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No. 272 [No. 271]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序品第一
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佛(外国本一切经首皆有此句)。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郁阇延城,王名严炽,住王园中,其园所有殊胜庄严不可称计,所谓:娑罗树、多罗树、多摩罗树、迦尼迦罗树、尼拘律树、波罗叉树、郁昙钵华树、婆师迦华树、陀㝹尼迦华树、阿提目多伽华树、瞻卜华树、阿输迦华树、波吒罗华树,如是无量百千众妙树林庄严。复有种种异相之水,所谓:泉水海水、直流水、曲流水、多罗迦水、池水、从上注下水、从下涌上水,如是无量百千妙相众水庄严。复有种种众妙杂华,所谓:优波罗华、钵头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他罗华、摩诃他罗华、卢遮华、摩诃卢遮华,如是无量百千妙华以为庄严。复有种种妙音声鸟,所谓:鹅鸟、昆仑遮鸟、拘只罗鸟、钩那罗鸟、具多鸟、崛多鸟、鹦鹉鸟、鸜鹆鸟、耆婆耆婆鸟、迦陵频伽鸟,有如是等无量百千众妙声鸟以为庄严。复有种种妙色众蜂,飞在虚空,迭相连接,犹如罗网遍覆于上以为庄严。复有种种众杂色草,柔软香洁,无量百千异种文色庄严其地。
如是众妙庄严园中,与大比丘众七十二百千万等诸大众俱,其名曰:慧命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叶、阿㝹楼陀、须菩提、摩诃迦栴延、摩诃劫宾那、离波多、难陀、那提迦叶、伽耶迦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憍范波提、般他迦、周罗般他迦、陀𩦠摩罗子、佉陀林纯陀、摩诃拘絺罗、罗睺罗、慧命阿难等,七十二百千万亿诸大众中而为上首。一切皆修如实法界境界诸行,一切皆入法界实性,一切皆得无障无碍虚空境界殊胜妙行,一切皆得无所著行,一切皆离烦恼诸垢一切结使,一切皆入如来法性光明照处,一切皆证同一法性平等大慧,一切皆得现诸如来一切智门,一切皆得常不休息大菩提道,一切皆得转不退转大菩提道,一切皆得证不退转大菩提心,一切皆到第一彼岸般若智见,一切皆得究竟彼岸方便智慧。
复有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耶输陀罗比丘尼等八千比丘尼,于百千万亿比丘尼中而为上首。一切皆悉具足善集诸妙白法,一切善入一切智道,一切皆近一切智智,一切皆入无所有性,一切能观诸法无相,一切善信法际无际,一切皆得无障解脱,一切皆得随诸有缘,可化众生示佛色身。
诸菩萨摩诃萨七十二百千万亿诸大众俱,其名曰:大速行菩萨、大速行住持菩萨、大奋迅菩萨、大奋迅王菩萨、大精进奋迅菩萨、大勇奋迅菩萨、现大勇势奋迅菩萨、大力奋迅菩萨、大众自在菩萨、大香象菩萨、大月菩萨、善月菩萨、月功德菩萨、宝月菩萨、月光普照菩萨、法无垢月菩萨、月普照菩萨、月名称菩萨、放月光明菩萨、满月菩萨、范声菩萨、范自在吼声菩萨、地吼声菩萨、法界吼声菩萨、惊怖一切魔宫吼声菩萨、出法鼓声菩萨、普识声菩萨、无分别离分别声菩萨、师子吼地勇声菩萨、闭塞一切声菩萨、普藏菩萨、功德藏菩萨、普照藏菩萨、宝藏菩萨、月藏菩萨、日藏菩萨、日光藏菩萨、波头摩藏菩萨、福德藏菩萨、智胜藏菩萨、大慧菩萨、胜慧菩萨、名称慧菩萨、快慧菩萨、上慧菩萨、增长慧菩萨、无边慧菩萨、广慧菩萨、佛慧菩萨、无尽慧菩萨、弥留山灯明菩萨、燃大灯明菩萨、法灯明菩萨、遍十方灯明菩萨、普照菩萨、普灭一切闇灯明菩萨、普照诸趣灯明菩萨、常放大光灯明菩萨、月光灯明菩萨、日光灯明菩萨、离恶道菩萨、降魔菩萨、大降魔菩萨、希生菩萨、难降菩萨、难量菩萨、难知智菩萨、竭恶道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自在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等,七十二百千万众而为上首。如是诸菩萨摩诃萨等,一切皆得一生补处,一切皆得诸陀罗尼,一切皆得诸三昧海,一切皆得无边乐说无碍辩才,一切皆得无畏说法,一切皆到第一彼岸功德丛林如意自在,一切皆得大神通道奋迅自在到诸佛国,一切皆得无碍自在身心解脱,一切皆得无障无碍毕竟知见,一切皆得普现佛身游诸十方无佛国土,一切皆得如实正智转大法轮无过无谬,一切皆得随顺十方堪闻众生而为说法,一切皆得陀罗尼门说无非法,一切皆得无取无舍如实法界,一切皆得能说诸法空义无碍,一切皆能师子吼吼,一切皆能降伏外道,一切皆能摧魔怨敌,一切皆得菩萨神通诸胜妙行,一切皆得离诸怨憎,一切皆得地水火风平等大心,一切皆得入诸如来深密之处,一切皆得为诸众生住持佛事,一切皆得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誉随喜说其胜行,一切皆能具足住持无边际劫,一切皆能住持如来所说法轮,一切皆得放大法宝胜妙光明,一切皆得说不可尽胜行功德,一切皆得于诸世间具足自在,一切皆得具足成就过去诸愿,一切皆得诸佛如来信行境界,一切皆得过去所修善行具足,一切皆得具足清净佛无垢智,一切皆得常不休息勇猛精进供养一切诸佛如来,一切皆得勇猛发起毕定取于不退转地,一切皆得大悲现前,一切皆得自性清净深心解脱,一切皆得离诸疑悔戒取烦恼,一切皆得过去诸佛神力所加。
复有无量诸优婆塞、诸优婆夷。复有三千大千世界具大威德、具大威德上下殊胜诸天天王、诸龙龙王、诸夜叉夜叉王、诸乾闼婆乾闼婆王、诸阿修罗阿修罗王、诸迦楼罗迦楼罗王、诸紧那罗紧那罗王、诸摩睺罗伽摩睺罗伽王、人及人王,彼时一切诸大众等,各有百千万亿眷属俱集会坐。
尔时世尊为诸无量百千万亿诸大众等恭敬围绕,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功德胜藏师子座上结加趺坐。如来妙色身光威德,其相殊特,照曜显现,盖诸一切天龙八部。譬如须弥山王涌出大海,威光殊胜,照曜显现,盖诸小山;如来世尊大须弥王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盖诸大众,亦复如是。譬如初月,光轮渐长至月满足,其光殊胜,照曜显现,映夺一切星宿诸光;如来.世尊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映诸一切天人大众,亦复如是。譬如虚空清净无垢,离诸一切云翳尘染,其中日轮放大光明,其光殊胜,照曜显现,映夺一切诸虫萤火所有光明皆悉不现;如来日轮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映蔽一切释提桓因、诸梵天王、四天王等光明不现,亦复如是。譬如闇夜在大山顶然大火轮,光明殊胜,照曜显现,一切皆见;如来山火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光明殊特,照曜显现,有缘皆见,亦复如是。譬如师子诸兽之王在于深山,威力殊胜,照曜显现,降伏一切诸虫兽等;如来师子诸法之王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降伏一切外道、异见诸众生等,亦复如是。譬如离垢八楞摩尼如意宝珠置在高幢,放大光明,随众生愿,雨令满足,其光殊胜,照曜显现,遍照十方;如来摩尼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大智慧明,威光殊特,照曜显现,遍照十方,满众生愿,亦复如是。譬如自在转轮圣王威德殊胜,照曜显现,悉能降伏遍四天下,一切无有能敌对者;如来世尊转法轮王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降伏一切诸魔怨敌,亦复如是。譬如释提桓因以帝释宝摩尼璎珞系在颈上,处善法堂诸天众中,威德殊胜,照曜显现,降伏一切诸天大众;如来帝释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盖诸天人,亦复如是。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问疑品第二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见诸无量大众云集,见佛.世尊现大胜妙希有之相,作是思惟:“今者世尊为何事故先现此相?我有疑事今应当问。何以故?如来.世尊处在百千万福庄严师子妙座,威光殊特,照曜显现,如是无量大众集会,难可值遇。”作是念已,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即以偈颂赞叹如来而说偈言:
“世尊十力雄, 天人诸世间,
三界无与等, 何有能过者。
譬如须弥王, 出大海小山,
深固不倾动, 诸天蒙安隐;
如来须弥王, 过圣生死海,
诸功德住持, 安住不可动,
功德须弥身, 显出诸世间,
一切依如来, 安隐住涅槃。
譬如空无障, 满月独明照,
一切星宿光, 隐没不能现;
如来十力净, 智慧月明朗,
神通弟子众, 亦如星宿光。
譬如日光轮, 照曜诸世间,
除灭一切闇, 诸小光不现;
如来智日轮, 照除世间闇,
诸梵王等光, 隐没不能现。
譬如夜然火, 置在高山顶,
以体明净故, 十方闇皆见;
如来大明火, 智慧山高显,
照烦恼闇界, 法性令开现。
譬如师子王, 雄猛盖诸兽,
不现威怒相, 一切兽降伏;
如来师子王, 无畏力具足,
慈心诸外道, 自然皆降伏。
譬如摩尼珠, 放光照世间,
随诸众生愿, 一切雨满足;
如来摩尼珠, 智慧幢照远,
能雨大法雨, 满足众生愿。
譬如转轮王, 具足七宝福,
游诸四天下, 怨对生亲友;
如来转轮王, 具足十力宝,
摄诸四魔众, 皆归如来道。
譬如帝释王, 三十三天主,
布正善法堂, 诸天欢喜受;
如来天帝释, 三界大法王,
慈心观诸趣, 坐涅槃法堂,
兴大慈悲云, 雨甘露法雨,
天人欢喜受, 修行无上道。”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说诸偈颂赞叹佛已,合掌白佛言:“世尊!如来乃能为诸大众说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法门,以闻此经,诸有信乐无上大乘善根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信小乘狭劣众生亦发无上菩提之心,已发无上大心众生而能增长菩提之念,诸狭劣行小见众生能发大行,退道众生而能进取大菩提道,以取菩提胜道众生能入如来智慧庄严深密法中。”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言:“文殊师利!诸佛.如来.应.正遍知所有难信、难知、难觉、难识、难量、难入深密之法,一切天、人不知如来依何意说。文殊师利!如此甚深微妙之法,若有众生行恶行者,不知此法、不识此法;诸破戒者,不知此法、不识此法;乐小行者,不信此法;破坏心者,不信此法;为恶知识所摄持者,不入此法;诸善知识所不摄者,不入此法;不为诸佛住持众生,不闻此法——除诸如来加力持者,能闻此法、能信此法,无有是处。”
尔时世尊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美妙声法子, 能问我此事,
汝今至心听, 我当为汝说。
众生无明覆, 唯有信小心,
闻此大乘法, 不信故不说。
若于无量世, 过去诸佛所,
修行诸善行, 善根具成熟,
如是诸众生, 常被如来加,
闻说生欢喜, 乃能谛信受。
若为恶知识, 毒蛇之所螫,
离于善知识, 不闻甘露法,
于诸胜法中, 起于放逸心,
堕大邪见坑, 闻说不生信。
众生心狭劣, 不堪受大法,
闻退生不信, 起于诽谤心,
长夜堕恶道, 永不闻佛法,
为彼起悲心, 故我不速说。”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此会大众皆善清净,善行诸行,善能供养诸佛.如来,善能将护诸善知识,善能修集清净信眼,善入大智信诸境界,善具清净深心、直心。此会大众一切善能观诸境界,能知此法、能识此法。善哉,世尊!唯愿为我及时会大众乐闻之心善说此法。”而说偈言:
“此会诸众生, 已于无量劫,
一切诸佛所, 种善根满足。
如是众生等, 能入佛境界,
为满法器故, 愿佛今速说。
一切皆瞻仰, 天人师面门,
恭敬合掌观, 渴仰目不舍。
愿世尊愍此, 渴仰众生心,
雨大妙法雨, 令生善法牙。
我今请如来, 无上大法王,
愿开甘露门, 转最胜法轮。
是诸众生等, 若闻佛所说,
能行无上道, 究竟涅槃法。”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一乘品第三之一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问已,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法王子!善哉,文殊师利!汝今善能问于如来.应.正遍知菩萨所行甚深法门。何以故?文殊师利!汝见诸法实义现前无有疑惑,究竟到于智波罗蜜第一彼岸,为欲利益无量众生,令入菩萨无上道故,问如是法。文殊师利!汝能复为未来众生然大明灯灭诸闇故,问如是法。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谛听,我当为汝说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法门。”
文殊师利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时诸一切菩萨大众一心同声俱白佛言:“善哉,世尊!愿乐欲闻。”
尔时世尊欲说此法,告诸大众:“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毕竟成就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一者、自性信大乘法,为离小乘狭劣心故,发菩提心;二者、自性成就大悲,为欲具足诸白法故,发菩提心;三者、直心本行坚固,为厌生死向彼岸故,发菩提心;四者、善集一切功德,为欲修满诸愿行故,发菩提心;五者、能善供养诸佛,为欲善起诸白法故,发菩提心;六者、身口意业清净,为离一切诸恶行故,发菩提心;七者、远离诸恶知识,为欲亲近善知识故,发菩提心;八者、闻法如说修行,为不虚妄诳众生故,发菩提心;九者、为欲利益一切,畜诸资生,不贪不悭故,发菩提心;十者、以得诸佛加护,为离一切诸魔加故,发菩提心;十一者、于诸众生常起大悲,能舍内外一切诸物,为离悭嫉故,发菩提心;十二者、具法行力,为能成就诸功德故,发菩提心。善男子!是名十二妙法。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此十二法者,乃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复有十二种胜法菩萨成就,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一者、安隐心——为与一切众生乐故,发菩提心;二者、愍念心——他恶来加,能忍将护,不生异相故,发菩提心;三者、大悲心——为荷众生大重担故,发菩提心;四者、大慈心——为拔一切恶道苦故,发菩提心;五者、清净心——能于余乘不生愿乐故,发菩提心;六者、无染心——为离一切烦恼浊故,发菩提心;七者、光明心——为求无上自性清净光明照故,发菩提心;八者、幻心——能知诸法究竟无物故,发菩提心;九者、无物心——能知一切无所有故,发菩提心;十者、坚固心——于诸法中不可动故,发菩提心;十一者、不退心——能证诸法究竟尽故,发菩提心;十二者、度诸众生不生厌心——如说修行故,发菩提心。”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诸善男子等, 若有诸众生,
欲修诸白法, 成就无垢法,
能于怨亲中, 悲润心平等,
如是诸菩萨, 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已于无量劫,
将护恶知识, 供养善知识,
护持菩提门, 起诸大愿行,
如是诸菩萨, 名发菩提心。
若有诸众生, 忆念过去世,
无量亿劫事, 坚固如山王,
精进心无惓, 常行不休息,
如是诸菩萨, 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舍离诸恶法,
具足悲愍心, 安隐心成就,
念示诸众生, 一切善业道,
如是诸菩萨, 名发菩提心。
若有众生等, 见诸胜智者,
念于大菩提, 无上胜功德,
欲于余乘中, 心净无点秽,
如是诸菩萨, 名发菩提心。
菩萨得净心, 离虚妄分别,
观世间涅槃, 平等无差别,
虽行化众生, 如见镜中像,
如是发心者, 是实菩提心。
已离烦恼过, 一切诸尘劳,
清净如虚空, 不为垢所染,
诸相永寂灭, 出离言语道,
是名满足修, 清净菩提心。
如是诸菩萨, 不久坐道场,
得大陀罗尼, 无上胜辩才,
具足三十二, 八十相好身,
能住一切佛, 本性功德中。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能住如是胜功德中,有十二种布施妙行,能大利益,疾到菩提,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布施能速增长无上菩提功德利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二者、布施生处富足,手中常出无尽宝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三者、布施随愿得生释梵天王、诸大家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四者、布施能离一切悭贪心过,弃舍诸有不生愿乐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五者、布施能舍世间贪染缚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六者、布施出饿鬼门、离诸恶趣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七者、布施离诸世间多人共物,能得菩提不共物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八者、布施能称众生欢喜心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九者、布施能舍内外、行佛行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者、布施于诸一切所爱事中,能离缚着垢害心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一者、布施行能满足无上檀波罗蜜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二者、布施行能随如来教、所愿成就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檀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檀波罗蜜,重说偈言:
“欲求无上道, 修行诸功德,
破于悭贪心, 布施最第一。
佛子行舍心, 见来乞求者,
能生欢喜心, 一切无吝惜。
国城及妻子, 乃至天王位,
身肉及手足, 头目诸髓脑,
清净无垢眼, 施已心欢喜,
如是行舍心, 名檀波罗蜜。
一切诸如来, 满足诸功德,
具胜涅槃道, 皆由布施故。
是故诸佛子, 欲求无上道,
常当修舍心, 行檀波罗蜜。
施能得菩提, 不住于世间,
是故诸菩萨, 常当行舍心。
施能断贫穷, 富足七净财,
悭嫉妒心尽, 清净佛菩提。
布施能满足, 成就十自在,
是故诸如来, 赞叹行施福。
菩萨见是利, 为成波罗蜜,
是故修舍心, 常施一切物。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持戒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持戒能摄一切诸善根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二者、持戒入菩萨道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三者、持戒解脱一切烦恼缚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四者、持戒能过一切诸恶道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五者、持戒能拔恶道苦众生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六者、持戒身口意业不为诸佛如来诃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七者、持戒诸佛如来常赞叹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八者、持戒能入诸有不放逸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九者、持戒即施众生无怖畏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者、持戒成就身口意业善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一者、持戒能得于诸法中随顺自在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二者、持戒成就第一彼岸功德波罗蜜业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尸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尸波罗蜜,重说偈言:
“欲离诸生死, 安隐到涅槃,
一切如来说, 持戒最第一。
戒如清凉池, 能生诸善花,
亦如猛炽火, 能烧诸恶草。
戒善持行者, 如鸟飞虚空,
不惧堕生死, 诸趣恶道中。
恶道大毒龙, 无明诸罗刹,
见持净戒者, 恭敬舍害心。
一切诸如来, 安隐住涅槃,
断诸恶趣道, 皆由持戒故。
是故诸佛子, 欲求无上道,
坚固诸善本, 持戒波罗蜜。
菩萨应思惟, 善住戒品中,
解脱烦恼缚, 闭诸恶趣门。
若欲持净戒, 应当如牦牛,
为护一毛故, 守死不惜命。
如是护诸业, 是名持戒人,
如来常赞叹, 所求皆成就。
能持净戒者, 有如是功德,
是故诸菩萨, 常当持净戒。
身口意业净, 诸恶皆不行,
是能到菩提, 一切智现前。
持戒不放逸, 诸善皆坚固,
法中得自在, 能净诸佛戒。
菩萨持净戒, 视物无怨亲,
等心诸群生, 见者无怖心。
我住于彼处, 常修不放逸,
是故今得离, 一切诸恶趣。
到第一彼岸, 如实功德地,
是故诸菩萨, 常当持净戒。
菩萨若欲求, 菩提佛功德,
持戒如牦牛, 常念不放逸。
如是诸菩萨, 是名为智者,
能速到彼岸, 住佛果菩提。
“善男子!菩萨如是修行诸法已,复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何等十三?一者、忍行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二者、忍行不见有我为他害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三者、忍行不见众生有怨亲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四者、忍行不见自他身可损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五者、忍行闻毁赞叹心常不动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六者、忍行能断烦恼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七者、忍行能断瞋恨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八者、忍行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九者、忍行能离恶道生梵天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者、忍行能过一切损害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一者、忍行能得尽智、无生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二者、忍行能降一切恶魔诸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三者、忍行能见如来无量功德庄严身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三种观修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忍辱波罗蜜,重说偈言:
“若欲为众生, 作诸归依处,
令生无畏心, 忍辱最第一。
能行忍辱者, 见者皆欢喜,
怨家舍毒心, 皆生亲友想。
一切诸如来, 成就平等心,
众生所归依, 皆由行忍故。
是故诸佛子, 欲求无上道,
为物作依止, 当坚固忍辱。
菩萨若欲住, 一切佛菩提,
当观诸法空, 众生不可得,
如是行忍行, 能具佛功德,
是故诸菩萨, 常应修忍辱。
菩萨若修忍, 当远离二边,
不见自他身, 能有损益者。
如来大慈悲, 赞叹如是观,
是故诸菩萨, 常应修忍辱。
若欲得尽智, 灭诸使烦恼,
不怯弱修忍, 常无分别心,
如是观诸法, 成忍波罗蜜,
是故诸菩萨, 常应修忍辱。
菩萨欲庄严, 如来相好身,
复生梵世界, 出离诸魔道,
乐行忍辱行, 一切皆成就,
是故诸菩萨, 应坚固忍辱。
忍辱力最上, 诸行无过者,
一切诸功德, 住在忍行中。
四魔力难敌, 忍力能除灭,
是故诸菩萨, 常应修忍辱。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一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二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一乘品第三之二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发勇猛心,修行毗梨耶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精进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精进能速觉知诸佛法海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二者、精进能速往诣诸佛所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三者、精进能遍十方供养恭敬一切佛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四者、精进所作之业能称一切诸佛意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五者、精进能勤化度一切众生不生厌足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六者、精进能置众生诸佛法中趣解脱门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七者、精进速能令诸一切众生离诸愚痴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八者、精进速能悉与一切众生诸佛智慧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九者、精进速能清净诸佛国土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十者、精进行能建立尽未来际一切劫数,为诸众生行菩萨行不生疲惓心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十一者、精进行能于一念中遍诸佛国种诸善根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十二者、精进行能遍诣一切诸佛国土成无上道、转大法轮故,菩萨应发大勇猛心修行精进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发勇猛心,修行毗梨耶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精进波罗蜜,重说偈言:
“若欲为众生, 修行菩萨行,
速成无上道, 精进最第一。
如来无量劫, 所行诸苦行,
一切皆能忍, 不生怯弱故。
是故诸佛子, 欲速成佛道,
常当勤修行, 精进波罗蜜。
菩萨行精进, 能速到胜处,
过诸百千国, 供养观诸佛。
菩萨求大乐, 为拔众生苦,
修行菩萨道, 坚固不转退,
能为诸众生, 无量百千劫,
受苦无懈怠, 皆由精进故。
愿我常精进, 清净佛国土,
次愿能觉知, 一切诸佛法,
能遍诸佛国, 转大妙法轮。
愿诸众生类, 一切皆觉知,
悉入大乘中, 离余乘魔界,
满足诸大愿, 速到无畏地,
菩萨精进故, 能于一念时,
觉大菩提法, 开示涅槃门,
化作无量身, 遍满十方国。
为利益众生, 示如是胜事。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行禅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禅定能灭一切诸烦恼染,菩萨应修禅波罗蜜,常无分别心故;二者、禅定心住寂静,念不散乱,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不取诸境界故;三者、禅定心无所著能满诸行,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能过三界故;四者、禅定能出世间不着诸有,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过世间故;五者、禅定能观胜法心无疲惓,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不以为足故;六者、禅定柔软自在,不随禅生,菩萨应修禅波罗蜜,自在转诸禅故;七者、禅定得无相心不见诸物,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离诸相故;八者、禅定心净能照无量境界,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过有量诸三昧等呵责过故;九者、禅定能灭观心、不见能观,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寂静心故;十者、禅定证柔软心、灭诸觉观,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调伏心故;十一者、禅定心能寂灭一观诸根不动,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得降伏不善根故;十二者、禅定心能于诸法中有大方便,菩萨应修禅波罗蜜,以能不舍大菩提心故。何以故?以诸菩萨住禅波罗蜜故,不起憍慢心;住禅波罗蜜故,不起邪见心;住禅波罗蜜故,不起憎爱心。是故诸菩萨能降一切学诸禅定声闻、辟支佛、外道、梵行入禅三昧者。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禅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禅波罗蜜,而说偈言:
“欲修无漏智, 出离欲淤泥,
灭除诸业障, 禅定最第一。
禅定难思议, 是诸佛境界,
二乘诸凡夫, 三昧不能知。
大地诸山海, 劫火能烧除,
若心住禅定, 安隐无损害。
如来智慧日, 无漏摩尼珠,
不从余处生, 禅定海中出,
是故诸佛子, 求佛大智宝,
当除散乱心, 念禅波罗蜜。
诸菩萨禅定, 寂灭诸烦恼,
是故智者说, 胜修余禅者。
深心常寂灭, 不乐诸境界,
能摄诸乱心, 住胜涅槃处。
菩萨修禅定, 三界无所住,
是故不依止, 彼非依止处。
菩萨禅能过, 世间出世间,
是故三昧胜, 胜世间二乘。
菩萨禅柔软, 随意无挂碍,
是故能回转, 生于欲界中。
菩萨所修禅, 胜余一切观,
诸禅非究竟, 故佛说胜者。
菩萨禅无量, 从于胜境生,
离诸众生相, 及离诸垢法,
是故诸菩萨, 所修禅定胜,
降修余禅者, 及诸少分禅。
菩萨一向观, 清净诸境界,
如是所修禅, 从慧方便生,
正智为根本, 不起邪见心,
是故菩萨禅, 无有可讥嫌。
菩萨入禅定, 不住有无中,
以观实境故, 能离有无相,
如是胜智禅, 不同余境界,
罗汉辟支佛, 智慧悉迷闷。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观,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般若远离诸垢能发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离诸黑闇法故;二者、般若悉能觉了诸闇障碍,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照除烦恼稠林故;三者、般若能放一切智慧光明,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离一切诸无智故;四者、般若如犁耕地除诸草秽,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拔诸无明根本故;五者、般若如利铁钩随意琢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钩断诸爱网故;六者、般若如金刚杵不为一切诸物所坏,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破碎烦恼山故;七者、般若如大日轮离诸云翳,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干竭一切烦恼诸淤泥故;八者、般若如大火聚烧诸秽草,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能焚烧业烦恼树故;九者、般若如摩尼珠能照一切,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闇心不迷诸法故;十者、般若能住寂灭究竟实际,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所有故;十一者、般若能灭有相心无分别,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无相故;十二者、般若能成无愿心无求乐,菩萨应修慧波罗蜜,以过三界故。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修行般若波罗蜜得大利益。”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般若波罗蜜,而说偈言:
“究竟断有种, 安隐入涅槃,
诸波罗蜜中, 智慧最第一。
譬如世间灯, 能破一切闇,
亦如高幢火, 世间最胜观。
一切诸如来, 出离诸有流,
降伏四魔众, 智慧为猛将。
诸佛子若欲, 自利利众生,
常当勤修行, 般若波罗蜜。
譬如犁耕地, 能除诸荒秽,
智灭疑爱草, 如犁耕净地。
帝释金刚杵, 灭恶阿修罗,
智碎烦恼山, 能坏亦如是。
一切诸如来, 说于智慧力,
犹如夏中日, 亦如世间灯,
能竭烦恼海, 照除无明闇,
以体出世间, 无漏火明故。
智慧能割截, 无明痴闇树,
犹如快利刀, 剪除诸细草。
智如摩尼珠, 平等照世间,
如空无分别, 不住有涅槃。
智慧心自在, 决定于一切,
能断诸疑悔, 及断所有问,
说世间恶报, 及显涅槃果,
普示诸众生, 如闇示明灯。
诸佛明月眼, 现见诸法相,
诸菩萨同彼, 无垢智修行。
如人夜执灯, 去处皆明了,
生死黑闇中, 慧明能度彼。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境界,修方便行得大利益,是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方便不离涅槃清净境界,而现世间垢浊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二者、方便不离一处寂静境界,而现世间愦闹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三者、方便不离禅定甚深境界,而现世间王宫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四者、方便不离清净无功用境界,而现世间功用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五者、方便不离无生真实境界,而现世间生此退彼、退此生彼诸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六者、方便能过一切四魔境界,而现世间降魔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七者、方便不离一切圣人境界,而现世间凡夫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八者、方便不离能出世间境界,而住世间诸有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九者、方便不离一切智慧境界,而现世间无智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十者、方便不离菩萨实际境界,而现声闻、缘觉境界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十一者、方便力能善知一切诸法无相,而能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故,菩萨应修方便波罗蜜;十二者、方便力能入诸一切平等境界,而能示现诸魔境界故,菩萨应住方便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二种住方便波罗蜜得大利益。”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方便波罗蜜,而说偈言:
“一切诸菩萨, 行诸波罗蜜,
若无方便者, 不能到彼岸。
自利亦利他, 住世间涅槃,
如是无净染, 皆由方便故。
一切诸如来, 所行诸境界,
二乘不思议, 斯由方便力。
是故诸佛子, 欲行如来事,
常当勤修行, 方便波罗蜜。
菩萨常清净, 方便利众生,
实无诸欲垢, 示现行染行。
涅槃池中浴, 方便现诸有,
是名诸菩萨, 不住于二边。
身口意常住, 第一义寂静,
为利益众生, 方便同世间。
如蜂入华林, 不专采一华,
菩萨方便行, 一切诸境界。
或现种种相, 殊妙庄严身,
遍诸宫女中, 行于放逸行。
或现在地狱, 救诸苦众生,
虽现如是相, 常不舍禅定。
不舍诸三昧, 而现散乱中,
示现行损害, 是名方便力。
菩萨已能离, 一切有为行,
于诸有无中, 亦无分别心,
虽现行诸染, 不生妄欲火,
方便中示现, 分别有为相。
菩萨于诸有, 不生亦无退,
示现生退事, 方便智力故。
弃舍魔业处, 住佛境界中,
智慧不怯弱, 示现诸魔事。
菩萨大悲力, 奋迅方便智,
住圣无上处, 而现凡夫事。
以入诸法相, 知诸法体空,
常处于涅槃, 而不舍世间。
诸法自体空, 寂静及无相,
为利益众生, 相好庄严身。
无痴现无智, 无瞋现无慈,
而能益众生, 是名为方便。
菩萨摩诃萨, 住彼如是处,
是名示圣人, 种种诸方便。
“复次,诸善男子!如来.应.正遍知更有方便,汝等应知。何以故?诸善男子!诸佛.如来有十二种胜妙功德,犹如醍醐,于诸味中最为胜上、清净、第一,能净一切诸佛国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十二?一者、示现劫浊;二者、示现时浊;三者、示现众生浊;四者、示现烦恼浊;五者、示现命浊;六者、示现三乘差别浊;七者、示现不净佛国土浊;八者、示现难化众生浊;九者、示现说种种烦恼浊;十者、示现外道乱浊;十一者、示现魔浊;十二者、示现魔业浊。善男子!一切诸佛所有国土皆是出世功德庄严具足清净,无有诸浊。如此过者,皆是诸佛方便力现,为利众生,汝等应知。”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说此十二最上功德清净佛国,如来当于何等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文殊师利:“一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胜清净劫,离诸劫浊具足功德,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二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最胜妙时,诸佛法行不失时节,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最胜法器、受佛正法,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四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净妙智海,清净一切诸烦恼垢,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五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柔软之心,其中常有调伏众生,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六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最胜妙乘,能以一乘究竟取于无上涅槃,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七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胜器世间,无有余相,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八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如来正教,无诸一切外道邪法,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九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直心、正心,无有谄曲,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者、彼佛国土众生毕竟能成无垢功德,成就一切清净白法,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一者、彼佛国土所有众生毕竟能成诸圣人法,其中常有胜福田众,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十二者、彼佛国土所有众生,毕竟能成胜妙道场,过去诸佛于中成道,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是名十二种最胜功德能净佛土。如是净土,如来于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等差别之说。何以故?诸佛.如来离于种种取相过故。文殊师利!如来若为一种众生说于大乘,一种众生说缘觉乘,一种众生说声闻乘,如是说者,是如来成不清净心;是如来成不平等心;是如来成斗诤过心;是如来成无有平等慈悲之心;是如来成诸相过心;是如来成于诸法中生悭吝心。文殊师利!我为众生说于何等何等之法,彼一切法随顺菩提、随顺大乘,取一切智,毕竟究竟能到一处,谓能到于一切智处。文殊师利!是故我土无乘差别。”
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无三乘差别性者,何故如来为诸众生说三乘法,而言此是声闻学乘,而言此是缘觉学乘,而言此是菩萨学乘?”
佛告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地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法相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说人差别,非乘差别;诸佛如来说三乘者,示少功德,知多功德,而佛法中无乘差别。何以故?以法界性无差别故。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令诸众生悉入如来诸佛法门,令诸众生渐入如来大乘法门,如学诸伎,次第修习。
“文殊师利!譬如射师于射智中,究竟到射第一彼岸,能以种种无量方便教诸弟子,如己知见一切究竟。文殊师利!如来射师亦复如是,于诸法中,皆悉究竟到于彼岸,即以如来一切智智分别而说,示诸众生三乘差别,如世射师教诸弟子。
“文殊师利!譬如少火所有灾炎,渐渐增长能遍世界,乃至成于劫烧大火。文殊师利!如来智火亦复如是,即彼一智光明之性,次第增长成就如来一切知见大智光明,能烧一切诸染烦恼。
“文殊师利!譬如诸大须弥山王无分别心,众生到者皆同一色,所谓金色。文殊师利!如来.世尊无上大智须弥山王亦复如是,于诸众生无有分别。若有众生入佛法者,彼诸众生皆成一色,所谓一切种智妙色。
“文殊师利!譬如因陀罗净妙清色摩尼宝珠,置在一切器世间中,彼摩尼宝所有境界,彼境界中一切诸色种种诸相,摩尼珠力皆同一色,所谓青色。文殊师利!如来.世尊无上青色摩尼宝珠亦复如是,智慧光明照众生者皆同一色,所谓一切种智之色。
“文殊师利!譬如大海无量百千河涧水入,入已一切皆同一味,所谓盐味,以常住故。文殊师利!大海水者,名为如来一切智慧;种种河涧水皆入者,名为声闻、缘觉、菩萨;入已一切同盐味者,名为一乘;常住者,名无分别一切种智。文殊师利!依此义故,汝应当知无乘差别。
“文殊师利!是故佛说地差别者,示诸众生三乘作业渐次令入;说法相差别者,示现众生如来种智渐次令入;说少功德、知多功德者,示诸众生三人差别,示现如来奋迅方便无碍辩才。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依世谛说。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一乘者,依第一义说。第一义者,唯是一乘,更无第二故。
“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所有外道——僧佉、毗世师、遮梨迦尼乾子等,皆是诸佛.如来方便,皆是如来神力住持,世间能见。何以故?以诸如来善除一切诸恶对故。文殊师利!诸佛.如来名为善逝,有怨对者无有是处。文殊师利!譬如世间转轮圣王成就少分善根功德,断绝善根非究竟法,具足一切贪、瞋、痴等诸结烦恼,不离三有,不离一切诸使烦恼,不离一切垢染烦恼。彼转轮王毕竟无有一切怨对,毕竟无有一切敌对。何以故?文殊师利!以转轮王无怨刺故。文殊师利!何况如来成就一切功德智慧,得不断绝大慈悲心,行于无漏虚空法界,满足七觉诸善功德,毕竟成就不忘失法,能转无上大妙法轮,毕竟成就无上菩提,而有棘刺诸魔、怨刺外道敌对,无有是处。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所有僧佉、毗世师、遮梨迦尼乾子等,皆是如来住持力故,方便示现。文殊师利!此诸外道善男子等,虽行种种诸异学相,皆同佛法,一桥梁度,更无余济故。
“文殊师利!一切禽兽无有能于师子王前立出声者。文殊师利!如来师子大丈夫王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一切外道尼乾子等,无一敢于如来境中与佛.世尊诤法是非,作师子吼者,无有是处,除诸如来方便力者。
“文殊师利!譬如日轮出能放大光明罗网,一切诸虫萤火光明皆悉休息,一切摩尼诸火光明亦不能现。文殊师利!如来出世,放大智慧日轮光明,一切外道尼乾子虫萤火智慧诸光明等皆悉闭塞不能显现。
“文殊师利!譬如铁王名阿塞件陀,彼所在处,一切凡铁皆不敢住。何以故?以独相故,不共凡铁同在一处。文殊师利!如来铁王亦复如是,随何国土出世之处,一切凡铁诸外道等,皆不得生。何以故?以佛如来独相出世故。
“文殊师利!譬如何等何等处所有如意宝摩尼王出,彼处不生伪琉璃珠。文殊师利!如来如意大智宝王,随何国土出现于世,彼处一切诸外道等,皆不得生。
“文殊师利!譬如何等宝性中出阎浮檀金,彼处不出诸铜铁等。文殊师利!如来宝性亦复如是,随何国土出现于世,彼处不生诸外道等。文殊师利!依此义故,汝应当知,随何国土如来出世,彼处不生诸外道等。何以故?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有诸外道尼乾子等,皆是如来住持力故,为欲示现不可思议方便境界。何以故?此诸一切诸外道等,皆是住于不可思议解脱门故,皆是大智究竟般若波罗蜜门故,一切皆得大方便力奋迅自在故,一切皆得不舍佛法僧等念故,一切皆到第一彼岸,以大神力教化众生故,一切皆得如来加力教化众生故。”
说此一乘门时,八千天子依声闻行,闻一乘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百比丘得住一乘平等大智灯明三昧;千二百万菩萨得无生忍。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诸天在于虚空界中,悉皆雨天优钵罗华、钵头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雨天栴檀诸末香等,一切盈满如来足下。无量百千诸天子等,住虚空中,作诸百千种种伎乐,俱出妙声供养如来,雨天衣雨,击诸天鼓,而作是言:“我于世间未曾闻此希有上妙最胜法门。”复白佛言:“世尊!愿此法门究竟住于阎浮提中,作大饶益一切众生。”八千比丘尼各各脱身所著上衣奉献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 诸佛胜方便,
我出有法时, 方便示时浊。
一切时有法, 毕竟常清净,
随众生受法, 故现众生浊。
诸佛胜智人, 出于妙劫中,
国土常清净, 是故说无浊。
我于无量劫, 具足修苦行,
清净诸业障, 得胜智功德,
能于无量劫, 寿命常无尽,
除佛方便力, 是故无命浊。
众生起常想, 故我示无常,
以无数劫命, 示行短寿相。
如来胜功德, 无量劫所修,
薄福怯众生, 闻生惊怖心,
为此众生故, 分别差别说,
究竟皆成佛, 更无有余乘。
我为化众生, 分别说余道,
渐化令入一, 故无三差别。
譬如善射师, 快能知刀箭,
为教诸弟子, 一艺种种说。
如来亦如是, 为成就众生,
而于一法中, 种种差别说。
我于诸众生, 无有差别心,
以器不同故, 所说有分别。
若无平等心, 人说我悭嫉,
自取最上乘, 与众生下法。
上因陀罗宝, 随处青光色,
普照物皆同, 而宝无分别。
佛无上智宝, 光明照世间,
同一菩提色, 离诸分别心。
譬如微少火, 增长成大明,
诸罗汉少智, 增长成佛慧。
一切诸众生, 往诣须弥处,
依须弥光力, 一切同一色。
如是诸众生, 住佛须弥法,
如来法力故, 同一佛色身。
譬如蜜蜂[口*(隹/乃)], 集诸种种物,
置在一器中, 和合成一味。
佛说三亦尔, 为熟众生根,
说诸种种法, 成佛菩提味。
譬如转轮王, 出无怨敌对,
我法王出时, 亦无外道刺。
譬如日轮出, 余光皆闭塞,
佛日轮出已, 外道自除灭。
随生铁王处, 不生余凡铁,
随佛所生处, 不生诸外道,
随生妙金处, 不生余铜铁,
随佛成道处, 自然无外道。
譬如摩尼宝, 不共秽杂住,
是故出生处, 无伪琉璃珠。
如来摩尼珠, 出处亦如是,
不杂诸外道, 同时一国土。
外道大神通, 皆自在菩萨,
汝当知方便, 示现如是相。
一切诸菩萨, 闻诸外道等,
具足方便力, 皆发欢喜心,
各各生尊重, 奉献恭敬意,
散华供养佛, 种种妙香薰。
于彼说法时, 大地六种动,
虚空出声言, 希有未曾闻,
无量诸天子, 空中合掌赞,
同声言善哉, 善哉修伽陀。”◎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诣严炽王品第四
尔时南方国大萨遮尼乾子与八十八千万尼乾子俱,游行诸国教化众生,次第到于郁阇延城。复有无量百千诸众,或歌或舞,吹唇唱啸,作百千万种种伎乐,前后侍从大萨遮尼乾子诣郁阇延城。尔时国主严炽大王闻大萨遮尼乾子众,从南大国与无量众诣郁阇延。闻如是已,即生尊重大萨遮尼乾子心。生尊重心已,为欲迎大萨遮尼乾子,以大王力、王神通力、王奋迅力与诸大臣及诸王子、受学师长、合家眷属、国大长者、诸小城邑聚落土主、象、马、车、步四部大众前后导从,恭敬围绕,椎钟鸣鼓,作百千种无量伎乐,打百千种诸妙声鼓,吹百千种诸妙声䗍,建百千万种种杂色缯盖幢幡,散百千万种种妙华:优波罗华、钵头摩华、拘牟头华、分陀利华、阿输迦华、薄拘罗华、鞞罗迦华、阿提目多伽华,遍布道路,金瓶、银瓶盛百千种诸杂妙花,以百千种诸宝香炉烧无价香,置前而行,诣萨遮尼乾子处。
时大萨遮尼乾子遥见严炽王与大众来,萨遮尼乾子见已下道,在一树下敷座而坐。时严炽王遥见萨遮在树下坐,即下象舆,步诣萨遮尼乾子所,坐摩尼宝百千巧妙无价庄严如意宝床。
时大萨遮尼乾子问讯于王,作如是言:“善来,大王!王今善种无上最胜希有功德,福多不少。何以故?以王能降天尊、贵重、自在之心,屈意卑下来诣沙门问讯起居。大王!于汝所治国内无诸盗贼、亡命群党乱人民不?无有诸官残暴侵食诸人民不?无诸异业奸伪憍诈、欺诳世间诸人民不?无诸反叛娆乱国土诸人民不?无诸偷劫相窃盗不?所在边国诸官禁司无欺大王、不行王命不?大王!汝所治化国内所有沙门、修净行人安乐住不?衣服、饮食、房舍、卧具、疾病、汤药资生所须一切之物不乏不少不?汝国人民皆得善心,尊重、供养诸沙门、众净行人不?大王!汝今所治国内无诸屠猎、罗网河岳、焚烧山泽、放鹰走狗、钩刺鱼鳖、弹射禽兽、作诸坑陷、毒箭机拨行杀害不?大王!汝今一国之主制命自在,教令善恶,无敢违者。汝登王位所设教令无不善不?国内人民所行善恶汝悉知不?能行善者汝劝进不?行不善者汝劝舍不?大王!汝身不起恶念加害一切二足、四足、多足、无足诸众生不?何以故?大王!当知一切众生有识之类,宝重身命,无不畏死,至于业对百年寿终,莫问老少无一引分言应去者。何以故?爱命重故,何况加害而不生恼,命终之后更相怨嫉,与怨相报无有穷已。是故大王!汝当远离杀生之罪,舍离刀杖,无起害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偷盗之罪,舍自资生,当生知足,于他资生无起欲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邪淫之罪,自妻知足,他妻无求,无起邪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妄语之罪,常作实语,出言成法,无发虚言。大王!汝今应当远离两舌之罪,无破坏语,于已破者当念和合,无起坏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恶口之罪,常作爱语、柔软妙语,无起粗语。大王!汝今应当远离绮语之罪,常决定语、忆念语,无不正语。大王!汝今应当远离贪欲之罪,于他受用无希望心,于他所护无生夺心,生欢喜心。大王!汝今应当远离瞋恚之罪,常生慈心,清净心业,无起恨心。”
“大王!汝今应当远离邪见之罪,见自业果,随顺圣人而生正见,无起异见。何以故?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妇不受语;二者、自妻为他侵夺。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他人所谤;二者、常为他人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破坏眷属;二者、得弊恶眷属。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不闻善名;二者、常起斗诤。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得不敬重语;二者、言无定实,不为他乐。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不知足;二者、常生贪心。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无安隐心;二者、常念损害无有慈心。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生邪见家;二者、心常谄曲。
“大王当知!如是无量无边苦聚,皆由十不善业集因缘故。是故大王!汝莫放逸轻作恶业,当观诸法有为无常,一切世间无可保者,人命无常住少时间,勿生常想。大王当观!劫初已来天尊王位、土地人民皆就无常,无一在者,当知此身甚为危脆,如焰、如响、如影、如电、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实、如琢石火、如梦所见、如山谷中瀑水卒起遍满沟涧,须臾过尽还就枯竭。大王当知!身命非实,无常亦尔,俄尔零落,就未来世不可免脱。是故大王!莫恃现在,当畏未来。大王当知!善恶果报共相追逐,如声发响、如影随形,无能免者,亦如连锁不可断绝,莫轻作业自招重苦。”
尔时大萨遮尼乾子重说偈言:
“大王汝今当, 莫作放逸行,
若不舍诸恶, 死必入地狱。
以作恶行者, 定入泥犁故,
摄心不放逸, 生天帝释处。
一切诸众生, 无不爱寿命,
王若求长生, 不应行杀害。
大王知世人, 辛苦集财宝,
常忧不活命, 不应起侵夺。
以不侵夺故, 生处常富足,
若故侵损他, 常生贫穷家。
节己莫淫他, 自妻生足心,
是故妻爱己, 不为他人侵。
莫说虚妄言, 常念依实语,
实语生帝释, 妄语生饿鬼。
常念离两舌, 和合破坏人,
眷属常雍穆, 退此生梵天。
出言莫粗犷, 说令他乐闻,
善语生天上, 常闻美妙音。
念离诸绮语, 善思美妙言,
报生天帝释, 诸天钦受教。
若欲自利益, 莫令侵恼他,
生贪来世报, 钱财资五家。
若不修慈悲, 能行瞋害心,
虽行诸善行, 死入于泥犁。
大王汝今当, 应舍瞋恚痴,
常慈念众生, 莫行诸怒害。
王当舍邪见, 坚固正见心,
常持清净法, 天中受乐身。
比丘修梵行, 汝当常供养,
是故舍恶道, 受乐于天上。”
尔时大萨遮尼乾子问讯王已,为严炽王说不放逸十善业道相应法已,默然而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二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三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王论品第五之一
尔时国主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正法,欢喜信受,即时问讯大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而能远涉游化众生,道路多难,不审大师,四大调和,气力安不?众生易化不?诸弟子众如说行不?幸蒙大师不耻我国,今得奉见闻说正法,我心欢喜,如见慈母、如饥得食、如渴得水、如裸得衣、如贫得宝、如热得凉、如寒得火、如盲得视、如聋得听、如囚得赦、如贱得贵、如迷得返、如学逢师,我心欢喜,亦复如是。”复作是言:“大师当知!我从向来心自思念:‘正法难闻、良师难遇、人身难得、诸根难具、正见难生、信心难发、合会难俱、自在难逢、太平难值,如是诸难我皆免离。’今遇大师,如入大海欲采珍宝,得大宝渚。我有所疑悉欲请问,惟愿大师赐决所疑!”
时大萨遮尼乾子告严炽王言:“随王所疑今悉可问,我当为王分别解说,除决所疑,令王开解。”
尔时严炽王见大萨遮尼乾子听许问已,心生欢喜而发问言:“大师!何等生法?何等住持?于何法上而有此名?”
萨遮尼乾子言:“大王当知!所言生者,谓诸众生;言住持者,谓器世间;言众生者,谓五取阴聚,名为众生。以何等法名五取阴?谓:色取阴聚、受取阴聚、想取阴聚、行取阴聚、识取阴聚。大王当知!依此五法,说名众生,说器世间。说众生者,谓摄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说器世间者,谓摄虚空、地、水、火、风。”
王言:“大师!谁能护此一切众生?谁能护持此器世间?”
答言:“大王!皆是众生自业果报,及王国主力能护持。”
王复问言:“大师!云何自业果报能护众生?”
答言:“大王!有诸众生自业增上果报力故,而生胜处。而彼众生于一切物无吝护心,不生彼我、自他之心,一切所须资生之物,不加功力随念具足,尽其命住安隐快乐,离粗病苦、寒热、饥渴种种痛恼,亦无恶心迭相加害,亦无欺诳虚妄之心,聚落、城邑七宝庄严,常行胜乐妙触境界,满足千岁寿尽舍身,而生天上善道受乐。如此所谓北郁单越业护众生。大王当知!复有众生依于自业果报力故,生胜妙处,身有光明,飞腾虚空,处禅悦乐,以为美食,不入胎生,寿命无量,住世长远,如此所谓劫初众生。大王当知!复有众生依自业报过去功德胜因力故生世间中,而知敬心尊重父母及家尊长,并诸沙门净行人等,以为福田,常行善行,作所应作,畏于恶行,常受善持五戒、八戒,而作布施集诸福德。此谓劫初第二时中善根众生。大王当知!尔时众生善根满足,不起诸恶,是故世间未立王法,如是名为自业果报能护众生。”
王言:“大师!如是业护我已知竟。云何名为国主王力能护众生?”
答言:“大王!诸王众生是众生主,而彼主力能护众生。”
王言:“大师!彼诸王等何故名王?”
答言:“大王!王者民之父母,以能依法摄护众生令安乐故,名之为王。大王当知!王之养民当如赤子,推干去湿不待其言。何以故?大王当知!王者得立,以民为国;民心不安,国将危矣。是故王者,常当忧民如念赤子,不离于心。当知国内人民苦乐,以时安行,知水、知旱,知风、知雨,知熟、不熟,知丰、知俭,知有、知无,知忧、知喜,知老、知少,知病、不病,知诸狱讼、知有罪、知无罪、知轻、知重,于诸王子大臣诸官知有功者、知无功者,如是知者名不离心。大王当知!王于国内如是知已,以力将护,所应与者,及时给与;所应取者,念当筹量;役使知时,不夺民利;禁肃贪暴,民得安乐——是名摄护,名之为王。
“大王当知!王有四种:一者、转轮王;二者、少分王;三者、次少分王;四者、边地王。转轮王者,有一种转轮王,谓灌顶刹利,统四边畔,独尊最胜护法法王,彼转轮王七宝具足。何等七宝?一者、夫人宝;二者、摩尼宝;三者、轮宝;四者、象宝;五者、马宝;六者、大臣宝;七者、主藏宝。彼转轮王如是七宝具足成就,遍行大地无有敌对、无有怨刺、无有诸恼、无诸刀仗。依于正法,平等无偏,安慰降伏。”
王言:“大师!云何名为转轮圣王统四边畔?”
答言:“大王!以王四天下得自在故。”
王言:“大师!云何名为独尊最胜?”
答言:“大王!所出教令无违逆故。”
王言:“大师!云何护法?”
答言:“大王!修十善法,不令邪法杀生等坏,名为护法。”
王言:“大师!云何法王?”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以十善道化四天下,悉令受持离十恶业、行十善道,具足成就,名为法王。”
王言:“大师!彼转轮王依何因得第一夫人宝?云何成就?”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夫人宝与己相对,受最胜乐,名为成就。”
“云何名为受最胜乐?”
“大王当知!彼转轮王夫人身中,常出无价栴檀妙香,口中常出优钵罗华无价之香,身体柔软如迦陵伽鸟——迦陵伽鸟在大海渚,彼诸众生若有触彼迦陵伽鸟者,即得远离身诸疲劳,亦离饥渴并诸忧恼,受最第一无极快乐——转轮圣王见彼夫人所受快乐亦复如是。
“大王当知!彼夫人身寒时能暖、热时能凉,世间无人手能触彼夫人身者。何以故?以离贪心不善业道,依善根因故,一切众生观察敬重,如母、如女、如姊妹故,而彼夫人于转轮王生三种心,何等为三:一者、心常尊奉于王不生异心;二者、心常恭敬于王;三者、心常念转轮王。何以故?以王能离贪心垢故。
“复次,大王!转轮圣王夫人宝者,离于女人五种恶法。何等为五?一者、离于女人无志轻躁之心;二者、离贪余男子心;三者、离于悭嫉妒心;四者、离于非处起贪颠倒之心;五者、转轮圣王命尽彼亦俱尽。
“复次,大王!彼夫人宝有五种功德。何等为五?一者、知念不违王心;二者、能生千子具足;三者、自然姓尊豪贵;四者、能令住处具足一切资生;五者、若王与诸女人受欲乐时,不起嫉妒、瞋恨、恶心。
“复次,大王!彼转轮王夫人成就三种功德。何等为三?一者、离恶口;二者、离邪见;三者、若王余行不在五欲境界不能动心。大王当知!转轮圣王夫人舍身,生于天上。何以故?以离贪嫉故,如是名为转轮圣王夫人功德,令王受于最胜上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彼摩尼宝?”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彼第二摩尼珠宝,得受最胜光明资生无上乐故。”
“云何最胜?”
“大王当知!转轮圣王摩尼珠宝有八种功德。何等为八?第一功德者,彼摩尼宝于夜黑闇放大光明,如秋满月,光明能照一百由旬,至于夏日众生患热,以摩尼宝放光触身,得清凉故。第二功德者,转轮圣王若行旷野无水之处,众生饥渴时,摩尼宝即放八味具功德水,充足饥渴。第三功德者,转轮圣王有所须者,一切皆从摩尼宝出。第四功德者,彼摩尼宝有八楞相,一一楞中出种种光,谓青、黄、赤、白、颇梨、红、紫。第五功德者,彼摩尼宝在所,能令一百由旬所有众生,皆离病苦常得定心,所作善业无空过者。第六功德者,彼摩尼宝所住境界,无诸恶龙能放毒气,雹风、恶雨伤害众生。第七功德者,一切山川、溪谷、沟涧、泉水干竭悉令还复,树林、草木、华果枯悴能令滋茂,钵头摩等池水华林一切具足。第八功德者,彼摩尼宝所在之处,人民无有疾疫诸毒非时死者,至于畜生:虎、狼、师子、蛇、鼠、猫、狸、鹰、鹞之类相食啖者,不起害心。
“复次,大王!转轮圣王千子满足,身体洪壮,勇猛雄杰,降伏世间,随顺王命,能护大法,随顺法行,心能慈愍一切众生,是名转轮圣王摩尼宝用,令王得受最上胜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三轮宝?”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彼轮宝,所住之处自然降伏,得大胜乐。”
王言:“大师!云何名为得大胜乐?”
“大王当知!转轮圣王所有轮宝具足,能有五种功德。何等为五?一功德者,彼轮宝体纯阎浮檀金,具足千辐广五由旬,显现世间如第二日轮。二功德者,彼轮宝去飞腾虚空无能障碍,一日能行八千由旬。三功德者,随顺转轮王心中念欲,诣四天王行四天下——南阎浮提、西拘耶尼、北郁单越、东弗波提——时彼轮宝随王念处,即飞虚空,在前而去,依彼轮力,四兵象马及车步等,一切悉皆飞腾而去。四功德者,所有不伏转轮王者,王若心念,而彼轮宝随所念处即飞而去,悉令降伏。五功德者,彼轮宝势无有敌对,一切小王见者降伏,以转轮王依法修行离瞋心故,是名转轮圣王轮宝之用,令王受于最胜大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四象宝?”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于象宝,受于第一最胜乘乐。”王言:“大师!云何名为最胜乘乐?”
“大王当知!彼大象宝犹如良马,调伏柔软,随自在用,降伏他国。七支善住,所谓四足、首及阴、尾,是七种支善住大力,力能堪敌凡象千数,白如凝雪。譬如帝释伊罗钵罗象,一切凡象无能现前来嗅香者。大王!彼象能于三处有自在用,所谓虚空、水中、陆地。大王!彼象能速疾行,一日三匝行阎浮提。
“大王当知!彼转轮王乘象王者,彼时象王与王心同,随王念处即从而去,行步平正犹如鹅王,不疾不迟、不曲不戾,凡人中行不令惊怖,乃至女人有摩触者,心不瞋娆。至斗战时,极能现大凶害之相,不可侵近。行、住、坐、卧、眠、食、拘系,一丝能掣牵挽去住,随顺无违,是名转轮圣王象宝之用,令王受于最胜乘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五马宝?”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彼马宝,受最迅疾第一乘乐。”
王言:“大师!云何迅疾?”
“大王当知!彼马宝者,色白如彼拘牟头华,天旋轮文遍满身相,不大、不小、不高、不下,身体正足,心性柔软,善能调伏,如帝释王婆罗何马随意去住,一日三遍行阎浮提,无疲劳想。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马宝之用,令王受于第一迅疾上胜乘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六大臣宝?”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得大臣宝,令王闲游,得受第一无事胜乐。”
王言:“大师!云何无事第一胜乐?”
“大王当知!彼大臣者,代王理政一如王心,忧国忘身,不营私务,念护百姓,如养双目,随王所念,如念即办,不碍不着,修行正道,离于非法,随时随处不行恼害,正依王命行十善法,不违善行,不违如法,不违如法义,皆能具足。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大臣宝用,令王得受第一胜乐。”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第七主藏宝?”
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瞋心不善业故,得主藏宝,满王愿心安隐受乐。”
王言:“大师!云何满足安隐受乐?”
“大王当知!彼主藏宝有大功德,一切诸山、深涧、幽谷、旷野、川泽、丘陵、堆埠、坑坎高下不平之处,能以金刚宝、因陀罗宝、摩罗迦多宝、马瑙宝等一切珍宝以用填满,而宝不尽,何况金、银、琉璃、颇梨不在数者。彼主藏宝心常欢喜,无谄曲相,无异心相,不生他恼,一切见者心皆欢喜。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主藏宝用,令王满足一切愿乐。
“大王当知!转轮圣王具足如是七宝用故,王四天下及诸龙王、二种天王——谓四天下、三十三天——共天帝释分座而坐,以依离一瞋恨、恶心、不善业道,得如是等七宝具足,受用胜乐,何况具足行十善道!
“大王当知!转轮圣王复有七种名为软宝,所有功德少前七宝。何等为七?一者、剑宝;二者、皮宝;三者、床宝;四者、园宝;五者、屋舍宝;六者、衣宝;七者、足所用宝。”
王言:“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一剑宝,有何等用?”
“大王当知!彼剑宝者,转轮圣王所王国内,若有心念违王命者,时彼剑宝即从虚空飞往诣彼,彼诸小王见即降伏,拜问剑宝,而彼剑宝不起杀心害一众生,是名转轮圣王剑宝功德,一切国土不加刀仗,自然随顺。”
“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二皮宝?”
“大王当知!彼转轮王所有皮宝者,海龙王皮出大海中,大海商主所持奉献转轮圣王。彼皮宝身广五由旬、长十由旬,体净鲜洁,光曜白日,火烧不焦,水渍不烂,猛风摧岳,吹不能动,体含温凉,能却寒热,随王去处皮宝亦去,而彼皮宝随转轮王所有士众,满十由旬遍覆其上,能作屋舍,充足一切人众所居,而彼人众各得别屋,不相防碍,是名皮宝功德之用。”
“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三床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所有床宝,立能平正安隐不动,不高不下、不广不狭、不长不短、不坤不垤、不坚不软、不涩不滑,柔软得所。若王入禅坐彼床宝,即入解脱禅定三昧;若王欲起贪、瞋、痴心,坐彼床宝即时俱灭;女人见王坐宝床者,即皆得离贪、瞋、痴心,是名床宝功德之用。”
“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四园宝?”
“大王当知!彼转轮王若欲入于禅定之时,入彼园中即得定心;若王欲受五欲乐时,入彼园中,依王所行善业功德,诸天界中所有可乐,华果、诸鸟、泉水、流水、池水、河水、妓乐、歌舞、戏乐之具,于彼天中自然隐没,现于王前。时转轮王亦如诸天受诸欲乐,是名园宝功德之用。”
“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五舍宝?”
“大王当知!彼转轮王若入彼屋,欲见日月彼诸星宿,即彼屋内一切悉见;彼天宫殿所有种种殊异珍玩,悉见无碍;彼诸天中所作妓乐,屋中悉闻;即离忧恼一切疲劳,于睡眠中极受快乐。于其睡中,梦见种种希妙瑞相。寒时暖风,柔软香美;热时凉风,清冷适悦,受快触乐。夜二分眠,第三分起,远离睡眠,起受法乐,第四分中说法教化,是名舍宝功德之用。”
“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六衣宝?”
“大王当知!彼转轮王所有衣宝,无如世间绢布丝缕,纵横文章第一柔软,一切尘垢不能点污,着彼宝衣,即离寒热、饥渴、病瘦、忧恼、疲极。大王当知!而彼衣宝,火不能烧,刀不能割,水不能烂,是名衣宝功德之用。”
“大师!云何转轮圣王足所用宝?”
“大王当知!转轮圣王足所用宝者,所谓靴等,若王著者,涉水不没,如行陆地;入火不烧,如清凉池。王欲游行,步受戏乐,虽复远行百千由旬,不觉疲极,是名足宝功德之用。
“大王!是名转轮圣王七种软宝,是十善中少分习气功德果报,非正具足十善业道。”
王言:“大师!云何名为遍行大地无有敌对?云何名为无有诸刺?云何名为无有诸恼?云何名为无有刀仗?云何名为依于正法?云何平等?云何名为安慰降伏?”
答言:“大王!遍行大地无敌对者,以遍大地得自在故。无诸刺者,以无恶对怨敌刺故。无诸恼者,不以强力威逼人故。无刀仗者,离于刀仗不行损害故。依正法者,以离非法贪瞋痴,使行于正法,化愚闇故。平等者,等慈众生,如念一子不偏护故。安慰降伏者,余王众生各各住处,不移不夺安隐住故。何以故?大王当知!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彼时彼处所有城邑,有诸小王。彼诸小王迎转轮王,而作是言:‘大王当知!此诸大地如是安隐、如是满足、如是大丰、如是大乐、如是无病,衣服、饮食自然而得,无诸苦恼,多诸众生、人民、象马,一切满足,皆是大天圣王所有,随王受用。我等随顺大王教命,无敢违逆。’时转轮王告诸王言:‘汝诸王等,各安汝国,我来为汝,不为国土。汝等当依正法行化,莫依邪法,依平等心,莫依偏心。汝等国内,若邪法起速除灭者,是顺我命,名受汝国;若不除灭,我当与汝极大重罪。’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护诸众生。诸小王者,谓少分王、次少分王、边地王,彼二种王随顺转轮圣王教令。大王当知!如是名为大地国主王化众生。”
王言:“大师!诸余小王依何等法,治国养民得为如法?”
答言:“大王!诸小王等,依王论法,以道治国,护诸众生,除转轮王。何以故?转轮圣王出在世时,彼时众生离诸不善恶贪法心,离颠倒贪心,离邪见心,彼彼诸国无有非法屠猎师等。何以故?依法王法,明识罪福,心不迷闷,不疑于法,动则合理,不生过非故。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转轮圣王依自业力功德护持于彼世,时诸小王论一切不行。”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三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四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王论品第五之二
王言:“大师!于何时中,诸小王等行王论法?”
答言:“大王!于末世时,转轮圣王隐没不现,正法不行,邪法竞兴,众生心恶起三种过:一者、乐于非法贪心;二者、起于颠倒贪心;三者、邪法罗网缠心。彼诸小王自无智慧,退失明解,是故圣人说诸小王治国论法,为行正法护世众生。”
王言:“大师!云何名为乐于非法贪心?”
答言:“大王!于十不善恶业道中生于乐心,是名乐于非法贪心。”
“云何名为颠倒贪心?”
“自己手力得诸资生,依时节得、依正法得、依如法得,不生足心,更求他财,如是名为颠倒贪心。”
王言:“大师!云何名为邪法罗网之所缠心?”
答言:“大王!于诸外道非义论中起义论想;于无益论生利益想;于非法中生是法想;于末世时,非是智者所作论中以为正论,生于信心,熏修邪见,以为福德,是名邪法罗网缠心。”
王言:“大师!以何等法名为王论,令诸小王依彼论法治国理民,是名如法能护众生?”
答言:“大王!离诸颠倒贪欲之心;离诸颠倒瞋恚之心;离诸颠倒愚痴之心,依对治、依实体、依差别、依利益。依对治、依实体者,对所治法,所谓名为不贪善根、不瞋善根、不痴善根。云何能起所治法、能治法?所治法者,谓:放逸心及无慈心;能治法者,谓:行法行王,不放逸心、大慈悲心,知身无常、资生无常,善自观身,见诸过失,能如实知,如是远离受用资生,行法行王,虽得自在不行非法,如是名为不放逸心。
“大王当知!依王论法,不应得物,得不应取;所应得者,非时不敢取。若依时节应得之物,于贫穷人不逼恼取。至于俭难、贼难、返逆难、相害难——如此难时,当起慈心不避危害,护诸众生。于贫穷者施与衣食、于恶行者教以善法,是名慈心。大王当知!依此二法,是则名为行法行王,正护众生,不放逸心、大慈悲心。”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有慈悲心,云何而能治彼恶行诸众生等?”
答言:“大王!彼法行王若欲治彼恶行众生,先起慈心,智慧观察,思惟五法,然后当治。何等为五?一者、依实非不实;二者、依时非不时;三者、依义非无义;四者、依柔软语非粗犷语;五者、依慈心非瞋心。”
王言:“大师!云何依实非不实?”
答言:“大王!如法诘问,取其自言,依实过治,不依不实,是名依实非不实。”
王言:“大师!云何依时非不时?”
答言:“大王!王有力时,彼违王命,应治其罪;若王无力,应止不治,是名依时非不时。”
王言:“大师!云何依义非无义?”
答言:“大王!当问前人,何心起罪?若从恶心,应如法治;若非恶心,不应治罪,是名依义非无义。”
王言:“大师!云何柔软非粗犷语?”
答言:“大王!知此众生所犯王法,但应呵责不合余治,应如其过正说不隐,善说苦言。如是呵责、非不呵责,是名软语、非粗犷语。”
王言:“大师!云何慈心非瞋心?”
答言:“大王!智者知此非但呵责,断此罪过,除却断命,不得割截手、脚、眼、耳、鼻、舌,依于大慈大悲之心,听系闭牢狱,枷锁打缚,种种呵责,夺取资生,驱摈他方,为令改悔,非常恶心舍此众生,是名慈心,非瞋心。”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如是苦他众生,系闭打缚,驱摈他方,而复说言有慈悲心?二法相违。云何名为行法行王?”
尔时大萨遮尼乾子告言:“大王!如此之义,我今为汝说于譬喻。大王当知!譬如父母于恶行子,为念子故,欲令改悔,方便苦治,除不断命、不坏诸根,余打骂等随心苦治,不名舍心、不名恶心、不名恼心,以念子重,为令改悔更不作故;而彼父母不名非法,名为念子,不失慈心。大王当知!行法行王,治诸一切恶行众生,亦复如是,慈心重故,为令改悔,除却断命,不坏诸根,生大慈心,起大悲心,系闭、打缚、恶口、呵骂,夺其资生,驱摈他方,为令改悔,舍恶从善,亦令其余念恶众生不作非法,非常恶心舍此众生,亦不故心为恼众生而行苦切,如是名为行法行王,以慈悲心行恶口等治罪众生,不名非法、不失慈心。是故二行名虽有返,而不相违。”
王言:“大师!何等是恶行众生?”
答言:“大王!恶行众生略说有五,如是应知。何等为五?一者、于王无利益众生;二者、迭共作无利益众生;三者、起逆众生;四者、邪行众生;五者、邪命众生。
“大王当知!于王无利益众生有十一种。何等为十一?一者、返逆众生;二者、教他返众生;三者、与王毒药众生;四者、夺王资生众生;五者、破王所应作事众生;六者、侵夺王妻宫女众生;七者、违王命众生;八者、出王密语众生;九者、觇伺国土众生;十者、骂王众生;十一者、毁呰王众生,如是等。大王当知!是名于王无利益众生。
“大王当知!迭共作无利益众生者,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迭共相杀众生;二者、迭相劫夺众生;三者、迭相侵妻众生;四者、虚妄证他众生;五者、虚妄诳他众生;六者、坏他亲友众生;七者、恶口骂他众生,八者、恶业斗秤欺诳损他众生;九者、迭相毁呰众生;十者、迭相焚烧众生。大王当知!如是等名迭共作无利益众生。
“大王当知!返逆众生者,谓诸边地、城邑、小王、聚落主等,不臣根本大王教命,如是名为返逆众生。”
“大王当知!邪行众生者,谓无戒众生。何等无戒?所谓:具足诸恶律仪,屠儿、猎师,畜养猪、羊、鸡、犬、鹅、鸭、猫、狸、鹰、鹞,钓射鱼鳖,造诸罗网、火坑、毒箭,劫夺虫兽,断害他命,自恣作恶,如是名为邪行众生。
“大王当知!邪命众生者,所谓出家剃除须发,断诸资生修无著行,着诸种种异相衣服,不护禁戒起种种见,行诸异行种种方便,求诸利养非法活命,各各不能自法中住,如是名为邪命众生。”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治彼五种众生?”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治彼罪人不断其命,不行割截眼、耳、鼻、舌、手、足身根,有三种治法。何等三法?一者、呵责以为治罪;二者、夺其所有资生以为治罪;三者、牢狱、系闭、枷锁、打缚、呵骂、驱摈以为治罪。随彼五种作恶众生,上中下罪三种法治,是名行法行王治彼五种作恶众生。”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治彼于王作无利益众生?”
答言:“大王!如是罪人除不断命、不坏诸根,得系闭、牢狱、枷锁、打缚,夺其资生、驱摈他处以为治罪。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行法行王治彼于王作无利益众生之罪。”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治彼迭共作无利益众生?”
答言:“大王!除不断命、不坏诸根,得系闭牢狱、枷锁、打缚,不得全夺所有资生,六分之中夺其一分,驱摈他处。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行法行王治彼迭共作无利益众生之罪。”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治彼起逆众生?”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先以善言如法开示,若闻王命即舍逆心,请罪王所者,王放大恩恕其重罪,依其国土王领之处,不减、不夺亦不驱出。何以故?为令知王有三种事故。何等三事?一者、有信;二者、有恩;三者、大力。未降伏者为令降伏,已降伏者令不更作,欲返逆者令不敢起。大王当知!彼有罪人得免其罪,还伏王位,人民安隐,彼如法王,得福无量,善名流布。若彼罪人闻大王命不肯伏罪,当加重治,不得断命,不坏诸根,尽夺资生、国土、人民,驱摈他处。何以故?为余众生不起逆故。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行法行王治彼起逆众生之罪。”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治彼邪行众生?”
答言:“大王!如是恶人不得断命,不坏诸根,不得驱摈,不得夺其资生之物,惟呵责治罪,而作是言:‘若汝更作如是如是事者,与汝重罪。’是名行法行王治彼邪行众生之罪。”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治彼邪命众生?”
答言:“大王!应当随顺如法僧众。大王当知!若彼比丘破戒邪见,不依正法如实修行,邪命自活者,僧当和合,唤令现前,取其自言。彼若自引所作是罪,随犯轻重当如法治。若彼比丘拒违僧命,不从师友善知识语,恼乱众僧不得修道者,若彼国主是法王者,僧当往语令王教敕,顺从僧命。尔时行法行王先应唤彼破戒比丘,善言劝喻,令顺僧命,若其不从,当集二众现前对实。若得其罪,助如法众,治彼比丘,不得断命,不得割坏一切诸根,不得囚闭,不得枷锁,不得挝打,不得脱袈裟,不得夺其资生之物,得呵责,得驱摈。
“大王当知!若有二众朋党诤讼,依破戒、依邪见、依颠倒邪行、依种种邪命,起种种异诤、种种异说、种种异语。行法行王若自知法、若自知义,应当如法断彼诤事。若彼国王闇钝无知,不自知法、不自知义、不知正法、不知邪法、不知如法众、不知非法众、不知如法语、不知非法语,尔时彼王应问国内大德沙门知法、知义、有大智慧、常行正法利益众生、善知断诤、能如法语者,问其正法知犯非犯。如是知已,然后如法为灭彼诤。大王当知!如是名为行法行王治彼邪命众生之罪。”
王言:“大师!若彼国王闇钝无智,国内多诸沙门、婆罗门,所行各异,互相是非,各各自言:‘我是沙门修正道者,能利众生,我是福田应受供者。’如是各各互相是非。云何得知是真沙门、非真沙门,是正道、是邪道,是如法语、非法语?”
“大王当知!有大沙门释迦子出家为道,得神通证,有大名称如来.应.正遍知,彼诸弟子比丘、比丘尼于彼瞿昙法中住者,是真沙门,能行正道利益众生,是福田者,能知正法,是如法语者。大王当知!除彼沙门瞿昙法外,余诸一切婆罗门等,是名邪道,非实沙门,非法语者,不应取语。何以故?大王当知!彼无正法,云何能得如法之语?”
王言:“大师!若彼国王闇钝无智,不知王论,不行正法,自在作恶,是国王罪谁应当治?”
答言:“大王!彼王自身自罪自治。”
王言:“大师!云何自身而自治罪?”
答言:“大王!彼王当依二法自治。何等二法?一者、依自力;二者、依外力。依自力者,彼王应当如是思惟:‘我今所行为是放逸、为非放逸,为有慈心、为无慈心,为是应作、为不应作,为是善业、为是恶业。’若知所作是不应作、是恶业者,即止不作,生惭愧心,悔过自责,畏恶名称,畏堕恶道,当依二法护惜自身。何等二法:一者、放逸;二者、无慈悲心。如是名为依自智力自罪自治。若王无智不能如是自思惟者,应于国内处处推求有大智慧、善知王论、常行正法、能如实语诸沙门等,王应自往彼沙门所,若不自往,当遣大臣、王子、贵人、人所重者,诣彼沙门宣王渴仰尊重之心,将至王所。若彼来者,王应迎送、礼拜、问讯,尽恭敬心、尽尊重心问沙门言:‘何等善行?何等恶行?行何等法能有利益?行何等法无有利益?我心闇钝,无有智慧,愿为我说。’时彼沙门应当为王广说过去行法行王所行之法、诸王论法,以柔软语语彼王言:‘如是如是法应当奉行,有大利益,谓十善法,不杀生等;如是如是法不应行,无有利益,谓十恶法,如杀生等;如是如是等是行法行王所行之法,王今不知,应舍十恶等恶行法,应行十善等善行法。’闻已受持,如法改悔,若能如是,名依外力自罪自治。”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云何护器世间?”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不焚烧、不破坏、不浇灌,是名护器世间行。何以故?一切皆是作不善业。是故行法行王不应焚烧、破坏、浇灌。城邑、聚落、山林、川泽、园观、宫殿、庄严楼阁,一切行路及诸桥梁、自然窟宅,一切谷、豆、麻、麦、花果、草木、丛林,不应焚烧、不应破坏、不应浇灌、不应斫伐。何以故?以彼诸物皆共有命畜生等有,无不用者,而彼众生无有罪过,不应损其所受用物,令生苦恼。又彼一切外树林等,诸善净天、一切鬼神皆悉共有,于中受用,屋舍、宫殿、庄严楼观诸天共住;又彼园池、屋舍、宫殿、庄严楼观,一切水陆有命诸虫悉皆共用,所谓雀、鼠、鸡、狗、鸠、鸽、鹦、鹉、象、马、牛、羊、猫、狸、蛇、蝎、鹅、鸭、鱼、鳖、乃至一切微细诸虫所共受用。行法行王与诸众生共依止此器世间活,不应破坏,如是名为行法行王护器世间安乐众生。”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无量诸天侍从护王,天力自在能护于人,云何而言人能护天?”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能与彼天正命净食,所谓为说如来正教、甘露法门、禅定解脱、十善道等,令其得离诸恶道苦,以是为护;除诸不善杀生鬼等。何以故?摄在恶命自活众生分故。是故行法行王即身能集无量功德,资益现在、未来,复能集诸善果。大王当知!行法行王不应焚烧、破坏、除灭如来塔庙,及诸沙门净行人等房舍、窟宅、资生之物,园观、楼阁、树林、华果亦不应取,亦不应贷,除欲为利佛法僧者。”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所有臣佐、宰官、禁司,不忧国计但求利己,或从私忿以害公政,或受货财以抂治道,增长百姓迭相欺乱,以强陵弱、以贵轻贱,以富欺贫、以曲抂直,富者获申、贫者受屈,谄佞宰政、忠贤隐退,或时在朝惧危自默,或行求财货用安己,百姓贫苦不堪充济,厌苦思乱不闻王命,斯由臣吏不行忠节,欺上乱下,冒受王禄,如是之人摄在何等众生数中?”
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当知!以其受王名官重禄,舍公念私,不存公政,祸乱之生莫不由之,此是国之最大恶贼。王是法王,不得断命,是故摄在劫夺数中,上品治罪。”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国内若有不孝众生,不念父母生养之恩,舍背父母,与妻子居,所有衣食、病瘦、医药念给妻子,不与父母。父母衰老,出入无力,曾不生忧,亲近扶侍,于其妻子昼夜不离。得一美味,不敢自啖,持与妻子;或偷父母所有财宝,私共妻子欢乐食啖。父母善言,不肯随顺;妻子恶语,信用无舍。或为妻子呵骂父母,或共亲族母女、姊妹、尊卑、上下行于淫欲,无惭愧心。如是众生,摄在何等众生数中?”
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劫夺众生数中,上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当知!父母恩重,至心孝养犹不能报,何况弃舍、违逆教命?是名世间最大劫贼。”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国内有人放逸无慈,于其妻子、奴婢、眷属能行不忍,非法驱使、非时驱使,不应作者强逼令作,至于打骂,无过能行,衣食不充,眠卧无所,唤不及应、走则嫌迟,出言常骂如似怨家。如是之人摄在何等众生分中?”
答言:“大王!摄在邪行众生分中,中品治罪。何以故?大王当知!居家资生奴婢共报有其半分,自分衣食恣意着啖,奴婢之分护惜不与,设令给与不依时节,应多与少常令不足,是名世间最大邪行。”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国内有人于佛法僧作不利益,焚烧、破坏塔寺、形像及诸经书,恶言毁呰,言:‘造作者,无有福利;其供养者,虚损现在,无益未来。’或嫌塔寺及诸形像妨碍处所,破坏、除灭,送置余处。或破沙门净行人等房舍窟宅,或取佛物、法物、僧物、园林、田宅、象马、车牛、驴骡、骆驼、奴婢、僮仆、衣服、饮食、金银、琉璃、车𤦲、马瑙一切珍宝。或捉沙门策役、驱使,责其发调,罢令还俗。或时轻心,弄诸沙门;欲为戏笑,不备时供;虚诳请唤,不与饮食;设与饮食,不及时节,与非法食。或时轻贱、毁呰、骂詈、恶言、诽谤。或以杖木、土块、瓦石及自手卷打诸沙门,或捉刀槊、弓箭、鉾戟斫射伤害,或推水中、或推火中、或推山𡼏、坑陷之中,或放象、马、虎、狼、师子、恶狗毒兽伤害其身。如是恶人摄在何等众生分中?”
答言:“大王!如是恶人摄在恶逆众生分中,上品治罪。何以故?以作根本极重罪故。”
王言:“大师!何者根本罪?”
答言:“大王!有五种罪,名为根本。何等为五?一者、破坏塔寺,焚烧经像,或取佛物、法物、僧物,若教人作、见作助喜,是名第一根本重罪。若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毁呰留难、隐蔽覆藏,是名第二根本重罪。若有沙门信心出家,剃除须发,身着染衣,或有持戒、或不持戒,系闭牢狱、枷锁打缚,策役驱使、责诸发调,或脱袈裟逼令还俗,或断其命,是名第三根本重罪。于五逆中若作一业,是名第四根本重罪。谤无一切善恶业报,长夜常行十不善业,不畏后世,自作教人坚住不舍,是名第五根本重罪。大王当知!若犯如是根本重罪而不自悔,决定烧灭一切善根,趣大地狱,受无间苦。大王当知!以王国内行此不善极重业故,梵行罗汉、诸仙圣人出国而去,诸天悲泣,一切善鬼、大力诸神不护其国,大臣相杀,辅相争竞,四方逆贼一时俱起,天王不下,龙王隐伏,水旱不调,风雨失时。诸龙皆去,泉流河池悉皆枯涸,草木焦然,五谷不熟;人民饥饿,劫贼纵横;迭相食啖,白骨满野;疫毒疫病,死亡无数。时诸人民不知自思所作是过,而怨诸天诉诸鬼神,是故行法行王为救此苦行治罪法。”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若无染心、无恶心者,何故不得慈心断命、割截诸根?”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以无染心、无恶心故,不能得起如是心念:断众生命、割截诸根。何以故?彼法行王见彼众生至于死时,依自业过生瞋恨心,死已命断生恶道中,恶心随逐,长夜不断,是故行法行王不行断命、不坏诸根。何以故?此事难故。若断其命、割截诸根,一作已后不可收故,系闭、枷锁、打缚、呵骂等非永弃舍,是故佛听。行法行王为护众生,若断其命、割截诸根,不名满足护众生者。大王当知!断众生命、割截诸根最是世间大怖畏事故,佛不听行法行王作如是事。”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国内人民所应输王课调物者,为是王物、为是他物?”
答言:“大王!非王自物、亦非他物。何以故?他自手力能作能得,是故非王自己有物;非他物者,以王能护彼众生故,是故非是一向他物。彼众生等立如是法,是故输王,王应得分,非是他物。”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若有人民应输王物而不输王,彼民为是偷盗王物、为非偷盗?”
答言:“大王!非偷王物。彼民贪惜,欺王不输,得无量罪。何以故?以应输物不输王故。”
王言:“大师!于王国内合输物者而不肯输,然王即行鞭杖打责,若取彼物,为是劫夺、为非劫夺?”
答言:“大王!非是劫夺。何以故?大王当知!以王有力能护其难,彼由王护得安自业,应输王物,故非劫夺。”
王言:“大师!若贫穷人应输王物,以无物故,强加鞭打而责其物,为是劫夺、为非劫夺?”
答言:“大王!有人边是劫夺,有人边非劫夺。有人边非劫夺者,彼人若是窳堕懈怠,不勤家业,非法邪淫、樗蒱、棋博如是等戏,输他财物致贫穷者,如是人边,行法行王,鞭打徴责,乃至他边贷物输王,王非劫夺。何以故?王作是念:‘为令彼人更不敢作非法之事,损失财物故。’如是王、民二俱有益。王得益者,库藏满足;民得益者,资生成就。又,得无罪故。”
王言:“大师!何等人边,王是劫夺?”
“大王当知!王虽合得,若知彼人所有家业为贼劫夺,诈亲人夺,非法王夺,失火焚烧,暴风、疾雨、飞沙、雹石坏其家业,或时住处不得安隐,人民走散失没家生,或有虫、螟、雀、鼠、鹦、鹉啖伤五谷,或时复值天旱不熟、水涝不收,如是等缘,家业不立资生坏尽,于此人边应当默然不应徴责,若取此物名为劫夺。何以故?以不慈愍此贫穷人,不名具足护众生故。大王当知!我为此事说一譬喻,智者于中以喻得解。譬如有人欲以饮食供养沙门净行人等,备具种种一切美味,其家忽然失火焚烧、风吹水漂、贼所劫夺,饮食都尽,或为不净恶物所污,不任食啖。诸沙门等食时既至,到施主家见其损失,反助忧苦乞食来与,何心敢责施主饮食。然彼施主,不与饮食亦无有罪。大王当知!行法行王亦复如是。王虽合得,彼人不与,不犯王法,不合打责,如是行法行王在世治化民常愿乐。”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四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五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王论品第五之三
王言:“大师!如是不放逸行法行王成就几法,得名行法行王?”
答言:“大王!成就十法,而得名为行法行王。何等为十?一者、自性成就;二者、眷属有礼;三者、智慧成就;四者、常勤精进;五者、尊重法;六者、猛利;七者、恩厚;八者、善解世间所行法;九者、能忍诸苦;十者、不取颠倒法。
“大王当知!自性成就王者,有于二种功德成就:一者、王子、大臣、长者、居士、城邑聚落所有人民,皆爱重王;二者、无诸一切疾病。
“大王当知!眷属有礼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于王所作事中,即各竞办,不须王忧;二者、谨慎不犯王法。
“大王当知!智慧成就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善知方便,依法善护众生;二者、于欲所作之事自智能知,不依他作。
“大王当知!常勤精进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一切库藏满足;二者、无诸一切怨贼,欢喜安住。
“大王当知!尊重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常行一切善法无有休息;二者、能化恶行众生。
“大王当知!猛利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于心所欲求事速能满足;二者、发心所欲作事,不久思惟即成如法。
“大王当知!恩厚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所有眷属乐王;二者、大臣、一切人民皆信重王。
“大王当知!善解世间所行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能知恶行众生、善行众生;二者、王应民边得物不令有失。
“大王当知!能忍诸苦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于王所欲行事能满成就;二者、不畏诸苦恼事。
“大王当知!不取颠倒法王者,亦有二种功德成就:一者、自能进趣胜道;二者、常不离善知识。
“大王当知!成就如是十种功德者,名为成就行法行王。”
王言:“大师!成就如是十种功德,而得名为行法行王者,若其国内有逆贼主,具四种兵,与法行王斗诤国土,及外国王来相侵夺,欲与大斗,集四部兵一切现前,行法行王云何与彼而共斗战?”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当应思惟,于三时中出三方便,入阵斗战。何等三时?谓初入时、中入时、后入时。大王当知!初欲入时作方便者,行法行王若见逆王,尔时复作三种思惟:一者、思惟此返逆王所有兵马为与我等,为当胜我?若与我等共斗战者,俱损无益;若其胜我,彼活我死。如是念已,应觅逆王所有亲友及善知识,当令和解灭此斗诤。二者、行法行王,见彼逆王与己平等及胜己力者,心自思惟,不应与战,当与其物求灭斗诤。三者、若见逆王多有士众、眷属、朋党、象马车步四兵力胜,行法行王士众虽少,能以方便现大勇健难敌之相,令彼逆王生惊畏心以灭斗诤,如是名为于初时中思惟三种方便之用。
“大王当知!若以亲友与物惊怖,如此三事,不能灭彼斗诤事者,行法行王尔时复起三种思惟入阵斗战。何等三种:一者、思惟此返逆王无慈悲心,自杀众生,余人杀者亦不遮护,我今不令如此相杀,此是初心护诸众生。二者、思惟当以方便降伏逆王,士、马、兵众不与斗战。三者、思惟当以方便活系、缚取不作杀害。生此三种慈悲心已,然后庄严四种兵众,分布士马唱说号令,简选兵众分作三品,于上品中有上、中、下,以上品中下勇猛者列在于前,次列第二中品健者,次列上品最健兵马分在两厢,令护步众不生畏心。行法行王处在军中,与最上品象马车步猛健众俱,如是入斗。何以故?有五种事能令大军竞进不退。何等为五?一者、惭愧王;二者、畏王;三者、取王意;四者、令众背后无畏;五者、令念报国王恩,如力如分,不生退转,能勇战斗。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设是方便入阵斗战,尔时虽复杀害众生,而彼王得轻微少罪,非决定受,忏悔能灭。何以故?彼法行王为欲入战,先生三种慈悲心故,虽作此恶得罪轻微,非决定受。
“大王当知!彼法行王为令众生,为护沙门、护沙门法,为护妻子、族姓、知识,能舍自身及资生物,作如是业,因此事故,彼法行王得无量福。大王当知!若为护国、养活人民,兴兵斗战,彼时国王应当先发如上三心,敕令主将一依王教,如是斗者有福无罪。”
王言:“大师!行法行王生几种心,常能如是护诸众生?”
答言:“大王!行法行王于诸众生生八种心。何等八种?一者、念诸一切众生如念子想;二者、念于恶行众生如病子想;三者、常念受苦众生生大慈心;四者、念受胜乐众生生欢喜心;五者、念于怨家众生生护过想;六者、能于亲友众生生覆护想;七者、能于资生之中生如药想;八者、能于自身生无我想。
“大王当知!念诸众生如念子想者,起二种心:一者、能如父母念子遮护诸恶;二者、常于一切众生不舍慈心。
“大王当知!念恶行众生如病子想者,起二种心:一者、能忍如世病人骂诸良师,良师不生瞋恨之心;二者、为断一切过失行如是心。
“大王当知!念受苦众生生大慈心者,起二种心:一者、能于诸急难中救免其苦;二者、能与胜安隐乐。
“大王当知!于受乐众生生欢喜心者,起二种心:一者、能于他财物中、他资生中不生贪心;二者、于他富贵胜乐不生嫉心。
“大王当知!于怨家众生生护过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常念断彼过因远离怨家;二者、能于怨家众生生亲友心,何况其余非怨家者。
“大王当知!于亲友众生生覆护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念令亲友坚固;二者、念令一切众生不生怨憎。
“大王当知!于资生中生药想者,起二种心:一者、有欲不行邪淫;二者、能于色香味中随世受用不生贪着。
“大王当知!于自身中无我想者,起二种心:一者、往诣沙门大智人边问法;二者、闻法如说修行。
“大王当知!行法行王常念思惟如是八法故,不求资生,而世间人自然奉献珍奇异物国内无者,库藏盈溢;而诸世间非法恶王,鞭打百姓逼恼索者,了无其一。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行此八法者,于所作业,岁时日月、星宿、节朔常与吉会。一切非人、诸恶邪鬼欲觅其便,无能得者。于其国内风雨以时,五谷丰熟,人民饱足无饥渴想,一切诸虫、雀鼠、龙雹能与世间作无利者,悉皆息灭。若有怨贼在其国内,一切即依自业罪过受诸苦恼,依自业尽、依自业灭。
“大王当知!行法行王若能如是护诸众生、护器世间者,不负一切世间众生、诸善行人、智慧人、圣人,一切众生无能呵责者。何以故?无罪过故。大王当知!如是善行王若命终时,当生天上,受彼诸天妙境界乐。”而说偈言:
“重法不放逸, 常念利众生,
眷属有礼法, 善能知他行,
自身常清净, 离诸无益业,
彼王胜世间, 名行法行王。
貌重言常和, 于善勤精进,
善能知世间, 一切诸伎艺。
以常不懈怠, 方便护世间,
众生得安乐, 无有苦恼者。
常乐利益他, 将护一切心,
出口说爱语, 安隐决定言。
知过有功德, 知胜知不如,
如是王能共, 众生受安乐。
于他平等心, 能舍物解义,
诸臣及眷属, 一切爱乐王。
具足善众集, 常有大势力,
如是正法王, 能久住王位。
慈心离杀生, 布施断偷盗,
正欲防邪淫, 实言止妄语,
和合除两舌, 软语遮恶口,
正说治绮语, 净命对饮酒,
净心舍三毒, 受妙天王位,
大王应当知, 常善护诸戒。”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请食品第六
尔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所说法已,心大欢喜,即语萨遮尼乾子言:“大师仁慈不遗我国,今此旷野不可停止,愿降神德,将诸大众与我俱诣宫内寝息。何以故?我今心念欲为大师及诸大众设于时供。”
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善哉!善哉,大王!欲与我食,今正是时。何以故?大王当知!我从远来,道路疲极,常多饥渴,日时已至,我受王请。”
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受其请已,心大欢喜,即以萨遮尼乾子及诸大众置在于前,王与四兵导从前后俱入王宫。入已,王请萨遮尼乾子坐王七宝庄严间错无价宝床,余诸一切尼乾子众随所应坐,悉皆令坐。萨遮尼乾子受坐已,严炽王即生至心、恭敬心、尊重心、希有心,自手供给萨遮尼乾子及诸大众百味饮食,极令饱足,恣意令取丰满盈溢。萨遮尼乾子食已,严炽王即以价直百千万亿上下衣服,奉施萨遮尼乾子,余弟子众所应得者,悉皆施与上下衣服。
尔时萨遮尼乾子食食讫已,摄诸钵器,澡漱清净,即语严炽王言:“大王当知!王今至心奉施沙门饮食、衣服,福不可量。今且略说十五功德。何等十五?一者、闭塞悭贪之心;二者、能开布施心手;三者、能灭无布施福邪见之心;四者、能生果报不亡正见之心;五者、随顺善知识人;六者、远离下无智人;七者、能开诸善道门;八者、能闭诸恶趣门;九者、能种善根种子;十者、能拔不善根栽;十一者、能渐薄一切诸烦恼结;十二者、能增长一切诸善根分;十三者、能饱足一切诸持戒人;十四者、能应为自身所作已作;十五者、能为利益他应作已作。何以故?大王当知!能施布施得大富,施好色食,后得妙色,观者无厌;施好香食,后得名称世间普闻;施美味食,后得资生过诸世间种种胜妙;施乐触食,后得手脚细滑、柔软;施能至心,后得一切世人亲爱、恭敬、供养;自手布施,得多僮仆围绕给侍;依时节施,随心所须应时即得;以爱物施,后得胜妙资生境界;不损害施,后得资生坚固,不坏、不疲劳;施安坐,受报眷属常爱;与饮食者,后得大力自在无碍;与衣裳者,得好妙色世间敬爱;施灯明者,得明净眼,无诸病坏;施伎乐者,得耳不聋,常闻妙声;施诸乘者,常得安乐,辇舆随身;施汤药者,得无疾病,形色肥鲜;施屋舍者,离诸恐怖,得安隐乐;布施法者,后得不死甘露法药;离杀生者,后得长寿,命不中夭;离劫盗者,后得大富,资生无尽;离邪淫者,后得好妻,他不能夺;离妄语者,后得实报,不被他谤;离两舌者,后得和合,眷属无诤;离恶口者,后得常闻,胜妙音声;离绮语者,有所言说他人受用;离贪心者,得不增上厚重贪心;离瞋心者,得不增上厚重瞋心;离邪见者,得不增上厚重痴心;离憍慢者,生豪贵家,得人尊敬;离瞋心者,得身端正,见者爱乐;离嫉心者,得大威力,所愿皆成;离悭心者,生处富足,资生无乏;离非处淫者,得胜诸根,具丈夫相。大王当知!施饮食者,即是与命与色与力与乐与辩。大王当知!施主爱众生,智者赞叹,名闻十方,入诸大众心不怯弱;若命终已,生上天中受妙境界,于最后身得无上道。”
尔时萨遮尼乾子而说偈言:
“至心持戒人, 能生欢喜心,
时食施沙门, 来世得七福。
得胜色命力, 乐辩才乐说,
生天善道中, 终得至涅槃。
所为事布施, 毕竟得彼事,
为求乐布施, 后毕得安乐。
施福最胜乐, 所求者毕成,
当生天人中, 及色无色界。
智慧圣施主, 若修精进行,
毕竟尽诸苦, 得上胜智慧。
以作无量福, 天魔魔眷属,
行恶不善者, 不能作障难。
以故常布施, 求三种胜事,
善道及富贵, 能证无上道。”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问罪过品第七
尔时,严炽王即生是心:“萨遮尼乾子所说法者,皆是随顺如来正法,作是思惟。我今当问萨遮尼乾子,于如来所有尊重心不?”尔时严炽王作是念已,即移座处,更敷下座,恭敬而坐,问萨遮尼乾子言:“大师当知!我有少疑,今欲请问,为见听不?”
尔时萨遮尼乾子答言:“大王!随汝所问,我当为汝分别解说,令得开解。”
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听其问已,即作是言:“大师!世间颇有众生于众生界中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能雨婆罗门聪明大智,利根黠慧,善知星宿,善知祭祀种种诸天,善知咒术,善知事火,善知天文日月八星,善知天雨石雹灾害,善知地动吉凶变异,善知日月运蚀殃灾,善知年岁国土丰俭,善知世间安隐破坏,彼婆罗门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能雨婆罗门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能雨婆罗门常多淫欲,喜侵他妻。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侵他妻。何以故?大王当知!侵他妻者,现在未来多受苦恼,一切天人之所呵责。”而说偈言:
“自妻不生足, 好淫他妇女,
是人无惭愧, 常被世呵责。
现在未来世, 受苦及打缚,
舍身生地狱, 受苦常无乐。”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颇罗堕婆罗门,聪明大智、利根黠慧,知法知礼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颇罗堕婆罗门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颇罗堕婆罗门常多睡眠。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睡眠。何以故?大王当知!多睡眠人退失诸行,失于世间出世间法,妨碍智慧离诸烦恼。”而说偈言:
“若人多睡眠, 懈怠妨有得,
未得者不得, 已得者退失。
若欲得胜道, 除睡疑放逸,
精进策诸念, 离恶功德集。”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此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黑王子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大威力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黑王子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黑王子多诸嫉妒。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嫉妒。何以故?大王当知!若有人得生富贵家,资财丰足,不肯布施,怀嫉妒心,如是之人,于资生中不取坚固,彼人空手命终即去生饿鬼中,生彼处已,受诸种种饥饿苦恼。”而说偈言:
“惜财不布施, 藏积恐人知,
舍身空手去, 饿鬼中受苦。
饥渴寒热等, 忧悲常煎煮,
智者不聚积, 为破悭贪故。”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此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胜仙王子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大威力而不怯弱,好行布施有大威德,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胜仙王子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胜仙王子多作杀生。大王当知!有黠慧者不应杀生。何以故?大王当知!杀生之罪得短命报,命终生于地狱、畜生、饿鬼之中。”而说偈言:
“杀生无善报, 短命多诸疾,
来世生恶道, 具受种种苦。
欲离诸苦恼, 未来求胜乐,
应当护他身, 如爱自己命。”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无畏王子聪明大智、利根黠慧,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无畏王子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无畏王子慈心太过。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慈心太过。何以故?大王当知!若王、王子慈心太过者,彼王、王子国内多有群贼乱民,不可遮护,多有仇难。”而说偈言:
“若王及王子, 慈悲心太过,
长贼多欺诳, 民怖王命危。
王应思此过, 筹量行慈悲,
念世间受苦, 舍离太过心。”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天力王子聪明大智、利根黠慧,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天力王子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天力王子饮酒太过。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饮酒太过。何以故?大王当知!饮酒太过,忘失诸事,障修大道,失于世间、出世间利。”而说偈言:
“饮酒多放逸, 现世常愚痴,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来世常闇钝, 多失诸功德,
是故黠慧人, 离诸饮酒失。”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婆薮天王子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大威力,心不怯弱,常好布施,有大威德,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婆薮天王子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婆薮天王子了达诸事而行事太迟。大王当知!有黠慧人不应行事太迟。何以故?大王当知!行事太迟者,不及时节,多失诸利,令斗诤事坚固难灭。是故大王!黠慧之人有所作事,不失时节,不应太迟。”而说偈言:
“行事太迟人, 多失所作业,
未得者不得, 已得者便失。
应舍迟行事, 慕速及时节,
过时不得利, 是故多所失。”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大仙王子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大威力,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大仙王子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大仙王子贪心太过,为颠倒覆心,常夺他财。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过贪。何以故?大王当知!过贪之人不为一切众生亲附,舍此身命即生地狱。”而说偈言:
“贪人多积聚, 得不生厌足,
无明颠倒心, 常念侵损他,
现在多怨憎, 舍身堕恶道。
是故有智者, 应当念知足。”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大天王子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大威力,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大天王子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大天王子轻躁、戏笑,放逸太过。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轻躁放逸太过。何以故?大王当知!放逸太过者,能障奢摩他、毗婆舍那法,此戏笑之罪是恶道因。”而说偈言:
“戏笑垢染心, 心不住三昧,
为智者所呵, 行善不解脱。
欲得速利益, 应离诸放逸,
现世无安隐, 失名称功德。”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憍萨罗国波斯匿王聪明大智、利根黠慧,而有罪过。”
王言:“大师!彼波斯匿王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此波斯匿王啖食太过。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啖食太过。何以故?大王当知!啖食太过者,体难回动,懒惰懈怠,所食难消,远离现在、未来二世善法利益。”而说偈言:
“啖食太过人, 身重多懈怠,
现在未来世, 于身失大利。
睡眠自受苦, 亦恼于他人,
迷闷难寤寤, 应时筹量食。”
王言:“大师!世间颇更有诸众生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罪过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如是众生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众生者即王身是,大王亦甚聪明大智、利根黠慧,有大威力,心不怯弱,好喜布施,威德具足,亦有罪过。”
王言:“大师!我之所有罪过云何?”
答言:“大王!大王之罪太极暴恶,大王太严、大王太忽、大王太䩕、大王太卒。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太恶。何以故?大王当知!若王、王子性太恶者,彼为一切多人不用、多人不爱、多人不喜,乃至父母亦不喜见,何况余人大臣、王子、长者、居士等,是故大王,黠慧之人不应太恶。大王当知!有黠慧人所欲作事,应当安详,不应太卒。”而说偈言:
“若王行恶行, 瞋心不见事,
动则怖众生, 乃至父母畏,
何况余非亲, 而当有念爱?
大王应当知, 智者舍瞋恚。”
尔时严炽王在坐对面,闻大萨遮尼乾子毁呰自身,心生不忍、瞋心、恚心、懊恼心、无欢喜心、生毒害心即作是言:“萨遮尼乾子!汝今云何于大众中说我过恶,毁呰于我。我从昔来,无人敢正看我面者,汝今毁我罪应合死。”作是语已,以瞋恚心告诸臣言:“汝当捉此说不爱语、愚痴沙门,断其命根。”
尔时萨遮尼乾子惊怖毛竖。语严炽王言:“大王!汝今莫速卒作如是恶事,不饶益我!我有善言,愿王暂时施我无畏,听我所说。”
王言:“沙门!与汝无畏,所欲说者,汝当速说。”
萨遮尼乾子言:“大王当知!我亦有罪。”
王言:“沙门!何者汝罪。”
萨遮尼乾子言:“大王当知!我罪过者,由太实语、不虚语、称事语,以我如是大恶人前、可畏人前、急性人前、无慈悲人前、卒作事人前,如是恶行人前说如实语。大王当知!黠慧之人不应一切时、一切处常说实语。何以故?有不饶益故。大王当知!黠慧之人应当善观可与语人、不可与语人,应当善知可语时、非语时,应当善知可语处、非语处,然后说语。何以故?大王当知!实语人者,世人不爱,世人不喜,智者不赞叹,世间痴人瞋。”而说偈言:
“智者不知时, 卒随意说实,
彼人智者呵, 何况无智者。
智者一切处, 亦不皆实语,
是实憍尸迦, 实语入恶道。”
尔时严炽王闻萨遮尼乾子说自身过,即便开解,心生欢喜,白萨遮尼乾子言:“大师!师无罪过,由我太卒。今闻师教,如闇得灯、如盲得眼,常当受持。我今忏悔,愿师于我莫舍实语。”而说偈言:
“我实愚痴闇, 不识知识语,
是故生恶心, 出如是恶口。
我今圣人前, 忏悔如是罪,
愿愍诸众生, 令我罪除灭。”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五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六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一
尔时严炽王闻萨遮尼乾子所说,得欢喜已,更问所疑,作如是言:“大师!今此众生界中、众生聚中,颇更有人聪明大智、利根黠慧、知法非法无过失不?”
答言:“大王!有此众生无诸过失。”
王言:“大师!今者谁是?”
答言:“大王!此沙门瞿昙释家子。生释王家,出家为道。大王当知!如我有四围陀经中说,彼释种沙门瞿昙无有过失。所谓生在大家不可讥嫌。何以故?以是转轮王家生故。种姓豪贵不可讥嫌。何以故?以甘蔗姓种家生故。福德庄严不可讥嫌。何以故?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身故。具足实事不可讥嫌。何以故?以具持戒、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毕竟成就故。是故知彼沙门瞿昙无有过失。
“大王当知!彼释种子沙门瞿昙,若不舍家出家为道者,当作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当行法行而为法王。具足七宝——轮宝、象宝、马宝、如意宝、夫人宝、大臣宝、主藏宝,千子具足——勇猛雄杰有丈夫相,身诸威德无可嫌毁,力能降伏他诸军众,具足成就转轮王相,于四天下而得自在,无与等者。于此大地无诸怨刺、无诸恼害、无有刀杖,依法降伏,行于平等自在而住。而彼王子沙门瞿昙不乐如是世间之乐,舍家出家,勇猛精进行大苦行,日食一麻或食一米,心不懈怠六年苦行,成等正觉,坐于道场菩提树下,降诸魔力,一心念于相应智慧,所有应知、所有应得、所有应见、所有应觉、所有应证,彼诸一切所应得法,不从师学,自智即能如实觉知,是故知彼沙门瞿昙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无与等者,何况有胜彼沙门瞿昙无等等、无胜等,是故彼无一切过失。何以故?以彼沙门瞿昙家姓无等、形色无等、智慧无等,是故无过失。”重说偈言:
“家色生姓胜, 诸相百福胜,
八十种妙好, 庄严佛自身。
六年修苦行, 坐于菩提树,
降伏诸魔众, 逮得一切智。
是诸天人师, 常念利世间,
慈悲心平等, 救苦无怨亲。
波罗㮏城说, 四谛相应法,
无我命众生, 是故无过失。”
尔时严炽王语大萨遮尼乾子言:“大师!应说何者是如来三十二大丈夫相,以是三十二相庄严身故,得大丈夫师子王名?”
尔时大萨遮尼乾子告严炽王言:“大王!今当一心谛听,当为汝说!”
王言:“大师!愿乐欲闻。”
萨遮尼乾子言:“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三十二相者:一者、沙门瞿昙足下平满,蹈地善住;二者、沙门瞿昙足下具足千辐轮相;三者、沙门瞿昙手脚柔软,如天劫贝;四者、沙门瞿昙诸指纤长;五者、沙门瞿昙指皆网缦;六者、沙门瞿昙足跟圆满;七者、沙门瞿昙足趺上隆;八者、沙门瞿昙鹿王踹相;九者、沙门瞿昙身相端严;十者、沙门瞿昙马王阴藏;十一者、沙门瞿昙一孔一毛不相杂乱;十二者、沙门瞿昙发如青妙净琉璃色;十三者、沙门瞿昙身毛上靡;十四者、沙门瞿昙皮如金色;十五者、沙门瞿昙皮肤细软;十六者、沙门瞿昙七处平满;十七者、沙门瞿昙两肩圆厚;十八者、沙门瞿昙两肩高峻圆如金山;十九者、沙门瞿昙身体广长;二十者、沙门瞿昙身圆正直如尼拘树王;二十一者、沙门瞿昙颊如师子;二十二者、沙门瞿昙四十齿满;二十三者、沙门瞿昙齿间明密;二十四者、沙门瞿昙齿方齐平;二十五者、沙门瞿昙齿白如雪;二十六者、沙门瞿昙舌得上味;二十七者、沙门瞿昙舌能覆面;二十八者、沙门瞿昙声如梵声;二十九者、沙门瞿昙眼如牛王上下俱瞬;三十者、沙门瞿昙目相鲜明如青莲华叶;三十一者、沙门瞿昙额上毫相功德满足;三十二者、沙门瞿昙头相高显无见顶者。大王当知!此沙门瞿昙三十二相,沙门瞿昙以此三十二相庄严身故,说名大丈夫师子王。”而说偈言:
“顶高相微妙, 最胜庄严身,
发如青琉璃, 色净轮右旋,
眼瞬如牛王, 青莲华叶形,
是故瞿昙身, 皆叹不可嫌。
瞿昙微妙声, 过诸梵世音,
如彼迦陵伽, 众鸟悉非伦。
舌能覆面门, 净如莲花叶,
妙相过群生, 是故世无及。
舌根得上味, 诸味无差别,
速成妙相人, 故佛无过失。
瞿昙齿功德, 一切无与等,
明净如珂雪, 齐平无差跌。
颊相称上广, 方如师子王,
唇色众叹美, 喻如频婆果。
两肩相高显, 前后俱团圆,
神光曜众目, 峻美如金山。
瞿昙身诸相, 三十二庄严,
上下体圆满, 如尼拘树王。
瞿昙身广长, 善住不可嫌,
智者常渴仰, 乐观无厌心。
瞿昙功德体, 七处俱满足,
皮色常晖鲜, 如阎浮檀金。
身毛细柔软, 尘垢无能染,
生则轮右旋, 相着俱上靡。
发净色青美, 厚满不偏布,
是故瞿昙相, 过诸世间姿。
瞿昙身正直, 坐立无委曲,
马王阴藏相, 亦如大龙王。
胫如鹿王踹, 粗细上下均,
是故智者观, 无有疲厌心。
手足指网缦, 内外常鲜明,
甲如赤铜叶, 指如铜擆形。
足趺上丰高, 体满如珂圆,
脚跟相端严, 圆满无高下。
诸指皆纤长, 屈申相柔软,
足下平善住, 蹈地常安隐。
此是瞿昙福, 功德诸相山,
依此功德聚, 显成瞿昙身。
如是功德身, 过天人世间,
如彼净满月, 显于众星中。
瞿昙丈夫相, 功德庄严身,
大悲自在现, 能利诸世间。
法身净无垢, 无量诸功德,
如是诸妙相, 唯瞿昙境界。”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八十种好?百福功德以是相好庄严身故,名为如来百福庄严功德相身。”
答言:“大王!我今为成此事说喻。大王当知!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摄四生众生,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等众生假使一时得于人身,得人身已,彼一一众生皆修十善,成就转轮圣王福德。彼诸众生所修成就转轮圣王福德之聚,彼一一福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一毛孔中下相功德;如是一毛孔中功德,余一一毛孔所有功德亦复如是。大王当知!如是一切毛孔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身中所有一好功德;如是一好功德,余一一好功德亦复如是。
“大王当知!如是一切诸好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身中所有大丈夫相一相功德;如是一相功德,余一一相功德亦复如是。大王当知!如是三十二相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眉间白毫一相功德。如是眉间白毫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丈夫相中一顶相功德。大王当知!如是顶相功德,更增百千万亿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丈夫相中一法䗍声功德,沙门瞿昙以此法䗍声功德故,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彼一一众生言音不同,一时各各作百千种种种异问,彼一一众生所问之事,余不重问,能以一念相应智慧,以一音答尔所众生,能令一时各得其解。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以此功德庄严身故,名为成就大丈夫相,是故瞿昙成就百福功德身相,是故瞿昙成就梵王法䗍妙声。”而说偈言:
“瞿昙功德身, 百福相住持,
导济诸群生, 故号天人师。
见闻及受物, 其福不可量,
瞿昙出世间, 饶益诸众生。
众生界差别, 随类各异问,
瞿昙一念智, 一音答令解。
瞿昙现世间, 能以梵音声,
转最上法轮, 令天人苦尽。”
尔时严炽王问萨遮尼乾子而说偈言:
“大师向说名, 如来诸小相,
愿为诸众生, 及我分别说。”
尔时萨遮尼乾子答严炽王言:“大王!汝能为诸众生显发如来功德小相多有利益,汝今谛听,我当一一分别显说沙门瞿昙八十种好。依彼诸好,广宣瞿昙诸功德相,如秋满月现众星中。何等八十?一者、沙门瞿昙头相端严上下相称;二者、沙门瞿昙头相满美如摩陀罗树果;三者、沙门瞿昙发长弱美如委黑丝;四者、沙门瞿昙发缕条理不相杂乱;五者、沙门瞿昙发毛婉转䗍文右旋;六者、沙门瞿昙发色光泽如青琉璃;七者、沙门瞿昙眉长皎洁如月初生;八者、沙门瞿昙眼相长广如青莲华叶;九者、沙门瞿昙耳埵轮成如似垂露;十者、沙门瞿昙鼻修高直孔相不现;十一者、沙门瞿昙口气香洁嗅者无厌;十二者、沙门瞿昙舌色光赤如赤铜鍱;十三者、沙门瞿昙舌相细滑薄利柔软;十四者、沙门瞿昙唇色红赤如频婆果;十五者、沙门瞿昙牙白纤利光曜面门;十六者、沙门瞿昙面色华艳光如明镜;十七者、沙门瞿昙面貌上下广狭相称;十八者、沙门瞿昙面貌丰美如似满月;十九者、沙门瞿昙面貌端正,殊特可美;二十者、沙门瞿昙身体常净,尘垢不染;二十一者、沙门瞿昙身体净软如练春华;二十二者、沙门瞿昙洪身正直如帝释幢;二十三者、沙门瞿昙身诸文相福德超绝;二十四者、沙门瞿昙身体柔润如涂膏泽;二十五者、沙门瞿昙身相粗细如尼拘树王𦟛圆得所;二十六者、沙门瞿昙身诸相好无能嫌者;二十七者、沙门瞿昙身力无敌如那罗延;二十八者、沙门瞿昙威仪容止进退有法;二十九者、沙门瞿昙身诸相好,一切众生乐观无厌;三十者、沙门瞿昙身诸形相,恶众生见生欢喜心;三十一者、沙门瞿昙行步容仪,众生见者观无厌足;三十二者、沙门瞿昙回身顾视如大象王;三十三者、沙门瞿昙身动威相如师子王;三十四者、沙门瞿昙身相凝重无轻举相;三十五者、沙门瞿昙身相广大不可度量;三十六者、沙门瞿昙身相广长无短小相;三十七者、沙门瞿昙光轮遍身周匝一丈;三十八者、沙门瞿昙身诸光相照曜十方;三十九者、沙门瞿昙身相尊重见者归伏;四十者、沙门瞿昙皮肤细密常有光泽;四十一者、沙门瞿昙皮肤平满无老皱相;四十二者、沙门瞿昙身色光明曜,众生目不能正观;四十三者、沙门瞿昙身色光明昼夜无异;四十四者、沙门瞿昙身诸毛孔常出妙香;四十五者、沙门瞿昙形貌威德过诸世间;四十六者、沙门瞿昙身诸筋脉深隐不现;四十七者、沙门瞿昙骨节相连如似钩锁;四十八者、沙门瞿昙身毛细软一一右旋;四十九者、沙门瞿昙毛色光曜如阎浮檀金;五十者、沙门瞿昙手足赤白如蔙花色;五十一者、沙门瞿昙手足鲜净常有润泽;五十二者、沙门瞿昙十指纤长𦟛圆可美;五十三者、沙门瞿昙踝相不现平无高下;五十四者、沙门瞿昙踹骨坚长上下满好;五十五者、沙门瞿昙手足圆满无有高下;五十六者、沙门瞿昙手指柔软内外受握;五十七者、沙门瞿昙手所有文细现深隐;五十八者、沙门瞿昙手所有文正直分明;五十九者、沙门瞿昙手所有文文不中断;六十者、沙门瞿昙指甲薄润如赤铜色;六十一者、沙门瞿昙立不倾斜平正得所;六十二者、沙门瞿昙住立安隐无能动者;六十三者、沙门瞿昙身动威势如师子王;六十四者、沙门瞿昙回身顾视如大象王;六十五者、沙门瞿昙行步平正无有倾曲;六十六者、沙门瞿昙行步安详如似象王;六十七者、沙门瞿昙动足去步如白鹅王;六十八者、沙门瞿昙行不履地轮相炳着;六十九者、沙门瞿昙九孔门满相皆具足;七十者、沙门瞿昙腹小不现;七十一者、沙门瞿昙脐孔深圆;七十二者、沙门瞿昙声响调和粗细俱美;七十三者、沙门瞿昙妙声远彻随闻无障;七十四者、沙门瞿昙所有言音随众生意,闻皆和悦;七十五者、沙门瞿昙语随方音不增不减;七十六者、沙门瞿昙说法应机无有差谬;七十七者、沙门瞿昙语能随俗方音为说;七十八者、沙门瞿昙一音说法,令诸异类一时俱解;七十九者、沙门瞿昙随有因缘次第说法;八十者、沙门瞿昙胸有万字示功德相。大王当知!是名沙门瞿昙八十种好庄严成就功德相身,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莫能有者,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地主听我说, 如来八十好,
以是诸相好, 庄严瞿昙身。
瞿昙甲圆好, 形如半竹筒,
美艳赤铜色, 光泽如油涂。
指间肉平满, 次第均无差,
手文齐正直, 深细相分明。
脉深无异相, 唇色如频婆,
脚善住无差, 是故常安隐。
踝骨隐不现, 高下难分别,
手中相明显, 示现诸功德。
舌相妙柔软, 如天新华绵,
薄如赤铜叶, 光色常晖鲜。
诸节皆深隐, 妙相甚难见,
两手过双膝, 天人皆赞叹。
妙声甚深远, 犹如大龙王,
如天中雨雷, 声微妙最胜。
瞿昙满月身, 实相净相应,
妙形善端美, 上下俱𦟛圆。
永尽恶身相, 满足诸功德,
膺满如师子, 一一好差别。
手足善光泽, 皮如金色鲜,
如是诸功德, 一一不可嫌。
身相次第好, 离诸粗涩触,
脐轮相圆正, 孔深无洼曲。
一切诸身分, 功德所集成,
诸行皆清净, 光明离闇浊。
如是功德身, 善备不可嫌,
以是诸世间, 乐观无厌足。
起如大龙王, 奋迅动重渊,
步如牛王相, 威如师子转。
身相甚柔软, 骨节不相违,
趋进如鹅王, 不疾亦不迟。
腹相小不现, 胁柔软肋平,
毛右旋熠耀, 光色如流电。
行步及去来, 诸相甚端妍,
离随瞋恚爱, 成就诸好因。
瞿昙无诸恶, 万相表吉祥,
离于黄黑等, 不好诸黡相。
眉如月初生, 色如金精黑,
净眼无妒眼, 广眼曜如星。
面门方圆好, 妙声吐和音,
诸相过群生, 离诸烦恼缠。
眉相甚妍美, 鼻高如悬筒,
双目相广长, 如青莲花叶。
眉齐不相离, 相满圆如规,
齿高次第利, 二牙光面门。
身毛无参差, 咽颈离高下,
是故瞿昙相, 天人无等者。
头圆如伞盖, 缺骨顶夷平,
皮额俱不皱, 如珂体圆实。
瞿昙毛细滑, 不乱亦不散,
宛转轮右旋, 常出诸妙音。
瞿昙毛鲜洁, 尘垢不能染,
如彼净琉璃, 不为淤泥点。
瞿昙毛满足, 一一次第住,
如多楞祇草, 齐细不相绕。
瞿昙毛细软, 如蜂王腹毛,
离病衰老相, 发甲不变白。
瞿昙胸相满, 亦如师子坐,
如鱼如高幢, 亦如金刚钩。
如似立金瓮, 如画还复旋,
如钵头摩花, 如珂功德天。
如结加趺坐, 一一诸节中,
力如那罗延, 是故过世间。
瞿昙胸万字, 具足千辐轮,
手脚相不异, 千辐轮无差。
人主此正是, 瞿昙诸小相,
二乘及外道, 天人皆无等。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成就如是诸相好身,一切众生无如此者,是故我言沙门瞿昙无有过失。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究竟成就大慈心力,能大饶益一切众生,无有害心,彼大慈心无碍故、无障故、常行故、自然照故,遍至一切世间境界,入诸众生烦恼使故。大王当知!譬如净水摩尼宝珠,自体净故,而能清净一切浊水。大王当知!沙门瞿昙大慈心水亦复如是,自身清净,复能清净一切众生烦恼淤泥、诸见浊水。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大慈,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大慈悲, 遍观十方界,
一切众生心, 无时能舍离,
故名佛世尊, 成就大慈心,
是故一切智, 无有诸过失。
如彼能净水, 如意摩尼珠,
以体明净故, 能清诸浊水。
瞿昙亦如是, 自性离诸垢,
能以慈心水, 净众生浊心。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于诸众生毕竟成就三十二种大悲观心。何等三十二?一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坠堕痴闇大黑处故,起大悲心;二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坠堕无明所缠窟故,起大悲心;三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坠堕世间大险处故,起大悲心;四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离寂静处、堕世间故,起大悲心;五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堕大瀑水,随漂流故,起大悲心;六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堕在颠倒险难大苦处故,起大悲心;七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堕在恶道、离圣道故,起大悲心;八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为大烦恼能缚所缚,常为种种烦恼罗网所缠裹故,起大悲心;九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于诸境界常不可足、不可满故,起大悲心;十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属诸爱主不自在故,起大悲心;十一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常为老死大苦劫害、不生厌故,起大悲心;十二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不离诸疹,为诸一切种种病苦所逼恼故,起大悲心;十三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三火常然、昼夜常烧常不灭故,起大悲心;十四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下业所缠,增长世间诸苦恼故,起大悲心;十五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常怀惊怖、无安隐心故,起大悲心;十六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少利所缠忘大过故,起大悲心;十七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为诸种种放逸所醉,无始睡蛇常睡在心,在旷野道常为五阴怨家逐故,起大悲心;十八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常为诸盖劫善财故,起大悲心;十九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无明覆眼,常曀不见善知识故,起大悲心;二十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常为种种事乱其心,犹如乱丝无理者故,起大悲心;二十一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常在愦闹、离寂静故,起大悲心;二十二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常在难处、离无难故,起大悲心;二十三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云何云何邪见缠故,起大悲心;二十四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随逐贪饵依止种种邪见使故,起大悲心;二十五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长夜执在想倒心倒,无常法中生于常想,于苦法中生于乐想,不净法中生于净想,无我法中生我想故,起大悲心;二十六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无始世来,常负生死诸恶重担,受大苦恼不疲厌故,起大悲心;二十七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依止世间,羸薄少力非坚固中谓坚固故,起大悲心;二十八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为染所染,常在无量诸垢中故,起大悲心;二十九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为有贪缚、不厌舍故,起大悲心;三十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为诸供养恭敬降伏,常求资生诸供养故,起大悲心;三十一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常为种种境界缠心生忧恼故,起大悲心;三十二者、沙门瞿昙见诸众生坠堕憍慢我慢地故,起大悲心。大王当知!是名沙门瞿昙于诸众生毕竟成就三十二种大悲观心,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见众生, 闭在世间狱,
轮回遍诸趣, 常受一切苦,
痴闇覆其心, 不知生厌离,
是故无上尊,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乐着诸世间,
四流河所漂, 随顺不得返,
常没生死海, 不知求出离,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坠堕大险中,
入于非正道, 无有能救者,
是故瞿昙观, 起于大悲心,
置于佛菩提, 最胜无畏处。
瞿昙见众生, 缚在牢狱中,
与爱作僮仆, 策使诸境界,
宛转老死海, 不觉亦不知,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炽然三种火,
常在诸恶趣, 种种苦所害,
怖畏诸恶道, 无有依止处,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乐著于诸有,
放逸心自在, 贪着诸境界,
常被种种害, 而不生怖畏,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无明黑所覆,
种种曀所障, 不离一切盖,
诸见乱如丝, 无有能解者,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堕在八邪见,
为爱久住处, 以是常缚心,
如是诸难中, 乐不生厌离,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起于颠倒心,
于苦不净中, 而生乐净想,
无常无我中, 而反我常实,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依止羸薄力,
常为重担押, 无心生厌离,
起于坚固想, 染着不能舍,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在有贪海中,
利养覆心故, 常求爱境界,
贪心如野火, 炽然不知足,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见众生, 具造诸苦业,
常为诸忧悲, 苦恼之所逼,
为拔彼众生, 种种诸恼害,
是故十力者, 常起大悲心。
瞿昙恒观彼, 一切众生界,
常起大悲心, 是故无过失,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三念处。”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三念处?”
答言:“大王!一者、无喜心;二者、无瞋心;三者、无瞋无喜心。”
王言:“大师!云何无喜心?”
答言:“大王!无喜心者,沙门瞿昙在众说法,若有众生,身正恭敬,摄耳不散,随顺受教,如说修行。沙门瞿昙,不以为喜,不生踊悦,不生踊跃。何以故?沙门瞿昙舍心平等,安住一心故。”
王言:“大师!云何无瞋心?”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在众说法,若有众生,身不恭敬,耳不专听,违背圣教,不如说行。沙门瞿昙不生瞋心,亦复不起不忍之心,亦复不生非可信心,亦不生彼违我教心。何以故?沙门瞿昙舍心平等,安住一心故。”
王言:“大师!云何不喜不瞋心?”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在众说法,于其众中,身正恭敬,摄耳不散,随顺受教,如说修行;有不恭敬,失耳境界,违背圣教,不如说行。沙门瞿昙于此二人,不生喜心、踊悦心、踊跃心;不生瞋心,亦复不起不忍之心,亦复不生不可信心,亦不念彼违我教心。何以故?沙门瞿昙舍心平等,安住一心故。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依三念处不染心住,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说法中, 一心正受者,
常住正念故, 不起欢喜心。
瞿昙说法中, 不正心谛受,
常住正念故, 亦不起瞋心。
瞿昙说法中, 受不受二分,
常住平等故, 不瞋亦不喜。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三不护业。”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三不护业?”
答言:“大王!一者、身业不护;二者、口业不护;三者、意业不护。”
王言:“大师!云何身业不护?”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身行清净。沙门瞿昙无有诸行不清净者,是故沙门瞿昙不作心念:‘我身业不清净,恐畏他知,作心防护。’何以故?沙门瞿昙无有身行不清净故,是名第一身业不护。”
王言:“大师!云何口业不护?”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口业清净。沙门瞿昙无有口业不清净者,是故沙门瞿昙不作心念:‘我口业不清净,恐畏他知,作心防护。’何以故?沙门瞿昙无有口业不清净故,是名第二口业不护。”
王言:“大师!云何意业不护?”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意业清净。沙门瞿昙无有意业不清净者,是故沙门瞿昙不作心念:‘我意业不清净,恐畏他知,作心防护。’何以故?沙门瞿昙无有意业不清净故,是名第三意业不护。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三不护业,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三种业, 离妄及无记,
是故常清净, 出诸护境界。
为诸弟子众, 平等心说法,
有过者能除, 无过者便摄。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一切种智清净。”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一切种智清净?”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一切种智清净,有四种:一者、身一切种智清净;二者、观一切种智清净;三者、心一切种智清净;四者、智一切种智清净。”
王言:“大师!云何如来身一切种智清净?”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身一切种智清净者,离诸烦恼一切习气皆灭无余,随意所欲取舍生退,于一切处身得自在,是名身一切种智清净。”
王言:“大师!云何如来观一切种智清净?”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观一切种智清净者,于应化身离一切烦恼及烦恼习气,皆灭无余,回转现没,一切观中而得自在,是名观一切种智清净。”
王言:“大师!云何如来心一切种智清净?”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心一切种智清净者,一切烦恼、烦恼习气及心所染,皆悉远离心得自在,聚集一切善根满足,是名心一切种智清净。”
王言:“大师!云何如来智一切种智清净?”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智一切种智清净者,一切无明分及诸烦恼、烦恼习气皆灭无余,一切法中得无障碍自在,是名智一切种智清净。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一切种智清净,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一切智, 依止四净法,
是故见无垢, 智慧身自在。
瞿昙清净慧, 具足四种智,
烦恼习气灭, 是故无过失。”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六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七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二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自在?”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有十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心自在;三者、物自在;四者、业自在;五者、生自在;六者、如意自在;七者、信自在;八者、愿自在;九者、智自在;十者、法自在。
“大王当知!得上甘露,名命自在;能知一切惟是一心,名心自在;于虚空中揽成珍宝,名物自在;远离一切烦恼及习无明诸使,名业自在;于深禅定、解脱三昧、三摩拔提随意回转,名生自在;于一切行自然而行,名如意自在;于诸入中得自在观,名信自在;即生心时现前成就一切诸事,名愿自在;身、口、意业以智为本,名智自在;现住平等真如法界无垢实际,名法自在。
“大王当知!远离杀生无瞋害心,是命自在因;于受乐众生无障碍大慈,于受苦众生无障碍大悲,是心自在因;平等心舍一切事物求大菩提,是物自在因;三业所作清净无染,是业自在因;以菩提心摄诸善根,是生自在因;舍诸一切供养、恭敬、礼拜、赞叹,象、马车乘施与众生,是如意自在因;常说三宝教化众生,是信自在因;称诸一切众生所求应时给与,是愿自在因;常行法施不为利养、名闻、恭敬,是智自在因;常为众生说诸如来及诸众生真如平等,法身为体非饮食身,是法自在因。
“大王当知!得命自在故,对治一切生死怖畏;得心自在故,对治一切烦恼怖畏;得物自在故,对治一切贫穷怖畏;得业自在故,对治一切恶道怖畏;得生自在故,对治一切生缚怖畏;得如意自在故,对治一切追求怖畏;得信自在故,对治一切谤法怖畏;得愿自在故,对治一切心念缚怖畏;得智自在故,对治一切疑刺怖畏;得法自在故,对治一切大众怖畏。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自在,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修正行, 为利诸群生,
是故诸法中, 一切得自在。
念护诸众生, 不行杀盗心,
是故于财命, 生处常自在。
常行禅法施, 永断诸恶因,
心业无障碍, 生处常自在。
常念菩提本, 不恼众生心,
赞叹三宝福, 广利诸众生。
三业依智行, 心常住法界,
生处意信愿, 智法常自在。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沙门瞿昙成就如是清净道法,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四念处?”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四念处者:一者、身念处;二者、受念处;三者、心念处;四者、法念处。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身念处者,谓观内身、外身、内外身,于此身中作二种观:一者、不净观;二者、净观。不净观者,观身不净,秽恶充满,诳诸凡夫故;净观者,作是思惟:‘我今因此不净身故,得净佛身、得净法身、净功德身,一切众生所乐见身。’作是观已,能净二行:一者、无常;二者、常。云何无常?观身无常,毕定当死,如是观已,不为身故造诸恶业、邪命自活,当为此身修三坚法:一、修身坚,二、修命坚,三、修财坚。如是观已,远离一切身、口、意曲,行正直心。云何为常?观无常已,得于常身,因无常故,得功德身;因无常故,不断佛种、法种、僧种。何以故?修身念处,观察一切众生之身,毕竟成就诸佛法身,以有法身故,作是观故,得平等心、无分别心,不起诸漏,所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不见有我及我所,住如实际,成一切智,是名身念处。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受念处者,谓观内受、外受、内外受,于是受中,作二种观:谓常、无常,起慈悲心观诸众生。若受乐时生于贪心;若受苦时生于瞋心;若受不苦不乐受时生于痴心。作是思惟:‘有受皆苦。毕竟乐者,断一切受,即是常乐。’随所受生,常生一切慈心、悲心。若自、若他受乐受时,远离染心,生于慈心;若受苦时,观三恶道,远离瞋心,生于悲心;若受不苦不乐受时,离无明心,生于舍心。观一切受无常、苦、无我。见受乐者,即知是苦;见受苦者,如痈如疮;见受不苦不乐受者,是不寂静。观于乐受,即知无常;观于苦受,即知是空;观不苦不乐受,即知无我。如是观者,名受念处。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心念处者,谓观内心、外心、内外心,于是心中,作二种观:谓常、无常。常观者,观于自身菩提之性,不忘不失,正念不乱,如是观心,又观所发菩提之心,是心性者,生已即灭,念念不住,不在内入,不在外入,不在内外入,不在阴中,不在界中,作是思惟:‘如是心缘为异、不异?若心异缘,则一时中有于二心;若心即缘,不应复能观于自心,亦如指端不能自触,心亦如是。’作是观已,见心无住无常变异,即知是心,非从缘生,非不缘生,非常非断,非内非外,非有非无;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是心非色,不可睹见,如幻如化,无所挂碍。自观心已,观诸一切众生心性,如自心性、如自心相,一切众生心性、心相亦复如是;知自心空,一切众生心空亦尔;观自心平等,观诸众生心性平等亦复如是。是名心念处。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法念处者,谓观内法、外法、内外法,于是法中作二种观,谓常、无常。常以佛眼见一切法,至坐道场未曾中失。观诸法时,不见一法,乃至一切微细诸相;离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灭、无物,不见一切法,乃至微细相。不入十二缘者,见法非法,无非是法。云何为法?谓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人,是名为法。云何非法?谓我见、众生见、命见、人见、断见、常见、有见、无见,是名非法。沙门瞿昙观一切法是法非法。何以故?观空、无相、无愿,是名一切法是法;我慢憍慢、我及我所、摄取诸见,是名一切法非法。作如是观诸法性已,不见有法非菩提因、非出道因,悉是出法,若不如是求诸法者,是名灭法。出者从缘,灭者从缘,如是观时,观于三行,所谓恶行、善行、不动行。于三行中,常行福行,行十善法,为净三业:净身业者,为求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不能害故;净口业者,有所说法众生乐闻故;净心业者,于诸众生其心平等,常入禅定故。如是方便观法念处,离诸一切障菩提垢,不着常见,不着断见,行中道见。如是中道,世间智慧所不能见,不可宣说、不可显示,无有相貌,无色、无处、无取、无舍,清净寂静,不可眼见,乃至不可触,亦无至处,不在世间,不出世间,不可宣说,非多非少,非常非断,非相非非相,非觉非非觉,非虚非实,非此非彼,非有非无,非有为非无为,非行非非行,非生非死,非涅槃非作法,是名中道。不以肉眼、天眼、慧眼观法念处。何以故?如是三眼,无相貌故。是故观法以法眼观,而心不着、不失诸法,是名法念处。
“大王当知!修四念处得四种离法:观身不净,出离净倒;观受是苦,出离乐倒;观心无常,出离常倒;观法无我,出离我倒。又观身念处,离于揣食;观受念处,离于触食;观心念处,离于识食;观法念处,离于思食。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念处,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云何如来四正勤法?”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四正勤者,谓四种精进:遮二种恶法、集二种善法。沙门瞿昙善性成就,心住善法,未生恶法及已生恶,不以精进令灭,未生善法已生善法,不以精进令生。何以故?沙门瞿昙于无量世常修善性,一切恶法自然不生,一切善法自然满足。恶法者,谓非戒聚伴、非定聚伴、非慧聚伴,于四念处观时,诸懈怠心、五盖烦恼覆障心眼,离于信等五种善根,是诸恶法未生不生,已生即灭,勤精进故;善法者,谓信等善根,未生令生,已生增广,勤精进故,是名四正勤法。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四正勤法,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四如意分?”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四如意分者:一者、欲如意;二者、精进如意;三者、心如意;四者、思惟如意。如是四法,慈、悲、喜、舍而为根本。是四无量心常亲近,常亲近故,心得调柔。心调柔故,得入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入诸禅故,身得轻软。成就如是身轻心柔,入如意分。善入如意分已,即生神通——若欲、若精进、若心、若思惟。欲者,专向彼法;精进者,成就彼法;心者,观察彼法;思惟者,彼法方便成就。如是如意分已,能得神通,欲者庄严,精进者成就,心者正住,思惟者善能分别。沙门瞿昙得四如意,随其所解,如其所作,心得自在,随意所往,善作诸业,毕竟成就一切本行,如风行空无所挂碍。得四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身自在;三者、法自在;四者、神力自在。命自在者,为调众生,随所生处,若天若人,于短命中能现长寿,于长寿中能现短寿,是名命自在。身自在者,以自在故,随心作身,随心作色,示现威仪,为众生故,若欲与诸一切众生同其身相,悉皆能作,是名身自在。法自在者,能知一切出世之法,示诸众生世间之事,善知甚深十二因缘,得无碍辩,能随种种众生言说,令住正信,是名法自在。神力自在者,能令四大海水合作一海,不来不去、无有动相;能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合为一山,不来不去、无有增损、如本不异,于四天王、三十三天无所妨碍;欲令三千大千世界悉作金银七宝庄严,栴檀花香随现能作,是名神力自在。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四如意分,是故我言,无有过失。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成就如是四如意分已,能入一切禅定、解脱、神通、无碍、四无量心。”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禅定?”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有九次第定,入三摩拔提:一者、初禅;二者、二禅;三者、三禅;四者、四禅;五者、空处;六者、识处;七者、不用处;八者、非有想非无想处;九者、入灭尽处。”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离诸欲恶者,谓初禅所对诸爱染法,远离彼法,名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者,谓因贪、瞋、痴起杀生等十不善业,是名不善法。远离彼法,是名初禅。有觉者,谓共觉故。何者是觉?依何境界随顺初禅?是觉多种,谓知觉、思惟、观集、定等,是名为觉。何者是观?即彼随顺初禅觉行,思惟观受,欲定知觉,是名为观。依于厌行,共彼有觉有观而成初禅;依于厌行,共彼有喜有乐而成初禅行,是名有喜有乐入初禅行。行者,所谓受持、念护、喜乐、知等,是名为行。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住初禅中,得无生法忍,增上欲心,是故入初禅求无生法忍。为求转胜无生忍故,于初禅中生不坚固想,起上欲心舍彼初禅求第二禅。为欲入彼第二禅故,离彼初禅有觉有观心,灭于彼心、离于彼心、净于彼心、寂静彼心。内净、心一处、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行。内净者,谓对治彼障第二禅法,寂静彼法清净无浊,是名内净。心一处者,谓灭彼初禅一切觉观,寂静一味犹如大海,一切诸水入皆一味,所谓盐味。入第二禅,灭彼初禅一切觉观,寂静一味无觉无观,如是名得无觉无观三昧。依彼三昧生喜,谓于佛法僧中生于喜心。依彼喜心,诸善功德自然满足。
“为欲令彼无生法忍转转增胜、转转光明、转转胜妙、转转柔软,得上欲心,于彼第二禅中不住、不乐,更求胜上第三禅行。生如是心,知彼喜心障第三禅及无生法忍,是故离喜,行舍忆念,安慧身受乐,是乐圣人亦说亦舍,依彼二禅无生法忍胜上欲心,离彼喜乐,入三禅行,得三昧乐。
“厌于彼喜,生如是心:‘此无喜乐,是无常乐、是尽灭法,非常、非恒、非真实乐、非究竟乐。’如是知已,转更复起胜无生忍增上欲心。依彼胜忍增上欲心,不乐苦乐、远离苦乐,先灭忧喜,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禅行,得第四禅三摩拔提。柔软心、自在心、寂静心、光明心、正直心,舍彼一切所有乐事与诸众生,与彼众生安隐乐时,即时得彼胜无生忍光明现前,得彼胜忍光明现前故,令行速疾,于第四禅胜妙乐中,不生乐心。
“远离彼乐舍念清净,惟见无边虚空现前,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种种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如是观色,略有二种:一者、四大;二者、依四大。四大者,谓地、水、火、风;依四大者,谓色、香、味、触。如是广有八种色相,离彼色相,无彼色相,灭彼一切诸色相,名过一切色相。随何等法有其色相,彼法必有所对碍相,灭彼一切所有对相,不念、不行种种异相,而能过彼种种异相,而不念彼种种异相故,惟见虚空相,是故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是故说言,过一切色相。
“入彼无边虚空三昧已,生如是心:‘虚空无边,虚空无际,虚空无岸,随何等法,以无边等故,彼法无有前际、中际、后际。’如是观一切法无前、中、后际,入如是三昧,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即舍一切法,得平等智而现在前。”
“尔时于彼无生忍中,始得胜进光明现前,过一切无边虚空相,现前知无边识相,入无边识处行。生如是心:‘是无边虚空相,惟是识想分别。’得如是心,知一切法惟是识相,是识无量,入如是三昧,得无生法忍,非究竟成就无生法忍。过一切无边识相处现前,知无所有处,入无所有少处行。无所有者,无彼所有贪瞋痴等分别之心,种种分别虚妄分别,一切世间有为之法,皆从虚妄分别心生,无彼所有故,言无所有。少者,如向所说,法中少相、细相、微相等,名少相;无彼少相故,言无少;过彼一切粗细想故,言无所有无所少。住是三昧,得于转胜无生法忍光明现前。
“为得彼胜无生法忍,而不乐彼无所有无少三昧,生胜欲心,转求增上三昧胜行。生如是心:‘是无所有无少行相,亦是细相虚妄分别故。’次观非想非非想。何等是非想非非想?非想者是空,非非想者从因缘生。尔时非想非非想三昧现前,过一切无所有处少相,入非想非非想处三昧。行住于彼处,生如是心:‘彼非想非非想处,无所可乐远离彼法。’即证诸法不生不灭三昧现前。知一切法不生不灭,见一切法自性寂灭、不行不住。尔时名得胜上清净无生法忍。是名九种次第入三摩拔提。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定法,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解脱之相?”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解脱有八种:一者、有色见色;二者、内有色相见外色;三者、信净;四者、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别异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五者、过一切虚空无边相,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行;六者、过一切无边识相,知无所有少,即入无所有处行;七者、过一切无所有处,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行;八者、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行,灭一切受想,入灭尽定行。是名八解脱。有色见色者,有色者,皆是因缘生法;见空无寿者,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内有色相见外色者,见空无寿者,皆是因缘生法,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信净者,若分别净不净相,名为邪见,以信净故,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别异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者,无量虚空,虚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虚空无边相,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行者,无量识无边识,此无边识即是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无边识,知无所有少,即入无所有行者,所有者,名贪、瞋、痴烦恼,入无所有行者,灭彼烦恼,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无所有,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行者,非有想者,性空寂静,非无想者,以依因缘而有,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灭一切受想,入灭尽定行者,如是见:想如阳焰,受如泡;想即是受,受即是想。无知者、无寿者,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解脱,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神通智行?”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神通行有六种: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通;三者、他心通;四者、宿命通;五者、如意通;六者、漏尽通。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所有天眼,过诸一切天龙八部、声闻、缘觉所有天眼,一切悉能明见十方功德智慧所成,悉见十方所有形色光明诸像,若粗、若细、若近、若远,一切悉见明了分别,其中所有一切众生遍诸趣中生死相续,若业业果、分别诸根悉知无余,于十方界诸佛如来所有庄严净妙国土亦见,其中菩萨、声闻、五道众生所修行业悉见无余。何以故?是眼清净,见无碍故;是眼不污,不着色故;是眼解脱,远离诸见烦恼缚故;是眼清净,性明了故;是眼无依,离所缘故;是眼不发,断烦恼故;是眼无垢,断诸恶故;是眼无翳,断疑网故;是眼不起,断障碍故;是眼无贪瞋恚愚痴,能断一切诸结使故;是眼得明,照了法故;是眼念知,不行识故;是眼无上,究竟圣道故;是眼无碍,平等照众生故;是眼无染,性清净故。何以故?沙门瞿昙住大悲心,善分别义,无有诤讼;随见闻说,舍诸不善;趣于道场,心无障碍。见悭贪者,能以财施;见犯戒者,劝摄诸根;见瞋恚者,劝忍不诤;见懈怠者,劝勤精进;见散乱者,示禅定乐;见愚痴者,教修智慧。故得天眼清净无障,是名天眼神通智行。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所有天耳,尽十方界,其中所有一切诸声,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声,悉能分别;及知诸佛说法之声,菩萨、声闻、缘觉之声;一切耳根所能对声,乃至地狱、畜生、饿鬼、蚊、虻、蝇、蚤所有诸声,悉皆能闻;若诸众生心有所缘,善恶无记所出音声,一切解了;悉闻过去未来诸声,皆尽本际。何以故?沙门瞿昙安住大悲,能闻诸声无有障碍,断诸烦恼习气灭故,是名天耳神通智行。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所有他心神通智行,所有众生、众生所摄,如其心念。所谓善心、不善心、无记心、顺烦恼心、背烦恼心、声闻心、辟支佛心、菩萨心、佛心、天心、龙心、夜叉心、乾闼婆心、阿修罗心、迦楼罗心、紧那罗心、摩睺罗伽心、人非人心、地狱心、畜生心、饿鬼心、阎罗处众生心、过去心、未来心悉分别知。何以故?沙门瞿昙安住大悲,能知他心无碍无障,无诸烦恼故,断诸习气故,照一切法故,能如是解,是名他心神通智行。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所有宿命神通智行,念知过去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及天地成坏、无量世界成、无量世界坏、无量成坏世界、无量成坏劫,知诸众生于是中生、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色像、如是寿命、如是受苦、如是受乐、如是住处、如是衣服、饮食,于是中死还是中生、于彼中死还彼中生、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尽过去际悉知无余。又知过去尽过去际所有诸佛,如是眷属、父母、妻子、兄弟、姊妹,从初发心出家求道,修集愿行,供养诸佛,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坐菩提树成等正觉,如是名号、如是住处、如是胜坐、如是声闻、如是侍者、如是天、如是人、如是大众、如是外道、如是说法、如是度众生、如是寿命、如是灭度、如是正法住、如是像法住,悉能念知。何以故?安住大悲,善解作业故;是智无恼,安住禅定故;是智无畏,善摄智慧故:是智自然,不从他求现得善知故;是智正忆,毕竟不失故;是智功德,究竟大乘故;是智善根,从波罗蜜生到彼岸故。是名知宿命神通智行。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七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八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三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如意神通智行者,为欲调伏邪见刚强难化众生,令从正法,是故沙门瞿昙能示种种神通教化,若色相、若势力、若变化。色相者,谓示佛色像、菩萨色像、缘觉色像、声闻色像,释提桓因、梵天王、四天王色像,转轮圣王色像,及余种种乃至畜生色像,随诸众生应见受化,悉能示现,而为说法。若有众生恃身强力而起憍慢、瞋恚、贡高,为欲调伏如是众生,示现大力如那罗延,以须弥山置一指端,掷着他方无量世界,或时断取三千大千世界下至水际,以一手举高至有顶,住经一劫,现如是力,令彼憍慢自大众生贡高心息,而为说法。变化者,以变化力能变大海如牛迹水,大海不减牛迹不大,变牛迹水能成大海。若劫将尽火灾起时,应见水者即变为水,应见风者即变为风;水灾起时,应见火者即变为火,应见风者即变为风;风灾起时,应见水者即变为水,应见火者即变为火——作如是等种种变化,示诸众生令生欢喜,而为说法。何以故?是神通力,信欲、精进、禅定、智慧诸法所摄,调伏柔和,心得自在,善修集故,是名如意神通。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漏尽通智行者,诸漏已尽远离一切烦恼习气,所谓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不同一切声闻、辟支佛等所得漏尽。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等得漏尽已,一切生处而有障碍,不具自在教化众生,是故有碍;沙门瞿昙无有障碍,是名漏尽智通。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神通智行,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云何如来四无碍智?”
答言:“大王!四无碍智者:一者、法无碍;二者、义无碍;三者、辞无碍;四者、乐说无碍。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法无碍者,谓观众生初发心行、多欲心行、少欲心行,及善法恶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可作法不可作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黑法白法、生死法涅槃法,菩提平等法性平等,如实而知,随所应闻,而为演说,是名法无碍智。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义无碍者,于诸法中知第一义智,是无我智、无众生智、无人智、无寿命智,知于过去无有挂碍智、知于未来无有边智、知于现在一切种智,知诸谛智:是苦不和合智、知集不作智、知灭自性智、知道能到智,知诸众生心行随入智,皆如实知,随所应闻,而能为说,是名义无碍智。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辞无碍智者,悉能了知一切音声语言,所谓知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所有音声、语言、文字悉能了知,随所应闻种类差别,一一能同方音差别,说法说义,是名辞无碍智。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乐说无碍智者,随所应闻随所来问,一切语言及诸文字,口所分别正直而答,心无厌怠,所谓一切禅定三摩跋提辩说三乘,随诸众生一切心行,如应而答,言辞美妙说无挂碍,犹如流水不可穷尽,是名乐说无碍智。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成就如是四无碍智,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四无量心?”
答言:“大王!四无量者,所谓慈心无量、悲心无量、喜心无量、舍心无量。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慈之心:一者、平等大慈,不选择一切众生故;二者、饶益大慈,能开天人善道涅槃、闭诸恶趣故;三者、救护大慈,毕竟能度一切众生生死险难故;四者、哀愍大慈,不舍一切众生长养诸根故;五者、解脱大慈,灭诸众生烦恼热故;六者、出生菩提大慈,示诸众生无上涅槃大菩提故;七者、于诸众生无碍大慈,放大光明,普照一切众生界故;八者、虚空等大慈,救护一切诸众生故;九者、法缘大慈,觉悟一切诸众生等知真实法故;十者、无缘大慈,证离生死实法性故。大王当知!是名慈心无量。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悲之心:一者、不共大悲,性大悲故;二者、不厌大悲,代一切众生受大苦故;三者、入一切恶道大悲,处在生死度众生故;四者、于诸天人受生大悲,示现诸法悉无常故;五者、不舍一切邪定众生大悲,于无量劫起大誓心庄严成就故;六者、不着己乐大悲,为与一切众生乐故;七者、不求报大悲,自心清净故;八者、除灭一切众生倒心大悲,说实法故;九者、说真法性大悲,知诸法界自性清净故;十者、说空空无所有大悲,不为诸客尘烦恼染故。大王当知!是名悲心无量。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喜之心:一者大喜,庆诸众生发菩提心故;二者大喜,念诸众生舍诸有故;三者大喜,于犯戒者不生恶心,教化成就故;四者大喜,于诸一切诤讼众生,悉令和合得无上智故;五者大喜,为诸众生常护正法故;六者大喜,远离世间出世间故;七者大喜,令诸众生不着一切资生之具,常乐正法故;八者大喜,不共一切难摧伏故;九者大喜,不坏法界,令诸众生常乐禅定、解脱、三昧,相续不断故;十者大喜,令诸众生专求寂静,除灭乱心得无上慧,远离邪见满足诸愿故。是名喜心无量。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有十种无量大舍之心:一者大舍,一切众生恭敬供养,心不加喜,一切众生轻慢毁辱,不生恼故;二者大舍,常行世间,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故;三者大舍,知器知时,于器非器心行平等故;四者大舍,不与众生声闻、辟支佛学无学法故;五者大舍,远离一切烦恼习气故;六者大舍,不叹修行二乘菩提厌生死故;七者大舍,远离世间涅槃语、非离欲语、戏笑语、恼他语、声闻缘觉乃至一切障菩提语故;八者大舍,若有众生待时受化,如来于中,暂时放舍故;九者大舍,若有众生应受佛化,随彼应见种种色像,即能现故;十者大舍,远离二法,无上无下,无取无舍,无虚无实,观察平等,安住真实,得净忍故,是名舍心无量。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四无量心,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五根之相?”
答言:“大王!五根相者,所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信根者,信于四法。何等四法?一者、于生死中,行施正见,信于业报,乃至夺命终不作恶故;二者、信菩萨行,不随诸见,专求菩提,不求余乘故;三者、信解诸法同空、无相、无愿,同第一义,同于了义甚深因缘,无我、无人、无众生,无有分别故;四者、信一切佛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如是信已,除诸疑网,集一切佛法,是名信根。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精进根者,若法信根所摄,是法即为精进根修,是名精进根。若法精进根所摄,是法终不忘失,是名念根;若法念根所摄,是法不忘不失,一心不乱,是名定根;若法定根所摄,是慧所观,是慧体性,内自照了,不从他知,自住正行,是名慧根。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五根,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五力之相?”
答言:“大王!五力相者,所谓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信力者,是信一向不可沮坏,乃至天魔变为佛身,示现出入禅定解脱,不能倾动,是名信力。于诸善法得坚固门,如所得力修诸禅定,诸天及人所不能坏,如本所愿皆悉成就,是名精进力。所住诸法,不为烦恼之所破坏。何以故?是正念力能摧伏故,如是念力无能坏者,是名念力。远离愦闹常乐独行,虽有所说言语音声不碍初禅;善住觉观,不碍二禅;心生欢喜,不碍三禅;虽乐教化一切众生,不舍佛法,而亦不碍第四禅心。行四禅时,诸妨定法无所障碍,不舍诸定,亦不随定,而能自在处处受生,是名定力。知世间法、出世间法,无有一法能坏是智,在在生处一切伎艺,不从师受悉自然知,一切世间外道苦行,为化众生悉能受行是出世间法,能过世间者,慧力所成,是名慧力。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五力,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七觉分相?”
答言:“大王!七觉分者,所谓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大王当知!沙门瞿昙念觉分者,能观诸法、能分别法,亦能观察诸法自相。云何自相?观一切法自性皆空,念如是等一切觉了,名念觉分。若能分别晓了八万四千法聚,如所了法,了义是了义、不了义是不了义、世谛是世谛、第一义谛是第一义谛、假名是假名,正了无疑,分别选择如是等法,是名择法觉分。若念法、择法、喜法、倚法、定法、舍法,以智摄取,精进勇猛,欲不退转,勤修进趣,不舍本意行于正道,是名精进觉分。于所修行无量清净胜乐法中,心生悦豫无有懈怠,是喜踊跃,能除身心所有烦恼,是名喜觉分。若除身心诸烦恼垢,离于诸盖,入定境界,令心正住,是名倚觉分。如所入定悉能觉了,非不入定是觉了法;又了诸见烦恼结缚,其心平等,一切诸法无别异相,能如是觉,是名定觉分。若法忧喜其心不没,亦复不为世法所牵,无高无下,正住不动,无有诸漏,无喜无著,无诸障碍,随顺真谛,正直正道,是名舍觉分。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七觉分,是故我言,无有过失。”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八正道分?”
答言:“大王!八圣道分者,所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正见者,若见出世,不起我人、众生、寿命、养育、士夫、断见、常见、有见、无见,亦复不起善以不善无记等见,乃至不起生死涅槃二相之见,是名正见。若能起彼贪欲、瞋、痴诸烦恼等,是名不正,不起是事,惟思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能如是思、住戒聚中,名正思惟。凡所有说,不令自身及以他身而有损恼,成就如是善好语言,起于正道,是名正语。若业是黑有黑报,白有白报;若业黑白有黑白报,终不敢作;若业非黑非白,有非黑非白报。若业能尽业,是业必作,是名正业。修行圣种头陀威仪,不动不转无诸奸谄,不为世间利养所牵,见他得利心不生热,于己利养常知止足,如是正行圣人所赞,是名正命。若精进向邪,非圣所赞,所谓贪欲、瞋恚、愚痴烦恼,是正精进终不为之;若法能入正谛圣道寂灭涅槃,是正精进。若念不失,不动于法,正直不曲,见生死过,进求涅槃,系心不忘,不失正道,是名正念。若定不乱,于一切法住是定时,成正决定,是名正定。大王当知!住是三昧者,为一切众生得解脱故,成正决定,是名正定。是八圣道,悉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行,是名圣道。大王当知!沙门瞿昙具足成就如是三十七助菩提法,依此法故,沙门瞿昙名为如来.应.正遍知,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四念处, 及以四正勤,
禅定诸三昧, 于中得自在。
惟瞿昙究竟, 更无第二人,
是故说瞿昙, 无有诸过失。
瞿昙如意道, 最胜无有比,
修诸四无碍, 具足到彼岸。
大圣能善解, 解脱器差别,
是故如实知, 能净诸众生。
梵行得自在, 慈悲及喜舍,
得正见寂静, 是故无过失。
八圣正道水, 清净无垢浊,
洗诸罪众生, 服七觉宝衣。
将置彼不动, 无畏涅槃处,
是故说瞿昙, 无有诸过失。
瞿昙如牛王, 独胜过诸群,
众圣皆尊仰, 世间无等伦。
离诸一切恶, 具足诸功德,
常念利世间, 是故无过失。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十种智力!”
王言:“大师!何者是如来十种智力?”
答言:“大王!十力者,所谓知是处非处智力、知业集智力、知性智力、知信智力、知根智力、知至处道智力、知定智力、知宿命智力、知天眼智力、知漏尽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是处非处智力者,决定了知因果中智,知从是因能生是果,不生是果;知行不善定得苦报,不生乐报;修行善因定得乐果,不生苦果;是处者有是报,非处者无是报。是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业集智力者,如实能知过去、未来、现在诸业所得果报,知处知事、知因知果,或谓过去事灭皆无,沙门瞿昙说于过去,虽无现相,是业能得未来世报。若有作业,是声闻因,是辟支佛因,是菩萨因,是如来因,沙门瞿昙悉能了知,是名知业集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欲力者,如实能知一切众生种种欲乐,知是众生乐于五欲,知是众生乐于修道,知是众生住邪定聚,知是众生住正定聚,知是众生住不定聚,知是众生乐声闻道,知是众生乐辟支佛道,知是众生乐无上道。如是知已,随宜说法,广度一切诸众生等。是名知欲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性力者,如实能知一切众生无量种性:有漏种性、无漏种性、世间性、出世间性、常性、无常性、法界性、无差别性,又知众生所乐习成难改之性,从性起欲,知其所乐,及知所起善性、不善性,起声闻性、辟支佛性、无上菩提性,皆如实知,随宜说法。是名知性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根力者,如实能知一切众生诸根差别,知有漏根、无漏根、利根、钝根,知增、知减,能知贪欲、瞋恚、愚痴,有无量种各有轻重,悉如实知。知有根能增长生死,知有根能损减生死,知善根、不善根,知非善非不善根,知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男根、女根、命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知眼根因乃至意根因,知耳根因作眼根缘,知鼻根因作舌根缘,知舌根因作身根缘,知戒庄严能修于施,知施庄严能修于戒,能知谁可说施说戒,乃至智慧亦复如是。能知谁可为说四念处乃至八正道分,知谁可为说声闻乘、辟支佛乘、无上佛乘,知缘觉根,学声闻乘;知正觉根,学声闻乘、辟支佛乘;知下根人能修上根、上根之人修于下根;知众生根未可调者,则生舍心,可调伏者,为说正法,知根熟不熟相、不熟熟相、不熟不熟相、熟有熟相,知生死根,知解脱根,知庄严根,知具足根,如是知已,而为说法。是名知根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至处道力者,如实能知行是道者堕于地狱乃至生天,行是道者得至涅槃,是业皆从根欲性生,知有漏业故生于五道,无漏业故得至涅槃,如是能知正定聚、邪定聚及不定聚,知于因力及果报力,知过去世福德因缘,知现在世庄严因缘,难调易调,略说广解,广说略解,知是众生能得解脱,知是众生不得解脱,知不定者,遇善知识住正定聚,不得善友则无解脱。如是知已,随所应闻而为说法。是名能知至处道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禅定力者,如实能知禅定、解脱、三昧、三摩拔提,知垢、知净、知住、知增,知诸众生以是因缘贪乐生死,以是因缘贪乐涅槃。云何名因?云何名缘?知诸众生思惟不善是生死因缘,因不善思惟故生长无明,是故不善为因,无明为缘,因无明故则生于行,是故无明为因,诸行为缘,如是乃至因生则有老死等苦,是故生则为因,老死为缘;烦恼为因,诸业为缘;诸见为因,爱结为缘;烦恼为因,五盖为缘;是名为因,是名为缘,而诸众生,以是因缘贪乐生死。何因缘故贪乐涅槃?有二因、二法,令诸众生乐于涅槃:一者、喜乐听法;二者、乐正思惟。复有二法:一者、舍摩他;二者、毗婆舍那。又知说法因缘得声闻三昧、缘觉三昧、菩萨三昧。如是知已,而为说法。是名知定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宿命智力者,如实能知自身过去一切生处,有色、无色,种性、名字,饮食、色貌、形相、苦乐、寿命、长短,念他有灭生于他有,如知自身知他亦尔。知是众生所有业因,是诸众生造是业因,得他有身。知诸众生心及因缘,如是灭已次第生心,悉知三世无有始终,劝诸众生,观诸过去所作善恶果报苦乐。如是知已,随所应闻而为说法。是名知宿命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天眼智力者,如实知见一切众生生灭堕落,若受善色、若受恶色、若生善有、若生恶有,知诸业因皆悉明了,知是众生身、口、意恶,诽谤圣人增长邪见,以恶业故,舍此身已,即堕地狱;知是众生身、口、意善,不谤圣人增长正见,以是业缘舍此身已,即生善有。能见十方诸佛世界无有边际,犹如虚空无有限量,悉见众生生时灭时,见诸世界成时坏时,亦知众生发菩提心、生时灭时,见一切佛始成正觉、转正法轮、入涅槃时,见诸声闻证解脱已取涅槃时,见诸缘觉以神通力报诸众生信施恩时。如是等事,一切五通声闻、缘觉及诸菩萨,所不能见,沙门瞿昙天眼,成就如是功德,以天眼故,观诸众生,谁应为佛之所化度,谁复应为声闻、缘觉之所化度。如是见已,随应度者,示现其身而为说法。是名知天眼智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知漏尽力者,诸漏已尽毕竟解脱,是故唱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无后有。’佛漏尽智清净微妙。言清净者,无习气故,声闻之智有边有量。何以故?有习气故。辟支佛智亦有边量。何以故?无大悲故。佛漏尽智无量无边。何以故?知一切行故、具足成就一切智故、永断一切诸习气故,摄取大慈、大悲庄严四无所畏,于一切法无取相习,一切世间所不能胜,行住坐卧无诸过失,犹如虚空清净无碍,不杂烟云。佛漏尽智亦复如是,不杂一切烦恼习故,能为一切众生说法,令彼闻者断诸烦恼,是名知漏尽智力。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十种智力,以是庄严故,名如来.应.正遍知,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是处及非处, 诸佛如实知,
大尊实语者, 是故无过失。
于诸过去世, 圣照无障碍,
未来及现在, 智慧不迷没,
业及业果报, 所有果因智,
皆能如实知, 是故名为佛。
世人无量性, 种种如实知,
于性中善解, 是名无等人。
世间种种信, 及无量信者,
如实智慧知, 是故不异语。
如实知下根, 及知中根者,
如实知根熟, 于根得自在。
生一切处道, 世尊如实知,
力通根禅定, 觉分解脱者。
知染及清净, 差别如实解,
如来无有障, 以离诸障故。
过去无量生, 种种知力见,
自身及他身, 智者如实知。
佛净眼无垢, 过天人世间,
依彼清净眼, 见众生生退。
知诸漏尽智, 及知于解脱,
所有无漏界, 圣人如实知。
是力无等等, 佛世尊自在,
于一心中现, 而心无分别。
不取亦不舍, 自然而现前,
如轮依本业, 自然而回转。
一念如实知, 众生诸心念,
于心及众生, 不起二种相。
于一切法中, 具足诸功德,
是故说瞿昙, 自在无过失。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八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九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四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四无所畏。”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四无所畏?”
答言:“大王!所谓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障道无畏、尽苦道无畏。
“大王当知!一切智无畏者,沙门瞿昙悉以觉知一切诸法。若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言:‘沙门瞿昙不能觉知一切诸法。’如实说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沙门瞿昙悉能觉知一切诸法,是故名为平等正觉。所谓凡夫法、圣人法、声闻法、缘觉法、佛法、菩萨法、学法、无学法、世间法、出世间法、善法、不善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觉如是法,故名正觉。言平等者,见空平等,法真实故;无相平等,坏诸相故;无愿平等,不着三界故;不生平等,无生性故;无行平等,无行性故;无出平等,无出性故;无至处平等,无至处性故;真实平等,无三世故;解脱平等,无无明性故;涅槃平等,无生死性故。是故沙门瞿昙悉能觉知一切诸法,至无畏处。以大悲心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转梵法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未曾有能如法转者,是名一切智无畏。
“大王当知!漏尽无畏者,沙门瞿昙诸漏已尽,是故唱言:‘我漏已尽。’若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言:‘沙门瞿昙诸漏未尽。’如实说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沙门瞿昙诸漏已尽,于欲漏、有漏、无明漏、见漏,心得解脱,诸习气灭。是故沙门瞿昙诸漏已尽至无畏处,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转梵法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未曾有能如是转者,是名漏尽无畏。
“大王当知!障道无畏者,沙门瞿昙知诸欲法能障圣道,是故说言:‘欲能障道。’若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言:‘是诸欲法不能障道。’如实说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沙门瞿昙如实觉知障道法故。障道法者,谓十不善业能障圣道。沙门瞿昙!能如实知至无畏处,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转梵法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未曾有能如法转者,是名说障道无畏。
“大王当知!尽苦道无畏者,沙门瞿昙说言:‘修习圣道能尽苦际,得无上解脱。’若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言:‘修习圣道不能毕竟尽诸苦际。’如实说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沙门瞿昙已证无上解脱、尽诸苦故。云何名为真实圣道?所谓一乘;复有二种,谓舍摩陀、毗婆舍那。复有三种,谓空三昧,无相、无愿三昧;复有七法,谓四念处乃至八圣道。是名毕竟真实圣道。毕竟道者,无增无减、无取无舍、无执无放、非正非邪、非一非二,是名真实毕竟正道。沙门瞿昙如实能知至无畏处,在大众中作师子吼,转梵法轮。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未曾有能如法转者,是名尽苦道无畏。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四无畏智,能师子吼,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如师子, 处众无畏说,
世间无与等, 何况有胜者。
瞿昙证诸法, 如实不虚妄,
以是实见故, 出师子王说。
若有能说言, 瞿昙说不正,
瞿昙不能见, 无有如是处。
以不见相者, 在于天人中,
自在师子吼, 出妙无畏声。
瞿昙漏已尽, 已得无漏身,
过天人世间, 是故言无等。
瞿昙为众生, 说诸障道法,
一切皆如实, 故不虚妄说。
瞿昙说进取, 自证如是说,
修行彼法者, 无有诸障碍。
瞿昙如是知, 至胜无畏处,
得无畏妙乐, 瞿昙安隐住。
转梵正法轮, 余未曾转彼,
世人不能转, 除两足尊者。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不共之法。”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不共之法?”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不共法者,所谓:无有一切过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身业无失故。无一切过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口业无失故。无一切妄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意业无失故。无种种相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若得供养不生高心、若得毁辱不生下心故。无不定心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语、若默常在定故。无不住心舍心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修身故、修戒故、修心故、修慧故、断痴故,是名圣舍。欲无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大慈、大悲说法度人,安住寂静无增减故。精进无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为一切众生于无量劫受大苦恼,不生疲厌故。念无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初得道时,遍观一切去来现在众生之心,后为说法不须更观,不失先念故。智慧无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于三世中忆念不忘故。解脱无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不从师学、自然觉悟,不同二乘从他闻故,因缘生故。解脱知见无休息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得无碍智,知一切义、一切字、一切句,于一句法无量劫说义无穷尽故。一切身业智为本智展转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所有身业随智行故。一切口业智为本智展转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所有口业随智行故。一切意业智为本智展转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所有意业随智行故。知过去世无障无碍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具宿命明故。知未来世无障无碍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得天眼明故。知现在世无障无碍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得漏尽明故。无见顶者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无边身故。无能胜者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过诸天人、声闻、辟支佛故。众生各各见在己前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身不可思议故。所有言说闻者生善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成就一切诸功德故。说法之音随受者闻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善知余者闻无益故。出言清净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口常不说非义语故。出口所说粗言、软语闻者欢喜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其心平等离怨亲故。所说言音闻者无厌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说微妙故。处众无畏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清净一切诸智障故。于众言说不生怯弱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四无畏故。随意言说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善知一切众生心故。弟子寂静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所有徒众随顺受教故。见者离恼、除诸不善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常愿其身如药树王故。观者无厌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能令见者觉一切法故。动身回顾如大象王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视如龙王威仪清净故。在于四众能师子吼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具足十力善决众疑故。常受上供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无上福田故。功德无尽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所修诸行不求果报故。一切天、人、魔王、梵众无能坏者名不共法。何以故?一一节中有那罗延力故。所记之事无有虚谬名不共法。何以故?善知一切诸根使故。知一切行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觉一切法故。所有智慧无有疑浊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善知三世智清净故。烦恼习尽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善能清净烦恼因故。于诸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众中而为师首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通达一切诸法相故。所得法身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寿命无尽故。见闻亲近得大利益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成就善法三业不空故。出身血者犯于逆罪名不共法。何以故?沙门瞿昙成就无上胜善根故。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不共法,是故我言,无有过失。”而说偈言:
“瞿昙无过失, 亦无一切习,
诸念皆清净, 是智者无过。
一切无异相, 而心不忘失,
舍心非无作, 诸欲皆不减。
精进无懈怠, 有念不曾忘,
慧解脱不退, 正见无失减。
智慧不可动, 身口业亦尔,
以智为根本, 如是常展转。
常智无过失, 过去世亦尔,
未来及现在, 诸处无障碍。
瞿昙是智者, 如是诸功德,
更有余胜法, 地主不可数。”
王言:“大师!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之身,为是常也?为无常也?如是功德,为有尽也?为无尽也?”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住是功德,尽生死际,最后边身,是常住身,非无常也。大王当知!勿观瞿昙同无常也。”
王言:“大师!如是常身当云何观?”
答言:“大王!如自观己法性之身,观于瞿昙法身亦尔。是身为色,不可如色见故;是身为心,不可如心知故;是身为炬,性不闇故;是身勇健,降众恶故;是身为力,无降伏故;是身无违,性平等故;是身为空,离见闻故;是身无相,离觉观故;是身无愿,出三界故;是身一相,无异相故;是身如虚空,无相似故;是身非生,从缘生故;是身非灭,本不生故;是身非住,非三世故;是身非方,不离方故;是身非众生,不离一切众生故。大王当知!如是观者,名观常身,名见法身。大王当知!如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王言:“大师!云何非生而从缘生?”
“大王当知!法身非生,从缘生故。”
王言:“大师!云何从缘生?”
“大王当知!从缘生者,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生、从定生、从慧生、从解脱生、从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生、从持戒生、从忍辱生、从精进生、从禅定生、从智慧生、从解脱三昧生、从诸方便波罗蜜生、从六通生、从三明生、从四无碍生、从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生、从断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从实慧生、从不放逸生。大王当知!从如是无量清净功德法生。瞿昙身功德无尽故,法身无尽。”
王言:“大师!生法有尽,云何有生而无有尽?”
答言:“大王!本不生故,而无有尽。”
王言:“大师!何者本不生故?”
答言:“大王!法身非生,以本有故,以缘生故,名之为生。”
王言:“大师!如是缘者,无量无边。若欲行者,以何为本?从何为始?”
答言:“大王!一切功德助道之行,举要言之,以戒为本,持戒为始。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野干身,何况当得功德之身?大王当知!以戒净故,不断佛种,成等正觉;不断法种,分别法性;不断僧种,修无为道。以持净戒相续不断故,功德无尽。”
王言:“大师!一切戒善皆无有尽?亦有尽也?”
答言:“大王!非一切尽,亦非不尽。何以故?相续断故有尽,不断故无尽。”
王言:“大师!何者相续断?何者相续不断?”
答言:“大王!净戒相续,不中断故,功德无尽。何以故?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断故有尽;人中十善所得果报,断故有尽;欲界诸天福报功德,断故有尽;色界诸天禅无量心,断故有尽;无色诸天取入诸定,断故有尽;一切声闻学、无学戒,入涅槃际,断故有尽;辟支佛戒无大悲心,断故有尽。诸菩萨戒到于菩提,成大悲故,功德无尽。何以故?于是戒中,出生一切凡夫、二乘所有诸戒,如种无尽故,果亦无尽,是故菩提种不可尽。”
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
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诸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摸中像、如孕中胎、如云中日,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
尔时萨遮尼乾子重说偈言:
“瞿昙法性身, 妙色常湛然,
清净常寂灭, 其相如虚空。
如是法性身, 众生等无差,
此境界甚深, 二乘不能知。”
尔时严炽王闻大萨遮尼乾子说于如来不可思议功德法身,生欢喜心、生踊悦心、生踊跃心、生无量欢喜心、生无量信敬心、生无量爱念心、生无量庆悦心。于大萨遮尼乾子所,复生不可思议者心,生不可量者心、生可尊者心、生可尊重者心、生可恭敬者心、生善知菩提道者心、生一切智者心、生到彼岸者心、生寤寐者心、生与念者心、生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心。生如是等不可思议种种心已,以价直百千万阿僧祇璎珞及不可量上价妙衣,持用奉施萨遮尼乾子,复作是言:“善哉,善哉!萨遮大师!能说如是胜大方便巧妙法门。”复作是言:“萨遮大师!师所说法,善巧随顺一切智智,此法能到一切智地;师所说法,能度一切诸世间流;师所说法,能洗一切诸烦恼垢;师所说法,能破一切诸嫉妒门;师所说法,能拔一切诸恶道苦;师所说法,能善方便坏散一切大憍慢山;师所说法,悉能干竭一切世间爱欲大海;师所说法,能照一切无智稠林;师所说法,能不失时不失受时。”
尔时萨遮尼乾子告严炽王言:“如是,如是!大王!诸菩萨摩诃萨无有威仪不化众生,无有一法不能随顺大乘法门,无有一法不能到于一切智地,无有一法不能断于一切烦恼,无有一法不示世间一切过失,无有一法不示涅槃无上功德,无有一法不示菩萨无上胜行。大王当知!诸菩萨摩诃萨所行一切行皆为自利,亦为他利,彼二俱利。”
萨遮尼乾子说此法门时,严炽王得大坚固不退转菩提之心,王十六子所得名为欢喜踊跃境界信心,八千天子得名观佛庄严三昧。时严炽王所有眷属及大萨遮尼乾子诸眷属等十三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诸众生各各脱身所著上衣,持用奉施萨遮尼乾子,而作是言:“我今善得无上大利,以我得见萨遮善男子故,得闻说此一切智慧胜妙法门。”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诣如来品第九
尔时严炽王及诸眷属作是言:“萨遮善男子!师今应往诣如来所见佛.世尊,礼拜如来、供养如来。何以故?今佛世尊在我园中,为诸大众说微妙法。”
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大王!欲见如来今正是时,可共国内城邑小王、诸聚落主、大臣王子、长者居士及王夫人、后宫婇女并王大力臣如是等众,一时同心俱往佛所。”
尔时严炽王敕令国内一切城邑乃至聚落主等,各将所领及家眷属,悉共庄严,俱诣佛所;若其不往如来所者,当断其命。尔时国内所有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及童男、童女等闻王教令,欲与萨遮大师俱往佛所亲觐供养,心生欢喜,各各庄严彩饰绮妙,备诸一切种种香华、涂香、末香、华鬘、幡盖,执诸种种一切伎乐,出郁阇延城,在于大路待严炽王。尔时严炽王驾七宝绳交络辇舆,以诸无量金瓶、银瓶插种种华侠在两厢。王兴大力,现大王势,作大王神通,作大王奋迅,象马车步,作大王戏乐,竖诸种种幢幡、华盖,打八千种诸妙声鼓,种种歌舞,与大萨遮尼乾子、大臣、王子,与王大力夫人、宫人及诸小王、长者、居士乃至守门、守宫人等九万八千万人前后围绕,俱往园中诣如来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绕佛三匝。萨遮尼乾子与诸眷属顶礼佛足,绕佛无量百千匝已,却坐一面,一心合掌,观佛不舍,默然而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说法品第十之一
尔时慧命舍利弗见大萨遮尼乾子在佛前坐,一心合掌,观佛不舍,默然而住,作是思惟:“此萨遮尼乾子为何事故来诣佛所?”作是念已,语大萨遮尼乾子言:“汝为何事来诣佛所?为见佛也?为闻法乎?”
尔时萨遮尼乾子语慧命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我今来诣佛世尊所,不为见佛,不为闻法。大德舍利弗!我今不为一切法故来诣佛所。何以故?大德舍利弗!非见色故,名见如来;非见受、想、行、识故,名见如来;非见地性故,名见如来;非见水性、火性、风性故,名见如来;非见我故,名见如来;非见众生故,名见如来;非见寿命故,名见如来;非见人故,名见如来;非见作者故,名见如来;非见我所故,名见如来;非见所见事故,名见如来;非见相故,名见如来;非见无相故,名见如来。何以故?大德舍利弗!不见一切相,名见如来;不执着见,名见如来;不见物故,名见如来;如实见故,名见如来;见实际非际故,名见如来;厌眼厌色故,名见如来;不见耳不闻声故,名见如来;不见鼻不嗅香故,名见如来;不见舌不知味故,名见如来;不见身不见触故,名见如来;不见意法不分别意法故,名见如来。”
舍利弗言:“萨遮大德!若如是相见不见如来者,云何名见佛.世尊也?”
萨遮尼乾子答言:“大德舍利弗!非见家故,名见如来;非见姓故,名见如来;非相故,名见如来;非非相故,名见如来;非法故,名见如来;非非法故,名见如来;非实故,名见如来;非非实故,名见如来;非观故,名见如来;非非观故,名见如来;非念故,名见如来;非非念故,名见如来;非分别故,名见如来;非非分别故,名见如来;非有为故,名见如来;非无为故,名见如来;非有物故,名见如来;非无物故,名见如来;非和合故,名见如来;非别离故,名见如来;非色故,名见如来;非受想行识故,名见如来;非取故,名见如来;非不取故,名见如来;非生故,名见如来;非不生故,名见如来。”
尔时慧命舍利弗语大萨遮尼乾子言:“萨遮大德!若如是见,名见如来者。萨遮大德!云何而见佛.世尊也?”
萨遮尼乾子答言:“大德舍利弗!我非见色见如来,亦不离色见如来,我不灭坏色名见如来;如是非见受想行识,名见如来,不离受想行识名见如来,我不灭坏受想行识,名见如来;我不见如来世间所摄,亦不见如来出世间摄;我不见如来为阴所摄,不见如来为界所摄,不见如来为入所摄;我见如来离诸一切音声言语。我今如是见于如来,如是不见、非不见、不知不分别、不起不示、不生不增长、不取不舍、不戏论、不作相、不作非不作、不作物非不作物、不受不护、非作心见、非自然见、非观见、非不观见、非可语见、非不可语见。离一切言语、名字、章句、音声,名见如来。何以故?以不可如是相见故。大德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如是见佛,我亦如是见于如来。”
舍利弗言:“萨遮大德!若能如是见如来者,如来说法,大德云何而得闻也?”
答言:“大德舍利弗!我若起法相、非法相,应闻如来所说之法。何以故?大德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诸一切名字、章句、言语之音,闻说法声,而不作心法相、非法相。何以故?以离一切诸法相故。”
舍利弗言:“萨遮大德!汝来佛所,非为法来也?”
答言:“大德舍利弗!我不为法、非不为法,来诣佛所。何以故?大德舍利弗!夫为法者,不为一切法名为为法。大德舍利弗!若有人言为法来者,彼人不着此法,名为佛;不见此法,名为法;不着生,名为僧。夫为法者,不为知苦、不为离集、不为修道、不为证灭、不为过欲界、不为过色界、不为过无色界、不为得涅槃。大德舍利弗!汝依此法,应知我今不为法故,来诣佛所。”
尔时慧命舍利弗告大萨遮尼乾子言:“萨遮大德!今依何法作如是说?”
答言:“大德舍利弗!我今都不依于一法作如是说。何以故?法界中无依,法界中依不可得,法界中无依亦不可得。何以故?以不见二故。”
舍利弗言:“萨遮大德!汝今不依六道去来也?”
答言:“大德舍利弗!我若见彼六道相者,应有去来。我若有生,亦应受生,有退应退,有去应去。大德舍利弗!一切法不动、不转、不去、不退、不生。”
舍利弗言:“萨遮尼乾子!若如是者,如来何故说言比丘汝生老死亦退亦生?”
答言:“大德舍利弗!如来依着六道众生,作如是说,为欲拔彼依止六道,是故如来作如是说。大德舍利弗!于佛法中不去、不来、不退、不生。”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萨遮大德!如萨遮大德所说,是大乘行者,知义知字者。”
萨遮尼乾子言:“大德舍利弗!汝知何者为义?何者为字?”
舍利弗言:“善男子!我不欲说,我欲闻说。大德当说何者为义?何者为字?”
尔时萨遮尼乾子告舍利弗言:“大德舍利弗!所言义者,名不可说;说不可说,名之为字。所言义者,名不可语;说彼语者,名之为字;所言义者,名不可名;说彼名者,名之为字。所言义者,不可动、不可知、不可戏论、不可分别、不可生、不可聚、非物非实、无我非起、非可取、非可依,远离一切依言语名字。所言字者,思惟数称量观察令他解,名之为字。所言义者,为义无碍。所言字者,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大德舍利弗!是名略说义、略说字。”
尔时世尊告萨遮尼乾子言:“善哉,善哉!萨遮!快者善哉!若有善男子欲说法者,应如是说!如汝所说,说此法门。”尔时众中,三千天子闻大萨遮尼乾子乐说辩才得无生法忍,二十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九
大正藏第 09 册 No. 0272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第十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说法品第十之二
尔时慧命大目揵连白佛言:“世尊!此萨遮尼乾子现此外道相,教化几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目连:“目连!汝今问我此事,天人闻说,皆悉迷没,除诸菩萨摩诃萨众。目连!我今说其少分,令众生入。萨遮善男子以种种形、种种色、种种威仪教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目连!如须弥山微尘数等众生住外道法中,萨遮善男子行外道法,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四天下微尘数等众生住遮罗伽外道法中,萨遮善男子行遮罗伽法,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八万四千恒河沙等众生住波利婆阇外道法中,萨遮善男子行波利婆阇外道法,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恒河沙等众生乐声闻行,萨遮善男子现声闻行,教化令住声闻菩提,后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过是声闻数等身,现行辟支佛形,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数众生,萨遮善男子行菩萨道,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见帝释身而受化者,即现帝释身教化众生;应见梵王身而受化者,即现梵王身教化众生;应见转轮王身而受化者,即现转轮王身教化众生;应见四天王身而受化者,即现四天王身教化众生;应见紧那罗身而受化者,即现紧那罗身教化众生;应见阿修罗身而受化者,即现阿修罗身教化众生;应见迦楼罗身而受化者,即现迦楼罗身教化众生;应见摩睺罗伽身而受化者,即现摩睺罗伽身教化众生;应见人身而受化者,即现人身教化众生;应见女身而受化者,即现女身教化众生;应见童男、童女身而受化者,即现童男、童女身教化众生;应见地天身而受化者,即现地天身教化众生;应见同生天身而受化者,即现同生天身教化众生;应见圣人身而受化者,即现圣人身教化众生;应见摩那婆身而受化者,即现摩那婆身教化众生;应见比丘、比丘尼身而受化者,即现比丘、比丘尼身教化众生;应见优婆塞、优婆夷身而受化者,即现优婆塞优婆夷身教化众生。目连!萨遮善男子现如是等一切种种无量身相,教化如是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目连白佛言:“世尊!萨遮善男子供养几所诸佛?”
佛告目连:“目连!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分界等悉可量数,而萨遮善男子以种种身所供养佛,不可量数。”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授记品第十一
尔时大德摩诃迦叶告萨遮善男子言:“善男子!汝已供养无量诸佛,具足成就无量无边诸功德聚,何故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萨遮答言:“大德迦叶!我若有见,此是菩提、此是证者,我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迦叶言:“萨遮善男子!无量无边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可不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
萨遮答言:“大德迦叶!汝今所言无量无边诸众生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是憍慢众生之数。何以故?大德迦叶!于第一义中,菩提不可得,菩萨不可得。何以故?大德迦叶!言菩提者,名为无为,菩提者离一切数,菩提者非色法,菩提者不可见,菩提者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非黑、非颇梨色,无色、无形、无相、无表,过一切相,无依离一切依,无物离一切物,无相离一切相,不可言,不可说,不可见、不可和合知、不可别异知,非闇、非明,无形、无相、无可观,非言语、离言语,不可触、不可知、不可闻,非音声、非口道,无拥、无碍、无缚、无脱,非瞋、非痴,不可以一切事示现不可说。大德迦叶!菩提体如是相,彼不可以身证,不可以心知。何以故?大德迦叶!是身无知,如草木;是身无觉,如石壁;是身无识,如镜像,是故不可以身得菩提。大德迦叶!心亦不可见、不可示,是故不以心得菩提。大德迦叶!众生不可见,无众生故,是故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德迦叶!一切诸法若如是者,云何迦叶而作是言:‘汝已供养无量诸佛,满足无量无边功德,何故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会中诸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释提桓因、四天王、梵天王等一切大众作如是念:“如来世尊!应除我等疑惑心故,随我心信,应与萨遮善男子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几所时,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何等劫、何等世界、何等国、何等姓、何等家、何等眷属、云何出家、何等树下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佛名何等,几时住世,几众集会?”
尔时世尊知彼众会诸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释提桓因、四天王、梵天王等心之所念,诸觉观已,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此萨遮善男子过此贤劫,复过无量无数劫已,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名实慧幢王,世界名善观名称,彼世界中无诸怨敌。文殊师利!彼善观名称世界,庄严希有、殊特、极妙、可乐。其地七宝间错庄严,城郭周匝七宝墙障百千万重,其中复有七百千万重大香水海,周匝围绕;七百千万大毗琉璃摩尼宝珠,以为门阙;十百千万阎浮檀金,以为罗网遍覆世界;十百千万摩尼宝,间错其阙;悬十百千万师子爱摩尼宝,遍诸宫殿以为严饰;十百千万师子幢摩尼宝,庄严街道;十百千万火幢摩尼宝,日夜常然普照世界;十百千万七宝和铃,常出妙声遍诸世界;竖十百千万摩尼宝高幢,普遍世界;悬十百千万金幡,置在高幢。
“文殊师利!彼善观名称世界,地平如掌,宝树普覆,诸草柔软——右旋婉转,如善巧画、如孔雀项毛其触柔软、如迦陵伽鸟遍覆世界——十百千万妙庄严园,普遍世界,一一园中,十百千万诸大宝池普遍庄严,一一池皆八道侧方,八楞摩尼宝以为间错,阎浮檀金沙遍布其底,一一池中皆各满足八味香水,七宝钵头摩花以覆水上。昆仑遮鸟、耆婆耆婆鸟常出妙声遍诸世界。
“文殊师利!彼善观世界有八千万城邑聚落,遍满国土以为庄严。一大城中,有十百千万小城以为庄严,一切城邑皆亦如是。一一城邑、一一聚落满百千万男子、女人、童男、童女。
“文殊师利!彼善观名称世界中,有一四天下,名曰见者欢喜世界。诸四天下,此最胜妙。人民炽盛安隐快乐,实慧幢王如来.应.正遍知彼世界中出现于世。
“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生在婆罗门家,母名速行,如我现世母名摩耶;父名梵才,如我现世父名白净王;儿名名称,如我现世子罗睺罗;妻名大慧,如我现世释种瞿夷;乳母名大称,如我现世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奉侍人名常随顺,如我现世阐陀迦;马名大速,如我现世马王揵陟。实慧幢王如来乘彼大速逾城出家,如我现世所乘揵陟马王出家。彼佛道场名曰法尚,实慧幢王如来于彼道场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现在寂灭道场。彼道场树有八十万百千万亿树以为眷属。
“文殊师利!实慧幢王如来于彼劫中出世之时,无诸魔怨及魔眷属。
“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世界中所有众生,一切执持种种华香、涂香、末香、散香,作诸种种伎乐歌舞,一时往诣法尚道场;乃至阿迦尼吒天一切天众作诸种种天妙伎乐,集彼道场;一切夜叉众作诸伎乐,集彼道场。彼世界中所有一切乾闼婆众、一切阿修罗众、一切迦楼罗众、一切紧那罗众、一切摩睺罗伽众各作百千万种伎乐,与其眷属集会道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无量无边世界菩萨俱来集会。
“文殊师利!实慧幢王如来初成正觉,为彼时会所集大众,说此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大法门,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修多罗以为眷属。
“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说此法门时,恒河沙等众生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出世,不说三乘教化之法。何以故?彼佛国土无诸声闻、辟支佛人,彼世界中所有众生皆信一乘,皆信菩萨上妙胜行。
“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初集会时,有诸无量恒河沙等不退菩萨而来集会;第二会时,有八十亿百千万那由他一生补处菩萨而来集会;第三会时,有六十频婆罗菩萨而来集会。
“文殊师利!次于后时,无量无边众生得不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六十小劫住世说法,后入涅槃。佛涅槃后,正法住世,八十万亿百千亿那由他劫,正法流行,教化众生。人众多少、所得利益,如佛在世所度不异。
“文殊师利!彼实慧幢王如来临涅槃时,与大幢王菩萨授记,然后入般涅槃。作如是言:‘大幢王菩萨次我后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
尔时大众欲知众中何者是彼大幢王菩萨,次彼实慧幢王如来后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者名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
尔时世尊知彼时众觉观心念,知心念已,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此萨遮善男子坐前坐者,名实喜摩那婆,于一切弟子众中最为第一。此摩那婆于彼时中,成大庄严如来.应.正遍知。彼佛世界庄严胜妙,如实慧幢王如来世界不异。”
尔时会中,闻说彼佛国土胜妙功德庄严。彼六十百千万亿那由他菩萨,愿生彼国,作如是言:“此实慧幢王如来成佛之时,愿我往生彼佛国土。”尔时世尊即与授记,皆当往生彼佛国土。
八十千万尼乾子众一时同声白言:“世尊!我亦愿往生彼佛国!”世尊亦即皆与授记:“汝善男子!一切皆当生彼佛国。”
八千万亿那由他天子虚空界中作如是言:“世尊!我等亦愿实慧幢王如来得菩提时,俱往生彼善观名称世界,得见彼佛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清净国土。”
时佛即告彼诸天子:“诸善男子!汝等皆当生彼善观名称世界,供养彼佛。诸天子!汝等亦当在彼善观名称世界,皆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种种名字、寿命住世、劫数多少如彼实慧幢王如来住世不异。”
彼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振动,大地涌出百千万亿钵头摩花,阎浮檀金为叶,大青因陀罗摩尼宝以为其台,玛瑙日光宝为须,大毗琉璃摩尼宝以为其茎。彼诸一切钵头摩花,一一花上,见有无量百千万亿诸菩萨众结跏趺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一切皆共归命如来。彼诸菩萨各以种种宝云罗网,奉施如来作如是言:“世尊!我等种种世界来诣佛所,为闻佛说不可思议示现菩萨功德法门,为见如来,礼拜如来,供养如来,为见萨遮大善男子,为欲见此大会所有诸菩萨众。”
如来说此妙法门时,于不可思议佛国土中,无量无边诸来菩萨皆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心摄诸根, 听我说妙法,
如来无妄语, 诸佛不虚说。
萨遮及大众, 未来无量世,
过不可数劫, 无刺净劫中,
尔乃得成佛, 号宝慧幢王。
时世无垢害, 故名无刺劫,
时彼佛世界, 号善观名称,
具足诸功德, 天人皆叹仰。
国界诸庄严, 一切皆殊妙,
门阙诸楼阁, 百千诸宝成,
阎浮金罗网, 遍覆相映发,
光明常普照, 昼夜无差别。
悬诸百千宝, 建立师子幢,
宝铃出妙声, 说于如实法,
无垢宝垣墙, 过诸天宫殿,
泉流诸池水, 具足八美味。
钵头摩诸花, 拘迦那陀等,
鲜明满诸池, 不杂诸尘垢。
彼世界住处, 四天下中最,
具足妙庄严, 是故名乐见。
彼处如来生, 婆罗门出家,
母名曰速行, 父字名梵才,
子名曰妙称, 如我罗睺罗,
彼夫人大慧, 如我今瞿夷,
乳母大名称, 如我波阇提,
给侍名随顺, 亦名阐尼迦,
如我阐尼迦, 恭敬随我心,
第一最胜马, 字名曰大速,
彼能出如来, 如我乘揵陟。
彼佛菩提树, 字名曰法尚,
胜树为眷属, 八十百千万。
彼树下法王, 字名实惠佛,
坐彼道树下, 成于大菩提。
无诸魔眷属, 亦无诸魔业,
彼佛国土中, 无有诸怨刺。
无量诸天人, 俱集彼净土,
各执妙花鬘, 百千诸伎乐,
各以恭敬心, 俱诣如来所。
如来知彼心, 为说诸妙法,
无量修多罗, 以为诸眷属。
彼佛初集时, 闻此法门者,
过恒沙尘众, 不退之菩提。
彼无声闻乘, 及无辟支佛,
诸勇猛菩萨, 充满彼净土。
第二时会中, 有诸菩萨众,
八十那由他, 一生住补处。
第三会所集, 诸大胜菩萨,
六十频婆罗, 住于如实处。
彼如来住世, 寿命六十劫,
时佛灭度后, 法灯住世间。
舍利广流布, 八十亿万千,
那由他劫住, 利益诸众生。
彼佛记大幢, 然后入涅槃,
佛名大庄严, 名称显世间。
彼世界庄严, 不异实慧佛,
于彼国土中, 成无垢菩提。
汝等当信我, 智慧如虚空,
无尽性常住, 遍处无障碍。
悉能见未来, 未有当有事,
何况过去劫, 曾有而不记。
我住第一义, 如实智慧中,
出言无虚妄, 亦不令他说。
我今说真实, 美妙甘露法,
是故汝大众, 闻应谛信受。
大众闻佛说, 皆生欢喜心,
彼佛成道时, 咸愿生彼国。
世尊悉记彼, 无量诸众生,
彼佛出于世, 汝等皆往生。
汝等彼世界, 教化诸众生,
即彼成菩提, 世界亦不异。
说此法门时, 大地六种动,
莲花中菩萨, 合掌向佛言。
善哉佛世尊, 不可得思议,
为诸无量众, 善说此法门。
我等诸大众, 无量世界来,
皆为欲闻此, 最上妙法轮。”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信功德品第十二
尔时会中一切大众皆大欢喜踊跃,各各脱身所著上衣,奉施如来而作是言:“如来.世尊!今于世间第二转法轮。如来昔于波罗捺城初转法轮,今复于此郁阇延城第二转法轮。”复作是言:“世尊!我等愿常不离闻此妙宝法门,愿常不离萨遮善男子。”
时虚空中诸天伎乐、妙鼓出声,天雨忧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头花、分陀利花、婆师迦花等满佛足下。天于空中,满天宝衣如云而下,而作是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读诵、书写、为人解说此妙法门,彼人决定已得无量无边功德。”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读诵、书写、广为人说此妙法门,成就几许功德?”
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数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于众生界中所有众生,佛智慧知彼诸一切所有众生,一时俱生得于人身。得人身已,彼共俱修波罗蜜行,一时俱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诸佛等一劫住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满足一劫,供养尔所诸佛.如来,礼拜、恭敬、尊重、赞叹,具足一切诸胜供养,乃至一切花香伎乐。文殊师利!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文殊师利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不可量、不可数、不可知、不可说。”
佛告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书写、流布、为人广说此菩萨行方便功德法门,所得功德过彼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诸佛功德,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不可挍量。”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如来为欲安乐一切诸众生故,说此法门。”复作是言:“世尊!此妙法门于阎浮提几时住世?”
佛告文殊师利:“我涅槃时,有八大国王,为欲流布我舍利故,彼时八国分为八分,置八函中,人取一函,各还本国,立大塔庙尊重供养。
“尔时阿阇世王于我舍利所得一分,于金叠上书此修多罗,并与舍利一时俱置七宝函中。于王舍大城外,掘地作坑。于中立塔,庄严殊妙。以舍利函置彼塔中,悬百千万阿僧祇宝盖、幢幡,散诸无价一切香花,七宝香瓮盛满香油,然大灯炷,满一百年住持不灭。
“文殊师利!我入涅槃一百年后,有阿输迦王于毛梨家生,出现于世,作转轮王王阎浮提而得自在,得具足力,善能降伏刚强众生。彼王尔时,必观察我,能忆念我,护持我法,于我身上得尊重心。
“文殊师利!彼阿输迦王有一比丘,名净自在,王子中生,出家求道。阿输迦王以为门师,有大神通力、有大威德力,护诸佛法、护大方广。阿输迦王深心尊重净自在比丘故,不令余处,常在王家身自供养。
“文殊师利!阿输迦王为欲流布我身舍利,饶益一切诸众生故,欲出地下舍利宝函,与诸无量大臣、王子、长者、居士眷属围绕,设大庄严显大王力,执持香花、涂香、末香、散香,作百千种诸妙伎乐,诣王舍大城,设诸一切胜妙供养,无量无边不可称数,掘出地中舍利宝函。出已七日,以一切香、一切花、一切花鬘、一切散香、一切涂香、一切伎乐供养恭敬。满七日已,于阎浮提种种国土,非前后时,于一日、一时、一须臾间遍阎浮提,一时建立八万四千佛舍利塔。尔时净自在比丘于彼舍利函中取此法门在于北厢大国土中广宣流布。
“文殊师利!彼净自在比丘虽加流布,而此法门受持者少,多人不知、多人不觉、多人不摄、多人不受,希有人能受持、读诵此法门者。何以故?此是胜法,众生薄福,不应闻故。
“文殊师利!此妙法门,人多秘掌,置经函中诸库藏中。何以故?以无法器不应得种无上善根故。何以故?文殊师利!此妙法门难信、难行、难量故。文殊师利!凡所有人宿无善根,曾闻大乘生疑毁谤,是故闻此无上法门,不能生信、不能得入。文殊师利!后末世中法欲灭时,闻此法门,能生信者、能推求者、能解入者。文殊师利!汝知此人已曾供养过去无量无边诸佛,善行诸行乃能信入此大乘门。
“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闻此经名,闻能生信,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书已尊重供养经卷。彼诸众生应自念知,已于过去,曾见无量恒沙诸佛,供养恭敬恒沙诸佛。文殊师利!彼诸众生亦见我身在此园中说此法门,亦见此诸大会之众。”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阿难!汝当受持、读诵此妙法门,为诸众生而广宣说。当观众生有大乘根堪信受者,乃可为说,不得率尔不观而说。何以故?薄福众生闻生不信,得罪无量故。阿难!此法门者,名为如来真实功德、名为如来秘密之藏、名为如来纯净妙藏、名为如来法印之藏、名为如来心所护藏、名为如来现实信藏。是故,阿难!汝当秘掌,莫卒宣说,除诸佛子菩萨摩诃萨等。何以故?彼善男子于诸佛所深种善根,能护法藏,能利自己,亦能利他,应为彼说。”
阿难言:“世尊!我已受此净妙法门。世尊!今此法门,名为何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妙法门名为“菩萨行方便境界奋迅法门”、名为“如来深秘密藏”、名为“如来具足功德”、名为“如来甚深境界”、名为“一乘”、名为“文殊师利所说经”、名为“萨遮尼乾子授记经”、名为“萨遮尼乾子所说经”,汝今应当如是奉持。”
如来说此法门时,三十亿那由他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六十千菩萨得无生忍,无量无边众生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此经已,慧命阿难,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及诸一切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释提桓因、四天王、梵天王,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大萨遮尼乾子经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