉云。发菩提心之人不可食(云云)。诸人为免夜叉难一切发菩提心。其时释迦如来舍利从金刚际出现。升虚空放大光照。照触一切众生。光中雨无量宝莲花。莲华中有声说微妙法。众生闻法弥发心。劝道劫末三宝名字失灭无。劝道因缘。是时金刚夜叉住大悲昼三昧现出世。此即释迦最后利生也。释迦如来教令轮身三昧耶共出兴世。施大悲利生方便也。亦复观一切未来世薄福有情。住大悲昼三昧者。指彼劫末时欤(云云)。或传云。金刚夜叉末法利益事者。金刚夜叉愚痴烦恼治给也。故飞行夜叉成无菩提心者呑啖给也。发菩提心者其味スシ。未发心者其味殊胜也。无菩提心者取啖也。故为免夜叉难劫末时发菩提心也。又云。今青面金刚法断酒肉五辛。持戒清净而发上求下化众生菩提心者。免此恶鬼病难云。故此法以加持为最要。此加持者。灌顶秘事也。金刚夜叉劫末利益可思合也。
  私云。金刚夜叉骸骨呑啖给事自性舍利灌顶智收意也。故觉●舍利式云。收威仪归平等云。深可思之也。
  一。此法相传事。师示云。此法者。山门东寺共根本无之。智证大师许传来给。仍三井流秘法习传。然而当世山门传持流布(云云)。
  一。太元明王尊形样事。或云。此太元明王法者。小栗栖常晓阿舍利将来秘法也。常晓未入唐以前于本朝太元明王。曼荼罗感见之。其后入唐奉传授之时一分无所违。曼荼罗事示云。中尊者。台藏界金刚藏形如。顶上佛面多之。千手千足千眼等有之。男发取タルヲ引割带セリ。凡イカメシケナル形像也。如此异形尊形五铺在之。无申量大法也。又云。天下恶灵邪气大鬼病难除秘法也。孔雀经法青面金刚法一体习事也。口传○(云云)。
  溪岚拾叶集。
  于时永亨八年润五月八日于书写山藤谷方记之不虑之感得冥众御照览欤。
  无障金刚。
  元禄十四年岁次辛巳十月二十八日以日光山文库本校对又二十九日以别本校对别本藏辟差魔法毕复今书写附为别卷(云云)。
  天台沙门实现。

溪岚拾叶集(辨财天秘决)。

  一。本书事。
  一。私记事。
  一。五个灌顶事。
  一。生身辨财天拜见法事。
  一。本地事。
  一。三体本尊事。
  一。十五童子事。
  一。不动尊爱染一体事。
  一。理性大通结缘事。
  一。爱染炽盛光习事。
  一。镇护国家秘密念诵事。
  一。总持院建立事。
  一。辨说宇贺事。
  一。以龙女习辨财天事。
  一。以苏悉地三玄四印辨财天习合事。
一。生身辨财天事。
  一。文殊入海教化事。
  一。海中一乘事。
  一。求闻持三字习事。
  一。龙女宫收诸教法事。
  已上。

溪岚拾叶集。

  辨财天法秘决。本私苗。
  一。本书事。圆满陀罗尼经(一卷)。神将陀罗尼经(一卷)。宇贺长者经(一卷)。十五王子经(一卷)。刀自女经(一卷)。雨宝檀度仪轨(一卷)。已上别法。
  最胜王经(辨财品)。法花经(提婆品)。华严经。仁王经。宝积经。观音经。已上通法。
  一。私记事。南岳天台持诵次第(一卷)。山家大师将来●许可(一卷。觉大师御传)。辨才念诵次第(一卷池上)。
  已上。弘法大师私记(为一守长者大圣坊传)。此外口传数十卷已上。大修仪(一卷)。依四个秘经。谦忠传。大修仪(一卷。依最胜王经同此外)。口传四十余帖(云云)。
  一。五个灌顶事。一。生身辨才拜见法事。
  已上秘决在别。
  一。本地事。示云。妙音辨财者。诸佛智慧主故通诸尊也。仍最胜王经云。始从诸佛妙辨才。终至十方普世天。此尊所变说。此时以释迦为本地。或药师或弥陀也。此等花严经或依宝积经说也(云云)。又一义云。虚空藏或地藏或弥勒等也。仍惠心先德御释云。在天名虚空藏。在地名地藏(文)。或又山家大师御释云。天地经纬灵童也(云云)。仍天地阴阳以理智不二为宇贺神体也。是宇贺辨才德也。故秘决云。宇者天也。以天为父(金刚)。贺者地也。以地为母(胎界)。神者人也。以不二为体(苏悉地意也)兼天地人三际名宇贺神王也(云云)。●者虚空藏菩萨种子也。天而无不覆。●者地藏菩萨种子也。地而无不载。人者天地间生在故名人间。天虽施无碍德。地而不载者不可有。地虽载天。无碍。德无之者不可有。天以地为藏。地以天为藏。天地相寄显德。虚空藏菩萨地藏德也。地藏菩萨虚空藏德也。此以二菩萨为阴阳理智福德自在父母。故人畜千草万木皆以此尊恩泽无不浴。故以宇贺辨才为福德尊也(云云)。示云。付此尊有两种。一妙音辨才也。主智慧。诸佛四辩八音言辞无碍德主也。此时以●字为种子也。次宇贺辨财主福德。是观音所变辨才也。此时以●字为种子。●字即宝殊故也。凡以此尊。法花十界皆成习也。サレハ其垂迹云时。以白蛇为体。蛇身是三毒极盛体故。三恶道摄也。白色表白善。故。三善道摄也。已上以白色蛇体。六法界摄尽也(云云)。次此尊右手持智釼。万法亡泯故。空观二乘界也。左手持如意宝珠。万法龙生故。假谛菩萨界也。顶上有老翁形。是佛果升出故。中道佛果法门也。已上以此形貌十万界穷尽也。加之此尊本经云。三世诸佛为众生虽施福智。荒神上首多縳天王成嗔。遣三神令夺众生福惠。三神者贪欲饥渴障碍等三恶使者是也。多縳天王者。元品无明是也。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一生补处智力不能断。除佛菩提智之所能断(文)(已上取意)。又云。我有对治法。右手持智釼能除障碍神。左手持如意宝珠能除饥渴神。顶上有白蛇能除贪欲神(文)。口传云。以此文天台三谛三观法门习合也。正是元品能治妙觉智见。故此尊本地无作三身内证也习极也。始觉因分智慧不及故也。补处智力久远事不知事此谓也。故一生补处不能断除说也。又云。宇贺辨财观音智主也。妙音辨才音声当体故。所观境主也。此观音妙音共本门流通现身说法故。此尊本地三身习事。旁有由哉(云云)。又云。此尊三毒具足当体。不动内证具德法门云也。如此开显故。普门品三毒三观妙理习合也。深可思之(云云)。
  问。此尊三部中何乎。答云。苏悉地部秘法也(云云)。依之觉大师记云。此法苏悉地部中大法也(文)。其故苏悉地大仪轨中。此尊以真言𡃤口セリ。应知此尊言辞无碍德备故。净口业明用事。最有其谓。此事随分秘决也。不可口外。将又以三部宛三密时。口业即苏悉地也。旁以有由欤(云云)。
  一。三体本尊事。示云。最胜王经中说五亿八千童子。其中十五童子为上首。其十五者。禄命身三各五具合。三五十五也。禄者人果报也。命者寿也。身者报寿不二人体也。故阴阳道报寿身三名之。约内法时。法报应三身智慧也。此法报和合以为不二身体。是如次三身各具五智。成三五十五童子也。又禄者甲乙等十支干也。是皆空居天众七曜九执等也。命者十二神将也。人寿者注十二时以为义。身者五大和合。以之为义。故以五行为德。是灌顶秘事也。付之三身习事在之。口传有别。更问之(云云)。
  一。十五童子事。示云。第一印镒童子乃至船车童子等也。最胜王经委细说也。其第十五船车童子者。我朝乙护法是也。背振山缘起云。南天竺国有大王。名曰德善大王。此王十五人王子生。第十五王子生后经七个日。不知行方失毕。大王此事悲叹而白龙树菩萨言。其时菩萨入定现天眼通知见三千界给。此王子粟散边地之境。同域西海之地。背振山现居。菩萨以此事由而白大王。尔时大王生欢喜思自余十四人王子达引率。龙树菩萨共我国影向给。今背振山权现是也(已上)。第十五王子故乙护法号也。护法愿发处处示现。故乙护法号也(已上取意)。可勘本传也(云云)。示云。以此十五童子布字时。第一印鉴以童子安顶上。第十五船车童子以安两足。是十五童子居行者身体致拥护意也。次深秘意云时第一印镒童子实相一印佛果证得法门故顶上布字。第十五船车童子定惠二法。故两足布字。船水上行故定主。车陆地行故惠主也。依此船车运载人皆助身命。是即定惠二法以运载出世宝财。法身惠命连持相续意也(云云)。次己身自体护法云者。一体二手平指摩。定惠二足身体运动。是法尔自然侍者也。以心传心故寸阴无违。故秘密灌顶记云。八万四千护法神常随守护不舍离。深可思之也(云云)。
  一。不动与爱染一体事。示云。秘决云。以本三摩耶三使栋梁五鬼门户可拟印。口传云。三使者三惑使者是也。又是三毒也。五鬼者五住地烦恼也。此三惑五住不动爱染以三摩耶断之。三惑者心法所具惑障也。故定惠三摩耶以弓箭降伏之。仍三惑使者入爱染三摩地断除之。五住地烦恼者。主色法五阴。除色法障事。以刀剑断之。是不动三摩地所表也。凡以不动爱染二法。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习极也。凡爱染者。心法智体故。三观三身实相也。故此尊三面也。不动色法主故。五大五蕴法身事现也。表生死即涅槃故现黑色体。爱染生德表故现赤色。不动现死德故。黑色死人色也。仍以此尊生死二法习也。所诠实惠二法寂照二德佛智身也。又爱染三谛三观所表。迹门三千尘点是也。不动五蕴本法故。本门五百尘点是也(云云)。仍不动爱染二尊即法花本迹实体是也(云云)。
  一。理性大通结缘事。示云。显宗沙汰者如常(云云)。次密教意。大通佛者即大日也。故智证大师释云。大通佛者即是大日也。此大通佛即炽盛光也。梵云沙罗王。一切众生本有定惠二德。即是炽盛光佛也。爱生众生谁不大通结缘。三世诸佛十方萨埵。悉皆从炽盛光三摩地出生故也。本有自性三摩地现前故。是理性名大通结缘也。佛必十六生唱。正觉故。大通佛十六王子生给。此事不可口外。深可思之(云云)。
  一。爱染习炽光事。示云。此尊居炽盛光日轮给故尔云也。加之此尊有三面。左面佛眼。右面金轮。中面不二爱染也。佛眼金轮两部理智也。此炽盛光从三摩地不二妙成就出生爱染也。是从一切众生炽盛光三摩地生事表也。所诠一切众生即爱染王体也。外不可求法。深可思之(云云)。
  一。镇护国家秘密念诵事。示云。吾山总持院亦名天子本命道场。是有三重建立。第一重安置天子本命。第二重安置百官本命。第三重安置万民本命。总名天子本命道场。通一切众生也。是十四人安供僧故号十四禅师。此禅师等国家护持念诵作法有之。故谓向国城每日晨朝奉加持天子。其印明三种悉地中报身印明也(云云)。
  问。何故以报身印明为天子本命印明耶。答。此事最极秘事也。所谓此三种悉地者。辨才天禄命身三体一致习合也。其故三种悉地苏悉地大事也。辨财天又苏悉地教令轮身也。此三身中命真言诵。禄身自存也。三种悉地报身明即命真言也。命身报身智慧故也。又报身上冥下契三身宛足云。此释深可思之(云云)。
  一。总持院建立事。示云。右炽盛光堂。左佛眼堂。中间不二塔婆建立。内奉安置五佛。炽盛光者金刚界大日。佛眼者胎藏大日。五佛者不二苏悉地全体也。一切众生结缘最初元神(金轮)从顶上入众生心法作。本命(七星佛眼)从足入众生色法作。此本命元神和合成苏悉地大日。今不二塔婆其三摩耶形也。此色心冥合必五智如来出生。故五佛奉安置也。又此塔婆奉安置舍利矣。即炽盛光三摩耶境智冥合表示也。仍于此灵场奉加持天子事。诸佛出世根源万法成就砌故也。口传有别。更可问之(云云)。
  一。宇贺辨说事。示云。取槚枝作饭匙。一方书●字。一方书●字。祈福时●字为面。祈智慧时●字为面。本尊前立之行也。其故此匙即是此尊三摩耶形也。言辞无碍法必从舌根生也。仍匙即此尊舌根也。口传在别。更可问之(云云)。又云。此舌根者即如实知自心菩提心也。依之龙猛菩萨辨天一卷疏云。如实知自心者。自者色法。心者意也。色心冥合成不二息风也(文取意)。口传云。以实相无想法门为如实知自心体。是常教门心也。是事相沙汰时。自者色法之身也。心者智慧报身也。此色心不二时成息子也。是法尔自然道理也。仍色心冥合生口业也。故我等三密即三谛三观全体。如实知自心也(云云)。示云。我等口业者。心性八叶从莲花。其八叶西方叶开来成舌根也。此舌根西方妙观察智阿弥陀说法断疑智为三摩耶形也。故出入有命息。自然三谛三观法门修事相居也。故一切众生舌根具足证菩提门阿弥陀自然成觉我等也。仍出入息即如实知自心修行也。不意自然唱●●二字以无作大行也。不加分别观。深可思之(云云)。
  一。以龙女习辨财天事。示云。龙女即如意轮观音也。此尊本地又如意轮也。仍一体习也。又龙女以宝珠即为自证法门。此尊又以宝珠为三摩耶形。又付此尊三身习事有之。所谓南方宝性尊法身也。如意轮观音报身也。龙女即应身也。此三身共以如意宝珠为三摩耶形。此宝珠者。境智冥合以为本。凡法花经者。本迹两门也。迹门明此开会。即心法三观也。本门明人开会。此不二以塔婆表境智一乘。一乘即平等法门也。故多宝诚言。平等大会皆是真实宣给。又密教意。东方胎藏界。西方金刚界。南方不二平等性智方也。仍龙女南方无垢界成道不二平等三摩地入事表故平等法门也。平等者十界皆成妙理也。故界如三千诸法法花实体也。开显也。仍释云。平等大会。常鉴法界。亦由理性。九权一印。印复九界。权亦复然。权实相冥。百界一念等释也。又付此宝理种种有习。戒家戒体发明表示也相传。真言灌顶事相习也。显宗心法三观口决也。境智冥合事相故也(云云)。又示云。龙女宝珠事。本地无作内证为显也。故都率释云。古佛舍利从海中来(文)。云意我即本地无作三身也。仍本来本觉如来以舍利。我此本有法身也。如来示请诚证也。仍世尊纳受说也。
  寻云。何故以宝珠名灌顶耶。示云。凡灌顶者以不二为体。前佛智水灌后佛顶云也。是即始觉本觉不二义显也。今宝塔品时。二佛并座表其义也。付之显密义相分。显意宝塔法身妙境。多宝报身妙智。释迦不二应身也(云云)。密意多宝法身。释迦报身。塔婆不二尊形也。凡宝塔者不二宝珠塔婆也云意也。仍龙女南方无垢界成道云。实南方非行。宝塔南面成正觉也。或又修行断惑必南方无垢界被云也。五佛时南方种子●字即离尘垢义也。故云无垢世界。修行断惑时。设虽行余方。必南方无垢界被云也。仍西方行东方行。不二自证归アラハ。平等大会法花修行也。仍龙女成道时节宝塔品时也。宝塔东方来故。多宝佛西向给。释迦西方东方向给。二佛并座时。クルリト西方ネヂムキ给间。必东南向。次西方向给。释尊南向给时分。唱龙女正觉也。速疾开觉故。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提婆品于刹那顷发菩提心说文可合之。凡释尊一代教法此宝珠自证穷。一代开悟机用龙女一人穷也。故龙女顿成一切众生成佛手本也。仍龙女正觉五相成身观习也。显教八相成道云。密教亦五相成身云也。我等五蕴和合成身体时。自然五分法身具足成五智如来也。サレハ金界五相成身观处。第五佛身圆满观名观身为本尊也。此佛身圆满真言。以又名妙觉如来也。故义释云。一切众生色身实相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时强空诸法使成法界。法界海会自身显观。一切行愿一念一切所作诸佛同等(文)。
  一。苏悉地以三玄四玄印习此尊合事。示云。四玄印者须弥大海师子座宝楼阁也。是一世界一四州建立也。此世界促一世界也。此一世界促我等己身有之。以之苏悉地为大事。凡两部法门法门无边无由法界宫谈故无边际。苏悉地意不尔。只两部理智法界遍万法亡泯不变真如不生一理也。此上随缘真如觉体缘起谈苏生一世界建立归。一佛所王土建立法界数量无阙减于此一州习尽也。故弥陀大海印两部表示也。师子座宝楼阁等不二宝塔我等己身也。世界建立有两部理智表示。正法我等世界建立数量具足。仍我等水轮有八海表示有九山相貌。法尔自然道理也。依正不二色心一体有义故。施空诸法使成法界。法界海会自身显现等释给(云云)。
  一。生身辨财事。示云。先龙神居大海最底事。凡龙畜依身三毒极成体。生死沉没本源也。故大海最底居住。又能居正法有此表示。我等水轮中有肺藏。其中有金色水。其中三寸蛇在之。我等第六心王也。肺藏西方妙观察智所在也。妙观察智第六识邪正分别识也。即是我等是非思量觉体也。其种子云●字也。此字即辨才天种子也。所诠我等无作本觉本有全体蛇形也。故高野大师御释云。迹化归蛇类(文)。云意一切神祇冥道垂迹皆蛇形也。其故一切众生ツクロハザル本有念体蛇曲心也。サレハ凡夫众生悉蛇身感得也。为应同之。垂迹神明现蛇身给。仍归蛇类释给也。一切众生有本佛性云持此念体也。仍秘密云宝珠何在性海之底。性海者指我等大海最底也。其大海者水轮中有八叶。是名八海。又有九回肠。是名九山。九山者金界九会曼荼罗也。八叶者胎藏八叶曼荼罗也。以之名密严花藏庄严。其中央自性本有大日御座。是亦名金刚萨埵。其萨埵者今龙女是也。法花宝塔云南天铁塔也。南天者两部理智不二。灌顶方形取也。龙女宝塔前开悟得脱事。表示不二一乘法门也(云云)。又示云。凡密教之意。今日龙女正觉相貌。悉密教灌顶表示也习也。释迦多宝二佛两部大日也。此两部理智法门授金刚萨埵也。显意宝塔二佛并座。以不二一乘法门授龙女。其意云者。不改龙畜迷心。无作本有念体不动无作本觉体也示处云也。蛇心表无作。十六丈显十六生正觉。年少愚痴体不动本觉也显也。サレハ不动法习时。肥满童子云事在之。其者十五岁已前童子未烦恼修起时念体也。是即本觉无作体也习也。是名无作断惑也。龙女幼稚唱正觉显此意也(云云)。
  一。文殊入海教化事。口传云。三世觉母入海中授般若妙理于龙女。依之龙女出生死大海。诣鹫峰法性山。只非龙女一人。三世诸佛十方众生出离生死时。皆可有此表示(云云)。
  一。海中一乘事。示云。密意文殊所说一乘者。虚空藏菩萨真言也习也。付此法有三身九身习事。所谓宝性尊(法身)虚空藏菩萨(报身)宝菩萨(应身)已上法身三身也。虚空藏菩萨(法身)宝菩萨(报身)明星天子(应身)已上报身三身也。宝菩萨(法身)明星天子(报身)一切众生(应身)已上应身三身也。以此三身九身宝塔品三身九身习合也。所诠宝性尊者法花多宝佛是也。多宝宝言可思之。又虚空藏菩萨求闻持真言五智真言也。当此显宗时五味调熟也。故五味具足毕。醍醐味法花会入也。サレハ求闻持法行时。坛上安置牛乳事。表花严乳味。依真言不思议加持力。无明血乳反生法性智光。是名醍醐味。是名一乘法花。又不二灌顶表示也。亦如意宝珠表也。经五味即五味浓淡有之。又五分法身五相成身仪或也。龙女五相成身云。五味具足尔云也。加之虚空藏菩萨种子●字也。此字南方不二法性不二也。旁以一乘法花相应。龙女于海中一乘妙法开悟云。此●字字义观名(云云)。
  一。求闻持三字事。示云。求者能求智惠即指妙法也。闻者闻法体即持莲花也。持者指经也。上境智二法不二一心以执持为义。即如次法报应三身三谛三观三部妙理也。深可思之。故求闻持行法横竖五味一座行法中穷尽故也。故龙女成道不限。我等本有无作成正觉相此行法中修显也。口传在别。更问(云云)。
  寻云。法花中说辨才天耶。答。一义云。辨才天者又名妙音天。若尔者妙音菩萨是也。又一义云。美音乾闼婆王是也。其故大日经疏释妙音天相。妙音者乾闼婆类也。乾闼婆者乐人也。妙音天又乐人也。仍可合之也(云云)。又云。最胜王经中说乾闼婆真言。辨财天苏罗娑婆帝曳真言出。是随分勘文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龙宫收诸教法事。示云。凡龙神者。三毒等分极成体。烦恼黑菩提本深也。愚痴黑暗体故常居龙宫。表生死沉没故居大海最底。所诠无明体龙神也。故诸教法灭龙宫收。法性反作无明意也。又云。龙神者水神也。故居大海最底。教法者言说风大用也。风大又水大用也。留其化用时归其水大本源也。仍佛教灭必收龙宫也(云云)。又云。诸教法云者。自●字种子起。此字即言说不可得种子也。大海又●字水轮也。故教法灭收龙宫云事。归●字水轮事表也。教法非种子归三千诸法悉归●字种子也。是非归生死本源也。是生死一如迷语一体事表也(云云)。又云。龙神本源者穷如意宝珠。此宝珠一心三摩耶也。仍止观云。大千经卷收一微尘。破一微尘出大千经卷。此一微尘者即指一心处也。表万法一心归事也。故唐决云。以一心芥子开万方扉(宗睿问法全决)。云意以白芥子铁塔扉打开事云时。一心如芥子万法一理也。开语事表也。缩诸法有宝塔。缩宝塔在一心。在一心时不狭。有万法时不广。故佛教灭收龙宫云时不灭。教法世间流转时不生。故密教意本来不生不灭自性天然教法也。故即生非生。即灭非灭者也。已上以辨财天显密一致习合事。大概如此。委细口传有别。更可问之者也(云云)。
  已上事相者在别。不遑注(云云)。
  溪岚拾叶集(本)。
  御本云文保元年六月一日于天台黑谷青龙寺记之毕。
  右以上件书写功德奉备悲母妙宗禅尼顿证菩提追福仰愿者圣灵早登三身之觉位速证福乐得生死自在神力贫穷无福众生济度给而已敬白。
  缚曰罗资法印良镇。

溪岚拾叶集(辨财天缘起(末))。

  一。天川缘起事。
  一。严岛秘事。
  一。竹生岛事。
  一。同岛缘起事。
  一。同岛宫殿事。
  一。同莲花会事。
  一。同岛鱼龙事。
  一。日本独古形事。
  一。役行者缘起事。
  一。六处辨才天事。
  一。江岛缘起事。
  一。四种龙神事。
  一。善女龙事。
  一。法性坊叶上对面事。
  一。生身辨财天事。
  一。八大龙王事。
  一。辨财天成就事。
  一。龙神授戒事。
  一。地镇法事。
  一。福神劝请事。
  一。辨天悉地教主事。
  一。隆愉僧正辨财事。
  一。谦忠成就事。
  一。西明寺感梦事。
  已上二十四个条。

  可有之心性不动。
  辨天部(末)。私苗。
  一。纪州天川缘起事。相传云。纪州天川者。昔湖水大海也。此地善恶有二龙。此恶龙恼害万民。爰大汝·小汝二神发慈悲降伏恶龙之时。彼恶龙出现而吐毒气。此时大汝迷乱绝入。菩萨小汝以八目矢恶龙口中射入。其时此恶龙被降伏破湖入大海毕。其为体卷湖水升虚空。其水湿坚而成大冈。今天川是也。其时善龙者即是大辨财天女是也。夫德善大王是也。又以箕面辨财天一体也。所生王子十五人也。亦是十五童子是也(已上)。又云。大汝者辨财天第一王子也。小汝者第二王子也。仍此二神者兄弟也(云云)。又云。大汝者日吉大宫权现也。即释迦垂迹也。小汝者春日大明神是也。即药师如来垂迹。第三王子者熊野权现是也。即阿弥陀如来垂迹也(云云)。又纪州吉野天川者地藏辨天也。日本第一辨财天。第二严岛者妙音辨财天也。第三竹生岛观音辨财也(云云)。又云。今天川严岛竹生岛三所穴互通彻。三辨宝珠一体互融。甚深甚深。
  相传云。役行者于纪州天川此法成就。弘法大师即役行者再诞也。何大师同于此天川此法成就。又一守长者同于江州竹生岛此法成就セリ。的长者须达再诞也。即传教大师檀那也。一守长者檀毗梨再诞也。即弘法大师檀那也。
T76062501.gif
口云。深入禅定故大海最底居(云云)。又云。表佛果升出故高山顶上居(云云)。
  一。安艺严岛三个秘事。夫严岛大明神者。娑迦罗龙王第二女也。发五十种誓愿。其中三个大愿者。第一无上菩提。第二大智慧。第三福德也。若有人诣我宝前者。此三个大愿不果遂者。不取正觉(已上)。又有三个秘事。第一陀罗叶铭(四)。本从南方海□常在补陀落。为度众生故示现大明神。一度参诣诸众生。三涂八难永苦离。和光同尘结缘者。八相成道当作佛(已上)。第二马瑙枕。纵设凡夫身。用此枕者。观见三千大千界(云云)。第三如意宝珠(真实殿内也。正御云云)。口传云。宝珠埋所最上秘事也。所谓宝殿刻桥上御殿前土坛下埋之也(云云)。
  一。须弥山事。右山者弘法大师结界地也。严岛后山也。一里举上也。女人不登清净灵地也。此山有石门。即是蓬莱宫门也(云云)。本尊药师如来也亦是良与宝药不死妙药也(云云)(已上弘法大师缘起有之。可寻之。云云)。
  一。竹生岛事(又名智福岛)。花严经云。东北方有小国。其中有湖海。海中有小岛。在生身辨财天(已上)。口传云。此竹生岛者金口所说也。应知辨财天灵地也云事。五大院释云。江州有灵岛。生身辨财御座故。睿山佛法繁昌(云云)。
  一。兴行缘起事。第一者役行者住行也。仍坤方山上有率都婆。号役行者率都婆是也。第二行基菩萨住行也。明神垂灵应。行基示分地耳。第三者觉大师作社坛安置本尊也。夫寻明神影现根元者。最初辨岩屋出而显鹫岩屋给。龙女之出海底诣鹫峰表也。次自鹫岩屋显宫[糹*寄]给。是则南方无垢之成道表也(是一)。又云。竹生岛者从出大海诸鹫灵表也。石山如意轮者表南方无垢成道也。辨财天者如意轮化现也。故以内证三摩耶宝珠诣鹫峰也。深可思之(是二)。又云。湖海者琵琶形也。所以竹生岛者覆手也。小岛(号十罗刹女岛也)者拨也。岛内之宫殿者阴月也。白石与竹生岛者半月也。[氵*動]岛者远山。势多者鹿颈也。自宇治至于海者海老尾也。湖海最底。四河流即是四弦也。法尔天然之标相。生身辨财所居也(云云)。又云。此岛自金刚轮际出生金刚宝石也。释尊正觉金刚座也。然则地主权现者。灵山教主释尊也。龙树者文殊入海教化表也。正殿之辨财者现成明证成道表也。法花提婆品说相。深可思之也。
  一。竹生岛为宫殿事。师物语云。竹生岛者申ウツケテ为宫殿。即辨财天为净土也(云云)。其岛为体总相一岛石一也。故船寄リヤウトヒヒ也(云云)。内ウツケタル故欤。又云。彼竹生岛辨岩屋云龙穴有之。彼役优婆塞彼龙穴入给。此岩屋大朽木。此岩屋南北通穴也。前后入口穴ホソクシテ又曲。此中央池。其池ウチワタリタル朽木有。左右穴曲故。此朽木外不可入也。仍大龙居在欤往古疑来也(云云)。
  一。六月莲花会事。相传云。慈惠大师始行也。此奈礼仪式者。造大鸟严船也。神事终此鸟切破沈海底也。金翅鸟骨入海中。表成如意宝珠也。鸟骨宝珠此谓也。
  一。竹生岛明神为鱼龙事。相传云。大鲇七匝绕岛也。是则七佛药师化现也(云云)。睿山与湖海者须弥与大海表也。两部阴阳福智二严也(云云)。竹生岛者。真实智福岛号也(云云)。
  一。日本国独胡形事。行基菩萨记曰。日本国独胡形也(云云)。
  一。相传云。役行者于纪州天川此法成就。弘法大师即役行者再诞也。仍大师同此天川此法成就。又一守长者同于此所成就(云云)。又云。蒲生野的长者于江州竹生岛此法成就。的长者须达再诞也。即传教大师大坛那也。一守长者檀毗梨再诞也。即弘法大师大檀那也。
  一。六所辨财天事。天川(纪州)。严岛(安艺)。竹生岛(江州)。江岛(相州)。箕面(摄州)。背振山(肥州。已上)。
T76062601.gif
  (住吉者。西方神明主智门故。文殊化现习也。太神宫者。宝部神明也。故以宝珠为神体也。
  诹方明神者。降伏胜化神明也。故以金刚部为体也。黄石公再来也云云。
  严岛者。胎藏界大日如来也。故以妻女为眷属也云云。
  气比者。金刚界大日如来也。故以男子为社官也云云。又气比缘起事。越州幸林峰最初影向之时。忽然御前气饭入现前。仍举世奉号气饭大明神。此幸林山建寺号幸林寺。其故公家被下印镒号气比云云。天气降下相比地祇。故号气比云云。
  本地事。仲哀天皇示现大日如来也。)
  一。江岛缘起事。相州江岛云所有长者。十六人子生。彼所又深泽四十里池。其深几千万寻云事不知。彼池有五头龙。其长二十丈。江野长者子年吃间后造棚悬贽。父母コレヲ见悲事。村南村北哭声犹胜百千万行泪袖朽。是辨财天影向御览。哀伤无限。爰五头天女奉见系念。其时辨财不受(云云)。其时五头龙成嗔吾信倍为众生生害。为天下可怨申。其时天女我云ママニ止毒害。为万民成守护。此所垂迹敕。长者彼所恨。行迹トテ子死越云。サテ天女天龙八部四大天王等语从天下雨。从地上沙。力士抛石。夜叉运土。一夜中土架上号岛。号最初鸬鹚来居间。初名鸬鹚来岛。后江野南岛トテ江岛号。胎金两部峰立。金峰金色岩金色光赫奕。台峰有池号龙池。一名观音池。岩虚空藏岩云。常生身虚空藏现。又三寸白龙有之。随机现。又圣天峰东方有之。北方虾蟆神大石有之。爰常道祖神现前给(云云)。
  一。武烈天皇御宇泰澄大师彼岛笼行之。二臂天女二天具我常寂光土アリト(云云)。次役行者伊豆大岛流サレテ御座时。彼岛上五色云叆叇。具二童子笼被行之。六臂天女乘龟具童子。我常灵山有也(云云)。次道智法师彼岛笼奉诵法花经。其时备饰膳。日本国女形薄衣着每日影向。道智龙女行方为知。藤衣スソツク。遥寻行之程。新田四郎人穴云所トメ行。其时龙女嗔。此岛虽至于劫烧时藤オホサント誓也(云云)。次传教大师彼岛笼被行之。天女八臂具四天。我常灵鹫山住(云云)。次弘法大师笼彼岛被行之。四臂天女持智剑如意珠。西方净土教主也(云云)。次慈觉大师笼彼所被行之。一度观天女。鹫峰教主也(云云)。一度六臂天女。安养教主也(云云)。此御貌写自依号大明神。社构神事执行。国师请延供养。于今少无相违(云云)。次安然和尚寻觉大师迹。笼彼岛被行之二臂天女乘云现给。安养教主也(云云)。安然碑文云。江州湖中有灵岛。生身辨财天御座故。睿山佛法可繁昌(云云)。相州海中有灵岛。生身辨财天御座故。镰仓佛法可繁昌(云云)。彼五大院光德相模国星谷生人也。父法道和尚(云云)。サテ五头龙成盘石。江岛守南向住给。今龙口山大明神是也。彼大明神誓愿云。暴虐族我前颈切贽可悬。虽至于未来际此愿不空(云云)。然间镰仓谋叛杀害人夜诛强盗山贼海贼等。彼明神御宝前切之。昔好觉。彼大明神体束带着衣冠タタシキ人也(云云)。
  已上取意文也。江岛缘起相州大山寺在之。可寻之(云云)。
  一。于龙有种种不同事。第一蛇龙(今龙神等是也)。第二鱼龙(私云。湖海龙鱼龙欤)。第三马龙(世间龙马云物是也)。第四虾蟆龙。
  一。善女龙王鳞事。因物语云。高野大师善女龙王授灌顶给之时。儭施等种种物有之中。我形见トテ鳞一枝大师奉献之。其大五尺。土代金色含众色。如法如法ウツシカリケリ。金色光明赫[奕-大+火]トシテ。目クルメキテミアハセラレス。今高野山重宝是也(云云)。
  一。法性房赠僧正叶上僧正对面事。师物语云。僧正御在入唐求法归朝时。水岛トマテ自海中一小岛出现シテ。船ツレテ半时许アリキ。僧正船屋形上闭目念诵给余人见ケリ。然后彼小岛忽然トシテ不见。僧正云。法性坊赠僧正成大龙。龙宫御座アリキ。弥勒出世不改生身。奉待给也(云云)。只今某求法请益事感叹来现给ツルナリ(云云)。法性坊持国天垂迹也(云云)。叶上僧正如意轮化现达磨大师再诞也(云云)。
  一。少纳言入道信西感得生身辨天事。师物语云。信西被诣竹生岛之时。暗夜水中明月有ケリ。水练仕以カツカセタリケレハ。圆石シラカリケル面白石アリ。スキトホリタル中。见ケレハ龙下子アリ。是感得坛上安置勤行セラレケリ。速疾悉地成就。其生身于今安居院流重宝也。仍彼门流繁昌シケリ(云云)。
  一。良达房上人于淡路国开发田事。此上人淡州成相寺御座之时。此水田少间故。开荒野成水田。三百町许也。山间谷一ツキ切成水池。从奈良瓦烧召下。樋瓦作ツツミ下フセラレタリ。池底八方石立。八大龙王劝请セラレタリ。最初池边八方坛立。八大龙王法被勤修。即是辨财天秘法也。既龙神现身影向。其池水于今不漏绝(云云)。此则俗谛利生菩萨也。世以皆奉归伏。
  一。同上人辨财法成就事。淡州成相寺前大河。其河中泷。水音被障。佛事法会音声不闻サリケレハ。本尊祈请イタシケレハ。夜半计雷电响天地龙神下。河底大石皆摧破成平平タリ。灵验无双。世以信仰毕(云云)。又同人或时被行灌顶之时。庭仪式。临时降雨。上人被加持ケレハ。其寺许不降雨。皆是此僧不思议加持力也(云云)。
  一。同上人授戒于龙神事。或时龙神为受戒来临。上人闭眼少□三摩耶印明结诵观法住给。御弟子达眼见。二三尺许小蛇来。上人右足水指クワヱタリ。经数刻去了。御弟子等相语云。为龙神授戒毕(云云)。御弟子疑云。何故呑水指耶上人云。水指者戒指也(云云)。
  一。关东寿福寺埋沙金事。物语云。寿福寺佛殿后山三钴形山。近来炎上アリシ时。为造营山クツシ地ヒク。其时彼三钴形山クスシケル时。人夫等或病恼。或物狂成。或死ケリ。彼长老ハカリ神僧ナリケレハ不用シテ。弥山クヅシケリ。其后彼三钴形山中古牛形金掘出。彼何物疑处。叶上僧正传记见ケレハ。唐瓶子中沙金入满被埋ケリ。此辨财天秘事也。其地神成土公形变ケリ。样样タタリケル间。如本令埋ケリ。根本上人如此建立タル事。相构不可令动事也(云云)。如此取动シテ以后。寺中种种不吉事共出来ケリ(云云)。
  一。良观上人福神劝请事。上人存生时。如意宝珠乞众僧可扶持トテ。江岛龙穴被笼ケリ。七日行法之间。坛上狐子三出现。此感得给归寺之后。一极乐寺方丈下埋。一多宝寺埋。一三村埋给。仍彼三ケ处寺繁昌给。但极乐寺长老入灭以后。第二长老彼方丈取クツシテ被造作ケル之时。地引ケレハ。其地白蛇引出。中打切ケリ。故老僧共无勿体事セラルル由申ケリ。其故彼寺无程炎有。俗谛事不足成ケリ。如此最初兴隆上人置事不可动事也(云云)。
  私云。彼孤子变成白蛇。是二臂神王法修给欤。宇贺刀自女经说也(云云)。
  一。辨财天为悉地教主事。示云。八阪寺救海长老义云。辨才天者悉地教令轮身也。此事世人不知事也。随分秘密事也。诸佛菩萨四辩八音言词无碍德者。独此尊主给(云云)。又云。山王堂镰忠者。宇贺辨才计知。妙音辨才事イト不知ケリ。可加贺者彼尊寔习也。不可加加者此尊别愿也(云云)。此句许如法如法能书(云云)。又云。妙音辨才习事种子●也。印别行经中钵印是也。木土曜印是也。随分秘曲也(云云)。
  一。隆愉僧正宇贺劝请事。物语云(义源)建长比。内里御恼アリケリ。诸寺有验高僧等被召奉加持ケルニ。无其验。物气自口ハシリテ云。当时我等可加持僧徒无之(云云)。唯隆愉僧正许コソアレト(云云)。其时付才觉隆愉被召令加持。即时御恼平愈アリケリ。如此虽有效验。贫道御座。彼门弟等宇贺法可行给之由。强被申ケリ。僧正云。我无上菩提志故。有漏福报不欣也(云云)。其时御弟子达思。贫道御座间。利口如此被仰哉(云云)。其时僧正宇贺法被行ケリ。始劝请段之时。十方蛇来临坛上充满。其外又房中室内充满。儿同宿等恐怖。サレハコソトテ不及供养拨遣给ケリ。慈镇和尚四天王御弟子快雅僧正附弟也。近来事理通达ノ大行者。瑜伽观行大真言师也(云云)。
  一。谦忠律师辨财天法成就事。谦忠律师他人祈祷事申ケレハ。暂ノ时御座候トテ入内ケリ。山王堂前池アリ。向彼池念诵ケレハ。大龙水中头指出。其时祈祷请取。不可入眼事龙神不出现ケリ。随分通神行者ナリケリ(云云)。
  一。西明寺禅门感梦事。物语云。山王堂律师谦忠刀创斗入灭キ。其夜有感梦。山王堂辰已方当井アリ。谦忠立出井ハタニテ念诵アリキ。然后井中落入给。西明寺殿见给。打觉给时。山王堂使者来申。律师御房御入灭申又同时梦。此律师变青色为童子。井中乘紫云指东方去毕。西明寺殿申サク。此律师十五童子随一也(云云)。应知。谦忠权者也云事。血脉忠快·谦忠列穴太流人也(云云)。
  已上付此尊物语等也。为后代行者故实粗注记了。
  溪岚拾叶集。
  文保二年四月十八日于天台黑谷青龙寺学窗以师说记之耳。天台沙门光宗记之应永二十一年四月十二日记之。
  江州灵山寺别院书之。贞算(俗七十)。

溪岚拾叶集。

  一。多闻得名事。
  一。尊形事。
  一。种子事。
  一。根本印事。
  一。三摩耶形事。
  一。功能事。
  一。法华一体事。
  一。以多闻显密一体习事。
  一。四种成身二种断惑事。
  一。不动毗沙门护者事。
  一。双身事。
  一。阿弥陀一体事。
  一。雀为瑞鸟事。
  一。成就相事。
  一。相承故实事。
  一。双身口决事。
  一。灌顶事。
  一。五巾法事。

溪岚拾叶集

  多闻天悉决事。私苗。
  问。多闻得名如何。答。梵云毗沙门。此云多闻也。凡多闻者正法护持故。宝塔内十二部经首题纳。诸经典总持故号多闻天也(云云)。又一义云。毗沙门者如点谈也。所谓为除四魔军。虽着金刚甲胄。为正法护持。内着解说法衣悬袈裟衣事毗沙门。故名毗沙门也。大将军胞胎衣悬事。毗沙门袈裟着貌也。秘密檀本有袈裟事。深可思之(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多闻者降魔大将施福本尊也。左手宝塔持事。正法护持表相也。右手三古鉾取事者。降魔表示也。是以四魔三障难除。三身圆满惠命得也。故身着金刚甲胄。寿命长远德令得也。仍所持三摩耶悉是福智圆满表示也(云云)。又云。于此尊有种种异形。所谓吽迦陀毗沙门者十臂尊形也。是大日所具多闻天也。最极灌顶大事有之。更问之。
  次。都拔毗沙门事。示云。身着甲胄带太刀。是东方都拔国出现相也。故号都拔毗沙门也。山门毗沙门堂毗沙门天是也(云云)。又云。左手捧宝塔。右手取宝捧。是即北方天也。帝释眷属也。此两种毗沙门者。观音所变多闻天也(云云)。
  一。种子事。示云。●字也。其字体云者。言说不可得●字也。此字即言说教法本源也。仍多闻天称。或号正法护持此意也。仍以此字为种子也(云云)。
  一。根本印事。示云。二地相叉入掌中。即是所座二鬼也。二水立合须弥山也。二火二空相柱二鬼体也。二风立合此尊吉祥天不二一体义也(云云)。
  一。三摩耶形事。示云。或宝塔也。或宝捧也。或三古鉾也(云云)。
  一。功能事。示云。此尊与如意宝珠一体习也。故法花云。我献宝珠。世尊纳受说。即指此尊种子也。此故●字者。字体万法能生根元。如意宝珠种子也(云云)。又云。安镇仪轨中。如意宝珠功能说云。三百由旬内令无衰减(已上)。又法花多闻天所说神咒功能说云。令百由旬内无衰减(已上)。深可思之也。
  一。法花一体事。示云。此尊所持宝塔法花塔婆也。加之。此尊捧宝塔习。诸经之王法界塔婆也。即是三千世间异名也。法花十如实相妙理宝塔全体也。深可思之也。
  一。以多闻天显密一致习事。示云。冈崎义云。当流相传云。太穴流以天部显密一致习事双身法传。其故传教大师示觉大师云。汝到大唐者付显教门。习中道。付真言门问天部(云云)。依此文显密一致习也。而传教大师天部御相承双身法外无之。故知双身以显密一致习事有之云事。
  一。四种成身二种断惑云事。示云。四佛四波罗蜜五大尊四天王等习合秘曲也。此时多闻天者北方天故。天鼓雷音分身也。仍以多闻释迦分身习也(云云)。次。二种断惑者。四天王共踏二鬼。是则二种生死断意也。或又见思二惑降伏义也。
  一。不动与毗沙门共正法护持者云事。慈镇和尚示俊范云。不动者大日正法护持者也。法界体性智教令轮身故也。多闻天者释迦正法护持者也。仍安置此二尊。为正法护持者也。虽多教法。不出显密法故也(云云)。
  一。双身法事。示云。此尊吉祥天不二冥合义也。此即台金不二理智平等法门表示也。又义云。半天波罗门多闻天不二体意也。其缘起云者。此多闻天往昔此半天波罗门同时发心。多闻天精进苦行故速成福智。半天波罗门懈怠乐行故于今在凡地。依之起猛利强盛瞋恚。多闻天法修处行。成障碍神发誓。所诠多闻天法性表。半天无明表也。无明法性相双法故。此双身相背。无明法性同体之惑故不相离也。法性无体全依无明。无明无体全依法性。深可思合之。又云。付此尊在黑闇女云物。又云黑儿。即是障碍神也。又吉祥天法性表。黑闇女无明表也。此不二相应义。其意如前(云云)。因物语云。此天有缘起。吉祥天者相好圆满端严美丽天女也。此天所行诸吉祥事有。仍诸国召请之。次黑闇女丑陋シテ有不吉祥事所行悉诸灾难竞起。故人皆是厌。爰此黑闇女申。我是吉祥天女姊也。暂时不相离。故吉祥天女所行我必随顺云。所诠此二天善恶二法无明法性义也。故此二天女共不召请。其仪有漏善恶二法舍。无相法身真空冥寂理入事。表也。是大经说也。追而可寻之。
  一。阿弥陀与多闻天一体事。示云。自昔阿弥陀许可双身许可相副传授来事者。多闻天正法护持愿付。何菩提心人令守护习也。阿弥陀是证菩提门教主也。尤一体被得。故花严经云。一切众生以发菩提心名多闻天(云云)。又云。我法修行人。必可令引导净刹(云云)。应知□阿弥陀多闻天一体云事。又一义云。诸天部中。此天独无上菩提可证得习也。余天未闻其义也。仍此天五种愿中。第五愿无上菩提说。深可思合之(云云)。
  一。多闻天法成就之时以雀为吉祥相事。师物语云。孔雀西天瑞鸟也。我朝雀孔雀部类也。悉地成就之时。必此鸟影现也。サレハ小川承证僧正于关东足利之祈祷时。前裁苇毛马乘着甲胄武者。顶上雀顶戴出现ケリ。现身足利感见タルケル间。以使者坛所被申遣时。未发言以前僧正云。御前苇毛马现タル事候欤被申ケリ。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此事足利谋叛虚名アリテ既可被诛ケルニ。即日被免ケルトカヤ。甚深甚深。师云。都钵毗沙门宝冠中雀。吉祥瑞鸟故也。可思合之。
  一。天部法成就相事。师云。双身法成就心明佛菩萨等キタナク亲近タカラサル也。佛具铃杵等取舍ハヤト思也。如此意出来。我既此法成就シタリト可知也。サテ此法成就シタレバ世财余多出现也。总外部天等行スルニハ法成就シヌレハ内院佛菩萨物キタナク亲近不思也。仍天部必别坛所可供也。佛菩萨坛近处不可供也。是则秘藏事也(云云)。叶上抄口传(云云)。
  一。天部相承故实事。三昧流义云。吒天法者。急事出来时祈祷。速疾效验。然而畜类垂迹体故。愚痴法也。阁之者又无其验也(云云)。次圣天效验未落地法也。然而一种利生说处十种罚明。故谷御房遗诫云。我门弟等。圣天法不可修。末代学者不可精进修习故。必可得其罚欤。其故此天本誓云。行者三业懈怠之时。我必可伺其短云(云云)。仍三昧流强不可修之欤。若如法清净行者。速疾成就。秘术不如此法(云云)。又云。圣天法凡秘密最极习事。虽不及子细先垂迹而我等因缘秘合身体上。一期间拥护方示给也。即如声闻乘律尽形寿羯磨也(云云)。仍只天部法中。当流秘曲双身法修也。其故余天皆悉大日普门示现。何皆秘密内证法门。浅略行者世法贪着过有之。今双身一偏无上菩提成就处也。出世法成就也。肝要肝要。可秘藏可秘藏耳。
  一。双身口决事。三昧流义云。此法者随自意乐行秘法也。强不可精进苦行也。仍此尊本誓云。行者若辛苦。我亦辛苦。所以者何。我常在行者心中故也(云云)。又云。此尊观想云者。先结无所不至印明。遍照法界观法住。故行者既诸尊本地身大日成毕。此时法尔道理。本地大日奉仕给也。别入我我入观法不成。自然我身法界身中影现。悉地令成给也(云云)。今此尊者单无上菩提祈请处。自然世间福报等事法。令成就给也。其故多闻天出世事主。吉祥天世间法主给。世间出世法面相翻。故二天相背。然而世间出世法其理一物也。故二天体一。世间法外出世法无之。故出世无上菩提祈请处。自然世间福德事。成就也。余天无此义也。多闻天法独无上菩提祈世间法成就习也。最极最极又云。此尊本地事。多闻天观音也。娑婆应现尊故现世主。吉祥天弥勒也。弥勒当来导师。未来主也。过去落谢毕。现在未来悉地肝要故。此二尊像安置悉地祈请也。又云。此尊秘藏不显露也。故此尊本誓云。令我见童子者可被障碍也(云云)。相构相构不可及外见也(云云)。又云。或行者此法令修。悉地迟致精诚时。本尊影现云。汝此法谁人相传哉(云云)。其时行者相承血脉奉见本尊。其时速疾悉地得。故此法修行时。血脉坛上安置也(云云)。又云。此法财施法施本也。仍谛缘度五佛印明三摩耶戒相授也(云云)。师云。此法者以法施为本故。坛上未安置舍利也。又云。心经每日三十三卷可读也。又金刚般若等可诵也。法花法一体习合之时。寿量品自我偈等可诵也。八曼荼罗其义见タリ。又云。此法赞根本印明授以秘事也(云云)。又云。诸天部三摩耶戒授事。随分秘藏事也。天部者大旨忿怒形也。故行者不如法时。必成嗔令障碍。三摩耶戒授。柔和慈悲心住不成障碍也。又受戒以后者。行者弟子成给故。如影随形守护神成。所愿令成给也。又云。供物时果子饼等可奉供也(云云)。
  已上冈崎口决义记之耳。
  一。灌顶事。示云。此尊手持宝塔者。是表示也。左手押腰。己心自体宝塔法界当体也。以此尊山门相承深秘也。此即本有妙境也。右手执三古鉾给事。三谛三观所表也。修得妙智也。两部理智不二冥合本源开显给。深可思合之。
  一。五巾法事。示云。三古鉾白幡样物悬。是即那俱佐神也。又伞盖也。亦袈裟也。五分法身本源故。五巾云也。三古鉾无作三身表也。即是自性本有妙境妙智也。最秘最秘。口传有别。更可寻之也(云云)。又云。五巾法者。唯授一人大事也。可秘藏可秘藏。不可口外而已。
  溪岚拾叶集。
  元禄十五年壬午四月四日法印实观阅。

●●拾叶集(吒天法)。

  一。本说事。
  一。本书事。
  一。私记事。
  一。缘起事。
  一。得名事。
  一。种子事。
  一。三形事。
  一。尊形事。
  一。山门相承事。
  一。法花一体事。
  一。三大部习事。
  一。四重本迹事。
  一。天部出离事。
  一。常行堂曼荼罗神事。
  一。三井流相承事。
  一。一阶僧正秘法事。
  一。一字咒王事。
  一。即位灌顶事。
  一。灌顶事。
  已上十九个条。

溪岚拾叶集。

  吒枳尼天秘决。私苗。
  一。本说事。大日经。孔雀经。仁王经。阿罗婆沙曩吒枳尼经。相观陀罗尼经。刀自女经。神验咒王经。八大童子经。一字咒王经。辰狐本因缘经。旃陀利王经。
  一。本书事。蘖陛念诵秘决一帖(山家)。蘖陛念诵秘决(弘法)。悉地成就决七帖(山王院)。如意宝珠决一帖(山王院)。如意宝珠决一帖(五大院)。圣德太子祭文一帖。
  一。私记事。生狐传一帖。弘法大师私记一帖。小野流私记等叶上僧正传。三井流私记。
  一。灌顶事。四个秘印。菩提心论灌顶。
  一。吒天缘起事。示云。过去日月灯明佛时。南方有古吒山。其山人民一万三千七百五十八人也。其时大圣文殊承如来教敕行彼教化之给。今吒天子孙眷属是也(云云)。
  一。吒天得名事。示云。夫●●●三字者百界千如三千世间也。故以法界为体。亦是●●本源也。故号真荼摩尼珠。欲界凡夫者以贪欲为体。仍施宝成本尊给(云云)。又云。弘法大师以如意宝珠被纳于稻荷峰依此义也。加之稻荷神来现相貌者。老翁荷稻大师御前影现。其词云。过去七佛舍利持来云。稻者舍利本源也。故大论云。古佛舍利变成米云。深可思之。又此天有五人王子五智如来也。一切众生五佛性是也(云云)。
  一。种子事。示云。或●字或●字或●字等也。
一。三形事。示云。如意宝珠也(云云)。
  一。尊形事。示云。如图不能注也(云云)。
  一。山门有此天法事。示云。古老传云。此吒天法者。东寺三井派委细相传山门无之。其故山家大师御相承有相轮樘下此法禅法被埋了。仍天台流不赏玩申传。然而黑谷流代代相传来秘藏事有。山家大师弘法大师蘖阶念诵秘决一卷秘书有之。祖师求道上人随分秘藏。显密大事申给。所谓元品无明能治出如觉智事此抄中有之。所以元品师子上居妙觉文殊释给。依之大堂精。山家御释中元品无明能治被沙汰事有之。存知タラハ出申被寻此事也。本文委细也。更可寻之。
  一。以此天法花一体习事。示云。此天大圣文殊化现也。以文殊法花教主习时配当本迹二门。迹门明法开会故。诸法实相谈。万法令归不变一理。故十如实相中以本末究竟。今吒天习也。本门意明释开会故。十罗刹中夺精一切众生精气神说。迹门明心法三观。本门显色法久成正觉义。故本迹两门机法一习也。故五大院如意宝珠决云。迹门明法开会故。以十如是为此尊。本门说人开会故。以十罗刹为此尊释给。
  一。天台三大部习合事。寻云。山家御释大意如何。示云。付此尊约天台三大部设释义给。所谓约玄义时。名体宗用教五重玄约五种文殊释给。此上七番共解五重各说给。次约文句时。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文殊释给。其中约教时。约四教教教断惑分齐皆文殊被释当。所以三藏教时七贤七圣文殊有之。通教时干惠等十地文殊有之。别教七位文殊有之。圆教五十二位文殊有之等释给。彼本文可寻也(云云)。次约止观时。六即文殊有之。所谓理即文殊乃至究竟即文殊等也。付之有修德文殊性德文殊。种种习有之。所以以狮子为理即。以文殊为究竟即。是则理即妙境上居究竟即文殊相也。等觉一转入于妙觉心。可思之。以师子为理即。以文殊为妙觉事。迹门从因至果意也。或又以师子为理即。以文殊为名字即。冥合一体时。名观行即习也(云云)。又云。以六即习境智二法也。所谓本有妙境初后不二故名即。本有妙者。以增进为义故。以智为六也。智或浅深意也。
  一。四重本迹相如何。寻云。四重本迹相如何。示云。于天部四重本迹有之。山家御释意也。第一重十界各俱权实故。佛果所具畜类为本尊也。浅略释第二重十界悉皆佛果所变也。故以畜类为本尊也。深密释第三重大日遍照十界者。皆是佛界功德故。以天部等为本尊也(秘中深秘释)。第四重真如十界者。大日自体也。无能遍所遍诸法当体唯改动义故。绝本迹义。饮血戴角类当体本有不改大日也。若然者不如崇敬世天等。故天部高天台流习此意也(云云)(秘秘中深秘释)。
  已上四重本迹如此。上三重者论本迹。修成门意也。后一重本有曼荼罗也。绝本迹重也。
  一。以天部可出离生死事。寻云。天部出离耶如何。示云。世人皆天部为世福修法也思。此事不知子细事也。天台流以天部为深秘也。仍天部总有三品悉地。所谓第一无上菩提。第二智慧。第三福德(云云)。凡此三种者。蜜教大纲也。天部福德为面。无上菩提为里也。共是出离生死要法也。故天台流以天部习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也。故五大院御释云。一念心即遮那三蜜。百界千如四种曼荼(文)。又山家御释云。此天眷属中云。一万三千者三千世间。世间者七觉分也。五十者五道众生也。八人者八大文殊(云云)。应知。以一念三千。为此天正体事。显中道密天部习合事此谓欤。如此天部不习须真言师。天台流不可云事也。显密一致意。深可思之也。
  一。常行堂摩多罗神事。示云。觉大师自大唐引声念佛御相传归朝之时。于船中有虚空声告云。我名摩多罗神。即障碍神也。我不崇敬者。不可遂往生素怀云。仍常行堂被劝请也(云云)。口云。摩多罗神者。即摩诃迦罗天是也。亦是吒枳尼也。彼天本誓云。经云。欲临终时。我行彼所食肝尸。故得临终正念。若我不食肝者。不得正念不遂往生云。此事随分秘事也。人都不知事也。サレハ彼堂僧等尚不知。何况余人耶。不可口外大事也。可秘崇可秘崇又一义云。摩多罗神者。摩诃迦罗天。所谓经能延六月秘事也。天一切众生精气夺。摩诃迦罗天降伏之除。夺精鬼难仍临终正念也。六月成就秘法可思之。
  一。三井流有此法事。寻云。三井流有此法乎如何。示云。于此天者三井流殊委细也。故智证大师。于大唐奉值良谱和尚相传之给。所谓悉地成就决七帖是也。最极秘事也(云云)。又云。三井流金刚童子秘法有之。今吒天一体习也。甚深甚深。
  一。圣德太子御传事。寻云。付此天圣德太子御传有异事如何。示云。太子祭文一卷有之。最极秘事也。奏□足祭文云是也。因缘祭文也。太子御时者。真言未度时故。行法首尾虽不相调。根本印明等有之。太子者灵山听众御座。西天听弘给欤。甚深甚深。
  一。生狐传方事。示云。稻荷相神影现秘书。此书次第相传仁无不得悉地也。行法体支分具足。甚深甚深。
  一。一遍诵次第事。寻云。一遍诵次第如何。示云。是叶上僧正相传秘曲也。始自自性法身终至等流。示现百八咒术神悉书载。悉地成就秘法也(云云)。寻云。供花方如何。示云。椿花鸡头花供也(云云)。果子柏子栗等奉供之因缘寻(云云)。
  一。一阶僧正秘供事。寻云。一阶僧正秘方如何。示云。此僧正成就秘供物。团子。シテ大豆粉。カケテアタヽカナル时供之。无左右秘物也。一阶僧正油子云是也(云云)。因物语云。此僧正者小野仁海事也。于稻荷峰一千日修此法。今号僧正岳是也。其间每日祇园承仕法师以息女日食令送。依此功劳此女人为皇后毕。今号祇园女御是也。依为女御归依僧。仁海直任僧正被成毕。故云一阶僧正也(云云)。
  一。一字咒王经事。寻云。一字咒王经者如何。示云。此经者三井流相承经也。以一印明令修法故号一字咒也(云云)。因物语云。三井刑部僧正者。文盲第一贫者也。仍山卧成吒天一字咒王秘法咒。自大峰出稻荷参ケル时。地主权现御前法施居。折节隐岐院御乳母卿二品被参诣。车内被见出ケル刑部房贫僧间。裤破出大阴タリ。二品见之被召请。ヤカテ成归依僧。所领三百六十个所令领知。成大福人一阶僧正被成毕。此一字咒王经法者。三井流第一秘法也。
  一。付此天即位灌顶习事。寻云。付此天习即位灌顶方如何。示云。未曾有经云。帝释礼野干为师(文)。又涅槃经云。天帝敬畜为师(文)。又云。敬狐者为国王(云云)。依此等文欤。
  私云。天子即位灌顶时。以吒天法奉授国王事。镰足大臣因缘起(云云)。又云。伊势太神宫有此表示也。高仓岩屋有此事。仁王经以祭冢神事深可思之。
  一。灌顶事。示云。以此四个印有之。所谓理法身印智法身印五𦙶印八叶印(已上)。私云。以此四个印为灌顶大事也。所诠此天者。菩提心论以灌顶习极也。故论云。
  八叶白莲一肘间。炳现阿字素光色。禅智俱入金刚嚩。召入如来寂静智(云云)。
  私云。以文殊不生智。令啖食迷妄八分为表此事。垂迹吒天令食肝花。所诠金刚智体胎藏八叶受用也。是则彼经金刚夜叉品习也。所谓金刚智义也。夜叉呑尽义也秘密灌顶最极也。非密意者不可知事也。最极(云云)。
  溪岚拾叶集。
  (本云)文保二年正月十一日于天台黑谷师说记之了。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元禄壬申夏四月十三日。
  甲子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大黑天口决。私苗
  一。本说事。大日经。理趣经。陀罗尼集经。孔雀经。仁王经。大日经。义释良贲疏(下一)。
  一。本书事。神恺轨。南海传。山家大师(秘决)。弘法大师(秘决)。谦忠传信和尚(决)。
  一。私记事。山家俬记。池上私记。大原秘记。穴太私记。
  一。得名事。示云。梵摩诃迦罗云。此名大黑天。诸天中ヲイテ此天名字殊胜。故摩诃名言付给。仍以此天。或为大日经为教主。或摩诃止观教主习事。摩诃者大多胜三义有也。是三谛三观三部三身意也。サレハ大日经以暗夜天断德极。十六大菩萨中拳菩萨习也。谓意大黑暗当体不动自性本有觉体事表也。付密教三部大日也。付显宗三观法也。付戒法三聚净戒也。故当流戒家本尊也谈。仍一卷抄有之。更可问之(已上)。付名字习事也。
  一。种子事。示云。或●字也。万法能生本源故以●字为种子也。或●字也。万法出生宝珠故也。或●字也。羯磨事业天鼓雷音教令轮身故。或●字也。不动一体(并)坚牢地神故也。或●字也。不二妙成就尊故也。或●字也。大黑风大黑业体故也。或●字也。释尊一体。故也。或●字也。文殊化现故也。重重习有之。更可问之。
  一。根本印事。示云。或显实合掌。或拳印次以智拳印名灌顶秘印习也。口传别有之更可问。
  一。三摩耶形事。示云。或袋。或槌。或如意珠。或智剑。或宝棒。或鉾。或斧也。
  一。尊形事。示云。依南海传或神恺记者。老翁形梨打鸟帽子着左手袋持右手槌持也。是世间流布尊形是也。次山门相承大黑。不依本经仪轨。山家大师御感见样作给。所以高祖大师我山开辟时。大地六种震动。下方空中。一人老翁涌出。其形今政所大黑相貌是也。此形即是坚牢地神也。故山家御释云。请益于坚牢地神。发誓于梵天帝释(文)。又云。建于香仓殿养于山老(文)。又云。安一人老翁养育三千徒众(文)。付此等文显密一致习有之。一人者修一圆因感一圆果意也。老者久成正觉义也。翁者俗谛常住义也。故本门序段。地涌千界菩萨自下方空中涌出本门远由成。吾山开辟之时。一人老翁下方涌出致吾山护持。加之大师最初御登山时。灵山净土义式。皆悉吾山显现。宝塔虚空涌现。二佛并座给。故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释给也。凡大黑者等流卑贱形。天鼓雷音垂迹也。其本地云者。即一代教主释迦如来也。又三轮明神和国影现形。即今大黑相貌也。约本地时大黑也。垂迹时山王即大黑也。故吾山大师此尊崇敬给事。旁良有由也。
  一。山门大黑事。示云。山家御相承大黑者。多闻大黑也。故其相貌皆如毗沙门形也。口传(云云)。
  一。东寺大黑事。示云。弘法传来者。如神恺轨形也。即是不动大黑也。口传(云云)。
  一。此尊异形事。示云。或不动一体。或爱染一体事。或毗沙门一体事。或辨财天一体事。或圣天一体事。或吒天一体事。或山王一体事。或降三世一体事。或大日一体事。或释迦一体事。或观音一体事。或文殊一体事(已上十二尊)。如是等种种习有之。口传在别。更可问之。问。以大黑习合显密一致方如何。答。凡此尊者。以坚实合掌印。表内证功德法门也。所以此合掌一印又名十双印。十指合掌故也。又名十界皆成印。又名实相印。是法花诸法实相妙理显故也。付此印本门合掌。迹门合掌。本迹不二合掌。不变随缘合掌。俱随缘俱不变合掌。如是等重重沙汰有之。又横合掌。竖合掌。非横非竖合掌有之。先随缘合掌。十指开散时。一一指各五阴和合义有故。即随缘有不变又合掌持一一十指合掌作故。即不变随缘也。俱随缘俱不变名也。是则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之意也。仍拳一指处法界悉接心也。其故法界者即十界也。十界促五差故。文云。束十界为五差。一恶二善三二乘四菩萨五佛界等(云云)。此付合掌印。从因至果从果向因法门在之。迹门从因至果。以不二为本故。十指合掌印以为根本印也。次本门从果向因。而二以随缘为本故。义彼彼万法悉合掌一印也。不二合掌五阴和合表生德也。而二合掌五阴离散表死德也。此生死二法寂照二法知见二字也。故观名佛知。止名佛见。于念念中止观现前等释也。
  己身自性合掌事。示云。经云。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拳一手或复少低头(文)。私云。此文口传。己身自体合掌证据习也。金刚顶经疏云。一指才勉动法界咸不违。一言音发诸佛悉感(文)。谓意一指当体即十界意也。十界即法界也。如此释故释云。一家圆义言法界者。须云十界即空假中初后不二方异诸教(文)。深可思之。又示云。法花是法住法位文以合掌一印习事。最极大事也。不可口外。所谓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者。世界相五大也。法位者真如为位。是心法也。此色心冥合。以合掌一印习也。又示云。两手合掌时。地大地大合。乃至空大空大合。空大仍当体能所亡泯乃至空大。空大当体能所亡泯。独一法界无可对待心也。一以世间为五大事。五大院御释云。世间者五大也。法位者识大也(云云)。故法花中说大日五字明说事于此文习也。凡即心成佛者。六大无碍名也。所谓●(地)●(水)●(火)●(风)●(空)●(识)以此明六大无碍即身成佛真言名也。故以世间相常住文。大日经法花习合一个口决也。深可思之。
  一。次横竖合掌事。横合掌者。十指合掌印。竖持之者五指即地水火风空。横并有也。此竖合掌即名横合掌也。此横义依报国土主横平等法门故。接尽法界。又横十方众生同时正觉义表也。次竖合掌者。此合掌。横持从下上地水火风并置也。故名竖合掌。始觉修显故。从因至果法门也是正报主也。又依正不二色心一体和合我身。我等当体即是非横非竖己身自然合掌也。低头拳手。深可思之。
  一。法尔自然合掌事。示云。佛法气分离田夫野人等人归依时必合掌也。是自性天然自然觉了大日如来位契当意也。次密教意。以净三业一印。法尔自然一印习也。此一印大日不说。祖师不吐一言重印也。故名本三摩耶印。此一印开名胎金两部印也。サレハ高祖大师分手于金莲场释玉。释迦一代教法此一印起。大日两部三部法门从此印出生。故秘密修行最初此一印结诵。然后三部五部印结也。深可思之。又示云。此合掌一印三聚净戒当体也习也。所谓三聚者。即三谛三观三身也。此印相又即三谛三观也。释云。实相即是三谛异名(文)。又梵网经中佛佛授手(文)。又授字手篇受云字书也。以佛合掌印授受者也。故授手云也。凡梵网经意。以此戒法通授十界。故令结十指合掌印以表示结三聚净戒法花开显妙经。故。此一印十界皆成印名。梵网经佛授手说给。法花为说实相印说玉也。三聚净戒具足圆满印故。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说给也。
  一。合掌印说文事。示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文)。又云。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文)。又云。合十指爪掌(文)。
  一。法花三密文勘事。经云。汝舍利弗我此宝印(身密)。为欲利益(意密)。世间故说(口密文)。又云。妙法莲花(合掌自密)。教菩提法(三业口密)。佛所护念(三观意密)。深可思之(云云)。
  一。于法花种子三尊习事。示云。先种子事以●字为种子本故。山王院御释云。始从妙法终至而去。无非阿字不生三观(文)。又云。一义云。此经中神咒说即是种子也次三摩耶形事。示云。或莲花。或宝珠。或宝塔(云云)。此三种三摩耶。自三密三身三摩耶也。所谓莲花者。口业为义故应身三摩耶也。宝塔色法为义故法身三摩耶也。宝珠心法为义故报身三摩耶也。此三种三摩耶者。自三身三观也。又三学法门也。以是不二冥合为具足道。故释云。三学俱传名曰妙法(文)。又一义云。三昧流于法花习三密时一文一句勘。尚是教门义也。法花一部悉是实相一印证文也口决。实相一印外更一句余经无故也(已上)。四王院义也(云云)。此等三种法花习事。时不限法花。一代教主悉是实相一印也。深可思之又示云。此合掌一印付或十六重(表十六生)或三十七重(亦表三十七尊)。如是等深密相传有之。口传(云云)。更可问之。
  一。我山安迦罗天事。毗沙门堂暹圆法印义云。我流相传义云。山家大师三轮明神祈祷云。以何尊我山护持可凭耶。仍安置之。又古老传云。三轮明神和州显现最初大黑天神形相显现给。又示云。我山山王影向之时大黑天神形也(云云)。大宫权现俗形习事有之。可思之。
  一。大黑天神法以白米为相应物事。物语云。或硕学真言师。大黑法行如圣天浴油。正念诵之时白米汲悬ケリ。一咒一反也。数反念诵数随行。此人速疾大黑法成就。凡大黑者北谷炽盛光本源舍利传也。白米舍利当体也。旁以相应物故欤。可秘藏(云云)。又或真言师云。器中盛白米。大黑腰埋正念诵已后如浴油汲悬汲悬ケリ(云云)。
  一。大黑天神为斗诤神事。示云。大国合战之时。以大黑天神立前阵向战场也。此大黑者餐人血肉神也。仍名夺精鬼也。故此神住尸堕林给也。能除群贼怖天也。孔雀经说是也。
  一。摩诃迦罗天神变事。物语云。延庆年中顷。七条边或德人许强盗数十人寄ケリ。折节客人等来临。门内门前无间群集。仍盗人等不寄还ケリ。其后手引人邻家。アリケルカ家主问云。某夜何ヨリ客人来临有ケルカ申ケレハ。答云。无来事。其夜我僧召请大黑社奉供养(云云)。天神斗诤神将军也。仍现神变给ケル(云云)。
  一。同人物语云。大黑法飞砾法云事有之(云云)。是亦山门方无之。未承及事也。何事哉览不审(云云)。或硕学真言师。大黑法行见。其本尊为体例袋中如意宝珠入满取出。取出十方行者授与给样造立セリ。是ツフテ风情アリシ此事欤。大方不审不审。
  一。大黑飞砾法事。后日记。东寺真言师说曰。以槚木荞麦形造●字。书加持。然而后福人家内投入。彼福德我家来集也(云云)。此外不可口外也。此奥此奥私云。荞麦者大黑因地好物也。サレハ荞麦飞砾投ヌレハ。大黑天神何处有行施化用给也。
  一。大黑秘供物事。师说云。此天秘供物。以盐为最上供物也。次行法次第常片供盐一杯盛奉供养也。顿成悉地秘法也(云云)。
  一。摩诃迦罗事。先师上人示云。天部中大黑程名字气高尊无。摩诃二字显。摩诃止观义密教。摩诃毗卢遮那经同也。サレハ显中道密天部此尊事也。仍此尊止观本尊习也。又戒法本尊习也。无作三身习也。故当流一卷秘书在之。又云。仁和寺明琳房东寺一流明匠也。サレハ大阿阇梨十三人逢灌顶遂僧也。其仁云。大黑秘事天台流有之。东寺边申合被申ケリ(云云。已上)。
  溪岚拾叶集(大黑)。
  元禄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校本尾云。
  文保二年十一月晦日于天台黑谷师说记之耳。天台沙门光宗记。
  同日又以别本校雠。
  元禄十二年春月书。
  台山鸡头院主严觉洪道。
  又同日以别本校雠卷尾云。
  历应四年三月晦日于花洛法胜寺谓师御本书写毕。
  天台沙门宗遍。
  康永二年九月十八日。天台沙门辨镇。
  文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赐御本书写毕。
  天台沙门良贤。
  文和三年八月一日。天台沙门禅惠。
  又二十七日以别本校雠右四本皆下云野州日光山书库所藏本也。
  天台沙门实现。
  十五年三月十一日阅。

溪岚拾叶集。

  秘密要集。大黑天神灌顶密印。
  摩诃迦罗天灌顶事。第一实相印●●●●●●●●。第二心咒印(内缚开散地水三反召之。举印口传)唵密止密止室舍波罗誐帝ソワカ。第三心中印(拳印口传)曩○南●。第四普贤一字心明(无所不至印明)。T76063601.gif。鑁。右印者天台秘藏肝心王顶宝珠也。不可秘箧底而已。
  一。显密一致印信(法曼院印信)显密大道一味事。右唐绪余决云。显教旨归传志远宗频。密宗大道受元政法全。彼此冥符事理俱密。大黑辨才在其最顶。先师异告。盖玆谓乎。
  相承口决云。
  辨才八叶印。法花迹门开三印。大黑坚实印。法花本门显一印。
  传教大师受邃师文。
  如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我今亦如是说无分别法。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应安五年(壬子)八月九日沙门运记之。秘密传灯大阿阇梨位澄豪示。口传云。辨才天八叶印法华迹门开三印明。唵宇贺野若耶迦罗阶ソワカ。又辨财天女真言。普印。唵戒噜底娑没哩底陀罗尼吽诃口云。提婆所龙女即身成佛迹门初住之成道是也(文)。口传云。摩诃迦罗坚实印法花本门显一印明唵摩诃迦罗野ソワカ。口云。从地涌出发白而面皱地涌千界菩萨是大黑天神也。仰云。大黑天神天鼓雷音佛垂述。习也。而此佛释尊也。其故释尊北方佛御座也。故又大黑天神子方神也。子时掌给间。此本地云释迦也。释迦垂迹大黑天神是也。法曼流显密一致之法门。大黑辨才天习之事。
  示云。摩诃迦罗天神止观教主习事在之。其故摩诃者大多胜三义也。大多胜者一心三观也。故一心三观彼以天神习事也。良有由绪可思之。又付此天种种习事有之。此天老翁之形。久远实成之如来也。所持袋。第八识含藏识意表也。又仰云。根本印重重印契有之。一普印此是法花本门显一印是也。二拳印用之左右共拳也。故金刚界十六大菩萨中拳菩萨习也。彼菩萨我等无始旷劫生死根元习事在之。然则以此天出离生死本际习极事也。第三大日智拳印·理拳印用之。明●●●●●●●●●●用之。彼天神久远实成如来无迹。又地涌千界之菩萨坚牢地神是也。虽然第一印契通漫之印明以之为本体习也。其故今经本迹最极印。习时此印为本。故方便品中为说实相印。此天神根本印习故也。第四无所不至印用之。此是秘密灌顶瑜祇无相灌顶之至极。真言一宗之最极也。凡以此天出过毗卢超大日习甚深法门在之。委细可开口决也(云云)。
  已上金山院光师御口传也。尤可秘藏秘藏穴贤穴贤。天台沙门运海记之。
  一。最极甚深口传灌顶密印法门在之。第一印明。此天一实之正体为说实相印。本迹未分之重根本法十界三千依正一如。此尊一实之正体尊形之印明也。次第二印。内缚二地二水开舒三反召之。此印明天神之三摩耶形也。相貌胎藏界万法含藏之印明也。次第三拳印。左右之胁此是金刚界十六大菩萨历。次位十六正觉即身成佛之印明也。第四无所不至之印明者。秘密灌顶之终极。四种法身一如之总体。佛金莲之外加等流法身四部合行之印明也。真言教之意。佛果之上入重玄门法门。沙汰事有之。以此尊佛果之入重玄门。又法门至极诸谈为事也。此尊以超过之大日过ヒウ正体故也。大概任先师之口决注之。委细可寻明师之也(云云)。
  一。大黑天神名字事。仰云。大黑者。一切众生元明惑。即贪嗔痴之三毒也。仍五大院先德三惑释给。然而只三毒习也。瑜祇经第七品本有俱障自我所生障有本俱本轮。是名五轮观云。是贪嗔痴三毒见。是大黑云也。右面赤黑也。左面赤色。中面金色也(矣)。付大黑二字大者金轮法性也。黑者无明十二天中伊舍那天也。是名障碍神也。此尊七曜总体习也。七曜者土火木金水五行阴阳二也。是七曜精灵现为七星。是名北斗七星。四方各七星置时。四七二十八宿云也。此时以千手为本尊也。七曜十二宫二十八宿总体即金轮云也。无明法性一体。未分之位名超过大日大黑也。此大黑法性方增长化用名法花云也。金轮无明方化用名伊舍那天也。サレハ金轮时舍利。云法花云也。释迦金轮云是也。种子满卍字是也。字●字异形字也。是则八叶莲花形也。一切众生心莲习也。●字寂静体即金轮种子也。サテ伊舍那天云方以●字为种子也。印相左右也。水火六指ソハメテ背合。二头指舒头相合如火轮。以二大指押地水火六指端。是心中火轮内置三德并三身三密三大空假中三谛等意也。此尊行法不用道场观并入三摩地等。只见本尊。即入三摩地有也。以之为甚深之口决也。只用一印一明。是名秘藏口决也。印如上明●●●●●●●明是也(云云)。先诵千手陀罗尼一反(云云)。又七星云方住子方给。于七星中以一星等身大黑习也。サテ伊舍那天方居艮方也。后日云。一星者四臂不动三尊也。此天三星。是三辨宝珠也。习也。金色四臂不动也。名房主尊。是诸天中统领也(云云)。
  已上先师金山院御口传也。
  一。大黑飞石秘法事。口传云。若有人欲得福德者。造如意宝珠形书●字。以本尊根本大咒一千反可加持。然后子刻不被知人可投入福人家内。以此缘本尊彼福德令集给也。其形曰T76063801.gif。示云。其形如此如荞麦造之。三面●字书本尊御前安置加持也。相应木槚木乾方指枝以可造之也(云云)又云。福人门田以造之吉也(云云)。凡此飞石秘法千金莫传秘曲也。不可口外。余人被知者障碍出来也。穴贤穴贤。不可披露者也而已。
  元应元年六月一日于黑谷令口传毕。光宗记之。
  大黑天神法。喜祥寺神恺记。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变身也。五天竺并吾唐朝诸伽蓝等皆所安置也。有人云。大黑天神者。竖牢地天化身也。伽蓝安置之。每日所炊饭上分。供养此天。誓梦中语词之中云。吾若安置伽蓝日日敬供者。吾寺中令住众多僧。每日必养千人之众。乃至人宅亦尔也。若人三年专心供养吾。必此来供人授与世间富贵乃至官爵职录应惟悉与焉。五体造五尺若三尺若二尺五寸。亦得通免之。肤色悉作黑色。头令冠乌帽子。悉黑色也。令着裤驱褰不垂令着狩衣。裙袖短紬。右手作拳令收右腰。左手令持大袋。从背令悬肩上。其袋色为鼠毛色。其垂下程余臀上如是作毕。居大衣食屋。礼供养者。堂屋坊舍必自然之荣聚集踊出。又吾咒若人常持念四季大备饰膳美酒饮食乃至百味。以五更时。不知众多人供吾者。决定与富。其咒曰。唵密止密止舍婆隶(二合)多罗羯帝娑婆贺。印者二手内缚舒起地水来去是也。供养印者。用常途法。来供人者。必于此神成父母之想。于三宝成外护。于众人成父母故也。余又闻天竺古风并吾唐朝古风诸寺安此天。莫非丰饶。因之为断后辈之疑。以野客梦事。行寻赠焉。
  大黑天神法(师云。此法最秘密也。不入室不可传授千金莫传)●或●秘记云。摩诃迦罗天。黑色三面六臂。大恶忿怒形。赤火焰鼠蛇璎珞髑髅着彼衣(云云)。吉祥天赞曰。曩莫摩诃室哩耶。曳菩萨萨埵缚耶摩诃萨埵婆野南无苏都帝(文)。
  黑谷青龙寺相承之次第如此。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本云)随先师令传受毕。沙门海运记之。
  一。摩诃迦罗天事。南海传第一云。又复西方诸大寺所。咸于食厨柱侧。或在大库门前。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为神王形。坐把金囊却踞小床。一脚垂地。每将油拭。黑色为形。号曰莫诃迦罗大黑神也。古来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属。性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耗。求者称情。但至食时。厨家每荐香火。所有饮食随列于前。曾亲见说大涅槃处般弹那等。每常僧食一百有余。春秋二时礼拜之际。不期而至。僧徒五百。临中忽来。正到中时。无宜更煮。其知事人告厨家曰。有斯仓卒事欲如何。于时有一净人老母而告之曰。此乃常事。无劳见忧。遂乃多燃香火。盛陈祭食。告黑神曰。大圣涅槃尔徒尚在。四方僧至为礼圣踪饮食供养。勿令阙乏。是仁之力。幸可知时。寻即总命大众令坐。以寺常食次第行之。大众咸足。其餐所长还如常日。咸皆唱善。赞天神之力。亲行礼拜观。故睹黑神。见在其前食成大聚。问其何意。报此所由。淮此虽复先无。江南多有置处。求者效验。神道非虚。大觉寺目真鳞陀龙亦同斯异(文)。
  已上受音轨则篇有之。
  仁王经疏下云(良贲)。言摩诃者。此翻云大。迦罗者。此云黑天也。上句梵语。下句唐言。大黑天神斗战神也。若礼彼神增其威德举事皆胜故飨祭也。何以知者。三藏引别梵文云。孔雀王经说。乌尸尼国城之东有林。名奢摩奢那。此云尸林。其纵广满一由旬。有大黑天神。是摩醯首罗变化之身。与诸鬼神无量眷属。常于夜间游行林中。有大神力。多诸珍宝。有阴形药有长年药。游行飞空。诸幻术药与人贸易。唯取生人血肉。先约斤两而贸药等。若人欲往。先以陀罗尼加持其身。然行贸易。若不加持。彼诸鬼神乃自隐形。盗人血肉。令减斤两。斤两不充药不可得。若加持者。贸得宝贝及诸药等。随意所为皆得成就。若飨祀者。唯人血肉。彼有大力。即加护人。所作勇猛斗等法皆得胜也。故大黑天神斗战神也。
  一。摩诃迦罗天造立事。一。御身量事。神恺记云。吾体作五尺若三尺二尺五寸。亦通免之(矣)。私云。定寸尺事随行者势分用之。以一搩为一尺故。依人大小异。药师经云。四十九搩手(文)。义净二卷经云。四十九尺(文)。或经云。凡一切瑜伽中仪。皆身自性等量尽之(文)。
  一。御形体相好事。神恺记云。肤色悉作黑色。顶令冠鸟帽子悉黑色。令着裤驱褰不垂。令着狩衣裙短袖细。右手作拳令收右背腰。左手令持大袋从肩令悬。肩上其袋之色为鼠毛色。其垂下程余臀上(音长庵)。或袋色白以象皮为袋也。南海传第一云。抱金囊却踞小床。一脚乘地每时拭黑色(文)。
  一。御衣木事。虽无指本说。当三十一日中千人渡桥木用欤。
  一。纳物事。五宝。金银。真珠。水精。琉璃。五香。沈。白檀。郁金。丁子。龙脑。五谷。稻。大麦。小麦。大豆。小豆。佛舍利(私云。本尊发中袋中槌中。一粒若三粒若五粒宛。可为意示云云)。
  一。可安置伽蓝事。神恺记云。大黑天神者。大自在天变身也。五天竺并吾唐朝诸伽蓝寺皆所安置之(已上口传如斯)。大黑天神仪轨先诸众生短命无福。祀此天神延命得福。此天神无量不可说间。无量不可说世间。不可说不可说有缘无缘众生化导。和光出生死泥。发五种愿。现世与无量不可说福寿。来世得无上菩提。欲成其秘密法。幽谷深山兰若清净地建立坛。后如法修行。决定悉地成就。咒印八叶莲花形咒曰。唵婆罗惹婆多曳吽。
  次心真言曰(二手举安左右腰真言)。唵毕哩(二合)抳野(二合)吽发吒。次心中心咒曰(右手拳安腰。左手拳左乳上置如前)。唵阿娑婆莎诃●●●●●●。是真言。皆过去远远诸佛如来已心肝要。由持是真言印。消灭过现未来罪障。现获得福寿无上菩提。唯其本尊形体说曰。左□形像着水于裤。首覆散左手拳抱袋安左肩。右手拳安右腰二足踞屎沓并相□尻宿所安置供养物上分常无妄悬心奉仕。每日辰朝三千大千世界驰走求则施与持者行人无怠时。是天神大日如来分身观音自在一身造立形像。彼无令见他人无验。或自虽不作立。他人所持天神盗取安置灵验殊胜。五种大愿。一为穷顿与福祐。二为短命夭寿施长寿延命。三为愚痴无智与智惠辨财。四为病人施良药。五为罪业人成就功德善根得无上菩提。无量不可说海。发是愿化度。众胜佛菩萨圣众毗舍门天等。能能可受持(而巳)。
  大黑天神仪轨一卷。
  一。摩诃迦罗神印。实相印。坚实合掌可思之。
  一。决定贫转印口决(五𦙶印诵咒三反)。口云。二风指召入之风三味力三世贫业召入二风召入二风指宝珠中指付是召入贫报火指用以烧尽义也。又说咒(三反)以二大指召空无碍自在之义也。仍空指力三世福业自身召入义也外五𦙶印(为化他印)内五𦙶印(为自轨结之。云云)。
  一。如意宝珠深秘印。口决。示云。八叶印(如常)。但二空被立二小指少内入余八叶莲二小指如意宝珠可思之。示云。口传云。此法合掌皆如意宝珠如形スヘシ(云云)。
  一。障碍三恶神居巽方宇贺神居乾方事。示云。辰已方者人门也。又因方也。所谓毒具足义故也。戌亥方者天门也。又果分也。第一义天是也(口人)可秘之也。又云。本有常住曼荼罗八叶东南叶普贤菩萨也。普贤菩萨者。恒顺众生愿御座。故天台云。性恶若断。普贤色身从何而立(文)。可知三惑具足因位人□也云事。又云。西北叶弥勒。与观音异义有。仍此天本地出种种义。今且以观音为正。观音是西方弥陀四亲近菩萨也故(云云)。
  一。宇贺神王秘事。秘决云。宇者天也。以天为父。贺者地也。以地为母。神者人也。以人为体。王者于天地人之三除能通故云。通三事可思之(口传)。
  一。诸神真言。唵萨缚那罗延耶曳醯呬ソワカ。
  一。以法花此法依经习秘事也。就中提婆寿量两品常可诵云事(云云)。可秘可秘(云云)。口传云。南竺天台大黑辨财天。此二尊行悉地圆满成就给。天台宗晨旦日域之两朝之弘通广大遍在此法之效验(文)。仍黑谷相承之深秘也。不可出门流之内(而已)。
  以上毕。
  元禄十五年春三月玩望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四天王合行事。私苗。
  师问云(三昧)事相坛置之。就法门□义理注之。所谓四种成身二种断惑习事是也(云云)。经云。天人师(文)。示云。人者树下成道以释迦为能化。天者阿伽尼吒天成道以大日为本身(云云)。文云。教有二种。一者显示教。二者秘密教(云云)。示云。显示意者。以大日为本身。以五大尊为教金轮身也。显密虽殊大道是一也(云云)。问云。四种成身相如何示云。普贤延命大事也。所谓转生老病死之四相。成常住不灭长寿也。故四天各踏鬼故。是则四相之迁流是也。仍四天所降者。生住异灭四相也。所以成身者。五大相生也。相克者。五大障碍也。故转生灭无常四相。成如来久成寿量也。仍号普贤延命法也。次密教意者。五大即是五智如来也。故不动尊之四魔降伏者。转四大离散成瑜伽甚密。以之为五智圆满如来也。问云。二种断惑方如何。示云。断惑有两种。一变化身断惑也。所谓智惑相待。而论断惑也。是显示教意也。次密教意者。自性会断惑也。自我所生之障。即是本有自性菩萨也。然则障者体性。是本有金刚萨埵也。非能治所治也。故论云。一切众生本有萨埵(云云)。又云。二种断惑者。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也。故四天各踏二鬼。此表示也。所以断二种生死持久远寿是也(云云)。问。四天王合行何意耶。示云。四天王各踏相克鬼形表相。生者生因也。故以合行相应显如来长寿也。次密教意者。四天王者即是四天尊也。释迦是不动中央法界体性智是也。仍五智相应者。曼荼罗圆满意也。是则瑜伽相应义也。故云。合行五相成身。深可思之。
  寻云。四天王中有胜劣义耶。示云。四天王者。如来四智所变故。虽无胜劣。以多闻天为本也(云云)。释迦者。一代教主。北方羯磨事业身也。多闻者北方天众故。尤相应义也。又云。付多闻天两种习有也。所谓北方者观音三十三身之随一也。观音又娑婆有缘尊也。故多闻天为本习也(云云)。又云。正法护持誓愿者。多闻独主故也。次十臂多闻天者。大日所变也。●●●多闻者是也。北方释迦所说教法。北方天护持之。故云正法护持者也(云云)。寻云。正法护持相如何。示云。诸经云王故。法花为正法本也。故法花者正法最诠也。仍多闻天左手捧宝塔。法花证明表相也。塔婆者。三千万法之总体故也。右手执宝棒。是一乘无价宝珠也。
  标指宝塔事(口传)。当体宝塔事(口传)。
  寻云。多闻宝珠一乘宝珠一体相如何。示云。安镇轨曰。说宝珠功能。百由旬内令无衰减。多闻天神咒功能。法花云。令百由旬内无所衰减(文)。深可思之。
  镇将夜叉秘法事(口传)。大将军秘法事(口传)。
  溪岚拾叶集。
  元禄壬午夏四月二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圣天秘决。私苗。
  一。本说事。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瑜祇经。陀罗尼集经。已上通弘。
  一。本书事。大圣伽那钵底经。使咒法经(广略)。含光仪轨。均等仪轨。权现轨。十二重秘决。
  已上别法。此外诸流秘决有之。
  一。灌顶重事。六重秘印。三种一印不二●事。
  一。缘起事。示云。此天缘起者。南天竺国有大臣。名意苏贺大臣。亦名鼻长大臣。奉祀皇后毕。大王闻食此事为罚此大臣。仰诸臣下令服象肉。其相谓者。和象肉于酒令服鼻长大臣。余臣家令服药酒铫子诸口左口入药酒。令服诸臣下。右口入毒酒令服意苏贺大臣。爰皇后大臣有密契故令告此事。汝既服象肉毕。经一宿者。必可断命根。汝急行鸡罗山。身浴油可服罗卜根也(云云)。依之大臣必教行之。依之消毒存活。其时大臣成瞋。为一切众生成大障碍神愿给。仍成大荒神给。故名毗那夜迦。此云障碍神。然后率五亿八千那由他眷属乱入王宫。爰国王大臣生大怖畏。此时皇后闻此事。申大臣云。此大臣于我有密契。使我任彼者可令止彼恶心云。于时大王许此事给。依之皇后行彼毗那夜迦许给。大臣后来给事见怀欢喜思。后曰。见汝形既成大恶神毕。我为一切众生成大依帖。发大慈悲我愿令随顺者。翻恶心可生大慈悲也云。其时大臣如后教敕可生大慈悲心发誓。仍皇后令身于任大臣。时大臣生欢喜心怀付皇后给。今体相者其时相貌也。欢喜悦誉故名欢喜天。依此本缘常双身给故名双身。委细口传在别。更可寻之。
  一。形状种种事。示云。此天双身种种习有之。一权实不二习事。男天大日即实者也。女天十一面观音即权者也。为表权实不二二身相双也。九界为权佛界为实意也。即是十界皆成法门也(云云)。次依正一致习事。此天住第六金山给也。此山者名象鼻山。此天既成山神给故。所居山形能居天现。山形象鼻天神成给是则依正不二色心一体义表为也。付之一念三千境智不二深义显也。次此天现象头事者。象者随调师之命虽烧肝。何热铁丸服之。此天又随行者所愿虽烧慈悲之肝。虽何非法恶行令成就给。为表此事现象头给(云云)。次象者即是普贤大士所乘也。普贤又恒顺众生有誓愿。此尊又随顺众生有发愿现象头给次此尊色欲炽盛因缘缘起给。象又色欲炽盛之畜类也。为显因行相貌现象头给也(云云)。次凡此天相貌者。两部理智不二所表也。故镜象圆融事相也习也。最极秘事也。不知密教瑜伽者。不可明此天。最秘最秘。
  已上缘起大概如此。委细口决在别(云云)。
  一。此天供酒萝团三种事。示云。酒者有消毒用故。此天因位令服之。又酒即有和融用故奉供之。又服之者遍五体身份智慧光标遍法界事也。次团者此大臣志奉通后时。此团中入艳书奉后。依之常好之得之时欢喜给。故号欢喜团也。因位好物故。供之时必悉地成就也。故大事行法时书所念事。必入此团中也。深可思之也。
  一。此三种秘供物以种三尊配当事。示云。酒是●字智水也。故以之为种子也。萝卜根者。此尊三形也。次团者。又不二成就尊形也。又以此三种彼肉骨体习也。又是戒定惠三学三聚净戒三谛三观三身三部无作三身也。深可思之。此事此灌顶之时。委细有沙汰。更可问之。
  一。天部教训法事。先师上人。示云。诸天法乐秘事云悉地成就迟迟时。三摩耶戒奉授本尊。然后クトキ申ヘシ。本尊本誓者。行者一切所愿。悉应令成就也(云云)。如悲愿我所愿令满足给。既不妄语戒奉授毕。我愿若不成就者。本尊本誓虚妄成。能能可奉教训者也。速疾所愿成就也。最秘最秘。此事一切天部可通也。又云。圣天行者三业懈怠之时。必成障碍给尊也。法乐之时。三摩耶戒授。行者弟子成上行者所命不背障碍不成给也。可秘藏可秘藏。
  一。行者用意事。示云。自性受用行法专用观法。变化身行法专用念诵。等流身行法专用美供也(云云)。又行者云。上根专用观法成就也。中根专用念诵也。下根专用美供也(云云)。又云。如此一往对判。此三种共一人所用也。又随一观诵成就机可有之也(云云)。
  一。圣天供用意事。或东寺真言师云。或行者真如法性。或理智本源。或两部大日。或境智冥合ナント观念タリケレハ。本尊示现云。アラ真如クサヤ。只甘物タヘカシト被示タリケリ(云云)。
  一。圣天供支度事。示云。星光院澄寻僧正云。钱货三百疋减者不可行也。此最下品用意也。未效验不落等地秘法也。辄尔不行者也。
  一。池上圣天供事。师物语云。池上一期圣天行给。世间所望一期于似不祈请给也(云云)。或时京都檀那许佛供料进タリケレハ。后日檀那登山先日供物本尊奉供给申ケレハ。池上供养毕被申ケルニ。道场ヨリ本尊少不候物云给ケリ。其时池上我耻カヽセタリトテ。本尊谷投入给ケリ。御弟子达。今本尊奉取上候ハテト被申ケレハ。池上被申。今上给ヌラムト申给ケル间。道场往见ケレハ。本尊如本坛上御座ケリ。奇特也奇特也。后日师说云。池上每日护摩供被修。诸尊段终意乐供之时。三杓圣天被供之也(云云)。
  一。小舌法事。或东寺真言师云。圣天法小舌法(片)。高名秘事有之也(云云)。某者未相传之。何作法哉览不审不审。山门法性坊秘传六重秘印灌顶大事有之。其中舌打秘印有之。此印此尊本誓悲愿显之。内证自性法门爰极也。此印明以法乐时。极欢喜甘舌打给也。此事哉览不审不审。又云。山门流池上十二重秘决。都率大原五大院智泉流等小舌法。云事所不见也。能能可检之也(云云)。
  一。此尊以女天可为本事。示云。凡男天者障碍神也。亦表智德也。女天者福神也。亦表慈悲也(云云)。深秘口决云。天部者从本垂迹凡夫事似同给。圣天者女天如世间妻室。假令世事祈诉讼等属内方执启时速疾成就也。今此天亦复如是。仍女天奉祈念。一切事速疾成就也(云云)。又云。降伏男天向行者敬爱增益之时。以女天奉向者也(云云)。
  一。五大院先德号圣天事。师云。此先德修护摩给时。坛上端严女天现申。余贫道御座。令我归给。福德奉与(云云)。尔时先德云。父マカレタル福カナトサハカテ候ヘトテ被追还ケリ。无欲清净先德也(云云)。
  一。圣天爱染法一体事。师云。三井流相传秘曲或贵所被安置。其相貌见。中尊爱染王炽盛日轮中引弓。只今可放势也。胁士本尊左方象头男天白色也。顶上日轮载。左手持团。右方鉾持。右方象头女天赤色也。顶上月轮戴。左手持萝。右手剑持。随分流大事被秘藏也(云云)。
  一。绘像浴油事。示云。法曼院流最极大事又口传云。圣天绘像本尊行者右方奉悬镜。左手持多罗中立本尊奉写。影像奉浴油也。随分秘事也。不可口外大事也(云云)。
一。供物事。师物语云。或行者圣天花水供一万座行ケレハ。本尊梦中现示云。我甘物好。只甘物タヘカシト示给ケル也。又师云。此尊先甘物专可奉供也。苦物。辛物。酸物不可供也。示云。甘物者甘吕义欤。又甘物五味本体。法界体性智本味也。又甘吕者不二妙体也。甘露军荼利义可思之。阿弥陀十甘露义可思之。仍文曰。实相常住如天甘露。是不死药(文)。可思之。又师云。圣天法行悉地成就之光相。先大事秘书重书等。感得也(云云)。
  一。圣天治罚法事。示云。阿尾含者。此云执缚也。怨仇降伏之时。以结缚印明本尊加持时。本尊行者被治罚事悲。行怨敌治罚给也。因物语云。或真言师。事相本尊执缚事有之。不可说不可说。又先师云。星光院澄寻僧正云。初心行者。求闻持法。圣天法不可行也被申。浅智行者等。此尊达本誓悲愿不可相应者欤(云云)
  一。九目天事。问云。圣天九目天云事如何师云。不知之。如此事不可沙汰也。先年东寺最朝阿阇梨谒。时彼阿阇梨云。九目天法高名秘藏事也。知哉否(云云)。答云。不知之(云云)。阇梨许有图。三头每面有三眼(云云)。仍去九目欤。八家秘录中不见之。如此事拏吉尼等法不可有沙汰有沙汰已上师说抄(云云)。
  一。池上遗言事。或东寺真言师云。谷阿阇梨遗言云。我多年之间。圣天法行处动而懈怠被罚。末代行者圣天不可行也。予此事按不信用事也。此遗言何处有之耶。大方不审也。池上以后代代明匠达悉行之。祖师遗诫背可云耶。此事不可然事也。比奥〃〃。此遗言无之事也。不知不知。
  一。圣天行者成国王事。示云。使咒法经说云。上品行者现身成国王云。山家大师余所释云。准内法者。以妙觉为国王。等觉以还法住。为臣下云。又云。僧者成僧中王。俗者成俗中王云。
  私云。此圣天者皇后也。世俗事附准。后所对境无程仁国王非不可叶也。故世尊奉仕行者。现生凡身转成国王也。必先上﨟成也。所诠凡夫身转。佛果色体可成花报也。可秘可秘。
  一。圣天异名事。阏伽水行毗那夜迦。涂香食毗那夜迦。花鬘笑业〃〃〃〃。烧香乌黑〃〃〃〃。灯明灯顶〃〃〃〃。念诵严髻〃〃〃〃。饮食无比〃〃〃〃。可寻之。
  私云。付五供有其阙之时。毗那夜迦行者。身心作种种瞋也。
  一。四种句事。息灾扇底迦罗。增益补瑟底曩莫。敬爱缚试羯罗娜斛。调伏阿毗遮噜迦洋吒(巳上)。
  一。圣天灌顶事。师云。此天以一世种熟脱。为最极灌顶大事也。凡显宗意者。三祇化他位解脱种子殖。百劫修相位熟。以三十四心断结成道。为脱习也。次至极大乘意。迹门意者。于大通覆讲会座。下解脱分种子三千尘点之间熟。于今日释尊成道会座脱也。次本门意者。久远下种王城得脱等判。凡圆教意者。虽深甚也。熟脱尚以长远也(云云)。次密教意者。不尔。值阿阇梨开示闻阿字妙理。是则大通结缘也。是下种也。次修三密平等观断三妄执。三祇行缩一念也。以之为化他位。以六种供具修一座行供者。六度万行一念之间修之也。是则熟位也。建立心佛国成心等正觉。是则脱位也。以上真言教相所谈也(云云)。此上一世种熟脱事者。两部理智本元者。法界体性智位也●也。东萨埵位●字也。南方修行位●也。所诠秘密坛五位。并是尊身体于显然也。故以一世种熟脱五相成身事相习也。最极秘密也。不可口外。甚深甚深。
  问。缩三祇百劫于一念其证如何。答。都率释云。以杵三掷表令诸众生超升三世。三世者。一初欢喜地(超初僧祇)。二弟八不动地(超弟二僧祇)。三如来地(超弟三僧祇)。以铃心前五度振举。惊觉五趣众生无明醉卧。令证入如来五秘密门也。左耳三振觉悟三有众生令证三解脱门也(云云)。
  私云。此等文理甚深也。深可思合之。
  溪岚拾叶集。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夏四月二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秘决部。私苗。
  一。求子妊胎法事(三昧流大事也。云云)。问。欣求男女境界者。凡夫迷妄所求也。何故真言行者可令修耶。答。众生所乐者。男女境界也。为祈请之令归僧室也。其僧有效验者。其所修法令归敬也。令归其法者。必其本尊令归依也。依成归依三宝也。归依三宝者。诸佛出世本怀。正觉正智源底也。是则自漏迷法归出世真道意欤。甚深〃〃。问。五大院释云。经云。贪欲则是道。恚痴亦复然(文)。若尔者。男女戏弄即是佛法耶答。但除其执不除其法(文)。深可思之。
  一。本尊事。示云。有本尊种种习事有之。非口决者不可知。阿阇梨自证大事也。师资相承秘传也(云云)。

佛眼胎
第一重 定惠一双也
   金轮金
  
药师胎
第二重 定惠一双也。
释迦金

观音胎
第三重 定惠一双也。
   文殊金

  一。坛样事。诃梨帝母(养育乳发)。
T76064301.gif
  一。道场观事(北).示云。观想场中有本尊种子。种子变成各各三昧耶形。三昧耶形变成本尊(云云).
  ●字变成佛眼。佛眼变成佛眼尊(云云)。
  ●字变成金轮。金轮变成一字金轮尊(云云)。
  ●字变成佛顶印形。印形变成药师如来(云云)。
  ●字变成大钵。大钵变成释迦如来(云云)。
●字变成莲花。莲华变成观世音(云云)。
  ●字变成智剑。智剑变成文殊师利(云云)。
●字变成吉祥果。变成天女(云云)。
  一。行法事。示云。若依大法仪式者佛眼欤。药师欤间可令修者也。常以文殊观音两尊可令修者欤。或诃梨帝母法最要也(云云)。或云。有功本尊悉地成就指掌者欤。甚深甚深。
  问。佛眼金轮一双事如何。答。佛眼者金界大日入胎藏三摩地故。为理界本尊也。金轮者胎藏界大日入金界三摩地故。为金界本尊也(云云)。
  问。药师释迦一双事如何。答。药师者阿閦如来。久成多宝佛与一体习也。故为理界本尊也。释迦修得报身如来也。故为智界本尊也(云云)。
  问。观音文殊一双事如何。答。观音者慈悲增菩萨也。故主定德也。文殊者大智门菩萨也。故主智德也(云云)。已上三部具足三身圆满定惠冥合理智瑜伽本源也。仍妙成就身体。诃梨帝母以养育乳母シテ生长スル者欤。最极(云云)。
  问。佛眼金轮功能如何。和尚秘决云。佛眼金轮阴阳。观诵除无明。世间妄想阴阳。执着堕恶趣(文)。
  私云。目出佛眼金轮。是则一切众生色心境界本源也。又是本有炽光三昧地也(云云)。此则一念坐道场成佛不虚(云云)。止意(云云)。
问。药师释迦功能事如何。药师者四智本元三身根源也。本命元展万法能生大医王也。故经说求男女得男女也。甚深甚深。释迦者。一切众生大慈父。十方分身根本也。故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云云)。
  私云。释迦多宝二佛坐塔中境智瑜伽本元三身相断事相也(云云)。
  问。观音文殊如何。答。观音者普贤色身之应体。应身常住之尊也。故经优婆塞优婆妇女身等说。法界皆莲花法门以为自证花藏世界。理内法界有情养育事。可思之。
  文殊者三世觉母诸师范故。释迦九代祖师也。弥陀三昧智母也。仍释云。镇居毗卢顶上为五智奥源(云云)。加之世界国土。皆是文殊所造也。仍情非情。皆是文殊智印三昧出生云事。
  问。诃梨帝母事如何。经云。又法女人欲得男女者。月经后澡浴取黄牛乳。母子同色者。构乳一升置银器中。以右手无名指揽乳。诵真言加持一千八十反。然后取服至七日内则得有胎。
  私云。诃梨帝母者。承如来教敕。为一切众生婉子乳母爱子名称是起。已上。
  正中二年六月一日。于冈崎此口决毕。三昧流大事。余流不共秘曲也。不可口外。萨埵明照在暗者欤。天台光宗遍照我记之。
  一。行用次第(付丹)前方便(如常)三个印明。启白神分等(如常)惊觉。金刚轮陀罗尼。五大愿。三部。被甲。地结。金刚墙。道场观观想。有宣台座座上有●噜字。若●字变成吉祥果。吉祥果变成天女像。
  三力偈。普通供养。劝请。
  虚心合屈二大指入掌中。以大指召之。
  明曰。●拏拏摩里迦呬帝曳醯呬。
  避除从魔。示三昧耶。金刚网。火院。阏伽。花座。善来偈。重结大界。五供养。普供养。赞(诸天赞)。祈愿。根本印明(如召请不加句)。正念诵。
  大日。佛眼。本尊。爱子。诸天。
  大日。佛眼。金轮。释迦。药师。普贤。文殊。观音。地藏。爱子。三部。诸天。
根本印明。部母印。五供。普供。赞。祈愿。谛缘度。心经。启谢。阏伽。随方回向。解界。奉送(弹指)。三部。下座礼佛。
  师云。如此天等行法劝请所召请本尊。其外道场观不用也(云云)。
  爱子明曰。唵知尾知𩕳●●。师云。私记者师传。小坛阿阇梨行法殊胜者也。以之可行之。常息灾可行之。自行增益可行之欤。师云。三时行。后夜日中如常。初夜时本尊料五谷一坏汁一坏时珍菜时果子折敷取置坛。奥阏伽内可居之。其外爱子等料一坏。毗沙门料一坏。大小神鬼料一坏。八大夜叉料一坏。
  师云。此天者僧中殊可崇也(云云)。师云。如圣天调和调美膳。凡夫食事样居折敷可奉也。今四坏者饭计也。示云。道场外彼可奉居也(云云)。
  寻云。此事如何。师云。鬼神ヲツル故道场外可修云也(云云)。
  诃梨帝母仪轨云。若有女人不宜男女。或在胎中堕落断杀不收。皆密不宜男女能调适。或被鬼神作诸障难。或是宥业因缘不宜男女。应取白叠或一肘或一搩手半。或长五寸随意小大画诃梨帝母。作天女形像金色身着天衣。头冠璎珞。坐宝台上。垂下右足。两边画二孩子。傍宝台立。于二膝上各坐一孩子。以左怀中抱一孩子。于右手中持吉祥果。画师应受八戒。其彩色中不用皮胶。画像成以。净治一室严仪涂拭。复以甘膳饮食乳糜酪饭及诸果子阏伽香水。烧沉水香而供养。像面向西持诵者面东。对像念诵每日三时。时别诵一千反。取月生五日起首。先诵十万遍。然后对像前念诵。所求一切事事皆圆满。又法若有恶梦。诵真言一百八反。则得恶梦消灭。又法若有月蚀时取苏五雨置器中。以金筋揽。无间断念诵加持。乃至月却得圆满为限。然后取一分供养诃梨帝母。余者渐吃。即有胎孕所生男子聪惠福德。
  已上诃梨帝母仪轨。
  曼殊师利一字咒王经云。若是有石女无产生法。欲求男女者。应取阿说健陀根。以苏熟煎捣之令碎。和黄牛乳咒二十五反。彼女人身净之时令饮其药。妻莫犯他男。夫莫犯他女。未久之间即便有娠。或复女人断绪无子。经三五年○无子息者。应取少许孔雀尾。安陈苏中煎之数沸。研令相得(文)。又云。若女人产难之时。取阿吒卢沙迦根。或即伽根。咒之七反。以无虫水和磨之涂于产女。斋中儿即易生(文)。又云。若妇人五年乃至二十三十年不生男女者。或自在病。或男子有病。或鬼魅所著种种病等。或为毒药所中。当以十年已上酥五两。孔雀羽一两。于酥中咒之二十遍。煎之捣为木。以石蜜一两大诃梨勒三颗。去核取皮相和。咒之一百八遍。常以清旦空腹尽服。于七日中即有男女(文)。
  文殊是诸佛长子也。故号法王子也(云云)。已上文殊经。观音经云。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惠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生有相之女。宿殖德本众人爱敬(文)。
  私云。佛知无边经文多含也。就之有教门有实义。然则凡夫求男女得男女之有缘得度之誓愿不唐捐也。准实义者男子者。诸佛智德也。女人者诸佛慈悲也。天台释义可见之。
  地藏经云。又有女人欲生男女子者。对像诵前真言一万遍。则生男女子(文)。私云。地藏者宝部教主妙成就尊体也。仍地藏观音二尊以放光菩萨为本尊也。易产最秘极本尊也。口传(云云)。
  药师经云。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花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更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新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尽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男女得男女子(文)。又云。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所生之子身份具足形色端正。见者欢喜。利根聪明。安稳少病。无有非人夺其精气(文)。私云。情非情万法出生本无者药师如来独主给。七佛药师功能。深可思合之。
  法华经云。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文)。又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云云)。
  梵网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位具足诸佛子(文)。
  私云。依受戒力得佛子称也。故若有女人欲得男女子者。可持斋戒也。又云。付圆顿菩萨戒有后宫易产受戒可秘习。口传(云云)。
  一。法花开塔事。经云。尔时释迦牟尼佛。见分身诸佛□悉已来集。各各座于师子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出大音声。如却关钥开大城门。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文)。经云。尔时龙女有一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我献宝珠世尊纳受。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文)。
  私云。龙女速成者。五相三密足具圆满。是则普贤满月观身为本尊。可思之。
  彼经云。普贤三昧耶屈进力如钓檀惠禅智合。是彼大印。次诵一字明时时不间断三十七圆满。
  一。相应良药事。黄牛乳。酥。蜜。诃梨勒。孔雀尾。
  ●●T76064601.gif急急如律令●.
  口传云。以佛眼大日咒加持。以前药可令服也(云云)。师云。三斋月六斋日可持斋也。
  又云。长日观音经可令读诵也。又云。此祈祷之间。不通他夫他妻也(云云)。私云。旦那事也。行者诫言不可得也(云云)。已上任师说记之了。不可外见耳。
  溪岚拾叶集。
  正中二年六月一日于王城东山金山院授师说记之耳。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贞和第五历夷则第四天于花洛东山法性寺师御本下给书写之毕。比丘圆[王*峉]记。
  明德四正月十一日肥后国霜野山书写了。
祯惠记之。
  于时应永三十五年(戊申)二月十九日。
  天台求法金刚元惠记之。
  于时永享十三年(申戌)二月二十四日。
  ●●禀海记之。
  于时享德三年(申戌)七月二十日以右御本附弟法印良顺说然予积年累月长日致恳望蒙御印可敬书写仕毕。金刚契秀记之。
于时宽正七年(丙戌)十二月七日于肥后州宇土郡高良律师总持院令书写毕。
  佛子雄舜记之。
  第一内缚中指立合。真言曰。
  第二前印二风宝形。真言曰。
  第三前印火风开召请。真言曰。
  ●福德便者来知〃〃昼夜守护●●。
  求子妊胎法。
  药师次第(秘私)。
  先方便等(如常)。
  次入堂礼佛忏悔偈净三业等如常。
  次着座。次用涂香。次加持香水。次洒净。次加持供物。
  次禅指。次去垢。次清净。次光泽。次神分。次祈愿(如常)。次表白。次供养文。次唱礼。次惊觉。次九方便。次发愿。次五大愿。次三部被甲。次地结。次金刚墙。
  次道场观(定印)观想。○●字字变成佛顶印。印变成药师如来。日光月光等有眷属。凡应光曼荼罗诸尊一一显现施各各利益。
  次三力偈。次普通供养。次大轮坛。
  二手作金拳二风二地相拘。檀佛空心额顶口印也。
  唵缚日罗斫迦罗吽弱吽鑁解。
  次治路印。取香吕也。
  唵苏悉地羯哩入缚(二合)哩多曩南多谟罗多(二合)曳入缚(二合)罗〃〃〃满驮〃〃贺曩〃〃吽发吒。
  次成不动印(如常)。
  曩莫三满多缚日罗赦含曩莫三满多缚日罗赦囕曩莫三满多缚日罗赦战拏摩贺路洒儜婆叵(二合)吒也吽怛罗吒捍𤚥。
  次振铃。次送车辂。次请车辂。
  真言末加毗逝者瞿留吠流离耶钵哩钵罗闇耶但他蘖多耶曳醯呬●●句。
  次迎诸圣众。
  次辟除从魔(佛部明末加句如前)。次观三昧耶。次金刚网。次火院。次阏伽。次花座。次善来偈。次重结大界。次五供养。次普供养。次赞(先四智次本尊)
  曩莫萨缚勃驮曩萨缚尔奈迦卢拏怛摩迦诃罗睹迷俱噜吠女哩也入缚罗〃〃〃他但誐多摩诃捺耶曩谟悉羯罗。
  满宁史抳萨缚惹蘖地带史抳拽舍婆缚𩕳尾步罗步缚祢迦满驮吠三么婆多尼你也地跛作讫罗摩哩宁曩谟娑都帝怛罗怛哩作讫罗袜底宁。
  缚日罗达摩素娑怛嚩啰他缚日罗跛纳素输驮迦路计湿嚩罗素缚日罗乞刃缚日罗宁怛罗曩莫素都帝。
  缚日罗底乞刃拏摩诃野娜缚日罗句舍摩诃庾驮曼殊室利缚日罗俨鼻哩耶缚日罗胃地曩谟萨都帝。
  通菩萨。
  曩谟罗怛曩怛罗夜也曩莫阿哩夜缚路枳帝湿缚罗也胃地萨怛缚也摩诃萨怛缚也摩诃迦噜抳迦也怛你也他唵斫讫罗袜底抳多摩抳摩贺跛纳铭噜〃〃底瑟婉入缚罗阿迦哩洒也吽泮吒娑缚贺。
  诸天赞。
  阿演都泥缚左誐素罗(一)紧那罗〃〃〃铄迦罗那野(二)钵罗(一合)〃〃违达蘖哩(二合)多但伽罗尾达摩左钵罗(二合)舍么操企也(四二合)你铭(二合)多部多铭多钵罗(二合)迦舍夜(五)怛你贺室罗(二合)摩怒也驮𤚥(引六二合)。
  次入三摩地。心月轮上有●字。字变成佛顶印。印变成药师如来(口受用心可有之。云云)。
  次根本印。
  佛眼印明(如常)三身印明(如常)。
  本尊(二印)或日光月光金轮(剑印)●。
  观音(莲花部)。迎请印也。
  唵阿噜力迦●●。
  文殊(剑印)唵吒路呬焰焰(或)●(或)●。
  随求(内缚五胎印)。
  摩诃钵罗底萨落。
  诃梨帝(二手虚合二空屈入月)。
  唵知尾知𩕳●●。
  延命(普贤延命印)。
  唵磨折罗瑜师●●。
  六字(印口传)。
  佉知佉知佉毗知缄寿〃〃陀知婆知。
  不动印明(如常)。军荼利(印明如常)。乌刍沙摩(印明如常)。诸夜叉等。次加持珠。
  次正念诵(大概准根本印可用之)。
  次还珠法。次后入三摩地。
  ●字诸法本不生义也。
  次根本印。次佛眼印明。次五供养。次普供养。次赞(先本尊次四智)。次阏伽。次振铃。次回向方便。次随方回向。次解界(火轮左转如常)。次三部被甲(如常)。次下座礼佛。
  文殊八字明。
  三昧流秘曲也。更附法一人之外。不可许之由再三制戒也。深纳心底莫披露(千金莫传。云云)。
  冈崎座主大僧正桓守。先师御相承也。
  求法沙门运海记之。

溪岚拾叶集

  教相部。私苗。
  一。即身成佛事(俊范义抄加和尚义)。示云。密教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罗各不离三密加持速疾显○圆境力故实觉知等云。高野大师山家大师同相传给即身成佛文也。サレハ五大院若觉众生身中六大即是法界体性即以凡夫六大直成诸佛六大是名即身成佛等云。付之三种即身成佛在之。山门不立之。所谓理俱成佛。加持成佛。显得成佛也。是难思样。真言即身成佛天台本地无作三身劣也。彼既即身成佛云论成不成。天台本地无作云。故都修性显得心不闻故也。天台即身成佛有之云。先本地无作云至极极说付。如此可论胜劣也。其ヱイテハ彼全存作义义势落居之样同之。然而先付名如此可难也。菩提心论○于诸教中阙而不书云即身成佛。天台于诸教中秘之不传等云全同之。山王院论记同释。サテ即身成佛不成读也。大日经我觉本不生(云云)。疏言。实无觉无成也(云云)。仍非修显体得义也。菩提心义教时义沙汰即身成佛委细也。可见之。理具成者一家一念心即如来藏理等云理性三千一向不深意也。仍天台理即相当。加持成佛者。尚于凡圣辨能化所化也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等云。蒙离前诸佛加持力成佛也。
  问。诸佛加持云意如何。答。加持者。偏真言名目也。蒙诸佛冥加义也。冥合力众生理性法体显也。
  问。内因者真如密益。外因者诸佛菩萨教诫也。其起自冥薰故众生不发心者。诸佛冥加成佛难云。如何。答。六尘说法相分诸佛慈悲覆法界。若尔者众生理具佛性诸佛大悲愿力终日契到法界众生成佛云义也。
  寻云。若尔者显宗所谈三世益物义式不异如何。答。サレハ高野显法匠。非不知密妙。或知而有让由等云欤。南岳·天台·章安·妙乐等皆知密宗。然而让密宗人其名义不释。然而义势悉知之(云云)。
  寻云。若尔者。高野大师仍第八一道无异心天台宗下给乎。答。全不然。知而有让由释。知给不宣之。一道无异心分限天台宗得。正天台其义势有マテハ不受。若尔者何料可下之耶。显得成佛加持成佛マテハ尚能所相顺。翻无始凡情义齐乞显乎出过之。ヒシト得无累解解。爰全佛体更不立能化所化也。是天台本地无作三身也。因云。故法印一家释大纲知究思。可明山家章疏也。大部章疏。守护章秀句拂式抽策等也。显宗同异者五大院释深妙也。观心者第一都率释也(云云)。
  一。二界事。示云。东寺金刚(深秘)胎界(浅略)从果向因次第也。天台胎界(深秘)金界(深略)从深至浅义也。大方两界共偏执也。而某相传中不恶习也。各据一义也。凡天台以两配本迹次第尤有其谓。台藏因曼荼罗云。理曼荼罗名。理性刷无修成处明故。金界果曼荼罗智曼荼罗云。此理性姿以知事相显貌也。故迹门本门后。台藏金界后云也。而东寺果自元刷无修成貌也。サレハ因曼荼罗也。金界从因至果。从浅至深。舍劣得胜。事相修成显得方深习也。故金界前。胎后立也。从果向因义也。各有据不可偏执事相传也。
  寻云。寺サレハ胎藏因曼荼罗云欤。果曼荼罗云欤。如何。答(云云)。
  一。十住心论缘起事。亦云。嵯峨皇帝敕弘法可选进诸宗浅深(云云)。大师再三故障。纶言强被降之间。高问来叩小谷何点止随经演义不敢为我。制十住心论立十种心(随经缘义者。大日经释摩诃衍论也)。第八一道无异心(天台宗)。第九极无自性心(花严宗)。第十秘密庄严论(密宗云云)。サテ此论制后。令奉见山家给之处。大师下天台并第八条不可然。依大日经赞花严报身报土仪式问真言宗严净土故。赞花严报身报土者即实报土。故也。サテ下法花事应身应土故也。不可然。花严报身报土全不可胜法花严身报土。恶心得。サテ释论明报身报土故为所依也。其者伪论不能会通被舍。依之山门非龙树所造伪论也申也。此条条等。守护国家章有之。彼十住心论自浅至深自近至远。全未拂始觉迷故。天台宗尚是无明分也。真言コソ拂始觉迷论。本觉。明分废立。是偏修性显得迹门一トヲリヲ存。如此破给也(云云)。
  问。本门若为本觉法门者。山家可释其旨处。不然许知更山家意者本迹同修显得体之分存行乞云事如何。答。不可然。本门迹门虽不可分别。既不可然。破云意不修性显得韵有之闻乎。
  一。四种法身云法身事。大日经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ヒルサナ平等智身非是成正觉时强空诸法使成法界(云云)。此文上自性法身下底下凡夫皆法身释。深可思之。
  一。法花经中说大日五字明事。示云。经云。是法住法位(以真言为位)。种子●(第六意示也)世间相常住(世间者地水火风空也)。种子●●●●●大日经云。●●●●●(私云。即身成佛者。六大无碍法门也。サレハ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者。六大无碍常ニカ云云。又云。此义者智证大师杂记意也)。
  一。本地三身种子事。问。一切佛菩萨皆有种子。若尔者本地三身尤可有种子欤。如何。示云。一●字。二●字乎。●字上空点空智慧报身。●字法身下タレ点对机说法下化众生应身也。故三身具字是有欤。此字金刚界三身配之。故尤本地三身。被推欤。爰以弘法大师●字义。虽千经百论不如三句一字法门(云云。取意)。一字●字。三句者菩提为因·大慈为根·方便为究竟。是大日经文也。其菩提心论引。千经万论并此三谛三身为明也。然则千经万论本意是一字极。次●字者梵语也。此南无云事也。曩谟三满多没驮南云言也。故是归敬义应身貌也。应身众生能化归敬之貌也。此言即两界中何云事无也。只想归敬之言也。此字三身具足貌。空点报身。●字法身。垂点应身也。●●●●三字付●一字成一身即三字故。一身即三身。三字即●一字故。三身即一身也(云云)。
  一。三部依经事。义云。密教三部经有之。所谓大日经(专本付胎藏界)金刚顶经(专本付金刚界)苏悉地经(两部合行)。凡真言教五轮成佛殊本体谈也。面白事也。五轮亘三部虽明之。专是胎藏界废立也。五轮国土貌也。而胎藏又地曼荼罗故。其义尤相叶。又法花经国土世间理性三千明方便品说。能能可思合之。
  一。三部事。义云。佛部金部部莲花部有之。如次身口意三密也。是ヤカテ三部经各ツカサトリテ明之也。身台藏佛部大日经意也。意金刚界金刚部金刚顶经。口身意二捉。莲花部两界具足苏悉地也。然而三部经云三部诸尊云异也。经上件经。三部诸尊佛金莲三部也。サテ瑜祇经此三部经外一カサミアカリテ立举经也。是则真言教至极也。爱染王都此瑜祇经外不明之。又瑜祇爱染王外法门无之。サレハ受染王不可说。秘事口传有也。三子如令持两舌剑等释。初心始行类还可起邪见事。弘法大师引经文二根交会作五尘大佛事等释。此释可见之由。山家大师被仰。今文有惮不被进之。爰シテ两大师不和成给高野边申アへリ(云云)。山门义无迹形事也申传。可得意(云云)。真济僧正之今作文也(云云)。
  一。三部大日事。问。胎藏界大日黄色。金刚界大日白色。超二大日本体苏悉地明之。超三大日瑜祇经有之。其超二超三大日相貌如何。答。胎金两部其上立大日。更不可明之事也。超二不动。超三爱染王也。男女称爱师弟生从等爱相ハタラカサテ得之。故修此法者。爱相随望又离事修之。任心所诠得貌也间离合具足质也。
  问。非离非合亦合亦离双离双照具足体质然欤。答。尔也。
  一。八叶九尊事。示云。四方四佛四维四菩萨。中台大日加九尊云也。山王院论记释方便为究竟云。方者四方。便者四维(云云)。又论记天台宗真言斋释云。彼言诸法实相者。即是此经真实相(云云)。私云。大日经与法花者同梵异译也。故义释云。此经本地三身大日如常。心地妙法莲花最深秘处(云云)。五大院释云。迹门明法开会故说十如是。本门明人开会故说十罗刹也。是则台藏十界曼荼罗也(云云)。
  一。曼荼罗事。示云。经中曼荼罗(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说也)现图曼荼罗。现虚空中。阿阇梨所传曼荼罗等有之(云云)。私云。曼荼罗十界皆成示表也。经中所说曼荼罗者大悲坛意也。现图曼荼罗者秘密坛意也。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者成就坛意也。甚深甚深。
  一。爱染王事。示云。爱染头师子戴给元品无明ハタラカサテ戴ケル貌也。师子兽王也。故元品无明王表也。委细后日可决也(云云)。
  一。元品能治事。义云。元品无明妙觉智断云事。显教大段大纲。虽不及仔细。付密教少无所诤。瑜祇说样。会中有一大障者。其形黑色。等觉菩萨尚不知之。尔时普贤菩萨蒙大日如来加。若治爱染王根本一字心等云。一字心真言以治之。见妙觉知断。事分明也。用在等觉功归妙觉于等觉位引起妙觉智断之云一门。其义瑜祇经文闻。可思之。
  一。三种普贤事。问。实相普贤究竟普贤等本地本觉法体也。若尔者可云佛何立菩萨名乎。答。唐土人师心王无双。心王大日识途。有类心数眷属释。心王大日云。心数菩萨名也。俱共取心王大日遍照尊心数恒沙诸如来等云。心数名佛四方配之。サテ此四方四佛具足中央法界体性智大日如来云也。故心数诸如来本地依难化度。今少近付迷利生貌菩萨云也。サテ普贤菩萨真言教。金刚萨埵云。显宗释尊补处弥勒名样。大日补处定御也。仍法界体性智大日如来近付众生方名普贤菩萨也。サレハコソ总而文殊观音等实相究竟显现三种废立虽有之。其不明此义。普贤菩萨许カヤウ废立。显现普贤菩萨云者。显宗明分立也。问。何必实相普贤云乎答。遍法界菩萨普贤云也。居衣伏之顶等云意べシ。
  一。法花本尊事。示云。山门普贤。或不动明王。或云释迦佛等(云云)。释迦义能治教主尔也。皆是普贤威神之力等云。法花弘通皆是普贤威神力云故也。大般若经云。一切众生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云云)。密教三种普贤立。所谓实相普贤·究竟普贤·显教普贤。示云。自东自西而来劝发。皇觉世界悉旦是实自东方来。而东西有次故。如此释也。サレハ具四悉旦义云。可有四悉普贤见。第一义悉旦普贤不来来不往往也。遍法界体质也。自何来可云样无之。若尔者自十方可来也(云云)。真言三种沙汰不云尔。私云。具四悉旦义总自东方来也。普贤弘经具四悉云许也。然云四悉旦普贤可有マテハ不得意。如何。答。故道宪法桥尔申。真言意者一切佛菩萨皆不出大日如来万德乎。虽无边又不出过大智·大悲·方便(释迦)善巧三种也。大智门一切佛菩萨皆摄在文殊。大悲门一切佛菩萨悉摄在观音也。サテ释迦普贤菩萨教流布貌习也。都率释云。普贤菩萨大日如来敕下阎浮八相成道。是名释迦文佛(云云)。五大院释云。一切众生自身中金刚台藏曼荼罗有之(云云)。曼荼罗者梵语聚集义曼荼罗名也。サレハ为一佛一尊者不可得此名。语佛菩萨聚集。故曼荼罗云也。台金两部曼荼罗外都无曼荼罗。サテ此两都内随行要别尊曼荼罗撰出之也。是即一切众生法然具足貌事相作显令。知自身所具佛菩萨废立也。若不得此意者。真实曼荼罗云事可为作事也。サレハ三密集付真言都率十卷书作给事有之。其我山学者显密兼学诚有由。或偏明心地许。唯显唯密虽无不足。教法弘通日者互知之。俱不学之者末代钝机自。可有不达处并学之。除障求法诚巧也。サレハ法花弘通十罗刹说神咒四天宣。是皆真言也(云云。取意)。是体见慈觉御释云(取意)。一言才发法界悉感。一手才动。诸佛不违。三密结要所无诸经。五智兴源独在此教(云云)。
  问。真言教意观音弥勒普贤文殊云诸大菩萨。共普通凡夫修行一人体质无之。只一切众生所具功德。各有所主文殊普贤被云习乎。如何。答。不及仔细事也问。东寺天台一同乎。如何。答。不及左右其定也。五大院云。释云。问。真言音モテモ可名真言。或有国土天衣。触身即得道。或见佛光明得道。或寂灭无言观心即得道。如众香土委。モテ为佛事。此等国中不无真言乎。答。真言有三。一字二声三义。若有其一则是真言教。于睡眠闻法之国尚有真言说。余六□得道所乎(云云)。●字义云。法身三密入纤芥而不作。亘大虚而不宽。不简瓦石草木。不择人天鬼畜。何处不遍。何物不摄。故名等持(云云)。或人此意。
  心なさ草木も法をとくなれは。
  花もさとりをさそひらくらん。
  问。六尘说法方如何。示云。地藏萨埵以地界为所说法门。海会菩萨以水波为法门。不动尊以火生三昧为自证。观音以风轮为自体。虚空藏菩萨以虚空为法相。五□岂非众生得度门乎。加之香积世界以香饭为法门。西天又有睡眠闻法国。诸菩萨于是中说妙法故也。金刚语菩萨以无言演妙法。刹刹尘尘时时克克诸佛说法境界也。超过三明大日说教之义深可思之。
  溪岚拾叶集四明沙门光宗记之。
  天明五(乙丑)五月二十一日北山领东塔南溪禅侣令笔工写更使(小子)。校阅本纸草书故令写人甚劳况复多文言不审问明师示尔。遍照金刚。实灵。

溪岚拾叶集。

  真言宗名目(记为初心也。唯不许他门人)。智金刚私集。
  今此真言宗者。言秘奥义趣难悟乎。因弥深。雌雄谁晓乎。一之下收万。浅之里含深。唯为初学弟子集一二法数。敢不可为指南也。

  梵陀罗尼。
西音翻总持。法护三藏等。
姚秦翻咒也。罗什三藏等。
大唐翻真言。无畏三藏等。

梵曼荼罗。
唐翻坛也。
又云聚集。
又云真言。

胎藏界法。
大日经七卷。善无畏三藏译。
苏悉地经三卷。同人译。
仪轨二卷。玄法寺法全和尚撰。

  右此界灌顶等法部甚广。可见八家秘录。今随根本记之。又东寺天台所承各异也。委可采之。

  金刚界法。
金刚顶经三卷。不空三藏。
瑜祇经一卷。
仪轨一卷。玄法寺法全集。

右灌顶等法部类多。暂付供养法注之。可见本录之。
  一佛本来常住平等不二自性法身(教时义云。平等智身云云)。
  一时常住不变满日一时(大日经云。越三时如来日)。
  一处无中无边法界宫一处(义释云。一切一体宫等云云)。
  一教本净无垢醍醐甘露一教(义释云。三平等句法是也)。
  一乘无异趣一道速疾金刚一乘。
  义释云。住此乘者。初发心时。即成正觉等(云云)。
  菩提心义云(安然)。今真言所用。若与论之天台华严圆顿教义。若夺论之非前四教五时所用。此是事理俱密金刚乘义故。与彼异(云云)。
  一地信解地从初发心一念至佛果云信解也(义释云)。
  一心。可寻之。

  二谛(真谛。理秘密。俗谛。事秘密)。是宗则理事俱密也。不委(云云)。

  二法(迷法。悟法)。

二门(心性灭门。立八识。如前所立)(心真如门。立二识。一切一心识。一切一心识)。摩诃衍论十识是也。

  二如。教时义○二字一合可问○二界义(可问)。

  二字(阿淐)。

  三部。
佛部。如来部。
莲华部。菩萨部。是云胎藏三部诸尊。
金刚部。忿怒部。天等属此中也。

  三菩提心。
行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是心也。
胜义。观一切法无自性是心也。可见菩提心论(龙猛)。
三摩地。观五部三十七尊等此心也。

  三密。
身密。佛部。印也。
口密。莲部。真言。又三业。又三轮。
意密。金部。观念。

佛界。

  三界。心界。心法。三菩提。二界故云一心(义释)。众生。

  三妄执。
粗妄执通惑欤。观五喻越一重百六十心等(初僧祇行)。
细妄执。别惑欤。观六喻越二重百六十心等(二僧祇行演密抄)。
极细妄执。别惑欤。观十喻越三重百六十心等(三僧祇行)。

  右余教以先劫跛此翻时分。而度三阿僧祇劫成佛。起信论云。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祇(云云)。而其中间十进九退。今此宗不尔。梵劫跛翻妄执如上之僧祇时劫乎(演密抄引义释)。

  三身。
理法身。又法身。种子●。
智法身。又报身。种子●。
化身。又应身。种子●。

右此三身名目未见本文。但依义释意欤。若尔者。异显教所谈也。大日义释云。题名言毗卢遮那者。法身也。成佛者。报身也。神变加持者。应身也(云云)。依此说立自宗三身之称欤。是则以四种法身。理智两种法身唯是自性一身也。应身言之内含受用变化等流。故异余宗耳。
  可见心目等。智证大师记。

  三部经并仪轨。
大日经。胎仪轨。
金刚顶经。金仪轨。
苏悉地经苏悉地仪轨。

四重曼荼罗。
中台八叶。以五色界道隔之。
第一重。以五色界道隔之。
第二重。以三色隔之(白赤黑又云白亦黄义释)。
   第三重以白一色隔之。

四种法身。
自性身中台一尊(义时义云中台八叶自性身)。
受用身八叶及第一二重三部眷属。
变化身第三重释迦牟尼尊。
等流身外院世天生身眷属。

右先一身是能加持。身后三种是所加持。皆大悲坛利生曼荼罗也。从本垂迹。从因向果二意。可审定。

  四曼者。
大曼荼罗。说听二也。
三昧耶曼荼罗密印熛炽也。
法曼荼罗。种子真言也。
羯磨曼荼罗威仪庄严也。

右此四曼者。四种法身每尊悉具足不阙减。此宗之一立如此。故自性法身及等流身同说常住法也。可问明师之。
  可问意者。主伴不同也。所说何同常住(云云)。

  四门。
发心。东方。●。开。春。温。
修行。南方。●。示。夏。势。
菩提。西方。●。悟。秋。冷。
涅槃。北方。●。入。冬。寒。
以方便●宗摄(●可问)。

  四重禁戒。
不舍正法。涅槃。
不舍菩提心。发心。
不悭吝法。菩提。
饶益众生。修行。

右杀盗淫妄者。是唯偷兰也(大罪)。非彼波罗夷故。此宗以此四波罗夷授之(波罗夷此极重云云义释并演密抄)。

  四种地。
胜解行地。圆三十心。
普贤地。圆十地。
大普贤地。圆等觉也。
普照曜地。圆妙觉。

右约自宗深微之义明此四地。虽然不同显露之旨。又明四十二地而皆名如来地。以之思之。地位之名目虽附显教皆有隐语(义释。云云)。

  五部(五智列)。
佛部(中央)。大日净妙法身(土用)。法界体性智(土)。
金部(东方)。阿閦金刚坚自性身(春)。大圆镜智(木)。
宝部(南方)。宝生福德庄严身(夏)。平等性智(火)。
莲部(西方)。弥陀受用智慧身(秋)。妙观察智(金。又水)。
羯磨部(北方)。释迦作变化身(冬)。成所作智(水。又金)。

  右四身一往对当也。中央法身如实言也。又有人云。金五部者。胎三部加宝部羯磨部(云云)。此言荒量言谈也。金五部每部有各方佛菩萨天等皆人其部中。胎三部唯菩萨唯忿怒也。故遥异之。教时义等见之。
  地轮(方黄)□●戒此五轮备三十二字。
水轮(圆白)○●定门是则三十二相欤。
火轮(三角赤)△●惠(总云之八万四千三昧门。八万四千陀罗尼门)。
  风轮(半月)●解脱八万四千字门等皆摄此中。
空轮(圆种)○●解脱知见八万四千尘劳门。可问之。
  右有偏催云。空轮非正圆。或如覆钵器。或如心此。救云。此师既总迷五轮正义。别已空轮之本形。所谓一切字门以缺字加之时云圆点以严之。或空点严之。悉昙并大日经等之说。皆存正圆之义(更问秘之)。疑者云。五轮之数不几。何有二圆耶答地水火风随其假义而形体可然。水空若假若空。可正圆。故如此示之也。凡此五轮者。随形貌不同则轮义不成。今随实义立轮之称也。尊胜佛顶别轨之文等。可寻之执假义失正理是非宗本意欤(又云团云故空异云云。救云。玉篇云团字训圆也。若义异。如是云乎)。文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共言语六尘悉文字法身。是实相(云云)。
  于五轮义又有声字实相之义。可审之。

  五相成身。
微心明。又通达心。
无染心。修菩提心。
观金莲华。又菩提心固坚。
金刚莲华界。又普周法界有舒敛二相。
观身为本尊又佛身圆满。

五障。
烦恼障。根本烦恼等障道机不入佛性。
业障。过去及现在造业障入道。
生障。依先业生难处不入佛道。
法障。设开悟依有先世障法失值善友听深法也。
所知障。设得知识过开正法有种种妨修般若(义释)。

  五供养。
涂香(净心。东方)。发心。戒。
华鬘(万行。南方)。修行。忍进。
烧香(功德。西方)。菩提。进。
饮食(果德。北方)。涅槃。檀。
灯明(智慧。中央)。方便。智。
若依义对当之。不可指南。智者悉之(私义也)。文云。
  如彼三世中 诸佛菩萨等 修行五供养。
我等亦如是 净心为涂香 万行为妙华。
功德为梵香 果德为饮食 智慧为灯明。
供养自心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数曼荼罗
以心供养心 色心不二故(云云)。

  五种三昧道。
佛三昧道。
菩萨三昧道。
声闻三昧道。
缘觉三昧道。四圣。
世间三昧道。六道。

五大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东)发心肉眼正因。
福智无边誓愿集(南)修行天眼缘因。
法门无边誓愿学(西)菩提法眼了因。
如来无边誓愿事(南)涅槃慧眼果性。
无上菩提誓愿证(中)方便佛眼果性。

五明。
声明悉昙是也。
医方明治一切病是也。
咒术内外咒术皆入此中。
工巧明刻雕方便巧慧是也。
因缘明知法相源流者分明也。

五藏教。
素怛览藏大小乘经教皆入此中。
毗奈耶藏大小乘律藏皆入此中。
阿毗达磨藏大小乘论义皆有此中。
般若波罗蜜藏诸部般若皆有此中。
陀罗尼藏一切秘密真言摄此中。

私略颂曰。高野二教论引六波罗蜜经。
  乐寂修禅说素怛览 威仪法久说毗奈耶。
分别性相阿毗达磨 离于我执说般若。
  灭除重罪说陀罗尼 是名如来五藏教。

  六大法身。
地大。肉。
水大。皿。
火大温。
风大气。
空大动。
识大心又意。

古此六大法身四种法身。皆悉备之(显经中虽此名言不假今所立之)。文云。即身成佛义文。高野此文唐阿阇梨偈也。
  六大无碍常瑜伽 四种曼荼各不离。
  三密加持速疾显 重重帝网名即身。
  法然具足萨般若 心数心王过刹尘。
  各具五智无际智 圆镜力故实觉知。

  理法身。智法身。
自性身。

自受用身。他受用身。
受用身。

应身。他身。
变化身。等流身摄此中欤。

文云。自性及受用变化并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文)。

  薄伽梵六义。
自在。
炽盛。
端严。
名称。
吉祥。
尊贵。

七大。
法大。
发心大。
信解大。
性大。
依止大。
时大。
智大。

  右七大者。经胜上大乘句。外道不能识之文。大乘之字释也(义释文)。
  七菩提分法(如常)。
  七宗行果(如常)。

  宝幢佛。
普贤菩萨。(发心)。
花闻佛。修行。以虚空藏为自性轮身(依金界意)。
文殊师。
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菩提)。
天鼓雷音。
弥勒菩萨。(涅槃)。

右八大法身者。约大日以论八大法身也。即八叶尊也。加大日之九尊也(智证大师)。
  八心违顺二种。八印(秘秘)八供养(如常)八天(如常)八叶(如常)。
  菩提心义八叶义云。然中台上虽八叶。八叶之下亦有不可说叶(云云)。

  东佛。东果。
东南。东因行。
南佛。南果。
西南。南因行。
西佛。西果。
西北。西因行。
北佛。北果。
东北。北因行。
中央。中非因非果。

九会。
   根本成身。会中央。五十七尊。
成身羯磨三昧会。东。七十三尊。三昧耶形。
微细三昧耶羯磨会。东南。七十三尊。
仪杂供养会。南。
四印曼荼罗会。西南。
一印曼荼罗会。西。
金刚萨埵理趣会。西北。
降三世十八会。北。
降三世羯磨会东北。七十三尊三昧耶形。

九曜(北斗法)。
九方便(如常)。
九界可问之。
右九会名体可捡合知之。依一文具记之。

  十识。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阿陀那识。
阿梨耶识。(以前八心生灭门。差别义)。
一功一功识。
   一心一心识。(心真如门。平等义)。

右龙猛菩萨为释起信论造释摩诃衍论。而起信立九识摄二门之中。衍论以十识纳二门之内。是马鸣二门中之心真如门平等差别二义自有故。以平等义立心一心识。是为十识。更不违本有(云云。教时义)十地(以十度对之)。如常。欢喜名目不异。但名佛乘十地。不同显教十地。刹微尘数─可寻之秘秘。

  十缘生句。
幻。
阳焰。
梦。
影。
乾闼婆城。
空谷响。
水月。
虚空花。
浮泡。
旋火轮。

十方(自宗)十佛刹微尘数。秘秘注之。辄朱云之。不可出之。
  十愿(普贤菩萨对九方便)。

  ●布顶。
●右耳。
●左耳。
●顶。
●右肩。
●左肩。
●咽。
●心。
●齐。
●腰。
●二股。
●二脚。

此十二支句是第五教十二因缘也(可问)。

  十二宫(北斗法)。
中台内院。又云。九尊院。
上方佛母院。又云。遍知院。
右方莲华部院。又云。观音院。
左方金刚手院。
下方持明院。又云。五大院。般若院。五尊院。
四方四大护院。以前第一重。
初门释迦院。有乱脱可寻。今第一重。
文殊院。第一重摄也。今有第一重。
除盖障院第二重。
胜方地藏院。第二重。
龙方虚空藏。第一重。
苏悉地院。第二重。
护世威德天院。又云世天院第三重。

十二天(如常)。十二大(如经)。

月十六分(菩提心论)。论晦朝雨问有。本有之。明性以之为一分并十六。
  十六生成佛(即身成佛)。此宗隐语耳。但十六尊位。
  十六尊(贤劫义会之)。如图。
  十七尊。五秘密并理趣经。

  十八会(十八会指归并高丽演密抄)。
第一会。名如来真言抄教王有四大品。
第二会。名一切如来秘密王瑜伽色究竟天说。
第三会。名一切教集瑜伽法界宫说。
第四会。名降三世金刚瑜伽须弥顶说。
第五会。(名世间出世间金刚瑜伽波罗奈国宫界中略说。
第六会。(名大安示不空三昧耶真实瑜伽)他化自在天宫说。
第七会。名普贤瑜伽普贤菩萨宫殿中说。
第八会。名胜初瑜伽普贤宫殿说。
第九会。(名一切集荼吉尼戒细瑜伽)真言殿说。
第十会。名大三昧耶瑜伽法界宫殿说。
第十一会。名大乘现证瑜伽阿迦尼吒天说。
第十二会。名三昧耶最胜瑜伽宫界菩提场说。
第十三会。名大三昧耶真实瑜伽金刚界道场说。
第十四会。名如来三昧耶真实瑜伽与上同处说。
第十五会。名秘密处诸所谓瑜师婆伽处说。
第十六会。名无二平等瑜伽法界宫说。
第十七会。名如虚空瑜伽实际宫殿说。
第十八会。名七刚宫冠瑜伽第四静虑天说。

十八变(如常)。

十九种金刚。
虚空无垢。
虚空游步。
虚空生。
被杂色衣。
善行步。
住一切法平等。
哀愍无量众生界。
那罗延。
大那罗延。
妙执金刚。
胜迅。
无垢。
刃迅。
如来甲。(义释云。住此乘者。初发心速成正觉。不动生死而至涅槃。故名胜迅)。
如来句生。
住无戏论。
如来十力生。
无垢眼。
金刚手秘密王。

二十天(如常)。
二十八宿(北斗曼外院)。
三十二严身(胎供养会)。
  三十三字(四处轮布字)。

  右随转四处加点呼之。所谓●●●●等也。今出发心字可审定种子即三部字也。所谓●●●●(文)●●●●(文)●●●●(文)。口唯第五字有。口决又有十二字。
  ●●●●●●●●。
  ●●●●(字形不室)。
  三十七尊(私略颂)。
  大日四波罗密。
  四佛各。亲近。
  嬉鬘等八供。
  四摄三十七。
  百六十心。
  五根本烦恼一二三四五。再数成百六十。
  右贪瞋痴慢疑。初再计成十数第二再计成二十数。乃至第五再计成百六十心也。凡有三重百六十心。所谓三妄也。
  如前注是则一念之能所(旧损)。
  自宗要文秘〃。
  大日经云(第二卷具缘品。说入坛人功德功德)。从初发心乃至成如来所有福德聚。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聚与彼正等(云云)。菩提心论(龙猛)惟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说三摩地法。于诸教中阙而不书(云云)。
  金刚顶疏云(慈觉)。三密结要诸经所无。五智奥源唯在此教。金刚乘大纲盖以此(云云)。
  教时义云(五大院)。如来内证寂照无言者。是显教所说。彼教未知如来内证甚深义故。今不尔理聿俱密(云云)。义释云(一行)。妄见有为生灭增心垢。非如来本意(云云)。小僧(某)生年十八始入秘教门。至于三十七岁敢无倦情。虽愚钝亦所闻不废已。仅所逮见名目记。为初学秘宗者集之。是偏□小分名利何况为多贪乎。□有讹谬者。览者可添削之。于时安元三年(丁酉)六月(丁未)十五日矣。末于镇西太宰府筑州怡土庄今津誓愿寺僧房无言念佛之次。自笔记之(云云甲)五门者。入菩提心门(东)入功德(南)入智惠门(西)入方便门(北)入中台门(云云)。
  真言六番金刚智者。一四波。一四佛。三十六尊。四内。五外。六四摄。
  七色者。前六加大日。
  金刚有七色者。一青色金刚。二缘色金刚。三赤色金刚。四碧金刚。五黄六紫金刚。七白金刚。
  (于时)延庆至然(辛亥)二月二十四日于比睿山本院东谷神藏寺禅房。为佛兴传如(旧损)。唯显之。
  宗释天台金刚光(宗生年六六﨟三十七。一余)。
  折节拭翁眼之泪书之。文句谬后日可捡之。
  历应四年(辛巳)十二月一日于江州阿弥陀寺迎接院御本赐书写了。
  于时康永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书写毕。

溪岚拾叶集。

  东寺流真言教相本书目录事。
  一。金刚顶经三卷。枚料百八十九文。一卷(二十枚六十五文)二卷(十八枚五十九文)三卷(十九枚六十二文)。已上五十七枚(厚纸)
  一。大日经七卷。枚料五百七十二文。一卷(二十四枚七十七文)二卷(三十枚九十五文)三卷(三十九枚九十二文)四卷(二十二枚)(七十一文)五卷(二十二枚七十一文)六卷(十九枚六十一文)七卷(三十二枚百四文)。已上百九十三枚。
  一。苏悉地经三卷。枚料三百八十一文。上卷(四十枚百二十八文)中卷(三十四枚百三十六文)下卷(四十五枚百三十三文)。
  一。理趣经一卷(九枚三十七文)。理趣释一卷(三十三枚百三十二文)。
一。礼忏一卷(九枚三十七文)。
  一。大日经疏二十卷。内一卷(四十六丁百五十一文)二(三十九丁百十八文)三(三十四丁百十五文)四(三十二丁百九文)五(三十二丁百九文)六(二十七丁九十一文)七(三十五丁百十八文)八(三十一丁百二十文)九(三十四丁百十五文)十(三十四丁百十五文)十一(三十七丁百二十四文)十二(二十九丁百文)十三(三十二丁百九文)十四(三十丁百三文)十五(三十丁百十二文)十六(二十丁百三文)十七(三十丁百三文)十八(二十三丁百十二文)十九(二十五丁百十五文)二十(三十四丁百十四文)已上六百六十七打。二贯二百五十八文。
  一。不思议疏二卷(已上六十丁)上(二十九丁百文)下(三十一丁百六文)。
  一。释论十卷(已上)二百八十一打九百五十五文。一(四十六丁百五十一文)二(三十九丁百九文)三(三十六丁八十八文)六(二十四丁八十二文)七(二十二丁七十六文)八(十八丁六十四文)十(十七丁六十一文)。
  同疏五卷(已上百三十八丁六百五十三文)。一(四十丁百三十三文)二(四十丁目)三(二十六丁百二十一文)四(三十八丁百二十七文)五(四十二丁百三十六文)
  一。释论同钞四卷(已上百三十八丁四百六十六文)。一(三十九丁百三十文)二(三十二丁百十九文)三(三十三丁百九文)四(三十五丁百十八文)。
  一。普观记六卷(二百二丁六百八十四文)
  一。起信论一卷(二十九丁百文)
  一。菩提心论一卷(八丁三十四文)
  一。圣法记一卷(五丁二十五文)
  一。十住心论十卷(百二十七丁九百九十三丁)。一(三十八丁百二十七文)二(三十一丁百六文)三四(十八丁六十四文)五(十丁四十三文)六(三十五丁百十八文)七(十四丁五十二文)八(十丁四十文)九(二十一丁七十三文)十(十四丁五十二文)。
  一。宝钥三卷(三十八丁百四十四文)。
  一。即身义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秘键一卷(八丁三十四文)。
  一。声字义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字义一卷(十五丁五十五文)。
  一。二教论二卷。上(十四丁五十二文)下(十一丁四十三文)。
  一。四种曼陀罗义一卷(七丁三十一文)。
  一。付法传二卷。一(十二丁四十六文)二(二十丁七十文)。
  一。御请来录一卷(十八丁六十四文)。
  一。真言所学录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悉昙字记一卷(十六丁五十三文)。
  一。金刚般若开题一卷(九丁三十七文)。
  一。金刚顶经开题一卷(十八丁六十四文)。
  一。十八会指归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金刚顶义决一卷(四十一丁百三十六文)。
  一。陀罗尼义一卷(十五丁五十五文)。
  一。真言二字二义一卷(十丁四十文)。
  一。●字义一卷(三丁十九文)。
  一。性灵集十卷(六百八十八文)。一(十三枚五十七文)二(十五枚六十五文)三(二十枚四十一文)四(十八枚七十七文)五(十枚四十五文)六(十一枚四十九文)七(十四枚六十一文)八(二十六枚七十一文)九(十八枚六十七文)十(二十四枚百四文)。
  一。三教指归三卷(百六十三文)。上(十二枚五十三文)中(四枚三十一文)下(十八枚七十七文)。已上了。
  丁别三文内(料纸值一文打折赁二文)不论大小一帖隐背表纸合拾文。内隐背五文。
  卷物料纸杉原枚别四文内(纸直三文赁等二文)。又厚纸者枚别三文内(纸直一文赁等二文)。不论大小一卷。表纸半枚五文(云云)。已上。
  一。觉鑁上人制作目录。
  自受法乐赞一卷。
  不二义章一卷。
  ●字观二不(一卷无题)。
  劝发颂一卷。
  两部一心颂(一卷)。
  一心自觉颂一卷。
  三界唯心释(无题)。
  五大愿释(无题)。
  心月轮秘释(一卷)。
  月轮观颂一卷。
  无相观颂一卷。
  净妙法身颂一卷。
  密严净土略观一卷。
  舍利讲式一卷。
  显密差别颂一卷。
  助师成佛颂一卷(又一卷)。
  谢德成佛颂一卷。
  秘键略注一卷。
  菩提心论开题一卷(无题)。
  十九执金刚一卷(无题)。
  真言所学论指事。
  以吕波释二通(无题)。
  无能所施颂一通(无题)。
  五轮九字秘释一卷。
  虚空藏宝釼释一卷。
  即身成佛义义集。
  大日经疏义集。
  阿字要略观(并大意)。
  大日真言开题(亦名五字真言秘释)。
  阿弥陀秘释一卷。
  名手庄建立奏状一通。
  求闻持愿书一通(又略本一通)。
  求闻持表白一通。
  相贺庄四至并官府申请状一通。
  名字觉●释一通。
  座主御房所遣消息一通。
  菩提心论式一通。秘文抄一通。
  秘密庄严传法灌顶异义迎即释一卷。
  大传法院建立奏状一通。
  阿弥陀大咒句义(不定欤)密严院十德一通大传法院供养愿文一通。
  大理进状一通。
  神宫寺供养日遣敕使消息。
  灌顶道具请文一通。
  槙尾寺汤屋修理。
  五十万遍表白一通。
  十八道记。
  金刚界胎藏界记。
  法华经释。
  大日界观。
  表白二纸(尊胜不动)。
  阿弥陀九字释。
  八千枚释。
  ●字秘决一卷。
  本不生义三卷。
  斋食略观。
  受食作法。
  极大秘密陀祇尼法让行扶道颂。
  嘉贞三年(丁酉)源园随求得记之
  五字颂。回向颂。供奏总颂。
  元禄十五年壬午孟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道具类集抄。私苗。
  一。铃杵事。成就院铃杵抄可见。造金刚杵作法出为叶记。所用财体。金(为大贵自在持明悉地以之作)银(为富贵也)铜(为成就龙法以熟铜作之)妙石(为入修罗宫)金银铜和合(为成就一切法)琉璃铁(为摧伏药叉众。)补沙铁(为隐形。或云棺钉也)密鲁婆木(次下同)失利般尼木(为无病钱财又为对敌)摩度迦木(为成就药叉女)却达罗木(为疗鬼魅所著病)阿说他木(为灭罪)容人木(为摧伏怨敌)人骨(为容极怨敌)水精(为成就幻化)若栋木(为令人相增增子子)毗勒梨木(为成就鬼类令人斗诤)天水(为成就天龙药叉干团修罗)龙木(为成就龙女敬念法又为求财)泥(为成变形之法)迦婆木(为成就起死尸法)阏伽木(为求财)无忧木(同上)庵没罗木(为成对敌)阏顺那木(同上)柳(同上)白檀(为意乐法)紫檀(同上)已上。
  苏摩呼经苏悉地经云。金刚诸事应用天火烧木。或云。苦练木。或烧尸火槽木。或白檀紫檀。随取一木刻作三股。杵抄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上云。若示。群雳木刻作三股杵持杵降山。或化境雷等移往往其处(云云)。铅锡瑜石好宾铁白蚁土(出文殊根本轨)柏木松木吉祥木菩提木(妙辟经出之)。
  摩罗末伽土(唐云鼠土)东引桃根。沙土(出文殊根本轨)。
  一。股数事。独古二股(出慈氏轨)三股(出慈轨)四股(同轨)五股九股(出微妙曼荼罗经又有九股七股铃)。
  一。铃多种事。五股铃。三古铃(慈觉传圆行惠运等)塔铃(圆行等惠运等)宝铃独古铃。
  一。杵量事。十六指(上品)十二指(中品)八指(下品)乃至一指(下品)已上出都部要因等。十指二十指(最长不过二十指。各随法其数异)。
  一。铃韵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各随法其数异。微妙大曼荼罗经云。宝藏神轨云。铃内有簧声相最妙音(云云)。
  一。形体所表事。不空罥索经云。白檀木量十二指。图刻五股●●杵心股两头步多鬼面。其余八股锋刃。面上令采光焰。其杵通心股身心股两头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左右逆顺交檄相经合檄步多鬼头是二龙头各出过步多鬼头三四份量。微妙大曼荼罗经云。我今说五杵。上五股表●●●●佛·阿閦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下五股表四ハラウ。中表清净菩萨变化身忿怒明王(云云)。降三世五重结护经云。五股杵头五智也。中直者。此正义无方便。边曲者此摧义○摧必归实故曲也。上下同者。佛界众生界同具五智故(云云)。
  弘法大师御抄云。或时想己身●字门成。八叶莲华胎中想金刚法。于八叶上想八佛。或时他身想。●五股金刚杵中央把处。想十六大菩萨。以自金刚与彼莲华二体和合成为定惠。是故瑜伽广品中密意说。二根交会五。敬云。成大佛事。以此三摩地奉献一切如来。亦能从妄心所起杂染速灭。疾证本性清净法门(云云)。
  一。功能事。苏悉地经上。苏摩呼经。二集二都部恶目大陀罗尼末法心元经。抄真实经。金刚童子轨。奇特佛顶经。大日经悉地出现品。
  一。铃杵用仪事。用铃杵法云谓。二羽各作金举各置左右腰可诵真言。曰●●●●●●(三反)真言已以右手取杵(若无杵念手握杵也)。握杵已仰右三反回转。次三反掷举。吹拳杵置右乳上唱吽字。次可诵真言。曰●●●●●●(三反)。又云。改●字为●字也。诵真言已以左手取铃。以袖隐五指小舒忿屈如钓形。以中指系铃顶。以四指如把取铃头(若无铃时垂下五指。未念如铃口形)。取铃已渐举左颊边。五度上下振铃念惊觉诸尊。次有小间二度上下振铃召请诸尊。次寄着耳边二度上下振铃观声性空寂。次左取铃拳置左腰。次以取右杵拳印身五处。次左右杵铃□时置本处也。已上念诵前作法也。又云。取杵铃作法如前。但就振铃其旨小异。右颊五度上下振铃。念欢喜。次寄着耳边二度上下振铃。观声性空寂。已上念诵后作法也。凡就振铃随时各异。初夜后夜念诵九度振铃。念诵后七度振铃如记。日中夜半念诵前七度振铃。谓。先三度振铃念惊觉。次二度振铃念召请。次二度振铃念声性空寂。又念诵后五度振。谓。三度振铃念欢喜。二度振铃空也。作颂曰(九七七五)。文本教者略出。经等金刚杵真言。
  金刚杵真言 二拳安腰侧。
  住萨埵形仪 入三解脱观。
  授三摩地起 忿怒欲调伏。
  取杵三横掷 想成猛利火。
  先照于十方 炽燃以拳上。
  吽字极暴恶 双身成甲胄。
  拟诸障难者 被忿怒火烧。
  退散而驰走 或住为便命。
  凡欲请圣众 即于召请前。
  三旋舞三掷(中长) 翻掌当胸间。
  次持金刚铃 从心而五举。
  惊觉诸圣众 次二成请召(住耳)。
以人声解脱 次二息而上。
  依敬而启请 略仪三二二。
  送于阏伽后 仿像于萨埵。
  心想对至尊 右手掷金刚。
  习本秘密句 作蹈舞之势。
  同便加五处 即取金刚铃。
  额前三摇振 密句如前称。
  表以天乐音 供养诸圣众。
  令其生悦喜。
  已上觉大师之本。宽平二年十月七日珍记。入真言秘记。本云。承平七年十月九日写。康济和尚本。
  一。铃杵之仪式事。
  身住萨埵形 奉印准三部。
  腰侧三解脱 吽三有当胸。
  然后取其杵 调伏令前面。
  三曳成猛炎 举杵如拟势。
  余时三旋舞 每掷诵密明。
  安心又习四 振铃独股中。
  三摩与五智 风轮持外服。
  从心左肩侧 五振并真言。
  惊觉诸圣众 住耳边降起(二十一七)。
  从心振于二 至想住本位。
  铃印安其侧 次杵结护身。
  心额与喉顶 辟除结界等。
  铃安于杵前 念诵分限毕。
  三振如天乐 杵解护其身。
  拳食及香华 烧香烧明有。
  四种佛菩萨 金刚诸天顶。
  额心趺一一 染心奉献烧。
  香初入而信 次献等自身。
  及所谓出时(准前)。
  已上青龙寺法全大师分付之。年来久纷失不得之。九月末良会向三井寺本房搜集古纸数十末。仍令修安。师觅得之。故古纸甚希有也。
  永历元年以成莲院御抄书记也。
  一。金刚针事。义释五云。枳罗釼是金刚橛首。如一股金刚。而下体铦锐犹如舍形。若更细小者。即名金刚针。其相各异(云云)。
  一。塔事。义释中以台曼荼罗为塔(云云)。亦以三十七尊以可为塔也。可思之知之。
  一。以出入息用数珠事。念佛三昧宝王论中云(飞锡述)。世上之人多以宝玉水精金刚菩提木槵为珠数矣。吾则以出息为念珠焉。行住坐卧皆用此珠(云云)。
  私云。古人云。百八摩尼颗〃圆也(云云)。谓。意迷时者。百八烦恼也。开觉之时者。实相真如明珠也(云云)。
  一。念诵种类事。莲师念诵抄悉委也。活儿子菩提树异名也(云云)。噜捺罗子。或云。金刚别名也。妙心大云。金刚部用噜捺罗刃子(云云)。童释子。名印捺罗子。是帝释树子也(云云)。璎珞子。璎珞树实也。见起世经也(云云)。木槵子。环子。亦云。木栾(鲁官反)。梵云。阿梨[玨/女]子见陀罗尼集经(云云)。莲华子。多罗树子。皂荚子。大日遍照尊经出之。私云。地结子也。吉祥珠。文殊轨云。结吉祥草造(云云)。私云。结吉祥草贯之也。乌卢捺罗迦刃子。出数珠功德经。真珠咽珠牙珠土珠摩尼珠骨珠菩提珠青莲子螺珠。私云。珠果种类甚多。各有本文。可见莲师念珠抄也。芥子。金刚子。莲子。木槵子等。金银铜铁。水精。琉璃。鍮石。铅锡。珊瑚。砗磲。玛瑙。玖珀。齐铜等。宝物。沉水。白檀。紫檀等。香木。土骨。牙螺等。诸草木实等(云云)。
  一。念珠之员事。一千八十八(上品)。一百八(最胜)。五十四(中品)。二十七(下类。已上四品出念珠经)。二十一(陀罗尼集经出)。十四(出抂量数珠经)。四十二(陀罗尼集经出之)。
  一。南枝果不可为念珠事。大方广菩萨文珠师利根本仪轨经曰。金刚子。印捺罗子。芥子。木槵子。若得南枝长而无叶。彼虽有子不可为珠。若为珠者。害众生命故○彼南枝若不长及有叶。彼或有子堪为珠者。彼持诵人亦须舍离。何以故。犹能敬冤家故。舍而不取。乃获福无量(云云)。文广尤悉。可见念珠抄。
  一。菩提子异类事。奝然在唐记曰。高昌国菩提树高三丈来。其实最小不得作念珠。作念珠者。非是金刚座下地树也。木虽同生处异也。
  一。龙华树事。或经曰。弥勒成道时。从龙宫种来生故。曰龙华树(取意)。有人说也(云云)。
  一。菩提树随佛异事。私云。菩提树总名也。何释处云尔耶。大孔雀咒王经上云。南无毗钵尸无忧树下坐。敬礼尸弃佛依止奔陀利。毗舍除如来住在沙罗树。拘畠殊驮佛尸利沙树下。羯诺迦大师乌昙跛罗树。迦叶波善逝依溺窭路陀。释迦牟尼佛坐于菩提树。或云优昙。优昙者。合昏树阿说。阿说者柳也(云云)。此演密抄第五释也。大疏五云。十住毗婆沙论云。释迦牟尼佛于阿主陀树下成道(云云)陀罗尼集五云。尸利沙树(合欢树是也)拘留孙佛得道树(云云)。西域记云。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羊-丷+白]钵罗树也。○佛于下得道故名菩提树(云云)。西域二云。[羊-丷+白]钵罗树○过去四佛已坐其下。今犹现有四佛坐像。贤劫之中九百九十六佛皆当坐焉(云云)。
  私云。孔雀经等说似相违如何。又云。菩提树事者。次次举之耳。
  溪岚拾叶集。
  康永元年八月二十三日圣教披览之次记之。
  天台沙门光宗。
  应永二十一年卯月十五日于江州灵山寺别院写之耳。
  求法少比丘贞算(俗七七)。
  元禄壬午夏四月十七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山门东寺血脉同异事。私苗。
  问。天台流血脉两部各别。东寺血脉一通血脉以两界通用。其不同如何。示云。天台流血脉意两界流布塔内塔外习在之。于二界各别。东寺流意以金界为本。以八祖相传血脉一通二界通用。是两流习大纲也(云云)。
  寻云。凡真言者。源龙树大圣南天铁塔开缘起。依何两流差别出来耶。仰云。凡天台流意。善无畏三藏台藏界相传震旦将来给。金刚智三藏金刚界相传唐土传来给。仍善无畏与金刚智相谒给时。善无畏不闻金刚界名。金刚智不闻台藏名イへリ。仍两三藏互两界习替给。然后两界首尾故。两界传来源寻两师相传各别故。天台流二界各别血脉相承也。
  次东寺流意。凡真言教龙猛大士开塔已后缘起。仍八祖相传血脉名。大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乃至惠果弘法相传。以之八祖相传血脉名也。故一通血脉以两部通用也。
  寻云。凡两部者。胎界依大日经。金界依金刚顶经。两部依经既各别也。何。以一通血脉两部通用。故智证大师东寺血脉难云。吴家行状迷血脉(文)。谓意天台流真言海云血脉为本。两部各别血脉次第用。东寺吴殷两部一通血脉用也。故智证大师东寺血脉破给也。
  寻云。智证大师依何义东寺血脉破给耶仰云。天台流血脉两部各别。东寺血脉一通。以两界通用。以此等不审。入唐时法全和尚决。和尚义云。圆仁阇梨以两部各别血脉为正。海阇梨两部一通血脉以为谬决。智证大师此义受吴家行状迷于血脉破也。深可思之。
  寻云。东寺流如天台两部各别血脉无之乎。仰云。东寺流两部各别血脉在之。所以灵山听法血脉。宗睿相传血脉。乃至灵严寺血脉。最初血脉两部各别也。山家大师御相承一样物欤。此等义以思之。震旦本朝两部各别血脉以为正见。
  寻云。东寺流两部各别血脉在之者。今何处在之乎。仰云。高野山天野御经藏在之。加之高野大师进官中两部各别血脉印信被出。此等其证也。
  寻云。天台流两部一通血脉在之乎。仰云。于秘密灌顶重位一通血脉放事在之。难云。天台流一通血脉在之者。何强东寺流血脉破乎。仰云。义云。山门一通血脉与东寺一通血脉其义天地云泥。其故山门一通血脉者。两部三部不二冥合上秘密深义以一通。东寺血脉两部各别初重血脉于何一致义有之乎。既合行重不及。何秘密深义在之乎。凡山门义两部各别上不二苏悉地立。此三部合行三部冥合显(已上修得不二冥合)。此上瑜祇本有不二冥合在之。此上又秘密证者灌顶在之。此等皆一致冥合血脉也。此等深义为不乱。浅略重教相有尽两部三部各别印信出也。此如教门超越秘密深义显也。此等己证不出东寺流一通血脉用事甚浅也。山门流难申也。深可思之事也。
  问。付海云血脉。金界相传。大日·金刚萨埵·妙吉祥·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惠则·法全·慈觉(已上)。台界相传。大日·金刚手·掬多·善无畏·义澡·义真·法全·慈觉(已上)。问。何故台界除萨埵金刚界入妙吉祥乎。仰云。金界妙吉祥入事。凡真言教意两部共文殊示现也。如东寺流血脉者。一纸血脉以文殊不载。故大日智门一德缺。故海云血脉以文殊金界到。其故三部大日中文殊以应身诸法体出。故真言教流传悉是妙吉祥所作也。应身真言深可思合之。次台藏血脉除龙猛事。付之山门流相承种种习在之。所以有教门有实义。所谓台界金刚手者。是则大圣文殊也。龙猛大士者。又大圣文殊示现也。应迹方暂虽各别也。其实体论是一也。加之掬多者。或龙智或龙猛习事在之。五大院先德御释分明也。其上掬多者。梵语也。此法护翻。此则悉地宫人通号也。此掬多以或龙猛云。或善无畏云。上通下通证者。显体阿阇梨内证显也。然故显机显应应迹八相佛。成佛国土成就众生仪式调毕。劫国名号治定也。秘密内证大日如来越三世如来之日自性大觉内证开显故。日时无。无依正。三世超过行者。自证显也。铁塔开云真言教弘通为暂缘起也。故娑婆显宗时分定相教张非也。故虽末代行者。也法界法门开显。开塔义可在之。故法全和尚决云。以一心芥子开法界扉(文)。若如此意南天铁塔云一遍执定。末代行者开塔义不可预。依何末代行者可令得益乎。凡真言意三世超过三世得益。无边无中法界宫而遍于法界应用显也。仍龙猛于南天铁塔下开显。善无畏于乾陀罗国金粟王塔下开显。或北天竺石藏示。乃至弘法大师吾国于久米寺大塔感见。此等皆越三世如来之日内证显也。别不越三世者岂三世益成乎。方所超过故于一切时一切处开悟得脱也。故于悉地宫人通号上冥下契。诸阿阇梨内证显也。深可思之。
  寻云。天台流血脉付如金界次第。台界列血脉在之乎。仰云。在之。所谓传教大师御相承血脉。慈觉大师御血脉。智证大师血脉。五大院教时议列处血脉。皆是两部经八祖相传血脉也。此异义争无之。已前所谓海云血脉金界塔内相承。如东寺流无不审。台藏界血脉塔内塔外习。深秘相承在之。故金刚界血脉不同也。其义前如沙汰也(云云)。
  寻云。付铁塔相承塔内塔外云事。其相如何。仰云。东寺流两部俱塔内云一义也。山门三义也。所谓两部俱塔内(是一义)。台界塔外。金界塔内(是一义)。两部俱塔外(是一义。已上三议)。
  问。山门相承三义。其相如何。仰云。第一两部俱塔内者。凡真言教者。龙猛大士开铁塔。已来。真言教缘起故。两部俱塔内相承云也。是如东寺义(云云)。
  第二台界塔外·金界塔内者。于龙猛大士于南天铁塔下大日五字明诵。于塔外虚空金子曼荼罗感见给。此台藏曼荼罗也。依之台界塔外相传云也。
  次金界塔内者。咒白芥子铁塔扉打开。入塔内金刚萨埵对金刚界十万偈颂传。此即塔内证据也。此义依金刚顶义决也。
  第三两部俱塔外者。凡南天铁塔者。为真言教弘通龙猛大士现作处塔婆也。此塔婆遍法界妙理为显示现也。故法界本有不显妙理者。塔内塔外义不可有。故南天铁塔外用利他流通表示也。故此塔外本地身塔八事为显。两部共塔外相承云也。天台流习南天铁塔灭后流通塔婆也。在世宝塔正宗塔婆也。故两部共塔外相承谈也。
  寻云。金界塔内台界塔外云付。深义在之乎。仰云。金界修生门为本故。大日萨埵次第相承事为本也。故塔内相承云也。次胎界本有以为本故。师资相承不为本一义在之。故铁塔相承外相传意显也。是尚教门义也。此外深秘相承在之。所谓金界智界故。心法了智以为本。故金界内识了智为本。故塔内相承云也。
  次台界色法五大法性以为其体。故塔外相承云也。谓意色法外显。塔外相承云便有者欤。此义事相秘事也。不可口外也(云云)。
  寻云。南天铁塔付几种习在之乎。仰云。种种习在之。所以一劫初在之。二龙猛现作一时化现塔婆也。三乾陀罗国金粟王起立塔婆也。付此三种甚深所表在之。所谓劫初塔婆者。本来不生本有塔婆也。故法身常住表也。次一时化现现作塔婆者。修性显得塔婆也。此报身修得体显也。次乾陀罗国金粟王塔婆者。外用利他应用应身应土色相显也。故此三种自三身门表相也。深可思之。
  寻云。付大日经将来重重义在之。其相如何。仰云。三本习在之。所谓一善无畏三藏将来大日经。二无行将来大日经。三勃噜罗国石藏大日经。猕猴传。已上三本不同在之。
  寻云。北天竺猕猴相传大日经山门东寺共是不依用。其意如何。仰云。凡大日经者。大日金刚萨埵三国相传秘经也。何猕猴相传云可用之乎。故天台东寺俱不依用也(云云)。
  寻云。天台流意猕猴相传始终不用欤。如何。仰云。凡真言教意师资相承为本。猕猴传一往不用也。然而再往习之时深秘相传在之。所以大日经者。无边无中法界宫三时越如来日○也。故三世越三世说。一切处离无所不至说也。若尔者。何限南天北天不遍哉。若此意。石藏即南天铁塔也。又大日者法界开会曼荼罗也。何自性身云嫌哉。十界皆成曼荼罗遍应法界大日差别身也。故天台流以猕猴相传真实大日习也。譬如天台宗四教神僧传云。妙乐大师破之此语无凭释。此天台内证天机秀穷给。故猕猴传不可得云意也。然而天台法花宗传云。受四教于神僧云。此天台宗至极甚深大事也。此猕猴即是释迦如来也。故灵山听法云猕猴对直受给事指也。仍传记云。神僧丈六现金身背负金光踊入林中云。此即释尊也。依之天台大师灵山一会俨然未散觉开给者也。其后朝林中见猕猿现在。依之猕猿传云也。非真言天台宗猕猴相传以为秘事也。显密一致习。深可思之。
  又云。唐土传记云。飞来峰者。灵鹫山艮角缺唐土天台山来。白猿乘同飞来。震旦天台山艮角缺日域睿山来。白猿乘同飞来也(已上取意)。此等仪式皆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内证为显。飞来峰瑞相在之。是山王影现表示也。神通事。甚深相传在之。深可思之。
  问。何故山王影现相猿形现乎。仰云。释尊往因寻。五百猿王圆宗教法结缘系属给。其本时往因为显猿形现给。其本说止观中释。加之密谈抄中日吉大行事猿形现事云。释尊往昔猿形现一乘下种给。其本时往因为显猿形现给也云。
寻云。以猿为神明垂迹证据在之乎。仰云。五行大义序云。无所拥滞故示申为神(文)。又云。五行各有神。所以魂心魄意神如次五行精神也(文)(已上取意)。谓意五行者五脏也。即是五智如来也。第五肾藏北方成所作智释迦也。此释尊神体应现给时显神也。所以木(肝魂)火(心心)土(脾魄)金(肺意)水(肾神)以此五行宛五智时。释尊第五神宛也。故五行大义序示申为神释此意也。凡猿者。地与虚空自在得者也。故无所拥滞释也。又人体畜兽也。凡畜生者。以愚痴为体。人者以了别智慧为本。法性智体也。无明无智体也。今猕猴畜生形人体兼。此则无明无体全依法性法性无体全依无明意显也。又猿者。地居虚空自在也。地者。台藏因曼荼罗也。虚空者。金界果曼荼罗也。此于二界得自在。台金因果不二冥合事显也。以此等义显密二教缘起出猿也。深可思之。
  问。何故猕猴相传必北天乎仰云。智证大师杂记云。南天铁塔者。表释迦即大日。北天石藏者。表大日即释迦(已上取意)。谓意南天铁塔者。龙猛大士大日所说经王缘起。此大日为本故。本地身为面也。次北天者。释尊北方羯磨事业尊故。变化身为面。于石藏缘起也。显宗周遍法界谈。密宗无所不至遍照法界名。此意何处非法界宫。何处非密严国土。此等义势为显。北天竺于石藏大日经缘起也。深可思之。
  仰云。凡铁塔者。有教门有实义。所以教门时譬塔八也。实义时当体塔八也。此事秘经门时于第三重其沙汰在之。如此义遍于法界塔婆故。刹刹尘尘皆铁塔也。故八祖相传经王流传处。即是开塔时分也。次猕猴相传事。又天台天师神僧授与事。此等皆其表示也显密且虽异其深义一致也。深可思之。
  寻云。于本朝铁塔相承义在之乎。仰云。天竺震旦日本事。今一重深秘在之。其故吾国虽为神国大日本国故。国土成立表示云。神道影现云。悉是真言秘教深秘也。所以皇太神宫者。内宫外宫两部大日开塔义。又大神宫表相也。所谓素盏鸣尊天下恶事作时。天照大神暗成天岩户闭笼给。六合常暗成天下暗。其时天安河边舞カナテヽ岩户开セシ时。手力男尊与天津儿屋根尊岩户左右立扉引开。其时天照太神御貌光法界照。其时八万神达御貌白ケレハ。アラ面白ヤト被申タリケリ。其ヨリシテ面白言缘起(已上)。日本记意也(取意)。义云。凡铁塔者。法界塔婆表示也。所以以吾国为本。天照天神者。遍照尊也。依之国常立尊天宫御坐此下无国哉。天逆锋下大海最底サクリ玉シ时。ホコサキサワリテ大日印文アリ。此则三轮金光也。国成立表示开塔义也。神道降临表示开塔义也。所以天安河者。梵天也。八万神达者。八万诸天也。又曼荼罗圣众也。庭火烧者。诸权教小乘智光也。开塔光者。诸法实相平等大会智光也。以二神扉开者。定慧力以法界扉开也。八万诸天舞カナツ者。前三教调熟调养方便指也。天照太神以身光法界遍照事。法花平等大会十界皆成妙理表也。已上显意。
  次密宗意云者。付之又有教门有实义。先教门者譬喻铁塔也。所谓释尊铁轮王种出成正觉给故。铁塔开秘密教弘通习也。
  次实义云者。烦恼之墨业以为铁塔。自性清净白善以为内证佛性。此理开悟以铁塔开名也。此则人人皆闭塔义。甚深甚深。口传(云云)。
  寻云。付太神宫开塔义在之乎。仰云。在之。高间原者。梵天也。高仓岩屋也。即是铁塔也。此岩屋天照太神闭笼给也。凡日本记所云天岩屋者。此事云也。上所云八万神达此处于舞カナテ玉シ也。口传(云云)。已上付神道习事也(云云)。
  寻云。于本朝铁塔相传义在之乎。仰云。在之。所以善无畏三藏养老年中。大日经梵本七卷持来。佛舍利七粒大和国久米寺大塔心柱纳毕。未来记云。今二百余岁アテ大乘菩萨来此经弘通云。仍弘法大师此塔开大日经弘通。
  次传教大师吾山开显密教法引通。此则开塔义也。传文云。上宫太子推古天皇御宇。奈良里行シテ观见四方云。现东岳于宝幢。现中天于王气。今有二百余岁在大乘菩萨弘于一乘教。在一圣皇开于万乘道已上。
  圣贤遗训无违。传教大师开吾山弘通一乘教法。桓武皇帝开平安城立万乘道。东岳宝幢者。双轮塔也。凡此双轮幢者。宝幢也。故以西塔号宝幢院。所以诸佛说法砌必现宝幢也。故今双轮幢下释尊正觉金刚坐也。故释迦转法轮处名也。仍西塔释迦堂释迦转轮院号也。凡夫肉眼前此宝幢不见。诸天圣众感见圣者说法砌必宝幢现也。然而末世凡夫此宝幢不见故。传教大师一切众生此宝幢为令出双轮樘起立也。凡双轮樘者。中央金山安玉フ也。此塔婆拜见时。显宗释尊出世值密教开塔仪式在之。故生身佛值开悟得脱功能在之。仰可信者也。口传(云云)。又云。如此显密深义觉了时诸佛出世。开塔义在之。是不出时诸佛入灭。开塔时分也。又此义觉了神明威光增。是不信时冥众止化道给。能能可令信知者也(云云)。
  次中央气现云者。白伞盖也。圣者所居必伞盖有也。诸佛说法砌宝幢现如。诸天圣众必知见给也(云云)。又传教大师出世法王也。桓武帝世王也。真俗和合佛法弘通。故五大院御释云。传教大师灵山听众。桓武皇帝一会同闻也。利生之道秀于周文。化物之功高于权武(文)。凡佛法弘通兴法也。故如来八相成道圣众悉神生上天。又神中夜下王宫生给。真词法王俗词世王助依。设虽权者也佛法归依无机缘所弘通义不叶也。如影随形结缘系属成熟说时至诸佛出世成道给也。以之开塔时分习也。圣者知见前法界本有塔婆时时克克开塔义在之。无明医眼未开时皆是闭塔时分也(云云)。
  问。何故佛法相承次第必名血脉乎。仰云。此世俗言语借出世法道名。所以高野大师释云。借世间浅名显出世深号文。此世俗义文祖脉谱得其家业续如。出世法义亦复如是。佛家生在佛种子受。佛法宗菩萨相续也。故天台释云。菩萨者绍续义也(文)。谓意菩萨者诸佛化道相续化物利生义令不绝。以之为绍续。此则血脉相承义也。
  凡付血脉显密习在之。先显宗意云者。如来长者以慈父。穷子以为其子。迹门意覆讲法花会座于一乘种子下。以之父子天性定习也。
  次本门意久远下种王城得脱等云。最初成道时。一乘父子天性取也。是皆佛家生在佛子号得也。今日释尊正觉时。父子相见家业损也。一代教法鹿苑证果タメ调熟调养经法花入实。如来长者家业损仪式也。故于法花开会说预时。无上宝取不求自得领解也。是则显宗血脉相承次第也。
  次密教意灌顶仪式以血脉相承事相习也。所谓不生空智以烦恼之故菩提烧●字。智水以灰炭●字上洒。佛家生在佛果芽茎生。无漏满德圆满满足佛界家业相续。此则佛果化月三世无绝。以之血脉相承习也(已上教相所谈也)
  次深秘相承云者。凡真言教意即事而真所谈故。自性本有血脉相承在之。所以佛眼金轮阴阳以为父母佛性种子养育。佛果依身成就。是并血脉相承义也。依之虽为末代凡夫。灌顶坛趣秘密职位至。此并龙猛大士铁塔开金萨受给如。人人皆大日金刚萨埵值直血脉受仪式也(已上深秘)。
  次秘密坛五位灌顶仪式在之。口传(云云)。
  问。付血脉几数不同在之乎仰云。缘起门血脉与秘密门血脉两种不同在之。所以缘起门者。初自大日金刚萨埵展转相承至我等。此教法相承面为令知师资名字。书列计也。譬如显宗血脉时教相血脉云。
  次秘密门血脉者。祖祖传来方不取也。直值金萨相承方取也。此直授血脉名也。此时已前师资相承名字不列也。只今传受师资名字计书也。就之又重重相承在之。所以真言教三世超过说日时不置。故传受年月师名字等。不书事在之。此东寺法性塔印信号也。山门三卒都婆印信名也。凡教门时血脉相承次第依秘密终极法位至。深秘时秘密元意穷了诸深法离。只血脉计落居也。其故师资传来血脉源大日金刚萨埵极。此金萨开塔法门缘起。此法性塔又大日如来全体也。又是铁塔也。此铁塔本源寻行者己心归。此己心法界塔婆也。法界者。摄无外能所中道离。法界独一大我也。此前己心血脉外相承者无之。故天台流至极甚深血脉相承重至血脉外无法门习也。口传(云云)。
  又云。天台流真言薄墨许可白纸印信手番秘曲也。薄墨许可者。佛顶流秘处大事也。白纸印信者。法曼院大事也。殊毗沙门堂边秘藏事也。更可寻。口传(云云)。
  寻云。法门相承次第可名。何故强血脉相承名之乎。仰云。如已前云。付显密脉谱由绪在之。所谓显宗意如来长者以为慈父。穷子以为孝子。故经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文)。天台释云。悉是吾子者。佛性同故(文)。加之经云。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文)。又以文殊诸佛法王子名。谓意佛家生在佛法化生故也。此则今日鹿苑证果タメ如来长者家业领事。佛法脉谱得故也。或又付日吉山王山家大师释云。大比睿者。名法宿大菩萨(妙法)小比睿者。名花台菩萨(莲花)圣真子者。从佛户生从法化生。即是经也。云已上妙法莲花首题五字以名山王三圣也。首题三观事在之。妙法者智也。心法也。莲花者境也。色法也。经者不二也。即是口业也。三密相应三谛三观妙理成。以之山王三圣也。所谓妙法境智出生故。名圣真子也。是从法化生处真子故。佛法家业受故。圣真子以血脉相承手本也。
  次密教意不尔。自性法身以为本。故十界当体以遍照尊也。就中。真言大日者。神明以本习也。其神明本所日域以为本也。所以取神明以天照太神为本。此神明以大日奉习也。故笛糸要记云。国名大日本国。神名天照太神。祖师名遍照金刚故。以我国名密严国土(已上取意)。三宝辅行记云。日洛感池之水出于扶桑之路虽号日本(文)。又弘法大师释云。大日应迹释迦成道神事佛事并此道理。此等释意以神明本地身。西天应迹诸佛菩萨皆是变化身也。故大日应迹释迦成道释也。加之觉大师御释以吾国如来利生本国释给也。加之日本记中云。丰苇原中津国。又名曰大日灵贵国(文)。此等皆以吾国大日本国名也(云云)。凡三国相承国土缘起见。天竺或梵王下诸有情界生。文字言句出生。梵王所制故梵字号也。或又光音天来下有情界出生世界国土成立也(云云)。次震旦世次样见。劫初盘古王出现法界总体示。所以头须弥山成。两目日月成。两手两足四州成。腹成大海。四友血脉江河成等。
  又一说云。世界成立最初云。三皇五帝等云。此等义势付人王初云。三皇者。天皇子(日本天神七代当ル)。次地皇子者(日本地神五代当ル)。人皇子者(日本人王当也)。已上三皇也。此次十四代人王立也。次吾国世次样云。天照太神魔王神玺得吾国来下。神道本源成玉フ。所以最初天照太神一神天降御坐一切众生出生。故遍照尊本源我等众生出生也。故神明血脉受吾国众生生在也。故神诧云。他国吾国。他人吾人云。谓意日本一州众生皆神明御子也。仍一子慈悲垂御坐。依之他人吾人神诧也。凡三国相承相貌习。以日本为本。其故以神明为大日。以一切众生为补处弟子。自性法身内证显。本觉显照大日成故。父子天性定法王家业领事。实以日本为本也。血脉相承义余国异者欤。
  问。龙猛开塔时何必以白芥子塔扉开乎。仰云白芥子者。辟鬼咒三昧耶也。所谓白芥子有二种。甘味是荼也。辛味白芥子辟鬼功能在之。此开塔时辛味白芥子用也。其故辛味者。肺藏本味也。肺藏者。西方风大也。凡西方者。妙观察智证菩提智体也。此菩提心智慧以本有理藏开也。所以白芥子者。菩提心体也。七粒者。七觉分也。又南方第七识分不二平等以为体。平等大会宝塔扉。本觉显照菩提心以可开。故白芥子七粒以扉开表示也。又白芥子者。西方风大我等风指也。所以法花开塔相云以右指开七宝塔户(文)。此则右手以风指塔扉开玉也。此则白芥子义也。凡白色者。西方金色也。故白芥子名也。又西方金方。金必摧破功能在之。此则断惑义也。故西方弥陀智惠断疑生信名此故也(云云)。
  问。龙猛开塔相如何。仰云。南天竺铁塔在之。劫初以来不开之也。然楞伽经大惠菩萨如来内证境界问时如来答云。我菩提内证智妄觉非境界云我灭后六百年于南天竺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此大德如来内证境界可说。然龙树菩萨大日经六卷习传云トモ。未知行法念诵作法。故于铁塔下诸佛加被诸行法次第思惟处。空中金色文字现供养法次弟在之。龙树此文字写。即大日经第七卷是也。故台藏于塔外相传之。塔中相传无证据也。而白芥子七粒以塔扉打开。见之守护天众此瞋。汝罪障深。故此塔内不可入(云云)。仍七日忏悔修塔中入。金刚萨埵光明赫奕坐。前金刚顶经十万偈颂。故于金刚界者。于塔外受之。于塔中者。重受云也。但于塔外金界受事分明证据无之欤。然而如来灭后铁塔未开已前金刚萨埵真言弘见事。若尔者。金刚界弘给ケルカト(云云)。
  私云。或云。若尔者。金刚萨埵龙猛可次第欤。如何。东寺流铁塔未开已前真言不弘云。两部共塔中相传云也。此义义释违。又此等说违故。不用之。山门台藏塔外相传云事分明事也。金刚于塔外习之。塔中重受云也。已前于塔外金界习云事别证据不依也。善无畏三藏口传来也(云云)。又云。于塔内台界相传云义金界超智明阿字用也。此则台金一致意也。若尔者。金界必台具。台界必金具也。理智相资意也。深可思之(云云)。
  溪岚拾叶集。
  血脉事。
  御本云。
  建武五年(戊寅)三月十六日于江州姨绮屋山阿弥陀寺迎接院谈之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于时长享三年(巳酉)六月十日日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养父母。奉仕师长于鞍马寺月性房。●●庆义(春秋)。
  贞和五年(巳丑)十月二十日于江州灵山寺密严院赐御本书写毕。
  天台沙门怀誉记之。
  永享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于阿弥陀寺西谷中学道。为弘通结缘令写(云云)。
  玄觉。
  应仁元年(丁亥)六月二十四日于山门楞严院饭室谷千手房为兴隆佛法令书写讫。穴太末尘英有。
  于时大永七年(丁亥)十月二十七日于同院闻安乐谷书之觉真。
  享禄二年(己亥)十月二十三日常州中郡庄小垣乡而令书损讫宋舜。
  天文拾陆年(丁未)三月二十六日池龟乡而令摸写讫佛子豪圆之。
  元禄十五年(壬申)中五月二十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一。天台流三率都婆印信事。
  一。龙猛与不智为兄弟事。
  一。手图印信事。
  一。印信事。
  一。许可秘印事。
  一。真言血脉不同事。
  一。台藏界龙猛有无事。
  一。梵本多罗叶印信事。
  一。善无畏三藏入灭事。
  一。三宝院帐代事。
  一。东寺流同叶不同叶血脉事。
  一。不空三藏还西天事。
  一。八祖相传山门流有无事。
  一。不空三藏震旦梵事。
  一。不空三藏依学宗事。
  一。善无畏依学宗事。

溪岚拾叶集。

  诸家印信不同事。私苗。
  一。天台流三率都婆印信事。山门流三塔印信者。三部三摩耶也。无边无中法界总体年月日名字等不书也。东寺流法性塔印信云是也。东寺有不第三重印信云也。山门秘密离作业印云也。法无作许可云是事也。甚深甚深。不可有外见也(云云)又白纸印信云事。付此塔图印信习事也。薄墨印信白纸许可等可思合之(云云)。
  一。手图印信事。口云。凡印信印可决定义也。印文者。手印以为最上也。诸作业者。皆以手为根元也。故名振多摩尼珠也。仍世间无改动事。推手印云也。而间真言教最后耳语印信手图印信放也。甚深义也。问云。手图印信相承如何答。慈觉大师八祖中全雅阿阇梨相承也。当流随分秘事也。诸印信等皆毕后最后可授者乎。又云。此印信口传依正万法皆以此手图习尽也。以之为大事也(云云)。
  一。印信事。师云。三昧流二通也。苏悉地印信别无之。胎印信及苏悉地(云云)。又云。三昧阿阇梨三戒随要记台金共一日读之。仍时刻久カリキ(云云)。
  师云。许可台八字再行位印明授之给。件印明三身印明许可可授之也。许可有二种。持明传法也。
  一。许可秘印事。问。许可密印行法之时必可结诵加之欤。师师二说也。如此密印必不可结加之。更毕入三衣箱可随身也。开箱底云事自是起。一说云。必可结加之也(云云)。
  一。真言血脉不同事。师云。山门相承意据两部共塔内者。以一时化现铁塔为本。故浅略义也。两部共塔外大日者。超三时不思义之因出世无边无中法界宫也。何就化现他受用门塔。必可得相承也。故两部共塔外也。深秘深秘。金界塔内。台界塔外。海云阿阇梨相承也。是浅略深秘相兼。寻云。何台界不列龙猛。又金界列妙吉祥乎。义云。真言相承异常途也。觉大师御相承中两部共龙猛相承在之。前唐院等教时诤论被载之欤。何致疑乎。但今就海云相承出一义也。妙吉祥就金界事相大事在之。难云。何必海云可用之乎。列龙猛本可用。如何。义云。是有甚深子细。其故金界相承暂任不空义释等也。仍化现为本也。台界法界宫相承龙智直受金萨无畏过。是殊显深义也。若如金界龙猛龙智列之者。龙智直受深义。不可显也。乃至我等皆此义也。依之山家相承直大日授无畏(云云)。此文显此义也。塔外相承意据尤显也。サテ此时龙猛只金萨大日也。殊胜殊胜。难云。若尔何以金不显此义乎。义云。二故。一不空义决意也。二山门台界本有曼荼罗习故。殊就此界显此义。金界修生曼荼罗ナレハ且化现为本也。此义下知致难不便不便。此义相摄可有秘藏。随分大事也。
  一。胎藏界龙猛有无事。一义云。菩提院二品亲王觉云仰云。当流御相承事在之。所谓达摩掬多者。此云法护凡悉地宫人道号(云云)。若尔不限一人名号亘诸人欤。故五大院释掬多者龙智云。又龙猛可云也。分明证据アリ。可寻之。掬多即龙猛故。台界龙树有习也。口传(云云)。
  一。梵本多罗叶印信事。师云。梵本印信者。塔图印信也。东寺以此印信两部相承印信スル也。此印信见。山门相承三部塔图印信中金界印信也。或又苏悉地印信欤(云云)。
  东寺苏悉地不传故此事不知欤。又义云。此塔图下三玄明。印无之。可知。苏悉地塔图也云事。三玄者。须弥大海等印明也。能能可思之。又云。天台流三部塔图印信。东寺一ケ塔图以两部印信セリ。可分明事也。
  寻云。东寺流多罗叶梵本印信事。如何。答。梵本印信者。八祖相传塔图印信是也。弘法大师御笔也。三宝院相承外他流不散在印信也。离作业塔图印信云是也。但当世诸流相承之来印信。大门法印信梵本印信非。梵本印信愚僧相承之其为体。天台流三部塔图印信中金界塔图相似。随分大事也。秘曲也。不传受者。不可知事也。此塔图者。大日如来自手被图印信也。其不动シテ写来也。口传アラス。不可知事也(云云)。
  三宝院帐代事。示云○(云云)。
  私云。此以下皆真言血脉相承见闻在之。仍略之。可见彼抄(云云)。
  元禄十五年壬申六月十七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穴太)。

  真言血脉相承见闻.
  问。山门相承之血脉塔内塔外以何为本乎。示云。山门相承之意据两部共塔内云事。以一时化现铁塔为本故。浅略之义也。两部共塔内大日如来云者。越三种不思议之日无边无中法界宫出世也。依付化现他受用门塔必可得相承乎。故两部共塔外也习也。是深秘之义也。次金刚界塔内。胎界塔外云事海云阿阇梨相承义也。是浅略深秘相兼。次胎界显色法周遍意。故于塔外传之。金界心法智体故于塔内相承之也。此即色法外显内心内居云意也。可秘可秘。
  问。塔内塔外相承付几义有之乎。示云。付之有三种习。一两部共塔内。浅略也。第二胎藏塔外。金刚塔内。深秘之义。第三重两部共塔外。山门深义。两流之己证。秘秘中也寻云。何故两部共以塔外为深秘乎。示云。凡南天铁塔者。为真言教缘起一时化现塔婆也。故天台相承意南天铁塔习尽在世宝塔显。在世宝塔习尽显多宝三密。多宝三密习尽释迦三密显。释迦三密习尽显己心宝塔。譬如天台宗观心时。己心宝塔显芝居多宝佛等云。口传(云云)。寻云。何故胎藏界不列。又金刚界列妙吉祥乎。示云。真言相承异常途也。觉大师御相承中两部共龙猛相承有之。教时诤论被载之。海云相承付出一义计也。加之妙吉祥付金刚界事相大事有之故也。
  难云。何必用海云相承乎。列龙猛本可用乎。示云。是有深深子细。其故金刚界相承且不空义决等任也。以化现为本也。台界法界宫相承相多龙智直受金萨无失。是殊显其义。若如金界龙猛龙智列者。龙智直受深义。不可显也。乃至我等迄皆有此义故也。依之山家御相承。直大日授无畏(云云)。是又显此义也。塔外相承意据尤显。サテ此时龙猛只金刚萨埵大日也。殊胜(云云)。难云。若尔者。何以金界不显此义乎示云。二故有之。一不空义决意也。二山门相承意台界本有曼荼罗习故。殊付台界显此义也。金界修生曼荼罗且化现为本也。不知此义致难破。不便不便。相构秘藏スヘキ也。随分一大事也。
  问。台藏界有龙猛证据。如何。示云。法曼流相承义云。胎藏界龙猛有之。所谓达磨掬多云者。是云法护。凡悉地宫人通号也。若尔者。不限一人有诸师欤。故五大院释云。掬多者龙智(云云)。又悉地宫通号故龙猛可云也。依之掬多即龙猛。胎藏界有龙智习也(云云)。问。于山门相承两部共八祖相承有之乎。示云。凡八祖相传东寺流有习。然而山门有之。所谓山家等将来血脉八祖相传次第也。其以一纸血脉两部共相承也。一义云。东寺流又两部各别印信有之。智证相承造玄血脉后入唐僧正宗睿传之。是东寺流相承内内秘藏也(云云)。寻云。东寺流同叶不同叶血脉云事。其相如何。一义云。同叶者。两部共塔中相承也。不同叶者。两部各别血脉也。所以根本弘法大师御血脉如天台两部各别也ケリ。然小野仁海僧正自天野御经藏两部一致血脉取出令流布。今金界为本是也(云云)。寻云。何故同叶云乎。示云。同叶者。中台八叶相承云义也。意天台戒宗相承时。人人悉位同大觉位云。皆塔中相承如谈。口传(云云)。问。梵本多离作业印信云事。其相如何。示云。梵本印信者。塔图印信云是也。东寺流以此印信两部相承印信习也。此印信相见。山门相承三部塔图印信中金刚印信许也。故东寺流不传苏悉地云事。以是为证据也。其故此塔图下有三玄明。印无之。故苏悉地委不相承。山门流三部相承委细也习也。东寺流以一个塔图为两部印信。不委细难也。寻云。东寺流梵本印信云事。其相如何。示云。梵本印信者。八祖相传塔图印信是也。是八祖相传弘法大师相承给。三宝院相承外未散在他家印信也。离相业塔图之印信。云物是也。当世诸流相承印信大门徒印信非梵本印信。其为体天台流三部塔图印信中金界塔图相似。依之山门难云。东寺流只传金界不传胎界云是等义势也。当流独在之。此塔图者。大日如来手自所图给印信也。其不当传来处也。随分大事秘藏事也。不传受者。不知之。不可口外。穴贤穴贤。寻云。三宝院张替印信云事。如何。示云。相应灌顶第三度。大门徒印信嫡流梵本印信两种有之。所以相应灌顶有三种重云者。第一一心灌顶。第二至极灌顶。第三无相灌顶也。此时嫡流相承授梵本印信。大门徒授别塔图印信。故张替印信名也(云云)。问。今铁塔性得修得中何乎示云。于今铁塔种种习在之。一铁塔自劫初有之。是约本有。故起灭边际无之。表法身常住故约性得也。二为真言教缘起一时化现塔婆也。是约修生门故修得塔婆也。是显报身内证。三金栗王起立塔婆。约应化身也。已上三种塔婆三种悉地表示三部大日所证显也。寻云。北天竺勃噜罗国石藏相承事。上三种塔婆同异如何。三井相承。示云。时石藏相传事(义释)。大日经序虽破之。付之深秘习在之。所以三井相承习之。诸佛境界经佛话经同本异译也。金刚萨埵所译南天铁塔纳之。是名诸佛境界经。文殊室利所译今北山石藏纳之。是则猕猴相传是也。唯佛与佛境界故。名诸佛境界经。佛与佛谈话故。名佛话经。名字且虽各别其意一致也。南天北天不同其理是一也。铁塔相承。是释迦即表大日事。北天猕猴相传。是表即大日释迦事。南天灌顶智方故。大日自证习。北天是羯磨事业方故。显释迦自证也。同叶印信事。可深思合之也(云云)。凡猕猴相传天台宗观心相传之时。神僧授与四教云事有之。显密一致习于是有深甚口传。更问(云云)。问。不空三藏还西天事有何故乎。示云。付之有二义。一不空还西天奉值祖师龙智。重受前所受法给也。弘法大师此相传法传来前受广泽流授。重受法小野流相承习也。一善无畏金刚智互成师资。金刚智云。胎藏界不闻其名。无畏云。金刚界不闻其名。依互成师资传受给也。不空还西天重受故。小野理性院流印信云。胎藏第一度(无前受故)。金界第二度(有前受故)。可见彼印信也(云云)。又一义云。胎藏界第二度(受无畏又重受故)。金界第二度(前受故)。第一度(前受故无量受)故无是等义势。可寻之也(云云)。已上东寺流义势(云云)。
  一。不空三藏依学宗事。示云。不空元习学三论宗。三论宗又以毕竟空智门为本。故金界智门为本有便。仍多释义等依金界作给。弘法大师又三论宗依学祖师也。故不空释义为本。以金界为依凭也。
  一。善无畏三藏依学宗事。示云。无畏三藏元天台宗学者也。故多以法花文义释等引用给。大日经与法花经其意一致故欤。渡日本给(云云)。或云。还天竺给(云云)。或云。弘唐土入灭给(云云)。圣者相机见不同(云云)。久米寺塔心柱大日经七卷被纳。弘法大师感得之(云云)。
  一。善无畏三藏于何处入灭乎。相传云。付之有三义。一还于西天。二于唐土入灭。三于本朝入灭(云云)。故上总国佐野云处御坟墓有之。又云。法曼院息心钞(百卷抄也)中善无畏三藏我朝来至有无问答有之。可见彼(云云)。寻云。何故有三说不同乎。示云。得法性身圣者。起灭边际自在也。自在所欲生故。遍应法界益同时俱时示现给也。譬达摩大师三国入灭相示云ヘトモ。真实不入灭。还西天。觉大师亦复如是(云云)。寻云。达磨掬多者。法护三藏事欤。如何示云。各别人也。掬多于三人不同有之。一掬多三藏。是止观所列第五祖师是也。二达摩掬多。是法护三藏事也。法花译者是也。三达摩掬多。真言祖师是也。上如沙汰悉地宫人通号。故亘诸师也。五大院掬多者龙智也释给云ヘトモ。上通下通也。所以于南天铁塔下法界曼荼罗如感见。可指龙猛。于北天竺金栗王塔印如感见可指善无畏。依之以大日三种灵宝东寺山门三井传之。所谓东寺北天竺乾陀罗国大日袈裟传来。三井大日宝冠传来。常义大日金刚萨埵授灌顶给时三种灵宝八祖相传我朝传来习也。然而真实善无畏三藏御道具等也。既北天竺乾陀罗国大日云可知善无畏灵宝也云事。准之可知。掬多者。即亘善无畏等也(云云)。问。大日授金刚萨埵给灌顶相如何。示云。金刚萨埵者。大日补处也。金刚萨埵即普贤菩萨也。普贤犹是因分菩萨故。于法界神变所变不同有之。凡大日者。法界异名故此果上大日觉位为全居。金刚授灌顶给也。其相貌云金刚当体。即法界全体也。开示。玉フ也。是非能变所变。故释谓觉自心从已来不生即是成佛而实无觉不成也释此意也。此自性法身当体灌顶曾非作法受得也(云云)。寻云。凡真言教以授职事业为本。如上义ナラハ只理观法门也。如何。示云。理观法门似云非意地观法许。法然自觉事业灌顶有故。作法授得习也。秘密证者。灌顶授职。真实灌顶事业也。口传(云云)。寻云。法然自觉灌顶作法如何。示云。佛佛相承灌顶职有之。瑜伽相应事业。可思之(云云)。私云。天台流相承义云。唯密不授。唯显不授(云云)证者见前可谈之(云云)。断无明证中道人所修故也(云云)。
问。真言血脉相承次第几有之乎。示云。一东寺天台两流不同也(云云)。传教慈觉血脉不同在之。又付慈觉大师相承不同有之(云云)。寻云。先传教大师相承付血脉相貌如何。示云。内证血脉谱云。
  一。胎藏。大日如来·善无畏·一行·义林。
  二金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顺晓·最澄。
  三。杂曼陀罗。大牟尼尊·天竺菩提流支·阿地瞿多·大唐明州江秘·开元寺灵光·国清寺惟象·日本最澄。已上。
  问。觉大师印信血脉相承次第如何。示云。胎藏界相承依善无畏三藏说。
  大日·如来·金刚手·掬多·善无畏·玄超·惠果(义操)·义真·慈觉。
  金刚界血脉相承依龙智说。
  大日如来·金刚萨埵·妙吉祥·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惠则·元征·慈觉。
  苏悉地血脉相承曰。
  一。教时诤论云。五大院释云。一胎藏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朗·惠则·义操·义真·法全·圆仁。
  二。金刚界。大日如来·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不空·善无畏·一行·惠朗·惠果·惠则·义操·义真·全雅·圆仁。
  三。苏悉地相承。海会别记云。
  一。胎界。大日如来·妙吉祥·龙猛·掬多·无畏。
  一。金界。大日如来·萨埵·文殊·龙猛·龙智·金刚智。已上。
  菩提心义海云阿阇梨金刚界相承。
  大日如来付金刚手。金刚手付妙吉祥。妙吉祥付龙猛龙猛付龙智。龙智付金刚智。金刚智付不空智。不空智付善无畏(取意)。
  已上天台流真言不同此意也。智证流真言天台同之。但惠果相承次第少有不同欤(云云)。
  次东寺真言附法相承次第事。
T76067201.gif
  以上东寺流相承如此。
  问。天台东寺两流相承次第以何可为本乎。示云。东寺弘法大师将来印信次第以为正相传。天台相承次第误云也。天台以慈觉大师相承次第为正。东寺相承次第误云也。依之智证大师东寺血脉吴殷误也破给。仍以天台印信次第可为正也(云云)。
  寻云。以何得心。必以天台血脉正。东寺血脉以误属云事。天台此事始非不审。上古诤论也。弘法大师孙弟安祥寺僧都真绍口(云云)。私云。此下五六丁计密血脉帖全同也。仍今略之。可见彼帖下也。亦未再治本故繁重书之给欤(云云)。以后日校合有。前后七八丁一向同事也。可彼见(云云)。
  问。何故以猕山王使者乎。示云。总一切诸神以山王为本也。所以魂志魄意神五加次肝肺肾髀心五藏相配时神心藏也。今神者。以山王可为本也。五藏中心藏王也。是诸神王五藏王相对。以猕为使者事表智门。故神字申作スル也。篇福字シタルハ圆义也。神者福智二门也。猕(申)智福福也。又山王义也。示者定故山也。申智故王也。山王二字真贵事也又云。无动寺阿阇梨云人有之。引五一行大仪序作山王秘决。
  彼序云(菅原。在茂检之)。神者申也。清虚之气也。无所拥滞故曰神(云云)。猴畜兽兼人体。人体畜生也。地居翘虚空。天地定惠二福智二门也。山王定惠德显为以猕为使者也。
  一。显密教主习事。显教教主释尊密教教主。以神明为本也。凡显宗意断迷开悟始觉修显以为本。故以始觉正觉释迦为本教主。秘密自性本有觉体以为本。故一切众生精量以神明教主スル也。示云。神明中以皇太神宫大日遍照尊习也。五大院释云。于天照社者。为大日应现神明。于日吉社者。为释迦应现明神。显密且虽异一致遥具神明也。故以日吉大宫伊势太神宫垂迹习也。
  问。以日吉天照太神云证据如何。太神宫缘起云。志贺郡一柱。贺茂河原一柱云意天照太神皇子遣两处垂迹坐事云也。故知。日吉贺茂一体也。
  一。神明开会之事。知信山王决云。开三种诸神。会一实山王(云云)。意我朝应化诸神者。皆尔前和光权神也。故各各守权宗神道也。山王一乘守护神明也。以山王诸神开会习也。凡一代化仪集十方分身诸佛释迦分身也。四味三教诸经法花一乘方便也。一乘拥护神明日吉山王是也。诸神本地释迦大宫权现本地也。云神明云教主法。以我山习本也。垂迹猕猴又灵山金毗罗神也。勃噜罗国石藏猕以显密一致义。可思之。
  溪岚拾叶集。天台沙门光宗记。

溪岚拾叶集。

  真言血脉。延庆二年十月晦日已时始之。兴圆问。真言血脉相承次第如何。答。有多种不同(云云)。一东寺天台流不同(云云)。一传教慈觉两大师血脉印信。不同在之。一于觉大师相传又有不同(云云)。先传教大师相承次第者。内证血脉谱(云云)。一胎藏大日如来·善无畏·一行·义林。二金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不空·顺晓·最澄。三杂曼陀罗大牟尼尊·天竺菩提流志·阿地瞿多·大唐明州江秘开元寺灵光·国清寺惟象·日本最澄。已上。
  次觉大师印信血脉相承次第。胎藏界相承(依善无畏三藏记)。大日如来金刚手·掬多·善无畏·玄超·惠果·义操·义真·慈觉。金刚界血脉相承次第(依龙智说)大日如来·金刚萨埵·妙吉祥·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惠则·元政·慈觉。
  苏悉地血脉相承次第。又教时义诤论云。五大院释。慈觉大师印信(三通)。
  一。胎藏界。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惠足·义操·义真·法全·圆仁。
  二。金刚界。大日如来·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不空·无畏·一行·惠朗·惠果·惠足·义操·义真·全雅·圆仁。
  苏悉地相承。口。海云别记六。胎藏。大日如来·妙吉祥龙猛·掬多·无畏。金界。大日如来·萨埵·文殊·龙猛·龙智·金刚智。菩提心义云。海云阿阇梨金刚界相承。大日如来付金刚手。金刚手付妙吉祥。妙吉祥付龙猛龙猛付龙智。龙智付金智。金智付不空。不空付善无畏(云云)。取意(已上天台流真言不同此等也云云智证流真言天台同シ。但惠果相承嫡流次第有少少不同云云)。
  次东寺真言付法相承次第。
T76067301.gif
已上东寺流此定也。
  问。天台东寺血脉相承次第以何为正可云耶。天台东寺以弘法将来印信次第正相传。天台相传次第误云也天台以觉大师相传次第为正。东寺相传次第误云也。依之智证大师东寺血脉吴殷误也破给。以天台印信次第可为正也可云也问以何得知。以天台血脉为正。以东寺血脉为误云事。如何答。此事始今非不审上古诤论也。弘法大师孙弟安祥寺僧都真绍弟子宗睿云人御坐。此本智证大师御弟子也。然而山王梦告云。在此山不可遂先途可移他处。仍移诸寺毕。此人源仁师匠。益信圣宝祖师也。后号入唐僧正是也。此僧正东寺天台两流相承重重差异不同多间。为散不审。智证御入唐时重重不审举奉誂智证大师被决。唐土其不审中随一血脉不同被决法全刻圆仁为正。空海为邪(云云)。依之智证大师东寺血脉吴殷误也破给也天台血脉依义决与海云血脉。东寺血脉依吴殷秘密曼荼罗付法传说。故殷误破给也。故宗殷僧正腹立此智证我情入决给コソ如此有トテ思立入唐决此事。只智证决给定间。无面目闭口玉へリ(云云)。问。有何失东寺血脉相承误云耶。金刚智金刚顶经持来。善无畏持来大日经。依台金两部两人各别传之。来震旦以后受之。后始不空三藏胎藏界值金刚智传受给。善无畏不相传受台藏事。全无之。何台金俱金刚智不空相承传耶。故误云。虽依吴殷秘密曼荼罗付法传。殷俗人也。违义决等背海云义。复无据无道理故误可云也。海云虽末师相顺龙智善无畏义。以为正云也。所诠殷台金共塔同相承云故误云也。台藏于塔内传之无所据故(云云)。问。不空三藏依金刚智最后教往天竺值龙智。若尔者。值龙智直受给胎藏有何非善无畏无胎藏相传云乎答。若如所难者。胎金相承各别并胎藏相传时列龙智不空。金刚界相传金刚智不空可列也。而二界俱金刚智不空相承来故。东寺相承金刚界相承许。胎藏血脉绝闻。如何。就中弘法大师大日经渡唐以前我朝第七卷虽感得。将来目录中大日经不见。但入藏目录中有之。虽然胎藏界摄大仪轨三卷不传。慈觉大师将来。弘法大师入寂后。真雅此由奉誂相承良助。方便彼仪轨御借用作见御座申间。良助此仪轨觉大师奉借时。大师为依人有惮。秘印秘明。切取奉借毕。以此奉见真雅。时真雅云。此书尚有子细疑。其后宗睿渡唐时渡此仪轨。故彼三卷仪轨有多不同也。觉大师御本与落脱本后宗睿将来异说有之(云云)。以此等意案之。本金刚界相承胎藏界粗相被传闻。仍血脉相承本金刚界见。问。东寺血脉除文殊萨埵龙猛相承来。天台此不同。如何。天台以义决为据。后依海云也。其所以如何。龙树菩萨感见南天铁塔。欲入此塔中塔户坚闭不开入。我争可开塔耶思向虚空祈之。其时虚空大日一身多身现。金字念诵法要感见(当时台藏现图曼荼罗)。其时感见也。龙树问云。此处现谁人耶。空中有声。所现我也。问云。我者谁耶。答云。我者文殊也(云云)。文殊吾我不得其字。所现菩萨故我答。龙树大德持诵成就以大日五字真言。加持白芥子七粒。打开塔户。时其户开也。其后欲入塔内。善神等集汝不尽惑障争可入耶即追出之。七ケ日惑障忏悔可入也(云云)。其后龙猛七日忏悔之后开塔户令入毕。其内广大无边摄领三千大千界。香花微妙供具在之。床高百丈千丈。共内金刚手现身坐列之。受金刚界灌顶讫。七日之间金界十万偈案诵出塔毕。十万偈书针陀罗叶世间弘之也。爰以山门流胎藏塔外相传。于虚空受文殊也。金刚界塔内受萨埵云也。东寺流两部俱塔内相承。台藏十万梵字。金界十万梵字。二十万梵字于塔内受之。于塔外弘之(云云)。八祖相传如此。大日·萨埵·龙猛·龙智·金智不空·惠果·空海。天台难云。金刚顶义决慥塔内金界许也。令授台界云事。不见处也。东寺相承误破文起此。虽依殷。付法传殷又依何耶。全无据故。智证吴殷。误破给也。示云。于山门相承有三不同。一胎藏塔外相承。金界塔内相承如上注。二台金共塔外相承。别有口决随分天台真言己证也。三两部共塔内相承如东寺。此只サルコ有许非天台流所用也(云云)。示云。塔内塔外相承事。能能可闻。口决事也。或疏云。台藏自性海会中理为门故理界也。理遍诸法。虚空体即法身理体。于此虚空令相传也。大日经云。心虚空界菩萨三种无二(云云)。金界智界故。塔婆自受用智形故。于塔内受之。可秘之(云云)。弘云。于塔外值文殊受胎界智即冥境义也。文殊智也。胎界理故也。理虚空事表无相法身无量理故。天台宗智冥境为受义也。于塔内受金界于金刚萨埵境即发智义也。萨埵者。普贤也。普贤者。一切众生身。体遍故主理。金界智也。此境发智为故义也。总合得意者值智身受理界值理身受智界也。塔婆虚空理智二法也。此境智互冥合互具义也。付之有秘印秘明等。可秘之也问(私云)。义决台文殊·龙树·金萨埵·龙树。海云台萨埵·龙树。金文殊·龙树。教时诤论台金共萨埵·龙树。又海云别记台妙吉祥·龙树。金萨埵·文殊。此等不同如何。答。虽多不同两单俱非四句不同也。其故义决台文殊·龙树金萨埵·龙树。海云台萨埵·龙树·金文殊·龙树。此两单二句也。海云别记胎金俱入文殊者。俱句也。教时诤论俱除文殊者。非句也。两单二不同影略互显意也。实二界俱龙树受萨埵台金俱受文殊意可有也。故文殊台金俱入。台金俱除不同在之也。此为俱非两句也。实大圣相承不可思议随机不一。准不可和会。不及论义事也。
  问(私云)。以何义除文殊乎。台理。金智。萨埵理。文殊智也。故义决台文殊龙树相承。台理文殊智身相承。此境发智龙树相承台理文殊智身相承。此境发智为报故也。金萨埵龙树相承。智界从理身受之。智冥境为受故也。是胎金理智萨埵文殊理智相对意也。又授龙树时智身授理界。智冥境为受意也。理身授智界授发智为报义也。约能授所授理智两重互具可云也。又海云台萨埵·龙树金文珠龙树者理界受理身智界受智身也。教时诤论台金俱受萨埵。台金俱即理故也。别记台金俱受文殊台金俱即智故也。此四句不同各有秘印秘印秘明。可开口决。可秘之秘之。如此口决。相承不同令无凝滞者也。努也努也。天台宗血脉有不同。入传大士。有血脉。又除传大士惠文为元祖样有之。又除惠文南岳为元祖流有之。又除南岳以天台为元祖血脉又在之。总习血脉有五ケ不同。此付宣一心三观己证有血脉不同。又戒家有正依傍依两流血脉不同。又付正依法花血脉有三重不同(云云)。此随法门相承不同随又血不同也。真言血脉准之可得意。可秘义。可秘义问。若此得意者东寺两界俱一血脉。除文珠不可子细。何殷误破耶答。猛树受文殊否事大圣相传随法门品顺机イカカ有。不可及论事也。二界塔内塔外相承任义决山门一流全无异义。东寺一偏台金俱境内相承云义不便。付中善无畏不相承台藏金刚智不空相承误觉也。但法皇流印信相承次第。未见之不审也。可寻东寺人也。
  又一说云。崔牧。大日经序牧崔传云物有之。彼云。中天竺境吕八国云国有之。此国有山。山腹有岩窟。人不通此。而七月七日中天竺内猿悉群集入窟中。自其内多经箱取出为虫拂(云云)。俄大风吹之。其箱吹入谷底。而折节樵夫求之奉国王。国王被见龙树。龙树弘通之其箱中大毗卢遮那经十万偈有之(云云)。此传代代明匠疑之不用(云云)。私云。此传事实殊胜事也。
但代代明匠不用之事。违诸家印信故。且不用之许也。为内证真实不可为聊尔事也。猿者天台宗山王习也。于猿有三名。一猿名山神。二名山母。三名山王(云云)。山王者。不纵不横三德秘藏妙体大恩教主释迦如来也。释迦者。大日如来也。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ト云此意也。智证大师释中。山王出世本怀在真言灌顶アリト(云云)。真实贵事也。聊付天台宗有习子细。天台大师御相承云。神僧传四教云说。妙乐大师破此给。但此且为立师师相承也。真实传神僧云事最极秘事也。付神僧有二仪。一直释迦习也。二猿习也。此猿云付大师御释中二秘文有之。有起请文故今不载之。爰以天竺震旦我朝三国相承圆宗以山王为镇守相承来故。显密一同真言经山王守给条勿论也。可深意(云云)。
  金御私。
  一。胎藏界龙猛有无事。一义云。菩提院二品亲王觉云仰云。当流聊相承事在之。所谓达摩掬多此法护。凡悉地宫人通号也(云云)。若然者。不限一人名字亘诸欤。故五大院释掬多龙智云。又龙猛可云也。证据。可寻也。掬多即龙猛故。台界龙树有习也。口传云。
  一。不空三藏还西天事。同亲王义云。问。不空三藏还西天有何故耶。示云。付之有二义。一不空还西天奉值祖师龙智。先所受法重受给也。先受广泽流授。重受法小野流授来也(云云)。一善无畏不空互成师资。不空云。胎藏其名不闻无畏云。金界其名不闻(云云)。仍互传受代也。不空还西天重受。故小野理性院流印信云。胎藏第一度(无先受故)。金界第二度(有先受故)。可见彼印信也(云云)。又一义云。胎藏第二度(无畏受又重受故)。金界第一度(先受故无重受)。彼大义势能能可寻也(云云)。
一。八祖相传山门流有无事。一义云。凡八祖传东寺流三有习。然而山门有之。所谓山家将来血脉八祖相传次第也。其一纸血脉以两部共相承也(云云)。一义云。东寺流又两部各别印信等有之。智证相传造玄血脉后入唐僧正宗睿传之。是东寺流相承内内秘藏也(云云)。
  一。不空三藏震旦再来事。师云。不空所译经轨大旨渡天再来后翻经也(云云)。
  一。不空依学宗事。师云。不空本三论宗依学。三论又毕竟空智门以为本。故金界智门以为本。多释义等储给。弘法大师又三论宗依学人也。故不空释义为本。以金界为依凭给。
  一。善无畏依学宗事。师云。无畏三藏者。本天台宗学者也。故多以法花文大疏等引用给。大日经与法花其意一致故欤。
  一。善无畏三藏入灭事。物语云。上总国佐乡乡所御墓在之(云云)。
  应永二十一年卯月五日书之。
  江州于灵山寺写之毕。
  元禄十五年盂夏二十五日法印实观阅。

●●拾叶抄(鬘多罗事秘〃极〃)。

  一。大悲鬘陀罗事。
  一。莲花鬘多罗事。
  一。成就鬘荼罗事。
  一。秘密坛鬘多罗事。
  一。嘉会坛鬘荼罗事。
  一。都外坛鬘多罗事。
  一。都坛鬘荼罗事。
  一。都外别鬘多罗事。
  一。因鬘荼罗事。
  一。坛场法界事。
  一。铁塔事。
  一。十三重会异事。
  一。金刚界鬘荼罗事。
  一。成身会事。
  一。一印会事。
  一。三摩耶会事。
  一。四印会事。
  一。大供养会事。
  一。理趣会事。
  一。降三世会事。
  一。降三世三摩耶会事。
  一。鬘荼罗人图事。
  一。金界九会摄己身事。
  已上二十三个条。

溪岚拾叶集。

  曼荼罗口决事。私苗。
  一。曼荼罗者。天竺语。此云发生。生十界位正故。亦云无比法。虽多诸法无过曼荼罗遍相诸法。亦云轮圆具足。轮者摧破义。圆者诸法圆满义。灭罪生善二德也(云云)。
  一。曼荼罗异名事。示云。一名大悲曼荼罗。二名莲花曼荼罗。三名成就坛曼荼罗。四名秘密坛曼荼罗。五名嘉会坛曼荼罗。六名都外曼荼罗。七名都坛曼荼罗。八名都外别曼荼罗。九名因曼荼罗。十名坛场法界。十一名铁塔。已上。
  第一大悲坛者。义云。三世诸佛说法出方大悲皆名观音。故云大日如来十界依正为愍出说法方名观音。仍名大悲坛也。觉大师记云。昔在灵山名法花。今在西方名弥陀。五浊恶世名观音三世利益同一体。杂问答云。大日说真言。释迦说真言。观音说真言(文)知。大日名观音事依此义。如意轮名胎藏大日。慈氏仪轨云。慈氏名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名慈氏(文)。又分别圣位经云。弥勒七名与如意轮八名同一也(文)。但七名云时如意轮八名中除因菩萨。三世明王经云。欲往生都率天光可满如意轮明一百八反(文)。三川入道寂照云。都率天仪轨云。先欲生都率天可礼如意轮。
  第二莲华曼荼罗事。示云。莲华曼荼罗者。观音三摩耶形也。此莲花付有二义。所说法花莲花同虽观音三摩耶形白莲花也。未开敷。今此宗莲花五色莲花也。如次表五佛色。总云莲花。名言真言即事而真智。法花理智不二智也。故慈悲一德名观音品。现三十三身圣容。为众生说法。是色法方也。寿量品一切众生本有常住内心不生不灭体名寿量品。是智也。此理智不二人名释迦。释迦三身通号。大日异名也。故名莲花曼荼罗也。
  第三成就坛曼荼罗事。示云。灌顶时曼荼罗也。成就者。灌顶南方宝部入三摩地。三世诸佛当来导师芽茎生。故成就坛云也(云云)。
  第四秘密坛曼荼罗事。示云。是行者向诸尊过去现在所望祈时。应祈请佛菩萨三摩耶形。釼莲花等形。或觉或梦想感得。是写取为本尊。致祈请秘密坛云。秘密真言中以三摩耶形为本法故。云秘密也。天竺秘密夜叉云意名用其体隐故。真言即时而真眼为愚者譬不隐见(云云)。私云。秘密坛者。我等五阴五大等。即诸佛五智五秘密三昧耶也。故行者以己身秘密坛为曼荼罗也。
  第五嘉会坛曼荼罗事。示云。灌顶时依诸佛加持誓愿当来导师始生故。佛菩萨影向拥护方嘉会云。嘉者欢喜义也。会者来集义也。诸佛来临影向行者正觉欢喜给义嘉会坛云也(云云)。
  第六都外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中大日为本尊余诸尊皆成伴义也(云云)。
  第七都坛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主伴义无之各各本。大日住。上佛不念下六道不怖。自受法乐方都云也。私云。平等无有高下义也(云云)。
  第八都外别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中取随乐本尊安置坛上。以此佛眷属五佛四波罗蜜等为心数诸尊建立曼荼罗都外云也。都者总指曼荼罗。外者取引部尊分处指也。
  第九因曼荼罗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名因事者。西方金刚界果曼荼罗对也。总诸法习东为因。西为果也。亦表德曼荼罗云也。十界依正体相共四曼三密法体故也。果遮情曼荼罗云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谈故。法界众生住理名台藏因曼荼罗至果位。金刚名果曼荼罗。因果二德也。迷悟二法也(云云)。
  第十坛场法界事。示云。是诸佛集会给故云坛场。天竺土以筑上其上牛粪涂其上五色涂其上佛菩萨画之也(云云)。私云。大国坛曼荼罗画。别本尊不安置也。又云。大国庭上沙ヒロケテ其上曼荼罗ヲ画。其上灌顶授之也。别坛场不建立也(云云)。
  第十一铁塔事。示云。是今台藏曼荼罗法界宫曼荼罗云也。法界曼荼罗者。私云。瑜祇第三重灌顶也。第三重时铁塔异名也。机见不同依或云法界。或见铁塔。或见岩窟。故玄奘三藏此塔为拜见天竺十六年间游行。其时终不见。故释云。此塔者。隐现自在塔婆而机见不同也(文)。于此塔有口传。上桧皮色内白色也。十六丈塔也(云云)又一义云。十三重塔也。五重塔。七重塔。八重塔。九重塔。三十七重塔等云。已上机见不同也。
  又云。七重塔者。众生命根表七星。有有时现七星成众生本命。在智慧时现七佛药师喻众生烦恼业苦病。在草木中时成七草为众生良药。故知。七重塔真言行者见七星法界得度时义也(云云)。又云。八重塔者。法界只八叶见入法界时义也(云云)。九重塔者。八叶九尊见法界入时义也。故大师今平安城九重分给。九条末塔婆。建立给。此所表也(云云)。十三重者。十三大会曼荼罗见法界入时义也。三十七重者。三十七尊所表也(云云)。十七重者。理趣经十七段曼荼罗见法界入表示也(云云)。已上曼荼罗异名也(云云)。
  又云。表桧皮色者。铁サヒ色也。意众生迷情譬也。铁四轮王中南州王重宝故。南州依铁相应名铁塔。里白色者。众生本性清净莲花三昧智指之。众生迷云。本性不迷。故内白譬也。
  一。十三重会异事。示云。此曼荼罗十三重曼荼罗大日经虽说。曼荼罗见。十一重有之。经曼荼罗四方四重曼荼罗十三重也。其名明之。大日上遍知院。次上释迦院。次上文殊院。但有乱脱。故实遍知院。次上文殊院置。文殊座席释迦院可置也。自大日前五大院。次下虚空藏院。次下苏悉地院。大日。左方萨埵院。次外除盖障院。大日。右方观音院。次外地藏院也。故加中台已上十一重曼荼罗也(云云)。又或义云。除中台加外院十一重云。是今善无畏所现现图曼荼罗义也。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十三重。大日经疏第十六卷说之。其名字前十一重不动大日左右二尊有之。所谓在一百八譬说金刚藏王院。右方说千手院。故四方四重曼荼罗也(云云)。
  次是会大日经四方四重云。随喜曼荼罗十一重云全相传时同也。其故印虽无之。院主见金刚藏千手二菩萨虚空藏院右左有之。故知十三重曼荼罗义也。分成就(云云)。
  问。何故此二菩萨本院不居而居虚空藏院耶。答。有二义。一余院皆多佛多尊院家庄。今此院一院一尊居见苦间。虚空藏左右书云。此义一分也。浅略意也。实深意有之。其故大日本有曼荼罗建立时。台藏大日定惠虚空藏福智也。金刚界定惠普贤文殊也。故八叶尊出此人说法出时虚空藏智成。故智名金刚藏菩萨。智惠乐人少故。一百八譬现利众生。福乐者多故千手现众生利。此故虚空藏同体同位无差别。故左右有之。以之曼荼罗相传深义スル也。私示。亦云现图曼荼罗。
  问。随宜曼荼罗者。悉智金色曼荼罗也。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者。五色曼荼罗也。此不同如何。又今现图曼荼罗地盘随宜也。佛菩萨五色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也。如何可得意合耶答。以此会异东寺一流相传为大事。寻此立处秘藏记也。此记弘法大师奉遇惠果。密教深意有传。欲归朝之时惠果云。汝凡体也。所传秘事大事可废忘。是可记录也(云云)。时大师一代真言不审大事等九十篇立。条条书给。其中第一今此两部曼荼罗传给。绘图有之。其相传云。阿阇梨所传与随喜佛捡合主不缺伴皆缺。此时阿阇梨所传中佛所持物色等皆注。是如注随喜曼荼罗引合其名其色彩色口决。如此习时此曼荼罗阿阇梨所传曼荼罗直云无失。五色令杂故。非阿阇梨所传云无失。地盘经曼荼罗非故也。
  寻云。今随喜曼荼罗善无畏所感见曼荼罗也。若尔者。善无畏已前诸师现图曼荼罗不见欤。如何。答。全不见也。其故唐开元八年金刚智三藏自光明国唐土来。善无畏从摩渴提国震旦来。善无畏台藏授金刚智。金刚智金刚界授。善无畏。互师资成毕。其以来两界流布。只经义分明观见法界曼荼罗开给也。现图曼荼罗事相开事无之也。
  寻云。若尔者。善无畏以前灌顶仪式两界有无如何。答。全无之也。玄奘三藏附法传云。行法未明(文)知。只义理全传今日如读式悬曼荼罗事无之欤。
  寻云。此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佛菩萨天竺广本何许多少耶。答。善无畏唐土来一行于旧房今现图曼荼罗谈时。观音院中多闻菩萨云名字有之。此菩萨善无畏云。广本一百体。诸尊亦复如是多少有之(云云)。时一行云。此经我等终不可拜见止ナムヤ云时。三藏云。我五十藏觉。欲知可书也(云云)。于时一行执笔三藏梵本诵书二十卷作。时一行入灭。同听弟子智严温古二人有之。智严再治之为十四卷。今山门义释云是也。温古又再治十卷作。宗人云。是疏云非一行作。翻译三藏语本经同。是为凡夫再治事大误也诫也。此时梵本佛菩萨大日经六卷具出。今现图校合名字异佛多之。又今现图可合经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法卷是也。此卷。台藏次第出。是善无畏北天竺金栗王塔下空中现金色给图铭故。今现图附合。此经异译要略念诵名之。故知。地体大日经六卷也。此卷加七卷云也。大日经天竺十万颂三百卷也。金刚顶经三百卷也。苏悉地经序流通除二段正宗分许也。故说处何处不知也。乞有相传可寻之。已上胎藏界大概如斯。
  一。金刚界曼荼罗事。示云。九会曼荼罗也。中台成身。会上一印。会下三摩耶会。
  右中大供养会。上四玄会。下羯磨会。左中降三世会。上理趣会。下降三世三摩耶会。
  已上九会。
  一。于曼荼罗中从上古于今不知佛有之。所以降三世会四角似毗沙门佛有之。先德云。此佛浆束似毗沙门持箜篌。二十八部众中持箜篌有之。其像见浆束又别也。故不分明。今学者上代不知习以知人云也(云云)。
  一。今九会三卷经中只说五会。今四会无之。仍何图寻。东寺意本自自天竺广本图金刚智唐土来无畏相传上无不审。今三卷经金刚智三藏天竺三百卷类集持来之。时汉土不相应故。大风吹来海上。海上漂流时。船头诸财沈波底。时二百七十七卷海中入了。今三卷最要本故。三藏持经持给故。不虑之外传来经故。序正流通无之。又一部始终不备。故九会无之也。
  又山门四十帖云。此九会自本一会开而为九会。故慈觉大师御入唐时。只成身会一会传今开九会也(云云)。知。本经不会事不可不审也(云云)。
  问。今金刚界次第九会中理趣会。降三世会二会无之。其故如何答。是可有义分也。极喜三摩耶明中降三世摄。大乐不空明中摄理趣会。故九会具次第有之也(云云)。
  一。成身会法门事。示云。成身者。身俱舍云。聚集义。意色心二法集为人体故知。今成身会者。法界依正二法无过集为大日本有成身云。强佛菩萨相貌身集计不可言也。诸法实相名也(云云)。
  一。一印会者。一者非一以多数为数。印者决择分明义。亦不改义。又体现义也。此印诸法同一性结得意时。于一性云下横竖平等意可有之也。又横竖无碍平等有之。横平等云者。佛众生平等也。竖平等者。佛与佛平等。众生众生平等也。以此平等为真言本法。故此教谈即事而真云。烦恼即菩提菩提即涅槃谈此意也。是六大无碍义也。谓意高物百千高置低物百千重低。己成能见智平等名之。所见法名不平等。故以升物ハカリテ上。カキタルカ如平等不可得意也。横竖无碍平等者。一法体于或时见事。或时见理。如此所见不同横竖无碍云也。
  一。三摩耶会者。是诸佛意虽万差也出色法时。长短方圆青黄赤白不出。方云时五方。佛云时五佛也。故法界天然法尔所生草木等形人修罗所作非。又非佛菩萨所作。天然法尔体现。长物敬爱ナノリ。圆物息灾ナノリ。三角物降伏ナノリ。方形物增益能生名乘。故知。三摩耶曼荼罗者。法界色形体也。赤色敬爱ナノリ。西方秋色故。秋诸色皆赤成。一切众生熟实子爱义也。黑色降伏色黑染云时。一分恶方故降伏世间降伏门例时恶义也。黄色增益色。诸法生长始必メクム事色黄也。白色息灾色。一切诸法满时法界无阙减故。圆形也。此德成就时不苦不乐也。故住理性。理性白色也。清净色故也。青色黑色同。法相大乘意也。真言降立之四种法相对时青色アマルヲ摄黑色也(云云)。私云。法相宗黄赤白黑色立也。青黑色ウスキ也。仍属黑色也(云云)。
  一。四印曼陀罗事。示云。四种曼荼罗也。四种者。一三摩耶曼荼罗。如前释。二羯磨曼荼罗此云自业威仪。亦云辨事。三大曼荼罗六大所成诸法总体也。只木木见。竹竹见未见其能艺。粗见也。四法曼荼罗者。诸法所具真如妙理。佛菩萨悲智二心。真言陀罗尼中字义句义等诸法也。此三曼荼罗中显教强例时大法羯三义分有之欤。三摩耶曼荼罗全无之处也(云云)。
  问。何故此会中五佛有之。何云四印会耶。答。虽有五佛中台同●字一印会大日与同一性故。二佛并出为妨四印云也(云云)。
一。大供养会事。示云。大者。周遍法界义。供养者。能生义也。譬如世俗意。供养者。佛菩萨备香花许供养得意故。少供养无大义。今此大供养者。真言行者以大日智法界四曼别相住说法三密说知。时时不间断。三十七圆满见时。所见诸法此观被长养。本有大日成方养云。能见智供云也。如此观诸法遍无量无边也。故云大也(云云)。私云。我今奉献诸供具○法界即是诸妙供○自他安住秘密藏(文)。可思之。
  一。理趣会事。示云。是十七尊曼荼罗也。此十七字爱染王种子也。故理趣经十七段欲·触·爱·慢说。说四德。每段此ノミ举。是印合时四摄印是也。弱时拳初当欲金刚。欲不舍义故。拳体即欲相也。吽时相背合。触义也。鑁时二地与二风相锁。是爱义也。慢时此二手举振也。人物慢时头振手举意也。真言四摄印被云。显教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点也。亘诸法云时生住异灭四相也。诸法虽多心内心外二行此四摄不离。理趣经十七段序品举九品。此九尊四佛四菩萨具故四四十六也。是加中尊十七尊云也。次下十七清净句说。此菩萨也。次下此十七尊一一段段说。故十七段也。但一向全体上十七尊说无义分大方皆上十七句说似。段段皆四四举法门。何变相乱说理趣释谈日欲触爱慢四菩萨相传也。奥往四菩萨加中央自证萨埵五秘密说也。理趣瑜祇二经爱染三摩地心内心外二法以。五秘密曼荼罗习为最极。已上。
  一。降三世会事。示云。三世者。贪瞋痴三毒也。理趣经杀害三界一尊有情(文)。是贪瞋痴三毒。害ツレハ不堕地狱云意也。其故贪开佛部。佛摄取不舍愿众生大贪一体故也。痴开莲花部。莲花部慈悲故。慈悲起愚痴还。智惠发又愚痴归。故般若经云。般若无智自证钝故云。法性至极本住愚痴也。如此知降伏三界故。云降三世也(云云)。又云。调伏调者。迷情调味法性大日心成故云调。如此知时。当体不动而虽有引众生。不堕地狱故云伏。故五大尊中以五大尊为四摩降伏尊。足蹈摩醯首罗。一切众生业体也。真言意初地即极习故。东方发心于初位降伏第六天魔王形也(云云)。
  一。降三世三摩耶形事。示云。先降三世降伏摩醯首罗之时。所持物器杖等也。众生对治怨敌时不持兵具不向。如此为降三毒恶心表示持器杖等。明三摩耶形会故。降三世三摩耶会云也。故此会内诸尊皆以器杖为三摩耶形也(云云)。已上九会大概如此也(云云)。示云。此九会会会每难释异义。只行者一心法色心通诸法通达解了差别也。留意可思之(云云)。
  一。曼荼罗人图事(胎藏界)。示云。大日胸。左右四院两手。前五大院腹。表五藏置五尊也。藏必发瞋恚故也。虚空藏院腰。苏悉地院足。遍知院心。上释迦院口。文殊院顶上也。是五轮也。此缩五轮时色心二法●●两字也。又五大五轮云时。性者坚湿燸动性也。云体之时长短圆方宝形之五也。是二轮摄样。水轮两部别时风轮生T76068001.gif 地轮。角チカヘニ切时成火轮T76068002.gif火轮智故当四智。此约方时东北胎藏一会。去年果成今年种义也。南西金刚一会修行菩提一位故。譬如稻者草时实时少分相似。故又当因果二不义。故五轮摄二轮。四方二方摄两部万德摄义也。空轮心法。故亘二轮不二心也。显教意心虽不念不想。真言心生诸心事。宝珠雨万法似。故宝形也。但御作五轮水轮同形也。皆圆形也。是心表万德圆满义。能摄义也。如意宝珠所生义也(云云)。师云。理趣释意也。可寻彼也(云云)。又云。生身大日拜见事。瑜祇灌顶时一向生身眼也。甚深甚深。
  寻云。两界者。因果曼荼罗也。因果相顺法门也。何故五百诸尊七百余尊不同有之(云云)。答。此问端者。曼荼罗不习传者所疑也。凡胎藏界五百余尊修显得体至果时。金界成身会一会显也。余八会亦复如是。仍因果不齐。难破不可致之也(云云)。寻云。己身曼荼罗时。以胎十三院摄五轮方。如何。答云。地轮者。八叶也。水轮者月轮(中台)。火轮者。三角遍知院也。风轮者。半月释迦院也。空轮者。圆形文殊院也(已上五轮)。左手者。金刚手院(腕也)。同手者。除盖障院也。右手者。观音院(腕也)。同手者。地藏院也。胎内五藏者。五大院也。左右膝者。虚空藏院也。左右足者。苏悉地院(已上)。一身总体毛发毛孔等者。外院三十天等也(云云)。已上一师口传也。不可口外者欤。
  寻云。以金界九会摄己身曼荼罗方。如何。答。凡金刚界者。九体佛智显事形故。纵虽一会九会义分必可具足也(云云)。又云。于一身总体九图形有之。所谓龙猛菩萨竿术九图番形。
T76068003.gif
  曰。已上此九图番形横合·竖·角合皆悉成十五也。以之瑜祇十五布字辨才天十五童子曼荼罗习合也。是则三种悉地真言十五字习合也。悉地者。妙成就也。今金界果德圆满义。深可思合之也(云云)。私云。天台宗意横竖五轮俱是成四教三观也。譬如九图番形横合竖合悉是十五成也。仍四明和尚指要抄序云。错倧允括云。横竖教相皆三观三千成事释也。深可思合之(云云)。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于时元应元年九月十八日于比睿山黑谷慈眼房。对受口笔了。东寺一流未及笔墨秘曲也。薄伽梵之制戒也。不可外见而已。此中少少山门义势载之。此外又兜率东曼荼罗记抄别有之(云云)。应永十年闰十月十九日书写之讫。●●惠严之(云云)。

溪岚拾叶集。

  东曼荼罗类集钞(私)。依都率御记云。
  第五明曼荼罗名体。此为二。一明名。二明体。就名为二。一别名。谓莲花胎藏也。二总体。谓曼荼罗也。初明莲花台藏名有二。一譬喻释。二当体释也。譬喻者。如前所引义释第三也。当体者有二。一事体。二理体。事且有二。一者如先譬喻所显法门。即其当体立莲花名。二者心是也。心亦为二。一虑知心。如住心品等明。又如花严经云。若人欲求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如来。即此心名莲花二处中心。如具缘品疏云。内心白莲花者。此是众生本心妙法芬陀利花(云云如曼荼罗抄)。又如上所引白檀曼荼罗文之末。又成就悉地本云。摩诃萨意处说名曼荼罗。诸真言心意了。如得成果诸有所分别悉皆从意生。分辨白黄赤。是等从心地决定心欢喜。说名内心处。真言住斯位能授广大果○(文)。义云。心处大众生曼荼罗皆作是说者。心处亦疏名为心位。即指此众生自心之处。即一切佛大悲胎藏曼荼罗也。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是花台之藏。然以四种常俱生故。为彼覆蔽。故不能明了。而自觉知心处者。即知此心自性常净。如是净无垢处。即是诸佛大圆实相之地也(乃至)。三世菩萨皆如是说。一道无异(云云)。
  第二理体者。一实理也。具天台释法花体。已上释名体多依此经疏意。兼天台法花玄意。所以然者。今案此经疏意。法花经与大日经只眼目之异名也。天台与此教宗亦复如是。更检(文)。又经云。无量门进趣(文)。义释四云。无量门进趣者。即是兼释曼荼罗名义。夫曼荼罗者。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方世界微尘数差别智印轮圆轮凑翼补大日心王。便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曼荼罗也。又十一云。曼荼罗是具种种德义。即是如来秘密之德。如莲花开敷而自庄严。陀罗尼集经云。曼荼罗云檀(云云)。有处云。檀者怛也。怛然而平也(云云)。
  第二明曼陀罗体者。即前当体释名所目之法是也。
  第三述愚意者(只为染自心不可反外见。闭目之后烧捻而已)。
  今此曼荼罗有二种。
(一者。人曼荼罗)
(二者。法曼荼罗)
人曼荼罗有二。
(一。本尊曼荼罗)
(二。行者曼荼罗)
本尊曼荼罗亦二。
(一。一尊都会)
(二。行者假立)
本尊实得亦二。
(一。三部都会曼荼罗)
(二。三部随一诸尊随一诸尊随一曼荼罗)
三部都会亦二。
(一。尊都会)
(二。诸尊都会)
一。尊都会亦二。
(一。大日一尊谓一界四重诸尊皆是大日一尊种种身也)
(二。诸尊随一谓一界四重皆是诸尊随一种种身也)
大日一尊都会有三。
  一法身理具。谓法身理性宛然具足三部四重。本来常住不增不减。
  二报身实种。谓报身智体如彼理性真实修。谓诸尊功德。
  三应身化现。谓应身智用如彼理性随缘化现诸尊功德。此是三身各具三部四重曼荼罗之义也。或可言本尊法身遍知文殊等报身·释迦等应身亦可言佛部法身·莲花部报身·金刚部应身(已上初三身)。又云。中台九尊为真身三重诸尊。为应身(初二身)。又云。三部四重皆大日体用也(初一身)。然就三身各具义此大曼荼罗。一往论之是化身化现而表三身万德故。
  今且初此示一两义门。
  此有二次第。
(一从因感果次第以为四重)
(二从本垂迹次第亦四重)
从因感果有六位。
一理即。
二名字即。
三观行即。
四相似即。
五分真即。
六究竟即。
又可开为十界云如次下。
  从本垂迹开为十界。
一地狱。
二饿鬼。
三畜生。
四修罗。
五人。
六天。
七声闻。
八缘觉。
九菩萨。
十佛。
或可迹示为六即位也。如次上。
  此十界各二。
一依报。
二正报。
此为三种世间。
一五阴世间。
二众生世间。
三器世间。
即有百界千如三千世间乃至无边法门究竟而论如是圆融无宫法门。但有凡下一念心中。
  问。今见曼荼罗天地狱界。答。具缘品疏阿阇梨所传图中有寒冷地狱热恼地狱(云云)。
  诸尊随一都会有三类。
一内证八叶。
二二重佛菩萨。
一二乘诸天。
内证八叶随一各有。
三身亦有二次第。
一从因感果。
二从本垂迹。
具如上大日。准知。问二重佛菩萨并二乘诸天为中台时。四重次第不中因果本迹二义。是何次第。答。此秘密檀秘密中之秘密也。才示大途心寒毛竖。况及决择甚可怖畏更问。
  诸尊都会此亦二。
  一。诸佛共。谓大日宝幢等名别体。总一尊各表诸佛一德。诸佛万德共集成大曼荼罗也。言诸佛者三世诸佛。
  二。诸佛不共。谓大日宝幢等为名定体。一尊各表一佛万德。诸佛菩萨共集成一大曼荼罗也。
  问。若诸尊体各别。何同坐八叶。答。不异。异而不异。然为助一心观示一八叶心也。
  问。此都坛相何处化现乎。答。具缘品入秘密曼荼罗位品(云云)。
  三部随一诸随一曼荼罗有多类。
一大日。
二佛部。
三莲花部。
四金刚部。
五二明王。
六佛眼。
七诸菩萨(不能细示更检)。
八释迦。
九四菩萨。
十二乘诸天。
行者假立亦二。
一内观假立谓道观等亦如秘密品等说。
二外作假立即建立内心所观也。
  内观亦二。
一都坛观如前可知。
二别坛观如前可知。
外作亦二。
一都坛如前。
二出别坛亦如前。
此二各四。
一大曼荼罗。
二三摩耶曼荼罗。
三法曼荼罗。
四羯磨曼荼罗。
又云。此四亦通内观。谓初心不能观佛身故。具观之为真观缘。
  行者曼荼罗亦有都会随一因果本迹等义。准前可知。然为助初心观。且就从因感果略示一两义。
  此有二种。
一。因。
二。果。
因亦有二。
一。性得。
二。修得。
性德有二。
一。理性。谓一实相也。此亦有三。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三缘因佛性。乃至十种三法(云云)。
二。事相。谓有情心也。此亦有二。一行栗驮心之名监虑知。今是处中心也。处中亦监草木心。今取有情八叶心也。二质多心。是虑知心。如言三界一心(云云)。然则判修性位诸文不同。今且以理即位为性德也(云云)。
  修得有二。
一。师资相承。谓师以已成佛曼荼罗加持授。与弟子弟子欢喜顶戴信乐领受。以为已有具如传法灌顶作法。
二。发心修行。谓信师传受亦信也。理性发大誓愿修学秘密教。乃至登地住位也。且以发心已上为修得也。
  果亦有二。
一。因中胜解作意希求观念之境界。谓于未成佛身作已成佛想也。是行者恒时之用心也。此犹属因如前。
二。果上万行圆满真实感得之果报。
  真实佛果亦二。
一。自身因圆果满三身四德。
二。自身亦具诸功德。谓十方三世诸佛万德异而不异。备在我心也(云云)。已上。
  法曼荼罗者。即人曼荼罗中诸尊所表诸法门也。若初会数一往明之。一约一法。谓一实相也。或质多心也。或八叶心也。二约二法。自行化他是也。中台自行三重化他。或事理为二。大日理也。诸尊事。或心心所为二。中台九尊九识也。三重诸尊诸心所也。三约三法。佛部·法身莲花部·解脱金刚部。般若或诸法中也。二乘空也。诸菩萨诸天假也。或定惠式道识等十种三法(云云)。或有身语意曼荼罗(云云)。四约四法。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也。此四轮即法花开示悟入也。五约五法。前四轮上加方便也。如是乃至百千万亿恒沙尘数。总别自他横竖自在随智力所。及宜作无量观。又诸布字是法曼荼罗也。所谓四轮布字。百光王布字。布字品布字。三部阿阇梨布字。轮布字。十二真言王布字也。又诸尊种子为法曼荼罗。此等皆甚深秘密法门也。问。已前所明人法无量曼荼罗具足皆应在此一曼荼罗中耶答然也。
  问。以何为证。答纵无证据不可疑也。显密观行用心如此。况又大日经疏始终所明自有其意。不能繁引。凡普门尘数法门具在此曼荼罗。即此曼荼罗。唯在一念心。请诸行者善得意(矣)。
  问。学此数者多谓此曼荼罗是教主毗卢遮那所现。即佛果真实相云。何前言他受用报身·应身化身化现。答。法身自受用身非说法利生身。明知。真言教主非彼身也。若准今经疏是他受用身。名毗卢遮那者。如前(云云)。但抄记意希许法身现通说法故。彼文云。常途说法。或云。法身净寂如虚空无所动作都不说具足。如是力用以为凡起神变。皆是有为之心三昧之力。而不言法体。如是此其未了也(文)。可决。
  问。大三法羯四种曼荼罗如何。答。理趣释云。若画一一菩萨本形即成大曼荼罗。若画本圣者。所执持标炽印三昧耶曼荼罗如前种子字各画本位。即名法曼荼罗各铸本形安于本位即成羯磨曼荼罗。安公云。六大和合出生诸尊身。若五色所画像(一)诸尊所持三昧耶。若真若画(二)诸尊种子真言若说若画(三)诸尊三密动作若真若雕(四)如次是三羯四种曼荼罗也。又云。初大者。以五大色成如来妙色身。故云大也。第二三者。佛常安住平等三昧定而怛然不变。犹如金刚。是故示以金刚杵影也。第三法者。轨则决定之义也。如来所出言语音声无非实相。若人囚之决定成佛。故言法(成法之法)第四羯磨者。羯磨事业威仪之义也。诸佛如去如来之威仪也。如幻三昧隐现自在。随类示现。大悲小怒之形。皆无非法性境界羯磨之事业。如是四种之义其旨深广(云云)。已上。
  义释第四云。从大日如来齐以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齐以上至咽所出光明为第二重位。自咽以上乃至顶相之光明为第一重位。其中台藏即是毗卢遮那自心八叶花也(云云)。十一云。从佛自身一一毛孔出种种身云。随其上中下分。谓头为内台。心已上为第一院。齐以上为第二院。齐以下为第三院。抄记云。尔时行者观心叶作中台观。其身即是曼荼罗。从心已上为第一院从心以下至齐为第二院。从齐以下为第三世间天院。
  入秘密曼荼罗位方。义释云。大略心为八叶之位。从齐至心为金刚台。齐为大海。从齐以下是地居诸尊位也。此者何义。谓从诸佛大悲海而生金刚智出生一切佛会也(云云)。又以四种阿字为四重。如四处轮中明(文)。已上东曼荼罗义(云云)。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元应元年六月一日于黑谷青龙寺书写了。
  笼山菩萨比丘天台光宗记之。
  一。曼荼罗事东曼荼罗。上卷(本末)。中卷(本末)。下卷(本末)。曼荼罗料简钞。上下。已上东曼荼罗钞八卷。
  西曼荼罗钞一卷。已上都率僧都觉超御作也(云云)
  应永十年润十月二十三日于元应寺书写之讫。
  ●●惠严之。
  东曼荼罗别卷。一帖。觉超僧都作。
  台三密抄五帖。金三密抄五帖。觉超僧都作。

●●拾叶集(三部经大意)。

  胎藏界曼荼罗。池上作。
  夫大悲胎藏曼荼罗者。三世佛陀。十方如来之根源。发心菩萨地。住萨埵之所出一者。一切有情身中常住不灭实相平等极理。是名胎藏界。凡夫因时如未敷莲花为诸惑所缠缚轮回生死不知身中有佛性理。是以大日如来经无量劫。为顿悟机。说此秘密法。若有真言行人。如法观行。即身成佛。佛果成时。自身八分肉团变为八叶大莲花。心王大日显花台上。四佛四菩萨坐八叶上。心敷诸尊诸会具足。相备十界广大无边。皆从观心显成佛理。若有众生一见曼荼罗。俱胝劫重罪一时摧灭。必定得菩提记。名大悲胎藏者。妙法莲花法门。毗卢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花藏具体四佛四菩萨。醍醐果德。如众实。俱成十世界尘数金刚密惠众。犹如鬓蕊十世界尘数大悲万行诸大菩萨犹如花叶。三界六道无量应身犹如根茎条叶。然如来加持故。从佛菩提自证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从金刚密印智现第一重金刚平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诸大萨埵。从普门方便智现第三重随类之身。此总大悲胎藏界云。此曼荼罗可多意。所谓行者曼荼罗。诸佛果德曼荼罗。付行者曼荼罗有二。或性德曼荼罗。成修德曼荼罗也。一切有情心中本备诸佛万德。普门尘数诸三昧。远离因果法。然具云此。即是性德理也。修德曼荼罗者。授法灌顶法师传教信己心理具发心行修证入地住位。四重曼荼罗总而言之。无非大日功德。别而言之有二意。谓中台八叶并遍知印等第一重。是大日功德也。第二重文殊等四菩萨外金刚部。是释迦所摄也。东方初门中台释迦牟尼。为令大日教流布。住彼转法轮自心功德。而入众生心。其释迦功德者。文殊等四菩萨功德也。大日功德不过四种。东方宝幢佛。是发菩提心义。南方花开敷佛。大悲万行义。西方无量寿佛。诸菩萨义也。北方天鼓雷音。是入涅槃义也。释迦佛名有四种。文殊等四菩萨也。文殊是三世诸佛智母。诸佛初发心皆是文殊教化力也。始觉法性。始开佛智。是名诸佛发菩提心。之后能修诸行。一一行中除菩提障。是除盖菩提功德也。盖障若除心地自开法财显现。是地藏菩萨功德证菩提义。三德秘藏是名大涅槃。无边功德备在此中。是则虚空藏菩萨功德也。释迦如来一切功德皆大日如来功德也。故知。四菩萨功德即四佛功德也。法身寞寂心言路绝故。令释迦流布八万十二教。一一功德皆还入我等之心。既受佛胤岂非佛子哉。代大日转此法轮。故大日法身是法水源。三世常住冥熏不断。于六趣四生。任运随逐生死海中渐生佛种。唯是法身遍依正故。虽蒙恩德不知其恩。虽不知之利益无穷。语绝心不及。称叹何为哉。胎藏界曼荼罗亦如来理常住不灭大寂定故。大日住法界定印。此金刚界大曼陀宣自性清净普贤大菩提心。故舍那住大智拳印。一切有情身中本备普贤大智性。为烦恼恶业被缠缚。镇受生死轮转苦。是故舍那教主愍斯倒惑鉴无上乘机说此大教王。行人受此密旨。于心中观一轮净月。顿证舍那万德三十七尊尘数圣众显现于菩提心月轮中。密严国土无尽庄严依观心之功自然见之。若有众生造四重五逆罪。一念发悔心须臾消灭。获得一切如来真实智惠(云云)。
  金刚界九会其旨难明。且案一师说。一印会配法界体性智。虽有诸尊皆归大日所证法性一理意也。根本会是大圆镜智。无量劫中修真言行。转赖耶识得此智也。三昧耶会是平等性智。住平等大誓能利众生。转第七识得此智也。微细会即妙观察智。为众生说法断疑。是转第六识得此智力也。供养会是成所作智。无量劫中供养三宝事业故。转前五识得此智(云云)。
  胎藏界大日如来发生四重曼荼罗身。内证眷属共说内证自行化他因果法。即以此法普示法界有情。金刚界大日如来流出五部海会。共说内证因果法以此法普示法界。大日如来大悲胎藏中养育法界有情。法界有情心胎中开发四重曼荼罗。大日如来五智金刚中加持法界有情。法界有情心月中发生大日如来三十七尊无色曼荼罗。名为聚集。今以如来真实功德。集在一处。乃至十佛刹尘数圣众集会翼补大日如来。一切众生普门进趣。是故说为曼荼罗(云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今将释此经。略有三门大意等也。义释云。如文殊师利见白毫所照万八千土。诸菩萨种种因缘。皆是行菩萨道。即知。诸将开权显实法花经。当知。金刚手等亦复如是。普见加持世界唯说平等法。即知。如来将演遍一切乘自心成佛之教。是经大旨也。次释题目者。大是唐翻。梵言摩诃。则一大法界之总体。三部最深之秘处。且含三义。谓大·多·胜也。正当三部。阿字一□反为深大。理婆字离染为广多智。缚字离坏殊胜用。皆在一心。非多非一。阿字故之体大也。娑字之故其相大也。缚字之故其用大也。一物异名。性相常住。总水流波称之大海也。苞体宗用名摩诃期。乃三点之秘府。五智之幽。开冥始自发心终于证果自行化他。皆摄其中。毗卢遮那是阿字理点。一切诸法本不生故。成佛是娑字智点。一切诸法无染着故。神变加持是缚字用点。一切诸法离言说故。不生而生故现法宫。无染而染故具五大也。离言而言故说三三昧耶所谓不生即是寂灭义。离染则莲花义。离言则金刚义。体不生故妙理无极。宗离染故真智无穷。用离言故化导无尽。是以摩诃之体无处不遍。摩诃之宗无法不圆。摩诃之用无行不满。居性寂之极地包法界之体用。即云。即身无异无相故显呼。
  大毗卢遮那佛神变也(云云)。入真言门住心品第一者。入文三段者。凡此经总可有三本。法尔常恒本。诸法曼陀罗是也。二分流广本。金刚手所读传十万颂经是也。三略本者。有三千余颂。七轴之经是也。此三千余偈以略摄广。以少持多。一字中含无边之义。一点内呑尘数之理。广略虽殊理教是一。诸家释经皆三分判经。今真言宗且约三部而释。初如是序分也。当于身密即为佛部。示身无尽藏以。尔时世尊至嘱累终。是当语密。即为莲花部。现语无尽藏故。信受等文是当意密。即为金刚部。表意无尽藏故。序正似异。秘妙三密各殊。一如理平等。然则讲演所生(云云)。
  金刚顶大教王经。
  稽首金刚宝楼阁。法界众德大月尊。理事俱密金刚乘。菩提心殿一切众。金讲此秘密典。大法主〃〃。
  将释此经可用三门。大纲释名·入文·三段业也。大纲者。今此金刚真宗人则真如法界以为其体。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法是一切阴入界等无非其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云云)四种曼荼罗谈法界无外。五佛智慧遍三世尽底。学之人如莹摩尼殊。修之者疾得显极阶。然则法界体性智。毗卢舍那居极理以示顿。四智心品四佛显内证。那住四方十六大菩萨内外八供养等宣是异矣。三世佛陀十方郡生咸同源乎。缩之在一尘。舒之遍法界。一诵真言尘界悉感。一捐才动诸佛亦来思字义。观月轮除苦与乐者也。故此经云。由此真言。设作无间罪。谤一切如来乃至获得如来最胜悉地(云云)。三密结要诸经所无。五智奥源唯在此教。此经大经盖如是矣。
  释题目者。此经有二题目初云。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第一者。总名也。次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者。是别号也。金刚顶者。十八会都名也。一切如来大教王者。是十八会初会也。金刚者。世间金刚有三种义。一不可坏。二宝中之宝。三战中胜也。不可坏者。实相中道过一切语言心行。离诸过患。不可变易故也。宝中之宝者。显实相中道具恒沙万德也。战具中胜者。表第一义空。一切烦恼无敌对者。此三是●字三义。此等三法非佛人天所作。是法然道理。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故云金刚也。如金刚不可坏。此经亦尔。不为外道邪魔等之所颂坏也。如金刚宝中宝。此经亦尔。诸经中最为第一。如金刚战具中胜。此经于诸教中为胜。若学此教不历劫数破贼。早成佛故也。所谓顶者。是最胜尊上义。此金刚教诸大乘法中最胜无过上故。以顶名之。又不是偷名。一切众生心法界中从本具足金刚坚固胜义。则于理体诸法兴起。故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今正显说此秘教故。云金刚顶也。一切如来者。毗卢遮那如来三十七尊及八十一尊三世十方尽空法界微尘刹海一切如来身以为其体。故能出生。甚深秘密。百千万亿修多罗。皆是毗卢舍那如来性海功德。亦能出生花藏庄严世界。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皆是毗卢舍那如来体性周遍一身充满一切刹故。名一切如来。又一切如来者。谓五如来。大日·阿阇·宝性·弥陀·不空成就之五。摄一切佛故。又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是为一切如来。以一切言遍摄故也。真实者。一切如来内证真实法也。摄大乘现证者。收摄为摄真实义故。名大乘顿证。故为现证也。真实者。七大有。一行阇梨云。一以法大故。谓诸佛广大甚深秘密之义。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大人所乘。二发心大故。一向志求平等大惠。起无尽悲愿誓当普授法界众生三信解大故。初见心明时。具足无量功德。能遍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缘成众生。四以性大自性清净心金刚宝藏无有缺减。一切众生等共有之。五依正故。如是妙乘即法界众生大依止处。犹如百川趣海草木依地而生。以时大故。寿量长远出过三时。秘密神通之用未曾休息。六以智大故。诸法无边故等虚空。心自然妙惠。亦复无边穷实相底以如是。七因缘故。诸大乘门最胜第一。故云。最胜大乘诸最上乘顿证之旨。无不摄属此经。故云。摄大乘现证也。大教王者。诸大乘经虽说成佛义。经历劫数。或得或不得。或大乘经虽明现证但理无事。或虽但明印明支分不具。未尽佛意。今此经具说五部三密五智成佛等事理具足尽佛本意。故云大教王也。经者梵云素怛览。或以翻经。即常义法义。常则道轨百王。法乃德横叶。故曰经也。第一者。以数也。此经一部三轴此卷居初故。云第一也。以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别称(云云)。十八会中初会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谓金刚降三世遍调伏一切义成就也。表四智品也。今此经四大品中初大品故。云金刚界。云金刚者。坚固利用二义。如前释之。所言界者性也。一切如来金刚性。遍一切有情身中。本来具足圆满。普贤毗卢舍那大用。自性身海性功德故也。又性是实性性。即理性极实无边。即佛性意名。即毗卢舍那法身如来之性具。此理故一切有情当显得秘密三身理必有觉。犹如金刚宝必有光明又性名不改。是如来性随逐烦恼经历生死。其性不改引发众生的到佛果如金刚宝必至轮际得停住。依此等义云界也。大曼荼罗初六有。六曼陀罗中举初兼后。故云大曼陀罗也。是诸如来内证秘法故云大也。一切如来秘密顿证之仪式普度郡生。轨范云。仪轨品者类也。品类区别。于此仪轨品总有三。此品居初故云一也。第三略分别。经三段者。从初如是乃至诸胜宫自在名第一序说分。示现智用惊发会众。次从婆伽梵大菩提心乃至经末。是为第二正说分。正宣秘旨开悟物机。于第三分于修行者。非是要故。传法圣者。且阙不载。
  苏悉地羯罗经。
  将释此经分为二门。初明经意次释题目。后判经文初经意者。所言苏悉地羯罗经者。是三部经王。诸尊肝心。诸总真言之秘旨。咏贯大教妙。是以精进忿怒击众机发数十疑问。持明大仙悲未来开真言法则致羯罗五庄严遍涉真明为经卫悉地九成就亘通诸而成阶位。修行之辈如树木三世之利。信修之类寔获世出世验。诸部大教非此术。陵大虚云。灵翘开地狱之神术。唯此妙典也。次释题目言苏悉地羯罗者。作业义。今此经成就世出世诸作业也。六趣四生诸有情所乐之世间业。及二乘菩萨等诸圣者所乐出世之业也。总持明大仙安住大智大悲开敷真明。身中有成佛之理。是故大日如来经无量劫为顿悟机说此胎藏秘密教法。若有行人如法观行即身成佛果时八叶开敷。心王大目题莲花台上。四佛四尊生八叶上。心数诸尊诸会具足。备十界广大无边。皆从观心显成佛之理。是则胎藏界理性曼荼罗大意也。若有众生一见此曼荼罗者。无始以来恶业重障摧灭无余。必定得菩萨之记(云云)。三密修行之功。香供佛之善。其德难思。结于一印契惊尘数佛。诵一真言利六趣之生。暂运想念者。本有之功德自然开显。才致信力者。恒沙之罪障须臾消灭矣。香火是三密加持之香花。于一花一香之色具万行成就之无量香花。佛身亦三身相即佛故。于一佛一尊之像。备万德圆融之无数果德。能供是法界一色一香是中道。所供亦法界佛像即此法身也。佛弟子宿因多幸适值遇究竟大乘。是时不修学者。岂入宝山异空手。而归闻法悟道究竟方轨又遇此教哉。仰愿大日如来释迦弥陀胎藏界会五百余尊证知弟子诚。净土之行愿必成满足给(云云)。
  金刚界。
  敬白秘密教主摩诃毗卢遮那四智四佛四波罗密微细支分。无苦不救无乐不与。随诸有情愿能妙成辨其意愿。全安住毗卢真位故。云妙成就等也。经者梵云素怛览。圣教都名亘三际不可改易故云经。即常恒不及义也。军荼利金刚发数问请决于金刚手故云。请问此经有三十四品。居首故云第一也。第三判经者。此经一部三卷。善无畏三藏译。有三十四品。此无通别二序及嘱累。是传持人得传真阙二序流通也。若明处云。须弥山顶。金刚手所住普宫殿也。分为三。初半品经。初军荼利请问也。次尔时吉祥庄严等也。下至经文总是第二明大执金刚答也。具如经并疏(云云)。
  胎藏界。
  敬白真言教主大日如来秘密内证四证四佛四尊大圣不动明王四大八大忿怒十三大院五百余尊两部曼荼罗圣众外金刚部护法天等言。佛子小善相催志求佛道。是则依生生世世宿缘也。真言教行顿证方轨也。须传受胎藏。大法修行三密胜行也。夫大悲胎藏界曼荼罗者。是三世十方一切诸佛之根源。四十二地一切菩萨之所出矣。何物名胎藏界凡夫因时如未敷莲花。为诸惑之所缠绕。轮回生死不知。四摄八供诸大萨埵外金刚部护法天等总三十七尊五部界会五十世界尘数圣众乃至三世十方一切三宝言弟子蒙善友故训云。秘密尊教是诸教肝也。胎藏金刚大法者。是即发心成佛之直道也。夫金刚界者。是毗卢舍那内证之法。金刚萨埵超升之路。十方诸佛者。金刚界五佛是也。何物名金刚界。自性清净之大菩提心名金刚界。又一切有情身中本来有普贤大菩提心。为贪嗔痴惑之所缠缚。经历六趣四生不观自心成佛之理。是故大日如来经。无数劫为上根之人说金刚界大法。于内心中今观日月轮䔽妄雾。于惠风见大日光。澄迷浊于定泉显得本觉。若有行人如法修行。观法成就。即身成佛。自心大日尊三十七尊围绕。密严国土。无尽庄严。内证眷属现在。皆是观心成佛。是则金刚界无上乘教大意也。何况经云。若有众生已造四重五无间极重罪业。若发忏悔心。能入此金刚界大曼荼罗。及有见者。一切罪障皆得消灭。获得一切如来真实智慧(云云)。故今为结缘于胜教故。以不堪之器恭敬受习金刚界念诵仪轨。于懈怠身[邪/心]欲练行供养修行之勤。仰愿大日如来诸尊圣众。殊垂证明常被加护。速离魔缘身心精进善根相应成佛大事。必令成就给。愿往生弥陀净刹。听闻此秘教。开悟自心妙惠。以自心悟智慧。普示法界三宝境界。证知弟子意趣(矣)。
  已上池上御作。以穴太御本书写了。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溪岚拾叶集。

  曼荼罗类集钞。帖决私。
  决云。胎三坛。大悲。秘密。成就。
  师曰。大悲坛者。即嘉会坛也。亦曰都会坛也。如常灌顶坛等也(云云)。秘密坛者。即前说大悲坛。其后彼大悲坛所有诸尊各别坛也。方圆三角等各别别尊坛也。亦各有其部围绕之。谓此诸尊别坛建立时用之。或于诸尊说秘密坛也。成就坛为成就物也(云云)。又大悲坛者。灌顶行法等引入弟子。以悲为首故也。即诸尊图位如常。此坛亦名都会坛。亦名嘉会坛也。而嘉会坛者。观移大日。安宝幢之位。第一重乃至炎魔等以之安中台之时。诸尊皆同嘉悦集会给故。名嘉会坛也。或于都会坛中一一诸尊。皆一一具足彼一一秘密坛。此名为秘密都会坛(云云)。又大悲坛之意五色界道之内有四门。门内有八叶莲花莲花上有九尊也。而轨意加秘密坛之文。谓中羯磨金刚者。即是也。又其上大莲花。又秘密坛文也。谓。今意羯磨金刚之上准安八叶妙白莲也。其莲即九位也。而秘密坛具文羯磨上画。仰半敷莲莲上有茎擎八叶妙白莲即九尊座也今轨意不说半敷花并其上茎。谓大悲坛者。以慈悲为本。最初引入弟子坛也。故简略具不说之。后后坛坛委渐说显之也(云云)。
  又秘密坛诸尊之曼荼罗。唯是观作曼荼罗也非可图画(云云)。
  又秘密坛成就坛外院重重随尊不同也。多云三重(云云)。
  又成就坛或唯安内院。不安外院故。四大护有内门。是别时意也。
  又秘密成就坛不云外院界道。若以大悲坛可准之欤。
  又五色界道者。唯是通道地色也(云云)。
  又大悲坛大莲花藏上中心八叶妙白莲安。即为中台九尊位秘密坛花王上有十字羯磨。羯磨上有半敷莲。半敷莲上有莲台。莲台上八叶妙白莲也。而大悲坛是最初悲生故。不委说之。存略也。而传法轨引秘密坛文加中羯磨金刚文。唯略半敷莲耳(文)。
  又秘密坛半敷莲上有妙色金刚茎擎八叶莲。谓因果具足之义也。
  又秘密坛者。大悲坛中诸尊各各坛也。故于彼大悲坛中可住各各其坛欤。
  成就坛者。世间成就品有四种念诵。一意支念诵。谓先观本尊相好了了分明也。而于尊心月先观种子字。种子分明即真言之字一一加之。乃至一真言字皆分明也。故台界之意诸真言中先种子字。次诸字也。是观次第也。如不动门种子在终。虽然先必观种子(云云)。而一一字了了分明。即观一一字义更分明也。而即诸字有声。一一字旋转流洒一一有声。谓如●字唱阿声。乃至真言诸尊皆有声。唱字名也。此念诵纯熟之后。次作先持念诵。谓其本尊真言依教。若一洛叉等之数反满之持之也。而后三具支念诵也。谓辨香花等诸事供供养本尊等也。
  次四作成就法。谓前之三念诵已成就了。更作成就法也。谓祈境界。谓若我以何物可为成就物乎。可祈之也。若夫梦可成就。杵釼若莲若种种异物。随其境界作储其物。然后即以其物修成就法。即依其物发神通手持其物往反十方佛刹。为持明仙乃至登觉耳。即今此三摩地所成就物。谓之三昧耶形也。即本初入门之中三摩地所成之标帜也(云云)。
  已上此作成就之作法。谓之成就坛也。若无意支作先持。乃至无前三。作成就还妨秘法。何有其验耶。即诸别轨等多是第四作成就法也。而无前三直作第四云无验。痛哉痛哉。但依胎藏金刚智三藏一卷轨意者。不作前三直作成就(云云)。聊有法验。依此意尤可贵可贵。
  师曰。其尊手所持之物。是为三昧耶形也。凡三昧耶形者。其尊三摩地所成物形也。由此三摩地成就。其物即发神通。故云三昧耶形。自成就物发神通。依三摩地故。持明仙等手持三昧耶所成之物。往反十方(云云)。乃至诸佛菩萨金刚天等之手所持之物亦是昔日我三摩地所成之三摩耶形也。即彼三摩地标炽(如金刚三昧以金刚杵为表)。即是印也。
  此印是定也。真言即惠也(云云)。凡印有二。相印手印也。相印者。三股五股等诸三摩耶也。即手所执物也。手印者。手所结三摩耶形。标炽印契也。
  师曰。大日经世间成就品相似成就说之也(云云)。又曰曼荼罗者。是数义(云云)。台金二曼荼罗俱图随宜(云云)(对记。金界。天竺。随宜云云。又现图云云。显图故)
  菩提心义云。金现图(云云)。
  师曰。世流布胎藏曼荼罗谓之现图曼荼罗。昔无畏三藏之经中大曼荼罗佛所密也。显露图之恐违佛旨。若任意图亦非也。仍祈请给即佛空中现此曼荼罗。故云现图。又佛随宜现之故。云随宜曼荼罗(云云)。
  今此曼荼罗观世音金刚手等院诸尊二三重安之。所狭故也。如除盖地藏院一重安之。皆可向大日也(云云)。
  又曰。现图曼荼罗是现空中也。然师资传来有此说。未见矣。
  胎曼现空中事。是唯师口传也(云云)。先师说。台现图曼荼罗尊位等。只是随宜隐秘之图也。强不可寻之(云云)。
  义释中。以胎曼荼罗为塔(云云)。亦三十七尊可为塔。可思之知之(云云)。从本垂迹者。疏二云。从本垂迹则从中台一一门各流出第一重种种门。从第一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二重种种门。从第二重一一门各流出第三重种种门(云云)。青龙轨意是也。谓先八印。次佛印。乃至外金刚也(云云)。从因向果者。疏云。从因至果。则第三重之所引摄成就能通第二重。能通第二重所引摄成就能通第一重。能通第一重所引摄成就能见中台藏(云云)。谓先外金刚部。次文殊等。次观音等。次中台也(如前受次第是又对受记有之)。但传法轨云。诸会云次第。是非从本垂迹。非从因向果(云云)。
  师曰。胎藏曼荼罗以观不思议境之意可知之也。今此曼荼罗凡圣杂居。善恶并趣。寻本大日三摩地也。且置本不论之且点一念心。即如来藏理也。百界千如三千世间法门宛然具足。故一念之中地狱。乃至佛界杂居凡圣不异处善恶无隔趣。是曼荼罗即此意图显也。但义释中大曼荼罗其事弥分明也。释迦如来及诸世尊同在善恶杂类之中故也(云云)。
  胎曼荼罗是十界互具之中佛界之上十界显现也。故其曼荼罗中六道四生宛然具之。即是天台所说观不思议境之意也。佛界乃至地狱界宛然一曼荼罗所说也。其地狱义释曼荼罗具有之。但现图曼荼罗无之。师说地狱摄炎王也(云云)。
  又义释曼荼罗天部之中诸佛杂居。佛界上理具地狱鬼畜也云事。弥显然也(云云)。
  胎曼荼罗是示现理具法门故。说理教故。从佛界至地狱示现。金界曼荼罗是果位成道相故。说果上教故。从佛至天等示现之。果上地狱鬼畜等其相隐故(云云)。又胎曼荼罗具观佛界之上九界形状故。地狱乃至佛界宛然具足之。但现图曼陀罗随宜以地狱摄炎王。不图之耳(云云)。
  师曰。胎藏诸尊若付三摩地门云之者。皆大日如来一一三摩地也。若付一一果德云之者。各各因圆果满佛也。具缘品初释文可见之。谓大日如来欲说曼荼罗时。十方诸如来皆悉来集坐于八方。各我为初入发心门。成佛三摩地门乃至次第入大日三昧地。谓以荼吉尼三摩地门为初入门佛自荼吉尼门乃至大日也。以不动三摩地为初入门成佛自不动门乃至大日也。而后俱入大日。身出已各住曼荼罗本位。皆入其三摩地各各而住故。不可相滥(云云)。
  胎界现曼荼罗时十方诸佛来集智处城住本初入门。所谓昔依荼吉尼得成就佛先入荼吉尼三摩地。即展转入二地三地乃至十地。乃至即入大日身乃至昔依死王得成就佛先入死王三摩地。乃至展转入大日如来身。如之十方诸佛各入本初门乃至转入大日身。而即十方诸佛各出大日身如先各住本初入门。即坐八方。现法界曼荼罗。此界意智处城所现。曼荼罗是为摄法界所现也。而后即如先入大日之身耳。
  金界自阿迦尼吒天下至须弥顶充满空中。诸佛皆是互相摄入之诸佛也。谓一佛身中更互摄入十方诸佛之身。故金界意一佛即一切佛也。故指一佛亦可云一切佛。而则下须弥顶大日四佛互现诸尊。现法界曼荼罗也。胎界非互相摄入佛也(云云)。理趣释等可见之。释意指五佛之一切佛也。
  胎界大日成道智处城十方诸佛来入大日之身。即出本初门。乃至示荼吉尼之身。各各初入门也。金刚大日于须弥顶为一切义成就菩提将成道时。自须弥顶至尼吒诸佛满空互相摄入。谓一一佛互摄入一一身一佛各各具摄入诸佛也。而俱时入一切义成就身即成大日尊(云云)。胎金等曼陀罗中诸天曜宿等皆是大日等流身也。即是显教中实业生此界诸天曜宿等是也。更无异也。寻本皆是大日如来本初入门形互也。故一卷一字经智处城此等曜天等皆列。此事犹以郁〃可思之。
  又云。犹此世界诸天星曜等皆是权者。其各各眷属或是实者也(云云)。曼荼罗中日月五星等即是世界所有日月五星也。谓彼召入曼荼罗中住其位故也。三界诸天神等皆尔也。或亦彼大日所现诸天神等随类各显。世界天神等各为其部类。
  胎曼荼罗经三重各有主。遍知印(初)文殊(二)释迦(三)若并中胎总有四主也。遍知印者。即大日也。文殊者亦是佛也。故轨注梵号云。曼祖室哩没驮曩(云云)。即有佛之句也。故四主皆佛也。
  义释十六云。文殊会中西方部主(虚空藏也)。乃至一菩萨为主(云云)。
  又胎曼荼罗中胎三重即四种佛土也。中胎寂光初重。实报二重。方便土三重。同居土。以文殊为方便土化主者。即是应身如来故也。如次文殊真言为应身真言也。付应身可分二。胜应即是方便土主也。劣应即同居土生也。是第三重释迦凡圣同居也。
  胎界四重诸尊皆是花台上实报土所居众也(云云)。
  问。台曼荼罗分生法二身眷属如何答。释迦诸眷属并外金刚部是生身眷属也。四大菩萨三点眷属等。是法身眷属也(云云)。
  不空成就天鼓雷音即释迦也。而五智次第等前后次第等尔故在北方。但北方佛只随应身义边名释迦也。谓阿弥陀受用智慧身。宝生福德庄严聚身(云云)。乃至宝幢自性身(云云)。不空成就作变化身(云云)。
  问。大日即释迦也。何有北方耶答。师曰。北方佛释迦事身也。西佛释迦教惠身也。南佛释迦福德身也。东佛释迦发心也。故大日如来即释迦尊也。此释迦尊即具此四身也。北方佛即名不空成就。亦为释迦即供养诸佛。修行圆满三祇百劫事业成就。悉达太子出家成道名为释迦。为显此义故在事业方。胎名天鼓雷音者。此事业尊随诸界诸趣机缘随乐欲遍说法犹如天鼓随人乐有雷音。弥陀说法断疑尊犹堂堂为十地菩萨说法欤。天鼓音遍应同法说救度。故名天鼓雷音(云云)。金曼荼罗唯现他受用现身说法相故。不专理趣耳。彼曼荼罗唯是忉利天上说。自佛界乃至天众现之。自人至地狱即阙也(云云)。金刚记云。佛皆住金刚定。为表之皆住金刚杵(东南会齐说)。又云。九会天竺随宜绘像不可以为此界定量(云云)。九会天竺晨旦难一定。但犹是人师为一机所图欤(云云)。金界曼荼罗不云现图。如说图也。九会不空所为欤。慈觉大师说。鑁部轮独一尊即是成身会也。更无余义也。一印云者误也。次下大曼荼罗会也。依成身为他现大曼荼罗也。二十天位在四独𦙶阙位也。阙位者。尊位无所空故书也。非尊位也。五月轮各通宝珠亦尔也(云云)。
  慈觉大师传意和上记。九会之名号中心名大陀罗。次上名成身会(云云)。世云成身绘图不可也。但古说皆如之。如大师说(云云)。
  金界中台月轮四角宝形是阙位。自然画也。
  师云。出生义中塔者。是五轮法界塔也。上方五顶等图。是如来顶相功德也。下方十六执金刚者。十六大菩萨也(云云)。出生义云。塔者是五轮塔也(云云)。法身缘起塔摄收三十七尊。地(外供四摄)水(十六尊四摄又可摄水也。内四供塔四门可有也)火(九佛顶等云云)风轮上四隅有宝形(枨锁断也)。此四宝珠即四佛也。四佛四波罗蜜也。中心宝珠即大日也。即虚空轮也(此塔事可见出生义等分别圣位等也。又义释中有胎曼荼罗。为塔之意。可见之)。
  金界曼荼罗即是五轮具足之即是五轮塔形也。谓于大金刚轮四隅四大有之。大金刚轮即大空形也。故圆也。四大抱大空依之。即五轮具足意显也。胎曼又可观塔也。谓四智即四佛也。四波即四行也等(云云)。可思之。
  金界四大地水火风。但合空者五大也。今谓。大金刚轮即圆满也。是则空轮欤。四大即怀空轮也。又空轮依余四轮生立欤。
  问。金界曼荼罗是何重曼荼罗耶答。或云。三重也。加内院金刚轮云也。而是非也。何重曼荼罗者。只云外院也。故此界是二重曼荼罗也。如云台藏三重曼荼罗也。
  一印曼荼罗事。一印曼荼罗者。意乐尊种子中台安。四摄八供安之也。或本有曼荼罗。或本法无曼荼罗。随意图之。但天等为本尊之时不必尔。四摄等胜天劣故也(云云)。
  一印等图样。最初图十七尊加四佛。一说可尔欤。四波罗是常也。而十七尊只大日普贤也。或私谓。四佛犹可有十七尊曼荼罗欤(各四亲近加之也云云)。第二图爱前事。五种秘密曼荼罗心也(云云)。七十尊曼荼罗大日安中台。四方安四波罗蜜。又如常安四摄八供。谓十七也。又说。以金刚萨埵安中台。余同(云云)。
  师曰。胎藏曼荼罗千手金刚藏本云一。曼荼罗大日三摩地也。但千手是观音大悲三昧所现也。金刚藏是金刚萨埵大智三昧所现也。而大悲门福德门也。求愿福众生多故现千臂。利益之大智门入之者少。求之者少。故现一百八臂。利益之福教二身手多少。以之可得意欤。又此二尊各可在其观自在金刚手院内也。而左右相分十波罗蜜菩萨为此二院摄也。即坛等五观自在院福德庄严也。惠等五金刚手院教惠庄严也。若依此义者。虚空藏一独无眷属。而然和尚说云。下大曼荼罗等菩萨是其眷属也(云云)。可寻。
  问。若然者。十波罗蜜菩萨各于彼二院可图之。何于虚空藏院图之耶答。师云。虚空藏是福智兼备菩萨也。为显此义故。于虚空藏左右。书之。今此虚空藏持剑宝。即表福智也。故一说十波罗蜜菩萨虚空藏眷属也(云云)。
  胎曼荼罗千手金刚藏上所书飞天是首陀会天也。是阙位之处书之也。首陀会者。净居是也(云云)。
  问。千手金刚藏何故在虚空藏院耶答。非在虚空藏院之中。千手是观自在院一具也。金刚藏是金刚手院之一具也。但是随宜绘界道等之形也。不可为定量耳(云云)。
  问。胎藏金刚手院是佛左也。尔者可云定。如何答。离教定易劣也。今教上建立定也(云云)。
  观自在院亦是出□利生教也。即义释云。三点眷属(云云)。是金刚手空也。观自在假也。上佛部中也(云云)。已上帖决(云云)。
  溪岚拾叶集。
  (本云)。
  应永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于元应寺书写之讫。
  沙门惠严也。

溪岚拾叶集。

  五大院入唐事。私苗。
  胎藏大法对受记第一云。安然记。
  安然以贞观十八年二月有入唐事。又云。闰八月十七日。大和上为令安然读胎藏界真言。授大枝君。且以释迦传法印密授安然。音人子也。江家也。政枝作枝作江也。
  透暹云。被下唐符也。彼官符有之。同时四人也。元昭济暹安然等也。仍如此令申给欤(云云)。
  问。此事实否如何样可云事哉。或人云。梦入唐欤(云云)。私云。只有入唐志故如此书给欤(云云)。
  一。圣一和尚弟子岩松禅师云。五大院者。入唐于大唐大悟发明有。号阿觉上人人是也。归朝之后者。山门西阪本松崎住给(云云)。私云。此事依何说耶不审不审。五大院前代也。觉阿上人近代也。此相违如何。
  一。日本禅法得悟人事。妙法院赖勇法印梦想云。日本国禅法开悟人山家大师觉阿上人许也(云云)。此赖勇觉阿上人事不知人也。诚感梦样不思议也(云云)。
  或物语云。觉阿上人禅法开悟人朝帝闻ケル间。参内タリケルニ。敕问云。何是禅法觉阿即ウソヲ吹即退出(云云)。或人物语云。觉阿参内时。敕问云。何是禅法。觉阿云。上田タカエル下田タカエルト申ケリ(云云)。
  五大院入定所事。或日记云。五大院者。于西塔大日院御入定(云云)。私云。大日院者。道海和尚御房也(云云)。
  一。五大院御释名誉事。后嵯峨法皇御代密教肝心要文可撰进由。山门东寺被仰下之时。东寺法师一向五大院御释注进(云云)。
  又云。或东寺真言师云。内内觉大师与五大院御释怀中教相沙汰候也。此等御释无东寺教相可难明事也(云云)。
  又云。五大院御释见哀我东寺门流先德御释ナラマシカハト何ウレシカラマシト申合(云云)。
  寻云。五大院御作教时义菩提心义等始东寺有之。山门无之。山门经奏闻申给以后山门弘通。是则东寺门侧入灭故欤。申合。其义如何。答云。此事证据何事。大方不审也(云云)。何时代申给ケルソヤヲロ似事アル也。道光或三宝院硕真言师对面事侍。其时物语云。五大院御作莲花观フノリ抄云两种秘书有之。五大院山阶草堂寺シテ此等秘书造フノリノ中裹牛负阪本被越ケル时。逢阪口付童アヒルノ物食ケル时。件牛离行ケルヲ东寺法师见之取之。今此等秘书东寺门流现在(云云)。已上物语也(云云)。
  私此事思。此等事申欤觉。此莲花观フノリ抄申事东寺第一秘曲也。未及散在抄也(云云)。
  或僧物语云。此秘书摄津国三宝寺云所在之(云云)。大日房建立寺也。道光行可书写约束毕。
  寻云。世间口游云。五大院贫道无极先德也(云云)。此事实否。如何。答。此事不可然事也。凡然和尚者。觉大师之教德御弟子也。金轮院和尚定德之御弟子也。故安惠和尚福德主给。彼对五大院教德主故云贫欤。贫道不可云也。其上五大院所领丹州有之。三百余町所领也。何五大院贫道也云耶。将又三井寺南院五大院御建立也。寺领漠大シテ寺门第一福所也。贫道先德御建立岂如此耶。可知。贫道和尚不可云也(云云)。何况丹州五大右卫门尉ナソト申セルハ五大院所领相承故也。随分大名也(云云)。
  又先师上人义云。五大院先德乱僧云事。大方不可然事也。所以密宗深解都法大阿阇梨戒法坚持禁戒大和尚也。御庙大和尚御赞叹词密如金刚萨埵云。凡山门故实。密宗书籍。戒家秘书等皆以五大院为指南。总以不可云破戒僧也(云云)。
  又云。然和尚贫道也云事法器饥故贫道云欤。サレハ上宫太子御咏云。シナテルヤカタ冈山ニイヰニウヘテフセル旅人アハレオヤナシ诺。アソハサレタルヲハ达磨和尚佛法机饥事读给タリト申侍リ。仍然和尚贫穷也不可云事也(云云)。
  一。草堂寺钟铭事。笔主者。北野天神也。愿主五大院和尚也。此钟以数千贯也。贫道身ナラハ岂如此大功成乎其钟者。今花洛东山净圣院云寺在之。禅林寺殿之御代度度有敕被召ケリト(云云)。
  一。五大院虚名事。东塔西谷住侣千本诣说法听闻。其时长老如禅坊词云。五大院先德贫道无极先德也。其上西京饭殿加村雨饭柜流给间。被追出东寺门シテ饿死给也(云云)。其时彼西谷法师听众中侍云ヤウハ。御房不知案内事申物哉云ケルハ。凡五大院者。显密硕德坚持禁戒和上师也。犯戒先德不可云事也。贫道和上云事。又不可然。五大院领今丹州在之。岂云贫道。何事云耶(云云)。
  又云。日本第一不觉二存之。一山僧不觉。二奈良法师不觉也。其山僧不觉者。五大院贫道与犯戒僧知不觉也。此事弘法大师安然和尚难破给。东寺法师腹立虚诞构出。五大院弘法大师难破罪障酬成贫穷。终焉时东寺门侧土堀食。饿死给(云云)。此虚言闻山僧等皆以如此申合。是山门第一不觉也(云云)次奈良法师不觉光明皇后御发七难开毛申合。是又第一不觉也(云云)。
  此等子细不知。我山明匠先德贫道破戒僧。申コソ不思议ナレト被难申ケレハ。如禅长老闭口说法未终高座コホレ落。ハウハウ逃去ケリ。比兴之事也。
  寻云。五大院所造给真言事相抄何等(文)。示云。付事相教相数本在之。所谓具支灌顶记。持诵不同。悉昙八卷藏。莲花观。不苔抄。手草。教时义。菩提心义。教时诤论。草木成佛普通广释等也。委不遑注。仍略之(云云)。
  一。五大院入定所事。德圆和尚传可见之也(云云)。相州星野シテ御入定也(云云)。此星野者。御出生处故。于此所有御入灭欤。三月十三日御缘日故修御影供也(云云)。此御影供日中现明星给也。五大院者。明星天子无迹故也。
  溪岚拾叶集。此内五帖在之
  (本云)
  宽正五年(甲申)卯月一日笔功讫。于南山无动寺上胜房学窗为佛法兴隆书写了。
  缚日罗重海。
  (本云)
  同五年九月二十七日遂笔功毕于南岫南乐房为来际绍隆令书写之者哉。
  缚日罗永贤。
  延宝八(庚申)岁秋八月十五日以城北鞍马寺月性院本为秘教流通书写之。
  艮岳苏悉地峰都率谷。
  (后改严觉)。
  鸡头院主金刚佛子圆朗。
  (法﨟十一夏往年二十二岁)。
天明五(乙巳)六月二十三日东塔南溪修学侣令笔工写更令(予)校阅。
  遍照金刚。大僧都。实灵。
  五大院先德御入定所。

  上总国长柄郡大ケ场村道胁寺(今ハ住僧日莲宗)ノ北方有之。其边之村民等每月二十八日献供(云云)。

  右彼国之僧演话。宝珠院可透书记被送来
  享保二年七月。严觉记。

溪岚拾叶集。

  两界要事集。
  世间口传云。天照大神者大日尊示现。仍内宫者金刚界。外宫者胎藏界会也(云云)。或一书云。天照大神日轮也。丰受大神月轮也(云云)。口传云。本日本国者。心言大日本国也(云云)。同书记说云。真实御体者。内宫者胎藏界七百余尊。外宫者金刚界五百余尊也(云云)。或私记云。我国海底有大日如来之印(旧记)。可思合之。私云。所上云书记者。颇于事存秘藏旨间。交杂而虽集之。依之文章都见者也。能能可致了简也。口传说云。书记说颇相违。尤可和会也。又真实义可寻习之也。若出真言止观者为自证。深可思推之欤。又两所三座者粗示现法华曼荼罗相也。但此二ケ条愚意之所存也。颇僻见欤。能能可思案之欤。
  佛赞。摩诃(引)迦噜抳(引)建曩(上)贪舍娑跢(二合)蓝萨缚吠(荍圆反)你(夏以反)南奔(蒲闭反)女(自界音女)那地(白二)蝇窭拏(引)驮(引)蓝钵罗(二合)拏(上)摩(引)弭怛他(引)誐耽。
  两界教义事。药师弥陀二佛事。可思之。二界教示相当。尤胜最甚深矣。寻云。二界教主何耶。师未奉问之。然而私存之者。胎藏理法身大日也。金刚智法身大日也。付之以外深事共有之。可寻习事也。尤可存知之矣。胎界明理故为理法身。金界明智故为智法身也。此旨大纲也。相交非也。无理智二义也。莲观月观两部随一谈印云。是实如近二界也。大日赞(普印)。私云。胎藏供养会作法也。师匠私被注之。仍又写之。
  萨缚尾也(二合)比婆缚讫(引)罗(二合)讫哩野(二合)素檗多地钵帝示(而以反)曩怛赖(二合)驮都迦摩诃啰佐吠噜左曩曩谟娑都(二合)谛(四)。私云。圆师赞金界今用也(云云)复圆师云。此次佛赞并四智赞可用。诸会时四智赞。次一切佛心印真言可移也(云云)。サテ自普世明妃加持珠。次次次第同供养会(云云)。私云。佛赞者大日云欤。师云。别有之。但佛赞下移也。次入本尊观(内定印随尊各别也)。但今以大日为本尊也。私云。后日可寻知之。
  私云。□□□月轮之中心观想阿字。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亦空亦有。谓不空之空。同不有之同不生故。言三义不可得而已。不可得者。谓指但空而名不可得而已。而天台三谛义同(文)。私云。三谛义与天台同之者。指迹门三谛欤。指本门三谛欤。次根本印(随尊各别。但今可用大日印。即五古也。善师说·筑师说。无所不至印也同)。真言(云云)。寻云。无所不至印若其相别差之。将又二种不同有之欤。筑师云。深行义念诵以前入三摩地略也(云云是仙真僧正ヒサ门堂也)。善师说同之。是寻有律师也。今僧都也。善此池上。次加持珠(如常)。次正念诵。师云。念诵以前入三摩地根本印言可略之。其故内外五轮观大日如来之功德皆令成就故也。但是深行之时(云云)。诸会之时同之。サテ念诵以后之入三摩地根本印真言必可用也。金界同之。此本尊大日之时(云云)。别尊之时入三摩地根本印真言可用也。私云。此略事初心之时非云也。金界可然也。只是因果二同修行也。而依因修行三摩地略之者。依果修行必可略之欤觉也。サレハ略共略。不略者共不可然事欤。此参差处尤不得心。必可决明匠也。大日真言アヒラム欠。慈救咒曩莫三〃〃。次根本真言曩莫三曼多没驮南阿。次佛眼真言。普驮噜左你ソハカ曩谟婆伽缚怩乌瑟你沙耶噜噜萨普(二合)噜入缚(二合)攞底瑟姹(二合)悉驮噜左你萨嚩啰他(二合)娑他你曳ソハカ。筑师云。故近江法印御房。念诵先本尊。次次余咒可用(云云)。都余咒多用无诠。只本尊咒多可用欤(云云)。故御庵御房。先大日可然本尊一意(云云)。又示云。加持珠入三摩地以前。此都率记也。其故。
  次一字金轮。勃噜唵。次三部总咒。唵アサハソハカ。次还珠法(如常)。次。入三摩地(随尊各别。东寺流受ル仁真言师ハ只常恒处是身大日ノ思住道云云但今可用大日)。次根本印真言。字义云。阿字门本不生不可得也(云云)。私云。释义云。我即毗卢遮那佛不说真实也。□此文可思之。甚深金界其同是。圆示云。事理不二佛也。已身可思之(云云)。次部母印(随尊各别)为佛部。虚空眼印真言。善师云。印相如常表五眼。是但小指相合不开小曲(云云)。口传(云云)。付三部各别之说アレトモ。只亘诸尊用此印真言(云云)。曩莫三满多没驮南噞誐誐曩嚩罗落讫叉(二合)奶誐誐曩三迷曳(三)萨嚩睹嗢蘖多(引四)避娑罗三婆吠(平五)入嚩攞那目伽难(去六)ソハカ。次成身菩提身如前例第七□是加之诸说殊多不用之。
  筑师云。成事业身以用否异义也。我不用之(云云)。阏伽可用三度圆云。阏伽四度用事アリ。慈云。四度必可用之。次阏伽(口传。私云。圆师云。先理供养。后事供养也。十八道不然。其以事供养为前也。又事理供养相交ル样アリ)。次涂香。次华鬘。次烧香。次饭食。次灯明。次普供养。次赞。次阏伽(柱器先别愿。次诵真言献云云)。次振铃。次可用回向方便。次随方回向(如常)。次发愿(用普印)。次加持句。次解界(以无堪忍印左转三匝。真言如前。但难堪忍云云善师说)。次示三昧耶。次礼佛偈。次奉送偈。次诵真言。同台入佛三昧耶印也。用普贤三昧耶印事台不说故。供用金界也时事也。此常说也。师说入佛三昧耶也。证据尊胜仪轨□□即莲华部。奉送印阿弥陀根本印也。金界仪轨分明也。三部各别如何(云云)。慈云。如私记弥陀印用也。华后供养取也(云云)。师同前欤。善师云。曼荼罗时(ナムトハ)。自礼盘下(云云)。华右手取可掷之。总自礼盘下事可依便宜。说曰。云花掷事。瓶师说违也。如金记。次入佛三昧耶。次法界生。次转法轮。次被甲。次下座礼佛。次出堂(师合点也)。一。行愿分(义五大愿)。二。三昧耶分(自入佛三昧耶。至持地印)。三。成身份(自内五轮至慈氏印)。四。曼荼罗分(自一切三世无量力至三昧耶)。五。供养分。六。作业分(自入本尊观至救世加持)。七。三摩波多分(自解界至回向)。私云。一切行法分为七段也。尤可存知之而已。圆师云。此宝满院之一流外分别始(云云)。仍异流不存此旨也。又云。金界私记三部送车辂不云事如何。寻云。如十八道。本尊观请之时召请句加之。□召欤。圆师云。必不然。大日之时(云云)。寻云。此事难思。纵大日之时也云。何劝请之时不然之。最明师可寻之。思不重重。サレハ随台界说记尤此事可习先也。或古记用之如何。寻云。示如云时。如天台迹本二门两界因果四土可有欤。私云。可然欤。两部二门故耶。○曩南归命仪。唵三身仪。
  实报寂光二土事。私寻申云。台界道场观之时居实报土思。金界道场观之时居寂光土思事欤。师来云。仁示云。胎界实报土见。金界不分明(云云)。或依仁示云。金界寂光土ヘキ欤。安然御释。须弥顶智所城。显教云定非(云云)。可思之。天台宗释实报土(云云)。台云。胎界之时居实报土云事。大原口决见。不可疑之。金界之时居寂光土云事。未见出之致。未广引见故也。广寻有モヤスラン。但彼决中。金界道场观之时。大日空中观(云云)。是则寂光土仪式欤。亦如不已然而是案寂光土欤。其故。天台宗释。空中云ヘルヲハ。寂光土释シタリ。准彼思之ヘシ。不然□御释密严经所说密严土实报寂光二土也说给。颇两界可思合之欤。次金刚持大印(私云。金刚成身会作法也。私云。圆师云。心上事。然而只ヘソノ边ニサクヘシ)。筑师云。法印如定印下ヘシ。サテ以前悬事不可有。只转也。转样两手スクニ合也。ヒソムル事不可有(云云)。善师云。此印时膝通云。仍此二义。尤可存知事也。永豪阇梨云。此流不(云云)。惊发地神再奉送时膝不通。当时仰正口房殊此义被仰(云云)。
  私云。圆师云。不通义宜之仪。后日筑师云。共膝可返之(云云)。次用舒𣫍二莲华印。真言舒真言。筑师云。此印有二样也。一奉舒印真言。次下奉说金刚身真言。次印下𣫍真言。如三反奉舒真言。次说金刚真言。次印下。如此三反奉真言。此度下时早。举时シツカ也。此三反早彼𣫍真言三反。此度举时ハヤク。下时シツカ也。以上六反(云云)。左右磨事右印核シテ磨也。次大日系鬘(先说大日加持印)。筑师云。作举额转即脑后悬也。举スクニ合也。ヒラムル事不可有。以下同前私云。スクニトミト者。举身向也。ヒソムト者。举下向也。次如来甲冒(诸被甲印诵同真言)。圆示云。具如此题欤。台藏不习也。但印义不同也。筑师云。背印别不可深。只心深左右引背ヤルト可思也。腰顶脑后同之。正强アマリ久也。サテ引者。小指引许也。左右膝印殊サケテ即膝上(云云)。故庵室背等右寄结给。次振铃印。师云。诸会之时。此印移手是也。即大日之皆拳印真言初有之。次第如成身会私记。不实也。次涂香菩提。示云。涂香次饮食供养可有。印真言下所有。サテ三昧耶真言用也。口传(云云)。但爰不可有饮食也。下之五供养之时可用之也。私云。八供养下萨埵印明加事。理供养别不云时事欤。可存知之矣。次事供养(口传云台藏事理供养スル事。前一义金界供八仪例不分。准之故备用台藏次第也。云云。然而非常途义欤)。善师云。事供养以之。次用五供养。印真言即八供养中香华灯涂外加萨埵三昧耶印真言也。高师云。必理供养前(云云)。仍后说如理供养前ナルヘシ。私云。事理供养次第宜觉(文)。依善师义势修之毕。可思之。次赞(大日阿〃〃四智)。私云。四智赞百字次ナルヘシ。次不散前印诵金刚萨埵真言师云。随本尊结根本印。诵百字明。金刚萨埵印同之。真言随三部异也。又终一字随五部异。其如常佛アハソトハ或没驮。莲华部如今私记。金部缚曰罗。百字明同之。私云。金界心依莲华见事如何。师云。此界专弥陀行法依也。私云。大原说云。金界弥陀别行法(云云)。寻云。何专弥陀行法。私云。三井大阿阇梨云。西方界者金界字也(云云)。此言尤可思合之欤。付此等之流。净琉璃世界台藏界。安养世界金刚界也(云云)。义云。简出毕。尤甚深(云云)。药师理法身大日。弥陀智法身大日也欤上之也。仍如此会欤。东方界者胎界也。云事。真言抄物中其心见事有之。尤可思之。私云。金界念诵咒如何。私云。胎如加慈救咒云金。又可加之欤。可奉寻之。可加之。如此事人意乐也。师云。大日降三世根本佛眼一字金轮五部总咒。大日者如胎藏。佛眼一字同前。根本者羯磨会大日咒也。五部如入三摩地道场观中见也。次入三摩地次根本印次部母印真言(口传。云云)。次振铃(师云。振铃次五悔中发愿一用ヘシ。次随方回向。サテ终ニ五悔略也)。筑师云。大原私记入三摩地根本印略也。但根本印明百字可赞。即随本尊印明不同云者。其意也大日大剑印ナルへシ。即根本印也。此印也。此外别用根本印明事一切不同(云云)。サレハ百字赞赞众不诵事在之也。即中山殿御流说不诵之(云云)。后日云。百字明成身意也。サレハ略记入三摩地略百字明用。其心也。サテ正根本印真言云ヌルハ。金刚萨埵印明也。サレハ念诵金刚萨埵真言也。又云。佛部定常大纫印缚曰罗タト鑁咒也。慈云。入三摩地等只可用之。五相成身观惠事足トテ不用样有之。可思之。寻云。只入三摩地是可用欤。师云。金界略云习ハセリ。寻申云。胎界三摩地略事深行时也(云云)是又可然也。师示云。サレトモ大原私记略之タル也。サレハ可然事欤。私云。此事凡不得心事也。明匠可决也。次奉送印(萨埵三昧耶欤弥陀印)。筑师云。余物五色糸下ナルヘシ。但奉送华随便宜上ナケンモ。何苦カラン。华ハサミナカラ上投(云云)。私云。圆师云。只华ナケスシテ。ソト右手取。右方华机可置如何。投花余物打チラシヌヘサキ样恶故也(云云)。后日云。右手取投事アリ。行者左方取也。寻云。十八道时花投事有之。サル人少少有欤云事有如何。圆师示云。サル事申私记有之欤(云云)。示云。一会时诸会时。事供养时。重香花灯涂印真言用事。一向不可然。次前八供养印真言用コソ。即理供养ニテハアレ。又用理供养二度道理不可然也。台藏何然欤。サテ成身会八供养云者。诸会中三摩会印真言引用也。饮食印用萨埵印コト二样アレ。一八供养时用之。次事供养时饮食次用也(云云)。戒光房第二说定(云云)。但此理供养一向前云故相违欤。仍八供养可时(云云)。私云。诸会后如成身一会时。事供养以前可有八供养。サテ诸会时五供养计欤。此义有其谓欤。所以诸会时八供养二重有之。而善师说成身会时五供养定注。仍二义重可同之。后日又示云。事供养时理供养必可有之(云云)。以前印明行法首尾也。又事供养一反理供养尤可有也。夫取八供养用。只香花等五供养用二段也(云云)。私云。依善师义者。后供养时同前欤。サコソハ有ランスラメ。前后供养不可替欤。存如何。私云。度度如此被示意。师说决定欤。サテ以前五供养定后不违欤。后日示云。诸会后如筑师说欤。仍一向彼定ナルヘシ。示云。成身会时事供养以前先八供养。次事供养。其后香花灯涂萨埵印(云云)。此事供养一具五供养印真言スル欤(云云)。诸会时此八供养略只五供养之真言斗(云云)。私云。如高师说者。金刚界理供养前见タリ。其故私记后供养之次第八供养次第供养(云云)。慈云。十八道初心始行行法ナレハ。事理次第供之。二界后心深行行法ナレハ。理事次第供之。サレハ理供养斗事供养略事有之。私云。事理供事宜觉也。理事供事逆恶也。只可如十八道也。若然者两部共同善师义。可思之矣。
  一。行愿分(自前方便至胜悉地印)。二。三昧耶分(自摩地印至成菩提印)。三。成身会(自土持印至陈三摩那印)。四。曼荼罗分(自本母印至轮且印)。五。供养分(自智清印至普供养)。六。作业分(自百字明至后根本印)。七。三摩波多(自供养印至回向)。已下皆私义也。则此义毕。付一说此旨定有相违事。私云。或宝满院一流仁也。金界到门前加持香水印明。如台藏可用军陀利印明也。是口传云(此分可思之)サテ降三世印明。可略也(云云)。圆师不被示此旨也。サレハ一流中有异说欤。又云。台藏可四度阏伽也(云云)。圆师可用三度阏伽也(云云)。サレハ。又有此异说欤。但以外秘事也(云云)。仍被秘欤。又或云。加持供物台不动印明也。金降三世印明ナルヘシ。不动用台。三世用金明王故也(云云)。圆师云。台藏阏伽涂香次第供之。金刚阏伽灯香次第供之。但与台藏同人有也。然而两部行法不同示义。今样宜觉也。寻云。何金界阏伽度数沙法セサルソヤ(云云)。胎藏○诸会此同可行诸会黑谷说。
  次入本尊观(定印。)心月轮上有□字〃反成五轮率都婆〃〃〃渐舒大扁法界等(云云)。此率都婆渐收𣫍等己身等(云云)。此率都婆反成大日如来(云云)。次。根本印明(五古印五字咒云云)。次入三摩地定印。心月轮上有●字。诸法本不生义也。本尊同本不生故。本尊行者一体无二(云云)。次根本印明(五古印)。次九方便(用回向方便普印)。一师修一切(云云)。归命顶礼(云云)。唵(云云)。次随方回向金刚诸会此同也。次八供养。次入三摩地定印。次根本印明(剑印)。次入三摩地(定印)。T76069601.gif(离言说不可得也)根本印明(剑印)。次八供养○。次五悔。发愿忏悔随喜劝请福(乃至)。愿赞回向如是归命顶礼(云云)。

溪岚拾叶集。

  结愿作法(最极略同前说)
  后。普供养印明之后。若有佛布施者。洒水以辨事印明加持顶载奉之。五悔之后。或但回向方便(打磬)读卷数。次启白补阙分之由取香吕(打)佛子日来之间谨依佛教虽勤修瑜伽行法。凡夫具缚身三业四仪误多。佛眼之照见可恐可耻。仍持诸尊真言。唱种种宝号。补其阙分。成如法清净。善根(打)灭罪印真言(打)。出罪方便印真言。金刚轮菩萨印明。右转顶上。佛眼印明(打)次宝号(取香吕)南无金刚轮菩萨(打)南无一字金轮(打)南无大圣文珠(打)次略神分(七百行法诸愿在此座等。云云)。
胎藏界散华。归命毗卢遮那佛。身口意业遍虚空。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一字甚深教。金刚界散花。归命本觉心法身。常住妙法心莲台。本来具足三身德。三十七尊住心城。毗卢遮那散花。常住不净由悲他。愿力成就住世间。能为利益无边际。大悲为体常遍。愿我速成胜地。毗卢舍那散华我今归依毗遮那。万德庄严法身体。示现度众生无边。世界遍示现□□□对扬。南无法界空中。真言教大日如来。经说知证成执金刚手胎记供养会始书之。一流之仁本也。忏悔偈(令合印)。师说我从过去世之净三业真言礼佛归命满分净法身毗卢遮那遍照智开敷。觉光明眼。广犹若青莲华。摄真实经。此秘密法。难得难遇。设使得遇信心难生。汝等大众。于无量劫积功累德。今得是法。若遇是法。不久当坐菩提树下金刚宝座。摧诸魔军破无明㲉。竭烦恼河永断生死。证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云)。欲结契者。敬白十方三世诸佛。我等下辈愚钝凡夫。虽掌持此印。犹如蚊蚁掌须弥山。恐无势力。唯愿诸加持于我等。诸持此印同佛势力。私寻云。有相成身内妙觉位也。后日尤可取欤可思之如何。即成义势云。古义不取之见。公然者不取之事如何。示云。先余分证成道故欤。若然者真言宗分证成佛云谈欤如何。示云。此即其心欤。凡真言法华共秘教。良观感大果者。初住乃至等觉论见。仍真言观身为本尊者。四十一位取见。如何サマニモ。两宗共教门心。先初住分证成佛论被得。能能可案之耳。彼云。安然付金界立佛因佛果之处。五法成身观内取妙觉欤见。令记成身会论事也。忏悔偈普印。诵偈已礼佛着座。我从无量劫。沦滞生死海。今以清净心。发露初悔过。如诸佛所忏。我今亦如是。愿我及众生。一切皆清净。礼佛。归命毗卢遮那佛身。口意业遍虚空。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一字甚深教。
  降三世小咒。唵𩕳苏吽婆缚曰罗吽发吒。愿一切有情。如来称赞。世间出世间。速成胜悉地。澄宪示云。大悲胎藏中。以不动降三世为除障法。苏悉地中。以军陀利为结护法。金刚界中。以爱染王一字为除障法(云云)。
  又示云。胎藏降魔者。他受用自在宫成道降伏大自在心也。或遣无动使者。或遣降三世金刚界两说头不同。其不又一致也。又示云。金刚界降魔者。不坏金刚光明心故。自性眷属自受法乐之义也。故以可为自受用成道降魔也安然和尚口心也。苏悉地降魔者。军陀利也(云云)。此苏悉地者。非佛成道义欤可寻知法之人也。变化身释迦于阎浮提菩提树下所降魔军。真言教不明能治法欤。可寻之。私云。于两部大法者。大日说云。于悉地法者。金刚手说云。后日云。慈觉三部印信。悉地大日见。若金刚说云者。思之诚成佛道之义非事欤。私云。胎藏界迹四种佛土总名欤。金刚界四种佛土总名欤。凡佛真实体者。自受用身也。仍两界共可同佛二门。示可实报土。但可有浅深异也。传教大师御释。吾此法华宗久远实成道释迦牟尼佛实报土中说。超八大日事理俱密秘教释给。两宗者同可云密宗也。真实同二门教主共自受用身报土居给可得心也。或云。胎界理法身居寂光土。金界自受用身居实报土义有也(云云)。凡异也(云云)。后日见大原决。两宗共实报土居见。相当扁素主义自口之欤。尤殊胜殊胜。珍重珍重。幸甚幸甚。呗可寻之。云何呗布萨用也。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力众生说。澄宪声明血脉案中云。如长□唱礼。云何呗者。密宗以之为规模。九条锡杖始段呗者。显宗以之为准。于云。
  慎敬白大悲虚空莲华胎藏庄严世界中台教主遍照如来四智四行醍醐果德三点眷属四大菩萨摩诃萨埵总法界圆坛四重曼荼罗诸贤圣众别十三大会同体别体五百余尊乃至外金刚部护法天等而言。今信心弟子。合一心清净十指掌。开五轮成身瑜伽坛场。修三密加持顿悟法文事。其趣云何者。大日觉王在法界加持世界偏为顿悟之机说。萨婆为等心地瑜伽之法门有。夫胎藏界大曼荼罗者。法界有情色心中开发土。同如来法界胎藏故。指法界有情五荫色心名如如理法身内证圆明莲华台胎藏。然则此本觉圆明三摩地体。是心量因缘生。即自性不动法身也。此理法身。若不生同体五智者。不可得大日如来称。又智法身佛不说空理性不可得法然常住名。凡此法身内证圆明事理俱密三平等义。佛显露不说也。故大圣文殊上传法圣者。秘藏不传。但经胜义菩提心事理不二旨。说众生三菩提即是三因佛性。明未说法身内证三平等体用法然常住自受法乐众会仪式也。故安然和尚云。圆教佛果非平等三摩地。真言教果以名平等三摩地也。然则法佛三密者。深微细故。十地等觉不能都见说。凡十界广大无边。皆从观心影现成佛之妙理。如是大悲万行具足净心影现者。即近佛惠初心故。大日经十地法生满足说。以是速疾顿成之瑜伽之大旨。似观生死无常为初门。然则厌离眼前。十界依正皆以空。观法心内万相有。如是发一切智心时。即般若波罗密智身。宿大悲虚空胎藏。内备大悲万行。外净心影现。思难无明暗障开真解脱门。菩提心月轮光十方施益用。具益一密□德绕机缘说法利生。大日遍照光普照十法界众生。凡三密修行功。香华供佛善。其德难思者。或一结契者。本有功德自然无不开界。暂至观念者。恒沙罪障须臾消灭说。香花是三密加持香花。虽一花一香。万行成就无量□具足。佛身又无所不至德故。一佛一尊之仪。悉备万德圆满无数果德。何说大日曼荼罗。或依三密种福加持故。忽以父母所生身阶一生大觉位。凡分段同居洛阳。即身成佛规模生死妄报忽舍。叶毗卢遮那智光圆满位说。密严世界无尽庄严大眷属悉围绕故。以八曼荼眷属自围绕明者。或仰愿中台教主遍照如来。伏乞三点眷属四大菩萨法母诚悉明哀愍纳受给。抑令法久住了。慎敬白金刚界会智处城中十八大会六曼荼罗中台教主遍照如来四方四佛十六开示内外八供四摄萨埵从本垂迹果地究竟随冥曼荼罗圣众乃至贤朝萨埵二十天众外金刚部护法天等申。今信心弟子。抽一心丹诚。专三业谒仰。开秘密道器。修顿说三身瑜伽行法事在。其旨趣云何者。遍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本有金刚界。自觉本不生际普贤满月不坏金刚光明心殿内。偏为顿悟之机说平等法界瑜伽教门。然其大意者。本初极理超非而常寂。遮那大智绝四句常住以明。而三乘贤圣者说未至具下辈。依之何得佛法渐流满珠悉备东法缘不通佛道者忧。爰以龙树菩萨。妙云如来化身。于道器得灭后给。及如来灭后七百岁。体大连加持给。幸开铁塔户化持汉家略本弘通人间给。以来致数百岁春秋。传付南天龙智大阿阇梨给。抑龙智位居圣地。神力自在。四悉坛利物偏增无过龙智。凡龙树龙智是同位等行深位大士。入重玄门萨埵。岂异三十七尊。爰慈觉大师圣灵承和初。奉纶旨。跋访大洋远入巨唐遍历诸方终。至入长安城住资圣寺。寻善财悉近诸师丈。以常啼诚搜不见秘教。宿缘所成。幸得遇玄法寺法全大和尚。然此和尚。心逾水忧行等十地。传此利生誓无过和尚。以三部大法传付慈觉大师给。大师沐耳吕毕五瓶智水。传睿岳给。一折印契无非大师念愿。抑大毗卢遮那说想大乘金刚界者。最上金刚秘密界。故别席本经文。以为无量种庄严供养。众香烟云遍满一切金刚界(文)。爰以一行和尚释此文作多释。最要言之者。如来依正皆是真如法性所摄成也。本际极理无有生灭。然则诸佛广大甚深秘密藏。即是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大人所乘。一向悉求平等大会起无尽悲愿。誓度法界众生。初见心明道具足无量功德。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缘成就众生给。自性清净心金刚宝藏。无有阙减。如此妙菩提。即法界众生大依止处也。乐寿量长远出过三时。师子奋迅秘密神通用未曾休息。诸法无边故等虚空心。自然妙惠亦复如此。明悟五部秘密胎三宝加持胜妙法。显五智周遍法界体。说五相成身真言为金刚界宗用也。然即本觉圆明用轮。体用俱时故。凡夫心地入佛地三摩地悟十色心。是名一道清净。修正德三十七尊行。修德三十七尊如如智法身自受法乐曼荼罗现给也。凡金刚界大意取要足之。仰愿中台教主(云云)。金刚界初行表白。建久八年正月为惠静法师注之。慎敬白本有金刚界自在大三昧耶自觉本初大菩提心普贤满月不坏金刚光明心殿中理智不二清净法身五智所成摩诃毗卢遮那阿閦宝生无量寿不空成就等五智如来四摄天女十六大菩萨等自性眷属三十七尊贤劫眷属二十天等都九会曼荼罗诸尊圣众而言。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东塔南谷沙门惠静。幸受人身。漻列释氏。年龄是少夏﨟尤浅。容身于四明洞企菩提于三密道。奉从前天台座主大和尚。传受胎部大法。胎藏大法传受初行。今所令传受。金刚界欲始行法。唯愿圣众哀愍听护。夫金刚界法者。秘中秘深中之深也。智所成毗卢遮那如来妙光明心殿中。与自性眷属共自受法乐。所说如来内护境界也。十六大菩萨四摄八供养。皆是毗卢互体微细法身也。十地等觉犹隔境界。凡夫二乘无伺其门户。依大日如来之加持力。酬金刚萨埵ノ慈悲心显现。此教法布阎浮提。龙猛龙智者。为西天之曩祖。无畏金刚者。为支那滥觞。传教弘法者。为扶桑元古。三国相传一流未竭。爰弟子惠静。性迷菽[莢/夕]智暗。添黑漻禀大法企修行央恐传法师资显惮诸德耶否。所疑者惠质之中盖净菩提二何习欤。所寻者迷心之底。若为残瑜祇诸缘欤。虽入十乘之窗悉深三密密依故也。愿身示皿量性。少冯整企深秘行法。只仰大尊加被。唯愿金刚天哀愍加护。初心愿行必成就圆满给。同胎藏初行表白。建久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敬白。娑婆界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沙门惠静。敬奉从当山座主法务权僧正传受胎藏界印真言行法。自今年五月二十三日无月始修行法。伏愿大日如来哀愍纳受。夫此曼荼罗者。是三世十方一切诸佛之根源。四十一地一切菩萨之所出。名胎藏界者。一切有情身中。有本来不生不灭之理界。如最下卑贱丑陋秽恶女人孕转轮圣王王子血。如莲华种子在污泥之中。众生轮回不知此理。是故大日如来遥出大悲门。对最上乘之机。说此胎藏秘密教法也。大日如来大悲心胎本自养育法界有情。法界有情本有之理开出。大悲胎藏悲生曼荼罗。当知遮那具足シタレハ。诸尊十界法界众生同具足之。生佛一如始末同体也。若有众生如修行遮那三密〃〃加持行〃〃理性忽开敷。解如莲华值同有拔出泥中八叶忽开敷。心王大日心数诸尊具足我心。伏愿依修行力渐渐得开敷。抑佛子是底下薄福凡身也。天性愚钝。受生于末法。令受法之修如猕猴学独觉之仪。婴儿胆赫日之光明异十三大会圣众五类一切诸天密供成仰影施胜利。凡此等真言秘密教。至深息深五天不流布。辰旦早不传之。及八代最寂当开觉。宝历无畏金刚始末至始传给。我大日本国钦明圣朝。释迦遗法虽传来。延历宝祚依传教弘法秘法始传两部德。故知弘夫回依行可久故。虽末代何偏卑下。愿依下遇都怀心感上圣加被。一心丹诚。诸圣知见给。
  此两界表白者。澄宪法印笔也。可用乎。
  (本云)文永五年冬比。于东塔西谷真乘□出写了。
  源惠之胎藏界启白(黑谷说)。慎敬白真言教主三世常住净妙法身摩诃毗卢遮那四智四行醍醐果德大悲胎藏四重法界圆妙坛中三部界会诸尊圣众总无中无边一切处广大金刚法界宫中自性受用变化等流四种法身大三法羯四种曼荼普门玄数诸尊海会而言。今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信心弟子(某)抽一心之丹诚专三业之恳念。移花藏世界庄严。开瑜伽三密坛场。请月轮圣众结尊印契。凝大日法身亲行。念最上甚深密言。夫真言陀罗尼宗者。一切如来秘奥之藏。自觉圣众智修证之门也。一发言声。重罪悉灭。一指才动佛。又不违誓。思字义无灾不除。试观圆轮无乐不与。诚是即身成佛之径路。顿证菩提之直道也。依此薰修必悉地圆满大愿成就。乃至法界平等利益(云云注下也)。金刚界启白同前。恭敬白秘密教主三世常住净妙法身摩诃毗卢遮那阿閦宝生弥陀不空四智心品应正等觉三世诸佛能生之母四波罗蜜菩提自性所成内证眷属金刚平等十六大士内外八供四摄行金刚天女贤劫一千佛菩萨等五类诸天后妃眷属总金刚瑜伽十八会中六种曼荼罗海会尊而言。今南阎浮州大日本国比睿山延历寺信心佛子(某)凝一心清净之精诚。专三菩提相应之恳念。密严佛土之庄严。开瑜伽三密之坛场。请五部九会圣众。结三十七印契。凝大日法身观行。念最上甚深密言。是则为灭罪生善大愿圆满。然则大日如来五部诸尊。照我清净诚。现世当生悉地。必令成就圆满。抑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云云)。次神分。三密瑜伽坛场悉地圆满砌。为法味餐受冥众来临影向。那罗延俱摩罗等二十天奉始。三界所有天王。奉令法乐庄严。殊两所三圣王子眷属。赤山大明神部类眷属。本命曜宿当年属星行役神等。总王城镇守十八明神奉始。普天率土案上案下天神地祇威光增广御为般若心经(丁)大般若经名(丁)祈愿大师等圣灵普贤行愿究竟圆满奉为南无摩诃毗卢〃〃(丁)金轮圣王玉体安稳宝祚延长御为南无摩诃毗卢〃〃(丁)关白殿下大臣诸侯文武百寮善愿圆满为南无〃〃(丁)佛子善愿圆满为南无〃〃(丁)山上山下安稳泰平为南无〃〃〃〃(丁)铁围沙界平等利益为南无〃〃(丁)决定法成就为南无佛眼部母(丁)南无一字金轮(丁)南无大圣文殊(丁)南无一切三宝。
  抑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护持佛子善愿圆满南无〃〃(丁)次神分。奉始梵王帝释四大天王。十二威德天后妃眷属。三界所有天王天众。日月五星。北辰北斗七曜九执二十八宿。琰魔法王七母死生冥官冥众。一乘守护两所三圣。赤山大明神。镇守王城诸大明神。日本国中三千余座大小权实天神地祇。乃至普天率土权实二类。为法乐庄严威光增广一切神分般若心经(丁)大师等圣灵普贤行愿究竟圆满奉为南无摩诃毗卢遮那〃〃(丁)金轮圣王玉体安稳宝祚延长御为南无摩诃毗卢遮那(丁)关白殿下大臣诸侯文武百寮善愿圆满为〃〃(丁)佛子善愿圆满为南无摩诃毗卢遮那(丁)山上山下安稳泰平为南无〃〃(丁)铁围沙界平等利益为南无〃〃(丁)决定法成愿为南无佛眼部母(丁)南无一切三宝(丁)。
  私云。先十八道护摩时者。当依式所被载之启白用。胎金当式不载之间。则上谷说用乎。于结愿作法者。自十八道护摩用两。
  元禄十四年辛巳十二月三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秘密传授次第。私苗。
  一。四种念诵事。师云。都率先德御时意支念诵成就者受法许给ケル(云云)。四种念诵者一意支念诵。所谓本尊种子观念会必一处不杂乱时。始先持念诵许也。二先持诵者。本尊根本真言观诵得灭罪验时。具支念诵许也。三具支念诵者。当时所现行十八道等七分行法也。四作成就念诵者。具支念诵成就上。任行者意乐。或宗福或示智慧。乃至求闻持行法是也(云云)。已上。问。第一意支念诵者意如何。答。不对本尊不念诵真言。只本尊种子一字。观于意地无相三摩地故云意支念诵也。又云。或月轮观水轮等。皆是其类也。故都率先德。于楞严院修月轮观时。御本房前椙木月轮现。故今月轮房号是也(云云)。又云。入三地时所修字道观等是也(云云)。问。第二先持念诵相貌如何。答。道场不庄严尊容道具不安置。先本尊真言许观诵得成就故。先持念诵云也。其证据龙猛菩萨铁塔未开前。大日五字明诵。如开铁塔其证也(云云)。又云。先持念诵成就相者。佛来摩顶香华满室等也。广如经说也(云云)。问。第三具支念诵相如何。答。庄严道场尊容道具具足。七分成就支分具足行法故。具支念诵号也。问。第四作成就念诵者其相如何。答。以前三种念诵具足上。为利益众生祈精所愿乃至为自证欣求净土愿都率等是也。又云。求闻持乳光明生也。不动法八千枚折树枝。逆流水落飞鸟等是也(云云)。此等皆成就相也(云云)。又一义云。意支念诵者。先修结缘灌顶宿生本尊感得。其佛菩萨种子陀罗尼念诵等是也(云云)。东寺流本尊种子念时。事相种子行者喉サハル时成就スル也(云云)。次先持念诵者。意地观法成就上真言诵也。字义为句义为令相应也(云云)。又一义云。山门十八道本尊不动为本故。字诵念(云云)。又一义云。东寺或不动或爱染。或如意轮或大日等以十八道本尊故。以前尊尊以本尊其根本真言令观(云云)。
  一。四度加行次第事。一十八道。二胎藏。三金刚。四护摩(已上四度)。次胎诸会次金诸会。已上加行毕。东寺流先金界次护摩次胎藏界。次第。今天台流两部后授护摩意如何。答。凡天台流两部后授护摩事深秘有之。所谓护摩者。此云焚烧。亦烧尽义也。且断惑义也。今诸会者。十方普世天等供养。护摩断惑ヨテ。十方普世天等。皆悉曼荼罗界会圣众显意也。亦有所表(更问)。又云。今护摩者。两部合行法也。故两部后护摩法修也(云云)。又云。东寺流两部中间护摩スル也。两部不二表意(云云)。
  一。传受用事(法曼院流)。先真言修行种种习在之。不知其大都者难明宗义。仍先大都而后可得其意者也。凡大都云者。大日经住心品。修行得果相明云。金刚手问云何菩提心。大日答言。谓如实智自心(文)。文云何心谓如实知自心(文)。付之云何可知自心乎云ヘハ。大日经义释云。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从本际已来。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时□空诸法便成法界也。云ヘリ。文意真言教。一切众生自元毗卢正体也。初非成正觉。此义闻即开悟者顿机也。上根人也。依之显密两教有不同。显只明心法实相未云色法实相。サレハ文云。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文)。是诸法一心法明心融通虽明随缘不具二种真如寄事也。秘教色实相心实相明也。色体即实相也。心即五智也。色心共本有如来全无别体也。故胎十界图。饿鬼饥馑体。地狱猛火灯燃体。即大日如来也。别何寻始非求正觉。一切众生。于法界宫镇成佛也。故一切众生色心实相云ヘリ。显教立六即阶级。我身外目出事有云。我身理即众生名字观行相似分身究竟次第。大行アルヘキ样思思ヤル也。密教不及也。成佛云始九界舍佛界移义非。仍从本际已来。常是毗卢遮那等。本来成始非修得故。非是成正觉时等云。凡一切众生诸默作作即五轮三密体也(云云)。寻云。平等智身如何。示云。其一切色心。皆是毗卢遮那ノ全体知智惠也。故智身云ヘリ。是即自受身也。甚深义今更如此不可觉。自本全体佛。故智证释云。新成佛有云者。尼揵外道见也(云云)。爰渐机アリテ。一切色心毗卢全体ナリトテ。サテ有ヘキ欤。又动种种念起迷妄众生犹迷(云云)。师云。爰毗卢ヲハ内证土代置。此上五种三摩耶立此机教也。其五种三摩耶云。第一三昧耶者。示云。供养曼荼罗ノ总体见。大日如来法界全体也见。身见曼荼罗供养也。凡大日心中十界性纳也。故曼荼罗向本有佛性物见スル也。第二三昧耶者。示云。投华三摩耶结缘灌顶云是也。胎藏诸尊二百余尊也。其皆宿习也。生死离事宿世结缘依也。仍就开悟得脱有无始事习法也。假今文殊(智)普贤(理)观音(慈悲)不动(瞋恚)乌须沙摩(不净含)爱染王(男女爱)如此所缘入得脱也。全是本有自证本也。依之文云。如是入理门非一。如五百比丘各说真因(文)。此经俱果得事种种说也。假令手水悟得。又食事悟得等也。凡文云。各称本习而入圆乘。本习不同圆乘非一。先世宿习三摩地依。其三摩地佛知行为结缘灌顶云也。投花当佛先世宿习私スル也。假令瞋恚宿习者。忿怒尊打等也。自余准之。喻如身子弟子浣衣子金师子アリ。浣衣子数息观教。金师子不净观教也。此观凡不成就。仍身子案烦此事佛问奉。佛言。浣衣不净观授。金师数息观授(云云)。其故依先世宿习也。浣衣先世衣洗人子。不净观便。金师先世锻冶子。フキカウト云物ノフハフハト风スルニ习。息出入缘アル故已前也。此以前ノ曼荼罗ヲ拜メ。目ヲユヒ花ヲ投ヲ宿习佛知也。第三三摩耶者。示云。受明灌顶也。前别尊知。其尊明受也。此三种法。所谓一随行一尊(其中何佛ニテモ何菩萨ニテモ四种念诵アリ)。一尊功德习也。此中四种者。一意支念诵者。因居本尊种子行者心月轮上置念诵也。菩提心种子萠位念诵也。出入息字观。数息观当也。此法就之相四种益。所谓见(怖鬼神等法成就之时目见也)闻(地破山崩分リ法成就之时大音声ヲ闻也)触(イミシキ味身ニ触本ヨハキ身ニ强ク成也)知(日来不知之法门此时知之)上先持念诵者。如前念诵シテ罪轻重知也。赤色见瞋恚增上身知。如此先相知也。此时自盖障见也。盖障恶业也。三具支念诵者。七分行法仪轨本经习。十八道其外别尊等受也。一尊行法首尾学也。支具トテ行法首尾具也。又云。大日本源利益门根处别尊支分云也。三密支分具故也。支ヱタ也。四作成就念诵者。此护摩也。此时必定当成佛信取也。ヨリ天地心回。北流水南ナシ。死人生也。任意得成就也。已上随行一尊作法也。二三部各别。假令不动金刚部。观音莲花佛部等。此等依尊三部各キハト学也。一部学ハテテハ他移ウツリシテ皆学也。假令金刚部诸尊习ハテテ后。又莲花部移等也。次第习佛部ハテテ胎藏习。金刚界习ハテテ苏悉地习也(云云)。三三部都法。三部学极受也。胎受许胎阿阇梨。其后金习。又苏悉地受也。苏悉地法广行法アリ。今十八道苏悉地略也。第四三摩耶者。此上遍觉一切经トテ一切法习得。我身发得毕为众生许可也。是云传法灌顶也。我身学极化他为许也。此时申国王阿阇梨位赐也。瞿醯经说云。阿阇梨位国王申可被许(云云)。仍觉大师安惠惠亮举申。阿阇梨位赐也。サテ阿阇梨赐后。众生灌顶授也。是自行德极为化他德施也(云云)。第五三摩耶者。以前凡夫ナルヲ。此ヨリ直大日如来受真言。又大行也。当时受法ナマサカシク是学ツヽクル也。其故加行百日。意支先彼スル也。此时又五种三摩耶有也。百日ハテヽ十八道受具支念诵也。山门不动法学也。仍疑云。投花之时宿习学得。今又何以不动为尊耶。答。不动者中道体故也。文云。三谛无形。俱不可见。然即假法可寄事辨。即此假法即空即中。空中二谛二无二也。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云云)。觉大师金刚手光明灌顶经疏云。心性不动明王之体。亡泯三千举大智剑。虽亡而存报大悲索(文)。又四明释云。空中名称一相不应。假谛名称三千宛然(文)。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一成也。三观能观。三谛所观也(云云)。弘决云。一家圆义法界者。须云十界即空假中(文)。山家释云。一心三观传于一言。菩提圆戒授于至心(文)。又云。不动大菩提心体也。菩提心者智慧也。体也。智慧即佛也。而一念瞋恚自受用智也。不动迷体成智也。一切烦恼智慧以对治故。不动者烦恼对治降伏尊也。然则迷时恚烦恼。解脱□智慧体也。智慧者了别强盛心炽盛也。瞋恚者体烦恼也。得智慧光明对治之。文云。迷则三道流转。悟则果中胜用(文)。故不动火体。大菩提心体也。青黑色即智慧体也。又烦恼也。其故薪强盛元品微烟烧也。恶体智体也。瞋恚强盛时。大体现前也。不动瞋恚炽盛体也。智慧サカリニシテ烦恼断体也。大菩提心即不动习也。智证大师释云。坚固菩提心。寂静三昧地。金刚不坏身。名为不动尊(文)。了别强盛智火起烦恼薪烧时。智慧体成就也。
  一。许可语事。师耳语云。若无印佛造印。无真言佛可造真言(云云)。虽然何印何真言云事未授之。仍无印真言佛。胎藏遍知院一切佛印真言可用也。若无印真言菩提。同一切菩萨可用印真言也(云云)。求云。有何证如此可语耶师云。真言教师资相传为先。何可求证据耶。但义释中。此说文隐难得也(云云)。文云。师传云。若末世时。真言一句或途中见出。或鸟类一句真言含来落是求得。或树中或地中。秘印秘真言见。若不传受真言□云不诵断灭之失可有。若任雅意诵持。越三摩耶罪。如何仍此条可习事也。但总印信授后无妨欤。虽然尚一重口传可在可习也(云云)。又云。佛经供养时为开眼。佛眼印真言用之事非也。只佛眼云タレハ开眼云欤。不可依名言。可依义也。佛眼又佛母云也。仍佛眼真言法体成就断也。世间人依母成就五体也。诸佛皆依佛眼佛母法体成就依佛眼胎内善恶。佛菩萨有高下也。母胎生后。依父教训子有善恶也。仍佛眼母胎生后。大日父诸佛养育家业付也。入佛三昧耶。胎内法界出生。转法轮付家业也。东方药师。西方弥陀。依大日付家业为导师也。佛眼大日印真言外。别不可四种法身等□也。佛眼大日印真言诵时。四种法身乃至恒沙万德。并莫不具足。大日智佛眼理也。理智冥合意。赤白二滴和合可思合也。委如阴语集也。不可外闻。
  九月八日已时。于睿山东谷佛顶。尾西莲房住之。又云。金刚界贤劫千佛许也。胎藏遍知院三世诸佛皆并安也。仍一切佛菩萨印真言。诸佛菩萨印真言也(云云)。已上叶上流口决也。
  一。西山观性法桥物语事。师云。观性法桥之一期之间。常随给仕行者。号云随缘法师。死去之后。相当百个日之时被修佛事ケル。房中诸人命。唵随缘娑婆哥被唱。其外别无别事也。灌顶可语云。无佛世以此人为佛。无印明佛菩萨。恣作印明云ヘリ。诚哉此事。甚深深可思合之。最秘秘。
  一。新作真言事。总许可言云。无印明佛菩萨天等。恣作印明可授也(云云)。示云。孔雀经说云。作印明者。上唵字置。终句●●句置。中间物名名字等可置。一切皆成真言也(云云)。取意。サレハ池上大师供私记云。唵良源●●(云云)。可思之也毕。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春正月十四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建武第五(乙亥)五月九日始之。
  一。行法事。
  一。门前洒水事。
  一。引入印事。
  一。香炉事。
  一。洒水器事。
  一。道场观事。
  一。入三摩地事。
  一。三杵事。
  一。振铃事。
  一。五部铃杵各具五个事。
  一。六种供养事。
  已上十一个条。

溪岚拾叶集。

  一。行法事。示云。七分行法生起次第。十八道印义口决。别有之。不遑委载。今且约大纲法门。任一师口传记之耳。问。真言行法肝心如何。示云。先两部肝心在苏悉地。苏悉地细行十八道极。十八契印中初以护身法为最极。其中被甲化他也。三部自证也。此自证化他法自大日如来说教起。所谓净三业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昧耶印。自此一印三部诸尊自证化他法门教也。故行法最初净三业印明结诵也。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已上天台流口传在别更问。寻云。以净三业一印为两部肝心样如何示云。于今宗三个大事有之。所谓为上根。说五秘密经为中根。说理趣经十七段为下根。瑜祇经三十七尊明。此三种中以理趣经十七段为本习也。所以净三业明十七字有之。理趣十七尊是也。十七尊总印五古印是也。非常五古。以合掌横五古习也。此净三业印明者。秘密肝心两部根源也。凡秘密教初心即极谈故。最初结诵此印明(云云)。寻云。此三种中以理趣经为本样如何。示云。五秘密略。瑜祇经广也理趣我处中也凡中者上冥下契义有之。理趣者十七字虽有之。以●一字为本。五秘密●一字极。瑜祇经三十七尊以●一字为所诠。故今净三业一印●一字极。依为秘密最极。用此印明也(云云。已上东寺义)。又云。就净三业一印。十六重(表十六尊也)三十二重(表三十二相也)三十七重习事有之。口传有别。可更问。
  一。门前洒水之事。示云。此生在佛家种子位也。所谓军陀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顶意也。以●●二字加持事。两部理智意也。是以前佛智水洒后佛顶。所谓前佛后佛体皆同义也。是即最初下种位植解脱分功德意也(云云)。
  一。次引入印事。示云。胎藏界用入佛三昧耶印。金刚界用萨埵三摩耶印。苏悉地用合掌印也。此即以三部三摩耶。生在佛家表示也(云云)。
  一。香炉事。示云。劝请诸佛时必用香炉也。其故在世在比丘。所持水瓶执着生。龙畜依身得。故世尊此比丘教为业障忏悔。令行香故。诸佛应来处此龙神香炉载来临。依此因缘诸佛灌顶时必用香炉也。
  又云。香炉相貌事。示云。香炉相貌者。此龙神依执心。尾水瓶マトフ持。首火舍载法会薰也。是法门合。即龙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此即两部理智法门也(云云)。
  一。洒水器事。示云。此中香与水和合事。水金刚界智体也。●字也。香火大事●字也。胎藏界理体也。又是两部理智表示也(云云)。又云。此洒水香炉共谈理智法门也。香炉以香火为本故。以●字为体。洒水水体故。以●字为体。一坛上置此香炉洒水事。自此两部理智本源不二觉体出生事表示也。口传(云云)。又云。洒水功能事。东寺义云。洒水灌顶事。凡灌顶者灭罪生善义也。又灭罪也。以散杖三反タヽリ事。三妄执断除意也。初少タタリ粗惑断义也。后タヽリ无明难断故大タヽリ也。又云。三反タヽリ付。初一度二度ツヽケテタヽリ事。不二而二タヽリ意也。已上东寺义也。天台流而二不二タヽリ也。从因至果意也。又云。浅略义●字去垢义也。●字智水种子也。深秘义灭罪生善义也。此即降魔成道意也。示云。洒水秘决别有之。更可问。此事随分秘藏一流大事。其大纲云者。万法约不过依正二法。夫世界建立样风轮上有水轮。水轮凝成地界(云云)。次正法云。自上诸佛菩萨。下至蠢蠕动含灵。最初种子皆自水轮结生。又非情草木自水种出生也。万叶种子皆圆形。自圆轮●字生事表也。故尽●字法界种次。诸佛正觉成就事菩萨心出生。非●字功能。次秘密意灌顶时●字智水ソヽキ。正觉成就之后归●字一字。故一印会大日字。为种子。口传(云云)。弘云。此事叶上僧正一个秘抄中委细被定。可见之。后不可口外。因物语云惠心先德御代宽师供奉。谷皇庆事相真言师故。不可知法门。深秘。我行可教化。谷御房被参。法谈之次真言事被寻申。其时谷御房洒水功能被语申。宽师闻之。法门大纲灌顶大事不可过之トテ。信仰归伏给。仍其后参惠心御房。先德问云。谷御房何法文被申。宽师不归一年中谷御房私渡セラレケリ。显宗大事只真言ヨリ候ケン(云云)。□ノ真言事相结显宗大事不可知。日顷常ソシリ给谷御房被参。以后常真言方释给(云云)。已上物语也。
  一。道场观之事。示云。凡道场庄严所居佛土建立也。安立心佛国故。心日轮中本尊观种子等也。是行者未来可出世成道所居佛土也。故先德口决云。道场观时不可妄念杂乱。若生异念。所居土不清净。乱唱秽土成道也。若此意殷勤可修道场观也。所诠成佛国土成就众生仪式也。法花未来成道记别习合也。深可思之一。示云。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也。凡法身者本有妙境故。先自本坛上奉安置之。次召请本尊报身如来也。行者劝请依自本国土来临影响给。表去来故以召请本尊。名修德报身如来也。召请本尊坛上本尊不二。冥合境发智为报智。冥境为受。以之境智冥合给(云云)。
  一。次入三摩地事。示云。行者心月轮中有本尊种子。变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形变成本尊等。所诠种子者法身理也。三昧耶者报身修德智慧也。尊形者不二应体也。故行者一心三种具足。是即三身即一觉体习也。
  一。金刚盘事。示云。东寺天台共金刚盘无本说习也。然弘法大师御作有之。仍两流共用之也(云云)。又云。天台流四十帖决中金刚盘形见。以彼可为本欤。又师资相承口传之金刚盘者。如来成道表金刚座也。故五大院释。古佛成道所座故名金刚盘(云云)。又云。不动尊所座盘石是也。所谓如来成道正觉时。为断最后品无明。金刚喻定入给。此故安乐行品疏云。深入禅定见十万佛。即第十地中无始三昧入金刚定。诸佛皆观摩顶授职也(文)。妙乐大师云。若入金刚定。义当等觉。合在第十地中(文)。又又私云。诸佛真金色文属妙觉也。又云。此金刚喻三摩耶三摩地。猛利强盛观念故。常地界座事不能也。其故地六种震动。天魔波旬来山河大地动摇。故自金刚轮际出生金刚宝石坐给故也。故号金刚座。为表之用金刚盘也。凡金刚盘相貌三角火炎形也。付之有事理所表。准显宗意。诸法空为座所表也。故三角宝石坐。三角即火形也。火大必万法烧尽德。此故法花诸法空为座说也(云云)。次密宗意南方火天方故。以角宝石为座也。火大者五形中心法カタトル故三角用也。所诠以一心法界为座意也。又南方无垢成道。深可思合之也(云云)。
  一。三杵事。问云。三杵者何表示耶。示云。五古者金界五部也。三古者胎界三部也。独古者不二妙成就三摩耶也(云云)。次约依报时。日域独古形也。震旦三古形也。天竺五古形也。此三国法尔自然三杵也。曾非造作也。自性法身三摩耶形。深可思合之(云云)(已上弘法大师神明秘释意也。云云)。又云。独古者独一法界表示也。又一心三昧耶也。三古者三智三观三部表示也。五古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诠此三杵者。开一心显三观。三观现前必五智具足也。是我等因位修行。法门横平等义显。故此三杵横双也(已上浅略意)。次以秘密坛意者。两部不二中胎法界体性智。东方萨菩萨位出云独古。次南方修行位至三古德。次菩萨责至五古位。此四点具足至方便为究竟位。为铃位也。此铃者至正觉圆满位。为人天说法利生事表也。正觉必竖成道故铃竖立也。此事密秘坛五位成就意也。故秘经云。●普贤三摩耶。●屈进力如钩●檀●惠禅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诵一字明结大羯磨印时。不间断三十七圆满。此文秘密坛最极大事。自然觉了佛体也。所诠我等胎五位成就间。五相生身圆满形也。凡铃杵者。一切众生本有三昧耶。诸佛自证法门也。故时时无间断等说也(云云)(口传也。更可问)。已上天台流习也。
  一。振铃事。问。于振铃有缘起耶。示云。西天法食时必振铃也。凡供养法者。食时作法也。仍用振铃也。是顺内法时法喜禅师轨则也。仍振铃者。即说法仪式故也(云云)。又示云。凡振铃者惊觉意也。则是说法义也。所谓诸佛在定中。为奉召请惊觉也。先格意云者。诸佛于本国土在定中。为惊觉振铃云(云云)。次深秘意云者。一切众生本有自性觉体。皆性德理内有。是名在缠真如。闻诸佛说教法音。始觉修显智慧发起。是诸佛惊觉名也。是故众生心中有藤尘数诸佛等说也。凡真言教意常应化说法非。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铃自五古ハサラ形。是五智五佛说教相表也。故五大院御释云。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真言人直闻风响水音。即知是法身之声。且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义。即非顿机。虽闻佛音声于彼无益(文)。又云。弘法大师御释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言悉文字也。法身是实相也(文)。示云。如此等文理者。诸法当体即是大日如来说教相也。自然觉了佛事。可思之(云云)。智证大师御释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执随缘俱不变易。照同时(文)。觉大师御释云。寂照俱时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同散不妨寂。寂不妨散(文)。此等释又于诸法当体有寂照二义。即是两部理智法门也。故觉大师御释云。寂者●字。智藏理也。照者●字。金刚故也。寂照俱时者●字。苏悉地理智不二(文)(已上取意合行口传)。又五大院御释云。万法是真如。阿字不变理真如。是万法随缘阿字相(文)。此文以寂照二义诸法极尽也。示云。上所云铃杵五古ハサラ。即诸佛所变金刚也。于此有譬喻金刚。有当体金刚。譬喻如法花当体譬喻莲花譬喻金刚如常。次当体金刚者智慧定是则佛智见之二字也。是亦寂照二义也。此五古ハサラ则大日所具一智具德故。理也。寂也。五古寂然智也。照也。又我等于色体云时。五蕴和合一身总体成寂也。理也。五蕴寂然照也。智也(已上约正法说之)。次约依法云之者。草木国土悉具此二义。无不谈也。遍一切诸法故。大日称号无所不至遍照尊也。故今振铃声大日如来自受法乐说教也。又报法当体铃相貌也。深可思之。
  一。五部铃杵各具五部事。示云。五部铃者佛部五部也。五部杵金刚部五部也。五色糸莲花部五部也。五瓶宝部五部也。轮羯磨羯磨部五部(已上师口传也云云)。示云。五部各具五部。故各具五智无际智成也。此事有本说。可检之也(云云)。
  一。六种供具事。示云。此六种供具者。六波罗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自因至果从果向因成佛所表故。必用供具。其故因位万行万善。虽广促在六波罗蜜。此六度一座行法中圆满具足也。所谓阏伽者檀度。涂香戒。花鬘忍辱。烧香精进。饮食禅定灯明智慧也。此六种供具当体。是六大相貌也。以六大无碍即身成佛名也。仍我等六大和合秘密坛供养法名也。以之长时法名。或昼夜不退名。或号十二时不退行法云也。如以前所谈也(云云)。
  寻云。于一座行法。从因至果从果向因习样如何。示云。前供养行者。奉供养本尊。故从因至果行也。后供养本尊供行者。故从果向因义也。仍决云。师口一座行法。从因至果三祇大劫行(文)。又云灌顶时大坛供表从因至果。正觉坛新佛供养表从因向因也。故于一座行法。本因本果行相悉因备满足也(云云)。
  寻云。以六度当六种供具证据如何。示云。以六种供具当六波罗蜜事善无畏三藏所译十度异名。云抄有之。是其证也(云云)。
又惠果和尚五供养伽陀云。
  如彼三世中 诸佛菩萨等。
  修行五供养 我今亦如是(浅略)。
净心为涂香 功德为烧香。
  万行为妙花 果德为饮食。
  智慧为灯明 供养自身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数曼荼罗。
  三界唯一心 心外无别法。
  以心供养心 色心不二故(深秘)。
  五供养色言 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罗心 显形等诸色。
  手印标炽等 三摩耶法身。
  真言色声中 文字句义等。
  法曼荼罗身 此间失念之。
  供养自身中 四处威仪等。
  羯磨法之身 我今四法身。
  诸佛同一体(已上深秘)。
  我今奉献诸供具 一一诸尘皆实相。
  实相周遍法界海 法身即是诸妙供。
  供养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恒普供养。
  不受而受哀纳受 自他安住秘密藏(秘秘中深秘)。
  义释云。举浅秘两释。接众经微言(云云)。同寻云。此浅秘云言下摄四重释样有之乎示云。此浅秘言下两秘合释也。私云。于密教一切法门浅略等四重释用事。以此五供养伽陀为诚证也。夫浅略意云者。过去诸佛菩萨如修行正道给。修五相三密行。以之为浅略也。次深秘意。以自性清净菩提心为涂香。以因位万行为花鬘。花必结果实功能有之故也。次烧香遍至功能有之。仍喻精进也。六波罗蜜中精进波罗蜜无别体。余五波罗蜜无懈怠名精进。仍精进遍六释。又止观云。精进者不交名精。不忘为进。故以烧香六种供具中央置也。次以饮食为禅定事。诸佛以法喜禅悦为食。依如来法身寿量常住也。故圆觉经云。如来如圆觉心皆从禅定生。一切五情皆依食持寿命。是皆从禅定智慧生意也。故禅波罗蜜故智慧波罗蜜置也。次以灯明喻智慧事。灯明必有破暗之功能。故喻智慧断明也。以阏伽喻檀度事。檀度者布施也。四摄行初故用之。故止观云。布施者转怨作亲云。凡四摄行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也。今阏伽时以本清净水诺治无垢身。证诚我承仕。是利行同事意也。故阏伽时顶上サヽケテ。所念事奉祈念也。其故此阏伽者。佛御足奉洗意也。佛奉给仕时正奉亲近佛。仍所念事佛奉启白也(云云)。又云。十指即十波罗蜜也。此十波罗蜜促即在六度。此六度促在定惠□□。此定惠福二严也。又是我等色心二法也。所诠以六大和合六度满足名。境智冥合习也。所诠此六大无碍名六种供具也。此即长时不断秘密檀行法也。故秘密灌顶时道场庄严无。本尊道具无之。其故我等六大色心当体。自受法乐尊容道具故也(云云)。寻云。十波罗蜜促为六度样如何。示云。十波罗蜜只六度也。其故开第六智波罗蜜。出终四波罗蜜也所诠是开合异也。又云。今深密意五供养色。皆悉是内心所诠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体是法界体也。仍以心供养色心不二释。将又内外八供香菩萨花菩萨名事此意也。故以草木果实奉诸佛供养事。世间花果即大日具德同恒例功能随一也。其故草花佛家供时。受木成佛义宛然也。仍一切供具佛供事。法界体合契意也。法界促不出五尘。即是即佛果功德示名供养法云也。深可思之。又云。秘中深秘供养法者。以四种曼荼习也。所诠大曼荼罗六大和合名也。又以之为体。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昧耶曼荼罗者。智慧义也。亦名报身。又名相。次法曼荼罗者。秘密宗中文字句义真言等也。是经依正万法有字。以之为法曼荼罗。此以为用也。次羯磨曼荼罗者。上三曼荼罗上作业也。故羯磨无别体。仍羯磨通三种释。所诠大曼荼罗法身理体色法也。三昧耶曼荼罗报身智体也。心法也。次法曼荼罗应身口业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罗者。三身如来四威仪动作事遍也。故四处威仪等释。仍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必四种曼荼罗具足也。仍自然觉了佛名也。仍义释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毗卢舍那平等智身等释。或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等释此意。深可思之。次秘秘中深秘供养法以。一花一香奉供本尊。一一诸证皆实相也。此实相法界全体也。法界体无间断。故常住不退行法也。故三世常恒普供养等释。以法界对法界。故无能施无所施自他共安住秘密藏中。即以一花一香供具供本尊事。本尊者法界体也。今奉献供具法界体也。开显名供佛也。此准显宗意。常境无相。常智无缘。以无缘智缘无相境等释此意也。或又境发智为报智。冥境为受释意。所诠我等。六尘境受用处。自受用法乐。心王大日心数曼荼罗尘数诸尊奉供养也。故住心王无分别处时。名大日如来。心数念想念现起处。曼荼罗名也。故历缘对境起处念相。悉是菩萨心。发起习也。皆是自性本有菩提心故也。此念拂云者。非秘密机。凡念虑起即诸佛出世给习。故本朝大师释云。断忘念者。杀害曼荼罗圣众。岂非五逆之随一乎(文)。又义释云。三界极重罪不过于厌离。汝于贪欲处勿生厌离心(文)。深可思之。
  私云。师云。此等法门秘密自证法门也。非凡大妄想见也。能能可思之。
  寻云。所上出五供养伽陀。惠果和尚送船中。弘法大师授给。故天台流无相承云。如何。示云。东寺流弘法大师相承偈云。天台流法全和尚慈觉大师授给习传。
  寻云。觉大师御相承证据如何。示云。弘法大师自惠果相承之。觉大师自法全相承之给。其证据云者。觉大师在唐诸宗口决中云。一对受法(谓对面传受)。二遣使法(谓遣使传之)。三怀纸秘法(谓师怀中来受之)。四饯别秘法(谓归朝时授诸加持法)。五伯头秘法(谓伯头师来授之)。六赠船秘法(谓差专使)。赠五供养伽陀于船中(已上)。师云。今赠船秘文者。上所云五供养伽陀。差专使令送船中。故名赠船秘文。东寺流乘船偈名也。若依东寺相承。山门无之云者。是处可笑可笑。又一义云。弘法大师御在唐首尾三个年也。其中年惠果有御入灭。仍惠果和尚碑文等弘法大师书给。何故弘法归朝时。船中送此偈云耶。若然者谁人送ケルソ乎。此相如何。东寺流人可答也(云云)。以上。
  本云。于山门横川灵山院正定房。书写之毕。
  元禄十五年正月十一日沙门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深秘)。

  一。行法事。示云。先两部肝心。有苏悉地。苏悉地细行十八道穷。十八契印中始护身法始。其中肝心净三业。所谓被甲化他也。三部自证也。此自证化他法大日如来说教起。此大日教法未起以前。自性本有妙法此谓清净三业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昧耶印。此一印三部五部诸尊自证化他法门缘起也。故行法最初净三业印明结诵。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口传别。更可问(已上天台意。云云)。
  一。门前洒水事。示云。是佛家生存种子位也。所谓军荼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顶心也。●●二字两部理智心也。是以前佛智名洒后佛顶。前佛位后佛智契当意也。
  一。次引入印事。示云。胎藏界入佛三昧耶印用。金刚界以萨埵三昧耶印用。苏悉地合掌印用也。是则以三部三昧耶。佛家生在法门表示也。
  一。次道场观事。示云。凡道场庄严所居佛土建立也。心佛土安立故。心月轮中本尊种子等观也。是行者未来可出世化道所居佛智也。故先德口决道场观时。不可妄念杂乱。若生忘妄者所居土不清净。故秽土化道唱也。若此意殷勤可修道场观也。所诠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仪式也。道场观并灌顶仪式法花未来成道记莂习合也。深可思之。
  一。本尊事。示云。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妙境故。先自本坛上安置奉也。次召请本尊报身如来也。行者依劝请本国土来临影向给。智去来故以召请本尊修得报身如来习也。
  一。次入三摩地观事。行者心月轮中本尊种子子变成三昧耶形。三昧耶变成本尊等云。所诠种子者法身理也。三摩耶者报身修得智慧也。尊形者不二应体也。行者一心此三种具足。故三身即一觉满显传也(云云)。
  一。香炉事。示云。劝请诸佛云时。必用香炉也。其故在世比丘。所持水瓶生执着。龙畜依身得。此业障忏悔为令行者故。舟诸佛行来处。此龙神香炉戴来临。以此因缘。诸佛劝请时必香炉用之(云云)。
  又云。香炉相貌事。示云。元香炉相貌此龙神执心依尾水瓶缠持。顶戴火舍熏法会也。是法门合。凡龙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是则两部理智法门也(云云)。
  次洒水[箸/灬]事。示云。此中香水和合事。水金刚界智也。●字也。香火大也。●字也。胎藏理也。又是两部理智表示也(云云)。香炉以香火为本。故以●字为体。洒水水大故以●字为体。一坛上此香炉洒水置事。此两部理智本源。不二觉体出世事表示也。口传(云云)。
  一。铃杵事。示云。先金刚盘者。如来成道金刚座表也。又不动尊所座。盘石是也。所谓如来成等正觉时。最后品无明断。为金刚喻定入给。此三摩地猛利隆盛观念故。常地座事不能也。故名金刚座。为表之金刚盘用也。此金刚盘相貌三角火形也。是有事理所表显字意准。诸法空以为座。表之三角宝石生。三角则火形也。火则万法烧尽法。是则诸法空为座意也。次密意南方火天方。故以三角宝石为座又火大五行中形心法故用三角。是则以一心法界为座心也(云云)。
  一。三杵事。示云。先独古者。表独一法界也。又一心三昧耶也。三古三智三观三部表示也。五古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诠此三杵一心三观开。三观现前五智具足也。是我等自他修行法门横平等意显故。此三杵横置也(已上显意)。次以秘密坛意云。两部不二中台法界体性智。东方萨菩萨位出为独古位。次南方修行位至为三古位。次至喜菩萨为五古位。此四点具足方便为究竟位至为铃位也。此铃正觉圆满位到。为人天说法利生事表也。正觉必竖成道故铃竖立也。此事秘密坛五位成就心也。故秘记云●普贤三昧耶。●掘针力如钩。●檀●惠禅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诵一字明结大羯磨印时也。不间断二十七圆满。此文秘密坛最极大事。自然觉了佛体也。所诠我等胎内五位成就之间。五相成身圆满貌也。凡铃杵者。一切众生本有三摩耶。诸佛自证法门也。故时时不间断等说也。口传有别。更可问也。
  一。振铃事。示云。凡振铃者。惊觉心也。即是说法义也。所谓诸佛定中御座。为奉召请惊觉也(云云)。先浅譬意云也。诸佛本国土于定中坐。为惊觉振铃云。次深喻意。一切众生本有自性觉体。皆性法理内是名在缠真如。诸佛说教法音闻。始觉修显智慧发起。是名惊觉诸佛也。此故众生心中微尘数诸佛御座等说也。凡真言教意。常应化诸法非。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铃自五古缚曰罗形有之。是五智五佛说教相表也。故五大院御释云。五大响当体是真言也。故真言人仁直闻风声水音。即知是法身之声。亦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义。即非顿悟之机。虽闻佛音声于彼无益(文)。又次此释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言悉文字。法身是实相(文)。义云。如此等文理者。诸法当体即是大日如来说教相也。自然觉了佛事。可思之。智证大师御释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随缘俱不变。寂照同时(云云)。觉大师御释云。寂照俱时寂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妨寂。寂不妨散。此等御释又于诸法当体有寂照二义。即是两部理智法门也。故觉大师御释云。寂者阿字胎藏理也。照者●字金刚智也。寂照俱时者。●字苏悉地理智不二(ト云ヘリ取意)。又五大院御释。万法是真如。阿字不变理真如。是万法随缘阿字相也。示云。此文又以寂照二义诸法穷尽也。又上示云。铃杵五古ハサラ即诸法所具金刚(云云)。有臂喻金刚。有当体金刚。解如法花当体。譬喻莲花。譬喻金刚如常。次当体金刚者。金刚者智惠也。是则佛知见二字。是又寂照二义也。此五古ハサラ即大日所具一智具德故。理也。寂也。五古宛然智也。又于我等色体习之者。五蕴和合一身总体成寂也。理也。五蕴宛然照也。智也(已上约正法读之)。次约依法谓之。草木国土悉此二义具也。一切诸法无不遍。故大日讲无所不至遍照尊号也。故今振铃声大日如来自受法乐说教也。又诸法当体铃相貌也深可思之。
  一。六种供具事。示云。此六种供具者。六波罗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从因至果从果向因仪作所表故。必六种供具入用也。其故因位万行万善广促有六波罗蜜。此六度万行一座行法中圆满具足也。所谓阏伽檀度。涂香戒。花鬘忍辱。饭食禅定。烧香精进。灯明智惠也。此六种供具当体是六相貌也。以六大无碍名即身成佛也。何我等六大和合秘密坛供养法也。以之长时行法名。或昼夜不退行法名也。十二时不退行法云也。寻云。于一座行法。从因至果从果向因习事如何。答。前供养行也。奉供本尊。是从因至果心也。后供养本尊行者供给。是则从果向因心也。密怙决云。一座行法从因至果毕三世大劫行。又灌顶时大日供从因至果表。正觉坛新佛供养从果向因表也。故于一座行法。本因本果行相悉圆满具足也。寻云。以六度宛六种供具证如何答。以六种供具宛六波罗蜜事。善无畏三藏所谓十度异名云抄有之。彼可见也(云云)。又惠果和尚五供养伽陀云。
  如彼三世中 诸佛菩萨等。
  修行五供养 我今亦如是(浅略)。
  净心为涂香 功德为烧香。
  万行为妙花 果德为饭食。
  智惠为烧明 供养为身中。
  心王大日尊 心数诸曼荼罗。
  三界唯一心 心外无别法。
  以心供养心 色心不二故(深秘)。
  五供养色尘 六大所和合。
  大曼荼罗身 显形等诸色。
  手印檀乐等 三摩耶法身。
  真言色声中 文字句义等。
  法曼荼罗身 供养自身中。
  四处威仪等 羯磨之法身。
  我今四法身 诸佛同一体。
  (秘中深秘译)
  我今奉献诸供具 一一诸尘皆实相。
  实相周遍法界海 法界即是诸妙具。
  供养自他四法身 三世常恒普供养。
  不受而受哀纳受 自他安住秘密藏。
  (秘秘中深秘已上)
  示云。凡于密教。一切法门浅略等四重释用事。以此五供养伽陀为诚证也。此偈意如过去诸佛菩萨修行觉道。修有相三密行心也。为浅略。次深秘意。以自性清净菩提心涂香。以因位万行万善为花曼。花必果实结功能有之故也。六波罗蜜中无精进波罗蜜别体。余五波罗蜜无懈怠心名精进。以精进六通释。故以烧香六种供具中央置也。次以饭食为禅定事。诸佛法喜禅悦以食给。如之如来法身寿命常住。故说云。如来妙圆觉心从禅定生。一切有生皆依食持寿命。此皆依禅定生智惠心也。故禅波罗蜜次置智惠也。又以智惠解灯明事。灯明破闇功能故解智惠断惑也。次以阏伽解檀度事。檀者布施也。四摄中始故用之。故止观云。布施者。转怨为亲(文)。凡四摄行者。布施爱语解行同事也。今阏伽供时。证诚我承事。是解行同事心也。故供阏伽时。捧顶上所念事奉祈念也。其故此阏伽足奉洗心也。佛奉给仕时。正佛奉愿。故所念事佛奉启白也(云云)。又云。十指即十波罗蜜也。此十波罗蜜促即有六度。促此六度穷定惠二法。此智惠我等色心二法也。所诠六大和合以。六波罗蜜满足名。境智冥合习也。此六大无碍六种供具名也。是则长时不断秘密坛行法也。故秘密灌顶时无道场庄严。无本尊道具也。其故我等六大色心当体。自受用法乐尊容道具等也(云云)。
  寻云。促十波罗蜜为六度事如何。答。十波罗蜜只六度也。其故开第六智波罗蜜。终四波罗蜜出也。所诠是开合异也。又示云。今深秘心五供养色尘。悉内心所具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体是法界体也。故以心供养心。色心不二故释。将又内外八供等香菩萨花菩萨等名事。此意也。故以草木果实奉供诸佛事。世间花果即大日具德过恒沙功德随一也。其故草木供佛果时。草木成佛义宛然也。仍一切供具供佛者。法界全体合念心也。促法界不过五尘。此五尘即佛果具德示名供养法也。深可思之。次秘中深秘供养法者。以四种曼荼罗习也。所诠大曼荼罗者。名六大和合也。以之为体。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摩耶曼荼罗者。智惠义也。即报身义也。亦名相。次法曼荼罗者。密宗中文字句义真言等是也。此法曼荼罗以为用。次羯磨曼荼罗者。上三曼荼罗上作业也。故羯磨无别体也。仍羯磨通三种释。所谓大曼荼罗法身理体也。色身也。三摩耶曼荼罗报身智体心法也。次法曼荼罗应身口业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罗者三身如来四威仪动作事业也。故四所威仪等释。一切众生色心具足。是必四种曼荼罗具足也。故名自然觉部佛也。仍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ヒルサナ平等智身等释也。或六大无碍常ユカ。四种曼陀各不离等释此心也。深可思之。次秘秘中深秘供养法云者。以一花一香供本尊。一一诸尘皆实相。此实相即法界全体也。法界体无间断。故常住不退行法也。三世常恒普供养等释。以法界对法界。故无能施无所施。自他共安住秘密藏中。凡以一花一香供具供本尊事。本尊法界体也。今所献供具是法界体也开显名供佛也。是准显宗意者。常境无相。常智无解。以无解智缘无相境等释。此意也。或又境发智为报智。冥境为受等释意者。所诠我等六尘境受用处。自自受法乐心王大日所显曼荼罗尘数诸尊奉供养也。故心王无相处住时名大日如来。心数念相现起处名曼荼罗也。故历缘对境。所起念悉是菩提心发起习也。皆是自性本有菩提心故也。拂念云者。非秘密机。凡起念虑云者。皆是诸佛出世给也习。故弘法大师御释云。断妄念者杀害曼荼罗圣众。岂非五逆随一耶。深可思之。
一二六朝暮行法事。口决云。坛者自身也。要目已下结跏趺坐貌也。此坛上我等六根置即供养具也。息出入即念诵也。是尊形也。总体色阴三摩耶形也。此尊形三摩形法尔自然满见色知青黄等。闻声显解。总历六尘境即念诵有。故十二时行住坐卧振舞。皆三密行。十方诸佛供养有也。参佛神御前。只默然居即供养佛神行法也。此外更不用念诵读经也(云云)。是深深至极灌顶秘密口决也。可秘可秘。又云。早早念诵云事。有四重口决。最极秘事也。更可寻之(云云)。
  寻云。上所出五供养伽陀。惠果和尚送船中。授弘法大师给。天台流无相承云。如何。答。示云。东寺流名弘法大师相承偈云。天台流法全和尚授觉大师习传。寻云。觉大师御相承证据如何。答。弘法大师自惠果相承。觉大师自法全相承给。其证据云。觉大师御在唐诸余决中有(云云)。一。对受法(谓对面传受)。二。遣使法(谓遣使传受)。三。怀纸秘法(谓师怀中来授之)。四。饯别秘法(谓归朝时诸加持法授)。五。泊头秘法(谓泊头师来授之)。六。赠船秘文(谓差专使赠五供养伽陀于舟中已上)。师云。今赠船秘文者。上所言五供养伽陀。差专使令送船中。故秘文。东寺流名乘船偈也。若依东寺相承。山门无之云者。无其处。可笑可笑。不便不便。一义云。弘法大师御在唐首尾三年。惠果铭文等弘法致。何故弘法归朝之时。船中此偈送云耶。此相如何。东寺流者如何可答耳(云云。已上)。
  (御本云)
  元享二季后五月二王城东山于元应寺。为初心者读之毕。不可及外见者也。后日可令添削者欤。
  住持沙门天台菩萨比丘光宗记之。
  建武五年二月四日。于阿弥陀寺南谷□报。
  金刚佛子定势。
  应仁三年(己丑)二月二十七日。于阿弥陀寺北谷定光拜书写之。
  天台金刚玄祐。
  元禄十四年(癸巳)十一月十四日。于山门净教房。以日光山所藏御本校对。
  天台沙门实观。
  御本无之也。
  大小摄事。五大院抄云。大摄名禅定波罗蜜菩萨。小摄名智惠波罗蜜菩萨。即以三昧耶形汲有情轮回业。引处之处也。或云。大摄名实智。小摄名权智。又云。大摄名定。小摄名惠。即如来权实二智定惠(云云)。所谓炉口者。大马口海也炉火者法身智火也。我今以权实二智之手。汲无明生死之油。入不动明王大马口海。以智火舌皆悉烧尽我等施主及恶灵邪气十二因缘之故业。无明转明更显真如法性之理体(云云)。山家云者。三世一切诸佛所修行业。总为妙法莲花经。是故受持此经。人位同佛位。更非凡夫。辨才仪轨云。宝珠何在惛海之底。惠日高照。心处之悦也。善无畏云。●字遍成八叶。八叶遍成弥陀。大日经云。大日者●●●三字。●者色法。●者心法。●者色心不二体也。弘法云。●者过去千佛。弥者现世千佛陀者未来千佛也。南无阿弥陀佛一度唱。三世诸佛如来御名号奉唱也。
  一。三会晓者。●字观义者是目也。晓明星出时也。三是不二旨可明。唯独自明了节也。孔雀经云。一切日皆善。一切宿皆现。诸佛皆威德。罗供皆引满。以此诚实言。我愿成吉祥。
  一。灶涂法幅三尺四尺。长五尺作灶。口东向贫。西向大吉。南向大阴。北向大凶。灶井向必口舌也。灶涂吉日(正二三卯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戊サルカ丁卯己丁午丁未イヌカ)。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心经口决。
  摩诃(大日)般若波(大通智胜)罗(宝生)蜜多(威音王)心经(大般若波罗密菩萨名也)观自在(宝明)行深(释迦)般若波罗蜜多(十二神)时照见五蕴(成佛)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金刚不良佛)色不异空(梵天主)空不异色(帝释)色即是空(龙尊王佛)空即是色(精进军佛)受想行识(宝月佛)亦复如是(宝力佛)舍利子是(迦叶佛)诸佛空相(宝光佛)不生不灭(炎魔王)不垢不净(无现佛)不增不减(难垢佛)是故空中(清净佛)无色无受想行识(清净施佛)无眼耳鼻舌身意(四大天王)无色声香(旃檀香佛)味触法(多宝佛)无眼界(念德佛)乃至无意识界(旃檀德佛)无无明(无量光佛)亦无无明(无量寿佛)尽乃至无老死(莲花佛)亦无老死(莲花光佛)尽无苦(大光佛)集灭道(辱明佛)无智亦无得(花严佛)以无所得故(寂静佛)菩提萨埵(不动)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寂光静佛)无挂碍无挂碍(妙见庄严佛)故无有恐怖远离(显惛佛)一切颠倒(自在通王佛)梦想究竟(定光佛)涅槃三世诸佛(过现未三千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八千亿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三万灯明佛)知般若波罗蜜(召明种佛)是大神咒(宝箧印陀罗尼)是大明咒(尊胜陀罗尼)是无上咒(千手陀罗尼)是无等等咒(随求陀罗尼)能除一切(大圆镜智观自在)真实不虚故(牛头天王)说般若波罗蜜多咒佛神三宝印即说咒曰(三世诸佛)揭谛揭谛(药师真言)波罗揭谛(宝性真言)波罗僧揭谛(阿弥陀咒)菩提婆诃(释迦咒)。
般若心经口决。
  一。舍利孔大虚灯心寺不空三藏释也。故灯心寺孔又云也。
  元禄十四年(辛巳)冬十二月十七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五大愿事。众生无边誓愿度(文)。第八识大圆镜智。即元品无明。金刚萨埵是也。难云。第八识者无明也。何所发境云乎。仰云。无明。众生也。众生誓境。第八识菩提心发也。即苦劫也。东方发心出立是显欤。
  福智无边誓愿度(文)。第七识平等性智宝生尊也。恒沙也。二严也。真言教意所断烦恼无之。然者烦恼当体即恒沙功德。福智二严成也。仍四弘烦恼无边者。五大时福智无边改也。可收之。宝生尊三摩地是也。如意法心法意三惑当体三智显姿也。三辨宝珠可思之。法门无边誓愿智。第六识妙观察智菩萨界见思惑显也。仰云。妙观察智释。弘法释云。五眼高悬邪正无误(文)。假谛恒沙法门。森罗万像历然也。佛眼种智真空冥寂。四眼二智万像森然(文)。又云。四眼皆入佛眼。皆名佛眼(文)。
  寻云。妙观察智说法断疑样如何。仰云。说法断疑智者。妙观察智也。即佛眼种智。真空冥寂方。第一义不思议本分不动也。四眼二智。万像森罗方。说法断疑也。凡断疑生信妙观察智德也。
  寻云。二智云何耶。仰云。三智时一切智(空二乘)道种智(假菩萨)一切(中佛)也。一切种智方真空冥寂サテ有也。余二智四眼说法断疑也。
  寻云。此妙观察智唯说空假二边欤仰云。不然。三劫是即法门也。五眼三智不可相离故也。
  一。以五眼对三智事。仰云。一切智(惠眼缘空)道种智(法眼缘假)一切种智(佛眼缘中)此上天眼肉眼者。所破无明也。所诠五乘也。但□种三昧道时。是ハタラカサテ三却即是照也。仍万像森然云。邪正不误云也。
  一。妙观察智定印事。寻云。此智门也。今尊结定印耶。仰云。凡妙观察智时也。说法时此印引合立向下持也。仍妙观察智说法印云是也。
  寻云。来迎印一手上一手下云意如何。仰云。上求下化也(云云)。又寻云。能化下化所化上求ヘシ。ミダ自证极佛也。何上求义有之乎。仰云。众生引摄令上求菩提一义也。寻云。此定印三辨宝珠印也。南方宝部尊可结此印。如何。仰云。东方金刚部。西方莲花部。中央佛部。此三部不二南方宝生尊宝生平等性智云也。仍不二□结显也。所诠阿弥陀三身印者此印也。此印义三部共虽有之。今说法断疑智示尊故。三身圆满愿显也。即三密一致印也。追可寻之。
  一。妙观察智尊乘孔雀意如何。仰云。此鸟一切善恶物不撰令食也。间所撰十恶五逆罪人妙观察智三摩地入意也。邪正不误释此意也。众生无边誓愿度愿相叶。可思之。四明释云。一切众生有各自。谓实念铁床非苦。变易非移。此心至等觉终心(云云)。仰云。此释以度生愿满可得心也。如我昔所愿。深可思合之。如来无边誓愿事(文)。前五识成所作智尘沙惑。仰云。是北方羯磨事业也。以前大圆境智三来依正云。东西中如次。此各事业显也。仍成所作智云也。各诸佛内证显间。依正不二无非诸佛三摩耶。如来无边誓愿事云。可思合之。
  寻云。此三摩地释迦云意如何。仰云。释尊自证圆满正觉成证尊也。即羯磨事业成也。西方犹自证法门极。正羯磨事业之义无之仍此三摩地毗首羯磨三摩地云义有之。可思合之。又四智三密习也。所谓此三摩地身密。两方口密。余意密也。身密云间羯磨事业义云名也。
  寻云。释尊以●字观成道给。然者●字当此羯磨义可云乎。仰云。释尊以三义三密成道给。所谓●字义意密。教主实相口密。即身成佛义意密。第三者今三摩地当。无上菩提誓愿证。第九识法界体性智。佛界无明断。
  寻云。佛者羯磨事业极者也。此上今法界体性释物何耶。仰云。所诠上四智取合总体也。予大日如来也。
  寻云。此大日如来者两部中何耶。仰云。夫胎体也。以上义者皆约菩提心沙汰来也。是胎藏意。以金界意云者。即五相成身体也。以次五相五智也。此时羯磨业云。即我等当体五眼等出生以可得心也。众生无边誓愿事云トテ。如来仕ナントハ不可得心。此时者誓愿事有其便。可思合之。
  寻云。何故于誓愿四弘五大不同有之欤。仰云。凡显宗意四大明故。法门四□明。发誓四弘明也。是圆实妙理约。开示悟入四弘智见。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四点也。次密教意五大五智明故。发誓五大佛果五智立。胎五轮成身。金五相成身也。是即一四心五蕴和合以佛果五相习也。故本朝先德御释云。五大即五分戒身。五分戒身即五智也(文)。深可思之。
  寻云。四弘五大同异如何。仰云。显密所谈且虽各别也。所诠是一也。发四弘至佛果位。是发心修行菩萨依因位修行。万德圆满佛果至。显宗从因至果时者。明因分功德也。次密教意从果向因谈。先果德内证住四智用□。本来五智圆满谈教故。自始发五大愿也。往显密一点义成也。
  寻云。显宗意四弘外立佛果位也。仰云。文不见。四弘即佛果上具德习上。总体佛果自然故。一义释中开示悟入四种智见以修行向地四位配当。法花经游于四方直至引道场。文。当因位四智。中央成觉不立。因当体即极果觉位。故直至道场释也。是并密教发心等四种修行外。别阿字五点无也。中央法界体性智云。因位四智总合数点具足阿字习也。游于四方直至道场云全是数点具足阿字也。深可思之也。
  寻云。以二乘智断密教五智具足习样如何。仰云。山王院御释云。ヲク四果表五智。缘觉一果表法界性智。谓意自调自度用显四智证。缘觉体住一果证也。深可思之。
  寻云。布字行法事如何。仰云。四处轮布字声闻四果表。十二生句布字缘觉十二因缘表。百先王布字菩萨百法门表。三十二严身布字佛果三十二相表也(云云)。
  寻云。此布字行法等表何事耶。仰云。凡真言教意。法界十界缩。此十界以佛果庄严也。故理趣释云。上下十峰表十真如(文)。此意。凡六道因果六大无碍表也。菩萨空智表。菩萨者善妙有功德表。佛果不二万德中道理显。故十界一念缩。法界五智坛婆显。故二乘自调自度内证本。自性法身果德内证。证也。菩萨智愿利生利他万行表。佛果严身修性功德妙理显也。是则十界圆备万德具足法门。行者色心上圆备事显也。故布字行法以最极大事习此事也。口传在别。更可问之。已上。
  四弘事。其菩萨界者。常修常证(云云)。在自证化他习也。度生以下三愿化他也。无上菩提自证也。又四弘愿利生一愿习也。释云。度生一愿发余三誓愿(文)。又四弘愿中。无上菩提一念彼国义有之如何。仰云。是无作四弘意也。一切众生本有无作文体。自证圆备如来也。此上何菩提可证。以除之(云云)。
  难云。然者此义所度众生可同。何度生等愿可发乎。仰云。尔也。但此谓未知。众生以我已证示也。又四弘愿三聚净戒也。所谓度生饶益有情戒。菩萨已下二愿摄善。无上菩提者摄律仪戒也。仰云。度生誓□境。烦恼无边。所谓烦恼。法门无尽能治智慧也。无上菩提自证圆满也(云云)。止云。四劫为境。四弘为智。六即为断(文)。疏起云。境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智妙究竟显名毗卢遮那。行妙究竟显释迦牟尼(文)。仰云。天台大师观行五品居。即释迦习证据也。随分己证可秘之(云云)。
  永享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于江州姨绮屋山阿弥陀寺西谷中学院。为弘通结缘书写了。
  中觉(三十三)。
  长享二年七月八日。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养父母奉仕师长书写毕。天台末叶澄运(三十八)。
  长享三年(己酉)三月二十一日。为当寺兴隆佛法之。以彼御本令书写毕。●●庆义(五十三岁)。
  元禄八年岁次乙亥夏月。于横川兜率谷鸡头城院之南轩书之讫。
  法印大僧都严觉。

●●拾叶集

  密秘决事。
  一。三昧十八道事。示云。三昧阿阇梨十八道加治路印。治路云三部诸尊来起道。魔网ヲハリテ。佛不通治路者通程ハラフ印有也。而十八道三部驾御アリテ。佛部不动。莲花部马头。金刚部军荼利车ヤリテ御。治路ナケレトモ。驾御力势魔网不惮。若治路印用驾御功能无スル欤。大法无驾御故コソ治路用。
  问。上至世界无能遮抑。佛可来修因行。佛来魔网何妨耶。示云。其意外魔コソ有スレ。是若一法一尘不通所アラハ。其不通之心魔有也。サテコソ瑜祇经等觉护摩薪シタレ。止观烈大网可是也(云云)。
  一。三昧十八道事。示云。许可灌顶密印可加行法物有。コハコハ加云心○如此シルシヲシタル也(云云)。又云。慈觉大师于唐法全被寻之时。十八道阿阇梨自行行法也。两部大法传法时行法也宣(取意)。故一切所行十八道殊胜也。仍谷药智曼荼罗供行法被行。十八道可行之由宣ケリ。故灵山阿阇梨政眷灌顶被授时。行法十八道有ケリ。如此得意秘事有也(云云)。严云。师云。曼荼罗供行法事。重重习事有之。如此法会仪式。以现行为本故。行法赞为本行也。仍心闲行法スル也(云云。是一)。次十八道行之也(是二)。次三部合行等秘印明行之(是三)。皆是深行阿阇梨所作也。非初心者所用也。
  一。四摄名供养事(摄真实经行法等)。示云。四摄无供养之义。是守门人也。而名供养事供养了。次列坛尔云欤。打任不可云事欤。总法尊供养云事别时事也。大原师说云。金界是忉利天所说也。故彼曼荼罗以天女等为供养耳。
  一。时事。示云。胎藏三时常事也。金界四时。此界一切物数四取故也。四时常三时加半夜(文)。
  一。坛场置经卷事。示云。经法各可安置本经。两部行法法花经可置也。双严房智泉房等昔人被置之。
  寻云。何故置经耶。示云。多义有之。置般若经事智慧义佛母义尤据アリ。又瑜伽道场诸经轨等诸佛成道转法轮所。舍利塔边此等为胜处(见)。天神冥众加护给故也(云云)。严云。经卷者法身舍利也(云云)。
  一。两部五佛形像事。示云。胎四佛螺发。金四佛宝冠可有欤。其故金界色界顶授识灌顶形也。仍可为宝冠也。胎五佛出家形螺发可有也。各各净土形也。宝冠有二样。一俗形宝冠也。一螺发上宝冠也。示云。东大寺大佛毗卢遮那华严教主也。应身形也。又云。山家形人同事也。又云。三十二相人中转轮圣王三十二相应。而殊胜之由示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六具人天敬崇形也。凡诸佛出世相好如此心也等(云云)。或真言(教禅)。寻云。口决胎金互无事有东准用云。胎藏曼荼罗尤四摄可有也。然者何处可安置乎。答云。是不知不受之。但口决者何互用云事何不觉(云云)。
  一。重结大界功能事。金轮佛顶经云○金轮佛顶行人所有五百由旬内。余法有修行人全以不成就○金轮佛顶威神被隐蔽大故(文)。苏轨下云。重结大界处云也。此作已假令测近。轮王佛顶及余相违所真言者。不能为怀亦不损减。本尊威力诸有破明真言。继缚及却着法皆不得便(文)。军荼利轨云。由此印密言加持故。如金轮王等。佛顶经说。若有人诵持顶轮王等佛顶。五百由旬之内修余部密言者。诸本所尊念诵。圣者不降之。亦不与悉地也。一字顶轮王威德摄故。重结大界。设邻近持诵顶轮王法。不能碍。不夺行人功能。余部密言皆速得成就(文)。
  一。饮食三时供事。中道房勘文曰。
  苏悉偈云。晨朝时。日中时。及日没时(文)。
  不动使者轨云。旦时。午时。黄昏时(文)。
  已上则是三时饮食证文也(云云)。
  一。手印供养悉地成就事。同勘文曰。苏轨偈五供养处云。真言并手印运心供养者。若当不辨涂香乃至灯明供养。徂诵如上。奉涂香等真言。及作手印。亦成圆满供养(文)。
  一。佛母真言功能事。苏轨明部母功能处云。功能有六。一能卫本尊。二能蠲众罪。三除诸灾障。四悉地相应。五母通成事。六诸天增卫也。
  一。三部定印事。示云。法界定印(佛部)妙观察智印(莲花部)缚定印(金刚部)。又云。钵定印(金刚部)。
  一。十二布字事。十二真言王仪轨云。左耳暗字。大勤勇大日如来(二)右手欠字。佛眼部母(一)暗字。顶上释迦如来(三)恶字。额上遍智印(四)右肩上糁字。莲花部圣众(五)左肩上索字。金刚部圣众(六)唅字。胸上胎中台九尊位(九)咽上郝字。般若菩萨。脐上滥字。胜三世菩萨(九)腰上落字。无动忿怒等(十)鑁字右足上。千手千眼观自在(十一)缚字左朕上。金刚藏菩萨(十二)。
  私云。左耳晴字。大道勇大日如来。是中台主。何复于置此乎。又大日置耳。于义不便。恐可云大勤勇大菩萨众欤。中置遍知印。右置佛眼。左置诸菩萨。是大经说故云尔也(云云)。
  一。加持珠明事。帖决二云。唵缚曰罗(金刚也)。狱呬也(密)。左波(娑婆此亦者语也)。已上金刚密语。三摩耶曳吽(此明语菩萨真言也)。旋缚真言一反念珠一旋转。唵缚曰罗狱呬也左波(至于五十四)。三摩曳吽(终珠第百珠)。如此还立三反也。又狱呬也真言名旋转明。谓引缚珠也。尾噜左那明名千转。谓以此明一反加持珠。其所可念诵。本尊真言千反转当。故名千转(云云)。又名加持念珠明。虚空藏轨是也。又狱呬也真言无量寿轨名千转也(师云。借音也。当千反欤。军荼利轨分明也)。尾噜左那摩罗(鬘也)者。大日鬘也。谓数珠鬘也(文)。
  一。念珠名法门事。帖决云。又云。母珠弥陀也。世云达磨。是法门主故也。法部主故也(云云)。师云。念珠二露珠者。福智二严(云云)。意者十珠者十度也。付十度分别福智。檀戒忍进禅之五智也。惠方显力智五智也。加二珠名表福智也(云云)。
  一。不越母珠事。帖决云。旋转念珠。东寺一说从五十四反转之。彼大师御念珠五十四有母珠故也(云云)。
  私云。母珠者。两部大日如来也。故至五十四又转也。若越母珠者。得越三昧耶罪也。
  师物语云。不空三藏阿弥陀法修给时。阿弥陀如来不来迎给也。其时三藏本尊奉问。本尊答云。汝念诵之时越母珠。故我迟来ツル也(云云)。是则越三昧耶故欤(云云)。
  问。加持数珠法云何。答。异说甚多。今检诸轨。且有五种真言。一旋转珠(狱呬也是也。诸轨多用之。但或但云加持。不云旋转。或云千转)。二净珠(此亦有二。尾嚧左曩诸轨多用之。但或但云加持。无净珠名。二苏悉地三部净珠真言)。三持珠(出苏悉地。但经名持珠。轨名成就珠)。四菩提心。五刚语心(此二)。出一字顶轮王法(文)。
  一。四种念诵事。问云。四种念诵云何。答。略出经云。作四种者。所谓音声念诵。二者金刚念诵。合动舌默诵是也。三三摩地念诵。心念是也。四真实念诵。如字义修行是也。义释云。调和气息。唇齿相着。而心诵之。舌不至腭。但于口中微动。而不出声。故瑜伽宗名为离声金刚语也。
  问。何故离声云金刚耶。答。是秘密言也。缚字是言语断义也。即金刚之种子也。故离名念诵。名金刚念诵欤。如义释云。缘觉真言云。缚是语言道断义。文字性离。即解脱相故。此缚字门即是诸佛金刚语。能以无言声普遍世界(已上略抄)。以之可知。念诵后佛眼印明(文)。
  一。片铃证据事。师云。大原僧都者。铃子付一方被振之。静闻吉(云云)。
  一。四处献阏伽事。师云。准提轨可见之(云云)。又云。以慈救并●字明加持之了。以刀印指入阏伽器。右方五供等洒之。后供养之时左方又如此也。第二度阏伽献之者。第三度必可献之。观四度也。初度沐浴。第二第三洒净。第四嗽口也。第二度右方也。第三度左方。洒之(云云)。
  一。初心时不用振铃事。师云。睿山东塔持明房延殷门徒不用振铃。其故件延殷戌克许。我持佛堂缘行道。尊胜多罗尼诵往反处。如影人出来云可申事由(云云)。延殷何物。问。答云。我是自此北方坛那院边住非人也。自来之间赐御施食续命。而此程中绝间无术候也。爰延殷召行事僧寻候(云云)。延殷云。道理有ナレ。若人食ツヘキ物ヤ有问。僧行事申云。此程御时断绝候也。但三阶ヲリウツミヌアヲノリ体物候也。四五合计取来。椽ハシニ指置。非人云。加咒印可令与给(云云)。仍延殷加咒印施毕。其时皆引ヨセく食毕。申云。御行法时振铃声留ラレ候ハヤト申ス。延殷云。何事如此申哉。非人云。振铃声タニスレハ。自此北方候非人乞者。皆头モチアケテ耳。惊候(云云)。延殷云。汝不知事也。早可罢归(云云)。虽然延殷存生之间。不惮振铃。最后遗言。我无畏门叶等定振铃用。非人乞者集来返成障碍欤。然者我门叶不可用高声振铃(云云)仍持明房流铃物。サシテ振也。延殷无已事人ヲワスル上老僧也云。后归皇庆为弟子也。其故延殷中道为人。各皇庆住房后通房后山必振动。其后延殷アヤシムテ闻。皇庆行法发发地神真言表时地振也。其仍皇庆弟子成给也其由皇庆传书。可见之。仍谷流印信皇庆次延殷载タリ(云云)。
  一。振铃断声事。仪轨文。己心轨。御庙常住金刚记。都率三密抄等。断声在之。当流振铃相叶本文欤。
  私云。皇庆振铃记。重二度振之。重字其证也。サレハ诸经长行说事。重偈颂结时。欲重宣此义。说此证据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拍掌可有声事。小川僧正有感梦。法全和尚梦中示云。拍掌者声有吉也(云云)。仍小川令有声也(云云)。
  一。行法时克长短事。师物语云。梅尾明惠上人行法给。一座百乃至七日。一座一月一座终给也。昼夜不断道场。念诵观法给ケル其间。若急事起座法修。出道场给ケル也。其外余事休息给。凡念诵三密平等得为期。入三摩地字道观成就为期。无左右行法不终给ケリ。故一日三日七日乃至一月一年ナト行法给ケル也(云云)。又或明达一期行法一座不修。后铃于净土可振入灭给ケル也。甚深甚深。一义云。或轨云。每日三时二时一时等云。若然者依每日三时二时等可行法。火长时积功事者。不可依行法长短欤。行法一座之间。前后供养有之。是六度万行行法一座修尽也。前供养从因至果义表自行也。后供养从果向因表化他也。自行化他不可有阙减也。凡行法物忌早速不可然事也。相构相构殷勤可如法欤。
  一。不可超香像事。师云。先达说入堂之时。必超之。不可然事也。如来在世香象诸佛所自身出香供养佛熏会也。全非可超之物欤。本文置香炉(文)。先达意业香象置之也(云云)。
  一。供养净多罗尼事。师云。多分普通供养真言诵之。或普供养真言有ナン(云云)。一义云。供养净陀罗尼经云经有之。更可问之(云云)。
  一。已供养花不可置恶处事。口云。已供养花者。既成花菩萨毕。仍不可置恶所也。凡显宗意者。一色一香无非中道谈。尘尘法法皆是遮那妙境妙智显也。密意者香花灯涂等八供。毗卢法体庄严也。法界总体大日名之。诸法各体诸尊别体习也。已供养花大日所具曼荼罗故。不可置恶处也。草木成佛时。香花灯涂等草木发心修行习也。此意欤。
  一。竹叶抄事。示云。山王学生常口游云。密竹叶抄显红叶抄云。随分手番秘曲等也。竹叶抄者。穴太流大事也(云云)。红叶抄者。惠光房流大事。不及左右秘曲也。口(云云)。
  一。大海抄事。师云。大海者。三昧流抄也。西山观性法桥所记抄也。当时穴太流所用如厚双纸也。只诸尊法作法等记集物也(云云)。三昧流随分秘书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
  应永十年二月二十四日。于元应寺赐御本书写之。沙门●●惠严之。
  宽正第三(壬午)卯月十六日。为佛法兴隆。于比睿无动寺庄严房书写之乞。
  ●●重海。
  宽正第三历(壬午)六月八日。于北岭南岫草屋之内。为佛道修行。令书写之毕。
  金刚弟子永贤。
  文正元年(丙戌)十月二十六日。于鞍马寺。为佛法再隆。之令书写毕。●●庆义。
  元禄八年岁次乙亥春月。于天台兜率峰下鸡头精舍南轩书之。
  金刚乘沙门严觉书。

溪岚拾叶集。

  护摩法。私苗。
  一。七日作坛事。建立轨云。初日以如来性加持。自身供养惊地神。择地中诸恶物筑令坚实(文)。第二日于坛内堀一肘。不动明加持。五宝等定圣尊等位五佛四菩萨白坛点位。第三日置瓶。不动明加持一百八反。第四日暮次香水真言一百八反。然后洒净。第五日护身供养。以不动或降三世一百八反。以持地明〃〃〃。第六日夜师弟子沐浴净衣。诣坛如法供养。与印相应手接中台。持明一遍一按。乃至七反。诸尊位亦准。第七日次教弟子三归忏悔。发菩提心(文)。文云。
  为求无上道 欲于此地中。
  建立曼荼罗 精修于念诵。
  愿尊忆本誓 许我此建立。
  护助我勿令 天魔恶鬼神。
  恼乱作障难 释迦坐道树。
  降伏众魔怨 我今亦复然(文)。
  又云。
  护摩略二种 谓即内及外。
  言内护摩者 以彼诸众生。
  皆从业所生 净除于业者。
  即是得解脱 能烧于故业。
  所谓菩提心 名曰内护摩。
  如彼世间火 烧物成灰烬。
  今此则不然 为己猛利智。
  烧一切烦恼 如劫烧之火。
  无有于遗烬 三处同一体。
  大坛即护摩 护摩即己身。
  己身即火天 火天即大日。
  身口意和合 三平等无异。
  具足于三身 量周遍法界。
  不生亦不灭 离言离言相。
  生与于无生 无非大日尊。
  观于阿字门(文)。
  又云。
  惑障所覆蔽 入于猛利智。
  周匝成光焰 如劫火炽盛。
  持刀及罥索 焚烧业烦恼。
  无明株杌等 不复有遗余。
  次观菩提心 沐以大悲水。
  当想遍身中 流注白甘露。
  洒于十方刹 热恼诸众生。
  滋长菩提牙 次第生诸字。
  即是五轮字。成佛身。
  一。护摩相传偈事。文云。本尊大圣者(拳总)以火为火天(火天)。曜宿以为身(曜宿坛)。无染净为心。无著别为力。利生界为用(已上本尊坛)。诸尊为毛孔(诸尊坛)。天地为脚足(世天坛)。三世象本尊一大火象中(后火天坛)。假伪我之所。实得五菩萨(文)。已上。
  一。心品事。瞿醯经云。以寂静心作息灾事。以欢喜心作增益事。以忿怒心作降伏事(文)。建轨息灾文曰。当须寂静意。增益文云。欢悦心相应。敬爱文云。喜怒心相应。降伏文云。内起慈悲。外示大忿怒。
  一。向方事。瑜伽轨云。面北作息灾增益。东方应面南。而亿以作降事。仰观遍诸方。是为钩召仪。若敬爱相应。应住面向西(文)。
  一。炉事。建轨云。作火坛者。圆穿。其炉形(或方)量一肘。深半。炉底泥作轮。其轮具八辐。一搩是其量(高一咫)。四节为周界。涂坛纯白色(余普准)。阶上详弟草随日。右旋布。以本覆其苗。以上息灾。余法更检。
  一。乳木事。建轨云。息灾文云。甘草李子木蔷薇乳树等。沉檀柏枫构。量长一磔半。瑜伽轨云。息灾烧甘木。增益用草木若木。降伏莱判木为钩召花木说敬爱(文)。瞿醯经云。若作息灾事者。用树最上枝。而作护摩。若作降伏事者。应用树根。而作护摩(文)。
  一。名香事。建轨息灾文云。丁香白檀沈薰陆龙脑香豆蒄白芥子。及以苏合。香半末。半为丸以苏蜜和。增长文云。涂坛用郁金。白檀为烧香。敬爱文云。烧丁香苏合。降伏文云。烧香安悉。瑜伽轨云。置通香白檀郁金龙脑等(私云。二香水器可入之香欤云云)。
  一。后火天坛事。师云。护摩行法终支物等散。拂集以火天明加持之。炉中可入之也。然后以火天明念诵也。习气尽义也。三昧流随分秘事(云云)。
  一。六坛护摩事。师云。当时现行护摩是也。大坛供本尊等。别护摩坛召请。故云离护摩也。故大坛护摩。护摩即己身等观也。亦护摩供许时名即坛护摩也(云云)。文云。火天曜宿本尊修升。从因至果义也。本尊诸尊世天。自中台出外部者。从果向因意也。凡护摩者大法仪式也。四重圆坛诸尊同时供仪式也。甚深甚深。
  一。五坛护摩事。师云。假令佛眼金轮护摩时。曜宿二坛各部至本尊坛合。故云五坛护摩也(云云)。
  一。四坛护摩事。师云。中阴护摩时略曜宿二坛也。故云四坛也。凡曜宿两坛为息灾修之。为亡者无其诠欤(云云)。
  一。三坛护摩事。师云。灌顶时护摩三坛欤。火天本尊世天三坛也。诸尊坛合本尊段。曜宿两坛合世天。有表示。最秘最秘。
  一。二坛护摩事。师云。火天坛本尊坛许也。火天者本有智火也。本尊修得智火也。甚深甚深。
  一。一坛护摩事。师云。一坛护摩者。本尊段许也。但终三部请加之(云云)。又云。一坛护摩者。觉大师御相承最极秘事也。今世人总以不知事也(云云)。仰云。瑜祇内作业者。一坛护摩仪式也。甚深(云云)。
  一。八千枚为限事。常云。有人疑云。八千枚数尤不重也。何处以八千为数满乎。加之今轨作成就说大旨同。底里三昧耶轨者。而彼轨文。今行满处护摩一千八枚(文)。恐今八千难用欤。又如此事必可有所表耶。示云。此疑颇无谓事也。圣教所说随时无定。何必可无八千义乎。难知。此轨意存八千枚法可成就之期欤。底里三昧耶轨等可用云事。彼此各别。各各轨不同事其例非一也。仰云。阿噜力经陀罗尼集经等。八千枚说多。仍不定难事欤。文所表事。以护摩支分或解烦恼等。或法门供养(见)建立瑜伽两轨如此。故今八千若寄烦恼八。八万四千尘劳门土也。若解此门。八自在我八正法八千法蕴八万四千陀罗尼门等也。凡有记之上。此门对当自在也。如法花中。三十子云三乘。五百人解五道。又以五百由旬解五住等说。甚多(云云)。
  一。八千枚所表事。师云。凡护摩者断惑分也。显云降魔。密云护摩也。其故显成道必依降魔功也。密灌顶必依护摩功也。仍成道护摩者其意一致也。故成道前必降魔相灌顶前必护摩烧也。其意可知也(云云)。今八千枚护摩者。梵网经意释迦如来娑婆示现。八千反成道给。若然者八千枚降魔。故八千枚护摩云也。又东寺第八识于千理显。故云八千枚也(云云)。委秘决别有之。
  问。八千何所表乎。答。一千八十烦恼相配。八识中随一一识。皆可起一千八十义故。都合之成八千六百四十名。依是意言者。举三千万数说相。配彼等惑事欤。先师说如此。后师者三时意也(云云)。一千八十者。是一百八烦恼本惑十也。贪嗔痴慢疑五见也。依一一惑力可限余一百七烦恼今都合成一千八十欤(云云)。
  一。八千数秘决事。觉●述不动尊法烧八千枚者。今案之可有总别二意。且出总义者。表八识惑障证于诸佛理智欤。意云。众生妄心其数无量也。接广得略不过八识。八识各千珠惑品。故成八千。千者举满数表无数密诸教经。经说故略。且如下谓千佛千理千品千依等。是则无量无数胜数等义(文)。
  问。往来娑婆八千反者。若依深秘释之。同今八千数义乎。答。マタ直付梵网经(出金刚顶经中)。古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云云)。又作深秘释者。起从一如五智之佛地来云。众生八识之故投散药。于文珠治心病。于郡品普出三有之客舍。共归一心义之本宫(云云。已上)又一义云。八千枚表示事。八十八支。烦恼。一烦恼有一百八烦恼。都合八千八百也(云云)。
  问。必可烧八千乎。答。师云。经轨不同也。阿ロリ迦经タラニ集今轨等八千枚。底里三昧并使者法等说千八枚也(云云)。底里三摩耶。若修行菜食。长□。或草子等诵满一万遍。取苦练木○一咒一烧万一千八反(文)。又云。能利益成就一切事业。行者欲修行诸法者。先诵十万遍也。于月八日。或十五日。一日一夜大作供养。于像前苦练木和苏烧。一诵一烧。满一千八反○须练[木*電]荣枯崩摧任意(云云)。使者法云。专诵根本タラニ。满一洛叉。乃至三洛叉已。即一日一夜水亦不食。广大供养庄严道场。于画像前烧苦练木。加大梅。指长十二指两头折。苏密多诵。咒一遍烧一枚木。满一千八反。烧了即心(文)。已上千八枚证也(云云)。
  一。支木所表事。师云。檀木粗惑也。乳木细惑表也。七木七杞者。身口七支表。三十六木三杞者。百八烦恼表也。三杞者。三惑表也(云云)。
  一。五谷所表事。师云。五谷等烧供名也。是色法五大也。生五谷者子缚也。未熟业熟五谷者果缚也。已熟业表也。盐者诸助道法也(云云)。
  一。芥胡米所表事。师云。芥胡米三种投物者。心法所具三毒也。此三种各各投之者。住前次第断意也。至尊段三种合投之者。住上同时断意也。
  一。香所表事。师云。香者香薰习意也。丸香者三德和合义也。甚深甚深。
  一。五大相生护摩事。
  一。以护摩习一念三千观事。师云。凡护摩者。秘密宗心。以字烧字行法也。天台一念三千观者。依正色心不二相即不思议妙观也。今护摩者。复如是世间花草等。即我等心内所具相也。故以外色支物等。烧尽心法具足烦恼断除也。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以心供养心。色心不二故。此意也。权教权宗意。内宫外宫不同有之。实教实谈意。色心不二依正一如也。故三密抄云。世间火大者。大日如来心数也(云云)。
  一。护摩翻名事。修行法云。●●本体只倭云烧。是●●支那那灶加三昧点故云●●。梵云君荼。此云烧也。梵云□贺。此云烧也。用此二事名。为●●。大日经云。降三世种子。●是净除相。今随字门为净。深义此有二种。一内。二外。或直用物。能得成就。若直用外不得成就。故作外法。必用内法(文)。又云。三身处月内。而作观念。以三妄执百六十心为因。五障为业。以此五因果为此木。三十七智为火。菩提心月轮圆明为焰。□炉坛炉法界为量。以真言声为炉。以印□故。而为焰形。遍虚空界。以等觉等。掷口炉中。作诸成就。若加外法。常唯诸部所相魔物作炉烧之。略如下金刚手口作业灌顶。●●悉地品(文)。
  一。最后品断事。师云。普通护摩三惑断尽表示也。八千枚最后品第八识断烧义也。真言行者。必可烧八千枚者也(云云)。一义云。八千枚一度不修者。不可致他人祈祷(云云)。乃宰圆僧都云。我八千枚不行故。三种悉地切深真言百万反诵也(云云)。谓意云。三种悉地真言破地。
  一。法花明三密事。觉大师御传大圣大智身灌顶秘法有之。是付序品习事也。清凉山文殊传也(云云)。又云。戒家相承付法花首题习事也。是则山家大师口传也。甚深甚深。今两个大事世人不知之。又金光院义云。我相承最极秘事有之。以一品一文为三密事有之。是无左右秘事。此外深义始妙法终去。皆悉法花实相说文也。皆是意密也。皆悉口意也。是三昧流大事也(云云)。私云。此等皆是相承大事。无左右不可令散在之。
  于时元弘元年十一月一日。于比睿山东塔东谷神藏寺写之。

溪岚拾叶集。

  法花明护摩法事。龟山法皇于禅林寺御所。为蒙古征伐祈祷有之。醍醐道宝僧正静明法印被召。道宝孔雀经转读。静明法花读诵。敕定云。睡眠之时者可有法谈也(云云)。仍种种法门被申。僧正法花明三密乎。法印法花明三密也(云云)。僧正难云。度令也。所不闻也。法花明三密云事。法印云。真实有之(云云)。又僧正法花明护摩乎。法印有之。僧正难云。护摩者密教不共秘法也。争显经明之乎。三密犹不可明。何说于护摩乎。其诚证可被出也。若不证据者。其法花经可最取也。法印云。御经取我经不可被取也(云云)。其时敕定云。法花三密护摩依文可出申也(云云)。法印云。相传秘曲也。广坐有惮(云云)。御帘近参申云。法花三密者。为说实相印合掌以敬心(身密)。护持神咒(口密)。意安乐行(意密)。以上三密也。汝舍利弗我此法印(身密)。为欲利益(意密)。世间故说(口密)。
  问。僧正云。法花护摩法证如何。法印云。密教护摩者伊]氵*宅]梵士行也。药王烧身烧臂者。真实护摩也(云云)。法皇有睿感。满坐赞叹无极。甚深甚深。不可口外。僧正云。义云凡护摩者梵语也。此烧尽。断惑义也。其事相超降外道。火天仕作法也。此上法界三密观念住。光菩萨三摩地入色心故业烧尽心也。名事相计不住观念者。全分仕火婆ラ门行。全非密行也(云云)。爰法花药王菩萨烧身烧臂行者。最上乘大行真法供养密行也。所谓烧两臂者。空二偏归中道意也。烧身者。烧别教假中。显圆虚三谛也。迹门心以不反反理观为本。故烧身烧臂云门。本门者随缘真如为本。故云还复如故也。解如拔𠲿三谛立还成三谛也(云云)。又云。粥五谷者已熟业也。生五谷者未熟业也。コレ色法五大烧尽义也。是则烧身烧臂义也(云云)。烧涉业成法性五大是。是还复如故义也(云云)次芥胡米三种。心法不具三毒烦恼。烧尽意也。显三观意地三惑断除义也。显密且虽异。大道一致者哉。应知可秘(云云)。师云。护摩者一心三观。与一念三千事相习也。烧世间花草。表内心断惑事者。依正一致色心不二故也。一念三千亦复如是。
  问。八千何所表乎。答。一千八十烦恼ツヽ。示云。八十八支烦恼。一烦恼有百八烦恼。都合八千八而已。文云。混万法。于一如理者。烧身烧臂意也。苏生三千并成。俱体俱用显还复如故义也。甚深甚深。

溪岚拾叶集。

  佛菩萨供养事。私苗。
  问。三智五眼配立如何。示云。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五眼者。肉眼天眼惠眼法眼佛眼也(云云)。寻云。所云三智五眼相貌如何。示云。佛眼种智真空冥寂。四眼二智方像森然。付此文四种了简在之。所谓迹门两重。本门两重也。迹门意者。开九界迷法。令归佛果一理。故云佛眼种智真空寂也。四眼二智者。照九界。空假二通也。佛眼种智者。照佛界即佛智中道也(云云)。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意也。次本门意者。真空冥寂者。不变真如理也。此上苏生而随缘真如名体缘起谈。而森罗三千诸法宛然不失。故云四眼二智万像森罗然也。本迹各有两重。仍云四重了简也(云云)。寻云。佛菩萨开眼时。用佛眼印明方如何。示云。青莲慈悲御眼开者。凡佛者必五眼具足在。其中佛眼者。中道理知见御眼也。是无缘慈悲也。惠眼者。空寂缘御眼也。是法缘慈悲也。法眼者。缘假谛御眼。是众生缘慈悲也。天眼者。无边法界障外境界缘御眼也。肉眼者法界兼色缘御眼也(已上。五眼)。寻云。肉眼天眼者。人天眼也。佛果上何具之乎。示云。释云。佛眼种智真空冥寂等云。凡佛果者开九界迷法。皆令混佛果一理。然而具四眼二智。故立还森罗三千诸法宛然也。照令九界众生拔苦与乐给也。而佛眼种智知见前真空冥寂时。能度所度无之。依何欤。拔苦义在之乎。故四眼二智功能归胜习也。故觉大师释云。无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知见。九界垂迹施权后说妙境。令昔恩者皆成佛道(文)。加之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云时。四眼二智当体押佛眼习也。凡佛果者大慈悲习也。故开青莲慈悲御眼。为奉各五眼具足等启白也。所谓五眼功德者。三谛三观全体也。故肉眼天眼者。所缘妙境也。三智三眼者。能缘三观也。境智相照自受法乐。五眼具足习也。凡天台宗成佛者。自受用身智慧显以为其体。故惠心流成佛得道。报身如来习此事也。所谓境智冥合。自受法乐无间断功德以五眼具足习也。次大日真言用事。示云。为奉令具足因果恒沙功德。大日真言等事。大日真言者。梵云●●●●●。此地水火风空(文)。是约法门谈时。大日经云。诸法本不生(●字)。自性离言说(●)。诸过得解脱(●)。远离于因缘(●字)。智空等虚空(●字。文)。义云。诸本不生阿字德。故属台藏。即是因曼荼罗功德也。次自性离言说者。●字德也。故属金界。即是果曼荼罗功德也(已上本有因果)。次诸过得解脱者。修性显德义也。故属果。远离于因缘者。万行诸乘因德也。此因果互具●字无碍自社德得也。故因果恒沙功德具足启白也。凡真言教意大日五字明以万行诸乘极尽也。付此五字依报五大有之。是台藏意也。约色法故也。是约正报者。五智如来也。是则两部理智境智冥合因果具足妙体也。所诠アヒラムケン五字。坚湿暖动无碍等五字也。故法性理体坚固以为阿字德。大悲智水法界湿润以●字德。此理智法门觉悟时。烦恼尘垢不离云事无也。以之为●字德。次此法性法尔自然本来觉体故。一切众生因位当体不动。佛果菩提谈也。因缘果满●字德也。次上诸字功德一念具足。无碍自在也觉知以为●字德也。真言行者知见。法界大地见阿字本不生理觉。次法界水大见●字言不可得觉知。次火大见时。本来烦恼尘垢离可觉知。次法界风大闻。因果互具法门觉悟。次法界空见。万法互具圆融可觉悟也。次以之遍一切处自身成佛习也。寻云。今所造立佛五智具足相如何。仰云。凡佛者五智具足以为其体。五智者即我等。五蕴五大也。付之和合五轮有之。五所五轮。一体五轮。多体五轮。所以今造立佛地水火风空五处。是名五处五轮。此五轮各各五大具。以之为和合五轮。次法界只一五大轮也。以之名一体五轮。是总体自受用云如也。次法法尘尘各各五轮具。以之名多体五轮。如此谈时。何物五大五智不具足。何物非遍照尊。仍大日五字诵因果互具功德奉具足也。次大日印事。仰云。大日总印者。习无量也云。以无所不至印为最上秘事。其故两手合掌。理智冥合十界皆成表也。二风二空相捻。境智冥合表示也。凡付此印。六大四曼三密习在之。所以中指已下三指合。六大无碍表示也。二风二空四指合。四曼别相表也。付此印三辨宝珠在之。是三密当体也。凡六大者。依正万法反。四曼是又依正反。三密正报所具三点也。故以此印万行诸乘极尽也。故因果恒沙功德具足习也。又付无所不至。重重沙汰在之。追可沙汰也(云云)。寻云。五眼功德大日五字功德同异如何仰云。五眼云三观三智境智也。今五字明云者。三智五眼功德也。往一体法门也。所谓阿字者。空假中三谛也。是本有三智也。次●字者。果上三观也。此●●二字境智三体三观。上五眼所照三体三观一体也。凡真言教意。一切众生当体经依正万法。三智五眼功德不具足无云事也。此知见前情非情差别无之。故大日经义释云。本尊所持刀釼是有情也释。皆是智慧所表故也。寻云。付无所不至印。种种习在之。其相如何。仰云。付无所不至。重重习在之。所谓横无所不至。竖无所不至等也。故秘决云。束十界为五差。一恶。二善。三二乘。四菩萨。五佛界也。一恶者小指。二善者水指。三二乘者火指。四菩萨者风指。五佛界者空指也。口云。付此无所不至有种种习。一无所不至。所谓归菩萨界佛界意也。二有所不至。二乘界归佛界意也。三徒所不至。三善道归佛界意也。四无量不至。三恶道归佛界心也。已上竖无所不至四重习也。以九界皆令归佛界意也。
  次横无所不至其义如何。口云。此横竖无所不至。秘决秘密深义也。云。以天台释为本说也。所谓释云。束十界为五差。一恶。二善。三二乘。四菩萨。五佛界。前四是权法。后一是实法。且依两义细论。各具权实。论云。因缘所生法(一恶二善)。六道因果善恶二法也。我说即是空(二乘法界)。亦名为假名(菩萨法界)。亦是中道义(佛法界)。已上束十界为五差意也。有漏善恶六道因果是所缘境也。以四重界三体三观妙理也。以之为能观智也。此则境智相照法门也。此法门真言事相无所不至印以诸显也(云云)。寻云。横竖无所不至方如何。仰云。竖无所不至者。两手合掌立腕结之也。故名竖无所不至也。次横无所不至者。例如妙观察智定印。横指合两手结也。其印相如上竖次第云。无所不至乃至无量不至等也。口传如前。横印四重。以上八重无所不至也(云云)。寻云。大日根本印几数有之乎。仰云。重重习在之云。先不出三种。所谓一五古印。二无所不至。三智拳印等也。此外九会十三院大日印等在之也。更可问之寻云。已前三印相如何。仰云。付三身习。是云者。一五古印。五字明アムハムラムカムケム。是念五大本法。是法身如来功德也。二无所不至。五字明アヒラムケム。是念报身智体也。三智拳印。是羯磨会大日印也。明バサラタトバム。是事业成就故。应身如来功能念也(云云)。寻云。以五古印为法身印意如何仰云。五古者。五智所表五大相成显也。故秘经云。●字心。普贤三摩耶。屈进力如钩。檀惠禅智合。是名秘大印。时时不简断三十七圆满(文)。口决云。此文五印说文也。●一字心者。外缚也。普贤三摩耶者。二中指立合。东方サタ三摩耶印也。屈进力钩者二风屈如钩。南方宝性尊三摩耶也。檀惠合北方羯磨事业印也。故此五古印台五位成就五智圆满相形也。故大日印以因果恒沙功德极尽也(云云)。凡五大即是色心也。今印以法身如来功德事。色法法身义。深可思之。又付五古印。十地满足五智圆满习在之。所谓秘密教十地佛果位以习极故也(云云)。寻云。以无所不至印为报身印相如何。仰云。凡无所不至印者。遍照法界义。以如如妙智照如如妙境。是名自受法乐。境既法界遍。智又冥境。故境智既无量无边。智亦如是释。深可思之。无所不至印说文如已前沙汰也。又云。无所不至境智冥合事。摄大仪轨云止观莲未敷アヒラ峰合等文以为本说也。深可思之寻云。智拳印相如何。仰云。凡付智拳印。又有重重习。所以有理拳印。有智拳印。所谓智拳印者。以右手拳。左拳风指立结之付云。又有重重。举两拳唱云。若人求佛惠(欲心)。次通达菩提心(触心)。以左风右拳下触。次父母所生身唱。以左风致右拳掌中(爱心)。次速证大觉位诵。以左风指致右拳风空间(慢心)。
  已上。然后(智)●●(金刚)●●(法界)●(不二大日)。如此可诵也。已上四重也。次里拳次第准上可知之。寻云。付智拳印有重重习。其相如何。仰云。已前如云十界为五差。各四重印成。故智拳印二十重。理拳印二十重。合四重习在之。已上口传在别。更可问之。问。佛眼印相如何。仰云。佛眼印者。印相如常。大途如佛顶印。二火中间佛眼也。右风火间惠眼也。左风火间法眼也。右风空间天眼也。左风空间肉眼也。已上此五眼印。佛眼中道缘。惠眼空缘。法眼假缘。已上四重界。天眼十界障外境缘。肉眼十界粗色缘。故五眼十法界境智极尽故也。四眼二智万像森然。佛眼种智真空冥寂(文)。寻云。三智五眼一体方如何。仰云。已前云如。五眼者三智三观十界照相也。三观云十界三体不思义妙法观见也。故三观成就必三智成。三智圆满必五智具足如来成也。五智具足必五眼圆满。觉位居也。故以大日佛眼印明。奉开眼供养也。是真言心。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等云。六大四曼法界不遍云事无也。此时生身佛也。画像佛功德习等无差别。故今佛眼大日以印明加持时。生身如来功能具足效验施给也(云云)。寻云。五眼三智不同如何。仰云。五眼者如前。三智者一一切智(缘空)。二道种智(缘假)。三一切种智(缘中已上)。口云。五眼者佛果功能名也。三智者名内证智德。往其体一物也。寻云。开眼时大小咒中用何咒乎。仰云。可用大咒也。寻云。用佛眼大咒方如何。仰云。其佛眼金轮一对习事也。金轮诸佛如来皆开会令归一体也。故以金轮密一乘习也。仍一字咒以为秘事也。是即不变真如德也(云云)。次佛眼者。万法能生根本随缘真如体也。一一毛孔五亿俱胝诸佛出生。故以佛眼摄受习也。万法开出尊故。以大咒秘事习也(云云)。寻云。显密所谈五眼有不同乎。仰云。凡显教意。理秘密故。五眼功能约法门谈之。秘密教意。事理俱密教故。内证法门事相显明之也。仍佛眼尊五眼色相显形也。所以肉眼所具佛眼者色法也。佛眼所具肉眼中道理也。余三眼亦复如是。故五眼互具故二十五眼成也(云云)。寻云。凡秘密教意。五眼功能色法显谈之。其证据在之乎。仰云。有之。所以大日经十九种金刚中。无垢眼执金刚在之。是佛眼事相尊体显形也。凡无垢眼者。尘苦悉断毕。佛眼朗开。法界周遍妙理开显给形也(云云)。问。御衣木加持其相如何。仰云。凡御衣木加持之时。先以木本末不差。本下末上。大小如心。如此治定安佛前。阿阇梨以●字观。此灵木观察令去垢。然后洒水。以散杖五处五轮种子书也。又胸间卍字书也。又本尊种子书也。然后启白神分祈愿加持护念等如常。寻云。观法相貌如何。仰云。对此御衣木。或大日弥陀药师等。何尊任檀那意乐。其尊五眼体相貌历历可奉观也寻云。佛菩萨开眼时。因果功德不同在之(矣)。仰云。一师口传云。当世人。佛菩萨开眼时。极果如来与因位菩萨无其差别。一概开眼供养事无相传至也。能能可分别也(云云)谓意极果如来三身总别功德如常。若因分菩萨圣众开眼供养时。未开显故以性德三身可开眼供养也(云云)。若委欲奉称扬赞叹者。先理性三因佛性以供养毕。然后圆融圆满宗旨之意。因果互具故。理性如来果恒沙功德圆备满足给由启白终。其后果上功德以赞叹不苦也(云云)。此趣不辨。直于因分菩萨。果上德以赞叹。无才觉至也(云云)。能能可分别也(云云)。寻云。显密佛开眼供养。其不同如何。仰云。显宗佛开眼供养次第。已前如云无子细也。次密教佛开眼供养时者。是又自性受用等四种法身相貌分别。加言有用意可开眼也。其次第如前云。凡大日如来奉供养时。自性受用等文诵。显显宗三身功能一体样可赞叹也。所谓四身三身开合异也ナムト加言。委可赞叹也。又如前云。自性法身与变化等流虽有不同。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等释故。四身互四身具。三身常一身趣委细可奉赞叹也。此等趣不知。一概供养僻案至也。能能可有用意也。问。堂供养者。唯堂舍许供养欤。将又本尊奉供养也如何。仰云。凡堂供养者。能居佛奉供养时。所住堂舍即佛果庄严方供养也。凡心佛国供养故。此佛依正悉佛果功德显。金刚不坏妙体成也。谓意凡所依土皆准正法故。堂舍变佛果庄严成也。凡密教意。须弥大海宝楼阁者。皆法界塔婆体显也。故堂舍等虽破坏タリト。是不成人物。又是薪等不用也云此意也。寻云。堂舍塔庙不同如何。仰云。凡塔庙者。法门表示佛果相貌也。堂舍者。其形人屋相似故。一往是不同虽有之。再往者佛果依正显故。全是一物也。不可差异也。寻云。堂舍与塔庙真实无不同也如何。仰云。此事秘经终极大事。如来内证事相故。无左右不可口外。然而为备废忘。入门许先记之。所以梵本タラ叶印信。台藏塔婆者。常堂舍形也。次金刚界塔婆者。今宝塔等貌也。不可口外也。口传(云云)。寻云。以堂舍与塔庙配两部方如何。仰云。凡台藏界意者。因曼荼罗故。以人屋为所住。金界意者。果曼荼罗故。以修得庄严塔婆为所住也。口传(云云)。寻云。生身大日拜见方如何。示云。山王院大师御传中。生身大日拜见秘法在之。因大日相貌在之。堂舍塔庙意在之。深可思之。口传(云云)。又云。太神宫瑞篱有此表相。所以皇太神宫造。法界地理以为地盘。地轮上檐下水轮也。屋上火轮也。知木风轮也。鲣木空轮也(云云)。已上五轮表相也。又鲣木出或九表九重塔也。或七表七重塔也。或五表五重塔也。或三表三重塔也(云云)。此等义思之。堂舍塔庙悉是佛界微妙庄严也。不可处聊尔者也。甚深甚深。又云。太神宫神宝五大轮表相在之。所以山形(地轮)大海形(水轮)三角(火轮)半月(风轮)婆罗提木叉(椿木)空轮也(云云)。又云。天神七代者。月轮也。地神五代者。方形中有八叶莲花(云云)。是则两部大日三摩耶形也(云云)。我国五畿七道。两界曼荼罗相貌也。堂舍塔庙又是因果不二塔婆也云事。
  一。堂供养时地镇方如何。示云。付镇法重重习事在之。一安镇法。大法仪式(如常)。二镇宅法(不动法以镇之如常)。三秘镇法。付三种悉地法镇之。梵网经意者。花台花叶仪式。三种相开成道表示也。次法花意者。三变土转仪。三重无明一时俱尽意也。破三惑成三身表示也(云云)。寻云。镇宅次第如何示云。三种镇法随意作之。其作法者如常也。口传(云云)。又云。三种悉地镇法事者。成佛得道表相也。又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义也。所以上密悉地法身(花藏世界)。中密悉地报身也(实报土)。下品悉地应身也(修罗宫等)。依正也。色心互具互融。又云。安镇结界作法者。净刹结界仪式也。故贤圣传云。净刹界处者。三灾坏劫时无坏所。其残如柱。五大院云。结界地毛孔计无破(矣)。加之今堂舍塔庙建立地者。昔释尊之放光所照东方万八千世界云时。其光明所相残。皆堂舍塔庙建立也。释尊夫先达照地给也。应知不动不退之伽蓝也云事。又云。大光明所留者。成大伽蓝。小光明所留者。成小伽蓝也。是一往说也。可信可仰者也。甚深甚深。问。佛供养时三身方如何。示云。凡付三身重重习在之。始觉三身。或本觉三身。或从因至果三身。或从果向因等三身也(云云)。寻云。其不同如何。示云。从因至果三身者。教相所谈尔前三身也。所以先三藏教者。今日天尊于树下成道。三十二相佛果得也。此则劣应等流身也。是丈六应现色体也。次通教意。带比丘像现尊特身等云。三藏教劣应比丘像上现尊特身。故丈六尊特合身佛等云也。此故通教佛胜应身名。仍通教教主。汝一里十里百亿里等身量见也。或寿量云一切减一切云也。此机前示现也。故通教八相齐流八相云也。此意也。又于丈六佛者。梵天不见其顶。目连不穷其音声等云。丈六尊特合身佛色相显也。次别教意。教主云他受用报身以为能化。其相云色相色边音声无等云。周圆无际宝庄严报身报土妆乐也。次圆教意。以法身如来为教主。虚空同体理身法界周遍体以为教主也。已前别教意。周圆无际众宝庄严等云。尚是能遍所遍在之。次圆教意。万法当体即是法身如来全体也。能遍所遍不同无之。依报云即是正报也。云即是依报也。依正一如因果不二也。以之为法身如来色体。次三藏如来而为境。本于色像上四见不同等云。已前如云。三藏老比丘于形体上。后三教所谈形感见也。此劣应。法身如来次第升进。三身如来相貌分别也。已上尔前四教所谈三身也(云云)。问。迹门所明三身相如何。示云。前所谈三身劣至胜三身相貌分别。皆是隔历三身也。法花迹门所明三身。尔前隔历三身融相即三身明也。故应身处余三身具也。法身处余三身具。即是互具互融三身也(云云)。寻云。本门三身方如何。示云。凡本门意明无作本有三身也。故本朝大师释云。本地三身者。法中论三(矣)。此于法身本有妙理。无始无终无近无远三身本来具足事释也。法花云。如来秘密神通之力(文)。释云。一心即三身名为秘。三身即一身名为密(文)。或又云。昔所不说名为秘。唯佛自知名为密(矣)。或佛于三世等有三身。于诸教中秘此不传(文)。此等文理意于尔前三身相即不明。至法花三身明互俱互用也。凡迹门意。尔前三身隔历浅至深。三身隔历开会。三身相即旨明迹门大纲也。是皆始觉修显妙理约明之也。次本门意。本地三身从本垂迹。尔前四味三教所明应迹云三身垂下。即是尔前今经三身。本迹大纲也。深可思之。寻云。本地三身相貌如何。示云。付之流流相承在之。一传云。理智慈悲(云云)。一传云。色心业(云云)。一传云。体相用(云云)。寻云。以理智慈悲。无作三身习方如何。示云。凡本地三身法中论三等云故。本有无作三身功德也。故依正万法经三身功能备也(云云)。寻云。其相如何。示云。先约正法是云者。理者法身也。智者报身也。慈悲者应身也。次约依报是云者。假令所座叠等。总体法身理也。此上或赤缘高丽等叠不同有报身智也。次人敷说成。人所用成。利益施方应身慈悲也。深可思之。此等以义势经万法。三身相貌可觉了也(云云)。寻云。色心业以配三身方如何。示云。色心业三身配事。处处释义大纲也。故色法法身。心法报身。业即解脱释。三身体相事分明欤。故一往说云。一切有情色法身。一切有情心报身。法报化用应身。三身有相各别心(文)。深可思之。寻云。以体相用一身习方如何示云。当流相承以体相用本习也。色心业三以三身习事无止大事。彼限正报不亘依法意有之。体相用云依正万法经。本有无作三身。本来具足形历然。其证据今经十如是中。初三如是以三谛三观配当释给事此意也。深可思之问。付三身门。应身开真身合。真身开应身合云。其不同如何。示云。尔前应身开真身合也。所以三身隔历。从因至果时前如云。于应身劣应胜应开。是为藏通二教教主。次以他受用报身为别教教主。一以法身为圆教教主。是应身开真身合意也。次真身开应身合者。法花意法中论三云。以性德三身本有无作三身习也。是真身开意也。尔前所以谈应身等合。今本有三身中应身摄也。故应身合名也。是三身习事大纲也。深可思之问。于三身。或修性各三。修二性一等不同。其相如何。示云。先修性各三者。性德三因佛性。修显得体修得三身成。是性德有三佛性。修德有三身。是名修性各三也。次修二性一者。性因佛性本有不改法故。性德法身也。缘了二因修得约也。其故弹指散花是缘因。随闻一句是了因(矣)。此知识经卷教依。事了缘等功德成故约修得。是修二性一意也。上所云修性各三云。往一义也。所以文云。性因佛性通亘本当。缘了佛性种子本有(文)。此又修性各三意也。此等解以修二性一修性各三义。能能可分别者也。寻云。于三身因果不同在之。其相如何。示云。凡法身者。如如妙境。报身者。如如妙智。应身者。解脱现身调伏众生体也。如此三身相貌云者。皆是修得显了果上如来付谈之也。次因果未证于菩萨圣众者。未至极果。故此菩萨圣众供养时。性德三身约可奉赞叹也。如此分别不知。果上佛对因分功德赞。因分菩萨圣众对果上三身满德功德赞事。无才觉至也。故唐土人师云。因果不辨佛功德赞叹。州额如悬打乎。深可思之。又一义云。圆教意。因果互具修性不二也。此时因分菩萨圣众于。果上德无阙减。于果上佛因位功德具足。此时广因果恒沙功德圆备满足由。委细可奉赞叹也。然而先果上佛修得圆满功能赞。然后因分功德可赞叹也。次因分菩萨圣众。先性德三身样释终。次果上德可奉赞叹也。如此分别不知。因果分别ナキハアヤマチノ至也。能能可令存知者也。已上三身者。诸佛菩萨总功德也(云云)。寻云。别功德者。其相如何。示云。于诸佛菩萨必各别发愿。各修净土功能在之。所以药师众病悉除愿在。良与法药别愿在之。故药师名号付之。琉璃药师者(应身)琉璃者(法身)光者(报身)。其名号三身功德在。故本朝先德御释云。一心三惑所治妄病。一心三观能治妙药。分别病药。能治众病。称号药师琉璃光佛(文)。此又别愿名号付。而三身具足事云也。可思之。次阿弥陀如来等。又别愿西方净土庄严四十八誓愿在。一切众生往生引接以为此佛本愿。其名号云。又三身功能在。所谓阿者报身(空义)弥者应身(假义)陀者法身(中义)此等又三身满德功能也。以之余尊余佛功能可准知。次因位菩萨圣众。又各各别愿在。如文殊师利者。以智慧法门本誓观音如者。慈悲誓愿以本誓。以此等才觉。余菩萨圣众功能可赞叹也(云云)。问。真言佛供养方如何。示云。当世密供养作法。明匠达被修见其词云。青莲慈悲御眼。开五眼功能为奉令具足。佛眼印明(云云)次四智三身因果恒沙功能。为奉令圆备满足。大日真言(云云)。次神分。表白等(云云)。寻云。于真言佛总别功德无之欤。如何。示云。凡真言供养时。如显宗赞叹。委不说法。表白中其佛菩萨总功德(三身)别功德其佛菩萨各各本誓也。如此等法门表白次启白也。又一义云。真言供养时说法人有之。如此启白毕。真言供养时只如例行法修也。仍其佛种子三摩耶尊形等。委细观诵修七分行法也。此七分行法者。应身八相作佛义也。显宗委细称扬赞叹。八相中转法轮一分也。真言密供养。初上天终八涅槃。八相作佛功能圆备满足也。故显宗赞叹供养。密供养功德最尊最上也。深可思之问。真言供养显宗所谈如。佛菩萨因果不同无之欤。如何。示云。凡真言教四种法身沙汰时。因果不同无乎。所以心王大日。心数曼荼罗等(文)。或又自性及受用变化菩萨等流等(文)。此等主伴义分明者欤。此时大日自性身赞叹时。本地三身约是可称扬。次心数曼荼罗功能沙汰时。各本誓悲愿可奉称扬也。已前如云。因果互具故。因分菩萨果上如来。总别功德互可奉赞叹。故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文)。此等释义如。因果互具相貌也。四身三身互具互融。开合异故。显宗如赞叹奉称扬不苦也。能能可思之。
  寻云。四种法身者。其相如何。示云。大日自性身。四佛受用身。释迦变化身。外金刚部等流身(文)。
  寻云。权实等流相如何。示云。大日差别身方权者等流身也。次实业六道凡夫实者等流也。教相一往权实分别。往大日差别身也。次之四重圆坛十界曼荼罗圣众。习也(云云)。
  寻云。于曼荼罗因果不同在之乎。示云。山王院御释云。胎藏曼荼罗于众生心所开发。金刚界曼荼罗于诸佛果中示现(云云)。因果不同分明者欤。
  寻云。胎藏界曼荼罗以四重圆坛十界皆成习方如何。示云。胎藏界曼荼罗法花经十界开会法门事习相也。所以内院四重四圣界也。外院六凡界也。此则十界曼荼罗也。付之明三身者。六凡界等流身也。四圣界四种法身也。付之又二业界报身也。菩萨界应身也。佛界法身也。四身三身开合异也。
  寻云。付三身门六身九身貌如何。示云。先六身者。一应身(劣应胜应)。二报身(他受用自受用)。三法身(理法身智法身)。已上。次九身者。俱体俱用三身也。所以应身处余二身相即。报身处余二处相即。法身处余二身相即。互具互用三身也。次之名俱体俱用三身解。如圆融三体互具相即。深可思之。
  寻云。付宝塔品三身九身习方如何。示云。一法身三身。宝塔(法身)多宝(报身)释迦(报身)分身(应身)二报身三身。多宝(法身)释迦(报身)分身(应身)三应身三身。释迦(法身)分身(报身)一切众生(应身)。
  寻云。法花会座仪式以三身九身配立。我等何得分有乎。示云。尔前诸经意于佛果分身散影。三身圆满相明。是佛果功德。一切众生为其分无之也。今法花意不尔。十界三千众生悉是释迦分身一身也。此则十界皆成无始无终本佛方说显给其表示。今树下分身以为具证据也。故他经所说分身一佛界功德也。今经所说分身十界皆成妙理也。故他经分身份身名也。今经分身份身名也。深可思之。
  寻云。三身与三宝同异如何。示云。三宝者佛法僧三也。三身者三宝中付佛宝谈之。一往分别也。真实三宝三身物也。佛宝者法身也。法宝者报身也。僧宝者应身也。所以三种三宝中。一体三宝者。我等色心业三也。全是三观三密三身也。深可思之。
  寻云。三身如来说法相如何。示云。妙乐释云。法定不说。报通二义。应化定说(文)。此释意法身妙理名。故能说所听无之。故法定不说释也。次报通二义者。报身上叶如理方不说云也。下应万机方说法也。故报通二义释也。次应化定说者。凡应身随类化现故。终日对机说也。故应化定说释也(云云)。次若俱相即。俱说俱不说等(文)。此释意应身如来法报二身。相即方说法云也。应化身又法身相即时。法身不说不别。不说法故但不说云也。已上显宗意也(云云)。
  寻云。真言四身说法相如何。示云。真言自性身说不说事。古来异义一偏难定。然而东寺义者。四身说法。山门义。自性身不说。受用身说法云也。或变化身说云也。谓意自性身变化身加说法也(云云)。以释迦为教流布身此意也。但自受法乐为互为主伴。三密教说。东寺山门共许此义也。如显宗对迷机说法事。自性是不可有也。是教相大纲也。次已前如云。四身三身互具互用三密教说事。山门东寺共许之也。深可思之。
  寻云。法身如来说法相如何。示云。高野大师释云。五大皆有响。十界具言语。六尘悉文字。是法身。是实相(文)。此释意。尘尘法法皆阿字不生妙理说。五智种子示也(云云)。次五大院御释云。五大当体是真言。故真言行人直闻水声风音。悟入阿字不生理。若不如是非是顿悟之机。纵虽遇生身佛。于彼无益(文)。此释又六尘当体五智种子唱。法身如如妙理显也。此等皆法身说法相也(云云)。
  问。真言教言四身中何乎。示云。凡真言教主。总云者自性身可云也。若别是云者。经经所说旨任。其教主相可分别也。所以瑜祇经自性身三十七尊说也。故自性身说也。金刚顶经受用身三十七尊明也。故受用身说云也。大日经变化身所说法门明也。故山门变化身说云也。此一往分别也。四身俱法身名上。何法身说云无相违也。凡天台流意。四身共名法身上。变化身说云故。经经说相不违欤。东寺流义一偏自性身说定边局义也。法身说云自性身说不可定。此等分别能能可存知者也。
  寻云。法身如来说不说事。经论说不同也。如何是可心得欤。示云。妙乐释云。近代翻译法报不分二。三莫辨(文)。此释意翻译三藏三身说相不辨。只大样付翻一偏法身说定也。故法报不等释给也。凡四身说法其相不同也。自性受用内证境智故。总不对迷机。故外用利他说法不可有也。自受法乐为互为主伴。三密教说也。是非如变化身说法故不说云也。今大日经等一分迷机下相有故。变化身说云也。此等相貌能能可分别者也。
  寻云。天台流意。大日经变化说云其相如何。示云。凡自性身者。不对迷机。故说法相无之。今大日经一分对迷机故。变化身说名也。解如被妙觉加说法云。谓意自性身变化身加说法给也。故今大日经加持身说名也。经题初神变加持经等说。故加持身说云义尤被得。或一义云。山门加持身说法事。神明巫女诧如诧宣给。故山门御子义东寺边申合。此义心自证诸佛内证。总以迷机不见也。故以变化身下教流布给也。深可思之。次戒家相承意云。真言秘教意有。天台显宗意有。戒法タニモ说。皆法身谈法习也。纵小乘权教说有。又天魔波旬说也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戒法タニモ说。法身说法习也。戒即法身义。深可思之。此等义势不知。他门异宗学者。法身说法义迷。此一流大事也。不可口外(云云)。已上大概注之。此则当流相承秘传也。不可处聊尔者也。随亿持出次第注记之。后见学者可令添削者也。润色文理通可令加者(云云)。已上毕。
  一。天台三身真言四身事(慈镇和尚)。今奉赞叹大师释尊。总别功德。愿念之旨趣存略。抽诠。聊以述之。先佛有三身功德。法报应是也。真言教立四身。通称法身。方今法身者。不变真如之妙理。十界互具之佛性也。八叶肉团之莲。未开五百尘点之劫。五相成身之月。深证无始本有之空。报身者彼理界之莲花开八叶。预匈于十三大会之圣众。其智界之月轮缩一肘。敷影于九会诸尊之舒敛。自他受用之说法境智冥合之内证。显教本门迹门外用之。应身者他物随缘之月。出从寂光之理峰。变化等流身借出实报之智水。今所奉归向之大师释尊。已胜劣应化之本也。涉分身究竟之说(矣)。八相作佛之化义。五时八教之说法。法花开会是菩萨道。领受四种法身。是总之功德也。别功德者。三身之中应化真佛。五智之内成所作智。五佛不空成就。大通第十六之王子也。此是一切佛中一切。三身即一。十方佛土中本佛。四土归寂。药师弥陀弥勒地藏。悉同体应化也。故化缘诚近。尔前诸教法花真言。亦是一佛之所说也。故修学结缘(云云)。
  溪岚拾叶集。毕。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春正月十日。
  法印大僧都实观阅。

●●拾叶集(怖魔事)。

  一。魔界回向事。
  一。二种降魔事。
  一。一切魔罗事。
  一。魔界证据事。
  一。天狗证据事。
  一。魔业因事。
  一。遣除从魔事。
  一。惊发地神事。
  一。境智各别事。
  一。佛眼三摩地事。
  一。除障○事。
  一。四种军荼利事。
  一。四种降魔事。
  一。断恒证据事。
  一。怖魔秘术事。
  一。天狗怖事。
  一。常行堂怖魔事。
  一。明惠上人授戒事。
  一。孤迷咒文事。
  一。香鸣咒文事。
  一。罗细事(已上二十一ケ条)。

溪岚拾叶集。

  怖魔。私苗。
  一。魔界回向事。解脱房作。
  以所作善回向魔界。离苦得脱事。心地观经云。或有菩萨。以诸天魔而为恐怖。天魔眷属充满欲界。障修道人退菩提故(云云)。末代僧缘凉可恐者此事也。若上人宿业障熟。行愿清净之人。魔王魔众不能扰恼。如佛子等者[(牙*攵)/心]欣出离虽受佛法。戒定惠中都无一分之功。身口意间未离众多之失。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内外不相应。名利多有污。人之所推者其过犹似轻。当身愿之者谁有如我人。日夜所作恐皆魔业。颠倒堕堕难期解脱。或引疏云。引花严经云。忘失菩提心。而修法善根。魔所摄持。过患众多。中间忘失犹被摄持。况都未发心。诸行岂离彼业(乎)。彼都未发心者(云云)。诚我等之类也。就中命终之时。苦重心迷。魔界得力。行业德至。运心年久人犹多不遁其难。况于我等乎。但初心行者福惠虽少。若全一行随分用心。诸佛哀愍。天神加护。临终大事成就不难。虽一善。虽一念。只依诚。只依清。我闻。设魔王虽化形。悟则为真佛。设真佛虽来迎。迷还成魔界。行者用心本其如此。最后一念推量升沉。抑我朝中古以来。显密修学之人。有德有功之辈。粗堕魔界妨此恼人。呜呼投如意之珠。徒为名利之直。尝露药。剩增烦恼病。昔以行德伏魔军。今何为其伴党。昔以智力守法城。今何为其怨雔。哀哉。凡夫之心虽变反掌。何日何生。方住不退。大象之尾拘窗。师子虫食身。盖此谓欤。
  当时之辈者。仅为其末生。或彼门叶也。德不及彼。不可阶天。云显云密佛法传世何事离。先贤得听惠多门犹以可尔。况于我等懈怠迟钝之辈者。若不守古说一文义争得见闻。是以且思彼昔德。且愿我后报。悲之尤深何事如之。今以诚心耎词。告彼诸灵云。三宝境界功德广大。长夜之中常施巨益。汝等故生之时深归之。修之。生生其缘不空。今失出离道。沉恶趣苦。是诚汝等心过也。罪岂在三宝哉。此法若绝世。谁救汝等。自今以后努力努力勿成障碍。今以一期所修一切善根及今秘密念诵功德。悉皆回向汝等。汝等心底具无上之佛种。身中畜福惠资粮。各须静心悟念昔事。一念改悔出妄归真。受长寿乐。见佛闻法速成佛道。我词虽拙汝悟可开。依地仆者依地还起。为法受苦者依法离苦。哀愍我等。必识长护各得佛道。并施引摄。凡日本国中开辟以来贵贱灵等大有。其恩同皆回向(矣)。
  远离魔界有二方便。一慈悲。二者空观。今聊所思是慈悲之方便也。于空观者。且先读诵大乘经典秘密神咒等。皆是第一义谛甚深空法。若唱文言。能显空理(云云)。
  一。二种降魔事。大日经义释云。不动金刚者。降伏惑障令动之。降三世令发菩提心。自色界头一一天处次第降伏下(云云。取意)。
  又入大乘论云。魔醯首罗有二种。一毗卢遮那魔醯首罗者。第四禅主也。二伊舍那魔醯首罗者。第六天主也。降三世降第六天众。故理趣释云。金刚部中金刚降三世调伏他化自在天魔王。宝部中宝金刚忿怒降伏魔醯首罗。莲花部马头忿怒观自在降伏梵天。羯磨部羯磨金刚调伏那ヤ延。慈氏难降伏诸天引入佛道给。
  一。三界其中所有一切魔罗之事。立印。
  示云。魔罗者天竺词也。此云杀害也。委魔经略魔也。其魔者二种。一第四禅顺色界顶魔王也。是大自在天云也。又魔醯首罗云。是第八识所变也。此经心背生死入人ナル大自在天云也。二第六天魔王欲界顶。此六识所变也。一念隔历差别心法性心背者也。一切毗曩也迦圣天。罗刹婆等当时鬼云也。此前五识所变也。此等外大火焚烧蒙也。不动火生三昧烧尽或障义也(云云)。
  一。魔界经论证据事。大日经云。魔界为佛界。皆入阿字门(云云)。理趣经云。一切诸魔不能坏(云云)。秘密行者为诸魔不被侵故也(云云)。却蕴神咒经七鬼神(见)。又五鬼神(云云)。阴阳道牛头天王云内法八智如来也(云云)。明眼论云(圣德太子)。烧香一切鬼神等闻香烟。如趣死门思也。是香德也(云云。取意)。
  一。天狗证据事。觉大师御释云。即证(菩提集)天魔(波旬)天狗等(云云)。诳止一云。降魔相处云(魔王魔女魔民。魔诳等之)。私云。魔诳者天狗欤(云云)。
  延命地藏经云。天狗土公大恐神等(云云)。
  一。戊魔业因事。首楞严经云。虽有多闻及禅定。不断淫欲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女。下品魔民(云云)。
  一。遣除从魔事。师云。魔有二说。本尊共来魔。又在此。本尊来奉防魔也(云云)。
  一。惊发地神为降魔相事。三密。问。就惊发偈意。释尊降魔地神为证。是初成佛时之事也。今是凡夫初修道也。何彼为例惊地神耶答。义释云。世尊昔在菩提曼荼罗。降魔军时。汝作证明。我今亦欲随佛法行。绍如来事故画此曼荼罗也。我虽未得一切同于如来。然以毗卢遮那三密所加持。故亦能现作佛身。香集一切曼荼罗大会。是故汝亦当现作证明。使诸魔军不能烦怀也(云云。取意)。
  一。境智各别修行被侵魔事。山王院释云。亿外故知者。境智间断故被得魔使。圆顿行者境外无智故不被侵魔也(云云)。私云。不思识境智即阴是观文。可思之。又云。唯圆教意。逆即是顺。自余三教逆顺定故(云云)。又云。唯除实相。余皆名魔事(云云)。法花云。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云云)。
  一。佛眼三摩地事。怖魔事。付法传云。不空林行天竺至师子国。国王迎宿中七日供养。令住佛牙寺。即奉遇龙智阿阇梨时。行胨步问律。即奉大唐国位金贝等物。龙智曰。吾所宝者心也。非此宝也。寻即授以十八会金刚顶瑜伽十万颂经并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十万颂经五部灌顶真言秘曲经论梵筴五百余部。他日王作调偈戏以试和上。和上结佛眼印。住慈心之定。诵真言。以劫之。其象颠倒不能前过。王甚敬异。与夫梢降醉象。有何殊哉(略抄。付法传)。
  涅槃云。昔释迦如来经行时。达多放醉象欲害佛。佛入佛眼三摩地。举右手同象。从五指端出师子。师子同声迅孔。其时醉象须臾死(取意)。此即表如来息灾也。十七尊皆着师子冠。可思之。
  私云。以五眼配三智之时。佛眼有缘中道。中道者无明即明观惠也。即是三摩地也。无明愚痴同也。师子愚痴果也。即法性观惠故。佛眼八师子座坐给也。师子禽兽王也。言怖畏体故。怖畏体功能在之(云云)。
  一。除障在秘教事。可显密兼学事。问。有人难云。汝本久学显教。今何受答。苏悉地疏云。譬如有人手执刀杖。不着甲胄。入群贼中。傥胜一人。或为贼所害。显教转报亦复如是。未被如来三密甲胄。或为报业烦恼所害。秘教不尔。三密甲胄着法上体。定惠手执阿字利釼。如来要誓事理兼备。无交不际。无宗不与。譬如勇士密着甲胄。执持利釼入群贼中。自他俱安(已上)。故兼学真言也。问。若秘密教胜于显教。汝何不永舍天台三观偏就真言三密耶。答。谁言真言胜于圆观。大日经疏始终一同。以法花文义释成此经理。三观妙理全同天台。问。若尔云何秘教除障。显教不尔。天台诸□□□□真言师。以法花等诸大乘经为真言教□□□□□三密修行仪轨故。又应言圆顿妙现不如□□等经。除障方便不如三密加持。如天台法花□□□□尼品疏云。恶世于经甚多恼难。以凡护之。□□□□□道流通(已上)。正宗妙理虽胜。而受用咒。除□□□□□□□知三密教门是除障胜术也。此教门多□□□利恶世学大乘者欤。我山兼学真言。我山兼学真言。□□□□□□□□□□□□□□□□□□□□□□□□□□有以也。就中佛子年少之比。慈惠□□和尚。时时软语曰。凡我山僧初虽显□□□必学秘教。汝莫軴真言教徒。今□□□□□习(云云)。仍为奉报大师之恩。慭研顽噜之心(矣)。
  一。四智军荼利事。示云。四方军荼利者。息灾军荼利。增益军荼利。敬爱军荼利。降伏军荼利(已上)。于建立轨。此四种军荼利。三形成四方金刚结成也(云云)。又云。四种军荼利。降伏四种毗那耶迦也(云云)。
  一。四种降魔事。示云。降三世降天子魔。军荼利降烦恼魔。大威德降人魔。金刚夜叉降鬼神魔也(云云)。
  一。断盐证据事。降三世仪轨云(不空)。若行者修此法时。七七日间□□断五谷。□□□□□□□□□□□□□□□□末盐一心无余境。满真言十万返。尔时必本尊现。形作大恶怖魔体。试谦行者。以是时慎勿生散乱。则法成就(云云)。
  一。怖魔秘术事。师云。行者若于时所生怖畏念者。唾慈打令生声。仍无想怖念也。然则蚖蛇等作障碍者。令退散也(云云)。先师和上云。鸱ナト飞来。不可怖不可随。彼鸱者一念妄心异趣堕。其自性□□□佛性。直大日如来也观。●●●●●明可诵也。此明三身报身也。四魔降伏真言也。可思之。如此是天狗タフラカサレサルナリ(云云)。
  又云。灌顶印明三摩耶戒可授也(云云)。受法熏曾以不可作障碍也。又同体慈悲心发ヘキナリ(云云)。
  一。常行堂天狗怖トシ事。示云。山门常行堂众。夏末于常行堂。大念佛申事。佛前如法引声。后门子トリ。无前无后经读也。是山门古老传天狗怖申也。又住侣等如此戏论事识。天狗怖申习。又物语云。熊野山那智泷众引声念佛时。正面如法引声也。后门阿弥陀经读时。忏法读忏法之时。阿弥陀经读加。无前无后读也。如前ハ子トリケニヤサハナムヲウタフ也。是彼山故实天狗怖申习タリ。
  私云。此事案。如法如说修行。必天魔障碍。内观首楞严三昧住。外相假顺魔。戏论事振舞也。是还天狗怖义欤(云云)。古人云。乘贼马追贼。笑中拔釼。□□手段也。如此机契能打敌也。不动座者。成魔王形降魔体。能能可得心合也(云云)。
  一。常行堂怖魔事。示云。堂僧等年始上文殊楼。扇五间开自楼二阶投下也。记录相传云。是则五眼印也(云云)。
  私云。五眼佛眼根本印也。此印即是怖魔秘印也。常行堂天狗怖云事。可思合之。魔多罗神除障最极秘印也。甚深〃〃〃〃。可寻之也(云云)。
  一。明惠上人授戒于天狗事。师物语云。梅尾明惠上人许。山卧一人来现云。受戒之悉有之(云云)。仍上人授戒毕。彼山卧申。我受戒当绝三种事可奉授也。所谓我是山边有者。作为佛法三种怖畏有之。一明障子内不可灯火也。二圣教等并一切物直可置之。三诸危所不得居。又不可置物也。又云。示云。アヤウキ岩石ヤケナムト者不可居也。诸天魔波旬等如此难所居住。又一切圣教等直置事。天魔等陷曲不取直。以为体物直不置。人天狗根性物也。何为魔被障碍也(云云)。又阿阇梨障子内火事者。远见闇似。仍天狗等为肉食集来。真实非间。故起瞋恚成障碍也(云云)。
  一。狐被迷时颂文事。口传云。狐被迷时。可结诵。所谓师子印结。追打鬼婆罗罗鬼法性房烧妻户可诵也(云云)。如此迷惑之时者。安座心经读也。
  一。香鸣时颂文事。颂曰。追打鬼婆罗罗鬼法性房门叶可诵也(云云)。又云。八大龙王名字唱之也。或传云。金刚翅鸟王真言诵也(云云)。
  一。罗网除魔障事。示云。那智花山花山法皇御庵有之。那智泷行之等居止。今拟如法经道场。或行者如法。众中百鬼夜行。引率无数眷属。道场内乱入时。四面悬罗网渐渐广成。杉敷落下。彼异形冥鬼防毕。此事那智山卧大夫房长辨申仁亲见之。□□□□侍ケリ(云云)。
私云。案此事甚深法门。界依而二见堕异趣。罗网法界表相也。サレハ帝释因陀罗网者。彼云三千并遍尔尔意也。点鬼执见岂过法界乎。故待障乱来也。甚深甚深。不可治(云云)。
  溪岚拾叶集。
  (御本云)。
  文保三年正月十一日。于天台黑谷慈眼房记之毕。天台笼山沙门光宗记之。
应永二十一年卯月二十九日。于江州最山寺书之。
求法小比丘。

溪岚拾叶集。

  除障事。私苗。
  悉地疏云。问。此说只无道理。何者众生昔业决得今报。更不可说。此理叕然。何故今说转报障乎。天台一依法然道理故。二依经威力故说转报也。诸法自本无定相。故一艺即是法界耶。故云有转义。是为法然道理也。若听其经如说修行。无愿不遂。故有转义。是为经力也。问。若如所说二教俱有转报义者。显密二门有何别乎。天台于显教而有两经。若浅经说不可转。若深经说说报有转义。虽说转报为有迟速。譬如有人手执刀杖。不着甲胄入群贼中。傥胜一人。或为贼所害。显教转报亦后如是。未被如来三密甲胄。虽有少解行。而无速转义。或为报障之所逼害。岂只报障。于烦恼亦准知也。若秘密不尔。三密甲胄着法界体。定惠之手执持阿字利釼。如要誓事理兼备无灾不除无乐不与。譬如勇士密着甲胄。执持利釼。入群贼中。自他俱安(云云)。
  问。大乘圆密意转实业耶。答。可转也。即显密终极所谈者。三道即三德体达上者。业报转义勿论也。故止观云。法身究竟余亦究竟。般若清净余亦清净。解脱自在余亦自在也(云云)。结业当体即是自在神力之作用。故业报转无疑者欤。故经曰。自在之业是一念三千依文也。结业多之云ヘ。不可出十界三千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三身。并成俱体俱用也。岂非自在之业乎。此法门证得故。释云。法名达磨驮都。人名观自在王(云云)。乃观音称名功力。怨念咒咀还著于本人也。深可思之(云云)。
  一。解脱怨念事。示云。三昧习破怨念咒咀事者。不如六字法。付之三种习在之。一可观一心不生本源。一切众生怨念者。依一念妄执也。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此意也。众生际观达时。自他之业待解脱也。□□□□□□□□□□□□□□以四摄行修也。慈悲是摄业根本故也。次降伏护摩法修也。怜三类形。业缚种子尽也(云云)。
  一。于邪气有不同事。师物语云。古口传云。于怨灵有权实不同也。所谓佛菩萨御崇。于头有痛。同辈之怨灵肩下腰痛。下辈怨灵腰下痛。大概以之邪气有极可知也(云云)。佛菩萨灵以忏悔为本。同辈以教说为本。下辈以降伏为本也。是大旨也。能能可有用意事也(云云)。
  一。神供教识事。口云。于净所劝请诸神可启白。今所劝请诸神等。若为权者神者。于如来在世。亲承如来教敕。为护法善神。守护我法。苦为实者神者。今受法时成护法神。可守护我法也。诸冥道诸神者。皆依先世戒施之福力为其所领主。其寻根元者。三宝之恩力也。若遣如来教敕成障者。可便汝摧破也。如来次有虽有魔及魔民。皆护佛法之誓愿。或又若不顺我儿恼乱说法者。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说。岂违佛敕乎。又云。如来在阿尾舍法。所谓三界所有天王天众大威势冥众等。迷令执缚。如汝冥类少神等。岂不顺尾舍乎。速成护法神。可守护我法。犹成灵威者。遣八万四千密迹金刚神。可使汝摧破也。头破作七分教敕。岂不恐乎。能能可令教诫也(云云)。
  一。真陀摩尼事。师云。●●●者。亦名真陀摩尼王。凡欲界众生者。贪欲强盛也。故现如意珠王。令成众生万愿也。如意珠者。南方宝部三摩耶形也。仍眷属有七种野干。表七觉圣财也。天照大神闭笼天岩户之时者。现野干身给。最极最极。
  一。七野干事。马鸣菩萨七野干法云。王舍城北尸陀林中有野干。夫名曰有德。妻名曰满德。有五子。一名福德。二名威德。三名智慧。四名势德。五名寿德。此七野干能五天竺王。摄领鬼类。变化自在。游行五天竺。能成福祸(云云)。私云。此七种野干者。七宝庄严义表也(云云)。
  一。稻荷大明神事。稻荷大明神社坛其形如开模也。仍万人参诣崇敬也。又云。地主权现后圆山者。文殊净土也。灶殿先祖号官大夫也。彼官大夫观妇引导依。后冢入识见文殊净土(云云)。今官大夫者。命妇南胁北向社是也(云云)。
  一。狐病治事。示云。付吒天法。百八咒术有之。其中天狐吒吒病云事。所谓此天八大童子中。夺魂神云神。此神令夺精气。此天行者。此神祭令付国中人民。可然智者高贵不得付也。愚痴下劣者令付也。
  病相事。凡此病相者。最初者无病人风气如也。有持病人者如本病ナマナマト劳也。不被显程者如常病者。若显露如物狂成也。或咒验者。或有威势者。或大弓势岳武者カマシキ者厌也。如此人来临。貌不见小袖仅头也。ハヤ返シ〃〃〃追出也。如此时狐病知毕。汝执マサヌレト申。イヤアラヌモナト云。小儿ナクヤウナヰテワヒカナシムナリ(云云)。未克以前急急可治也。若克毕身消衰。虽治不叶也。必死决定痛也(云云)。
  一。付狐神法事。示云。此狐病边土多。或狐头入本尊。或木造狐为本尊也。每日五谷粥或以齐饭供也。又出现物上分不忌供也。欲病仁名字书。彼狐口中可令安者也。即时着病也(云云)。
  一。狐病治劳事。示云。凡此病者。国内效验立者所作也。若其仁所行知毕。其名字呼。其法师其巫女等所仕狐神也。教化云。佛菩萨者慈悲心利生为本怀。如汝小夜叉神令人病恼。诸佛令违。诸天利生背。护持天众定使汝治罚给者欤。教诫时本人名字显。可四能还由口ハシル也。无程加持落。此时早早可被回祈疗方便耳。
  一。天狐吒吒病对治事。秘缚云。以不动慈救咒结刀印令加持也。又以同印明痛所令指者。即时令平喻者也。甚深甚深。最极最极。又云。传云。以摩诃迦罗天印明令加持也。能延六月秘法自是起(云云)。
  一。天狐●●病本尊事。或师语云。百里国以辰狐头为本尊也。不足百里国或白犬头或狸头也。仍四国者不足百里。故犬头或狸头为本尊也(云云)。后传云。生身辰狐头祭为本尊也(是一)。次以金银等造辰狐形为本尊也(是二)。或以木像为本尊也(是三)。或又以于头为辰狐形为本尊也(是四)。此等皆御子阴明师等所行。如此加精物。世间来现如家内病者不可断绝也。能能可有用意者也(云云)。
  一。狐病治方事。示云。彼巫女等所持本尊取出。アハタカシヌレハ失效验。ヤヤマセサルナリ。第一秘术也(云云)。
  一。山家鸣怪异方事。传闻。相州大业乡地。以宿所家柱常鸣。其时彼家主内房。大山寺不动堂参诣祈请。彼不动示现云。每家狂九一云字可出也(云云)。仍如示现书付。其后狂鸣止。或时阴阳师寻鬼神名也(云云)。此十字即是神符也。
  一。依称念观音除障事。师范示云。为除中夏每夜睡卧时。观音名号百反可唱之。若然者一生之中不相中夏也(云云)。是一师所传也。有证据也(云云)。仍我十岁许之时。承教化以来。每夜无懈怠修之。长大之后密大事秘法传受上。余法虽修之。此名号无懈怠称之。仍今怖畏之事一念无之(云云)。一义云。观音者。自本解脱现身调伏众生之应用也。仍三毒七难拂给也。仍经云。刀寻段段坏等说。深可思之也(云云)。
  一。依念观音除难事。或仁物语。近比京都或仁内房间夫艳书得。实夫アヤシキコト见。伺见处。此艳书见出。夫是欲被见处。其女房恐怖事无极。心中观音祈念。一心不乱观音名号称。其时夫此文被见处。一一行皆南无大悲观世音出(见)。其时夫观音名号出文也打舍。仍此女房观音称念之志弥增长。不思识也(云云)。
  一。对治蛇毒事。师物语云。或仁内方阴中蛇入。何加医疗虽致祈祷不叶间。嘱众僧大般若奉转读。其时此女房睡梦中。见极端严童子。白杖持彼阴中蛇向云。急可出也(云云)。蛇云。能居所卧之间。努〃〃不可出(云)。其时童子云。猪逆貌毛细切。吉酒和合令服时如何。其时此蛇忧恼气色见觉。其时如梦事调令服。即时此蛇下毕。此猪毛每蛇鳞立死タリ(云云)。因物语云。猪以蛇为食物。故亥岁人毒蛇不食也。此事以可思之也(云云)。
  一。真言师业报转事。师物语云。五无间业造女地狱可堕在者。真言入坛灌顶遂。转重轻受。今生山病所劳受也(云云)。サレハ习种子基好者。山病身受遁世。伯耆大山隐居给。然间硕真言师。其山病事可在之。见之不可谤法也(云云)。
  一。癞病秘术事。粉川观音示现秘方云。●(一字)三千三百三十三字出。此符一三十三度礼拜。令服者速疾平喻也。最极秘方也(云云)。
  粉川观音。但彼圣(律僧)。戒莲房(律僧)。咸升。光宗。运海。
  元德三年(辛未)正月十六日记之。

溪岚拾叶集。

  大日经事(净土寺秀暹口决义也)。
  善无畏所译。龙猛所书十万偈内。肝要三千五百偈大日经六卷セラレタリ。善无畏如此说给。大日经常七卷知。サハ无之。第七卷前六卷修行相明故。非前六卷外事。不思议云人第七卷作疏。此当第七卷记。第七卷云有三义。一毗卢遮那佛所说金刚顶经义决心云。龙猛菩萨。虚空中毗卢遮那佛真身现。多身现感见虚空。种种字现。书写之给要略念诵法云是也。今第七卷同本异说云也。二文殊所说。又示云。零妙寺不思议疏也。疏云。善无畏为求成就。依请圣加谏。北天竺金粟王塔前。于虚空现移之给。复问云。谁所现乎。虚空答云。我也。又问云。我谁。答云。文殊也。口决云何文殊我答云。文殊种子吾我不可得云义也。以其种子义我答●(满字文殊种子)。吾我不可得义。三达摩掬多所说(云云)。又示云。五大院持诵不同。并菩提心义心云。达摩掬多阿阇梨作(云云)。
  寻云。第七卷供养法本经何处出乎。答。世间成就品出。其故世间成就品义释有五品。一真言行学处品。二增益守护清净行品。三供养仪式品。四持诵法则品。五口(云云)。是第七卷成就坛行法也。大日经大悲坛成就坛秘密坛三坛说也。世间成就品等。成就坛也。大悲成就二坛秘密坛入也。以秘密坛为己证也。我即毗卢遮那。我即普门身等云秘密坛也。东寺大悲坛入真言师也。天台成就坛入真言师也。寻云。何叶经乎。答。山门义叶经也。第七卷前六卷修行作法云隐释不思议疏委注。苏婆呼经·苏悉地经等。皆成就坛作。毗卢遮那别行经。成就坛沙法。山门苏悉地经殊胜事有也。余经行法时不成就者。兼持此经根本真言云。诵此经根本真言成就说也。慈觉传之给故。东寺对给时每度胜也。カカルクセ事有故。瑜祇尚苏悉地秘也(云云)。纪僧正惠亮对论时。惠亮胜给。纪僧正灵相应降伏给。其后纪僧正。归天台佛法再诞。サレハ同披座主。纪僧正再诞也。是延吕僧正弟子也。又云。此不思议疏云。尚大样也。仍善无畏三藏作仪轨流布也。善无畏仪轨广大仪轨摄大仪轨作也。
  一。仪轨事。善无畏大仪轨(三卷)。上卷(成就坛第七卷同。云云)。中卷说诸尊位同大悲坛。大悲坛行法也。下卷秘密坛行法也。持诵不同。六卷引合可见也。具支灌顶第七卷。秘密坛行法显书故。智证奉见之处被抛火中毕。仍不流布。其事持诵不同第六卷见也。付此仪轨有四本不同。所谓一觉大师本。二同大师略本。三智证大师本。四宗睿僧正本。又云。广大仪轨有三卷。是三坛合行也。法全仪轨五本不同。一言法两卷轨(各传授轨)。二言法三卷轨(已上觉大师御将来)。三乱脱仪轨(惟正法全授也)。四青龙仪轨(智证本)。五同仪轨(宗睿本别仪轨立是也)。
  一。胎藏私记事。虚心记慈觉大师御在唐记也。御自作也。胎藏最初有虚心合常印。仍如此被名欤。最初箱被收也(云云)。又传法记(露地说青冷房记之。或露地记云也)。付传法记。池上记在之。池上记付大原私记有之。诸流通同大原记也。慈觉金界记名净地。记净地印。金界始在之。次如此名给妙心太云文。是觉大师御作也。苏悉地并护摩事书给。此两少最初箱被纳乎寻云。广大仪轨合行说三坛。摄大仪轨三坛各别说之。今私记依何私记乎答。今大原私记三坛合行也。依广大仪轨欤。
  一。可见合文事。胎对受记七卷(五大院)。三密抄(五卷)。都率同断简(三卷)。同东曼荼罗抄(四卷)。同生起(一卷)。同理界记(五卷)。明达律师作法性别记(三卷尊意御作)。
  一。本仪轨大意事。示云。付行法具缘品明大上坛。摄大仪轨中卷其行法也。世间成就品。悉地现前品。成就悉地品。世出世持受品。已上四品明成就坛。其行法大日经第七卷。菩萨要略念诵法是也。摄大仪轨上卷明之。
  秘密曼荼罗品。入秘密法品。入秘密位品。布字品。百字五品。大阿阇梨真实智品。已上六品明秘密坛行法。摄大仪轨下卷。明此行法也。今法全仪轨三坛合行也。是三身即一身始本不二行法也。寻云。此轨初坛合行有何文证乎。答。入秘密曼荼罗品义释云。此经前后相成。共坛事縡互其文行者。甚深相照览乃可行也(文)。
  具支灌顶云。无畏法全两木仪轨会四坛意。彼此相成。三少用初一。但相照者。未辨差耳。
  一。莲花事显密一致事。问。法花首题莲花。与今曼荼罗莲花义同异如何。答。义释云。此经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莲花最深秘处(文)。又云。今此中妙法莲花曼荼罗义。毗卢遮那本地常心即是花藏具本(文)。山王院释云。正指妙法最上密(文)。
  一。归命事。示云。归命者。不思议疏云。众生所重名为最深。用此宝藏奉献三宝也(云云。)因论云。南无阿弥陀佛。又云。归命者舍命云心也。大日经第七卷心取也。
  一。出罪方便二师事(父母二师云定也)。问。二师者如何。答。都率云。世间出世间师也。世间师者。未见谤阿阇梨。出世者。见谤阿阇梨也。但世间师可互见谤未见谤师也。
  一。九方便事。问。九方便员数所表如何。答。八叶九尊表也(云云)。寻云。必限九欤如何答。实法三卷九十三方便(文。云云)。又对受记云。惊觉已下十四方便也。
  一。无所不至与遍一切处差别如何。示云。无所不至者。遍物义也。遍一切处者。不及遍当体。即遍义也(云云)。私云。摩诃毗卢遮那者。遍一切处义也。无所不至者。又大日根本印也。若然者一体欤。
  一。五轮观事。问。外五轮时逆用其心如何。答。有情身无下地。乃至顶空也。器世间空有下。乃至地有上也故也。问。其故如何。答。唯识论云。器世间第八识影也。サカサマニウツル也(云云)。花严经与大日经。梵网经与金刚顶经同事。示云。教时义云。菩提大藏经。是花严广本。显机闻为花严经。密机闻为胎藏教(文)。又金刚顶义决云。此地梵网经两卷。金刚顶经浅略行相也(文)。
  一。左转右转事。付之有平转。今实义无也。又有回转。メクラス义也。左转者。右メクラス。右转左メクラス。回转时者有二义。置加持时如上。左右可作也。サテ捧物加持时左メクラス左转也。五供养时左转ハカリニテスル也。
  一。三力偈事。寻云。及以法界力者何等乎。答。他凡圣法界功德成我力故。三处同一体也(云云)。
  一。普通供养与普供养不同事。示云。四面供物供名普通供养也。仍四反诵也。サテ普供养自他共周遍法界供也。依广略不同欤。
  一。拍掌有二事。僻除拍掌前方便。左掌右指スヘテ打去摩义也。欢喜拍掌义也。合掌打也。然法曼流前方便拍掌欢喜样スル也。三昧难之答。对受记僻除合掌拍掌用。仍今用之也(云云)。
  一。念诵数返事。大日(百反)。金轮(百反)。佛眼(百反)。本尊(千反)。三部(百反)。诸天(百反)。又佛眼(百反)。已上。法曼流如此也。佛眼两度秘事也。真言深义在之。佛眼两重スル事。常佛母一切功德奉叹义也。深秘瑜祇经中说此功德有轮圆具足德故。诵此咒者。具足其功德(云云)。大日经文字落章句违。三摩耶不成就说。然诵此明者。如此功能一不阙云也。仍为轮圆具足。重诵之。三昧流前根本印明次佛眼印明ソヘ。又后根本印明次又用也。仍两重用印明也。念诵别两重セサル也。凡山门秘法中佛眼最极故。如此有之(云云)。
  一。玉女方事。师云。玉女方顺九逆五数事如常。辨才天法行必向玉女方可念诵也。于世出世事。一大事始行。必向玉女方可作也(云云)。サレハ畜类共狮子必向玉女方卧也(云云)。一切障碍除所愿成就也。因物语云。或山僧元三孔子取。每度一孔子取。何秘术有人寻问。或真言师相一个秘事相传。所谓其直同玉女方向祈念。向玉女方孔子取。每度一孔子取(云云)。此玉女神者。一切众生吉祥事。授给爱敬大神。如此致祈念者大利益得事也。
  一。五大愿事。寻云。显四弘密五大。其意如何。又断烦恼。云福智意如何。答。法相宗明八识四智故。约四智发四弘也。密教明五智故。发五大愿也。唯识论云。四智心品所依常故。无断尽故。遍说为常(文)。此宗理智不二故。所依常真如立智名为法界体性智故。有五大愿也。天台宗虽明理智不二。密教不及故四弘明也。示云。五大愿事。尊胜仪轨说。次烦恼即菩提。烦恼无可厌。故密教呼烦恼于福智也。天台断而不断云。正不呼福智也。示云。真言烦恼菩提见直义非。烦恼当体ヲクル。但大字置大我大爱等云也。我所爱境爱小欲也。无边众生爱大日所爱也。此义福智无边誓愿集云其义。
  一。散杖事。金刚童子持念仪轨扬杖云。传法记束𦸘草ヨト云ヘリ。
  一。诸目录事。觉大师御目录。求请录(诸师求请给录也)。长安录(长安注给录也)。五台录(五大注给目录也)。叶子录(前唐院箱目录也)。已上御所御本中出书之。
  瑜祇经求请叶子目录被载之。了秘盖目录(慈觉)。别行经在之。已上。
  一。诸赞出所事。四智赞。汉语略出经说也。梵语(时处轨说之)。供养文。观佛三昧经记之。唱礼。大日经云。先当为一切如来作礼(文)。唱礼。依礼忏也。彼文云。大赞。梵语义轨说也。汉语略出经说也。佛赞等。五种汉语苏悉地经出。佛赞等梵别相传也。普贤赞别传也。百字赞义轨出。诸天赞。请雨经出也。云何呗。涅槃经文也。散花归命毗卢遮那文。三摩地轨说也。吉庆赞梵语义释云ハサラ。阿毗更经。此云金刚起出之。但义释等赞。梵汉共有之。其中第一今所诵吉庆梵语。初段也。第二第三义释无之。今所用梵语三段。汉语五段。别大师相传给。嘉会坛次第见。
  一。普贤三摩耶事。问。文殊五字轨文殊三摩耶用依此尊可替用乎。答。此有二意。依文殊轨者可改之。但以普贤三摩耶通用意可在之。其故普贤者三十七尊总名也。是以普贤以通诸尊其意尤可也(云云)。
  一。莲花三摩耶事。问。莲花三摩耶通五部意有之乎。答。在之。金刚界意以莲花部为本故。如轨莲花部心念诵义轨(云云)。依此意以莲花三摩耶通五部此总法也。又随部改之义意也(云云)。
  一。金刚事。问。金刚界金刚。与金刚部金刚有何异乎。答。是秘藏记问答也。金刚界金刚五智成就义。金刚部金刚五智成就义。故同也。俱情童异有。金刚界金刚广。金刚部其内五部其一也。故可有广狭也。然□□□界与一尘同之故。同云义可有也。
  止观十三种外道事。
  佛法外三人外道事(此三人外道元祖外道也。胜论外道)。止云。一迦毗罗外道。此翻黄头。计因中有果。二䧢楼僧𠳷。此翻体[目*庚]。计因中无果。三勒娑婆。此翻苦行。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
  付佛法外道(犊子方广)。学佛法外道四教四门执成人也。已上三种外道也。
  六师外道事。止云。所谓富兰那迦叶。迦叶姓也。计不生不灭。半伽梨拘赊梨子。计众生苦乐无有因缘自然尔。删阇夜毗罗胝子。计众生时熟得道八万劫到缕丸数极。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廉衣。计罗报之苦以投岩拔发代之。迦罗鸠驮迦栴延。计亦有亦无。尼揵陀若提子。计业所作定不可改。此出罗什疏(文)义云。韦纽天摩罗天事。纽天脐中生云也。此计事也。韦纽天毗纽天同事也。外道上力不过八万者。界内寿二□□为本意也。先德释云。一期之寿练持云命(文)。弘决云。投严外道。是外道名也。缕丸者。糸マルメテ引延有程ノヒテ无成也。
  决云。五势炙身事。示云。四方火天日五也。四方火。タキテ天日热アツル善修行思也。是外计也。附佛法外道方广附小乘我起。犊子大乘附我起也。学佛法外道者。佛法修行人学佛法意得可心地修行也。
  止云。报风依风事。义云。报风云生所得果报风云也。依风云母胎内托生时。出入息随托也。依息续故子息云此意欤。是依风云也。命烛识此三事殊胜事也。转迷开悟时法身般若解脱。又三身云也。人人具足以同云缘生。禅门等沙汰。狼一切众生此三事不具者无也。本来三德妙理具有也。二十五方便中调五事时。三事合调云身息心三定同合合调眠食二法定外各调云身息心云是也。付止观即身成佛谈时何所云。一流秘藏□□合调出也。三事具足セサム众生无之□□□无类者也。サレハ既云生死长夜。何无觉悟晓势殊胜事也。檀那先德付圆顿者四个处即身成佛出给。
  八不中道事。不生不灭不遣不来不一不定不断不常也。
  管[筆-毛+健]譬事。观心论疏在之。意琴上手引佛果上十界互具平等妙理意譬也。琴ヘタ引恶声出来。是众生见约。三灵四趣生佛差别十界各各片落譬也。
  能破所破三藏事。佛口三藏者。佛说三藏也。是则四阿含经中其证据在之。大论是佛口所说非罗汉此说等云是也。是小乘中于佛说三藏迦旃延子三藏相对。佛说三藏能破云也(是一义也)。一义云。能破者。大论意后三教本故。大小相对大乘为能破。小乘为所破也。故此时佛口三藏云为所破也。故能破三藏佛口三藏异也。三藏菩提因时未断者。佛口三藏意也。俱舍如如性相因时断惑云也。迦旃延子モ因时断惑也。一家意因时未断释事。大论能破三藏意依也。但因时未断之义。依余部云事。余部数人中余。
  八念事。佛法僧戒舍天息死。
  因须弥山事。涅槃疏六云。从月而一出白银面。至十五日银面现琉璃面全隐。从十六日出琉璃面。至三十日琉璃全现。白银全隐因须弥山者。为五风所吹。自然回转。一持风。二住风。三动风。四转风。五行风(文)。
  上观纪云。大经云。因须弥山故有增减者。因须弥山行月琉璃面渐转白出琉璃色芙月黑面现其碧色故。便月面碧色也(文)。
  元禄十五年壬午正月十四日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三部经说处事。私苗。
  一。大日经事。示云。大日经者。阿伽尼吒天宫说也。实此经色心二法法性大日说故。色界顶云也。アナカチ上界非。众生色心不二智处指色界云也。顶者诸法实相悟智慧虽多。真言最顶无之故云顶也。但真言意三界贪嗔痴三毒也。色心不二得意时。上界行者心离说得意无失。心自本周遍法界体故。上界云无失。上言无上智得意。俱舍等云上界不可得意也。此时教主理智事三点大日也。理者实相妙理。智者色法所具智。事者当体诸法。此三事无始无终人指教主云也。道范等此义盛谈也(云云)。
  一。金刚顶经事。示云。此经须弥顶说也。此经强九山等须弥不可得意。众生本不生坚固心指云须弥。此经者众生心不动显故。以心喻金刚也。心不坏义有。若以自心九山八海造。九山者九识也。所证理八海也。八叶开时八佛云。八大地狱开。真言最极。故阿阇梨所传曼荼罗地狱界有之。今随宜曼荼罗地狱界云者。婆苏山以地狱习是也。地狱即千手慈悲一德开事表观音胁士立给。深秘意观音师匠也。其故三世诸佛慈悲发给事众生苦依发故。狱率以为师意也。又阎魔宫地狱一分也。曼荼罗只十界当体大日表故。地狱现也。此如知智金刚智名。又须弥智名。烦恼不动故也(云云)。其故此经金刚手对问也。金刚手者。俱舍云。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云。真言意即事而真眼开人金刚手云。金刚手秘密主一人也。经云。二人说义分有(云云)。
  一。苏悉地经事。示云。此经序流通二段略正宗许说故。说所正不见。虽然正宗中金刚手对问助伴军荼利为说见。故金刚手所住须弥不离故。诸师此经皆须弥顶说了简也。法花经大日经浅分。大日经瑜祇浅分。花严经金刚顶浅分。金刚顶经瑜祇经浅分。苏悉地经十八道浅分。十八道降三世浅分也。
  已上金刚顶经开题意也。弘法大师说也。
  次真言妙成就法者。蕴悉地经也。此云妙成就经。其故真言一百余部内皆速疾成就虽说之未说至极。今此经来一家行法具支支分行者信不信日长短等皆收。洛叉云意。苏悉地经依百万反也。是三度以决定成就。若依大日经者。洛叉云者一见翻是非数满。只行时余行不见释云梵语也。如俱舍者。一亿云翻名也。知苏悉地以百万反。为定。余仪轨本经シツラヒ。且称一义可得意也。此经断食为宗。百万反以为满也。但十八道苏悉地法习。其时道场观●字以此十八道无量寿仪轨依作。无本仪轨。此十八道中殊净三业印以为最极。此真言梵字スル时十七字。理趣经十七段曼荼罗也。理趣经三毒清净说故。三毒在贪瞋痴三毒也。亦莲花印云亦籾印云。头指少开事。籾花カカリタル时。夜口开众星精气欲。日闭生养成谷成。是生身佛舍利习也。亦如意宝珠云。一切众生福智精也。故此印如意宝珠以三毒三辨宝珠观时。众生本心清净也。
  次龙树事。示云。龙树者八宗长者。其中殊真言教主大日此云。金刚萨埵是云。或口决云。大日者自缘大日云。化他舍利萨埵云也(云云)。
  次即身成佛事。示云。即身成佛者。三种有之。一理具。一切禽兽畜类等成之。二加持。今行者所备行法威力也。三显得者。加持力增成身内思议如意宝珠显得也。此三种外真言即身成佛アリ。净三业意以可知也(云云)。
  次六大无碍事。寻云。是水与火碍全成障碍。何云无碍乎答。得意其故此文外题即身成佛义云。知于外色非可论无碍。于一身可得意也。假令火与水无碍样。血水烟火也。此义詑胎内以来。全暂时无隔不失。此不思议。无碍云也。知火境水境无别。而万德身养育也。是云无碍余大可知也。
  师云。一切众生即身成佛谈宗。大师御时加持成佛也给如。我等加持成佛可有之耶。口云。今加持成佛行德也。强非即身成佛所诠。即身成佛诠句只六大无碍本习也。我等行业纯熟加持成佛アルヘキ也(云云)。
  一。大日后夜成道释迦中夜成道云事。示云。后夜云者寅时。中夜者子时也。善无畏三藏十二时佛配给时。大日寅时当。普贤名。释迦子时当给。是流转还灭十二因缘也。释迦流转众生为五时八教说众生度给故。中夜成道名。大日还灭义。众生为三部五部法述众生化度故。后夜成道云。丑一时流转还灭不二智也。亦迷悟不二智也。众生得脱指成道云。实二佛共非成道也(云云)。
  一。鼻端●字观事。示云。鼻端者。谓意眼前境界当体即佛法也云事欤。然者目近色法于开悟成道云。他土行思可止云意也。字者三毒名也。在佛之时三部也。在显时三身也。假令他佛不求净三业观法セヨ教。若目近云者。マユ云ヘキ鼻端云意。六根佛当时。鼻无量寿当ツ意。妙观察智以三毒法性释云意也。又鼻息出。脐轮入云口传有。脐阿字本不生。鼻风轮也(云云)。
  私云。鼻端●字观事。天台流数息观云。数息观者三身具足观法也。所以●字者。●●●三字合成字也。是则无作三身种子也。●字又三身不二妙体也。可思之。
  又云。天台宗意。●字观者中道观义也。所以止观意者。行者若心散时意怛殿置。若心昏时意顶上置云。鼻端定散无妨中道观也(云云)。所诠瑜祇本有命息时时不间断数息观也(云云)。
  问。大日者真实有之欤。将以法门假立欤如何。答。ユ(云云)。
  问。释尊外有大日耶。答。ユ。
  问。大日外有释尊耶。答。ユ。
  问。大日如来说教时者。与释尊同时欤。将如何。答。ユ。
  问。南天铁塔以前有大日说教耶。答。ユ。
  师云。东寺义大日与释迦实各别也(云云)。四重法界皆大日如来化作云时。大日如来一佛分身条勿论也(云云)。
  一义云。山门义大日如来者即是释迦也。显机显应一筋以释迦为面。若约本地身时者。为自性所成眷属。本有内证曼荼罗开显方大日如来。释迦外无大日也。サレハ楞伽经云。我乘内证智等○文以铁塔习事スル也。既释尊在世记别不违。龙树菩萨出世铁塔开密教弘通。知释迦外无大日如来云事。故大日如来有之问无可答也。释迦外无大日故也。亦有可答也。释迦即大日故也。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自在可答也○(云云)。
  一义云。最极○云。真实相传义龙树菩萨以大日习也。楞伽经文。○(云云)。其证也。
  又云。最秘口传大日五佛宝冠着佛ナカリシナリ。一切众生有有形相以大日如来习也。秘密深义○可思之。师云。此事不可口外也。东寺第三重灌顶之时习之也。天台流第五三摩耶时授之。可秘可秘。穴贤穴贤○(云云)。已上师口笔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
  元应元年九月十九日于青龙寺慈眼房传记之毕。
  天台沙门黑谷光宗记之。
  文明十九年七月十八日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养父母奉仕师长此一札留讫。
  天台末叶澄运(生三十)。
  元禄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光明真言。私苗。
  毗卢遮那佛说金刚顶经光明真言仪轨云。此释迦如来常恒恭敬礼拜。昔修忍辱仙人行间。常诵此真言时。从顶出现百千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成正觉故名光明真言。五智如来现非我身。从顶各放出百千光耀。烧灭魔王郡类。并烧灭魔王宫时。魔王众引类皆摧灭。为如来成各诵持了时。即依此百千火耀光明。三千大千世界中恶道黑闇处地狱饿鬼一切恶趣苦处被照。此百千火耀光明皆现前明了。依光明力。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皆悉解脱恶趣速得成正觉故。名光明真言(文)。
  一。光明真言句义事。轨云。初阿谟迦者。此三身万德如来心中密言。次毗卢遮那者。其如来真言明句言。次摩诃穆陀罗者。此五智如来心中密言。次摩尼婆头摩者。四摄智菩萨等密言。次苏婆罗者。光明。次婆罗婆利陀耶者。是三四三劫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等心中密言。次吽发吒者。此毗卢遮那如来无量寿如来大神力威猛大势力密言。次苏婆诃者。此证得大菩提果句言(文)。
  一。诸佛如来以此咒为肝心事。轨云。此秘密真言咒。此万亿无数诸佛如来心中秘密咒也诵持此真言神咒。即万亿无数诸佛劝喜给。
  一。以大日与弥陀为本尊事。轨云。此毗卢舍那如来无量寿如来两躯如来心中心咒。诵一反为诵万亿无量大乘经百亿无量陀罗尼百亿无量法门了。最此大毗卢舍那如来肝心秘密咒。
  一。三世诸佛依此咒力成正觉事。轨云。三世三劫诸佛。由诵持此真言咒力。速得成正觉。此神咒是百亿无数诸佛如来母。百亿无数菩萨圣众母。此大神咒。此大明咒。此无上咒。此无等等咒。依此名光明真言(文)。
  一。不撰净不净可诵持事。轨云。诵持此真言者。常不可选净不净。不可障滞一切秽恶。常不可间断。诵持此真言者。一切天神地祇灵鬼等。悉所欢喜悦可故蒙大福德故。常可诵持(文)。
  一。种种得益事。轨云。若欲得智。向东方诵十万返。必得大智慧。若欲得大福德。向北方诵二十万返。必得大福德。若欲得辨才。向东方诵十万返。必得辨才。若欲得福人爱敬。向东方诵三十万返。若欲得一切上下诸人爱敬。向西方诵四十万返。若欲得长寿。向东方诵五十万返。乃至百万返必得长寿福德乐。
  一。往生净土益事。轨云。若为死者此真言诵一返者。必无量寿如来为死者授手引导极乐净土。彼咒七返若十返二十返诵。更不可量。若于墓所诵四十九返。必得无量寿如来荷负期灵决定令生极乐净土。若有孝子。一切人奉安置率都婆立父母墓处。经无量劫其灵不堕恶趣。化生莲花座上。不受胎生身。不堕边地下贱。所生之处身常生极乐净土佛前莲花(文)。
  一。不知不觉结缘拔苦事。轨云。若诵持此光明真言法师吹充其身风来触一切众生类之身皆悉解脱苦果入佛地界会。并禽兽异类脱畜生业皆悉证得人天果也。若有死者灵堕恶道助救道度之法。堕地狱道者。向未申方诵四十九返。免地狱苦生极乐。堕饿鬼道者。向丑寅方诵四十九返。免饿鬼苦生极乐。堕阿修罗道者。向辰巳方诵四十九返。免阿修罗苦生极乐。欲生人中乐处诵百八遍。生人中乐处。欲生天上仰天闭目诵千反。必生天道(文)。
  一。梵书功能事。轨云。以真言书制无量寿梵字安置父母墓处。必彼灵虽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不堕恶道。必往生极乐净土莲花中宝坐上。成佛时从眉间放白毫光明故名光明真言(文)。
  一。断最后品事。轨云。若有一切众生耳闻一反真言。此人灭除无量亿劫微细生死重罪证得大三昧地。况亦常诵持人。无量寿如来荷负令生极乐净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速令成正觉(文)。
  一。变成男子事。轨云。若有女人欲得厌女身好男子。诵持此真言者。转女身得成男身。若常诵持女人得成大梵天王。若貌形丑陋女人。诵持此真言满一万返者。必得端正形貌为世间诸人被爱敬无疑(文)。
  一。灭妄语罪事。轨云。若有世间一切佛子。为免妄语罪必诵此真言。免妄语等罪得成如法清净耳。
  一。光明真言法成就相事。示云。行光明真言法时。灯明加持之秘事云事有之。其相云者。以大日五字明加持。此法成就时者。此灯明虽当风曾以不消也。以之为成就之相也。寻云。大日如来遍照法界义阿弥陀佛光明遍照其不同如何。示云。大日如来无所不至遍照法界之义。本有自性光明也。阿弥陀如来遍照智光摄取不舍光明也。是约修德也。往其体一物也。故光明真言中弥陀遍照智光德有之。深可思合也。寻云。土砂加持五相成身习方如何。示云。仪轨云。加持土砂置于坟墓。亡者离苦得乐。谓意者五轮即是法界表相也。亦是五相成身义也。诸显教谈依正一致义。不知依正一致事相也。今教事相显依正一致。今土砂义其意也。可思之。师云。佛法结缘有两种。一心法结缘。所谓显密教法心法发心学道是也。二色法结缘。今土砂加持义是也。又云。于心法有境智。一心无相寂然理。以之为境。遍照智用。以之为智又于色法有境智。今土砂加持法。以上砂触彼肉。以彼肉触骨随。以骨髓。触寂然无相心法。以寂然心理触照了觉体。凡身心共法界遍。五相三密理法界因遍事。今光明真言秘法有云事。故秘密灌顶最极大事。非光明真言法所不显也。小野流最极大事习传也。仍清泷权现。此法阿弥陀峰外不出誓给也。甚深(云云)。
  一。清泷权现秘光明真言事。物语云。小野流五ケ大事有之。其中光明真言法以为最极大事也。故清泷权现。仁海僧正弟子令传授时。其私记被取隐。甚深甚深。凡此法秘密源底。只此法显。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义也。故先亡圣灵依土砂加持力得脱。非无深意哉。甚深甚深。凡清泷权现五ケ秘法阿弥陀峰西不越愿给也。甚深甚深问。何故用土砂加持事。示云。土砂者是地大也。是即显●字德也。●字者。本不生不可得理。万法总体也。今光明真言云。本不生理法界周遍以名大日遍照智光。土砂加持置坟墓云。以本不生●字法界不生加持显云也。寻云。土砂如加持。余四大加持有之耶。示云。五大加持可有之。所以经异说多之。譬如五大印佛。土砂上或纸上印地大印佛也。水上印水天印佛也。香烟印火大印佛也。风印风大印佛也。虚空印空大印佛也。是则五相成身义也。皆是周遍法界事相也(云云)。又云。尊胜陀罗尼宝炬陀罗尼等安。宝幢于高峰触其余风者。皆令离苦得乐也(云云)。又云。千手经云。若有行者。于江河中沐浴。润其余流者。转生十方净土。又云。复有行者。行道路。尔时大风时来吹其身。触其余风者。自莲花化生净土(云云)。此等皆五大法界事相法界三密妙理显也。深可思之。寻云。今法中有五大结缘事。答。今仪轨文分明也。有五大结缘云事。所谓大日五字明是也。万法不生者●字德也。地大也。陀罗尼句义言语者●字德也。水大也。灭罪者即是断德也。●字德也。火大也。迷位众生耳闻此咒得益即●字德也。风大也。法性色质无碍自在●字德也。空大。五分法身义深。可思之也。
  一。光明真言与阿弥陀名号同体也事。示云。阿弥陀光明遍照与光明真言功能胜劣事。一ケ沙汰也。净土宗以外大事沙汰也。小川僧正事闻云。以悉昙沙汰。阿弥陀名号光明真言同功能也。不知悉昙故诤同异欤。不便不便。问。五大周遍相如何。答。心地观经云。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文)。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生生互从此受生(文)。又云。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文)。此等文理皆法界五大相说也。仍五大院先德。引此文法界五相三密相释成给。法花五云。观三千大千世界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文)。同六云。每自作是念○速成就佛身(文)。觉大师云。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无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以知见九界。垂迹施权后说妙经。令昔恩者成佛道(文)。生生世世互有恩者。法花每自作是念无作应体也。深可思之。此等皆释尊遍应法界成道相显也。若尔者。一切众生皆释迦一佛分身也。所以我等众生色心全体法界周遍相貌也。光明真言周遍法界法门。此等义势显也。大日如来除闇遍明德。名光明真言法也(云云)。
  一。光明真言本尊事。示云。一流最极秘传云。以日天子为本尊。日轮者。胎藏界大日示现除闇遍明自体也。深可思之。
  一。三形事。或日轮或宝珠或五轮塔婆或灯明等(云云)。示云。此等皆是周遍法界表相也。
  一。灌顶印明事。口云。菩提心论月轮灌顶印明是也。最极大事法也(云云)。T76074201.gif 月轮灌顶印也。菩提心论净月轮。与大日遍照光明其义全体一致也。
  溪岚拾叶集。光明真言。
  元禄十五年壬午二月二日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私苗。
  一。陀罗尼集经事。僧都御略颂曰。一二佛部。第三法部。四五六莲。七八九金。十十一天。十二灌顶。以上。师云。陀罗尼集经者。次第立印。可传受也。但第七卷都不结印七八有之。不及力事也。不结传习重承云也。
  一。师云。此五轮抄者。第一●帖三部大法。●帖者药师等诸尊。●帖者释迦等诸尊。●帖者弥陀观音等。●帖者一向护摩灌顶也。仍别尊法者。●●●三帖沙汰毕(云云)。
  私云。●帖(上下)二帖。●帖(上中下)三帖。●帖(上下)二帖。●帖一帖。●一帖。
  一。又法以牛黄等事。示云。此无别事如先用へキ欤。示云。诸尊修正时。牛王自此起(云云)。又云。满字エリツケタルハ诸佛戈シテ也。是遍知印也(文)。ケ牛王法者。以不动与毗沙门等尊为本尊也。其故。
  一。又法画释迦等事。示云。此传通成就尊像也。等然道成就云へリ。一切皆成菩提文ヨルカ。又示云。此画像法。释迦本不动迹。文殊普贤本二童子迹也。显本地垂迹也。或此金刚手光明灌顶经说时仪式欤。此说能(云云)。
  一。光明真言法事。大灌顶光明真言仪轨一云(不空译)。示云。谷私记无之。行法依胎可修之。
  本尊事。示云。胎藏大日可本尊故。奉悬胎藏曼荼罗可为本尊也。
  根本印。示云。可用金刚合掌也。其故者。奉行大日百光遍照生德故。以金刚合掌可为根本印也。金刚合掌。即百光遍照王户故也。但此法二印二明在也。其故者。付大日佛部大日莲花部大日以故。胎藏大日佛部也。不空罥索经大日莲花部也。可有二印二明故异说品品。其中胎藏佛部大日如佛说者。金刚合掌可用中悉地真言。莲花部大日者。无所不至印可用光明真言。其故者。光明真言者。不空罗索经所说大日真言故。即莲花部也。而无所不至印者。诸法印合故莲花部。又是妙观察智即说法智也。阿弥陀光明遍照义可思合欤。●(三身)。阿谟伽(无间永断)尾卢左曩(大日业)摩诃(大)母捺罗(印)摩抳(宝)钵纳磨(二合莲花)入缚攞(光明)钵攞袜嘌多(二合)野(转法轮也)吽。
  一。文殊灭淫欲法事。师云。此法七佛所说神咒经出。付彼经灭淫欲真言。并功能书之出文赐之。私记无之。若此法修思十八道。若大法可修也。文殊灭淫欲真言句利〃〃帝那忧牡〃〃帝那度呼〃〃帝那究吒〃〃帝那若密都若密睹帝那究吒〃〃帝那忧寺〃〃帝那密若那密若帝那度呼吒〃〃究吒多萨传诃。
  永享十二年正月十二日书写山宝生院令书写毕。
  元禄十五年壬午四月二十五日法印实现阅。

溪岚拾叶集。

  十住心论事。私苗。
  予正和五年(丙辰)四月二日。于睿山黑谷经藏求闻持法始行之处。或东寺真言师来谒。而真言教相令谈论。法谈有次十重心论之沙汰在之。物语记之间前后不齐也。可令添削者欤。
  其夜感梦云。彼僧与愚僧游历广田中。于秀稻中两部曼荼罗拜见之。其为体广纸一双〃〃数十枚折重。其纸面黄色之草木令图之。两面之文相似而无所异也。是则两部曼荼罗拜见而觉了(已上)。彼僧令相语之处。赞叹而云。草木之文即四种曼荼罗之随一也。甚深〃〃(云云)。
  一。本朝真言缘起事。善无畏三藏。唐玄宗皇帝御代。开元四年震旦来至。养老年中本朝来至。于和国未有密教机熟事悲叹。而于大和国久米寺东侧建立大塔。所将来大日经梵本七卷。与佛舍利七粒大塔之心柱中奉收毕。其缘起文曰。未来有大乘菩萨来开此经可弘传也(云云)。取意。
  善无畏入灭事。或记曰。上总佐野乡坟墓在之。或一说曰。还入唐也(云云)。
  一。大师行状事。凡此大师。自初托胎至于出胎。长生种〃寄特不可胜计。悉有本传双亲。此奇瑞贵欣入佛道。大师喃儒家人也。示云。纵入佛道先可达诗书云已。随喃学文书给。无程终得书之功。其后动发道心好闲丛。仍奉值南都岩渊勤操僧正。于和州牧尾寺出家得度。受沙弥十戒。并学七十二威仪。随勤操僧正极三论宗之奥义。又随元兴寺之护命僧正学法相宗之玄底给。爰大师思惟。我今所学教法者。未是至极深奥之法。此上尚如来内证之源极秘法可在之思。奉祈念诸佛云。仰愿诸佛菩萨。示不二真心给(云云)。仍梦中告云(依牧野尾观音利生感梦アリ)。汝所求法者。大和国武市郡久米寺大塔中在之(云云)。仍披览之给。梵本大日经七卷。佛舍利七粒。并善无畏三藏记文感得之给。解封见之。众情(モロモロコロロ)有滞访之日本无人(云云)。仍渡唐元意自之起。时奏桓武皇帝。以敕许与传教大师俱。延历二十三年入唐求法。奉遇大唐西明寺东塔院惠果和尚。〃〃相见云。汝来何迟。相待事是久。欲报命尽附法无人。可入灌顶坛也(云云)。仍六月上旬入胎藏坛已投花自然当中台毗卢遮那佛和尚叹德云。不可思议也(云云)。七月上旬登金界坛投花亦当中台佛和尚叹德如前(云云)。八月上旬受阿阇梨位灌顶等。爰和尚门人令障碍大师之御受法云。纵为法器异朝之人不可尽深法云。彼僧其夜感梦云。密迹金刚力士等来。持金刚杵被摧伏见毕。仍后朝以此事语大师罪障忏谢。人皆无不归伏大师也。爰大师以夜续日。两部仪轨本经梵赞诸部经轨诸尊瑜伽等皆以钻仰了。并召诸道经师佛师等图曼荼罗。造佛写经。八祖传来道具等。铁塔相承佛舍利如意宝珠等。悉以传受毕。和尚示云。梵汉无违事。犹如写瓶水。受法事终。汝急归本国弘此经。将利苍生可增国家之福。又示云。汝者于是入我室。我亦于彼入汝室(云云)。其后和尚至次年入室给毕。和尚之室弟虽无量。大师被撰书碑铭给。大师者和尚附法上足为弟子故欤。其碑铭曰○圣灵集在之可寻之。又大师行法之时。和尚亲现。于境界中种种法谈有之。
  一。大师被召内里给。王羲之所书残色纸形书续给。其障子片间五处(手足左右口ナリ)。取笔被游。仍云五笔和尚。片间只以墨障子被投悬。自然成树字。一人万乘无不叹美耳。仍皇帝以水精念珠朕片见可拟给大师被献之。今东寺重宝是也。又或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为试大师笔迹。化童子来云。和尚者是笔主也。流水之上文字可书否。大师答云可然。仍水流上龙字被游。水上文字不流。未打点给童子云可打点给。大师点打给之时。此龙字化生龙升天了。又大师于本朝所造。三宝指归随身白乐天令见给。乐天叹云。和尚统百部书云。加之大师于唐朝施威德给事。不可称计。委在本传可寻之。
  一。大师御在唐中一年也。首尾三个年也。御归朝之后。或说云。近江州石塔三个年间蛰居。其后闻朝庭给。参内以后住高雄寺给。桓武天皇大师御归朝之时。船中人皆御崩御知。不思义也。嵯峨淳和仁明三代国师也。此三代御门。皆受灌顶给也(云云)。爰七宗大德造书难破真言宗即身成佛义。法相宗护命僧正造研神章。三论宗造大义抄。依之弘仁皇帝。召诸宗学者令对论大师。法相宗学生源仁。三论宗学生道尚。花严宗学生道应。天台宗○(圆澄)此等诸宗人师难者。真言即身成佛义○大师立即身成佛义给。经文释义分明也。又诸宗人师重难云。若尔者。于即身可现佛身云。其时大师向南方结智拳印入五相三密瑜伽给。面门俄开忽然成金色毗卢遮那佛给。载五佛宝冠光照遍照。其时一人去席万乘成礼。七宗徒折慢幢皆归大师德行。悉成门弟了。又大师应敕请行请雨法时。道场忽现龙神速疾降雨。敕使亲。见之。信仰余。氏寺高雄寺大师奉献之。弘仁皇帝。自此时弥归伏大师德行给。既对七宗难论立真言宗即身成佛义给。仍敕命被召真言宗□疏故。制十住心论奉献皇帝。此论尚为广转故。再治宝钥三卷被制。凡十住心论尚深义在之。其故十住心论依大日经胎藏为本。宝钥依菩提心论被示金界义。所以十住心论于当位〃〃。立显略秘密二门。显略时。诸宗人师所立显宗法门被当。是竖浅深在之。秘密之时。即胎藏十界曼荼罗当。各〃四菩提种子等约。其事相事义释给。所以法相宗弥勒。三论宗文殊。天台宗观音。花严宗普贤也。仍普。文。观。弥。四菩萨。大日内证四亲近也。故异生等十心。四重法界曼荼罗圣众也。故深秘之时。十住心即四重圆坛圣众各〃自证三摩地法门是也。所谓胎藏以本有为六十意舍平等法门也。故文云。此是一句含无边义舍示尘数广多(文)。宝钥专依菩提心论以修成显得为义门。舍劣得胜为本。彼论三种菩提心中。依胜义菩提心即被立十住心次第。其胜义菩提心者。真言行者。以深般若智慧诸宗权实浅深观察。舍权取实。从浅入深次第也。仍以竖浅深名胜义菩提心也。故文云。竖显十重之浅深。是则示九种住心暗体。至秘密曼荼罗心殿。此专背暗向明之法门也。故宝钥云。九种心药拂外尘舍迷。金刚一宫开内库授财(文)。又云。譬药拂尘真言授财(文)。又云。九种住心无自性转深转妙。皆是因真言秘教法身说毗卢金刚最胜真(文)。
  十住心论次第者。
  第一。异生羝羊住心(文云。羝羊是畜生中性最下劣。但念水草及淫食余无所知。文)。谓三恶道凡夫。专三毒五欲感起十恶镇造三途流转心也。迷暗甚事如羝(メヒツシ)羊(ヲヒツシ)。
  第二。愚童持齐住心。是则人道因果摄。才持齐苞念离贪苦。此位始一分修德善萠。故释云。当知依众生自心实相熏习之因缘一分修起善心。持齐芎食一分信因果位也。
  第三。婴童无为住心。谓凡夫外道等。依厌下欣上事观。一分制伏下地粗惑发得上界定舍下界依身得上界果报。是婴童无为心也(云云)。已上三种住心。三界流转果报六道轮回凡夫也。未至出世无属之位也(云云)。
  第四。唯蕴无我住心。是则声闻乘心也(云云)。私云。ヒム等当欤(云云)。
  第五。拔业因种住心。是则缘觉乘法门也(云云)。私云。成实论当欤(云云)。已上二种住心者。小乘法门自利□调修行也。佛不堪大乘机根。为利小机说四□缘生法门。断见思烦恼。即令证无学果。仅离界内生死未得变易果报。终灰身灭智以归无余圆寂极果思。此二种住心。才虽出三界。未得界外果报。虽断见思惑。未断尘沙无明。才证小乘浅近果位。不得如来三身满德佛果。尚留三百由旬化城。未至五百由旬宝所故。此二种住心者。未得至极觉位也(云云)。
  第六他缘大乘住心(私云。法相宗明五重唯识所谓一)。
  法相宗明五位。
一资粮位。二加行位。三通达位。
四修习位。五究竟位。
  谓法相宗法门也。凡彼宗意大乘菩提心发。经菩萨五位〃修习六度万行。福智资粮具足。三祇四依之间凝唯识三性观门。断烦恼所知二障。离分段变易生死。三身四德佛果得。此住心于显教大乘最初发无缘菩提心。利益法界众生故。第四第五住心。小乘自度未修利他行愿。相替第六住心始发法界无缘慧悲。生济生利物愿乐。是大乘初门也。故于四个大乘中。居最初住心也(云云)。私云。口传云。今法相宗者。专菩提利物无缘慈悲法门习也。教主弥勒也。弥勒者慈悲增菩萨也。慈氏之号可思之。仍他缘大乘住心当欤。私云。依六经十一部论也(云云)。
  第七。觉心不生住心(私云。三论宗明三种方言四种释。又立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也。又立三转法轮。根本法轮枝末法轮摄末归本法轮也。私云。四种释者。依释二因缘释三显道释四无方释已上)。谓三论宗法门也。所以彼宗意。立四重二谛不生正观为本。立八不中道绝八迷戏论。专依般若等经建立无依无得宗义。示无相无念法门。故文云。才(ソツカス)起一念即堕断常(文)。故以不生观门遣阳一理。彼宗为大细也。故今住心不生名言被立。胜义皆空宗义正具也(云云)。
私云。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已上三论)。
  第八。一道无为住心。谓天台宗也。凡彼宗意。非五时八教〃相显法花超八纯圆。开四味三教权门归唯一佛乘。其中迹门。开权显实明二乘成佛。本门明显寿长远。凡一家大意。以一心三论一念三千法门为宗义至极。其圆融无作三谛中于。专中道实相妙理为本。随缘不变真如建立。森罗万法一如理体归入彼宗大意被得。仍一道云者。一乘云事也。无为云者。本有无作义也。彼宗性德。十界无作。三身等云义势当欤。
  第九。极无自性住心(私云。花严宗立五教。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大乘顿教。五圆教。已上。清凉大师释云。大同天台但加顿教文)。谓花严宗也。凡此宗大意者。法界缘起法门建立。事〃圆融宗义专。十玄六双大义兆。帝网重〃法门示。凡一尘法界一多无碍三无差别。十身具足互融自在事〃相即。是则彼宗义也。故初发心时便成正觉云。故初心即顿亡位果德证。见闻解行等三生。十身舍那妙果成。是则不动一念尘数劫海经。无量劫数不动历〃只一念经之故。九世十世。只行者刹那一念摄之。此一念全体。即长持远劫也。如此念劫圆融法门云也(云云)。
  已上九种住心者。是他受用应化如来所说教法。显机修行法门也。此等法门虽甚深殊胜也。只或玩一心利刀未知三密金刚。或虽法身周遍法界常住不变云。未知六大常住义门。或虽云三身相即事理不二。未知四种法身各说三密自受法乐谈话。只诸法根元。万法能生不及一实真如法性也谈。言语道断。心行所灭。无相寂灭妙体也谈。未明此心性即体于。四重曼荼诸尊建立。三十七尊印契句义等也(云云)。
  第十。秘密庄严住心。即真言秘密教法。大日内证法门也(云云)。
  十住心论云。秘密庄严心者。如实证语。自身之数量究竟觉知。自心之源底所谓胎藏界会曼荼罗。金刚界会曼荼罗。及十八会曼荼罗是也(文)。同一云。如实知自心。此是一句含无边义。横示尘数广多。竖显十重之浅深(文)。又云。若能观察密号名字除开庄严秘密藏。即佛性阐提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空有偏圆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舍焉取(文)。
  问云。今此十住心论者。源依何经论乎。答。义云。大日经菩提心论依被立此义也。所谓彼大日经住心品。金刚萨埵大日如来致九句问给。其问意云。如来无上应正等觉云何成问。即大日如来。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答给。夫付初菩提为因句。重云何菩提问。大日如来如实知自心答。即此如实知自心一句义。暗分城谓真言行者。从浅至深所经迷悟断证明暗分城有浅深故。实虽云行者心品无量也。且以十重位明暗迷悟位〃摄尽。故大师此住心品如实智自心一句以。开十住心法门建立给。专真实渐次行者所经位约。兼诸经论显宗祖师等所立宗义。悉此如实知自心一句中摄尽。故大师云。住心虽无量。且举十种摄之众毛(文)。
  问云。依菩提心论立十住心方如何。答。一义云。彼论有三种菩提心。其中行愿菩提心者。菩萨发大慈大悲誓愿怜愍众生。拔苦与乐。四摄四无量心住。专利益众生相貌也。第二胜义菩提心者。发除般若智慧。诸乘浅深拣择。迷悟断证观察。凡胜义者。诸法因缘无自性理觉知。不住一住从浅入深。从权归实。背暗向明。舍劣得胜义门。专智慧行相也。是举诸宗观门显真实〃义故。名胜义菩提心也(云云)。又云。今此十住心者。依第二胜义菩提心文立之。此一段文切当十住心。诸宗法门摄尽给。故以胜义菩提心为真言教相也(云云)。第三三摩地菩提心者。凡真言内证菩提心也。所谓自然觉了三摩智。曾不待观行修得也。故号自性法身说也。仍而实无觉言成也释。深可思之。
  问云。二教论其相如何。答。义云。是专大师辨显密二教差异。为显诸宗权实宗义此论造给。即他受用应化所说。九种住心法门。皆名显教。是随他意方便教门。未明大日如来自受法乐随自意说。仍言显露义门狭少也。故名显教也。密教者。所谓四种法身。各说三密自受法乐两部曼荼罗。秘密内证法门也。等觉十地不能见闻。九种心量九种住心非所伺。如义言说法身内证真言秘密声字实相秘奥实说故。名秘密教欤。故二教论云。夫佛有三身教则二种。应化开说名曰显教。定显略逗机法身谈话。谓之秘奥实记也(文)。
  问云。大师以释摩诃术论立真言宗教相方如何。答。二教论中引释摩诃术论。五重问答四个大乘并真言第五住心证给。故四重分尚无明分位非明分位。此四重法门分齐。法相等四个大乘法门相当。第五重有问无答。以真言法门也得给。即彼论三十三法门建立。其中三十二。修行修因海显宗因分法门也。是机根教说存故也。次性德圆满海不二摩诃术。法身内证境自受法乐法门也得给。而前四住问答。先初重问答云。如此经五位。修二三度万行伏断。二障转得四德超十地圆满三身。如是佛无明分欤明分欤。答。如是住心佛无明分域而非明分位。第二第三第四问答亦复如是。皆无明边域非明分位云。其故三十二彼因海法门故。未至性德圆满果海故。尚无明分位未明至极圆满故也。第五问云。不二摩诃术者明欤无明欤。答云。非明无明。不二摩诃术者。即不二摩诃术也(文)。
  已上五重问答。而大师引用之意。前四重因海显乘分齐。于当分者虽至极甚深佛也。望后教者尚因分无明位也。
  第五重不二摩诃术者。释论现文面。离机根离教说故云故。离机教证得之人无之。仍不二摩诃术相貌何物说事无之。夫大师判教意。彼论离机教者。望显机时。离机根故。离教说故云也。然而若约真言教秘密机者。可有机教也。所谓两部大经所说六大四万三密法门是也。
  一。显密不同可沙汰事。于显教法身如来色相庄严事。显教以真言为理。密六大为理事。显以一心为宗。密三密平等为宗事显□情法门。密表德实义也云事显始觉修故为本。密本有性德为宗云事。显真如即体不立形色。密六大法性法界形色有事。显三身相即法身色形说法明。密四身各别明色形事。显从因至果法门。真言从果向因密谈也。此外尚重〃差异有之。更可决择之。
  师物语云。中川实范上人。大经用义云七卷文造给。付十住心于一一门显密五重差异判。凡此师觉鑁上人同时人也。事相教相互为师资随分名匠也。显密兼学人也。后光明山住给也(云云)。
T76074701.GIF
T76074702.GIF

  一。五大院教时义引弘法大师十住心事。
世间。
(一向行恶不修最善凡夫也云云)。
一异生羝羊心。
大日经云无始生死愚童凡夫执著于我名我有分别○犹如羝羊文。
菩提心论云谓凡夫执著名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姿行三毒五欲口云云。
(是大乘持五戒者也)。
二愚童持齐心。
大日经云愚童凡夫或时有一法相生所谓持齐心○如文集说六种心也。
菩提心论云诸外道等恋其身命口(云云)。
(是大乘厌下欣上持出善者也)。
三婴童无畏心。
大日经云被灌戒生天善者也是第七受用种子复次以○心如文集是名愚童异生生死流转无畏作婴童心文。
小乘。
(声闻乘也)。
四唯蕴无我心。
大日经云谓如是义解唯蕴无我根境界淹留修行。
(缘觉乘也)。
五拔业因种心。
大日经云缘觉拔业烦恼株杭无明种子○云云。菩提心论云又三乘之人缘觉执四谛法缘觉执十二因缘知四大五蕴毕竟磨灭○亦不可乐文。
(法相菩提乘也)。
六地缘大乘心。
大日经云大乘行发无缘心法无我性○文。菩提心论云又有众生发大乘心行菩提行于诸法门无不遍修复经三阿僧祇劫修六度万行皆悉具足然后证佛果等文。
七觉心不生心。
大日经云彼如是舍无我心主自在觉自心本不生○越二劫瑜祇行文。
菩提心论云当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不生心体自如○文。
(天台佛乘也)。
八如实一道心。
大日经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云云。
菩提心论云。
又云。一道无为心云又名如实知自心又名空生无境心(文)。
(花严佛乘也)。
九极无自性心。
大日经云离有为无为界离诸造作眼耳鼻舌身意极无自性心等文。
守护国界经云。
菩提心论云夫迷徒之法从妄想生○能转法轮自他具利文。
金刚顶经云。云云。
自受用身法身说究竟佛果也。
(真言乘诸法身说也)。
十秘密庄严心。
大日经云真言门修行菩提行诸菩提行无量无数间○皆悉成就文菩提心论云三摩地者真言行人○。
  已上教时义引用意也了。
  右十重心论大概所注记如件。添削让后学了。
  (本云)。
  正和五年(丙辰)。四月十日记之毕。
  天台沙门光宗●●。
贞和五年(已丑)。后六月二十九日书写了。
荣年(二九)。
应永二十一年(丙午)。二月十四日书写之。
纳运。
(里书云)。
  一可寻法门条〃颈指事。
  一诸宗缘起事。
  一诸宗人师名匠事。
  一诸宗名目事。
  一诸宗肝心要文事。
  一诸宗兴行时事。
  一偏计所执断不事。
  一曼荼罗圣众天部具实式事。
  一密教十界互具事。
  一真言行常心地事。
  一真言行者所事。
  一自性等流说法不同事。
  一花严遮那十身事。
  一法相菩提五位事。
  一两宗空有诤事。
  一大乘教纳龙宫事。
  一御作书抄事。
  一被投三杵事。
  一血脉相违事。
  一御遗告七个条事。
  一难破释论人感天果事。
  一龙树菩萨引海中人事。
  一校了。

溪岚拾叶集。

  灌顶部。私苗。
  一。三种灌顶事。
  一。手印灌顶。又云离作业灌顶。大日经(秘密曼荼罗品)云。灌顶有三种。佛子至心听。若秘印方便则离于作业。是名初胜法。如来所灌顶义释(十一)。云。然灌顶有三种。一者次印法作之。离诸作业。此密入秘密曼荼罗。谓有弟子诚心殷重。深示真言行悉求大乘。然资力乏少。若令一一具求众事。返当于道有碍。如是人师当除。起慈心观彼心行而摄引之。然但得为此一人而止之。不得多为人作。何以名恐彼资力能辨者。生怠慢心。而不尽心听众德本。名作时随力令辨少供。供养三宝。此第一最胜。谓本尊身口意合三为一。三俱净名以此印印之此最胜也。师秘受其真言手印之类也。初但以手印二具足是法事三在三昧灌顶也(文)。已上。
  私云。此第一离作业灌顶作法也。严范某记等此意也。又井房许可(名八色幡许可又号五瓶许可)。即此灌顶仪式也。本朝慈觉大师。贞观六年正月十三日(御入灭前日)。召常济只授印真言是也。
问。此次第全分无事相仪式欤如何。相传云。无七日作坛并严重仪式等故号离作业。然而如形仪式可有之。所谓八色幡一流(东方白色也)。五瓶并佛前阏伽一。前少供袈裟二帖(湿衣等)。可在之欤。依之释云作时随力令辨少供供养三宝分明者欤。凡三种灌顶各可有三种习也。故印灌顶如形事业可有之。以心又勿论也。问。投花可有之欤如何。答(口受)。次秘密坛仪式可足欤。严范某记。观念投花可思之。
  问。尤不审也。彼仪式为深行也。今为初入行者也。何为同乎。相传云。一往可然。但阿阇梨以慈悲为初心授此式欤。依之彼秘密曼荼罗位品释云(十二)。然此秘密曼荼罗。若师观弟子深是法□诚心愿求。而力不能具众缘如上作者。师得为作此法度之。自余当须众缘不得同此也。此释正以秘密坛仪式与初心见。次下云。若弟子已得瑜伽师欲令入秘密佛会亦作此也。次上为初心闻。
  问。若尔者与以心灌顶事业不同如何。相传云。彼自元以心为本故。以事业不为要也。今事业与有要之上事业也。天地悬隔者欤。此等趣甚可秘之。但还又此重甚深子细可有之。真言初心即极此谓欤。离作业之印信血脉有习。灌顶只投花印信许。无别印信可开也(云云)。广摄不动下卷云。前三种灌顶。文中师及弟子。俱得瑜伽。然后作之。今是文中师得瑜伽弟子式得。或有不得。故知。弟子未得瑜伽为作此法者。是持明及受大法心灌顶也。若师弟子共得瑜伽为作此法者。是传教心灌顶也。当今四众若动修学常舍世业必资缘故。灌顶今时最要(文)。此释正师弟瑜伽时传教心灌顶也。秘密也。为未得瑜伽者。只是持明者传法分齐也见。而又为资力乏少者。此离作业大功(云云)。殊胜(云云)。问。他流人云。严范某记次第许可也。非灌顶如何。相传云。不知案内之至也。经文释义分明也。都率先德并帖决正灌顶见。不可有不审也。经释并先德御释等无相违可笑(云云)。井房只此次第传给欤(云云)。范缘左判印信云是也。右手所劳左判スル欤(云云)。又●字左书印手故云左●欤(云云)。上义吉。
  问。今义释注中。举手印等三种。是手印灌顶下也。何举三(云云)。相传云。是手印中三种如此释也。甚深(云云)。此不审大切也。能能回思案哉。问。此手印与下第三同欤。将同第四欤。相传云。下第三许可也。只是学法分齐也。今手印灌顶也。故同下第四传法可云也。
  二。事业灌顶。大日经云。所谓第二者。令起作众事。义释云。二者以作事业而灌顶者。即是师及弟子。皆先作事业也。先令弟子七日以来诚心礼悔之类。亦于七日以来。为其持诵必求感应及令辨诸供物香花之类。缘坛所须一一令作。然此之灌顶与前者不殊。但以有资力故。令尽其所有。于诸佛海会之中。而作无尽供养。由此因缘福绝之果不可穷尽故。须灌顶劝彼令具作也。私云。是当得传法灌顶事业相貌也。但与前手印于重位者无别。只手印与事业不同也。故释云。然此灌顶与前者不殊(云云)。此意也。
  问。当时世间事业灌顶无七日作坛等事相。颇与事业不同。只是尚可摄离作业上如何。依之五大院上云(广摄不动下卷)。手印灌顶亦有三种。于前三种但用手印。七日行法一时具作。其手印等具如大教。大唐日本古今传法。但有一日手印行法。未有七日事业坛法。至施供养过事业。今须观机。若施供当作七日事事坛。虽有诚心。若无资力当作一日手印。亦除绝供等此欤。正无七日作坛者。可摄手印灌顶见如何。相传云。七日作坛轨则。是地坛曼荼罗相貌也汉家本朝。但依大坛仪则故不作此七日作坛也。仍只三戒与授职之次第计也。然而此内可摄七日作坛欤。故而可谓事业灌顶也。决一非手印灌顶仪式可摄何乎。但至五大院御释者。且依无七日作坛之仪。此释许也。然而不可遮名事业灌顶者也。已上二种灌顶。下第四传法灌顶内。离作业与事业不同分二种也。尤可思之。难云。此五大院释犹难。纵一日中虽作七日义。其七日行法一时具作。皆手印中作业被释之。上者勿论也。所诠何处释。但成一日作坛名事业灌顶乎。甚不审也如何。义云。若如此者汉家本朝。皆但手印灌顶得意之条尤不审也。八家相承等。皆事业仪则コソ见。无念次第也。今释如前云。只是一往御释欤。色色不可治定者哉。
  三。以心灌顶。经云。第三以心授悉离于时方令尊欢喜故。如何现应作现前佛灌顶。是则最殊胜。释云。三者但以心而作灌顶。如是灌顶不择时方(不择イフハ谓向东设位。或向南等皆离也)。由此弟子已修真言之行。于秘密藏中有所堪任。令师心悦。此又最胜也。师弟俱得瑜伽。以心灌顶。犹如摩顶授记也。又能尽心承奉其师。于种种善事无有违越。以是因缘。令尊欢喜故。为作心想灌顶也。其灌顶法。瑜伽阿阇梨。先入净室而住三昧。如前所现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罗位。亦如毗卢遮那所现之方位。一一无异。如是作已。以秘密加持故。令彼弟子先在门外。而待命者自然而得金刚手威神加持引之令入。亦自然而解作印等一一如法既入室已。以金刚手所加持故。现睹曼荼罗。诸尊位宛然现前。一一本尊形及印字等。亦悉明了。尔时行者。复以加持力故。手中自然。蒙授妙花。而以供养大众。随所堕本尊之处。其尊即起以妙音声而安慰之为作摄受。尔时本尊。即取一大会。诸尊处耳吕三昧之水。而为彼弟子现前灌顶。尔时阿阇梨。但座一处而入三昧。寂然不动。而能成就。如是胜事。令尊欢喜相应谓承事本尊。本尊欢喜行者现前而为灌顶。次遍数及行具作故也。承事念诵令尊欢喜。现前现法而作之也。准前持之。如弟子能事师令欢喜。师为灌顶教授也。私云。是第三以心灌顶作法也。以心作业义尤甚深也。是则依下入秘密曼荼罗品意如此释欤。投花已下并道场本尊等。皆以口传也。具为备后日废忘。引下文令知文更不可及他见。定有慢法罪者欤。可恐可恐。经云(入秘密曼荼罗供品)。真言者。诚谤图画曼荼罗。自身为大我。净诸垢安住瑜伽坐。寻念诸如来顶授诸弟子阿字大空点。智者传妙花令教在自身。为说内所见行人室奉处。此寂上坛故。应与三昧耶(文)。义释(十二)。云。今略现之。下文更有安布方便也。其花茎下观为大海水。为成三摩耶故。须辨花等。为欲与一切入坛故。心念花而令入也。海岸之外地居天众。各依方观布之意灯花已下偈也(意生谓之心生花等)。尽之殷勤。谓彼持诵者。布于身心尚如于画也。此心曼陀罗之上有佛在中故曰大我。大我者佛之利名也。自作谓自内观作之谛了分明也(六)。然此秘密曼多罗。悉师观弟子深是法器诚心以愿求。而力不能具众缘如上广作者。师得为作此法度之。自余当须众缘不得同法也(五)。然若弟子已得瑜伽。师欲令入秘密佛会亦作是也。●罗字净除者(先已作阿字了今如前法及罗字净除レル弟子也)。即是如前方便观于啰字之火。而烧除彼障法积业令悉净。已方便以甘露法水而灌洒之。得于死灰之中而生道芽。故以授彼●暗字也(三)。师当住瑜伽之坐观此●字加点。置弟子顶上十字缝中。当知此上有点。即是甘吕法水灌其顶也(九)。寻念如来者。谓师将度弟子入秘藏故。寻念三世佛所行方便。欲令同证同护持之也(四)。师既自住瑜伽座以其身心而作佛海之会。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也(十三)。次佛而观本缘。随彼本缘而观法或器。若本尊摄受花中。于彼师皆观之不谬(十五)。而弟子未度瑜伽者。但见在其身上可。其花投处大略。心为八叶之位。从斋至心为金刚台。斋为大海。从斋以下是地居诸尊位也。此表何义。谓从诸佛大悲海而生金刚智。从金刚智出生一切佛会色。于一切曼荼罗中。此最为上。无与比也(十一自见已向彼说之谓师心中故见堕所云云)。上文说持诵者。观其内身内心八分作八叶作开敷。及●罗字置字等。若行人不如是修行成就。而作此秘密度人无有得理也。要当先自成就堪住瑜伽师位。又为阿阇梨所许方能辨也。今此所作虽是度人方便。然行者于自持诵观照之时。忽当如法习之(十二)。用此灌顶之闻而灌洒。为除一切障速入佛惠故也。前品名秘密今复云入者。此入是证入入也。犹如人已入室。一一明了细分别之。出入自在家内所有悉皆知之。不同初入门入也(云云)。此经文释义尤显然。更分明也。但恐抄出之贻后见得口传可见之。推不可知之。甚深甚深。何事如之哉。同仪式如此授何印明耶。相传云(口受)。不可聊示之者也。已上三种灌顶毕。五大院具友灌顶广摄不动等可合之。问。此时可离时方(云云)。若尔者其相如何。相传云。可向何方无定方角故。离时方云也。可思之。
  五种三昧耶。
  初三昧耶(遥见曼荼罗也。无量罪业皆得灭除云云)。
  经云(秘密曼荼罗品)。正等觉略说五种三昧。初见曼荼罗具足三昧耶。未传真实语。不授彼密印(云云)。释云(十一)。次答。三昧耶有几种者。今世尊答略有五种也。三昧耶者。如有人于众多国王大臣所尊重集会之处。而自发言作大要担。我今如是之事永当不作。如是之事如是之事依行之以自对可信人而取诚言。若有所违即得重罪。是故三昧耶者。即是不可违越义也。略而言之。即是戒义也。此五种者。第一但得遥见曼荼罗。谓如造曼荼罗时。谓见其具足曼荼罗也。亦有诸人善心随喜。欲求礼拜供养。尔时阿阇梨听令引入于坛外。遥令礼拜以香花等遥散道场而作供养。以得见如是法会故。无量罪业皆得灭除。然未令授彼真言及印。是第一也(云云)。私云。是第一三昧耶也。虽未及入坛内授印真言。谨拜见曼荼罗成随喜心时。无量罪业得灭除(云云)。真言加持力尤甚深。诚凭敷哉。既无恶苦器之条勿论也(云云)。先踪在之(云云)。广摄不动三云。复有五种三昧耶。一者遥见坛外。但作供养不授灌顶。不授真言及印(云云)。
  第二三昧耶(投花三昧耶也。又结缘灌顶)。
  经云。第二三昧耶入睹圣天会。释云。第二见曼荼罗坐位。谓引彼入于坛中礼拜供养投花。于本位师告彼。汝花随其尊位上为说本尊名号。并得入坛门内悉见诸位也。此人说名为第二三昧耶也。若请真言及印。亦得随所应者授之(云云)。私云。是第二三昧耶也。当世结缘灌顶起自此第二三昧耶欤。只拜见曼陀罗。当得灭罪生善之功德。何况入坛内投花于曼荼罗得真言印契哉。神明纳受有其意也。众生结缘之基。诸善之中最何如之哉。殊胜(云云)。广摄不动三云。二引入坛中投花本尊始受灌顶。随诸真言及印(云云)。
  第三三昧耶(学法许可位也)。
  经云。第三具坛印随教修妙业(云云)。
  释云。第三见曼荼罗及印位并作诸事者。谓阿阇梨从首至末。为此人而作曼荼罗。乃至诸尊及印等。一一告示。又授真言手印。一一行法皆教授之。此是第三也(云云)。私云。是第三三昧耶者。当时许可分齐也。广摄不动三云。三者广作事业受灌顶遍受诸尊真言及印(云云)。问。此经文释义并先德御释。皆今弟子三事业灌顶仪式也见。依之以下第四三摩耶还无作法。只当时许可闻。经后以许教云ヘリ。释可有事业。不见先德释。为作传教许可释。故第四当世许可云也如何。相传云。第三四不同。所诠第三当弟子灌顶分齐也。故四种阿阇梨中。第二都法阿阇梨。第三一行阿阇梨。第四一尊阿阇梨分欤。第一传教阿阇梨。正是今第四三昧耶也。仍第三学法至极。尚是弟子位也。未叶师位。第四正传法阿阇梨位。是登师也。第三立太子灌顶。第四即位灌顶分可意得也。故事业有无不可辨两种不同者也。去延庆年中。谒星光院僧正(澄寻)被示云。唐朝古风第三三昧耶时结缘。事业颇如当朝传法灌顶仪式也。サテ第四三昧耶。唯是印明等许。授传法师位许也。而本朝不尔。第三三昧耶略仪式唯传印明等。第四三摩耶事业令修也。今传法灌顶仪式是也(云云)。
  第五三昧耶(秘云。秘密证者灌顶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建武第二(乙亥)四月二十七日)。

  秘密念诵作法事。
  问。真言行者念诵时何观法耶。答。三昧相承义曰。诵能令三业等一文。别不云义也(云云)。所谓以行者三业。令同本尊三业。外别不持观法也。凡此一文者。真言乘肝心释也。从此一门者。指宿生本尊也。从此一尊三摩地入大日法界身也。一门者。一尊三摩地也。普门者。诸尊三摩地也。又义云。一门者。心王大日也。普门者。心数曼荼罗也。又三业者。因名三业果名三身等云故。行者所具身口意者因分故名三业。本尊所具三业者。三轮俱密无妨无碍德显故。三密云也。故以行者三业令同本尊三密时。诸佛加持身时。即见本地身也。以之一切法界门习也。又三摩地轨云。二手持珠当心静虑离念心专住等者。是出念诵相貌也。能令三业同于本尊时。离妄想思念故。静虑离念云也。本尊瑜伽心一境者。本尊与行者一如故。一境云也。又瑜伽者。此翻相应。是即教行应理行人指也。次本尊者。付之有三种义。一以已成诸佛为本尊。行者致观行所依境本。故名本尊也。次本尊者。行者本具功德指也。初心行者。未显本觉一理故。行者本具妙理假名佛为所缘境也。次本尊者。别不置本尊。行者本来觉体显时。本来本有妙体故名本。行者所具妙理最尊最上故名尊也。是别不置本尊。指行者当体也(云云)。秘密灌顶轨则可思之。次瑜伽者。解行相应云也。故山家释云。真言瑜伽者。天台观心一致不二也(云云)。是则始本不二解行相应名也。故秘经云。一切瑜伽瑜祇经(云云)。是则色心不二境智一如。因果相称法门也(云云)。
  三昧流十八道加行之以如意轮为本尊也。
  山门通遍义以不动为本尊也。
  法华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破有法王。出现世间。随众生欲。种种说法。
  涅槃经云。安置诸子。秘密藏中。我亦不久。自住其中。

溪岚拾叶集。

  真言灌顶部。私苗。
  问。传教大师御将来真言山门有之耶。答。记录说曰。天台流真言三流在之。第一山家御将来。第二前唐院。第三山王院(云云)。传教慈觉御流山门弘之。智证御流三井弘之(云云)。寻云。山家相承血脉山门不流布如何。示云。记录云。传教大师相承真言血脉者。南都大安寺在之。又世人所思山家大师者。三部大纲有传受不委细。加之瑜祇秘密等重重无之(云云)。觉大师者。随八个阿阇梨委细传受在之(云云)。然而传教大师秘密重重委悉御传受在之。为显之觉大师瑜祇秘密已上秘曲等者。皆以山家血脉为本。三部印信者。我御相承血脉出给。两大师御相承。影略互显习也。仍山家相承血脉在山门传之也。深可思之。又师云。法曼院流。此等不同委细相承。瑜祇以上秘密重重者。皆传教慈觉烈。此等子细不知。余流者觉大师。烈下奉除传教大师事。不知子细事也。能能可令存知者也(云云)。
  寻云。瑜祇秘密奉烈传教证如何。示云。瑜祇大许可印信。秘密第五印信等。皆奉烈传教慈觉。是其证也(云云)。余流者。此事不知也。可愍之。寻云。传教大师瑜祇相承证如何。示云。记录云。山家大师最初御登山之时。宝塔涌现于虚空。释迦多宝二佛并座。为大师说此要。尔时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文)。是灵山听法灌顶证也(云云)。又云。大师为三圣神奉授圆顿戒法。亦三圣神升虚空并光如伊字三点为大师说秘要。是名三世常住金刚定智灌顶(云云)。私云。是则瑜祇灌顶也。又非秘密自证感得。于大唐御相承分明也。大许可印信其证也(云云)。寻云。山家秘密灌顶御相承证如何。示云。法曼院流余流不知第五秘密灌顶在之。是则传教慈觉列。加之八重灌顶住之。我山结界之时。以本有常住曼荼布八方者。此灌顶起。是依金界意也。次己心自证灌顶在之。是付瑜祇故依亦刚界意也。深可思之。寻云。山家相承记录相传重重灌顶属何流耶。示云。记录者元承云和尚相传也。此和尚者梨本元初也。若然者法曼院流令依时也(云云)。寻云。山门传教御相承两部血脉在之耶。示云。古来不审此事也。流布义无之也(云云)。予正和比。于西塔院黑谷。或真言师。自关东令登山事在之。适山家相承两部血脉令随身。宿习所令然感得之。可贵可贵可喜。以敬信令传受之耳。寻云。贺登上仙许可何秘事在之耶。示云。此事三个条秘事在之(云云)。所以此贺登渡补陀落山达谒生身观音相传之。生身观音者觉大师也。直受大师(是一)。此许可教诫云。悭吝有科不授此器故。传授有科授非器故也(云云)。山家大师御相承许可词是同(是一)。又弘法大师御相承许可词是同(是一)。已上三部秘事也(云云)。然则传教弘法觉大师等最初御相承血脉等。全是同也(云云)。又云。弘法大师根本相承血脉。天野御经藏本山家相承同云此事也(云云)。可秘可秘。问。传教弘法慈觉智证等四大师御相承灌顶仪式同之耶。示云。四个大师御相承。此门大旨同之。灌顶仪式各不同也(云云)。寻云。法门相承同之而灌顶仪式何不同耶。示云。西天祖师达。皆大权之应作得瑜伽阿阇梨故。直持佛语不依色经卷。皆是以心传心之圣者也。故灌顶式无之。然而佛云相承心印无违也。然色经卷者。为诫后机记置之给也(云云)。次晨旦诸大德者。是对翻译三藏传经卷。任其说行灌顶法也。得瑜伽大阿阇梨故。以心传心灌顶也。直依本经说不用灌顶式也。皆是观智成就上摩顶灌顶印可证诚义也。为未来机造章疏作仪轨许也。仍灌顶私记无之也(云云)。次本朝大师先德达。直依本经仪轨说行灌顶给也。仍事相私记无之。依自证登得法门。为他授之各入门不同也。所以智机者。以金界为本兼胎界理机者。以胎界为本兼金界。凡山门流者。胎界真言师故。灌顶仪式皆依仪释记给。东寺者。金刚界真言师故。依义决等意也。仍灌顶秘记不同也(云云)。寻云。天台流灌顶式。何时代出来耶。示云。最初觉大师所记灌顶式在之。教王房秘记云是也。寻云。依义释再摄大仪轨说也。所以义释说与摄大仪轨说相大旨同也。始自秘密道场庄严终至道具传授秘密布字。大旨其说同也。此摄大仪轨者。东寺者无相传故。灌顶法则其相不同也。深可思之。然则天台相承灌顶仪式以可为本也。先师和尚被申。寻云。传法灌顶时。师资观法方如何。示云。大阿阇梨者。是妙觉究竟如来也。资者是等觉终止之菩萨也。是则以本觉智水灌于新成理顶。亦以修显得体之智慧契于无始自然本理。新觉冥本觉境智相称名灌顶也。寻云。如何是等妙二觉相耶。示云。不亡始觉之智慧为等觉。亡新觉智慧名妙觉朗然也。寻云。如何是元品能治所治耶。示云。迷悟未分无明以为元品也。迷悟未分法性以为妙觉也。无明法性同体之惑释故。元初者一物也。凡三毒五欲者。见思惑也。无始间隔之念者。元品无明也。此念尽妙觉名也。寻云。得佛须顶相如何。示云。和尚秘决云。中台得佛者名中说发心。即入位断惑妙觉智断也。故从果向因之机也。四佛得佛者。名东说发心。即断惑入位等觉智断也。故从因至果之机也。若不此事者不成灌顶之仪也。机法相违之失在之(云云)。私云。等觉智断机者。因果断证之义在之。妙觉智断机者。直入中台故。断证义无之也。深可思之。寻云。等妙二觉不同如何。示云。等觉智断机者。以心法为入门故。断惑义在之。妙觉智断机者。以色法为入门故。无断证义也(云云)。寻云。色心入门方如何。示云。释曰。削地位渐阶显等妙顿旨(文)。经云。等觉照寂妙觉寂照(文)。私云。削五十位存等妙二位也。二位者。等觉者。以心法为面故照寂云也。妙觉者。以色法为面故寂照云也(云云)。寻云。色心观法方如何。示云。心性不动假立中名。亡泯三千假立空称。虽亡而存假立假号(文)。已上心法观法。
心性不动明王之体亡泯三千执大智剑虽亡而存。执大悲索一见其形三法宛然(文)。以上色法三观。
  寻云。如何是正三观相貌耶。示云。以寂照不二一心为中道。以照了分别为假体。以非色非形为空谛(云云)。以上心法三观。
  以一身总体为中道。以形色宛然为假体。以色相如如为空谛(云云)。以上色法三观。
  寻云。智机者从心法入故也。是瑜祇灌顶大事也。凡瑜祇者。金界秘密灌顶作业也。心法所具之时云。不间断三千七圆满显故也(云云)。次理机者。从色法入故也。是秘密第五灌顶大事也。凡胎界理机所入法门故。六大四曼三密。皆是我等之色体上显故也。天台宗三句合条一心三观谈之时。境三观云如。深可思之。寻云。灌顶以前传授法在之耶。示云。或传云。许可以后。授五相成身观流在之也。然后入灌顶坛也(云云)。再兴和尚授予给作法者。灌顶前夜示云。许可者内证印可也。心地观法成就学法分斋也。次传法者。外用利他成道也。凡成佛之证道八相四句成道。俱是无作三身比翼也。我等之念念所唱也。以法门所谈分悉被授之了。事相成道者三十二相表也(云云)。寻云。布字行法何秘事耶。示云。大悲坛布字者。佛果功德也。秘密坛布字者。行者自证功能也。非凡小近非佛果远者。诸佛成道者。我等成道也。我等成道者。无作证道成道也。是则真言正觉也。是以或云十界具足方名同佛。或云一家圆仪。言法界者。须云十界。秘密密曼荼罗者。轮圆具足(文)。今布字行法者。十界皆成法门轮圆具足标指故也(云云)。又云。今胎界曼荼罗者。四重圆坛十界皆成标相也。所以四重者。四圣界也。外表者。六法界也。是则十界具足义也(云云)。次秘密坛曼荼罗者。我等色心二法。六大和合法也。即六道所表也。次四处轮布字等者。四圣界所表也。是则十界成妙体也(云云)。传法以后可授与也(云云)。以上师语。
  问。灌顶仪式者。三身成道中何耶。示云。凡依真言宗大意。四身互用三身相即故。何身不可偏堕也。然而真言者。以自性身为本义。法身事业也。次今灌顶仪式为天台成道云义报身成道也。次天台流相承深义。应身应土仪式也传也。其故真言宗灌顶三种在之。所以第一秘密坛灌顶。是则始觉修显成道故。佛果高习也。如天台迹门也法门也(是一)。第二秘密坛灌顶。是则行者自证本有无作之曼荼罗也。如天台本门之法门也(是一)。第三成就坛灌顶。是则观心己证法门也。譬如天台云寻迹迹广而不可穷。寻本本高而不可至。只观己心高广叩无穷之圣应(文)。凡大悲坛者。大日如来大悲示现。而于智所域为法界机开示于十界曼荼罗给。是高广深远法门也。为未机他密相也。次秘密坛者。众生本具妙理。诸佛开觉自证也。是又立远深妙法门也。为未机他密相也。次成就坛者。今所行传法灌顶是也。四重圆坛之曼荼者。大悲坛所表也。正觉坛四处轮布字秘密坛所表也。此两重曼荼罗。行者己心自证法门也开示成就坛灌顶名也。甚深甚深。深可思之。寻云。若然者。何故传法灌顶上置秘密灌顶耶示云。具支灌顶云。灌顶有五种。一遥见三摩耶。二投花三摩耶。三学法三摩耶。四传法三昧耶。五秘密三昧耶。五种各具五种(文)。
  私云。遥见三昧耶机者。五种俱得遥见三摩耶功能也。余四种三摩耶。亦复如是。乃至秘密三昧耶机者。五种俱得秘密三昧耶功德也。故五种各五种释给也。即二十五重灌顶也。今成就坛灌顶。行者之秘密自证妙理为显也。深可思之。
  问。今传法灌顶应身成道习方如何。示云。一传口云。五种三昧耶第三三昧耶者。今日三因得悟之声闻。如初住无生悟开。内证觉悟之位者。即是第三学法之重也。第四传法三昧耶者。预劫国名号之记莂。未来无数布成道唱如也。即外用利他成道也(云云)。山家大师释云。天台观心。真言瑜伽。一致不二也(文)。依之三因声闻种熟脱者非他物。我等之己心所行之妙理也。所以阿字不生者。即是大通结缘之妙理也。一念之间越三祇三妄。自行化他之妙业圆满也。然则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之化仪相调者哉。仍传法灌顶者。劫国名号之记莂也。是以天台释云。一极至理。非凡小近非佛果远(文)。山王院释曰。一念非一念。即是久远劫。无量非无量即是一刹那(文)。天台释云。外者即短而长。或者即长短(文)。是念劫圆融者。至极大乘所谈也。是故传法灌顶。即是为应身成道之标指也。吉庆赞其□也。深可思之。寻云。境智瑜伽故。报身成道云不可云应身成道如何。示云。四教八相成道在之。四教证道八相自性本具妙理也。是则无作本有觉体显故。我等行者念念所唱成道也。自然觉了无作应体也。仍云应身成道也。深可思之。非机息应转之应身也(云云)。问云。书写上人法花方如何。示云。彼相传曰。异僧授记是也。所以异僧在种在之。一金刚萨埵授密传法灌顶(印明在之)。二大圣文殊授记莂(印明在之已上)。私云。金刚萨埵传法印明如常。大圣文殊所授者。法花授记品文也。授记品劫国名号以传法灌顶合之也。随分秘事也。深可思之。
  又云。书写性空上人者。教行应理之行者。得瑜伽之圣者故。冥前来而授灌顶今异僧授记是也(云云)。
  问云。薄墨印信何秘事耶。秘密坛法所以普布八五(云云)。以普印布四处故也。八五者。胎八字明。并金五智明诵也(云云)。次从定起诵四□。准依法者。四种佛土也。准正报者。本有四智。即声闻四果也(云云)。次诵十二支生句明。表缘觉十二因缘。即是中台一智表也。山王院释云。声闻四果者。即是表本有四智。缘觉一果者。即亦表中台一智也(文)。深可思之。次百光王布字者。菩萨界百法门表也(云云)。次三十二严身布字者。佛界寻云。于己身曼荼罗相配十三大院方如何。又一义云。我等之色体十三要所有之故。云十三大院也(云云)。示云。一义云。真言教意者。六大四曼三密法门不可过之也。故云十三大院也(云云)。又一义云。普布八五(云云)。胎八字者。心法之八智。八叶之所表也。金五智者。色法五大之显智形也。是则十三大院所表也(云云)。然则我等之己身当体法界全体也云事。深可思之。依之谷阿阇梨者。薄墨秘藏给也(云云)。寻云。显密即身成佛不同如何。示云。显宗者。以观心为本故。心法成佛也。密宗者事理俱密宗者。以事相灌顶即身成佛谈也。寻云。显宗心法成佛方如何。示云。凡成佛者。显法界体为成佛也。所以一念三千者本有妙境也。一心三观者本有妙智也。此境智相称为法界体也。此观成就成佛谈也。观名佛智止名佛见于念念中止观现前等云此意。又无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文)。深可思之。寻云。显宗灌顶事相有之耶。示云。宝塔涌现于空中。二佛并坐。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文)。经云。平等大会皆是真实(文)。深可思之。寻云。大日宗灌顶相如何。示云。以法界塔婆为理法身大日也。此妙理显人名金刚萨埵。是理之家为智故名智法身。此本有妙境受用名自受报身也。即是妙吉祥也。函盖相应境智冥合云是也。塔中塔外相承等是也。次内证境智法门传持弘通人龙猛大士名也。他受用报身当也。次金刚智智机故。金界传持流布也。掬多理机故。胎界传持流布也(云云)。寻云。己身塔婆相如何。示云。法界五尘为大日法身。以五阴和合理身为金刚萨埵也。以心法觉了为妙吉祥也。深可思之。寻云。己心塔婆相如何。示云。无思无念之一心者。法界总体之大日也。心数相用者。曼荼圣众也。是以或云心王大日心数曼荼罗。或云一念心即遮那三密百界千如四种曼荼可思之。又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文)。或云。无始色心本是理性妙境妙智(文)。可合之。寻云。己心二佛并座相如何。示云。觉大师己心中记云。问。于一念中何分境智。答。前念为境后念为智(文)。深可思之。又曰。塔婆表法身多宝表报身释迦表应身(文)。示云。境发智为法智。冥境为受境。既无量无边常住不灭智亦如是函大盖大(文)。此等文理深可思之。以上灌顶事相。
  问。山家八重灌顶本说何耶。示云。大觉灌顶即身成佛所契经(一卷)。即成成佛义译(三卷)。龙猛释不空译(云云)。依此等也(云云)。寻云。此经释将来目六中不见如何。示云。御将来录中不见经轨多之。况此经中所谈八重灌顶山家将来给。仰可信者哉。寻云。八重灌顶相如何。示云。始从自性持念灌顶终至灵觉心王灌顶。此金刚八重也(云云)。寻云。第七灵外大日灌顶相如何。示云。义释曰。三尊灵外灌顶(文)。有相心地行者。两部三部大日置心外者。三尊成灵阴心上月轮也。舍有相心地得无相真实理修也。是天台别教○离二偏如取但中也。故释云。如中道花离二偏水。出缠池月处法性空(文)。深可思之。寻云。灵觉心王灌顶相如何。示云。金刚萨埵传法记曰。七所契大日所未说也。何况于超位灌顶乎(文)。谓意者七重灌顶次第浅深阶位也。第八灌顶心王总体故名超位也。灵觉者法界全体也。心数者诸尊觉位也。念心王而心数也。念心数而心王也。俱体俱用也。以上八重灌顶事。
  问。总许可相如何。示云。就之两种在之。一大阿阇梨传法许可是也。一未传授许可是也(云云)。寻云。此两种总许可不同在之耶。示云。大阿阇梨总许可者。始自四度加行终至秘密重重灌顶悉传受之。于向后者。可为灌顶师范云是也。次未受经轨许可者。无印佛作印。无真言佛作真言。恣可授他云是也。是以经曰。正觉大功德说名阿阇梨。诸佛不出世此人即名佛(文)。以此许可为最极秘事也(云云)。深可思之。寻云。付总许可所传授法在之耶。示云。流流相承不同也。但一纸授之别无法流在之。当流付今总许可坛拂秘法有之。所谓文殊八字法是也。寻云。何故以文殊八字为总许可耶。示云。八字陀罗尼经曰。三部诸圣众具含八字中(文)。依此文总许可之时。以文殊法制授之也(云云)。寻云。文殊八字法者。为最极秘法故不出印也。今总许可印者何印耶。示云。莲花部无所不至印也。如惠刀印也。内外共剑形也。最秘最秘寻云。八字轨曰。印契者从师密授(文)。不出印也。又印契差别门(文)。其相如何。示云。八字文殊法者。诸尊总体故限一印也。故不出印也(云云)。次印契差别门者。或息灾或增益等四种五种法之时。随所用随其法可用故云差别等也(云云)。寻云。付文殊法必有总许可义耶示云。付总许可秘印。东寺天台其习不同也。先东寺流羯磨菩提印明以为总许可。又出别秘印流有之。更可寻之。次天台流。必以文殊印明为总许可也。其故者。阿阇梨者。此云轨范师。调御师义也。故文殊法相应也。阿阇梨师范义也。文殊三世诸佛觉母也。尤相顺者也。是天台流菩提心论大阿阇云者。大圣文殊习也。依文殊示现开法界曼荼罗故也。加之三世诸佛为智母。十方如来为师范。依之弥陀为三昧觉母。释尊为九世祖师。镇居毗卢顶上为五智奥源(云云)。深可思之。寻云。正居阿阇梨位相如何。示云。金刚萨埵传法记曰。向密坛师。是密严花藏大日也。弟子是娑婆能化释迦也(文)。加之花严经三重相阙成道在之。台上叶上所诵。或法传持流布故。名教流布身释迦也。今大阿阇梨内证理智法门传持弘通故。号娑婆能化释迦也。深可思之。寻云。何故文殊必居金色世界耶。示云。一经云。普贤居白银世界。文殊居黄金世界(文)。清凉山即黄金世界也。理者依智住。智者依理住故也(云云)。深可思之。寻云。金色世界何所表耶。示云。六大和合而成法界理智也。五阴阴山顶居心王觉体事显也。故天台曰。心王即王舍城也。五阴即灵鹫山也(文)。又大唐人师云。无念真五台山。五阴空清凉寺(文)。应知我等之五阴色体者。即是金色世界也。灵觉心王者。即是大圣文殊也(云云)。觉大师释。清凉山云上受文殊师利化现。长安城月前访法全和尚门下(文)。是则总许可可习事也。寻云。法身地照机相如何。示云。三昧流相俟义云。天台日本结人缘寂光为上。期心所契法界为机(文)。付此文法身地照机习事也。所谓阿字不生义。开解结大缘也。阿字理即是寂光土体。显故也。故云法身地也。加之上自诸佛菩萨下至蠢动含灵。具心法觉了物无不文殊智体。是以古人云。樵夫户内。蝼蚁冢内无不寂光土(文)。所以蠢々含灵者。理性文殊也。诸佛菩萨者(文)。修得之文殊也。大日法身者。果德之文殊也。深可思之。寻云。何故以文殊为法身地照机耶示云。梵网经云。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文)。涅槃经云。一切有心者。悉皆当得阿厶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文)。天台云。阐提者心犹可作佛。二乘灭心不可生(文)。此等文理皆有习文也。深可思之。次真言教意者。心王心数悉是大日如来差别智身故。无一不成佛也。坏二乘品真言说射二乘之厌离心也。是则文殊真言也。本性灵知具足故。皆成佛道开会也。所以经曰。三界极重罪。不过于远离。汝于贪欲所。勿生厌离心(文)。深可思之。寻云。如何是真实大阿阇梨职位耶。示云。住无边无中法界宫。以法界遍照之教理。应于周偏法界之机缘。所以不传而传。传而不传焉。心王心数互为相称。三十七尊各说三密自受法乐无间断矣而已。
  已上大概记之。秘决别在之。
  溪岚拾叶集。
  (本云)
  历应元年(戊寅)十二月八日于江州灵山寺暗先闻记之了。
  贞和三年七月二十日(甲寅)令书写之讫。
  快意(四十九岁)。

溪岚拾叶集(十八道)。

  示曰。先两部肝心有苏悉地。苏悉地纲行十八道穷。十八契印中肝要护身法始。其中肝心净三业。所谓被甲化他三部自行也。此自行化他法。大日如来说教起。此大日教法未起已前。自行本有秘教起也。所谓净三业印明是也。又名本三摩耶印。此一印三部五部之诸尊。自行化他法门缘起也。故行法最初净三业印明结诵。次三部被甲印明用也。口传有前更问。已上天台意(云云)。寻曰。净三业一印两部肝心方如何。示曰。知今宗三个大事。所谓为上根者五秘密经说。为中根者理趣经十七段说。为下根机瑜祇经三十七尊明也。此三经中。理趣经十七段以本习也。所谓净三业明十七字。理趣经十七尊总印者。五𦙶印是也。非常五𦙶。以合掌横五𦙶习也。此净三业印明者。秘密肝心两部肝心杯也。凡秘教者初心即□极谈故。最初此法结诵也(云云)。
  寻曰。此三经中以理趣经为本有方如何。加之十七尊虽有法。以●一字为本。五秘密所谓故。今净三业一印一一字极。依为秘密最极用此印明也(云云)。以上东义也。
  一。门前洒水事示曰。是佛家生在种子位也。所谓军荼利印明。南方不二平等灌顶心也。●●二字理智心也。爰以前佛智水洒后佛顶。前佛境后佛智契当意也。是则最初下种位。殖解说分功德也。
  一。引入印事。示曰。胎藏界入佛三昧耶印用。金刚界以萨埵三摩耶印用。则以三部三摩耶印佛家生在法门表示也。
  一。香炉事。示曰。劝请诸佛时必用香吕也。其故在世比丘。所持水瓶生执着藏蓄依身得此业障忏悔。为令行香故。诸法佛行来处。此龙神香吕载来临。以此因缘。诸佛劝请时。必香吕所持者也。
  一。香吕相貌事。示曰。凡香吕相貌。依此龙神执心。尾缠水瓶持顶载火舍熏此会。是法门合。凡龙神水。精神也。火舍火大也。是则两部理智法门也。
  一。洒水器之事。示曰。此中香水和合事金界智也。□字也。香火大也。●字也。胎界也。又两部理智表示者也。贰义曰。洒水香吕共。两部理智法门。香吕以香火为本。一坛上香火以●字为体。洒水水大故。以●字为体。
  一。坛上香吕洒水置事。两部理智本源起。不二觉体相生事表示也。口传(云云)。示亦一义曰。洒水功能事。示义曰。洒水灌顶云事。凡洒水灌顶者。灭罪生善义也。洒水者●●二字以加持。●●去垢义也。是则断惑义也。以散杖三反叩事者。三妄执断除义也。初少叩所惑断义。后大叩无明执所故。强叩言也。又曰。付三反叩神一反后三度叩者。不二百二叩意也。是东义也。天台流二百不二叩也。从因至果意也。又曰。浅略义●字去垢意也。●字智水种子也。深秘义灭罪生善心也。降魔与成道ノ义也。次洒水秘决在别更问。
  一。道场设事。示曰。道场观庄严所居佛土建立也。心佛国安立故。心月轮中本尊等设也。是行者未来可出世成道所居佛土也。故先德口决。道场观时不可为忘念离乱。若生忘念者。所居土不清净故。秽土成道唱也。若此意殷勤可修道场观也。所谓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仪式也。故此道场设以。并灌顶仪式法花未来成道记莂习合也。深秘可思之(云云)。
  一。本尊事。示曰。先安置本尊事。表法身本有。凡法身者。本觉行境故。先奉安置自本坛上者也。次召谱本尊报身如来也。行者劝请依。本国土来临影向给。智表来故。以召请本尊。修得报身如来习也。
  一。次入三摩地观事。行者心月轮中本尊种子。曰曰变成三摩耶形。三摩耶形变成本尊曰。可所谓种子者法身理。三摩耶者报身修德智惠也。尊形者不二应身体也。行者一心三种具足故。三身即一说体界传者也(云云)。
  一。金刚盘事。示曰。东寺天台。共金刚盘无本说习也。然大师御作有之。心身流共用之也(云云)。亦曰。天台流。帖决中金刚盘见云也。示曰。先金刚盘如来成佛金刚座表也。又不动尊所座盘石也。所谓如来成道时。最后昌无明断故。安乐行品疏曰。深入禅定见十方佛。即第十地中无垢三昧入金刚定。诸佛皆现摩顶授识也。妙乐大师之别之入金刚定义。当等觉令在第十地中。私曰。诸佛身金色具属妙说也(云云)。此金刚瑜三摩地盘属强盛说念故。常地界座事不能也。金刚轮际相生金刚宝石座也。故金刚座为表示金刚盘用也。此金刚盘相貌三角火刑也。是有事理所表。显宗意准诸法空以表之三角宝石生。三角则火形也。即万法烧宫德有之。是则诸法空为座意也。南方火大方故。以三角宝石为最。又火大五行中最心法故。用三角也。是则以一心法界为座心也(云云)。
一。三杵事。问。三杵者何表示耶。示曰。五𦙶者金刚界五部。三𦙶者胎藏界三部也。独𦙶者不二妙成就三摩耶也(云云)。次约依报时者。日域者独𦙶形也。辰旦者三𦙶形也。天竺五𦙶形也。三国者法原自然三杵也。且非造作也。自性法身三摩耶形源可思合也(云云)。次弘法释心也(云云)。示曰。先独𦙶者。表示独一法界也。又一心三摩耶也。三𦙶者。三智三观三身三部表示故也。五𦙶五大法性五智五部表示也。所诠此三杵一心三观开。三观出现必五者具足也。是我等因位修门法门。横平等意显故。此三杵横置也。以上显意也。次秘密坛意曰也。两部不二中台法界体。东方菩萨位出为独𦙶位。次南方修行位至为三𦙶位。次至菩提涅槃为五𦙶位。此四熟具足方便为究竟位至铃位也。此铃正觉圆满位至。为人天说法利生事表也。正说必竖成道故。铃竖立也。此事秘密坛五位成就心也。故秘密经曰。●●●●●普贤三摩耶崛进力如钩檀惠禅智合。是名彼大印。次诵一字明结大半石印。是五𦙶印也。时时不间断。三十七圆满。此文秘密坛最极大事自然觉了佛体也。所谓众生□胎内五位成就之间。五相成身圆满貌也。凡铃杵者。一切众生也。本有三摩耶诸佛自证法门也。故时时不间断说也。口传有别。以上天台流习也。
  一。振铃事。问云。铃有缘起耶。示云。约天台法者。食时必振铃也。凡供养法者。食时作法也。仍用振铃也。行法准时者。法喜禅悦食仪式振铃。即说法仪式故也(云云)。示云。凡振铃者。惊说意也。法义也。所谓诸佛定中御座。为奉惊说善请也(云云)。先浅略意云者。诸佛本国土于定中座。为惊说振铃可云。次深密意。一切众生本有自行说。皆性德理内。是名在缠真如。诸佛说教法音闻。始说修界智惠发起。是名惊说诸佛也。此故众生心中微尘数诸佛御座等说也。真言教意。非常应他说法。五大惊当是真言也。故真言行人。直闻风声水音即知是法身也。声亦纯悟也。机虽闻佛声。于彼益无。又弘法释云。五大皆惊十界具足言语。六大言劳悉文字法身是实相。如此等文理智诸法当体。即是大日如来说教相也。自然觉了佛事可思之。智证大师御释云。一凝然故三身皆是凝然。俱随缘俱不变寂照同时。觉大师御释云。寂照俱时。寂故法界俱寂。照故法界俱照。寂不妨散○不妨寂。此等御释。又于诸法当体有寂照二义。即是两部理智法门也。故觉大师御释云。寂者阿字胎藏理也。照者●字金刚智也。寂照俱时者。●字。苏悉地理者不二取意也。又五大院御释云。万法是真如阿字不变理真如是万法随缘不变阿字相。示云。此文以寂照二义诸法穷尽也。又云。上所云铃杵五𦙶。传曰。罪即诸佛所具金刚也。故有解喻金刚。有当体金刚解。如法花当体解喻莲花。解喻金刚如常。次当体金刚云者。金刚者智惠也。是则佛智见二字也。是又寂照二义也。此五𦙶缚曰罗。即大日所变一智变德故。理也寂也。五𦙶宛然。智也照也。又于我等色体习也。谓五蕴和合一身总体成。寂也理也。五蕴宛然。照也智也。以上约正法也。次约依法谓之者。草木国土悉此二义具足。一切诸法无不遍故。大日称无不不至。遍照尊号也。故振铃声大日如来自受法乐说相也。又诸法当体铃相貌也。源依之。
  一。五部各变五部事。五部铃者。佛部五部也。五部许金刚部。五部尽糸莲花部。五瓶宝瓶五部。轮羯磨羯磨部五部也。以上口传也。
  示云。五部各具五部故。各具五智无际智成也(云云)。此事本说可检之者也(云云)。示云。此六种供具者。六波罗蜜所表也。此行法次第。从因至果。从果向因成佛所表故。必六种供具用也。其故虽因位万行万善广。促有六波罗蜜。此六度万行法中圆满具足也。所谓阏伽檀度。涂香戒。慢忍辱。饮食禅定。烧香精进。灯明智惠也。此六种供具当体。是六体相貌也。六大无碍以即身成佛名也。仍我等六大和合秘密坛供养法也。
  以是长时行法名贰。昼夜不退行法名也。贰十二时不退行法云也。寻云。于一座门法。从因至果从果向因习方如何。答。前供合行者奉供本尊○是从因向果心也。后供合本尊行者供之。是从果向因心也。仍帖决云。师云。一座行法从因至果异。三祇大劫修行。又灌顶时大坛供从因至果表也。正觉坛新佛供合从果向因表也。故一座行法。于本因本果行相。悉圆满具足也。寻云。以六度宛六种供具法如何。示云。以六种供具宛六彼罗蜜事。善无畏三藏所谓十度异名云抄有之。可见彼也(云云)。亦惠果和尚五供合伽陀云。如三世中诸佛菩萨等修业五供。今家今亦如是浅略义也。净心为涂香。部德为烧香。万行为于花。果法为饮食。智惠为灯明。供合自身为中心理。大日尊心数曼多罗。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以心供合心。色心不二故。深秘五供养。色阴六大所和合。大曼陀罗身。显形等诸色。平等标乐等。三摩耶法身。真言色声中。文字句义等。法万陀心身。供合自身佛。四处威仪等。羯磨之法身。我今四法身。诸佛同一体。秘中深秘藏。我今奉献。诸供合一一。诸花香实相。实相因兼法界海法界。即是诸妙供。供养自他四法身。三世常恒普。供合不受而受哀纳受自他。安住秘密藏。秘密中深秘。重以上示云。凡于密教。一切法门浅略等曰重释用事。此五供合伽陀以为诚证也。此谓意过去诸佛菩萨如。修行觉道。修有相三密行以之为浅略。次深秘意。以自性静净菩提心为涂香。以因位万行万善为花幔。花必结果实功能仍解精进也。六波罗蜜中。无精进波罗蜜别体。余五波罗蜜无懈怠。以精进名。仍精进遍六释。故以烧香六种供养中央置之(云云)。次以饭食为禅定事。佛法喜禅悦以食玉。依之如来法身喜常住。故经云。如来于妙圆觉心。皆从禅定生。一切众生。皆依食持寿命。依此禅定生智惠心也。故禅定波罗蜜次者惠置也。又以灯明解智惠事。灯明有破闇功能者。惠所惑解也。次以阏伽解檀度事。檀度布施也。曰摄行始故用之。故正说云。布施转怨为亲。凡四摄行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也。今阏伽时证诚我承事是利行同事心也。故供阏伽俸顶上所令事在祈念也。其故此阏伽佛御足奉洗心也。佛奉给仕。正佛奉亲近故。所令事佛奉启白也(云云)。又十指即十波罗蜜也。此十波罗蜜促即有六度。促此六度穷定惠二法。此定惠我等色心二法。所谓六大和合以。六波罗蜜满足名。境智冥合习也。六大无碍六种供具名也(云云)。此即长时不断秘密坛行法也。故秘密门时。无道场庄严无本尊常具。其。故我等六大色心当体。自受法乐尊容常变等也(云云)。寻曰。促十波罗蜜为六度方如何。答。十波罗蜜出也。所谓是开合异也。又示云。今源秘意。五供养色。今悉内心具足法故。我等六大和合全体是也。法界体也。故以心供合心色心不二故见。将又内外供等香菩萨花菩萨等名此心也。故草木果实以奉诸佛事。世间花果。即大日变德过恒沙之功德随一也。其故草木供佛界时。草木成佛义宛然。仍一切供具供佛者。法界体令会心也。不过五尘。此五尘即佛果具法示名供合法。深可思之。次秘中深秘供合法者。四种曼荼罗以习也。所谓大曼荼罗者。六大和合名也。以之为体。又名法身。亦名性德。次三摩耶曼荼罗者。智惠也。即报身义也。亦名相。次法曼荼罗者。秘密宗中文句义真言等。是以法曼荼罗为用。次羯磨曼荼罗者。上三曼荼罗上作业也。故羯磨无别体也。如羯磨通三种释。所谓大曼荼罗法身。理体色法也。三摩耶曼荼罗报身者体心法也。次法曼荼罗应身。口业不二也。次羯磨曼荼罗三身。如来四威仪动作事业也。故四所威仪等释。一切众生色心身具足。必具足四种曼荼罗也。故自然说行佛名也。仍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毗卢遮那平等智身释。或六大无碍常瑜伽四种曼荼各不离等释此心也。次秘秘中深秘供合法者。以一花一香合奉供本尊。花香皆实相也。此实相即法界全体也。此法界体无间断故。常住不退行法也。故三世常恒普供合等释。以法界供法界故。无能施无所施。自他共安住秘密藏中。凡以一花一香供本尊事。本尊法界体也。今所献供具法界体也开显供佛名也。乞准显宗意者。常境无相常皆无缘以无缘无缘无相境等释此意也。或又境发智为报。皆冥境为受等释意。所谓家等六尘境受用处。自受法乐。心王无相处住时名大日如来。心数念相现在处曼荼罗名也。故历缘对境。所起念悉是菩提心发起习也。皆是自性本意菩提心故也。拂此念云者非秘密机。凡起念意云。皆诸佛相违异。习故。弘法大师尽断妄念者。杀客曼荼罗圣众。是非五逆随一耶矣。又云。三界极重罪不过于厌离。深合思之。三朝暮行法事口决云。坛者自身要日已下结跏趺座貌也。此坛上我等六根并置即供合具也。息出入即念诵也。是尊形。扨总体异形三摩耶形。是尊形三摩耶法尔自然备。余见色知青红等同趣显解总历六重境。即念数有之。故十二时行住座卧振舞。皆三密行。十方诸佛供合有也。参佛神御前。只默然座。即供合佛神行法也。此外更不用念诵读经也(云云)。是甚深至极灌顶秘密口决也。深合秘(云云)。又早早念诵事。有四重口决。最极秘事更明师合寻之(云云)。寻曰。上所出五供合伽陀。惠果和尚送授弘法大师给。天台流无相传如何。答云。示云。东寺流名弘法大师传。天台流法全和尚授说大师习传置也。寻云。说大师御相承证据如何。答。弘法大师自惠果相承说。大师自法全相承给。证据云。觉大师御在唐诸余决中云。一对受法。谓对面传受。二遣使法。谓遣使传受。三怀昏秘法。谓师怀中来授之。四践别秘法(以归朝时诸加持法ヲ授ク)。五伯头法。谓白头师来授之。六赠船秘密法。谓差专使赠五供合伽陀于船中。以上。难云。今赠船秘文者。上所云五供合伽陀。差专使令送船中故名赠船秘文。东寺名弃船谓也。可笑云也。不便也。一义云。弘法大师在唐首尾三年。其中年惠果碑文铭文等弘法大师取游。何故弘法大师归朝时船中送此谓云事。此相承如何。东寺流者如何可知申(云云)。
  溪岚拾叶集。
  元禄十四年岁次辛巳冬十一月十六日野之下州日光山轮王寺御所所藏本校对天台山净教房法印大僧都实观。

溪岚拾叶集。

  一。证不由他灌顶事。私苗。
  寻云。如天台云禀承南岳证不由他。于真言有此义耶。示云。凡止观意者。有师无明二仪在之。所谓始觉者有明义也。本觉者无师义也。此二义登时不可相离也。故释云。在因必籍师保。果满证为独悟(文)。禀承南岳证不由他(文)。次密教意者。有师无师共作法受得也。显宗一切法门。皆心地观法令入故。以理为本。密宗事理俱密谈故。诸法皆事相振舞也。仍秘密第五三摩耶时。以心传心灌顶阿阇梨□□受者授分斋皆是有师义也。此上阿阇梨傍居弟子口授。受者自身作法。以之传不传习也。是则自身灌顶义也。又无师独慢意也。深可思之。
  一。以真言教为超佛越祖宗事。师云。两部大法。法界周遍理为本故。万法相用亡泯。以之为死句。苏悉地立还诸法相之宛然义建立。以之为活句是禅家。以向下法门为死句。以向上法门为活句如也。是则叶上僧正苏悉地口决意也。深可思之。
  一。真言教教外别传习事。示云。心自悟心自证心故也。因寻云。禅家义云。一念归无念付高践毗卢顶上(云云)。若尔真言悉成所超法欤如何。答。叶上流义云。凡真言教意。四重秘释有之。秘密自证超位灌顶出过毗卢ナレハ。无佛无教何超何不越。成佛无之哉。故又云。成佛外迹菩提实义(文)。次禅家意。向上一路千圣不传者。能超所超无之也。然而理致下精大□建立时。禅教对辨密教高可谈也。所谓宗建立习祖承为本。入门仪则。凡如禅家者。祖承灵山枯花起。辰旦缘起。达磨西来起。青蓬日眸头陀微笑引得事。最后入灭时节也。能化况机息应转。如来憍恣厌怠云隐给。常在灵山内证非佛。所化又中根得悟声闻自性本有眷属非。凡花严教主云时。三重相关成道有。台上毗卢遮那。叶上千释迦弟子。叶上释迦。叶中百亿释迦弟子。又法花教主云时。又宝塔品仪式。三身九身。废立有。皆是常住内证佛也。又密教意。显宗释迦。密第三院释迦内证暗。第三院释迦。八叶释迦内证暗。八叶释迦。中台毗卢内证暗。何况自性法身内证哉。大日经变化身说也。金刚顶经受用身说也。瑜祇经自性法身三十七尊各说三密说教也。非能传所传。以心传心同作业也。禅宗破相宗分域非。生灭去来佛教示受禅宗。争秘密内证谈话。遍一切自身成佛教理及。以此趣能可令思案者也。此叶上流口决大纲也。能能可思之。
  一。以真言宗立禅宗上事。叶上僧正弟子见西义云。佛法大纲以心地修行为本。设虽至极大乘教法也。不明心地。为行者皆成权教。非大乘。凡在世化仪案法花开显故。小即是大妙解开故。别无大乘法则。只小乘轨则。致大乘修行故。西天二十三祖。皆小乘四果声闻也。其内证皆大乘真实修行人也。故列止观为付法元祖。禅家以之传来为祖师。此等皆大小无别故也。次案禅法趣。诸宗学者越教学列位达心地内证取宗门机也。是如来禅意也。又元来越教行证三重。过心意识藏量。本来面目本地风光见。为祖师禅。如此虽谈。不得宗骨。机非教非禅。尚是自诵文法师尚下。纵虽教法达心地者皆是本地风光也。纵虽禅宗也足不蹈实地夫教□□□劣也。中中教者心地虽疏。教法流传方胜。八教法是佛语故。闻者必发悟。宿习开发闻凡夫师所说开悟得脱也(云云)。次真言教大意云者。戒定慧三学所不及。陀罗尼藏能治之。遍一切处自身成佛教。故也。凡禅宗虽是高。应化释迦所说也。然即禅门付法两重在之。所谓多子塔前皋座者。是第一头机也。灵山拈花者。第二头机也(云云)。寻云。多子塔者如何。答。昔有大王生五百人王子。释迦其随一也。此五百王子。为父大王起立塔婆(云云)。。此塔婆现在。释迦此塔中入给与界座于迦叶如法花二佛并坐。释迦一言不说。此是禅宗第二付法方也(云云)寻云。灵山拈花方如何答。大梵王问佛决疑经说也(云云)。禅家风体。以此经为所依经。如相传者。释迦入灭之时。大梵王来请法要。释迦不出言说。只举裟罗树花了时。摩诃迦叶破额微笑。以此拈花微笑禅家付法元由也。是则第二头付法形也。因难云。释尊入涅槃砌。俱尸那城也。何云灵山拈花耶。答。又寻云。大梵王问佛决疑经者。大藏经中无之如何。答。凡以真言宗意见之者。禅宗应化释迦所指机息应转佛振舞也。所以戒家意。梵网经三重相关成道有。释迦是叶中分身小释迦也。为台上毗卢遮那弟子也○密宗意云者。今日释迦第三院教流布身小释迦习也。此释迦八叶释迦尚不及也。何况于中台自性毗卢遮那乎。花严中台卢舍那为本身。叶上千释迦受戒。千释迦为师。叶中小释迦受戒也。此应化释迦。机兴即生缘遮即灭理。既入灭给也。何超三世遍照尊及乎云。能化者缘□即灭小释迦也。所说教破执情遣荡一筋也。故五大院先德。以禅法圆教空门摄给也。何况花严经者。法华前方便拟宜乳味也。岂及醍醐上味哉。加之四教主云时。三藏教八十寿量也。生灭佛也。通教一劫灭一劫寿量也。无生佛也。别教者无量寿量也。音声无边色相无遍佛也。圆教三世常住寿量也。虚空同体佛也。故法花云。我净土不毁常在。此不灭等说也。仍圆教意。色相虚空同体也。所居土虚空同体也。故佛寿量无近无远。常在不灭如来也。仍经云。我实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云云)。然则灵鹫山瑜伽净土也。瑜伽者相应义。心佛国也。妙觉极智所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土云。可思合之(云云)。
  一。教外别传事。东寺学头赖宝问石长老答。达磨西来不立文字云。此文字者亘六立耶。又问曰。宗门行捧行喝岂非立耶答。非六立也(云云)。此外问答重重也(云云)。已上。
  义云。假相文言义理应佛所用文字也。六立文字者。法身受用文字也。只以离世间文字言句。教外别传不可云也。凡教意著文字者诵文法师也。非教正机也。宗门暗证禅师者不得宗体共是不可也。知文非文者文字即解脱也。风声水音法身说也。凡真言教意者。诸法本来不生。●字德也。离文字者●字德也。离妄想者●字德也。离迷悟者●字德也。本来无一物者●字德也。若然者。五大当体是法身文字也。非假相文字也。非能说所听世间当体真实说法也。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可思之。寻云。六立说法方如何。示云。地藏萨埵者。以地轮所证法门也。海会菩萨者。以水波为法门。不动尊者以火生三昧为自证。观音以风轮为自体。虚空藏以虚空为法相。五尘岂非众生得度门耶。加之香积世界以香饭为法门。西天亦有睡眠闻法国。诸佛在于空中说妙法给。金刚语菩萨以无言演妙音。刹刹尘尘时时克克。诸佛说法境界也(云云)。超过三时。大日说教之义。可思之。
  一。五大功能事。义释云。大悲地界所执持故。大悲火界所温育故。大悲水界所湿润故。大悲风界所开众生故。大悲虚空不障碍故。互时无量度门。任运开发。由如芽根茎枝次第庄严。即是于一切法具足因缘之义也(云云)。私云。地水火风空者。世间五大也。●●●●●者。出世五大也。坚滋温动无碍者。世间五大功能也。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过得解脱●。远离于因缘●。知空等虚空●。是出世五大功能也(云云)。因物语云。一山问金泽长老答。问曰。和尚寻常以何法示众。答曰。眷义百花开。随所青黄赤白黑。又问曰。若尔非割却于天下人眼目乎。答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随机时●●●●●(云云)。一山印可云。和尚非教者悟禅。作如是如是已上私云。地水火风空世间五大也。●●●●●出世五大也。深可思合之。
  一。四重毗卢事。一出过毗卢。二冥合二毗卢。三两界合行毗卢。四两界色心理智毗卢(云云)。
  一。菩提实义成佛外迹各有三义事。成佛外迹三义者。一诸尊一门成佛外迹。二两部大法成佛外迹。三一智法身成佛外迹(云云)。菩提实义三义者。一诸尊一门入阿字本不生门为菩提实义。二两部大法入一智本地身为菩提实义。三一智本地身八字成身五字成器为外迹无成无觉出过毗卢位为菩提实义。更问。
  一。不二大日而二大日之事。示云。法皇流相传大事云。以不二而二大日密教为大事也。所以本有息风习秘曲也。出气息有●(暖)●(冷)二字。●字唱成暖气即●(胎也)风吹成冷气即●字也(金也)。风息当体不二大日也(云云)。有地依报时金轮际也。有正法时金轮尊也(云云)。凡缩万法极五大。缩五大极●●二轮。此两部即是色心二法也。此本有命息显成阿弥陀也。又示云。三密金轮有之。三身即一者。身密金轮胜绝不具德也。四王大日隐没出心数。星光是则意密金轮寂照俱时德是也。●字当隐诸相好受身为。此咒者三字即一口密一乘也。我等三密法界自然金轮王功德也(云云)。
  一。金轮不二而二习事。口云。凡金轮假名于世王。今付出世王也。轮王出世者。自然四州悉令归伏也。大日四智抄领。是又自然觉了义理相应欤。付之二种习在也。释迦金轮者。居须弥顶为诸星宿尊主。北辰尊星王是也。次大日金轮者。大日遍照尊无所不至金体也。时处金轮尊是也。又次秘密自证金轮者。本有息风是也。付之而二风息在之。不二风息有之。口传(云云)。和尚御释云。佛眼金轮阴阳观诵除无明。世间妄想阴阳执着堕恶趣(文)。私云。我等色心境智佛眼金轮。深可思之(云云)。又云。日出佛眼金轮。甚深甚深。此则一念座道场成佛不虚也(云云)。本有炽盛光三昧记可思之。师口传云。两部习事在之。所谓本有风息付●●二字有之。息●フケハ暖气也。胎藏不二理也。风フケハ冷气也。金界智风也。自性本有风息。法具自然说法也(云云)。深可思之。
  一。轮王三种坐事。时处仪轨云。加持自身时便同诸佛即身母加持作智拳念诵坐如前全跏。或作轮王坐交脚。或乘一乃至独膝竖。轮王三种座(文)。口云。三种坐者。一全跏者。结跏坐也。法身坐也。次交脚坐者。应身坐也。次独膝竖。如意轮如。以右足蹈左足里也。即报身坐也。此三种坐。即三身坐也。今武家仁等。足指出坐武将战场于キト敌降伏用意也(云云)。
  一。两部大日事相拜见事。示云。法皇流大事义云。地居有情者。胎藏曼荼罗也。虚空星宿者。金界曼荼罗也。解如法花曼荼罗时。二处三会义式。即是两部曼荼罗相貌也。甚深甚深。不可口外也。
  一。生身不动拜见事。法皇流相传云。胎内五位间。因分不动位也。出胎化现时。果分大日觉位也。又十五岁以前。因分不动位也。十六岁以后。正觉成就大日觉位也(云云)。
  一。显密教相不同事。示云。师云。显教辨机于十界。开理于八教。为令众生开示悟入故。说法教化给也。密教不然。一切众生本有振舞。カクテ自性法身说教谈也。遍一切处自身成佛此意也。故各众生自心即是一切智(云云)。深可思之。
  一。直约诸法令识其心事。师云。真言只读也。止观只心。是一切法。一切法是心。文意深可思之。
  溪岚拾叶集。
  元禄十五年壬申六月七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私苗开题)。

  五种供养释。
  将供养本尊者有多种。经中云。或以心供养。一切皆作也者。如世尊说诸供养中心最为上。今约供养有内供养外供养也。内供养者。以三密为供养具也。于此三密亦有内外也。身口者是外供。所谓印契并真言赞叹种种舞戏等供也。意者是内供。所谓以运心遍满法界也。此等是作心供耳也。虽有内外二途。不思议一也。今就显略释者。疏云。供养有五种。所谓涂香烧香杂花饮食灯明也。是皆世间供养也。若约深秘释者。涂香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行者本不生菩提心。涂香亦尔。故为涂香也。烧香是遍至法界义。如天树王开敷时。其香逆风遍布。行者本不生菩提心烧香亦尔也。智慧火所烧解脱风所吹。随悲力自在而薰一切故。以为烧香也。杂花是慈悲生义。如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行者□字不生杂花亦尔也。故以为花也。饮食是无上甘露之义。如世间饮食食之人肥盛。行者菩提心饮食亦尔也。服此菩提心饮食时。已持不生不灭身。皆果德成就。故以为食也。灯明是破闇义也。如世间油灯闇明一切暗处洞朗。行者菩提心灯亦尔也。行者菩提遍照无明暗坏。而至果地无不显然。故以为灯也。若竖说一一地中皆具如是五义。若横说一一门中皆具如是五义。若行者善能以五字门作金刚供具。普和五味布五彩。韵五音调五乐。以应供养本尊也。世间供具虽繁多。不过此五种。千变万化功转不穷之也。行者当解。涂香三昧义。亦解花三昧义。烧香三昧饮食三昧灯明三昧义。亦应解。此五种陀罗尼义以如是。种种法门供具。供养心王如来。能令诸尊欢喜。所求必获得也。经云。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饮。凡得心万善者。世间悉地可成就之耳(已上)。
  一。七分行法事。凡供养法虽有广略。不出七分。者也。且略法之密印。此是都法阿闇梨所行也(千金莫传)。
  一行愿分(用金刚轮陀罗尼及印)。
  二三昧耶分(三昧耶印明)。
  三成身份(行位印明)。
  四曼荼罗分(道场观已下代金刚轮印明)。
  五供养分(唯普供养印明)。
  六作业分(若诸会分金刚萨埵印明念诵。本尊随意)。
  七成就分(佛眼印明后供养回向等如常)。
  传授师曰。安然和尚记(云云)。
  付苏悉地一座行法。分七分行次第。
  一行愿分(自前方便至五大愿)。二三昧耶分(自佛部三昧耶至被甲)。三成身份(可问之)。四曼荼罗分(自地结至善来偈)。五供养分(自中阏伽至赞)。六作业分(自中入三摩地至部母印明)。七三摩波多分(自涂香至回向)。
  已上以之为七分。
  成身份以根本印明用之。但天等法不用之。秘密坛深秘阿闇梨用之(云云)。已上。
  一。七日以前行法。
  一。普贤。唵三曼多跛多罗耶阿娑婆贺。
  二。虚空藏。唵縳日罗啰怛那唵。
  三。除盖障。曩南阿萨怛縳系哆縳弊嗢蘖多怛蓝〃〃囕〃娑婆贺。
  四。观音。唵阿噜力迦娑婆贺。
  五。文殊。曩南阿(去)吠娜尾泥莎贺。
  六。佛眼。曩谟縳伽縳都乌瑟腻沙野唵噜〃娑普噜入縳罗底瑟吒悉驮噜左宁萨縳啰吒萨埵宁曳娑婆诃。
  一。传法七日以前持念次第。
  初日分。谓妙果者以菩提心为最胜故。持诵普贤菩萨真言。
  第二日分。谓菩萨极果者。以慈悲心为最极故。应檀波罗蜜即菩萨是也。
第三日分。谓灭罪故。可持诵除盖菩萨真言。
  第四日分。谓六度熏习故。应持诵世尊真言。观世音是也。
  第五日分。谓离诸烦恼故。心月轮上可观𤚥字门。妙吉祥菩萨是也。
  第六日分。谓为成就圆满。出生曼荼罗功德。应持念佛眼真言。
  右依师传仪式宜示之如件。年月日某。
  一。昼夜不退行法事。示云。瑜祇即身成佛义云。手结塔印。成三密观行者。昼夜不退行业也。故经云。时时不间断三十七圆矣。深可思之。
  一。十二时不退行法事。示云。秘密瑜伽内证者。无作本有大行也。全非有为有作法也。不假修治之功也。时时刻刻。无不行法故。号十二时不退行法也。超过三时大日说法可思之。
  一。生中一行行法事。示觉大师奉值生身阿弥陀。所传受给法是也。其时示现相貌者。今常行堂本尊是也。所谓金刚界五智如来也。中尊者乘孔雀。凡孔雀者。不简净秽善恶物呑食鸟也。今弥陀不择十恶五逆引摄净土给貌也。甚深甚深。
  一。生中一度行法事。示云。是同前付阿弥陀秘法也。凡阿弥陀内证众生本有命息也。一度奉归命行人者。必得往生秘法也。甚深甚深。
  一。一生中一念行法事。示云。是同前付阿弥陀秘事也。安养庄严者。金刚界果上曼荼罗也。然则九品净土者。金刚界九会三十七尊相貌也。行者一念九识法性也。故一念菩提心发。菩提门净刹往诣也。最秘最秘。
  问。行法有几种乎。示云。行法身种也。所谓一大悲坛行法。二成就坛行法。三秘密坛行法也。第一大悲坛行法者。诸佛世尊。被促大悲。一切众生性德本有之功德为令开示出世给。其本尊者不过三部诸尊。奉供养以为大悲坛行法也(云云)。第二成就坛行法者。诸佛世尊各有本誓。以因位相应物。四种五种之胜利令成就也。所诠三种悉地等是也(云云)。第三秘密坛行法者。行者本具曼荼罗也。秘密修行法故。以心数供养心王。心数心王互为主为伴。自受法乐仪式也。以随缘万法供不变一理。以不变一理供随缘万法也。以法界对法界。彼彼三千互遍亦尔也。义可思合也。
  一。合行行法方如何。示云。传教慈觉两大师御相承次第有之。合行七印是也。口传别有之(云云)。九方便一印也。五供养一印也。三部各有一印。甚深(云云)。
  已上一流大事也。
  一。海大师秘密行法事。
  成胎金苏等。
  结大日根本印(无所不至印若内五𦙶印)。不出音口十反唱●●●●。依一切诸法本不生不可得故。成胎藏界行(云云)。成结无所不至印不出音。口中十反唱●●●●。依一切诸法无边际不可得义故。成金刚界行(云云)。结前无所不至印不出音。口中十反唱●●●●依一切诸法离作业不可得义故。成苏悉地行(云云)。结同印不出音。口中十反诵●●●●。依一切诸法神通不可得义故。成一切十方诸尊诸天等各别行法。甚深甚深。浅智者不可令闻之(云云)。
  已上东寺。
  一。一座诸尊行法事。大原长晏僧都参于谷御坊时问云。我数多檀那诸尊。各各行法令誂不可尽行之。如何。师答云。一座诸尊行法有之。所谓年来持尊之心月轮中台。所用本尊等种子有之。如次种三尊三种观之。各各根本印等用之(云云)。所诠于一座行法。成诸尊行法也(云云)。口传有别。又云。此行法私记者。金界被记。一卷记也。随分法曼院流秘书也(云云)。
  一。别行一时法事。口决云。一前供物行法多座修之法也。随分秘事也。次第别有之(云云)。叶上坊流秘事也。
  一。明惠上人修诸尊法事。师云。此上人不限一尊法。彼尊此尊打替打替行给。门弟等成疑。上人云。各称本习而入圆乘。本习不同圆乘非一(云云)。何尊三昧现前。故众多本尊行也(云云)。
  一。明惠上人行法次第事。师语云。彼上人者。寂静之时每日三座也。总匆之时每日十二座被修(云云)。解脱上人亦复如是(云云)。或人者每日一座修之。或人者七个日一座修之。或人者一月一座修之。或人者一期一座修之也。所诠以一座行法。一期中修之也。谓意者道场观者。净土行故。以中道妙观令净国土也。本尊者能化正觉故。成就众生仪式也。六种供养者。自证化他所行也。念诵者说法利生仪则也。故本尊观时。令同身密。念诵之时。令同口密。入三摩地之时。令同意密也。所诠身密者。法身修因也。意密者。报身修因也。口密者。应身修因也。凡一座行法者。万行诸乘一念从。三身万德一身满足仪式也。故三密平等观成就程。或经七日或经一月。或经一期也。能能可思之。
  一。或人云。生中一座振铃后铃于净土可振也(云云)。谓意者。一座行法者。自行化他习故。前供养者。从因至果自行也。后供养者。从果向因化他也。化他即是净土行故。后铃者于净土可振也。甚深(云云)。
  一。叶上僧正行法次第事。师云。密室安灯明。前不置供物也。凡行法者。秘密坛意者。以心数供心王。以心王供心数。以心供养心。色心不二故也。仍以无分别心王。遍照法界仪式也。所诠灯明者心王大日也。五尘境界者法界谛也。然则以心王遍照法界外别行法无之故也。是此见谛阿阇梨之所知也。非有相行者所应。能能可令修习者也。以心传心可思之。
  一。睡眠秘法事。示云。行者欲睡眠时。本所修本尊三昧地住。其真言诵睡眠也。自此三摩地无量三昧现前也。故五大院释云。西天有睡眠闻法国矣。谓意者一切时一切处。无非诸佛三昧地也。故云睡眠闻法国。于睡眠中无量法门现前也(云云)。凡迷妄时者人遂法。觉悟时者法遂人也。诚哉此语。甚深(云云)。
  一。五秘密行法事。示云。于众生者五阴也。五大也。于诸佛者五分戒身也。五智五眼等也。约作业者。欲触爱慢四摄合总体名五秘密也。约法门者。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加中央名五秘密也。历依正万法无不具足此谓。是则法尔自然具德。无作本有觉体也。故时时不间断行法教行应谓行法深行阿阇梨已证也。不可口外也。口传别有之。甚深(云云)。
  溪岚拾叶集诸行法。
  嘉历二年十二月日于金山院方丈记之。
  天台沙门光宗。
  永和戊午结夏日于世良田长乐寺为令法久住书写之。遍照金刚了义。
  嘉庆二年戊辰七月三日书毕。
  了源四十二岁。
  应永二十二(乙未)五月十八日书毕。
  皇澄二九三岁。
  于时文正二年(丁亥)二月二十六日书毕。
  沙门源俊。

溪岚拾叶集(付青面金刚医疏法有治方是二十五病也。次第一一明是者也)。

  一。传尸病者。五种之天魔鬼也。各一人四人宛持眷属。我共五人也。五五二十五也。是成二十五病也。
  或云。众生二十五有果尽欤。见有文。
  第一传尸者。亿地水风鬼。天利鬼。旱恩吸血鬼。咄血免鬼。为是眷属。
  第二尸骸鬼者。睡没鬼。娠死鬼。任水鬼。赤血见天热风鬼。为是眷属。
  第三天魔罗醯室陀鬼者。尸势风鬼。七草鬼。工月水风鬼。三季势鬼。支病鬼。为是眷属。
  第四兜醯罗鬼者。气风鬼。草风鬼。利病鬼。旱鱼鬼。焰热鬼。为是眷属。
  第五猫鬼者。鹿水势鬼。亡厌风鬼。通势风鬼。推势风鬼。利判鬼。为是眷属也。
  第一总名传尸病。此病相者。身热觉心サハキヲトル。人追立ラレタルコトシ。日日衰死也。酢物辛物样样物愿病也。治方五悬骨下坛中心中トヲリヨリ。一寸五分宛两去二十一火炙又坛中炙二乳中。又章门炙又ヲトル处炙。又キヨケツヲ二十一火炙。药五香煎饮。
  第二天利云传尸病也。是不食病也。心知恶常エツキスル也。治方坛中章门一骨左右一寸五分置炙五ツイ一穴十三骨中二十一火炙。药野老。能能ユテテ粉吉酒可呑。日三度三钱宛也。
  第三旱鬼吸血云传尸病也。此病者物多食不饱。是定业也。治方吉饭十膳计コシラヘテ。重重食饱满止也。其后ヤセヲトロフ也。炙治一骨二骨三ツイ左右一寸五分宛去五十火炙。又二十一火欤。又坛中中穴キヨケツヲ五十火炙。
第四咄血云传尸病者。ツバキヲイタクハク也。ツバキネバレバ大事也。其上ツバキニ血付テ出ハ大事也。治方一口シノ手结处。又后发生际ヨリ上三寸去炙。又头轮糸回端合切颈悬引コシテ。ムネニ当处ヨリ左右一寸五分去炙。又口寸取二折中スミニ当两方端炙。三寸欤。又后如前二十一火。又坛中上一寸。又一骨一寸下二十一炙。药五香煎可呑。又ケイシンヲツキフルイテ昼夜三度宛呑。又ホソヨリ上一寸上炙。
  第五免鬼云传尸病者。不卧病也。是五脏损物食ツキスツ病也。药五香煎可呑。炙处ホソ下一寸。又三寸二十一火炙。足大指上キタミノ中九火炙。
  第六睡没云传尸病也。是眠发事。是ナツキヲ病也。百工五火炙。又アタマヲ三火炙。后发生际上二寸上三火炙。耳上五火炙一中示左右一寸五分去三十一火烧。
  第七娠死云传尸也。是シハブキシテヲツテ入病也。治方一骨二骨五骨穴一寸五分宛两三寸去三十一火炙。后发生际上三寸上炙。桑木上生サルタケヲ火烧其烟呑。于时吸スツへシ。又青菜芜十计吉酒三升入シホリテ。盐少入可呑食。两手中指第三キサミヨリ。七分及二十一火炙。一骨五ツイ三十一火炙。
  第八任水云传尸病也。是シハブキシキリニシテ死也。此病付后五月又七月或九月アツテ死也。春发夏重。夏发秋重。秋发冬重。冬发春重。鱼鸟百日可食。其间吉酒可呑。猪可忌。章闲香煎物可呑也。又唐竹叶煎常可呑。又タヌキハ好。治方玉悬骨下唯凹下一寸五分宛两去二十一火炙。又トヲリ背炙。又一骨左右去三寸ツイ上共三处炙吉。
  第九赤血云传尸病也。是心地常恶振觉腹イタク足手タルシ汤水好也。久坐ワヒシク成。炙穴一骨左右一寸五分宛去三十炙。又一骨下六寸下左右一寸五分宛去二十一火炙。又章门又へソノ下二寸置炙。青菜赤饭腹立事酒盛少麦类汤水アフル事。筝类ワラビアラメ家イモ浊酒。能可忌者也。
  第十天热风云传尸病也。平狂心セキ上サワメキヲトルヲトアイ重也。此病氏神崇缘发也。一年十二月间悬二月二七日身清。三ケ年间加样スレバ止也。春始十二日间药可呑。乐チカヤ根煎ユワウ二合呑。シヤウブ根杨柳煎可呑。五日一度宛。三ケ年间。春秋アヒべシ。炙处ヤムル处炙。
  第十一尸热风云传尸病也。此病者身内ホホメキサムケダツテ常水挂コトシ。是气业也。炙所一骨五ツイ下两一寸五分宛者炙。又坛中炙。各二十一火。
  第十二七草云传尸病也。是振觉心ヲトルコト如走马。ソハナル人闻付ホト也。サテシハブキシテヤセカルル也。少时七岁病付十三死去。过二十五死也。炙穴坛中又两一寸五分去炙。是心前骨一寸五分下也。
  第十三工月水风云传尸病也。是腹背ヒタ身肿心知恶死ニ期ハキムラサキ色也。スス鼻タリ长病死也。治方玉悬下一寸五分宛中左右三寸也。五十火炙。
  第十四三季热云传尸病也。是心地恶身タルミサメテ头イタク。胸腹常サハキチトヲリスム也。春发至夏。秋冬心少吉。炙处百工穴左右一寸五分去炙。又章门炙。
第十五支病云传尸病也。是偏クルシクヤミヲモリヌレハ色黄成也。舌破目白ツバキカハル也。后色黑成舌切落大事。ヤセカレバ必死。炙处百工穴炙。耳寸上炙。ヒタヒ发生际分目トヲリ足ウラ掌中炙。
  第十六气风云传尸病也。是物为食ヤスル也。身ヌルミ觉胸ヲトル。此春发也。炙穴后一骨三骨左右一寸五分两三寸去炙。五十火欤。膻中上中两一寸五分去二十一火炙。
  第十七草风云传尸病也。是心サワキシ心ヲトル也。炙穴玉悬骨下一寸五分宛去左右炙。又且中又脐左右一寸五分去炙。又三里炙。各二十一火欤。
  第十八利病云传尸病也。是腹イタク身ホトヲリテ痛也。炙穴脐下一寸五分。又脐上一寸五分。又脐下四寸下炙。各二十一火。旱鱼粉食。后アメヲ食ヘ。
  第十九焰热疮云传尸病也。是身ホトヨリ觉病也。常サムケタツ疮出也。炙穴手内キタミヨリ上ミツ卧当处左右炙。亦三里炙。各二十一火也。
  第二十亿地水风云传尸病也。是心常惊水如浮腹立人恶也。常饮酒为食如饱满。日日少宛物。食ヲトル也。心クルシクシテ四枝重。目飞如行物色不见。气足黄色成也。三月过不疗治。五月重。九月死。三年或五年或七年必死也。疗治不为。
  第二十一鹿水热云传尸病也。是自胁下腹胸サマニ指相心前腹中空腹クサクサト鸣。气色时时闻サモクルシケ也。长病死也。炙处一骨下三寸下炙。又五ツイ章门炙。乳脐间クラヘテ二折。当处左右一寸五分两去炙。又脐左右如上各二十一火炙。
  第二十二七厌风云传尸病也。是无何身内热ヤセカル也。十月计或十二三月死也。药ヰノコツチ根手一束切。酒一舛タタキ入。半分煎。每月三七日宛也饮也。炙中膻中耳ソバノコ穴炙。章门二穴。是外ツフフシヲ炙。必平愈也。
  第二十三痛热风云传尸病也。是头イタク目クルメキ面赤眼重。手足タユク腹鸣。身タルシクシテヤセ色黄也。五体不安。次节イタク。七月克九月死。三月内有验吉。无验五月ナレバ腹フクレテ内外通也。春发夏重。夏发秋重。七月ナレバ疗治不及。药鹿雁菟食ヘシ。炙穴十二个处炙。有口传者也。
  第二十四推势风云传尸病也。是病次节弱俄立エズ。アラク步目暗成也。心前エスヲメ。三年过者物多食力弱手足ナエタル样也。身色衰久死也。自クルシクシテ身热也。此炙治数多吉。石风吕入ホウ皮煎物呑。又可浴余汤不可浴可忌。禁物浊酒糯饭饼。是不可食。秋立用疗治。不可为疗治之。治方日数三七日定也。
  第二十五神判云传尸病也。是气弱有出气计。腹フクレ肿自身アセタル也。是有大小神祇氏神崇心能能可祈。悬参T76076701.gif万病圆麝香(一两)文香(三两)ミミブシ也。ミミブシト云ハ又テブシ也。大黄(二分)乐神咒(一两二分)アブルヘシ。续随子アフラ取也。戟天(一两二分)以上七种细抹丸○一京门二章门可炙也。
一。总此病总炙总药之习秘事也。总炙十二处也。十二处者。一十字。二旦竟。三三左右。四五左右。五风市。六三里。七足。ツフフシ。左右是也。若旦背肩井仁穴添十三处成也。
  一。总药者搜鹿圆每少搜鹿圆吉也。
  一。缘木缘草事。山桃皮。柘榴枝。柳枝。桑枝。桃木枝。苪草。蓬草。芥子。是取集置坛上也。又煎物病者可饮。行水ニモサスル也。
  一。青面金刚行法用抄。
  一。支度事。
  注进。青色金刚药叉供一七日夜支度坛一面(方三尺五寸)。胁机一脚。灯台(二本)。半叠(一枚)。名香(沈白檀薰陆龙脑)。布二端(一端且敷料一端蜡烛料)。御明(一石斗)。苏密(丁子)。阏伽桶一口(可有杓)。御折敷(二枚)。净衣一领(随法色异也)。承仕二人驱走一人净衣(如常)。人供等(如常)。
  右大略注进如件。
  年月日。阿阇梨(某)。
  注进。
  青面金刚药叉护摩一七日支度。
  御本护摩檀一面(方四尺五寸可有炉坛)。胁机二前。灯台(四本)。礼盘一脚(可有半叠)。五宝(金镶真珠)。五药(赤箭人参茯苓石菖蒲天门冬)。五香(沈白檀丁子郁金龙恼)。五谷(稻谷一斗。大麦一斗。小麦一斗。盐五升。大豆一斗。小豆一斗。刍豆胡摩芥子五升。胡摩五升。粳米五升)。苏密。名香(沈白檀丁子薰陆龙恼)。坛供米(三石五升)。御明(三升五合)。佛供覆大幕(一帖)。桶三口(佛供神供阏伽料大中小)。杓二支(大小)。折敷(二枚)。净衣一领(随法色异也)。
  承仕二人驱走四人见十一人净衣(如常)。
  阏伽棚一基人供等(如常)。
  右大略注进如件。
  年月日阿阇梨(某)。
  委细不动法准。
  一。卷数事。
  青面金刚护摩所。
  奉念。
  大日如来真言二千一百返。
  护卫本尊真言二千一百返。
  青色大金刚药叉明王真言二万一千返。
不动明王真言二千一百返。
  四天王总咒二千一百返。
  三部诸尊真言二千一百返。
  诸天曜宿真言二千一百返。
  当坛护摩真言二千一百返。
  有功成就真言二千一百返。
  奉供。
  大坛供七个度。
  护摩供二十一个度。
  神供三个度
  右始自今日(某日)至于今日。并一七ケ日夜间残致精诚勤修上件教法奉祈。大施主(某甲)殿下。御息灾增长福寿之由如件。仍勤行事谨言。
  年月日。阿阇梨(某)。

溪岚拾叶集。

  三衣一钵事(并)座具(建武贰年甲戌十二月日于洛阳东山金山院方丈谈之)。
  问。以衣钵心地教法习方如何。答。示云。今思一代教法以心地法授迦叶故。如来最后付属云。我有心地教法付属迦叶云令练袈裟授。是则心地表相也(云云)。次以如来教法付属阿难给故。经云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矣。是即授教法给表示也。寻云。以袈裟表心地。以钵表教法方如何。答。示云。以衣钵表心地教法方显密入门不同也。先显宗心者。凡三衣者。三观表相也。所谓五条者。假体也。七条者空体也。九条者中道也(云云)。次密教心。五条者胎藏也。阿字三观也。七条者金刚界也。鑁字三观也。九条者苏悉地吽字三观也(云云)。种字云。阿鑁吽三字即三部曼陀罗也。谓意胎藏色法故。五大共生以为体。以五条为胎藏曼荼罗。七条为金界曼荼罗故。以七觉分智慧为体。故以七条为金界曼荼罗也。九条理智不二。以九千法性为体故。以九条理智平等苏悉地曼荼罗也(云云)。寻云。于三衣大小权实所谈各别也。其不同如何。答。尔云。先小乘权教心者。凡袈裟者。三世诸佛解脱幢相法衣也。或怖魔衣。号福田衣。谓意者。三世诸佛出世。为众生授出离生死教法给故。三乘弟子入佛家。必今着法衣故。名解脱幢相法衣。为如世间勇士趣战场必举幢。三乘弟子亦复如是。烦恼敌打着解脱法衣(云云)。次怖魔衣者。于树下成道给时。魔王来成障碍时着法衣魔降给。故魔王着袈裟衣见。沙门必生怖畏也。故名怖魔衣也(云云)。次福田衣者。三乘弟子必备应供德。所谓小乘契第四果备应供德也。大乘意。三观现前必应供德具足也。故惠心先德。食时作法云。不修五观者应用三观(云云)。故行者为人天受供合故。能施人云得福报故。人天福田故。今袈裟合田畔表也。次大乘意云。显宗三切三观三身也。次密教意云。理智事三点三乘三密三部曼荼罗也。寻云。三衣者三观表示故。内心观法也。何以故着用身上耶。答。示云。内心观法三切因分法门也。至果上时。修显得体显色法也。故释云。因名三观果名三身(云云)。所谓五条即假谛显应身。七条空观也。显报身。九条中道也。即显法身。故戒法云。即事而真教法。即身成佛法门也。仍于受戒即座三惑必尽。六即成佛也。故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已同大觉位。真是诸佛子(云云)。凡内心观法色法显。依正一致也。色心泯合法门也。故释尊御胸满字文有之。仍世尊御袈裟文饪罗锦文在之。世间折入云文在之。是则满字文也。一切众生结生时。满字文先显出生也。此满字文袈裟文事。色心不二表相也。凡此事密教大事。灌顶事相口传也(云云)。有印信有血脉更可问之。
  一。座具事其相如何。答。示云。梵尼师坛云。此名座具。此座具者。四土不二寂光也。凡虽广诸佛净土。四种佛土不出。今戒法心。于受戒即座即身成佛也。四土不二寂光土居心也。所以四店合四种佛土表相也。故同居应身净土也。方便土报身净土也。实报寂光法身所居也。圆顿心以衣钵受持即身成佛至极习也。委细私决别有。更可问之。
  一。钵事。寻云。以钵如来教法习方如何。答。示云。凡付钵种子三摩耶字成种子三摩耶字成三种习在之。第一种子者。有不可得缚字也。缚字二十五有众生也故。经云。今此三界○子(云云)。缚字体二十五有众生也。涅槃点释尊能破教。而经云。破有法王○说法(云云)。缚字者。所破二十五有众生。能破释尊涅槃点合。释尊种子成也。涅槃经云。安住诸子秘密不久自住其中(云云)。三世诸佛出世。必为令众生开悟得脱也。众生开悟了。必三德秘藏入土涅槃理相也。故经云。安住法子秘密藏中说。仍应身八相中。第十置旨归章大意五略中最后置归大处。是等皆教法所归以三体秘藏涅槃理为本故也。凡释尊种子取事。今经依破有法王出现世间文也。有不可得缚字者。迷时二十五有众生迷情也。约诸佛觉悟时。真善妙有功德也(云云)。能破涅槃点。能化释迦如来也。能所泯合一缚字成。预法花开会说了。一切众生当体释迦分身也。故二十五有众生。即树下分身显也(云云)。问。钵三摩耶形如何。答。示云。钵者团圆半月轮也。所谓释迦如来教流布故。以风轮半月为三摩耶形也。所以释尊大日如来风轮法也。故居释迦院也。然则胎藏下曼荼罗者。五大轮表相也。故中台八叶地轮也。中月轮水轮也。遍知院三角火轮也。释迦院半月轮风轮也。今钵是也。次文殊院圆形空轮也(已上)。故释迦即大日风轮也。仍以风轮半月为三摩耶形也。大日自性本有理体故。不说三乘教法。释迦教流布身下说法利生给也。故以钵为三摩耶形也(云云)。次字义者。凡种种说法云事。此明风轮德也。所谓一代教法八万余。虽缩不出五味。此法即不出四教。四教缩不出三观。三观不出一心。今一心者。即今钵是也。钵者即是心月轮也。问。以钵习四教三观方如何。答。示云。观一心体必三观现前。三观者必四教也。所以释云。藏通为宗。别教为假。圆教为中。是故三观○教□。又云。四教从何而起。从何三观生。三观从何而起。从一心生。一心从何而起。因缘所生四句生(云云)。中轮云。因缘所生法○成(云云)。此四句以习尽一代教法也。故今文四教总体也。付之横竖习在之。仍竖判时。因缘所生一句三藏教也。我说即是文一句通教也。则名为假名一句别教也。则是中道仪一句圆教竖仪也。次横仪者。今四句皆三藏教摄。生灭四句。次今四句。皆无生仪述。即通教四句也。次今四句约无量法门。别教法门也。次今四句。约无作仪即圆教也(已上)。扩仪此土仪。皆天台所判也(云云)。次以今四句对判十界时。初因缘所生一句。六道赖缘也(已上六凡)。次我说即是空一句。二乘法界也。亦名为假名一句。菩提法界也。亦是中道仪一句。佛界也。故以今四句法。显十界皆成妙理也(云云)。今经中随众生欲种种说法者。种种言显处即是四教五时法门也。四教五时大事。舍利法深秘也(云云)。寻云。以钵三密习方如何。示云。付之种种习在之。故释云。诸佛有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善悦食(云云)。所谓法喜者。照了体即是心法智惠也。禅悦食者。色法定德也。钵者不二心业也。又义云。钵者一心总体也。禅悦食者。寂然理也。法喜者。智惠故。照了体也。故以一心总体为钵。以寂照二德法喜禅悦也。故经云。定惠力庄严以此土众生(文)。又诸佛两足尊置法成无性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云云)。仍以今钵二身四身下法穷尽也。然则以二时食作法。诸佛断惑证理法门利生习尽也。故不动法习时残食法在之。所谓以食为惑障也。以受用断惑习也。食时外别行相不置也。说法利生者。四教三观不出。今食时作法。即说法利生故也。所以不现前五师请五智圆满觉位也。因缘所生召愿文。化他利生说法也。或又五师者。释迦即和尚。文殊羯磨师。弥勒教受师。十方诸佛证成也。十方菩萨同学等侣也(已上)。以因缘所生咒愿文样子相貌也。故食时时云清五师咒愿文可诵也。譬陀一縳食也书钵入可受用也。能施所施共无量福田得也。故一抟食钵盛时。法界等功德得也。三观观法持如我等陀凡夫僧也。三身圆满如来也。仍难胜如来供合壮胜矣。寻云。钵样子几不同有之耶。答。于钵种种不同在之。一以钵为释尊三摩耶形时以縳字为本。次钵即习风轮三摩耶形时以含字为本。次钵即万法圆满体习时以吽字为本。即寂光理体习时以阿字为本。次钵即习驮都总体时以ボロム字为本。次以钵习飞钵法时苏字以为本。此义势有。深秘习口传(云云)。
  寻云。惠心先德。食时作法云。五观应修矣。其五观者何等耶。五观者。律文云。计劫多少量彼来所钝己德行全阙多憾悈访止显过不过三毒正事良药主宗形躯为成道切世法非意(云云)(已上十乘律仪食时)。作法如此。示云。此等文为不食味贪着修五观生惭愧也。次圆顿大乘食时作法。以三观为本。三观者己心法界观法也。故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妙解土尘尘法法舍那妙境也观也。然则钵即法界也。受用食物亦法界也。行者亦法界也。三所共法界故。一切法皆佛法也。此时一持食施云。以法界法界供合德得也。若行者三观不修咒愿文不用。令食味贪着必受畜众生檀那追施报也。能能可生忏悔也(云云)。寻云。四分律云。木钵是外道瓢也(云云)。何以故山门僧众何用木钵耶答。凡木钵者天竺法。外道多用木钵故。外道瓢也释也。佛弟子不用之故。木钵必以漆涂之。为涂垢腻也。西天法用漆至杀生也。故不用木钵。一生嫌也。我国法用漆不至杀生。何木钵嫌哉。故我国大师先德多用木钵给。不用敬生故也。寻云。诸律文见多嫌木钵。何以故大乘菩萨偏用木钵耶。答。汝出所四分律文一往说也。非深理释。而四分律中。木石瓦铁四种钵出。其中石瓦铁三种钵。外道瓢也(云云)。于石瓦铁三种钵熏钵不用(云云)。于木钵失钵病样时木钵可用也云。开遮不一顺故。强不可木钵嫌(云云)。难云。失钵病样时用木钵事强非正义。失钵故暂时用之欤。譬失三衣等时。以布切等代如用。此布切正非法衣也。若然病证时用木钵事。正非佛弟子正所持应量器也。答云。大乘菩萨僧用钵事。深秘习事在之。强不可遮之。大师大乘经中。以木石瓦铁四种钵可巡行乞食乞其证据也。失法衣时。一且以布切受持代不同也(云云)。寻云。大乘菩萨僧用木钵证据如何。答云。种种说多之。一善戒经。二苏婆呼童子经。三妙臂菩萨所圆经等也。又云。师云。今法华经。即木钵证据也(云云)。寻忙云。苏婆呼经真言经也。故秘密修行时。深山幽谷阴居至勤行祈悉地时。衣食若贫时聚落出。以木石瓦铁四种钵可巡行乞食(云云)。能诸人童子也。又能行人俗体也。故经云。唯留顶髫(云云)。知俗体人也云事。此等文只秘密行者僧法体アラサルヲヤ如何。今答能请人童子也云。经文三毒弟子贪蒙。何俗体云ンヤ。巡行乞食言显品三乘子闻。譬亦俗体秘经也。非外道经摄非。
  寻云。苏婆呼童子经妙臂菩萨经。为同异(云云)。答。示云。此两经同翻异译经也。若尔者。一经别经アラサルカ所以。今经前后首尾开。云文言云成理一致也。但经题名少不同。然而对译勘同事也。所请苏婆呼者此臂云。童子能请菩萨也。故苏婆呼童子请问经翻不臂菩萨请问经云也。譬如苏悉地妙成就翻也。仍妙臂菩萨经中。秘密修行相明。唯留顶发不云苏婆呼童子不云。□妙臂菩萨木石瓦铁四种应量器受持。聚洛出可巡行乞食(云云)。此经正菩萨所持非在家俗人所持哉。若彼两经同翻异译经。悉木钵所依经也。不二在家菩萨所持可准如何。寻云。于法华经木钵依文有之哉。答。示云。在之。凡法花经者。诸经王故。尔前诸经有程事。悉有法华习也。故天台释云。钝机在法华细目出众传(云云)。若然者。本钵依文无法花不可云。是一。次法花开会心以诸部经教所有患。是法华所说明文也。是一。次法华是大王如密语。栴驮婆来云所盐骑马云心在之。故大王栴驮婆来时智臣是察。或兼水或兼物或马兼也。是即至极大乘心。一语一切言含心也。仍法花诸法实相一语中。尔前诸经说含也。若然者诸部经教所说法门皆法花心也。仍法华中木钵证据在之谈也。寻云。已前所谈义势。皆是法华开会大纲。诸部所说法华心脱得也。此外正法花中正木钵证据在之(云云)。答云。法花中木钵证据在之。其故权教小乘律部心。钵者是诸佛应量器也。故食盛器ハカリ得心也。凡天台真言心。今钵以佛习一代教法佛习诸部三摩耶也。故驮都秘法以钵习如意珠三摩耶也。今世非钵法是也。故钵观诸佛总体也。四土不二寂光也。如此谈时。以钵习显密经极也。凡以钵习诸佛总体时。不限木钵。金银七宝悉是钵器也。若然者他门异流戒法。铁钵计ヲ请劝。嫌木钵事。佛法据源佛体宗极抌深迷。如他门僧俗者。佛奉造事クロカネハカリ可用之欤如何。不佳之。
  寻云。法花中于木钵依文正在之耶。答。在之。经云。木[樒-山+田]并余材○佛道(云云)。此等文理如。佛造事不限铁欤。若依七宝最土者。金银七宝可用也。加之毗首羯磨于忉利天据尊容事赤栴檀用。若然者诸佛造事以木为本欤。付草木成佛。实香花灯涂等其证据也。净土庄严树木悉唱空空。此等成佛证据也。或又惠心先德释云。法花四大士灵山草木也(云云)。或又山家大师五相成身记云。法花修行无边等。是地水火风云(云云)。此等皆草木成佛证据也。若然者佛钵不限铁钵(云云)。寻云。所出法花文。佛像雕刻相也。非本钵证据。答。以前如云。钵既佛体。出所诸文皆木钵证据也。凡天台宗心。依义不依文也。故涅槃经云。四不依文也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文不振义。又天台释云。先无文有义。智人用之。有文有义。常人用之。无文无义。愚人用之□心也。他门异流僧俗。文クヰセ守一隅滞事。有文有义常人用之分齐也。同道不可行欤(云云)。寻云。本朝大师先德用木钵给证据如何。答。本朝大师多用木钵给。其证据弘法大师三教指归云。以木钵可巡行乞食(云云)。又山家大师铜钵木钵用给。加之觉大师已来后先德等。多用木钵给。然则根本御经藏中。多木钵在之。是其证据也(云云)。寻云。何以故施多钵中用木钵(云云)。答。山家相承戒法习用木钵故。瓦钵易求易破。铁钵难破难求。石钵易破难得。木钵易求难破故用木钵也(云云)。寻云。以钵如意珠习如何。答。然悉地大事钵秘法在之。凡钵者五轮成器相貌。万法圆备总体也。故以钵如意宝珠习也。
  寻云。以钵万法圆备体方如何。答。钵者圆满形也。又月轮体也。故释云。鑁字法界种(云云)。水轮形是月轮也。故万法种子即从水器生。故如秋八月雾深可思之。
  寻云。释尊成道时。或鼻端现唵字故观月轮其意如何。答。月轮云观唵字云其意一致也。所谓今钵云法界总体有不二中道妙观也。故释尊成道时观月轮给。不二中道妙观入给心也。其事相云今所持钵是也。凡钵者。色心不二。境智冥合。不二中道表相也。寻云。以何故释尊成道时观鼻端唵字云。答。唵字者本有三身也。故现前先是观给也。故守护国界经云。其取意。释尊昼夜可成道给时。观法不现前故。于卢文告诸佛云。可观鼻端唵字(云云)。何鼻端唵字观时。于后夜成道王フ也(云云)。谓心唵字者阿索磨三字也。是则无非三身也。本有无作三身不归本觉理不现前。成道义不遂故。中夜成道不遂。后夜成道成也。凡唵字者。本有无作三身也。以本有无作三身。为归命句也。故一切真言最初唵字置。本有三身归命意也(云云)。寻云。何以故于鼻端此观耶答。凡鼻端者。中道观表事也。又是月轮观事相也。所以止观心开。心若散乱时。置观于观国殿。心若混时。置观顶上。或若清净时。可置观鼻端(云云)。谓心鼻端者。风息出入所也。凡息者。令粗细随出入故。从出入息修中道不思议妙观也。其故息者但色但心不生故。心中动识法外助。风七所触言音生也。是则三轮圆满表事也。故秘经云。常于自身中观一吽字。声出入随命息不见心与身。但观字因起等同于大空(云云)。此文心。本有命息者。瑜伽成就本源。色心平等法门也。故不见心与识说也。秘密终极说法。显露是不中谈。今钵以五轮成器习。如意宝珠谈。依此等说也。可思之。寻云。本有命息者心如何。答。五轮成器者。皆依风轮生。风轮者水气也。水轮万法种子也。鑁字法[扌/(丿@蟲)]也。故有情存命ホトハ必本有风息具足也。故古今得觉悟者见鼻穴アル僧云也。此则活面散人事云也。仍叶上流苏悉地秘决云物在之。其中云。两部教法密音本藏说云。法界义理留。是以为四句。苏悉地者。但生一句不留所名于成就苏悉地也(云云)。曰心或柳翠花红。山山河河等云。此四句法门也。山非山河呼河博漉漉治苦苦地一法不执定苏悉地法习也。今以钵五轮或器习。水以动摇为命根绝(云云)。以两部当定惠时。地轮色法无动转为义。是定德也。故水情鑁字院。定惠当时惠法也。惠必以照了分别为体。以动捡为相也。故本有命息云也。又次当东西定惠时东方台藏色法也。西方金刚心法也。又风大方色故。以西方妙观察智名说法谈义智。此本有命息故也。
  寻云。以钵如意宝珠习名飞钵法故如何。答。凡钵者圆融圆满体。万法圆满资也。故名如意宝珠。名飞钵法也。凡飞钵法一卷轨记有之。是以钵如意宝珠习故也。此飞钵付种种习在之。能能可分别也。道士法习说有之。此外法也。付显宗习说在之。密教习在之。暂付密是云辨才天大事也。故以钵安檀上无别本尊奉此钵供养也悉地成就时。龙神此钵顶。或坛那本或舟中行米钱等运来也。山门相应和尚。北国泰澄大师。那智山空钵上人。皆是例也。其外处处灵验社等其例是多。凡辨才天者水神也。龙神是水大精灵也。故龙神大海最底居也。龙神水轮精也。如意宝珠水轮生。万法能生根源。故龙神以舍利精水魂魄也。钵如意宝珠三摩耶故。龙神是顶虚空飞登故。名空钵法也。山门相承真言中。苏悉地部秘经如意宝珠大事也。今飞钵法一致也。口传在别。更可问。寻云。舍利与如意宝珠一致方如何。答。兜率先德释云。龙女所虑宝珠者。古佛舍利海中来。是其说也(云云)。
  寻云。何以故龙神以舍利为灵宝(云云)。答。龙神得舍利必金翅鸟难遮故也。又义云。龙神得舍利必十一众大龙成也(云云)。又义云。龙神得舍利必离三毒热恼也(云云)。又义云。龙神以舍利为重宝事。舍利者风轮精髓也。龙神又水火魂魄也。故龙神得舍利时。必得自在神力也。故以舍利为例法也。此等种种义势以。龙神舍利等也。寻云。舍利龙神一体证据如何。答。仁王经云。是般若波罗蜜亦名神符○护国守(云云)。是其证也(云云)。亦名天地镜者。天者两部大空。地者索诃大地。以天地为宇贺。此以定惠理智法门为龙宝神王也。故理智不二如意宝珠以龙宫宝也。口传。寻云。于如意宝珠几习存之耶。答。觉大师秘决中云。于宝珠出七种差别。所谓于世间宝珠有四种。出世宝珠有三种。以上七种第一福报如意珠。示云依福报如愿乐福报自在也(云云)。第二大地如意宝珠。示云。从大地五谷万果出生。此以为大地如意宝珠。此则地藏德也(云云)。宇贺贺是也。第三虚空如意珠者。示云。从大地出生处五谷万果。于虚空生长。川河大地草木树林有情非情。于虚空中生长也。此则虚空菩萨德也。宇贺宇是也。有地无天不可有天有地无不可有。地以为天德。天以为地德。地不载云事ナシ。天不覆云事无。天地间生长故人间云。此天地人三交兼宇贺神王云也。所诠地藏虚空藏二菩萨德也(云云)。第四鸟骨如意珠者。示云。金翅鸟骨至龙宫如意宝珠成也。已上世间宝珠。以上三种出世宝珠也。第五前佛舍利也。第六释迦舍利也。第七一心中道也。问。何故以佛舍利名如意宝珠。答。虽鸟类也。福报成就。依其灵骨皆宝珠变也。故大论云。龙肝凤脑变成如意宝珠(云云)。此皆福报成就故也。何说出世无漏万德世尊□灵骨不成宝珠耶。故万法总体一心中道法门色法利融给故。其舍利变如意宝珠成给也(云云)。寻云。此舍利事相以行者自心观法方如何答。舍利秘决云。法界体性智大地上。大日镜智薪积。平等性智火ツケ。解脱自在风令吹故。自业舍利成也(云云)。如来涅槃相示云。须返是常在不灭事相也。灭后舍利是万法能生种子返。此则生灭不二出离解脱本源也。故舍利拜见奉所。于生死一如相显。色心境智一如相显。色心境智一如法门示现给也(云云)。以上口传在别。更可问。凡以前所谈法门。皆是法界驮都表相。万法圆满钵多种也。所诠山门相承大事。以钵如意宝珠习也。如意宝珠者。则是一心中道表相也。故龙女以一类宝珠奉戏大圣世尊。是云现成明照大事也。成道表相也(云云)。此则法花大事也。山门记录大事也。其证据大讲堂大日钵印结给也。口传也(云云)。
  三衣一钵并座具。
  佛子亮圆。

溪岚拾叶集(卍字秘决秘秘中极极)。

  ●字义。卍满。
  此七字也。七者悉也。悉者皆也。皆者圆也。圆者满也。故名满字也。圆满故佛顶圆也。圆字者十字也。十字七字也。七字者四字也。四字者一切众生八分肉团八叶莲华也。两部不二不坏金刚光明放。入净妙法身摩诃毗卢遮那ノ妙体金刚宝座。故诸佛福田也。八叶花报也。中台真实佛果也。又此满字。一切众生流转还灭六度述十字也。善修行时福田也。作恶业时非田也。依恶业轻重受三恶四趣分分苦。依善业轻重。受三界人天分分果报。依分分智惠。菩萨声闻等证分分位得大智惠。当显无无上佛果。八叶莲花台也。此花台上日月灯明佛座。虽然五尘六欲云益被覆隐。不显常住光明。此名凡夫。圣人智惠以卍字钥。开宝莲华户。奉拜实相真实无漏常住菩萨佛果。一切众生智惠无故。不开宝塔扉。无始以来生死闇回。佛说五智如来意佛体似名大日。无无明病名药师。以无漏妙行名宝生。以知见名阿弥陀。以本来寂静名释迦。五轮者。以纳无漏万德名地轮。甚奥甚深。法水无量无边。情非情大小长短方圆器不择可应理名水轮。本来灵灵明了名火轮。无来无去可随缘之理名风轮。本无一物无碍自在名空轮。如是无量无边万德纳故名秘密宗。言语道断教闭口●〃〃也。此三重●字如次法报应三身也。又三种法华初善中善后善也。序正流通也。六种震动众生六根动义也。故震动东方铃菩萨。东方铃众生六根令动义也。震东东木也。木肝藏也。肝藏流转还灭根本也。故八分肉团大檀上。始自艮方引始五色糸引者演也。糸始延演。丑上引回通结故。纽云字。糸丑书也。此糸八分肉团上十十二流转为显表示丑刀角结也。胸中智惠开时解脱云也。故解字丑刀角书。流轮始元品无明结也。名之合华。最初发心始韭此理愿脱流转生死发愿云也。开智惠之扉合花佛果显时法成就云也。是云解脱。此时名破檀故结愿始也。破檀终也。悉凡夫离迷心得佛果体云。水冰外得湿性身故。乍烦恼之依身得常住佛果。烦恼不秽故我心名妙法莲花经。又结愿者。结者一念迷可得当来果。是名结。愿者脱生死之结思始云愿。此愿次第次第修行成就功德十字卍字云也。法花开示悟入满字也。开示悟入四字。如次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东南西北也。此本有智惠定惠也。胎金两部。皆悉归满字。我等并世界五轮五阴五色等。甲乙丙丁等。子丑等。地水火风空十二神二十八宿三十六禽等。皆悉卍字四字四密也。
T76077401.gif
(卯神帝释之使者。午神赤女子。酉神天女子。子神黑女子。丑未辰戌辰孤王菩萨也。此五大五行悉行者一身所具法门也。)
  卍田圆●字。妙法莲华经正体也。显密诸法。善恶。天地。两部。佛界。众生界。皆悉满字阿字也此内不出。□□已下略不载之。
  应永二十年六月晦书写毕。

  元禄十五年壬午孟夏望陵一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修观部。私苗。
  一。真言行者菩提心事。五大院手草意云。此教行人以菩提心为门。入如来境界者。众生自心也。众生自心外无如来境界也。自性清净心名为菩提心也。问。自性清净心者何物耶。答。只是阿字门也。问。何故阿字名菩提心耶。答。阿字不生理。是诸法本故名菩提心也。问。何故阿字菩提心名因耶。答。万行功德从此增长故。四菩提心为因也。真言行者断三种烦恼成佛也。其三种者。粗妄执细妄执极细执也。其粗妄执有三种。一五蕴。二我倒。三百六十心烦恼也。问。尔何故此三种名粗妄执耶。答。此三能障出世菩提心故也。问。三种中百六十心烦恼者如何。答。五根本烦恼也。答。贪瞋痴慢疑。是为五根本烦恼(云云)。。
  一。五种●字事。●(第一发心东阿閦)本不生义也。是发心也。诸法不生理性常住究竟心也。一切众生志想乃至草木生长皆是发心也。故心实相也。是心性常恒是发心也。本不生也。故是无点阿字也(云云)。●(第二修行南宝生)。前不生理傍具一点。是修行义也。常住心实相芽生义也。世间种子如生芽也。谓籾地莳如生芽是也。修行进修之义也。菩萨进故。种子果赴如。仍自体之阿字上具一点也。芽サスカ如ン。乃至世间进行。又总余事修行也(云云)。●(第三菩提西阿弥陀)。前修行功进修。必至菩提果也。故修行之点登顶上住也。又空点。是无得义也。又自在义也。菩提者不生空理也。仍空点顶上置也。●(第四涅槃北释迦)。菩提证了必化他事可有也。化他方便成故下住。有二点是有样事也(云云)。又下义果通必成因心也。●(第五中央大日方便)。三句法门成满也。大日如来者。前功德共成满位也。故五点具足方便阿字也。通用五字推乐具。发心修行。菩提涅槃本不生法尔法然具足成就故也。十界虽异心实相是同也。八功德水喻如。随化意之说。即随机也。密意不□自性所成眷属所说自受法乐自证也。金刚萨埵大日□异人乎。故知。心自证心自闻心心自悟心。又觉王本来法尔觉此理。萨埵亦尔。亦一身为他不说也(云云)。释摩诃衍偈云。平等平等一皆无有别异。各摄诸法故。然终不杂乱(云云)。一义云。月轮离贪欲者心清净也。离瞋者心清冷也。离痴者心性有光明惠光也。明惠故唯离妄想(云云)。深可思之(云云)。
  一。●字观。若人此字观思。自心中白色八叶莲花有。莲花上一肘月轮有。其轮中金色阿字白色光放。无边世界照。一切有情身无明烦恼除思。其字タテテ观へシ。其轮水精珠中ウツケタルカ如。月轮智阿字理(已上观文如此)。行住坐卧可观之。●字义(私云。●字有三义。所谓空有不生三义也云云)。此阿字是十方三世诸佛。一切众生无二无别本位清净理。是菩提心体。是则法身如来也。此阿字一切寂静体ニシテ。本不生不灭也。此阿字是胎藏界大日如来法界身也。●字功能。若始此字。观时心未纯熟者。先绘莲华书月轮中阿字书观へシ。若人此观纯熟时。此字光暗中四方散。普十方一切佛土通。此光顶趺至マテ行者身围达。此阿字明观时。六根诸罪垢皆总清净成。六根纯净无垢故。心性又无垢。尚水精净月如。世间轮绕时。一切草木不碎破云事无如。此阿字轮亦如是。能一切无明烦恼除不碎破云事无。何故八叶观大小心住。凡人形莲花未开如。八分别脉有。男子上向女人下向。今此心观其开敷也。此八叶四佛四菩萨也。蕊具足其心有。此莲花三昧心。若开敷时。无量法门具足。所谓百八三昧门。五百陀罗尼门也。如此无量无边法门无不足云事。若奉见诸佛思。人诸佛奉供养思。人诸菩萨同生遇思。人菩提证得思。人一切众生利益思。人一切悉地得思。人一切智得思。人如此事求人更他术无。但当此阿字可观。一切众生自心。本已来清净ナレトモ。为无明覆サレテ不能悟。若此净ツレハ。即是曼荼罗成。余处来给アラス。今此阿字又外来给アラス。只心生也。定修其心渐清成心清净故。●字中现。●字门入故。大果报得。人能授アラス。若短命人。日日三时此字思惟长寿得。若出入气中此字思寿命长远得。●字菩萨心本来不生不灭故。出入气思鼻上寸许此●字可观。此观□下功德。死归人还更生得。中功德虚空上十方游戏自在也。上功德即无上菩提至。此法学时常行住坐卧スヘシ。若心中乱念多。必此●字可观。此法修行者。尤急切ナリトモ。常心不可放。此●字是一切字母。十方三世诸佛所说法。此字体アラスト云事ナシ。仅念人一切如来法称同。乃至铁石此字观念スレバ。能动念成ル也(已上了)。
  一。心字事。已下秀暹勘文(云云)。义释第一住心门品释云。此品缩论经之大意。所谓众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是故此教诸菩萨。直以真语为门。自心发菩提心。即心具万行。见心正等觉。证心大涅槃。发起心方便。严净心佛国。从因经果。皆以无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真言门住心品(云云)。义释第三云。复次众生一念心中有如来寿量长远之身。寂光海会乃至不退菩萨无不能知。当知此法倍复难信故。法华中补处三清。如来四诫。然后演说シ玉フ。今此经具有修入方便。乃至一生不成。若能诵受不疑到于信地。或度信解(云云)。又云。复次梵音制底与质多体同。此中秘密谓心为佛塔也。如来曼荼罗以自以为基。次第增加。乃至中胎涅槃色最居其上。故制底甚尊也。又从中台八叶次第增加。乃至第三普门身无处不遍故。制底极广。莲华台达磨驮都イハ。所谓法身舍利也。若众生解此心菩提印者。即同毗卢遮那(云云)。山王院杂记云。同此教大宗以心为本故。序题云入真言门住心品。然则可以心释为第一故。列三密以身密为初。以心为后。若心在内性身据外相。此义通涉若凡若圣。不室设论内性以心为先。今典约修行门外相为先。住缘入内此为便宜。若极论之总摄心密三密为能入一心为所入。所谓能所内外总别之义耳。问。示可道即三密成佛。何故处处道即身成佛。答。此义不尔。不令辄尔。是一经大体万教所归。所谓即身成佛语同他。其义天隔。何以故。今教合如实知自心。即是一切智。更不用修行。若效修行。即是洗除心垢。〃〃〃〃了。即是佛身。得如意珠清凉无垢名为自然雨宝。佛亦如是。若有饿垢在心中者不是佛也。心上无垢宛然如虚空名为□如来(云云)。已上。
  (本云)建治元年六月五日。妙观院僧正彼净土寺一条殿御息禅师御房。遂业无为事为奉贺之也。于时谒予被命云。或人以心字可为本尊。依真言门可画铭(云云)。义释等中勘明文可与也(云云)。依之同十二日勘义释等抄之(云云)。秀暹金刚记同本表纸云。元初一念者。常人义。无始生死轮转始起妄心时也(云云)。又云。我等念念起差别心初起云元初一念云也(云云)。彼义甚深〃〃(云云)。建治六年正月十四日荣昭记。师示云。或人云者。禅林寺法皇对妙观院僧正(经海)观法御学问之时。サテハ以心字可为本尊。然者色纸心义释文可出也。付显密可勘进之由(云云)。仍显教我可勘也。于密教文者。助僧都秀暹可勘给之由。妙观院被示之间。秀暹勘文如此(云云)。已上了。
  一。但事相真言师成阴阳师事。示云。道范义云。唯事相真言师。三代成阴阳师成也。凡阴阳师者。浅略三密义相知トモ。无相甚深法义暗カ故名阴阳师也。今密教亦复如是(云云)。师云。不明一心本源者。皆是外道也。故释行法于心外故名为外道(云云)。深可思之。
  溪岚拾叶集。
  正和三年七月七日于睿山黑谷任师说记之了。天台沙门光宗记。
  应永二十一年(甲午)四月二十三日出之。
  求法少比丘贞算(俗七十七)。
  呜呼南无阿弥陀佛。
  元禄十五年壬午四月二十六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一。秘密主名夜叉王事。义释一云。金刚手秘密主者。梵云播尼。即是手掌。〃〃持金刚与手执义同故。经中名互书也。西方谓野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知故。旧翻或云密迹。若浅略明义秘密主是夜叉王也。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故曰金刚手。然是中深义言夜叉者。即是如来身语意密。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乃至弥勒菩萨等。于如是秘密神通力所不及。秘中最密。所谓心密之王故曰秘密主。能持此印故云执金刚也(云云)。
  一。摩醯首罗亦名商佉罗。印品疏商羯罗骨锁大也。缘品疏云。商羯罗天此是摩醯首罗。于一世界中有大势力。非三千世界主也。经中下文更有噜㮈罗。即商羯罗忿怒身从事立名。炽盛轨中摩醯首罗天注云此大自在天。其手用思惟手。又云。欲界自在。伊舍那经云。小自在。护摩轨云。东北方。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云大自在天。天台法花疏释同闻中云。自在欲界第五天。大自在即第六天。普门疏云。自在天欲界顶。大自在即色摩醯首罗也。入大乘论云。摩醯首罗有二。一净居摩醯首罗。二略舍摩醯首罗。基法师因明疏云。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即毕。自在归天。事者愿恋遂立其像。其苦行悴疲饥羸骨节相违形状如锁故。标此像名骨锁天。劫初虽有千名。时减犹存十号。此骨锁天一名也(安公云。因明论说。劫初梵王以苦行形下化人间名骨锁天。是初禅主非三千主云云。私曰此文可检)。智度论云。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事纳天。秦言遍闷。鸠摩天。秦云童子。皆是诸天大权。诸天皆云一切智○理趣释云。摩度羯罗三兄弟是。梵王那罗延摩醯首罗之异名也(云云)。又云。指轨不说摩醯首罗。又于乌摩妃真云在伊舍那眷属中秘密曼荼罗品列西门。南列自在天。乌摩妃。私曰。今此西方摩醯首罗。应非应非色顶净居。但约欲界未知何天○(云云)。
  一。降伏魔王事。大日经义释云(取意)。不动金刚者。降伏或障令动之。降三世令发菩提心。自色界顶□□一处次第降伏下(云云)。二尊各降一天无共事。入大乘论云。摩醯首罗有五种。一毗卢遮那摩醯首罗者。第四禅主也。二伊舍那摩醯首罗者。是第六天王也。降三世降第六天众故。理趣释云。金刚部中金刚降三世。调伏他化自在天魔主。宝部中宝金刚忿怒降伏摩醯首罗。莲花部中马头忿怒观自在。降伏梵天。羯磨部羯磨金刚。调伏那罗延。慈氏难降伏诸天引入佛道给(云云)。
  一。加持事。秘密藏记云。加者诸佛护念。持者我自行。又加持者。显如以父精入母阴之时。母胎藏能受持生长种子。诸佛以悲愿力放光加持众生。谓诸佛护念众生。内心与诸佛加被感应之因缘之故。众生发心修行。是谓自行(已上)。即身义云。加持者。表如来大悲与众生信心。佛同影现众生心水曰加。行者心水能感佛曰名持(云云)。实●上人云。所加行者为能持。能加诸佛为所持。能加即所持。能持即所加也(云云)。
  问云。天台宗有加持义耶。答云。祖师上人义云。凡密教加持者。感应义也。若尔者。天台感应义释。一月一时浮于万水。以此意可成义也(云云)。
  一。三摩耶事。义释云。如来以普眼一切众生金刚智体与我无异(是平等义)。以众生不自觉知故。从无量金刚智门作种种金刚事业。恶担种种大障令至实际(是本誓义)如是实际名为无垢眼金刚(即是除障义)以师子吼声震动十方佛刹(即是惊觉义)。故名三昧耶也(云云)。
  问。四种三昧耶行。答。平等三昧耶者。佛成道之后先观世释佛如众生如平等也。次即从本誓成立誓愿。如我等无异也。次即惊觉有情令入出离之道。诸佛说法利生等。皆是惊觉意也。次即令断惑证果。是除障三昧耶也(云云)。又有四种三昧耶。一平等三昧耶。佛成佛之后。见众生性一切与佛平等也。二本誓三昧耶。见平等已忆念本誓。我令众生令知佛性。三惊觉三昧耶。念本誓已正即是惊觉众生令知佛性。四种三昧耶正除障也。
  一。供养净陀罗尼事。师云。多分普通供养真言读之。或普供养真言ニテモ有ナム(云云)。一义云。供养净陀罗尼经有之(云云)更可问也。
  一。成就物事。师云。中堂以香水为成就物。大原决何限牛王耶。
私云。日吉カツラ。贺茂アホヒ。熊野ナキ。稻荷スキ。皆是有因缘也(云云)。
  一。印信事。师云。三昧流二通也。苏悉地印信别无之。胎印信及苏悉地(云云)。又云。三昧阿阇梨者。三戒随要记。胎金共一日读之。仍时刻久カリキ(云云)。师云。许可胎八字并行位印明授之说有。件印明传法灌顶时犹可秘也。何初心之人可授之哉。三身印明许可授之也。许可有二种。持明传法也(云云)。
  一。齿木事问。此记意。齿木荐上不投之何。师云。荐上投齿木事谷流也。都率流不尔。便处置之(云云)。总荐上投齿木事。本文不见之。妙心太出外○掷弃(云云)。源幸阿〃〃授三戒之时。依件心出缘前迟令投舍齿木(云云)。
  又云。大原流令投之时。齿木可令投荐上也(云云)。
  一。许可秘印事。问。许可密印。行法之时必可结加欤。师说云。二说也。如此密印不可必结加之。受了入三衣箱可随身也。开筥底云事起自此(云云)。
  一说云。必可结加之也(云云)。师云。川流许可灌顶印信一也(云云)。
  一。悉昙不同事。问。东寺人云。慈觉所传悉昙。南天流不读涅槃点。弘法传中天音读涅槃点。以中天可为本也(云云)。何。师云。觉大师二流共传之。于宝月三藏所传。南随宗睿受。中天不读点事。声明法语ヤハラクル事也。大日真言。天台东寺共唵跕。南天音テム。中天音トム(云云)。又弘法大师十住心以天台立。第八经云。如实知自心(云云)。义释有三如实知自心。二乘菩萨佛也。是初二乘如实知自心也(云云)。
  一。密号事。师云。密号者。成佛之号也(云云)。
  一。法界事。师云。毗富罗者。法界梵语也(云云)。
  一。菩提树事。师云。菩提树活儿树延命树。二名有之。义翻也(云云)。略之。
  一。金粟王塔事。师云。不思议疏。金粟王塔下得者。善无畏三藏乾陀罗国シテ语シヲ闻テ不思议ハ于唐土书之。南天铁塔即金粟王塔欤(云云)。
  久寿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记之。
  一。片铃证据事。师云。大原僧都付一方被振之静闻吉(云云)。
  一。遣除从魔事。师云。魔有二说。本尊共魔又在此。本尊来奉防魔也(云云)。
  一。四度献阏伽事。师云。准提轨可见也(云云)。又云。以慈悲救并囕字明加之了。以刀印指入阏伽器。右方五供等洒之。后供养之时。左方又如此也。第二度阏伽献之者。第三度必可方洒之。第三度左方洒之(云云)。
  一。毗沙门堂可山门佛法流布事。出云寺流记帐云。睿山根本大师入道七日。从定起宣云。我山佛法过三百余义。悉可魔灭。其后移此寺。仅可如萤光(云云)。
  一。园城寺佛法可繁昌事。宽平圣主记云。千手院和尚语云。三井寺佛法灭之后十三年。睿山佛法可灭。但寺佛法难灭。又可盛(云云)。
  一。合杀事。示云。合杀梵语也。律音吕音合六反故等(云云)。梵语集见。慥可示之(云云)。
  一。二王金刚力士事。示云。堂舍大门立金刚力士云也。中门立二王也。世人金刚力士。一体金刚。一体力士云。是僻事也。金刚力士总名也。样样金刚力士有之。千手经二王者多门持国也。常堂舍立如此。奈良二王增长广目立之。不心得事欤等(云云)。
  一。虫事。示云。世人此字虫读僻事。虫可读也。虫此字チウトハ读也(云云)。
  一。四国传灯大师云事。示云。新罗国义净慈觉大师师也。仍加之寺家灌顶时如此用之。又三国新罗可云也(云云)。
  一。和尚事。示云。和尚梵语也。此云观教。正授戒人也(云云)。
  一。阿阇梨事。问。示云。阿阇梨此云轨范师天竺法呼外道师名之也。又内道师范通名也(云云)。
  一。谷略录事。示云。世间人云。此录者谷御房真言书。何等可传受申。此等コソハトテ书注テ与给ケル也(云云)。是僻事也。其故不谈有ヘキ书モ少少有之。又尤可谈书无云也。此录古传点云事无之。而智渊明请等被点书目六也。然者古点书目六题等(云云)。不可超写事。余帖有之。仍私略之。
  大师传法事。传云。惠果和尚。常谓门人曰。金刚界大悲胎藏两部大教者。诸佛秘藏即身成佛之住路也。普愿流转法释理度脱有情。阿陵辨弘新罗惠日。并授胎藏师位。釼布惟上江北义圆。授金刚界大法。义明供奉。并授两部大法。今有日本沙门空海。求圣教以两部秘奥。坛仪下契汉梵语无差。悉授于心于如写瓶。此是六人堪传共法灯。吾愿足矣。惠果又云。此沙门是凡徒第三地菩萨也。内具大乐心外示小国沙门(云云)。又云。延历二十四年唐贞元二十一年十二月。知玉日兰院。洗垢结毗卢遮那法印。右胁而终。是夜于道偈。我今和尚宛然立前告云。我与汝亦有契约。于超密藏我生东国必为弟子(云云)。
  恶露失事。十八道样样。若妄念发起恶露失时。作护身等诵金刚轮真言一百遍(云云)。若阙时念诵者。向朝日作护身等作根本印。诵其根本真言一百遍。又方作护身等诵火院真言一百遍也(云云)。若见恶梦时。作六足尊小心印咒。向其见方摇振印加持梦神死也。其印二手内缚。并立二中指端相柱真立二头指磔如戟。其二大指以右押左相叉纳掌中是也。右转辟除左转结界讫加持四处真言曰。唵瑟致唎伽罗噜婆吽欠若见诸触秽不净者时。以枳梨枳罗真言印加持自身外除触秽(云云)。枳梨枳罗真言者。金刚掘印真言也(云云)。已上安祥寺和尚口传也。上堂以前也。
  一。古老物语云。慈觉大师入巨唐遇诸师受学真言教。最后随法全和尚又受学。然后自谓。诸师所学者。只法全和尚一人所学也(云云)。示云。是以下余帖在之。何可披见也。
  爱染王弥勒互内证不二事。口云。通达菩提心者。弥勒法习知(云云)。非弥勒力。二愿难成就。依弥勒力可十方净土往生(云云)。入道菩提心抄中有之。
  行法(弥)。秘中秘决不可书之(云云)。有相□弥勒菩提心爱乐无相大日爱染王大菩提□勒(云云)。
  □□□□临绝印事。火内相相叉。二大二头二小张□□立也。诵是也。以水火令内缚□□□事者。□即膝者出定意也。□□也。一百八护摩者□□□□□也。□□者何。□□乳木细烦恼也。如五□□物云。灯佉非□华等一百八者。指百八枝□木也。轨说呼唵魔(云云)。此说尤有□□谓(云云)。火天云护摩此火天者。非十二天之中□□□□金刚夜叉也。炉者金刚叉口也。召如人体造立事在之。
  元禄十五年壬申夏六月十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一。牛王法事。
  问。以牛王●●法一体习方如何。仰云。●●者佛舍利也。此则色心不二也。境智冥合全体故也。今牛王又色心不二事相也。其故以法门表示时。山家大师事有之。此则真俗不二。境智冥合一乘中道法门也(云云)。口传在别。又云。仁王经二谛品中。真俗不二云。譬如牛二角说。此即色心不二。真俗一如妙理明。凡牛角者。一对事相。双照二谛明。今宝珠者。色心不二全体也。圆满心法月轮表。色相质碍色法形也。此则色心不二体显也。谓意诸佛觉悟智体。法界一心达。观心外无一法。此时色心俱周遍法界妙理显。此宝又色心一如事相显也。证此妙理时。正觉圆满至觉位。万法能生证理开觉也。依之佛舍利以如意宝珠习也。口传有之(云云)。
  寻云。多闻天此法本尊事其相如何。仰云。以山门号牛宿事。此法缘起也。付之重重义有之。牛宿者二十八宿随一。东北方住宿也。自帝都比睿山东北方牛宿方当建立山故号牛宿。依之殊牛王法修灵场也。又多闻天东北方住牛宿天众故。牛王法为本尊也。
  又云。东北方者方始也。阴阳和合方故。色心不二宝珠于此方沙汰也。
  净刹结界章文云。本有常住曼荼。始自甲方终诸癸方。画象而有艮气。爰以舍利秘决云。法界体性智大地上大圆镜智薪积。平等性智智火付。解脱自在风吹。羯磨事业舍利成(已上)。释尊解脱涅槃灭尽法非。常住不灭●●法示也。舍利即万法能生●字也。故●字法界种释也。
  寻云。以涅槃常住习方如何。仰云。释云。涅言不生。槃言不灭释。故知。如来安住三德秘藏妙理。常住不灭内证显给也。
  寻云。以今舍利法证道八相习合方如何。仰云。八相者四教八相不同有之。圆教证道八相以习之。所谓生住异灭灭异住生云ヘリ。此则灭终生也。生死一妙理智平等妙理显也。今阴阳观云事。深可思之寻云。以宝珠事理不二习方如何。仰云。觉大师舍利秘决。七重宝珠有之。是事理不二一心以。最极秘法。所谓寂照照俱时。双照二谛以舍利本源也。口传在别(云云)。寻云。付山家结界カリコメノ冈。云事其相如何。仰云。纳艮气者。魑魅魍魉气。法幢院大纳艮冈狩笼也。故狩笼冈云也。此所深沙大王安置奉为守护神也。是又多闻天也。牛王法本尊用多闻天事是缘起。寻云。多闻天本地如何。仰云。付多闻天三种习在之。所谓大日所变毗沙门十臂多闻天也。是●●●耶仪轨说也。次释迦所变多闻天。普门随类一身也。或大日经。或记录说分明也。次观音所变多闻。今普门品三十三身随一也。北方天等云此事也(云云)。
  仰云。安镇义轨中神咒功能一致习合。以之天台牛王法本尊用多闻天也。依之山家所谓天下护持本尊安置多闻天也。年始必殊修牛王法。今中堂毗沙门是也。口传(云云)。
  问。鹿王法相貌如何。仰云。付大威德法习事也。是モ牛王法一体也。然则水牛故也。又云。付炎魔天习事有之。是モ牛王法一体也。其故炎罗王地神物体也。故地藏一体也。其上炎罗王●字。第一乘不可得义也。今一乘无价宝珠云ヘル是也(云云)。
  寻云。鹿王与牛王不同如何。仰云。牛王者大地如意宝珠也。鹿王者虚空如意宝珠也。谓意者牛王法界大地为体。魔王以虚空无碍为其体。此则金界智德表也。牛王表胎界理能生也。大概如斯。
  寻云。何故名鹿王乎。仰云。释尊往昔。四谛缘生空理结缘给事。鹿野苑。以鹿身结缘给ヘリ。故以空理金界智门表也。此则虚空藏菩萨体也。故秘决云。地而无不乘。天而无不覆。故夫虽施无碍德。地虽乘虚空。不可施无碍德故。地藏菩萨以虚空为体。虚空菩萨以地为体。天地相会万物生长。故以牛王鹿王宝珠根本习也。口传在别可问之。
  溪岚拾叶集。
  长享三年(己酉)三月二十一日为令法久住利益人天供养父母奉仕师长当寺为兴际佛法此一册书写留毕乃至法界平等拔济而已。遍照金刚庆义(春秋半百三)。

溪岚拾叶集。

  知死期法事。私苗。
  一。达磨四句偈(云云)。同证道歌(云云)。一山家大师御传(云云)。从行表和尚传。
  一。慈觉大师御传(云云)。从法全和尚传。已上以达磨四句偈为本也(云云)。口传别有也。
  问。达磨传外别有知死期法乎。示云。一传云。死期近付之时。眼光先达云也。夜阴之时。灯明与暗所皆黄色见也。死期不几也。暗所皆成黄色事者。黄泉先相也(云云)。寻云。名黄泉意如何。示云。命根有中有时者也。问。皆为黄泉也。仍名冥途于黄泉也。本说可寻之。寻云。此外互有知死期方乎示云。或传云。死期近人者。持心于身外。风声水音等外境缘着意身不副也。如此成死期不几也。譬如笼驯鸟持意于笼中。不笼驯鸟者。持意于笼外也。人亦复如是。出行之时不见足下外境见。教命根离散之先相也(云云)。此上私记之。问。临终一念〃散中何耶。示云。俱舍云。一切有情受生命终如何散心(云云)。如此文者散心欤。然而大乘心即散心寂定也。定散无妨。首楞严定可思之。寻云。何故散心耶。示云。不得寂定。凡夫者被候八风故。临终心散心也。其八风者天台释云。永嘉集云。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爱何喜。讥毁则二违。赞誉则三顺。加后利衰苦药乃成八风然证空者贵之不喜。贱之不好心。歌云。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云云)私云。讥毁赞誉者。他人赞谤也。利衰苦乐者。自身之盛衰也。风者以动摇为义。此八种事相时心念纷飞。故云八风也(云云)。
  一。断抹磨苦相事。示云。临终正念秘法有之。圣一和尚自宋朝传之(别有之)。断末磨苦□引正理论委明之(云云)。问。以三毒为灾方如何。示云。贪(水)瞋(火)痴(风)此三毒即成三灾也。故正报三毒者。依法三灾也。故坏劫时。水火风三灾起国土令坏也。又正报人死时。贪瞋痴三毒变。水火风三灾成断抹磨苦相现也。仍坏劫时。无间狱猛火起初禅至。水灾起第二禅至。风灾起第三禅至也。故俱舍云。要七火一水七水火湲风。谓意火灾七度起后水灾一度起。水灾七反起后风灾起也。所以火灾七七四十九度也。水灾七度也。风灾一度也。四十九度火灾起。国土令成灰烬也。水灾七度起。世界令溧坠也。然后风灾起。无一物吹拂令成空劫也(云云)。次正报坏灭时。身体热恼事四十九度也。寒冷事七反也。然后五阴离散时风灾也。此间断抹磨苦(云云)。止观此意。可寻之。凡心地修行人。贪瞋痴粗强念虑离。本不生心源落居スレハ。断抹磨苦患除ナリ。然则坐禅学道人。临终正念如入禅定也。其故三识同在理□相自性净心本源安住。余三识寂故也。六七八三识粗细不同去三毒念具。第九法性理念虑亡。是则第四静虑三灾不列如也(云云)。问。何故第四静虑不列三灾耶。示云。火灾至初禅。水灾至第二禅。风灾至第三禅也。其故第三微细念虑有之。第四禅念想离故也。其四禅定者。一离生喜乐地有三天(一梵众天。二梵辅天。三大梵天)。二定生喜乐地有三天(一光天。二无量光天。三极光天)。三离喜妙乐地有三天(一少净天。二无量净天。三无边净天)。四舍念清净地有三天(一无云天。二福生天。三广果天)。已上。私云。第四静虑者。昧着念离故云舍念清净地也。仍三毒念无之故不列三灾也。或人此意ヲヨメル。サクラ华。第四静虑ニサカセハヤ。风灾ナクテ春クラサンサクラ华。第四静虑ニサカセテハ。眼识ナクテ何ニヲカ见ンサクラ华。第四静虑ニサカセテハ。下地眼识カリテコソ见。
  次出之不可指南也(云云)。
  一。苦乐一如事。问。第三禅乐无间狱苦一体方如何。示云。一说云。第三禅乐舍受乐也。无间苦舍受苦也。舍受苦乐者。俱是无记苦乐也。故苦非苦乐非乐也。仍一体云也。故五逆调达者无间炎中有。如第三禅乐答(云云)。或时伦轮问云。第三禅与无间狱乐有不同耶。如此同此意欤。示云。乐至极非极也。苦至极非苦也。是则苦乐一如意以如此沙汰ナリ(云云)。譬如世间温病时病苦不觉也。至极重苦故也。无间地狱苦亦复如是(云云)。问。极悦极苦无分别证如何。示云。光疏云。极悦不分别。可与乐相应。极损有分别。非与苦相应(文)。
  一。炎字事。物语云。称德天王(女帝御门)涅槃经被见给。经云。所有三千界。男子诸烦恼合集。为一人女人之业障(文)。女帝御门见此文给云。我者虽为女人。无烦恼心。佛语虚妄也。炎给七度烧给。依此罪障四大休在心烦恼修起。欲心炽盛暂时无休息。仍成大开给。七反烧经故炎韾也(云云)。是假说也。不可指南也(云云)。文义云。如来入灭之时。七方便人各为荼毗奉付火出如来故[匕/火]。亡火书也(云云)。彼义吉也(云云)。问。何故如来不烧炎自烧给。示云。七方便火。是果报火也。如来者出世间无漏妙体故不烧也。仍入迦楼罗炎三昧。地胸间自出火烧给也。不动火生三昧是也(云云)。又约事相者。胸者心法所在也。心法者火大也。心藏者南方七识方至也。故[匕/火]亡火书也(云云)。又云。生者●字用也。灭者●字德也。●●二字。水火二法也。水火生死二德也。故如来入火生三昧。诸相好藏给。是入涅槃名也。如来入宝生尊三昧给。是名涅槃也。本有●字现。是舍利名也。是以觉鑁释云。藏威仪归平等(云云)。此意是宝生义。深可思之。
  一。生死一如事。舍利秘决云。法界体性智大地上积大圆镜智薪。付平等性智火。吹解脱自在风。成羯磨事业舍利(云云)。口云。释迦入灭相。即是五智转成貌也。凡如来者。生死一如之妙理觉悟故。即灭相显生相故。入涅槃成舍利。舍利即万法能生●字也。故释云。●字法界种云ヘリ。生住异灭四相者。四句成道也。又四德四相证道八相也。所谓生住异灭灭异住生(文)。此谓也。八相者即四相也。四相即生灭二法也。生灭者寂照二德也。寂照全体是一心也。一心者无去来迹。穷尽法界。深可留心也。𨑕(云云)。
  一。本无生死事。问。临终作法事。示云。显宗事且置之。付秘教三种有之。所谓一外缚印诵●字。二本三摩耶印。诵●字。然后解印置左右膝也。三己身自体印明风息也。是则无印无明也。已上寻云。此三印中何胜耶。示云。常第三印明最秘也。先师上人义云。深行阿阇梨何自由也。然而此中初重外縳最要也。其故终焉时。何无知未力。余印结炊敷也。外縳有力吉也(云云)。寻云。外縳印有何德耶。示云。止云。外縳者金界月轮印也。是则万法一心三摩耶也。心外一法无之故。古人云。有心外法轮回生死。觉知一心永弃生死云ヘリ。截断生死三摩地住。己心法界内证显。甚深甚深。
  一。西行利口事。古老物语云西行于双轮寺照月房。终焉期日来知音等访来云。临终作法如何。西行云。我内证知门弟候者。向北方终候スラン。若不知内证者。向西方テソ终候ハンスラント申ケリ。然则向北方结法界定印。如入禅定终。其时门弟等申ケルハ。此圣ハ日来愿生西方玉シカ。今向北方天魔所为欤申相。仍令向西方破定印令合掌。圣遗言不遗。门弟等所行可笑可笑。不便不便。凡此圣者。上念佛者如ナレトモ。内证深行大阿阇梨ナリケリ。サレハ高野山攀上重重灌顶遂。又山门横川梶尾谷庵室构。天台真言承习。仍终焉仪式。法界三密本源归。无边无中寂光内证叶。故向寂灭为乐北方法界定印结。诚甚深甚深。因缘物语ナレトモ真言门所要故记之耳。
  一。禅家终焉不饮水事。示云。每人临终时。大小不净下也。仍终焉近付不杂食也。スソロニ不可饮水也。可用意也。道者故实也(云云)。
  一。临终加持作法事。示云。凡临终加持法者。终焉之时。特以不动慈救咒可加持也。魔缘不得便临终正念也。不动者。不动本际之体。寂静三昧地仰之故。此神咒功力必得正念也。此咒亦名四魔降伏之咒事。深可思之。
  一。死后加持作法事。示云。圆寂以后者。忽以●字观烧有漏五大。然后以大日五字明可加持之。次佛眼大日三摩耶戒等可授也。次地结金刚墙金刚网火院重结大界等。如常可加持也(云云)。寻云。何故用重重加持耶。答。以字烧字观者。灭罪义也。大日五字以下加持生善也。以地结以下净佛国土。成就众生仪式也。寻云。死骸无心也。于亡者加持有何益耶答。凡真言教意者。六大四万三密周遍。法界不二冥一也。然则一大法界大日全体也。举一去处接万生也。大师加持大事依正一致意。深可思合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
  才觉玉池无滴沥。次于波底取神光。无常须听髅头鼓。得鼓方知几日亡。
  或人口传。
  七日内死知小便泡有无也。六日内神觉有无。五日唾泡有无。当日国子有无也(云云)正月二月朔日二日。子时亡时。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正月尽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护法事。私苗。
  秘密□□夜叉王事。义释一云。金刚手秘密主者。梵云播尼。即是手掌。掌持金刚与手执义同故。经中二名互出也。西方谓野叉为秘密。以其身口意速疾隐秘难可了知故。旧□□□浅略明义秘密主是夜叉王也。执金刚□□□故曰金刚手。然是中深义言夜叉者即是如来身语意密。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乃至弥六菩萨等。于如是秘密神通力所不及秘中最密。所谓心密之王故曰秘密主。能持此印故云执金刚也。私云。夺精鬼为佛法成障碍故。秘密主成金刚夜叉。手持秘密三摩耶拂四魔三障难也。故秘经云金刚夜叉(云云)。疏云金刚夜叉(云云)。疏云。金刚者智慧也。夜叉者呑尽也(云云)。世间夜叉者。夺命根入死门也。出世夜叉者。尽无明命根令归不生妙理也。仍金刚手持秘密器杖致佛拥护也(云云)。
  一。不动一持秘密咒生生而加护誓愿事。使者轨曰。此不动使者。毗卢遮那佛之化身。一持之后生生加护。若求无上出世□□净梵行一心精进。当得种种不思议。□□境界不思议。神通不思议。辨财不思议力用如是也。证者乃知不可具说(文)。
  一。不动行者十二时守护事。辰巳(药师如来普贤东方天守护)。午未(释迦佛观音毗沙门天守护)。申酉(阿弥陀佛文殊罗刹天守护)。戌亥(阿閦佛延命菩萨帝释天守护)。子丑(不空成就佛虚空藏吉祥天守护)。寅卯(华开敷佛弥勒火天守护)。已上。私云。秘决中如此记。仰可信者哉。智证大师不动集中。七十余尊不动出。诸佛皆不动名字在之。十二时诸尊拥护不可疑者欤。深可思之。
  一。不论不净护法事。乌瑟沙摩木誓云□□□□我本先愿。不舍众生。常居一处。混同秽浊。悉令清净。
  ●口云。●字者以不二本源为体。所谓善恶不二邪正一如本体也。故以自性清净法门为内证也。是故此尊号触秽金刚也(云云)。然则行者出于一切秽浊处。此尊印明诰读悉得清净法门也。
  一。不动与外门立胁仕事。师曰。此事世间人所疑也。案佛法大纲。为佛法护持诸尊案置也。或五大力菩萨。或四天王。或八天。或十二天十六善神。或五大尊等也。不动多门二尊安置意如何。示云。佛法虽广不出显密。不动尊者。大日如来教令轮身也。密教护持也。多门天者。释迦如来正法护持者也。故案置此二尊令护持正法也。深可思之。
  一。二王事。垂迹金刚力士(云云)。广释曰。一昔国有一千二子。千子发心皆成佛道。二子发愿护持其法。天竺佛寺皆造其像。二金刚神是。如住梵网。又有力士名曰密迹金刚。护持佛法。如密迹说。又妙高山顶四角有四峰。金刚手所住。如俱舍说(文)。又曰。生身佛有五百执金刚神护持。法身佛有无量执金刚神护持。如大论说。四不退菩萨。五族执金刚神护持。须臾不离。如大般若说。圆乘初心。八魔远离执名不退。五大明王常所护持(文)。私云。金刚力士本缘者。不可过此文欤(云云)。
  一。二王金刚力士事。示云。堂舍大门立金刚力士云也。中门立二王也。世人金刚力士。一体金刚。一体力士云。是僻事也。金刚力士总名也。样样金刚力士有也。千手经二王者多门持国也。常堂舍立如此。奈良二王增长广目立之。不得意事也。
  一。五大力即五大尊事。仁王经。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持轮)。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刚灯)。三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四雷电吼菩萨(手持千宝罗网)。五无量力吼菩萨(手持五千剑轮)。已上旧译。
  第一东方金刚手菩萨(手持金刚杵教令轮降三世)。第二南方金刚宝菩萨(手持金刚摩尼教令轮身甘露军荼利)。第三西方金刚利菩萨(手持金刚剑教令轮身六足尊金刚)。第四北方金刚夜叉菩萨(手持金刚铃教令轮净真金刚)。第五中央金刚波罗密菩萨(手持金刚轮教令轮不动金刚)。已上新译。
  师云。五大力者。即五大尊也(云云)。问。以何当何耶师云。金刚吼菩萨者不动也。真源以无量力吼菩萨为不动(云云)。先年道源真源论此事。真源说非也。曼陀罗金刚吼菩萨画中心。手持千宝相轮(云云)。私云。此五大力菩萨者。五种执金刚神一体习合秘事有之。般若修行之人。皆名观自在菩萨也。可思合之(云云)。又云。所言如所行所行如所言等行者。观自在菩萨名也。甚深甚深。
  一。本有俱生护法事。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初生之时。二神必随生。一名同生天。二名同命天。亦名游行神。本有俱生神是也(云云)。示云。迷妄之时者。恶菩萨评量之灵鬼也。觉悟之时者。常随拥护之善神也(云云)。是以释尊普贤文殊也。药师日光月光也。弥陀观音势至也。不动羚迦罗制多伽也。辨财天船车童子也。吒天须臾驰走顿游行神是也。定惠二德阴阳使者也(云云)。
  一。乙护法事。背振山缘起云。夫印度南天竺国在大德比丘。名曰龙树菩萨。其国在王。名曰德善大王。此王生于十五人王子。第十五王子生后经七日不知行方失毕。于时大王失爱子悲叹无极。爰龙树菩萨以天眼照见于三千界之处。粟散边土之境。日域西土之际背振山现居。尔时菩萨如此事白大王。大王怀欢喜。引率十四人王子。而龙树菩萨俱来现于背振山给云。今镇守背振权现者德善大王。即辨财天者是也。十五人王子者。即辨财天十五童子是也。发于护法之愿。处处示现玉フ。最后十五王子故乙护法(已上)。取意。师示云。不动法制多伽童子是也。吒天顿游行式神是也。辨财天法第十五船车预御子。今乙护法是也(云云)。又云。总体辨财天。加之者十六善神也。亦十六大菩萨也。执作家事驱仕行者之大愿。独在此童子。如影随形。昼夜不退守护式神也(云云)。又云。十五童子十五处布字。即是最上最极秘密瑜伽源底也。阿阇梨所传心腑之口传可思之。又云。最胜王经五亿八千童子中。以十五童子为上首。十五童子中。第十五船车童子为上首。亦名吉祥妙藏童子。定惠两足福智二严是也。以智目行足到清凉池。深可思之也。
  一。泰澄大师事。越州浅津船渡子也。武烈天皇御宇人也。佛法未度之时分故。佛像无之。仍初以扶立石上为本尊行给。次越智峰登而行给。然后白山建立给(云云)。此泰澄二人侍者护法在之。所以一名卧行者法师也。二名立行者俗体也。其名曰清定船渡也。此二人行者。真俗二谛至也。定惠二德也。
  一。役优婆塞护法事。传云。三人侍者有之。所谓义觉义玄义真等也(云云)。一人持前立。一人持水瓶随身。一人持鉾从后也(云云)。如影随形给仕无违心者也(云云)。
  一。山家大师护法事。相传云。十二神将大师护法也(云云)。又御登山最初。天地经纬灵童出现也(云云)。文云。六所宝塔建立。所所伽蓝建立之时。老翁随遂给仕之。大宫权现是也(云云)。或猕猴常随给仕也(云云)。
  一。弘法大师护法事。相传云。无量执金刚神奉仕(云云)。又云。天野明神并丹生明神致拥护也(云云)。又云。清泷明神善女龙王等来现也(云云)。
  一。慈觉大师护法事。传云。八大金刚童子奉守护也(云云)。又楞严院中堂五体护法在之。其中赤山明神。化龙神王。护法童子。摩诃加罗。深沙太王等是也(云云)。
  一。相应和尚护法事。和尚是不动使者。法成上人故。八大童子等常随守护也(云云)。加之乙护法(赤色)童子也。若护法(白色)童子也。最胜王经中。吉祥妙藏童子是也(云云)。
  一。相应和尚独古事。物语云。相应和尚葛川御出京之时。渡桥ケルニ。御念珠川中落入给。流水共流行ケリ。御独古水中投入。念珠取可参被仰时。独古念珠追付。流水逆上念珠前达来。其为体如蛇蛙追。桥近付时。念珠悬独古奉和尚毕。未曾有效验也。此并乙护法所为也。此独古饭室良快僧正御房相传也。于今山有之(云云)。
  一。谷皇庆护法事。传曰(匡房卿作)圣天显形捧杯劝之曰。吾为护法一时不离。是先阇梨依病闷绝。帝释天命曰。汝病尤重。虽违禁戒。每日可服桑落一杯。便示其器大可半舛(文)。又云。薄暮有一童子来曰。持为牛马走。阇梨见之身体肥壮其首如[镸*兊]视瞻意气殆鬼神中之人也。问曰。自何处哉。童子曰。多年仕播磨国书写山性空上人云。阇梨与饮食。童子曰。被加印咒。何不受之。爰知为灵物。为远所使早达报命。四五日路。唯在涉者冯空洗虽不用竿棹。又童子曰。背振山地震者。坚牢地神之出也。躬见此事盛德所来也。不奉仕佛法者。每事失使(已上)。私云。此乙护法。如影随形常随守护之善神也。仍乙护法之间井房在之(云云)。
  一。书写性空上人护法事。上人给仕乙护法后山门于皇庆给仕已。乙护法者世一上人给仕发誓在之。所所示现而见谛阿阇梨奉仕也(云云)。此上人入灭之时。今护法问上人。没后何人可仕耶。上人云。皇庆可奉仕也(云云)。仍移山门毕。
  一。三昧阿阇梨护法事。记云。三昧阿阇梨大圆坊住。此坊乙护法间在之(云云)。
  一。大原僧都护法事。此僧都冥致拥护ケリ(云云)。
  一。智泉坊护法事。智泉坊觉范。毗舍鬼云护法守护。仍智泉坊干部屋住之。于今灵感在之(云云)。
  一。念念护法事。木崎一圆长老云。开语一念心性本不生者。本有觉体现前。此时尘数念惠悉曼陀罗圣众显。行者守护也。故念念护法云也(云云)。又三昧流习云。持真言行者法护次。三悉地并功课真言诵加也。行者既三身圆满觉体成就之时。诸天悉拥护(云云)。
  秘密式云。秘密灌顶者。八万四千护法常随守护不舍离也(云云)。凡一尊一法修行者。必本尊成护法守护行者也。然则持真言行者。不可蔑茄。为行者恶行成之者。必护法致治罚也。深可思之。
  右护法者。见谛阿阇梨成毕。护法必守护也。凡人身者。色心二法在之。色法五大也。心法五智也。故色心二法既法界体也。开悟毕。五种执金刚神等守护给也。仰可信者耳。
  正和三年四月十三日于黑谷任师说记之毕。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贞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于法胜寺给全山院御本书写毕。
  (书本云)
  于时应永二十六年(己亥)五月十三日于播州书写山中院得佛坊。
  功笔了秀庆。
  于时应永三十三年(丙午)七月于同山观实坊敬染笔耳。
  猷星(三十五岁)。

溪岚拾叶集。

  口决。
  一。真言诵七反事。示云。二十一反者广也。三反者略也。七反者处中也。故用七反也(云云)。又口决云。三部圣众皆是如来之四种法身也。依法身出三密加持。今为显彼能发之四种法身。所发之三密故用七反也(云云)。又多病多药喻アリ。故真言七反诵(云云)。
  一。加如法名言法等事。如法佛眼。如法尊胜。如法法华。如法北斗。已上。
  示云。准大法也。所谓大法之时者。立四坛也。大坛护摩坛十二天坛圣天坛以上四坛也。又立二坛事有之。大坛护摩坛也。又云。法华法三昧流立五坛。所谓三坛如前。山王坛十罗刹坛加也(云云)。又云。金轮法准大法不云如法金轮也。又云。大炽盛光法时者。胡摩坛四坛立之也。其故表四种成就也(云云)。
  一。佛眼第三度籾事。三昧义云。佛眼大咒金轮□□字诵加也。所谓ロロソホロシハロシタロシヤネイサルハアラタサタニユイソハカ(云云)。
  私云。瑜祇经难□□□字不说事也(云云)。悉地经□□□□□字说胜(云云)。寻云。佛眼咒在□字证据如何。示云。佛眼曼荼罗中金轮有之。金轮曼荼罗中佛眼有之。深可思之。慈镇和尚口决如此。甚深甚深。
  一。秘藏法等事。冈崎僧正云。光明真言法根本印本尊秘藏也。其故本尊种种习事有故也。仍胎藏曼荼罗悬行也。是秘本尊也(云云)。又云。安庆者池上附法上足弟子故。大法秘法悉传受给也。然而光明真言法许被习落。仍遇大原僧都相传申(云云)。圣天法双身法秘道场也。尊形习事有故也(云云)。
  一。最初箱口决不同有之事。吾山大师。此事显一密一两个大事也。天台座主唯知一人余人不知秘曲也。天台流秘事。未散在流布大事也。爰法曼院流。此事一大事习传。付之两种有之。一良快僧正奉授峰殿是也。开白御宝传也(云云)。二东阳和尚解堂故。觉为前唐院大事等被注置。随分秘事也。甚深甚深。
  一。别行经大经事。三昧流相传义云。瑜祇不二说。今经者而二说。瑜祇本有为本。今经者修显为本。不二而二尊天台习故。今经甚深也习也。
  一。真言三学事。古德云。陀罗尼有之。多字一字无字也。无字者圆觉无相理也。此理秘密也。一字者种子等也。多字者佛顶陀罗尼等也。
  一。真言结集通阿难事。觉大师御释意云。金刚顶义决。金刚手结集云。何阿难耶。答。依伴者亦通阿难(云云)。
  智证御释云。四种阿难外有真言结集。阿难大日如来普门法身法界阿难(文)。
  一。三宝院得名事。示云。五秘密(是一)。如法爱染(是二)。舍利(是三)。已上法是也。以之三宝院令号也(云云)。
  一。三种真言事。示云。本地真言。加持真言。本地加持不二真言也。本地者所谓法界自然义也。是则本有意也。诸佛此义传说。以之加持身云也。本地者住加持显加持者。以本有为体。本有加持不相离故。不二真言云也。以始本不二义为加持也。故论云。若觉者是始觉。若不觉者是无明。若离二义者即名本觉(文)。可思之。
  一。以三国习三杵事。示云。天竺者五𦙶形国也。晨旦者三𦙶形国也。我国者独𦙶形也。此三国者。法示自然道理三杵形也。此三国即三宝也。天竺佛生国故佛宝也。唐土教法流传国故法宝国也。仍经论释义。广唐土弘。我国者佛法传来修行僧宝也。和合为义。一体三宝可思之。
  一。以我三业奉献本尊事。义释云。三世无碍智戒凡结缘者。皆令预闻其四种根本及三昧耶一偈。则当可诫之(文)。私云。三世无碍智戒者。三平等戒者也。四种根本者。不应舍密法等四种也。一偈者佛说三摩耶等四句也。凡真言门有七种戒中。今戒第二也(云云)。大日经云。住此戒者。以身语意合为一○舍物自身奉献。诸佛菩萨何以故○若舍自身则为舍彼三事(文)。义释云。合为一者。即住三平等法门。是故名三世无碍智戒○身口意业自无别体唯是正(文)。
  私云。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以三业名三世也。以我三世三业也。即是舍我身义也。舍身业诸佛归三平等理义也。若归终即是佛戒也。三世身口意平等圆融无碍○戒云事也。三世三业。总其体唯心无碍也。仍御愿尤叶三世无碍智戒意也。委可见义释也(云云)。
  一。石山本尊事。东寺流真言师物语云。石山寺本尊者。二臂如意轮观音也。与愿施无畏印相也。随分秘事也。可秘藏之(云云)。又云。此如意轮本誓云。洛中观音祈誓不成事。我前参诣三度不成云者不可垂迹也(云云)。效验无双观音也(云云)。
  一。弥勒像事。或处宝冠与愿施无畏佛像。硕真言师等故。以何佛像不知也。无畏手如掌也。左愿手左膝上覆置。或时秘决中披览。是三六像也。未因位不成正觉故。与愿手覆。成等正觉时。此与愿手可仰也。此手触地印名也。委可问也(云云)。私云。六与观音一体也。天王寺救世观音御座三六被书付又清水寺参诣时。光弥勒真言诵悉地成就也。最极秘事也(云云)或云。清水寺三月八日奉修三六会事者。三六观音一体故也(云云)。
  寻云。现图曼荼罗本经三六观音图替事如何。答。
  示云。大方观音三六一体无相违也。现图曼荼罗事。因分在前果分后显意也。サレハ尔列欤。又云。果分佛在前因分补处菩萨后列也。阿弥陀ノ后观音有之。释迦后列三六也(云云)。
  一。三昧流高机行法事。示云。□一尺高坛上安十九箱。其回三重机有。其上山王七社奉安置于此前修秘法也(云云)。
  一。散杖秘决事。义尔上僧正散杖秘决一卷有之。最极秘事被注。甚深甚深。散杖三品アリ。所谓初重以第草湎之。次以指洒之。次三层八义示散杖洒之(云云)。此三层散杖。华藏世界相貌曼荼罗ノ全体也。胎藏散杖金界●水以洒之。灌顶至极也。●字法界种意可思之。委细可被寻也。
  一。山王供三重事。初重如常七社本地供是也(云云)。第二重金轮行法如常观音有异(云云)。第三重垂迹行法○此三重行法中。垂迹行法最极也。垂迹外不置本地意也。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可思之(已上三昧流习也)。
  一。以吉日可为结愿日事。示云。一切行法时。始行日不可简吉凶也。以结愿吉日为诠。第八日为吉日者。其日可结愿也。若其日为凶日者。第七日可令结愿也。若又第七日为恶日者。第九日可令延引也(云云)。已上三昧流习也(云云)。
  一。振铃断声事。仪轨文。虚心轨。御庙常住金刚记。都率三密抄等。断声有之。当流振铃相叶本文欤。已上穴太。
  一。拍掌可有声事。小川僧正有感梦。法全和尚梦中示云。拍掌有声吉也。仍小川令有声也(云云)。
  一。参堂秘法事。先师示云。参堂之时。必先行者心遍本尊身。以本尊心遍行者身可观想也。不如是者。虽参堂全非参佛仪也(云云)。
  弘法大师云。诸佛法界故。我身在中我心法界故。诸佛在中云ヘリ。三平等观意也(云云)。
一。参社秘法事。师云。参社秘法不用入我〃入。捧法施等也。神明法乐秘法等有之(云云)。或秘传云。只参社计ニテ前シテ无所作也(云云)。最秘〃〃习事アリ(云云)。或传云。山王不似余神。以法门建立神明故。其深法施不可有相违也(云云)。
  一。初心时不用振铃。师云。睿山东塔持明房延殷门徒。不用振铃。其故件延印戌刻计。我持佛堂缘行道。尊胜陀罗尼诵往反之时。如影人出来云可申事由(云云)。延印何者问。答云。我是自此北方檀那院边侍非人也○来之间赠御施食续命。而此程中绝间无术候也。爰延印召行事僧寻子细之处。行事僧申云。依无御时断件施食小法师原食作(云云)。延印道理コソ申。若人食ウヘキ物ヤ有。行事僧申云。此程御时断绝候也。但三阶ニヲリウツマタアヲノリ体物候也トテ。四五合计取来缘ハシニ指置。非人云。加咒印令与给(云云)。仍延印加印咒施毕。其时ヒキヨセヒキヨセ食了。申云。御行法时振铃声留候ハヤ申。延印云。依何事如此申哉。非人云。振铃声タニモ仕レハ。自此北方候非人乞者。皆头モチアケテ多惊候(云云)。延印云。汝不知事也。早罢归(云云)。虽然延印存生之间不惮振铃。最后遗言。我无畏。门叶等定振铃用。非人乞者集成障碍欤。尔者我门叶不可用高声振铃(云云)。仍持明坊流铃物サシテ振也。延印无止人ニテ御スル上。老僧ナリト云ヘトモ。后归皇庆为弟子也。其故ハ延印中堂为入堂谷皇庆住坊后スクルニ。房后山必振动。其后延印アヤシミテ闻。皇庆行法声发地神真言。诵时地震ケル也。其ヨリ皇庆弟子成给也。其由皇庆传出可见也。仍当流印信皇庆次延殷载タリ(云云)。
  一。有功真言事。横川心城房义云。当三昧流口决云。以药师明有功习也(云云)。寻云。示故如何。答。示云。山家大师以药师法大事习传给ヘリ。仍用有功尤山门建立可思之。
  又师物语云。故粟田法印云。有功真言●字明用也(云云)。其故●字者。言语不可得字也。行者无始已来妄想言说翻。法性法然自觉言说成也。仍用●也(云云)。
  又云。公庆师云。有功真言者。凡不限一尊一法云也。何尊有行者日来持尊入功尊明云也。御修法卷数ナントニ护卫明出タルハ持尊事云也。私云。此义吉义也(云云)。
  一。有功真言事。星光院义云。当三昧流以不动真言为有功真言也。然而又不动私记中有功真言云ヘリ。是多闻天真言用也(云云)。其故当流多闻天法以テ秘事故也。付多闻天双身秘事有故也(云云)。
  一。求闻持初心行者无左右不可修事。星光院义云。求闻持与圣天法不可修也。作成就行法故也。初心者不可相应也(云云)。
  又义云。求闻持法修程行者。一处不住成也。其故可寻也(云云)。
  三昧流印板事。
  溪岚拾叶集。
  (本云)
  文安三年二月八日于龙宗寺书写毕。
  后学称号。自他开悟。
  文明十二年(庚子)五月二十三日于当寺方丈偏为佛法再兴门叶繁昌书写讫满山三宝知见纳受。
  帝释寺住持沙门通舜(五十九)。
  于时长享三年(己酉)七月十日于鞍马寺为佛法兴隆平等利益书写毕。
  ●●庆义(五十三)。

溪岚拾叶集。

  四十九院事。内院庄严事。
  观音来迎事。安养都率事。
  往诣都率事。善光寺。
  现娑婆事。佛字读事。
  当麻曼荼罗事。般若室事。
  大师入定事。大师渡天事。
  东寺事。扶桑事。
  四天王寺事。役行者太子一体事。
  神明行基一体事。鞍马寺正观音事。

溪岚拾叶集(私苗)。

  安养都率事。
  一。都率四十九院事。
  第一恒说华严院。卢舍那佛。
  第二守护国土院。五大力菩萨。
  第三覆护众生院。佛眼尊。
  第四般若不断院。般若菩萨。
  第五念佛三昧院。大势至菩萨。
  第六彼但三昧院。转法轮菩萨。
  第七修习慈悲院。过去七佛尊。
  第八常念七佛院。过去七佛尊。
  第九镇国方等院。佛顶尊胜。
  第十常念常乐院。释迦涅槃像。
  第十一少欲知足院。戒波罗密菩萨。
  第十三地藏十轮院。地藏菩萨。
  第十四常乐普贤院。普贤菩萨。
  第十五精进修行院。精进波罗密菩萨。
  第十六常念不动院。阿閦如来。
  第十七恒修菩萨院。善戒童子知识像。
  第十八三说真言院。善见尊者像。
  第十九广明十恶院。世亲菩萨。
  第二十如来秘藏院。大卢遮那佛。
  第二十一灌顶道场院。金刚手菩萨。
  第二十二说法利他院。释迦说法像。
  第二十三常行说因院。文殊师利菩萨。
  第二十四金刚修法院。大日如来。
  第二十五法华三昧院。释迦多宝像。
  第二十六恒念观音院。六观音像。
  第二十七求闻持藏院。海阿难像。
  第二十八梵释四王院。梵天帝释四大天王第二十九弥勒法相院弥勒菩萨。
  第三十施药悲田院。药王菩萨。
  第三十一金刚吉祥院。吉祥菩萨。
  第三十二念观文殊院。文殊师菩萨。
  第三十三平等忍辱院。忍辱波罗密菩萨。
  第三十四造像图画院。修补如来。
  第三十五安养净土院。阿弥陀如来。
  第三十六理正四天王院。炎魔天像。
  第三十七檀度利益院。檀波罗密菩萨。
  第三十八因明修学院。龙树菩萨。
  第三十九观虚空藏院。虚空藏菩萨。
  第四十栴檀救护院。摩诃迦叶像。
  第四十一准学传法院。诸经像。
  第四十二常念总持院。五大明王。
  第四十三理观药师院。药师如来像。
  第四十四伴行众生院。金刚力士。
  第四十五供养三宝院。金刚菩萨。
  第四十六北方他胜福院。宾头卢尊者。
  第四十七不二净名院。净名居士。
  第四十八光行如意院。禅波罗密菩萨。
  第四十九常行律义院。释迦说法像。已上。
一。都率往生观音来迎证事。最胜心明王经云。临命终时。观自在菩萨即当现身前而为说法。命终之后。生都率天宫不堕于三恶道(云云)。探玄义云。未断烦恼者。引生都率天。已断烦恼者。引生西方极乐世界(云云)。私云。都率天四十九院中。安养净土院观音院有之。应知安养都率一体也云事。都率此云少欲知足(云云)。自身即佛故。不求成佛于他故云小欲。秽土即净土故。不寻净土于外。故云知足(云云)。问。都率内院相貌如何。示云。如仪轨说可见彼也。月轮中图五佛大旨金界如曼陀罗也。外院三重加中台。四重曼荼罗也。都率者竖建立。始自阿鼻终至于色究竟于虚空庄严。是则密严净土相貌也。十方净土其中影现。又云。弥勒者珊瑚摩尼殿中于镇为内证。眷属说法利生给也。凡都率者以五轮相成庄严。故三六尊左手持莲华。莲华上五轮塔婆有之。五轮者大日因分三摩耶形也。正觉成就果上大日成事表也。是以义轨云。毗卢即慈氏。慈氏即毗卢(云云)。深可思之。又安养界。横摄十方净土。都率天者。竖摄法界(云云)。甚深甚深。
  一。安养都率事。或记云。江州有安养都率两净土。所以圣德太子者。于蒲生郡姨绮屋山阿弥陀寺建立。安养净土是也。行基菩萨者。于爱智郡平流山四十九院建立。都率内院是也。密严华藏华报。同是影现好世净土也。私云。圣者所观见悉是成净刹境界也。故经云。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云云)。又云。唯独自明了。余人所不见(云云)。可思之。
  一。安养与都率两部曼荼罗习事。示云。安养者。九品净土三十七尊布列。金界九会表相也。都率因位慈尊居给也。大悲胎藏因曼陀罗(云云)。又云。都率虚空会曼荼罗故金界意也。安养地居曼荼罗故。胎藏界曼荼罗也。理智相资义。深可思之(云云)。又云。安养净土曼荼罗モ地上地中虚空三种习有之。地居曼荼罗ニ不限欤。都率曼荼罗。下至阿鼻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云故不限虚空欤。此等次第者。因果互具理智相资意以。能能可令思校者哉。各据一义而不诤论之趣以。能能可思之。
  一。睿山拜堂往诣都率表事。记录云。天台座主拜堂仪式者。即是往诣所表也。然即山门建立者。九院(中台八叶内院也)。十六院(金界十六大菩萨也)。又四十九院有之故。拜堂之时者。往诣都率观法成也。又云。天台座主居职位者。必都率往诣遂素怀也(云云)。
  一。善光寺如来反华座事(亦号安养净土)。口传云。善光寺如来反华座。一光三尊ニシテ轩住观音势至印相右手上。观音左手上如意宝珠持着宝冠。弥陀左施无畏右不动剑印。一光三尊三世一佛义也。故此佛。正法世释迦名。像法时药师名。末法阿弥陀名也。故二菩萨如意宝珠持。三世利益自在表也。故着宝殊。自在义也。本尊剑印。三世断惑修善义也。又化他门也。施无畏者。所化能摄义也。反华从果向因义。自始觉智归本觉也。轩座意始觉本佛シテノキニ座。一切众生本觉无作本佛事表。正殿不居意也。能能可思合也(云云)。又云。此佛自天竺来云事。真实无其义。实太子御作佛也(云云)。甚秘甚秘。
  一。现娑婆事。太子记云。现娑婆。东土三尊御座哉。私云。信州善光寺如来。真实太子御作习也。仍西方来云事教门义也。故现娑婆东土三尊御座记给也。是世间口游ケニヤサハニウタヒタ(云云)。西方来云事。弥陀西方证菩提门教主(云云)。
  一。佛字读事。示云。佛者梵语也。此云觉。ホトケトヨム事。即善光寺如来南波堀江寄给时。拜见人皆温气ウケル间。佛ホトヲリケ云始也(云云)。善光寺如来三佛一佛习也。所谓正像末三时。释迦药师弥陀也。温气病ケルモ。像法转时。利益众生药师化导施给欤。医王病药可思合也(云云)。
  一。当麻寺曼荼罗习事(亦号极乐净土)。示云。此曼荼罗者。经观经观音来织。故经只十三定善观法计说故。今曼荼罗缘计经在。中台至极肝心不说也。故真言深义思。邪正一如大日织。此中台佛菩萨三十七尊。金刚胎藏不二三十七尊也。此意中台弥陀印结给也。此印能能碍。九品往生经中。十印弥陀说。即下品中生弥陀印。此曼荼罗ニ于本尊习时。三身同证印习也。其时真言云。●●●●●●●●●●●●●●。是三种悉地明也。应身真言中置事。今弥陀下品下生来迎印也。来迎以应体为本故。中并理智二相兼意也。能能可思之。又云。此曼荼罗织始事。口传有之。可寻之。口云。此织始逆卷大臣息女也。织者教门也。真实此织姬绘书此曼荼罗书也。不可口外。最极秘事也(云云)。
  一。般若岩屋事。大和国生驹岳有岩屋。玄奘三藏大般若经纳之。付之岩窟三在之。中央大日也。左右岩屋。不动毗沙门。安置之大般若经。岩屋内奉积笼也。顶口开大般若气出欤。十六善神为守护影向给(云云)。师云。口传云。是则我国南天铁塔习也(云云)。
  一。海大师入定之记云。下居于高野之树下游于都率之内院。不阙日日之影向。检知所所之遗迹(已上)。此赞州善通寺诞生院柱铭书付也(云云)。但弘法大师御笔也。
  自承和二年(乙卯)至嘉元三年(乙已)四百七十一年(云云)。禅惠检之。
  一。海大师入定所所示现事。一高野奥院。二高野佛生国。三宀一山。四高仓岩屋立都率天(已上口传)。又云。御入定之所。高野山丑寅方当入定给也。本有曼荼罗ノ弥勒叶当也。都率往生义可思之。又云。御入定所峰上佛生国云所。释迦净土シテ十大弟子并座。大峰佛生国一体习也。最秘最秘。不可口外(云云)。
  一。弘法大师渡天事。传云。大师御入灭入棺之时。留一履还西天(云云)。私云。一履者教迹留事表也。辨才天一足留云事是也。还西天者。大师者观音化现也。归本地事云也。
  一。东寺事。口云。世人口游云。对西寺号东寺云也。大师御记意不知故也。所以佛法东渐表。我朝印土佛法弘事。花匈外熏。实本归义也。故东因独𦙶方也。西果五𦙶方也。唐因果不二所故。三𦙶形也。依此义太神反释尊成。说法利生施。其遗迹教无残所。传教大师我朝传给。是镇护国家道场名。弘法大师大日教法传给东寺安置。是则自果归因故。果西因东也。佛法安置所故云东寺也。大师大神秘记见。其文曰。神明应迹释迦成道。神事佛事并此道理(云云)。又本记云。大日灵贵国书公达还□□国读事。佛法东渐义可思之。
  一。扶桑国事。东国号扶桑。朝事诗云。日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云云)。东字木以日串也。谓意日神上菩提树貌也。桑者四十八也。故觉大师御释云。过去久诚菩提树弥六相应缘木也(云云)。凡桑者乳树也。智慧灵木也。何求闻持用之。又云。桑者蚕养根源也。马鸣菩萨垂迹者蚕之。浅略自业得果道理自缚事表也。深义弥陀证菩提智体东土慈悲施示现。如如观世音马鸣菩萨也名也。蚕养衣装根元也。又是忍辱法衣慈悲覆护意也。所诠皇太神宫日神东土木方居座表也。
  一。四天王寺救世观音事(又号都率内院)。圣德太子即天照太神再诞也。未来记云。我末世应世次第者。圣武天皇弘法大师圣宝僧正(云云)。依之小野方圣法流故。以如意轮以十八道本尊。圣法即大日习故也。此救世观音。诸义轨中总以不见处也。知六观音总体救世观音。其六观音中如意轮为本。圣德太子六臂如意轮造给时。思惟二臂秘佛作也。如意轮胎藏大日一体习也。其证据三六仪轨慈氏名毗卢遮那。卢遮那名慈氏(云云)。又略出经。弥勒七名如意轮八名同名故。三六如意轮大日一体习也。以此意太子救世观音造。足下三六云二字书给也。是天王寺最极秘事也。依之如意轮寺弥勒作。三六寺如意轮造给事此意也(云云)。
  一。如意轮尊星王一体事。尊星王者。本地一字金轮即胎大日也。故天王寺缘起云。金堂下有龙池(云云)。尊星王乘龙也。人明星天子习也。此明星乘龙也。池上如意安置事。尊星王乘龙意也。
  一。役行者与太子一体事。见大峰缘起。役行者太子一体见。其故大峰役行者。即是天照太神注。大峰灵鹫山欠来イヘリ。日本最初天逆鉾本处是也。行基菩萨注。其词日本一州佛法利益。法喜菩萨利益也书留。法喜菩萨者。役行者异名也。六十华严住处品明说。又昙无竭菩萨法勇菩萨法诵菩萨。是同体也。行基菩萨注给。知太子正太神宫再诞也。行基又太神宫再诞也。故太子役行者一体也见。
  一。天照太神与行基菩萨一体事。圣武天皇御代。东山紫色沙门来。圣武天皇示云。金铜十六丈卢遮那佛可造立也(云云)。于时天皇梦觉。天竺震旦此程大佛无之。我朝小国也。正冥众告。天照太神可奉祈誓トテ。行基菩萨敕使トシテ。太神宫令参诣。于时行基菩萨。内宫杉本蛰居。释迦如来舍利太神奉供。其时太神感言。重重有之。又示云。我遣垂迹神可令遂天王愿也(云云)。仍今大佛殿天照太神依冥应建立给也(云云)。然则东大寺三国国轴也。三国第一大伽蓝也。知皇帝太神也。太神即行基菩萨一体分身见。其后舍利依神敕。为末世利益。伊势饭高郡入琉璃壸埋毕(云云)。其日记分明故。当祭主正中二年堀出之(云云)。
  一。鞍马寺本尊为正观音事。金刚王院相传云。鞍马寺毗沙门者。槚造正观音也。鉴真和尚弟子(某)所造也。然而众生。智慧里福欣乐故。且化他义号毗沙门也。鞍马者观音慈悲大导师鞍马云也。运载义也。此本尊秘印用时。八叶印胎藏五字明用事。最极秘事也。此尊胎藏大日习也。其故三形塔婆四重圆盖众生。本有曼荼罗故。实此佛以柏木造。其故必造营时。艮方角内阵柱柏木立。故今炎上时。钱右卫门尉造营时。大原梅宫以柏木宣旨切之内阵艮柱立。此其证据也。又云。此本尊为观音证据。本堂西并千手堂造。其下柏木カフアリ习也。指本尊词也最秘最秘。又云。鞍马寺参诣人。必清水寺参诣此义也。可思合也。
  ●●拾叶集。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元应元年四月十一日于金戒院任师说记之。
  元禄十五年壬午孟夏既望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铁塔事。末。私苗。
  一。横竖铁塔事。示云。横竖塔事。未悟重建立之。所谓一切众生本有法界妙理未开悟故□理性是则横平等法门故也。次竖铁塔者。觉悟前开之。所谓本有塔婆修显故云铁塔也。所诠横云者。胎藏意也。竖者金界意也。修性本有义以可。心得也(云云)。
  一。铁塔重重习事。示云。一自劫初有之(表本有法身义)。二一事化现塔婆(为真言缘起化现塔婆也。报身表也)。三观作塔婆也(应身所表也)。又义云。南天铁塔者(本有法身所表也)。金粟王塔婆者(修得报身所表也)。北天竺石藏者(化身所现所表)。
  私云。南天铁塔者。释迦即大日事表也。北天石藏。大日即释迦事表也。是智证大师杂记意也。
  一。双圆性海事。法华开题云(私苗)。双圆性海。常谈四曼自性。重如月殿镇说三密自乐。人法法尔兴废何时机报绝人。
  正像何分(文)。
T76079001.gif
  义云。此文者。法花法塔释文也。本迹不二。两部理智境智相照义宛然也(云云)。物语云。双圆坊光明院之性海房寄宿。石见入道重如月轮寺近住侍由闻。路辉双圆性海房ヤトリヌ。重如月轮ヤスム览。
  一。性圆塔图事。高野大师塔图三种样有之(云云)。又云。城兴寺僧正塔图样有之(云云)。此等皆悉五轮种子向合出塔婆也(云云)。
  一。南天铁事。冈崎桓守僧正房义(三昧流义)云。南天铁塔者。我等心藏习也。付之种种习事。所谓一心法界感见铁塔开习也。一心芥子以法界扉开示给。此事也(云云)心藏者南方主也。不二灌顶义以可得心之。问。铁塔者最初龙猛之感见也。又善无畏于金粟王塔下感见。为同为异哉如何。答。有同有异。同者一心法界开显皆是铁塔开意也。龙猛无畏非。代代传法阿阇梨。共是皆开塔义义。天台一心三观相传时。皆塔中相承云如。次异者龙猛于南天感见。无畏于乾陀罗国感见。时代虽异也所见异也。同而不同。不同而同。自在可心得事。
  一。铁塔已前真言流布事。川云。一义云。龙宫相承次第也(云云)。寻云。何人自龙宫相承如何。答。如来灭后一千年间。铁塔未开以前。金刚萨埵真言流布事。此则龙宫广本也(云云)。寻云。龙猛大士者。持诵大日五字明从何人受之耶。答。菩提心义三云。若诸大菩萨所说四种陀罗尼中。大日尊陀罗尼咒。若人持诵归依大日。虽不具释印契。观念能致悉地等(云云)。一义云。陀罗尼集经杂部真言教也。此经中大日乃至诸尊印明等明。可思之。
  一。以五字明为两部真言事。示云。胎藏仪轨中●●●●●五字明以胎根本明。次三种悉地真言中。以今五字明为报身真言。报身者智慧金刚义也。故以此一明两部真言通用。因寻云。三种悉地中。报身明流〃相承不同。一向报身明不可治定欤如何。答。相承义不同。以五字明为不二明也(云云)。
  一。以两部不二为真言本意事。隆禅义云。凡密教意。理智不二两部未分本源住也。理机闻为胎藏。智机闻为金界也。是两部三部大法出来也。此重重灌顶极尽秘密内证归时。增智未分本理契当也。以之合行大事也(云云)。又云。无畏三藏理机故。大日经传来。不空三藏智机故。金刚顶经传来也。深可思之。
  一。纲代八秩秘书事。示云。秘旨渊奥大事也。此等皆秘教大事也(云云)。又云。山王院御传来圣教。皆以觉大师御相承。为本也。其故会昌天子令灭佛法之时。觉大师悉传来给。依法全示智证大师。以仁大师相承本也。可令校合也(云云)。令遂灌顶纲代大事等。何人写取也(云云)。
  一。南天铁塔与北山石藏不同事。示云。结集五藏之时。普贤结集收铁塔。文殊结集藏北山也。寻云。文殊结集经何经乎。示云。相传云。文殊师利于伽耶山顶佛话经结集。诸佛集会。唯佛与佛境界。结集故。号诸佛集会经也。未度经也。今北山石藏藏经是也。猕猴相传云是也。一义云。南天释迦即大日事表也。北山者大日即释迦事表也。口传。
  一。多宝塔本尊印相事。东寺大真言师良建房实兴上人。淡路国成相寺多宝塔婆被建立。其本尊胎藏界大日智拳印结给。世间人总以不存知事也。大方不审相。此事东寺流意。多宝佛金刚界大日也。仍胎大日智拳结。不二大日即是金轮也。金轮者即金界大日也。其上多宝佛者银色女经。定慧智拳印证诚法花经云。此文随分秘事也。天台流显密大事习合事。深可思之。
  一。塔中印相事。师云。三重习事有。所谓初重师资各别无所不至印(已上入塔已前印相也)。第二重师资一体无所不至印(已上入塔中始本不二心也)。第三重师资各别五𦙶印(本门意也)。私云。此三重者。如次本迹观心也。又云。二处三会仪式也。甚深甚深。
  一。大通佛印相事。(予)元应二年夏。伊豫国下向次。三岛大明神拜见。此明神御本地。大通智胜佛奉建立。其为体螺发形释迦理拳印结给。谓其相以左手拳右手风指。迹门者因分理性。理拳印尤相应。若此义本门教主可智拳印。银色女经文可思之。又十六王子御座。第十六王子者。比丘形也。今日释迦如来也(云云)。第一王子ウラト即是本地药师如来也。今法花经说相不违也。诚不思议也(云云)。又三岛明神缘起事寻申处。或僧答云。附之种种义势多之。三岛明神天下御坐之时。最前此神立影向有。日本国游历居处寻给可然处无之。仍见岛住处无之故。此处还住给。故云见岛。是此岛者最初影向之时三岛有。故云三岛。今一成相一岛也(云云。是二)。一义云。大通者法花迹门。三千尘点经给。是三惑三谛三观所表。尤三岛殊相应。深可思之。三岛缘起别有之。可寻之(云云)。
  一。土佐御船游事日记之。彼缘起云。土佐明神本是三岛明神后也。而严明神三岛明神ヌスミトラレ给。故三年一度土佐御船游神歌ハヤシテ云。开ホウホウ开ク开クトハヤシテ。船入チカヘコキ游。船ハタヲタヽキテ唱也。是ウハナリトオトコトノロヒタル意也(云云)。是内法准。一切众生色欲离。心地不生悟法性真如宫可归事表。
  已上物语记之。更可寻之(云云)。
  一。高野大塔建立事。师物语云。中比高野山大塔修造事有。其时此塔婆地引地底石柜中。又铁箧有。其中五尺剑有。其五蛇缠。以此事公家经奏闻。其时以敕使。此剑被召。其夜帝王有御感梦。密迹金刚力士等南殿庭上充满。其故敕问处。彼密迹等申。我等是高野山大塔守护者也。有大师誓约故。我诸冥众天等致拥护者也。若散在流布。佛法凌迟。仍为此事诉参入由申。其时梦觉重被之立敕使。被止此事毕。口云。凡此大塔高十六丈也。表南天铁塔也。五尺剑五蛇缠。是境智所表也。亦是无碍意也。色心和合。十六生正觉位叶是表也。口传(云云)。又云。龙女正觉者。法花宝塔前唱。此宝塔者南天铁塔也。龙女即金刚萨埵也。故宝塔中龙神安置事此事表示也。我等身中方三寸金色蛇有之。识大心王即如意宝珠也。八祖相传如意宝珠云此事也。故铁塔中心龙神安置事。深可思之。又云。不动生生而加护灌顶云事有之。山门相承九彻法一体也。所谓色心不二六大无碍意也(云云)。五尺剑五蛇缠。此云云欤。最秘最秘。甚深甚深。又云。生身辨才灌顶秘法有之。可受更习合也(云云)。
  一。大塔相貌事。示云。大塔者表南天铁塔也。高十六丈也。多闻天所持塔婆十六丈也(云云)。外表四角而内者八角也。安五大虚空藏也。能住尊者。金刚界五智所表也。所居塔婆者。胎藏界之表相也(云云)。彼经云。金刚峰楼阁。一切瑜伽瑜祇意也。深可思之。
  一。七佛相承宝剑秘法事(东流。云云)。示云。不动剑印是也。亦名从上诸佛下彻界生印也。何者立合二头指事即心法也。心法体上诸佛下众生。其心性全无差别。一筋トヲル故也。以二空押二火事。以赤色三昧烧尽烦恼故也。又名降魔印。是释尊成道时。举一指降魔云此印也。サレハ东寺释尊两度成道云也。何者宝塔品时。以一指开塔户给。此时拳一指降魔。得内证悟。后入塔内给云也。是降魔印根本印云也。用火界咒三反也(云云)。次付刀鞘印二十反加持有之。般若二十空习也。以般若智断三妄执。显心上莲花。是则法花经也。宝剑图在别。可受寻也。口传(云云)。又云。高野大塔纳之法此事也。甚深甚深。
  一。金粟王塔事。师云。不思议疏。金粟王塔下得者。善无畏三藏于乾陀罗国悟闻不思议于唐土书之。南天铁塔即金粟王塔显(云云)。
  寿久二年八月二十三日记之。
  一。以净名大士习大日事。示云。净名亦名金粟如来也。又善无畏感见给铁塔事金粟王塔下也。大日如来俗体五佛宝冠着。净名俗体也。方丈室表寂光也。铁塔又法界体也。能能可思合也(云云)。天台释云。净名空室表常寂光日之故。入者唯嗅佛乘(文)。
  一。以维摩诘习文殊化身事。示云。两方所部菩萨故也。所谓西方四菩萨中。金刚语菩萨即是净名大士也。道范瑜祇经疏云。净名者金刚语菩萨也。无言而说法门。是则自性法身说法相也。色尘说法义可思之(已上。取意)。
  一。阿育王石塔院事。说云。大日本国蒲生郡有寺寺奥有石塔故。号石塔院。凡此塔者。昔阿育大王八万四千基石塔起立以迅疾鬼投十方。而三基日域飞来。今石塔院其随一也(云云)。又塔水轮中有三尺。金塔塔中纳佛舍利。舍利放光明照十方。
  一。石塔寺再兴事。记云。寂照法师(号圆通大师)入唐巡礼而到阿育王山。寺前有池。僧众答云。大日本国致法施。爰寂照阿问其故。僧众答云。大日本国江州蒲生群阿育王塔婆有之。其塔婆光明浮此池。仍拜之。依之寂照记此由而纳箱浮大海其铭曰。
  大日本国比睿山楞严院御房寂照法师状。爰此箱经三个年熊野山那智浦着岸。惠心先德开箱见之。所记如前。仍先德崛显此石塔寺两兴处也(云云)。又云。三川入道寂照显神我国影现。今爱智郡杮御园总社三川部大明神是也。此神每日石塔寺塔下影现给者也(云云)。此塔有光照蒲生郡测识佛舍利光明也。云事(云云)。已上传记取意。
贺登上仙(云云)。寂照法师号。
  贺阿也火头也三川守(□故也)。
一。额铭事(大)。
  阿育王(宋帐)。
  石塔寺(即之书)。
  高二丈六尺。水轮内纳金塔三尺(云云)。
  记云。此石塔者最初重许见。依寂照法师告惠心先德崛显而成三重塔婆毕。我国不思议日域奇特此事也了。
  已上任古老传记缘起别有之。
  西明寺禅门时。彼石塔寺僧等。此寺石塔者。阿育大王八万四千基塔婆之内三基。日本迅疾鬼设之其随一也。令修治之由申之。其时西明寺被仰云。彼阿育王石塔。水轮之中三尺金塔有之。其中佛舍利安置之。然间此塔见。水轮中有物。量知金塔中佛舍利有之欤缘起有之。可寻彼也(云云)。
  一。阿育王塔相貌事。
  横九尺(云云)。
T76079301.gif
  高三丈六尺许也(云云)。
  水轮竖合欤。
  溪岚拾叶集。
  文保二年正月十一日于天台黑谷任师说记之。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建武五年三月二十日。辨势。
  永享十一年六月十七日于江州姨绮山阿弥陀寺西谷中学房为弘通结缘令书写毕。
玄觉。
  文明八年六月十日于比睿山首楞严院饭室谷千手房东向部屋书写毕。英有。
  于时大永八年(戊子)正月二十五日于同院内安乐谷书写毕。●●觉真。
  元禄十二年岁次己卯十月十六日以惠昭等运两藏本较之书之。
  天台兜率溪鸡头院严觉洪道。

溪岚拾叶集。

  第七卷感得事。
  铁塔与金粟王塔同异事。
  达摩掬多事。
  教时义菩提心义不相违事。
  大日经序(太子内率府曹泰军事清阿崔瞿)。
  昔北天竺界内有一小国。号为勃噜罗。其国城北有大石山。壁立千寻。悬崖万丈。于其腹有藏秘法窟。每年七月即有众圣集中。复有数千猕猴。捧经出脐。既当晴朗仿佛见之。将升无阶。似观云雁属暴岚忽至吹一梵箧。下来。采樵人辄遂收得。观此奇特便即奉献于王。王既受之得未曾有。至其月暮有大猿来索此经。斯顷未还乃欲损身自害。王善巧方便。殷勤再三云。经夹即还。但欲求写。见王诃恳遂许通融。且为向前受科三月即却取。王乃令众缮写。及限却还。王唯父子相传。其本不流于外。近有中天大瑜伽阿阇梨。远涉山河求寻秘宝。时王睹阇梨有□异。欣然传授此经。以其旨趣幽玄卒难精核。乃与诸圣者霄繁摭要集为二千五百颂。自法轮东流滴珠毕备。此经字旨秘而未传其致也。理蕴于诃意绝文殊外。若不从师学无得欲选其门。苟非其人制妄传授未经灌顶禁其辄闻。□有中天三藏厥号善无畏曰。开元丁巳岁。三藏乃持梵秘典杖锡来仪。朝野翕咸从请益受。大禅师一行。以三藏怀宝。远来受诏禀。因请宣译。沙门宝月。雅妙梵言精。诣至三藏临文议惧每章三复。然先代名贤传译者众。或文花而意迮。或词拙而义微。意近则滞于常习。义微则玄旨难怀。禅师存实去花。令质文体译为六卷。又译供养次第法一卷。重请三藏和上敷畅厥义随闻录撰。为记释十四卷。又三藏和尚躬亲粉绘午起圣众样图一卷。兼地契及手印图一卷。都集曼荼罗图一铺。舍治部大辅罪读之教时义之毗卢遮那经序云。此天竺之境有一小国名突希罗。其国石山半腹有秘密经藏。一时风吹梵箧一本坠堕于地。樵夫取之以上国王。国王欢喜与之达摩掬多。达摩掬多得之。自披得旨。以授国王。我善无畏三藏和上。忽得其法开成之。初来于此地翻译以兼七卷。一行笔受。和上决乃作义释。都有大日经七卷。义释十卷。都会曼荼罗一铺(云云)。
  又云。彼大日经序。是俗人东宫学士所撰。诸阿阇梨未许此序。有二失故。不用此序。一违临藏相承失。此胎藏教大日如来授金刚手。金刚手授大那兰陀寺达摩掬多。达摩掬多授同寺善无畏。二违供养法疏失。新罗国零妙寺不可思议撰供养法疏云。众云私略之次下有之。今略引之。秘录云。
  大毗卢遮那经序一卷(行)。
  胎藏相承云。金刚手付掬多。而此序云。北天山腹为吹落。故人多疑。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法疏二卷(不可思议行)。
  义释仁乐上本三。三藏于乌底那国报此供养云。此疏空中示现金色。故人多疑。
  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零妙寺不可思议)。
  昔在中天国王有四子者。其王临命终之时。王后请问大王。若崩以后何子当为嗣位。王即答云。小子可能继位也。于是父王崩后。大臣百寮皆悉来集请问遗制。王后即答如王终言。是时王后及诸兄并大臣等。奉请小子将继王位。小子答曰。我有誓愿。出家学道望济群品。不堪继位也。母后等再三重请。如父王遗言。小子亦如前辞谢。母后等三请已后强令继位。小子不敢违逆。即王位之后。更亦思惟。我住此国不得出家。我之阿姨邻国为后。宜以投托必能出家。方便逃出本国赴其国。到国境即有镇将问曰。汝何人也。小子即答曰。我是中天竺之王也。镇将曰。若是国主。何以独来也。答曰。我本冀望出家学道。若久住本国必不得出家。深冀出家学道礼拜。□遣使闻奏。王后闻之使人来迎。小子见王后䠒说志愿。王后闻说悲泣流泪哀愍伤心。良久曰。汝姓是刹帝利。净饭王子孙。释迦如来远从侄也。我闻释迦舍太子位出城入道乃成正觉。天下难舍唯弃宝位。汝同释迦。舍国王位发大誓愿。必得成佛哉。今日以后。随百姓门持钵乞食粗饭持斋。可以悲伤矣。虽然大丈夫可。冀至心誓愿无可奈何。便许出家。为请境内高德法师为作弟子。出家学问。小子禀姓明惠。一闻便领妙宗。二闻比知千百。虽学不多年所学悉尽达。于是其法师辞曰。我之所解尽矣。更无所以演说。吾闻其国贤圣大德。宜到彼所而学也。小子奉教礼谢而退。往至贤师之所修学如前。乃至经历五十余国乃至北天竺本云者如何。答。指南天铁塔欤(金粟王塔下同明别所)。
  东曼荼罗抄云。有一曼荼罗。今世流布之。诸尊座位多异经说。自是一途。
  安公付记云。是天竺曼荼罗(文)。
  私云。此释意今所流布无畏感见名付现图曼荼罗欤。如安然释者。此曼荼罗。即龙树感见为。铁塔下毗卢遮那现其身及身曼荼罗也。都率口释显然也。故之安然口释。天竺云南天也。云事。
  问。若尔者世流布曼荼罗何无畏感得如何。答。掬多无畏授。外合感得。次第七卷准知之。大原决云。师云。世流布曼荼罗。昔善无畏三藏。藏经中大曼荼罗佛所密密也。显露图义相违仙旨。若意者之且兆也。仍祈请给。即空中现此大曼荼罗故。云现图曼荼罗也。佛随宜为无畏说之故云随宜(云云)。今此曼荼罗观自在金刚手等诸尊。多行安之处狭故也。如除盖地藏院一行等。皆可向大日也(云云)。
  金刚顶经义决(沙门智藏记)。此经有百千颂广本。非此土人所闻。并是诸佛大菩萨等甚深秘密境界相。且非声闻缘觉及人天小智之所闻知。此地梵网经两卷。从此经中出浅略之行相云也。其中广相根未有堪。此略瑜伽西国得灌顶主说相付。而其广本且不传之。其百千颂本。后是大藏经中颂略也。其大经本阿阇梨云。经箧广长如床。厚四五尺。有无量颂。在南天竺界铁塔之中。佛灭度后。百千间无人能开之。塔以铁扉铁锁而封闭之。其中天竺国佛法渐衰时。大德先诵持大毗卢遮那真言得卢舍那佛而现其身。而现多身于虚空中说此法门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写讫即灭。即今毗卢遮那念诵法要一卷。是时此大德持诵成就。愿开此塔。于七日中绕塔念诵。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门乃开。塔内诸神诵怒不令得入。唯见塔内香灯光明一丈二丈。名花宝盖满中悬列。又声闻赞此经王时。大德至心忏悔发大誓愿。然后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寻闭。经于多日诵此经王○便令出塔。塔门还闭如故。尔时书写所记持法有百千颂。此经名金刚顶经者。菩萨大藏塔内广本绝世所无。塔内灯光明等。至今不尽。此经百千颂本。此国未有。此略本至此土者。于开元之初金刚菩萨阿阇梨云。我从西国发来度于南海。其大船三千余只。一一皆五六百人。一时同过大海行。至海中逢于大风。诸船及人至皆漂没。我所附船。且欲将没。尔时船主见欲没船上诸物皆掷海中。当时怖惧忘收经夹其百千颂。且掷海中。唯存略本。尔时我发心念作除灾法。大风便止。去船周回可一里余。风水不动。船上诸人皆归于我。渐发来得至此岸。来到此国于开元七年中。至于西京。一行禅师求我灌顶。闻有此异希有法门。乃令伊舍罗译为汉文。一行等乃亲自笔授。一依梵本次第而述其意不失。意义未圆。此以窃观诸修行者。虽有寻读莫知所从。又浅智愚识亦为难入(文)。
  诵经决云。师云。金刚智译胎藏一卷□是伊舍罗○所诵也。三藏即随口诵译之。即是大日经第七卷同本异译也(云云)以此决案之题同既一也。可云同欤。
  问。铁塔与金粟王塔同异云何。师云。是又同习也。
  问。铁塔南天也。金粟王塔北天也。何一哉。师云。不疏序北天欤之由见。然而乾陀罗城。无论北天也。金粟王塔必北天不见欤。能能可访寻也。问。铁塔与金粟塔一也(云云)。不思议疏其将又广分源不能寻。遂供养次第求请。和上供养万法。和上受请于金粟王所造塔边求圣加被故。故安然释云。可谓受经掬多后得。文殊授念诵次第决然。
  义决云。中天竺国佛法渐衰时。有大德者。诵持毗卢遮那真言得毗卢遮那佛现其身。及现多身于虚空中说此门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写之讫即灭。即今毗卢遮那念诵法要一卷是(文)。
  故安然御释云。虽不具足印契观念。能被其念他。例如龙树先持大日真言感得。大日示现真身据持诵法。龙树承之持诵成就咒白芥子打开铁塔。论初心法则不具也。已被佛应决。亦然者乾陀罗国既持经授王。铁塔才真言许先受不及受经。若然者既各别塔哉。答。海云胎藏相承云。大日金刚手逢掬多(云云)。同金刚界相承云云。大日普贤妙吉祥龙树(云云)。故云龙树所持大日经六卷受之欤。其供养次第法未受之间。于塔外感得之。入塔中受灌顶故付法传云。龙猛入南天铁塔中亲受金刚萨埵(文)。苦如此存乾陀罗城。王授经事何谢之。若尔者两塔犹可一欤。同安然御释龙树不具印契观念能致悉地(云云)。龙树若先受经观念可具足之。何云不变观念哉答。虽有观念。唯理观念不许之事。理具色支分闻满念可许也。第七卷未感得以前于。非事理具足观念欤。仍尔云欤。
  问。龙树若先受经者。依何入铁塔诵出两部云哉。答。色经卷传为披人间云。先所传经者。若会金刚手以声传之欤。安然御释云。如佛在世金口演说。以声为经。若佛去世纸墨传持用色为经(云云)。依此经者。未入铁塔已前。以声传之为经。王授之入塔后以纸墨为经传人间。可云欤。
  问。于金粟王塔边感得念诵法要事见不思议疏。此疏大略见。答。无畏感得。菩提心义又引此疏云掬多感得。然和上引同疏。或云无畏或云掬多。此相违如何师云。和上乍引同疏何有相违耶。先菩提心义文无诤掬多感得见。付之案之。件不思议疏序。无畏品。宣语不思议之记也。故乾陀罗国王所谓凭和上者掬多欤。无畏语和上者。是自非与小子云。又师掬多和上云也。
  问。掬多感得者非无畏感得。何可载不疏耶师云。相承继掬多传受非无□□□□畏可说教时义之有相承次第也。掬多本受于金刚手(海雪相承)。又于金粟王塔边受文殊故。掬多相承是继也。此法授无畏也。
  问。不疏掬多授无畏之旨不见也。师云。感得写一本奏王者。掬多奉授王也。自写一本。旨从掬多无畏传受之。无畏自一本写取也。此序总无畏语也得意自者无畏也。掬多和上云也。
  问。若尔者教时义引不疏文云可谓受经掬多也后得文殊授金刚次第(云云)。此文无诤无畏感得见。授念诵次第可读也。言意者掬多先从金刚手所传受。□先授无畏。今又于塔边掬多文殊授念诵次第。无畏又掬多授。如此得意。教时义菩提心义。不可有相违欤。
  问。达磨掬多谁人耶。师云。分明难定之。多分以龙智阿阇梨为掬多。我山东寺令如此而此义大难等有之。龙猛菩提心论供养次第法引之。若势力广增益(云云)。于金粟塔下掬多感得第七卷。掬多龙智龙猛阿引此文耶(是一)。海云金刚界大教王经。师资相承付法次第记之。龙智阿阇梨。
  又经说百余年○又以法付为金刚智三藏阿阇梨○三藏和上为弘法杖锡五天来游震旦。时有中天竺国三藏○传法东国。与金刚智三藏出玄宋朝。同为国师。知三藏金刚智解金刚界法。遂为于金刚智三藏请传金刚界五部法。时三藏金刚智云。中天竺国无畏三藏。解大毗卢遮那教。钦言此法甚深难遇。昔于南天竺国闻有大毗卢遮那胎藏名。遂游五天访求耶。是解者今至大唐喜过此法。遂请无畏三藏求授毗卢遮那大教。互为师资(文)。如今记者。龙智阿阇梨不传胎藏界欤。金刚智词有大毗卢遮那名(云云)。我师龙智阿阇梨传胎藏者何有此语耶。若尔者掬多非龙智(是二)。又如海云记者。金刚手授掬多(云云)。掬多若龙智云者。受金刚手事如何。龙猛受文殊可受金刚手外龙智争受金刚萨埵哉(是三)。以前道理掬多非龙智云有何失耶(云云)。答。与会次第难云。菩提心论引供养次第文事。于金粟王塔下所感得文引之文欤。即龙树欲开铁塔。所感得引念诵法要之文欤(是一)。龙智不传胎藏云事。以海云记密量事仿佛乎。表制集四云。大广智三藏和上之碑(敕捡校千福安国两塔院法花道场沙门飞锡撰)。□□□□安以求出要。见大弘教金刚三藏以为真吾师。至开元二十九年秋。先师厌化入塔之后。有诏令赍国信使师子国○其国有普贤阿阇梨耶云者。位邻圣地德为时尊。从而问津无展乃诚奉献金具宝曰。吾所宝者心也。非此宝也。寻即授以十八会金刚顶瑜伽并毗卢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夹五百余部。佥以为得其所传矣。十住心论第十云。秘密庄严住心者。即是究意觉亦同心也。源底如实证语自身之数量也。所谓胎藏海会曼荼罗。金刚界会曼荼罗。金刚顶曼荼罗是也。又云。今所传真言教法修作答据大日经云。诸佛菩萨如是人所不能离。即是大悲曼荼罗。一切真言相智法尔虽传答初从大日尊下至青龙阿阇梨有地叶大阿阇梨一部其法号曰摩诃毗卢遮那。究竟大阿阇梨耶。金刚萨埵大阿阇梨耶。龙猛菩萨大阿阇梨耶。龙智菩萨金刚三藏大广智三藏青龙寺惠果阿阇梨。如是大阿阇梨等转之而授文。依此等文。龙智阿阇梨传两部经。若用海云记意者。金刚智独于天竺不受胎藏界云也。龙智阿阇梨对金刚手受法事。时代不可合(云云)。然而上圣之习何不变乎。有机感应不可偏执欤。是三。以此等意龙智即掬多云者何等耶。师云。龙树经开铁塔感得念诵法要给耶。何又龙智重识得之哉。颇言其经欤。龙智传两部事共具也。又金刚一界传见文甚多。所谓贞元录表制集等也。不能委载之。但此中于慈觉明迹者。可仰海云记也。俗人记录等。安然和尚不为说为欤。例大日经序也。尚海云金刚界相承记可思之哉。上圣之习不可凡下下量。发机有感事。此念珠为诠也。但龙猛菩萨感得供养次第打开铁塔颂出两部事教。以之此教观模。此龙猛胎藏教不传持。龙智我感得之授善无畏事失本怀。龙猛胎藏微人间不流布。龙智感得胎藏传授流布云事如何。能能可思之。
  问。掬多龙智者谁人耶。师云。难定。且龙猛掬多可云欤。此义大略非常义。可厌可厌。但东寺人也。立此义辈有也。由粗传闻之。我山觉大师印信胎藏相承之大日金刚手达磨掬多善无畏掬多龙智今相承龙猛无之。何可尔哉。似忌深矣。
  问。若掬多即龙猛云者。无畏如何相承之哉。时代不可合哉。掬多尚耳为龙智欤。附法传云。玄奘三藏行状云。南天竺磔迦国庵罗林中。有一长命婆罗门。年七百余岁。亲其可称三十许。又贞元禄云。龙树菩萨弟子名龙智。年七百余岁。今犹见在。在南天竺国。传授金刚顶经瑜伽经及毗卢遮那总持陀罗尼法门五部灌顶诸佛秘密藏及诸大乘经。掬多善无畏传之。那兰陀寺有达磨掬多者。掌定门之秘论。佩如来之密印。颜如三十许。其实八百岁也。玄奘三藏。昔曾见之。畏投身拔足。奉为本师一日持食之。次旁有一僧。震旦人也。畏见其钵中见油饵尚温。粟饭犹暖。愕而叹曰。东国去此十万余里。是波朝熟而通也。掬多曰。不言真可学。而后乃授无畏总持瑜伽三密教者。善无畏碑铭序云。那兰陀寺有达磨掬多唐法护。颜如三十许已八百年也○和上见本师钵中非其国食。示一禅僧。禅僧华人也。见油饵尚温。粟饭余暖愕而叹曰。中国去此十万八千里。是彼朝熟而午时至。此何神速也。会中尽骇。唯和上默然。本师密谓。和上曰。中国白马寺重阁新成。吾适受供而返。汝能不言真可学也。乃授以总持尊教(文)已上附法传与无畏传。长命次第同人见。掬多即龙智事尚显然欤。师云。掬多长命。龙智也云事不可定量。其后海云金刚顶经相承身法记云。以此付为龙猛菩萨。龙猛菩萨又虽数百年。以法付属龙智阿阇梨云。龙猛长命御ケリ见。何必龙猛知短命。上圣事不可事知欤。龙猛无畏时代不合事又难科也。但长命龙智不空三藏会外。龙猛若长命何不会之哉。
  问。无畏传云。玄奘三藏昔曾人也(云云)。即掬多玄奘见也。掬多龙智云玄奘不可见之。涅槃疏云。六百年马鸣出。七百年龙智等(云云)。或书云。玄奘唐贞观三年发向天竺。同十九年归唐。佛灭后千五百八十余年也(云云)。龙猛佛灭后七百岁出。有无量纵八百岁题玄奘不可见之。玄奘佛灭后千五百余岁往天竺。争可会之哉。师云。楞伽经云。如来灭后八百年中。南天竺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者。彼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文)如此经者。八百岁出有尔玄奘何不会有哉云勘之。出生义云。同佛已降匝相付寄师子得于毗卢遮那如来方授。而初传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得之数百岁。传龙猛菩萨。龙猛菩萨受之又数百年。传龙智阿阇梨。又住持数百年。传金刚智阿阇梨。金刚智阿阇梨。以悲愿方将流演于中国。遂契瓶杖锡。开元七载不自上京十四载达得其人。复以约传不空金刚阿阇梨(文)。如此文者。金刚手龙猛龙智皆数百年立。龙树长命之条自降矣。
  于时贞永元年十二月上旬之比于嵯峨野州问答决疑了。大概得之可求法比丘相祐。
  宽元三年(癸卯)七月二十二日于大原山本庵宣出写了即谈识了。
  宰圆记之。
  元禄十五年壬申六月六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杂记部。私苗。
  一。神明二间安置事。
  左。T76079701.gif。十一面(如常)。
中。T76079702.gif。圣观音(如常)。
下。T76079703.gif。如意轮(六臂。如常)。
已上安置相也(云云)。
  口云。神明降临神诧曰。我本地者。以日轮为体也(云云)。娑婆示现之观音者观音故也。是一。又云。极乐称为弥陀尊。娑婆示现观世音者。先德问答记曰。娑婆示现观音者。如意轮也(云云)。谓意者心王无分别者。阿弥陀也(极乐)。心数相用之六识者。如意轮(娑婆)。是故曰天。如意轮者。即今神明也。都表如意轮事。深可思合之。又云。神明影响元起者。防阿修罗难降临给。今十一面观音者。修罗道之能治也。贤瓶所治之相。深可思合之。师物语云。此御本尊效验无双之间。赏罚严重故。被移醍醐寺毕。而当今御代。建武元年被移二间毕(已上)。法性寺上人拜见方如此(云云)。
  一。天王寺镇守十五所。北向安之。
  布留。大原野。春日。稻荷。松尾。贺茂八幡。太神宫。住吉。广田。熊野。三十八所。白山。小寺。生宫。已上。
  一。住吉大明神本地事。
  一御前(阿弥陀)。二御前(私云。传云。药师住吉社坛交)。三御前(大日)。四御前(正观音样ハ一入当千。□□□□马立样也云云)。
御本御前(毗沙门)。
  一。根本山王事。
  一。中堂安置山王(今奉移虚空藏彼岸所慈惠大师御代)。
  智证大师御代奉出内障建立别社坛奉安置之件。社坛者山院南(号宝藏)。空地也。每月晦日。当僧参此灵地令修庭立念佛。自彼砌奉移虚空藏尾件山王奉名根本山王。智证大师御安置之时南方正面也。奉安置南向(向食堂北野)。
  一。神宫寺内阵山王(影向山王高祖大师御时)。
T76079801.gif
  件山王者。无御体名影向山王。高祖大师始入神宫寺院练行之时。山王始御影向。其形如天女天婆夜叉神(云云)(口决更问)。其后传教大师御出家件。御发奉埋。元彼地。御发堆山王申也(件地口决更问)。
  此二个所外奉名根本山王事。当流不及相传也。影向根本山王事。当流随分相传御出家事。向秘决意也。
  一。注进。
  日吉宫本地位阶次第事(山王记录委细注有之。仍略之)。
  一。日吉贺茂为天照太神王子事。日本纪云。鸭河原一柱志贺郡一柱(云云)。示云。日本纪家以此文日吉贺茂伊势王子习(云云)。
  一。宇佐社僧以法花为名字事。当社僧实名神置上经字置下。如此名字付也。所以神妙。神法。神莲。神花。神经等(云云)。如此付来也。神明垂迹以来已及二部毕(云云)。无冥加人。恶字名乘アタル也(云云)。
  一。宇佐宫正像末三时阏伽井事。宇佐宫侧三重阏伽井有之。正法时分上重阏伽水有之。像法时分上重水沽渴中水出也。当时分末法时分下重阏伽水出之。不思议不思议。
  一。竹马社事。江州阪田郡内有社。号津久马社。此神者白须大明神妇父也。三千七百王子生也。本地阿弥陀如来也。二月八日祭礼也。此日间父之数锅载马场渡也。サレハ业平歌曰。
  アフミナルツクマノマツリハヤセヨトツレナキ人ノナへノ数数。
  此社头有大泽多柳生。三千七百余本也。此皆王子神体也。此祭礼七ケ乡土民等寄合饭持来。大飨三本盛立也。又果子三千七百合盛之。是王子断也(云云)。此祭礼日者。白须大明神必来临给也。其先相风吹来也(云云)。此祭礼日者。此所生在女人间夫数アサナへヲ戴马庭渡也。凡耻カマシキ体也。是则忏悔业障表相也(云云)。
  一。流滨明神也。本地药师如来也。江州神崎郡内胡桃庄有神。号长滨明神。亦云投岛明神也。此神昔为毒蛇住竹生岛。而今竹生岛明神为冥龙影响之时。唅毒蛇投南方。今长滨明神是也。自岛投之故。号投岛明神也(巳上传受取意)。此长滨明神社头有池。住大龙也。自岛投蛇体是也(云云)。
  一。长谷寺流记事。德道上人感梦记云。我本秘密大日尊大日日轮观世音观音应化日天子日天权迹名日神。此界能救大悲心所示现世音。已上。
  记云。德道上人。于内宫正殿神明本地拜见之由奉念之处。二丈五尺十一面观音示现给。尔时所示给文是也。长谷寺本尊其时拜见尊像奉慎者也(云云)。
  一。乙训寺事。长冈旧都有之。山家大师御住寺朝日寺号圆顿戒兴行砌也。本尊弥勒也。朝日寺与法王寺其间七八町许也(云云)。
  一。横川中堂五体。
  一法传和尚本尊(深沙大王秘密印)。二护法童子。
  三摩诃迦罗像。四化龙神像。
  五觉大师像。
  已上五体最极秘事也(云云)。
  一。三轮明神为生身文殊事。示云。大和国三轮明神者无社坛。以杉为神明。树下安三轮为御正体也。此神者遍应法界明神故。不可作社檀谓欤。甚深甚深。又云。傍有堂奉安本地。此堂者即生身文殊灵应也。于此堂修文殊法仁无不成悉地也(云云)。今(予)文殊者彼堂文殊奉慎也(云云)。
  一。伯耆大山地藏权现事。示云。大山镇守者。神体地藏菩萨也。僧形头戴冠给。故号地藏权现也。此山皆沙常恒沙崩。缘起曰。此山崩尽慈氏世尊出世时。多宝塔婆可涌出也。
  私云。此地藏权现僧形冠着给。表真俗不二也。是则世俗义圆融不二意欤。弥勒出世时。宝塔涌现者。本来不二法界圆融义为表也(云云)。
  一。越中立山为十界峰事。示云。缘起曰。此山者。十界具足所妙法法开显法也(云云)。又云。我国罪人者。先堕此国地狱。遂可生此山净土也(云云)。
  私云。此立山十界具足峰者。麓有地狱。又饿鬼峰。亦有畜生峰。有修罗峰。有人天应来峰。有缘觉峰。有菩萨峰。中央有阿弥陀峰。是则安养净土也(云云)。已上十界皆成峰习也(云云)。
  一。大隅国正八幡宫石体事。昔于灵鹫山说妙法经。今在正宫中示现大明神(文)。又云。
  得道来不动法性。示八正道垂权迹。
  皆得解脱苦众生。故号八幡大菩萨。
  口云。大隅国正八幡宫后山石破此文显现。以此石为神体。故号石体也。委在彼缘起。可寻之也(云云)。
  一。毗沙门堂佛法系昌事。密谈云。出云寺流记帐云。睿山根本大师入定七日。从定起宣云。睿山佛法回三百余岁悉可魔灭。其后移此寺仅可如萤光(文)。
  一。园城寺佛法可繁昌事。宽平圣主记云。千手院和尚语云。三井寺佛法灭之后十三年。睿山佛法可灭。但寺佛法虽灭又可盛(云云)。
  一。南都南圆堂顶上佛事。师物语云。南圆堂不空罥索宝冠。比丘形佛顶戴。世以不知之。一个相传法藏比丘习也。自是阿弥陀因位地藏菩萨也。地藏即法藏事为显也(云云)。最极秘事也(云云)。
  一。十禅师本地弥勒习事。弥勒菩萨当来座故。用彼真如无别分智(文)。是十禅师神诧证真法印感梦也(云云)。
  一。以宇治习龙宫事。古老云。宇治殿成龙神住宇治河给(云云)。日本一州最上重宝。悉纳宝藏也。余所重宝虽令散失。宝藏未纷失也。宇治殿成大龙。每夜丑刻自河中出现。巡见宝藏故也。
  一。平等院号事。师云。弘法大师安置爱染明王故也。所以爱染王平等王习也。手有情灵精拳平等天下接领也。摄禄天下掌中拳万人摄伏事。深可思之。所以爱染王以如意宝珠为三摩耶形。龙神亦以宝珠为心肝。凡如意宝珠者。如意自在。自元雨万宝故得名也。此尊四海自然通领义。深可思之。
  一。宇治佛法繁昌事。师物语云。宇治殿者。平等院本愿也。其勤行作法者。例时外别数多行法不置给也。其故本愿规式定置分限令懈怠者。其所令荒废也。供僧等器用者。显密硕才道心坚固僧侣等被补置也。私行业如法故。彼所者兴福也(云云)知法高行者。所修三业都以不懈怠也(云云)。
  一。法胜寺圆堂爱染王事。玄奘三藏自天竺归震旦。奉渡释尊御作一尺二寸爱染像。并释迦像毕。爱染王者。高丽惠慈法师。奉移日域。大和国寺本暂安之。
孝谦天皇御宇。山城国平安城神乐冈南麓。飞来枯木洞影向。
  嵯峨天皇御宇。弘法大师八臂像被作。笼八角三重场安之。承保二年正月十五日。东山神光瑞。依神光以上乡小野宫中纳言实平被寻。神光之时大师御作建立爱染王瑞。依之被下。御所于白川安伽蓝建法胜寺。八角圆堂彼爱染王是也(已上)。
  一。法胜寺药师堂本尊事。本山棱严院缘起云。此药师如来者。五僧谷睿观上人。自慈惠大师被相传之像也(云云)。御衣木者。清凉山灵木也。相同根本中堂药师如来御衣木。加之西塔院琉璃堂药师。日野药师。美浓国横安寺药师如来等。皆以同衣木。又云。山家御所持药师如来一躯。自花山一条两院至于白川院代有。治承第二历沾洗上旬比。于东塔南谷圆融房记之毕。僧正明云。
  一。佛法凌废因缘事。当寺惠师物语云。佛法凌废事。第一未田地坐具迹计龙神乞之。此坐具变满大池。此龙神池云毕。是第一谬失也。次大天说五法乱佛法。是第二失也(云云)。又或传云。大圣文殊坐具迹魂帝乞之。此坐具变归五台山。仍成文殊净土毕。凡佛法威现虽施之大方狂惑也。
  一。黑谷地境事。本院北谷报恩房僧都仁宗。地相法桥附第天下无双相人也。先师上人御笼山最初。请彼僧都当谷地境令相给。彼僧都相曰。谷深水流长远。必深法此处可留。但戌亥方カケテ谷スクニクタテ水流留处无之。世福缺处也。然而西山重重叠。正法护持多闻天此谷守护。应知深法当谷留。智者此谷不可绝。又云。近程可繁昌处也(云云)。又云。先师上人云。正法护持多闻天。远守护故。此谷法流受者。余处弘通可广也。于当谷弘通。イト不可广博也。谷怀中狭迫故。深法者来际可止住也。持又青龙所在故。佛法此处可留也(云云)当谷者亦号净名崛(山号)青龙寺(寺号)唯心院(院号)。凡此谷为体。女人阴形也。流水辰已丑寅方流合一水流下。流末长远也。令法久住表示者欤。智高德明圣此谷。可出现相貌也。サレハ当谷智者不断绝也(云云)。
  一。惠心先德被修生身供事。横川灵山院者。惠心御建立也。被模灵山净土故。灵山会上听众等。悉四壁被书。宝塔涌现于空二佛并座相。朝供粥日中供时。在世仪式不违也。夏奉扇冬奉火。号之生身供也。先德御意奉仕佛只生身仕スべシ(云云)。如在礼奠云是也(云云)。
  东福寺住持次第。
  圣一和尚。东山(慈一)。无闻(普门)。白云(道愿)。藏山(无莲)。无为。月船。平等(痴台)。侣西塔。南山。双峰(宗源)。仙溪。天柱。双峰。虎关。士昙。无外(小师)。
  泉涌寺住持次第。
  雅禅法师(俊芿)。赖圆(空月无入院)。性海(无入院)。圆悟。明观。愿行。觉一。素道(私元)。空一。
  京中三十三所观音事。
  六角堂(如意轮)。讲堂(一条西洞院千手)。誓愿寺(不空罥索本尊阿弥陀)。荒畠(千手正亲町堀河)。朝日寺(十一面北野)。报恩寺(千手七观音)。北小路大宫(千手)。堀出观音(十一面一条乌丸)。枯川观音(十一面武者小路富小路)。北原辻(千手)。川崎观音(十一面)。东持院(千手二条朱雀)。沟观音(千手)。千手(近卫朱雀)。祇陀林(十一面)。今长谷(千手十一面)。子安观音(天摩云西)。粟田口观音(千手)。真如堂(千手)。满愿寺(大陀罗前)。中山(十一面觉大师御作千手清明本尊也御帐中奉纳)。冈崎(千手阿弥陀宿房也)。谷堂(如意轮中山)。大谷(千手本七观音中)。太子堂(如意轮)。长乐寺(准胝)。四辻(千手双林寺口)。鹫尾(千手)。云孤寺(千手)。蛇辻(千手)。子安观音(清水阪西大门前)。高桥观音(枯川观音)。六原观音(地藏堂)。清水寺(千手)。七观音堂(阪面北貌)。小田原(阪面南貌观音)。观音寺(今睿奥)。稻荷观音。荷稻大路(千手)。下北小路町(正观音)。稻叶当(十一面)。四条室町(空也上人御作)。三条坊门鸟丸(如意轮)。春日町太根(观音)。御灵堂(千手)。常圣院(观音)。下御灵(千手)。
  已上四十八所。
  溪岚拾叶集。
  文保二年正月十一日于天台里阁任师说记之毕。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文安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于龙宗寺书写之毕。证庆。
  文明十二年(庚子)二月十六日于帝释寺书写毕满山三宝知见纳受。
  比丘通舜(生年五十九)。
  长享三年(已酉)七月二十四日于鞍马寺书写毕。
  多闻大天悉知照明给。●●庆义。
  元禄八年岁次乙亥夏六月八日以饭山本坊藏本于兜率谷鸡头院□轩书之讫。
  法印大僧都严觉(年三十七﨟二十六)。

溪岚拾叶集。

  真言教元由事(付菩提心论。私苗)。
  楞伽经第九云。大惠菩萨问云。何是如来内证境界。世尊告大惠言。我乘内证智。妄觉非境界。如来灭度后。未来当有人。大惠汝谛德有人持我法。于南天竺国中。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能破有无见。为人说大乘无上法(文)。付法传注云。我乘者。谓如来最上秘密乘。内证智者。谓如来所证五智三十七智及一百八智。乃至十佛刹微尘数不可说不可说四种法身智。具如金刚顶经说(云云)。
  一。龙猛菩萨事。示云。龙猛亦云龙树。传云。其母树下生因字阿周那(阿周那树名也)。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号之曰龙树(云云)。上文云。大龙菩萨○接之入海。于宫殿中发七宝函。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龙树受读。九十日中通解甚多甚多。
  付法传云。释迦如来掩化之后。八百年中有一大士。名那伽阏赖那菩提萨埵(唐云龙猛菩萨。旧云龙树。讹略也)诞迹南天。化令被五印。寻本则妙云如来。现迹则位登欢喜。和尚说是则观自在王如来之异名也。云者平等覆护之义。妙者甚深难测之义。
  楞伽经及摩诃耶经等。释迦如来所悬记则是也(云云)。
  一。龙猛出世时代不同事。示云。或六百年。或七百年。或八百年(云云)。师云。龙树菩萨住世三百岁也。初百年者在外道家。弘阴阳法术。从初云六百年也。中百年者习释迦一代教法。从中间云七百年也。终百年者开铁塔。弘真言教。从终者八百年也。经论异说不同无。师云。如来灭后六百年之间。佛法渐衰。而邪风频扇。爰龙猛大士愍此倒惑。而出兴于世间。初百年之间习外道教法。弘阴阳法术。为道士之上首。凡外道教法者浅近也云移释门。中间者习佛教。作千部论。七佛教法者皆纳于龙宫事闻。入海中龙宫之大本见给。爰如来内证者。纳于南天铁塔事闻。开塔敷弘秘教(给)也。仍终百年者真言弘通之时分也。是则如来记莂无违。如来所遣行。如来事大士者欤。
  一。南天铁塔事。金刚顶经义决云(智藏)其大经本阿阇梨云。经夹广大如床。厚四五尺。有无量颂。在南天竺铁塔之中。佛灭度后数百年之间。无人能开。此塔以铁扉铁锁而封闭之。其中天竺国佛法渐衰时有大德。先诵持大毗卢舍那真言。得毗卢舍那佛而现其身及现多身于虚空中说此法门。及文字章句次第令写。写讫即灭。即今。毗卢遮那念诵法要一卷是。时大德持诵成就。愿开此塔。于七日中绕塔念诵。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门乃开。塔内诸神一时踊怒不令得入。唯见塔内香灯光明一丈二丈。名花宝盖满中悬列。又闻赞声赞此法时。此大德至心忏悔。发大誓愿。然后得入此塔中。入已其塔寻闭。经多日诵此经王广本一遍。为如食顷。得诸佛菩萨指授。所堪记持不忘。便令出塔。塔门还闭如故。尔时书写所记持法有百千颂。大本此国未有。此略本者至此土者。于开元之初。金刚菩萨三藏阿阇梨云。我从西国发来度于南海。其有大般三十余艘。一一皆五六百人。一时同过大海行至海中逢于大风。诸船及人并漂没。我所附船亦欲漂没。尔时两本经夹。常近于身受持供养。其时船主见欲没船上诸物皆掷海中。当时怖惧忌收经夹。其百千颂亦掷海中。唯存略本○乃令伊舍罗译为汉文。一行等乃亲自笔授。一依梵本次第而述(文)。大日经开显(弘法)云。于大日经十万颂者。龙猛于铁塔中诵出之(文)。菩提心义第三云。若诸大乘所说四种陀罗尼中。有大日尊陀罗尼咒。若人持诵归依大日。虽不具足印契观念。能致悉致。例如龙树先持大日真言。感得大日示现真身。授持诵法。龙树受之受持成就咒。白芥子打开铁塔。论彼初心法则不见。已致佛应。故知。若唯诵咒。若念大日。若供尊像。随一致验。是大日。私云。东义云。两部共塔内也(云云)。天台义云。两部共塔内也。如东义。或云。金界塔内也。胎藏塔外也(云云)。或云。两部共是塔外相传也(云云)。已上三义云。天台流习也。此中两部共塔外义。实义也。已证也(云云)。
  一。显密证据事。二教论上(弘法)云。应化开说名四显教。言显略逗机法弘谈话。谓之密藏。言秘奥实说也(云云)。又云。自性受用佛。自受法乐故。与自眷属各说三密门(文)。又云。问。显密二教其别如何。答。他受用应化身随义之说。谓之显也。自受用法性佛说内证智境界。是名秘也(文)。又云。唯有自性法身。以如义真实能说是绝离境界。是名真言秘教(文)。宗轮中云。密教者。自性法身大毗卢含那如来。与自眷属自受法乐故所说法是也(云云)。苏悉地经疏云。有二种教。一显示。二秘密教。显示教。谓阿含深密等诸三乘教也。秘密教。谓花严维摩般若法花等诸一乘教。秘密教亦有二种。一理秘密教。谓法花等。一乘唯说世俗胜义圆空无二。不说三密行相。二事理俱密教。谓大日金刚顶苏悉地经等。能说世俗胜义圆空不二。亦说三密行相故(文)。金刚顶疏第一云。今于大乘有二种。一者显示大乘。二者最胜金刚秘密乘。故金刚经云。谓发大乘者。为最上乘者说。智论亦云。佛法有二种。一秘密。显示。而今经是最上金刚秘密乘(文)。智证大师诸家教相同异略集云。自初真□三藏。至第九天台大师。举九人。□教法师毕。不如天台□教。释云。第十近代睿山前入唐请益内供奉赠法印大和尚位慈觉大师。依龙猛释论之二种教。一显示教。总摄一切显教法门。二秘密教。总摄一切秘密真言法。又真言教别名一大圆教也。具见金刚顶大经王疏也(云云)。
私云。此释依大论。诸佛有二种法轮。一显示二秘密云文。立显密二乘名字云也。是则出金刚顶经释也(如上书)。
  问。大日经于何所说之乎。大日经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文)。义释四。此法王宫殿在须弥山顶。
  问。金刚顶经于何所说之乎。金刚顶经一云。往诵须弥卢头金刚摩尼宝峰楼阁。至已金刚界如来以一切如来加持于一切如来师子座。一切西安立(云云)。金刚顶经疏一云。今案经文。金刚界如来受诸佛加持已。往须弥卢头金刚顶金刚摩尼宝峰楼阁(文)。
  问。苏悉地经于何所说之乎。苏悉地经疏云。若明处者。应指普贤宫。即须弥山顶金刚手所住无非普贤宫故也(云云)。
  问。真言经教谁人结集流布世间乎。金刚顶经疏云。佛于六波罗蜜中收接法宝。以为五分。一素呾缆。二毗奈耶。三阿毗达磨。四般若波罗蜜多。五陀罗尼门。而举五人以为灭后传教者。谓。阿难·乌婆离·迦多衍那·曼殊室利菩萨·金刚手菩萨。如次令各受持一藏。若依此义。应云金刚手我闻也。若依结集传者。义通阿难(文)。大日经抄云(山王院)。又此经我闻。或云金刚萨埵之我闻。非阿难。我者此说未详。私谓。毗卢舍那对告声闻。何言非阿难耶。今示明文。佛心经下卷有毗卢舍那对告阿难言。文烦故不具引(文)。
  问。大日如来三世恒说真言法句。何曰一段化仪。言我闻等乎。金刚顶经疏云。今大毗卢舍那如来常住不变无隐没义。若依此义。诸弟子等而不应称如是我闻。只是众生无见佛。机无见佛故。不可得闻秘密大教。是传教菩萨被大悲甲胄。入于无涯生死大海。即唱言如是我闻。此即带我闻解(云云)。
  一。金刚事。金刚顶经疏一云。言金刚者。是坚固利用。即喻名也。利用为譬。如来智用摧破惑障。显证极理。又极理从本具摧破用。故云利用义。智用自体无有灭坏。故为坚固义(文)。次下云。金刚顶者。不是喻名。一切众生心法界中。从本具足金刚坚固最胜尊义。则于理体诸法奥起故。法花云。是法住法位。今止显说此秘密理。故云金刚顶也(文)。义释云。不可坏者。是实相中道。过一切语言。心行离诸过患。不可变易故。宝中之最者。是显实相中道具恒沙万德也。战中胜者。即表第一义空。一切烦恼无敌对者。此三即是阿字三义也(云云)(已上金刚三义也。云云)。
  问。当体譬喻金刚义如何。示云。大旨法花当体譬喻莲花义如也。所以譬喻莲花者。圣人悟妙法之时当体。莲花自性清净功德似莲花故。以花果譬当体也。次真言意当体金刚者。即五智五𦙶金刚。三谛三古金刚。一谛独古金刚也。是则五佛五智功德。三古金刚显也。此三古杵当体即摄法界处理也。然而五古三古形宛然事也。是事理俱密云也。当体莲花者。则八叶肉团是也。其义全同也(云云)。
  一。顶事。金刚顶经疏云。言顶者。是最胜义。又尊上义。谓此金刚教诣大乘法中最胜无过上。故以顶名之(云云)。师云。台藏意十界三千众生各各不改自体。一分不改法体旨谈也。是则诸佛胎内アル众生胎内アルママニテ。不分别迷悟义处名台藏也。依之诸佛台藏养育法界有情(云云)(杂记意取意菩提心义)金刚界于一一众生。显五智金刚佛知见。是修德佛故名金刚也。依之于五智金刚杵中。加持法界有情(杂记意取意菩提心义)。依此义门。山门胎藏因曼荼罗。金刚界果曼荼罗云。而台藏深。金刚浅云也。又台藏本门。金刚迹门云也。又云。东义金界深。台界浅云也(云云)。
  一。瑜伽事。义释第一云。瑜伽译为相应。若以女声呼之。即曰瑜祇。所谓相应者。则观行应理之行人也(云云)。演密抄引瑜伽论疏云。一者境瑜伽。二者行瑜伽。三果瑜伽。四教瑜伽(文)。说大义经云。说如来记。无分别智及以慈悲。名曰瑜伽(文)。师云。诸经者。不明三密观法。故于法性无相应义。今明三密行。故真言相应法也。故名瑜伽也。
  一。中事。师云。但金刚顶注中引明菩提心义云。文故金刚顶瑜伽中云也。东寺遍满义云。中者中道也。
  一。发事。都率释云。一发求义。二当体名发。三心即成菩提(文)。遍满义云。发者愿也(云云)。一义云。发者起也(云云)。
  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事。
  寻云。菩提心翻名如何。答。道心·大道心翻也(云云)。难云。菩提心义云。或云冒地质多。此云觉心。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此云大道心(文)。尔者冒地菩提各别可云乎。义云。敌对翻云觉。义满云道。乞只是冒地菩提其心一也。旧译云无上正真道。新译云无上正等觉也。无畏不空译亦云道。亦亦云觉(云云)。法花玄赞云。阿云无。耨多罗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则是无上正等正觉(文)。●●(冒地)●●(菩提)。示云。菩提心义云。意菩提云道心。云觉心。有二义。然者冒地菩提一云弘法释误云。
  一。菩提心四种释事。菩提心义二云。问。第二识性门云何。答云。一浅略释。以厌求忘心为菩提心体。二深秘释。以自性净心为菩提心。三秘中深秘释。以大三法羯为菩提心体。四秘秘中深秘释。以真如法性为菩提心体。
  问。以厌求妄心菩提心体意何。余三亦然。答。第六识分别善恶。厌恶求善念(文)。四运生灭不住。已念念欲念未念。此心发菩提心。菩提心亦是念念不住。后念续生。前念即灭。离缘无上正真菩提不当法体。体是虚妄。故云厌求妄念为菩提心体。第九净心即是智智。一切智即是菩提心。自求心自证心本有菩提心发。即求本有菩提。能证本有菩提。故云自性净心为菩提心体。大三法羯四曼荼罗。各有大菩提心相貌。且如五大曼荼罗中。如地大金色方坛为菩提心。又三摩耶曼荼罗五𦙶金刚为菩提心。法曼荼罗最初阿字及一切阿字为菩提心。羯磨曼荼罗事中东方阿閦东南普贤为菩提心是胎藏。若金刚顶接真实经。东方青色故。金刚部青色为菩提心。又略出经明净月轮为菩提心。又以恶字为菩提心体。又以东方阿閦及四菩萨为菩提心。一真如中体具二。一不及义。二随缘义。随缘义中又有二种。一随染缘。二随净缘。金錍论三诸法即真如。以不变故。如诸法以随缘故云净法随缘真如。心发自求随缘真如菩提。能证随缘真如菩提。故云真如法性为菩提心。师云。天台因缘约教本迹。观心四种释真言浅略等四种秘释一致习合也。甚深甚深。一义云。第一第二菩提心者。互显密也。第三限密教。第四互显密云也。一义云。四重菩提心者。悉密教菩提心也。第一第二菩提心者。六识九识不同。俱是心法菩提心也。第三色法发菩提心也。第四真如法性菩提心者。上色心二法瑜伽相应。寂照俱时发心习也。是合行深秘也。有印有明。无止事大事也(云云)。
  寻云。有四重秘释本说乎。示云。义释云。有浅略深秘两释。付深秘有重重云举二释。义释蕴古序云。举浅秘两释。会众经微言(文)。已上两释但举浅略深秘二释。不举后二释也。而零妙寺不可思议释大日经第七卷供养法之时。具举四重释也。所以释云。阿字谁说。梵王说。浅略谁说。阿字大日说(深秘)。阿字谁说。阿字说阿字(秘中深秘)。阿字谁说。真如现说阿字(秘秘中深秘)。已上。又惠果乘船秘文曰(云云)金刚已八云。然释法界体性四释不同。若浅略释者。诸三乘教所明真如法界理。若深秘释云。诸一一乘教所明真如理智十法界法。若秘中深秘释。诸真言教所明法界体性世尊三密。若秘秘中深秘释。诸真言教所明法界体性四曼荼罗。今以五字为法界者。是第四释四曼荼罗中法曼荼罗。法界体性。金刚顶一云。当知此经是内证境界之所说也。
  问。如来内证寂静无言。心思迥绝。何故今云于内证说此经耶答。如汝所说。内证境界言亡虑绝。何以故。非凡夫境界故。亦如来内证但是寂静无言等者。是即显教云所说也。彼教未知如来内证甚深义故。今此祖教其义不然。寂照俱时。寂故法俱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妨寂。寂不妨散。如来内证其义如是。
  问。诸菩萨说法必为利他。今与内证眷属说法有何利益乎。答。即自受法乐。如转轮王与眷属受大快乐。非是国内万民所行故(文)。智证释云。一凝然。一切凝然。故三身如来皆是凝然。俱随缘俱不及。寂静同时(文)。金刚顶疏云。显教如来虽说甚深。而只是莽卤。历劫萨埵虽称真言。争得伊没。今此金刚真宗人。则么驮都以为其体法。是萨缚婆缚罗。无非其教○体性毗卢居极理。以示顿觉。心品四佛显内证。以住各方(云云)。
  一。发菩提心事。问。真言菩提心者。六八九三识中何哉。答。三识俱许之也(云云)。一义云。九识菩提心也。大日经明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三句大乘而说菩提心旨。经云。云何菩提。谓如实智自心(文)。义释云。如实自心者。即是开示如来功德实所也(文)。又释开示宝所义云。所谓众生自心即是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一切智者(文)。又说如实了智旨云。一切众生色心实相。常是毗卢舍那平等智身。非是得菩提时强空诸法使成法界也(文)。此释意显宗发心。色心不二法界圆空之旨解释名发心也。而真言于法界圆融上。三密·四曼本来成觉旨解释名发心也。故是第九识发心也(文)。
  寻云。显密发心同异如何。示云。显宗意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者。解了转迷开悟谈。故经六即七位次位也。真言发心时安住极佛果德。故全不经次位阶级也。故信知四曼·三密旨处。即登大日果德位谈也。义释云。初发心时。如来定岂顿超四处至究竟耶(文)。是顿机直一念顶至究竟。不用修行等也(文)。
  寻云。发心形如何。示云。显宗一念心即性相融通无碍旨信解名发心体。兼真言台藏观八叶肉团为发心体。金界观心性月轮为发心体也。则是一一诸法事相差别。一一皆收法界也。然而八叶月轮殊摄法界之用胜故。观八叶肉团之时事理俱密义显故。观之名发菩提心也。有相机以之谓有有相莲花。无相机以之本来为觉体也。
  寻云。何故观八叶为胜用乎。教时义云。一切众生从凡夫地直入佛地云者。表其身中八分迦垂多。心开为八叶陀罗利花。故现中台八叶(文)。菩提心论云。于肉身中观日月轮(文)。一义云。真言菩提心者。八识发心也。两部大教意。东方以大圆镜智为发心。乃至以北方成所作智为涅槃也。而第八识含藏诸法。有为无为一切诸法摄在之也。又大圆镜智见诸法宛然貌智也。故此发心中台大日本来成觉体不见。只于第八识上见生死涅槃宛然。以大悲利物为先。为脱迷众生发心也。是发心修行菩提涅槃前后可云也。
  寻云。真言意有六识发心义乎。一义云。真言机万差也。何无六识发心人乎。依之义释立十六重阿梨。最初证寂然界阿阇(云云)。是虽信本来成觉旨。直难立此行。先发厌求心。先证小乘理也。例如渐次止观行者也。
  私云。第十六阿阇梨真言天台也(云云)。
  一义云。今所云六识者。佛果六识也。第九识佛眼。种智真空冥寂云。平等不二理照也。而四眼二智万像森然云。彼〃诸法宛然照事。第六识并妙观察智功德也。故缘三密·四曼发心事。佛果六识可云也。菩提心义四云。所通达心各有二义。一约九识。谓本净九识是所通达心。染秽九识是能通达心。又约九识更有二。第九净识是通达。第六意识是能通达。又约五智更有二义。大圆镜智是能通达。法界性智是所通达(文)。
  问。心意识体一云。唯识论所识为题。今论取心为题事如何。示云。心法界总体也。识是用分也。故天台流虽立九识名。而中实理心释。今注如实知自心(云云)。故以心为题也。
  寻云。今论菩提心理智中何乎。示云。理智俱取之也。故前唐院云。诸经呼真如法性名菩提心。今取理智名菩提心。此释理智俱取闻。此释意约法性平等边名理事。事诸法名事也(云云)。不空生出义云。浅识者。谓运动指节戏哢。差空者。恐有入空(云云)。
  一。论事师云。佛所说名经。菩萨所说号论。故惠文禅师发愿文曰。拔得经者。礼佛为师。拔得论者。礼菩萨为师(文)。又云。三学中以阿毗昙藏为论也(云云)。又云。十二部经中优婆提舍为论也(云云)。又云。论者惠藏也。以简择为义也。故春日明神诧宣曰。众善之中。决择第一。破邪显正。续惠命故。
一。经题事。亦名瑜伽总持教门说。菩提心观行持义(文)。示云。亦名者。题傍依义也。傍依大日经。正依金刚顶经故也。所以总持教门说者。依大日经住心品事显也(云云)。又云。瑜伽总持者。题入真言三字也。虽似真言总名。指住心品云也。苏悉地疏云。真言者。梵称陀罗尼。唐亦名总持也(云云)。而大日经表入真言。故今指之云总持也。教门说三字者。指门住心品四宗也。次菩提心观行修持义者。题三句大宗也。菩提心者。菩提心为□也。观行大悲为根本句也。修持义者。方便为究竟也。
  一。义事。示云。显宗立法体义用旨。法体胜。义用劣云也。是法体外立义用故也。真言意不尔。于真言平等上显义用。故义用胜云也。教为显异显宗所谈置义字也。又云。真如立说义深可思合之(云云)。
  溪岚拾叶集。
  建武第五天(戊寅)五月三日。于江州姨绮屋山集记之毕。天台沙门光宗。
  应永二十年(癸巳)七月晦日书之。
  灵山寺(江州)贞算(六八)。

溪岚拾叶集(菩提心论抄第二)。

  大阿阇梨事(附菩提心论。私苗)。
  师云。阿阇梨者。明解正行二义也。大师御释用正行义给。律宗五夏之阿阇梨。十夏之和尚也。光记云。觉我世亲长声呼云阿阇梨耶。翻轨师(文)。亦云明解师(云云)。
  问。龙猛大士受何师。说菩提心论耶。答。山门大阿阇梨者妙吉祥也。东寺金刚萨埵(云云)。三井金刚智(云云)。此三义共皆有凭据也(云云)。
  寻云。以前三义何证据在之乎。示云。山门义者。依海云血脉。以文殊为阿阇梨云。东寺义者。真言相承次第。大日·金刚萨埵·龙猛次第间。以萨埵为大阿阇梨也。加之东寺流。以瑜祇经为最极秘事也。所以瑜祇经云。此名普贤金刚萨埵三耶三十七智。甚深相应大阿阇梨(文)。深可思之。三井义云。凡西天大阿阇梨者。皆是得瑜伽圣者故。直持佛语。不依色经卷也。内览令然高德也。故不依书籍等也。而不空三藏受口决于金刚智。今论译出给也。故云金刚智造也。智证大师御义也(云云)。
  天台释云。天亲·龙树内鉴令然。外适时义。各据一门(文)。
  寻云。海云血脉如何。
T76080501.GIF

           ┌─一行─义林
           │              ┌─义真
达磨掬多─善无畏─┼─玄超─惠果─义操─法润─法全─┼─慈觉
           │      ┌─传教 └─智证
           └─义林─顺晓─┤
└─义真
  大日萨埵。海云。
义操。
  妙吉祥。龙猛。龙智。金刚智。不空。惠果。
金。惠则。元政。慈觉。
  示云。空中现真身多身事。文殊所现见。故净住寺相传。两部共塔外云也。是真言相承法界空也。若尔者。义决于塔内受金刚界云。约他受用应化身为一机。如此示现也。非实相承意也。故以塔外为相承本也(云云)。
  寻云。达磨掬多罗者。谁人乎。示云。龙猛欤。又一义云。龙智也。又云。达磨掬多者。此云法护。悉地宫人通号也(文)。

溪岚拾叶集。

  寻云。何故最初标大阿阇梨云乎。示云。显教虽明内证法门。逗机情故。任所化情领说。故必不要相传也。而真言不依所化情领。向自性所成眷属。说内证自受法乐教。故不闻师传者。全不可知之。故真言以相传为本也。依之为显相承义。标大阿大阿云也。义决云。此法法王秘法也。乱不可授人。必佛佛相付。若不决明师。辄而被得毁法罪。堕恶道(文。取意)。故真言法门以推量不可云事也(云云)。
  上根上智事。
  问。真言所被机限上根上智也。将亘三根欤。答。今论文上根上智(文)。付之此教是遍一切处自身成佛法也。依之五大院依义释(云云)。五种三昧开真实相一生成佛(文)。是非逗众机了。加之摄真实经为钝根人。从大智海中略出秘法。六波罗密经或复有情造诸恶业。为彼说诸陀罗尼藏(文)。大妙金刚经云。为上中下三根众生说真言(文)。此等文专为下根见。今何大根上智云乎。答。金刚顶经疏意。于机出多种。一当经所被机。次一切冷明机也。当经所被机者。自性所生内眷属也。一切冷明机者。广指凡夫具缚辈。是信本来成觉义类。皆摄一切冷明机也。金疏下云。凡夫具缚尚得得闻知(文)。此意也。苏悉地疏云。二立上中下三根。以显机只属中下二类。以真言机为上根也。此释意望显机三机百劫修行。以真言本来成觉机为大根也。又于真言上根机分三根。又可有此义也。苏悉地经疏云。问答备缘方进。是为中下。阙缘而进。是为上也(文)。此于真言中分三根释也。
  寻云。上根者阙缘而进。中下机者备缘方进云意如何。一义云。上根人者不简依处善恶。不论时节好要。不待众缘。故云阙缘。中下者具胜缘修行。故云备缘也。一义云。阙缘而进是为上也。云者。上根本来成觉悟开发故不待修行缘也。一念信解立。即毗卢遮那极果位故。全不待修行缘也。中上根必待修行缘。遮那妙位故。云备缘方进也。一义云。直入顿机本来成觉。悟发后不用修行方便也。但其菩萨界常修常证报。如来常满常显云。本觉佛上其菩萨界意用本来修行事可有之。是非转迷开悟之修行也。且是自受法乐修行可云也。仍智证御释云。如实知自心。即是一切智地受不用修行(文)。智证释此文分明也。大师御释阙缘而进释可出之。
  寻云。本来成觉上用本来修行事如何。示云。觉大师释云。顿中之渐(文)。义释云。不行而行。不到而到(文)。是本觉信解虽立之。违缘发来时。为治妄缘立本觉自受法乐行也。花严云。宗顿悟顿修(本觉修行)。渐悟渐修○渐悟顿修顿悟渐修(文)。深可思合之。
  问。上根上智者其义各别也。将上根即上智欤。示云。上根者五根中信根也。义释断菩提心为同句。云菩提心者。白净信心义也(文)。是则真言行者所发菩提心者。信心开发名初发菩提心也。真言本来成觉旨令被九界机缘故。凡夫情识不可解了故。只发信心劝也。依之文殊仪轨云。此法为最上乘者说。根性下劣者疑惑不能信。众生性净故即出一生中使成最正觉。若随此法者。应作如是信。或起一念。我凡夫云。同谤成佛旨为上根也。次上智者于信心上发本觉智。本觉成佛解了立名上智也。义释一云。于内证心地得深信力。萨般若心坚固离业受生。此释一念信心发。而其上解了。立离生死业缚身云也。
  有大度量勇锐无惑事。示云。大度量者。指顶上上智也。勇锐无惑者。指上根也。无惑者。无迷也。只是疑惑云也(云云)。一义。无惑者。从见思粗惑至无品细惑迷无之云也。何者真言说如来内证塔界。明本来成觉旨。故无一分迷云故也。五大院云。而此会中都无具惑眷属。弘法大师云。等觉难见十地何伺。是始觉修成十地等觉者不知本觉旨。故非境界云也。难云。若尔者。于凡夫有何得益乎。示云。凡夫本来内证眷属故。一度解之者一念断。立品微炎超三祇意在之(云云)。一度行法皆超三祇(云云)。金刚顶疏云。显教三无数劫勤精进功由此经力即成就(云云)。依此释故。真言教意有无量动修行功能云。故经劫数云也宜修佛乘事。
  寻云。今所谓佛乘者。与天台超八圆同异如何。示云。天台超八圆对四味三教云之。故待粗论妙也。真言一大圆云。陀梵士等外道法。乃至畋猎渔捕マテモ皆是本来修行谈。故是名一大圆也。大师释云。若就真言而立教者。应云一大圆教。如来所演无非真秘密迹故(文)。教时义云。虽真如法界无垂。而成真如法界自心佛。名遍一切自心成佛之教(云云)。是一时一佛一教谈。故取万法总名一大圆融教也(文)。
  寻云。本理大纲云。跨节三身超于八教。一大圆教也(云云)。是以超八圆同真言云。如何。示云。与夺二义可有之也(云云)。
  问。真意以师资相传为本。全不许自解佛乘欤。ハタ许之欤。示云。有二意。于四种法身中。若依法身自受用边者。无师独悟佛。本来成觉如来故。不可有资师相承。若依他受用应化身边者。必用师资相传也(云云)。难云。付法身自受用。既有自受法乐说法。何不许师资相承义乎。又内证眷属既闻法身受用说法。何无得益乎。若然者。尤以师资相承可为本。示云。内证说法者。他受用也。所化金刚萨埵也。是约九界方。故有自受用法乐得益。又有相承义可云也。是菩萨界常修意也。若依法身自受用边者。能化所化俱本来成觉体。故无相承义。又无得益欤。
  寻云。于内证他受用自受法乐义门如何。又于教主有得益乎。示云。自受法乐花香灯涂菩萨。各以自身供养毗卢舍那佛。四佛又以嬉仿歌舞四菩萨。供养香花灯涂四菩萨也。是名自受法乐也。又此等仪式皆为如来庄严故。令悦如来心云。以之可名如来得益云意有之欤。花严经文云。令诸佛乐转受增胜(文)。是等皆增如来庄严云意也。示云。真言相承是法界宫也。全非凡夫迷情思量分。以六识情为中道云事。是迷谓分限也。何九识外置六识。可辨能发所发乎。真言六识是本来俱德。全非迷情乎。故约九界边者。常恒说法也。依此意可论相承也。转迷开悟皆是九界分拭也。若依佛界者。本来如来也。何可论相承得义(文)。示云。止观相承此意也。约应身一段。此仪者二十三祖师资次第相承也。是因位时事也。果满之时无师独悟也。是本来如来故也(云云)。
  寻云。若尔者。真言相承教主一向限他受用身欤。又法身自受用无说法。所化无得益可云也。如何示云。法略宫说法四身平等无差别。以自受身自受法乐教主云也。而为金刚萨埵自受法乐说法云。此缘物トテ。说方他受用身也。サテ先不知此事。今习此事云金刚萨埵传。受方菩萨界方也。若依法身自受用边者。金刚萨埵大日如来一德。初无传受义本来德用アリケリト云也。难云。若尔法身自受用边。何不论相传义乎。又可有得益欤。如何。示云。法身自受用本来成觉也。所化又大日一分具德也。故传受即成无师独悟。传受故非付属流义门也。又大日如来一德一德本来眷属。终日得益生界不灭。佛界不增也。
  担心决定事。又云。担决定故魔宫震动(一)。十方诸佛皆悉证(二)。常在人天受胜快乐(三)。所生之处忆持不忘(四)。师云。此文四德。或开人天为五德。
  寻云。誓心决定云。于何位具此德。如何。一义云。唯天台宗者。名字位也。准余教者。顺解脱分位也(云云)。一义云。担心决定者。大日经三三地品所明。初二三摩地分齐也。于担心决定有浅深。若浅初三摩地。若深第二三摩地也。义释云。初三摩地释云。未能具有欢照之惠。但有求佛之心。而未能了达自己身之本性行功德。但有惠性。能于生死之中。最初发心求佛果。此是初三摩地耶也(文)。释第三摩地云。以得如真智故。能离无量分别妄见之网。善灭诸戏论。安住真实相中。然此实智即是菩提心也(文)天台名字位也。依此文者。名字不退云也。
  寻云。初二三摩地中。正可取何乎。示云。秘秘。已上相传义。大日经疏十一云。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处常在人中。天上得离障。见佛闻法(文)。
  寻云。魔宫震动意如何。示云。惠心别正法念经释云(云云)。云。魔集氏族故。有发大菩提心者。叹此事。心娆乱不见五境界。故云魔震动也。苏悉地疏一云。大菩提心为归依处。若不安住大菩提心。一切所作即为竞倒。若得安住。世出世法坚固不动。不为魔之所娆乱。故云归依所也。
一。誓心决定魔动震动事。示云。此菩提心功能也。过去现在因果经云。时第六天魔王宫殿自然动摇。于是魔王心大懊恼。自念言。沙门瞿昙今在树下不动。久当成正觉。此等心也。深秘实义担心决定即自证极位也。所谓净菩提心白净信心(疏释)。此信定时即初地净菩提心也。此初地是一切众生本有萨埵。普贤大菩提心。是实智自心开发位也。显得无始本初万德故云初地也。此初发心位之外建立位地。皆是开显此位万德之教门也(疏释)。故此担心决定者。即净菩提心决定。初地故为自证位。摄真实经守护经等。于月轮观说五秘三昧。其第五三昧名安住三昧。即今担心决定也。月轮观净菩提心观故心月圆满。是自证满位也。即真言多只立十地。能出此生满足地波罗密等云是也。万行接十度。故诸位只十地也。又真言地位皆对字门立之。对五十字立五十位。对四十二位立四十二位。对十二点立十二地等是也。而十地者●○●十点也。十二字中●遍一切。故别不立之。故唯十字也。又此十字是只●●●●●五音长短开为十。合之只五点也。只五轮成佛也。只五轮成佛也。此五转只归●一字。即普贤门大日一印会是也。如来十地功德接在初地。为自证顿说顿证位故。今担心决定即顿极证得也。次魔宫震动者。降魔地也。自受用降魔成佛后(已上)。故四魔所照自心佛名字。故虽俱时自证上烦恼菩提等归自字。故云成佛从十方诸佛皆悉证知者。五相后诸佛加持也。可见彼。
  私云。菩萨实义成佛外迹可思之。是则正觉后降魔习也(云云)。
  一。常在人天忆持不忘事。示云。于此文有教门实义。教门边者只叹发菩提心功能也。疏十一云。第二法者。由具戒故常复生于人天中。此谓未得法身地者。世世生处常在人天中。天上得离障见佛闻。此即大利也(文)。以此等文。古圣发心以后。如说修行以前功德叹云。或灌顶也。二种传法结缘是也。今出结缘分功德。住初二三昧耶见。已入已离一切初心云。常在人天功能在故云。或上十方诸佛皆悉证知为自证以今常在人天。为化他天人师义(文)。又一重深秘义。人者曼荼罗即台藏。台藏地曼荼罗故。天者天曼陀罗即金界。金界月轮故为天曼陀罗(云云)。又重秘秘中秘。人天即自本法身自性体故。即抑菩萨报人天为法身当体故云常在也。次所生之处忆持不忘者。自余三恶赴自性成佛也。胎藏有十界曼荼罗故。三要故法已体也。三恶贪(鬼)嗔(地)痴(畜)之果也。贪嗔痴法力般若解脱三点也。凡自宗自性身者。六道四性之中。蝼蚁蚊蛇之间。其发心证得身不改形相。即为自性身。此一身中具十界一切众生。生开之为台藏四重法界圆坛也(云云。已上)。东寺。
  问。胜义行愿三摩地三门菩提心。今论初明之欤。ハタ大日经等有之乎。示云。菩提心义一云。行愿者。两部俱明五大愿。十波罗蜜大日经大悲为根句。金刚顶经三十七尊十二神变中。十二神变。又云。利益安乐无余有情界胜义菩提心者。大日经如实知自心。金刚界胜义空。三摩地菩提心者。大日经大觉三摩地。大悲台藏发生三摩地。法界台藏三摩地。金刚界阿波波那伽三摩地(文。取意)。聚集此等文意名三门菩提心欤。
  问。真言上乘实义有修因向果义乎。天台不可有修因成果义。但又不可遮有意。若有之者。此教果上内证所谈。本有常住教法法也。同诸教常途施设。不可云有修因感果义。爰以义释云。而实无觉无成也(文)。或云。实无能入之人。无所入所(文)。若依之尔者。金轮秘甘要遮那眼目也。正云。诸佛昔在因地。乃至成佛(文)。尔者如何。
  私云。东寺为难事也。
  答。秘教如来内证所谈也。爰以五大院佛在内证说已因果欤。以此因果普乐法界(文)。故知。因位无阙灭失果上无极圆能也。只是因果共本有常住因果互备。昔在因地者。指常修常证边。乃至成佛者。常满常显。方是正三摩地菩提心意也。但胜义行愿俱有同显教意。故可有修因感果义也。然而是非教正意也。何者安住三摩地菩提心之上妙用名胜义行愿也。而一分同显教意有之。故从显教分有修因感果云也。约真言意者。不可有之也。是本来舍劣得胜。本来大悲方便故也。智证释云。若总论之。义家存浅略。甚深秘门在。师曰(云云)。是明修行断惑义之处属浅略。本来成觉义在口传云释也。
  问。今论意如何断戒法乎。进进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文)。付之戒是遮恶持善防非止恶门也。爰以七支无非小乘戒法。以身口为本。十重四十八大乘戒法。以意地为本。大小虽异同制义制诫门也。未见之处也。以智惠慈悲等。为戒法云事。答。戒有大小权实。五戒十善世间有漏戒。二百五十戒小乘声闻戒。十重四十八等者。圆顿大乘耶也。天台戒正依法花。傍依梵网。佛性常住金刚实耶是也。而秘教之戒者。天台圆顿耶上事理俱密。三密平等以菩提心为其戒体。开本来成觉知见处。防始觉修成非。是名戒也。于此戒有二种。一者有为戒。二者无为戒也。有为戒者。显教常途诸始觉修成谈。故其体非常住。本来成觉上立戒体。是时名无为戒也。其戒相大日经一部说七种戒品。以之名三昧耶戒也。行愿胜义二门。通显教之方如诸大乘经戒体行愿绕益有情戒。胜义摄善法戒摄律仪戒也。三摩耶一种今真言本来成觉戒体也。
  寻云。于本来成觉上立戒相事如何。示云。本来成觉如来有防非止恶德。是名持戒。依之根本大师破南都义云。约分论之者。蝼蚁蚊蛇持戒。约究竟论之者。等觉已还皆破戒也。究竟佛果持戒释。是超于三世分拭本来果德。无始觉修成义处名持戒也。而天台圆顿戒本来成觉落居。三世内修持之。本来成觉落居。故不及真言也(云云)。
  寻云。圆顿戒相如何。示云。于一念三千法有寂照。二义者定惠也。于此定惠有防非止恶义。是名圆顿戒也。故戒体一往亘色心二法云也。克体之时限心法云意。色心二法中。以一心为总体故也(云云)。寻云。若尔者。不依作法受得发戒体耶。又未知三谛三千妙理者。事相作法受得发戒体乎。示云。小乘犹有十种得戒。况圆教意观三千境之时。何不发戒体耶。别解脱戒一意也。又纵虽不知三千三谛理。作法受得任运法尔道理故。发得戒体也(云云)。示云。于大日总体。文珠取智惠一门。观音取大悲一门也。若尔者。取戒一门人何菩萨耶(云云)。但种子阿字也。知●字不生旨。是持戒人也。若不知●字义。是名破戒也(云云)。
  有为无为戒事。义释云。有为戒者。此是修行方便故云有为戒也。然无为戒者。即是本性戒。是非修行。是修成对此有所行之方便。故云有为。然深观即同无为戒也以不离●字门故(云云)。又云。汝等当观阿字义。密秘教中而作佛事。若不即是住于放逸也(云云)。又云。受持三世无障碍戒智。于身口意。奉献如来诸有所作。随此而转。即是心性菩提心(文)。示云。无为戒者。住何字不生理处名无明戒也。是名三世无碍智三平等戒也。是超过三世智上立戒故也。又云。三摩耶戒以杀盗淫妄等重重十恶摄偷兰遮。以始觉修成解了名重罪也(云云)。
  私云。杀生等重罪者。持有漏生身之体。故属轻垢也。始觉修成见指自性本来之佛体。故属重罪也。深可思之。
  寻云。三摩耶戒与圆顿戒同异如何。答。可同。若同云者。秘教说七种戒品。故云戒体其旨甚深也。圆顿戒于三观立戒名。借梵网威仪为戒相。故其仪遥异也。依之弘法三摩耶戒不同常途者。即指根本大师所立也。若尔者。说戒智证决唐圆顿戒三摩耶戒成一致之旨初如何。此此事自门他门教相诤论也。自门教相意。唯理秘密上立事理俱密。故圆顿戒为理秘密戒。故中道为戒体。秘教三摩耶戒事理俱密也。于圆顿戒上付三密法体。立本来防非止恶为戒体。故名事理俱密戒。虽有事理不同。于戒体者同云也。他门始终各别云。故智证大师入唐时。宗睿僧正此事侘于唐朝可决之(云云)。而智证大师于唐朝。问此事于法全阿阇梨答云。圆顿戒三摩耶戒是一也(文)。若尔者。弘法释不足依用欤。宗睿侘智证大师疑问云。睿山仁法师说戒词云。三摩耶戒者。前所传菩萨戒是也(云云)。而高野海僧都说戒词云。菩萨戒与三摩耶戒不同也。三摩耶戒不同常途(云云)。此事未决是非(云云)。法全阿阇梨答云。菩萨戒大通大道。三摩耶戒微细谈戒相。不可异解。仁法师义可为正义(云云)。此释意谈大意名圆顿戒。委细谈名三摩耶戒。然而戒体一云也。依之山门戒坛圆顿三摩耶戒。其体同故受圆顿戒。后别不受三摩耶戒云。传受两部大法也。东寺菩萨戒三摩耶戒各别云。故不立菩萨戒坛。云上受南都声闻戒。传习两部大法灌顶之时。初受三摩耶戒云也。而三井寺立顿圆戒坛云者。为根本大师门弟。两处立戒坛者。可为破羯磨罪之由。山门勘申之。爰东寺菩萨戒与三摩耶戒各别之由申之间。依之三井寺可立三摩耶坛之由奏闻之处也。而智证大师免圆顿戒三摩耶戒一云。故违此决。故成破羯磨之罪云止止之了。
  寻云。显教密教不同。显教于三千三谛法门谈之。真言于三千法上。谈三密四曼义门故也。戒体又从此可不同欤。若于戒无不同者。显密二宗有杂乱失。若尔者。三井义势圆顿戒外立三摩耶戒。可何失乎。示云。显密二宗废立诚如难势。但不立天台一念三千。直立三密四曼事。全无之。又不立圆顿戒。直受三摩耶戒事。不可有之。若各别传受之者。如东寺义势。全非智证大师决答意耶。仍大网微细之不同。非别戒体云也。若受圆顿戒。其上受三摩耶戒之者。非所遮。凡根本大师戒体御本意。只一乘三乘诤。三摩耶事不及诤论也。示云。不空菩提论同听异闻。敬贤授给名授菩提心戒及心地秘决(云云)。当时山门所用寺家戒体也。是用三聚净戒羯磨。戒相十重禁也。不违妙乐十二门戒仪也。サテ传法灌顶之时。三摩耶戒微细故持具也。一行禅师闻书名禅要也(云云)。
  寻云。三摩耶戒与圆顿戒。戒相遥异也。仍同耶。师云。戒相名言异。于戒体者全同也。今同云事戒体事也。
  乃至成佛无时暂忌事。
  问。受三摩耶戒人。有退失废忘义乎。若有之者。今文无之云。若尔者。初心凡夫初入三摩耶之时受之。何无退失义耶。爰陀罗尼集经中说释迦法举退云。非真言行者相续修行时。乃至成佛时不可忌此三门。誓护意也。浅略义。一义云。实无退失义。顿机置不论之。虽渐机也初发心时免发此无作律仪。至成佛全不可退失。圆顿戒一得永不失。犹不论退转。况于秘教乎。最初初发无作功德。遍法界与如来无异。更不可有退转义也(云云)。
  寻云。历缘对境妄失三摩耶戒者。何无退失义乎。抑无退失者其位何耶。示云。纵废三密行解。一念无作功德发无退失也。但不退位者常在人天分齐也。又发菩提心人有忆持不妄德。故世世不可废三密解。其证据义释第六云。今此菩萨律义亦复如是。虽最初心乃至四十二地阶次不同。然一时普遍法界发起无作善根。即故如来更无增减之异。复次如初发心时。一切功德即与如来等。从此已后经无量阿僧祇。于一念中恒殊进。深转广不可思仪。以此义故名为秘密中无作功德也。但家家举三摩耶事。一义云。不了本来成觉义。令被浅略机欤。或未发菩提心者也(云云)。
  三摩耶事。义释云。三摩耶者。即是不可违越义也。略而言之。即是戒义也(文)。又云。三摩耶者。平等本誓除障加护义也(文)。论云。诸佛菩萨昔在因地○三摩地为戒等(云云)(已上四义也)。示云。诸佛者上心王。菩萨者上心数。昔者在因地指未发心位。胜义者大智。行愿大悲。三摩地大定。以此三种为戒者。大师三摩耶戒序云。故菩提心论云。诸佛如来以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谓胜义者空义。即●字义。行愿则誓愿义。则●字义。三摩地者。五部秘密观是也。是秘密观门能运载我身。我速到本尊位。即●字义。如此秘密义名三摩耶戒(文)。已上秘法。
  已上东寺义势如此也。为才觉载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
  建武第五天(戊巳)五月七日。于江州姨绮屋山为弘通记之了。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菩提心论第三不足重寻可写者也。

溪岚拾叶集(附菩提心论第四)。

  胜义菩提心下。私苗。
  问。胜义无自性观有几浅深乎。答。付论文大分别者。有二种不同。所谓相说。旨陈是也。始自谓凡夫执着。终于亦超十地菩萨境界。是名相说段。次自又深知一切无自性。终至于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者。旨陈段也(云云)。
  寻云。所谓相说旨陈不同意如何。答。相说者。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具云。见凡夫迷执厌之名相说也。次旨陈者。□□法皆无自性。故于无自性法不可生执□□云。是名旨陈也。是则以人空观名相。以空观名旨陈也(云云)。
  寻云。付相说旨陈二段有几文段乎。答。于相说段或四段之不同有之。所以五段者。一凡夫。二外道。三二乘。四六度菩萨。五十地菩萨也。是菩提心义第三卷意也。或有四段不同。菩提心义第一卷云。且依彼论。厌弃凡夫外道二乘十地菩萨教劣(云云)。此释不举六度菩萨也。次旨陈段有二段。一迷途无自性。二诸佛无自性也。合前人法二空。六段或七段不同有之也(云云)。
  问。生法二空相如何释之(文)。进云。空众生妄想名生空。观诸法说法无自性名法空(云云。取意)。付之经论常途说。空五阴和合身名人空。空五阴实法名法空也。今何空众生妄想名人空。诸法说法无自性名法空(文)。答。菩提心义第三云。众生妄想即五阴中想阴。想阴已空四阴亦空。诸法说法亦五阴摄。于识中六尘说法具如常释(云云)。
  旨陈相说不同事。菩提心义三云。凡夫资行三毒五欲○舍无自性故(文)。
  问。胜义菩提心中有教观二门乎。进云。菩提心义第三云。正立教门(见)。付之。教门者。说无自性义。观门者。行者正观无自性理也。若尔者。说无自性义之外。别不可立教门。尔者如何。答。今论一向明观门故。行者正明观无自性理之相也。故此外别不可有教门。但至善提心义释者。彼引楞伽经文别立教门也。仍今论文有之云非也。
  问。胜义无自性观亘圆密佛果乎。若。通云者。观一切法无自性。析体观门也。只是藏通二教意。不可亘圆密佛果(闻)。若依之不通云者。诸佛慈悲从真起用○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文)。可知今论述密教故。可通密教佛果云事。答。诚此事不审。然而如一边难。于胜义菩提有旨陈相说二段。相说者。前三教分齐也。旨陈明诸法自性旨。是则大日经十缘生空中。即空即心不思义三幻也。而五大院以之对断四教之时。不思仪幻圆教见给。天台释幻炎之名通于偏圆(云云)。故不可限藏通。亘圆密可云也。难云。三摩地菩提心者。密教正意故。于诸教中阙而不书(文)。胜义菩提心者。舍劣得胜非菩提故。非密教菩提心也。尔者举无自性观法事。常途显教分齐也。若亘圆密者。真言内证观法皆无自性可云欤。如何。答。三种菩提心俱密教菩提心也。而前二种共显教方有之。第三显教分绝。故行愿菩提心者。此教大悲利生也。胜义菩提心者。真言意色心实相遍法界故。离凡夫执着情意有之。约此义者无自性云也。但于无自性可有显密不同。然云一向限显教不可云也。师云。权教无自性云者。如幻等也。真言天台意者。以万法摄一法无障碍。融通事无定相故也。彼彼诸法不离乱。而融通无自性云也。菩提心义第三云。同此中有几空观。天台文有二番。一切法无自性。初是人空观。后是法空观。人空观观凡夫外道二乘六度菩萨十地菩萨。法空观观众生妄想诸佛说法。此中凡夫是属爱众生。乐人天果(文)。又六趣是流转世间觉悟。是还灭出世(云云)。诸佛说法五教不同(云云)(里)。菩提心义二云。问。三种菩提心于此五种地位中。几地位人而发之乎。答。若行愿胜义菩提心相。五乘菩萨皆同发之。准有浅深之异。若三摩地菩提心。声闻神通如来神通乘二乘。唯能发之前三菩提不用。故心论云。是说三摩地法。于诸教中阙而不书(云云)。
  问。胜义菩提心相说段厌患法也可云乎。答。文相厌患法(见)。付之厌患生死舍劣得胜。权教权门意也。真言行者。岂不用权教权门乎答。胜义菩提心本说归甚深无想理之旨。故是又共显教意也。三摩地菩提心一向真实功德本付也。而以三摩地菩提心为本意。其上述厌患执着生死之相。故只是止观简非显是意也。
  问。于无自性观有显密不同乎。答。天台真言无自性者。于法接诸法时。即法界全体融通无碍事无定性故也。故以之名无自性也。权意幻炎等名无自性也。
  问。厌患外道二乘等事。实弃舍其法欤。将如何。菩提心义云。但除其执。不除其法(文)。教时者。意同之也(云云)。付之。真言意不除其执情。不可舍其法。何今除其执耶。如何。答。权教意除执情。又除其法云也。而实大意和须密多淫而梵行云。淫顿体即离欲三昧。全执情法体不可除之也。但至但除其执文者。其情执即法界不知之处今初知之。故除昔不知之情云也。一义云。今文法花实大乘意释也。亦非真言意欤。菩提心义三云。问曰。答。论云。云何无自性。谓凡夫外道二乘菩萨诚可厌弃。意云。彼等皆是因缘和合。不众生故体无自性。彼执为实。我厌其执。维摩经云。但除其执。不除其法(文)。
  问。真言行者空佛果可云乎。若空云者。相说段中举诸乘。旨陈段下诸佛慈悲从真用遍无自性观。未云空佛果当体乎。若依之尔者。观一切法无自性(云云)。一切言其岂除佛果乎答。相说段意凡夫执着烦恼戏论。有佛果真实功德八相成道执故。空其执情云也。旨陈段下诸法无自性观。差佛果功德处空云。故必不空佛果当体也。师云。今不空空其执着故。异常空不空沙汰也。菩提心义第一云。问。此中不可得空为拨无空(一)。为本体空(二)。为佛性空(三)。为实法空(四)。为析法空(五)。为体法空(六)。为遍计空(七)。为胜义空(八)。为圆融空(九)。为一心空(十)。答。无因外道拨无。诸法谓空。是名断见外道(二)。若佛法中方广道人读大乘不生不灭等文。谓诸法空。名恶趣空(三)。内法外道。若分别计一切法名为佛性。是小乘过分空也(四)。若成实论破毗昙五阴实法空名小乘法空(五)。若部小乘观析实法以为实空。名析法空(六)。若诸部大乘观法体即空。名体法空(七)。若法相宗于三性上立三无性。唯空遍计所执不空依圆二性名遍计空(八)。若三论宗门幻真实义。有为无为所归名胜义空(九)。若花严宗一切诸法得一无性为圆虚空。若天台宗依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一切诸法即空即假即中名一心空。今真言披世者不可得空云非前九种。唯同天台(文)。
  师云。第十空虽同天台。是同唯理秘密边也。然而天台空上立不可得空。事理俱密边不同云也。
  已上胜义段。
  文云。真言行人诚可厌患。诚可弃舍(文)。疑云。二重不同云何。师云。论上文云。凡夫执著名闻利养资生之具。务以安身。姿三毒五欲(云云)。名闻起心品。故可厌患。利养约财宝。故云可弃舍也。
  问。得仙宫住寿事为药力。ハタ依业力欤。若业力者。论云。或助以药物得仙宫住寿。或复生天以为究竟。真言行人应观彼等。业力若尽未离三界(文)。若依之尔者。次下明观门下。业力若尽未离三界(文)。是依业力(闻)。答。得天仙报事业力也。此业力之上以药助故。助以业力云也。仍无相违也。
  问。二乘知何法。深生厌离乎。论云。知四大五阴毕竟磨灭。深起厌离。破众生执。勤修本法。克说其果。趣本教以为究竟(文)。付之。今论意二乘得生空不得法空云也。若尔者不可五阴毕竟磨灭乎。答。毕竟磨灭者。必不可空五阴实法。只空五阴和合体。故毕竟磨灭云也。
  问。今论意许二乘灰身灭智欤。论云。以灰身灭智趣其涅槃(云云)。付之。灰身灭小乘谈也。圆密意何灰身灭智云乎。依之楞伽经中明界外回心。今论次下文明回心向大旨乎。一义云。难势诚可然。但至论文舍分段身得变易身故。且约分段身灰身灭智云欤。一义云。今论文相说段者。课各各情谓行之。故今文举二乘灰身灭智方也。次下如大虚空。湛然常寂以下明厌患旨也。仍今进文不可然欤。
  问。今论意明定性二乘成佛义乎答。论文明之(见)。付之众生根性总有五性。法尔成就上品无漏种子。是名菩提。成就下品无漏种子。是名定性。而不定性者。一身具三业种子故云成佛。无性种性者。毕竟不出离。故名无性有性也。故瑜伽深密等说。皆定性二乘不成佛(定)。今何相违乎。答。教有权实故。瑜伽深密等权教故明五种各别旨。圆密实教故不许五性。法花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文。智论罗汉出三界具足佛道文。涅槃经凡有心者悉皆当得阿耨菩提说。全今论意同欤。若尔者权教方便说强不可会之也。而今论虽有定性。不定性名言异。法相定性不定性欤。今论谈本来佛性理。然而俱立定不定性名。法宗本性住种姓云。故其义遥异也。其故今论意宿生傍三乘教名无性有情。三乘随一缘结名决定菩萨生结缘三乘。故随缘可学其佛法名不定性也。以之即名客性。他宗以之名本性也。难云。法花唯有一乘法文约不定性说之欤。依之他宗会唯有一乘文云。密意说云唯有一乘。非于一切有情界中无有种种有情性等(文)。天亲摄论云。由不定种性。诸佛说一乘。瑜伽论一向趣寂声闻毕竟不能趣大乘(文)。庄严论云。余人善根涅槃时尽。菩萨善根不尔(文)。此等诸论以皆权教意不云乎答。权实二教各别也。今论意三摩地菩提心下明秘密佛意理。故胜义菩提心下明皆成佛道道理置也。而立定不定性名附权教。虽立之终皆成佛道云故。是约实教意也。
  问。今论意不定性人于界外回心欤。答。可通界内外。若界内外若通界内外云者。若不定性者。不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文)。是生界外之后不待劫限发心(闻)。若依之尔者。不定性人于界内回心。何至界外乎。爰以金刚仙论不定性人。法花回心定性二乘界外回心(文)。答。不定性回心通界外云事。如来灭后不定性二乘无如来教力故。界内回心甚难。故界外可回心也。仍无相违也。
  问。二乘圣者越三界之后为入化城。ハタ如何。论云。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越为以越三界(云云)。付之。二乘过三百由旬入化城。以之名越三界。何今从化城越超三界云乎。一义云。住无余之时心智不生。而渐从无余界出。显心智生回心之时。简限超三界思故也。一义云。先入化城毕。其后从化城起。趣故变易宿所。故其中间我既超三界。今又至宝所思也。
  问。今论立十信以前立次位欤。论云。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经三无数劫难行苦行。然得成佛(云云)。付之。十信以前无次位云事。常途施设也。今何如此云乎。一义云。广韵下者后者也(云无动寺南圆坊义也)。
  一义竖入时以发心为主。以妙觉名下位也(林法印义也)。
问。论中从初十信下遍历诸位等(云云)。是即别圆二教中何乎。若别教十信者。伏三界见思(定)。而今以二乘无余界回心名十信(见)。可知别教非十信事。若依之尔者。圆教十信何经三无数劫乎答。既云经三无数劫。故别教十信也。但至难者。二乘未断界外尘沙无明。故十信位犹不伏尘沙之义有之。故以假观通经十信位。可伏断尘沙欤(南林房义)。难云。今论文二乘于界外发大心事。释故。是可圆密所谈。次虽别教意。以二乘断惑位不可云伏惑位乎。
  问。论文又有众生发大乘心(文)。尔者大乘中何教菩萨乎。若小乘菩萨者。虽云发大乘心小乘不可云乎。依之弘法引此文。他缘大乘(文)。可云法相大乘菩萨云事。若依之尔者。上举声闻缘觉毕。次列菩萨。文相起尽文明也。小乘菩萨云事。爰以菩提心义第三云。六度是三藏六度菩萨(云云)。次下论文修六度万行(云云)。既云六度菩萨。三藏菩萨(闻)。答。先德异义不同也。五大院意此论胜义段分七重。二乘文段摄三藏二乘。菩萨文段摄三藏菩萨。亦超十地菩萨境界文摄通别菩萨。旨陈文圆教云。若依此义者。论文发大乘心立对二乘。以三藏菩萨名大乘也。弘法释五大院所破也。一义云。五大院释两所不同也。第一卷且依彼论。凡夫外道二乘十地菩萨厌弃劣教(文)。若依此释者。今十地菩萨者。指又有众生发大乘心文欤。然者通教十地可得心也。次第三卷三藏六度菩萨释。仍两处释各依一义。论文难定。故设二释欤。戒序云(弘法)。他缘大乘觉心不生之二门身命。而行布施许妻子。与他人经三阿僧祇行六度万行。劫不高广。难尽弱心。易退难进(云云)。
  寻云。复发利益安乐无余众生界一切众生(云云)。无余众生外一切众生者何物乎。义云。无余众生者。总指九界。下一切众生者。别指一趣中一一众生也。一义云。无余众生界所化众生也。下一切众生者。金刚萨埵也(云云)。
  寻云。瑜伽胜上法(文)。何指法乎。义云。指三摩地菩提心欤。今胜义菩提心者。以无自性故舍劣得胜。得胜义菩提。发利益无余有情之心。得行愿菩提心。其上修三摩地菩提心。即身成佛故超十地菩萨也。即是一时得三种菩提心之相释也。
  问。复修瑜伽胜上法人。能凡入佛位意如何。一义云。菩提心义作二释。究竟佛地名佛地。初义菩提心义第一。问。其佛位者何佛位乎。答。如难持诵者思惟而住佛室。以此行者住佛室名佛位也(云云。取意)。是佛室名佛意也。次佛位者。究竟佛位论次下之从凡入佛位者。即是三摩地者。能达诸佛自性。悟诸佛法身。证法界体性智。成毗卢舍那佛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缘身(文)。依此文也。
  寻云。何以佛室名佛位乎。义云。菩提心义即成毗卢舍那身也。而在二明王中间名住佛室(云云)。所云二明王者。中台八叶外在二明。即不动降三世也。是二明王中间行者座。修行法故以之名佛室也。
  寻云。何以之名佛室乎。义云。不动者智火钵。降三世风轮体也。座此风火中间住。入我我入观念诵外全无成佛义。故以之名佛室云释也。是事即身成佛貌也。
  私云。不动者。●字体是台理也。降三世者。●字体即是金智也。此理智中间座行者。即是妙成就尊体也。以之即身成佛也名也(云云)。私云。火体●字用也。风体●字用也。经云。大慈悲为室(云云)。佛心者大慈(云云)。以理智不二为慈悲体也。是则无作应体也。深可思之。
  问。真言教意有一生入妙觉乎。答。论云。从凡入佛位(云云)。私云。凡一住入妙觉事。于显宗虽难计。真言教意施非难义。谈即身成佛上者。一生入妙觉义非难义欤。故一处释云。五相成身观云妙觉成就真言释。所云妙觉者。五相成身第五普贤满月事也。是则名佛身圆满文借显宗。义真言心也。所谓始觉智本极名等觉。此智寂处名妙觉也。所以显宗所谈境智冥合云。以本有妙智为自受用智本。以无始无终妙境名妙觉也。是以显宗无始色心云。密宗色心实相云是也。于是事相灌顶有之。更可习之。
  问。论文亦超十地菩萨境界(云云)。尔者何教十地乎答。菩提心义云通别十地(文)。此释意真言行者。顿超权教十地入佛位。于佛位修行有渐顿机。故分别初心后心云也。若尔者今超十地者。权教云也。
  问。真言教意直入中台机有超入义乎。若有之者。真言心谈本来成觉旨。不许始觉修成旨。何必可有直入超入义乎。若依之尔者。从凡入佛位者。亦超十地菩萨境界(云云)。是可有超入义(闻)。答。真言意不可有超入义。只是本来成觉旨信解超入者也。必非超次位也。依之义释中三云。不动本所即是谓所(云云)。
  寻云。深知一切法(文)。何初深知云乎。又前以相说等云意何乎。答。义云。相说云者。是生空即前三教也。旨陈者即法空即圆教也。次前以相说者。今以旨陈云事。弃厌指前三教。有二心。而相说就当时三祇六度等行仪嫌之位也。是三祇六度等修行拙故也。次旨陈段举理嫌迷途法意也。其故迷途法无自性故嫌之云也。
  问。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乃至转展成无量无边烦恼。轮回六趣(云云)。诸法无相为虚空相○当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无生心体自知○能转法轮自他俱利(文)。此一段文何教教相乎。答。义云。行愿胜义菩提心显密三教菩萨同修之。故别何教意不可云。依之五大院前三菩萨唯有胜义行愿二心。不得三摩地(云云)。故真言菩萨大悲利物者。即行愿菩提心也。又止除妄法时即超义菩提心也。彼十缘生句观即以无自性观空妄法心也。故今文广亘显密二教菩提可云也。但弘法大师以今一段文。花严·天台·三论释给事。既五大院所破也。不可用之也。或又且以平文一往对断欤。非尽理之释欤。
  寻云。妄相者其体何物乎。亦无明其体何物乎。义云。妄想者元品无明也。所谓元品无明我见也。依之止观释云顺流。十心云。妄想住竞倒。竞倒住身见。身见住我见。我见即住无住所(云云)。弘决云。昔从无住起我身。此中所计非神我也。但是无始妄计假名(云云)。此释意我见即无住所云非神我。但是无始妄自他彼此情念越故。此情念诸迷途法生也。是则法性理背。最初一念则平等法界理背发差别念。故此差别念即假我释也。此释即摄大乘论平等觉菩萨为无我轮惑所轮(云云)。此论文依也。是显密最极秘事也。
  问。迷途法从妄想生(文)。尔者所云迷途法者。九界俱摄之乎。难云。若九界俱不摄云者。等觉已还无明即发故。即从妄想生可云乎。若依之尔者。论文云乃至转转成无量无边烦恼。轮回六趣(云云)。是六趣众生即指(见)。一义云。广可接九界众生也。次下云。诸佛慈悲从真起用。被摄众生云故。次上迷途法云何不亘九界乎。但至轮回六趣文者。变易生死微细故。粗强分段生死举欤(云云)。师云。诸宗源底皆妄法止除。本不生理本付。以之为本意也。故今论意以诸大乘。胜义菩提心摄也。起信论生灭门下染净二缘起立。是则今论文迷途之法等者。染缘起也。诸佛慈悲从心起用者。净缘起也。故诸佛慈悲应用众生病发也。若众生病无。全诸佛应用不可有云也。今论文法已应舍文。金刚般若经文移。是全禅宗教法可舍之云意同也。仍禅宗等诸法本来空寂云。皆胜义菩提心接也。一义云。限六趣。三乘法不可亘也。仍者一乘虽不入。既是佛智一分也。全迷途法不可云也。依之今论以六趣迷途法名云也。故以二乘法下。诸佛慈悲从真起用内可摄也。依之次下法已应舍自性无故云。广亘三乘法可接之云也。难云。应病与药。施诸法门云。何必三乘法亘乎。诸佛慈悲从真起用云。只是诸佛众生利益时应用施云也。全施三乘法乎。义云。法门废立不同。而或六凡四圣云。或九权一实云。二意有之。而今论文四圣废立故。以四圣迷途法不名也(云云)。
  问。真言教意诸法无自性观时空佛果可云乎。师云。胜义菩提心下如显宗可云也。真言实义至三摩地中可释之也。又云。佛果空不空先德诤论也。静虑院者。空云意道理可然。而都率不空之义不得意也。而彼佛果按。中道名上六通三乘妄法同空之不可云也。纵佛果虽有空假。只是中道空假也。部主付名中道上者不可空之也(云云)。能能可案之。
  寻云。真言教意如何。师云。真言三谛者常义异也。空云只是无自性也。一微尘即遍法界体。其体不失。诸法摄无性。无碍处名空也。摄万法无障碍事。□无自性故也。尔云无本体云非也。假谛者虽无自性。而摄万法。一一法体不杂乱故名假也。而空有平等相并名中道也。如此之时先德定如。此得意给。仍空云非空。不空云无相违事也。仍指归云(山王院)。无相之相镜照性空无形之形。星烈心心(云云)。前唐院云。以真言名不空无凝教(云云)。是属有不障无。为无障有(文)。此意也。
  问。法花应病与药法门摄可云乎。若摄应病与药法门云者。法花是诸佛内证法门。唯一佛乘妙体也。何问权教对机说。应病与药法可云乎。若依之尔者。纵虽内证功德既对迷情说之。岂非应病与药法门乎。东寺义云。法花应病与药法门也。故弘法大师意。十住心前九种住心心外拂尘云也。第十住心开自库宝藏授财(云云)。此释意九种住心不明如来内证境界。迷三密四曼法体故名随他意说也。此花限不明五轮三密法体。岂非应病与药法门乎。依之止观云。门犹是对治道观门也。全非连法体乎。一义云。法花不谈如来内证功德云欤。如何。纵虽不明三密法体。又明三谛三千妙法。是岂非如来内证功德乎。谓意三谛三观者。至果位者显密法体。三千者曼荼自体者乎。深可思之。
  问。论文法已应舍。自性无故(文)。尔者此中可摄三密法体乎。若摄者。真言是自受法乐法门。何可摄应病与药权法乎。若依之尔者。胜义深般若是十缘生句也。十缘起生句者。悉地宫行者见三密法体现显。生执着故为破此执情。阳炎等观用也。若尔者何不舍三密体乎。一义云。可有舍之。三意三密是入理方便故也。依之大日经第七卷云。甚深无相教劣惠所者。不堪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云云)。一义云。不可舍之。三密法体本来圆满具德故。全不可舍之。但至十缘生句者。悉地成就之时。三密显现之时。行者执着故为破彼执着也。全非破法体也。因问云。要略念诵法与供养次第法不同如何。示云。要略念诵云。相无相甚深。小智不能故。依无相说相。摄后二种人。供养法次第云。无相甚深教。芬惠所不堪。为应彼等故。兼存有相说(云云)。师云。龙猛感见名要略念诵法。善无畏感见名供养次第法也。然而同梵异译习也。
  寻云。真言三密教有相说可摄欤。如何。示云。付之种种习有之。所谓四重料简有之。第一义云。龙猛大士最初阴阳法术等弘通给时。付道士法有相择地造坛等有之。兼存有相说等云也。次今大日经王等说。皆是甚深无相教法也。故无相甚深说也。第二义云。大日经住心品如实知自心菩提心者。是胜义皆空法门。故无相甚深法说也。次具缘品以去有相择地造坛者。兼芬惠处有相三密法也。故兼存有相说云也(云云)。第三义云。无相法身三密者。曾以非手印摽示之仪相也。故自性本有之直以身□也。故无相甚深法云也。然而为芬机者。无相甚深法。即是修成显得方便成故。有兼存有相说云也。第四义云。凡秘密宗意者。无相甚深之法上有相高习也。所以有相全相也。无相全有相也。故相无相甚深说也。仍密秘修极之重位。无印无明上一切印一切明谈如也。解如重药治重病也。凡无相甚深教力不及处。三密法能益之故。无相甚深法上真言有相高云意也。爰以六波罗蜜经云。戒定惠三藏力不及处。陀罗尼藏能治之(云云)。此等意也。能能可思之者也。私云。此等义势者。圣光院僧正对先师和尚被谈之趣也。可秘藏可秘藏。穴贤穴贤。一义云。甚深无相法者。四重心中第一第二之胜义皆空菩提心指也。次兼存有相说者。第三之大三法羯之四曼菩提心真言有相义指也。故上厌求妄心与自性净心之菩提心者。甚深无明之心地观法也。是则金刚界智门也(已上心法)。次第四真如法性菩提心者。两部不二色法心法合行法门也。故俱随缘俱不反释意也。是则寂照一如菩提心指也(已上理智不二境智冥合也)。师显密相对有相无相不同论。理智各别义势以高下沙汰分齐者。非密教宗之义也(云云)。上密终极所谈事相相无相合行印明等在之。一遍不可执之者也。甚深之习事有之。口传(云云)。已上冈崎僧正义也。三昧流习事秘藏(云云)。
  法者本无生心体自如事。菩提心义云。金刚般若二周说法。初周唯空一切菩萨。后周亦空一切空菩萨。此中云何。答。此论云。心体自如不见身。故知一切亦空菩萨自身。师云。此释意上法已应舍等文空他意也。下心体自如者自身空云文也释也。
  不见身心住于寂灭○令无退失事。疑云。此文引金刚顶经五相成身之前无识心三摩地文也。此三摩地者。直明五相成身。行者一向可生实有之思。故为不令生实有之思。先令欢寂灭寂空理。其后明五相成身观。故是渐学大乘旨说文也。依之五大院以之或通教菩萨教。或别教意释给。今何引之可明胜义甚深之义乎。义云。引经论文事者。只是备用文言许也。必不引用其义也。只是引寂灭平等言。释胜义无自性许也。必云渐学大乘义不可得意也。
  问。圆教意妄法即觉法可云乎。若妄心即觉者。论云。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云云)。是妄即觉非闻。若尔者圆教者烦恼即菩提云。如何。一义云。不二门之时者妄即觉云。而二门之时者妄即觉不云欤。一义云。不二门之时者不辨心妄之不同。何可论趣不起相乎。而二门之时者即辨真如差别。故妄心即觉云也。妄若息时心源空者。一向不云舍妄心。只是生佛平等理付处云也。
  私云。相对妙开会可思合之。
  问。论云。万德斯具。妙用无穷(文)。尔者行位乎。菩提心义一云。论胜义菩提心中。具有心源空寂。万德斯备。所言万德是佛地万德。故知。此胜义菩提心亦通初心究竟也。今净菩提心五种三昧中。第五佛地三昧名究竟意发菩提心。故此净菩提心亦通初心究竟。故知。初住以上乃至佛地。皆具经论二义(云云)。问。第二云。菩提心论胜义菩提心文云。当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无生。心体自如不见身心。住于寂灭平等究竟真实之智。令无退失○万德斯备。妙用无穷(云云)。是真言门初心胜义菩提心功用(云云)。
  私云。今文胜义菩提心初心取被释。但此文意万德具足文指初心极果万德具释给可得意也(师抄云)。
  师云。五大院二释。一大日经菩提心为因约初心。此论胜义菩提心文约究竟。故心源空寂文指佛果满德斯穷云也。一者妄心若超知而勿随初心。妙用无穷后心也(云云)。
  问。论文所以十方诸佛以胜义行愿为戒(云云)。尔者亘三种菩提心乎。若不亘云者。上总标文云。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文)。可知亘三种云事。若依之尔者。今论文以胜义行愿为戒云。不亘三摩地菩提心释乎。答。今文不亘三摩地菩提心欤。总标文为成三种菩提心。总标文故广亘三门菩提心为戒云也。今文释行愿胜义毕。欲释三摩地菩提心之时。结前生后文故举行愿胜义也。行愿胜义者。自行化他悲智二门也。具此悲智二门。引发三摩地菩提心云意显故。且举行愿胜义也。
  寻云。所以十方诸佛(云云)。尔者指自性受用欤。将限应化身欤。义云。弘法引此文证极无自性心。故是花严教主自受用身(闻)。
  问。论文悲先惠为主(云云)。尔者亘行愿胜义乎。若亘二种者。菩提心义引此文。借别行十地明行愿功用(云云)若依之尔者。悲者行愿。惠是胜劣(闻)。爰以惠心要文应是行愿胜义(云云)。答云。先德异义云。惠心御释叶文理。但菩提义者今文悲为先云。故行愿为面闻。如此释欤。
  问。论文才生如是心即得入初地(云云)。尔者今文从凡地入初心云欤。又指别教地上欤。菩提心义二云。是真门别借十地明行愿功用(云云)。付之。今文意悲智具足之方便相应。从凡地入初地云事。在之分明也。何别教地上云事。答。如难(云云)。但至释者。今悲先惠为主。即得入初地文。并次下文准花严经云。从初地乃至十地等文引合。故准下文地上云也。
  问。论文方便共相应(云云)。尔者三摩地菩提心可云乎。菩提心义并惠心要文。行愿胜义云非三摩地(云云)。付之。论上悲先惠为主者。指行愿胜义二门。下方便共相广云可三摩地菩提心(闻)。依之大日经三句大宗。菩提为因胜义。大悲为根者行愿。方便为究竟。着三摩地对断也。是则三门菩提心者。即三身菩提心也。三身菩提心全不可相离故。今方便共相广者。即方便为究竟也。如何。答。既是花严文也。以之不可说三摩地菩提心。故但限行愿胜义二门释也。但至难者。方便者只是修行甚深般若之时。用心方便云也。即是前方便云意也。菩提心义第二云。是真言门借别十地明行愿功用(云云)。惠心菩提心论要文。花严无量寿真经等文。下注云。已上论所引经应是行愿胜义证(云云)。
  问。论云。如来无量身无碍智现前(云云)。尔者其体何物乎。义释云。一道者即碍一切无碍人。具出生死直至道场道也。而其一者。此是如声闻道独一法界故云一也。
  问。论云。佛心者大慈悲是(云云)。尔者凡圣中何位耶。菩萨提心义云。是借圆教凡夫最初发心明行愿功用(云云)。付之披无量寿经说。正是佛果位(见)。何云最初发心乎。答。本经如难。但至解释者。引合今文并卖经南无纯陀等文故。位涅槃经文最初发心云欤。只是大慈悲言可通凡圣故也。
  寻云。卖经文何位乎。天台释或云初住。或云住前。云何义云。如天台也(云云)。
  问。引卖经何文证行愿菩提乎。论云。南无纯陀身虽人身。心同佛心(云云)。付之。全行愿义不闻乎。如何。答。经云。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唯愿世尊。为比丘僧受我等最后供养。为度无量众生故(云云)。既云度众生故证行愿也(云云)。
  问。论文怜愍世间大医王等(云云)。尔者行愿胜义中何乎。菩提心义二云。是借圆教初住明行愿功用(云云)。付之。今论既云。身及智惠俱寂静云。上下二句行愿胜义(闻)。何一向行愿释乎。答。上引卖经并无量寿观文。证行愿胜义毕故。今文怜愍世间大医王等云。以之为本。次下身及智惠俱寂静云。其俱德见故且行愿见欤。
  问。无我法中有真我(云云)。尔者真我者。其体何物乎。明旷梵网疏云。初云我今等者。常乐我净四德义也(云云)。注云。无我法中有真我。谓报身如来智号。俱圆四德究竟名净满(云云)。师云。我者身见之外道。神我者。佛法真如法性诸法出生。恶得意神我云也。以实义探之时者。分引智性自受用智品也。此智本者即自他分别性也。是自他分别性万法生也。无自他分别。不可云诸法出也。故一切有心者思虑分别。即自受用智品我一分也。真言意吾我不可得云。以大日如来为大我也。是自受用分别智性至极大日故云大我也。依之大经常乐我净四德中。我云我者觉(云云)。师云。智证大师云。法花五千退座声闻者。显本有大我(云云)。大圣文殊之吾我不可得之●字事。深可思合之。
  问。发心毕竟二别分。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云云)。疏云。若人自未得度。而得度人则度应尔。若人自度能度。释易入初发心住虽(云云)。
  寻云。二文何相违乎。师云。此卖经文山门如显宗沙汰云也。东寺义云。自行圆满事只初地一位也。二地已去但化他行也。仍自行化他一向前后也(云云)。
  问。论云。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萨为因。大悲为方便为究竟意。如何。付之一论大旨。以三句大宗即对三种菩提心。故引之尤可置总标文段。何今置胜义文终乎。一义引此文事者。只是行愿胜义证据也。只方便为究竟者。行大悲方便之时用心故。今置此文段下也。一义云。菩提心为因者胜义。大悲为根者行愿也。而方便为究竟者。亦胜义行愿二种故引之证也。必三句以非对三门也(已上二义不宜也)。一义云。三门菩提心者。如次三句大宗也。又是三身菩萨也。胜义报身。大悲应身。方便究竟法身也。而报身上冥下契二义有故。上契行愿应身。后冥三摩地法身。故今胜义下引三句大宗为证也(此义可也)。一义云。此文不可有别料简。今胜义菩提心下引三句大宗事结成也。以胜义行愿二种为起下三摩地菩提心引之也。此义可然也。
  已上胜义菩提心毕。
  溪岚拾叶集。天台沙门光宗记。
  (本云)
  历应二年(己卯)五月九日。于江州灵山寺密严庵。为弘通以师抄记之。可除枝叶记大纲耳。

溪岚拾叶集(附)(菩提心论。第五)

  三摩地菩提心已下。私苗。
  论云。第三言三摩地者等。菩提心义第一云。问。云梵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普贤智持此教行。犹如金刚。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夫旧云等至。而今云等念乎。答。旧以定力等至一切境界名为等至。此得大略未得全体。今约全体故云等念○上来略释三摩地竟(云云)。师云。三摩地者□□义也。依舍意一切有心者。必大地法心所有其中。三摩地心所有其中。三摩地心所云。心法定住一境。有之时名三摩地也。亦五依四静虑云心法。依禅定□时。其心毕竟平第究竟故。现神通故。三摩地者究竟平等义也。真言意以此名等念事。自入普贤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究竟毕亦摄众生。令入大菩提心。故自行化他究竟平等。故云。三摩地云也。旧译等至云。无自他究竟义故。未得全体释也(云云)。师云。抄云。显教以佛性如名上品三摩地。今诸菩萨于一切众生。等摄受众生界得此法。以于极□名三摩地也。只是大地法中三摩地心也(云云)。菩提心义第二云。若三摩地中。若修有相三摩地证无相三摩地。深秘释。若四种曼荼罗各有此三摩地。是秘中深秘释。若法如之如如智本有三摩地。是秘秘中深秘释。四(已上)。略释别体觉(云云)。师云有相三摩地者。地成就三□事体现成福分等。有相法显现时。以十缘生句如幻。观其后证本有菩提心。故名有相只是始觉修成意也。所证菩提同第二菩提心云。从初门名有相也(云云)。
  私云。付三摩地菩提心。总体别体性一异相状行相等不同在之。如本抄可见□也(云云)。
  问。三摩地者。但从定欤。将如何。答。定惠平等名佛知见。以之名三摩地也。仍但不可限定也。义释第三云。三昧当知。与智惠俱。然以莲华台藏庄严智慧。是如来定惠无有入住出相○面如来定惠无有二相。为显常途教门。分别令入易解。故言佛住于三昧也(云云)。
  金刚顶经疏云。散不防。不妨散如来内。其义如是(云云)。
  俱舍那伽行在定。那伽住在定等(云云)。
  普贤大菩提心事。问。论云。当知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等(云云)。尔者此一段文为明本来法尔觉体。将明转迷开悟旨欤。若本来觉体明者。次下为贪嗔病烦恼之所缚故也(云云)。可知转迷开悟义(闻)。若依之尔者。虽云法尔应住。全不可转迷开悟乎。一义云。今一段分转迷开悟旨明也。一切众生普贤大菩提。理性虽具足。为烦恼所缚故不显之。而诸佛方便说三密方便。今修成本有菩提也。一义云。一切众生有理性菩提云事。于诸大乘经通漫所谈也。全以之不可云三摩地菩提心云ヘリ。今论意上明行者。胜义菩提者一分同显教。故犹不入如来内证菩提心。故云如是观也。云何能证无上菩提问也。答之当知。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也。为贪嗔病○之所缚故也云ヘル此文。一切众生法尔本有萨埵也云。其所以出为贪嗔病烦恼之所缚故云也。仍真言意贪嗔痴三毒体。本来普贤大菩提心体故。一切众生具贪嗔痴。是则普贤菩提心释也。依之普贤五密三摩地。以欲触受慢四为普贤四种眷属。若尔者。全三毒外无菩提心体。而贪嗔痴体。行住座卧威仪。皆菩提心不知故。诸佛方便贪嗔痴全体本有萨埵说。令发普贤菩提心云也。一度闻其旨之后。全不可有转迷开悟修成义。迷悟皆是本有功德知。故无断除义云也。如此云时超过修得性。得转迷开悟段也寻。若尔者。真言意不除执情欤。显宗意但除其执。不除其法。如何。答。不可除执情。但除其执者。犹是始觉修成所谈也。三毒体本来内证具德。不可□法知上不可除其执。依之义释第七云。若除病者。即是损减阿字法门也(云云)。又真言大日名大欲大嗔(云云)。深可思之(云云)。师之此义东阳和尚以来师资相传义也。东阳受三昧阿阇梨给当流殊一个大事习也(云云)。寻。法尔应住之意如何。义云。一切众生法尔相应普贤大菩提心住云。师云。此义门法华本门所谈也。真言此大菩提心上行。三密四曼行云处许替也(云云)。
  莲华三昧经云。无障碍经云。归命本觉心法身○还我顶礼心诸佛。菩提心义。非是凡夫修成始觉。是秘密义(云云)。此等释意。迷悟二法本来圆满具德。全非始觉修成法也。仍信知此旨真言□□云也。寻。若如此义者。但觉悟计全无迷法欤。如何。又本觉计无始觉可云欤。如何。答。起信论云。立真如生灭二门。始觉本觉不同事。一分□迷生上立之也。依之依本觉故云有始觉云。或依生灭门论真如云。此皆约□迷如此分别也。而天台真言意。本来生佛平等。迷悟本有谈。故超越彼论真如生灭始觉本觉配立也。深可思之。师云。山门(二义)。东寺(二义。)如上(云云)。
  瑜祇经云。时金刚界如来复次率都婆法界普贤一字心(云云)。
  理趣分云。一切有情皆如来藏。普贤菩萨自体遍故(云云)。菩提心义云。诸大乘中第九真如理心名为自性清净心。此理心同体智性名为一切众生本有萨埵。名普贤大菩萨(云云)。
  用心次第云。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又名普贤大菩提心(云云)。
  普贤事。义释云。普贤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胜义(云云)。寻云。今论所明因分果分中何乎。义云。台藏八叶中。普贤因分。金刚顶经大日名普贤者果分也(云云)。今论因果平等具三十七尊云。故因果平等普贤也(云云)。
问。自心具三十七尊。何必以普贤一尊为菩提心体乎。答。普贤遍一切处义也。故标普贤显遍一切处。自心成佛义也。菩提心义四云。菩提心论三摩地菩提心初云。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名菩提心。乃至五相成身成本尊也。名普贤身。略出经云。普贤法身遍一切。能为三界自在主。无始无终无生常住等。究空一切众生所有心坚固菩萨。名菩萨安住不动三摩地(云云)。又金刚顶三十七尊皆名普贤。故知。五相成身普贤行。三十七尊是普贤身。乃至性德三十七尊是性德普贤。修得三十七尊修得普贤。且如菩提心论。现自心月轮一。十六分渐渐圆满名为满足普贤。非谓十地名普贤地。乃至天台四十一地。居众伏顺即名普贤(云云)。
  问。本有萨埵与十六大菩萨中普贤金刚萨埵同异如何。义云。本有萨埵共本有大菩提心也。是理性也。十六大菩萨是修得故云异也。但修性不同云事一性事。修性本有俱具三十七尊云也。菩提心义一云。问。论云。何能证无上菩提。乃至无所分别(云云)。今疑。此中本有萨埵与十六大菩萨中初金刚萨埵同异如何。答。一切有情本有普贤大菩提心。名曰质多。是约心得名也。本有心城三十七尊中金刚萨埵。名曰萨埵。是约人得名也。普是性得三十七尊也。若顺菩提心以者。所观三十七尊皆修得三十七尊也。谓约性是同。若约修得即异(云云)。师云。本有三十七尊。瑜祇经可习极也(云云)。问。修三摩地观共出何位修(云云)。义云。从凡夫初心至佛果修之也。依之下论云。一切义成就菩萨初座金刚坐取证无上道。遂蒙诸佛授。此心地然能证果(云云)。是释尊坐金刚座。初得诸佛教授。修此观(云)也。次上云。从凡入佛位者。即此三摩地(云云)。此文亘凡夫(见)深可思之。问。真言行者有几不同乎。答。或四人或七人。是开合不同也。四人共一切如来内证示现观法门(是佛果)。等觉初住从凡超入地(已上菩提心义四人第一意)。七人三身佛(自性身)。二菩萨(渐顿二类)。二受用(自他受用)。二后身(十地等觉已上。菩提心义第四意也)。师云。三摩地行者如来内证现观此门之故。于妙觉位修之云也。仍真言意妙觉智云也。又四十二位智慧。皆是妙觉智也(云云)。三身佛。二菩萨(渐悟天台三教菩萨。两教二菩萨。回入圆教名为入初住。名为证佛。终入□觉位。顿悟圆教真言)。三身(自他受用也。文之自受不云他受分别。座位经忽有自他受用。)。二后身菩萨(法身等觉后身他身。八相后身菩萨也。他身坐觉树法身。色究竟自在宫也)(已上七人义也)。于内心中观日月轮事。师云。胎藏以八叶莲花为菩提心体。金界以月轮为菩提心体。故成佛观月轮之外全无成佛之义也。显宗一念三千云一心所俱三千法。明未得一心体。而只一心无量法云不云有形色也。真言以八叶月轮为心法形也。八叶即究识体也。中台即第八识。八叶第八识也。是无始以来有胸内不改体也。以之名心藏。受生时最初领生位也。以之名佛。以之名理事。台藏意诸法只有方谈。故心法八叶形只有成处。名佛性。为菩提心体也。观此八叶见自心体名成佛也。金界意此八叶总体圆也。故于八叶上令观月轮也。自受用身智慧者。照了智也。故照万法一法无增减智见故。其智体圆满形也。总照了体圆满形也。依之日月轮圆满也。日月轮自受用智体事显为日月轮是名当体月轮也。故以此月名菩提心体也。是为成佛也。此外全无成佛义也(云云)。叙之满法界。缩之居方寸(云云)。寻云。心法具万法故。可有圆方长短等形。何必以圆形显心法体乎义云。心法中惟有三角方形。其中圆满形其德胜故。以之为心法总体也圆满形无增减义。此中具三角方等形。三角等中不可容受圆满形。故一心万法总体义显事。圆满形胜故。以之为一心体也。然而一类机观方角等形。悟入不可遮之。而以心体月轮观事。委如心地秘决。是则自心体本来离三毒体。故为月轮三义。
  师云。惠性寺敬贤问善无畏三藏云。我修何法可成佛。三藏答云。汝受三摩耶戒。观心月轮(云云)。依之为敬贤说给。敬贤记名菩提心戒及心地秘决。一行阿阇梨同听异闻记名禅要也(云云)。
  菩提心义一云。彼中为开自心八叶佛身。观肉心八分为八叶莲华。此中为开自心十六大菩萨只以肉团令月轮。心地秘决云。此自性清净心以三义犹如于月轮。一者自性清净义。离贪欲垢故。二者自性清凉义。离瞋恚势脑故。三者光明义。离愚配闇故(云云)。问。自心体有光明。故以自心故为月轮也。又以月轮解之也。若以自心体名月轮者。略出经云。我见自心形如月轮。是以月轮显自心(闻)。若依之尔者。月轮者即一切义成就菩萨成等正觉法门也。若只以辨显心体者。以何法可显之。何必以月轮可云显心体乎。可知心即月轮故观之云事。答。真言意心法体者即月轮云事。不可疑之。诸大菩萨经意心法体遍诸法。其性可定云。未显其心法体也。今经意以月轮为一心体。即有大智光明义如故。寻云。智体必水轮事。如何。答。最初诃罗兰。其体水轮也。识正结生湿一念心托也。故此识湿正水轮也。识即智故。智即水轮也。水形圆事以秋露为记。字书中肉篇作月。自然道理也(云云)。又云。月轮智体金界。菩提心体月轮。水珠所成也。水种子●字即金界也。故其形圆也。故其色白也。问。何故以月轮莲华为两部总体乎。答。台藏意。智证释云。胎藏本从生究欲处而起。以如来智印加持此欲。令相应本有大菩提心(云云)。此释意众生不改当体。即本有大菩提心显莲华处在生死泥其体清净也。此则欲染所著本有清净法也。八分肉团体即九佛住处。故众生身迷妄体为佛知见故。莲华尤此理叶故。虽多万法以莲华为心体。心性体自元莲华形也。世间花草缘起时。心性体本清净德俱。故花草又不染泥浊也(云云)。
  寻云。内心者何物乎。菩提心义一一忽于八分肉心观也。台藏观为八叶。金刚界观为月轮。问。凡夫第九第八第七第六识。若指心处在何处乎。答。忽在八分肉心处也。
  问。若尔者佛地理智心形如八叶。忽如月轮。若凡夫第九八七六识忽有形乎。答。皆托在八分肉心故。若论其形并如八分肉团(云云)。问。论文观日月轮(云云)。不观日轮。观月轮意如何。一义云。日本来圆满体故。显理性圆满义。月轮明闇义故。显修成义。即是修得性理智义。又是阴阳二法显也。
私云。此义不可尔也。本义也。
  一义云。日本来圆满故显果德智。月有十六分不同。辨因位进修也。此义可尔也(云云)。
  问。八叶肉团心处心也。今观为月轮。然共心所外受无心也。
  菩提心义云。若发一念菩提心。即名佛心。故观此肉身形如月轮(云云)。问。月轮观取圆明体也。ハタ取亏盈边也。一义云。取亏盈边也。若取圆满体者。日轮可足。而若无亏盈边者。十六大菩萨位难成也。故今取月轮十六分。立十六大菩萨因果不同也。又约行者进修之时。十六分增进可有之。故旁取亏盈边也。一义云。圆满亏盈两义共可俱足也(云云)。
  问。论文由作此观觉本心(云云)。尔者指何识乎。一义云。第九识也。故论下文云。初心阿字发起本心之中分明○观圆明阿识(云云)。是九识(闻)。一义云。菩提心义意。可亘六识九识(见)。
  有相无相月轮事。义云。菩提心义意。三摩地观有相无相等四种释有之。如以前也(云云)。
  问。月轮观者。心内也。心外也。答云。两义共在之。禅要云。身四尺量如一肘(云云)。心地秘决。正当行者心中量周一肘(云云)。今论文于内心中观日月轮(云云)。内心见下八叶白莲等文亘内外也。问。论文云。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亦名无觉了。亦名净法界。亦名实相般若波罗蜜海。能含种种无量珍宝三摩地。犹如满月洁白分别(云云)。尔者合解方如何。一义云。满月(空智)。虚空(假谛舍一切故)。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中道)。一义云。满月(中)。虚空(空)。光遍(假也)。师义也。
  私云。东流于此三句印。有明随分事相大事也。三点秘密也(云云)。论云。能含种种无量珍宝三摩地事。
  师云。月轮观成就时。心性月轮体事显形也。于之即摄万法故成三谛理云也(云云)。仁王经此三谛三昧。王三昧摄一切三昧(云云)。是三谛摄诸法云文也。问。论云。凡月轮有一十六分。喻瑜伽中金刚萨埵。至金刚拳十六大菩萨者(云云)。尔者月轮有十六分意。如何。义释七云。月天真言是瑜伽净月义。战捺罗野即是月名。一切世间以月能除势恼。施清凉乐。故谓之甘吕造历者。传云。此甘吕十六分乃至以十五分遍施众生。以前余一分还生(云云)。所余一分共萨埵位也(云云)。问。月轮何故有十六不同乎。白月黑月各各十五也。如何。义云。是有二义。教时义意。晦日合宿以为萨菩萨位。萨菩萨加白月十五为十六大菩萨位也。萨菩萨共是本有生界也。余十五菩萨本有悟。故迷悟合为十六也。菩提心义意。晦日夜合宿日月少分前后时。月光少分生故取之加十五白月为十六。是约悟为十六意也教时义全同菩提心义乎。
  问。前月晦夕是十五分一也。何言少分明现乎。答。地上一寸影。天上万里之光(云云)。寻云。观月轮时。约行者如何成十六大菩萨次位也。示云。行者观月轮。有明昧不同。故成十六次位也。寻云。观月轮如何俱五佛体乎。义云。初观心月轮者。发心即阿閦佛也。五智中大圆镜智也。即第八识也。此识共缘诸法种子。是则缘众生机根义也。缘众生机根事即大悲心也。大悲即俗智云。大悲缘俗谛智也。故以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也(是第八识发心义也)。次于月轮思惟观察。即修行平等性智。宝生佛也。是则于差别法。令一味平等观。故名平等性智也。次于月轮生觉悟智者。妙观察智也。是名菩萨。于差别法显一味菩萨义也。次观月轮心息。究竟施作用。故利益彼有有情令入涅槃理。是即释迦功德也。如此得意之故。于一月轮俱是十六大菩萨五智五佛功德也。
  问。论云。五方佛位各表一智(云云)。尔共今释十六大菩萨。故四方佛位可言。何五方佛位云乎。义云。今释文意大日生四佛。四佛生十六大菩萨事释。总表文段总五方佛云也。是大日诸法根本义显为也。次下四方如来各摄四菩萨已下。正释四方四佛也。
  问。五智五佛毗卢遮那体可云乎。若体者。出生义云。东方金刚藏世界阿閦如来。南方宝庄严世界宝生如来。西方大莲华宝藏世界阿弥陀佛。北方羯磨轮世界不空成就如来(云云)。又义释云。大日如来云妙花铺地白藏世界大日如来(云云)。此等释各身各土五佛(见)。若依之尔者。今论意一身所俱五智五佛也。依之礼赞举三十七尊毕。皆是现证毗卢遮那法佛体(云云)。答。付三十七尊经经现不同也。瑜祇经明自性身三十七尊。金刚顶经说自受用三十七尊。摄真实经述他受用三十七尊。守护经明变化身三十七尊。莲华三昧经现等流身三十七尊。而自性受用三十七尊毗卢遮那体也。他受用变化身三十七尊。各身各土义也。然而四身同时三时共四方三十七尊。皆是毗卢遮那体云也(云云)。问。五佛各俱五智乎。若具云共论云。五方佛位各表一智(云云)。依之南都德一引此论文难之(见。云云)。若依之尔者。真言意佛佛皆具五智谈之乎。如何。答。菩提心义第五云○秘藏记云(文秘作)。五智云。谓一法界体性智。三密差别数过刹尘。名之法界诸法所依故。四体之法就不怀故名。为性决分明故以为智。二大圆镜智。谓自他三密无有边际。名之为大也。俱是不缺四圆实智。高挂万像头现镜之喻也。三平等性智。清净智水不简情非情故。彼是同如故。常住不变故。名曰平等性智。四妙观察智。五眼高临邪正不谬因以名。五成所作智。二利应作故曰所作。妙业必遂成称也(云云)。
  以五智五佛配四方事。
T76082301.gif
  师云。以中央为地轮事。地万法所依也。法界体性智为万法所依(云云)。为地轮是诸法总体之四智。是用分也。故于法界体上疗立诸法意也。真言意五大即是诸法天然道理也。出生诸法事。皆是五大造作。只是此法然道理也。我等胎内出生。任运生身。非情草木长长事。皆是法尔道理也。我等依身即五大也。是法尔大日也。台藏色法为初门。即八叶也。是法□□方取也。金以心为门故。是取自受用智品。是照了分别方取故。是一分新义有之。我等体本来法尔五大也。又依五大彼生长也。辨如实四大种。依四大种生长。能能可思之。问。东方佛名阿閦义如何。答。阿閦梵语也。此云不动。此即最初发心。坚固信心是也。故略出经一切众生所有心坚固不动名萨埵(云云)。问。东方佛必发心体者如何。答。五大愿者。五佛发心也。初众生无边誓愿度者。东方阿閦发心也。即第八识也。八识者。梨那镜中万法体宛然也。故发心者。生佛体历历见众生可度。阿梨菩萨可究有知也。故约生界时元初一念无明体也。约佛界者大悲体也。是生佛像缘向度众生愿故也。约生界者元初一念无明根本也。此差别妄念翻为佛德。成大悲利生根本也。八识九识发心中。八芳机发心也。是则生佛挂目众生无边誓愿度愿故也。问。宝生尊义如何。答。是南方为水轮义习之也。劫初水轮生。其后烈风力水轮凝然而成金也。故水轮生福深宝生尊云也。如意宝珠两万宝。又是水轮也。
  东寺宝生佛习为大事。故释尊入灭给必宝生成云也。宝生舍利习也。舍利又一物也。舍利者水轮也。名灌顶智。诸佛前佛后佛血脉相承。五瓶水灌利生界故。法缘无施生界。又父子相续生界无尽。此即水轮体下故也。非宝生佛者。佛佛相承边可断也。南方花开铺名事。夏花开铺调时分也。所谓春种夏开秋熟冬收也。宝生成者成舍也。舍者如意体生万法形也(云云)。私云。弘法大师云。随惠果相承。如意宝珠王城南室生山埋给。此如意宝珠者。灵山净土龙女之所奉释尊宝珠也。八祖相承(云云)。惠果付属此宝珠时。誓云。成生生师资(云云)。付属此宝珠(云云)。仍惠果和尚成坚惠法师生。此与得此珠埋宀一山(云云)。弘法大师云。宀一山土心水师竹目底埋之御秘藏余(云云)。此山有蛇。欲取珠。仍大师僻蛇法祈念给(云云)。大师自胸中不动出守护给(云云)。当时东寺一长者每晓行之。僻蛇法秘故白蛇令书给(云云)。
  问。阿弥陀者。其名字如何。答。此云无量寿也。释尊入灭者。归当住体也。故图白檀曼多罗时。自东方次第图诸尊图毕。后图西方弥陀。此即诸佛灭毕。弥陀常住利众生义也。故义释云。于西方观无量佛。此是如来方便智。以众生界无尽故。诸佛大悲亦无终穷。故名无量寿(云云)。问。诸佛皆常不灭也。何必西方佛名无量寿乎。答。西方第六识也。此识随缘真如体也。故万法相颜云质多。故万德体即常住云。随缘真如缘起常住义也。故五佛中无量寿佛者。诸佛常住德也。九识等常住事置而不论也。第六意识常住。此教中严故无量寿云也。故释尊灭度后专可归弥陀也。是以天台真言以弥陀为本也。
  问。名莲华智意如何。答。莲华者敬爱义也。即菩萨色莲华也。现法界疑佛故。殊具见者无厌。彼可利众生也。又在莲华泥中不染泥。弥陀现法利生。处生死不着生死义也。故瑜祇经名清净业也。问。不空成就佛者。其名字如何。答。不空者。万德不空意也。是则教流布身度众生不空事。万法本来不空故也。羯磨此云事业也。问。抑必东方为八识。北方前五识。定义门约时次第。此九识发心修行菩提。当义如何。答。八识发心事如前了简。南方宝生尊。以七识为修行方事。七识梵云摩那识。唐云执我识。故唯识论云。我配我见·我爱我慢。与此究恒相应故。但缘藏识见分非余(云云)。故发心者。生佛差别见故。发菩提心上修行。是无我上真我也。故在众生时执我体也。约觉体又无我上真我故。契当平等理也。故以之正修行立也。修行者。生佛不二修行故也。若无我何法可立行。次西方第六成菩提事。正施作用取此尘境事。是第六识能也。故约觉体时成菩提义。即无分别智光五眼也。第七识者虽有我配我见。正缘法尘境起妄分别事无之。今第六识分别别法尘境故。七识约佛智修行。非正觉体。六识正缘诸法实相。故成佛也。次北方前五识为□事。六识情量虽缘欲境。不经身口时。欲事未成就也。身口行之故成事业。今觉约时妙觉察智发事理和□必归不生不灭体。指不生不灭云涅槃。归此□入方便俱足。中台一念间皆具也。故念念所作皆是发心□行□□义也。今落情量故名迷位。知法体是名佛。故秘经中时时不间界三十七圆满(云云)。师云。以第八识名发心事。为渐机也。非直入中台顿机也。故自东方次第发心修行。至北方入涅槃。事理圆满名大方便。名法界体性智也。此时五点●字同时俱本尊本有阿字大日尊也。若顿机以直中央法界体性智为发心也。发心之处即五点具足也(云云)。
  问。以四佛四波罗蜜如何相能生所生乎。论云。四佛智出生四波罗蜜(云云)。付之四波罗蜜因。四佛是果也。从因成果。是因果次第也。又四蜜定四智慧也。自定生惠。是三字次第也。今何此等次第背四佛智。出生四波罗蜜菩萨乎答。列三十七尊有从因向果从本垂迹二义。今论文从本垂迹次第故。四佛生四蜜云也。约从因向果次第。如所难四波罗蜜四佛本来因分也。而是置法界体性智中为大日。四亲近自此生四佛云也。故论云。法界体性中流出四佛(云云)。大日总体故别不立因果也(云云)。
T76082401.gif
  师云。阿閦生金(东萨埵)。宝生宝(南虚空藏)。阿弥陀生法(西观音)。释迦生业(北金刚藏也)。大日总体故因果。平等体别不举因也。故四佛菩萨因果俱德也(云云)。
  问。转依妙果受女身乎。答。论云。三世诸佛贤座生成养育之母(云云)。付之约理体之时之男女者。法体虽有之。约事相之时。争佛菩萨色身即女身可云乎。答。显教意以慈悲智二门辨父母云故。只是女者辨喻也。真言意十界本有谈。十界事显故。世间父母义不改。即是置佛果体也。依之瑜祇经八供四摄天女使(云云)。法界海会中。岂可缺女形俱德乎。故十八会指归第二说陀罗尼曼陀罗具三十七。此座众皆住波罗蜜形(云云)。问。因分皆女形。十六菩萨又可女形。如何答。四波罗蜜女形。事理体自此理生智也。理即女形。故女形也。十六大菩萨皆是智浅深。非女形也(云云)。论云。于是印成法界体性中。流出四佛也。是天台点也。意金法业四波罗蜜生四佛也(云云)。东寺点云。于是印成法界体性智(云云)。此印者。因一印果位一印可有(云云)。因位一印者。第九会初院一印曼陀罗名之(云云)。萨菩萨位也。果位一印第九一印。会大日是也。
  私云。此文意者。四波罗四佛因为总体大日。四亲近生四佛也。故为法界体性智俱德也。
  十六大菩萨事。颂曰。五佛四波罗。十六大菩萨。四摄八供。总成三十七(云云)。
  私云。十六大菩萨功能相颜等。三十七尊心要等。并师抄等可见被也(云云)。又云。十六大菩萨相颜者。相应经抄物委悉也(云云)。问。论云。除五佛四波罗蜜及后四摄八供养。但取十六菩萨。为四方佛所摄也(云云)。尔者除五佛四摄等意如何答。三十七尊中。十六尊从因向果次第也。是名十六生也。月轮观从因至果故。辨月十六分也。而万成佛即成一佛。故别不取四佛也。大日总体故。又不取之。大日生内四供养四佛。又生外供养。是内证自法乐故不取之也。四波罗密四佛因摄果。四供化他行故。又不取之也。今约行者次第进修边。取十六大菩萨也。又合十六菩萨名一法界普贤。是非因非果总体也。故广三十七中十六略普贤也(云云)。
  问。五佛配配果德。故同时可圆满。然东方四菩萨圆满成阿閦之后。三佛各四菩萨次第故果渡。又有因次第杂乱如何答。十六大菩萨一念一时圆满。更不可有前后次第。依之瑜祇经经时云。不问三十七圆满(云云)。例如一念三千(云云)。
  问。以十六空□十六大菩萨义如何。答。菩提心记决可见之。菩提心义一云。问。论云。又摩诃般若中。内空至无性自性空。亦有十六义者。是例也。喻也。答。亦例亦喻何者。彼般若中或明十一空十四空十六俱十八空二十空。且以十六空为处中义。亦虽有三十七尊。且取十六大菩萨者。是例也。又十六空破十六。有十六大菩萨。亦破十六或障敢喻(云云)。若取例者。何故不取三十七品。以例三十七尊乎。答。为喻心月十六分。且取世月十六分。不取三十七品也。若分别座位经云。若依二垂次第而说。若具修三十七菩萨分法。证得道果。无有是处。若证自受用身。何必□三十七三摩地。以成佛果故。梵本入瑜伽顶云。自性及受用变化菩萨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菩萨。以法界身总成三十七(云云)。
  菩提心义记决云。以三摩地者。谓一切有情悉普贤心。犹满月。凡月十六分喻金刚萨埵。至金刚举等一十六大菩萨。又●字至●亦有十六字。亦内空无法亦有十六。凡夫于心质中有一分清净光明。其体极微妙妙月十六分一也。凡月其一分明相。虽当合宿之闇。即其质始于窟中含一圆明性。所以不现后起月初如十六日圆满无疑(云云)。大般若经四百八十三云。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云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自性空一切法空无性空自性空(云云)。
  次十六大菩萨配十地证文事。佛现金刚三昧本性清净不增不减经云。今当为汝分别。辨现菩萨所行俱德地法。初地菩萨犹如初月。光明地菩萨如十二日月。八地菩萨如十三日月。九地菩萨如十四日月。十地菩萨如十五日月圆满。可观明相俱(云云)。玄义第五大涅槃云。月爱三时。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色渐渐增长。又从十六日至十日。光色渐渐损灭(云云)。光色增长辨十五日智德摩诃般若。光色渐渐灭辨十五界德无碍。解脱三十心为三智行。十地为十智。等觉妙觉各为一智界。合十五智。月体辨法身(云云)。教时义第三云却义中云。月宫中有十五智青衣。青衣日日一人来会。故十五日月轮渐黑。青衣日日一人去散。故十五日月轮渐白。故知。月黑白分各十五分。然以黑时当有白义。白时当有黑义。故白黑分各十六分。但以白满之时日月远。望日光不夺。黑分之时日月相过近日。月光映月故有合宿夺光之说(云云)。私云。以黑时尚有白义白时尚有黑义(云云)。依此文。教时义本有萨埵修成十五。为十六菩萨云也。意黑时云故迷位(闻)。此迷位发理智。乃至种种世智为本有智用云。白义是喻本有大菩提也。白时有黑义者也(云云)。问。一切众生有修得十六尊乎。答。可有之。若有云者。缎于性德者虽俱足未经发心行修行菩提○五点。争可有修得十六尊乎。依之有一分净性(云云)。若依之尔者。修得十五分同时圆满(见)。仍修性一心俱可云乎。答。修得性得配立迷情机。一配迷起之上配立修性二门莫如生灭二门也。而真言意本来本觉如来。自然觉了大日谈故。超越修性二门也。依之菩提心义云。若瑜祇经金刚界如来。以四种法身于本有金刚界光明心殿自性所成三十七尊。而是本来成觉之佛。是凡夫修成始觉。是秘教义(云云)。此释一切众生本来修成三十七尊云文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天台沙门光宗。

溪岚拾叶集(菩提心论抄第六)。

  ●字观已下。私苗。三密。五相成身。师云。●字观者。如天台流意者。无仔细三观法门也。所以无相阿字空观也。有相阿字者假观也。相无相不二者。中道观也(教门义)。次秘密意者。无相阿字迹门意。不生三观也。不及真如也。有相阿字者本门意。随缘真如缘起常住也。天台有相高习此意也(云云)。总在一念分别色心。深可思之。次秘密有相无相阿字观事(云云)。问。今论意者。初明月轮观。次明阿字观。有何所以乎。一义云。今论正明金刚界。傍依大日经。故明二种观法也。所以月轮表智故。是金界观法也。阿字表理故。胎藏意也(云云)。一义月轮观阿字观者。是只广略二种观门也。第九识知本心。亦名佛性识也。是即众生八分肉团名心所心。而付心所心。依金界者观月轮。依台藏观莲花事。是两部合行意也(云云)。又于此上观阿字者。是第九识也。第九识者。遍情非情云。即是阿字情非情总体故也。能通达染秽九识也。所通达本有净识也。第九识能所不二圆明净识也。本心与所心不二。即莲花月轮之体。又阿字总体也。故初明月轮。不得明阿字者是格观也。后阿字观即月轮上置阿字之意也。是广观也只是广略不同故无相违(云云)。寻云。阿字胎藏大日种子也。今论正依金界。何必用阿字乎。义云。阿字是两部总体故。今论意以阿字观。通明两部观法也。金界用阿字证据。九会中理趣会种子●恶字也。又召智印时光明心殿所召之●字本不生阿字也。故金界以阿字为观法体云事分明也。可秘(云云)。金流云。初总体者即是本有●字一部。指归流义统会已(云云)。此释分明以阿字为金界观法(闻)。寻云。两部共以●字为观法。有何所以乎。义云。显宗意以真空冥寂理为至极。故以文字言音不为法体也。是则未见穷于法体。一一法法尘尘皆备名字言音形颜作用等义。故以佛智如知见。于真如之上如法体呼显时。必以名字言音显法体也。若以文字言音不呼之者。全法体不可显故也。故自受用身照诸法事至极。法体呼显时立名字立言语显之也。言音之体即智品故也。故诸法体至极即名字言音云也。寻云。若尔者一切文字皆可显法体。何必用阿字显之乎答。出生诸色心诸法之根源即阿字故也。以五大造作诸法色心。若无五大者。法不可出生。而阿字形颜即五大也(如上)。余字形颜不俱五大。故出生诸法事以阿字为本源也。又于阿字有形音义三。形即五大也。音者阿尘也。一切言语生最初即阿响也。开口之时唇有。闭口时有喉也。在胸之时阿字当体也。是则法尔天然道理。非造作法。次义者本不生义也。阿字法尔道理。一切言音等三世常住故。今初不灭故不生不灭。以之本不生名也。凡一所显教意。但明本不生义。今不谈形音法体。而真言意直形音为初门。即达本不生故。以色法为所观。显教以本不生义为初门。故以色法为所观境也(云云)。又出入息即阿字声也。故观出入息之外全不可有阿字体。深可思之(云云)。又阿字有总体别体。总体者常阿字也。别体阿字出字。出生一切文字故。阿字即俱一切文字故。以之为别体阿字也。寻云。阿字本不生之方如何。答。此有浅深秘二义。浅略意因缘生故无自性。无自性故毕竟空云。或离自他共无因四性故云本不生也(云云)。深秘释意诸法本来法尔道理。非天人修曼造作。非佛菩萨所作。故云本不生也(云云)。
  一●字本文事。义释五云。阿字自有三义。谓不生义空义有义。如梵本阿字有本初声。若有本初则是因缘之法。故名为有。又阿字无生义。若揽因缘成则自无有性。是故为空。又不生者即是一实境界。即是中道故。树云。因缘所生法。亦空亦假亦中。又大论萨婆若有三种名。一切智与二菩萨穴道种智与菩萨穷一切种智。是佛不供法。此三智其一心中得为分别。令人易解名三种名。即是阿字义也(云云)。此花阿字释云。阿字不生微妙体。即是众生内心法。本来清净如莲花。因经悟入己心法。正此妙法最密大日如来常心地。今为大会自开演。故题妙法莲花经(云云)。智证大师奏状云。南岳天台三观一心之宗。源赴自阿字大空理。无畏不俱三密同体之教。冥扶圆顿一实之趣(云云)。
  ●字观(五大院)云。夫□字者。我及众生本来自性清净。圆明常住寂灭。遍一切无始无终真如法性理。万法即真如。阿字不及理真如。即万法随缘阿字相也。染缘强引故。迷本不生理。流转于六道。净缘薰胜故。悟平等真言。证一如妙觉究菩萨体。一不异染净。国土唯是心变。凡夫贤圣平等。一性一念心即舍那三密。百界千如四种曼荼。一切凡圣本来无差随缘真如升流差别事。无始无明着究妄法。于菩萨中见不清净。于解脱中而起系縳。往昔将想菩萨玄远。今日始知菩萨本有。愚夫颠倒迷此真如故。无始来受生死苦。圣者离倒迷此真如。便得毕竟安乐。愿我早悟阿字理。速证如来无上觉(云云)。菩提心义第二释阿字四义云。三密中深秘释。凡约佛身有四方曼陀罗。若性德四修得四。皆佛身相。此四一体毫无差别。若色若心。如人色心。若合若散。如空方法故。如羯磨曼荼罗身发心成佛。自余三曼陀罗身亦皆发心成佛。故供养法众云。秘中深秘释。阿字自说阿字。如自现者自发亦然。四秘云中秘释。悉昙云。此□字非佛天人修曼所作。本是自然道理所作故。是真如随缘故。发心成佛亦阿字以真如随缘故发心成佛。言真如作阿字故。如有情非情皆俱●字同一真如所作故(云云)。教时义三云。五大响当体是真言故。真言人直闻风声水音。即是知法身声。亦能悟入阿字本不生理。若其不知此义。则非顿悟之机。虽闻佛音声于彼无(云云)。受记云。珍和上说。先结大日定印(前定印是)。心前观九重月轮。中央观阿字黄色正方。即观一切法本不生也。九重内外九月轮也(云云)。摄轨云。分明识观初字门。轮围九重虚圆向(云云)。问。月轮如有十六分。阿字又有十六分乎。若有云者。论前后文全不见此旨乎。若依之尔者。月轮与阿字其义全同。于阿字何无此义乎。答。阿字又可有十六分义。四种阿字则四点也。以阿字置本心之中时。即四种阿字显现。四字互俱故成十六字。仍有十六分阿字云也。寻云。证据如何。义云。菩提心义决云。又●字至●又有十六字(云云)。
  问。论文以八叶白莲一时间(云云)。尔者为龙树颂。如何。若龙树所造颂云者。今文于三摩地义似。可知。非龙树所造云事。若依之尔者。论文龙树所造(见)。答。今文龙树所造云事。不可疑之。但至三摩地似者三摩地义似。若佛现义似龙树引佛现义轨也。若又彼仪轨不空三藏所制。三藏即引今论文可云乎。问。论意心前观阿字即召入云也。将己身内观阿字召入云也。义云。祖师法印云。常人观己八分肉团云也。然而此仪不然也。是秘义云。金刚界召智意习也。其证文略出经等文分明也(云云)。又金刚界瑜祇云。次当前一时观八叶莲花。安其上置恶字。放大光如水。谓白色即以金刚縳出二风。如捻取其字置心殿中(云云)。寻云。身内观阿字云证据如何。答。义释云。纥哩乃也。此云心状。如莲花合未敷。像有筋脉。约之以成八分。男子向上。女向下。先令其开敷。为八叶白莲花座。此台当观阿字金刚色(云云)。寻云。八分肉团赤色也。何白色云乎。而现图曼陀罗中台赤色。图只是以意据从世情赤色图书也。经文乃至妙白莲云。寻云。一肘者意如何。白莲势分也。将如何。一义云。身前观白莲事。身外观量前者一肘故。今身内置一肘间云。胸中白莲周围量一肘观云也。周一肘者。一尺六寸故径六寸也。但一肘光师一尺六寸(云云)。宝师一尺八寸云。依先师释意。一肘者周围量一尺六寸也。故于胸中可观面六寸白莲。其上置月轮。月轮上可置阿字也。其轨据法花仪轨。其圆明一肘量喻月光明。证净师在心中故周一肘也。若径一肘。肘内难容受故也(云云)。寻云。菩提心义释月轮量云。法界为量。如世满月(云云)。而月轮与莲花其体一为。或云莲花。或云月轮也。何违本论现法界量云乎。义云。菩提心义约观行成就之观。故云法界为量。今论依初心行者。各据一义也。故心地秘决云。所观月轮遍一大三千界时入三贤。遍法界之时入初地(云云。取意)。大日经心目云。法界一体同□字故。本故自受法乐寂照无二也(云云)。又云。止之而观。是阿字之两用法身二千(云云)。
  问。论文云。炳现阿字索光色(云云)。尔者指阿字色也。月轮色也。答。虽有异义。一义云。月轮光也。●●两字两部大日种子也。或以阿字为地轮。而摄五轮。或水轮摄五大(云云)。而台藏以阿字为地轮也。而义轨云。阿字遍金色(云云)。阿字金色云故。于月轮白色中。观金色阿字之时。以月轮光明即为阿字光明也。若尔者无相违(云云)。问。论文召入如来常静智(云云)。尔者寂静智者即●字也。义云。如来寂静智体显字门名阿字也。爰以守护国界经云。阿字者一切寂静体。本不生亦不灭也(云云)。论云。夫会阿字者。皆是决定观圆明净识○当俱具修三密行。证悟五相成身也(云云)。会(アハムムカフカナフ)。玉篇云。计会也。对也。合也。问。三密五相依何经立之乎义云。三密者专明大日经。五相者依金刚顶经也。是即两部行相之故欤(云云)。问。圆明净识者。八识也。九轴也。一义云。常途经论现圆明净识者。第八轴也。就中不空三藏本八轴家人故。以第八轴名净轴也(东寺)。遍满记意也(云云)。山门云。圆明净轴者。第九轴也。依之摄大仪轨尺月轮观云。轮围九重究圆满(云云)。智证大师决云。法全云。九重月轮者。九轴体云。但至不空三藏八识家人云者。本宗虽八识家人。学真言不知九识乎。仍八识者只是附顺教门可意得也。
  问。上现月轮观阿字观。下明三密五相事如何。义云。月轮阿字者。观行之甘要两部总体也。五相三密者。委细总体。月轮阿字修行方轨也。故月轮观阿字观者。五相三密总体也。略名月轮阿字。广而名三密五相也(云云)。问。显教中明三密行乎。若不明云者。显教经中明三密(见)。依之命寔经密迹力士经现三密行相。法花金光明经明真言(见)。法花文句云。因名三菩提。果名三密(云云)。若依之尔者。三密是一宗肝要。诸经分绝。依之大师解释。三密诸要诸经无处(云云)。如何天台显教中。不可明三密行相(云云)。但至诸经现者。显经意意地观法开须身口三。三菩萨其上作月故。虽云三密未谈三密本有旨。何现以无相理观为意地。身口二菩萨只是其上威仪谈也。今真言不尔。意观月轮阿字。身口缜诵密印。真言三密融即法界全体也。故三密共遍法界总体达。故全异显教谈也。但至诸经现者。虽现印契真印。只是无相理观助道。全不具足支。具故全不可同今教爰以金刚顶经流之大教王经者。或诸大菩萨经粗虽明真言印契。而文分不具。俱未尽佛意。今此经俱现五部三密五智成佛等事理具俱尽佛本怀故云大教王也(云云)。问。真言意有一密成佛义乎。若有云者。今论意必具足三密(见)。若依之尔者。显教行人以意地报力空即色心显遍法界理。何又不借意地。但以身口二业不显融即理乎。答。以一密行可成佛也。真言意三密俱平等法界体达故。但以身菩萨可口菩萨成佛也。又以身菩萨口菩萨可显空通妙体也。寻云。真言意密与显教意止观同异如何。义云。异也。真言意密者。观阿字月轮。显教意观无相理故异也。爰以弘法释云。玩一利刀者显教。振三密金刚密教(云云)。五相成身下。问。五相成佛从本垂迹行也。将从因至果修行可云乎。若从因至果修行者。金刚界意。释尊六年苦行后坐菩提树下。欲成等正觉之时。空中诸佛亦授五相成身观。修成正觉后。为所化现五相作佛。方轨故可云从本垂迹修行乎。若依之尔者。凡发心修行次第。皆是从因至果次第仪式也。全不可云从本垂迹乎。答。五相成身修行者。一往大分别时。约行者时者。从因至果修行也。约如来时者。从本垂迹方轨也。然而落居处本尊行者。共从本垂迹修行可云也。所以者何五相成身配立。初通达心是第九识也。是即直通达法界体性智(云云)。次第二殿已下如次是四智也。是先通达第九识。次出前五识。故本垂迹意也。然而又趣向无上菩提之方者。从因至果可言也。从因向果云。异常途从因向果也(已上行者二义)。次约教主之时者。又可有从因向果义。释迦六年苦行坐树下。欲成正觉之时。不得正觉故。空中诸佛集会授五相成观。后[口*間]正觉故。约此边者。即从因至果可云也。次往至尼吒天成自受用身。出生四佛四菩萨三十七尊。成就自受法乐之后。于十方法界加持有情界。各各施利益安乐益之时。利益无余有情界故。此金刚界元意显也。若约此边者。可云从本垂迹意也(已上教主二义)。仍金刚界意。教主从因向果从本垂迹下也。サテ行者正受自受用身利益众生。现教时须行愿菩提心。如教主利益众生教也。若依此边者。一向不见自证向化他之故。可云从本垂迹意也(东寺意一向用此义)。次修学教主六年苦行之后。受诸佛教五相作佛方辄。向自证之时。从通达菩提心至观身为本尊。次第修方从因至果意也。然而通达本心者。直达法界体性智。其后四相次第圆满。故是从本垂迹意也。故本尊行者各具二义。然而从本垂迹为本也。次胎藏界意。佛自行圆满在法界宫谈利众生事。是名大悲胎藏发心生曼陀罗。是教主大悲心发心。而是大悲源为令一切众生契当如来内证。发生大悲胎藏曼荼罗。劝利众生方轨故。内证大悲心发成就众生行穷尽也。是则教主者。先内证圆满之后向化他事现。故教主从本垂迹也行者受之时者。学如来正觉成方轨。立此行愿成佛教故。是从因至果意也。菩提心义一云。菩提心种子诧诸佛胎藏大悲养育守护。沙罗树王增长开敷。是此大悲胎藏大意也。外修万行内观诸佛中。开心佛是金刚顶元意也(云云)。问。五相成身必空五相成佛也。将以一相成佛乎。若俱五相者。真言意一印一明是成佛直道谈故。纵虽一相何不成佛乎。依之守护国界经一相成佛(见)。若依之论文五相作佛寔如何。答。必不俱之也。金刚顶略出经摄真实经等。五相成佛(云云)。心地观经三相成佛(云云)。守护国界经一相成佛云。故知。虽一相五相义分不可阙减也。梵网经明成佛相者。是浅略五相作佛也。摄真言经守护经心地观经等。深秘五相作佛也。教王经略出经十八会指归。秘中深秘五相作佛也。金刚顶经四种念诵布字法。秘秘中深秘五相作佛(云云)。但成佛样不同也。或云一相沙五相(云云)。虽一相不可阙五相道理也。问。五相成身中通达菩提心者。为烦恼所染秽也。将如何。若为究所覆者。法性隐显者。是摧处教谈也。真言教不可有此义乎。若依之尔者。金刚顶经中五相成身中。初通达菩提心现观心。如满月若在轻雾中(云云)。是为究所覆也(见)。答。通达菩提心。是第九自性清净体也。真言意初发心时。直安住第九识。而能通达者染四九识。所通达清净九识也。今免所通达菩提心体故为烦恼不可被穷。但至若在轻覆等者。菩提心义四云。若真言者在凡夫地能了。惑障即是菩提。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此智始生虽未分明。智强惑弱。亦如满月轮在轻雾中(云云)。此释意第九自性清净智始生。而未分明处如在轻雾(云云)。然而如权教为烦恼所覆云非也(云云)。师云。是深深秘密口传也(云云)。授决集法身无隐显(云云)。
  五相成身事。(一)菩提心义第四云。若析体二空中。始观佛性犹如界外麈沙无明所缠解。如月轮在轻雾中。若别等觉始观佛果。犹为三十品无明所缠缚。亦如月轮在轻雾中。若圆教等觉始观佛果。犹为如一品无明所缚。亦如月轮在轻雾中。若真言者在凡夫地能了。惑障即是菩提。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此智始生虽未分明。智强惑弱。亦如月轮在轻雾中(云云)。(二)第二菩提心者。转第八识为修得菩提心也。上通达心第九识自性清净心故。虽达自性清净心。未达迷心始生死根源也。故今第八识立下一念。痴迷发生死根源成处。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时。心源圆满成月轮智光也。前第九识时未穷第八迷心。故如在轻雾中云也。今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之时。于月轮光明发生如圆满月也。依金刚顶经云。我已见自心清净。如月轮心法和穷。此时究竟也。菩提心义云。于性德菩提心发修得菩提心也(云云)。此释意第九识性德菩提心。第八识修得菩提心云也。(三)第三金刚心者。第七识也。第七识者。前强经色尘。顺我见我爱我慢。四烦恼生假色假尘等着执也。故转色尘着心成平等性智。先第一第二虽覆心法。未覆色法。故不立平等名。今转第七识之时。色法覆即色心平等也。故名平等性智也。色心平等故。于月轮上立色法观时。月轮上置五胎金刚部率都婆(佛部)莲花(莲花部)等三摩耶形事。是色心平等意也(云云)。(四)第四金刚身者。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也。第六识者。游行六尘发分别自在智。故转六识为妙观察智之时。叙莲花者。叙一莲花遍法界。摄法界纳一尘。盈缩自在也。故转第六识之时。色法自在盈缩随心也。(五)第五识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者。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是羯磨转身成佛。即尊形等颜也。施一切作用事。即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之时。第三第四(相)第五(用)菩提心义四云。然约清净九识亦有二种。一性得清净九识。如前所引。二修得清净九识。如楞伽云。八识海证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朗不起。金刚三昧亦云。等觉三智妙觉三身。于九识中皎然明净。金刚顶疏引理趣释。大日如来清净八识。四智相应证四智菩萨。如云卢遮那如来名遍照报身佛。于色界发第四禅色究竟天。成等正觉。为诸菩萨现四种自证菩萨自觉圣智四智菩萨。所谓金刚平等现等觉。以大菩萨金刚坚固者。由如来净阿赖耶于大圆镜智相应证得坚固无漏三摩地。能净无始无明住地。微细究义平等现等觉者。以大菩萨一义利故者。第七无□未那与第八净阿赖耶识中无□种子能缘所缘平等。平等离能取所取。故证得平等性智。流出其众生爱乐身。如众色摩尼能作无边有情义利法平等性智。流出其众生现等觉。以大菩萨自性清净故者。由如来清净意识与妙观察智相应证得一得一切法本清净。于清净妙佛国土。为诸菩萨能转无上法轮。一切业平等现等觉。以大菩萨一切分别无分别性故者。由如来无□五识与成所作智相应。现三菩萨。化于净妙国与及离染世界。任运无功用无分别作佛事情事(云云)。略出经云。如来五种智亦名法界性智(云云)。所谓如来清净第九无垢识。与法界性智相应。会本深清净法界(云云)。亦此修得九识发心以去。位位分有性德九识。在未发心(云云)。师云。真言密身成佛者。只是五相成身观也。此外全无成佛义。五相成身者。心中俱三十七尊也。菩提心义云。故知。成三十七尊身皆名成佛(云云)。问。今论中何不明迦留罗观乎(迦楼罗观。五相成佛身。作佛以前空观也)义云。守护国界经云。此会中有二种人。一者成就。二者未成就(云云)。为未成就者明迦留罗观云事。为未知诸法皆空之旨者。直明月轮观者。可堕有相见。故先现迦留罗观。令知诸法皆空旨之后。散月轮观云(取意)。而今论上明胜义无性观。次现月轮观故。别不明迦留罗观也(云云)前唐院御释云。渐学大菩萨者。用迦留罗观。顿机不用迦留罗观云。此外立顿中之渐机给。
  师云。渐学大乘者。从权教回入真言者也。是依权教宿习必用空观也。显机一同不用空观(云云)。顿中之渐机者。异渐次止观机也。是圆顿行者助道对治机也(云云)。
  问。金刚界意。薄地凡夫修五相身观乎。若修者见本经。现身证十地住如实际(云云)。此居等觉后身修之(见)。若尔者纵虽凡夫何不修之乎。答。菩提心义中举四人修观七人修观不同。其中有凡夫之事。不可疑之。但至金刚顶经文者。是开本来觉体之上者。凡夫当体因果共备之故。虽凡夫修此观之时。我身即十地之后身也。体达。可修极果五相成身观也。义决云。削地位阶渐立等妙顿旨(云云)。论云。其圆明则普贤身也。亦是普贤心也(云云)。金刚顶经云。普贤法身遍一切。能为世间自在主。无始无修无生灭。性相常住等究俱(云云)。移此文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天台沙门光宗。

溪岚拾叶集(菩提心论抄第七)。

  论云证有前后。私苗。
  问。真言行者修行证入旨前后可云乎。若有云者。真言意教行证共本来有俱德故。行证俱时定全不可前后乎。若依之尔者。论云。三世修行证有前后(云云)。答。如一边难。不可有修行证入前后。但至论文者。教时义会云。在因地中虽有前后。至果海中会成一体。是故未悟之者。见因谓异也。悟之者了果知一(云云)。此释以未达本来觉体名未悟者。若达本来觉体之人。全无别后。云也(云云)。菩提心义云。龙树十识中第九名一切一心识。谓一切有情本来各有所一心。一心各有一切有情。第十名一心一心识。谓一切有情本来共有一心一心分成一切有情。一切有情还成一佛(云云)。教时义一云。问。显教云。普贤是一菩萨也。密教云。一切如来大菩提心。普贤菩萨何实。答。俱密。若约一切一心识。是昔发心修普贤行。今号普贤。若约一心一心识。是一人发心修普贤行。入普贤境。自然契会一切如来普贤境界。无渡新旧自他差别。若从本所通达门。亦一切如来大菩提心普贤菩萨如现。普贤诸尊亦然。故菩提心论云。证有前后及达悟也。无去来今(云云)。问。莲花月轮解共通凡圣乎。论云。凡人心如合莲花。佛心心如满月(云云)。付之。莲花解凡夫。以月轮可解圣人乎答。二俱可通凡圣。但至论文者。莲花者在生死之泥中。显本性清净义故。以之表胎藏理体。月轮照无明闇故。以之表金刚界佛智。故解佛位许也。只是一往分别。非尽理义也。依之五大院释云(云云)。一义云。影略互显也。若具云者。可云凡人心合莲花。何心如开莲花。凡人心如合宿际月。佛心如满月(云云)。菩提心义一云。问。胎藏教中于凡夫心八分令观八叶莲花。何故金刚顶中不明心。不令观八分为八叶乎。答。中八叶莲花。此中为开自心十六菩萨。只肉团令观月轮。非不明心处也。故论示云。凡夫心如含莲花。佛心如满月(云云)。此则心凡夫心义如合莲花八分。若发一念菩提心即名佛心。故观此肉心形如月轮(云云)。又云。问。菩提心论云。凡夫心如含莲花。佛心如满月(云云)。若干栗驮八分含莲花。佛心非如开莲花乎。答。凡夫八分肉心如含莲花。于此心处若见本心形如月轮。是名佛。于此心月观为莲花。名为妙法芬陀利也(云云)。教时义三云。问。初文云。我见月心形如月轮。而彼文云。人心合莲。佛心如满月。答。释云。凡人胸有干栗驮。心有一肉团。有八分。状如莲花。男仰女释。此八分以为妙法八叶芬陀利花。金刚顶宗观此肉团以为月轮。上释八叶莲花。又论云。普贤文殊等如十四日。佛如十五日。故此文云。人心如合莲花。佛心如满月(云云)。菩提心义四云。菩提心论云。凡夫心如合莲花。佛心如满月。此心合莲花亦有二义。一男女心藏肉团八分如含莲花。大日宗云。众生自性八辨具足。故是肉心亦有八分。今云。第八识体之上有八识之相。肉心类一团八分。二如金刚顶疏云。如来开觉心莲花开。今例言之。众生迷覆如合莲花。又疏引心要云。夫修行者初发心信以表菩提心。即大圆镜智纥哩娜野心。是众生肉心。安呼字为种子所变种子为月轮。出月轮于轮光明中。总五智金刚杵光明照彻。即为金刚萨埵。即普贤菩萨异名也(云云)。故约界能亦是质多。秘藏记云。凡夫心含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云云)。问。今论中处处引大日经文。尔者是龙猛菩萨依梵本引之也。答。依梵本引之。付之义决意者。龙猛传金刚界不传台藏界(见)。又海云血脉传胎藏事云。萨埵传达摩掬多(见)。全以胎藏传龙猛之事不见乎。答。达摩掬多菩提心义龙猛释教时义龙智释。仍龙猛龙智两人间也。而于塔外龙猛菩萨盛供合次第法之时得大日经。故今引之无相违也。问。真言行者破人法上执可云乎。论云。真言行人既破人法上执(云云)。付之真言观心行者。薄地底下凡夫也。争可破人法上执乎。若破云。何次下或为无始间隔释乎。答。文意者二乘得生空不得法空。故真言行者直住如来内证之时。即超越二乘之所证。有□无明之义故。若约此意者。直□人法上执。一分无明故。虽初心行者显第九识之一分乎(云云)。示云。真言行者。无明事是也(云云)。真言行者。无明事第五秘密之时(云云)。
  寻云。上执者何物乎。义云。天台破真俗上惑。悉之分齐也。只是人法上执者。障生空法空惑也。
  问。论文云。惑为无始间隔(云云)。其体何者乎。义云。琉璃经云。始无法起故名无始(云云)。问。云间隔者。其体何物乎。答。起信论云。不生不灭与和非一非异名阿利耶识(云云)。诸法差别性。即元初一心也(云云)。
  寻云。论云。如来一切智(云云)。其体如何。金刚顶疏云。言真实者。非者是随喜诱引之言。专是一切如来随自意故云真实也(云云)。以五轮三密名随自意也(云云)。寻云。一切智者何物乎。义云。义释云。如实智者名一切智(云云)。问。真言行者虽见如来内证。为或所覆之时用修行可云乎。若不用云者。论云。欲求妙道修持次第等(云云)。是用修行(闻)。若依之尔者。今教顿满顿足教也。纵虽不用修行。体达于本来圆满之旨者。何必可用修行云乎。答。今论文中于渐顿二机。故今文是约顿机相也。次下若人求佛惠。通达菩提心等文约顿机(见)。若尔者无相违也。问。论文欲求妙道者(发心)。修持次第(修行)。从凡入佛位。即此三摩地(并)。能达诸佛自性(涅槃)。悟诸佛法身证法界体性者(大方便也)。是约顿机发心修行菩提涅槃等五位次第也寻。成菩提文置三摩地言意如何。义云。成菩提者。阿弥陀也。而摄真言经说阿弥陀定印。除散乱心云故。成菩提下置三摩地言也。问。四种法身与三身同异如何。答。大日经明三身。金刚顶经四种法身(云云)。是开合不同也(云云)。四种名言出瑜祇经。彼经云。薄伽梵金刚界遍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云云)。但正立四种法身名事。出梵本入楞伽罗也。彼经云。自性及受用变化菩萨等流佛德三十六。皆同自性身置以法界身总成三十七(云云)。不空心要引之(云云)。师云。楞伽经梵本说真言(云云)。
问。真言所立四种法身者。全同天台所立三身中法身也。私云。常人天台所立中法身也。云也。一义云。四种法身全于法身理内。非分别四身也。只是一大法界总体名法身。于其中分别四种也。是一大法界者。本来觉了如来也。付此自然觉了身份别四身也。是则教时义第一卷。一佛一切佛一时一切时云中。一佛一大法界总体。一切佛四种法身也。若尔者。全非天台三身也。山王院释云。一大法界总体三极最极深深秘处(云云)。本经大纲集以之名一大圆佛。前唐院释云。自然觉了(云云)。五大院一佛一切佛(云云)。是等释意。于自然觉了上分别四种法身。故全非性非修。修性同时法身云也。天台意废立三身。犹是三身一体。终归入一味平等理也。真言初一大法界谈。于之废立四身。故入文少异也(云云)。寻云。于一大法界中立四身方如何。答。教时义一云。真如体性俱四法身。是法性身诸佛同体。以四身互受法乐。是自受用。诸佛本愿为诸愚恶菩萨。妙现此四法身。是他受用也。诸佛大悲为诸凡地。处处妙现此四身。是变化身。变化身中应诸杂类。是等流身也(云云)。妙云。四身互俱故成十六尊也(云云)。寻云。天台立相即三身俱体俱用三身。尔者二种三身俱同四种法身也。ハタ异也。答。简相即三身取俱体俱用三身。同四种法身也。何者相即三身。虽立三身终归法身不变理。故不取之。俱体俱用三身者。各具三身成随缘别身。故取之同四种法身(云云)。菩提心义三云。问。如来内证寂发无言心思回绝。何故今云于内证境界说此法乎。答。今金刚顶疏答此问云。如汝所说内证之境言虑绝。何以故。非诸凡夫之境界故。又如来内证但是寂静无去等。即是显教之所说也。彼教未知如来内证甚深故。今此秘教其义不然。寂照俱时寂故。法界寂照故。法界同散。散不妨寂。寂不妨散。如来内证其义如是。问。诸佛说法必为利益他。今与内证眷属说法有何利益。彼疏亦答此问云。是即自受法乐。转轮王与内眷属受大快乐。非是国内万民所知。乃至广引瑜祇文(云云)。问。诸大菩萨经论及诸宗□。皆云理法身无形相不说法。唯智法身亦为自受用身。此是自受法乐之处。彼无凡机故不说法。但他受用及变化身。能射机缘故有说法。而今四身皆为说法。即是楞伽经说三身。各说此义。彼经中无相无形等。是法身说法之相。悲智熏习等皆是报身说法之相。应世发言等是应身说法之相。虽云三身皆说法。而言是法身自受二身不说。故起言说是他受应身事。故法相宗引此经文。以为法不说之证(云云)。又天台云。若存三身法定不说。报通二义。应化定说。若即三身俱说不俱说等(云云)。是亦报三身门亦以他受变化说法。而为法身自受说法。而为法身自受说法而为他受变化不说。今真言宗为如法相楞伽罗三身说法。为如天台即三身门三身俱说。答。并非法相天台所断。今真言宗意云。四身互俱四身。是故呼自性身则四身皆自性身。呼受用身则四身皆受用身。呼变化身则四身皆变化身。呼等流身则四身皆等流身。何者真如之理法界为体。若自性身无余身。理即非广博法界之理。受用之智受用法界。若受用身无余身。智即非广博受用之智。变化之用变化法界。若变化无余身。用则非广博变化之用。等流之身事等流法界。若等流身无余身。事则非广博等流之事。故不空罥索经云。三身一体皆平等毗卢舍那自性身。准而可云三身一体皆毗卢舍那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等也。此与天台三身俱体俱用大日(云云)(已上肝要也。尤可秘之)。寻云。何故简相即三身。取俱体俱用三身乎。义云。相即者。寄一味平等法身理体。故修成不变真如义也。俱体俱用者。三身各别故成随缘真如。是同真言一大法界之上辨四种法身义故取之也。随缘真如委之时。即俱体俱用俱随缘俱不变。寂照同时义成也(云云)。寻云。俱体俱用三身者。全同四种法身也。义云。落居处者全同也。然而入门少异也。显教对九界之迷机。从本垂迹后说三身法门。而真言天台所谈。至极重上不待调机方便。直显说之故。理秘密同教门少格别也问。诸经中说三身相不同。皆取佛身立一身。何今取随类应同身立等流身乎。答。三身四身者开合故。应化身摄等流身别不立之也。一义云。真言意立等流身事。超过显教甚深事也。立三身方照诸法能觉体也。サテ所觉法即等流说也。是等流身虽离觉体。而备三身者是理内三身云也。サテ修此三身化等流众生随机三身也。此三身甚深。天台从迷入悟云。故三身佛界等流众生界也。故以等流身不云佛界也。而真言意。在内证生佛本有知见。故三身佛界等流生界。历历置而名一大法界法身。于一大法身中立内证四身乎。故此四俱真如名自性身。俱智名自受用身。等成四四十六身也。是全非随类化现等流身。本来觉了等流身也。天台意以三身为佛身。不动九界方故犹不本付内证也。寻云。大日经意但限三身也。ハタ明四身也。答。两种只是开合不同也。大日经虽明三身。经意不可遮四身义也。所以经云。又现普贤金刚执等像颜。于十方界宣说真言道句法。是等流身(闻)。然而只摄成佛加持身。别不立等流身也。师云。金刚顶经四身。大日经三身也(云云)。问。论云。故毗卢舍那经云。悉地从心生。如金刚顶瑜伽经说。一切义成就菩萨。初座金刚座。取证无上道(云云)。尔者引二经文事。有何所以乎。答。上证得四种法身劝毕。引悉地从心生文事。一切悉地从心生。故观心劝意也。所云心者。是一大法界理也。故此文以理劝行者意也。次引一切义成就菩萨事。引修行人。如此菩萨修劝也。次不起于座等者。劝修行文也(云云)。皆约渐机也(云云)。寻云。金刚座形如何。义云。以莲花为金刚座也。问。论云。凡今之人若心决定。如教修行等(云云)。尔者摄末代修行凡人云也。ハタ指龙树造论时代行者也。若指造论时代云者。龙树世世是正法时分也。若尔者。于末代行者三摩地不可现前云也。答。凡今人等者。纵时分虽何时分。只此真言教法德过时分指也。只此德此教者。不简正像末。三摩地现前故也。弘一云。若立正像护持藏通(云云)。圆教犹不立正像末。况于真言乎。今教是超越三时日加持说也。今不可正像末也。若又附小菩萨立正像末意。此教专为末代可云也。依之瑜祇经述真言深意。若末法世人长诵此真言(云云)。一字末法经中。为末法众生说是真言事云。我灭度后分布舍利。已当隐诸相好。变身为此咒(云云)。●字事也。此文分布舍利毕。如来变为●字云也。当世真言流布随分也(云云)。问。真言意底下薄地凡夫。一座中叶妙觉位乎。若不可者论文○若尔者一生入妙觉犹以难定。何况一座中争叶妙觉位乎。东寺二义海惠僧都不可有。实贤僧正可有也。山门无异义一座中叶妙觉位也。今教谈本来成觉旨故。闻此旨之时不立于座。不运步道叶妙觉位也。依之金刚顶疏云。学此教者疾践极楷(云云)。杂记云(智证大师)教法多门。真言密藏寔为最(矣)。故能一念系心者。忽超三祇之遥。运刹那观之者。卒阶万德本位(云云)。寻云。难云。此等释犹义势释也。如何。又经据证文如何。义云。五字陀罗尼经偈。众生性净故。诸佛本誓力。以相应法印。显成诸圣身。即于一座中。便成最正觉。若从此法者。应作如是信。或起于一念。言我是凡夫。同谤三世佛法中结重罪(云云)。问。真言行者虽不俱事万行。俱观菩提心成佛乎。若成佛者。菩提心之上具足事万行成佛云事。通慢施设也。纵虽真言行。何不俱事行成佛云乎。若依之尔者。论云。若无势力广增益住法。但观菩提心(云云)。答。真言意虽不俱事六度。但以菩提心观可成佛也。凡今论文供合次第法精进修行序有六门。其中第三观行制戒门。其缘支分诸度门。依菩提心一行俱之万行即成佛印云文也。依之金刚顶经疏应云显教三无数劫勤精进功。由此经力即身成佛(云云)。此释意于菩提心一行中具足事万行云释也。寻云。菩提心具足事万行云事。只俱事万行功能云也。ハタ实具一一事行体云也。义云。实具事行体云也。假令结饮食印时。实施饮食等也。问。论云。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云心。如何。义云。菩提心义二云。是为显教者普贤门妙现之身。异时异处开迹显本(云云)。此文意三摩地妙观成就。为显教人开显三摩地法门。故名导师云也。论云。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云云)。义云。前为一切导师者外用也。今若归本则是等内证也。义释云。密严佛国出过三界。非二菩萨所得见闻(云云)。教时义三云。故密严经云。密严佛与是大智慧。是大寂静故。是寂光实报二与(云云)。菩提心义二云。密严者妙觉实超净与(云云)。师云。教时义云。实报寂光二与(云云)。实修实证报土自受用居云也。如何。义云。于寂光与立实报名也。问。论云。若人求佛惠通达菩提心(云云)。如何。义云。上所举重重释皆为渐机也。今一偈文为顿机也。于此一文有二点。顿机连废叶大觉云。方修成始觉意也。若顿机中直速废妙觉位也(云云)。
  (始觉)
  若人求(ルニメテ)佛慧(ヲヲ)通达(セハスレハ)菩提心(ヲニ)。
  (本觉)
  父母所生身(ヲモテハ)速(ニカニ)证(スセル)大觉(ヲ)位(ヲナリ)。
  血脉相承次第。
T76083401.gif
已上教相相承次第。
  问。山门大师先德御释义了简方。如何。答。梵僧赞叹曰。天台智者禅师。是震旦小释迦。开弘法花经。一念具三千。依正皆成佛。一山家大师者。药王菩萨应现天台大师再诞也。灵山听众台苏妙悟如来所世行如来事五种法师。岂异人乎。所以梵僧叹曰。智者是分身小释迦也(云云)。山家大师为智者后身。释迦一代教法安我山。加之天台山灵宝草结六十卷。散章疏等迄我山将来。根本御经藏安置给也(云云)。显密戒三学传来。日域弘通给毕。依之邃和尚叹大师曰。日本三藏者天台智者再诞也。一宗内三学持事者。我宗限诸宗超过之德行也。先山家大师御释义事。以显宗为正。一切义释设给。傍密宗义势兼释给也。故以山家奉号显大师也。次慈觉大师御释义事。以密宗为正。以显为傍。一切释义设给。事相教相兼释给也。仍奉号密大师也(云云)。次智证大师御释义事。诸释义皆以显密一致释给。事相教相和覆兼释给。仍号显密一致大师(云云)。
  已上三大师御释义。大纲以此趣可令了简也。
  次五大院释义事。虽引显经论文。以密宗为正。一切释义设给。于密宗又以事相为傍。以教相为正给。次兜率先德释义事。以唯密意释给。以事相为正。以教相为傍释给。次皇庆御释事。唯事相真言师。教相无之也。然而观行应理座者故。于内证者教相俱朗也。然则御口决中。甚深无相玄妙甚绝之义势被载。甚深甚深。次三昧阿阇梨御事。宗义相传教相不传也。故以唯事相为本给也(云云)。次法曼院御事。文相传故。以教相为本也。博览稽古明座也。仍当世教相沙汰人人者。皆是法曼院余流也(云云)。法曼院记云。移点经轨一千余轴。不向圣教时虽有之。不对圣教日无之耳(云云)。次佛顶师事(号穴太流)。诸尊秘决大事等。当流有之。其故大原僧都长宴三十年之间。每日参池上所传受记之号四十帖决。并胎灌金□山贺意风等长宴自笔秘抄。悉皆被渡于赖照万毕。诸尊秘决当流有之。世以知之(云云)。次慈镇和尚御抄事。显密相兼随分秘抄等被记置。又云鬘论难了简抄也。次饭室良快僧正御抄事。此书者随分显字学匠故。秘决集文云。见易随分秘书也。冈崎边被申和尚御抄狼藉物也。饭室御抄者神妙也(云云)。次秀[辶@瞿]抄事唯密教也。余宗才觉无之。委细抄物也(云云)。
  (是六七行古书物破损文失仕候)
  问。山门疏灌顶有之乎。答。先山门流三种一念灌顶有之(云云)。又惠心先德付分论秘释有之(云云)。次东寺流灌顶甚深(云云)。又云。付阿弥陀菩萨门大事有之。次三井流题下灌顶秘决有之。以不动明王为论主习之。甚深甚深。
  溪岚拾叶集。天台沙门光宗。

●●拾叶集(普通广释见闻抄第一)。

  粗云。于本览真和尚之览字难思除。然先任本抄写之。后见可有断简欤。鉴真欤。尚可寻之。镇增私云。鉴字事不可及不不审。转写之谓也。后生书写人。皆皆可直可直(云云)。
  山门东塔南谷。净教房。真如藏(九十四)虞。

溪岚拾叶集。

  普通广释见闻。私苗。
  从云。此宗事但以信心可闻之者也。根本大师御诫在之故。学生式云。以信心闻之。以嫉妒勿闻之(云云)。凡权教权门意者。依一经一部经论立宗义。故得半教之意。不知满教由致也。是则有文有义。当人用之分齐也(云云)。今宗者不尔。大师太苏妙悟。直达佛智内证也。得大纲者不暗细目意也。无文有义。智人用之。义深可思之。
  并序事。
  示云。尔雅云。序者东西垣也。在外表先可见故(云云)。又石壁沙门行靖释云。序者绪也。在外表如玺得绪。绪画一玺之丝。玆集得绪。画一集之事。多云并序。将来之矣。学者知之(云云)。私云。谓意者。序者表正宗故。于此书之序表。丝括一部始终大纲故也(云云)。文云。粤若弥勒菩萨说言。东方有小国。其中有大乘种姓(已上)。示云。此言是瑜伽论文也(云云)。人师释此文云。东方有小国。有三千饿鬼。学大乘教法也(云云)。相传云。三千饿鬼者。指我山三千学侣也(云云)。谓意者。凡饿鬼者欣求饮食相也。今我山三千学侣者。欣求大乘法味故尔云也(云云)。然云不可得意实乘饿鬼也(云云)。沙门者贫乏号不可苦欤(云云)。又大般若经第四百内分明说。见其说相。此般若经十方可流传之由明。其上重又于东北方久可传播流布之由说。应知我国也云事。花严经云。东方有小国。湖海中在辨财天(云云)。五大院释曰。江州灵岛在生身辨财天。睿山佛法应繁昌。相州灵岛在生身辨财天。镰仓佛法可繁昌也。又惠心先德一乘要决云。日本一州圆机纯熟。朝野远近皆归一乘也。此释源依山家大师御释。非惠心私释也(云云)。文云。我日本国佥知成佛。岂非其事也。
  求云。以何得知。东方小国日本一州云事。甚不审也。如何。示云。佛法东渐以来。翻译三藏弘经萨埵虽多之。日本外未云有大乘流布国。以五大院释云。天竺有外道谛佛法。晨旦有导士诤佛法。我日本国信佛法等(云云)。应知日本圆机纯熟(云云)。
  求云。以何得知。日本一州佥知成佛之事。如何。示云。我朝八宗九宗虽将来。皆成佛道者信知。故日本唯小乘行人总以无之也。其故天台宗天下流布。十界皆成妙法令流通故欤。甚深甚深从云。今我山大乘戒说者。此纯诸菩萨威仪圆顿一实戒相也。故于受戒当位。经六即成佛。三身四土成道即座显之也。是以梵网经乘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位。真是诸佛子也。璎珞经云。其受戒者入诸佛海也。下释云。谛信此语。是名成佛也。谓意者。不用觉悟知见。不假定惠修行。于受戒即座信心成佛故也。凡信心者。信故证净等云。疑惑一分无之也。故于信心受戒即座顿断尽三惑。速登妙觉位也。仍我山六重结界。定六即阶级也。今戒说者。即妙觉说也。心性中台常寂光土云是也。故经云。游于四方直至道场说。我记云。直道而归生源可尽云。又云。凡戒坛者非假相建立。我山是自本四土不二寂光土也。依之灵山一会严然未散等云哉。又塔中释迦集分身脱垢衣。召地涌示常住。灵山报土劫火不破。常寂光土无明岂污乎。三变不退娑婆。六动感会净秽无碍(也)。如此显修究极理。于事相而建立戒坛。地下功德甚深微妙故。奉遇生身如来不异也。依之登坛受戒之辈。殖不知不觉大善根。即下成佛种子也(云云)。
  一。我山灵山浮土事。山家御释云。攀斯山者。永离三恶之险坑。容斯洞者。速至四德之直道也。
  觉大师御释云。发心山住任情。解实果之惑。不信离散之矣。正与为吟菩萨轮之衢也。
  御庙御遗告云。夫寻天台宗流转者。始灵山中天台。终吾山虽言三传之末山。不异三变之昔地。故得道之因不殖于吾山殖于何所。出离之道不求此处求于何所也。
一。吾山号四座弘通峰事。明州赤山院明神神托曰。对觉大师曰。迦礼记(云云)。传闻。日域有药王药上弘法峰。我从上人至彼守佛法(云云)。赤山明神随觉大师来至我国。睿山西麓令住给也(云云)。传教大师者药王菩萨也。义真和尚者药上菩萨也。三津百杖者妙庄王也。妙德者净德妇人也。仍我山号四座弘通山也(云云)。
  一。山家大师为如来使事。上宫太子传云。奶母者乳母也。大师御诞生七ケ日以后。出奶母怀。普行七步。唱曰。舍于清净土。愍众故生此。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道也。法师品云。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当知。是人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也。大师是即药王菩萨应迹也。深可思合之。
  一。大师渡海元意事。山家云。殆万里巨唐传于一味戒(云云)。
  口传云。一味戒者。劝发品四要也。一者诸佛护念。二者殖诸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是则三聚净戒也(已上)。五大院御释意有之。广说无上道云。一味戒习传也。施之故显密共心戒法为本意习也。仍后义行愿三摩地为戒释也。深可思之。又随意普礼。此释三学俱传名曰妙法释可合之正戒藏。
  一。佛自唱一偈事。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惠力庄严(摄善法戒)。以此座众生(摄众生戒。已上)。
  中堂药师如来。与大师有交语者此文事也。是则三学俱传妙法也之事。以药师如来为戒家本尊事是起。甚深甚深。
  一。桓武与传教灵山听法事。山家释云。夫以桓武天皇者。依灵鹫愿立法花宗。入玄龙宫助遍吉誓。利生之德秀于周记。法施之功高于漠武也。
  五大院。
  桓武天皇者灵山听众。传教大师者一会同闻。作芳契于灵山之席。覆利生于扶桑之境也。桓武天皇者普贤菩萨化现也。传教大师者药王菩萨应迹也。
  文云。鉴真和尚创传戒藏。
  从云。鉴真和尚终南山道宣律师殊弟也。三论祖师道睿云人。劝鉴真令来日本。其时律三大部并天台三大部将来给。佛本意在大义也。又是初后佛惠圆顿义齐意也(云云)。
  文云。先为天皇大后以授菩萨羯磨事。
  从云。鉴真和尚为圣武皇帝并光明皇后。以梵网菩萨戒奉授毕。仍广释云。我日本国胜宝六年。大唐鉴真和上于东大寺大佛殿前。筑大戒坛(云云)。应知鉴真说戒梵网大乘戒也云事。
  求云。以何得知。鉴真说戒梵网戒也云事。如何。从云。莲宝戒和尚话语集云。引永观律师语云。鉴真和上说戒者。梵网经十重禁也(云云)。
  东大寺八宗异虽置之。以花严宗为本云事此谓欤。甚深甚深。
  文云。后因律仪方法而传声闻戒文事。
  鉴真和尚传云。纯以菩萨大戒。小根依何利等云。大佛殿前大戒坛破。西门胁小乘戒坛筑。今戒坛是也。此专小乘篇聚威仪用也(云云)文云。睿山岳本师论立大律事。
  山家大师制四条式。定我山学生式给。然以来圆顿三学弘通天下也。
  文云。普天感崇。谓为直道事。
  大师以四条式文。访决于异朝。其文决曰。本朝纲统驰伪辨于当时神州明僧耀明珠于永代。
  近得注论之诚证。远契动智之内证(也)。其以来直往但菩萨威仪天下感崇。仍尔云也。
  文云。我亦发起上品殊胜之心。同有菩萨戒事。
  从云。最初七大寺大德难破。声闻篇聚外无菩萨威仪难破。爰诸大乘论中多大乘菩萨戒法分明也。依之今南都戒法者。声闻戒别意也。菩萨戒通受也。依瑜伽唯识律文通受菩萨戒威仪立。然而律仪一戒不异声闻云。或云。于菩萨戒摘取少分。以为五分八十具等云。摄仪一戒者。不异声闻云也。我亦大乘菩萨也谓。是则异部意也。又是三乘同坐一解脱床义也。若尔者通教分齐也。
  文云。夫以如非实乘。恐欺自他事。
  从云。此一句者判教来由也。教有权实。机有大小。不可不分别。依之举十家戒仪。广略偏圆义分别也(云云)。
  一。本朝佛法流转相叶在世五时事。从云。凡案在世五时次第。相似本朝佛法。其故日本佛法流布者。以南都为始。圣武皇帝建立东大寺。卢遮那佛座千叶台上。是则三重相关成道。花严梵网仪式也。加之东大寺供养念座老翁サハ云鱼荷来置前机上。导师波罗门僧正救览八十花严也。是最初顿说花严仪式表也。此老翁者净名居士也。即大职冠欤(云云)。
  花严梵网经说相者。台上卢遮那叶上千释迦。叶中千百亿释迦。妙海王千王子。阿逸多等二十五菩萨次第相付。花严当分三重相关成道。法花跨节意。四句成道也(云云)。次鉴真和尚天皇大后以授菩萨羯磨者。是则如授妙海王千王子欤。
  已上花严时分也。
  阿含次得因律仪方法等云者。鹿苑施小仪式也。脱璎珞软衣。着羊弊垢腻衣。温尊特相海妆现老比丘形相事云也。加之春日大明神构鹿野苑。以鹿畜为眷属事。可思合之。
  已上阿含时分也。
  方等次我亦发显上品殊胜之心。同有菩萨意地所持之戒之事。是方等时分也。耻小慕大心发。成真成通人也。故云。释迦法中别无菩萨众。故文诚三六依次第坐云。同在菩萨意地所持戒云意同之。又如我等同入法性云事也(云云)。
  已上方等时分也。
  般若次近代功德之场。感好菩萨戒事。弹呵之后即沙汰。大机渐成即真得别益。
  已上般若时分也。
  法花次须观机半满行戒权实等事。此是判教意也。非跨节圆意欤。无权实判教也。以法花超八圆教。为开会四末三教也。天台别教如常应知事欤。
  已上法花时分也。
  一。依经事。问云。此书依经如何。从云。依妙乐戒本云故。如彼戒仪。云正依法花傍依梵网也(云云)。故广释云。今据妙乐戒本。略开一十二门(云云)。
  难云。妙乐戒本依经依梵网璎珞等经(见)。其上今戒仪殊以梵网依律经。就中第七正授戒下举相传戒时。以台上舍那为第一。次第逸多等二十五菩萨妙海王千王子举。正依律经(见)。凡性德发得传授三种中。家习专以相传戒为本也。若尔者律相传也。非塔中次第。何今抄始终正依法花机也。云也。
  仰云。妙乐戒本事(如律御沙汰)。
  既彼戒本文多依法花(见)。所谓请师下(依普贤经)。又授圆教三聚(见)。文以妙观门融通万境(云云)。但至今相传戒相者。有多意。一下文显之通得引用意。彼舍那即今释迦也。依之释云。二处会主虽即遮那释迦不同。但是衣璎少殊内身不别也。尤可思之。其上尚有子细。如此次第时以梵网为本意可有之。于法花戒者。如此相貌不相应。尤凡今家圆顿戒傍正不相离。并鼻可有之。故举二方无失。此事梵网戒时有师师次第相承。法花戒时无此仪(云云)。尤可习之也。
  寻云。疏第八释如何(若正立圆戒。次指梵网)。仰云。其释且指委细说所也。今经无戒。不可得意。释前后可见之。三学俱传虽有今经且指他所也。今经常事也(云云)。
  寻云。何以尔前梵网经戒。为今经开会依经乎。傍依尚不相应耶。又山家御释傍依彼璎珞经等。今何但云梵网乎。答云。以梵网经戒为今戒傍依事有四重仪(如彼见闻)。次别以梵网为傍依本事(同如彼见闻)。凡梵网经一代始。今经终穷极说也。始终取合事有深意。始本不二莲花(梵网)。塔婆(法花)。不可相离者也。花严座莲花。法花坐塔婆。皆是有子细事也(可闻口传)。
  序下。
  文云。弥勒菩萨说言等事。
  答云。正像末三时正法以小乘为面弘通。像法大乘为本弘通。末法实大乘为面流传也。今弥勒言者。瑜伽论文也。此外大般若有之。其外尚有之(云云)。又惠心御释云。根本大师御释有之。可寻之。仍所所唯有大乘种姓者指圆机也。尤可思之。法花圆顿戒弘通。实末代相应之法也。依之五大院御释云。桓武天皇者灵山听法众。传教大师一会同闻○以此释真俗一致可思合之。又云。七重结界安九院之佛阁。三变地镇开九重之皇居。俱是佛法此住之因缘。镇护国家之秘术也。深可思之。又云。城是本有四德。山是修得四德。修性不二事理一如也。且不可相离。若阙一者住不可安稳也。佛□王舍城者心王也。耆阇崛山者心数也。是则托事显理之明文也。深可思(云云)。
  一。我山号一乘峰事。记录云。我山本名日枝山。桓武皇帝改之号比睿。世王与法王一体也。王城与山门不二也。世俗胜义圆融不二意也。加之尔前四味三教诸宗。皆是枝末教法也。法花万行诸乘皆归一乘故号比睿也。云梵名者●●。此云一乘也。山城之事比睿真俗一实意也(云云)。答云。三国弘传天竺(正法)唐土(像法)日域(末法)也。尤可思之。就之日本戒法弘通次第。全与如来说教次第同也。其故鉴真最初于大佛殿前被建大戒坛(花严时也)。依之彼大佛花严教主也。是以大佛殿供养时。行基菩萨请天竺波罗门僧正为导师(请次第在别)。供养砌老翁荷物来。见之サハ云鱼也。サレトモ正见之者花严经也。此老翁净名居士也。天竺号佛陀婆梨三藏。此云婆罗门僧正也。此僧正行基菩萨俱是文殊垂迹也。净名居士又是文殊应现也。每诸佛于世文殊悉为对杨发起也。故经云。十方世界中有佛无佛国。大乘教流演。皆是文殊力也。深可思之。婆罗门僧正于南波滨相见行基菩萨云。
灵山释迦御前チキリコシ。
  文殊御カホアヒミツルカナ。
  行基菩萨。
  迦毗罗会トモニチキリシカヒアリテ。
  真如クチセスアヒミツルカナ。
  夫ヨリシテ行基菩萨文殊也世以皆知。又律サハヲ荷タリシアオマヲハ其所被殖。津木サハ木名タリ(云云)。于今现在セリ。皆是灵山一会俨然未发意欤。又是灵山闻晨旦弘。太苏妙悟日域传云カ如。
  文云。天皇大后之事。答云。天皇者圣武皇帝也。大后者光明皇后也。
  寻云。此所授戒者何戒乎。答云。莲实记录中云。梵网十重禁也(云云)。如前花严之无疑欤也。
  文云。次后因律仪方法之事。答云。文云。次方等般若事。答云。法相方等意也。六经十一部论大旨依方等(见)。又云。三论宣无相义。故依中论等。仍般若部(见)。而此二家尚戒依东大寺小乘戒。故止宿草庵意也。尤可思之。
  次法花事。答云。今又睿岳本师论立大律者。是法花戒始也。是开三显一法花也。凡大师渡唐御本怀在三学俱传。就中以圆顿戒。为本怀给。习也。此事秘藏事在之。可用口传。御归朝之后。弘仁七年开一向大乘篇目。同九年暮春告门徒毕。同十年造四条式文奏闻(云云)。惟雄中纳言执奏也。此仁谒传教并光定习天台宗(云云)。可思之。故本朝弘传云。次第专叶五时之说教。可思合事。我山戒坛弘仁十三年六月十一日被宣下(云云)。同十四年始行之。以义真为戒和上(见)。天长四年正筑戒坛毕。宣下以得六年欤。可见日记(云云)。
  私云。我国神明示现习五时之次第也。山王法花教主也。尤可思合之者也。故山王秘决云。会三权诸神归一实山王(云云)(无动寺知信阿阇梨记也)(云云)。
  文云。论立大律可读也(云云)。
  寻云。今抄花严阿含法花三戒付出。仍除中间二味乎。
  私云。三周之说相不同欤。法譬二周略中间二味。故妙乐释云(信解品)。仍今一意也。凡方等入法花以有也。故除之欤。稀业心后是显实可思之也。是依如来知见所显机远如此云也。若至方等各到法花可思之。大乘初门调机入顿释。同可思合之(云云)。
  寻云。任四条式文。十二年后往兼行寺可受声闻戒乎。如何。答云。不可然。彼式文且依时宜。为防他谤。如此释给也。サレトモ其后为国定再不许重受(云云)。见山王院御释。故当山古今僧侣只以大乘戒坛﨟次。会合无相违(云云)。尤可思之。仍当世别不可受之哉。
  文云。一句法门永劫为种之事。
  寻云。心如何。答云。一句法门永劫为种。非实乘者アシカルヘシ云也。此心ニテハ小乘等为种子云也。サレトモ此种子权种子也。故不可用小乘。可用大乘云欤。是则上声闻戒众机等有菩萨戒云破也。一义云。一句法门永劫为种也。权教种子不许也。其故一句闻法可成种子事。サル时大乘成种子。可用实乘不成种。小乘不可用云欤(云云)。
  已上二义可随心。已上义可宜。
  文云。前贤戒仪已及十家○偏圆盘吹事。
  寻云。十家中有祖师戒仪。何破之乎。答云。且语偏圆不分别故如此云欤。只行一边欤。所诠梵网璎珞等尤被简。妙乐大师戒仪等分明不释乎(云云)。
  (已上序分)。
  溪岚拾叶集。
  天台笼山黑谷沙门光宗记之。
  应永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
  求法沙门贞算书之(七二)。
  元禄十五年壬午五月九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普通广释见闻。私苗。
  题名事。问。今戒仪依妙乐戒仪也。而何置普通名乎。答云。然之有二义。一七众通受。二十界通受。七众通受者。次下释云。一切不择普通授戒等(云云)。依此文也。此释依后出天台道俗通用六家戒仪也。又今释云。第十门戒其人共等可见之。又答云。小乘七众渐次受戒次第。故云戒云时云人。皆以前后次第其相各别也。今菩萨戒意必非可立七众。然而且附顺权门立七众也。故今随意乐顿立七众也。是但菩萨为本也。但顺小乘情时。又随彼意情。如彼等次第用意可有也。此时且以彼威仪等立七众也。先义只依菩萨戒仪名同七疏也。次此意乐以利他为本也。可思之。此等然戒女人共戒别人别戒共人别行别人共。可思之。
  已上七众通受了。
  寻云。十界通受方如何。答云。小乘戒等立遮难。故不与者多之。今戒只但解法师语。悉受得戒不简无根二根。不行畜生修罗。一切悉授之。是则他经但记。菩萨不记。二乘但记。善不记。恶但记。人不记。畜但记。男不记。女今经皆记意也。是尔前カタチカヒニテ有也。而今经一界成佛时十界皆成显。故十界通受法花意也。但迹门尚不极。本门显毕也。可思之。又答云。一代次第一机历十界相也。其故花严六道机真熏密益取其益。鹿苑时证二乘果。方等时耻小慕大渐发大心般若时真成通人真得别益也。沙汰付财成真成别人也。故前四时历九界也。法花时即身成佛故成佛界也。何竖历十界。サテ法花十界同时皆成佛道也(云云)。
  已上二义七众通受傍相传意也。十界通受正相传意也(云云)。
  寻云。普通名有何依凭耶。本质如何。答云。此条尤可得意事也。凡一代虽广。本迹二门不出也。迹门(从因至果)。本门(从本垂迹)。又从果向因也。其故迹门取九界心。归入佛界。本门本实成以来施化说也。仍正从本垂迹(见)。三变净土尚从因至果(见)。自同居入寂光也。摄三土迹归寂光本意也。本门灵主说始。后复秽土。故从寂光下同居也。佛身卑小可思之。
  寻云。定四要品方如何。答云。四要品者。方便·安乐·寿量·普门也。故观音品法花肝心。本门流通至极甚深品也。本门流通(见)。安乐初心始行菩萨相也。故梦八相等见可思之。今品不尔。观音深位大士三十三身圣容现。故从本垂迹意也。三十三身次第自佛界至九界也。是云普门也。此普门门实相通义也。释是则十界众生悉通受法花戒相也。是先德口传御释合事在之。又此观音本门内证慈悲也。每自作是念。慈悲无非应体。可思之。又云。戒家以慈悲为根源。故绕益有情戒为本。拔苦与乐观音普门习也。私云。观音品三十三身本门无作应用习也。又答云。观音本门佛界所具菩萨界也。私云。此品事戒家一大事在之可习义也。又云。要品事根本大师普门可云普贤云御释在之(云云)。然而只观音品可用也(云云)。
  寻云。妙音品可有普门义乎。答云。不可尔。普门从本垂迹意可云也。妙音迹门流通也。サレハ观身次第自凡入圣也。故今抄专依观音品意可云也。凡立太子灌顶云。四要品习事在之。要品中四品俱取意有。又一品取意有リ。其时观音一品也。尤一个习事也(云云)(妙音。东方大士)(观音。西方菩萨)。是有子细事也。又云。说法花时迹门向东本门向西。其故序品白毫照东方。本门宝塔品。宝塔佛前西向出现。故塔中后向西也。可思合也。凡妙音品观音品不同全全在之。普门有无其一个条习也。可闻口传。妙音加佛十界具足。可思合之。
  寻云。梵网经十界通受(见)ヲヤ。如何。答云。此事中中自法花彼尔前经キラキラト多也。然而可有不同也。其故彼理性意可云。法花今经皆记释可读之也。即身成佛已下一往通再往不通也(云云)。私云。法花以前以十界为本。法花以十界为本。是可有意据。中中十界指出还非十界成佛。イカニモ可有权劣得胜义。今说经十如实相时。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意弥甚深也。可思之。可闻口传者也。又答云。凡又以梵网经依经事。可思合之(如上)。此时者花严时。粗说十界皆成欤。花严法花朽木书习也。サレハ花严别圆法花本迹二门。花严别教一代根本。直代别教○口传(云云)。一义云。通受事南都意。于十界人天者为道熏也。四恶趣者非道熏云也。于人道横门无根非道熏者也。今法花意不然。虽为四恶趣虽为横门无根。只机缘熟悉可授戒也。是以经云。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云云)。又云。法花意十界皆成妙理明。无作本有十界谈故。十界悉是道熏也明。故云十界通受戒也。可更问。
  寻云。简横门无根等意如何。示云。一义意者。权教小乘意者制身口七支。故根阙者非道熏简也(云云)。又义云。凡根阙者依先生之报[阝*童]。今世成根阙也。仍如此者烦恼深全故。不能发菩提心故简也(云云)。
  寻云。法花十界通受意如何。一义云。凡实乘意。纵为四恶趣机。菩提心纯熟悉可授戒也。三业之中意业教主释此意。又云。戒缓乘急者赴恶趣诣佛世发心成佛。方等婆苏等其意也。乘急者非道熏(云云)。又云。法花本有无作十界真言。真如十界皆是道熏也。所诠十界皆成意也(云云)。
  寻云。以普门品名今抄意如何。答云。以普门品者无非应体。以慈悲为体。三聚戒中绕益有情戒。又以慈悲誓度为诠其意。可思之。
  寻云。以普门品名普通义如何。答云。疏云。门者能通义也(云云)。故今普通者即普门示现意也。今安乐行观音两品。如次本迹两门流通也。于当品有两重问答。上问答者。即观音大悲人也。药树王身也。下问答者即法也。如意珠王身也。即拔苦与乐也。今品正是法花本门流通也。流通者即是绕益有情义。故以普门品令名今抄也。加之观音三十三身现十界众生利益也。故云十界通受戒释故普通受菩萨戒也(云云)。委可见疏文也(云云)。一义云。周穆王乘八疋马。诣天竺灵山之时。观音品说时也。释尊授护国秘法给。御即位法今大尝会时奉授国王事是也。先冥利益时除三毒七难。即是拔苦也。次显利益时现身说法。满众生愿望者与乐也。普门也。如即位之时者灌顶仪式也。是则今受戒之方法也。即绕益有情戒也(云云)。梵网经轻戒极云。转轮王受位时。国王受位时。百官受位时。应先受菩萨戒○国王意者慈悲心也(云云)。梵网轻戒第一不敬师友戒法门。观音经二句偈法门引合。王位佛法亘甚深习事在。事广间思略之。可寻之。又云。后宫易产秘法有之。是又绕益有情义也(云云)。
  已上普通了。
  次授事。答云。以十二门次第授相云也。是正觉仪式也。授相通文也。可见一师受戒也(云云)。今受所化也。授能化也。一家释有之。授记品释也。
  寻云。此授相法花有证据乎。答云。法花有之。其故普贤观经受戒相说论五师(不现前)。受戒说。此相貌必所结有也。能依所也。若法花无之者。文许结之乎。而法花何不审也。其云序品仪式已别有口传(云云)(论序ナントニテハ不可沙汰也)
  和上(释迦身不动摇而入三昧)
  羯磨(文殊依弥勒疑引古答。今尤菩萨事义也)教授(弥勒依大众疑举不审。是教授义也)
  证诚(多宝万八千土佛也)。
  同学等侣(自家他方菩萨也)。
  如此习此五师正序品相貌也。所授戒方便品已下正说等(云云)。次此五师秘事有也。三师行者所具无作三身也。山王院御释可思合之。普贤经记云。请圣人三师。作我和上羯磨教授。恐表法身报身应身。引起我本有理智行法。令我悟入三法。具在一心之中。和上表理。具足三法为其大师。羯磨表觉。母秉法弘理。家法为我轨范。应本圆道。慈氏作教导。导我行法速趣道场为人天师。具足十号。于大众中。唱言。我是如来乃至世尊(云云)。序者即我等。心王心所可习之。
  道场(四土一土)。教主(无作三身一身)。所化(身土不二十界皆成也)。皆是习事在之(云云)。又一义云。圆顿戒授相者。以普贤经为本也。彼经说相云者。请不现前五师。次前大德一师羯磨受戒也。此事非普贤经。源法花序品事起。加之释尊尔前诸说了。无相不相一戒无量戒相出生。仍而彼无量义处三昧入了。眉间白毫东方万八千世界照给。其光中于二界八番众悉十界形相见了。四众悉疑之。六瑞希疑问答。委如本经疏文也。
  寻云。于光中见十界事如何。义云。十界者表十界并具。是则十界通受意也。释尊入定默然而坐者。和上师义也。三六四众疑念举奉问文殊事。教授师义也。文殊又受。弥六问四种答。惟特答略增见天台广增见答。分明判答也。见羯磨师义也。又云。不现前五师合为法身真身合也。现前大德传授戒师者。此即报身也。受者即应身也。即应身开也。付之三身四土成道。于即座唱之也。又云。宝塔为法身。多宝为报身。释迦为应身(云云)。又云。多宝为法身。释迦为报身。分身为应身(云云)。委可寻之。十方诸佛为证诚师。十方诸菩萨为同学等侣(云云)。示云。此是三身成道仪式也。可更问。可秘事也(云云)。
问。普贤经五师于法花有证据乎。答云。能诸经有经事所结经有之。所以今经序品相貌其义也。如上(云云)。次最极习事有之。所以方便品五佛章是也。是则本有五智也。又是无作三身也。三师者三身也。证诚师者性德也。十方菩萨者修德同学等侣是也(云云)。五智三身并开合异也(云云)。
  次菩萨戒事。仰云。佛戒菩萨戒共同事也。然而今家意佛界上菩萨界也。故菩萨戒云还甚深也。上观音可习之。又云。义记菩萨戒妙乐菩萨戒今抄菩萨入门可替。サレトモ终不可替事之。迹门本门意习时。义记菩萨重重有子细。义记见闻可见之。一义云。菩萨者绍续义也。佛种子续故也。佛子义弟子也。山家御释云。于菩萨戒有四种。一三藏菩萨戒。二通教菩萨戒。三别教菩萨戒。四圆教菩萨戒。今者授圆菩萨戒(云云)。义记同之。又云。于法花戒又不同。迹门菩萨界者等觉。次还因菩萨界也。本门菩萨界者佛果上菩萨界也。是则佛果大悲也(云云)。又云。理即成佛乃至妙觉成佛释。又此上理即菩萨乃至妙觉菩萨成释给。是则佛地边菩萨是也。迹门佛界本门菩萨界云事。甚深之习事也(云云)。
  次戒事。明广云。戒具足惠含藏三德。名为戒藏(云云)。付之。一以戒藏与三学门两种入门可有之。答云。三惑非名为戒(云云)。可思之。此上尚有子细。然本迹二门可习之也。一切分别皆习戒一字也。迹门权劣得胜。本门当位即妙随缘真如。悉皆戒字。可得意也。三千性相是云戒义也。可闻口传。大论十戒可思合之。
  寻云。正以何可为正义乎。答云。以本门可为正也(云云)。答云。诸佛者以无缘大悲度众生故。世世番番说法利生给。是以经云。每自作是念等云。五百尽点劫间出兴。从本地无缘大悲垂迹门大悲也。故从本垂迹而起大悲心说。其利生说者。戒定惠三学也。若无戒者定惠无故。凡戒者佛法大地也。是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云。诸佛出世本怀以遮恶持善为本。诸佛出世本怀法花以戒为本也。其妙法者三学俱传妙法也。是以山家大师御释云。虚主不动戒○三学俱传名曰妙法。又云。天台大师即身成佛义一卷秘书有之。一流最极大事也(云云)。其即身成佛者别无子细。身持禁戒。心修定惠。念念住灭罪生善心地。是即身成佛(云云。取意)。深可思之。
  寻云。戒即身成佛相貌如何。答云。今圆顿意者。机十界也。戒十界也。故释云。直列十戒不出十界(云云)。十界具足方名圆佛义可思也。又云。一心戒体。十界戒相。三千戒行(云云)。可思之。
  寻云。大论十戒相如何。示云。十戒者不缺不破不穿(已上)(三藏之律仪戒)不杂(定共戒)随道无著(此二戒道具戒也)。智所赞自在(此二戒菩萨出假戒也)。随定具足(此二戒中道戒也。已上)。
  义云。此十戒意者。前六戒者二乘空观也。智所赞自在两戒者菩萨假观也。随定具足两戒者佛界中道观也(云云)。文云。因缘所生法者。六道因果即所缘境也。我说即是空者。二乘空观即前六戒也。尔名为假名者。假观也。菩萨界也。尔是中道义。即佛界也(云云)。止观意者。列此十戒为所缘境。此上立能观观智也。故文云。一心三观以照持犯。当知中道妙现戒之正体。上品清净究竟持戒也(云云)。今戒家意者不然。于本有妙境不假解了。而直于信重三惑断尽即身成佛也。故文云。直道而归生源可尽等云。或于受戒即座六即成佛云。故止观者尚解行证次第。戒法不尔。直归法界体。契当尸罗清净本法也。仍止观十乘观法上立戒法妙观也。故止观上戒法立也(云云)。又于机十界机习事在之。花严以前六道机也。阿含(二乘三藏)方等(二乘通教)般若(别教菩萨界)法花(圆教佛界)等也。又答云。权教小乘戒法者。戒是定惠前方便也。故偏持篇聚戒其上随意乐。何法何宗定惠法门修学也(云云)。サレハ南都边僧众学净土宗。学法相。学天台宗。学真言。入禅定。是则不三学俱传故也(云云)。今山门戒法不尔。戒者是三学中本体也。仍以定惠为方便。庄严戒体也。是以经定惠力庄严心。此度众生(云)。所庄严戒体。能庄严定惠二法也。然则经佛自住大乘者。即乘戒法也。口传(云云)。戒即法身释深可思合也。又山家大师一心三观上一心戒藏立。又天台依随意普礼法文。深可思合也。
  寻云。三学九学废立源起婆沙论。一家引用之。今何故三学中戒法胜云乎。答云。戒家意三学共是虽戒法。对判三学之时戒藏胜。以定惠为末也。天台御本意以戒为本故也。随意普礼法文。可合之。性无作假色云。以本门意释也。此假色者。随缘不变故名为性之上。不变随缘故名为心意。随缘真如假色也。法花本门意。不变真如上立随缘真如。故今戒体以外诸教中胜高也。今假色者非三谛中假色。三谛未分之假法也。三谛共是假字置其证也。一心戒藏。可思也。
  寻云。化教戒制教戒不同如何。示云。三学但是虽戒法。定惠二法所具戒名化教。戒藏所具律仪名制教也(云云)。
  寻云。三学入门不同如何。答云。戒法以尸罗清净德为戒也。定者以息遍凝心为体也。惠者以简择为体也。
  广释事。答云。广释者流通仪也。サレハ大论者作名字。说法名流通(云云。般意可思之)。文云。前贤戒仪已及十家。广略在意。偏圆监吹。遂令直往之机还遮历劫之经。因今广揉。文义遍遗来贤事。须观机半满行戒权实。总是广释务在开导义云。依此文者。正是广释者判教意也。举十家戒仪判广略权实。彰圆顿妙戒也(云云)。
  已上题名毕。
  溪岚拾叶集。
  四明天台沙门光宗记。
  应永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书之。
  求法僧贞算(俗七二)。
  元禄十五年壬午五月十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三重受授戒灌顶授戒云是也。口传口传重受之时。房中何事。スルトモ人不知事也(云云)。
  问。十二门次第生起有表示乎。答。表示有之。所以我师连道上人(十二)。示释在之。可寻之也。
  寻云。戒持人云事如何。答云。药王经云。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云云)。此文口决。小乘戒者人持戒。大乘戒戒持人可思也。天神释云。夫菩萨戒者流转不灭教也(云云)。深可思之。答云。直往回心等为多人设之须然。而又一人可有此义已(云云)。サテ此十种相貌上求下化摄也。
  寻云。此十种意乐有何证据乎。答云。正依法花说也。故依法花经也。所以譬喻品云。若有利根已下十种人可持之说。合之可得意也。
  寻云。其相配如何。答云(云云)。文云。若闻药师琉璃光之事。药师应身也(摄众生戒也)。琉璃者(净法身也摄律仪戒)。光者即般若。故名报身也(摄善法戒也)。答云。一向当求无上菩提者。十种具是四弘菩提故尔云也。十种总各四弘有之。别云时十种分四弘料简也。以法花文合之可受也。
  四择道场事。寻云。外道场相貌如何。答云。此下可习事寂光也。普贤经文尤可思之。是色常住法故文实殊胜也(云云)。四土不二寂光习也。七重结界内安心性中台寂光土。可思之。
  一。凡圣同居(理即)。二。邪正一如(名字)。三。冥熏密益(观行)。四。好世净(相似)。五。开方便门(分真)。六。示真实相(究竟)。同居(第一)。同居净土(第二三)。方便土(第四)。实报(第五)。寂光(第六)。已上迹门四土。
  真性中台寂光土。本门四土不二寂光也。私云。一家立六即外立位耶(云)。四土外立土(乎)。问也。今我山建立有此义(闻)。此义所诠迹门六即上本门位立也。迹门四土外本门四土不二立欤。
  寻云。本门位与本门土其相貌如何。义云。可闻口传(云云)。
  寻云。内道场相貌如何。答云。是于自身作寂光不二土也。所诠以我身为宝塔也。此等深可闻口传(云云)。疏九云。本有四德为所依。修得四德为能依。能所已并为能依之身。依于能所所依之土二义齐等。方是毗卢舍那身土之相(云云)。可思之。此文口传可习也。以此文外道场内道场可习也。
  寻云。内道场于今经中有证据乎。答云。可闻口传。明明文相在之。秘藏秘藏。释云。于师当生无上法塔也。依金光明经欤。于身当生无上佛国之想(云云)。可思之。私云。以宝塔品相貌合口传可习内外道场者也。此抄委句多此段。任雅意不可率尔而已。
  一。内道场证据事。法花云。尔时释迦牟尼佛见所分身诸佛悉已来集。各各坐于师子之座。皆闻诸佛与欲同开宝塔。于是释迦牟尼佛。以右指开七宝塔户。于大音声如却开钥开大城门。即时一切众会皆见多宝如来。于宝塔中坐师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禅定○尔时多宝佛塔于宝塔中(始是冥本觉灌顶仪式也)。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尔时大众见二如来。在七宝塔中师子座上结跏趺座(云云)。又云。我等本有塔婆中五分法身集会也。集分身脱垢衣云事。深可思之。又云。衣座室者即是三聚净戒也。又是三身三谛深可见合之。
  一。天台有三密释事。宝塔品疏云。三变土田者。三惑破断相也。亦是三变净土仪式也。是则如来三密三身体相也(云云)(已上取意)。又云。十不二门云。如来三密相海也(云云)。可见本文也(云云)。又云。因名三业。果名三密释。可思之。昔净满如来者他受用报身也。即是梵网教主也(云云)。二侯者二者三公也。侯者诸侯王也。小国王也。答云。南山于辰旦筑戒坛之时卜地。请僧来云。此坛四角掘可见也(云云)。掘见之时。长五尺石铭有之。其铭曰。迦叶佛时清观寺戒坛也。又云。慈觉大师授戒于贞观帝奉号文德。法名号素信菩萨。
  事寂光事。寂光土色心境智相应也(云云)。答云。于灵文习之。又同居习也。又云。道场本尊戒师受者以习合事。心性中台常寂光土云事。答云。性者寂也。光者心。是则寂照二义也。受戒道场云寂光土事。答云。本结大缘寂光为土。期心所契法界为机(云)。可思之。法身地照机事以此释习合事也。本结大缘处皆名法身地。云寂光土习。甚深也。山家御释云。稽首十方常寂光。常住内证三身佛。实报方便同居土。大悲示现大日尊(云云)。可思合也。
  寻云。莲花台上宝塔相貌如何。答云。莲花者表实报也。宝塔者表寂光。台上下因。宝塔者上果义也。花严妙觉也。法花本觉也。因果色心始觉本觉境智冥合中。于万法摄尽习事也。此三缘和合一切教法习尽。
  寻云。名内外两道场事如何。答云。内证所具法门于外色依法庄严表示故名外道场也。内道场以心处八分为所座。以灵明之月轮为能住。五分戒身和合成就。是则五大法性圆满具足。以之为微妙宝塔也。是名内道场也。譬如当时传法灌顶道场庄严者。外道场仪式也。秘密灌顶内证庄严者。内道场仪式也。显密且虽异。大道是一故。先德如此释给。已在世宝塔全是南天铁塔也。戒家塔中相传。密教直受印信。全是一致也。甚深甚深。外道场文云。当知受菩萨戒地名常寂光土。一切如来五分法身。究竟证会之处(云云)。内道场文云。境界亦云行者。自身即是道场。一切如来五分法身皆来住中。当知受菩萨戒之身。即金刚道场一切诸佛集会此中。尽未来际不可舍离。体如灵文。永无敌对十方世界四魔尽力欲坏颠倾毛孔。
  五三师相。已下。
  示云。师相有三。一诸佛师。若真佛。若佛像。若生身舍利。若道具锡钵。若法身舍利大乘经卷(云云)。二菩萨师。若真圣。若圣像。若生身舍利。若法身舍利等(云云)。三凡夫师。若内凡夫。若外凡夫。不须形像持物法文(云云)。
  寻云。诸佛菩萨凡夫等。三师中以何为本乎。答云。为末代以第三师为本也。此事深有子细。可闻口传也。卢舍那因地相传。义记真传(ト云ヒ)。广释从凡夫僧(云)。尤可思合事也。答云。在世灭后凡夫高习事。最极秘事也。凡夫师习法花文。
  寻云。本地三身习事如何。答云。惠心流于理即位习之。檀那流于极位习之。教弥实高位弥下。教弥权位弥高云事。可思之。又云。受者为应身。戒师为报身。本尊为法身。是则无作三身秘义也。依之三身四土成道于受戒即座习事此事也。
  答云。理即为法宝。名字即为佛宝。观行即为僧宝也。然间三谛即是三宝也。三宝者是三身。三身即是三聚净戒也。深可思之。故明旷释云○。
  寻云。末代遇圣师。有受戒仪乎。答云。此事有口传。真言教秘密重值圣师受之(云云)。彼圣师者有习子细(云云)。今戒家意圣师又有秘事。不可率尔者也。塔中口传可闻也。
  寻云。此五品中随有一品。即是入外凡位堪作菩萨戒师。尔末代五品师难有哉。如何答云。サレハ下别被于一种师。其师相如此下劣者也(见)。依袋臭不可舍珠(云云)。其上戒家意。五品阶级有习。受戒弟子名字受戒以后。观行习事有之。可闻口传。凡立六即位事。依物随事可有差别。依之天台御释。就弥陀称念义共六即。是习事有之。可闻之。
  寻云。今戒师所诠如何可得意定乎。答云。此事戒坛习寂光土能居身。无作三身塔中仪式习也。サレハ一家释云塔中相貌。塔为法身。多宝为报身。释迦为应身是。次多宝表法身。释迦表报身。身表应礼。二重释秘藏释也。サテ今戒坛五师习。今所安置释迦文殊弥勒。法身不现前五师报身习。现前一师不二应身云。是一传也。又云。不现前五师与安置三师合为法身。现前一师为报身。所化为应身。是一传也。是则宝塔品三身释以可思合之。上传二义中。不现前与安置为一法身事。真身合意也。所诠三身六身废立可思之也。故戒坛表塔中寂光也。以之上合内外道场可得意者也。又云。合弘仁三个传可习之。所受戒法莲花因果可习也。答云。此五师等如此习事。有山王院御释上(见)。又云。显戒论序归敬序文。
  稽首十方常寂光(戒坛)。常住内证三身佛(安置五师也)。实报方便同居土(花严意也)。大悲示现大日尊(指戒坛劝请山王也。私云。显戒论序有两重归敬序。始正依法花。次傍依梵网意也)。
  又答云。此上尚有一两重大事。只我等五阴色心体可习事也。又山王权现御法名依妙法莲花经五字也。妙法大宫四一妙法。法宿报身又报身(真言意)。莲花花台法身又报身(真言意)。台藏。摄律仪戒。中道。金刚。摄善法戒。空谛。经圣真子应身。空谛。三圣御名此五字起也。苏悉地。饶益有情戒。
  私云。本结大缘○释可合之。所居四土不二寂光。能居三身相即无作三身。所说唯一实相妙法莲花圆顿法门也。莲花因果法门是也。梵网教主莲花□○叶为座。
  寻云。灭后必中下品戒体欤。如何。答云。必不可尔。如上得意者。上品戒可发得也。
  寻云。复有一类等师相如何。答云。必非破戒。末代非法破书也。尤可得意欤。
  又云。二塔云有习子细。只立塔故尔云已。然而说戒道场习事也(云云)。
  私云。三千众徒皆塔婆习也。三部塔婆习也。东塔金刚。西塔胎藏。横川苏悉地。可思之。
  寻云。以一切僧体皆为观音分身事。如何。示云。经云。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云)。若尔者。我等凡夫僧持饶益有情戒者。观音普门分身也。甚深甚深。答云。南岳天台等取戒师事者。相叶今经意也。一切凡夫僧有此义也。中中我等无作三身手本有。甚深甚深。
  寻云。真圣与影像不同如何。答云。真圣者生身故现益无量也。影像不及欤。故妙乐释云。泥木虽无心发佛想者功德无量也(云云)。生身者机前示现故。机缘薪尽时入灭给也。法身者如如妙境故。三世常恒也。自真圣影像胜已先达。可思合也。加之密教意六大四曼三密法界周遍故。生身法身无不同也。中中影像功德甚深已。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可思之。
  寻云。法身舍利生身舍利不同如何。答云。法身舍利者。实相妙理也。生身舍利者。应身舍利也。于法身有全身有碎身。今法花经者法界总体故全身舍利也。尔前诸经者分别说三故碎身舍利也。于生身亦复如是。释迦总体者全身也。分教舍利者碎身也(云云)。又土佛身也。多宝者法身故有身也。分身诸佛碎身也。法师前受戒时须要见好相事。答云。梦想得好相(云)。何况师资相传和上值事免。是如来出世得意也。甚深甚深。
  六重八重事。答云。善戒经九卷经。一卷经。一卷经中六重者在家戒也。八重者出家菩萨戒说。若此事不审。又云。梵网经意六重者前六重也。八重者。十重中二戒除前四戒。后四戒合八重云也。
  一礼舍利事。示云。多子塔前礼舍利。又宝箧印陀罗尼住礼全身舍利多宝全身舍利等。皆是先生五分。答云。因果长者六重因果因缘事。可思合之也。一女人面目毒蛇出入(云云)。二衢。三天女散花。四饿鬼打头。五火柱。六座山头。已上。
  古人云。云林打骸。灵鬼者泣泣悲前生业因。寒林供花。天人者色色喜曩生善根(云云)。
  觉大师云。纵得紫金妙体。还礼黄壤奋骨(云云)。此文深可思合也。
  六教戒德事。若善信菩萨二十四戒之事。
一百四戒之事。若闻琉离光。不堕三恶事。
  答云。药师应身琉璃(法身)光(报身)即是三身如来三聚净戒。故云戒体还成也。可思之。若入印之事。答云。入印经也。此经说五乘譬也。
  羊乘行事。答云。羊者五十里外不行也。小五十里也(云云)。
  十二神行道事。答云。大集经委细说之(云云)。
  步行菩萨事。答云。本论羊乘名言无之也。以步行当羊乘。以义引之也。智论中立四种故。今家四教相对。有相宗者法相宗也。三乘共菩萨立。余菩萨不议也。无相宗者三论宗也。独一菩萨立。余教菩萨立事不许也。钞家者南山家人师也。弥道赞者。异本云。弥天道安赞中云。
  七阿僧祇事。答云。文句。可见之。
  二十二僧祇百千万劫之事。答云。文句寿量品疏云。二十二僧祇请见大论(云云)。大论中全无此文。又云大论者异本有之。大师所览本有之故。
  私云。玄三云。天竺大论尚非其类辰旦人师何劳及语(云云)。是只指四依弘经所造诸论也。殊指摄论十胜藏(见)。
又云。大论者强非智度论。总一切大乘论指云也。故摄大乘论中此文。此论明十地前明三祇。又十地位位明三祇。总合三十三僧祇位也。而地前三祇第六地救之者。二十一僧祇也(云云)。今二字剩欤。有云。经云。一卷善戒经云也。一向无教相戒相许说也。
  第三别教菩萨事。摄律仪者。二百五十戒也(云云)。
  问。璎珞经中摄律仪者。十波罗夷说。何今二百五十戒释乎。示云。一义云。经中无之。故释义谬欤。答云。今随义转用欤。其故彼经偏教别门经故。共二乘时可用二乘所据戒意有之。故显此意引(青)。给欤。是则四四十六门中生灭门意也。尤可思之。依之以下引善戒经重禁说。是正渐教菩萨戒摄别教戒(见)。又云。又大般若云。诸菩萨以下文不共二乘别教菩萨相云也。可思之。通轨者无释。须相菩萨事何菩萨乎。答云。指释尊欤(云云)。
  天亲之事。寻云。指何论乎。答云。
  达磨说八胜法事。答云。
  问。天台八相别法者何乎。答。一义云。别戒相有之欤。答云。教理智断等八种。已别教意八种共是则别教不共义故也。璎珞云。摄律仪戒者。二乘二百五十戒乎。其上彼经但菩萨经也。如何。又一家菩萨律仪只十波罗夷云コソ可宜。如何。
  寻云。圆教戒摄法花乎。答云○故今此显教中且置此事(云云)。
  寻云。此释真言即身成佛戒家中不明之。故且置此事云欤。如何。答云。尔也。今且以迹门望真言如此释给已。是以山王院御释云。引此菩提心论文合。佛于三世等有之身。于诸教中阙而不出文释给。不可思合也(云云)。一义云。此释意尚以真言移当分意也。故上引入印经五种菩萨(羊马日月声闻神通如来神通。后二圆教也)。睿山立大日一教摄圆教释故。下举四分等诸宗义。乃至圆教花严与真言两宗摄。故今且置此事云。所诠只真言宗人谓云也。意彼宗人显教置此事不立之释也。故举彼宗情谓也。サレハ上三教通教下而有相宗唯执通乘○不许小乘菩萨独菩萨圆菩萨(云云)。又别教下而无相宗但执别教。不许余三立。故皆云云音所显例前皆显彼情谓也。仍今又如此可得意也。依之次下然上四菩萨戒等云下前举四教皆当分入也。仍以戒为跨节法。以诸宗为当分也。可思之。
  寻云。天台戒何真言胜乎。答云。大胜劣三义可有之(云云)。可闻口传(云云)。
  今约跨节以下事。寻云。跨节者心如何。答云。
  寻云。的名虚空不动者灵文义如何。答云。光定一乘戒体文释有之。可见之。
  六即成佛事。答云。十界即六即故。十界皆成云六即成佛也。此事尚有口传。付受戒仪式事相申合事有之。付十二门可习之。又云。大方师师相承仪。横竖六即成佛习也。又当山结界云合事有之。又真言教法花行法。六即成佛云合也。显密一致习。尤可思合之。以戒场习合也。此等皆可闻口传事也(云云)。
  圆乘戒身一切诸法皆是佛法。佛法之中却无犯戒事。答云。十界三千戒行戒相云可得意事也(云云)。
  寻云。三教戒而戒法不尔云约戒体也。而其违圆宗要犯戒云。戒相戒体共不可失已。如何。答云。勿论勿论不可有子细事也。十界三千可思合之。本门究竟持得门意也。凡今戒德下。十界果报皆戒德云也。十界权实当体束戒相云也。可思合也。妙莲花权实不二是也。是云莲花法门也。合三个相传可思合之。
  寻云。正虽破戒戒体不可失欤。如何。答云。此不审セヌ事。今持得方云也。迷三道流转。悟果中胜用。可思合也。
  一得永不失付有四重习事。答云(云云)。
  虽起三毒十恶五逆。皆成佛道不破戒品事。答云。此条只菩萨意乐门。为利益众生也。恶得意不可叶事也(云云)。是无作三身知见出可得意也。
  十界共有持犯事。文云。九界为权。佛界为实云如。细论各具权实也。此深可思合之。答云。佛界为持。九界为犯。又以四圣界为持。六凡界为犯。又以人天为持。四恶趣为犯也。又于六道皆以王为持。以余为犯。凡王者本地十界习也。王者饶益有情慈悲义。深可思之。
  寻云。今戒体中所引文皆非戒体。随求陀罗尼等真言也。如何。答云。一切佛法皆是戒法思食引之已。三学妙戒云上残物不可有事也。
  顺臾闻之即得究竟即究竟即事。寻云。一家释初住释。如何。答云。迹门初住意得也。本门妙觉得意也。是法住法位文。山家寿量品引给。又从久远劫来文。本迹意久远言释。尤可思之。此是发心以后不意废忘不名犯戒事。答云。不意废忘者。为利他废忘也。非实迷已。可思之。凡不意者随缘利他法门也。非实业流转也。法花随缘真如诚就也。甚深甚深。
  一切智愿事。答云。智愿者戒也(云云)。三宝髻中明珠穷子衣同智宝者。戒法也。三周声闻最初下种者。戒法也(云云)。经云。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也。可思之。
  大通时定父子天性事。答云。于八识罗耶田地。九识佛智种子下也。是则境智冥合义也。又云。三周声闻犯戒事。何于别教云事也。非圆意也。圆教皆是随缘真如ナレハナリ。又一海义云。无退大流转义之事。此义违一家处处释义也(云云)。答云。戒家意一向无记戒也。然而无左右。此义广冷不云事也。凡佛法本意以断迷开悟为面。サレトモ其实机法共绝。正断惑时体达断云。以不断为正断也。此义一而不断也(云云)。
  真如戒体事。答云。案位开义。升进开义。安位本门也。升进迹门义也。真空真寂时真如戒体云。故犯不犯共无之也。万像森罗云时又置持犯也。是则本门苏生万法有。万法有安位也。皆是天高地下山山河河云如。迹门有事理开会。以理为本。本门事理开会有。以事法为本也。戒家以事为本置持犯也。所诠理无持犯所落居也。
  化教制教事。答云。三教化教制教各别谈之也。圆教意一致谈之也(云云)。
  五种显事。疑云。圆戒总体相不破欤。如何。答云。如上。
  一切如来妄执右臂事。答云。又左臂云事有之。右云时右智左理。以本觉理断众生迷智义也。右智左理也。以理切智也。凡成佛之时智解皆解皆绝也。サレハ以釼臂打悬。文殊有之。可思合也。又云。经云。在经左擘切说。是以正切邪意也。右擘切者。等觉无垢始觉智本已泯心也(云云)。
  儿文殊咏云手ニナラスタケヤイノハノハヤクタヽウキヨノ中ヲオモヒナシトソ。
  观音定惠和合事。答云。此下皆以密教意授之也。察之(云云)。是则瑜祇理趣大意。以可思合之。
  邬婆尼敬昙分事。答云。数量也。
  性徒摄律仪事。答云。遮经者。摄律仪戒也。表诠者。摄善法戒也。十大弟子十心地大善地法释事。优婆离尊者戒以所释事也。可思之。
  开悟已竟事。答云。诸法皆开悟上有阙字。有何故哉览不审也。然而戒牒宿因多幸句上有阙字。是宿因责事也。是开悟赏意欤。
  私云。戒牒阙字受者名字为出令置也。非赏贬义也。若尔者。今书受者名字为出也令置览。不审不审。
  已上卷毕。
  因义云。中堂御前竹事。
  师云。南丛篠云。北金篠云也(云云)。神明影向表相也。
  大宫竹事。师云。始社造。西八幡宫也。东住吉大明神也。而宽平年中相应和尚社退。中堂竹付福殖也(云云)。又云。中堂多种名。福田院号。戒法时名也。镇护国家时敬田院号。总持院同事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三(付广释)。
  天台圆戒沙门光宗记之。
  应永二十一年五月日。
  求法沙门贞算书之。
  元禄十五年壬午五月十一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普通广释见闻。私苗。
  第二。三归。
  佛惠比丘苦行事。答云。佛惠比丘居山中修行佛道时。盗贼夺取道具法衣等。故成裸形了。裸形外道从是而起。
  鸠魔罗天事。答云。ハタカ也(云云)。
  四种毗陀六种波陀十八经事。答云(云云)。
  四不坏信事。答云。佛法僧戒四种也(云云)。
  又云。城家习第二三归。于至极口传深秘习事有之。所诠一体三宝已心本元佛果终极习也。在世三归得戒者。可思合之。又云。南山四种三宝立。三种三宝加理体三宝。故成四种也(云云)。又云。文句观心处以一体三宝释是则戒法诸教本成故也(云云)。答云。天台无作三身成家一体三宝。密教三宝其底一致也。甚深甚深。
  佛遣三人且化辰旦事。答云。我遣三圣化被辰旦云事。妙乐释云。礼学先发真道后显也。
  昔者大宰问孔子云事。此文者引列子也。列子者孔子弟子也。此人作故云列子也。但彼文只云西方有圣。正不云释迦。然而有其意故。如此引释给举(云云)。大宰者啇国人也。姓大宰。名荡也(云云)。
  令尹喜事。老子入西之时。令尹喜于路次请之。对之读老子经也。令者官。尹喜名也。又三字共名字也(云云)。今御释依前义欤(云云)。西升化胡经者。老子入西之后。人多尊老子之说作伪文。其内西升经庄子引用之。故外共用之已。化胡经王浮云人伪作之。仍外典家不用之(云云)今先德两经共破之。彼两经□□老子入西作释迦化云也。而时代三百余岁相违也。故不用之。依之昙汉最三藏彼等破。
  李理同系事。李理同系者。李老子姓也。又云。理故李理共姓举也。同系者。玄宗皇帝同李姓也。故号老子之余胤也。仍此时称老子云。玄元圣祖也。玩老子号同姓。故同系云也。系者系图也。
  三郎天子者事。三郎天子者。玄宗皇帝也。睿宗第三皇子也。故云三郎帝(云云)。
  寻云。外典中都无释迦名字欤。如何。义云。府子(府老作三十卷也)云。老子说。吾师释迦文先入泥洹道(云)。是尤分明也。已上多年不审散之了。故和上御抄中。此所御无沙汰间。此段尤可致加置唯欤。是皆仲范乡才学即内外共有识。当世无双事(云云)。此一段惠师自东关致送之间加常处也。义云。君喜。令尹喜也。高唱国玉路关令司也。周敬王元极元年。兼知真人可来之期。四十里之间除薮泽造途路仁也。其后老子乘青牛来俱归西(云云)。老子经序有其沙汰。委细可寻之。
  李理事。李者老子姓也。理者释理(佛教也)李理(老子教也)孔理(孔子教也)。是曰释李孔三教。三教指归注。三郎天子事。俱魔罗天三男欤。律部有沙汰(云云)。
  已上尔贺禅师才学(云云)。
  三种三尊事。答云。三身九身事性德戒者。理身故法身如来也。相传戒者。不二故应身如来也。发得戒者。智身故报身如来也。故如来述成三。从佛国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也。又明旷释云。誓断烦恼。即摄律仪法身因也(云云)。
  第三请师。答云。请师者。谈三师也。所以释迦者和尚也。即是悲智不二定惠满足尊也。羯磨智身也。教授者悲也(云云)。所诠法报应三身也。又是无作三身也。山王院御释有之法花依文(云云)。
  寻云。请师所天王如来出事何意乎。答云。无出家无戒如来出事者。今释迦如来威仪具足属取也(云云)。
  净行经事。义云。如来久成事说故。后番方等经已云义。四教含容说。又云。法花同座经已。法花以后已云事。金刚仙论者。十卷论也。
  各有四义事。答云。第一释现在事取也。第二释过去方取也。□□□□方取也。第四释三世常住不变事说也。答云。第四释正是今戒本主也(云云)又戒家意四土不二。以寂光为所居。非常途教相意也。故山家释云。稽首十方常寂光。常住内证三身佛。实报方便同居土。大悲示现大日尊(云云)。
  答云。显密显密释上给也(云云)。又云。无作三身住寂光土。三眼三智知见九界。垂迹施权。后玩妙经。念昔恩者皆成佛道(云云)。
  答云。此等释义能能可思合也。
  心地观经云。有情轮回生六道。喻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云云)。
  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此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云云)。
  法花云。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众生悉是吾子(云云)。又云。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云云)。答云。此等文者五相成身法界曼荼罗义说也。皆是依正不二境智相称本源也。甚深甚深。
  伽耶山顶经(说所名之)。文殊问菩萨心经(能请名也)。象头山经(说所异名也)。皆是同本异译经也(云云)。
  文殊四种释事。答云。第四三身常住是正义也(云云)。义云。花严经教主劣应身之也。所居同居土云义。花严三七日间暂时化现事也。十九出家三十成道间。本体比丘形也。阿罗罗迦罗罗二仙遇出家故也(云云)。罗睺罗者此云覆性云塞。先生鼠穴塞故。如此得果报也(云云)。
  尊证事。以普贤观云。见诸佛。闭目则见。开目不见。答云。闭目时观见。故见诸佛也。开目时凡夫闻眼故不见。或古人云。如是见性是心非眼(云云)。又云。烦恼即菩提易成。生死即涅槃难成(云)如。
  介尔心事。答云。普通教相念事。六识者。俱舍婆沙所谈六识念。今则不然。天台宗本意六七八九等识皆是法性上沙汰也。文云。三识同在理。以教门权说且立远近也。
  寻云。以山王习三聚净戒事如何。答云。大宫八王子(总缔)摄律仪戒。二宫圣真子十禅师(僧形)摄善法戒三宫客人(女形)饶益有情戒。
  客人影向事。贞观八年相应和尚记云。端严微妙来谒相应。相应问云。贵女谁人乎。贵女答云。破万法王出现此峰。为助行化来作客人。仍号客人是也(云云)。
  第四忏悔。寻。忏悔通凡圣乎。答云。凡夫忏悔勿论也(云云)。于圣者因时未断分可有之也。故经云。忏悔至等觉(云云)。等觉以还者必可用忏悔法也(云云)。
  寻云。于忏悔何种有之乎。答云。事理两种忏悔是也(云云)。所谓事相忏悔有三种。如文(云云)。理无生忏悔是也。故经云。我心自空罪福无主观心无心法所住法(云云)。
  一切业障必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思实相(云)。义云。定惠门意者号断惑。戒家意名忏悔灭罪也。于受戒即座尽三惑非。断元品微焰也。故文云。直道而归生深可尽也。又实相观者尽三惑。何释云实相。即是三归异名也。端座思实相文。深可思合之。
  乘戒相对判四句事。答云。乘戒相对事非圆顿戒意也。单律仪以三学对判也。不能对治摄伏者。恣可趣向云事。答云。上根上智人所行也。末代行者不可为事也。
  第五发心一切菩萨皆有此誓。莫不皆成大悲阐提。故法花云。我本行菩萨道。今犹未尽(云)。答云。宗要大悲阐提节习合事一流秘曲也。又云。其菩萨界者。常修常证。其佛界者。常满常显(云)。本觉自受用法乐义也。甚深。
  寻云。定惠门发心与戒法发心有不同乎。答云。定惠门发心者。或信知识或从经。当知一切法皆是佛法通达解了也。解行证シツライタルナリ。戒家不然。于受戒即座契当本法尸罗心地。此上慈悲饶益行立发心名也。止观正行上立戒家妙观云事此事也。甚深甚深。
  普观一切众生咸为自身事。答云。为报四恩起四弘愿也。本有无作应体一切众生皆是己心也。深可思之。法花云。每自作是念乎。可思之。
  第六问遮。答云。小乘戒十三遮难有之。制止戒等十七遮难。今梵网等七遮难也(云云)。
  寻云。事相忏灭七逆罪耶。答云。通途教相事相忏悔不灭逆罪也。今则不尔。戒家意事相忏悔七逆灭也。故药师琉璃唱处罪灭也。经全观无生不说故也。
  寻云。佛故说七遮乎。答云。父母生身生也。佛等五人生法身也。杀之者全罪也(云云)。
  化教制教事。答云。化教制教各别门。化教制教并通门。化教制教不二门。如此三种不同有之。今山门戒法沙汰不二门为面沙汰也。化制一致戒法性无始假色法性缘起意。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事相忏法申故事相高习也。凡化制不二者。以十指合本习事也。定惠不二戒法合本习之(云云)。
  天竺空观寺沙门因缘事。寻语云。寒地狱寒水见。误花藏世界庄严见时。即时地狱寒水变花藏世界成毕也。此则事法性缘起。万法悉是妙法故也。凡所依土皆准正报意也。甚深甚深。答云。阿鼻依正全处极圣自心毗卢身土不卦凡下一念也。实哉。此同地狱庄严者。是密花藏全体也。委在尊胜破地狱法习事也(云云)。
  溪岚拾叶集。
  天台沙门。光宗记。
  应永二十一年林钟中旬作(书之)。
  求法少僧贞算俗七七。
  元禄十五年壬午五月十一日法印实观阅此抄元应寺开山传信和尚云。弟子鹫尾之道光上人ト申人。显密戒记神道三百余卷之抄ヲ作ラレタリ。总名ニ溪岚名付タリ。其内普通广释付タリ抄欤。但求道上人本抄在之间。委细ヲハ让之。大方斗被记之(见)。道光光宗同事也。尔ルニ制作ノ文ニ。黑谷沙门トモ摄迎院ト云书レタリ。当座所住处ナリ。可知可知。

溪岚拾叶集。

  第二佛像安置事。
  当山十六院事。三宝住持集云。十六个寺院别当三纲等。
  一乘止观院。大别当义真。小别当真忠。上座藏芬寺主慈行。都维那圆信。
  法华三昧院(亦名根本法华三昧院)。别当延秀。知院事圆信。
  一行三昧院(亦名法华一行三昧院)。别当圆仁。知院事法雄。
  般舟三昧院(亦名法华常行三昧院)。别当道绍。知院事仁誓。
  觉意三昧院(亦名法华觉意三昧院)。别当真忠。知院事朗然。
  东塔院(亦名法华千部东塔院)。别当德善。上座真顶。寺主神快。都维那肃然。
  西塔院(亦名法华千部西塔院)。别当康远。上座慈行。寺主道睿。都维那寂然。
  宝幢院(亦名法华延命宝幢院)。别当光定。知院事证圆。
  菩萨戒坛院(亦名法华戒坛院)。别当义真。知院事光定。
  护国院(亦名法华护者多闻院)。别当圆誓。知院事寂然。
  总持院(亦名法华佛顶总持院)。别当真德。上座妙贤。寺主兴善。都维那孝行。
  根本法华院(亦名根本法华知见院)。大别当圆澄。小别当惠晓。上座圆圭。寺主德圆。都维那等善。
  净土院(亦名法华清净土院)。别当药芬。知院事俊然。
  禅林院(亦名法华清净禅林院)。别当药证。知院事真忠。
  脱俗院(亦名法华禅林清净脱俗院)。别当药芬。知院事行宗。
  向真院(亦名法华清净向真院)。别当康还。知院事维睿。
  右众院别当三纲等为令兴隆佛拥护国家利群生。依去延历二十四年大岁乙酉九月十六日。治部省公验建立众院任别当等。冥同法禅众发精进心。修治诸院。长讲不绝。持念不怠。禅定不息。福利国家成佛群生。
  弘仁九年岁次戊戌七月二十七日。
  前入唐受法大乘沙最澄。
  前入唐受法大乘沙门义真。
  一。当山九院事。三宝辅行记云。念九方之佛力。祈百王之圣运(云云)。止观院。定心院。总持陀。四王院。戒坛院。八部院。山王院。西塔院。净土院。
  贞观四年岁次壬午三月二十一日。
  入唐大乘沙门圆仁。
  一。发愿诸院事(佛像安置章文云)。
  长讲法华经院。长讲遮那经院。长讲涅槃经院。长讲般若经院。长讲金光明院。长讲楞伽经院。长讲仁王经院。长讲大乘经院。长讲大集经院。长讲解深密院。长讲大宝积经院。十一院。
  长转一切经院。长转法华院。长转最胜院。长转孔雀院。四院。
  四种三昧护国院。常行三昧般舟院。半行半坐法华院。非行非坐普通院。四院安镇护国院。
  胎藏院。金刚界院。大乘戒坛院。佛顶院。般若院。观音院。文殊院。普贤院。虚空藏院。俱胝院。火头金刚院。军荼利院。宝幢院。如实院。摩利支天院。四王院。八部院。多闻院。十八院。
  一。根本一乘止观院。俗云中堂。桧皮葺十一间堂台字。东在孙庇。其中七间为药师堂。安置药师像三躯(并高五尺五寸)。
  一躯(传教大师御作。立。高五尺五寸。身金色。衣文采色。头光五枚。身光七枚。金色身像打物间青色。御袈裟色赤色。里青色。文莲圆也。御坐宝莲花。宝莲花者花间庄玉也)。
  一躯(依大师提戒)惟首和尚御作(依延历寺俗别当大纳言国道本愿。安慧和尚御作)。
  一。七佛药师小像事。中堂内阵御帐内各高二尺。御遗告云。以大唐玄法寺法全和尚自造三寸七佛药师小像。奉纳智证御作七佛药师像中(云云)。智证大师御遗言(号智证大师十二个条起请)。
  一。法中堂药师像智证大师自造事。予为天下泰平自造七佛药师立高二尺佛像。受法面受师奉慈觉大师。大师悦喜崇本尊安置前唐院。其改本尊奉居中堂内阵。门人必扶持之。长时之行法莫懈怠之耳。
  一。日光月光二菩萨事。宇治关白太政大臣藤原赖通愿。立。高五尺。永承三年造立之。各立。高五尺。本愿主。摄政太政大臣藤原良房(忠仁公)
  一。十二神将像事。各立。高三尺五寸。并拣色。本愿主。关白准三后太政大臣道长(号御堂关白)。西方院座主院源僧正记云。
  (寅)
  宫毗罗大将(左手差目影。右手提锋)。
  (卯。青色)
  伐折罗大将(左手拔锋。右手持太刀)。
  (辰。青色)
  迷企罗大将(左手持锋。右手持独古)。
  (已。赤色)
  安底罗大将(左手持斧。右手持三古)。
  (午。赤色)
  頞你罗大将(左手下□印。右手持曲斧)。
  (未。赤色)
  珊底罗大将(左手横舒。右肩剑)。
  (申。赤色)
  因达罗大将(右手持钗鞆三古形。左手取鞘)。
  (酉。赤色)
  波夷罗大将(左手横持独古。右手持赤索)。
  (戍。肉色)
  摩虎罗大将(右手持太刀。左手受持太刀峰)。
  (亥。赤色)
  真达罗大将(左手举肘举。面向外。右手举安腰)。
  (子。青色)
  招杜罗大将(左手持三古。右手持剑)。
  (丑。赤色)
  毗羯罗大将(左手持弓。右手持箭)。
  右十二神将头光皆八辐轮共无本形(文)。
  一。文殊圣僧像一躯(居。高二尺五寸)。肉色仰左右手持如意。右如意头。依慈惠大师御命。千手院阿阇梨昌生造之。已上中堂安置佛像(云云)。
  一。北二间为文殊堂(今号毗沙门堂十六院内号法华护者多门院。是也)(云云)。安置土佛三躯(各居。高三尺。坐倚子)。文殊像一躯。普贤像一躯。弥勒像一躯。
  一。中堂三体土佛事(居。高三尺)。后传法记云。先师最澄禅师文三津百枝者。后汉孝献帝玄孙。高禹贵王子也。我朝轻岛明宫御宇。遥慕皇道归帝德。令居江州志贺郡三津滨。则赐姓为三津氏。号百枝(乃至)。显宗皇帝即位三年(已卯)。于志贺草屋。壤混田中泥土。以造长三尺坐像比丘形三体。见人有。怯畏之思。
  一。三体土佛奉名文殊弥勒普贤事。后传法记云。推古天皇即位十五年(丁卯)。上宫太子始见所造百枝之土佛。备香华灯明供养。被恭敬礼拜。信心则唱曰。南无三世觉母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当来导师弥勒慈尊大菩萨。南无一切众生本有萨埵普贤大菩萨等。国家愍护绕益有情(云云)。彼时三佛各放一一光明现种种灵异(云云)。
  一。毗沙门天像二躯。一躯(根本大师御作。立。高六尺)。一躯(行基菩萨御作)。俗别堂大纳言国道(御相传)。于时为延历寺。安镇护国家灵佛(云云)。
  一。大师堂。安置三大师影像。传教大师座像一躯。等身(口云。义真和尚御作。但于御头者。大师自作之给。云云)慈觉大师画像(口云。安慧和尚御笔。板面出之)。慈惠大师御影一躯(等身。依慈镇和尚御愿造之。证真法印开眼供养。云云)。
日光菩萨印事。右手大指头指屈。两指头一寸许不相至中指已下三指开立。但其三指首少屈之。如先舒立。臂立印向外。上肩边。左舒开五指。以掌向右。膝边垂下也。
  (佛左)
  梵天印事。左大指中指捻之。左水指同中指曲。但不捻也。风指许曲。右五指舒下(见)。
  (佛右)
  帝释印事。左持独古。火空以拳之。小指少拳曲也。乳上当之。面向外。地风立之。右舒下少屈。月面向外。水火少内曲。大指少内入之。
  一。四天王形像事。多闻天(西北方。左捧宝塔杖锋)踏二鬼。持国天(东北方。左提太刀。右持宝珠)踏二鬼。增长天(东南方。左横太刀。右杖鉾)踏二鬼。广目天(西南方。左杖鉾。右持堂打势也)踏二鬼。
  已上四天头光皆轮光上有火焰(三所)。
  天台黑谷沙门光宗记之。
  应永第二十六二十七日。
  元禄壬申夏四月十二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佛像安置事。私苗。
  一。根本中堂。中堂智吉祥印相事。相传云。左手仰掌中凹横胸上置之也。右手以大指捻中指边。少深违也。右手左印掌相近事五六寸许也。如梵箧印也。此即智吉祥印也。报身说法印也。释迦灵山听法灌顶。秘法中智吉祥云此事也(云云)。
  口云。此事者元弘比。法胜寺上人为敕使拜见相也。诸门迹智吉祥印许相承セラルヽ事有之。屈而印相持样不知及也。此印相事不可口外诫有之(云云)。又云。南谷南阳房幡州坚者。中堂欲炎上时拜见相少不违。甚深之旁符合了。
  或一说曰。与愿施无畏印。忍愿少屈云。此相如何。示云。御厨子外户帐内左右二尊有之。其佛印相也。是别佛也。此事本佛不拜见者欤。不便之誓在之。不可口外者也。口(云云)。
  一。东寺教王护国院事。
  一。金堂本尊事。记云。是为敕愿堂。东寺西寺同时建立寺也。本尊非大师御作也(云云)。
  一。讲堂本尊事。记曰。中尊者大日也(左般若菩萨。右五大尊)。已上大师御作(云云)。相传云。此本尊安置相仁王经本尊也。凡仁王经者。不空所译仁王经依修法也。付此法二习有之。所谓以般若菩萨为本尊行次第(是一)。又以五大尊为本尊修次第(是一)。依流流相承次第。东胁行时有之。西胁行时有之可知者也(云云)。
  寻云。仁王经者般若经肝心也。仍用般若菩萨为本尊者有其谓。以五大尊为本尊意如何。示云。五大力菩萨者般若经拥护尊神也。旧译经五大力说。新译经依秘密意五大尊说也。仍以五大尊为本尊事无相违欤。甚深(云云)。
  一。(同)食堂本尊事。记云。是弘法大师御作之千手观音也(云云)。
  一。圣德太子七生本尊三体事。记云。六角堂如意轮者。金六臂如意轮也(云云)。椿堂本尊者。本名安养堂也。银四臂如意轮也(本佛千手)。御身中奉纳也(云云)。石山白檀二臂如意轮也。三体俱三寸也。是则天竺胜鬘夫人御本尊也(云云)。
  相传云。椿堂者太子御登山之时御杖也。以此杖令立大地给。于今生长。仍号椿堂也(云云)。
  一。推古天皇本地事。旧记云。推古天皇者。本地是大圣文殊也(云云)。用明天皇者(药师如来)母后者(阿弥陀如来)太子者(观音)后者(大势至菩萨)是也(云云)。已上太子御庙缘起中有之(云云)。
  一。园城寺弥勒事。相传云。释尊补处坐身弥勒也。而新罗国之势明王相传之。钦明天王奉献之。佛像来朝之最初也。依为日本小国现小身。才三寸尊像也。教待和尚百六十年行之。授于智证大师毕。
  一。三井新罗明神习吒天事。智证大师御相承义云。本地名尊星王。垂迹名新罗明神。即是吒天也。故新罗垂迹使者以辰狐为使者也(云云)。
  一。稻荷大明神安置事。记云。田中明神(不动)。东向下御前(如意轮)。西向中御前(千手)。南向上御前(十一面)。北向。
  已上弘法大师为四方镇护向四方给也(云云)。
  一。吒天荷稻事。示云。●天名真陀摩尼珠。欲界众生贪欲强盛也。仍手持摩尼珠。雨万宝施众生给也。故号之。稻者宝幢上如意珠习也。故大论云。古佛舍利变成米谷也(云云)。深可思之。又云。大师杉箱入宝珠。被埋三所件。垂迹体云者。上辨才天。中圣天下吒天也(云云)。又云。黑尾社垂迹乌也。小薄垂迹鼬也(云云)。
  一。三天三密事。口传云。大黑者色法极也。●天者心法极也。辨才者言音极也。是则色心业无作三身也(云云)。又云。大黑者色法王故。法性难动之山顶安之。辨天者心法极故。大海水底居之。●天者表不二故。广野中住也(云云)。
  一。本朝诸大师御相承事。饭室良快僧正记云。山家大师者。以双身法为己证给也(云云)。弘法大师者。以孔雀明王法为大事给也(云云)。慈觉大师者。以炽盛光法为己证给也(云云)。智证大师者。以尊星王法为大事给也(云云)。小栗栖常晓者。以大元明王法为大事给也(云云。已上)。
  一。河内国观心寺本尊不动事。记云。观心寺本尊不动像者。金龟上乘。顶如意宝珠戴也(云云)。是弘法大师御作也。法门甚深(云云)。师物语云。康乐寺慈贤僧正水天供承令修之。以不动尊为本尊。今观心寺不动为所见。甚深(云云)。金轮尊星王。又乘金龟。旁可思合者也(云云)。
  一。弘法大师御作不动事。记云。大日不动也。右手持独古横当胸。左手持索(如常)。火炎非常相。三形三角也。如降伏炉形也(云云)。付之最极习事有之。口(云云)。
  一。睿山东阪本生源寺事。记云。本佛者十一面观音。长(三寸三分)山家大师御作也(云云)。大佛者千手(周一丈一尺)。此御身中大师御作十一面奉复身也(云云)。又云。大师御渡唐依御发愿。御弟子慈庆法庆二人。此千手奉造之者也(云云)。又云。以大将军奉为镇守者也。大将军者。天照太神分身也(云云)。
  一。慈觉大师诞生院事。记曰。山家大师为六千部法华经劝进。东国下向。于下野国小野寺。为广智菩萨建立道场。授灌顶事。小野寺居止事十二年也。爰大师示广智菩萨云。我山相续器容者。可有当国也(云云)。觉大师亲父(天生氏人)三鸭关镇将也。母仪七十岁而奉怀胎。为老体产生。为祈祷奉请广智菩萨。初生之时。广智菩萨神上受奉养育者也。怀胎之时屋上紫云覆。皆可为圣人知之。此大师诞生之所奉立堂。故号诞生院也。本尊药师如来也。二人怀合之程。萩柱以建堂也(云云)。又云。此山形三岑而头似鸭。故号三鸭山也。此山有关。故号三鸭关也(云云)(委如本记)。
  一。宇治平等院本尊事。记曰。本堂中尊大日(智拳印。右大指风火间入之也。谓风火间入大指。佛堂习事最极大事也云云)。佛光左右两面镜有之。一面正观音也。一面十一面也(云云)。本佛左方药师十二神将安置之。大日(右方)。释迦如来十大弟子安之。药师左方(不动二童子)。释迦(右方)。大威德(青棒童子)。已上五大尊本堂大尊也。以忠文民部卿山造奉九条右丞相毕。法兴院法性寺宇治殿次第相传也。宇治殿之时佛阁成。以震殿为本堂。堂五大尊安置之。后户安普贤像。修法华三昧。号平等院。供养导师兴福寺真范僧正。证诚者园城寺明尊僧正也(云云)。本愿大相国于本堂拜见山王。即御直衣袖被图绘。今法华堂被安之毕。
  一。青莲院炽盛光堂本尊事。记曰。此炽盛光堂本尊者。金八释●字也。慈镇和尚御建立。檀那赖朝也(云云)。凡天台真言者。法曼荼罗真言师也。故以●字为本尊给也(云云)。
  一。月次勤行事。一日炽盛光行法。自二日至八日。金轮护摩(息灾)。自九日至十五日。药师护摩(增益)。自十六日至二十二日。佛眼护摩(敬爱)。自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不动护摩(降伏)。晦日山王供。已上任和尚御意。如此被勤行也。大炽盛光法此意也(云云)。如此四种护摩。一月中勤行事者。普贤延命仪轨与文殊八字经意欤。如此七日七日行法。结愿每卷数公家被进。
  一。慈惠大师每月御行法次第事。记曰。白月台藏界行法。黑月金刚界行法被修也(云云)。然意者。白月者智德也。以理台藏助之。黑月断德也。以智金界助之。是则理智相资意也。深可思之。
  一。宇治殿被修护摩法事。日记云。宇治殿为摄禄臣之间摄领天下。而我国灵宝等悉被纳宇治宝藏。弥尚被成欲心炽盛毕。仍为欲心退治。屈八十人真言师。八十日被修护摩法。毕(云云)。示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云云)。凡贪欲者自愚痴起。界内愚痴也。界外第八识元品无明也。八十日护摩者。八识断除之所表也(云云)。又云。宇治殿者。十一面化现也(云云)。金刚寿院座主觉寻记。宇治殿者。传教大师之再诞也(云云)。
  一。公家三坛御修法事。记曰。东寺普贤延命法(义云。普贤遍法界大日如来补处故也。又云。以寿命连持为体也。云云)。天台如意轮法(义云。如如示现观世音者。即如意轮遍照法界一经自然故也。又云。生善义为体也)。三井不动法(义云。大师盛见金色不动自证断惑。此明王之功能也。云云。又云。灭罪功能。此尊德也云云)。已上三坛义也。又云。五坛时者。药师(生善义。又息灾)。千手(拔苦与乐)。此二尊被加也(云云)。
  一。千手法安镇为秘事。记曰。智证大师于闲院太政大臣冬嗣公亭。千手法被修镇宅法也(云云)。义云。凡千手者。莲华法门之教主也。亦是依正一致人法不二之妙法也。亦安镇法者。妙华敷地华藏世界庄严也。非庄严庄严事寂光也。尤以相应法者欤。深可思合之。又云。叶依镇法依此意也。甚深之。
  一。慈惠大师二童子事。记曰。慈惠大师(天元年中)依圆融院御恼。为御加持参阙之时。大师者现不动尊。矜迦罗势多迦二童子随从(云云)。仍大师胁士二童子奉图也(云云)。已上随分秘事也(云云)。又云。五檀法修之给时。中坛现不动身给。加之大师本地如意轮也。种子●字也。字体因业不可得也。不动种子亦是因业不可得义也。又云。地藏如意轮一体也。掌善掌恶二童子深可思合也。
一。兴福寺南圆堂建立事。记曰。南圆堂本尊者。不空罥索。顶上佛者。比丘形之阿弥陀也。而今造替之时。常阿弥陀造毕无念至也(云云)。此丘形阿弥陀者。法藏比丘因位形也。甚深甚深。又云。北圆堂者。爱染王也。摄禄天下掌中拳事者。爱染王之持彼手习事也。爱染王平等王习事也。平等院号自是起。又云。手掌●●拳事。甚深习事也(云云)。
  一。南圆堂缘起事。淡海公四人子产。是名四家人。其四家者。
  南家者(嫡子武智丸。丸南家博士元祖也)。
  北家者(次男房前。前摄禄以下藤氏十之八九此子孙也。云云)。
  式家。京家(此两家者。子孙中绝了。以上)。已上藤原氏四家也(云云)。
  源氏公卿繁昌。藤氏公卿零落。爰闲院太政大臣冬嗣公。谈合弘法大师。建南圆堂祈请之处。源氏公卿多以薨毕。仍藤氏公卿繁昌。仍闲院御咏云(补陀落乃。南乃岸尔堂建天。今曾荣留。北乃藤地波美)。冬嗣公手自南圆堂坛筑(给)。甚深甚深。
  一。根本中堂药师胁仕事。记曰。金刚寿院觉寻记曰。大师所刻残十二神将。日光月光四天王等。宇治关白赖通被造立毕。然则一会曼荼罗首尾讫。岂非大师再诞乎(已上取意)。私云。宇治殿年历八十二。执政五十余年也(云云)。摄禄者。兴福寺长者延历寺俗别当也。仍摄禄最初必兴福寺宝帐布(三百余端修二月时)。延历寺(修正月)三番头被调进也(云云)。
  一。显密三部经事。圣光院记曰。真言教如有三部经王。显经亦有三部经。所以法华经大日经之显经也。仁王经者金刚顶之显经也。最胜王经者苏悉地之显经也(云云)。又云。法华经者大日经之浅略也。梵网经者金刚顶经之浅略也(云云)。又云。山家大师三部长讲者。法华·仁王·金光明经等也。三部经之显经故也。皆是镇护国家经王故也。甚深之。
  一。观药寿经为三塔本尊事。十乐院道玄准后御记云。药师经者。根本中堂本经也。寿命经者。西塔院本经也。释迦久远寿量可思之观音经者。横川本经也。观音慈悲门义也。深可思之。是则理智慈悲无作三身也。甚深甚深(云云)。
  一。四个大法配当四种佛土事。相传云。安镇法者寂光土表相也。是则妙华敷地华藏世界意故也(云云)。炽盛光法者。功能所感实修实证报土表相也。自受用身无所不至遍照智光故也(云云)。七佛药师法者。七方便人所感方便土表相也。是以药师经云。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萨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普贤延命法者。我本行菩萨道久远寿量同居土相也。文云。岂离伽耶别求常寂光。非寂光外别有娑婆(文)。经云。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文)。甚深。

溪岚拾叶集。

  记录部。私苗。
  一。睿山宝幢院(名法华延命宝幢院)十六院之一(矣)。宝幢壹基。高四丈五尺。顶上金铜相轮樘。故之曰相轮樘。
T76085501.gif
  右相轮樘。高三尺三寸。有九层。形似盘。最上层径八寸。最下层径一尺六寸。最下层悬十一宝铎。每层有十一金铜小个(形如小招子)。每个纳折本无垢净光等真言。幢顶上。轮樘下置金铜桶一口。高一尺三寸径。桶里打着造樘铭文并写经真言等人人名铜桶纳(云云)。
  妙法莲华经二部十六卷。毗卢遮那经一部七卷。密严经一部三卷。福德三昧经一部三卷。金光明经一部四卷。文殊所说经一部一卷。首楞严经一部三卷。般舟三昧经一部三卷。诸法无行经一部二卷。梵网经一部二卷。无量义经二卷。普贤观经二卷。请观音经一卷。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宝箧经一卷。不必入定入印经一卷。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梵汉两字大佛顶真言一卷。梵汉两字随求真言一卷。大方等不增不减经一卷。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已上都合五十八卷(普长皆五寸绀表纸)。金铜轴。
  金字外题。右弘仁十一年九月。根本传教大师所书写安置也。无垢净光根本真言七十七本。
  外题注。贞观皇帝御愿(清和天皇也)。
  无垢净光相轮樘中陀罗尼三卷(卷别复九十九本)。一卷。奉为三界诸天八道神祇。一卷。奉为贺茂(下上)。一卷。奉为四恩法界。右右大臣藤原良相愿者。佛顶尊胜陀罗尼二十一本。外题下注。奉为中宫殿下。同真言二十一本。外题下注。奉为太政大臣。无垢净光真言三卷。题下注。为法界众生。
  般若心经一卷。仁王经一部二卷。自绫造华十房(如新不模樱华也)。名香二褁(各二两许。旧香无变)。诸经诸真言等其数巨多(营律总之不堪具注留而已)。已上贞观二年宝幢和尚加(矣)。
  睿岭相轮樘铭。
  延历寺宝幢院相轮樘铭。
  睿山沙门最澄撰。
  苇芽开廊 天主下生 短歌长歌。
  未防魔兵 第三十主 初开梵甍。
  沈像烧舍 法鼓未鸣 聪耳立宪。
  乃信三明 使归南岳 诸经野卿。
  因果冷然 开悟群盲 时机未熟。
  洮汰五惊 天王出家 感得天平。
  受菩萨戒 四车轰轰 海内诸州。
  制底纵横 虽敷法筵 未遣五茎。
  岂若先帝 凭天台评 新立圆宗。
  永填火坑 年年两度 绍隆妙行。
  为悦冥道 起斯轮樘 睿岭秀耸。
  朝影北都 神岳嵯峨 夕临东湖。
  山王一等 思存给孤 法宿为号。
  开显毗卢 亦塔亦幢 延寿安身。
  惟经惟咒 护国济人 金刹放光。
  汲引迷津 宝铎流声 发开龙神。
  我等发愿 渴仰文殊 十生生现。
  普施髻珠 信谤西友 俱会四衢。
  同乘宝车 恒游寂逼 长讲妙法。
  恒转妙轮 五忍恒说 永息魔嗔。
  生界未尽 此愿不泯 成住坏空。
  不散此座。
  时弘仁十一年岁次庚子九月中旬也(巳上相轮樘铭)。贞观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改立幢缘起。惟相轮樘建立以来。弘仁十一年其中间改擩男柱一床方今轮幢朽损。基构倾斜。因玆内供奉大法师惠亮作备件幢[諮-口+心]闻。太政合下传奏贞观皇帝既讫。右大臣正二位藤原朝臣讳良相。奉敕与太政大臣从一位藤原朝臣讳良房。为庄先师大愿。赐金铜并妙工等。泥冶轮樘。新铸造男柱。头铜相轮。无垢净光陀罗尼八百七十一卷。佛顶尊胜陀罗尼四十二本。安置樘中。以贞观二年岁次庚辰八月二十七修理建立但功□□。先师铭敕使散位从七位高弥高执事闻奏书了。散位从五位下高向朝臣公辅。大炊头从五位下丸子子圶。权允从六位上悉纪悬主贞成严造。妙工左兵库小属池云。
  一。相轮樘缘起事。宝幢壹基。高四丈五尺。相轮樘高三尺三寸。有九层。形似盘。最上层径八寸最下层径一尺六寸。最下层悬十一宝铎。
T76085601.gif
  五大院记云。推古天皇御宇。上宫太子御幸于帝艮乡亲见四方曰。东岳现于宝幢。中央显于王气。今经三百余岁。有一法师。弘于一味教。有一圣皇。开于万乘(已上)。圣贤遗训无违。而传教大师者。建比睿山弘于一乘教。桓武皇帝者。开平安城兴于万乘道。记云。尔时圣德太子登东岳。卜分地建一堂。今椿堂是也。七生尊留帝艮里。今六角堂是也(已上)。
  一。相轮樘建立事。山家大师弘仁年中。建立相轮樘事二缘起有之。一依无垢净光陀罗尼说。二依宝幢示现相。所以圣者说法之砌。贤圣窟诧之处。必现宝幢于虚空也。然则今宝幢院之相轮樘下者。释迦如来成正觉金刚坐。三世常住转法轮处也。仍宝幢现虚空也。又今本堂号释迦如来转法轮堂。深可思合之。
  一。清泷明神宝珠事。记云。山家大师于高雄寺最初行灌顶之时。清泷明神现天女形来。而我姊龙女者献一颗宝珠于释尊。唱正觉南方。我者沉没于生死海未得出离。奉献一颗宝珠于大师。洒甘露法于我(给)。仍大师以灌顶法授之。记曰。大师以此宝珠奉纳相轮樘顶上。为恐纷失故。惠亮和尚之时。入石柜地底五尺埋之。私云。相轮樘者。东岳示现宝幢也。释迦如来三世常住转法轮处也。又安置舍利者。即是能说释迦也。安置显密经教者。即是内证外用转法轮相也。深可思之。
  一。我山号四圣弘通灵地事。大唐明州赤山院明神神托曰(巡礼记文也)。日域在药王药上弘法之峰。我从上人彼守佛法。日云三津百枝者。妙庄严王。妙德者。净德妇人。传教大师者。药王菩萨。义真和尚者。药上菩萨也。仍我山号四圣弘通峰也。
  一。我山号灵山净土事。御庙御遗告曰。夫寻天台宗流传者。始灵山。中天台。终吾山。虽言三传之末山。不异三变之昔地。故得道之因不殖于吾山者。殖何处。出离之道。不求于此处者。求于何所(矣)。
  后传法记云(光定和尚)。东峙峻岭明星降来也。灵地西湛清池阿耨达池之余流也。灵山一会俨前未散(中堂阏伽井)。北斗七星如在影向(矣)。
  山家释云。最澄不意圣五百贤圣豁然之地。见其座方不同威仪。或举面观念。低头思惟。或诵念经咒。钩锁印契。最澄问云。此山何德圣者赞宅。圣者何愿マシ^テカ 此由生。勒圣者答云。灵山如报土。不坏劫火常寂光土。无明岂污。以愿力故久住于世。心澄寂净。待慈氏晓欤。
  山家诗云(自弘法大师山家大师何所住给耶被寻给时。御返事一个诗被遣之)。等持定里青苔地。缘觉观前红叶林。曰云等持谷者。大缘地也。又云三昧谷。又云禅定谷。又云佛性显现谷也。缘觉阪者。本愿堂前也。红叶林者。定林程也。
  一。桓武与传教灵山听众事。山家释云(六十部法华经铭。云云)。夫以桓武天皇者。依灵鹫头立法华宗。入玄龙宫助遍吉舍。利生之德秀于周记。法施之功高于汉梦(文摩腾法兰事)。五大院释云(汉武金人梦事)。桓武天皇者。灵山听众。传教大师者。一会同闻。成芳契于灵山之席。覆利生于扶桑之境。
  一。住山得益之事。山家释云。攀斯山者永离三恶之险坑。容斯洞者速至四德之直道。觉大师释。发心止住者。任情解实业之惑。不信离散之者。为焉吟苦轮之衢。净刹结界章云。本有常住之曼荼者。始从。甲方终诸癸方。魅魑魍魉之恶鬼。狩从巽气。纳诸艮气(矣)。山家释云(真俗一串事。镇护国家事)。大日如应用者。下从甲方。止于癸方○画象而为艮气。以东以北。是即鬼门之开也。私云。此句皆肝要也。镇护国家秘密念诵事。自是起。甚深(云云)。五大院释。城者是本有四德之城。山者是修得四德之山。修性不二而事理一如也。且不相离。若阙一者二俱不可安稳。
  一。山家大师佛使人事。山家密传云(上宫太子传云。妹女老乳母也)。山家大师御诞生经七日。出奶女怀。行七步唱曰。私云。释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致习合也。然则传教大师者。我国释尊也(云云)。舍于此恶世。广说无上道(文)。私法师品云。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愍众生故。于恶世广说此经○我灭后能窃为一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文)。偈颂曰。舍于净清土。愍众故生此○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道(云云)。当知传教大师为如来使。广说法华经给事。深可思之。又云。当品者药王菩萨对向说也。山家大师又药王菩萨应来也。五种法师行相。灭后弘经大士。可思之。
  一。山家渡唐元由事。传教大师释云。诣万里巨唐。传于一味戒(云云)。私云。一味戒者。劝发品四要也。一者。诸佛护念(止观·遮那两业也)。二者殖众德本(摄善法戒)。三者。入正定聚(摄律仪戒也)。四发救一切众生之心(饶益有情戒)。已上三聚净戒也(云云)。已上五大院御释意在之。
  一。传教大师与三藏号事。觉大师巡礼记云。道邃和尚云。日本国澄三藏者。天台智者再诞也(云云)。又日本澄三藏闻表极奥。高祖再值(佛像安置)。
  一。自倒灵木事。山家释云。章云。昼覆紫云。夜放纯光。芽叶青白。而肉眼所疑。虽类槲未知何灵木(云云)。曰西域记云。槲者柏也(云云)。同文云。五段切也(云云)。口云。药师·释迦·弥陀·迦罗天·多闻天等。已上五尊刻之(给云云)。又云。于中堂本尊有五不思义。一灵木不思议。二放光不思仪。三说法不思议等(云云)。又云。始本尊向西奉安置之处。眉间白毫照东方万八千世界。故拟法华教主。向东安置之。
  一。大师造佛文事。归命稽首礼。三身满德尊。相好皆圆满。利益有情界。五大院释云。大师三敬礼。佛像一低头(云云)。山王院释云。显密内证义云。削一㭪以致。三礼。刻一佛称三佛(矣)。又云。祖师传教大师自造三礼佛像。以祈万国安全。乃至本佛自唱一偈言。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惠力庄严。以此度众生。私云。佛自唱一偈此事也。口云。延历十三年九月三日中堂供养。自同日七个日之间御参笼中堂。满日夜本尊交语文也。可秘藏(云云)。山家御祈精词云。法住方轨章云。策心马于寂光之路。宴心宾于妙觉之台。生生托居此间。世世潜卫吾山。修三味之律业。弘一乘之妙典。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等。吾建山中冥加所在境(文)。私云。此时药师佛自唱文有之。可秘(云云)。又云。杣字者。弘仁十四年修理笔。师曰。口福世所进字也。故大师御在生不可有杣字。依山中(云云)。
  一。山家大师御入定事。相应和尚记云。贞观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传灯大法师位延法传教大师御庙参净土院读诏书庙室内有声。唱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文)。断识大师是色心共不颓。精神送余生(云云)。私云。以此文山家大师之御入定为其证(云云)。或说云。传教大师之御入灭者。实入定也。弘法大师之御入定者。真实入灭也(云云)。又云。弘法入定所者。真实伊势外宫高宫前也。不可口外者。
  一。山门建立三个大事。第一戒坛院中堂建立事。第二总持院天子本命三重建立事。右三个大事者。东寺流●●秘法一致习事也。未及散在流布大事。不可口外。甚深。
  溪岚拾叶集。
  应长二年卯月五日。于睿山神藏寺。随义源阿阇梨记之。
  天台沙门光宗记之。
  历应元年十一月十三日。于倍山灵山寺。赐自笔御本令书写毕。留赐后贤。共期佛慧。
  求菩提沙门运海记之。
  元禄十二己卯闰九月十六日。以西北正教房藏本书之。鸡头院沙门(严觉)洪道。

溪岚拾叶集。

  一。总持院建立事。
  二。同本尊事。
  三。本命元神事。
  四。根本止观院事(付本命道场事)。
  五。法华三身事。
  六。根本中堂不思议事。
  七。中堂竹台事。
  八。神僧授与四教事。
  九。根本大师灵山听法事。
  十。圣德太子未来记事。
  十一。文殊楼事。
  十二。镇护道场事。
  十三。戒坛院事。
  十四。七重结界事。
  十五。解脱分种子事。
  十六。真言结界事。
  十七。戒家结界事。
  十八。大讲堂建立事。
  十九。讲堂大日印相事。
  二十。一个秘镇事。
  二十一。四土即离事。
  已上毕。

溪岚拾叶集。

  记录部。私苗。
  一。寻云。总持院建立如何。仰云。凡总持院南方向建立之。西炽盛光堂建立安金轮。东佛眼堂建。今灌顶堂是也。中央三重塔婆建。此则不二南天铁塔表示也。上一重天子本命安。中重百官万乘本命安。下重国内万民本命安(已上)。凡总持院建立天子本命道场不限。一切众生本命道场也。然则一众生我山护持不预者无之(云云)。
  二。寻云。塔内本尊如何。仰云。安五智如来也。兼又觉大师御将来御舍利。塔心柱中被安置也(云云)。
  三。寻云。付总持院本命元神习方如何。仰云。本命者七星也。佛眼曼多罗三层八叶在之。其中七曜安。此则本命星也。次炽盛光堂金轮曼陀罗安。此则众生元神也。七曜心数则也法表。金轮元神则表心王。正色心二法和合不二塔婆。南方平等性智方铁塔显事。深可思之也(云云)(口传在之)。
  四。根本止观院建立事。问。根本中堂建立次第如何。答。山家大师智者大师后身我山建立(给)。所以西天释迦。震旦天台。我山皆是分身小释迦也。故山家释云。天台宗流转寻。初灵山。中天台。终我山。虽言三转末山。不异昔灵山地(文)。又大唐明州赤山院神托云。传闻。日域有药王药上佛法峰。我住彼可护佛法(已上)。相应和尚记云。三津百枝妙庄严王。妙德妙德妇人也。传教大师药王菩萨也。义真和尚药上菩萨也(云云)。口云。三津百枝者。大唐高献帝王子也。佛法东渐表示直我国来至(给)。八幡大菩萨姫宫妙德妇人嫁(给)。三津滨住给故三津百枝号。夫妇共二百余岁经。一子不生事叹。诸神祈请(给)处。五更眠觉闻给三津河水流音。唱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是惊水流寻登(给)。此浪音岩阿桥下留。依之今神宫寺建立祈请(给)。无程怀胎大师生奉。大师经七个日。奶女怀出。七步行唱云。舍于清净土。愍众生故。此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道(文)。此文法师品药王菩萨对向文也。故大师药王菩萨化现也。药师又药王菩萨本地身也。仍传教大师手自药师像刻。根本中堂安置(给)。故根本止观院以天子本命道场名也。凡大师如来使。如来事行(给)。五种此师。随一妙法弘通(给)。分身小释迦也。仍唐土天台大师赞云。分身小释迦也イへリ。道邃和尚传教大师赞云。日木澄三藏天台智者再诞也。又云。日本最澄阇梨。天台智者后身也。闻表奥极。高祖再遇(云云)(已上取意)。又妙乐大师御忌日传教大师以为导师(给)。此则高祖大师再诞故也。依之以山家大师。东土释迦奉习也(口传如记录)。可寻之(云云)。问。以根本中堂为本命道场方如何。答。凡根本中堂本尊本佛隆座。又七佛药师刻安置。东方七佛坐。此七佛阎浮显移。此则七星显。七星精气下众生本命元神成。情非情造。此本地身安置故名本命道场也。凡真言教习两种秘事在之。一地藏田地。二药师草木也。仍一切有情类。草木受用命根相续也。今无非药树王利益。此药师如来司地坐十二愿王取(给)。一切众生为非云事无之。又此如来悉施妙药。三摩地入为一切众生。良与法药愿发。其时琉璃壶中普贤菩萨入(给)。药师如来良药成。药师妙药是也。众生身心病治事。无非药师如来利益。付药师如来三身习在之。所谓药师者(应身)璃璃者(法身)光者(报身)。此三身妙药以三惑病治也。是以饭室先德释云。一心三惑所谓妄病。一心三观能治妙药。分别病药能治众病。称号药师琉璃光佛。药师色法病患治。三谛三观心病患治。以之名身心病治也。
  五。寻云。法华经中药师如来明其相如何。答。经云。解如良医智慧听达明练方药善治众病。色香味美持节和合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眼。勿忧不差。色香味美者。色者戒也。香者定也。味者惠也。此戒定惠三学和合为实相一理。此以良药法身长寿得也。此则释迦如来以药树王身奉名药师谓也。凡释迦药师弥陀三尊。一体异名三如来也。是以山王院御释云。三世常住大日如来妙法教主。亦名释迦。像法转时利益众生。称号药师琉璃光佛。五浊恶世名弥陀。三世利益同体慈悲。此等文理释迦三身以弥陀药师一体习也。依之根本中堂药师教主释尊也。转法轮堂释迦药师如来传也。秘事在之。口传(云云)。寻云。以一佛号三佛故如何。仰云。以正像末三时释迦药师弥陀三佛拟故。以一佛拟三佛也。是以山家御释云。一佛刻拟三佛。山王院御释可以合也(云云)。
  六。寻云。付根本中堂药师。七不思议习方如何。仰云。记录说云。付根本中堂药师七不思议在之。所谓一灵场不思议。根本中堂药师御衣木。今北谷本愿堂迹在之。记录云。此灵木昼覆紫云。夜放光明。枝叶𦁢白。肉眼所疑。虽类于檞。不知何木(云云)。此灵木其形似柏树。故如此释也。然而何灵木云事不知也。无量密迹金刚力士。此灵木自劫初守护。山家大师我山建立时分待给。此灵瑞不思议第一也(云云)。二感应不思议(云云)。三灵木不思议。记录云。大师手自此灵木切给时。自东方倒。故自到灵木名也。四放光不思议。记录云。此灵木瑞光放。东方万八千界照。故药师如来造东方奉向毕。五神变不思议。记录云。山家大师唱云。归命稽礼三身满德尊。相好皆圆满利益有情界(云云)。山王院释云。大师三敬礼。佛像一低头(已上)。口云。大师一斧下三敬礼。本尊又一低头。其间种种神变现给。故神变不思议名也(云云)。六说法不思议。记录云。山家大师根本中堂药师奉造毕安置。七个日参笼祈请。结愿夜本尊启向言。进心马于寂光路。寄心宾于妙觉台。生生托居此峰。世世潜卫吾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达。我建山中冥加所在境(已上)。其时药师如来唱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惠力庄严。以此度众生(文)。记录云。大师与药师如来交语词在之。以之说法瑞也。七利益不思议。记录云。口(云云)。
  七。问。根本中堂左右竹台有事如何。答。记录云。南竹台金篠名山王七社奉劝请。北竹台丛篠名日本国中三千七百余座社奉劝请也。口云。山王者心王表。三千七百余社神明者心数表。是皆山家大师所劝请也(云云)。寻云。此金篠缘起如何。答。法华宗传记云。大唐圆宗寺前金篠丛篠在之。是西天灵鹫山佛前有竹也。佛法东渐表震旦来生。此佛陀波梨三藏五台山生身文殊为拜见。自西天震旦来至。付圆宗寺至灵鹫山佛前竹此寺来至。西天佛法东渐表示也(云云)。计知此金篠丛篠三国佛法流布表示也(云云)。山家大师天台教释演我山来给时。此竹篠根本中堂庭上植给。从其已来生荣。我山佛法繁昌表示也(云云)。
  八。寻云。天台大师四教于神僧传云事如何。仰云。天台大师于普贤道场法华三昧觉悟。天机秀觉内证开时。梦中丈六金人来。奉授四教于大师。其词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是中道义(云云)。是神僧授与词也。最秘(云云)。不可口外(云云)。同文云。丈六金人背负金光踊入林中(云云)。大师其后朝彼林中见给。今金篠中白猿住。此则神僧也。又是山王也。西天灵鹫山林中白猿住。我国林中奉劝请山王。是则三国传来表示也(云云)。又飞来峰缘起云。西天鹫山帝城艮方也。震旦天台山帝都艮也。我国睿山帝都艮方也。故三国相承灵山习也。依之山家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等释。今飞来峰缘起。灵山艮角阙唐土天台山来。唐土天台山艮角阙日域睿山来。佛法流传表示。此山来时白猿乘。从唐土飞来。仍飞来峰号事从此起也(云云)。
  九。传教大师与桓武皇帝共为灵山听众事。五大院记云。桓武皇帝灵山听众。传教大师一会同闻也。结芳契灵山席。覆利生于扶桑境。入言龙宫助偏吉誓。法施之功高于汉武。
  十。圣德太子我山未来记事。上宫太子传记云。推古天皇。御宇。圣德太子幸于帝艮乡。观见于四方。日中央现王气。东岳现宝幢。今在二百余岁。有一圣皇○桓武皇帝建平安城开万乘道。传教大师建比睿山弘一乘教也。口云。中央王气者盖云也。东岳宝幢今相轮堂是也。天子居处必天盖云在之。是其表示也。诸佛说法处必彼宝幢现。今宝幢院是也。彼院释尊三世常住转法轮处也。故以释迦堂号转法轮堂也。又今相轮樘下释尊成道金刚坐也。此金刚坐上相轮樘建。此则宝幢所现处也。口传(云云)。此时圣德太子。此宝幢寻吾山上给。仍一堂建立。今桩堂是也。凡我山三世常住也。释迦转法轮处。灵山一会俨然未散灵场也(云云)。
  十一。文殊楼事。慈觉大师巡礼记云。清凉山云上受文殊师利化现。长安城月前访法全和尚门下(已上)。口云。觉大师五台山诣。诸院巡礼。于北台值生身文殊。一个秘法传受御。其时大圣文殊金色师子乘。法要为大师说。其时形像摸今文殊楼建。师子四足下土石取。文殊楼镇坛加玉。其口传在之。凡吾山护持在此楼。五台山灵威移此处。吾山为吾山事此楼威德依。我山诸寺胜事又此文殊灵验也。凡此文殊楼付本尊。最极秘法在之。一髻一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等习事在之。口传(云云)。
  十二。问。以文殊楼镇护道场方如何。答。觉大师御记云。甲乙木德也。庚辛金德也。金克木故。于本朝异国有恐。故建文殊楼。为镇护道场(已上)。口云。我国木方也。故名扶桑朝。异国金神方也。金木克功能在之。故异国袭来。此难为除奉劝请文殊。文殊是西方金神王也。弥陀四亲近中利菩萨也。此以利菩萨。东方法幢中四亲近中爱菩萨位安。凡违时作容。敬爱时无所言。故此文殊师利劝请。东方爱菩萨三摩地奉令入。此依功能为异国吾国不被侵也(云云)。此则异国降伏秘术法。本命道场秘密念诵随一也。口传(云云。已上)。是门迹大事。未及门下相承秘事也。サレハ祖师。秘决中。ソクイツケニシテ终不被开。大师劝请起请文被相副。不可违犯者也。寻云。文殊楼草创时。生身师子现云事如何。答。觉大师文殊楼建立时。断木三津滨付置。夜夜大牛负断木山上运送。如眼见者也。牛形也。其影见师子形也。计知五台山师子吾山影现也。此牛大浦庄下死骸留。故牛骨庄号。依之彼大浦庄楼被寄。
  十三。戒坛院事。戒坛院者。吾山三学中台在之。今戒坛戒法中台也。付之显密戒三学结界在之(云云)。
  十四。问。显密界结界次第如何。答。吾山结界三学不同虽在之。付法华法六即结界以为本也。所谓第一凡圣同居结界(自江边至社头)。理即。第二邪正一如结界(自社头至佛谷)。名字。第三好世净土结界(自佛谷至香吕冈)。观行。第四冥熏密益结界(自香吕冈至金轮冢)。相似。第五开方便门结界(自金轮冢至天梯林)。分真。第六示真实相结界(自天梯林至文殊楼)。心性中台常寂光土。此中台戒坛院也。
  问。七重结界云相如何。答。凡显宗意依法华经六即结界也。官者部结界加七重结界云也。又一义云。内地清净结界者。始从凡圣同居终至究竟密。是六即结界也。此上心性中台加七重结界名也。净刹结章云。三世常住上。常住上故法性无明蹴上。三世常住下。常住下故无明法性蹴下(已上)。口云。登山时从因至果。上求菩提迹门意也。从山上阪本时从果向因。本门随缘法流意也。凡我山上下本地无作妙行。不知不觉大善根殖之。故净刹结界章云谬入此洞。傍攀此峰者。至四德直道。口云。上上求菩提表。下下化众生表。故知不知诸佛恩殖。解脱分善根下也。
  十五。寻云。何故解脱分善根种子下。不知不觉善根生耶。答。吾山戒坛院中台建立者。生身佛值说法开道开。一代藏教通达解了功德得方建立。故自边今满弥法师登山。戒坛回时戒体不知不觉善根殖也。如三周声闻覆讲法华会座在。信乐惭愧衣裹一乘无价宝珠裹。重醉都不觉知云。退大流转。恩缘说闻。本缘忆开悟得脱如。故一切智愿犹在不失等释也。可思之。
  十六。问。密教结界意如何答。凡真言教意八叶曼荼罗以地法界敷是也。是以净刹结界章云。本有常住曼陀罗。始自甲方终于癸方。魑魅魍魉恶鬼狩。于巽气纳于艮气。口云。恶鬼邪神狩于八方。然后八叶曼荼罗八方敷意也。凡八叶者法界总体也。故释云。华严千叶不过八叶(文)。或又八叶过无方所(文)。此等文理深可思之。所谓密教结界横平等结界也。
  十七。问。戒法结界相如何。答。凡戒法意三聚净戒以为本也。所谓摄律仪戒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也。以之三塔配当。结界净地作也寻云。以三塔三聚净戒配当方如何。答。第一摄律仪者。西塔院是也。此则理峰也。第二摄善法戒者。东塔院是也。此则智峰也。第三饶益有情戒者。首楞严院是也。理智不二以饶益有情也。故横川不二鸟居立也。凡显宗意。竖七重结界。真言意。横八叶曼荼罗敷。戒法三聚净戒以非横非竖结界成也。三学俱传名曰妙法释。深可思之。
  十八。大讲堂建立事。问。大讲堂本尊安置方如何。答。中尊台藏大日法界定印结。此定印有秘事。释迦钵印结。释迦即大日事表。左十一面安置。右弥勒安置。梵王帝释四天王等如例是安置也。寻云。何意大日即释迦印结乎。答。今大讲堂是显密遂业灵场也。故如此安置给也。寻云。今付大讲堂。结界净地习方如何。仰云。一义云。凡付结界。有三种不同。依密教者。一叶衣镇。是付观音。二八字镇。是付文殊法行之。三不动镇。是付法行之。已上以前多种镇虽习传。当世是不行。今世流布安镇法不动镇是也。依之三昧流等不动。灵场以无动寺为本。故山门镇坛秘事无动寺极イヘリ(已上一义)。示云。已前义一分其势虽有之。山门故实所不用之也。所谓大讲堂本尊安置相以一秘镇习也。结界地所三世常住仪式表也。故结界净地灵地劫火不烧。其地残如柱イヘリ此事也。依之山王院大师释云。三世常住大日如来妙法教主亦名释迦。像法转时利益众生称号药师琉璃光佛。五浊恶世名为弥陀。三世利益同体慈悲(文)。口云。中尊大日三世常住表。十一面过去正法明如来也。释转轮印妙法教主释尊也。弥勒当来导师未来佛也。此三佛三世利益表。中尊出过三世表也。故密教大日成业也。释迦显宗遂业表。故以此灵场三种镇坛习极也。
  十九。寻云。何故以钵印释迦习耶。答。钵印者。风轮三摩耶也。释迦即以此印教流布身内证显也。凡大日五智本源菩提根元也。故五轮中第四风轮释迦尊所住所也。凡台藏界曼荼罗五大所成曼荼也。释尊即大日风轮住教法流转。故释尊教流布身名也。约本地大日也。约化身者释迦。此为显体用互具。台藏界大日释迦钵印结也。是最上口传也。不可口外也(云云)。
  二十。寻云。一个秘镇云事如何。答。是付三种悉地沙汰秘法也。此三种悉地者。依显教意。梵网三重相开成道仪式也。依密教意。三种悉地秘法也。此经显密一致习在之。依之三种悉地经即是梵网经同本异译经也。凡三种悉地者。上品悉地即是台上卢舍那。中品悉地叶上千释迦表也。下品悉地叶中千万亿小释迦表也。此则实报·方便·同居三土也。寂光土三世总体也(云云)。又一义云。上品悉地法身表。寂光土也。中品悉地实报表。下品悉地方便土类。同居凡圣杂居故。三土总体习也。净土虽广四土即离不出。净刹结界。三身即一。四土不二义显也。以三世常住大日。四土不二寂光土令居也。此则非庄严或显也。事寂光义深可思之。
  二十一。寻云。付四土即离。以寂光土为本相如何。示云。文云。寂光理通如镜如器。又云。界界转现不出十界。土土互照不出寂光(文)。可思之。寻云。以同居为本相如何。示云。岂离伽耶别求常寂光。非寂光外别有如如(文)。又云。经云。常在灵鹫山。及余所住处。我此土安稳。天人常充满(文)。深可思之。
  已上住师载之莫及外见耳。
  金刚庆春。
  元禄十五年壬午二月十二日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溪岚拾叶(集真言秘奥抄(元享四甲子正七始之))。

  一。山门相承四顿法事。大黑。辨才天。圣天。毗沙门天。义云。梵云摩诃迦罗。此名大黑天。诸天部中名字胜。摩诃者。大多胜三也。三谛三观三部也。サレハ止观教主习也。烦恼黑闇当体。不动自性本有实体显事表也。密三部。显三观。戒三聚净戒也。故当流戒家本尊习也。义云。●字也。万法能生本源也故。●字万法于出宝珠故也。●字不动一体并坚牢地神故也。●字妙成就尊故也。●字大黑风大惠业体故也。●释尊一体故也。●文殊化现故也。义云。根本印。坚实合掌。袋印。智拳印。义云。尊形如常。但吾山开辟时。大地六种振动。下方空中一人老翁涌出。今政所大黑是也。形坚牢地神也。山家释云。安一人老翁育三千徒众。显密一致时一人者。滥一同理也。老者久成正觉心翁。俗谛常住心也。本门地涌千界菩萨也。大师御登山初灵山净土仪式悉我山显现(云云)。大黑者。等流卑贱形。天鼓雷音垂迹也。本地释迦如来也。又三轮明神和国影现貌今大黑也。本地是大黑。垂迹是山王。即大黑也(云云)。义云。显密一致习事。以坚实合掌印。名十羽印。名十界皆成印。此印付本门合掌。迹门合掌。本迹不二合掌。不变合掌。随缘合掌。俱随缘俱不变合掌云事。又横合掌。竖合掌。非横非竖合掌。己身自性合掌者。经云。或百人礼拜。或复俱合掌。及至举一手或复不退顶。金刚顶经疏云。一指才动法界悉惑。一言音发诸佛不违。
  一。是法住法位。此处合掌印习合也。法位者真如也。是心法也。サテ世间以为五大故。色心冥合合掌一印习也。是即即身成佛也。真言●●●●●●是六大无碍即身成佛也。大日经法花一致习合也。
  一。法尔自然合掌事。佛法气分离田夫野人。人归依时合掌也。是自然觉了大日如来契当心也。然合掌以致心倾闻具足道也。
  一。三摩耶形事。或莲花或宝珠或宝塔也。莲花者。口业为义故应身三昧耶也。宝珠心法为义故报身三昧耶也。宝塔色法为义故法身三摩耶也。
  一。此尊异形事。或不动一体。或爱染一体。或毗沙门一体。或辨才天一体。或圣天一体。或吒天一体。或山王一体。或降三世一体。或观音一体。或文殊一体。或释迦一体。或大日一体。
  辨才天事。义云。一妙音辨才天主智慧。诸佛四辨八音言辞无碍德以为体。此时以●字为种子。二宇贺主福德。是观音サタ辨才天也。此时以●字为种子。垂迹云时以白蛇为体。蛇身三毒极成体故三恶道胜。白色表白善胜三召道也。义云。右手持智剑。万法亡泯故。空观二乘界也。左持如意宝珠。万法能生故。假谛菩萨法界也。顶上老翁。佛果中道法门也。
  一。此尊本地事。释迦·药师·弥陀·虚空藏·地藏·弥勒也。惠心云。在天名虚空藏。在地名地藏。
  一。天台南岳记此法修。天台御入灭时。水瓶中辨天出虚空去。天台启白云。愿住世灭后众拥护(云ヘリ)。依之此尊左目愿(云云)。依其福力天台教法世世流布繁昌也。一义云。依天台启白瓶中还入(云云)。
  一。显密一致习事。天台所传五个印明中心中心咒印。此印名宝珠印。名白蛇印。龙女从海中出诣灵山时。捧一囊宝珠印是也。此印密灌顶印。显无价宝珠宝相印也(云云)。
  一。何故法灭时经卷如纳龙宫耶。一龙宫者尽痴室也。尽痴源无明也。故佛法法性灭归无明本源也。一大海者水大也。此水大●字也。●字即金刚界智体也。故龙宫即一心本源也。此正报约时。我等水轮中本初龙神有。此龙神者。我等遍知分别全体也。此一念三千经卷纳也。何一代教法行者心地现云此事也。故自然理佛法龙宫纳也。又水大●字也。●字万法种子教法源也。●字言说不可得义也。万法生住异灭四相被满时。种子位归●字云也。是名宝珠号佛舍利。此宝珠龙女持灵山诣也。
  一。最胜王经云。五亿八千眷属有说。其中以十五童子为上首。其十五者。禄命身三各各具五。合十五也。而禄者人果报也。命者寿也。身者报寿不二人体也。约内法时法报应三身也。十五童子者。等流身正体三身即一本尊也。共禄命身三各各三身具九身成也。禄三身者。甲乙等十支以法身。岁年以报身。旬月以应身也。命三身者。以十二月为法身。以三百六十日为报身。以十二时为应身。应身三身者。以五行本法为法身。以五蕴为报身。以假和合为应身。
  一。一年者一身总体也。十二月者大骨也。三百六十日者三百六十小骨也。是即依正一体无作本地三身也。
  一。智证释云。大通佛者。即是大日也(云云)。
  一。总体辨才天加十六善神十六大菩萨是也。
  一。爱染三谛三观所表。唯迹门三千尘点是也。不动者。五蕴本法现故。本门五百尘点是也。
  一。我等当体即莲花习时。肺藏即八叶莲花也。然体释七叶也。其故西方一叶阙人舌根成。肺藏者。西方风大主舌根。又息风根源也。
  一。镇护国家念诵事。我山总持院名天子本命道场。是三重建立。一重安置天子本命。二重安置百官本命。三重安置万民寿命。一切众生通也。是十四人供僧安。国家护持念诵作。每日晨朝向王城。奉加持天子。其印明者。三种悉地中报身印明也。
  一。龙女辨才天一体事。龙女如意轮观音也。辨天本地又如意轮也。此尊三身习云事。南方宝生尊法身。如意轮观音报身。龙女应身云也。此三身共如意宝珠以为三摩耶形。此宝珠境智冥合体也。
  一。龙女成道宝塔品时云一义。宝塔东方来故。多宝佛西向。释迦西方。东方向サテ二佛并坐时。クルリ西方ヘ两尊ムキ。其间东南方向。次正西方向。释迦南向时分龙女正觉成。故速疾开觉也。何须臾闻之。于刹那顷说。
  一。不动法习时。肥满童子云事有。其十五岁以前童子未烦恼修起时全体也。是本觉体也。是无作断惑云也。龙女幼稚正觉成此心也。
  一。我等水轮中有肺藏。其中有金色水。其中有三寸蛇。我等第六心王也。肺藏西方妙观察智所在也。妙观察智第六识邪正分别识也。是我等思量也。其种子●字也。此字即辨才天种子也。所诠我等无作本有体蛇形也。蛇曲心也。
  一。山门相承真言。四个大法者。一安镇。二炽盛光。三七佛药师。四普贤延命。
  一。三昧流以安镇炽盛光显中道习合也。法曼流以大黑辨才天显中道习合也。
  一。安镇炽盛光以显密一致习事。安镇法本尊四臂不动。是十方普世天上首也。故安镇法天部习也。不动者三谛即是法门。此尊止观本尊习也。故止观云。心性不动假立中名已。
  一。不动以四教教主相承也。天台流真言五个教相云事。天台四教上大日一教加五个教相。
  一。势多迦童子台藏界大日理表也。[弟*令]迦罗童子金界大日主智也。不动苏悉地大日。苏悉地不二为体。故心性不动假立中名●●●色法五大也。●心法智慧也。色心冥合义也。
  一。安镇法者。结界净地作法也。
  一。我山七重结戒者。一理即结界。又名凡圣同居结界。二名字即〃〃。又名邪正一如〃〃。三观行即〃〃。又名真薰即益〃〃。四相似即〃〃。又名好世净土〃〃。五分真即〃〃。又名开方便土〃〃。六究竟即〃〃。又名示真实相〃〃。心性中台常寂光土云者。常寂光土者。戒坛院也。
  一。炽盛光以名天部事。炽盛光佛顶者。诸天众放身光照法界为德。为此诸天降伏。以身光照法界。以之名炽盛光佛顶。为诸天化导成天部上首。付此金轮佛顶有多种。一释迦金轮。是名北辰尊星王也。其相云。居炽盛日轮中。结释迦钵印。手持金轮。故名金轮。九执十二宫二十八宿围绕。今北斗曼陀罗云其也。以上此上七十天围绕。名炽盛曼荼罗。付此金轮。内七星外七星云事。●(天台流)●(东寺流)。
  一。以湖海。为辨才天净土证据事。花严经云。东方有小国。大乘流布国也。其中有湖海。又有灵岛。辨才天所居也(云云竹生岛コトナリ)。
  一。五大院錍文云。江州有灵岛。生身辨才天坐。睿山佛法可繁昌。相州有灵岛。生身辨才天坐。镰仓佛法可繁昌(云云)。
  一。于日本辨才天净土义有耶。相传云。吉野奥天河。アキ俨岛。江州竹生岛也。此三即如三辨宝所并穴アキ通也。其外诸诸灵岛皆辨才净土也。或表本地高高坐高山峰或表深禅定坐大海底。总山河大地悉此尊眷属所住也。
  一。天照大神山王一体事。五大院云。于天照社者。为大日应迹神明。于日吉社者。为释迦应现明神。显密且虽对一致幽冥为神通(云云)。
  一。山王者崇庙社稷兼也。大宫圣真子十禅师崇庙也。二宫社神也。余稷神也。
  一。崇庙者。百王中崇庙故崇庙云也。
  一。社神者。地神也。记录云。高天下立厚地。不可敬尽。故对地为社。又云。天神无氏。示申为神。地祇有氏。示土为社。口传云。上句大宫。下句二宫也。社者本名二宫事也。
  一。稷神者。五谷总体也。五谷万果皆在精灵。不可敬尽。故五谷精神劝请尊崇。以之为稷神。日吉贺茂等是也。
  一。山王秘决云。会三权诸神。归一实山王。此神明开会者秘事也。然则日本一州诸神皆归本地山王也(云云)。
  一。垂迹山王者。天智天王御宇。睿山麓影向(玉フ)是也。
  一。本地山王者。释尊应迹神。日吉大宫事也。
  一。观心山王者。以圆顿止观习山王体(云云)。
  一。无作山王者。无始无终。非近非远。实修实证。成道十界三千。无作本有山王也。
  一。三密山王者。妙法莲花经五字以。山王正体习也。是即如来三身行者三密也。
  一。元初不知山王者。一阴一阳山王三德。秘藏妙理出不知其元初也。
  一。如影随形山王者。秘决云。山王七社者。北斗七星是也(云云)。凡天名七星。地号七明神。此即行者七觉分也。寻其源七药师阎浮写影。名之云七星。七星精气降令生一切众生。故以七星名本命星也。山王即七星精神故。行者色体即山王全体也。故如影随形守护(玉)。秘决云。七星者。面上七穴也(云云)。
  一。就十禅师三重事。一十方众生法喜禅悦食受(玉)。故十禅师名也。二神代第十禅得(玉)。故也。三十者圆也。禅者顿也。师者止观也。
  一。十禅师本地地藏弥勒如意轮也。
  一。山王出世以如来出世习事。十禅师山王詑云。树下和光。伴尘事。二度其事既已毕。今度不诣我宝前。何知生死尽不尽(十禅师梦中示玉文点也)。
  一。山王秘决三率都婆云事在。如何。答。●●●三门是也。
  一。以神明大日习事。真言教心。一切众生无作本有体以自性法身大日也。而神明者崇庙社稷神云。一切众生本体押神明崇故一体也。是三世超过。还三世化用施也。此国元神者。天照大神也。此即大自在天也。真言教主色究竟天成道大自在天是也。故以神明习大日也。
  一。义记云。以内外两宫为两部大日。以七所别宫为苏地大日。
  一。神明灌顶云事。本说圣德太子神明记。行基菩萨神明记。役行者神明记。弘法大师神明秘决。慈觉神明秘决等。神明灌顶云事在。
  一。以五轮为神明体事。神明秘决云。或现大地。或现大海身。或显火神。或成风神。或显虚空神也(云云)。
T76086501.gif
  又云。内宫日神。外宫月神也。土宫月夜宫。天宫风宫。是皆五轮也。
  一。大神宫不入。僧形不入事。教相此神祇我国开辟时影向神也。神事祭礼等以俗体勤也。今僧体佛法传来以后出现也。任最初义式僧体不入也。二天照大神影向时。神神魔王请我国开。我佛法不得誓。故神宫不入僧形也。向魔王誓约给故也。实内证佛法崇敬神也。三以佛法思僧形外现是声闻形体也。不及报身报土妆。故嫌之。阿含经无常观为成成沙门形。故骨锁观。修无常理悟也。是故发ソリ乍生白骨形今现形也。是小乘权教心也。神明显常住不变内证(玉)。故自性法身大日也。故沙门形忌(玉)也。
  一。付神明铁塔习事。スサノヲ尊依恶。中天照大神成嗔。天岩户闭笼时暗黑成毕。其时八万神达舞カナテテ。其时天津小夜子尊与手力男尊。天岩户左右立。八万神达烧庭火神乐时。天照大神诸神达神乐纳受。神威光显八万神达面照。其时诸神达アラ面白ヤ。被申。面白云言始。其时天津小夜子尊手力男尊。岩户引开。天照大神者。自性法身也。又法性义也。スサノヲ尊无明也。提婆达多也。铁塔者。法界塔婆也。天岩户闭笼者。无明法性ノトル义也。大力二神定惠二法也。经云。定惠力庄严心。此度众生。庭火烧者。诸方便教也。八万神者。八万圣教指也。闭笼者。一切众生暗指也。户开者。法界户ホソヲ开义也。
  一。释尊付铁塔有之。化城喻品大通往事。说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座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云云)。又云。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振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云云)。
  一。大通佛者大日也。十劫座道场铁塔笼也。幽冥之处无明黑闇也。十六王子八方作佛。法花覆讲十六大菩萨也。覆讲法花法界户开佛法现前也。显密一致心。开塔闭塔定惠本有无作功用也。
  一。于日吉社头宝塔涌现事。明达律师宝塔立。奉劝请山王。今塔本三圣是也。寻此建立元起。今塔本结席下座。或时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宝塔涌现。二佛并座。法花经说。其时三圣神。法花肝心一心三观以授明达律师今相应流大事是也。其时仪式为显建宝塔。奉劝请三圣也。明达龙树菩萨应迹也。今小禅师是也。显教法花宝塔。密教南天铁塔也。龙树为本身开铁塔。明达应迹开宝塔。显密一致也。
  一。山家大师我山最初御登山时。今戒坛峰三圣影向(给)。三世无碍金刚定智灌顶以授大师大师又以梵网戒品。三圣神奉授其时三圣神直大师称山家大师。山家大师者。山王与处名也。与后三神登虚空。现三轮金光。如伊字三点。此时又山家大师一心三观传(给)。大宫相传大事云此事也。此时又宝塔涌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圆实妙解开时。一切众生宝塔涌现相可有。又真言秘密智生时。南天铁塔可开也。
  一。于社头文对入海教化事。海中所现一乘者。虚空藏菩萨真言也。以之授龙女。龙女持之唱无垢世界成道也。虚空藏菩萨者。宝部菩萨也。龙女入此三摩地名南方成道也。又海中者。生死海底也。故王子宫者最下下卜座给也。龙女平等大会经为显也。故平等性智方成正觉也。山王出世本意为众生成佛也。龙女一切众生皆成佛道现成明处也。故今以辨才天山王总体习也。故梨本座主参社时岩泷参给也。
  一。神明必现蛇身事。和光同尘者。三毒权成凡夫为同也。而三毒极成体者蛇身也。共小野四十帖决云。一切神义迹化归虫类(云)。虫类者蛇身也。田夫爱染并□三寸不动云事。
  一。龙女诣灵山形事。灵山听众见八才龙女也。释尊见十六丈蛇形也。其故一切众生无作本有形体蛇形也。此无作体不改本有法身开也。一切众生理性海中。□三寸蛇形有。
  一。理性海中云事如何。答。北野天神御笔云。宝珠何有。性海底惠日高照心空境(云云)。止五云。夫宝珠者。九重渊底骊龙颔下在(云云)。是本有性海第九识指也。宝珠者。一乘无价珠也。此事相习时。一切众生第六无碍心王也。我等肺藏中本有蛇身有之。
  一。于猕猴种种习。如何。答。花严经云。神猴猕猴王(云云)。又云。山母山神山王(云云)。
  一。以猴山王使者事。凡神明者。不出五行精神。サレハ大地精者。坚牢地神。或山王等是也。故天竺飞来峰缘起云。灵鹫山艮方角阙飞来成唐土天台山。天台山艮方角阙飞来比睿山成。此三国飞来峰皆乘白猿飞来。故天竺灵山唐土天台日本睿山。皆王城艮方有之。灵山镇主以猿为使者。天台圆宗寺镇主又以猿为使者。山王又以申为使者。以白猿为权者。社头手白猿有。
  一。俊范法印终焉时。咏云。カミカキヤマシラナリトモシイハノコノミナレニシノリヲトナヘム诺唤。手白猿成社头有ケルトカヤ。
  一。诸神祭礼时如神舆顶戴。为祭礼拜见十方众生集。以之为钩义。舆ワラヒテ曲其义心也。为祭礼拜见神明故缘。以之为索。舆尚善绳有之。又来集众生八相来缘结。是锁义也。サレハ诸璎珞カケタリ。又结缘众拜见神成欢喜思。神明又结缘欢喜给。即铃义也。故舆庄严铃铎カケタリ。
  一。我国大河底大日印文有。是即三轮金光也。又大日印文者独朗也。
  一。于神明三位有之。皇大神宫仪轨云。于神明三位座。上位花藏世界。中位梵天。下位神宫。是即三神三部三密也。今神明大日应迹故花藏世界(云云)。
  一。我国热田社是也。其蓬来宫为体。大海中有金龟。金龟上有宝山。宝山中多生不老草(云云)。阳贵妃者。今热田明神其也。
  一。行基菩萨记云。日本其形独古。行基菩萨遍国。国境定田畠开时。十人可作田。变十人雇(乃至)。百人可作田。变被雇。如此变作田畠开其时日本国图其形独古形也。
T76086601.gif
  一。伊势与湖海北海三所独古鬼目也。伊势宝部神明故。以如意珠为神体。气比北方事业神明故。以羯磨为神体。山王不二中道神明故。以圆满月轮为体。是三谛三观三身。密教心三部理智事三密三业也。
  一。日吉大宫伊势大神宫。二宫下加茂明神。圣真子八幡大菩萨。客神白山剑宫同神八王子。三宫诹访王子宫能野神藏明神也。气比孰贺气比也。岩泷竹生岛明神。早尾江州三上一王子一王宫也。大行事十禅师伯父也。圣女荷稻大明神大宫。西竹台住吉明神大宫。灶殿伊势别当。山王者。总六十四处。别二十一社也。
  一。传记云。大峰者。真言两部峰也。熊野胎藏权现。金峰山金刚权现也。大峰中间两部不二曼荼罗。此至熊野。悉胎藏界三摩耶形有。不二曼荼罗吉野至。金刚界三摩耶形有之。役行者金刚萨埵也。
  一。山卧不动戒体习也。袈裟不动ケサ名也。秘传云。以山卧形体。三天相貌习也。サレハ杮衣者辰孤色表也。不动袈裟クリカラ围绕表也。此即辨才天也。顶上头巾胎藏莲花表也。此即圣天三摩耶形也。故山卧形体三天合行之秘法习也。何峰入行者入坛灌顶功德具足也。所所灵崛悉两部曼荼罗也。
  一。大峰真言峰。葛木法花峰也。故宿宿所所灵崛法花二十八品题名。
  一。昙无竭菩萨化身役行者也。今役优婆塞昙无竭菩萨也。
  一。玄奘三藏渡天时。流河葱岭其生绝其灵骨顶悬葛木守护神深沙大王是也。
  一。熊野一度参诣者决定往生者定也。故参诣道九品净土表示。
  一。参诣路次言。男サン名。女イタ名。尼ソキ名。法师ソリ名。即是凡夫执心定相改慎迷情心也。
  一。天照大神天下天岩户笼者。辰狐形笼也。余畜类替自身放光故也。辰狐者。如意轮观音化现也。以如意宝珠为其体。故辰陀摩尼王名也。辰狐瓦有三古。三古上如意宝珠。三古即三角火形也。
  一。神道六波罗蜜事。第一檀波罗蜜神者。稻荷严岛竹生岛等也。皆施福神故也。第二尸罗波罗蜜神者。八幡北野天神等也。以不妄语为本。正直头宿(云云)。第三忍辱波罗蜜神者。贺茂平野等也。以忍辱为本也。第四精进波罗蜜神者。熊野权现。宿愿始下向旦。以精进苦行为本也。第五禅定波罗蜜神者。天照大神也。弥宜社司万事皆寂静以为本。第六智慧波罗蜜神者。春日山王也。初以法施为本。以法门为神体。故以智慧为神道。寿命也。
  一。富士者。郡名也。此山富士郡可在也。实真言布字义也。顶上八叶有。昔火炎立。八叶不动顶上莲花也。又有十九相布字。故布字云也。古人云。●●●●●富士高根月见。心清见关スミ是十九布字ヨメリ。
  一。富士金界曼荼罗也。故竖高秀(云云)。武藏野胎藏界曼荼罗也。故横平等也。此野无山峰。然深谷有万木生。有余所不见之。是胎藏理门万法含藏心也。故武藏野为胎藏曼荼罗。两部也。一相传如此(见)。传云。武藏野峰皆富士集。富士谷皆武藏野集(云云)。
  师手(吉祥院)存世。

溪岚拾叶集。

  比睿山灵所巡礼修行记。比睿山三院分净结界地。参拾陆町。同山四方各陆里。
  西塔院。名理拳峰。
  胎藏界理拳峰。有十三大会。名十三印地。
  第一中台八叶院(九尊)。第二遍知院(七尊)。第三莲华部院(三十七尊)。第四金刚部院(三十七尊)。第五五大院(五尊)。第六四大护院(四尊)。第七释迦院(三十九尊)。第八文殊院(二十五尊)。第九除盖障院(九尊)。第十地藏院(九尊)。第十一虚空院(二十八尊)。第十二苏悉地院(八尊)。第十三外金刚部院(二百五尊)。西塔院胎藏理峰四百十八尊。
  东塔院。名智拳峰。
  金刚界智拳峰。有九会。
  第一成身会(一千六十尊)。第二羯磨会(七十三尊)。第三三昧耶会(七十三尊)。第四大供养会(七十三尊)。第五四印会(二十三尊)。第六一印会(一尊)。第七理趣会(十七尊)。第八降三世会(七十七尊)。第九降三世三昧会(七十七尊)。东塔院智拳峰一千四百六十一尊。
  横河。名不二峰。
  苏悉地不二峰(有七十三尊)。
  第一重(三十七尊)。第二重(二十三尊)。第三重(十三尊)。苏悉地不二峰(七十三尊)。
  灵所法施记。金刚界智拳峰。
  根本神宫寺。震国镇国道场。御发堆山王灵告岳舍利。天人普礼踏石。岩间埋水摩(利支天)。岩下幽水(水天)。御影大岩(天照大神)。影向岩梵(天二天)。小平嶂(将经童子)。香兴堆(净名居士)。崿壑(五大尊)。磊硅(四天王)。盘阪(鬼石)。玄龙宫(遍吉龙神)。波罗崛负法龙神。岩阿谷(水月观音)。岩阿桥(飞龙神)。三上明神。隐吹明神。寂定灵地五百贤圣除难堆堆涩那天神满土混仑(坚牢地神)。作礼辻山内所有护法善神。
  一乘止观院。五智。四波罗蜜。十六大菩萨。八供养。四摄。佛法与文殊。多门。摩诃迦罗天山王及诸神。伽蓝诸护法。入堂。出堂。口传(八五二九昼。四一八五夜)。
  胎藏理拳峰。转法轮堂。法华延命宝幢院。阳胜仙人登天石。王城镇守。伏拜仁寿殿密行所。阿字休息峰。疫神堆十罗刹岳七星影向秘水。苏悉地不二峰。檀那峰。持戒峰。忍辱峰。精神峰。禅定峰。智慧峰。法身峰。解脱峰。都率峰。苏陀峰。宝幢峰。嘉祥元季岁次戊辰八月三日圆记。当山巡礼灵所法施记。比睿山三院分净结界地。参拾陆町。周山四方各陆里。
  西塔院。名理拳峰。胎藏界理拳峰有十三大会。
  第一会(法身印)。阿尾罗吽欠。第二会(报身印)。阿罗波左那。第三会(化身印)。阿鑁览吟欠。第四会(无所不至印)。鑁吽坦罗讫里恶。第五会(普印)。阿阿暗恶。第六会(小釼印)。阿罗波左那。第七会(内五古印)。阿尾罗吽欠。第八会(佛顶印二羽内缚二中指合立。以进力者。二中指背禅智并立。火中郎)。欠缚日罗驮睹。第九会(羯磨印二手外缚。二中指入圆。指合二地二空直立相柱)。唵跛娜谟纳婆缚也娑婆诃。第十会(金刚部印)。唵缚日卢纳婆缚也娑婆诃。第十一会(大日根本印)(二地二水相叉入掌立二中指端相柱二风小屈如宝形以二空置二地二水面上)。阿尾罗吽欠。第十二会(释迦根本印)(虚心合掌二空二火屈入掌中)。唵蓝ハ落スソハカ。第十三会(大惠刀印)(金刚合掌。进力如釼。屈付二重端)。鑁鑁鑁鑁。
  东塔院。名智拳峰。
  第一会(法法身印。法界塔婆印)。阿鑁蓝吟欠。第二会(法报身印。智拳印)。阿尾罗吽欠。第三会(法他身印。内五古印)。阿罗婆左那。第四会(报法身印。无所不出下)。阿尾罗吽欠。第五会(报身身印。小釼印)。唵缚日罗枳惹南恶。第六会(报化身印。金刚轮迥)。阿尾览唅欠。第七会(应法身印。阿弥陀根本印)。阿尾罗吽欠。第八会(应报身印。不动根本印)。阿罗波左那。第九会(应应身印。大日根本印)。阿尾罗吽欠。
  横川苏陀峰。名不二峰。
  第一重(羯磨印。外缚合立二大二小)。缚曰罗羯磨婆。第二重(摄一切阿阇叶印。如常)。唵缚曰罗苏乞志摩摩诃萨但缚吽吽更问。第三重(苏悉地三古印。自证灌顶密印)。唵贺佉里里吽泮吒(三反)。
  当山灵所巡礼次第。根本神宫寺震朝镇国道场。日天印。二羽内叉仰掌二风横指柱以二空各捻风下真言曰。曩牟喝罗怛曩跢罗夜也(一)。曩莫索哩也(二)。萨缚捺乞洒(二合)。怛罗若也(三)。唵娑诃萨罗(四)。喝罗湿谜(五)。阿谟伽雁也(某甲)。扇底迦罗娑缚贺。御发堆山王。锁印。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利婆喝罗阇耶坦他揭多邪阿罗揭帝三藐三劫陀耶坦侄他唵鞞杀逝鞞杀社三没揭帝娑婆诃。灵告岳舍利。智拳印。步噜吽。天人普礼踏石。普印。南磨三曼多勃驮南(一)。满弩罗磨(二)。达磨(三)。婆缚微婆缚迦迦那三三莎诃。岩间埋水。摩利支天(二手地水内相合风空并立合以火缠风如金刚轮印真言曰)。曩莫三曼多设驮南摩利支曳莎诃岩下幽水水天下(内缚二风立圆柱名索印真言曰)。唵缚噜驮耶莎诃。御影大岩。天照大神(外五古印真言曰)。阿尾罗吽欠。影向岩。梵天帝释。梵天印(定印屈水入月以空杆侧上色惠拳)。安腰真言。曩莫三满多没驮南钵罗(二合)。惹钵多曳莎诃。帝释印(内缚二风立合如针二风并立真言曰)。曩莫三曼多没驮南铄乞叉罗耶莎诃。小平嶂持解童子。法华首楞严三昧印。内五古印。唵缚曰罗赦底里焰吽莎诃。香兴堆净名居士。小剑印。阿罗婆左那。崿壑。五大尊。连五古印。慈救真言。磊硅四天王普印。诸天想咒。盘阪鬼石。温形印(更同)。里夜神真言曰。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迦罗坦利(二合)。曳莎诃。玄龙宫。遍吉龙神。普下。诸龙真言曰。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谜伽设儜曳莎诃。婆罗崛屃法龙神。普印。难陀龙王真言。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难徒钵难捺瑜莎诃。岩阿谷水月观音。如意轮三真言同印用之。岩阿桥。飞泷龙神。普印。诸龙真言。三上明神。普印。罗刹婆真言。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咒嚂(二合)。计[口*履]。阴吹明神。普印。法龙真言。寂定灵地五百贤圣。虚心合掌。诸缘觉真言。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缚。诸声闻真言。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系赌钵罗(二合)。底也微蘖多羯磨湿阇(三)。吽。除难捶移那天神。右拳杆腰。仰左掌。以舌舐血势作也。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诃利诃。满土混仑坚牢地神(定惠指端一座众合作掬故真言曰)。唵征哩体尾曳莎诃。作礼辻山内所有护法善神。虚心合掌。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三摩多奴揭多(二)。征缚罗阇达磨湿多(三)。摩诃摩诃莎。一乘止观院。大日印言。大日釼印。缚曰罗(二合)。枳惹(二合)。南阿(去印)。羯磨真言。智拳印。唵缚曰罗(二合)。驮都鑁。摄一切如来大阿阇梨行信印真言。唵缚曰罗(二合)。索乞志摩摩贺(引)。萨坦缚吽吽。金刚萨埵印真言。唵缚曰罗假舍冒地唧多吽。一切佛母金刚吉祥传法印真言。曩谟婆誐缚帝乌瑟抳(二合)。洒唵噜噜娑普(二合)。噜入缚攞底瑟姹(二合)。悉驮路(引)。左宁萨缚罗他(二合)。娑驮𩕳曳莎诃。本尊印真言。锁印(以左右手头指算。八指反叉入于掌中。右压左。两腕指去五寸许。真言曰)。唵呼卢〃〃战驮利磨橙[衤*民]莎诃。诸天印真言。普印。诸天想真言。诸夜叉印真言。内缚。地水合立。药乞叉湿缚罗野莎诃。竹台南方聚[箈-台+者]。山王七神。五古印。阿尾罗吽欠。北方[筠-勻+句][箈-台+者]。三千七百五所大小神祇。智拳印。唵缚曰罗三曳〃〃讫丽者丽莎诃。镇坛捶。南方三镇(向巽)。三惑(更问)。北方五镇(向艮)。五重(更问)。橙遣印(内缚二头指立合。以二大加二无名指。以二头指三度折之。真言曰)。唵伽缚〃〃三〃莎诃。正面居跪。佛部心印(普一切佛菩萨心真言曰)。南磨三曼多勃驮喃(一)。萨婆勃驮菩萨萨埵缚(二)。诃㗚捺耶(三)。宁夜(二合)。吠奢你(平四)。娜磨萨婆尾泥(去五)。莎诃。作礼出堂(八五二九昼。四一八五夜。更问)。
  西塔院。胎藏理拳峰。转法轮堂。大悲传法印。无所不至印。曩莫萨嚩坦他(引)。蘖帝毗庚(二合)。毗湿缚(二合)。月契毗药(二合)。萨㗚嚩(二合。上引)。阿(上)阿(去)暗恶。阿阇梨位大印。阿尾罗吽欠吽讫哩恶。三身说法大印。法身印言。唵野他萨嚩坦他蘖多婆坦他吽。报身印言。唵娑嚩婆缚戍度憾。化身印言。吽。唵萨噜嚩娑谟诃。已上三明金刚缚印。
  更问。法华延命法宝幢院。金刚合掌根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智拳印。金轮咒。阳胜仙人登天石。普印。虚空惠真言。南磨三曼多劫驮南邻。王城镇守伏拜。虚心合掌。诸佛披世者。住于大神通。焉悦众生。故现无量神力。金刚萨埵印。唵缚曰罗俱舍冒地唧多吽。仁寿殿密行。八叶印。纥哩。无所不至印。伽内缚中指立合吽。更问。阿字休息峰。印言。更问。行疫神捶。虚心合掌。南莫婆伽筏帝钵罗惹婆罗弭多曳唵讫哩地室利输虚陀昆沙曳莎诃。十罗刹岳。金刚萨埵印。唵摩诃演曩缚曰罗怛缚萨缚达磨尾戍帝吽。普贤延命。唵缚曰罗俞丽萨缚诃。法界塔婆印。阿尾罗吽欠。七星影向秘水。普印。唵萨怛那罗迦莎诃。
  横川。苏悉地不二峰。传法大印。内五古印。唵缚曰罗驮睹鑁。阿阇梨行位印。如胎藏。阿尾罗吽欠吽纥哩恶。自证灌顶印云。更问。唵贺佉哩哩吽泮吒。一切悉地成就印言。内缚并申合二空二风在风合内二地申合。唵苏底瑟吒缚曰罗。诸佛内证理所真合印云。无所不至印。曩莫婆伽伐帝乌瑟尼沙唵部林盘陀曳娑缚诃怛陀揭都娑婆曳娑缚诃跋折罗摩尼娑婆曳娑婆诃摩尼摩尼俱罗曳娑婆诃𤙖𤙖叭吒摩尼达哩𤙖叺唵吽吽歌歌叭吒摩尼伐折哩吽叺吒。
  嘉祥元年岁次戊辰八月十八日圆记。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申六月十八日。
  后学。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圆宗记。私苗。
  一日。
  (七月)龙智三藏(七百岁)。道邃和尚。
(天禄三十一)谦德公(四十九)。(长保四八)逻贺座主(八十五)。
  (长元二正)公任卿。(宽弘四十一)觉运僧正(五十五)。
(正月)杜顺。(天庆八五)仲平大臣(七十一)。
  (治承三八)重盛卿(四十三)。(九月)大智律师。
  (永保元年)觉寻座主(七十一)。(贞元二十一)忠义公(五十三)。
(大治)胜觉僧正。(永承三九)源赖信。
  (宽弘七十)为平亲王。慈威和尚(私后入之)。
二日。
  (天平胜宝元二)行基菩萨(八十法相)。(同八)圣武天皇(五十七)。
(十一月)善清行。(延喜十八)相应和尚(八十八)。
  (贞观十四)忠仁公(六十九)。(建久二十二)实定公(五十二)。
(天永二十二)永观律师(七十九)。(保元元七)鸟羽院(五十四)。
三日。
  (二月)天亲菩萨(八十)。(永观三正)慈惠大师(七十四)。
(元庆三三)真雅僧正。(元)淡海公(三十)。
(二月)玄奘三藏(六十三)。(延喜十五三)玄昭和尚(七十二)。
(贞观十四或五日)安惠和尚(六十)。天智天皇。
用明天皇。(正月)义昭。
  (十月)道宣律师(七十二)。(四月)法和尚。
  (正月)法藏。(延喜六七)长意和尚(七十九)。
  (六月)通玄居士(五十五)。(平治五正)源义朝(三十七)。
(建保元二)解脱上人(五十九)。
  四日。
  (弘仁十三六)传教大师(五十六)。(元庆四十二)清和天皇(三十一)。
(天德四五)九条右承相(五十三)。长宴僧都。
(延喜九四)时平大臣(二十九)。(弘安七四)法光寺殿(三十四)。
(养和元二)平清盛公(六十四)。(喜四十二)御堂关白(六十二)。
五日。
  达磨和尚。(建保三七)叶上僧正(七十五)。
(二月)妙乐大师(七十二)。(建仁二八)澄宪法印。
(承安三正)光赖卿(五十)。
  六日。
  (宝年七五)鉴真和尚(七十五)。(承和三十)寂光大师(六十二)。
(六月)觉快座主(十八)。(后魏大常元正)惠远禅真。
守屋大臣。(承元二正)静教法师(八十六)。
圣宝僧正。(天平宝字元正)橘诸兄(七十四)。
(建保六正)平时政(七十八)。(七月)时忠卿。
  义满将军(法名道义)。
  七日。
  (十一月)善无畏三藏(九十九)。(八月)章安大师(七十二)。
(开元元三)惠威大师。(三月)性空上人(八十)。
(七月)义真和尚(五十五)。庆命座主(七十四)。
(天长元五)勒操僧正(七十四)。(七月)平城天皇(五十一)。
(五月)后三条院。(文治四七)白川天皇(七十七)。
  (延喜六三)益信僧正(八十)(武内大臣十二代孙也)。(建永元三月)后京极殿。
(七月)高辛氏小子(索饼缘)。(长元元九)起菅三品(八十三)。
(七月)三守卿。
  八日。
  (五月)菩提留支三藏。(十月或十一月十八日)一行阿阇梨(四十八)。
康济座主(昌泰二)。(五月横死千三百)舍利弗尊者(六四岁)。
(二月)韦提希夫人。(三月)花山院(四十一)。
九日。
  僧贺上人(八十七)。(安贞二九)法莲上人(八十二)。
(五月)顺空上人。四条院。
  十日。
  (元庆九五)义海座主(七十)。(十月)良相卿(五十七)。
桓舜僧都。(宽仁元五)源信僧都(七十六)。
(天安二八)别当大师(八十)。(延喜十二三)纪纳言(六十八)。
(宽仁元五)三条天王。
  十一日。
  (正月)真谛三藏(摄论宗)。(二月)般若流支三藏(四十九)。
(九月)空也上人(七十六)。(延喜五十一)增命座主(八十五)。
(十二月)崇德院。(延长四)玄鉴和尚(六十五)。
(平治元十二)信西入道。(永承三十)源心座主(八十三)。
十二日。
  (仁治三十二)良快座主(五十八)。觉尊上人。
  (七月)良观上人(八十七)。圆融院(三十四)。
(平治二正月)恶源太义平。
  十三日。
  罗什三藏(七十)。弘忍禅师。
  (十一月)慈恩大师(五十一)。(建久三十二)金玄座主。
  (建久三三月)后白川院(六十六)。后鸟羽院。
  (永仁)心地上人(六十)。(宽平三正)昭宣公(五十六)。
(建久十五)赖朝卿(五十三)。(四月。垂仁)王莽(五十年)。
  (永保二十)源赖义(八十八)。(元仁元六)平义时(六十二)。
十四日。
  (贞观六正)慈觉大师(七十一)。(三月)善导和尚。
  (承和元九)护命僧正(八十五)。(保延四十)忠寻僧正。
  (正月)允恭天皇(八十)。(正月)高仓院。
  后高仓院。觉贤三藏(七十二)。
  十五日。
  (二月)释迦如来(八十)。(八月)金刚智三藏(七十三)。
(六月)不空三藏(七十)。(十二月)惠果和尚(六十)。
(五月)喜禅大师。(十二月)香象大师。
  (二月)弥勒菩萨(未劫卒天)。玄朗大师。
  (十二月)法照禅师(净土)。(应和四八)延昌僧正(八十五)。
西行法师。(大治四二)善意上人。
  (贞和八)教信上人。(保延九)觉猷僧正(八十八)。
朱雀天王。(四月)钦明天皇。
  (神护庆云四)善仲上人。善算上人。
  (宽平七八)融大臣(七十三)。(仁平三正)平忠盛。
  十六日。
  (七月)义寂法师(法相)。(六月)明遍(八十三)。
  (九月)义孝少将(二十二)。(十月)大职冠。
  人丸。(应保二二)最云座主。
  (昌泰二十二)幽仙律师(仁和寺开山)。朝方卿。
  十七日。
  (九月)元晓大师(杂罗。华教)。景兴法师(法相)。
(长元十四)觉起僧都(八十三)。(康和三七)喜庆座主。
  (延历元二)寻禅座主(四十七)。(建久四九)公显座主(八十四)。
(延历二十五三)桓武天皇(七十)。后嵯峨天皇。
(承平元七)宇多院(四十九)。(十月)圣一国师(七十九)。
安陪贞任。
  十八日。
  龙树菩萨(三百)。(四月)孔子(七十三)。
  (延历二二)余庆僧正。(延久二三)明快座主(八十六)。
(七月)圣宝僧正。(十一月)净藏法师(七十四)。
(六月)智严大师。(长元七)寂照上人。
  (承和十二十)白居易。(正月二十日)惠美大臣。
  具平亲王(四十六)。惠顗上人。
  (应永三十五正)义持将军(法名道诠)。
  十九日。
  玄朗大师(八十二)。遍照僧正(七十五)。
明云座主(六十九)。(嘉承二七)堀川天皇(二十八)。
明惠上人。(贞元二)忠算先德(六十九)。
(长宽二)法性寺殿。源义仲。
  源为义。
  二十日。
  行满和尚。(三月)阇那屈多(四十七添品法译者)。
(保安元六)胆西上人(六十六)。苏我大臣(七十六)。
扑杨大师(法相)。藤原纯友。
  (天庆四五)业平中将(五十六)。
  二十一日
  (承和二三)弘法大师(六十二)。(十二月)橘人皇女(太子御母)。
澄豪律师(八十五)。(三月)仁明天皇(三十三)。
平宗盛(三十九)。(建久十一正)梶原景时。
  (正应二十二)宪实法印(五十四)。(正长元十二)良寿僧正(九十七)。
二十二日。
  (六月)南岳大师(六十三)。圣德太子(四十九)。
(长保二八)实因僧都(五十六)。(长和四十一)觉庆座主(八十七)。
庆祚阿阇梨(十二)。(天历九)明达律师(八十一)。
(九月)朗辨僧正(华严)。护身法师(花严)。
  (仁寿二十二)小野篁(五十)。(宽和五六)一条院(三十一)。
  (六月)平重忠(四十二)。(弘安三十一月)西明寺禅门道崇(三十七)。
二十三日。
  (六月)义净三藏(五十五)。田村将军(五十四)。
(二月)染殿后(七十三)。(久寿二七)近卫天皇。
  二十四日。
  (十一月末时)天台大师(六十一)。(天庆三二)尊意座主(七十九)。
(正月)法护三藏(六十)。(建久三十一)显真座主(六十三)。
(天长三七)冬嗣卿(五十七)。传大士。
  赖豪僧都。(万寿五)院源座主。
  二十五日。
  (延喜三二)北野天神(六十六)。(贞观二二)真济僧正。
  惠亮和尚(六十一)。村上天皇(四十二)。
(建历二正)法然上人(八十)。(嘉禄元九)慈镇和尚(七十一)。
(十月。四十五)光宅云法师(法相)。波罗门僧正。
(五月)昙鸾净土(六十七)。(宽德二十二)禅瑜僧都(七十八)。
(宽平九八)融大臣(七十三)。
  二十六日。
  (开宝)智觉禅师(八十二)。(承和三十)寂光大师(六十四)。
(永承四七)皇庆阿阇梨(七十三)。(建久三十一)智海法印(八十九)。
  (仁和三八)仁明天皇(五十八)。(治承四五)高仓宫(横死)。
  (康平六)明尊僧正(九十三)。(长宽二八)崇德天皇(四十六)。
(二月)安德天皇。前中书王(七十四)。
(治承四五)赖政卿。最胜园寺殿。
(文保元四)传信和尚(五十五)。
  二十七日。
  佛陀三藏。(四月)道鋽禅师(八十四)。
  (天安二八)文德天皇(三十二)。
  二十八日。
  (十一月)智威大师。(永延三九)寻禅僧正(四十七)。
  (承元二六)证真法印(八十五)。(六月)求道上人。
  (天养元十)敦光(八十二)。
  二十九日。
  (宽平五二)惟首座主(六十九)。(十月)阳成天皇(八十一)。
  (三月)法明大师(九十一日本元祖)。(十月)智证大师(七十八)。
  (九月)醍醐天皇(四十六)。(文治五四)源义经(三十)。
  三十日。
  清凉大师(华严)。(承久元十一)俊盛卿(九十一)。
  ●●拾叶集。
  元禄十五年岁次壬午春正月十一日。
  法印实观阅。

溪岚拾叶集。

  南岳大师无常偈。坚牢比丘偈。马鸣赖吒。和罗伎。德失镜。高野大师结偈。惠心忏悔偈。惠心内道持念。酒不可。道心十六德。无常句。忏悔词。白骨观(三井公显)。

溪岚拾叶集。

  芳谈集。私苗。
  无常偈。南岳。
  三界皆苦 四生非乐 一期假栖。
  万年如梦 名官不久 荣华无终。
  繁昌时程 升人刹那 妻子身敌。
  眷属心怨 贪欲苦本 追求愁端。
  有生有灭 有乐有苦 盛者必衰。
  会者必别 命草上露 身风前灯。
  无墓此世 无凭我身 何时受病。
  何时招死 堕何地狱 受何样苦。
  地狱可怖 以焰为家 饿鬼不安。
  临饥食子 畜生互饮 修罗斗诤。
  人间八苦 天上五衰 三界无安。
  犹如火宅 唯厌秽土 偏欣净土。
  净土在心 无著即净 佛不离身。
  无欲即乐 凡圣一味 苦乐有心。
  迷悟无二 净秽不二 佛悟此理。
  升涅槃台 众生迷此 沉生死海。
  早观一如 至本觉位 速学三等。
  显自身佛(已上)。
  坚牢比丘壁上偈示。
  生死不断绝 贪欲嗜味故。
  养怨入丘冢 虚受诸辛苦。
  身臭如死尸 九孔流不净。
  如厕虫乐粪 愚贪身无异。
  忆想妄分别 则是五欲本。
  智者不分别 五欲则断灭。
  邪念生贪着 贪着生烦恼。
  正念无贪欲 余烦恼亦尽(已上)。
  马鸣菩萨赖吒和罗伎声唱云。
  有为诸法 如幻如化 三界狱缚。
  无一可乐 王位高显 势力自在。
  无常既至 谁得存者 如空中云。
  须臾散灭 是身虚伪 犹如芭蕉。
  为怨为贼 不可亲近 如毒蛇箧。
  谁常爱乐 是故诸佛 常呵此身。
  德失镜。
  窃以人有得失。贤愚皆齐。有德无失不。有失无得不。以得多为德。以失多为失。有得不奢者得也。不慎者失也。知失耻失者得也。知失隐失者失也。一失不轻。必招失之故。积成多故。一得惟重。必施得之故。又积成多故。拙诚为得本。巧伪失本。今抽肝耻要举十得标十失。敬神归佛。天局地蹐。才智兼备。是非分明。礼义不乱。大大。小小。进进。退退。贫而无蹈。富而无骄。报怨以得。诸得十。中摄尽。知非不改。意有表里。贤而同愚。真而同曲。不惮机嫌。偏立道理。不用人谏。可近不近。可远不远。依爱妄失。此外诸失十中摄尽。常携斯镜。照鉴吾心。定为人师。宁非国宝哉。
  高野大师结偈。
  有智有行有道心 现证无上大菩提。
  有智无行有道心 一生补处菩萨位。
  无智有行有道心 十地三贤修行者。
  无智无行有道心 出离生死二乘地。
  有智有行无道心 暂虽成魔终得果。
  有智无行无道心 每生为师其身贫。
  无智有行无道心 虽生不贱有福寿。
  无智无行无道心 不离生死三途业。
  源信僧都每日忏悔颂。
  我扇生死风 驰迷六道衢。
  我乘生死船 溺四魔之波。
  我呑三毒剑 切生死猛风。
  我胎无明卵 沉生死深海。
  我缚六尘爱 不离三界狱。
  我破般若船 不渡生死海。
  我摧智慧桥 溺爱河深渊。
  我摧法飞车 不越涅槃峰。
  我枯菩提华 煎善根种子。
  我漏三种戒 失来世利益。
  我迷愚痴闇 不报四恩孝。
  我向邪见林 不知正道路。
  我以放逸心 杀害诸有情。
  我奸有情物 堕嫉妒深谷。
  我依淫欲盛 秽清净佛性。
  我醉三毒酒 犯误诸善根。
  我亲近恶友 不相四果圣。
  我伏无惭床 秽忍辱之衣。
  我住恶业家 不研净戒珠。
  南无灭除三宝诽谤罪。
  南无灭除父母不孝罪。
  南无灭除自作教他罪。
  南无除违背教理罪。
  南无生生值遇善友知识。
  南无心念所愿悉令满足。
  无始已来无量罪 今世所犯极重罪。
日日夜夜所作罪 念佛威力皆消灭。
忏悔能烧烦恼薪 忏悔能照烦恼闇。
忏悔能出三界狱 忏悔能闻菩提华。
忏悔能见大圆镜 南无释迦牟尼佛。
内道者持念。
  去去不还 若盛我龄。
  来来不离 衰倾我形。
  增增不减 恼我老病。
  促促不延 保我残命。
  饰饰不失 我身不净。
  祈祈不绝 我身苦果。
  舍舍难除 我身名闻。
  止止易发 我身贪欲。
  徒谤人事 处叫唤狱。
  虚致睡眠 沉黑暗狱。
  一时破戒 下八大狱。
  我何破制 待狱卒责。
  一世持戒 升九品台。
  我何不持 列圣众迎。
  念徒过昔 报泪易落。
  观空向木 悲炎难消。
  昔狱卒诫 后亦不来。
  愚哉我何 重欲造罪。
  今释尊劝 只生极乐。
  拙哉我何 误欲退勤。
  杀鬼求短 何不护身。
  害魔伺间 何不慎心。
  内道者持念。
  酒不可。
  斗诤起自酒 尾笼出自酒。
  声高不恐君 言多不耻亲。
  形乱无礼仪 心懈退行法。
  或发发烦人 或朦朦卧泥。
  所行即非例 所言又不实。
  不当于常道 乱国背法故。
  不顺于佛法 忌行失德故。
  非只费财宝 动亦致耻辱。
  右件意者。致未来岁是可信伏也。仍状如件。
  惠心僧都记之。
  道心者十六德。解脱房作。
  不构舍屋者 无失火之难。
  不贮财产者 离盗贼之厄。
  不好华美者 丰衣食之事。
  不亲于人者 遁别离之悲。
  不带妻子者 失钟爱之苦。
  不仕主君者 避祇候之烦。
  不须所从者 退恩顾之责。
  不望官位者 漏公家之请。
  不全身命者 背长寿之望。
  不交徒众者 避高慢之思。
  不立学匠者 无论谈之耻。
  觉知无常者 绝必灭之恨。
  不欣荣乐者 断贫穷之愁。
  不离圣众者 停天魔之妨。
  不误佛语者 住无归之心。
  不懈称名者 蒙弥陀之摄。
  无常句。解脱房(贞庆已讲)。
  昨日徒暮。卧见多梦。今夜空晓。起营何事。无常虚声近耳不觉。雪山鸟鸣出巢速忘。寿如水上泡随风。而回神同笼中鸟待开而去。消者不再见。去者不重来。须臾生灭。刹那离散。重病在身助。而欲生顿死多。世闻而无惊。兼不知者死期也。今日何必不其日。自不悟者病相也。我身争得辨其事。罪不悟积。时不觉迁。恨哉。忘释迦大师殷勤之教。悲哉。闻焰魔法王呵啧之词。名利助身未养北𦬊之骸恩爱恼心。谁随黄泉之魂。为之驰走所得几利。依之追求所造多罪。塞目思往事。悦恨皆空。折指数古人亲疏。多隐。昔临其事之日。爱乐之思铭肝。古向其人之时。贵贱之质在眼迁时。去事眇茫往我。残人谁又伤嗟。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王宫是三界之家。常有生死病死忧患。天仙犹四苦之身。况于下贱贫道之报哉。况于老病忧悲之质哉。爱其可乐哉。惜其可保乎。众生福业日日衰减。渐近刀疾饥之三灾。愚夫妄业念念增长。皆醉贪瞋痴之三毒增其恶。谁能诫之。自沈其苦。谁能救之。恨至深莫过佛前佛后之恨。悲尤切不如无胜无怙之悲男女淫乐互抱。臭骸身冷魂去弃荒原。雨灌日曝须臾烂坏。烧即为灰。焉见昔质。埋又为土。谁思旧好。为之惜名。冷于谷响。为之求利。其利空于春梦。顺我以为恩爱。背己作仇敌。顺逆二门莫不妄缘。
  忏悔词。
  忏悔罪障者。八识六根和合假立。譬如叉材为舍。四支五体暂时相连。犹似粘泥作像。骨肉污血。髑髅湛脑。臭秽不净内外充满。着红纷于其面。挂锦绣于其肩。执之为我人。爱之为男女。为之求名利。为之生忧喜。常乐我净颠倒迷谬。愚于狂乱之心。拙于昏醉之眠。东西驰走。以苦为乐。日夜追求。自生至死。形无常主。烧为灰。埋为土。神无常家。昨夸乐。今沈苦。形神常离。况于恩爱𤪙宝王位。一无随身。只有罪业薰习。心底因果坚猛不能改易。一入三途。旷劫难出。适来人界。忘念如旧一生间。作无量业。一业果送无边劫。经历六趣。似旋火轮。如来道眼不见其边。悠悠常没。呜呼悲哉。我等剃头染衣。虽窃比丘名。违犯四重。永断汝门之性。欺诳三宝。总卒释子之行。一顾往事春梦空枕。[女*蒙][女*蒙]缓缓。生涯徒暮。悲哉。戴罪石于首上。临奈梨于趺下。但一切业障三毒为本。三毒忌染一心为依。一心亦是众缘所成。不即于缘。不离于缘。不即故非有也。不离故非无也。非有非无不生不灭之我身。自空罪福无主。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其性真如。众相寂灭。即是普贤一实之道。染净同归之体。若悟此理。业障永尽。名之无相忏悔。名之大庄严忏悔。若人百千劫造诸极重罪。暂时能发露。众恶尽消灭。譬如执灯入闇室中。百年大闇一时消灭。唯愿诸佛垂加护。灭颠倒心。悟真性源。
白骨观。
  白骨为我为非我。
  愚夫迷惑不觉知。
  若谓为我无彼肉。
  若谓非我不离身。
  自他彼此终白骨。
  地上地底才不同。
  厌风厌霜扶持力。
  如木如石交瓦砾。
  昔持胸间心心所。
  今去身中在何所。
  寿燸识三舍离时。
  唯残白骨无思觉。
  我年既欲满七十。
  显此白骨在须臾。
  悲哉不顾此白骨。
  名利之心犹未断。
  非唯死后显白骨。
  皮肉暂覆虽不见。
  以手摩触何有阴。
  谛观一期之荣花。
  只带白骨送年月。
  白骨之上悬青甲。
  清凉殿中扣论鼓。
  白骨之上着紫衣。
  师子座上讲经教。
  白骨之质缠香衣。
  翠帘之傍决是非。
  参时白骨列前后。
  白骨从多以为盛。
  不净说法五十年。
  以白骨身营世途。
  故白骨久染名利。
  不以法水洗何净。
  唯此白骨小所照。
  结诸尊印数十年。
  三平等观虽不起。
  动白骨身向本尊。
  愿以如此白骨观。
  贪嗔痴慢永不起。
  摄取光明照白骨。
  临终正念乘金台。
  白骨观。已上。
  溪岚拾叶集。
  历应二年(已卯)正月十二日书写了。
  永享五年五月十五日。于蒲生下郡阿弥陀寺西谷。为佛法弘通染笔了。
  ●●玄觉(二十七才)。
  文明六年(甲午)七月九日。于西塔院南谷寂光院书写了。
  ●●荣庆。
  宝永五年十一月于鸡头院腾写。
  已讲大僧都严觉。

溪岚拾叶集。

  密法相承审论要抄
  沙门。慈遍撰。
  慈遍闻。持明藏宗分条流传译久矣。是以佛教来辰旦。论宗于半满。密法渡吾朝。降流随自他。爰予访说家之灌顶。未纠传风亲疏。访众师之印信。未审真言之浅秘。仍知识之所了。题八十个微管之所及集为一卷。抑改起说闻。悲有差谬。谨让后贤。故怖添削。
  审十个条。
  密经说时。两部传来。传教相承。弘法相承。慈觉相承。合行灌顶。离作业之传谷。横川异三种灌顶三摩耶位。
  一密经说时。
  问曰。如来说教有显密别。虽显后殊何出一代。若然者密经论说时者。于教部中何接毕。八教内欤。八教外欤。法花前欤。法花后欤。异时说欤。同时说欤。又各别欤。将一致欤。答云。使说密经接五时中。古来异说非今新哉。是以当初求决于异朝。乃法答。声部于方等。唐决曰(圆仁问维蠲广修答)。
  问。大毗卢舍那经一部一卷。薄伽梵经如来加持广大金刚法界宫。写一切持金刚旨演说之(云云)。而中天竺国三藏愉波迦罗。唐土云善无畏。今翻译今经。如来所说始从花严终至涅槃。无下为五时四教八相所不统接。今以毗卢遮那十经。何部何时何教摄之。又为法花前说。为法花后说。此义如何答。谨寻经文。属方等部。通被声闻缘觉。右与不空罥索大二宝积大集方等金光明经维摩楞伽思益等经同味。具四教四佛四土。今题毗卢遮那。于法界宝说。乃至法身寂光土。从胜受名前后多(已上唐决)。或云(义释第七)。显教之前说密经(云云)。或(末生分义)。密经之前说显经(云云)。或(山王院释)。前后说密。中间说显(云云)。或云(山家御释)。此胎金两部声闻授记之后。人天得天免之前。毗卢舍那坐衣台。设义金刚萨埵尊云海。未传义(云云)。此等解释皆顺教部而说说时。各有其意。即约佛惠所说之际。以辨密法所说之意。其实一代显密同时。何者佛惠不可停止。应形内证即是法身故。如普贤行法经云。释迦牟尼名毗卢舍那兼一切处。其佛住处名常寂光(云云)。文义释解法界宫云。三界有远之处无非此宫(云云)。皆是如云。岂虽伽耶别非常寂光。非寂光外可有如如(云云)。
  佛土义曰。虽身无土。虽土无身。其亦土者。一法。二义(云云)。故智假正同体一理。此理密法。此法即佛。此佛法身即法界宫也。所以一切无非法界宫。当出显大所诠妙理。即是舍那所说密法。司荫不元金界义释。以彼南天铁塔可出之。金以十万颂经为花严经之广本也。及世流布。梵网经是金刚顶经浅略行相也(云云)。故五大院解花严经云。孤显机闻为花严经。密机闻为金刚顶(云云)。乃至或云(时义)显机闻为花严经。密机闻为台藏教(云云)。又方等陀罗尼经中。密会声闻如法花说内秘外现。即合出不思议经明极位菩萨。各含密意故。佛在化他自在天。说般若理趣分。显机闻义为般若十六分中第十理趣分。密机闻义为金刚顶十八会中第六理趣会也。菩提心论中开般若十六空。为十六大菩萨(云云)。其心大师述师说云(金疏)。法花明久远义佛。此经明显证成佛。二佛虽异。同是一佛(云云)。又大日经义释三云。妙法莲花大曼陀罗八叶具体。及七云。如释迦出世四十余年。因舍利弗殷勤三请。方为略说妙法莲花义。此经本地之身即是妙法莲花最深秘处(云云)。五大院云。法花为略说者。唯说理教故。真言为广说者。说计理故(云云)。又义释以法花开示悟入。而配当四种阿字(云云)。山王院云(讲演)。当知此经是显说本地八叶妙法莲莲花之义(云云)。如此文释不遑具载。粗以所引上可寻。
  问曰。今此密教永失显域。若尔何论教部接属。所以他主自性法身。谓其机则同体眷属。能所内证彼此不异。位同理同无二无别。一相一味别不实际。少分未简。不名集会(云云)。故如密会。虽有能所而非浅深。自受法乐。四身同体。三世常恒说三密法。越三时云。所谓三时即为三世。如大日经及义释既越三世。何接五时说法界宫。岂开别会。故如弘法大师释云。大日三身释迦三身各不同(云云)。又依释论。以显别则无明分位非明分位(云云)。凡显密分而能所别也。恐说相异而身土遥。故如密经结集隔显·即说菩萨过铁围外。仍在世灭后悉不同也。说处闻教何混𩇸乎。故唐决。是山王院五大院俱已后义哉。抑有何意趣。说时论异。各出所以。可勘据欤。答云。显密所说有同有异。彼此常存。何独何诤。因疏广寻在世灭后。或别如难。或同如文。即大日经属累品疏一行禅师解经意云。然此妙法如来在世犹多怨嫉。何况末代恶世之中(云云)。是写法花法师品云。而此经者如来现在犹多怨嫉况灭度后(云云)。然则本朝大师先德。于四身说作二种释。以四身各别。配四教品题。以四身同体。让三身相即。但在守山门所立宛各别(文)。人情既确执。不须和会。缺且师今家意。辨显密差者。于同体佛身论义立异也。所谓释尊大充之体取要。专有三身之德。约其能证。法界智体是为能说教主身。如其施设悉有应佛。外化三业。通被显经。故所证则法界身理是。能证则自受用智冥合现应用身。随类示现。逗诸乘机。即如释云。记若法花以前三佛□明净偏小。故来至此经。从劣辨胜。即三界一(云云)。乃至亦云(厶五)。境名法身。智名报身。境智相应能起他用。名为应用(云云)。而于法花开显会密。三身相即一多无碍。于彼尔前有内外异。东寺所立即此意也。但至显密名别体云者。未缺分明诚证文也。成道处同。名字不异。且于所说虽有显密。故佛何论各别身体(云云)。故五大院破立三失。一违金刚顶失。二违大日经失。三违守护经失。金刚顶经说。一切义成就菩萨坐菩提道场。心相成佛为毗卢舍那佛。自心流出三十七尊。是为真言教说主也。又大日经云。我出妙衣布地台藏庄严世界。所云我者。教主释尊即说主也。又守护经云。六年苦行鼻端现唵字。得成毗卢舍那。即是一代教主也(云云)。恐出释摩诃衍论者。月忠伪论沙汰外也。破文事繁。委在别抄。以在真俗如在唐决。抑于尔前唯有显密。虽然未辨权实良致。但至此经而会一致。即开佛惠以显昔密。如一说(云云)。显经之后而说密经。即此意也。今开之密者。花严佛惠也。乃尸サ以来调停为显。如一说云。经云。前而说经。即此意也。密佛惠本在花严。初后佛惠圆顿义齐。今日之前从寂光本垂三旦迹。至法花会接三旦迹归寂光本(云云)。如一说云。前后说密。中间说显。即此意也。但大日经说曰。以异巧引显机。非为隔别。内证眷属更无未笃。皆同自性。何有四别。然如唐决不得此意。偏属方等。故衣破也。抑声闻授记之后。人天得益之前等者。于今法花而开两部不二密理也。多宝塔中二佛同座。台金瑜伽意。更问。
  问曰。佛惠开会俱是显教密法宛别年论同致。但秘密藏须辨其成。陀罗尼教何混显说。抑东寺山门教相不同。施废立其义云何。答曰。此事旧。虽非可论。彼义今兴粗惊欤。夫真佛说法含内证故陀罗尼。密教转理施外用于法界宫。清凉师曰。岂今佛无陀罗尼力。不能一会说一切法(云云)。谓五藏中第五陀罗尼藏如六波罗蜜经。分别圣位经。佛自讲陀罗尼宗。何混假名。所以陀罗尼则梵音。斯翻真言。旧译总持。一字多含。疏音具色闻。一亘十界。益一兼千品。诸佛密语随类得利。虽然禀机以未连故名秘密教。如义释云。凡夫不观说法本际。故妄疑有生。所以随生死流不能自出。如法无智画师自运众彩。作可畏夜叉之形。成已还自观自心生怖畏。颊躄于地。众生者渡如是自运诸法本源画作三界。而还自设其中。自心炽然备受诸苦。如来有智画师既了知已。即能自在成立大悲曼荼罗。由是而言。所谓甚深秘藏者。众生自秘义多非佛有隐(云云)。教时义曰。问。凡真言教名秘密意云何。
  答。义释有四说。一诸佛所秘故。为无顿悟之机。不入其毕中。二众生所秘。诸趣言音皆真言。众生自秘非佛隐秘。三言说隐密。诸佛密别义。若如文趣旨则异佛意。四法体秘密。此诸佛自证三菩提。非有心境。非加持。十地菩萨尚不能见闻。况生死中人。故名秘密也。菩提心义亦明六种。其四如上。五未入三摩耶者。不许证闻持。故名秘密。六行人切密不显露行。故名秘密(云云)。所诠如来夫说显密。佛教导师宜顺佛意。此条如释彼文可解。但他学者无可宜执。谓东寺谈山门教相。专欲显纲纯非密法。于天台宗而借密称。故寻精诠。更无教相。名山门东寺教相。以十住心论浅深义。前九种心更谈他宗。第十住心秘密庄严唯有计相。诸宗未许住心难。是故于东寺。都无教相。仍此两义邪正唐决官符分明也。何为秘净。抑彼所诠尚说轨释。分义论众家宗家。其众家则大日经。其宗家则弘法解释。若尔应云彼疏教相唯自建立故无下人证。故虽引文还遣所立。先德加破未得会多。苟迷教意虽应纲疑依宗义异。权情事解一佛一时一处一音。一切译语一真言教。应知如云持明藏宗条流传译久。在斯者覆开权显实云意。终不得秘密教之益。所以不传悉地者。云何得生秘密惠耶。
  问曰。今此真言非佛隐密。众生自秘称秘密教。若然者与八教中秘密更无别欤。甚谁辨神尔前。今经显密同异会与未会其相如何。答曰。所诠秘密佛惠内证。此秘密有能秘所秘。其能秘则就机以论。其所秘则约法而说。故八教中之秘密者。且举能秘之显机也。谓论未解。即其能秘而覆法体。即所秘此真言法。若尔能所之边不异。唯法所秘之边不同。所云不同三密四曼。所以于显未得宣示。凡厥一代不出八宗。故一佛乘分别说三。则三乘分别尔前。其一乘则通在佛惠。然至法花开显佛惠。三即一乘也。显密一致故。三乘教尔前显露故。一乘教开显会密。故出法花显密同体。若从所开并举显密。如玄文云。此经唯约说教大纲不委纲目。种种规矩皆不论。何者为前经已说故(云云)。故今开显之。密法者即是一乘法。事则三密及四曼法。今此事理并会一体。是名显密一致而已。显密相望等胜劣不遑细论。如会圆论。
  问曰。等胜劣义细论恐繁。且辨显密同意云何。答云。大有二义。谓论事理。东寺山门所立不同也。法东寺义事理俱别也。其事三密。其理六大。事则共许。理则疑据故未定欤。追可寻多。此山门义理秘密同如义释云。法音诸法实相者。此经心实相也。心实相者。即是净菩提也。更无别理也(云云)。事秘密异也。觉大师曰。三密诸要所无诸典。五智奥源独在此经(云云)。加之亦委显密相望而辨事理。以出释曰。有二种教。一显示教。二秘密教。显示教谓阿严深密等诸三乘也。秘密教谓唯说世俗胜义圆融不二。亦不说三密行相。故事理俱密教也。谓大日金刚顶苏悉地经等。能说世俗胜义圆融不二。亦说三密行相(云云)。
  一两部传来。
  问曰。两部传来印传不同也。若尔以何正定相承。而论传法须散不审。若有疑者宁无妨耶答。且就慈觉大师相承。而论多部传来相者。专顺唐净住寺海云和尚。两部传法次第出慈恩寺造玄记也。山门相承。谓海云则惠果弟子义操付法。造玄者元政法全之弟子也。共住唐朝置禀明师而受口决。无一可误。是以东寺一流中(小岛见德)。尚以海经及造玄记。而为禀承之正传受。说故山门承来之师云。以两记可为指南。若能决此相承义者。前后诸传俱分明欤。
  问曰。且就此记者。论台藏者。大日如来授金刚手。金刚手授达摩掬多。掬多授善无畏三藏(云云)。次金刚界相承者。大日萨埵如吉祥龙。抑台藏者。大日经也。宜任缘起。如经序云。昔此天竺境内有一小国。号为勃鼻罗。其国城北有大岩。壁立于云。悬岸万丈。于其半腹有藏秘法之窟。每年七月有众座集中。复有敷手猿猴。捧经出晒。尊风更至乃吹一梵夹下来时。采樵夫辄遂取得。教此奇特便即奉献于王。王既受义得未曾有。乃至王唯太子相传。其本不流外。近有中天竺大陟伽阿阇梨。远涉山河。寻求秘密教时。王睹阇梨有异。欣然传授此经。以其旨趣幽玄卒难精窍。乃与诸圣者简繁摭要。集为三千五百颂。若不从师受学无得诣䔏其门。苟非其人制妄传授。未经灌顶禁其辄闻。有中天竺三藏。厥号善无畏。润达七藏。明总持诸度。德洽西域。化流殊方。斫服此经。深穷奥旨。中宗孝和皇帝承风迎请。至开元十二岁。三藏乃持梵秘典。扙锡来仪。时朝野翕然咸从请益。乃至译为六卷。又别译供合次第法一卷。重请三藏和上。敷畅厥义。随录撰为义释十四卷。又三藏和上躬新粉绘毕。起圣众样一卷。兼地契及手印图一卷。都集曼荼罗图一铺(已上取诠)。台藏传来。此序分明契义释欤。用否如何。答曰。此序有义。且五大院斫加破文而不依用。谓大日经序是俗人东宫学士所撰。诸阿阇梨耶未许之。序有二失。故不用此序。一违台藏相承失。此台藏大日授金刚手。金刚手授大那兰陀寺达摩掬多。掬多授善无畏。二违他合法众失。新罗国令妙寺释不思议撰供合法众云。中天竺国大王小子出家。修学经历五十余国。乃至此天竺有一国。名乾陀罗。其国之王仰凭和尚受法念诵。其经文广义深。求请供合方法。和尚受请。于金粟王塔下求圣加。此□云。谁所造乎。云我所造也。云我是谁乎。文殊师利也。即写取一本与其王。一本自写流行四方。所谓小识号善无畏(云云)。如此破意。妄执一边。未辨所承。伤失其前。何者两部世尊以来相承继蹱有何异何。所以佛法流传非一哉。值经卷。或竭知识。各应化仪。俱被利生。说时出现。岂完为元。抑佛相分付嘱五藏。即见六波罗蜜经说。三藏如常。第四般若藏付文殊。第五陀罗尼藏付属普贤菩萨。故密法出普贤为师。如龙猛金言悬镜。楞伽摩那两说分明也。虽然嗣以法普贤。而为本祖达摩掬多虽受龙树。专归普贤殊得付法。仍台金法所承如此。遮那密藏传来无疑。故五大院破猕猴传。若执铁塔亦以如然。故证大师破法相承。为建血脉。如下金界(云云)。
  问曰。两部法俱佛付普贤。如此所记未知据哉。然中台藏专得文殊。何如金界不列义耶。凡理普贤。智文殊也。台则唯理而无智欤。答曰。密法非显。传来谁知。佛祖付来此外何证。若可疑义者。何但密法乎。三论传文殊。法相受弥勒。况金言明也。诚证如镜。失疑求是愚昧甚也。但至台无妙吉祥。七印信诸师所列也。或台金俱无妙吉祥(如东寺脉)。或亦两部俱有文殊(如密脉)。或台虽列而金不列(亦如月脉)。或虽载金而不载台(如阿圣脉)。何者经云。文殊师利大圣尊。三世诸佛口教他力(云云)。故得开发即连文殊。若论其法专付般若。然此密藏遮那真说。法身付属最在普贤。而理发智。智冥理。故理智智理互表。更问。说如二圣理智不二。即虽毕竟同体故。教瓶陀罗尼经曰(不空译)。尔时金刚手法身大士也。故名文殊师利。亦名妙吉祥。入火生三昧。照室瓶行者(云云)源旨在斯。印明更问。故论开则冥加文殊。若论合则独在普贤。如此传付曼タ有所由。师资所承密意。更问。若无畏始论感得者。同猕猴传尤衣破也。故五大院举注疏云。和上(掬多)。于乌扙曩出所承。时人不知谓无畏感得(云云)。
  问曰。和尚掬多于乌扙曩出所承者。未见诚证。若然此言有何据乎。抑掬多则见值龙猛。值龙猛则解两部经。若尔掬多何以龙猛嗣此密法。不相承乎。答。尤可有据。敢非臆说。此条专见大日经序。所以经序述两师仪。诃者近有中天竺大瑜伽阿阇梨。乃至二千五百颂者。明达摩掬多之相也。次若不从师等。以去许禀承关。有中天竺以下说文。叹无畏三藏之德也。序云大方师。云至资师所。俱指达摩掬多而已。但破经序所不用者。偏以猕猴为元故也。仍寻二失。宜有违顺。一违相承。何者如前在世以来金言分明也。二违不思议疏。何者法则从掬多令相承故也。此边顺序。非猕猴传。若亦疏意无畏为元。论感应者须违师授。时人不了被夺破也。所望不同也。互有取舍。不可偏执。能料简之。次至掬多乍值龙猛。不嗣密法无相承者。如来付嘱五藏不同也。得解由绪。何为疑乎。所以龙猛改受马鸣。亦传普贤。以付龙智(云云)。
  问。台藏传来粗以如斯。金界相承元由如何。答曰。台藏元尔。金界何异。密法付属岂滞台金乎。佛说明白也。谁滞疑网。在世以来传承如台更可准例。但亦不空三藏金界义释云。昔天竺界有一铁塔。佛灭度后数百岁间无人能开。时有大德者。诵持大毗卢舍那五字真言。得卢舍那佛而现其身(云云)。及现多身。于露空中说此法门。文字章句次第令写讫。即毗卢舍那念诵法要一卷。是时大德以白芥子七粒打此塔户。乃开得入此塔中。多诵此经王。广本一遍如食顷。得诸佛菩萨指授。有百千颂。此经名金刚顶经。没世所无此国未曾有。略本至此土者。金刚智三藏阿阇梨云。开元初我从西国发来此土。机样以非所堪。龙神怒故大风转沉船。于时大藏经投海中。略本三卷随身持来。其百千颂为花严经广本。世流布梵网经出金刚顶浅略行相(已上取诠)。此决如斯专用东寺。一途感应宜加料简。问曰。就此义决且有多疑。未散不审。争生决智。时机应出坐圣加。诸佛菩萨指授无疑。虽然未见普贤在座。若千不授故。毗卢舍那佛为龙猛今化现空中(云云)。不思议疏文殊为无畏令化现。故义释名无畏于乌杖曩撰出(云云)。而五大院何名文殊为掬多说(云云)。答。以相违(已上是二)。抑铁塔证幽。若龙树传及余论中有载事否(已上是三)。故南都德一频难无据。仍诸义决疑无同闻(已上是四)。况铁不久。何不朽损。送数百年于今存神(已上是五)。答曰。陀罗尼藏何付普贤。即出六波罗蜜经。龙树大德于佛灭后可弘密法者。见授记楞伽经中。普贤文殊同体理智。即虽如前。是故应智大日如来自付普贤菩萨。以来在世灭后相承岁久。龙猛何故无三摩耶。送数百年。徒传铁塔。所以其间贤圣法彼无佛道哉。故知开塔一途感应。宁以此义偏为元始说如义决。虽云指授更无普贤。别付龙树(已上解一)。他合次第两如略念诵。虽为同本感得人别也。本有密法梵供文同共现空中。彼此无异。掬多嗣法何无圣加。空中化现即以无畏(已上会二)。德一疑难真言决皆悉不理千一。如玄谈灭后验记何缘同闻。例如止观不载同闻(已上会四)。铁塔难思。不同常义。铁国未朽。况于圣财。义决既云法界宫。内外密意传付更问。
  一。传教相承。
  问曰。他门人等专始传教称谤言。乃谓但用三种悉地。此印明限苏悉地经。若尔别部未关台金。更非大法。何称通用。是以圆澄德圆等连日志状云者。师最澄虽渡大唐学十八道真言。未传两部大法(云云)。此条如何。答云。此等伪言及谋状等。已虽事明尚歌世欤。故重惊义。谓相当云。在阳座主忠寻心时。斯有西朝。谓为在元二长者也。奉恳传教态行御名。然法心室仰西朝曰。假名猥音同最澄。然则有惮。虽为他门已为大师。早可改之。答申曰。某智不可劣法者。尔由何云为恐乎。虽然衣改之号惠什。所以此人所行如斯伪称霞言。伤造谋书。或云。传教从我大师令灌顶状。又有天台圆澄德圆等连署状。故传教则吾祖弟子。于德唐土未传大法。连日志分明无疑。仍此等回已令风闻。然间东阳为知露实。田舍法师器量一两密遗东寺。令伺谈义。种种说言。一一如闻疑难。至极强寻诚文。所答但言皆在宝藏。故经奏闻即出其状。终以不出。故被阙宸。自身门法数十人众流诸国。仍其次第如破邪辩正记而已。就中连署于法案文。至正文者。本为谋书。而由御室心秘计奉为护身。众即置院御所之由。通天台之间。虽食郁念伪书无疑。彼连署文何为护身说。亦应察此等先德乍受三部大法灌顶。有何意恨及连署哉。谋实之要。圣敕明。仍官符云。治部省国曰。四寺僧最澄古任於乎。在岳比睿山。精进练行十有五年。搜念诵之秘法。慕天台之高纵。延历二十三年(甲申)东混渡海求道(乃至)。以二十四年岁在乙酉六月还来。后期(乃至)有敕于青龙高雄寺。造毗卢舍那都会大坛。令传受三部三摩耶秘法。遂弘此道(乃至)。以下略之。延历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四品葛原亲王(已上良付)。都会大坛三部大法其三摩耶道。敕言验矣。蟜螂其渡车西朝回谋鹦鹉既转。东寺还卑。
  问曰。云奉始传教耶。答曰。吾朝密法传来元祖独传教有。故始。何者传教弘法同船入唐。虽然两师敕命有异。弘法则承留学请敕。传教则承还国请命。所以国师不可久住。速归本朝。乃应圣敕。于高雄寺众行灌顶。八人受法如上良府。其后经年弘法归朝。亦谒传教。重受灌顶。访密法义。及学悉昙。再闻天台圆宗教。多当知上古都无偏执。然今末学还作怨嫉。为防诸德。而构此失。仍彼弘法所学文曰。奉上僧空海。大同四年二月三日。右为天台传灯奉向比睿山大禅师。谨捧名书敬白(此自笔有状。答丁尾心经藏)。同师送还传教状云。阿阇梨空海稽首。和尚去仲秋之比。虽献上书未散树付望之间。重以连子细状。去延历二十三年远渡大唐国。传真言教。同习梵字悉昙。大同三年入帝都。普弘传在西寺。帝王诸臣无不皆感悦义。抑空海于悉昙有聊所疑。亦非可渡苍波决疑。唯愿者蒙阿阇梨加被。爰极其源应。凡昔有灵山。共佛所听善种。而感胜果。今生同游两朝。振芳名之向。固是宿因所催。贵而有余。大概委曲旨。莫违古今契约矣。弘仁三年四月十四日。阿阇梨空海敬白(已上请文)。一心戒文曰。弘仁三年(乃至略义)。大师于西大寺一夜之间宿于彼室。还入平安城长冈之国寺。爰有海阿阇梨。与光大师相语。于诸寺而一宿。光大师与海阿阇梨交卷。然海阿阇梨频请受顺晓和尚相承之灌顶。光大师再发入坛灌顶之事。入高雄寺可执行旨也。所以海阿阇梨为品要期。受两部灌顶。彼此之志期诸时之间。弟子光宅为受一道法。留高雄寺(为谢礼亦光定有弘法受灌顶)。仍粗所载大略在斯。为遮偏执。还而兴憍慢。如狂人走不狂人走。委见破邪辩正记(矣)。
  问曰。他门伪者不足云也。今于山门殆解苏意大趣如何。答云。各随胎金别修诸尊。而有随行三摩地轨。爰瑜伽(女声相应)瑜祇(男声相应)此相应金界细行。虽会(从果向因)犹在果界。还诠不二(果即是因)此苏悉地胎藏细行。虽融因果(从因至果)即诸经曰。若有样诵真言法不得成就当令兼样此经根本真言(云云)。所言余者。指诸尊也。其诸尊两曼荼罗也。故大仪轨以苏悉地亦用三部。仍先德释。胎三金本苏为观心。其仪可知。十八道则苏略行法。而最初授。委在别纸。亦根本则三种悉地。令别行经。坏破地狱轨。三部总虽唯在斯传□斯口决。委细更问。
  问曰。胎金相承分其外称苏。三部各别颇不通欤。若尔苏以难通用者。既他门人专所疑也。抑所示根本真言。彼经未说此条。云何先德称三种悉地。即见尊胜破地狱轨。传教大师以此为极。是非通用名部欤。故五大院彼以仪轨则入苏悉地秘录门。然则随而根本大师说苏悉地印信文曰。大日本国近江州比睿山延历寺苏悉地羯磨大曼荼罗灌顶道场所(三种悉地印明有别)。伏寻苏悉地大法相承次第。大日如来。金刚萨埵。文殊师利。达摩掬多。无畏三藏。顺晓和尚。传教大师(云云)。其密印则三种悉地。此印明则限一经欤。答云。此等疑者他门难也。偏执甚故摄□义哉。说瑜祇经注会胎金。如何亦称为超两部。但虽最顶未云通用。此苏则被行者悉地。若有持诵余真言者。自非诸尊指何法乎。况大仪轨既定通用。汝非三藏。有难倚用。慈觉智证传教付法。俱承三种悉地印明。慈觉大师入唐之时。最初专决邪正之剩。先谒法全。而全和尚作决示法中。决此三种悉地。如说文云。两部之肝心三身之秘言也(云云)。况真言出大日经金刚顶等。阴覆散说。剩于本经此说明未见他难。□背。所以智证大师释曰。若有闇者毁我祖师。罪过毕死。殊虽心伤故。略于明据。愿具惭愧。幸鉴余情欤(云云)。加之澄师归朝已后。殊有敕。以于总持院令授两部大法。于兼照僧正之时。而加三种悉地印明。付之云。当知为说澄师。祖则传教。师则慈觉。故密印细说相承。能令定其要也。凡于传教相承血脉。有印信异。宜辩多途。谓胎则大日萨埵。文殊。掬多。无畏。义林。金则大日萨埵。吉祥。龙猛。龙智。金智。然说义林金智两师俱付顺晓。顺晓付传教。传教归朝以授慈觉智证两师。智证所流且置不论。慈觉门迹自有二流。谓谷·横川。其答次第传教慈觉安惠遍照最圆玄鉴(乃至)。延睿长宴以下相承如常。而今此流既没世欤。唯有慈觉大师御流。专于三流以竞他多。其横川流传教慈觉(乃至)。玄鉴觉惠慈惠觉超以来亦如无(矣)。先师伤叹。偏在此事。内证传谱一两载诠。无畏去承密意更问。其外亦有杂曼荼罗。虽非大部殊有深秘。但于苏悉地相承者。亦有二失。难答是也。或合胎藏而不则流。三部合行五传教御作。乃其印信密印。更问。仍横川传深秘在斯。三丁各义。已如前载。于此亦有印信密印(云云)。答。行门专约两部而论圣位。苏悉地则智证大师连署起请以后禁。但印信有苏悉地言。仍两流俱密意是同。抑苏悉地根本真言彼经无之。瑜祇疏云。经中不出根本真言。别有卢舍那别行经。出苏悉地真言。及切译真言再三种悉地法(云云)。虽然别行经中无之。若尔此远不审也。而照显义宜察密意。说别行经解大日经。即略而广。即计而真。说相印明在口决。更问。其旨难连名尊胜。悉地妙虽结归三种。如尊胜破地狱轨云。是五字者亦名苏悉地(云云)。从此一行得入法界。诸尊虽普并为悉地。三部诸尊不出三三种。总别二门同入悉地。所以如示云。两部肝心三身之秘言也(云云)。上契下契五字多食四十七言三呼一字两部曼荼无非悉地。故五大院以此仪轨入苏悉地秘录门多。同师对受记第五云。载显戒论缘起中三果悉地真言。珍和上说。大师广智德圆。圆珍付权僧正大和上。和上常疑此法有无。安然上得尊胜破地狱法中。有此等三种悉地真言。又同顺晓阿阇梨传之(云云)。有云。五大院以破地狱轨。依悉地言入同秘录。未理穷哉。决示前欤。今云此余尊胜密意三种别行经欤。对受记曰。今见珍和上与书中。有此三真言印也(云云)。与书中者。决示法也。若未见者何不改也。
  问曰。同对受记下文中云。初印真言是文殊真言也(云云)。违常次第。若尔如何。答曰。尤有深意。莫守一途。何者三种即三身也。互具互融非前非后。顺读何始何终。五字八字或因或果。三身相即无暂。虽时应中论三委细。更问。抑亦应知真言行者。若不传此三种悉地。如何获祈王民佳运。
  问曰。于本朝以说密法。奉祈国家。元由如何。答曰。密法传来镇护国家皆悉始自根本大师。谓延历始有御修法。以御弟子令勤如扶桑略记云。延历二十四年大师入唐以后。御修法事始有敕命。然圆澄法师依限于紫震殿修念五佛顶法。即愿得度(文说实报同)。其后相续年月事繁。乃至弘仁后七日法。乃至自身勒。再戒和尚亦心自身勒。如诸加持僧官府云。入唐大乘宗阿阇梨最澄(住近江国比睿山滋贺郡)。右说大政大臣今月五日官府你。件内供奉阿阇梨最澄。从来八行疏始行宫中。金光会后七日以修法为大阿阇梨。妆真言秘密坛场。引卒二十口净行之伴僧等。方今舍我国家丰饶之由。兼为沙弥戒和尚。授诸僧。今年众始行御修法。加持香水沙弥。或自今以后者为永例。最证门说护持僧勤行者。左大臣宣。奉敕者依件施行奉行。弘仁四年正月六日。从五位宇近江介笠朝臣(在判)。从六位下(小录笠朝臣在知)。西塔宝幢院缘起曰。后七日御修法者。源始自山门也。谓依最胜王经之时。或名最胜护国法。依炽盛光法之时。或名镇护国家法。依无垢净光菩萨造塔延命经之时。是名后七日舍利法。故以两部大曼荼罗为总所依。而众行之者也。爰弘仁四年传教大师始修此法。其后门徒或真言院或总持院。以为恒例御修法。而众修之也。但大师御入灭后。弘法大师奏朝廷。于真言院始众修之。仍山门大旨于总持院令修之。东寺专于真言院令修之也(云云)。吾朝密法大师始兴以下传法准此可云。
  一。佛法相承。
  问曰。弘法大师相承密法。吾山先德多加难破。佛法非秘偏执无养。若尔此条是非云何。答云。是非难定。宜任经轨。若违诚言加破无咎。此条当初有两门徒互诤论。凡真伪难决。因玆证大师将审此事。所依山王权现神敕。仁寿三年渡海入唐(云云)。谓渡彼唐。于最先谒法全和尚。各举失义谨决邪正。和尚答曰。皆仁义为正。海义为邪。加义名曰。吾少年古见日本空海阿阇梨传法。金刚界传大旨。胎藏界如无(矣)。于苏悉地未闻名字也(云云)。抑亦广访诸阿阇梨。皆如法全仁义为正。都为一人海义无为实。悉属邪义违经轨多。两义云泥定有他疑。即申官符。以今归朝。仍粗如引。委见说证大师在唐决中而已。是非分明。虽然不息珍兴邪义还请正。又证大师归朝后。亦重记误中夆血脉脉说撰。则高野空海大师云所谬也。元庆四年五月十七日。延历寺入唐沙门圆珍。于总持院记异家行状迷。血脉。顺信吾相承也(云云)。
  问云。何故证师傍若无人破他血脉。信吾相承乎(云云)。仍知血脉所谬如何。抑说所立有义异耶。答云。智证大师惠果正流。自余恐傍若无人。何法润惠果付属。继青龙寺直传真俗。法润亦与法全。如斯说。法全传圆珍亦尔。所以证师为异域僧。阁诸弟子。真俗同付诸流家嫡。难诤之耶。若尔简误何惮义耶。西脉有失夆一两相承。辨异宜简邪正。但称他传不用官符。况汝所备何足信用。所诠枢种专任诚言。次纠其伪。何说弘法付法传中引玄奘三藏行状云。南天竺磔迦国奄ラ林中有一长命ハラ门。岁七百岁。观其面貌可称三十许。明中百论等及诸经等(云云)。乃至或曰达磨掬多。此云龙智(云云)。具如传文。所诠载之。今因说。付法传所引而见玄奘行状云。此天竺磔迦国等(云云)。说亦大宋高僧传第二。那烂陀寺。此云施无畏。北天磔迦国也。寺有达磨掬多者。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密印。颜如四十许。其实八百岁也。玄奘三藏昔曾见义(云云)。何故改字。令此为南所以龙智南天竺人。则合此祖。改北为南。达磨是法。都无异论。翻为龙智。寻常未闻。故诸传文皆俱名法。或云法护(无畏口处)。或云法称(翻经偈文)。所以掬多为无畏师。今作龙智。自备台欤。虽然无证说。云何会。惠运法师请来录曰。龙智阿阇梨影像一轴。达磨掬多影像一轴(云云)。别人有证。同体无据。意曲分明也。谋文何疑。总说所立亦有五失。不遑具载。如教时义(云云)。抑于朝家如所定置。东寺两部。山门三部。虽然能纠相承传来。彼东寺则一界灌顶。但限金界未传胎藏。法全所示尤有以哉。
  问曰。何以得知。诸流灌顶限金界无胎藏耶。答。为夺无畏。虽以掬多。今为龙智别分明也。为取胎藏改以金界合兼用。印明宛异。如说弘法大师释云。此大日经金刚顶经。龙猛菩萨自铁塔门所涌出也(云云)。而如不空三藏义决。虽写金刚顶经广本。未见诵等大日经也。况有大小经有广略。若尔两部在世以来继承竖林。祖承如血。故如铁塔一途。或不一致。然内外非密意。细论恐繁。委如玄谈。一途感得也。如前简。一界相承见前后文(云云)。
  问曰。智证大师法全付法。真俗俱传正嫡无疑。慈觉大师前受法全。其付法义其相如何。答曰。密宗极秘在苏悉地。付法器容云非一人。故证大师以苏悉地授云和尚。赐官府云。胎藏金刚两部大法者。先来本朝。非不传义。至苏悉地大法。其名未曾有也。爰阿阇梨圆仁还五百之运创传斯道。大之中大实在此门。能常未尊。非件人难欤。况如同证传法记云。法全密至五实简寤。授三部之秘密。言待传法之仁。伺付法之机。汝当其运。所谓不开五劫思惟之法者。盖继真言之惠命哉。不尽三部秘要之深者。岂拟家嫡之相承哉。此是惠果大师之密传。义操和尚之秘要也。已即依宿缘受得之。吾即汝付属之也。八家相承旧记曰。第一弘通尊祖传教大师。传三部灌顶承之血脉。又两部印信外五杂曼荼罗之谱。是即异密教苏悉地之大部也(云云)。第二弘通尊圣弘法大师。称两部相承之血脉。是即以金刚界之一卷为血脉谱。而兼胎藏界。以义虽号两部之相承。而阙苏悉地之大法也(云云)。第三弘通慈觉大师。始传正嫡之血脉。亦得苏悉地经大法之印信。于吾日本国。行三部大阿阇梨。所谓仁王第五十五代御引文德天皇御宇。真言宗三部大阿阇梨者。依慈觉大师奏申。传教惠惠空两德毕。其后东寺门人入唐。虽传密法。更惠运等皆为两部阿阇梨。故出山门专三部。东寺准两部而已(已上)。仍其血脉相承次第。更如两部须合前多。
  一合行灌顶。
  问曰。于觉大师相承为二。胎则法全。金元政。此外说难传合行耶。将于合行有重位欤。抑苏悉地灌顶如何。答云。传教大师御流灌顶有三印信。三部各至密印如常两部合行。三部合行皆觉大师令传以来。谷横川俱相承无疑。然谷流迄至长宴见有相承。其后渐废而绝世欤。故此合行且置不论。慈觉大师广访八祖。其中一师南向立坛奉授灌顶。此仪则是苏悉地欤。将合行欤。古来不审未决定。若为苏者。何不行乎。若为合者。即相承也。但见手印灌顶义欤。若尔许可非事业哉。故三摩耶重位难决。虽合随宜。不能润尽。何七合行有种种重。印明相承各各别纸。
  问曰。于各合行有几重耶。答曰。于谷相承有六种及七种合行。各如印明。初合行则事业。时宜以后合行皆为手印。其时宜者。顺机宜也。其手印重见印明。谓事业则二界仪同故用一业。而赎二黄。其印明则二界相承。其放与则如惠坛但合事业。胎金不定。是亦时宜委别记。
  问曰。自何时代令合行耶。答云。当初灌顶七日作坛。若虽有略事业如法。所以灌顶其仪不辄。多受一界。希受二界。或胎去年而金今年。或春受胎以秋受金。或限金界。或限胎藏。或置一年。或隔多年。然末世则人意谄曲。虽无其实名闻受法故。残一界云受二界。事业阙传法无实。奇顺此义而忘如法。亦虽有器无事业。答。阿阇梨怜愍此机。为无财人略合事业。然今当世阿阇梨多不辨此义。大作误欤。双严房记及川师。或能合释悉分别多。抑重合行乃成瑜祇悉地方便。各见印明。约三摩故云须口决。印明次第具如别记。
  一。理作业传。
  问曰。理作业者何行仪耶。名义本据其相如何答云。作业灌顶如常行义。今致此业。故名曰理。何者机进而无世财。难默止。种灌顶时大阿阇梨特起慈心。回善巧言悉赎事业。即拾峰草及取谷花。乃至以纸用坛敷等。如义释明理作业云。作时随力令辨小供。供养三教。此第一最胜(云云)。谓义释明三种灌顶。即其第一合说可行。
  问曰。理为浅劣皆有事业。非理业。何名理耶答云。非常作业。称理无咎即理作业手印灌顶。此义异彼。所以此理作业之业即有印明故。亦名曰理作业。多所不同以在义也。仍谷行横川理作业。是二流所掌而已。合行如上。此理作业见都率记。大旨在斯。但谷合行理略真业。故为不堪于谷流。有借用横川之理作业。而谓为谷之重灌顶。以他略为自密。愚昧至极。浅略智甚哉。
  问曰。灌顶有三。此理作业于三种中可摄何耶答云。若如一义。七日作坛之外可云手印灌顶(云云)。为此意七手印摄也。但有人说谁决定哉。又虽假说各于仪则。事业无阙。摄事业欤。先师存日予寻申曰。理作业记皆用草本。今理作业似真事业实非横川。成各合行乎。先师答曰。如此思寄甚神妙也。吾同存也。虽然事业有似不似。何者坛敷用纸等事。不似合行。何属谷仪。若为如此。纵交真业应云理作业灌顶也。若无轻物用真事业。尤可云合行灌顶也。何事业浅略受法深秘印明有差。须解重位。谓谷合行主其重位。横川不委。仍如下文(云云)。
  一。谷横川异。
  问曰。于谷横川受法次第。三部合行瑜祇秘密(云云)。其三部者异时欤。无作法欤。答云。上来所论皆在此中。可取要各各可决。谓谷横川颇有不同。答则各至三部次第。传法以后授苏悉地。如证大师连日者禁状。但十八道令授最初有密意。委别记。而横川流有二授仪。三部各别合行(置如别记)。但有许秘分三摩耶。许则授第三三摩耶。秘授第四三摩耶。后传法秘密。次于合行亦有不同。谷称合行。而合两坛。横川流则名理作业。或合两部。或合三部。事业各异。不遑具记。委在别纸。瑜祇秘密谷横川俱或合或理若略若广。但随利钝而有差别。利则无作。钝则用作。
  问曰。作法有无何由利钝。若尔授义胜劣如何。答云。今此宗意即事而真。每三摩耶理表深秘。唯利人解。钝人不解。故为钝机亦重示矣。
  问云。传法灌顶事业理合两部三部谷横川异。瑜祇秘密亦可然耶。抑瑜祇与秘密灌顶作法同异其义云何。答云。传法灌顶事业理合两部三部同异上。瑜祇秘密俱会台金。故终同体异境无异。但入门何监部意。故付部主。须解同异。谓瑜祇则金界网行。故至果海居最顶时。此顶即极还在本理。两部(因果)同体二仪(阴阳)不二瑜伽(女声)瑜祇(男声)因果相应故。投花于大阿阇梨。师取此花置受旨顶(云云)。苏悉地则台藏细行。故令台藏成就密意。即苏悉地秘密灌顶。直连台藏因即是果。故投花于自身顶上。即阿阇梨取此置坛。行者自身即本地身。新旧同证法缘过曼。当知成就诸尊瑜伽两部曼荼归苏悉地。成通用法。行者妙证唯在此矣。
  问曰。瑜祇悉地同体密意。苏既通用。祇可然耶。答云。此事大旨如前料简。委细不辄。密意更问。瑜祇金极。说果会因。虽理同体未开行成。苏悉地则翻妙成就。所以行者亲得行成。何故尔乎。顺部主故。何为部乎。附因果故。若分两部。且在一往瑜伽悉地。毕竟同体。但未得则有名无实。唯被觉见。何异他二教。若诸行人殷勤修有。能令三业同于本尊。从此一门得入法界。即是普入一切法界门(云云)。各引无量当机众。同入法界曼荼罗云也。改果摄因感果非因得果。虽遥行果在因。以心灌顶秘密惠生。即是第五三摩耶矣。
  一。三种灌顶。
  问曰。三种灌顶事理前后次第相望其义如何。答云。义释中明三种灌顶。有二次第。须解前后。谓如一处明。一手印灌顶。二事业灌顶。三以心灌顶。亦如一处明。一事业灌顶。二手印灌顶。三以心灌顶。先初次第。其第一则学法灌顶。谓行者为自证利他。将授经轨。而主许秘。越三摩耶。误犹大罪未成许可。争开密藏。然则云。从大阿阇梨受可披览密藏经轨之印真言。令许可云三摩耶。名学法矣。其第四则传法灌顶。正传密法以云受令密藏。可授他之印明。是故曰传法灌顶。抑名称事业灌顶者。调事供合三二教故也。广有七日作坛事业。今世受者不堪义欤。一日千坛尚以为难。说尽七日。更阁义哉。有人(澄寻僧正)受法作法记云(各录法式)。当世灌顶仪非七日作坛。故可谓印灌顶(云云)。此条难定。宜云略义。如何伦属手印灌顶。何者先德诸阿阇梨。分别事业手印差降。各被器量。恐相违欤。故请师受源。师传云。于当时事业灌顶。悉分次第。被宛七日作坛义。其一卷记是谷一流至要也(云云)。有人(观性法桥)抄(号西山抄)灌顶有多种。所谓台十三种。金十六种(云云)。清师云。略举大数。广兼诸尊。谓台则有十三大院。金则为十六大菩萨。如仪轨云。至十六生成正觉(云云)。每回十六可正觉。受明灌顶各各可然(云云)。其第五则秘密灌顶云。于自心生秘密惠。通连所受之秘密藏。故名以心灌顶而已。亦有次第。其第一则事业灌顶。其相如上更无别矣。其第二则手印灌顶。是非学法。即传法等。何者受七机虽发无世财。故其事不堪。故阿阇梨大悲善巧且略事业至授印明乃觉大师被授常济此仪则也。传法以心宜任机根。第三灌顶更如上矣。
  问曰。于初受传法灌顶者。云不受学法灌顶欤。答云。三摩耶位随机不空各示一途。何尽无谋。唯于手印示浅深异。岂二次第云限别机。纵受学法。若有顿机须得进传法以心也。故有令授许可仪也。此条难定。随宜授合二合三。各见印信。乃非口决授仪。谁解仍顺印明密意文问。或虽传法不解表说。重作法受瑜祇秘密。如此劣机密惠难生。不受学法。何得传法。但如当世悉不如法非法量限。何守授仪学法非学。传法行法浅深。俱设真伪何辨。
  问曰。如谷禀承之许可者。定用横川之法流也。若尔无谷之许可欤。可有谷之正流耶。答曰。此条久而人不觉欤。虽不足言殆可惊也。故先师忠僧正语曰。传闻。当初于谷灌顶。动摩障竞。爰阿阇梨为奉劝请慈惠大师。用彼许可。先灌顶令授之时。奉应大师意在义多。然与灌顶属无为也。以前虽尔川师奥义。抑谷许可学法其相如镜。其传可见。横川许可全非学法。除一印明余皆同谷。仍附印明定三摩耶人恐不辨委细欤。
  问曰。谷相承有三部许可。其印明其相如何。答曰。三家许可是其随一。谷一流传在此许可。凡密法云立三摩耶。非阿阇梨云无可授。然则三种灌顶及五重三摩耶。皆为许可。而通受法悉开智水。三种五重无非灌顶。但用事业。专在传法。故人不辨。而皆定执唯以傅法。别名灌顶。若无事业妄□许可。又以许可云为浅略。及以灌顶定为深秘。若为如此。何以名正。与先贤说示后学。速伴学法灌顶。难云。灌顶及总许可难称许可。然则今此三部许可事业用不宜任师意。仍件许可须知旨辄。阿赖胎则长宴同□而为尊﨟。谷圆寂克闲奉寻咨。御入灭后于付法中从难可访密法相承。谷喜答曰。委细面受不如长宴。有悉者可口决。因花灭后从彼长宴令重受时。被书许可即以是也。赖胎灌顶已承谷毕。故密印则让前而已。仍彼长宴为此赖胎令授付法大许可时。委细被载前后旨趣。一流要枢悉有别记。
  一。三摩耶位。
  问曰。秘密仪则定三摩耶。其位不滥。其相如何。答云。义释中明三摩耶位。即立五重。而禁越次。说义释云。三摩耶者。即是不可违越义也。略而立义。即戒不解。此上来所作曼荼罗终不得成也(云云)。何三摩耶有纵容义。事理即虽密意更问。
  问曰。已上五重三摩耶位。先示行者进入次第。而其能引大阿阇梨。何三摩耶。不审也答云。于大日经具缘品说阿阇梨十五德中云。得传教灌顶等(云云)。同义释曰。灌顶有二种。谓传教以心(云云)。其传教次第曰。传法灌顶是也。凡此宗诠即事而真故。于五重虽备真理。且强分别五重位者。前曰即事第五真也。例如天台六即位云事异故亦理同故即(云云)。而未解真置不了论故生密惠为阿阇梨。未生密惠□为五主能引导师。故连第五三摩耶位。异须成大阿阇梨。如义释云。不入第五三摩耶者。秘密惠不生(云云)。大略如斯。同经秘密曼荼罗品一具文曰。五种三摩耶初见曼荼罗。第二三摩耶人睹座天会。第三具坛印。复次许传教。说具三摩耶。未连心灌顶。秘密惠不生。具第五要舍。当知。异此者非名三摩耶(云云)。同义释曰。五种者第五即是秘密三摩耶。若不经入此坛秘密智不生也。若异此者不名三摩耶(云云)。
  问曰。于阇梨有浅便位。具如经文及义释等。若虽不连第五密意。何今不得阿阇梨耶。况于末世。若择人者还未绝欤。故具缘品云。明学法中时阿阇梨告子云。无佛世以汝可为佛。无印佛则作印。无真言佛则作真言云也。乃至又曰。汝已故秘密藏中随顺。修学如是。随其所应种种慰喻即应为人作曼荼罗阿阇梨也(云云)。又秘密果传法云。堪在师位悦可师意。可作曼荼罗(云云)。同义释云。悦可师意即为作传教曼荼罗(云云)。若然如何答云。六道言音皆是真言。众生自秘非佛阴密(云云)。故佛无秘。从始宣示有机未解选三摩耶矣。未来八相极果成道记茎如此。准例可知(已上如前段示)。第一选欤。曼荼罗云。所作众罪业消罪尽无余云也。既云无余。何期第二。应知为通而可起妄(已上位可准智)。佛至末世还未绝者。不如法外何□陀也。有名无实不限义欤。累劫不得可思之。抑此密宗宛异余教。虽无真觉而有事相。是尚将陀。可悲可悲。况于密惠。可叹可叹。
  问曰。诠阿阇梨其要云何。答。于阿阇梨有十六重。其究竟位大日如来。于中诠要大有三种。一见谛阿阇梨。二相应阿阇梨。三法则阿阇梨。三种同在即身成佛。于此成佛有二种。一凡位成佛。二圣位成佛。谓其圣位既得知哉。即身成谛阿阇梨义。接显得。其凡位在相应。法则宜接理具加持二种。今于三种阿阇梨中。前二种师且置不论。寻第三法则阿阇梨。如具缘品明十五德。其门文曰。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得传教灌顶等。究习瑜伽。如是法则阿阇梨云也。然同义释第三解云。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者。等露空心无边智慧乃名甚深般若。□作秘密阿阇梨也。秘密中又渐次转深。乃至唯毗卢舍那得名究竟阿阇梨也。得传教灌顶等者。灌顶有二种。谓于弟子法中得灌顶。已渐次进修乃至成就。谓阇梨众德。尔时阿阇梨欢喜。更为造曼荼罗。当知是人堪作秘密阿阇梨也。如是法则阿阇梨。谓佛菩萨之所称赞。以众德兼备。故即能流通密教云也。第三法则其德如斯。说于前二种阿阇梨。何说第五三昧耶人。解五种释。具见义释(云云)。
  问曰。末世凡师皆属三种。若尔者更无阿阇梨欤。答曰。见谛圣位众德自备。相应得解不违圣旨。谓行证虽未得至开解圆明如镜。见仪彼法则亦非无小解。若无小解何得师意。未得师意。无由口决。定失法则犯三摩耶。然如云多世倦学。解族陷世俗。才椎乃次受前后不觉。而玩露戏。始终未了。而作导师。各兴谬观。皆伪訇谓。唯为事相何滞学道。进赞道味。还哢学者废教。因说未绝。在斯所以。密法即事而真。何但论事而无即理。若得解了法则不难。是不得阿阇梨位。顿机一途渐次悉堪。既云进修。须期极果分○理解渐渐增进。一一事仪各各生惠。即字即应细决在口密法密。受源旨更问。凡厥法则事理互表立第五三摩耶而已。
  密法审论要抄。
  一。苏悉地经者。金刚萨埵于须弥顶。为军荼利菩萨说三部苏悉地法。行法异两部。是自前方便至正修。明行者威仪供合支分。随三部所用香花等皆有品。此经大概如此也。一。瑜祇经译者事。南天竺国三藏金刚智译。大师御请来录不空译。口传云。金刚智在世时。虽译此经。未及再治。迁化之后不空重加再治。进最流通故。入多三藏译中。无相违云也。
传教。
修禅和尚义真。智证大师圆珍。良勇。
寂光大师圆澄。
别当大师光定。
慈觉大师圆仁。
新宫和尚和惠。
大乐大师惠亮。
露地和尚长意。
安然(五大院江州人也)慈惠大师良源近江国人也。永观三年正月三日入灭也。
  觉超兜率先德。圣觉法印(安居院东塔)。

溪岚拾叶集。

  一。以秘密真言行法。显教次位对判事。胜悉地十信位。么吒十住位。金刚合掌。十行位。金刚缚十回向已上资粮位。开心暖法位。召智顶法位。闭心忍法位。普贤三昧耶世第一法位。
  已上是加行位也。
  极喜三昧耶初欢喜地。降三世第二离垢地。莲花三昧耶第三发光地。法转第四焰惠地。大欲第五极难胜地。大乐第六现前地。召罪第七远行地。摧罪第八不动地。净业障第九善惠地。成菩提第十法云地。定印以五种相成等正觉。彻心明胜进通。无染心加行道。金刚观莲华无间道。观身为本尊得一切种智。证无上菩提。诸如来加持诸佛同体。四如来加持四智具足。五如来灌顶以五法摄三身。四如来系鬘四智相应心品体相。上来云无分别智。如来甲胄出大悲门利生。金刚柏掌诸佛欢喜。现智身显现智用。见智身知见智用。四字明用四智方便。陈三昧耶成权应身。大海变为佛土。
  法性记云。八功德水者。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云云)。生义云。八功德水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等。八长养诸根(文)(是八正道也)。怙云。大海中有●字。变成金龟背上有须弥山七金山等。七金山绕须弥立。一逾𦂩达罗山。二伊沙驮罗山。三渴地洛迦山。四苏达梨舍那山。五頞涅缚羯拏山。六毗那怛迦山。七尼民达罗山(云云)。皆真金成故名金山(文)(是七等觉支也)。
  启请招证诚佛。开门迎待客佛。启白请佛许可。观佛海会示现神通。诸如来集会诸佛赞叹。四明意乐平等。金刚柏掌诸佛随喜。阏伽说法功能也。振铃化利究竟。八供是大日自受法乐义也。本尊行者并供养。三十七尊并供养。谓四佛以香华灯涂供养大日。其报答大日以喜鬘歌舞供养四佛。或香华灯涂为内供。喜鬘歌舞为外供。修行法云。内四供养从大日出。外四供养从四佛出。谓嬉戏义。鬘首庄。歌口所宜。舞身仪也。普供养印明怙云。佛言。我阎浮提残二如意宝珠。一是摩尼普供养陀罗尼。一是随求即得陀罗尼(云云)。或又我遗娑婆世界摩尼珠。一者名佛眼文句。一者广大不空摩尼文句。此则我全身舍利。此则我眼。
  根本印对七云。都法阿阇梨总持诵印。
  一大日羯磨印。二大日三昧耶印总真言。三大日胜身三昧耶印真言。四大日三种悉地三身印真言。五大日摄一切如来阿阇梨行位印真言。六金刚萨埵菩提心印真言。七一切佛眼部母印真言也(云云)。
  正念诵华山记云。念诵有四种。一者音声念诵(发音)。二者金刚念诵(合口接舌)。三者三摩地念诵(但心中念之)。四者真实念诵(思惟真言之义理也)。今此中用金刚念诵也。部母四波罗蜜四佛母也。即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义也。事究竟即成就养育义也(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