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北藏第 183 册 No. 1615 大明三藏法数(第36卷-第38卷)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六 石八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二十五圆通(出楞严经)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自陈证悟之由使阿难晓了圆通法门所入之处也然论圆通本无优劣如来令文殊选择而唯取观音耳根者盖为此方之人耳根聦利闻法易解当以音闻而为教体故特取观音耳根为入道之门也然不取陈那音声者以声本属尘根有闻性故拣陈那居初观音极后以见取舍之明亦根尘首尾相贯之意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识者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七大者地大火大水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
【一音声】音声即声尘也谓憍陈那等在鹿苑中闻佛说四谛之法密悟圆理了达一切声尘本然清净无动无静皆是常住圆妙之音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音声为上(梵语憍陈那华言已知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色因】色因即色尘也谓优波尼沙陀因多贪欲佛令作不净观于是观色身不净之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归于虚空空色两忘本然清净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色因为上(梵语优波尼沙陀华言尘性)。
【三香因】香因即香尘也谓香严童子闻如来教于清净室修习禅定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遂观此香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即是本然清净妙香于是开悟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香因为上(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四味因】味因即味尘也谓药王药上二法王子等于无始劫为世良医一切草木金石之味悉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皆是本然清净妙味从是开悟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味因为上(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五触因】触因即触尘也谓䟦陀婆罗先于威音王佛所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妙触清净本来无染于是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触因为上(梵语䟦陀婆罗华言贤守)。
【六法因】法因即法尘也谓摩诃迦叶等因观世间六尘变坏悟法性空遂修灭尽定以灭意根受想不起妙法开明消灭诸漏得无生灭遂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法因为上(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饮光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而证此定也诸漏者谓由一切烦恼漏落生死也从憍陈那至迦叶是于六尘悟入圆通)。
【七见元】见元即眼根也谓阿那律陀初出家时常乐睡眠被如来诃责因是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以金刚三昧遂得清净天眼是故不因眼根能观三千世界犹如掌果于是悟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旋见循元斯为第一(梵语阿那律华言无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旋见循元者旋大千之见循真性之元也)。
【八息空】息空即鼻根也谓周利槃特迦于过去世为大法师秘吝佛法不肯教人后感愚钝亦以宿有善因遇佛出家以根钝故忆持如来一句伽陀经一百日终不能诵佛令安居数息摄心因是观息出入刹那生灭之相豁然无碍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梵语周利槃特迦华言继道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数息者息即鼻中气息谓从一至十渐渐而数也梵语刹那华言一念反息循空者反背妄根循依真空也)。
【九味知】味知即舌根也谓憍梵钵提于过去世轻弄沙门有牛呞(音诗)病佛为遮谤赐之数珠令常念佛清净心地又观舌根知味之性非体非物应念得超世间诸漏悟入圆通故云还味旋知斯为第一(梵语憍梵钵提华言牛呞以其宿世曾作牛王余习未除故食后常虚噍也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还味旋知者谓不着尘味不随妄知也)。
【十身觉】身觉即身根也谓毕陵伽婆蹉闻佛说诸世间不可乐事因行乞食被刺伤足举身疼痛即反观觉痛之心无有痛觉本自清净如是思惟摄念未久身心忽空诸漏虚尽得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纯觉遗身斯为第一(梵语毕陵伽婆蹉华言余习纯觉遗身者谓觉心纯净而遗失妄身也)。
【十一法空】法空即意根也谓须菩提于旷劫来心得无碍蒙佛开示性觉真空于是顿入如来宝明空海圆通境界故云如我所证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斯为第一(梵语须菩提华言空生宝明空海者即如来所证明妙之理无碍深广也非所非尽旋法归无者谓能非之心所非之相悉尽无余而转诸法尘皆归寂灭也从阿那律至须菩提是于五根悟入圆通)。
【十二心见】心见即眼识也谓舍利弗于旷劫来心见清净后于路中逢迦叶波宣说因缘从佛出家于一切法照了无碍悟入圆通故云如我所证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心见发光光极知见者由心见发明而圆照万法也)。
【十三心闻】心闻即耳识也谓菩萨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常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有众生修普贤行分身百千皆至其处摩顶拥护令其成就心闻圆通普贤境界故云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十四鼻息】鼻息即鼻识也谓孙陀罗难陀从佛出家虽具戒律心多散动世尊教其观鼻端白遂观鼻中之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虚净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即得圆通故云我以消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梵语孙陀罗难陀华言好爱欢喜漏尽者生死之漏断灭也明圆灭漏者真性明了圆融灭诸有漏也)。
【十五法音】法音即舌识也谓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旷劫来辩才无碍世尊知其有大辩才以音声轮教其发扬于是助佛转轮成师子吼悟入圆通故云我以法音降伏魔怨消灭诸漏斯为第一(梵语富楼那弥多罗尼华言满慈是其父母名因以称之)。
【十六身戒】身戒即身识也谓优波离最初随佛逾城出家亲观如来六年勤苦承佛教戒乃至三千威仪八万微细行业悉皆清净身心寂灭悟入圆通故云我以执身身得自在次第执心心得通达然后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梵语优波离华言上首)。
【十七心达】心达即意识也谓目乾连闻迦叶波宣说如来因缘深义即顿发心得大通达如来惠其袈裟着身须发自落游于十方无所挂碍由是神通自在圆明清净故云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梵语目乾连华言彩菽氏旋湛谓旋复澄湛之性也从人利弗至目乾连是于六识悟入圆通)。
【十八火性】火性即火大也谓乌刍瑟摩久远劫前性多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壬+(工/山)]人成猛火聚教其遍观百骸四支诸泠暖气由是谛观神光内凝化多[淫-壬+(工/山)]心成智慧火因此火光三昧力故得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身心暖触无碍流通诸漏既消生火宝焰证无上觉斯为第一(梵语乌刍瑟摩华言火头)。
【十九地性】地性即地大也谓持地菩萨于往昔时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曾为比丘平填道路造作桥梁行诸苦行后世复值毗舍浮佛出现国王延佛设斋尔时平地待佛毗舍如来摩顶告言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因是即得心开见身微尘及与世界一切微尘等无差别即得悟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梵语毗舍浮华言遍一切自在如来藏者即一切众生本具真如之理藏也)。
【二十水性】水性即水大也谓月光童子往昔劫中于水天佛所修习水观观于身中涕涶津液大小便利与世界外诸香水海水性一同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经无量佛方得无身与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悟入圆通故云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无生忍者谓一切诸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能忍可印证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十一风性】风性即风大也谓琉璃光法王子往昔劫中于无量声佛所蒙佛开示妙明心体及说世界众生皆是妄缘风力所转即于尔时观此世界及与身心各有所动遂即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身心发光洞彻无碍而入圆通故云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
【二十二空性】空性即空大也谓虚空藏菩萨于定光佛所得无边身尔时手执四大宝珠照明十方微尘佛刹化成虚空身同(虚空)不相妨碍能善入微尘国土广行佛事由是谛观四大无依虚空佛国同一虚妄于同发明得入圆通故云我以观察虚空无边入三摩地斯为第一。
【二十三识性】识性即识大也谓弥勒菩萨往昔劫中于日月灯明佛所而得出家修习唯心识定至然灯佛出世方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了一切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而悟入圆通故云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得无生忍斯为第一(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十四净念】净念即根大也谓大势至菩萨等往昔劫中于超日月光佛所修念佛三昧收摄六根定心念佛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悟入圆通故云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从乌刍瑟摩至势至是于七大悟入圆通)。
【二十五耳根】耳根者谓观世音菩萨往昔劫中于观世音佛所发菩提心彼佛教其从闻思修入三摩提于是菩萨即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一念顿空闻性而入圆通矣经中所谓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者即圆通之体也上合诸佛妙心下同众生悲仰而现乎三十二应施以十四无畏等者乃圆通之用也故云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成就菩提斯为第一(闻思修即三慧也梵语三摩提即三摩地也入流亡所者不随声尘顿入法流而亡其所入也三十二应者佛应独觉应缘觉应声闻应梵王应帝释应自在天应大自在天应天大将军应天王应四天王太子应人王应长者应居士应宰官应婆罗门应比丘应比丘尼应优婆塞应优婆夷应女主应童男应童女应诸天应龙应药叉应乾闼婆应阿修罗应紧那罗应摩呼罗伽应人应非人应也十四无畏者一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二知见施复三观听旋复四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五熏闻成闻六根消复同于声听六闻熏精明明遍法界七音性圆消观听返入八灭音圆闻遍生慈力九熏闻离尘色不能劫十纯音无尘根境圆融十一消尘旋明十二融形复闻十三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十四我一名与六十二恒河沙名等无有异也)。
二十五护戒神(出法苑珠林)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茶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三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腹内使五藏平调四阿陀龙摩坻护持戒人血脉悉令通畅五婆罗桓尼和婆护持戒人爪指无所毁伤(六情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五藏者心肝脾肺肾也)。
【二护不盗戒五神】一坻摩阿毗婆䭾护持戒人出入往来使得安宁二阿修输婆罗陀护持戒人所啖饮食悉使甘香三婆罗摩亶雄雌护持戒人睡梦平安觉窹欢悦四婆罗门地鞞哆护持戒人不为蛊毒所中五邪摩呼哆耶舍护持戒人不为雾露之毒所害。
【三护不邪淫戒五神】一佛䭾仙陀楼哆护持戒人口舌斗诤不行二鞞阇耶薮多婆护持戒人不为瘟疟鬼所持三涅坭醯䭾多耶护持戒人不为县官所得四阿逻多赖都耶护持戒人舍宅四方驱逐凶殃五波罗那佛昙护持戒人平定舍宅。
【四护不妄语戒五神】一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塳墓鬼所娆二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门户辟除邪恶三阿伽风施婆多护持戒人不为外气鬼神所害四佛昙弥摩多哆护持戒人不为灾火所延五多赖叉三密陀护持戒人不为偷盗所侵。
【五护不饮酒戒五神】一阿摩罗斯兜嘻护持戒人若入山林不为虚狼所害二那罗门阇兜帝护持戒人不为伤亡所娆三鞞尼乹那波护持戒人除恶鸟鸣狐鸣四茶鞞斗毗舍罗护持戒人除犬鼠变怪五伽摩毗那阇尼佉护持戒人不为凶注所牵(凶注者谓阴司注写凶恶之事也)。
二十五有(出天台四教仪)
二十五有不出六道有生有死因果不亡之谓也然梵王天无想天及五那含天总在四禅天中而别出其名者以外道计梵王天为生万物之主计无想天以无心为涅槃计五那含天为真解脱所以经教特立此三天为三有以对破外道之计也(六道者即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四洲为四有】谓东弗于逮西瞿耶尼南阎浮提北郁单越也(梵语弗于逮华言胜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
【二四恶趣为四有】谓六道中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四者皆由愚痴贪欲造诸恶业故感斯趣也。
【三六欲天为六有】谓欲界六天也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梵语夜摩亦云须𦦨摩华言善时分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四梵天为一有】谓初禅中大梵王天乃三千世界之主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
【五无想天为一有】谓四禅中之无想天此天以无心想为果故也。
【六五那含天为一有】那含梵语具云阿那含华言不还谓四禅中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亦名五净居天此之五天名位虽别皆第三果圣人所居故通为一有也(第三果即声闻阿那含果也)。
【七四禅天为四有】谓色界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
【八四空处天为四有】谓无色界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也。
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出法华玄义)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二十五三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三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三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三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三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此三昧令其修行出离重垢所报之处也(重垢即恶业报处即地狱也)。
【二不退三昧破畜生有】谓菩萨修于持戒禅定破诸恶业自获不退证于不退三昧愍彼众生受畜生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远舍诸恶永不退失善道也。
【三心乐三昧破饿鬼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恶业证于心乐三昧愍彼众生受饿鬼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远离诸恶而生喜乐也。
【四欢喜三昧破阿修罗有】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于恶业等怖证于欢喜三昧愍彼众生受阿修罗苦故以此三昧令其离诸猜疑怖畏也。
【五日光三昧破弗婆提有】梵语弗婆提华言胜即东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获一切智光破诸恶业无明等闇证于日光三昧愍彼东洲众生受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恶业等闇而得出离也。
【六月光三昧破瞿耶尼有】梵语瞿耶尼华言牛货即西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获一切智光破诸恶业无明等闇证于月光三昧愍彼西洲众生受诸生死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恶业等闇也。
【七热焰三昧破郁单越有】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即北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我执证于热焰三昧愍彼北洲众生计著于我冰执难化故以此三昧令其远离妄我计执不生而得出离也。
【八如幻三昧破阎浮提有】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即南洲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虚幻惑业证于如幻三昧愍此南洲众生果报杂杂寿命不定犹如幻化故以此三昧令其破于诸幻而得出离也。
【九不动三昧破四天王有】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散乱证于不动三昧以此天游行世间则有果报惑业等动故以此三昧令其悉破诸动惑业亦得证此也。
【十难伏三昧破三十三天有】三十三天即忉利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破一切惑业证于难伏三昧以此天是地居之顶果报惑业难以折伏故以此三昧令其破诸难伏亦得证此也(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十一悦意三昧破焰摩天有】焰摩梵语具云须焰摩华言善时分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悦意三昧以此天处空为悦而未有上界不动等悦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空处之悦而证不动等悦也。
【十二青色三昧破兜率陀天有】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青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青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三黄色三昧破化乐天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黄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黄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四赤色三昧破他化自在天有】谓菩萨修戒定慧破诸烦恼证于赤色三昧以此天果报宫殿服玩一切皆赤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五白色三昧破初禅有】初禅即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白色三昧以此天果报一切皆白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一切烦恼亦得证此也。
【十六种种三昧破梵王有】梵王亦色界初禅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种种三昧以此天主领大千世界种类既多果报不等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种种果报亦得证此也。
【十七双三昧破二禅有】二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双三昧以此天独有内净支喜支二种定相即果报双而未见双空双假双中之理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净喜而证双空等也(双空者谓见思二惑俱空也双假者谓见假思假即见思惑以此惑体虚假不实故也双中者谓破见思惑同入中道也)。
【十八雷音三昧破三禅有】三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雷音三昧以此天禅乐最深如冰鱼蛰虫著于果报之乐故以此三昧而惊骇之令其舍离诸乐亦证于此也。
【十九注雨三昧破四禅有】四禅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注雨三昧以此天如大地具诸种子若不得雨善芽不生故以此三昧之雨令其发生三谛之种亦得证此也(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
【二十如虚空三昧破无想天有】无想亦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如虚空三昧以此天一期心想不行妄计果报非空而为涅槃故以此三昧破彼非空令其起修空净之行亦得证此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期者从生至死也)。
【二十一照镜三昧破阿那含天有】梵语阿那含华言不还即第三果生于色界之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照镜三昧以此天虽得无漏净色但是果报之净未获究尽色空故以此三昧令其破彼报净之色究竟真空之理亦得证此也。
【二十二无碍三昧破空处有】空处即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于无碍三昧以此天得出色笼果报无碍未是空假中无碍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果报亦得证此也(色笼者谓色界色质笼罩也空假中即三观也离性离相之谓空无法不备之谓假非空非假之谓中也)。
【二十三常三昧破识处有】识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常三昧以此天以识相续不断为常此乃定报即非无为等常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定报之常亦得证此也。
【二十四乐三昧破不用处有】不用处又名无所有处亦无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乐三昧以此天厌识处无边入无所有处以此处如痴痴故是苦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于痴亦得证此也。
【二十五我三昧破非想非非想处有】非想非非想处亦无色界天也谓菩萨修戒定慧证我三昧以此天居无色界顶谓是涅槃果报犹有细烦恼等惑而不自在故以此三昧令其舍离烦恼亦得证此也。
二十五种外道𡨋谛(出华严经随䟽演义钞)
二十五种𡨋谛者乃是迦毗罗外道之所计也盖此外道亦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中事八万劫前冥然不知谓之冥谛从冥初自性生智大乃至神我开成二十五谛合为九位也(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冥初自性】谓此外道以八万劫前之事冥然不知之处昧为自性故云𡨋初自性。
【二智大】智大亦名觉大即增长之义谓冥初之际觉知增长故云从冥初生智大。
【三我心】我心亦名我慢即我执也谓由觉知生我慢心故云从智大生我心。
【四五唯】唯即微也五唯亦名五微即色声香味触也以色等五种由我执之心方现故云从我心生五唯。
【五五大】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六五知根】五根即眼耳鼻舌身谓之知者以此五种皆有知觉故也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大生五知根。
【七五作业根】五根即口与手足小便大便谓之作业者以此五种能作业用故也亦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大生五作业根。
【八心平等根】心乃肉团心即意根也谓之平等者以此根能遍一切根境而生分别也此亦五大所成故云从五大生平等根并前五知五作业共为十一根也。
【九神我】神我即第八识也外道执神我能生诸法常住不坏计为涅槃是二一一谛之主也(第八识即藏识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十八天(出天台四教仪)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往世三十三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三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华言知足谓此天于五欲境知止足故五化乐天谓此天自化五尘而娱乐故六他化自在天谓此天假他所化乐事以成己乐即欲界天主(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色界十八天】初禅三天一梵众天梵净也以无染欲故众犹民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民众也二梵辅天辅佐也谓此天是初禅天主之辅佐臣僚也三大梵天谓此天是初禅天之主也名尸弃劫初先生劫尽后灭主领三千大千世界也(梵语尸弃华言火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双举也)二禅三天一少光天谓此天光明少故二无量光天谓此天光明增胜无限量故三光音天谓此天以光明为语音故三禅三天一少净天谓此天意识乐受清净故二无量净天谓此天净胜于前不可量故三遍净天谓此天乐受最胜净周遍故四禅九天一无云天以前诸天空居依云而住此天在云之上居无云之首故号无云二福生天谓此天修胜福力而生其中从因得名故三广果天谓此天果报广大无能胜故四无想天谓此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五无烦天谓此天离欲界苦及色界乐苦乐两灭无烦恼故六无热天谓此天研究心境无依无处清凉自在无热恼故七善见天谓此天妙见十方世界圆澄无尘垢故八善现天谓此天空无障碍精见现前故九色究竟天谓此天于诸尘几微之处研穷究竟故。
【三无色界四天】一空处天谓此天厌于色身系缚不得自在心缘虚空与无色相应住空处定故二识处天谓此天厌虚空无边于是即舍虚空转心缘识以识为处故三无所有处天谓此天厌于识处无边于是舍识入无所有处亦名不用处谓不用前空处识处故四非想非非想处天谓此天居无色界之极顶非无所有处之无想非识处之有想故。
二十八宿(出法苑珠林)
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等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等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令彼得知如我所分国土众生各各随分摄护养育故说二十八宿所属不同各有威灵护卫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
【一东方七宿】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出家求圣道者氐宿主水主众生房宿主行车求利心宿主于女人尾宿主洲渚众箕宿主于陶师。
【二南方七宿】井宿主于金师鬼宿主一切国王大臣柳宿主雪山龙星宿主巨富者张宿主于盗贼翼宿主于贵人轸宿主须罗吒国。
【三西方七宿】奎宿主行船人娄宿主于啇人胃宿主婆楼迦国昴宿主于水牛毕宿主一切众生觜宿主鞞提诃国参宿主于刹利(刹利梵语具云刹帝利华言田主即王种也)。
【四北方七宿】斗宿主浇部沙国牛宿主于刹利及安多钵竭那国女宿主鸯伽摩伽陀国虚宿主那遮罗国危宿主着华冠室宿主乾陀罗国输卢那国及诸龙蛇蝮行之类壁宿主乾闼婆善乐(梵语乾闼婆华言香阴即帝释乐神也)。
三十一色(出翻译名义)
三十一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烟云尘雾空此十三种名为显色以其显现为色故也长短方圆粗细高下正与不正此十种名为形色以其形量为色故也取舍屈伸行住坐卧此八种名为表色以其表彰为色故也。
如来三十二相(出法界次第)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
【一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奁力盐切奁底者即盒底也)。
【二千辐轮相】辐即车轮中之辐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
【三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𦟛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人也。
【四手足柔软相】谓手足极妙柔软胜余身分也。
【五手足缦网相】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绮画犹如鹅王之足也。
【六足跟满足相】跟足踵也谓足之踵圆满具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谓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种种庄饰妙好圆满也(梵语琉璃华言青色宝)。
【八腨如鹿王相】(腨时兖切)腨股肉也腨如鹿王相者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
【九手过膝相】谓双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过膝也。
【十马阴藏相】谓阴相藏密犹如马阴不可见也。
【十一身纵广相】谓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谓身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右旋上向青色柔软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肤细滑相】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处平满相】谓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也。
【十八两腋满相】谓左右两腋平满而不窊也(窊乌𤓰切不满貌)。
【十九身如师子相】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师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谓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也(伛委羽切不伸也)。
【二十一肩圆满相】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
【二十二四十齿相】谓常人但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四十齿也。
【二十三齿白齐密相】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净相】谓四牙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也。
【二十五颊车如师子相】谓两颊车隆满如师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谓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广长舌相】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也。
【二十八梵音深远相】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色精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目旁毛也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间白毫相】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梵语兜罗绵华言细香)。
【三十二顶肉髻成相】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十二应(出楞严经)
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同佛慈悲㧞苦与乐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三昧之力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佛身应】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观世音菩萨即应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也(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进修无漏胜解现圆谓修无为之法即趣入三摩地得无漏胜解究竟圆成也)。
【二独觉应】出无佛世无师自悟故名独觉谓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菩萨即于彼前应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也(有学者有所学也谓第三阿那含果已前俱属有学胜妙现圆者能妙万物以明自性究竟圆成也)。
【三缘觉应】因观十二因缘觉真谛理故名缘觉谓若诸有学断十二因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菩萨即于彼前应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缘断胜性者谓观因缘得断烦恼而证胜妙之性也)。
【四声闻应】闻佛声教故曰声闻谓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也(得四谛空者谓观苦集灭道四谛证真空理也修道入灭胜性现圆者谓从三果入灭将登第四无学果位胜妙之性现前圆成也)。
【五梵王应】梵王者即色界初禅天主也谓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菩萨即于彼前应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也。
【六帝释应】帝释即忉利天主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谓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
【七自在天应】自在天者即欲界第五天也谓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菩萨即于彼前应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八大自在天应】大自在天者即欲界第六天主也谓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九天大将军应】天大将军即帝释天主之大将军也谓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菩萨即于彼前现大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四天王应】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谓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众生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一四天王太子应】谓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鬼神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四天王太子身而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二人王应】谓若诸众生乐为人王菩萨即于彼前应现人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三长者应】谓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让菩萨即于彼前应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四居士应】谓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名言者名教典雅之言也)。
【十五宰官应】谓若诸众生爱治国土剖断邦邑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六婆罗门应】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谓若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数术者咒禁算艺调养方法之类是也摄卫者收摄其心卫护身口也)。
【十七比丘应】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若有男子好学出家持诸戒律菩萨即于彼前应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八比丘尼应】梵语尼华言女谓若有女人好学出家持诸禁戒菩萨即于彼前应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十九优婆塞应】梵语优婆塞华言清净士谓若有男子乐持五戒菩萨即于彼前应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
【二十优婆夷应】梵语优婆夷华言清净女谓若有女子五戒自居菩萨即于彼前应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一女主应】女主天子之后也谓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菩萨即于彼前应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二童男应】谓若有众生不坏男根菩萨即于彼前应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三童女应】谓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菩萨即于彼前应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四天应】谓若有诸天乐出天伦菩萨即应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伦类也)。
【二十五龙应】谓若有诸龙乐出龙伦菩萨即应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六药义应】梵语药义亦云夜义华言勇健谓若有药义乐度本伦菩萨即于彼前应现药义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七乹闼婆应】梵语乹闼婆华言香阴即帝释乐神也谓若乹闼婆乐脱其伦菩萨即于彼前应现乹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八阿修罗应】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以形貌丑陋故也谓若阿修罗乐脱其伦菩萨即于彼前应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二十九紧那罗应】梵语紧那罗华言疑神又云人非人以头上有角似人而非人也谓若紧那罗乐脱其伦菩萨即于彼前应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三十摩呼罗伽应】梵语摩呼罗伽华言大蝮行即大蟒蛇也谓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菩萨即于彼前应现摩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三十一人应】谓若诸众生乐人修人菩萨即于彼前应现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乐人修人者谓爱乐人身而修人之行也)。
【三十二非人应】非人即鬼畜之类也谓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菩萨即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也。
三十四心断结(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三十四心断结也(三藏教者即经律论三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欲化度众生故伏惑不断而示同三思生死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提树者以佛于树下成道故也见思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曰忍习气者谓见思惑之余习气分也)。
【一八忍】忍即忍可印证之义一苦法忍谓观欲界苦谛之法而能忍可也二苦类忍谓以色界无色界苦谛之法比类欲界苦谛观之而能忍可也三集法忍谓观欲界集谛烦恼之法而能忍可也四集类忍谓以色界无色界集谛烦恼之法比类欲界集谛观之而能忍可也五灭法忍谓观欲界灭谛之法而能忍可也六灭类忍谓以色界无色界灭谛之法比类欲界灭谛观之而能忍可也七道法忍谓观欲界道谛之法而能忍可也八道类忍谓以色界无色界道谛之法比类欲界道谛观之而能忍可也。
【二八智】智即明了之义一苦法智谓因观欲界苦谛而断见惑之智明发也二苦类智谓以色界无色界苦谛比类欲界苦谛观之而断上二界见惑之智明发也三集法智谓因观欲界集谛而断见惑之智明发也四集类智谓以色界无色界集谛比类欲界集谛观之而断上二界见惑之智明发也五灭法智谓因观欲界灭谛而断见惑之智明发也六灭类智谓以色界无色界灭谛比类欲界灭谛观之而断上二界见惑之智明发也七道法智谓因观欲界道谛而其断惑之智明发也八道类智谓以色界无色界道谛比类欲界道谛观之而断上二界见惑之智明发也。
【三九无碍道】无碍者谓念念修观断惑不为惑所碍也盖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为四地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则三界共为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思惑于一一地修此无碍道以断之也(思惑言九品者谓因此惑难断遂分上中下之三品于三品中又各分三品共九品也)。
【四九解脱道】解脱即自在之义谓惑业断离无所系缚而得自在盖欲界一地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共为九地每地各有九品思惑此惑既断即证解脱道也。
三十六物(出华严经随䟽演义钞)
【一外相十二】谓发毛𤓰齿眵(尺支切)泪涎唾屎尿垢汗也。
【二身器十二】谓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音方)膏脑膜也。
【三内含十二】含即含藏谓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六
永乐北藏第 183 册 No. 1615 大明三藏法数(第36卷-第38卷)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七卷 石九
三十七道品(出法界次第)
道即能通之义品犹类也合四念处等法门为三十七皆是入道浅深之气类故云道品也。
【一四念处】念即想念处即身受心法也一身念处谓观此色身皆是不净也二受念处谓观领受好恶等事悉皆是苦也三心念处谓观此识心生灭无常也四法念处谓观诸法从因缘生皆无有我也。
【二四正勤】正谓不邪勤谓不怠一已生恶令永断谓一切恶法若已生者当精勤一心决剔令其永断除也二未生恶令不生谓一切恶法若未生时当精勤一心遮止令其不复萌生也三未生善令生谓诸善法若未生时当精勤一心勇猛令其发生也四已生善令增长谓诸善法若已生者当精勤一心修习令其增长也。
【三四如意足】谓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一欲如意足谓希慕所修之法如愿满足也二精进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专注一心无有间杂如愿满足也三念如意足谓于所修之法记忆不忘如愿满足也四思惟如意足谓心思所修之法不令忘失如愿满足也。
【四五根】根即能生之义谓此五根能生一切善法也一信根谓信于正道也二精进根谓修正法无间无杂也三念根谓于正法记忆不忘也四定根谓摄心不散也五慧根谓于诸法观照明了也。
【五五力】力即力用谓能破恶成善也一信力谓信根增长能破诸疑惑也二精进力谓精进根增长能破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事也三念力谓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成就出世正念功德也四念力谓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发诸禅定也五慧力谓慧根增长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发真无漏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分别曰见惑贪爱曰思惑也真无漏者谓阿罗汉断见思惑尽不漏落三界生死异于初果等故名真也)。
【六七觉分】觉即觉了分即支分谓此七法各有支𣲖分齐也一择觉分谓拣择诸法之真伪也二精进觉分谓修诸道法无有间杂也三喜觉分谓契悟真法得欢喜也四除觉分谓断除诸见烦恼也五舍觉分谓舍离所见念着之境也六定觉分谓觉了所发之禅定也七念觉分谓思惟所修之道法也。
【七八正道】不邪曰正能通曰道一正见谓能见真理也二正思惟谓心无邪念也三正语谓言无虚妄也四正业谓白净善业也五正命谓依法乞食活命也六正精进谓修诸道行无间杂也七正念谓专心忆念善法也八正定谓一心住于真空之理也。
四十二字门(出华严经)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梵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到彼岸谓到涅槃彼岸也)。
【一阿字门】阿梵语具云阿提阿耨波陀华言不生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也经云唱阿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菩萨威力入无差别境界䟽云阿者入无生义无生之理统该万法菩萨得此无生之旨则能达诸法空断一切障也。
【二多字门】多大品般若经作罗梵语具云罗阇华言垢谓一切法本来清净离诸染污也经云唱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无边差别䟽云是清净无染离尘垢义。
【三波字门】波梵语具云波罗末陀华言第一义谓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境界故也经云唱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照法界䟽云诸法皆等即普照法界。
【四者字门】者大品般若经作遮梵语具云遮黎夜华言行谓知一切法皆不可得亦知一切诸行皆非行故也经云唱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轮断差别䟽云诸法无有诸行既空遍摧差别(普轮者普即普遍之义轮有摧碾之用言此字门能摧碾一切差别之法也)。
【五那字门】梵语那华言不谓知一切法离名离相不得不失不来不去故也经云唱那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得无依䟽云诸法无有言说文字性相双亡故无所依。
【六逻字门】逻梵语具云逻求华言轻谓知一切法离轻重相故经云唱逻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离依止无垢䟽云悟一切法离世间惑染故。
【七柁字门】梵语柁又云陀摩华言善谓知一切法善相善心生故经云唱柁(轻呼)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不退转方便䟽云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无分别故。
【八婆字门】(婆蒲我切)婆梵语具云婆陀华言缚谓知一切法无缚无解故经云唱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金刚场䟽云悟一切法离缚解故方入金刚场(金刚场即金刚心等觉菩萨位也)。
【九茶字门】(茶徒解切)茶梵语具云茶阇他华言不热谓知一切法无热恼相故经云唱茶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曰普轮䟽云悟一切法离热恼秽得清凉故是普摧义谓轮能摧碾一切烦恼也。
【十沙字门】(沙失我切)梵语沙华言六谓知人身六根之相皆自在故经云唱沙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为海藏䟽云悟一切法无挂碍故如海含容万像(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皆自在者如眼根任运观色自在无碍五根随用亦复如是也)。
【十一嚩字门】嚩大品般若经作和梵语具云和波陀华言语言谓知一切法离语言相故经云唱嚩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生安住䟽云悟一切法言语道断能遍安住。
【十二哆字门】(哆丁可切)哆大品般若经作多梵语具云多他华言如谓入诸法真如之相不动故经云唱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圆满光䟽云悟一切法真如不动圆满显现。
【十三也字门】(也以可切)也梵语具云夜他䟦华言实谓知色心等一切诸法入实相中不生不灭故经云唱也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差别积聚䟽云悟如实不生故则诸乘积聚皆不可得。
【十四瑟吒字门】瑟吒大品般若经作吒梵语具云吒婆华言障碍谓知一切法无障碍故经云唱瑟吒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光明息烦恼故。
【十五迦字门】迦梵语具云迦逻华言作者谓知诸法之中无有作者经云唱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无差别云䟽云作业如云皆无差别。
【十六娑字门】(娑苏我切)娑梵语具云娑娑华言一切谓入一切法时皆不可得故经云唱娑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降霔大雨䟽云即平等性。
【十七么字门】么梵语具云磨磨迦逻华言我所谓知一切法离我所故肇法师曰我为万物主万物为我所经云唱么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大流湍激众峰齐峙䟽云即我所执性若众峰齐峙长流湍激。
【十八伽字门】伽梵语具云伽陀华言底谓知一切诸法根底不可得故经云唱伽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普安立䟽云即一切法行取性。
【十九他字门】(他他可切)他梵语具云多他阿伽陀华言如去谓入诸法处不可得故经云唱他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真如平等藏。
【二十社字门】社大品般若经作阇梵语具云阇提阇罗华言生谓知诸法之生不可得故经云唱社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入世间海清净。
【二十一锁字门】梵语锁大品般若经作簸(无翻)谓知一切法不可得故经云唱锁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念一切佛庄严䟽云即安隐性。
【二十二䭾字门】䭾梵语具云䭾摩华言法性谓知一切法中法性不可得故经云唱䭾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拣择一切法聚。
【二十三奢字门】(奢尸荷切)奢大品般若经作赊梵语具云赊多华言寂灭谓知诸法皆寂灭相不可得故经云唱奢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顺一切佛教轮光明䟽云即寂静性。
【二十四佉字门】梵语佉华言虚空谓知诸法犹如虚空不可得故经云唱佉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因地智慧藏䟽云即如虚空性。
【二十五义字门】义梵语具云义耶华言尽谓入诸法尽性不可得故经云唱义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息诸业海藏䟽云犹言尽空业海。
【二十六娑多字门】娑多大品般若经作哆梵语具云迦哆度求那华言是事边得何利谓知诸法边得何所利故经云唱娑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蠲诸惑障开净光明(蠲除也)。
【二十七壤字门】壤大品般若经作若梵语具云若那华言智谓知一切法中无智相故经云唱壤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作世间智慧门。
【二十八曷攞多字门】梵语曷攞多又云阿施大品般若经作施华言义谓知一切法义不可得故经云唱曷攞多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生死境界智慧轮。
【二十九婆字门】(婆蒲饿切)婆梵语具云婆伽华言破谓知一切法不可得破坏相故经云唱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智宫殿圆满庄严。
【三十车字门】车梵语具云伽车提华言去谓知一切法无所去故经云唱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行方便藏各别圆满。
【三十一娑么字门】(娑苏统切)娑么大品般若经作魔梵语具云阿湿么华言石谓知诸法坚牢如金刚石不可坏故经云唱娑么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十方现见诸佛。
【三十二诃婆字门】诃婆大品般若经作火梵语具云火夜华言唤来谓虽知一切法无音声相亦可呼召无缘令其有缘经云唱诃婆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一切无缘众生方便摄受令出生无碍力。
【三十三縒字门】(縒七可切)縒大品般若经作嗟梵语具云末嗟罗华言悭谓知一切法无悭无施相故经云唱縒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修行趣入一切功德海。
【三十四伽字门】伽梵语具云伽那华言厚谓知诸法不厚不薄故经云唱伽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持一切法云坚固海藏䟽云即平等性犹言厚薄平等如云普覆。
【三十五吒字门】吒大品般若经作他梵语具云他那华言处谓知诸法无住处故经云唱吒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随愿普见十方诸佛。
【三十六拏字门】(拏你可切)梵语拏华言不谓入诸法不来不去故经云唱拏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观察字轮䟽云即离诸諠诤无往无来行住坐卧常观字轮。
【三十七娑颇字门】(娑苏纥切)梵语娑颇又云颇罗大品般若经作颇华言果谓知一切法因果性空故经云唱娑颇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化众生究竟处䟽云即遍满果报。
【三十八娑迦字门】梵语娑迦又云歌大大品般若经作歌华言众谓知五众等法不可得故经云唱娑迦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广大藏无碍辩光明轮遍照(五众者即色受想行识谓此五法众共相生而成身也亦名五阴又名五蕴)。
【三十九也娑字门】(也夷可切娑苏可切)梵语也娑大品般若经作醝(无翻)经云唱也娑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宣说一切佛法境界。
【四十室者字门】室者大品般若经作遮梵语具云遮罗地华言动谓知一切法不动相故经云唱室者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于一切众生界法雷遍吼。
【四十一侘字门】(侘耻可切)侘大品般若经作咤梵语具云多罗华言岸谓知一切法此岸彼岸不可得故经云唱侘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以无我法开晓众生。
【四十二陀字门】陀大品般若经作茶梵语具云彼茶华言必谓知一切法必不可得故过此茶字后无字可说也经云唱陀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一切法轮差别藏䟽云即究竟含藏一切法轮。
四十八愿(出大弥陀经)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刹所以庄严国土清净之行愿有敷陈惟佛听察遂发此四十八愿也(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第一愿】愿我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愿】愿我刹中无女人无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七宝者金银琉琉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第三愿】愿我刹土中人欲食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愿】愿我刹土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捣染浣濯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五愿】愿我刹土中自地以上至于虚空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花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殊胜超绝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六愿】愿我刹土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七愿】愿我刹土中人尽无淫泆嗔怒愚痴之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八愿】愿我刹土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如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九愿】愿我刹土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愿】愿我刹土中人知身如幻无贪着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一愿】愿我刹土中虽有诸天与世之人异而其形容皆一类金色面目端正净好无复丑异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二愿】愿假令十方无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得为人皆作缘觉声闻皆坐禅一心共欲计数我年寿几千亿万劫无有能知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第十三愿】愿假令十方各千亿世界有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得为人皆作声闻缘觉皆坐禅一心共欲计数我刹土中人数有几千亿万无有能知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四愿】愿我刹土中人寿命皆无数劫无有能计知其数者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五愿】愿我刹土中人所受快乐一如漏尽比丘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漏尽谓生死之漏尽也)。
【第十六愿】愿我刹土中人住正信位离颠倒想诸根寂静尽般泥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梵语般泥洹即般涅槃华言灭度)。
【第十七愿】愿我说经行道十倍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八愿】愿我刹土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梵语那由他华言万亿)。
【第十九愿】愿我刹土中人𥁞得天眼见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愿】愿我刹土中人𥁞得天耳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说法悉能受持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一愿】愿我刹土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众生心念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二愿】愿我刹土中人尽得神足于一念顷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世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三愿】愿我名号闻于十方无数世界诸佛各于大众称我功德及国土之胜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号慈心喜悦者皆令来生我国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四愿】愿我顶中光明妙胜如日月之明百千亿万倍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五愿】愿我光明照诸无数天下幽冥之处皆当大明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见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皆令来生我国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六愿】愿十方无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慈和过诸天人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七愿】愿十方无数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奉持斋戒行六波罗蜜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引至来生作不退转地菩萨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退转地者谓行与位皆不退也)。
【第二十八愿】愿十方无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烧香散花然灯悬缯饮食沙门起立塔寺斋戒清净益作诸善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一昼夜亦必得生我国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十九愿】愿十方无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惟除五逆诽谤正法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五逆者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也)。
【第三十愿】愿十方无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前世作恶闻我名号即忏悔为善奉持经戒愿生我国寿终不经恶道径遂来生一切所欲无不如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一愿】愿十方无数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号五体投地稽首作礼喜悦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五体者头及两手两足也)。
【第三十二愿】愿十方无数世界有女人闻我名号喜悦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不复为女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三愿】愿凡生我国者一生遂补佛处惟除本愿欲往他方设化众生修菩萨行供养诸佛者即自在往生我以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众生皆发信心修一切善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四愿】愿我刹土之人欲生他方者如其所愿不复坠于恶道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五愿】愿我刹土中菩萨以香华幡盖真珠璎珞种种供具欲往无量世界供养诸佛者一食之顷即可遍至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六愿】愿我刹土中菩萨欲以万种之物供养十方无数诸佛即在其前供养既遍是日未午即还我刹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七愿】愿我刹土中菩萨受持经法讽诵宣说必得辩才智慧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八愿】愿我刹土中菩萨能演说一切法其智慧辩才不可限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十九愿】愿我刹土中菩萨得金刚那罗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诸相好说经行道无异于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梵语那罗延华言金刚)。
【第四十愿】愿我刹土清净照见十方无量世界菩萨欲于宝树中见十方一切严净佛刹即时应现犹如明镜睹其面相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一愿】愿我刹土中菩萨虽少功德者亦能见我道场树高四千由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或四十里或六十里或八十里)。
【第四十二愿】愿我刹土中诸天世人及一切万物悉皆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者众生虽得天眼不能辩其名数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三愿】愿我刹土中人随其志愿所欲闻法皆自然得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四愿】愿我刹土中菩萨声闻皆智慧威神顶中皆有光明语音鸿畅说经行道无异于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五愿】愿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不可思议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第四十六愿】愿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皆逮得普等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普等者谓于一切法皆平等也)。
【第四十七愿】愿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不退转地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十八愿】愿他方世界诸菩萨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忍于诸佛法永不退转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三忍即忍位中上忍中忍下忍也)。
善财五十三参(出华严经)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为众说法善财与五百童子诣文殊所顶礼其足白言惟愿圣者广为我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道乃至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七宝者金银琉璃玻𥠖砗磲码瑙赤真珠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娑罗华言坚固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至彼求觅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于是善财往诣顶礼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时德云比丘为说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海云比丘(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参】善财承教向海门国参海云比丘为说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善住比丘。
【三参】善财承教至楞伽道边海岸聚落参善住比丘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为说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持大悲戒乃至离垢戒等如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伽大士(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
【四参】善财承教至达里鼻茶国自在城参弥伽大士为说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普入一切众生种种想海等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解脱长者(梵语达里鼻茶华言消融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五参】善财承教渐次游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参解脱长者为说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碍智乃至而于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海幢比丘。
【六参】善财承教至阎浮提畔利伽罗国参海幢比丘为说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入智慧海净法界境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辩其功德复令参休舍优婆夷(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梵语优婆夷华言清净女)。
【七参】善财承教至海潮处普庄严国参休舍优婆夷为说离忧安隐幢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毗目瞿沙仙人(毗目瞿沙梵语具云毗多罗涅瞿沙华言最上无恐怖声)。
【八参】善财承教向那罗素国参毗目瞿沙仙人为说菩萨无胜幢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胜热婆罗门(梵语那罗素华言不懒惰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九参】善财承教至伊沙那聚落参胜热婆罗门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语善财言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尔时善财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𦦨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时胜热婆罗门告善财言我唯得此菩萨无𥁞轮解脱如诸菩萨大功德𦦨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慈行童女(梵语伊沙那华言长直)。
【十参】善财承教至师子奋迅城参慈行童女为说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满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善见比丘。
【十一参】善财承教至三眼国参善见比丘为说菩萨随顺灯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于如来家真正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自在主童子。
【十二参】善财承教至名闻国河渚中参自在主童子为说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知一切众生数及能知一切诸法差别等而我何能说其功德示其所行复令参具足优婆夷。
【十三参】善财承教至海住大城参具足优婆夷为说菩萨无𥁞福德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𥁞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明智居士。
【十四参】善财承教至大兴城参明智居士为说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宝手遍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法宝髻长者。
【十五参】善财承教至师子大城参法宝髻长者为说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普眼长者。
【十六参】善财承教至藤根国普门城参普眼长者为说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如大药王若见若闻乃至安住平等寂灭之乐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厌足王。
【十七参】善财承教至多罗幢城参无厌足王至彼城已问无厌足王所在之处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于正殿坐师子座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时善财依众人语寻即往诣乃见其王将诸罪人或断手足乃至或以汤煮或以火焚善财念言我为利益一切众生求菩萨行今者此王灭诸善法作诸恶业云何于此而欲求法救护众生作是念时空中有天告言善男子汝莫厌离善财即礼其足王令入于宫中遍观所住宫殿广大无比皆以妙宝之所合成王复告言我若实作如是恶业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如是色身如是眷属如是富赡如是自在遂为善财说菩萨如幻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生忍乃至普入一切平等三昧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光王(无生忍者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证也)。
【十八参】善财承教至妙光城参大光王为说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慈心普荫诸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说其德复令参不动优婆夷。
【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安住国参不动优婆夷为说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如金翅鸟游行虚空无所障碍能入一切众生大海见有善根已成熟者即便执取置菩提岸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遍行外道。
【二十参】善财承教至都萨罗城参遍行外道为说至一切处菩萨行已乃云如诸菩萨身与一切众生数等乃至以无我智周遍照耀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鬻香长者。
【二十一参】善财承教至广大国参鬻(音育赉也)香长者名优钵罗华为说调和一切香法已乃云如诸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断烦恼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复令参婆施罗船师(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华梵语婆施罗华言自在)。
【二十二参】善财承教至楼阁大城参婆施罗船师为说大悲幢行已乃云如诸菩萨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众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上胜长者。
【二十三参】善财承教至可乐城参无上胜长者为说至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刹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师子频申比丘尼(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
【二十四参】善财承教至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参师子频申比丘尼为说成就一切智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心无分别普知诸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须蜜多女(梵语输那华言勇猛梵语迦陵迦华言相斗战)。
【二十五参】善财承教至险难国宝庄严城参婆须蜜多女为说菩萨离贪际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无边巧方便智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鞞瑟胝罗居士(梵语鞞瑟胝罗华言缠裹)。
【二十六参】善财承教至善度城参鞞瑟胝罗居士为说菩萨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观自在菩萨(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十七参】善财承教至补怛洛迦山参观自在菩萨既至彼山处处求觅见其西面嵓谷之中泉流莹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时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加趺坐无量菩萨恭敬围绕为说大悲行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正趣菩萨(梵语补怛洛迦华言海岛又云小白花)。
【二十八参】善财承教已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从空中来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观自在菩萨遂令善财参礼时正趣菩萨为说菩萨普疾行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普于十方无所不至智慧境界等无差别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天神。
【二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墯罗钵底城参大天神为说菩萨云网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犹如帝释已能摧伏一切烦恼阿修罗军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安住地神(梵语墯罗钵底华言有门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入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三十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中参安住地神为说不可坏智慧藏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常随诸佛能持一切诸佛所说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梵语婆珊婆演底华言春主)。
【三十一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迦毗罗城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说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普贤无边行愿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德复令参普德净光主夜神(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三十二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参普德净光主夜神为说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菩萨所有行愿了达一切无边法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三十三参】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右边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为说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三十四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说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寂静音海主夜神。
【三十五参】善财承教参寂静音海主夜神为说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法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
【三十六参】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如来会中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为说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知能说一切语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
【三十七参】善财承教即于此佛会中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为说出生广大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三十八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夜神为说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德圆满神(诸趣身即六道等趣之身也)。
【三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岚毗尼园参妙德圆满神为说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以一念为诸劫藏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释迦瞿波女(梵语岚毗尼华言乐胜圆光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梵语瞿波华言女)。
【四十参】善财承教至迦毗罗城参释迦瞿波女为说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摩耶夫人(摩耶梵语具云摩诃摩耶华言大术)。
【四十一参】善财承教一心欲诣摩耶夫人所作如是念此善知识远离世间住无所住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亲近时有宝眼神及莲花法德等神住虚空中种种赞叹摩耶夫人复有罗刹鬼王语善财言汝应普礼十方求善知识时善财受行其教即时现见大宝莲花从地涌出摩耶夫人在于座上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遂为善财说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王女天主光(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四十二参】善财承教遂往天宫参王女天主光为说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遍友童子师。
【四十三参】善财承教从天宫下至迦毗罗城参遍友童子师别无指示但言可问善知众艺童子当为汝说。
【四十四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善知众艺童子为说四十二字母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贤胜优婆夷(四十二字母者一阿字二多字三波字四者字五那字六逻字七柁字八婆字九茶字十沙字十一嚩字十二哆字十三也字十四瑟吒字十五迦字十六娑字十七么字十八伽字十九他字二十社字二十一锁字二十二䭾字二十三奢字二十四佉字二十五义字二十六婆多字二十七壤字二十八曷攞多字二十九婆字三十车字三十一娑么字三十二诃婆字三十三縒字三十四伽字三十五吒字三十六拏字三十七娑颇字三十八娑迦字三十九也娑字四十室者字四十一佗字四十二陀字也)。
【四十五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婆怛那城参贤胜优婆夷为说无依处道场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复令参坚固解脱长者。
【四十六参】善财承教至沃田城参坚固解脱长者为说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获无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月长者。
【四十七参】善财承教即于本城参妙月长者为说净智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胜军长者。
【四十八参】善财承教至出生城参无胜军长者为说菩萨无𥁞相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最寂静婆罗门。
【四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城南法聚落参最寂静婆罗门为说菩萨诚愿语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与诚愿语行止无违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
【五十参】善财承教至妙意华门城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二人为说菩萨幻住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勒菩萨(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五十一参】善财承教至海岸国大庄严园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善财于楼阁前恭敬顶礼赞叹称扬一心愿见弥勒菩萨时弥勒菩萨从别处来为说种种法要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闻不可思议微妙法音善财即得无量诸总持门住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复令参文殊师利菩萨(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五十二参】善财承教到普门国苏摩那城思惟观察希欲奉觐文殊师利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为说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光明乃至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于是善财渴仰欲见普贤菩萨(梵语苏摩那华言悦意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五十三参】善财于文殊师利所得三昧已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宝莲花师子之座身诸毛孔出光明云令诸众生生大欢喜善财见已踊跃无量普贤菩萨即伸右手摩触其顶为说诸法善财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
六十二见(出大涅槃经)
谓外道之人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见则成二十见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论之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而为根本则总成六十二见也(四种见者谓于五阴中如计色大我小我在色中为一见我即神我谓识神也又计我大色小色在我中为二见又计离色是我为三见又计即色是我为四见也色阴既尔受想行识亦然)。
佛六十四种梵音(出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三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五清净声】谓如来音声清净而不杂染也。
【六离垢声】谓如来音声纯妙远离诸垢染也。
【七明亮声】谓如来音声明显流亮也。
【八甘美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甘和美妙能使听者得法喜之味也。
【九乐闻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称机浅深令众生乐闻而不舍也。
【十无劣声】谓如来音声希有殊胜而不陋劣也。
【十一圆具声】谓如来说法于一音中而具足一切音也。
【十二调顺声】谓如来音声随机说法调伏众生使其信顺也。
【十三无涩声】谓如来音声融通和畅而无涩滞也。
【十四无恶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嘉羙而不粗犷也。
【十五善柔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也。
【十六悦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悦可人意而爱听无厌也。
【十七适身声】谓如来说法音声能令闻者支体调适而得轻安也。
【十八心生勇𨦣声】谓如来说法音声令人发起勇猛之心而进修也。
【十九心喜声】谓如来法音羙妙能令闻者心生欣喜也。
【二十悦乐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使闻者欢喜而快乐也。
【二十一无热恼声】谓如来法音使诸闻者消除热恼而得清凉也。
【二十二如教令声】谓如来演说如法教诫命令而能启发蒙昧也。
【二十三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善解决了遍知一切诸法也。
【二十四分明声】谓如来法音于诸事法如理分㭊无不明了也。
【二十五善爱声】谓如来以善法音开化一切众生令其爱乐也。
【二十六令生欢喜声】谓如来说法之音令人生欢喜之心也。
【二十七使他如教令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展转启发于人皆如教令也。
【二十八令他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善解一切诸法也。
【二十九如理声】谓如来所发音声皆契真如之理也。
【三十利益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利益一切有情也。
【三十一离重复过失声】谓如来所出音声契合理趣从始至终皆无重复过失也。
【三十二如师子音声】谓如来音声一切闻者自然信伏如师子一吼百兽畏伏也。
【三十三如龙音声】谓如来法音清彻幽远如龙之吟也。
【三十四如云雷吼声】谓如来说法唯以一音远近普及如雷之吼也。
【三十五如龙王声】谓如来说法音韵清远如龙王所发之声也。
【三十六如紧那罗妙歌声】梵语紧那罗华言歌神谓如来所出梵音如彼歌音羙妙适悦一切也。
【三十七如迦陵频伽声】梵语迦陵频伽华言妙声鸟谓如来法音羙妙如彼禽之声也。
【三十八如梵王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如梵王之清净声音也。
【三十九如共命鸟声】共命鸟者一身二头之鸟也谓如来所说法音吉祥如彼禽之声也。
【四十如帝释美妙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如天帝释之美妙音声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入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四十一如振鼓声】谓如来音声震响如鼓远近皆闻也。
【四十二不高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高大得中道也。
【四十三不下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卑下亦得中道也。
【四十四随入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普入群机融通众音也。
【四十五无缺减声】谓如来法音圆满具足也。
【四十六无破坏声】谓如来凡所演说真实不虚无能破坏也。
【四十七无染污声】谓如来所说法音纯圆独妙离诸烦恼无染着也。
【四十八无希取声】谓如来说法利乐一切众生无所希望离取着也。
【四十九具足声】谓如来所演法音称性而说妙理具足也。
【五十庄严声】谓如来所演声教如实之谈端庄而严肃也。
【五十一显示声】谓如来演妙法音显现妙理开示众生无有隐晦也。
【五十二圆满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圆满具足一切音也。
【五十三诸根适悦声】谓如来所演妙法音声众生一闻诸根适悦也。
【五十四无讥毁声】谓如来法音不讥毁一切众生凡有言说皆信顺也。
【五十五无轻转声】谓如来圆音普摄一切不轻浮迁转也。
【五十六无动摇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得无所畏而诸外魔不能动摇也(外魔者外道天魔也)。
【五十七随入一切众会声】谓如来法音普入众会随机得闻也。
【五十八诸相具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具足一切诸相也。
【五十九令众生心意欢喜声】谓如来所出语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众生心意欢喜皆谓所说从如来口门而出亦无互相重复而诸众会各随音声晓了诸法然实非如来口门中出也。
【六十说众生心行声】谓一切众生其数无量行亦无量如来所说众生心行略有八万四千种𩔗但为根性下劣众生令其易得解入故也。
【六十一入众生心意声】谓如来具秘密智所出语言随入一切众生心意然不从如来口门中出正所谓从虚空而出者也。
【六十二随众生信解声】谓如来所出语言随诸众生种种信解心意成熟普使随应而得了知也。
【六十三闻者无分量声】谓如来音声无有分量世间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虽能闻之亦不能知其边际分量也(魔即魔王梵即梵天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六十四众生不能思惟称量声】谓如来音声妙轮出种种声宣说法时假使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居缘学之地亦不能思惟称量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举也)。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七卷
永乐北藏第 183 册 No. 1615 大明三藏法数(第36卷-第38卷)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八 石十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小乘七十五法(出圆觉经䟽钞)
小乘七十五法摄为五类谓色法十有一心法一心所有法四十有六不相应行法十有四无为法三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应法三无为四无表色今言法处所摄一分者正是无表色也无表色者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虽分别明了而无所表对故也)。
【心法一】心法者谓心虽无形质而有觉知之用以能缘虑分别名之为心即意识也(此专言意识者盖小乘之人唯知心王是第六意识而不知有第七第八二种之识也)。
【心所有法四十六】心所有法者以对意识心王而言之也此四十六合为六位遍大地有十一受(领纳前境也)二想(于境取像也)三思(起心造作诸业也)四触(对境也)五欲(希望乐境也)六慧(拣择善恶法也)七念(记忆不忘也)八作意(能警觉者为性心来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九胜解(于理明了无碍也)十三摩地(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离沉掉曰等令心专注不散曰持)此之十法通善通恶遍一切心故云遍大地也大善地有十一信(于善法深乐不疑也)二勤(于诸善法精进修习也)三舍(远离掉举也)四惭(耻己无德也)五愧(羞为恶行也)六无贪(于五欲境心生厌离也)七无嗔(于违情之境不起忿怒也)八不害(于诸有情不加损恼也)九轻安(远离昏乱也)十不放逸(于不善法心不染着也)此之十法不通于恶唯是善业能通至无漏圣道故云大善地也(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大烦恼有六一痴(于事理迷惑不了也)二放逸(纵恣欲境也)三懈怠(身心不勤也)四不信(邪见多疑也)五昏沉(心神迷惑也)六掉举(内心摇动也)此之六法依五识第六识第七识而起不通于善唯是恶法故云大烦恼也大不善有二一无惭(不知羞耻也)二无愧(阴为不善也)此之二法谓人无惭愧则无恶不造故云大不善也小烦恼有十一忿(暴怒也)二覆(不令人知己过也)三悭(于一切财不能惠施也)四嫉(心怀妒忌也)五恼(外境违情不自安忍也)六害(损恼有情也)七恨(怨恨也)八謟(媚悦入意也)九诳(诡诈不实也)十憍(矜己傲他也)此之十法但依第六识而起故云小烦恼也不定法有八一悔(或作恶事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二睡眠(谓人睡眠神识昏昧梦中见境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三寻(寻即寻思即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四伺(伺即伺察亦心中所起之念也心粗而浮曰寻心细而沉曰伺二者皆是心念但分粗细耳亦通善恶不善不恶也)五贪(引取无厌也)六嗔(忿怒不息也)七慢(自恃陵他也)八疑(犹豫不决也)此之八法通于善恶无记三性故云不定法也(无记者谓不善不恶无所记录故也)。
【不相应行法十四】一得(于一切决造作成就也)二非得(于一切法不能成就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无想异熟(此即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以其果报异世成熟故曰异熟)五无想定(外道所修之定想心俱灭故也)六灭尽定(得此定者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命根(第八藏识种子并出入息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八生(诸法生起也)九住(诸法未迁也)十异(诸法渐衰也)十一灭(诸法消尽也)十二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故曰名身)十三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故曰句身)十四文身(文即文字众字联合故曰文身)此之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也。
【无为法三】一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断灭以智灭惑所显真理理无作为也)二非择灭无为(不假智力断灭诸惑性本清净无所作为也)三虚空无为(真空之理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无所作为也)盖前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不相应行皆是世间有为之法此之三法是出世间之法故名无为然七十五法不出乎色心而色则由心造也若摄末归本唯心一法耳。
八十随形好(出华严经随䟽演义钞)
指爪狭长薄润光洁手足指圆纤长柔软节骨不现手足各等无差指间充密手足圆满软净光泽筋脉盘结深隐不现两踝深隐骨不显露(踝胡瓦切)行步正直端庄严肃行步威容齐整如师子王行步安平稳如象王行步有仪进止详缓回身顾视必皆右旋支节渐次安布殊胜骨节交结宛如龙盘膝轮圆满妙善安布隐处妙好圆满清净身支润滑柔软鲜洁身容敦肃自在无畏身支坚固稠密相属身支安定厚重不动身相端严光明离垢身有圆光随处照耀腹形方正柔软不现脐深右旋圆妙光泽脐厚妙好不窊不凸(窊乌𤓰切)肌肤匀净鲜明离垢手掌充满柔软方平手文深长明直润泽唇色红润如频婆果(梵语频婆华言相思)面门圆满妙好端严舌相长广弥覆难量发声威震如雷普闻音韵美妙和畅清远鼻高修直两窍不现诸齿方整坚密鲜白诸牙明洁渐次锋利目广清净洞彻分明眼相修广如青莲华眼睫上下齐整稠密双眉修长黑泽细软双眉绮靡绀琉璃色双眉高朗犹如半月耳厚修长轮埵成就两耳相好绮丽齐平容仪端丽见者无厌额广圆满平正殊特身分殊胜上下匀等首发修长绀青稠密首发香洁柔润光泽首发齐整不乱不杂首发坚固永无断落首发光滑尘垢不着身分坚实逾那罗延(梵语那罗延华言金刚谓坚固也)身体庄严长大端直诸窍清净尘垢不染身力充美无与等者身相严好众所乐观面轮修广净如满月颜貌舒泰光显含笑面颜光泽远离尘垢身支严净恒无垢秽诸毛孔中常出妙香面门常出微妙之香首相妙好周圆平等身毛纤柔绀青光泽法音圆辩随机普应顶相高妙无能见者手足指网分明严整行不履地去地四指而地现印文神力自持不待他卫威德远震善类悦闻魔外慑伏(慑质涉切)音声和雅悦可众心观机浅深随类说法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次第说法各随机缘等观有情冤亲平等所为先观后作各赴机宜相好具足瞻视无尽顶骨坚实穷劫不坏颜容奇妙常若少年手足胸臆吉祥德相妙好具足。
八十一品思惑(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瞋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为四地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共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贪嗔痴慢四惑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色界四地无色界四地亦各有九品贪痴慢三惑但除瞋恚以上二界不行嗔故是则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共成八十一品也(三界思惑分九品者以此惑难断故细分之令二果断陁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次第断除也)。
八十八使(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三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三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谬以为戒取以进行也五邪见谓无明不了邪心取理也六贪谓于诸欲境引取无厌也七瞋谓于逆情之境而起忿怒也八痴谓于事理之中迷惑不了也九慢谓自恃才德富贵轻蔑于他也十疑谓迷心乖理犹豫不决也此之十使历三界四谛下增减不同共成八十八使盖欲界苦谛下十使具足集灭二谛下各有七使除身见边见戒取三使道谛下有八使除身见边见二使则四谛合为三十二使也色界无色界四谛下皆如欲界只于每谛下又除瞋使故一界有二十八使二界合为五十六使并前欲界三十二使总成八十八也(集灭二谛各除身见边见戒取者谓此三使皆依苦谛而起而此二谛则无也道谛除身见边见者谓此二使亦苦谛所起而此则无也然不除戒取者谓外道执取邪戒妄为正道故于此不除也上二界除瞋使者以上二界无瞋故也)。
九十八使(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欲界有贪瞋痴慢四种思惑色界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种思惑三界思惑共为十使并前见惑八十八使合之而为九十八使也。
大乘百法(出大乘百法明门论)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二不相应行三无为四无表色今言法处所摄一分者正是无表色也无表色者谓意识缘于过去所见之境虽分别明了而无所表对故也)。
【心法八】心即识心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此八种识皆有分别之义俱属于心故名心法(梵语末那华言意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
【心所有法五十一】心所有法者以对八识心王而言之也此五十一合为六位遍行法有五一作意(能警觉者为性心未起能警令起心已起能引趣境也)二触(对境也)三受(领纳前境也)四想(于境取像也)五思(起心造诸业也)此五种法起则同起故云遍行也别境法有五一欲(希望乐境也)二胜解(于理明了无碍也)三念(于曾习境记忆不忘也)四等持(离昏沉掉举曰等令心专注不散曰持也)五慧(拣择善恶法也)此五种法起时各起故云别境也善法有十一一信(于诸善法深乐不疑也)二惭(耻己无德也)三愧(羞为恶行也)四无贪(于五欲境心生厌离也)五无瞋(于违情之境不起怒心也)六无痴(于事理明解决了也)七精进(于诸善法精勤修习也)八轻安(远离昏乱也)九不放逸(于不善法心不染着也)十舍(远离掉举也)十一不害(于有情不加损恼也)此十一种法皆是善法故总云善也烦恼法有六一贪(引取无厌也)二瞋(忿怒不息也)三慢(自恃陵他也)四无明(于事理无所明了也)五见(即邪见也)六疑(犹豫不决也)此六种法能恼乱众生故总云烦恼也随烦恼法有二十一忿(暴怒也)二恨(怨恨也)三覆(不令人知己过也)四恼(外境违情不自安隐)五嫉(心怀妒忌也)六悭(于一切财不能惠施也)七诳(诡诈不实也)八謟(媚悦人意也)九害(损恼有情也)十憍(矜己傲人也)十一无惭(不知羞耻也)十二无愧(阴为不善也)十三掉举(内心摇动也)十四昏沉(心神迷惑也)十五不信(邪见多疑也)十六懈怠(身心不勤也)十七放逸(纵恣欲境也)十八失念(遗失正念也)十九散乱(心常放逸也)二十不正知(以妄为真也)此二十法随逐前六种烦恼而生故云随烦恼也不定法有四一恶作(或已作恶事因循或不作善事心皆追悔也)二睡眠(谓人睡眠识神昏昧梦中见境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三寻(寻即寻思心中所起之念或善或恶或不善不恶也)四伺(伺即伺察心中所起之念也寻思之心粗而浮伺察之心沉而细二者皆是心念但分粗细耳亦通善恶与不善不恶也)此四种法于善恶无记三性不定而起故云不定也如是诸法从阿赖耶藏识种子所生依心所起与心俱转相应故皆名心所有法(无记者谓不善不恶无所记录故也)。
【不相应行法二十四】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也)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入息暖气三者连持不断也)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也)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也)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也)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也)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也)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曰名身)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曰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曰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也)十二住(诸法未迁也)十三老(诸法渐衰也)十四无常(今有后无也)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也)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也)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也)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也)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也)二十时(即时节也)二十一方(即方所也)二十二数(即数目也)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也)二十四不和合(互相乖违也)此二十四法有名无体不与色法心法及心所法相应故云不相应行法。
【无为法有六】一虚空无为(真空之理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无所作为也)二择灭无为(择即拣择灭即断灭以智灭惑所显真理理无作为也)三非择灭无为(不假智力断灭诸惑性本清净无所作为也)四不动无为(即第四禅天得不动地所修出世之理无所作为也)五受想灭无为(受想心灭所显真理无所作为也)六真如无为(不妄曰真不异曰如真如之理无所作为也)盖前色法心法及心所有法不相应行皆是世间有为之法此之六法是出世间之法故名无为然百法不出乎色心而色则由心造也若摄末归本唯心一法耳。
百八三昧(出大智度论)
【首楞严三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诸三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三昧。
【宝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是名宝印三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师子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譬犹师子戏时而能制伏诸群兽也是名师子戏三昧。
【妙月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除无明暗蔽诸法邪见譬犹满月清净无诸障翳而能除破黑暗是名妙月三昧。
【月幢相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一切诸法通达无碍皆悉顺从譬犹大将以宝幢作月之像人见此相悉皆随从是名月幢相三昧。
【出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长譬犹时雨之降而草木皆生是名出诸法三昧。
【观顶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遍见一切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是名观顶三昧。
【毕法性三昧】谓诸法体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菩萨入是三昧则能决定知诸法性而得定相譬犹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是名毕法性三昧。
【毕幢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决定持诸三昧法幢于诸三昧最为尊胜譬犹大将得幢表其尊大之相是名毕幢相三昧。
【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坚固能破诸三昧譬犹金刚坚固不坏而能碎诸万物是名金刚三昧。
【入法印三昧】谓如人入国有印得入无印则不得入菩萨住是三昧即能入于诸法实相是名入法印三昧。
【三昧王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一切诸三昧中而得安住譬犹大王安住正殿召诸群臣皆悉从命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
【放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放种种光明照诸三昧悉皆明了是名放光三昧。
【力进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变化度诸众生是名力进三昧。
【高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从心而出是名高出三昧。
【必入辩才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辩说一切三昧悉知众生语言次第及经书名字等悉能分别无碍是名必入辩才三昧。
【释名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释诸三昧名字及诸法义令人得解是名释名字三昧。
【观方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出入自在无碍故能以慈悲怜愍平等之心观于十方众生皆得度脱是名观方三昧。
【陀罗尼印三昧】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印分别诸三昧皆有陀罗尼是名陀罗尼印三昧。
【无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生爱恚无明邪见于诸三昧都无迷闷之事是名无诳三昧。
【摄诸法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三乘法皆摄入是三昧中如一切众流皆归于海是名摄诸法海三昧(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遍覆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以三昧力能遍覆无量无边虚空或放光明或以音声充满其中是名遍覆虚空三昧。
【金刚轮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于一切法中所至无碍譬犹金刚轮所往无有障碍是名金刚轮三昧。
【宝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断除一切三昧烦恼诸垢如有真宝能治诸宝令得洁净是名宝断三昧。
【能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照了诸法譬犹日出普照世间事皆显了是名能照三昧。
【不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皆如幻化三界爱欲悉断都无所求是名不求三昧(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无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念念无常无有住相是名无住三昧。
【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心心数法悉皆不行是名无心三昧(心即心王心数法即受想行法也不行者谓皆诸法皆不起也)。
【净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离诸烦恼之垢而智慧之灯清净明发是名净灯三昧。
【无边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无边世界众生及无量诸法皆悉明了是名无边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明诸法譬犹暗中燃炬无不明了是名能作明三昧。
【普照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能普照诸法种种三昧门譬如轮王宝珠光照四边是名普照明三昧。
【坚净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令诸三昧清净坚牢不为一切垢法之所染坏是名坚净诸三昧。
【无垢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离一切诸三昧垢破除一切无明爱欲烦恼亦能照了一切三昧是名无垢明三昧。
【欢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生无量无边法欢喜乐是名欢喜三昧。
【电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无始世来所失之道还复能得如电光暂现行者得路是名电光三昧。
【无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灭诸法无常等相即入不生不灭真实之理是名无尽三昧。
【威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得无量威德自在庄严是名威德三昧。
【离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见诸三昧无有穷尽而于无量阿僧祇劫善本功德果报不失离于一切断灭之见是名离尽三昧(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不动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知诸法实相毕竟空寂智慧与三昧相应于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戏论是名不动三昧。
【不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常不退转即是阿鞞䟦致是名不退三昧(梵语阿鞞䟦致华言不退转)。
【日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种种法门及诸三昧譬犹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灯明能破暗室是名日灯三昧。
【月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清净利益众生又能破诸三昧无明如月圆明破诸黑暗是名月净三昧。
【净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明了诸法无有障碍是名净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与般若之智相应能于诸三昧门而作光明是名能作明三昧(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作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发起先所得诸三昧故是名作行三昧。
【知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见一切诸三昧中有实智慧之相是名知相三昧。
【如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破一切烦恼结使无有遗余譬犹金刚能破诸物灭尽无余是名如金刚三昧(结使者谓一切众生为惑业缠缚驱役入于生死也)。
【心住三昧】谓心相轻疾难制难持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摄诸散乱心不动转是名心住三昧。
【普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法见光明相无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间了了无碍是名普明三昧。
【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坚固如湏弥山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宝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转一切所有国土皆成七宝是名宝聚三昧(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妙法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诸佛菩萨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诸三昧是名妙法印三昧。
【法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照了众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是名法等三昧。
【断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等相于一切世间心生厌离不起乐着之想是名断喜三昧(苦者谓观五阴之身实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及诸法本来皆空也无常者谓身及诸法终归坏灭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何者是我也不净者谓观身相皆不净也)。
【到法顶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般若方便之力而到于法山之顶是名到法顶三昧(法山之顶以喻此三昧在诸三昧之上也)。
【能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与空慧相应而能破散诸法是名能散三昧。
【分别诸法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一切诸法语言文句为众生演说词无滞碍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
【字等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诸字诸语悉皆平等呵骂赞叹无有憎爱是名字等相三昧。
【离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字在义中亦不见字在字中是名离字三昧。
【断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乐中不生喜苦中不生瞋不苦不乐中不生不知舍心于此三受远离不着则心灭缘断是名断缘三昧。
【不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了法性毕竟空寂戏论不能破无常不能转是名不坏三昧。
【无种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了法无相而不见诸法种种之相是名无种相三昧。
【无处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毕竟空故亦不依止是名无处行三昧(三毒者贪瞋痴也)。
【离朦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微翳无明等悉皆除尽是名离朦昧三昧。
【无去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诸法去来之相是名无去三昧。
【不变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一切诸三昧法皆不见有变异之相是名不变异三昧。
【度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六尘中诸烦恼缘悉皆尽灭能度六尘大海亦能超过一切三昧缘生智慧是名度缘三昧(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集诸功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后夜无有休息譬犹日月运转不停是名集诸功德三昧。
【住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但随智慧不随于心而住于诸法实相之中是名住无心三昧。
【净妙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在庄严如树华开敷树自严饰是名净妙华三昧。
【觉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令诸三昧变成无漏与七觉相应是名觉意三昧(无漏者谓惑业已断不漏落生死也七觉者念觉择法觉精进觉喜觉轻安觉定觉舍觉也)。
【无量辩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无量辩才乐说一句经无量劫而不穷尽是名无量辩三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无等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于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与无等等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无等等三昧(无等等者谓诸佛般若世无与等而一切众生平等共有故曰无等等梵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到彼岸)。
【度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入三解脱门超出三界度三乘众生是名度诸法三昧(三解脱门者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也)。
【分别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相是名分别诸法三昧(有漏者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有为者世间法也无为者出世间法也)。
【散疑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疑网悉断得一切诸法实相是名散疑三昧。
【无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诸法定有住处是名无住处三昧。
【一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见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庄严如是三昧是名一庄严三昧。
【生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种种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诸相皆空亦不可见是名生行三昧。
【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与毕竟空相应更无余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不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诸余观行是名不一行三昧。
【妙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二相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一切戏论皆不能破是名妙行三昧。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以无漏智慧通达三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之底一切诸有皆悉令其散坏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天以其难到故名底也)。
【入名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识一切众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语言无不解了是名入名语三昧。
【离音声字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诸法皆无音声语言常寂灭相是名离音声字语三昧。
【然炬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炬照明一切诸法无错无著如然炬夜行不堕险处是名然炬三昧。
【净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清净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观于诸法总别之相亦能观诸法无相清净是名净相三昧(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总相者诸法和合为一相也别相者诸法种种差别也)。
【破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法相何况于诸三昧之相是名破相三昧。
【一切种妙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诸功德种种庄严禅定智慧悉皆具足清净是名一切种妙足三昧。
【不喜苦乐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世间之乐多过多患虚妄颠倒非可爱乐观世间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乐以一切法虚诳故乐尚不喜何况于苦是名不喜苦乐三昧。
【无尽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一切法不断不常无坏无尽是名无尽相三昧。
【陀罗尼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而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而得是名陀罗尼三昧(闻持者陀罗尼名也谓得此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也)。
【摄诸邪正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众生都无所弃一心摄取而不见有邪正等相是名摄诸邪正相三昧。
【灭憎爱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灭诸憎爱于可喜法中而不生爱可恶法中而不生嗔是名灭憎爱三昧。
【逆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法中逆顺自在能破一切邪逆众生能顺一切可化众生而又不着逆顺之相是名逆顺三昧。
【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光明清净诸烦恼垢皆不可得是名净光三昧。
【坚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而于诸法实相智慧相应皆悉坚固犹如虚空不可破坏是名坚固三昧。
【满月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净智光明具足灭爱恚等火清凉功德利益众生譬犹秋月圆满破诸黑暗清凉可乐是名满月净光三昧。
【大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大庄严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宝华香庄严佛处如是等庄严功德而心无所著是名大庄严三昧。
【能照一切世间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众生世间住处世间五众世间一切诸法是名能照一切世间三昧(五众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
【三昧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诸三昧不见有深浅之相观一切有为之法皆从因缘而生与三昧相悉皆平等无有定乱是名三昧等三昧。
【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通达无碍不见是法如是相不见是法不如是相于众生中亦无好丑诤论但随其心行而摄受度脱之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不乐一切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乐住世间以世间无常故不乐住非世间不著于空故是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非世间者出世间之法也)。
【如住定三昧】如即有无不二之义又即空也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知一切法如实相不见有法过此如者是名如住定三昧。
【坏身衰三昧】身衰者谓血肉筋骨等和合为身是身多患常为饥寒疾病所逼以致身衰菩萨住是三昧故以智慧力分分破坏身诸衰相乃至不见不可得相是名坏身衰三昧。
【坏语如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语业依声而有如虚空如幻化不生憎爱是名坏语如虚空三昧。
【离着虚空不染三昧】谓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虽得是三昧而于此虚空三昧之相亦不染着是名离着虚空不染三昧。
一百八法明门(出佛本行集经)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法明门谓安隐心故爱乐法明门谓令心清净故身行正行法明门谓三业清净故(三业清净者谓身不杀不盗不[淫-壬+(工/山)]也)口行净行法明门谓断四恶故(四恶者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也)意行净行法明门谓断三毒故(三毒者贪嗔痴也)念佛法明门谓观佛清净故念法法明门谓观法清净故念僧法明门谓得道坚牢故念施法明门谓不望果报故念戒法明门谓一切愿具足故念天法明门谓修广大心故慈法明门谓随所生处善根摄胜故悲法明门谓不杀害众生故喜法明门谓舍一切不喜事故舍法明门谓厌离五欲故(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无常观法明门谓观三界欲故(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苦观法明门谓断一切愿故无我观法明门谓不染着我故寂定观法明门谓不扰乱心意故惭愧法明门谓内心寂定故羞耻法明门谓外恶灭故实法明门谓不诳天人故真法明门谓不诳自身故法行法明门谓随顺法行故三归法明门谓净三恶道故(三归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三恶道者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知恩法明门谓不舍善根故报恩法明门谓不欺负他故不自欺法明门谓不自誉故为众生法明门谓不毁呰他故(呰与訾同)为法法明门谓如法而行故知时法明门谓不轻言说故摄我慢法明门谓智慧满足故不生恶心法明门谓自护护他故无障碍法明门谓心无疑惑故信解法明门谓决了第一义故(第一义者谓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不净观法明门谓舍欲染心故不诤斗法明门谓断嗔讼故不痴法明门谓断杀生故乐法义法明门谓求法义故爱法明法明门谓得法明相故求多闻法明门谓正观法相故正方便法明门谓真正行故知名色法明门谓除诸障碍故(名即心色即身也)除因见法明门谓得解脱故无怨亲心法明门谓于怨亲中生平等故除方便法明门谓知诸苦故诸大平等法明门谓断于一切和合法故(诸大者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根大识大也)诸入法明门谓修正道故(诸入者即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也)无生忍法明门谓证灭谛故(无生忍者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证也)身念处法明门谓诸法寂静故(身念处者身即五阴中色阴念即能观之观处即色阴所观之境也)受念处法明门谓断一切诸受故(受即领纳之义谓眼等识领纳色等诸境也)心念处法明门谓观心如幻化故(心即五阴中识阴也)法念处法明门谓智慧无翳故(法即五阴中想行二阴也)四正勤法明门谓断一切恶成诸善故(四正勤者一已生恶令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念增长四未生善令生也)四如意足法明门谓身心轻故(四如意足者欲如意足念如意足精进如意足慧如意足也)信根法明门谓不随他语故(信者谓信正观及助道法则能生诸善法也根即能生之义)精进根法明门谓善得诸智故(精进者谓修行正助之法勤求不息也)念根法明门谓善作诸业故(念者谓专念正助之法而无他念也)定根法明门谓心清净故(定者谓摄心在正助之法相应不散也)慧根法明门谓现见诸法故(慧者谓以智慧观察苦集灭道四谛之法也)信力法明门谓过诸魔力故(信力者力即力用谓信根增长则能遮断一切疑惑也)精进力法明门谓不退转故(精进力者谓精进根增长则能破诸身心懈怠也)念力法明门谓不共他故(念力者谓念根增长则能破诸邪念也)定力法明门谓断一切念故(定力者谓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也)慧力法明门谓离二边故(慧力者谓慧根增长则能遮止三界见思之惑也二边者空有二边也)念觉分法明门谓如诸法智故(念觉分者念即想念觉即觉了分即支分谓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之法均调也若心沉时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支属慧故也若心浮时当念用除舍定三支属定故也)择法觉分法明门谓照明一切诸法故(择法觉分者谓观诸法善能拣别真伪也)精进觉分法明门谓善知觉故(精进觉分者谓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勤心在于真法之中也)喜觉分法明门谓得诸定故(喜觉分者谓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住真法喜也)除觉分法明门谓所作已办故(除觉分者谓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不损真正善根也)定觉分法明门谓知一切法平等故(定觉分者谓若发禅定时善能觉了不生妄想也)舍觉分法明门谓厌离一切法故(舍觉分者谓若舍念着之境善能觉了虚伪永不追忆也)正见法明门谓得漏尽圣道故(正见者谓修无漏行见四谛分明也漏尽者谓三界烦恼惑业断尽不漏落生死也)正分别法明门谓断一切分别无分别故(正分别即正思惟谓见四谛时思惟筹量为令增长入涅槃故也)正语法明门谓断一切名字音声语言知如响故(正语者谓摄口业住于正语也)正业法明门谓无业无报故(正业者谓除身一切邪业住于清净正业也)正命法明门谓除灭一切恶道故(正命者谓除邪命利养住于清净正命也)正行法明门谓至彼岸故(正行即正精进谓身心专精勤求涅槃也)正念法明门谓不思念一切法故(正念者谓念念在于正助之法也)正定法明门谓得无散乱三昧故(正定者谓摄心正助之法入于正定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菩提心法明门谓不断三宝故(梵语菩提华言道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依倚法明门谓不乐小乘故正信法明门谓得最胜佛法故增进法明门谓成就一切诸善根法故檀度法明门谓念念成就相好庄严佛土教化悭贪诸众生故(檀梵语具云檀那华言布施)戒度法明门谓远离恶道诸难教化破戒诸众生故忍度法明门谓舍一切瞋恚我慢謟曲调戏教化如是诸恶众生故精进度法明门谓悉得一切诸善法教化懈怠诸众生故禅度法明门谓成就一切禅定及诸神通教化散乱诸众生故(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智度法明门谓断无明黑暗教化愚痴诸众生故方便法明门谓随众生所见威仪而示现教化成就一切诸佛法故四摄法法明门谓摄受一切众生得菩提已施一切众生法故(四摄法者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也)教化众生法明门谓自不受乐不疲倦故摄受正法法明门谓断一切众生诸烦恼故福聚法明门谓利益一切诸众生故修禅法明门谓满足十力故(十力者知是处非处智力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知诸禅三昧智力知诸根胜劣智力知种种解智力知种种界智力知一切至处道智力知天眼无碍智力知宿命无漏智力知永断习气智力也)寂定法明门谓成就如来三昧具足故慧见法明门谓智慧成就满足故入无碍辩法明门谓得法眼成就故(法眼者谓知一切众生各各方便所化之法门也)入一切行法明门谓得佛眼成就故(佛眼者谓覆障虽密无不见知也)成就陀罗尼法明门谓闻一切诸佛法能受持故(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得无碍辩法明门谓令一切众生皆欢喜故顺忍法明门谓顺一切诸佛法故得无生法忍法明门谓得受记故(受记者谓菩萨受作佛之记也)不退转地法明门谓具足往昔诸佛法故从一地至一地智法明门谓灌顶成就一切智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从一地至一地智者谓从等觉菩萨之智至妙觉果佛之智也灌顶者谓等觉菩萨将入妙觉之位如转轮王太子受王位时以四海水灌其顶也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觉)。
百八烦恼(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各有好恶平三种不同则成十八烦恼又六根对六尘好恶平三种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复成十八烦恼共成三十六种更约过去未来现在三世各有三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好恶平三种不同者如色尘有好色有恶色其不好不恶之色名为平也声香味触法五尘亦然受即领纳之义苦受对恶尘而起乐受对好尘而起不苦不乐受对平尘而起)。
千二百五十人(出因果经)
谓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此千二百五十人并先事外道勤苦累劫而无所证承佛化导即得证果于是感佛之恩一一法会常随不舍故诸经首列众皆云千二百五十人俱者以此也(梵语优楼频螺迦叶华言木𤓰林梵语𨚗提迦叶华言河梵语伽耶迦叶华言城梵语舍利弗华言身子梵语大目犍连华言采菽氏)。
八万四千尘劳(出华严孔目)
八万四千尘劳者尘即染污之义谓种种邪见烦恼能染污真性也劳即劳役也谓众生被邪见烦恼劳役不息轮转生死无有尽时论其尘劳根本不出十使于十使中随以一使为头则九使为助遂成一百约三世各有一百共成三百而现在世一百时促不论相助于过去未来二世二百又各各以一使为头九使为助共成二千合前现在世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又约多贪多嗔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有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又约四大六衰各有八千四百总成八万四千尘劳也(十使者使即驱役之义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身见七边见八邪见九见取十戒取也多贪者谓于五欲可意之境而多贪爱也多嗔者谓于逆情之境而多忿怒也多痴者谓无所觉了而于贪嗔之境溺而不已也等分者谓贪嗔痴三心一齐而起也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六衰者谓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衰损善法故也)。
八万四千法门(出贤劫经)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三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壬+(工/山)]瞋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一变为十总成八万四千度无极法门此之法门为三界无上良药为百千种人除八万四千尘劳也(度无尘者谓事理行满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无有穷极也三百五十度无极者光耀度无极世度无极为众生故行度无极住度无极生死度无极所著度无极益他人度无极处所度无极道度无极慧度无极已修立行度无极逮得度无极念度无极离世度无极造有所作业度无极休息道度无极不置速度无极应顺度无极造作度无极无作度无极意度无极勤修度无极正真度无极行捷疾度无极深奥度无极杂度无极清净度无极无际度无极信道度无极为众生厄故行度无极法故度无极寂乐度无极乐观寂度无极一切所入度无极说处度无极无害度无极无败度无极贫度无极不回还度无极回转度无极严净度无极坚强度无极兴盛度无极充满度无极为世度无极度世度无极无上度无极不乱度无极无怨度无极怨敌度无极摄持度无极无所摄持度无极报应度无极无报度无极自然度无极无所有度无极广普度无极华度无极无量度无极慕求度无极所厌度无极妙乐度无极无乐度无极乐闻持度无极生死长度无极无断度无极乐纯淑度无极禅度无极神通度无极世巧便度无极慈愍护度无极行哀度无极欢喜度无极劝护度无极劝邪见度无极劝正见度无极劝住见度无极劝无住度无极劝无侍度无极劝意度无极劝忍度无极造业度无极无所造业度无极有余度无极无余度无极佛兴盛度无极明度无极持住明度无极佛兴成就度无极意不忽度无极佛兴立在家度无极出家来度无极愍哀博闻来度无极出家不断戒度无极住神通度无极神通意不断度无极入欲度无极立度无极应进度无极众报度无极无报度无极无乐度无极时进度无极光明度无极无量光度无极报安光度无极不回还度无极娱乐度无极鲜洁度无极成世法度无极净世度无极成种度无极来成眷属度无极不坏眷属度无极除尘来净度无极观土度无极宣誓度无极无放逸度无极周旋度无极灭度度无极豪贵度无极理眷属度无极无所忘失度无极三十二相度无极顺时度无极知时度无极分别度无极顺世度无极边际度无极蠲除度无极金刚度无极造救度无极自然度无极伏魔度无极无退度无极一时度无极无所著度无极三昧度无极训诲度无极佛道度无极一切智度无极无余度无极有余度无极可止度无极诸佛度无极方便度无极愁戚度无极开化真陀度无极异度无极四意断度无极四神足度无极四禅度无极四意止度无极四谛度无极信根精进根意根智慧根定根度无极信力精进力意力定力智慧力度无极七觉意度无极八品道行度无极寂然度无极所观度无极乐明度无极来解脱度无极比丘圣众度无极八部会度无极归解度无极分别度无极别度度无极系解法度无极分别顺理度无极辩才度无极无厌度无极六度度无极眼耳鼻舌身心度无极愍他劝助度无极愍己度无极法度无极宜度无极剖判度无极劝乐度无极三脱门度无极异行度无极解他度无极勤用意度无极十种力度无极四无所畏度无极大哀度无极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度无极自在度无极娱乐度无极难得自归度无极十八不共诸佛之法度无极晓了方便度无极纯淑度无极见自然度无极三界行度无极观清白行度无极法种度无极八等度无极道迹往来不还无著度无极缘觉度无极菩萨度无极尽慧度无极无所生慧度无极建立慧度无极致天眼天耳心智自在见过世事知他心念神足漏尽六通度无极威仪度无极愍伤度无极行空度无极捐拾度无极灭度度无极变化度无极流布法教度无极分舍利度无极然其中名有重出者乃经中所载之旧文也)。
大明三藏法数卷第三十八